南華早報 EDT15| EDT |
2008-09-13 |
A good showing The 45.2 per cent turnout rate in this year'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has been widely described as low. I beg to differ. Put in proper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e can only say that the turnout rate was normal. Indeed, four years ago, 264,000 more voters turned up at the polling stations and the turnout rate was 10 per cent higher. But 2004 was a special year: it was the first Legco election after the July 1 mass demonstration. It would also be inappropriate to compare this year with 1998, when the first Legco election was held after the handover to replace the unpopular, Beijing-installed Provisional Legco. The circumstances in 1998 and 2004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high turnout rates. One could say normality returned this year, but we still had more than 1.51 million people exercising their democratic rights. A turnout rate of 45.2 per cent is a respectable one, on a par with, or better than, many western democratic countries. Another misguided suggestion is that the pro-democracy camp has suffered a major blow. The pan-democrats got 23 seats, with 19 from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 one more than 2004 - and four from the functional groups, three fewer than before. It is not a bad result, at all. Taking the long view, one should not read too much into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elections, which will eventually be phased out.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the pan-democrats have gained ground - albeit limited - against all the odds. Hong Kong's political landscape remains largely unchanged, with the pan-democrats getting 60 per cent of the vote and the pro-establishment parties 40 per cent. The more favourable economic climate did not seem to benefit the pro-establishment camp. Nor did recent government blunders help pan-democrats. What is more interesting is the shift of the power balance within each camp. The Democratic Party has stumbled from crisis to crisis in recent years, and most predictions of their support were gloomy. But the results painted a different picture: on the face of it, the party got eight seats in total, one fewer than in 2004. But it actually held all its geographical seat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both Martin Lee Chu-ming and Sin Chung-kai retired. Had they sought re-election, it would be safe to assume the party would have won 10 seats, one more than in 2004. Another big winner among the pan-democrats was the pro-grass-roots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Party chief Wong Yuk-man won his first election, while Leung Kwok-hung and Albert Chan Wai-yip kept their seats, both with a large number of votes. Of all pro-democracy parties, only the Civic Party suffered a setback. It won four geographical seats, but only the ticket of Tanya Chan and Audrey Eu Yuet-mee won with a healthy margin. Alan Leong Kah-kit and Ronny Tong Ka-wah only managed to scrape through with narrow victories. It was particularly disappointing to see that Mr Leong did not seem to enjoy any dividend from his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campaign last year. As for functional seats, Margaret Ng Ngoi-yee won the legal constituency again while Mandy Tam Heung-man lost hers in the accounting constituency. The party's two new candidates failed in their bids for the tourism and engineering seats. As I have said before, the election provided a litmus test of the Civic Party's true strength, and it was not as strong as once perceived.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lies in a lack of mass-based support at the district level. When the real battle was on, the party was out of its depth.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was the biggest winner among pro-establishment parties. With 13 seats, one more than in 2004, it continues to be the biggest voting bloc in Legco. Some pundits lamented that there was too much mud-slinging in this year's election forums; voters quickly became sick of it and therefore stayed away. But those who performed well in TV forums usually won their elections, most notably Wong Yuk-man. Those who gave awful performances, such as 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 of the Liberal Party, were defeated. Albert Cheng King-hon is a political commentator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27004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 ---------- |
太陽報 A27| 太陽虹| 大舊在此| By 陳偉業 |
2008-09-13 |
搶票論的謬誤 選舉雖然塵埃落定,但就有關選舉的爭論仍然不絕於耳。眾多的評論之中,令人感到可笑及荒謬的,莫過於搶票的問題。有政黨的候選人,就自己在選舉中未能獲得足夠的票,指摘其他候選人用他認為有違政治道德的手法,將他的票搶走。此等說法,不但對選舉真諦缺乏認知,更侮辱選民的智慧。提出搶票論的人士,顯示他至今仍未能反省其選舉失利的主因。 個別候選人指摘其他候選人搶他的票,其實在邏輯上,是假設有部分選民的票屬於他,而其他候選人則採用不合理及不恰當的方法,強搶原本屬於他的票。此等思維,其實是對選舉的現實以及選民的投票行為完全缺乏理解。 熟悉選舉的讀者均知道,選民往往是基於各種理由及因素,才會決定投票意向。有部分選民可能是認同候選人的政綱,又或支持某個候選人背後的政黨,又或基於中央政府的指示而盲目投票,故此,選民的投票意向是極為複雜及多元化。 此外,有研究顯示,不少選民在投票之前數日,才會決定投票意向。而在今屆選舉中,不少民調均顯示,百分之二十的選民,在投票前一個星期仍未決定投票意向,不少選民更在最後一刻才決定投票給誰。故此,如果某候選人假設選票在投票前屬於他,是完全不瞭解投票行為以及選民投票的不穩定性。 從政人士必須掌握選民投票的意向及行為,利用自己的選舉工程,包括宣傳及組織動員,確保認同自己的選民投下神聖一票。選民一日未入票站投下一票,沒有一票屬於任何人。 透過公開辯論及宣傳,讓選民作出明智抉擇,在選舉之中是正常不過的事情。選舉過後,各候選人應作冷靜及客觀的分析,檢討策略及工程的成效。在選舉後作出胡亂指摘,很可能正如毓民所說,不但輸了選舉,更輸了智慧。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4037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 ---------- |
信報財經新聞 P07| 時事評論| 香島論叢| By 練乙錚 |
2008-09-13 |
立會直選票可讓渡能改善三大問題 今天和大家談談這次立法會選舉過程中的兩個「負面」現象:一是投票率偏低,二是兩大陣營中各自出現的內部糾紛和有關的配票行為。把「負面」二字放在括號中,是因為所述現象,從某些角度看,不一定那麼負面,甚至還可能包含一些正面因素。例如說投票率高低,如果一般選民的公民意識提高了,認為投票是社會一分子的重要責任,那麼在這個情況之下的投票率有所提高,便是好事;但如果社會太平和諧,矛盾不嚴重,競選者的政綱也無大分別,選民投甲還是投乙、丙、丁,影響都不大,因之出現的投票率低,也非壞事,此時少人投票節省社會成本,更是正面因素。又例如配票是一種策略性行為,投票者不一定把票投給自己最喜歡的候選人,有違投票制度原意,但在香港現時採用的立會選舉方法之下,如果選民對派別勝負看得比個別候選人勝負更重要,配票行為就反而是正面的東西。 記錄和解釋投票率高低,從來都是研究選舉行為的政治學者一大課題,各國有關資料和文獻浩如煙海,筆者隨手在谷歌搜尋器打進voter turnout二字,便得一百九十八萬個網頁,又如果作谷歌學術搜尋,也得出二萬八千二百多條學術論文或專著連結;搜尋範圍是英文資料,如果不限語言,更加不得了。人類為要有自知之明,真是不遺餘力!眾多網頁當中,筆者找到一個「國際民主選舉支援學會」(I.D.E.A.)的網站,上有一百六十三個國家於九十年代各次全國性選舉活動中的平均投票率,最高是馬爾他(96.7%),最低是馬裡(27.1%);香港不是國家,不在榜上,但按十一年來四次立法會直選部分的投票率排位,最低一次(2000年)和排一百四十的美國差不多,投票率在百分之四十四左右,最高一次(2004年)則和排一百一十八的日本相若,投票率約百分之五十六;總的來說,香港排在中間偏後,略高於排第一百四十八的新加坡(投票率39.4%)。 影響投票率的因素多而複雜,任何一個似乎很重要的因素亦不足以完全解釋其高低。比方說,某些國家實行強制投票,澳洲是其中一個,而且嚴格執行,違者罰款;澳洲的投票率很高(82.7%),排十八,但歷史文化與之相似而並不強制投票的紐西蘭,投票率也不俗(80.4%);至於排第一名的馬爾他,也不強制投票,投票率卻高達百分之九十六點七,基本上是全民參與。因此,政治學家要探索投票率背後的秘密,通常用多因數統計方法,但做出來的結果差異相當大,因此筆者求助於一位比利時學者B. Geys做的一個「研究的研究」(meta-study);他結合了八十三個對不同國家做的投票率分析,得出一些明顯輪廓:導致投票率下降的實證原因有三個,就是總人口數目大、流動人口比率高、選民註冊程序複雜不便;導致投票率上升的因素比較多,主要包括各參選人在賽前調查顯示勝出機會相若、競選經費龐大、多種選舉同時進行、強制性投票、某些選舉和計票辦法等。統計方法能告訴你什麼是重要因素,但不能代你解釋為什麼某些因素重要;這些「為什麼」,要由研究者自己揣測並在統計方法之外找。筆者對選舉和計票辦法如何影響投票率較有興趣,因為這個因素亦和今次選舉中的另一負面現象即政治派別內部磨擦和配票行為有關。 Geys的研究顯示,比例代表制之下的投票率一般比簡單多數決高。而在各種不同的比例代表制中,多議席單張可讓渡投票制(STP)之下的投票率,要高於目前香港立會直選採用的多議席單張不可讓渡票制(SNTP)。所謂選票可讓渡(transferable),簡單而言指在多議席比例代表制裏,在頭一個競選者夠票勝出之後,餘票按投票者預先定下的偏好名單依次「過繼」給另一個還未勝出的競選者,當第二個競選者勝出之後,餘票再「過繼」給另外還未勝出的競選者,如此等等。也就是說,此法自動按投票者意願配票,其客觀效果就是能把投給同一派別的最終無用票數目減至最低。這個方法無疑比現時香港採用的不可讓渡法複雜,但好處之一是可減少派系內部因爭取同派選民支持而產生的磨擦,這種磨擦在是次選舉兩大陣營中都明顯出現;之二是可避免選民配票時發生嚴重錯誤,此種錯誤兩大陣營彼此都犯過——上次何秀蘭、今次蔡素玉出局,都是配票不當所致;之三是選民覺得手中之票更具價值之餘,更會踴躍投票,結果推高投票率——可謂一石三鳥。既然任何派別都可從此法得到益處,故選舉改革者或可考慮以後改用此辦法。 |
|
文章編號: 20080913391012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 ---------- |
南華早報 EDT2| EDT| By Fanny W. Y. Fung |
2008-09-13 |
DAB veteran's comeback mirrors ebb and flow of local politics Continuing our series on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Legco election, Fanny W. Y. Fung talks to Ip Kwok-him
A comeback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fter a four-year absence may be an accomplishment in itself, but Ip Kwok-him still has an electoral dream. He wants to win a seat through direct election.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vice-chairman, who recaptured the district councils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seat he held from 2000 to 2004, said direct election represented a lawmaker's biggest challenge. This is also in line with the DAB's mission to maximise public support through election and our regular work, he said. It is the only way to keep a political party relevant. Mr Ip, a 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 councillor, said it was the DAB's decision to put him in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contest in a bid to maximise the party's seats. You must gain citizens' trust to make the party or the legislature representative, Mr Ip said. As a councillor directly elected in the district, this has always been my dream. But I need to obey the party's arrangements in the whole election. Whether he would run for a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seat in 2012 would again be the party's decision. The veteran Beijing loyalist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ebb and flow of local elections. After serving in the colonial Legco and in the Provisional Legislative Council from 1995 to 1998, he failed to win a Hong Kong Island seat in the first post-handover election. Two years later, he returned to the legislature through the district councils constituency, but a humiliating defeat in the 2003 district polls stopped him seeking re-election. His advice to election losers was simple: do not give up if you really have political ambition. During those four years, I haven't stopped participating in our party's Legco caucus weekly meetings, he said. I also worked in the Housing Authority, th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the Transport Advisory Committee and the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to keep monitoring government policies. He said he was not the only example. Look at Lee Wing-tat, Wong Sing-chi and Cyd Ho Sau-lan. They all came back. Mr Ip wants to focus on home affairs, transport, housing and security. He said his role in the party might also be adjusted as he would have less time for internal party work.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27007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 ---------- |
明報 K03| 新界東專線| 立法會選舉花絮| By 劉智恆 梁煒善 |
2008-09-13 |
立法會選舉投票日花絮 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新界東)曲終人散,泛民主派在該區取得理想的成績,民建聯除了劉江華、陳克勤外,泛民選民自行配票策略成功,公民黨的湯家驊、民主黨鄭家富、社民連的「長毛」梁國雄、前的劉慧卿同告當選,而民主黨的黃成智更能重返議會。
文、圖:劉智恆、梁煒善
「長毛」踩劉江華場 投票日下午,劉江華在大埔市中心八號花園一便利店外,與陳克勤準備舉行記者會,不料,同區另外一名候選人社民連的長毛梁國雄突然「踩場」,拿一個自製的蛇形面具衝向劉江華和陳克勤二人,當面指摘民建聯「佛口蛇心」,此時民建聯數十名的助選團成員立刻包圍梁氏,大聲叫喊「和平選舉、不要挑釁」的口號,亦有街坊大叫「長毛最無恥」,助選團成員又用紙牌擋梁國雄,場面一度混亂。 選舉結果公佈後,梁國雄得知自己成功連任,十分得戚。他帶了一本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選,其中一首作品《淚》的最後兩句: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指身處官場的讀書人,每日只能迎送達官貴人,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長毛指特地送給曾任特首辦助理的民建聯候選人陳克勤。
流動選舉戰車 有人說選戰如真實的戰爭,助選團有如軍隊,投票日每一個拉票區仿如小戰場,為了打好連場的「陣地戰」,民建聯助選團更自家製成這一部「流動選舉木頭戰車」,車內有彩旗及單張等物資,以作選舉工程「補給」之用。
少年「任啟邦」 排在鄭家富團隊第2 位的任啟邦是大埔區議員,理應留在大埔區拉票,為何會出現在馬鞍山呢?非也,這位義工無論是樣貌、衣及髮型也與任啟邦有幾分相似,可算是「少年任啟邦」。 童工?助選團? 本屆立會選舉,年輕政壇新人「輩出」,助選團也不遑多讓。民建聯新東團隊擺出「童工陣」,高舉宣傳海報,務求出奇制勝,且吸引選民的注意。 空城計? 投票當日陽光普照,義工們亦走到較陰涼的位置躲避,以致這個露天宣傳站一個人也沒有。
吳靄儀「肉緊」 立法會功能組別(法律界)的候選人吳靄儀看來對自己信心十足,晚上專程為湯家驊團隊拉票,比起湯家驊及曾健超更「肉緊」賣力。
「被迫」合照 不少候選人晚上留守在港鐵將軍澳站外拉票,由於現場擠迫,各候選人拉票位置接近,龐愛蘭與李子榮亦「被迫」合照。
一次過滿足三個要求 鄭家富當日十分忙碌,要同時拉票、吃東西、講電話,算是預演了立法會議員忙碌的生活。
龐愛蘭「洗超市」
獨立候選人龐愛 蘭在投票日早上, 在選區內四出親身 拉票,進行一些指定宣傳活動,包括 到快餐店及酒樓拜 票。而她為了爭取 更多曝光及接觸選 民的機會,連超級 市場內購物的市民 及員工也不放過, 努力爭取每一張的 選票。
龐劉難分 劉慧卿晚上與柯耀林一起拉票時,龐愛蘭的宣傳車剛巧停泊在他們的後面,不知選民會不會因此而混淆呢?另外,劉慧卿知道投票日要到處宣傳,穿一身便裝及平底鞋確實是明智之舉。
助選團「1 頂10」 這位劉慧卿團隊的義工伯伯對湯家驊亦十分支持,不過他十分討厭民建聯劉江華團隊。當劉江華團隊的十多名義工呼籲選民支持10 號時,義工伯伯大叫支持3 號,聲音十分響亮,是名副其實的「1 個頂10 個」。
阿富「告急」 民主黨候選團隊本屆選舉工程,強調不用單張,減少浪費自然資源,提倡環保,加上有傳鄭家富把部分票倉的選票,轉給同黨另一條名單的候選人黃成智,在投票日下午,鄭家富的助選團更開始焦急及告急(見右圖),高呼選民不要自行配票,或策略性投給泛民候選人,說「阿富依家不夠票,街坊要支持阿富。」 襯色交通警 不知是否田北俊的宣傳車停錯位置,交通警察到場瞭解。巧合地,交通警制服與自由黨的黃、藍色相似,形成了一幅顏色協調的照片。
劉江華賀黃成智當選 民主黨黃成智取得足夠票數,獲選為今屆立法會議員,雖然結果未正式公佈,但民建聯劉江華見到黃成智一家三口,也走上前跟他們握手道賀。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4000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5 ---------- |
明報 L03| 新界西專線| 立法會選舉花絮| By 王文斌 羅曉雲 |
2008-09-13 |
立法會選舉投票日花絮 上星期日(9 月7 日)舉行的2008 年立法會選舉已經曲終人散,各得勝名單亦已塵埃落定,無論是勝敗得失,候選人或選民也須接受。今期就與大家分享投票日的點點趣聞,見證已成為歷史的一刻。
文、圖:王文斌、羅曉雲
陳太被「請」離開商場 陳方安生到屯門為張超雄拉票打氣,並由街外轉入商場,向商場及餐廳內的市民拉票,1 至2 分鐘後,商場職員現身指出商場內禁止拉票。「請」張及陳太離開。雖然被人「請」離開,但陳太依然保持一貫「四萬」笑容,職員歉意表示: 「你明啦。」陳太答: 「……明。」團隊由商場二樓,經扶手電梯轉到地下出口離開,繼續到街上拉票。 公民黨候選人張超雄空降新界西出選,大學講師加博士的銜頭亦未能贏得選民支持,選舉當日一早邀得黨友梁家傑撐場拉票。穩勝九龍東選區的梁家傑深明搶票之道,即場創作口號撐老友,如「一號張超雄,有心有力」、「唔使頭痛,揀張超雄;揀張超雄,唔使頭痛」,騎呢得來不失噱頭。可惜梁未能力挽狂瀾,張超雄最終以高票落敗。
群眾喝倒采也歡樂 在九龍灣展貿的新聞中心內,公眾歡呼及喝倒采的聲音不斷,當透過電視畫面看到不喜歡的候選人,便有一群公眾將姆指向下「柴台」,同好一同起哄,換來歡樂氣氛。 譚耀宗不怕中暑譚耀宗不怕中暑民建聯參選以來一直被視作大熱門,主席譚耀宗卻毫不鬆懈,親赴街頭拉票。葵芳新都會廣場門外是新界西候選人兵家必爭之地, 「譚sir」自不會遺漏。可惜唯一一個有上蓋的拉票區被公民黨捷足先登,民建聯被迫在曬個正的交通燈位旁拉票。譚sir 不惜冒隨時中暑的危險,邊「嗌咪」邊與支持者握手,還不忘逗小朋友玩。不知「譚sir」可有後悔,沒帶上之前宣傳用的西部牛仔帽? 陳偉業信心爆棚陳偉業信心爆棚暱稱「大」的社民連新界西候選人陳偉業,選舉當日有民調指其勝算不高,仍無損信心,更揚言不信明星效應,拒找黨友黃毓民協助拉票。他在大窩口大派社民連訂製的拉票紙巾,指選民可用紙巾擦汗,紙巾套兩面均可帶出拉票信息,一物兩用。「大」最後成功奪得一席,紙巾應記一功。
梁雪芳拉票非為當議員 有部分候選人在投票日早早收工,但梁雪芳仍坐車四出奔走。身為政治組織藍英同盟主席、馬英九香港民間之友會秘書長,梁雪芳直言沒想過當議員,參選只為讓港澳的台灣僑胞知道自己的存在,擴大影響力。梁雪芳早前參與多個選舉論壇,憑其敢言風格惹來各界注視,相信已達到參選目的。
「上錯車」周梁淑怡險 自由黨新界西候選人周梁淑怡在選舉當日到青衣拉票,由青衣城外扶手電梯離開時,巧遇正在列隊拉票的民協候選人蔣志偉團隊。蔣志偉於選舉期間,狙擊自由黨不遺餘力;周太可能為免發生衝突,全程低頭快步走過,但為蔣志偉打氣的10 多位青春少女並無放過周太,圍她大叫「5 號(蔣的競選編號)!5 號! 支持5 號呀!」震耳欲聾,附近的居民紛紛張望,以為發生意外。助媽咪拉票的細女周智琪(見圖)見狀一臉無奈。周太明顯被嚇一跳,混亂中竟走了去蔣的宣傳車前,幸好其義工及時將她拉回,場面尷尬。
蔣志偉靠綠豆沙下火 代表民協出戰新界西選區的蔣志偉,貨櫃司機的豪氣撲面而來,背後多得賢內助支持。蔣太是潮州人,家族觀念中男兒吃苦是天經地義,故問及有否心痛丈夫連日奔波時,蔣太笑得自豪: 「我潮州人,出左名唔怕辛苦!」閒時蔣太會炮製海底椰煲南北杏給丈夫潤喉。蔣志偉原來愛吃紅豆沙,蔣太稱天氣炎熱故很少煲,改煲綠豆沙,正好為火氣十足的「貨櫃蔣」下下火。
助選婆婆呻「唔好玩」 82 歲梁婆婆在元朗屏山為自由黨周梁淑怡拉票,每有市民經過,她便派宣傳單張,呼籲市民支持自由黨。她笑言,因為受粵曲導師所托,所以與「同學」一同為周梁拉票。梁婆婆是同學間最年長的一位,這是她首次助選,由當日早上7 時30 分站到下午2 時,炎熱的天氣,亦令梁婆婆吃不消。她表示: 「好熱、好,但帶夠水來飲。」問到她首次助選的感覺。 她笑言: 「唔好玩。」 殘疾人士為張超雄助選
來自社福界的張超 雄,得到殘疾人士的支持,其中有名殘疾 人士駕駛電動輪椅穿
梭天水圍天慈附 近, 輪椅上掛上 「我: 不需要憐
憫」、及張超雄告急 字句。他雖然沒說一句話,但卻引來不少市民目光,連其他團 隊的助選團都不禁豎
起手指公讚他精神可 嘉。
李卓人負傷連任 職工盟新界西候選人李卓人團隊,出動自創的工蟻吉祥物拉票,希望吸引年青人注意。這隻橙色的卡通工蟻身高近6 呎,代表職工盟勤勤勉勉為打工仔爭取權益,並非諷刺他們是蟻民。曬得皮膚黝黑、瘦了幾個碼的李卓人,選舉當日疑遭惡蚊圍攻,左臂紅腫一片滲出血水,旁人無不替他辛苦。最後李卓人都能成功連任,不柱他負傷拉票。
民主黨妹妹「圍」姚國威
工聯會王國興團隊
的姚國威是現任元朗
區議會(宏景區)區 議員,投票日當晚他「回巢」拉票,甫一 到場即惹來3 名民主
黨張賢登團隊的義工 圍攏。然而3 位「小 妹妹」並非為「挑 釁」姚國威,反倒是在說笑打招呼,減去 不少選舉時的火藥 味。
警方在現場戒備 天水圍俊宏軒外的一片空地是天水圍北選票的兵家必爭之地,約8 支團隊都選擇在此拉票,拉票聲帶「鬥大聲」,義工團「鬥人多」,若一時失控,隨時引發激烈衝突。臨近投票時間結前半小時,氣氛外弛內張,多名警務人員「在場戒備」,猶幸投票結束後,義工團陸續散去,氣氛得以緩和。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4003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6 ---------- |
大公報 A18| 大公評論| 坐港觀天| By 積德 |
2008-09-13 |
「惡就有市場」之風不可長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圓滿結束,絕大部分勝選議員近日都四出謝票,以感謝選民支持。其中,有人更喜上眉梢,繼而口沒遮攔,不忘提及其參選口號「曾蔭權噩夢成真」,聲稱: 「這個特區政府不是由我們選出,我當然要監察這個政府,曾蔭權一定頭痕!」 踩場姿態不可理喻 縱使飽讀經史文籍,也須防一朝得志,語無倫次。此人這番話可堪商榷。首先,特首曾蔭權面對今年第三、四季的經濟下滑、未來社會發展方向以及大小民生事項,以他為首的領導班子「頭痕」是肯定的了。但作為民選議員,好應該為民請命,好好反映社會實況,從而幫助政府瞭解民情並加以改善,而非有如發洩個人恩怨般,一派我入立法會你就頭痕的踩場姿態。 還有,他說要監察這個由非普選產生的政府,難道由普選產生的政府就不用監察了嗎?這是否於理不合,大家都應該心中有數,像泰國前總理他信、台灣前領導人陳水扁,還不是由普選產生的?他信涉及貪污早就腳底抹油,現任總理也面臨落台壓力,當地局勢動盪不堪,影響國計、民生、經濟都非常嚴重。陳水扁就更不用多說,前「第一家庭」簡直包辦台灣全島的大小貪腐醜聞,令台灣經濟低沉近八年,民不聊生。像這樣的情況,民選議員對政府若不加以監察,還成什麼世界! 或可比較持平的說,普選絕非靈丹妙藥,吃了就可解決一切問題;民主亦非萬能仙丹,吃了就可天下太平。再說,中央政府已有按部就班落實普選的計劃,反對派仍老是抓住普選作課題,這方面反映他們已再無什麼新鮮的反對議題,另方面也充分表現其永遠「為反對而反對」。 另方面,另一候任議員更囂張,在選舉點票中心公然指一落選人的鼻子說:「我趕了你下台!」其氣焰逼人,不可一世的態度,與勇於面對選舉落敗,坦承自己工作不足的人簡直判若雲泥,天差地遠。後者所表現的風度,無負真正選舉文化,相比前者恃惡橫行,可謂高下立見。 議事堂內應守規矩 此人除對落敗者失卻風度之外,對勝選者也看不過眼,在地區拉票時已向民建聯助選團諸多挑釁,企圖滋擾生事,破壞正常選舉。幸而民建聯團隊非常克制,而且正氣凜然,不為所動,並齊聲斥責之,這才讓選舉得以順利進行。但此人仍不放過任何機會,在選舉點票中心咄咄逼人,動輒說要法律訴訟。 事實上,誰人不知此人在立法會多次不守規則,存心搞事被趕出議事堂?這都是鐵一般的事實,此人譁眾取寵,心中沒有規章制度,倒反過來要控告別人觸犯法例,說其是立法會惡人倒不失貼切。 此外,個別傳媒也與惡人起舞,近日有電台訪問陳克勤時,沒對他多年努力取得成果加以鼓勵,反對其說錯了一句英語就多番冷嘲熱諷。也難得陳克勤沉得住氣,他坦承自己來自中文中學,英文程度有所不及,希望社會給予機會進修,並且不可將其例子代表香港教育有何缺失。這樣的態度是可取的,這樣的年輕人是值得鼓勵的,偏偏反對派陣營見其斯文可欺,就像狼群見了羔羊似的,群起噬咬,醜態暴露無遺。無怪乎近來有此說法,指三大惡人將使議事堂「好戲連場」云云。若以此為戲言倒沒所謂,但須知道,立法會是嚴肅的議政之所,其地點租值、議員薪酬、官員俸祿等,可謂每分鐘都在耗費大量寶貴公帑。若有人疏於議政,卻將此地作為個人表演的舞台,故意做「出位」行為等,那是在浪費民脂民膏,實在有負選民所託。惡就有市場,惡就有數,此歪風確實不可長也!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2011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7 ---------- |
大公報 A09| 教育 |
2008-09-13 |
議席之爭教局親疏有別 第四屆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選舉萬眾矚目,一來最少一半香港人與教育相關,二來教育界選民超過九萬人(遠超其他界別),三則今年首度出現三人爭一個議席的情況。競爭激烈,除了論壇上的交鋒,論壇下的紛爭也特別多,對選舉的公平、公正問題極度緊張,何漢權更投訴教育局指示全港官校悉數退回其選舉刊物。 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首度以獨立身份出選教育界議員,挑戰教協會長張文光和教師總工會會長余綺華,一舉取得一萬二千多張選票,較上屆另一挑戰者余啟津多三千餘票。何漢權在專訪中表示取得「超標」成績,理由是他並無工會或者報刊支持,「不簡單,令教育界眼前一亮,反映學界求變心切。」 講起選舉資源,何漢權不平地說,在觀塘麗港城票站,張文光的助選團坐著開篷巴士在號召投票,而他只靠人手一張一張派傳單。 何漢權最不滿教育局親疏有別,一是教育問題總是先行與教協「傾掂數」,推行幼稚園學券就是顯例,張文光對副局長委任風波一言不發。而教評會曾要求局方轉發該會刊物第七期《教育現場》予七十多間官校教師,但局方在八月二十九日書面拒絕並退回該期十六版的刊物,理由是該刊物的「主要篇幅」(實際是四全版)載有何漢權的選舉廣告。局方其後致函全港官校,促請全數退回該期《教育現場》,期間甚至再發電郵予官校校長查問退件進度。何漢權質疑,《教協報》詳載張文光競選訊息,可以在官津學校流通,何以《教育現場》被官校拒收?他已就此向選舉事務委員會投訴。 任教津貼小學的余綺華接受電話訪問也有同感,校內教師上都有《教協報》,載有張文光「風雨同路」的選舉訊息,她覺得教育局做法彆扭,若屬實則欠公允,可能令一些想投何漢權的教師選民少了資訊。 (回顧立法會教育界議席之爭 中)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2030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8 ---------- |
星島日報 A17| 每日雜誌 |
2008-09-13 |
克勤仔出閘脫腳或有後福 立法會選舉過去,今屆選舉政治明星乏善足陳,只是走紅了老將黃毓民,如果說到政壇新星,反而是民建聯的票王組合陳克勤,表現比想像中搶眼,雖然他在當選後因為英文發音不準,被網民嘲笑「trymybreast」,但潛質仍值得在日後留意。 今次選舉,幾所大學都有做所謂滾動式民調,去預測候選人走勢,過去滾動民調的準確性,曾經惹起爭議,這次又因為後期有泛民呼籲杯葛民調不作答,準確性再打折扣,所以最後揭盅出來的答案,和民調相差有多遠,是政界發燒友非常好奇的題目。 四個新人一個搶眼 在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中,多了幾名「新人」,當中以直選勝出的自由黨的陳淑莊、民建聯的李慧和陳克勤,民主黨的甘乃威最受重視。吳順目擺龍門陣,聽幾個專欄作家品評,哪個新人表現較出色,普遍感覺是,這次選舉中,一向予人口齒伶俐的陳淑莊,似乎沒有突出表現,除了傳媒曝光率少,在論壇上也發揮不出口才;至於甘乃威則一貫甘草本色,穩健之餘不會搶戲,與他自居的「政壇許紹雄」相似。 至於民建聯兩位新人李慧和陳克勤得票甚多,李慧年紀較輕,賣相討好,不過她出戰九西,可能是不想鋒芒太露,掩蓋同區另一候選人梁美芬,故此在論壇上也無意爭出位,相比之下,在新界東的陳克勤露了兩手,顯示出這位新人也不是省油的燈。 陳克勤最令人留下印象的,是他和「長毛」梁國雄短兵相接。長毛一向擅長狙擊,上屆他就黏附在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身上不斷「抽水」,一時趁有記者在場請田少食蕉,一時又攝位爭曝光,結果成功搶灘攻入立法會。這次爭取連任,打擊目標就轉移至民建聯的劉江華和陳克勤名單。 硬撼長毛未有輸蝕 對擅打「爛仔交」的長毛,很多候選人都會怕怕,但陳克勤面對鏡頭卻無懼色,而且敢以攻對攻,指責長毛在立法會出席率低,惹得長毛大為光火,高聲反擊他「講大話係大話精」。看完兩人駁火,單憑印象,你說長毛出席率低,很多人都會相信;不過,長毛形象一向反建制,出席率高低,根本不是支持者所關心的。陳克勤的攻擊本來搔不癢處,反而是長毛反應強烈,令人覺得他被「激親」,造就了陳克勤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形象。 按過去的策略,長毛都會釘住大黨重量級人馬來搶分,這次他和黃毓民組成「惡人黨」,如果把劉江華和陳克勤的票王組合當成對手,往後在立法會上可能仍會有好戲上演。 初次交手,長毛和陳克勤鬥得燦爛,從選舉後「trymybreast」的小風波,可見這位新人開始惹眼,當日的龍門陣,專欄作家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正是克勤仔這次講英文出事,在訕笑之餘,座中有人亦話,笑人英文發音不正者,自己不妨講講普通話,以前香港人笑內地「阿燦」廣東話發音,但現在輪到港人見內地領導講普通話鬧笑話。另一位有長輩之風的作家就話,克勤仔未夠四十歲就做議員,少年得志始終凶險,現在出閘跌一跤,對他肯定是好事多過壞事。 立會論壇遜於特首論壇 講完新人表演,政壇發燒友同時慨歎,這次幾場論壇和年前特首選舉,曾蔭權和梁家傑辯論比較,「觀賞性」低了很多,雖然當時駁火限制較多,但大家論點表達固然較清晰,議題又貼近市民利益,無論上陣的主角「卡士」、「劇本」、佈景,可觀性都高得多,「娛樂性」比今次各大電子傳媒舉辦的辯論高得多。吳順目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3006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9 ---------- |
文匯報 A13| 香港新聞 |
2008-09-13 |
自詡贏地區票 民主黨寸「余大狀」 【本報訊】(記者 明言)公民黨「5大地方選區都有立法會議員」之夢破滅,該黨黨魁余若薇否認與該黨地區工作不足有關。而因公民黨「告急」被搶去不少選票的民主黨,在今屆選舉中「得一席,失一席」,地區直選議席維持不變,該黨多名高層昨日在與傳媒茶敘時,均暗寸餘的言論,指民主黨區議員所在的地區,該黨的得票率均很高,證明候選人的知名度高並非必勝,地區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知名度高非必勝 地區實力最重要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單仲偕及立法會議員李永達在茶敘中,分析是次選舉的得票數據,指凡有該黨區議員的選區,他們的得票率都有4至5成,遭「?」票情況不太嚴重,這是因為他們注重地區服務之故。 有「明星」無樁腳 難得選民心 何俊仁說,候選人的質素、政黨形象、議題,以至明星效應等每一環在選舉中都很重要,但如果只靠明星效應而無地區樁腳,候選人拉票會很辛苦,在投票率低時更可能落敗;如果有穩健地區網絡,情況會好得多,故全世界的立法機關議員,都很注重地區工作:「他們週一至週四在首都開會,週四晚上便四散返回所屬地區做地區事務,代表對地區事務的關心……你對社區有感情,選民才對你有感情;當然,有部分選民會選些靚仔、有學歷的候選人,但地區票即使打10號風球都會投你一票!」 單仲偕也指,做地區工作是一件很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不像在立法會對鏡頭說兩句激進的說話,罵一罵官員,便有傳媒報道,提高知名度,但在這情況下形成的明星效應並不「保險」,地區實力才屬重要,故該黨未來會加強地區工作,為下屆區議會鋪路。 另外,被問及社民連在今屆選舉中主力批評反對派其他政黨,特別是公民黨,會否影響反對派在議會中的合作時,何俊仁指,在議會內,「大家都係細黨」,不合作根本不會有出路,故呼籲大家「冷靜」:「選舉時所講,既然已經講,大家就唔應該再提……可能(選舉時)天氣熱,大家都火氣大……趁依家立法會仲未開會,應該當佢係個冷靜期,各人應冷靜,然後再坐低傾第時點樣合作。」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5008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0 ---------- |
星島日報 A13| 政治 |
2008-09-13 |
承諾不再攻擊公民黨 黃毓民在選舉期間對公民黨窮追猛打,被問到選舉期間為何死咬住公民黨,黃毓民稱,是為了凸顯社民連同其他民主派的分別,「我一定要畀支持泛民主派的選民好清楚知道,呢種(公民黨)民主派係咁,大家要有個區間先得,因為泛民唔係一個有形的組織。」他強調並非針對公民黨,有關批評是政治論述,公民黨可以作出還擊。 免爆「口水戰」 對於公民黨主席余若薇日前表示,增加立法會議席會令激進少數進入議會,黃毓民認為有關講法非理性,希望這是余若薇的「一時氣話」,他續謂,「如果她主張減少議席,是好大問題,如果全面直選咪仲多議席,係咪代表佢唔贊成全面直選,佢又唔會話唔贊成全面直選,所以好矛盾。」黃毓民不擔心泛民主派日後難以合作,「所有在選舉期間的恩怨情仇,都會持續發酵一段時間,形成黨派之間的合作有困難。如果我現實點去看,成日話泛民有廿三席……如果將社民連排除出去泛民,得番廿席,剛好是三分一,你點樣同政制方案討價還價?」 黃毓民日前已經接觸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希望他幫助整合民主派。他說,已經向何俊仁承諾,社民連會「收口」,以免再爆發「口水戰」。他認為,沒有擺和頭酒的問題,「希望同泛民講,大家沉澱下,思考再重新出發……你話我贏了選舉,唔好輸埋品格……我又話畀佢聽,唔好輸了選舉,連智慧都輸埋。」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3004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1 ---------- |
星島日報 A13| 政治| 星島專訪 |
2008-09-13 |
強調無黑底不會為幫會發聲黃毓民矢言入局監察警權 自認有「幫會背景」朋友的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在立法會選舉中高票當選,他表明日後會加入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監察警方濫權問題,但強調此舉並非要為幫會發聲,「朋友還朋友,點會為呢非法組織發聲?」他強烈否認自己有黑社會背景,強調像他如此高調人物,若有些微行差踏錯,早已被警方控告。 記者:鄧想 對於政界有傳社民連的選舉經費,獲幫會資助,黃毓民接受訪問時,強調同幫會絕無利益轇輵,選舉期間亦沒有收過任何幫會捐贈,更反問「點會畀你呢?一點數都無。」他明言,入局後會加入保安事務委員會,監察警方濫權問題,但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會為非法組織發聲,「朋友還朋友,點會為呢非法組織發聲,你(記者)真係好詼諧,人都唔會容許你。」他指最近發生愈來愈多警方濫權事件,如有市民被警方剝光豬,社民連亦有收到市民的投訴。 遭抹黑感受 黃毓民說,他自小是一名街童,經常在街上流連,認識不少有黑社會背景人士,但亦見盡他們誤入歧途,出入於監獄。對於他與黑社會關係密切的傳言,黃毓民表現反感,謂「我教了十幾年書,做了十幾年傳媒,邊忽似幫會?如果有,差佬拉你九年啦,咁高姿態的人,成日鬧政府!」他強調,因為他是高調人物,做事更加要「規行矩步」。 他認為,抹黑他的人,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無知。他說,「我有無犯過事,詹培忠坐過監,你可以接受佢在立法會鬼殺咁嘈,我有朋友坐過監,我係咪可以唔接受佢,同佢畫清界呢?點講得通?別人要渲染也沒有辦法,拿出證據來,否則我告你誹謗。對我係一個好大的侮辱,你唔可以因為不同政見,就搵呢來搞我。」 社民連今次選舉,招來逾千名助選團,部分助選人員行為激進,即使在選舉完畢後,亦當眾辱罵其他黨派的當選者,惹來非議。黃毓民為他的助選團辯論,指應該給年輕人創意和宣洩空間,他們亦在試探社會的接受程度。被問到支持者的激烈行為,他需負上甚麼責任,他說,「我覺得我無乜責任,我可能係佢一個idol(偶像),佢有移情作用。」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3004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2 ---------- |
星島日報 E06| 花樣| 世說名仕| By 蕭世和 |
2008-09-13 |
選後風波 立法會選舉已經過去,餘波卻未了,較為引人關注的,是已呈辭的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見圖),要求跟進黨員劉皇發為其他政黨助選及拉票,結果令發叔決定呈辭。 對於這場選後風波,有人認為周太是一時「火遮眼」,故此才會提出質疑,事後她解釋說,自己這樣做不是「火遮眼」,也明白選舉不是贏便是輸,絕對願意接受選民的決定,她提出要求跟進,只是從政黨立場出發,認為黨員需要對黨忠誠。 無論怎樣,隨發叔呈辭,事件應告一段落,外界最關心是周太去向,她說現在先會到台灣散心,回港之後,再慢慢思考未來路向。 關於今次發叔替民建聯拉票,究竟對周太和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有多大影響?專門研究選舉的中文大學學者蔡子強用不同票站的實際投票資料做了分析,從新界鄉郊的票站數據顯示,周太來自鄉議局的選票,大約少了四千票,田少則大約少了二千多票,若以數字計算,周太受的影響較大,但以對選舉的結果來說,田少失去這二千多票,影響更加嚴重。 蔡講師說,過往選舉數據,最精確的應是票站調查,因為其中資料包括選民背景,毋須另作推算,但今年票站調查受到嚴重干擾,尤其很多受訪者不是提供真實答案,故此參考價值大降,用票站投票資料推算,就成為最真確的研究數據。 (《星島日報》總編輯)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3023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3 ---------- |
蘋果日報 A08| 港聞| 立法會選舉 |
2008-09-13 |
安排公民黨與社民連「講和」 民主黨擬找李鵬飛幫忙
【本報訊】面對公民黨和社民連因立法會選舉導致關係緊張,民主黨有意安排公民黨和社民連,在立法會復會前會面,並有意找尋政界元老李鵬飛協助。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昨日指出,泛民主派23名議員在議會保持團結十分重要,「無23席,政改方案,我連議價能力都無。」他表明,該黨將全力推動和維繫泛民團結,以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繼續捍香港核心價值、推動民主。 指泛民唇亡齒寒 民主黨昨日在中環總部分析今屆立法會選情時,被問到如何面對公民黨和社民連在選舉期間出現的裂痕時,黨主席何俊仁指出,無論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在今屆立法會中都只屬「細黨」,議席數量相當有限,故大家站在同一陣線,保持在重要議案上發揮否決權的23席十分重要,「所謂唇亡齒寒,邊個死,第二個都唔會好安全」,所以縱使理念上有差距同爭拗,彼此都有責任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團結起來站在一起,維護香港人的核心價值。何俊仁又指,民主黨無意當泛民「龍頭」,強調泛民各黨派都屬夥伴關係,「少一個,23席已經不能成立,無23席,我連一重要問題議價能力都無,例如政府推出政改方案。」 料裂痕可以撫平 他又表示,各黨派出現不同意見屬正常,過去公民黨和民主黨亦有意見不同,但只要互相包容,相信裂痕很快可以撫平,「希望選舉後大家能夠,有個冷靜期,遲大家可以坐番埋一齊」,呼籲各方不要將選舉期間互相攻擊的說話「再記心裏面」,「泛民o依家已經係少數,如果呢個少數仲要互相抵銷,就更加唔掂。」社民連主席黃毓民昨日接受查詢時指,相信民主黨能作為該黨和公民黨的「中間人」,重申立法會中各黨各派都不是社民連的敵人,「曾蔭權、共產黨操控選舉,先係我敵人」。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6001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4 ---------- |
大公報 A03| 要聞 |
2008-09-13 |
期望自由黨盡快翻身助政制發展穩步向前 【本報訊】自由黨今屆選舉結果差強人意,輸掉了兩個地區直選議席,曾鈺成說,選舉失利對一個政黨來說是很大的打擊,令人覺得商界參選就一定不會贏,但從香港的政制發展來看,工商界一定要積極參與,他期望自由黨可以盡快翻身,在政制發展的道路上佔一個有份量的位置。 選舉塵埃落定,回顧今屆選情,曾鈺成表示,來屆議會格局基本變化不大,除了自己參與的港島區,民建聯的整體成績都達到預期目標,值得欣慰的是推了兩位新人入議會。 重提港島區的結果,他承認,選前的確過分樂觀。「我從九西區去港島區選,以為有機會爭取兩席,從任何角度來看,形勢都比上一屆好,但結果未如理想,尤其在開拓新票源方面,傳統票倉亦流失了不少選票,但危機可以變為契機、機遇,這樣迫住我們在港島區加快新人培訓。」問及自由黨慘敗的長遠影響,曾鈺成說:「之前民建聯亦試過在區選中大敗,但這樣是否代表我們玩完?選舉成績的確對政黨以後的發展影響很大……以目前香港政制發展來看,工商界一定要積極參與(政壇),比較民建聯最初成立,我們都是半途出家,至九一年參與直選,親中背景被指死硬,是票房毒藥,但在『一國兩制』的發展下,我們不能夠沒有議席,對社會上一批愛國愛港人士亦不公道……」他續說: 「如果商界代表無法在選舉勝出,對將來普選(進程上)就會很『論盡』,香港是一個商業社會,要靠商界投資,維持經濟發展,所以以香港大局的任何角度來看,我希望自由黨可以好快翻到身,重新在香港政制發展上佔一個有份量的位置。」不過,曾鈺成表示,要商界老闆全情投入參與直選十分困難,自由黨需要培養政治明星,尋找全力參政的有心人士,他相信商界一定有這樣的人才。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2000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5 ---------- |
蘋果日報 A08| 港聞| 立法會選舉 |
2008-09-13 |
陳婉嫻考慮成立智庫
【本報訊】競選連任立法會失敗的工聯會副會長陳婉嫻認為,今次自由黨在地區直選中全軍覆沒,全因未有反映民意,堅持反對最低工資立法,她促請工商界要明白,市民期望有開明商界代表進入議會;同樣政府也要明白,今次有多位代表基層議員當選,顯示社會對政府怨氣,較04年立法會選舉時更嚴重。 指自由黨敗於最低工資 陳婉嫻接受港台訪問時表示,雖然她競選連任失敗,但不會放棄工運,並考慮成立智庫,為基層發聲,繼續爭取勞工權益。至於工聯會在今屆立會選舉成績,陳婉嫻所屬的工聯會奪得四席,增強了議會內勞工力量。她又分析今屆選舉中,多了勞工界背景的候選人當選,反映社會充滿怨氣,情況甚至比04年更加嚴重,她認為值得政府反思;特別是自由黨在直選中全軍覆沒,她認為與有關人士反對立法保障最低工資有很大關係,希望自由黨明白,市民需要開明的工商界進入議會,只要參加地區直選,候選人如提出錯誤、不受市民歡迎的政策,都會受到選票懲罰。陳婉嫻又寄語政府,希望當局重視和尊重立法會議員意見,從善如流,改善政府政策。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6001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6 ---------- |
南華早報 EDT2| EDT| By Ambrose Leung |
2008-09-13 |
Liberals to shut 8 district offices The Liberal Party is closing its eight district office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following the defeat of its top leaders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leaving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its district work unclear.
District councillor Chow Wing-kan, running mate of vice-chairwoman 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 who was defeated in the election, became the latest casualty of a row between the party and rural patriarch Lau Wong-fat.
Mr Lau quit the party on Thursday amid a row over his canvassing for the rival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Now he has given Mr Chow, his long-time Legco assistant, the sack.
I have canvassed in almost all the buildings in the district. I have tried my best in running the party's campaign. Now look - I end up being treated like this. This is unfair, Mr Chow said.
Mr Chow is gloomy about the party's future and is not sure whether he will remain a member.
As Mr Lau's assistant and a well-known Yuen Long district councillor, the party had counted on him to attract voters in New Territories West. But with Mr Lau openly canvassing for the DAB, Mr Chow said his team had been snubbed in many villages.
Mr Chow is not the only rank-and-file Liberal with an uncertain future. With all its candidates for direct election having lost, the party is closing its eight district offices in New Territories East and West - which Mrs Chow and fellow loser James Tien Pei-chun, the party's chairman, funded from their Legco expenses. The jobs of more than a dozen staff are on the line, and the party has yet to decide whether any of them will be rehired when new offices open.
Although the party still operates four district offices, some of its 26 district councillors fear a rollback of district work will send more supporters into the arms of competitors. Tam Wai-chun, a Liberal on Kwai Tsing District Council, joined the party last year. She has not thought about leaving it.
I didn't join the Liberal Party because I thought it was good. I only wanted to provide district backing for Mrs Chow. Now that she has lost, I hope the party leadership will not change its strategy in the districts, Ms Tam said.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27007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7 ---------- |
香港經濟日報 A22| 政情| By 周穎雯 |
2008-09-13 |
民主黨:立會報捷靠樁腳 促勿只賣政治明星 要做好2011區選 泛民主派在立法會直選取得19席,其中最大贏家民主黨共奪7席,該黨昨日總結時,特別列出數據證明,區議會地區工作,有助立法會選舉得票,地區樁腳十分重要,其他政黨不應只賣政治明星。 該黨副主席單仲偕更表示,此分析已為黨作出預警,即是「要做好2012年選舉,就要先做好2011年的區議會選舉!」 可是,在直選中取得4席的公民黨,其黨魁余若薇選舉後,接受本報專訪時卻曾表示,地區工作雖然重要,但不希望立法會成為大型的區議會選舉。 根據民主黨的數據,該黨在5大直選選區,平均總得票率是20.6%;但在該黨有現任區議員的小選區,該黨候選人得票率,平均高達32%;該黨有落選區議員的小選區,得票率平均也有23%。 可是,在一些該黨無派人參選區議會的小選區,該黨得票率低至18.2%(見附表)。 重社區事務 感情票變鐵票 該黨主席何俊仁總結以上數據指,這證明地區樁腳的重要性,因此,該黨未來將積極進行地區工作︰「任何地區工作,都表達了黨對地區關心、有感情;感情票變成了鐵票,所以民主黨覺得地區工作很重要。」 另一黨員李永達也坦言,在立法會選舉中,即使參選的議員,本身有相當的知名度,亦要有地區網絡,不能只賣政治明星。「所有黨都應該記住,明星得不到保障,政黨應兩條腿走路。」該黨在下週一將再就選舉結果,進行檢討。 何俊仁:泛民議員應團結 對於未來泛民的合作,何俊仁希望,23名泛民議員可更團結,「個個黨都是細黨,民主黨得8席、公民黨得5席、社民連得3席,加埋其他獨立民主派人士,不站在一起,23票就是假數字,會唇亡齒寒。」 他又指,相信社民連與公民黨可互相包容,「希望盡快撫平裂痕,大家冷靜一會」。 曾於上屆競逐立法會主席的何俊仁,表明該黨今次也會派人角逐。他指,泛民將在10月初,討論立法會主席的參選人,但無論結果如何,「參選有一定意義,視乎誰人肯捱義氣參選。」 對於鄉議局主席劉皇發退出自由黨,何俊仁認為影響不大,「無論鄉事去自由黨,抑或加入民建聯,都是建制派。」 相關文章: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0008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8 ---------- |
東方日報 A36| 龍門陣| 龍吟虎嘯| By 柳扶風 |
2008-09-13 |
龍吟虎嘯:曾蔭權讓中央努力白費 對中央而言,今屆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只能保住既有版圖,不是甚麼好消息,等於四年來許多努力白費。四年前,董建華還在台上,香港困難重重,經歷了金融風暴,經歷了沙士肆虐,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漫長通縮期,經歷了二十多年來最高的失業率,經歷了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經濟起飛以來未曾見過的百業蕭條,經歷了二十三條立法的政治風暴……為了挽狂瀾於既倒,解民於倒懸,中央不能不出手救港,頻送經貿「大禮」,刺激經濟,穩定民心,維護大局。在上述背景下,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尚有一片江山。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之後,董去曾來。曾蔭權非常好運,其人上台之時,香港經濟和民生在中央「大禮」支持下,在經濟循環作用下,在國際環境改變下,走出低谷,明顯好轉。這之後,中央再接再厲,又推出一系列利港措施,對曾蔭權的「攤大手板」、要這要那也是有求必應。曾蔭權則在中央和港人面前自吹自擂,甚麼「香港二十年來最好」,甚麼再創「黃金十年」。 然而,做出來的事情全不是這麼回事。執政三年來,曾蔭權愈幹愈糟,民望不斷走低,自今年四月份起更是插水式下滑,眼看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日益逼近,曾蔭權卻犯了一連串激起民怨的低級錯誤,把港人對中央的信任度「拉下水」,把建制派「拉下水」。正是由於這樣的施政錯誤和低劣民望,使中央和建制派四年來的努力付之東流,立法會的選戰結果,建制派幾乎原地踏步,港島區的得票率更是下降。由此足見,曾蔭權執政果然如廣大市民所言「仲衰過老董」。 更為嚴重和影響深遠的是,在曾蔭權的劣質執政、不斷犯錯下,中央以傳統「送大禮」方式「挺曾」不但無效,而且把自己的威信也賠了進去。港人知道中央「送大禮」是為香港好,但港人不願意看到送大禮和「挺曾」有甚麼相關,曾蔭權該下台就下台,何必挺之?此違民意也。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2040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9 ---------- |
太陽報 A04| 港聞 |
2008-09-13 |
立會新丁組「鬆散式聯盟」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後,議會紛現新勢力。繼社民連倡議泛民生聯盟後,金融服務界詹培忠昨揚言,已成功遊說包括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及九龍西梁美芬等七至八人組聯盟,成為議會新興力量。預料將是聯盟一員的資訊科技界譚偉豪稱,料新組合會以「鬆散式聯盟」形式示人,即各人緊密商討議題,投票則各取所需,不互相「綁死」。 譚偉豪昨接受本報訪問時稱,需諮詢意見才決定是否加入任何聯盟。他不諱言何鍾泰曾邀請他加入泛聯盟,然而泛聯盟綑綁式投票做法令他卻步。 譚偉豪稱,作為新丁,希望在議會有所照應,但不想受任何勢力左右投票,按詹培忠構思,將來大家以「鬆散式聯盟」合作,只會就重要議題交流意見,不會約束一致投票。譚引述稱,詹培忠目前除盡力招攬葉劉淑儀及謝偉俊外,還有剛退出自由黨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和會計界陳茂波,他強調自己政治立場屬中間溫和派。 譚被競選對手莫乃光投訴,一則「I.T.達人」電視廣告選舉期間被放上互聯網,涉嫌違規。譚稱收到選管會來信,只要把互聯網宣傳短片費用計入選舉開支即可,不構成選舉開支「爆煲」問題。 高官有無做好自己份工? 詳情瀏覽on.cc《做好呢份工》專輯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4023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0 ---------- |
太陽報 A27| 太陽虹| 正本清源| By 林思源 |
2008-09-13 |
接受失敗浴火重生 立法會選舉雖然塵埃落定,但依然餘波蕩漾,扣人心弦。 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和副主席周梁淑怡,因地區直選慘遭滑鐵盧,宣佈辭職,田更揚言退出政壇。周梁更對大熱倒灶深感不忿,發炮攻擊黨友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手指拗出唔拗入」,竟然反幫競爭對手民建聯拉票,導致劉皇發主動退黨,雙方十五載親密合作關係告終。 自由黨經歷此役之後,軍心渙散,怨聲四起,高層人事及黨政路向百廢待興,是否可尋覓到理想掌舵人至為關鍵。據聞,自由黨內部正醞釀全黨聯署行動,希望盡最大努力,挽留因選舉失利請辭的正、副主席歸隊,並準備徹底改組架構,以全新形象再戰江湖,推舉田北俊擔任榮譽主席,以精神領袖影響力,帶領自由黨再創新天;而周梁淑怡則出任總幹事統籌黨務,邁向黨政分家之路。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由黨經歷此次慘痛教訓,是否能夠重拾昔日光輝,在本港政壇繼續發光發熱,端視乎是次改革能否成功,能否找到新路向,否則將會困難重重。 上屆立法會選舉,田北俊與周梁淑怡首次投身地區直選,適逢反對二十三條立法而名聲大噪,相繼高票勝出,成為英雄。但之後兩人未能在自己選區構建牢固的選民基礎,亦沒有在其他地區經營,長期與地區選民脫節,甚至連流失大量基層和中產階層選票尚懵然不知,如此選舉工程,焉能不敗? 其實,環顧自由黨諸君,若論政治光環或明星魅力,時下所見,確暫無人可以與田北俊和周梁淑怡比擬;如果兩人真能接受失敗洗禮,總結經驗教訓,帶領自由黨重新上路,或許浴火重生,前途更加光明。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4036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1 ---------- |
信報財經新聞 P04| 政策政情 |
2008-09-13 |
民主黨數據證地區工作利選立會 今屆立法會選舉的選前民調多次顯示,民主黨部分候選人如新界西李永達【圖右】、新界東黃成智的支持度都處於邊緣位置,並非篤定當選,但在選舉時卻都能以高票當選。民主黨分析得票數據後發現,在該黨持有區議會議席的區份,民主黨的支持度均明顯較高,顯示地區工作對爭取立法會議席有一定作用。 在今屆選舉中,李永達及黃成智的得票率最終均高於選前民調所能反映的支持度,反觀公民黨,雖有民調顯示新界東、九龍東均有相當優勢,但最終卻「高開低收」,只能低票當選。根據民主黨的分析,立法會候選人在該黨擁有「樁腳」的區議會選區的表現,遠較全無「樁腳」的地方為佳。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圖中】指出,民生也是政治,地區工作能夠使選民對政黨有感情。他並以前港督彭定康為例,指出彭定康到港前輸掉其英國國會議席,便是因為出任保守黨主席期間無暇兼顧其所屬的選區所致。他強調,關注地區並不是只關心狹窄的利益,而應該視每個社區為社會的縮影。 與何俊仁同樣循新界西成功連任的李永達則指出,自己在葵青區各票站的得票高達二成半,在個別票站近達四成九,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在葵青多個票站均被他擊敗。他認為,民主黨無論如何都要發展地區工作,並坦言地區工作是汗水和精力消耗,帶來的滿足感亦遠不及立法會。 而對於公民黨的表現,李永達則表示,新政黨總須要一些時間去發展,但如果沒有「樁腳」,當選舉遇上大風浪時,後果便難預料,因此地區發展非常重要。另外,副主席單仲偕表示,已預計到二○一一年區議會選舉中,民建聯想民主黨哪名區議員落選都有能力做到,因此他們已提高警覺。 另一方面,何俊仁認為,每個政黨都有起跌之時,而泛民政團之間亦是唇亡齒寒,因此大家必須保持合作,並維護共同的核心價值。何俊仁又表示,泛民派員角逐立法會主席的問題仍有待商討,但被問及會否一如上屆由他代表參選,他則笑言「很怕意外發生」。李永達則解釋,當選主席的話便代表民主黨票數減少一票。 而對於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可能當選為新任立法會主席,何俊仁則表示,立法會主席有很多酌情權,例如在時間所限的情況下是否准許議員對政府法案提出修正案,如果裁決被認為是有利民建聯,打壓民主黨,觀感上便會備受懷疑。他始終認為,由沒有政黨背景的人士出任主席會較佳■ |
|
文章編號: 20080913391011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2 ---------- |
星島日報 A13| 政治 |
2008-09-13 |
區議員助民主黨奪立會議席 民主黨昨日總結立法會選舉結果,比較區議會選舉和今次立法會選舉的得票率,發現有區議員的地區,該黨在立法會選舉的得票較高,其中新界東的得票率更接近高達百分之四十九點九。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表示,要及早準備二○一一年的區議會選舉,不論有多少資源,都要做好地區工作。 做好地區工 何俊仁(見圖)說,政黨關心地區,為市民做事,市民才認識和對候選人產生感情,這些感情就會轉化為鐵票,令選民「十號風球都會出來投票」。李永達指,民主黨在葵青區有最多區議員,因此在該區八成票站都取得最多選票。單仲偕強調,民主黨要做好二○一二年的政制發展的準備之外,不論有多少資源,都要做好地區工作,不能單靠明星效應。 對於新一屆立法會主席一職,何俊仁說,「大家(泛民)有看法,咁有象徵意義,無理由唔派人去選。」希望透過辯論表達他們的看法。至於會否由他做代表參選,何俊仁表示,要看泛民的意見如何。 對於民建聯曾鈺成或會角逐主席席位,李永達認為曾定會被質問其政黨背景會否影響其公正性。何俊仁舉例,曾鈺成如作出的裁決不利民主黨,會被指打壓民主黨,裁決有利民主黨,就會被指偏幫,觀感上,要面對別人懷疑的眼光。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3004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3 ---------- |
星島日報 A17| 每日雜誌| 維港會| By 盧駿 |
2008-09-13 |
「隔三幾個月」會碰面吃飯 毓民同曾鈺成「撐腳」 在立法會選舉中因痛罵民建聯和公民黨對手而高票當選的黃毓民,選舉後與公民黨人「面阻阻」,但昨天卻被人發現與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撐腳」,共進午膳。 不支持曾做立會主席 毓民爽快地承認確有此事,又話間中「隔三幾個月」就會與曾鈺成碰面吃飯,並非稀奇的事;而昨日飯局上大家互相交換選舉後的政治形勢,但就沒有討論擔任立法會主席的人選。不過,毓民話他不支持曾鈺成做立會主席,理由是對方政黨色彩太濃,若對方出任主席就應該先退出民建聯:「你諗下如果我同佢的黨友嗌交,佢幫邊個?」 昨天又有電台聽眾「報料」,指昨日早上十點半見到曾鈺成與已辭任主席的田北俊食早餐,看來曾鈺成認真忙碌。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3006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4 ---------- |
南華早報 EDT14| EDT| By Markus Shaw |
2008-09-13 |
Wanted The Liberal Party is dead. Long live the liberal party. The strategy of big business - to nurture the Liberals as the party of business interests in the era of democratic politics - lies shredded on the ballot booth floor. In the recent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the Liberal Party lost in all its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contests and ended up with seven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seats. Of these, only four were contested. Five of the seven are elected by corporate bodies rather than individuals. One of the two that are not, that of the Heung Yee Kuk, is elected by all of 157 individuals. This is a complete dead end for any party wishing to have any future in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kuk chairman Lau Wong-fat having quit the party, the so-called party of the business interests is now down to six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members who have all pledged to put the interests of their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above all other interests - a severe handicap to the creation of a party political platform. This schizophrenia - the requirement to cater to the sectoral interests of its power base in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need to create a broad-based platform that has mass appeal on the other - has all along been a major weakness of the Liberal Party. For businessmen like me, this is a matter of deep concern. With the Liberal Party in disarray, we may end up with no party in Legco advocating the free-market principles that are the foundation of Hong Kong's success. One candidate after another, as the election results came through, spoke in ways that made one ask: Whither Hong Kong's capitalist ethos? Whither Hong Kong's spirit of free enterprise? A clear majority of Hong Kong's electorate favours democracy. Despite the low turnout, pan-democrats still won about 60 per cent of the popular vote, and there is widespread distaste for anything that smacks of privilege - as exemplified by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system. There is a strong anti-big-business feeling, and low tolerance for the situation in which a handful of leading families controls the lifeblood of the economy and uses its influence to consolidate its privileges. Pundits can argue all they like about whether this is a matter of reality or perception; the reality is that people think it's the reality. Today's young, articulate, individualistic middle-class voter has a very different world outlook from the oligarchs that control the voice of business. To have any chance of electoral success in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a pro-free-enterprise party must pay heed to all of this. First, it must acknowledge that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have no place in the primary legislative chamber. No party that defends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carries any credibility in the geographical seats, which is where the future lies. It must commit every lawmaker from a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to its eventual abolition and to a platform that, while defending sectoral interests, gives primacy to the party's political platform - and acknowledges the duty of every lawmaker to pursue the higher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Second, it must be pro-economy rather than pro-business. It must argue for the free-market principles that br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 and which are essential to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sperity of Hong Kong's economy. Third, it must become a modern party. It must fully adopt the rising concerns of civic society: better urban planning; a cleaner, green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heritage and well-loved neighbourhoo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cknowledgement of a responsibility to preserve our planet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hrough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must be a humane party that concedes the need for social justice but holds fast to its free-market principles. Such a party does not yet exist: if it did, I would join it - and so, I suspect, would many others. Markus Shaw is chairman of WWF Hong Kong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27004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5 ---------- |
星島日報 A13| 政治 |
2008-09-13 |
自由黨黨員擬聯署挽留田北俊 立法會選舉一役令自由黨風光不再,田北俊、周梁淑怡二人的請辭令基層黨員陣腳大亂,據悉該黨全港五區支部正發起聯署行動,強烈要求田北俊可以繼續帶領自由黨未來發展,現時反應相當熱烈。 自由黨支部成員形容,選舉落敗後田、週二人的請辭令黨員士氣非常低落:「好多黨友都不清楚未來的方向,好希望田生可以繼續帶領我們。」據瞭解黨員明白二人請辭一事已成事實,但指田北俊在政商界中的地位實在無人能及,希望他可以另一形式重掌自由黨。現時已有黨友草擬致田北俊的信件,內容提及他為香港作出許多貢獻,希望他可以繼續帶領自由黨摸索未來方向,預料可於日內收集黨員簽名後把信件轉交黨中央委員。自由黨核心成員暫未就此事召開中常委討論,該黨中常委成員張宇人承認,有黨員希望田北俊可擔任榮譽主席,事件亦在醞釀中,但他未有參與討論。有接近黨核心成員表示,自由黨內部的人事安排要待九月尾召開中常委後才能確定。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3004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6 ---------- |
明報 D05| 時代| 法政隨筆| By 戴耀廷 |
2008-09-13 |
政治新世代 星期六見報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束,今屆的特點是有不少新人當選。但細心看看這些所謂「新人」,其實不少都是在政界或其專業界別打滾多年的老手,更有些是重返議會的舊人。 看一些小統計,在分區直選的三十席中,三十多歲的只有三位,就是公民黨的陳淑莊,和民建聯的李慧及陳克勤。四十多歲的有四位;五十多歲的有二十二位;六十歲的有一位。功能組別的三十席,老化情更嚴重,沒有一個是三十多歲的。四十多歲的亦只有六位。五十多歲的有十二位;六十歲的有十一位;七十歲的亦有一位。 從這些數字可以推想,到了立法會可以全面由普選產生的最早日子即二○二○年時,假設二○○八年當選的議員會爭取連任,絕大部分都會是接近六十歲甚或在六十歲以外。 當然我沒有年齡歧視,也深信現代城市人到了六十多歲,精力仍非常旺盛,仍可以充滿活力地去服務社會。且隨人口老化,我們實在要把退休年齡推後,亦需要經驗豐富的一代去繼續為社會服務。 我只是說,在比例上若要有一個較平衡的發展,在未來的十二年內,培養新一代的政治人材實在是必須的。 雖然還未知二○一二年和二○一六年兩屆立法會產生辦法會有何改變,但共識應是必會增加議席。假設二○一二年增加十席,再在二○一六年增加十席,那麼在未來的日子,就會有近二十個新的席位出現。 我只希望各政黨在未來的選舉中,優先讓三十多歲的黨員競逐這些新席位,不要讓那些現已四五十歲的落選議員,以新增的機會來個什麼「重返議會」了。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4013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7 ---------- |
明報 A08| 政情| 票站分析 |
2008-09-13 |
曾參加區選立選票站得票高民主黨部署加強地區工作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偏低的情下,民主黨仍能保住直選議席數目。民主黨李永達指出,黨內有做地區工作的地區域,有較高得票,未來會加強地區工作,及早部署下次區議會選舉。 民主黨昨日公佈黨內選票分析,當中有民主黨當區議員的地區票站,在今次選舉中民主黨的總體得票為32%,而民主黨候選人在區選落敗的地區得票有23.1%,無派人參加區選的地區只有18.2%。 對於有黨派質疑立法會是否已「區議會化」,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指出,這說法過於簡化,全世界任何國家的政治都不能不做地區工作,任何地區工作代表政黨負責人對地區關心及對選民有感情。 對於有傳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有意角逐立法會主席一職,何俊仁指出,如果由民建聯前主席去擔任立法會主席,作出一些決定對民主黨不利或具爭議,便很易令人懷疑是否與其政黨背景有關,故他認為應由獨立議員擔任主席。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4015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8 ---------- |
明報 A27| 觀點| 週末新觀點| By 梁啟智 |
2008-09-13 |
葉劉票源何處來? 是次立法會選舉的其中一個重要現象,是「泛民對建制」的傳統分析框架開始失效,選民取態不再二分。在兩陣對決當中,理論上泛民得票率愈高,親建制得票就愈低。今屆港島葉劉淑儀名單的得票分佈卻違反了此假定,背後暗示的改變值得深思。 今屆葉劉得票逾6 萬,佔港島19%,和民建聯曾鈺成名單得票差不多。然而當我們把港島98 個票站分拆來看,便會發現葉劉和民建聯的票源分別相當大,兩者的支持來自相當不同的社區。 先看葉劉。葉劉得票最高的5 個票站,分別是南區海怡西,東區康山、杏花、小西灣欣藍及北角和富。單這5 個票站就佔葉劉超過一成總得票。全都在中產社區,除北角和富外都不是民建聯傳統票倉。這現象揭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葉劉和民建聯,到底是互相搶票還是分工合作? 把這問題放在整個港島的層面思考,我們可以把葉劉每個票站的得票率,除以民建聯同一票站的得票率,再把結果顯示在地圖(見圖)。如圖所示,葉劉和民建聯得票率成反比關係,於地理上互相補足。在堅尼地城、北角、筲箕灣、柴灣和華富,民建聯得票較葉劉多。在中半山、太古城、跑馬地和薄扶林,則葉劉得票較民建聯多。 認識港島社區特徵的讀者,該發現民建聯得票較葉劉多的地方,都是家庭收入和學歷水平較低、居民多為打工仔女的基層社區。至於葉劉得票較民建聯多的地方,都是家庭收入和學歷水平較高、居民以管理和專業人士較多的中產社區。 值得留意的是,這些社區剛好也是泛民得票率較高的社區,可推想葉劉對泛民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要進一步論證這個觀察,可以把葉劉於每個票站的得票率,和公民黨於同一票站的得票率比較。結果顯示葉劉的得票率和公民黨的基本上成正比。也就是說,公民黨得票率愈高的票站,葉劉的得票率也愈高。例如在數碼港票站,兩張名單就各取得三分一的選票,遠遠拋離其他名單。兩陣對決的分析框架,頓然失效。 從票站的層面出發,可見葉劉和公民黨的票源在地理上互相重疊。現在公民黨要注意的,就是香港大學票站調查的報告,會否證實兩派的支持者從個人層面也是互相重疊。如果是的話,則公民黨得開始擔憂日後會被葉劉正面搶票。 為免犯上區群謬誤,個別選民的投票取向和其社會經濟背景的關係,得由票站調查的報告來回答。這兒所指出的,是從空間特徵去看, 「泛民對建制」的傳統分析框架並不足夠。親建制當中似乎有中產和基層票源之分,而親建制中產票的來源地,又和一些泛民政黨的票源相近。
可能方向:二分變成四格 一個可能的方向,就是把二分變成四格:建制中產、建制基層、泛民中產、泛民基層。至於要搞清楚個別政團會如何落入這四格當中,例如公民黨是否屬泛民中產、社民連是否屬泛民基層,則需要進一步分析(從九龍西的數據來看,社民連的支持不只來自基層社區)。如果二分真的是在變成四格,是否意味「後普選」的香港會出現政治板塊大幅重組,則更不容忽視。 以上的分析只是選舉地理研究的一個小例子。歐美政黨都有研究部門長期分析選民投票的空間走勢,以指導其地區工作資源分配。香港的政黨欠缺這方面的分析,對相關的學術研究不尊重。這是因為香港的政黨不夠專業、大佬橫行,還是香港的畸形政制使分析結果失去實戰功能,則是另一個課題了。 (全套港島區得票率分佈圖:http://tinyurl.com/5gqckz )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4028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9 ---------- |
蘋果日報 A18| 論壇| 探針| By 奕民 |
2008-09-13 |
探針︰港人投票心態的轉變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如預期般比○四年低,原因可能很多,有謂沒有大爭議性事件發生、政府宣傳力度薄弱、市民政治敏感度下降等等,但最重要的,還是看看香港人的心態轉變,從而作出相對回應,令下屆投票率回升,甚至超越○四年高,這才實際。那麼香港人心態在那裏改變了,心態改變可概括為兩大類。 對立法會失信心 第一類心態改變,是對立法會失去信心,究其原因,從政府民望插水可見一斑。作為一位盡責任的公民,既然選了心目中的候選人進入議會,當然希望他們令香港更好,豈料立法會卻猶如橡皮圖章般,政府惡法,要過便過,致令民怨四起。但想深一層,這真是立法會議員要負上的全責嗎?我們看看,過去不少政府惡法,當中都少不免惡辯一番,但當投票鐘聲一響,保皇黨(或稱建制派)便紛紛進入議會向政府投下「信任」一票,而市民看到的,往往就只有結果。當中不少議員提出質詢,不斷辯論,卻苦無成效,其實困在議會中,為民請命的泛民議員,作為議會中的少數派系,其無奈的心情又豈下於我們!可惜香港現行的畸形選舉制度,所謂選名單方式,以及功能組別,卻令保皇黨肆虐於議會當中,難怪香港現況會一沉百踩,市民難免對選舉制度失去信心──既然投與不投,結果一樣,那不如輕輕鬆鬆享受一個家庭日罷!道理上看似很通,但細想之下,若果投票率持續偏低,作為議會少數又肯為民請命的議員便有更大機會被摒棄於議會之外,縱然有人說這種說法在是次選舉結果中被戳破了,事實誰又會想到泛民的票數會是如此平均?我們還是實際地計算機會率!所謂「在有限空間,做最大、最盡的事情」,這種情操是最值得敬重的,相信黃毓民等社民連黨員閱後定很不同意,各有各的觀點吧!所以各選民既然有以上的想法,更應挺身而出,將為民主選舉努力的議員,盡量送入議會,這才有機會推倒畸形選舉制度,令香港有機會發展良好! 吵鬧文化獲支持 第二類心態改變是社民連獲支持。社民連以新建黨首次參選便有如斯佳績,有人會問:「何以這般喜歡吵架的人,竟有這麼多支持者?」過去,有人將香港人歸類為政治冷感一群,原因是他們討厭政治,討厭吵吵鬧鬧,議員只會利用不同平台互相攻伐,完全達不到市民所願,所以他們會以放棄投票來顯示對議會吵鬧文化的不滿,甚至民建聯也常以「製造和諧」來宣傳他們的黨。不過,從社民連的勝仗,看出市民對政府的不滿,將監察的重任,交託在「公民抗命」式的社民連候選人身上,相反,一向以溫文爾雅見稱的公民黨,縱然所有大狀仍然勝出,惟得票數目卻遠遠不及上屆,尤以梁家傑為甚,他曾有力地向曾蔭權挑戰特首之位,人氣一度急升,今次竟於九龍東以最低票當選,有謂致命原因是地區工作不足。觀乎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其更完全欠缺地區工作,竟可以第二多票數於該區當選,比重地區工作的馮檢基還多出二千多票,可見地區工作不足以成為低票原因。誠然,一段於網上熱傳的「毓民拔刀相助」的片段,竟超過三十萬點擊率,這種為民請命,大快人心的形象令毓民及社民連人氣急升,但更不可忽視的,是這種吵鬧文化竟獲得了不少市民的支持,顯示他們希望有這種議員進入議會:你對我不義,我偏要將公民抗命義士送進立法會!近來,有一套人氣很熱的電視劇,就是以吵吵鬧鬧、夾雜不少金句作為賣點。筆者在此進言,各傳媒若想有心推高下屆的投票率,不妨將每次議事堂辯論金句剪輯,於黃金時段重複播放,相信能讓市民「投其所好」,不過小心一點,這可能成為泛民的支持片段,何解?因為保皇黨只喜歡做「沉默的大多數」,做「向政府投誠」的舉手機器罷了!奕民自由撰稿人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6005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0 ---------- |
蘋果日報 A19| 專欄專論| 政壇八達通| By 單仁 |
2008-09-13 |
政壇八達通︰泛聯盟與詹培忠鬥搶人
詹培忠與六、七名獨立議員埋堆組成聯盟,另一個立法會內老牌無黨派議員組織泛聯盟,現時只餘下三名成員,勢力更見單薄,據知仍有人在幕後發功,希望拉攏陳茂波、陳建波加入泛聯盟,與詹Sir鬥搶人。但早在立法會選舉前,有前早餐派中人已對單仁說,泛聯盟前景其實相當不妙。泛聯盟前身為立法局早餐派,由一班立法局內無黨派議員發起,當年陣容絕不輸給任何一個政黨,現任行政會議成員、當時醫學界代表梁智鴻,以及會計界立法會代表李家祥,都是早餐派成員,由於這班獨立議員習慣開早餐會討論政策,所以他們就自稱做「早餐派」。 陳智思離場影響大 不過自從李家祥不再角逐連任,早餐派聲勢開始走下坡,當時幸好還有陳智思這名公職王撐場。不過,今屆選舉前已有前早餐派中人對單仁說,立法會內必定會有無黨無派議員組織存在,因為功能界別選民,對政黨候選人有抗拒,但那些功能界別議員,又不想單打獨鬥,所以無黨派議員聯盟,必定存在,問題是他們未必選擇入泛聯盟。該人士又說,以往早餐派成員尚有不少公職,而且在社會各界有影響力,政府也相當重視早餐派意見,議員加入真的有「增值」作用。可是近年泛聯盟除了一個陳智思外,未見其他成員可以獲政府重視,只管叫他們為保皇投票,事後卻要獨力面對業界選民責難。這樣一個聯盟,又怎能吸引獨立議員?再加上現時連陳智思也離開議會,唯一「生招牌」也沒有了,就算有西環、上亞厘畢道支持,那些新議員也要計算計算。據知泛聯盟與詹Sir搶人戰仍在繼續,知情人士說,「政治轉會市場」大門仍未關上,究竟花落誰家,就要看詹Sir還是泛聯盟手瓜硬了!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6005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1 ---------- |
東方日報 A36| 龍門陣| 勞永樂| By 滴滴金 |
2008-09-13 |
滴滴金:敵友親疏一目瞭然 自由黨○三年在二十三條立法前午夜倒戈,充分顯示商家投機本色,不是與中央榮辱與共的朋友。但時值風雨飄搖,難靠也得靠,田北俊辭去行政會議職位,同僚周梁淑怡旋即被委任接棒,阿董背脊雖被狠插一刀,仍要承主子之命,笑臉迎人再次入局。 無他,田聲名大噪,一時成了挽回港人自由的人民英雄。以董當時瀕臨倒台的劣勢,實無向自由黨還手餘力。況且,董政府雖是苟延殘喘,但一日仍是在位,若要通過撥款或是任何雞毛蒜皮草案,仍須仗賴自由黨支持。 二○○四年立法會選舉,田及周梁乘打垮二十三條立法之氣勢,加上當時經濟低迷,部分市民對商家黨有能力帶領香港脫離經濟困境尚存幻想,結果二人成功在首次參與地區直選中勝出,把自由黨的聲勢帶至最高峰。 但與此同時,中央另覓可靠盟友的工程已暗地展開。商家黨不可靠,能否開闢第二商家黨充當後備力量?泛聯盟一度傳出組黨,非空穴來風。但泛聯盟成員以專業界別利益先行,難以統一成愛國愛港新力量,組黨無疾而終。 用盡組織選票讓最多組織候選人當選外,把剩餘選票分配友好,讓組織外的自己友當選,成另一新開發戰線。民建聯和工聯會在有可能增加議席的地區分開參選,又讓工聯會議員投票反對政府,打出不賣帳新形象。該策略是成功的,導致代表工聯會的王國興在新界西勝出。在剩餘選票未足以多奪一席的選區,如新界東,獲配票的龐愛蘭,雖未能當選,成績尚算不俗,在九龍西的梁美芬更成功當選。 很明顯,在整個選舉部署中,自由黨已不再被視作自己友。自由黨沒有好好把握五年前一場豪賭贏取的籌碼,在地區鞏固支持,反而在倒戈之後仍奢望在有難時人家扶自己一把,是脫離現實的。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2039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2 ---------- |
信報財經新聞 P36| 文化.體育| 橋牌| By 王啟明 |
2008-09-13 |
妙到毫顛 說2008年立法會選舉是一個分水嶺,有可尋。自由黨直選全軍覆沒,與選前一周民調有差距,顯示泛民選民早已察覺這個配票儀器於他們不利,再加上投票日的爾虞我詐式回答拒答,令所有參選者難以充分掌握戰情。兩派互有得失,泛民「偷雞」成功,並送走自由黨,維持否決政制議案的權力。 整體而言,六四分的泛民應得十八席,多增一席直選無疑是選民智慧多於僥倖,自動配票技勝阿爺。2004年曾撰文新界北區自由黨得票冠絕同,這一趟好夢難圓。正如鄉紳與阿爺面對自由黨晚上告急時,大嘆為時已晚。 事實上,民建聯在新界只有2%至3餘額可以配票,自身難保,這亦是梁美芬只能險勝毛孟靜的理由。在票站調查模糊境況下,阿爺鞭長莫及。若選民九龍西配票成功,二十席也可拿下,只怪以特首噩夢為目標的擁躉太多。 但在功能組別的選舉中,雖有疑似茅招可被推翻賽果,阿爺卻大獲全勝,只在醫學界痛失盟友。說這是低投票率造成數個界別中泛民以些微落敗,2004年是證據。當然功能界別多只顧利益投票,狹隘思維反映於投票取向。陳太效應未如想像,見證於泛民港島得票率比陳太對葉太高約4個百分點,投票率低8個百分點。 2008年立法會是政治傳媒的喜訊,小美人大嘴巴露體男驗尿士、鼠王葉太、六億醫生睡覺會計,多采多姿,要求他們提升水平層次未免緣木求魚,但提高監督問責可能微有寸進。由於票源有來自公務員,要求監察公僕薪酬與體制是奢望的,這包括社民連議員,而自由黨後繼無人。 於是四成人支持的議員奪得六成多議席,這是使選民氣餒的根源,立法會做什麼也難以改善施政水平,倒不如北上尋歡,所以低投票率,建制派鐵票也流失了。由於近三分二議員屬民生派別,政府支出面臨壓力,有賴功能組別勝出關鍵性數票。 另一分水嶺是約三成支持的左派,票源來自最需要政府幫助的三成及富翁。一成厭惡特首,社民連得票率。約五成的中產中,也有多於五成只顧界別利益。2008年的選民,給予的啟示是:妙到毫顛,是僥倖是智慧是錯誤,就不得而知了。
黃河智慧局: 最後一節,中國落後二十八分。 首攻同是紅心KQ了,而A吃攻第四輪,東墊梅花,莊墊黑桃。紐西蘭轉攻黑桃3,北放小!東吃AQ後,回方塊,J吃。黑桃K,小梅花,東放K與否,明手梅花Q成為進張吃第四輪黑桃,宕一。 中國判罰。西吃第四輪紅心後轉攻方塊,Q,K,方塊。小梅花,K吃,方塊。梅花AQ,黑桃,東全大,宕三。回方塊是關鍵! 結果中國反敗為勝二十多分,決賽勝澳洲奪冠。女子組中國勝紐西蘭奪冠。
九三七 |
|
文章編號: 20080913391009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3 ---------- |
信報財經新聞 P04| 政策政情 |
2008-09-13 |
毛孟靜不算成功田北辰個別突出九西中產選民少選梁美芬 今屆立法會選舉九龍西選區,選情一開始集中於三名中產形象明顯的新晉候選人公民黨毛孟靜【圖中】、西九新動力梁美芬【圖左】及自由黨田北辰【圖右】之間的互相指摘,令人以為三人均力爭中產票源。然而,點票數字卻顯示,毛孟靜於中產區的得票率雖高於全區總體得票率,但優勢遠不及其他候選人,而梁美芬更並非倚賴中產票源而當選,令配票傳聞呼之欲出。 九龍西早在五月梁美芬和田北辰為爭取參選已發生過懷疑向中央「告御狀」事件,選情其後由梁美芬、田北辰及毛孟靜三人就母語教學及外傭徵費等問題互相指摘而拉開戰幔,加上三人均具備吸引中產票源的條件,因此外間一直以為,三人均力爭九龍西選區內相對較少的中產票源,以爭取本選區新增的一個席位。 事實上,九龍西過去雖由泛民主派佔優,但多年來一直未有重點針對中產票源的候選人出現。今屆選舉卻因為人口增長而新增一個議席,再加上職工盟前會長、獨立參選的劉千石勝算已大減,選前已被預料很可能落選,因此引來多方覬覦此區議席,參選名單數目由四年前的六張急升至今年的十三張。
毛孟靜中產區未見優勢 本報翻查各點票站的點票結果,顯示於全港都較傾向爭取中產票源的公民黨,於九龍西亦有同樣能力。根據點票結果,毛孟靜於最基層的深水區的支持率僅得百分之七,較她全九龍西的整體得票率百分之八點四為低【表一】。相較之下,她於油尖旺及九龍城兩區的得票率,均高於百分之八點四。 而翻查個別點票站的結果同樣顯示,毛孟靜的得票率明顯於中產區較佳,但卻落後其他候選人【表二】。例如在九龍站及奧運站,毛孟靜的得票便分別被田北辰及民主黨涂謹申拋離,而又一村以至豪宅區加多利山及京士柏等,則由黃毓民領先,反映其個人形象及公民黨背景並未使她在這些區份佔可觀優勢。 至於以二千六百多票之微壓倒毛孟靜的梁美芬,點票結果卻顯示,其支持其實並非以中產社區為主,在中產區如美孚新、九龍站、九龍塘等甚至不及民建聯李慧。不過,梁美芬與其他形象接近的候選人不同之處在於擁有本身的「票倉」,身兼區議員的她於所屬區議會選區黃埔東以及相鄰的黃埔西,都處領先地位。
田北辰個別區份得票最多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梁美芬不時強調其獨立身份,又是大律師,而民建聯李慧亦表明他們不會配票,惟點票結果卻顯示,梁美芬的支持度於李鄭屋及家維均大幅領先李慧,相差分別達六點三及六點九個百分點。在樂民新,梁美芬更以兩成三支持度位居所有名單之首,較李慧多達九點六個百分點。 田北辰方面,雖然全九龍西的整體支持度不及毛孟靜及梁美芬,最終以一萬三千多票落選,較梁美芬少近七千票,但其表現卻在個別區份,包括美孚新、京士柏表現甚佳,支持度壓倒毛、梁兩人,而於九龍站、何文田山道、廣播道、九龍塘等均處於領先位置,其中廣播道、九龍塘一帶的支持率更超越兩成■ |
|
文章編號: 20080913391011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4 ---------- |
大公報 A03| 要聞 |
2008-09-13 |
稱陳克勤被批評應當作磨練民建聯培訓新人增值 【本報訊】民建聯今屆有兩位新丁進入議會,分別是李慧和陳克勤,但兩人未宣誓就職,外界已對他們期望甚高,陳克勤近日更忙於為自己英語不流利解畫,曾鈺成表示,新人遇到批評可以當作磨練,將壞事變成好事,期望日後兩位新人在議會有更多發揮空間。他稱讚在港島區一同參選的幾位新人,將會是未來接班人的主要考慮人選之一,適當時候需要進一步培訓。 陳克勤的「Try our best」發音不準成為傳媒熱話,曾鈺成表示,立法會經常有外國人來訪,以往都是他和蔡素玉接見得最多: 「如果民建聯無人肯接見(外國人)就好有問題,其實有幾位泛民議員開口(講英文)都會講錯,但至少人肯講……」曾鈺成說: 「畀人批評,壞事可以變好事,睇自己點睇,我好早已經叫佢(陳克勤)惡補英文,因為在香港從政,長遠發展英文過唔到關就會被局限…… 事在人為,佢又唔係蠢,只要肯下苦功就得。」他亦對愛徒李慧嚴加督促:「雖然李慧的英文底子好一點,但要用英文辯論都仲未得,建議她多出席用英文的場合,接受外國傳媒訪問,上英文電台、電視台的節目……希望她在這方面可以取代蔡素玉。」另外,港島區蔡素玉下馬給民建聯帶來一點啟示,曾鈺成說: 「這樣迫使我們加快培養新人。」他點名稱讚今屆一同參選港島區的幾位新人,張國鈞、陳學鋒和郭偉強在選舉期間的表現不錯,將會是未來接班人的主要考慮人選之一,但曾鈺成表示,新人不能夠只滿足於地區工作,在適當時候需要「」出來作高層次培訓。 曾鈺成指出: 「政黨一方面需要紮實的地區網絡,亦需要理論家、思想家,我們要在年輕人中培養一批有理論水平、論證能力高的人,最理想的是兩邊都得,但實際上要兼顧兩者並不容易,就算在青年民建聯的年輕人都是較擅長地區工作,缺乏理論思想工作的人才……」曾鈺成說,深入探討問題要講層次、水平,流於一般政策式回應,可讀性不高,他建議新人多閱讀: 「如果政客連書都唔睇多本,怎能夠有真知灼見?」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2000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5 ---------- |
蘋果日報 A08| 港聞| 立法會選舉 |
2008-09-13 |
葉劉答允加入劉皇發尚考慮 詹培忠組親中反曾陣營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結束不足一星期,立法會已出現首輪政治勢力「洗牌」行動。金融服務界議員詹培忠突然籌組新獨立議員聯盟,聲稱包括保安局前局長葉劉淑儀在內,最少有五名新當選獨立議員巳答應加入,詹培忠表明聯盟目標是「監督政府運作,唔係協助政府運作」。有泛民中人形容,聯盟成員雖然親北京,但部份人一向對特首曾蔭權以及特區政府有強烈不滿,相信這個新組合會令政府面對更大政治壓力。記者:林俊謙、莫劍弦 詹培忠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將與七至八名獨立議員組成聯盟,並在八至十日內召開記者會正式宣佈。他說聯盟成員除了他自己,還有保安局前局長葉劉淑儀、醫學界梁家騮、旅遊界謝偉俊、資訊科技界譚偉豪。據知前日正式退出自由黨的鄉議局劉皇發、保險界陳健波、工業界(第二)林大輝也在考慮中。劉皇發昨日接受本報電話查詢時,證實詹培忠一、兩日前曾向他招手,邀請他加入聯盟,「佢前兩日搵過我,o依家仲考慮緊。」 不會有綑綁式投票 至於聯盟的目標,詹培忠表明希望可以集中獨立議員力量,互相支持,以更容易爭取成果和成績,「呢班人第一係無綑綁式投票,第二就係大是大非問題識做,其餘就要監督政府運作。」他指聯盟不會凡是政府政策都支持,令曾蔭權不可以「為所欲為」,「最主要係要監督政府運作,唔係協助政府運作。」有泛民立法會議員形容,聯盟本質仍是由親北京議員組成,但他們與民建聯、自由黨最大不同,是詹培忠、葉劉淑儀等都是對曾蔭權或特區政府施政不滿的人,他們走在一起,成為一個「親中反曾」陣營,「政改會支持政府,但去到民生議題,佢就會反政府、甚至企去泛民、工聯會、社民連邊。」但也有親北京立法會議員形容,詹培忠批評政府形象太鮮明,功能界別議員未必想和他行得太近,估計最終答應加入的議員人數,未必會太多。 學者:翻版泛聯盟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形容,這和以往的泛聯盟一樣,都是一個議會利益組合,只是想集合各獨立議員力量,加強討價還價能力,再加上他們沒有統一投票立場,組織鬆散,未必可以對推動議會健康及全面發展有大幫助。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6001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6 ---------- |
蘋果日報 E08| 名采論壇| GG細語| By 左丁山 |
2008-09-13 |
基層怨氣
本欄讀者來自不同階層,從收到讀者來函之中,就知道讀者有商人廠家、專業人士、大學生、研究生、家庭主婦、退休長者、基層工人等等。收到一封讀者來函:「左丁山先生:你好!請把下列事實寫出來,讓我舒一口屈氣。我由另一區搬到本區居住,事緣我的一隻牙齒被蛀蝕,需要修補,於是捨棄過往的牙醫,就在住所附近的牙醫診所就診,因我是首次來,需要登記及約定翌日就診。約定時間,坐在牙醫椅上,說明來意,經牙醫一輪觀察,三扒兩撥,就快速把蛀牙修好了,出來找數,原來要四百五十元,我大吃一驚,心想,怎麼這樣貴,根據過往經驗,補牙不需二百元,我放下三百元,往街外隔鄰的銀行機補數算了。事後我有三點意見。(一)為甚麼間間牙醫診所都不把收費表詳列出來,讓顧客有個預算。(二)顧客坐在牙醫椅上,全程擘大口,冇機會發問價錢若干,牙醫為甚麼不通知一聲。(三)牙醫教我約一分鐘的護理牙齒方法,這種「知識產權」,約值三百元,我在讀小學上「生」課本時,早已知悉,我認為只值三十元。一個貧窮的牙病患者敬上。」睇完呢封信,就或者可以明白,點解今年立法會選舉中,激進派抬頭。基層市民覺得佢畀人恰,求助無門於是索性投票畀蛇宴派或者激進派也。一專業人士收費,唔好以為打開門做生意,自己玩曬,須知古人有言:明買明賣!你收一千蚊補一隻牙都可以,但首先要將價錢以大大隻字張貼在門口至得。太多人做事往往從自己立場出發,圖自己方便,全不想及方便顧客user friendly呢回事。有時真係好佩服肥佬黎,呢位大資本家二十幾年前已經將user friendly擺在口中,唸唸有詞,從用家立場諗問題及解決方案,佢後來辦雜誌、報紙亦如此,唔怪得咁多人願意畀錢佢賺。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06030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7 ---------- |
南華早報 EDT14| EDT |
2008-09-13 |
How not to do an exit poll The controversy about using exit poll data is not the only reason to distrust election surveys in Hong Kong. I was recently called for a survey, but the interviewer was unable to proceed because she did not have any questions in English. Of course, this only affects a small minority - non-Chinese speaking voters - but it introduces a systematic error into the results. Truly professional survey organisations should know that their job is to measure the minorities as well as the majority.
Allan Dyer, Wong Chuk Hang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27005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8 ---------- |
南華早報 EDT2| EDT| By Eva Wu |
2008-09-13 |
Plea for unity among pan-democrats The Democratic Party warned yesterday that the pan-democratic camp's 23 seats in the next Legislative Council could be meaningless if it failed to unite all members. Chairman Albert Ho Chun-yan said unity was essential for the camp to maintain its bargaining power in the legislature.
The pro-democracy camp is formed by several small political parties, he said. Twenty-three [seats] will only appear as a fake number if we do not stand together. We must stand together on major issues, despite holding different views sometimes. After Sunday's poll, some Civic Party members publicly criticised the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for attacking allied candidates during election debates. League chairman Wong Yuk-man said other parties within the camp were friends, but that nobody could ignore his group, which won three seats. Mr Ho said he would meet other party heads this month to discuss future co-operation. Veteran Democrat Lee Wing-tat said that the only way for the camp to be effective was to be united. Meanwhile, Tsang Yok-sing, former chairman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 the predecessor to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 is tipped to represent the Beijing-loyalist camp in the contest for the post of Legco president. Mr Ho said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a lawmaker with political affiliations to hold the post. A president with strong ties to the DAB will be challenged for attacking the Democratic Party if he makes a decision against us. He will also be criticised for siding with the DAB if a decision favours his party. The pan-democrats would also discuss their choice of candidate to contest the post, Mr Ho added.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27007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9 ---------- |
成報 A04| 港聞 |
2008-09-13 |
自由黨聯署挽留田北俊周太 【記者馮志諾報道】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及前副主席周梁淑怡雙雙請辭後,自由黨在港九新界各區,均有黨員及地區人士發起聯署行動,要求挽留兩人繼續擔當領導角色。有報道亦指田北俊及周太,可能會出任名譽主席及總幹事,但要視乎兩人的最終決定。 有自由黨黨員表示,他們日前已在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發起聯署,呼籲黨員與支持者簽名,希望挽留田北俊及周太,及表彰他們過往為商界及自由黨作出的貢獻。 該黨員說,自由黨將於9月23日舉行週年大會,屆時全體中常委會對田、週二人的去留作出決定,若屆時黨員認為應挽留他們,才會正式向田、週二人提出此項要求,以免予人「做戲」之感。 對於有報道指,田北俊及周太,可能會出任名譽主席及總幹事,有自由黨核心回應謂,這些職務的職責範疇尚未定案,很大可能與新主席的工作重疊,而且要視乎他們是否願意擔任,或會轉任幕後出謀獻策,以免干預未來新主席及內閣的正常運作。 劉皇發:士 可殺不 可辱 另外,日前退出自由黨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昨晚接受查詢時,以「士可殺,不可辱」解釋其退黨原因,但他不願詳細解釋字句含義,只記者找代主席劉健儀及周太瞭解,又稱無意思與她們辯論。他續稱,就算自由黨將來選舉欠缺他的鄉事票,也不會影響勝算:「你估得太高啦,我有幾多票呀?」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29003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0 ---------- |
香港經濟日報 A22| 政情| By 何曉勤 |
2008-09-13 |
立會17新丁 暫6人全職從政 今屆立法會,共有15名議員報稱是全職,包括一直呼籲議員應全職投入議會工作的前劉慧卿;今屆新立法會中,共有17名新丁議員,究竟多少人會成為全職議員? 本報接觸的新丁議員中,暫時有6人表明,將成為全職議員:會計界陳茂波、勞工界葉偉明、港島區葉劉淑儀和甘乃威、九龍東黃國健及新界東陳克勤。 在選舉中聲稱無業靠老婆養的黃毓民,當選後向本報表示,過去一直在網上電台做主持,又在報章寫專欄,未來不會減少這方面的工作。 陳淑莊:律師事務每月佔1天 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薪酬,每月約有6.5萬元,但這對於一些來自專業界別的議員,卻未必能令他們放下原有的工作,全職做議員。不過,他們大部分都表示,會投入大部分時間在議會。 政黨新星方面,本身是大律師的公民黨陳淑莊,成為立法會和區議會雙料議員。她坦言,日後將以立法會工作為先,估計律師行的工作,每月只會約佔她一天左右的時間。陳淑莊稱:「但我不會完全脫離大律師工作,始終要在自己的專業上有些磨練。」但她不會接訟訴時間較長的案件 陳茂波:會計事務交託同事 任職會計師的民建聯李慧,選前已由前會計師,轉為以支援形式,工作時間更有彈性。她表示,未來會將議會工作放在首位,但不會辭掉工作。 候任會計界議員陳茂波指,會做全職議員,會計師樓工作,早已交託給同事處理。同是醫生的醫學界梁家騮和勞工界潘珮璆,皆在公立醫院工作,進入議會後,兩人都表示會與部門商討,轉任為兼職醫生。 候任保險界議員陳健波目前為一間跨國再保險公司的行政總裁,為了全身投入議會工作,他已向公司辭職,計劃轉為出任董事,不參與日常行政工作。但他表示,由於招聘需時,相信要到年底,才能有接任人。 社福界議員張國柱現為社總主席,他表示,「希望在未來時間可接近全職議員」,他指會與社總商討未來工作安排,但由於工作交接需時,在過渡期或會做半職。 資訊科技界的譚偉豪,希望做全職議員,但仍打算出任權智國際主席一職,因為主席的職務比行政總裁少,所需時間不多。 相關文章: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0008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1 ---------- |
新報 A09| 政情 |
2008-09-13 |
單仲偕:民主黨如公用股 【新報訊】民主黨三位正、副主席何俊仁、李永達及單仲偕昨日聯袂分析立會選舉結果。副主席單仲偕表示,與2007年區議會選舉得票比較,民主黨五選區得票有所流失,但藉「樁腳」效應,保住舊有議席。對於民建聯擬派人競逐立法會主席,主席何俊仁稱,「即使對手贏梗都要選」,令對手必須對日後工作作出承諾。單仲偕以公用股自比,認為民主黨在剛過去的選舉,有如中電、港燈般抗跌力強,原因是民主黨有多年地區工作效應。 何俊仁:必爭立會主席 單仲偕比較民主黨在各票站得票後發現,有民主黨區議員經營的區域,得票高出沒有地區工作的區域很多,其中以新界東情況最明確,在民主黨有區議員駐紮的票站,得票率達49.9%,比沒地區工作的票站多出三成。 不過他亦指出,未來民主黨要為2011年區議會選舉作好準備,因為民建聯上次在區選大勝,「民建聯要起(民主黨)邊件(區議員)就邊件」。 對於昨日有報道指何俊仁將出選立法會主席,何俊仁表示這個有象徵意義的席位,泛民不可能不派人競逐,即使知道對方必勝,仍要趁這個機會要對方作出承諾。李永達補充,主席有酌情權,擔心有政黨背景人士出任主席會出現不公情況。 何俊仁認為,泛民整合要視乎機遇,但泛民每個政黨均是小黨派,所以必須團結,否則唇亡齒寒,而民主黨亦無必要為社民連與公民黨作「和事老」,民主黨與公民黨仍是夥伴關係。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3004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2 ---------- |
新報 C08| 觀點角度| 笑臥浮雲| By 劉銳紹 |
2008-09-13 |
親疏有別是定律 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退出自由黨,從此他自由了。在立法會選舉中,他想自由地選擇支持甚麼人,但卻不能自由地得到自由黨的認同。最後,周梁淑怡投訴,發叔決定退黨算了,暫且恢復自由身。 政治人物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又一次完全應驗了。在政治圈中,屬於永遠的,就是合縱連橫、親疏有別的利害關係。當然,還要看自己有多少實力。 自由黨這次在直選中全軍盡墨,就是沒有實力的問題。他們既無法依靠民建聯,只有靠鄉事派。但當鄉事派要保住自己人時,自由黨就變成無主孤魂了。 他們滿以為發叔是自由黨員,應該手指拗入不拗出,但發叔與同是新界人的張學明切肉不離皮,幾乎同根生,不會相交煎。如此境況下,自由黨也不能限制人家的自由了。 這次事件令我感慨萬千,思緒凌亂。回顧香港政壇歷史,曾經出現過官方大力支持的自民聯和港進聯,當中不乏名卿巨公、達官貴人。 為了加強他們的知名度,官方還刻意授以各種名銜,把他們抬到天上。曾幾何時,這些依靠別人吃政治飯的人士可以呼風喚雨,但時至今日,他們又芳蹤何處呢?港進聯消失於靜默之中,自民聯成為民建聯的腹中之物,被「照顧」過去了。昔日英雄豪傑,今成閒花野草,豈不令人哀哉? 無他,皆因他們的根不是紮在老百姓的土壤裏,而是浮游在空氣之中。他們認同親疏有別,但最後成為被「疏」的一族。歷史奇詭,但又尋常,政治人物何曾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呢?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3013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3 ---------- |
太陽報 A36| 社論及專欄| 毛澤東看今朝| By 劉楚漢 |
2008-09-13 |
政黨勝敗皆決於內因 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結束後,餘波蕩漾。自由黨直選議席全軍盡墨,其副主席怪罪黨員劉皇發義助民建聯的參選人;民建聯港島區的蔡素玉落選,有關黨員怪罪葉劉淑儀搶票……總之,失敗都怪別人,本身卻不好好檢討;這種作風,將來還會傷害自己。 我早說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我又進一步比喻:「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兩軍相爭,一勝一敗,所以勝敗,皆決於內因。勝者或因其強,或因其指揮無誤,敗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揮失宜,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蘇聯這個「社會主義老大哥」分崩離析,有人歸咎於西方國家對蘇聯搞「和平演變」。實際上,西方國家所作所為只是外因,是條件,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內因才是決定性的。內因是甚麼?經濟上一塌糊塗,政治上對人民專政,戈爾巴喬夫奴顏媚外等,都是內因。 我在延安時代讀過一本外國哲學著作,曾作批註:「『物必先腐也,然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然後讒入之。』『非戰之罪,乃天亡我』的說法是錯誤的。紅軍五次反圍剿失敗,敵人的強大是原因,但戰之罪,幹部政策之罪,外交政策之罪,軍事冒險之罪,是主要原因……外的力量,須通過內的規律性(機會主義等)才能曲折的即間接的發生影響。流水不腐,非流水腐;戶樞不蠹,非戶樞蠹。物之本身情況如何,是第一原因。國民黨能夠破壞蘇區與紅軍,但必須蘇區與紅軍存在有不能克服的弱點……自己鞏固,則誰也不能破壞。」「任何事物,任何過程,外力是有影響的,且是嚴重的影響,然必通過內的情況才起作用。決定的東西屬於內力。」 黨內整風方能壯大 自由黨田北俊、民建聯曾鈺成等領導人讀一讀我上述言論,當可恍然大悟,然後從內部找原因,最好學我進行黨內整風,將離心離德、德行不佳的黨員開除出去,或作出懲罰性的「留黨察看」決定,才能使黨純潔和壯大。 今天是九月十三日,三十七年前(一九七一年)此日,一架標有「中國民航256」字樣的英製三叉戟飛機在外蒙古溫都爾汗沙漠墜毀,機上八男一女全部死亡,死者是林彪和其妻葉群、其子林立果等人。這種野心家、陰謀家、叛國投敵分子竟然混入我們黨內,混到中共中央最高層,混到我的身邊。這當然有莫斯科的誘惑等外因,我們應檢討的是內因。我沒有發出罪己詔,但我後來發動「批林」運動來清除林彪的影響力。 自由黨、民建聯等政黨內部有沒有林彪式的人物?總之,從內因看問題才是上策。 |
|
文章編號: 20080913034034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4 ---------- |
信報財經新聞 P34| 副刊專欄| 頭文字Y| By 游清源 |
2008-09-13 |
煲呔曾四大恩人 還是覺得患有讀寫困難的LoLo盧冠廷講得最好:世事何曾是絕對? 一般人都會以為,煲呔曾的頭等恩人是董建華,再不就是廖暉,要上綱上線就是曾慶紅,等而下之稍為托大者則是煲呔針。這些講法,都對,卻未能與時俱進,恐怕不太符合科學發展觀或其A貨進步發展觀。 這麼說吧,剛過去的一屆立法會選舉,煲呔曾的頭等恩人有四個:一個是新界王劉皇發,一個是新票王劉江華,一個是新人王李慧,最後一個則是新癲狗黃毓民。 新界王新票王新人王幫手鬥垮鬥臭自由黨三巨頭,已成公論,勢必列入中學教科書課程(順便以篇幅關係為理由,刪除有關「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發生的那場政治風波」的章節)。而煲呔曾從來都是有恩必報的人,所以,相信大家好快就可以看到,二劉政客將會晉身行政會議。至於李妹妹,由於資歷尚淺,不便委以太誇張的重任,可是,什麼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婦女事務委員會委員,以至於「搓咬breast職業英語運動」的女方代言人,應該手到拿來(至於男方代言人,則是Hard-gun Chan陳克勤)。 煲呔曾更須感激黃毓民,皆因以這隻新癲狗為首的社民連疑似幫他打殘公民黨。若坊間的流言不是「流」的,那麼,社民連可謂一手摧毀了毛孟靜、張超雄的當選希望,也拉低了梁家傑、湯家驊的「本來得票」,以至通過妖魔化手段令公民黨的形象受損,甚至分裂泛民!你說怎麼辦? 政治學者拉佛(Michael Laver)如是定義政治:「純粹衝突就是所謂的戰爭,純粹合作就是所謂的真愛;而政治則兼有衝突與合作。」社民連與公民黨未至於爆發戰爭,也談不上發生真愛,但搞的,都算是政治吧。 數還數路還路,煲呔曾還是要多謝黃毓民的,明年七一授勳時,起碼都要頒個「大紙巾勳章」給他。 |
|
文章編號: 20080913391007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5 ---------- |
信報財經新聞 P35| 副刊專欄| 琉璃火| By 徐詠璇 |
2008-09-13 |
英文大曬?! 陳克勤的「猜our breast」傳誦一時,令許多人十分鼓舞,原來「差處未算差」。他綽號「影帝」—盛傳在特首邸內工作主要是影印。 有功成身退衙門人嘆道,陳克勤上電台,大可說一句,唉,這幾天太緊張、沒睡好,英文又不是我的強項,以致語無倫次,我快連廣東話也發音不正啦……,則可以贏得體諒,扭轉形勢。英文畢竟不是大曬,當選議員中也有不少不是英文頂呱呱的—這跟偶爾普通話普通得嚇死人而遭揶揄,機會均等。 但陳克勤哪有這種機靈、胸襟? 聽說民建聯當日送蘇錦樑入宮做副局長,其實大大不願,因為Greg是黨裏英文最好、形象最靚(律師),本來靠他省招牌。曾鈺成文才了得,英文亮麗,但他聰明得自負(我認為),所以在傳媒中形象不大好,都指他歪理、奸。 信不信由你,爭取中產票源的人,至少要英文好—有「國際語言」、有「國際視野(feel)」,可以純情但不能土,立此存照。 英文,在新界鄉事派又完全沒地位。劉皇發認定自己和張學明「同根同源」,以「無暇兼顧自由黨實務」,發揮自由精神退黨。李鵬飛說「自由黨有他(劉)無他,沒分別,他沒貢獻過一分鐘」,批評發叔之餘,也暴露了自由黨從來一盤散沙,不「群」不「黨」,不成氣候。 選舉後,政治板塊移動重整,李鵬飛這個創黨主席說「自由黨已經沒有生存價值,相信在今屆立法會期內會被民建聯吞併」,悲壯也真心。 同日,邵在德撰文,問香港資本主義精神去了哪兒?香港自由企業精神又去了哪兒?提出要有「親經濟」而非「親商界」的立場,為普羅大眾(而非只為特權階級)帶來經濟發展機遇,認為政黨必須「現代」,全面關注民心所向,包括城規、環保、保育、社會責任,「必須是一個人文政黨,照顧社會公義的需要之餘,亦不忘持守自由市場的原則」。這位邵氏父子有限公司董事—公民黨和民建聯還不快快去爭取! |
|
文章編號: 20080913391009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