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A18| 文匯論壇| By 林瑞麟
2008-09-12

立法會選舉後的政制發展前瞻

 我們已在策略發展委員會和立法會就二○一二年進一步民主化的方案進行了多輪討論,很快便會決定何時就二○一二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辦法諮詢公眾。我們期望這能有助帶領香港的政制在二○一二年到達一個中途站,為在二○一七年及二○二○年落實普選奠定基礎。

 二○○八年立法會選舉在貫徹公開、公正及公平的傳統下完結。今次選舉有超過二百位候選人獲提名,是歷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登記選民總數亦達三百三十七萬。這兩項歷史新高的數字,是政府近年來積極為合資格人士登記為選民,及鼓勵政黨和個別人士參與選舉所作努力得來的成果。政府的一些措施(例如在二○○四年初次推行財政資助計劃,候選人在今次選舉如在其選區取得不少於百分之五的選票,可獲「十一元一票」的資助)能為具公民意識的人士提供誘因參與選舉。對社會及選民而言,參選人數愈多,選擇便愈廣。雖然,今年的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五,較二○○四年的立法會選舉降低了百分之十,但仍稍高於二○○○年第二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同時,今年有逾一百五十萬選民投票。總的來說,投票數字是可以接受的。

比例代表制

 我們在今次選舉中看到一些較新的政黨(例如社會民主連線)及獨立候選人(例如葉劉淑儀和梁美芬)均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們之能當選,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的設計所發揮的作用。在世界各地其他民主社會,比例代表制容許規模較小的政黨及獨立候選人當選。得票最多者當選的選舉制度(first-past-the-post),即由得勝者全取議席,則對規模較大及發展成熟的政黨有利。比例代表制是適合香港的,這可確保社會上多元的意見能在立法機關內得以反映,也可以讓在政治光譜上所有不同位置的代表都有機會參與訂立法例和制定財政預算。在推進香港政制進一步發展的同時,比例代表制應該予以保留。

商界及普選

 自由黨的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在今次地區直選中未能當選,成為了傳媒及公眾的焦點。有人提出這會否令商界質疑是否應該繼續支持普選。政府對此的回應是簡單及直接:我們會按照人大常委會去年十二月的《決定》所訂定的普選時間表,去推動及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將於二○一七年由普選產生,之後立法會全部議員將於二○二○年由普選產生。香港社會需要共同努力,收窄分歧,並就如何推行普選凝聚共識。商界及各商會須探討將來如何能繼續參與香港的政治。在世界各地其他成熟的民主社會,商界在政治上皆能繼續扮演有建設性及積極的角色(例如英國的保守黨及美國的共和黨)。

 每次選舉,不同政黨都會有勝有負,我們不可以,亦不應該因為個別政黨受挫而偏離我們的長遠目標。《基本法》訂下的普選目標是必定會達至的。

把政治納入正軌

 我們去年在訂定普選時間表其中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將香港政治納入正軌。回歸十年來,香港社會在政制發展方面的爭議,已耗費了許多政治能量。我們希望訂定普選時間表,能為香港的民主發展提供明確方向,好讓政治討論多聚焦在社會、經濟和民生議題上。西方社會的政黨正是就這些範疇制定他們的競選政綱,外國的選舉也是環繞這些議題而進行的。因此,我們欣喜看到在二○○八年立法會選舉選舉論壇中,討論的議題是環繞通脹、就業、最低工資、教育及房屋等。這些議題確實是值得本地政壇關注,亦是市民最關心的。

擴大立法會

 最後,在二○○八年立法會選舉中,我們目睹一些資深的政治人物,例如李柱銘、楊森、陳方安生和陳婉嫻等退下政治舞台,亦同時見證到新面孔冒起,例如李慧、陳淑莊、甘乃威和陳克勤。從某程度上說,政壇「後浪推前浪」是健康的現象。不過,二○○八年立法會選舉的競爭較以往各屆更為激烈,某程度上這競爭是人為因素所致,因為我們在二○○五年未能取得三分之二多數立法會議員通過在二○○八年把立法會議席數目由六十席增加至七十席,這令到某些政黨和獨立的候選人較難爭取到出線的機會。若我們當時能成功增加議席的數目,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便可讓更多政治人才晉身議會。因此,在研究二○一二年進一步民主化的方案時,我們需要審慎考慮擴大立法會的可能性。

 在二○○八年上半年,我們已在策略發展委員會和立法會就有關方案有多輪的討論。我們很快便會決定何時就二○一二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辦法諮詢公眾。我們期望這能有助帶領香港的政制在二○一二年到達一個中途站,為在二○一七年及二○二○年落實普選奠定基礎。



 
文章編號: 20080912005015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南華早報
EDT19| EDT
2008-09-12

Pursuing democracy

Hong Kong's advance towards universal suffrage will not be delayed by one party's election setback, writes Stephen Lam

This year'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was complete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established open, honest and fair traditions. With over 200 candidates nominated, this poll was the most competitive ever.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voters reached 3.37 million: both figures were record highs.

To the community and registered voters, a higher number of candidates provided a wider range of choices. Even though the voter turnout rate was only 45 per cent - 10 per cent lower than in 2004 - it just exceeded that for the second-term Legco election in 2000. A total of 1.5 million voters took part this year. In overall terms, the turnout was acceptable.

We saw electoral gains on Sunday by relatively new political groups such as The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and independent legislators like Regina Ip Lau Suk-yee and Priscilla Leung Mei-fun. Their emergence was made possible by the design of our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election system. In other democracies around the world,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enables small political parties and independent candidates to get elected. First-past-the-post systems, where winners take all, favour large and well-established political parties. Th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fits Hong Kong, guaranteeing that the pluralistic views of our community are reflected in the legislature. It enables the full spectrum of political positions to play a part in the enactment of legis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budgets. In rolling forward Hong Kong's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th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should be retained.

Much media and public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fact that James Tien Pei-chun and 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 of the Liberal Party were not returned through geographical elections. Some ask if this will make the business sector doubt its support for universal suffrage.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is plain and direct: universal suffrage will be pursued and atta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table set by the deci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last December. The chief executive will be elected by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17 and all members of Legco in 2020.

The business sector and the chambers of commerce will have to look for a way forward, to enable themselves to continue to play a part in Hong Kong's politics. In mature democracies around the world, business sectors continue to play such a constructive and active political role (such as the Conservatives in Britain and the Republic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every election, different political parties will gain or lose some ground. We cannot, and should not, be swayed from our long-term objective just because one particular party has suffered a setback. Universal suffrage, as set out in the Basic Law, will be attained.

In setting the timetable for universal suffrage last year, one of our principal objectives was to bring Hong Kong's politics onto a proper track. For one decade after the handover, much of our political energy has been invested in debates about Hong Kong's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ur hope was that determining the timetable for universal suffrage would provide some clear directions for democratic change - enabling political debates to be focused more on social, economic and livelihood issues.

This is how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west design their election manifestos and how elections are run overseas. It was, therefore, encouraging that this year's Legco election debates revolved around issues such as inflation, employment, a minimum wage, education and housing. Such topics should be the bread and butter of local politics. They are also the primary concerns of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Finally, this year's Legco election saw the departure of established political figures such as Martin Lee Chu-ming, Yeung Sum, Anson Chan Fang On-sang and Chan Yuen-han.

We also saw the emergence of new faces, like Starry Lee Wai-king, Tanya Chan, Kam Nai-wai and Gary Chan Hak-kan. In a way, it is healthy that new political talent replaces the old.

However, this year's Legco election was highly competitive. To some extent,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was artificially heightened because, in 2005, we did not attain the legislature's two-thirds majority support for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Legco seats from 60 to 70 this year. That made life rather difficult for political parties and independent candidates.

Had we been able to expand the number of seats, we could have accommodated more talent. Therefore, in contemplating options for furthering democracy in 2012, we would have to consider seriously the possibility of expanding the council's size.

This year, we have had several rounds of discussions in the Commission 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Legco about such options. We will make a decision soon on the timing of launching public consultations for the 2012 electoral models. Hopefully, this will bring Hong Kong to a midway point in 2012, so that we can set a firm foundation for universal suffrage to be attained in 2017 and 2020.

Stephen Lam Sui-lung is secretary for constitutional and mainland affairs

 
文章編號: 20080912027014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時事評論| 大班人語| By 鄭經翰
2008-09-12

立法會選舉結果評析

  立法會選舉順利完成,塵埃落定,值得一談的地方實不少。

  今屆投票人數一百五十一萬五千餘人,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五點二,較二○○四年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減少近百分之十點五,人數劇減二十六萬四千多人,輿論咸認選情冷淡。週一各大報章甚至因未有最終點票結果只以港大的票站調查數字為據而罔下結論指泛民主派大敗。

  我完全不同意選情冷淡的說法,因為以投票人數計,今年是回歸以來四次選舉中的第二位,僅次於上一屆,以投票率計,則排第三位,與二○○○年相若。大家不要忘記,上屆的破紀錄投票人數和投票率有七一效應,並非常態,而一九九八年的百分之五十三點二九,亦是臨立會後的第一次選舉,政治氣氛不可同日而語。以常態而言,百分之四十五點二的投票率絕不算低,較諸西方不少民主國家的情況,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主黨社民連成績佳

  我也不同意泛民主派大敗。正如我選前預測,泛民陣營可以穩取二十三席,分別地區直選贏取十九席,以及功能團體選舉贏取四席。雖然泛民陣營在功能組別贏取的議席較上屆少三席,但在地區直選卻增加一席,成績明顯有進步。從民主發展的角度而言,代表性不足、公平性成疑的功能團體選舉根本不必計算在內,所以單以地區直選計算,泛民主派雖不是大捷,也是小勝。

  今次選舉即使投票人數下降,本港政治生態的基本格局卻沒有改變,仍然是泛民對建制維持六比四支持率。建制派既沒有因為經濟穩定而支持度大增,泛民主派也不能藉政府民望下降而取得更多民眾支持。不過,兩大陣營內部之不同勢力卻此消彼長,出現明顯轉變。

  近年民主黨危機重重,風雨飄搖,選前更明顯受到有意操盤的黎智英、陳方安生和李柱銘三人小組打壓,選情普遍不被看好,但結果下來,卻不敗反勝,出人意表。表面上,民主黨今屆只得八席,較上屆少一席,但實際上,地區直選卻一席也沒有少,因為李柱銘和單仲偕都是主動放棄參選,否則今年大有機會取十席,比上屆還要多一席呢!

  泛民主派的另一個大贏家是旗幟鮮明以捍基層利益為己任的社民連。除了梁國雄繼續高票當選、陳偉業穩取新界西的議席外,第一次參選的黃毓民也旗開得勝,高票當選,合共取得超逾百分之十的選民支持。

  泛民陣營中,失敗的只有公民黨。在地區直選中,公民黨只能維持四席,但除了陳淑莊、余若薇在港島取得最高票外,湯家驊和梁家傑都以低票當選,得票明顯不及上屆,尤其是梁家傑,雖挾競選特首之餘威,竟以九龍東最低票當選,實在令人詫異。另外,兩名代表公民黨在地區直選出線的候選人毛孟靜和張超雄雙雙落敗,而在功能團體選舉中,公民黨亦只有吳靄儀可以保住席位,其餘譚香文連任失敗,黎廣德和司馬文皆出師不利。

  我在本欄撰文說過,今次選舉對公民黨來說是重大的考驗,結果證明公民黨名大於實,因為缺乏堅實的地區和群眾基礎,所以經不起現實的考驗,真正實力必須重新估量。

建制派超額完成目標

  建制派方面,民建聯無疑是大贏家,超額完成選前維持取得十二席的目標,多取區議會一席,合共十三席。民建聯在地區直選以黨員名義出戰取得七席,另外兩席直選由黨員以工聯會名義出戰取得,連同功能組別四席,合共十三席,繼續維持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

  有論者認為今屆競選論壇爭吵太多,令選民厭惡,是投票率下降的主因,其實也不能定論。只可肯定的是,在論壇上有傑出表現的,都令人氣急升,取勝機會大大提高,反之,拙劣和惹人討厭的表現,卻埋下敗筆,斷送候選人入局的機會。今次競選論壇最乞人憎的表現依次是自由黨的周永勤、公民黨旳毛孟靜和民建聯的鍾港武,結果周梁淑怡出局、毛孟靜落敗、鍾港武被黃毓民痛罵,令後者人氣急升,間接拖低了李慧的支持度。

  論壇上的表現,往往令選民印象深刻,是影響勝敗的關鍵因素。周梁淑怡的副手周永勤固然面目可憎,她自己的什麼「你開心,所以我開心」的選舉口號也令人失笑。最荒謬的就是力撐領匯上市的周梁淑怡竟然敢膽邀功,認為自己是踢走領匯行政總裁蘇慶和的功臣,殊不知後者被辭退的原因正是剝削不力,周梁淑怡自誇的「功勞」,聽在選民耳裏,不就是典型的助紂為虐嗎?毛孟靜面對黃毓民凌厲的攻擊,不但詞窮理屈,節節敗退,一臉不屑的表現也大大失分,落敗絕非無故。至於鍾港武無理攻訐涂謹申,霸道之嘴臉,肯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永遠在選民的心目中,留下惡劣的印象。

  今次選舉對泛民最大的教訓,就是不應與「傳媒造皇者」交易。愈幫愈忙的黎智英利用名下的報刊,由始至終一直試圖影響選舉的安排和選情的發展。民主黨一直備受擺弄,甘乃威長期遭受貶抑,社民連更被完全漠視,陳方安生也擺明偏幫公民黨,只選擇性地為民主黨個別候選人站台。結果證明,只有依靠自己努力打拼的政黨和候選人才會取得尚佳成績,反而迷信名氣和傳媒曝光的人,成績強差人意。

  最諷刺的是,過去只有建制力量抹黑泛民,今次卻是反其道而行,臨近選舉,謠言滿天飛,虛假新聞一再出籠,矛頭直指親中政黨。另一方面,民調的爭議,也證明泛民沒有原則,不擇手段。鍾庭耀提早公佈票站調查的結果,其實對泛民有利,但因為自己沒有足夠人力物力動員選民,而且選前已表明不會協調配票,泛民竟然一拍兩散,全面杯葛,結果民調失準,誤導成份大增,導致泛民胡亂告急,選情一片混亂,在最終結果公佈之前,絕大部分泛民候選人都憂心忡忡,虛驚一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莫過於此。  篇幅所限,下期續談民主派「富貴黨」公民黨和建制派「富貴黨」自由黨失敗之因由。



 
文章編號: 20080912391005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星島日報
A18| 每日雜誌| 來論| By 林瑞麟
2008-09-12

立會選舉後政制發展的前瞻

二○○八年立法會選舉在貫徹公開、公正及公平的傳統下完結。今次選舉有超過二百位候選人獲提名,是歷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登記選民總數亦達三百三十七萬。這兩項歷史新高的數字,是政府近年來積極為合資格人士登記為選民,及鼓勵政黨和個別人士參與選舉所作努力得來的成果。政府的一些措施(例如在二○○四年初次推行財政資助計畫,候選人在今次選舉如在其選區取得不少於百分之五的選票,可獲「十一元一票」的資助)能為具公民意識的人士提供誘因參與選舉。對社會及選民而言,參選人數愈多,選擇便愈廣。雖然,今年的投票率只四成五,較二○○四年的立法會選舉降低一成,但仍稍高於二○○○年第二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同時,今年有逾一百五十萬選民投票。總的來說,投票數字是可以接受的。

今次選舉中,一些較新的政黨(例如社會民主連線)及獨立候選人(例如葉劉淑儀和梁美芬)均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們之能當選,是比例代表制的設計所發揮的作用。在世界各地其他民主社會,比例代表制容許規模較小的政黨及獨立候選人當選。得票最多者當選的選舉制度,即由得勝者全取議席,則對規模較大及發展成熟的政黨有利。比例代表制是適合香港的,這可確保社會上多元的意見能在立法機關內得以反映,也可以讓在政治光譜上,所有不同位置的代表,都有機會參與訂立法例和制定財政預算。

商界及普選

自由黨的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在今次地區直選中未能當選,成為了傳媒及公眾的焦點。有人提出這會否令商界質疑是否應該繼續支持普選。政府對此的回應是簡單及直接:我們會按照人大常委會去年十二月的《決定》所訂定的普選時間表,去推動及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將於二○一七年由普選產生,之後立法會全部議員將於二○二○年由普選產生。香港社會需要共同努力,收窄分歧,並就如何推行普選凝聚共識。商界及各商會須探討將來如何能繼續參與香港的政治。在世界各地其他成熟的民主社會,商界在政治上皆能繼續扮演有建設性及積極的角色(例如英國的保守黨及美國的共和黨)。我們去年在訂定普選時間表其中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將香港政治納入正軌。回歸十年來,香港社會在政制發展方面的爭議,已耗費了許多政治能量。我們希望訂定普選時間表,能為香港的民主發展提供明確方向,好讓政治討論多聚焦在社會、經濟和民生議題上。

擴大立法會

最後,在二○○八年立法會選舉中,我們目睹一些資深的政治人物,例如李柱銘、楊森、陳方安生和陳婉嫻等退下政治舞台,亦同時見證到新面孔冒起,例如李慧、陳淑莊、甘乃威和陳克勤。從某程度上說,政壇「後浪推前浪」是健康的現象。不過,二○○八年立法會選舉的競爭較以往各屆更為激烈,某程度上這競爭是人為因素所致,我們在二○○五年未能取得三分之二多數立法會議員,通過在二○○八年把立法會議席數目由六十席增加至七十席,這令到某些政黨和獨立的候選人較難爭取到出的機會。若我們當時能成功增加議席的數目,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便可讓更多政治人才躋身議會。因此,在研究二○一二年進一步民主化的方案時,我們需要審慎考慮擴大立法會的可能性。

在二○○八年上半年,我們已在策略發展委員會和立法會就有關方案有多輪的討論。我們很快便會決定何時就二○一二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辦法諮詢公眾。我們期望這能有助帶領香港的政制在二○一二年到達一個中途站,為在二○一七年及二○二○年落實普選奠定基礎。

林瑞麟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

 
文章編號: 20080912003048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文匯報
A18| 文匯論壇| 人間琪情| By 梁安琪
2008-09-12

互聯網對選舉宣傳作用漸大

 立法會選舉剛告一段落,投票率雖低,但賽後花絮不少,連續幾天坊間仍在討論結果,有說一次選舉的結束,亦即是下次選舉的開始,既然根據《基本法》香港最終是要達至普選目標的,港人要提升選舉文化,最好多做技術性研究。

 一般來說,在選舉開支中佔大比數的,都是宣傳方面的使費,尤以印刷品方面因為海報、郵寄小冊子以及由人手派發的單張數量驚人,所以花費的金額相當可觀。除了經濟因素,大量消耗紙張其實甚不符合環保原則,故此在未來日子,能做到節省開支同時配合環保理念,而最終又收到宣傳效果的方法,便應被候選人多加考慮和採用。事實上本屆有參選者強調愛護樹木,不派傳單,結果也順利選上,可想而知派傳單並不一定是選舉的指定動作。

互聯網比傳單更有影響力

 事實上,互聯網在將來選舉中可起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因為有聲音和影像,故此感染力會比一、兩頁傳單更見效果,就以本屆立法會選舉為例,有個可見的現象,是候選人數目創新高,但投票率卻是回歸以來的第二低。有部分選民表示,就算不滿意舊有陣容,但對新人又全無認識,在電視上所看到的政綱介紹時間極為短促,無法深入瞭解甚麼,沒有心水也就不如不投。

 在以往的歲月,由於傳統傳媒空間有限,限制較多,所以並不容易讓一些知名度低的候選人突圍而出。懂得利用互聯網發佈政綱、展示工作報告,絕對是一個低成本而高效益的宣傳途徑。尤其是現時有些專供人擺放活動影片的網站相當受歡迎,能夠花點心思為自己製作短片在網上流傳,有助於傳遞信息和提高知名度。推算日後選舉參選人數繼續遞增,如果純用傳統的宣傳方式來向選民推銷自己,恐怕力度不夠,還會落後於時勢。

傳統拉票方式落後於時勢

 所謂政治者,乃眾人之事,有心從政在正路而言也是希望處理公共事務,與時代脫節者便很難捕捉民意,毫無疑問較年輕一輩的新人對新科技事物的興趣越來越高,好像上月舉行的電腦展便大收旺場,就算高掛九號風球會場門外也逼滿數百人企圖入場,十分誇張。未來候選人倘若仍不懂得善用互聯網成為有力的助選平台,基本上己像關掉一道吸票大門。是次立會選舉,有參選人集中火力在網上發放自己的活動影片,有專人以不同化名回應和讚揚,與此同時抨擊對手又不遺餘力,頗能製造了聲勢。另一方面在落選的候選人之中,有個別莫說早已流行多時的網站、網誌欠奉,名片和宣傳單張上連電郵都沒有,對外溝通渠道自然大打折扣,有流失票源的可能,對年青選民亦少了一個賣點。

 自從互聯網的出現,便為人類的生活模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好處很多,但由於灰色地帶太大,以至亦可帶來被濫用,例如不雅資訊或言語暴力的散佈,某程度上構成傷害。然而不容否認的是,它對於選舉正負兩面的宣傳已有一定的影響力,候選人若對互聯網的作用掉以輕心,置身事外,損失實難以估計。於公眾利益而言,以參考作為出發點,更多人能正確地將這視聽平台加以利用,是非好醜將更易於比較了。



 
文章編號: 20080912005016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蘋果日報
A18| 論壇| 探針| By 亦彤
2008-09-12

探針:自發配票打敗組織配票

在選前一片看淡的氛圍下,今屆立法會的投票率較四年前為低固然是意料中事,但泛民主派能夠保住原有的直選議席倒是教人喜出望外。還記得選舉結果尚未揭盅的時候,民主黨副主黨單仲偕早已盤算選情不利,他甚至悲觀地形容為「有選舉以來最大的挫敗」。如今從選舉結果可以反映,無論是一眾泛民主派,以至時事評論員、政治學者,俱對泛民選情出現某程度的錯估。

勝負關鍵「以小博大」

投票率的高低,從來被認為是左右泛民選情的主要因素。一般認為,建制派的政治動員力高,牢固的鐵票效應更需要大量的泛民支持者來打破。而且,投票率的低企被歸咎為缺乏重要政治議題,盡快爭取普選失去現實的逼切性,對吸納游離票顯然造成障礙。另外,為了培育政治新人、讓第二梯隊接棒的關係,今屆泛民主派分拆成為多張候選名單,使票源無可避免地被分薄。名單的增加令到選舉的競爭更為激烈,加上民主黨和公民黨無法就配票進行共識,意味選情增添更多的不穩定性。從上述諸多的不利因素,理論上選戰結果應對泛民極為不利,究竟當中出現了甚麼變數呢?無可置疑地,建制派的配票策略普遍是成功的,尤其從民建聯在各區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可以得到見證。然而,港島區蔡素玉的落選,主要是因為民建聯和葉劉淑儀雙方過份進取,兩相爭持結果讓議席落入何秀蘭的手中。民建聯矢志成為第一大政黨的野心越見昭著,其高票當選更讓自由黨全線敗退。可是,建制派始終無法成功狙擊泛民主派的原因究竟何在?第一,儘管今次選舉泛民整體支持度跌破六成,但輕微跌幅仍然無損泛民與建制的得票六四之比。故此,缺乏社會重大議題對選局影響不彰。第二,在比例代表制的最大餘額計算法下,分拆成多張小名單會較一張過的大名單有利,因此泛民主派分拆名單、「以小博大」的選舉策略可謂今次選舉的關鍵。第三,另一個選舉勝負的關鍵,乃在於選民自發的策略性投票,這可謂今次選舉的重大發現。正如前文所述,建制派的龐大票源當然容易造就鐵票效應,但這種配票策略強度大卻缺乏機動性。在現行的選舉制度下,精妙之處是鼓勵這種「以小博大」的精神。因此,只要選民能夠有這份覺悟和睿智的話,縱使泛民勢弱卻仍可在這種遊戲規則下找到勝利之道。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的話,這種形式的配票策略根本無法由幕後的選舉機器代勞,因為如何策略性地分配選票於各張名單來達至最大的選舉效益,遠比盲目支持某一政黨來得複雜、需要理解選舉情勢。這種由選民自發配票所產生的政治力量,當中到底如何組織動員、如何運用網絡交換重要資訊等,實在值得政黨、學者好好研究一下。

體現支持者政治智慧

今次立法會選舉充份地體現泛民支持者的政治智慧,進行一場意外地令人拍案叫絕的博弈遊戲。或許,這算是泛民陣營得票率低落情況下的唯一鼓舞。泛民陣營也需當心今次選舉隱藏的政治警號──選民是理性的,倘若來屆議會表現不佳的話,他們絕對不會吝嗇四年後的選票。亦彤自由撰稿人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22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生活區報 (香港經濟日報) - 新界東 沙田 馬鞍山
004| 社區新聞| By 梁樂敏、陳家雄
2008-09-12

立法會「新丁」 冀反映地區聲音 最年輕議員陳克勤 為社區耕耘黃成智

  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新界東7個直選議席中,有兩席要換馬,由退下火的民建聯李國英及大熱倒灶的自由黨田北俊,換上32歲的政壇新晉陳克勤(民建聯),以及4年前「墮馬」的民主黨黃成智。新人事新作風,「新紮」議員均期望將年輕人的聲音、地區問題帶入立法會。

  陳克勤當年以23歲之齡晉身區議會,成為當屆最年輕的區議員;今年再以32歲之齡晉身立法會,亦成為今屆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

帶入年輕人意見

  立法會議員與區議員的職責各有不同,陳克勤則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地區問題涉及兩個層面,部分簡單的問題透過區議員及區議會已有能力解決;但一些涉及政策的問題,便須與立法會議員一起討論。」

  他承諾,未來會與民建聯新界東4個地區支部加強合作,除了定期舉行會議外,亦會與當區議員一起落區,親身去視察一些較「難搞」的地區問題。

  陳克勤又指,上任後會履行拉票時所提出的政綱:「不少年輕人跟我說,希望政府重推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及復建居屋,讓30歲左右、想成家立室的年輕人有能力置業,上任後會積極推動這些。」

  他表示,未來會積極參與地區青年團體的聚會,與年輕人直接接觸;亦考慮設立網上平台,收集年輕人的聲音,繼而將他們的意見帶入議會。

關注各地區建設

  至於曾是「雙失議員」的民主黨黃成智,曾經相繼失去區議會及立法會的議席,蟄伏4年,今年於新界東直選以第三高票當選,重返立法會。回顧以往那段「雙失」的日子,黃成智謂:「那幾年做的事其實與擔任議員期間沒甚分別,但由於無身份、無名份,官員『唔會睬你』;但好處是,開會的時間較少,除了區內問題,更可以花多些時間做其他社會服務工作。」

  自言出身地區、紮根地區的黃成智表示,回到立法會後,會將地區的聲音帶入議會,首要工作是處理及關注新界東巴士路的整合、沙頭角邊境開放問題、沙中及北環等重大的基建對市民的影響。

----------------------------------

選民投票重實幹 各黨派有得有失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束,由中產、專業人士組成的公民黨和標榜代表工商界的自由黨,均有多位「明星候選人」在今次選舉中失利,有落選者直指是次選舉為「區議會選舉化」,認為市民忽視議員的政策理念及議政能力。但有學者分析指,這顯示了地區服務、地區樁腳在立法會選舉中佔重要地位。

  今屆選舉,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副主席周梁淑怡及田北辰、公民黨執委毛孟靜及張超雄,全部未能晉身立法會。其中張超雄於得知連任失敗後表示,今次立法會選舉直接與地區工作接上,有點像區議會選舉,市民似乎忽視了議員在政策理念、議政能力等方面的表現;自由黨田北辰亦指,今次選舉給他「只不過是一個比較龐大一點的區議會選舉」的印象。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分析指,公民黨未能擴充直選版圖,總議席(加上功能組別)共獲5席,仍然比上屆少一席;反而民主黨仍力保8席,保泛民領導地位,反映地區服務、地區樁腳在選舉中的重要性,令主要靠形象的公民黨未能大勝。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亦承認,長期的地區工作令他們在今次選舉中保有優勢;該黨副主席單仲楷選後表示,翻查過選舉管理委員會的票站紀錄,發現有民主黨區議員的選區,投票給該黨立法會候選人的選民人數多過沒區議員的逾倍,顯示地區服務、地區樁腳在立法會選舉中,往往是「救命」的關鍵。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回應指,公民黨未來4年會重發展地區工作,但因缺乏資源及「大水喉照住」,公民黨難以全面拓展地區工作。決定辭去黨主席的自由黨田北俊就坦言,地區工作做得不好,難以取得支持,是他們落敗的原因之一。

 
文章編號: 20080912911000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 ----------

 

生活區報 (香港經濟日報) - 新界西
004| 社區新聞| By 張佩賢、王寶雲
2008-09-12

新西當選者 承諾解決地區問題 全部議員非新丁 關注點各不同

  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在選情激烈的新界西選區中有14張名單爭取8個議席,最終現任議員周梁淑怡及張超雄「下馬」,另外8位議員成功連任,當中4位更是紮根新西多年的區議員。他們對地區問題表示關注,未來將帶入立法會中討論。

  今屆成功當選的8位議員包括李卓人(職工盟)、譚耀宗(民建聯)、張學明(民建聯)、何俊仁(民主黨)、陳偉業(社民連)、王國興(工聯會)、梁耀忠(街工)以及李永達(民主黨)。這批議員大部分被歸納為基層派,均表示會關注新西交通費等問題。

  成功連任的何俊仁(民主黨)表示關注新西交通問題,促請政府設立學生巴士優惠;另外,何又表示自己正約見運輸署,商討東湧渡輪復航一事;而興建天水圍醫院等議題亦會繼續跟進。

議員關注交通問題

  同屬民主黨的李永達現為葵青區議員,他表示多年地區工作對自己在是次立法會參選中起了極大幫助。李又表示,成功當選後會履行自己政綱所說,將荃灣屏風樓問題、青衣十號貨櫃碼頭、東湧醫院及重售公屋等問題帶入立法會討論。

  另外,工聯會王國興首次由功能組別轉戰新界西,更成功連任。他表示會考慮在天水圍設首個辦事處,以便日後擴展地區工作;另外天水圍就業不足問題十分嚴重,王表示日後會在這方面多下工夫。

  同屬葵青區議員的梁耀忠(街工)亦同意,多年於地區服務對其選情有所幫助;另外,關注的是有關青衣擬建十號貨櫃碼頭的事項。

  職工盟李卓人則指,早前政府曾表示會在天水圍建購物中心,以振興區內經濟,故他會留意政府如何落實執行;另外,李卓人亦希望爭取港鐵設月票優惠予新西居民,以紓緩車費壓力;他指自己會比較關注醫療及交通等問題。

選民投票重實幹 各黨派有得有失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束,以中產、專業人士組成的公民黨和標榜代表工商界的自由黨,多位「明星候選人」都在今次選舉中失利,有落選者直指是次選舉「區議會選舉化」,市民忽視了議員在政策理念、議政能力的表現。但學者分析指,這顯示了地區服務、樁腳在立法會選舉中佔重要地位。

  今屆選舉,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副主席周梁淑怡、前九鐵主席田北辰、公民黨張超雄及公民黨執委兼資深傳媒人毛孟靜,全部未能晉身立法會。其中張超雄得知連任失敗後表示,今次立法會選舉直接與地區工作接上,有點像區議會選舉,市民似乎忽視了議員在政策理念、議政能力等方面的表現;自由黨田北辰亦指,今次選舉給他「只不過是一個比較龐大一點的區議會選舉」的印象。

以地區服務及樁腳取勝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分析指,公民黨未能擴充直選版圖,總議席(加上功能組別)共獲5席,仍然比上屆少一席;反而民主黨能力保8席,保泛民領導地位,反映地區服務、樁腳在選舉中的重要性,令主要靠形象的公民黨未能大勝。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亦承認,長期的地區工作令他們在令次選舉中保有優勢,該黨副主席單仲楷選後表示,翻查過選管會的票站紀錄,發現有民主黨區議員的選區,投給該黨立法會候選人的市民,人數多過沒區議員的逾倍,顯示地區服務、樁腳在立法會選舉中,往往是「救命」的關鍵。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回應,未來4年會重發展地區工作,但因缺乏資源及「大水喉照住」,公民黨難全面拓展地區工作。決定辭去黨主席的自由黨田北俊就坦言,地區工作做得不好,難以吸引支持者,是他們落敗的原因之一。

 
文章編號: 20080912912000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 ----------

 

蘋果日報
A18| 論壇| 探針| By 鄧希
2008-09-12

探針:民主派面對的危機

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包括民主派成員在內,普遍意見都認為,在缺乏協調、低投票率的情況下,民主派仍然能夠取得十九席,是喜出望外。投票完結不久,不少學者及評論員甚至斷言,民主派在這次選舉,很可能只能取得十四、五席。

市區重建毀地區票源

基本上,上述點票前的推測和點票後的驚喜,都建基於一個傳統的假設:投票率越低,親建制陣營的組織票(即所謂的「鐵票」)越能發揮作用,對民主派越不利。但事實上,回顧過去三屆立法會選舉,這個假設,其實只源於一九九八年的選舉結果。當時的投票率達到五成三(其實也不算很高),民主派則取得六成五的選票,取得十五席。而往後兩屆,無論投票率低如四成四,或高至五成六,民主派與建制派的得票比例,都大概維持六、四分,今屆也不例外。因此,當初預計民主派在今次選舉只能取得十四、五席的說法,是過份悲觀。反而,綜合四次選舉的基本數據,民主派在地區直選的表現,將面對兩大隱憂。首先,在今屆選舉,九龍西成為了民主派的失票重地。回顧回歸後的三屆選舉,民主派在九龍西都順利取得超過七成的選票。但是,今屆他們在九龍西的得票率,卻急跌至六成三。然而,親建制陣營的得票其實未有大幅增加。在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馮檢基便指出,九龍西不少市區重建項目,往往把民主派辛苦建立的社區網絡及地區票源,一下子清除乾淨,令民主派失去了本來十分鞏固的地區票源。市區重建對民主派票源造成的打擊,日後十分值得留意。

劉江華公民力量龐大

此外,在新界東,民主派的得票率雖然不是大幅銳減,但是,從一九九八年的七成,至二○○○年的六成,二○○四年的五成八,到今屆的五成六,逐年下降的趨勢也十分明顯。同時,劉江華在新界東的得票版圖卻日漸擴大。回顧建制派在一九九八年選舉的整體得票,劉江華名單只佔當中的五成,但在這次選舉,劉江華名單的得票大幅增加至六成五,成為了是次選舉的「票王」。很大程度上,這是劉江華的公民力量在沙田、大埔、將軍澳長期扎根的成果。因此,可以斷言,即使日後劉江華不再參選,公民力量的地區網絡和動員能力依然繼續運作,是民主派的最大威脅。基本上,除了香港島外,在其他選區,民主派都難言有持續穩定的票源。本文提到的兩個選區:九龍西和新界東,分別因為選區結構轉變及對手日益壯大,都會在可見的將來,對民主派的選情造成實質而重大的威脅。鄧希中大政治系研究生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22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 ----------

 

生活區報 (香港經濟日報) - 港島東
004| 社區新聞| By 麥耀邦、黃凱瑩
2008-09-12

候任議員為港島爭權益 將地方議題帶入立會跟進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已塵埃落定,港島區6個議席泛民取得歷史性的4席,而建制派只能保住兩席。有新當選的議員指,會把舊區重建、加快興建港鐵南及西港島等地區議題帶入立法會跟進,為港島區居民爭取權益。

  取得港島區6個議席的分別為公民黨陳淑莊及余若薇、民主黨甘乃威、公民起動何秀蘭、民建聯曾鈺成及獨立的葉劉淑儀,其中陳淑莊及甘乃威兩人身兼中西區區議員,何秀蘭亦曾任中西區區議員。

葉太關注經濟事務

  當記者問及他們會將哪些地區議題帶入立會,初次當選的葉劉淑儀指,她在拉票期間於筲箕灣目睹一個貧窮個案的實況:「有店舖賣三文治加咖啡做早餐,只需要$11,每日要賣多少個早餐才能賺到足夠的生活費用?」她認為這情況顯示了貧苦懸殊、低工資及高工時的苦況,香港已不能單靠金融業來支。故此,她希望能加入立法會經濟事務及相關的委員會,推動創新科技及創意產業等,提高香港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多與中西區有關

  其他候任議員的回應,則多與中西區有關。公民起動的何秀蘭稱現時中西區只有兩個公共屋,當中不少租住舊樓的居民一直飽受租金上升之苦,但原區又沒有足夠的公屋單位讓他們「上樓」,不少獲編配到天水圍等偏遠地區居住,令他們承受沉重的交通費。她建議政府應在區內空置的地皮加建公屋,重建西環讓更多舊樓居民可原區上樓。

  以「票後」姿態進入立法會的陳淑莊(公民黨)稱,會在立法會內跟進有關西半山規劃,以及樓宇的高度限制等問題。她表示,中西區有不少舊樓都只有10至12層高,若附近的新建樓宇太高,會對視覺、空氣及生等造成影響。同屬公民黨的余若薇則指,兩電費用不同,導致居住在港島的居民要承受較高電費等,是她未來在立法會的重要工作。

  甘乃威(民主黨)則指,希望透過加快立法會的撥款,令籌劃多年的西區及南區鐵路盡快上馬興建,以便利兩區的交通及居民。

  尚有一位當選人曾鈺成(民建聯)未有對查詢作任何回覆。

﹏﹏﹏﹏﹏﹏﹏﹏﹏﹏﹏﹏﹏﹏﹏﹏﹏﹏

選民投票重實幹

  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多位「明星候選人」都在今次選舉中失利,有落選者直指是次選舉「區議會選舉化」,市民忽視了議員在政策理念、議政能力的表現。但學者分析指,這顯示了地區服務、樁腳在立法會選舉中佔重要地位。

  今屆選舉,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副主席周梁淑怡、前九鐵主席田北辰、公民黨執委兼資深傳媒人毛孟靜,全部未能晉身立法會。其中自由黨田北辰指,今次選舉給他「只不過是一個比較龐大一點的區議會選舉」的印象。

地區樁腳成關鍵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分析指,公民黨未能擴充直選版圖,加上功能組別共獲5席,仍然比上屆少一席;反而民主黨仍力保8席,保泛民領導地位,反映地區服務、樁腳在選舉中的重要性,令主要靠形象的公民黨未能大勝。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亦承認,長期的地區工作令他們在令次選舉中保有優勢,該黨副主席單仲楷選後表示,翻查選管會的票站紀錄,發現有民主黨區議員的選區,投給該黨候選人的市民數目,比沒區議員的多逾倍,顯示地區服務、樁腳在立法會選舉中,往往是「救命」的關鍵。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回應指,公民黨未來會重發展地區工作,但因缺乏資源及「大水喉照住」,公民黨難全面拓展地區工作。

 
文章編號: 20080912916000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 ----------

 

明報
A30| 觀點| By 陳家洛
2008-09-12

解讀選民行為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快而簡的評論和民調固然有一定市場,但為求建立和累積大眾對本地政治生態的知識,我們更需要有系統地分析兩大課題:1. 選民的投票意欲:為何投票率只有45%?什麼因素影響了市民投票與否的決定?

2. 選民的選擇: 「策略投票」或配票有多普遍?

市民根據什麼標準和資訊作出配票的決定?如何解釋各候選人的支持度以至各黨派的得失?

選舉前,各大學的調查研究單位都有評估投票率的走勢。縱使有超過六成被訪市民說會投票,也有多達兩成被訪選民「未有決定」會支持哪個名單,市民的投票意欲跟這種支持意向未明(indecision)的關係仍有待驗明。以往的研究反映香港市民有「一盡公民責任」的心理,今次選舉競爭也異常激烈,在幾乎人人告急的氣氛中,投票率反而平平無奇,而且選民在名單眾多的選區中也提不起勁,令所有評論跌眼鏡。

綜觀連日的時事評論,讀者會知道「奧運氣氛蓋過選舉」、「缺乏聚焦的議題」、「太多爭吵謾罵」、「花多眼亂」、「社會怨氣不算很大」、「政府宣傳手法兒戲」、「沒有土產的奧巴馬」都可以是投票率低的宏觀解釋。值得一同思考的是,立法會在香港的政治制度中的形象和地位的變更,也是否會影響到市民的投票興趣?

試想像,即使有100%的投票率,即使香港盛產「奧巴馬」,大家手中的一票最多也只能按比例代表制選出立法會一半的議席,加上功能組別和分組點票這些用來矮化立法機關的不合理安排,一個沒有全面普選的議會,市民怎可以天真地以為「投票作出改變」呢?

立法會本身是有形無實的玩兒相信沒有人比候選人和政黨更明白議會政治的局限和荒謬之處。當候選人喊「你的一票至關重要」時,大都是關乎一些因人而異的投票理由。不論是「再接再厲」、「重返議會」,還是比併「年輕」或者夠不夠「薑」,在這個層次的競逐,個性和人格的包裝比「砌」什麼政經議題都來得重要,政綱隨時可以是有等於無的。在這個政治氛圍下,形象不出眾或不討好者,大都憑自己或所屬陣營的「組織票」得勝。當然,政綱發表,解釋抱負和理念,上街拉票,造勢晚會此等工序都免不了。但無論氣氛如何激烈,評論分析如何精闢獨到,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立法會選舉以至立法會本身始終是個有形無實的玩兒,低投票率才是正常不過。

至於「策略投票」的問題,則有3 種見解。有人讚賞選民自行配票的「集體智慧」,也有一些「僥倖」或是「上帝之手」的說法,也有九龍西和新界東同一陣營同區分拆名單而成功出線者被指配票策略成功。其實三者都以迷信取代嚴謹分析,都是未經驗證的假設。再者,如果假設「策略投票」普遍存在,就等如承認了選舉結果不代表選民的真正取向,各政黨和個別候選人豈不是向其「支持者」表錯情!日後的研究得發掘市民對「策略投票」的取態、配票的經驗和促使有關行為的因素。

無論如何,有關今次選舉的分析都不可以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制衡。泛民主派說要「關鍵21席」來制衡政府和保皇派,保皇派的支持者說要以「穩定和諧」來制衡「搞事」的泛民,而泛民內的社民連說要制衡泛民,有基層代表要制衡大財團,「獨立」人士則要制衡氾濫的政黨政治,以此類推。選民似乎不介意多元聲音和政見循選舉進入議會,這跟「策略投票」關係有多大,仍有待探討,但起碼這次選舉很大程度滿足了上述各式各樣制衡的要求。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3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 ----------

 

蘋果日報
A08| 專欄專論| 社評| By 盧
2008-09-12

蘋論:選舉不是請客吃飯

看到自由黨在敗選後只懂四處投訴,只懂像小孩那樣跺腳罵這罵那實在好笑。像這樣幼稚的政黨若不好好吸取教訓學習成長,若不好好反省,它不但不能重建第一大黨的地位,並可能很快土崩瓦解,成為歷史。自由黨在今次立法會直選中大敗,正副主席田北俊先生、周梁淑怡女士下馬無疑令不少自由黨中人心生不忿。但他們把矛頭指向過往的合作「夥伴」如民建聯及鄉議局,特別是身兼自由黨成員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卻是錯的,卻搞錯了對頭人。他們落敗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未有做好地區工作,自己未有真正建立起跟選民的關係與聯繫。按照現時比例代表制的遊戲規則,要在分區直選中取得一席其實不算難,候選人並不需要在幾十萬選民中贏得大多數,只需要穩袋三萬票左右就足以長期保住一席。以周梁淑怡參選的新界西選區為例,社民連的陳偉業在○四年、○八年得票都只有三萬多票,而且票源集中在老根據地荃灣區,其他地區得票數量甚少。然而在這兩屆選舉中,陳偉業都能無驚無險的當選。相對於陳偉業,自由黨的資源豐厚得多,周太及田北俊的知名度也高許多;偏偏他們連三萬個選民的心都留不住,偏偏他們連三萬張選票都拿不到。像這樣差的成績除了怪自己及政黨不夠努力外,還能怪誰呢?至於怪罪劉皇發、民建聯沒有盡力支持自由黨,沒有分票予自由黨的候選人更讓人感到奇怪。鄉議局並不是自由黨屬下的組織,劉皇發先生也不是自由黨的甚麼核心成員,鄉議局及劉皇發並沒有甚麼必然的責任要全力為自由黨拉票、催票。要是自由黨真的認為需要保住鄉事派的票,它理應在選前做好部署,以各種誘因促使鄉議局成員支持自由黨。只可惜自由黨候選人選前並沒有緊箍票,任由劉皇發變成民建聯的超級助選員。他們怎麼能怪人家在選舉時倒向其他政黨呢?

而且,政治、選舉不是請客吃飯,任何政黨都只能為自己打算,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此所以泛民主派政黨之間的角力非常激烈,社民連候選人黃毓民先生猛烈批評其他泛民政黨參與功能組別選舉及特首選舉就是最好的例子。自由黨跟民建聯雖同屬於保皇一族,但他們之間的分歧比泛民政黨更厲害,他們之間的互動非常有限。自由黨怎麼能指望一個跟它有重大分歧的政黨犧牲自己利益,把自己的鐵票過戶給它呢?更何況民建聯志切擴展本身的版圖,成為第一大黨;它從選舉開始就已擺出爭取每一個議席的姿勢,就擺出寸土必爭的態度。自由黨怎麼連這樣明顯的訊息也收不到,還指望人家把票拱手相讓呢?在選舉中落敗的周梁淑怡女士又說,自由黨在選舉中大敗將會增加工商界對普選的戒心。我們認為周太的說法是在推卸責任,混淆視聽,又或是想為功能組別保駕護航。自由黨在直選中大敗完全是因為本身工作不夠努力,完全因為選戰打得馬虎;香港選民並沒有先天或不問情由的反對工商界候選人。任何候選人只要真正為市民服務,真正為市民爭取權益,他們要取得一定數量的支持並不困難。自由黨及工商界往下來該做的是紮紮實實的做好地區工作,加強與市民的聯繫而不是怨天尤人,更不能死抱功能組別作救生圈!週一至週六刊出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20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 ----------

 

信報財經新聞
P45| 副刊專欄| 繁星哲語| By 朱耀偉
2008-09-12

特區選舉指南

  今屆特區立法會選舉整體投票率約為百分之四十五,只有一百五十二萬人投票,比上屆下跌近百分之十。今屆參選名單大增,投票率卻掉頭下跌,可見選民對各候選人不是欠缺認識,便是沒甚好感。以眾聲喧嘩的角度來說,今屆選舉比以往更精彩,不再是泛民單挑建制派,最終變成泛民內鬨,建制派互相搶票,更出現了疑似民主派、隱形左派、民主包辦商等,支持民主者不知如何選,連要保皇也不太清楚票怎樣投。我又懷疑有關民調的爭議太高調,部分選民可能以為參選的是立場鮮明的鍾庭耀和黃家英,到票站投票時才發覺只是美麗的誤會,對整體投票率可能也有影響。卡普蘭(Bryan Caplan)《理性選民的迷思》(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說選民不理性,或者說,不去投票者可能有點理性。

  香港大可向最擅籌辦選舉綜合節目的美國取經。無論你是否支持奧巴馬,以《美國黐Gun檔案》(Bowling for Columbine)、《華氏9/11》(Fahrenheit 9/11)、《美國清一Sick檔案》(Sicko)著名的導演米高摩亞(Michael Moore)的新書《米高的選舉指南》(Mike's Election Guide 2008)也值得一看。摩亞談及美國國旗襟針的用處時,政治立場明確又不失幽默:我們身處的年代,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的服飾如何,裝扮怎樣。他認為當政治家帶上國旗襟針,彷彿就能令選民安慰,叫國民知道他們並不支持阿爾蓋達。政治家帶上國旗襟針,他們亦可以劫貧濟富,讓大企業污染環境,在海外發動不必要的戰爭。摩亞接受訪問時說,美國民主黨在大多議題上都取態正確,但他們膽子太小,晚上睡覺仍要亮燈。他認為上兩屆美國人喜歡共和黨是因為他們表裏如一,並不怕說出自己所想,雖然想法瘋狂謬誤,一般美國人卻欣賞他們的固執。摩亞的政治立場未必人人認同,但他說當年總統候選人克裡(John Kerry)被問到有否看《華氏9/11》時隱瞞真相,最後令那些立場和摩亞一致的選民離他而去的觀點倒值得參考。今屆立法會選舉失利,面目模糊又左搖右擺,政綱說重視經濟又突然關心基層誓言爭取公義者,應好好一讀此書。要撬鐵票或許很難,吸引沉默大多數去投票反而會較容易。

  《米高的選舉指南》就如何改善選舉制度作出建議,我也不妨大膽提出,下次政府應推出選舉指南,但請不要針對港人喜好委託馬會或港交所出版。再者,港人不但需要米高摩亞,還要有人《踢爆米高摩亞》(Manufacturing Dissent)。片中透露米高不為人知的一面,揭示他引導觀眾對事件的看法的技巧,讓人們可從多角度思考。假如候選人包裝與補習天王天後無甚分別,政綱也像人人A個個升grade般天方夜譚,投票率恐怕還未見底。



 
文章編號: 20080912391013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 ----------

 

生活區報 (香港經濟日報) - 西九龍
004| 社區新聞| By 何詩韻
2008-09-12

新舊立會議員續為地區發聲 劉千石下馬 李慧黃毓民梁美芬上場

  新一屆立法會九龍西區議席由四變五,13張名單的爭奪戰成為焦點;選舉塵埃落定,三名競選連任的議員,有一名「落馬」,取而代之的是三位新丁,其中二人更身兼區議員,究竟他們會否將地區問題提升至立法會層面?

  三名競選連任的馮檢基、涂謹申及劉千石,僅得劉千石未能連任,至於另外三席,則落入三名新丁手中,包括黃毓民、李慧及梁美芬。其中李慧及梁美芬同為九龍城區議員,外界除擔心她們會否減少出席區議會會議,亦關注能否將區議會難以解決的問題帶進立法會。

李慧 借助立會解決問題

  以高票當選的民建聯李慧稱,會將重大地區問題帶入立法會,「有需要透過政策及法例解決的地區問題,會將之帶入立會,例如綠化、大廈管理、僭建物等。」現階段則會先向特首反映最低工資及長者生果金問題。

黃毓民 將商討具體工作

  同為新丁的社民連黃毓民,所得票數高於扎根地區多年的馮檢基及涂謹申,他表示同樣會將地區問題帶入立法會,但具體內容須與黨友開會商討,並計劃與黨友開設聯合辦事處。

  至於兩位成功連任的議員,身兼深水區議員的民協馮檢基指,會繼續地區工作,首要工作是與特首曾蔭權會面,反映對《施政報告》的意見,例如在職貧窮問題。此外,他會繼續關注長者政策,包括生果金、綜援金及護理金。馮指深水區是全港最貧窮的地區,必須致力解決貧富懸殊問題。

馮檢基涂謹申 眼民生

  民主黨涂謹申則表示致力關注抗通脹,「會向政府反映市民水深火熱,至於未來工作仍在跟黨員討論。」

  而獨立的梁美芬,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

毛孟靜雖敗不餒 擴展地區工作

  首次參選的公民黨毛孟靜以2,655之差,敗給獨立的梁美芬,無緣問鼎九龍西第五席,不過她稱仍會服務社區,開拓更多地區工作。

  盛傳獲中聯辦及工聯會支持的梁美芬只取得19,914票,以2,655險勝毛孟靜。毛孟靜表示對落敗早有心理準備,並指能夠在混戰中取得17,259票,已較想像中理想。她續指,會繼續現有地區工作,包括英語班、法律諮詢及跟進港灣豪庭公共空間等,又會擴展地區工作,但具體內容有待商討,至於會否增加辦事處,則須視乎資源與人力。

涂謹申兼顧兩會 學懂掌握時間

  區議會及立法會會議頻密,而且地區工作及法例審批費時,身兼兩會的議員,「顧得前顧不到後」,曾是「雙料」議員的涂謹申,勉勵「雙料」新丁多下苦功,「勤力點,沒有人一開始就學會立法會的事。」

  塗續稱要兼顧兩會,要有很多支援,包括職員,例如聘請「好多叻人」協助看文件。他又指大政黨會較為「數」,因為無論人力、物力都較獨立或小政黨為優。

  剛成為「雙料」議員的李慧,今次成功接棒,顯示了民建聯第二梯隊的能力,但她指須要花時間學習立法會規則及運作,並盡量分配時間出席區議會會議。

選民投票重實幹 各黨派有得有失

  立法會選舉結束,以中產、專業人士組成的公民黨和標榜代表工商界的自由黨,多位「明星候選人」都失利。有落選者直指是次選舉「區議會選舉化」,市民忽視了議員的政策理念、議政能力。但學者分析指,這顯示了地區服務、樁腳在立法會選舉中佔重要地位。

  今屆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副主席周梁淑怡、前九鐵主席田北辰、公民黨張超雄及公民黨執委兼資深傳媒人毛孟靜,全部未能晉身立法會。其中張超雄認為今次選舉直接連繫地區工作,市民忽視了政策理念、議政能力的表現;自由黨田北辰亦指,今次選舉就像「一個龐大一點的區議會選舉」。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分析指,公民黨總議席共獲5席,較上屆少一席;反而民主黨仍力保8席,保泛民領導地位,反映地區服務、樁腳在選舉中的重要性,令主要靠形象的公民黨未能大勝。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亦承認,長期的地區工作令他們在選舉中保有優勢。該黨副主席單仲楷選後表示,翻查過選管會票站紀錄,發現有民主黨區議員的選區,投票給該黨的市民,人數多沒區議員的逾倍,顯示地區工作是「救命」關鍵。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指,該黨未來4年會重發展地區工作,但因缺乏資源,難全面拓展地區工作。決定辭去黨主席的田北俊就坦言,地區工作做得不好,難以吸引支持者,是他們落敗的原因之一。

 
文章編號: 20080912914000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 ----------

 

明報
A30| 觀點| By 張志剛
2008-09-12

什麼是六?什麼是四?

立法會選舉之後,一些分析又再重提選票六四分的論調。

這種粗略的分法,作為一般的討論尚可,但卻不能作為嚴謹分析之用。這六四分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是六,什麼是四?這個六和四分所代表的政治含義也沒有持久而明確的界定。

所謂六對四中的六,究竟是指對抗北京,對抗特區政府,還是對抗富有階層,其實向無定論。

如果以今次立法會選舉和04 年那一屆來作對比,主導選舉的議題已經完全不同。上屆受23條立法和50 萬人七一大遊行的影響,選情完全集中在政治議題,並以雙普選為主軸,今屆則幾乎是清一色的民生議題,如果仍然是堅持六四分,但主導議題已經不同,那個所謂六和四,又是代表什麼不同的理念和訴求呢?

如果以跟北京的關係來分類,社民連、民主黨和公民黨勉強可以分為一組,來代表某些學者口中的六,而工聯會、自由黨和某些中間人士則代表那個四。但事隔4 年,各類調查都顯示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以及對中央政府的信任都大幅提高,這個六四對比又是否會一成不變?

到今年議題一轉,以民生為主導,則民主黨、社民連、工聯會、民建聯又會走在一起,而自由黨則在另一極端,公民黨則中間落墨,並不歸邊,那個六和四的內涵是否又完全不同?

以六四粗疏地去劃分,也會很容易掉入倒果為因的邏輯謬誤。就是先有六四的框架,然後再去把政治人物來分類,那總可以如願填滿。就像把不同類型的生果放進一大一小的籃子裏,最後一樣可以兩個都擺滿的道理一樣。

如果是先有六四分的定見,然後再左切右切,那是毫無意義的分類遊戲,與其空談六四,不如分析在選舉中浮現的主導議題。在今次選舉,政治是向草根傾斜,以為低下階層請命的議員和政黨都佔了優勢,或起碼穩住陣腳。最佳例子是社民連,5 區參選,共得票14 萬,民主黨和民建聯穩守,最大輸家是自由黨和公民黨,自由黨直選兩席同失,公民黨5 區出選,只在3 區取得4席,總得票只有20 餘萬。曾參選特首選舉的梁家傑在九東叨陪末席,湯家驊在新東排在尾二,這證明社會的氣氛和主導議題正在草根化。在眾多的選舉論壇,幾乎沒有人有興趣討論香港經濟未來的出路,甚至連一些關係長遠的社會政策如教育也無人問津。絕大部分候選人都只在誰關心窮人,誰不關心窮人的問題上打轉。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60 名立法會議員很快就粉墨登場,按照他們在競選時的表現和得失,幾乎注定了他們日後在立法會上的台詞對白,到時不會再有什麼六,什麼四,為窮人請命已成唯一主打議題。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30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5 ----------

 

文匯報
A14| 香港新聞
2008-09-12

林瑞麟:自由黨失利 無礙商界參政

 【本報訊】(記者 鍾立)立法會選舉結果已經「揭盅」,但餘波依舊蕩漾。對社會擔心自由黨田北俊和周梁淑怡落選,會否令商界質疑是否應該繼續支持普選,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本報評論版撰文中強調,當局會按照人大常委會所訂定的普選時間表,推動及落實普選;每次選舉,不同政黨都會有勝有負,不可以、亦不應該因為個別政黨受挫而偏離長遠目標。商界及各商會須探討將來如何能繼續參與香港的政治(全文見本報今日A18版)。

比例代表制適合香港

 林瑞麟指出,今屆立法會選舉在貫徹公開、公正及公平的傳統下完結。總的來說,投票數字是可以接受的。他說,在今次選舉中看到一些較新的政黨(例如,社會民主連線)及獨立候選人(例如葉劉淑儀和梁美芬)均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們之所以能當選,是比例代表制的設計所發揮的作用。

 他又說,比例代表制適合香港,可確保社會上多元的意見能在立法機關內得以反映,也可以讓在政治光譜上所有不同位置的代表,都有機會參與訂立法例和制定財政預算。在推進香港政制進一步發展的同時,比例代表制應該予以保留。

 他重申,人大已定立普選時間表,香港社會需要共同努力,收窄分歧,並就如何推行普選凝聚共識。他指出,在世界各地其他成熟的民主社會,商界在政治上皆能繼續扮演有建設性及積極的角色,如英國的保守黨及美國的共和黨,香港不可以亦不應該因為個別政黨受挫而偏離長遠目標。基本法訂下的普選目標,是必定會達至的。

新舊交替 健康現象

 對立法會「新舊交替」,林瑞麟認為,從某程度上說,政壇「後浪推前浪」是健康的現象。不過,今年立法會選舉的競爭較以往各屆更為激烈,某程度上這競爭是人為因素所致,只因05年政改方案被推翻,未能在今屆選舉中把議席數目增至70席,令到某些政黨和獨立的候選人較難爭取到出線的機會。他坦言,若當時能成功增加議席的數目,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便可讓更多政治人才晉身議會。故他期望,在研究2012年進一步民主化的方案時,需要審慎考慮擴大立法會的可能性。



 
文章編號: 20080912005013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6 ----------

 

太陽報
A30| 政情| By 風信子
2008-09-12

誰能笑到四年之後

自由黨在立法會選舉遭受空前重創,更與被指「唔幫自己人」的「黨員」劉皇發決裂,矛盾表面化,成為選後最矚目的恩怨情仇連續劇。劉皇發昨日選擇退出自由黨,以斷然手段為這場親痛仇快的風波止血,所謂「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避免走到「開除出黨」的絕地,自由黨內誓要追究敗選罪魁的洶湧群情,在失去力點之下,看來也會見好就收,保持雙方未來的關係。

無疑,自由黨內兩名重量級人物在地區選舉敗陣,一向是囊中之物的旅遊界功能組別議席也告失落,但不是世界末日。就算扣除退黨的劉皇發一票,自由黨在新一屆立法會仍然手握六票,只要調整心理狀態,接納議會內關鍵少數的新定位,合縱連橫,放下建制派的包袱,展現靈活身段,日後讓煲呔曾政府頭痕的,何止一個社民連。

常言道,「誰能笑到最後,誰的笑容就是最好」。自由黨當前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延續政治生命,走出敗選的陰影,思考議會內達至勞資合作雙贏的論述空間,發揮資源充足的優勢,擴展地區工作,深耕票源,為四年後捲土重來做好準備。

自由黨會否隨這次敗選而一蹶介,很視乎黨內核心成員還剩下多少雄心壯志。同樣,另一個在這次選舉中表面風光的公民黨,其實距離敗選僅是一線之差,選舉結果隱藏凶兆,公民黨的泛民共主春秋大夢已到了夢醒時分。

立法會選舉進入倒數階段之際,陳方安生撕破面具,與公民黨盡情擁抱,奔走各區為公民黨的候選人站台拉票,公開呼籲選民把票投給有把握當選的泛民候選人,等於叫泛民的支持者棄民主黨,投公民黨。可是,這部「吸票機」的威力一試便知龍與鳳,不要說公民黨在九龍西和新界西空降的候選人敗選而回;就算在港島、九龍東和新界東這三個本來坐定粒六的選區,三名星級政客余若薇、梁家傑和湯家驊也險告沒頂,只以近乎包尾的票數當選。

公民黨加上所謂的陳太效應,終於在這次選舉見底,政治明星的光環在講求數量取勝的選舉中,原來消失得特別快。當然了,精英從來都屬於少數,充滿精英心態,以政治貴族自居的公民黨,只懂務虛,群眾基礎薄弱,今日僥倖勝選的笑容,恐怕笑不到四年之後的下一次選舉

 
文章編號: 20080912034052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7 ----------

 

文匯報
A18| 文匯論壇| 書生意氣| By 華正茂 
2008-09-12

反對派「新人」各有因緣

 香港新一屆立法會已經產生,算總賬反對派陣營比上屆少了兩席,共得二十三席;愛國愛港陣營多了兩席,共得三十七席。兩邊營壘都出了不少新面孔,政治版圖改變不大,但人事構成卻改變不小。

 反對派中的老牌政黨民主黨兩位老黨棍—李柱銘、楊森,都離開了立法會。前者因年老力衰、臭名昭彰不再參選,後者則在選舉中被拋出局。代表民主黨「新人」粉墨登場而入局的是甘乃威。公民黨中則冒出了一個陳淑莊。而成立僅一年多的社民連則成功殺出了一個黃毓民。

新一屆立法會「新」人輩出

 這三位反對派中人之所以可以直選入局,成為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可謂各有因緣。論政壇混之最久者,是民主黨的甘乃威,他在民主黨中「爬」了十幾年,當了十幾年的民主黨區議員,在港島西區慘淡經營,從當年二十幾歲的小伙子熬成四十幾歲的「中坑」。甘乃威本來早應問鼎立法會選舉,然而民主黨的「大佬文化」和「專門出賣自己友」的文化壓制了他許多年,最後逼得他幾乎要「造反」,才「輪到」了今屆立法會選舉之機會。要不是李柱銘七旬老翁、實在無顏厚臉皮繼續霸位,要不是今次反對派「窩裡鬥」、協調機制失靈,甘乃威恐怕還只能「顧全大局」、「默默耕耘」,出不了頭也。不過,儘管如此,甘乃威還是要靠「老傢伙」楊森和他排在一份名單裡(楊森排第二),「挺」他出線。因為在長期「大佬文化」壓制下,甘乃威的參選能力和知名度實在不高。而民主黨這些年來又整體下滑得相當厲害,故楊森「挺」上了甘乃威,自己卻因得票不足只好出局。由此可知,民主黨的甘乃威能夠作為新人入局,晉身立法會十分辛苦和勉強,也顯示出民主黨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也。

 公民黨的陳淑莊則相當「好命」。這個陳淑莊沒有幾天政壇經歷,去年才進入區議會,至今不足一年。陳淑莊年紀輕輕,大律師職業,「身嬌肉貴」,在政治上沒有「捱過」,也沒有多少服務社會的資歷,但她卻能「脫穎而出」,全憑野心勃勃、「勢頭當旺」的公民黨力捧。公民黨這幾年上竄下跳,風頭甚勁,去年還派出梁家傑參加特首選舉。在民主黨一派老邁、內訌、很不中用的形勢下,公民黨「後來居上」,在反對派中頭角崢嶸。某些外國政治勢力更把它視為今後可取民主黨代之的「民主旗手」,甚至傳言公民黨和民主黨合併、會吃掉民主黨。那個想當反對派「共主」的陳方安生,那個有「香港李登輝」之稱、專門出賣自己友的李柱銘都大捧特捧公民黨。於是名不見經傳的陳淑莊在公民黨頭號人物余若薇的排名第二力挺下選入立法會。而余若薇也夠「餘票」晉身。可見公民黨果然「勢盛」於民主黨也。

社民連恐將激進風格帶入議會

 社民連的黃毓民今次殺入立法會最引人注目。黃毓民是第二位「名嘴」晉身立法會之人。第一位是進了立法會就「不再發聲」的鄭大班。黃毓民成立的社民連只有一年多時間,因為其「名嘴」效應和激進風格,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黃毓民和社民連的戰鬥力是兩面刃,一方面他是反對派中的「重炮手」,一方面他又是反對派中的孫悟空。他在今次選舉中把公民黨這些「面目模糊的民主派」「偽民主派」罵得狗血淋頭,搶走反對派其他政黨不少選票。他的這一風格是否會在立法會中繼續「發揚」,人們可拭目以待。



 
文章編號: 20080912005015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8 ----------

 

新報
A09| 港聞| 獅子山上| By 李直
2008-09-12

08選舉後話

週一及週五刊登擾攘多時的2008立法會選舉終於順利完成,同時亦結束了那些隨街叫咪搶人派傳單的紛亂日子。可是,由於是次選舉氣氛極其冷淡,地區直選投票率只有45%, 較2004年足足大跌10個百分點以上,令到真係好肉緊的愛港人士異常冇癮。有說偏低的投票率累了泛民,令他們好幾名老將被逐離場。因為,泛民一直依賴中間游離票云云。

泛民除了保不了上屆立法會26席 (其中19席是直選議席 ),更加保不了2004選民對他們的期望。這才是最可惜的。那是說,過去四年,曾經身為泛民支持者的,今天已經離之而去,懶理你告甚麼急。就算目前塵埃落定,保住了立法會21席關鍵少數,泛民在選舉後的表現,也在叫人感到他們無所適從兼得過且過。單靠陳方安生一人的魅力,並不足以整合這盤散沙。這一點,在陳太委身立會那十多個月已經證明。

這趟選舉泛民已經張她老人家用得很盡了,到頭來結果還是不過矣矣。李直敢問: 減去陳太效應,泛民還有甚麼可恃可憑?再說,泛民中的支柱公民黨,向來就予人政治貴族之感,口頭論政還可; 一旦要落手落腳做事,尤其牽涉到民生者,往往是慢了兩拍。2004 選舉多得23條,也憑藉2003年7.1 效應的餘威; 公民黨中人自然吃香。就算是當年的田北俊,以其一貫政治少爺的姿態,臨門一記倒戈球,也一樣搶得不少分數吧。觀乎此,公民黨必須承認,以目前的政治形勢看來,他們已沒有甚麼贏家牌面了。

外加一筆,泛民中誰負責宣傳的,真該切腹謝罪 --- 可以想出在投票日高姿態以直升機穿梭拉票的,一定是低b弱智甚至高高在上不諳民情者。最低能者更大吹大擂要求當天已經忙死的傳媒採訪 --- 唉!李直親眼所見,已有三票游離票是因此遊走的。「車,巴閉成咁,你仲相信佢地可以為你撂起衫袖打生打死?」那三票就此便游了去社民連。(李直當然叫好!)借問泛民中人,箇中有何啟示?



 
文章編號: 20080912033004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9 ----------

 

信報財經新聞
P23| 理財投資| 年青有計| By 馬振峰
2008-09-12

年輕人,輸得起!

  2008年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筆者有幸參與了會計界功能組別候選人的助選工作,想在此與年輕會計師分享感受。

  競選者與助選者需目標一致(無間道除外),即競選者渴望勝利入局,而助選者也持相同願望,望其助選賢能能夠入局反映管治香港的意見。可是,彼此的機會成本並不一樣。首先,競選者要付選舉按金,若得票率不能達標,按金即時蒸發,如同一個月前買入的恆指20000點牛證被強制收回一樣。再者,競選者也作出時間及競選經費的犧牲。就時間方面,我所幫助的候選人每天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看他一天天的消瘦,真的比坊間減肥廣告裏什麼毋須藥物的減肥套餐更有效。

計算另類機會成本

  雖然,競選經費預算有上限,卻仍然是豐儉由人。況且,如果得票率夠高,隨時像長毛一樣,連本帶利賺回來,當然還有其他機會成本。例如我助選的候選人辭了月薪十多萬的職位,全力參選。那末,助選人的機會成本呢?以我為例,我付出的是和家人的相處時間,幫候選人早晨在街上派宣傳單張,晚上打電話及發電郵給相熟的會計界朋友拉票。當然,跟候選人檢討形勢策略的時間也是少不了。

  除了時間及金錢付出外,也有另一類現在不能計量的或有成本:得罪人的機會成本。在此,我想大多數出來競選人都有同樣心理準備,就是競選期間擦槍走火的情形少不免。大抵因現代選戰不是從前開戰時奉上戰書,雙方彬彬有禮地擺陣,然後才互相殺戮。現代選戰講求有效的策略運用、井然有序的團隊管理,以及龐大的資源配合。當然心戰權謀也是必然的工具之一。

  因此,「得罪」人是肯定的了。最佳例子莫過於公民黨部分黨員仍對社民連在選舉期間的「過火」手段咬牙切齒就可見一斑。至於我們助選的是否需要對「得罪人」的機會成本作出撥備?我想沒有這個必要。我的原則是:說你相信的話,做你相信的事,那就無所畏懼。秋後算賬的情形,恐怕只是得個「講」字。香港實在太細,山水有相逢。經過兩三次選舉後,恐怕全香港都是你的敵人了!況且,每次做事都怕得罪這個得罪那個,那又略嫌不夠風骨大氣,婆婆媽媽,不為我輩年輕會計師所取。

年輕選民投票意欲低

  說回今次會計界選舉,一開始各候選人已旗幟鮮明,代表某一方的意識形態,結果就靠選民對各意識形態的領略和認同。會計師們一向較為risk-averse,故現在出來的結果是不難分析的。看看歷史,雖然今屆登記選民人數為二萬二千二百七十六人,比上屆的一萬七千五百人多出四千七百人。但今屆投票的選民只有一萬四千一百四十三人,比上屆只多了僅約一千八百人。不是新增選民投票意欲薄弱,就是固有選民開始對小圈子選舉厭惡所致。

  再深入一點,上屆投給周光暉及其他保守派候選人的約二千多票,成功過了給陳茂波,故今屆陳茂波得到五千六百票之多,比上屆多出二千三百票。如上述假設正確,新增的投票人數大部分是投給龔耀輝的,蓋他得票的增幅為一千三百票左右。而剩下來的就投給了譚香文女士了,怪不得她的得票增幅只得七百多票而已。看來新增選民大多是年輕一群。可惜他們的投票意欲低,若他們也出來投票的話,今屆的選舉結果是有機會改寫。

鼓勵開闊眼界瞭解社會

  此次選舉期間,我最大的收穫是透過對不同業界及社會議題的討論,加深對業界的認識及對社會各方面的瞭解。我也想推薦各年輕會計師參加多些公會、屬會及社會事務,以達致開闊眼界,深入瞭解社會的目的,對於日後在專業上的發展,肯定有不淺的幫助。

  另外,從這次會計界功能組別投票情況看,我看到的是年輕會計師是需要一個為他們發聲的代理人。像龔耀輝這些身體力行的年輕會計師,肯定陸續有來,為市民發聲,讓更多人瞭解到會計師們不一定是保皇或泛民,還有一把理性及有新思維的聲音存在的。謹在此多謝支持我們的朋友!



 
文章編號: 20080912391008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0 ----------

 

am730
M04| 新聞| 左右大局| By 李慧玲
2008-09-12

煲呔解讀選舉

港英時代有所謂「Friday lunch」,由行政局首席議員廣約各界人士,每月定期聚會;董建華將聚會提前一日,變成「Thursday lunch」。煲呔昨日便出席了本月的星期四午餐,更大談剛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

成功連任的劉慧卿昨日是座上嘉賓。她告訴我,煲呔對選舉作出三大解讀:一是多了新臉孔,二是選出的人好大聲,三是市民對其他地區發展相當關心。

卿姐批評煲呔作為特區領導人,對選舉解讀太過膚淺,竟然一點沒有感受到選舉滲出的民怨訊息——卿姐息怒,若非如此,煲呔民望又怎會江河日下?又或者,煲呔未必感受不到,只是不敢宣之於口。

據卿姐透露,煲呔席間又問與會者有沒有投票,結果舉手者眾,但煲呔反應卻是:我唔信你!煲呔主動說,選前他巧遇中產背景九龍東選民,表明厭煩選舉,不會投票。這個選民連一個九龍東候選人名字也說不出,認為無人可揀。

據聞在九龍東成功連任的梁家傑昨日都有赴會(器量麻麻的煲呔以九東為例,與梁有沒有關呢?),我覺得他應該挺身抗議。原來我們特區領導人對投票率低不憂反喜,他甚至沒有盡力呼籲九東選民投票。



 
文章編號: 20080912892000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1 ----------

 

生活區報 (香港經濟日報) - 東九龍 將軍澳 西貢
004| 社區新聞| By 郭麗安
2008-09-12

九龍東候任議員 關注點各不同 建制泛民各取兩席 3舊1新入議事廳

  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九龍東4位當選議員近日除了頻頻「出巡」謝票外,亦開始「做功課」,應付新一屆立法會。當中,有人希望盡快解決通脹問題;有人繼續潛心監察觀塘重建及啟德發展等重大發展,亦有人把重點放在重構地區會務。

  九龍東4位立法會選舉當選議員陳鑑林(民建聯)、黃國健(工聯會)、李華明(民主黨)及梁家傑(公民黨),4人所屬的團隊在是次選舉中所得票數分別為53,472(22.6%)、50,320(21.3%)、48,124(20.4%)及39,274(16.6%)。而未能打破「梗局」的陶君行(社民連)及胡志偉(民主黨),亦分別得到28,690(12.2%)及16,365(6.9%)票。

  連日來4位候任議員除忙於遊走各區向選民謝票外,亦正積極準備10月開鑼的立法會。有議員指,社會大議題如通脹及外傭稅等亟待解決,加上休會多時,案頭的地區議題已「積落一大堆」,預期本月餘下時間,要埋首「趕工」。

陳鑑林 黃國健 關注啟德發展

  以最高票數入局的陳鑑林表示,最關注麗港城對開的海濱用地發展,未來會促請政府在貨物裝卸區租約期滿後收回土地,並搬遷附近其他厭惡性設施,以便在2011年落實興建海濱長廊。

  此外,他亦會密切監察啟德公屋、區域醫院及政府服務中心等建設的進度,以確保設施如期落成。

  工聯會老大姐陳婉嫻雖未能成功入局,但接棒的黃國健指會延續嫻姐捍衛勞工利益的精神。除了爭取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並會研究如何遏抑通脹。由於黃大仙及觀塘均為「老區」,未來會重提增加生果金,以及鼓勵發展更多長者配套設施。地區方面,黃國健指將促請政府盡快啟動觀塘及啟德內的工程,帶旺本地就業,相信屆時就業。

李華明 梁家傑 重構地區服務

  李華明指,雖然選前曾有消息指他「好危」,但最終發現民主黨今次派出的兩張名單,得票較以前有所增加,證明該黨開拓了新票源。他期望重新檢視九龍東黨務,以有限資源擴大服務範疇。

  他又表示,慈雲山的交通接駁問題備受居民關注,故期望政府盡快訂出沙中站或興建接駁升降機計劃的詳情。而觀塘重建計劃在未來4年會有工程展開,他將向政府及市建局建議,用圍板分隔地盤及住宅,減少工程對外圍民居的滋擾。

  梁家傑則指會優先處理通脹問題。他表示會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予非政府組織,設立食物銀行,「有些想搞(食物銀行)的機構,連雪櫃都無錢買。」若短期難以消除通脹,則鼓勵政府凍結公屋租金,甚或提供一筆過津貼。

  他又希望多花時間研究公民黨在地區服務的新路向,「以往資源太少,想辦多點活動都沒有經費,未來可能會仿傚其他政黨,與地區衛星組織合作,爭取更多政府撥款。」

﹏﹏﹏﹏﹏﹏﹏﹏﹏﹏﹏﹏﹏﹏﹏﹏﹏﹏

落選者承諾繼續服務社區

  九龍東選舉的一個特異現象,是當選者不及落選者「搶眼」。當宣佈結果的一刻,大家都希望知道嫻姐陳婉嫻在告別立會一刻的感受,而初擔大旗的胡志偉及陶君行,是否又已經開始部署另一個4年的選舉工程?

陳婉嫻 為東九發展打拼

  選舉結果公佈後,嫻姐表示有3件開心事,一是在低投票率的環境下仍能拿到第二高票;二是在交接過程中曾遇到不少困難,但最終仍能克服。第三,工聯會由上屆的「煎釀三寶」(三位議員當選)變為「四寶」,影響力不單沒有削弱,反而增強了。

  卸下立法會職務的她,表明不會離開勞工和社區。「我除了關心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的立法外,亦關心當前打工仔女的就業崗位不足問題。過去4年,我將很多精力放在啟德河、九龍東南規劃及鑽石山創意產業上,這亦是我非常關注的工作。」

胡志偉 多研究社會政策

  胡志偉在是次選舉中排名較低,但他坦言已達到最初定下「自己一手一腳統籌選舉工程」的目標。他笑說:「我都有兩個區排名第一!成績算令人滿意,但當然可以再做好一點。」

  回歸黃大仙區議會的他表示,會繼續做好手頭的地區工作,另外亦會多放時間研究社會政策。這是否意味4年後會捲土重來?他則不置可否,只謂4年時間變數太多,暫未有任何取向。

陶君行 打好「底子」下屆再戰

  被黃毓民「睇好」成為社民連未來接班人的陶君行,對自己及該黨今次的表現均感滿意。他表示,未來4年會花多些時間跟進興建醫院、鯉魚門發展及觀塘重建的賠償問題等,將地區工作由黃大仙推至東九龍其他區域。

  此外,他會嘗試以不同的角色參與社會建設,例如以「領匯監察」主席的身份作監察,亦會以「老大哥」身份培養地區新人,希望從中汲取更多經驗,打好「底子」再戰下屆立會。

 
文章編號: 20080912913000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2 ----------

 

生活區報 (香港經濟日報) - 東九龍 將軍澳 西貢
006| 社區新聞| By 梁樂敏、陳家雄
2008-09-12

新東立會兩新「聲」 冀反映地區意見

  立法會選舉新界東7個直選議席中,有兩席要換馬,換上32歲的新晉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民建聯),以及4年前墮馬的民主黨黃成智。新人事新作風,「新紮」議員均期望將地區問題、年輕人的聲音帶入立法會。

  陳克勤當年以23歲之齡晉身區議會,成為當屆最年輕的區議員;今年再以32歲之齡晉身立法會,亦成為今屆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

陳克勤:收集年輕人聲音

  立法會議員與區議員的職責各有不同,陳克勤則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地區問題涉及兩個層面,部分簡單的問題透過區議員已有能力解決;但一些涉及政策的問題,便須與立法會議員一起討論。」他承諾,未來會與民建聯新界東4個地區支部加強合作,除定期會議外,亦會與當區議員一起落區瞭解問題。

  陳克勤又指,上任後會履行拉票時所提出的政綱:「不少年輕人希望政府重推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及復建居屋,讓30歲左右、想成家立室的年輕人有能力置業,上任後會積極推動。」他表示,未來會積極參與地區青年團體的聚會,與年輕人直接接觸,亦考慮設立網上平台,收集他們的聲音,將年輕人的意見帶入議會。

黃成智:關注地區聲音

  至於民主黨黃成智,曾相繼失去區議會及立法會的議席,蟄伏4年,今年於新界東直選以第三高票當選,重返立法會。回顧以往那段「雙失」的日子,黃成智謂:「那幾年做的事其實與擔任區議員期間沒甚分別,但由於無身份、無名份,官員『唔會睬你』;但好處是,開會的時間較少,除了區內問題,更可以花多些時間做其他社會服務工作。」

  自言出身地區、紮根地區的黃成智表示,回到立法會後,會將地區的聲音帶入議會,首要工作是處理及關注新界東巴士路的整合、沙頭角邊境開放問題、沙中及北環等重大的基建對市民的影響。

----------------------------------

選民投票重實幹 各黨派有得有失

  今屆立法會選舉,以中產、專業人士組成的公民黨和標榜代表工商界的自由黨,多位「明星候選人」失利,如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副主席周梁淑怡、田北辰、公民黨張超雄及毛孟靜,全部未能晉身立法會。

  張超雄曾表示,今次選舉直接與地區工作接上,有點像區議會選舉,市民忽視了議員在政策理念、議政能力等方面的表現;田北辰亦指,今次選舉給他「是一個比較龐大一點的區議會選舉」的印象。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分析指,公民黨未能擴充直選版圖,反而民主黨仍力保8席,能保泛民領導地位,反映地區服務、樁腳在選舉中的重要性,令主要靠形象的公民黨未能大勝。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亦承認,長期的地區工作令他們在令次選舉中保有優勢。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回應指,未來4年會重發展地區工作,但因缺乏資源及「大水喉照住」,公民黨難全面拓展地區工作。

  決定辭去黨主席的自由黨田北俊就坦言,地區工作做得不好,難以吸引支持者,是他們落敗的原因之一。

 
文章編號: 20080912913000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3 ----------

 

大公報
K14| 大公評論| 指點香江| By 上官泰芙
2008-09-12

「 政治冷感症」 警鐘敲響

香港立法會那種此消彼長、消磨彼此精力的爭鬥舞台,只會讓市民的投票率變得越來越低,造成越來越多的患上政治冷感症的香港市民。

2008 年立法會的選舉已經落幕。最引起各方注意的是投票的人數,只有152 萬,即只有選民人數的45%,創下了1997 年香港回歸之後的第二次新低。具體一點地說,登記的選民人數是3,372,007 人,而總投票人數只有1,524,249 人,佔比率是45.2%。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低潮?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香港人的「政治冷感」?投票的人只有登記選民的四成多,有人認為已算不錯,但這個投票率較之上一屆大幅度下降了百分之十,這不是個小數目,人數少了大約二十六萬。投票的意欲不強,將來「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影響就很大。

「政治冷感」值得探討

投票率下降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經濟好轉,市民怨氣減低,不再關心政局;有的看法恰恰相反,認為通貨膨脹,市民心情欠佳,故對立法會選舉不感興趣;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各種各樣的看法都紛紛見諸報端。照說,香港本屬經濟城市,市民投票率低也毫不奇怪;問題是探討研究近年香港市民患政治冷感的真正原因,是有意義的,可以給一些政客敲下警鐘。究竟是為什麼?如果下來幾屆投票率不斷下滑,對香港的前景未必是什麼好事啊!

「性」冷感比較好辦,無非是夫妻感情出問題;某一方生理或心理出毛病;工作太疲累;生活壓力太重;缺乏某類刺激等等。「政治」冷感情況則複雜得多。

本人的選區屬「九龍西」,九月七日市面平靜,甚至遠不如不久前選區議員的氣氛。如果我們比較京奧、金牌選手訪港、奧運聖火傳遞、奧運紀念鈔發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港人的熱心和熱烈反應,可以說這一屆立法會選舉的熱烈只在政黨、候選人、助選團體之間出現,投票人縱然去投票,也出於一種「義務」的心態,反正自己享有投票權,浪費了手中權利很可惜。而所認識的朋友中,竟有多位不像上幾屆那樣抱要支持誰的心態去投了,有的乾脆不投,有的索性投給獨立人士或政治表現較為中立的候選人。這種心態值得研究,更值得我們反省。

市民憎惡議會吵鬧

多年來某些黨派和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內的政治爭拗已令大多數市民十分厭倦。在很多希望政局安定、能過上好日子的市民看來,這些立法會議員拿六萬五的高薪,天天開會,天天爭吵,有好幾個人更是只懂「罵」這「罵」那,大噴口水。說的比唱的更好聽,演足了個人「政治騷」,對於香港政治的發展,完全不起什麼作用;對於經濟民生,也起不到改善的效益。我們投什麼票呢?投了只是讓他們在立法會大吵架、大噴口水而已。政客們若仍是如此,以為香港市民有興趣看「好戲連場」,以為香港人喜歡欣賞立法會內的唇槍舌劍,那就大錯特錯了。台灣的議會以打架出名,如果香港的立法會有日發展到這一地步,恐怕投票率會更少。這是原因之一。

百貨加價,通貨膨脹,生活指數越來越高,令不少選民心情大受影響,心想:我投不投票,也改變不了我的生活狀況;少了我的一票,也無關大局吧!大部分選民一見宣傳單張,認為大部分又是那些舊面孔,了無新意,索性放棄了手中之權利。是的,我投了某人的票又怎樣呢?這遠不如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幅度減價;遠不如股票起,有斬獲;遠不如生果金增加;差餉、水電費、稅收豁免繳交幾個月……總之,投票率下降,真的跟市民心情欠佳很有關係。在許多選民眼中:星期天的一日程序應是:先上超市買月餅準備送親人,中午飲茶,回家看看殘奧節目,晚上吃完晚飯,才忽然想起還沒投票,看看時間,已是快晚上十點半了。算了,天氣那麼熱,走一趟雖不遠,也要滿身大汗,不投了吧!這是原因之二。

香港和諧市民之福

香港始終是經濟城市、金融中心,大家齊心協力將香港「打造」得更好,無非是在經濟之外,加濃文化色彩(西九就是好例),這方面的努力,會比較成功;然而有一小撮政客不是這樣,他們懷抱一些個人野心和目的,非把香港政治化不可。從立法會多次議題的爭論我們可以看到,確實有人要將香港變成一個脫離中國內地的政治實體。一些不滿現實的年輕人將票投給一些「敢言」、什麼都反的候選人,未必看到事物的本質和一些政黨的終極目的,這是可以理解的。大部分市民則希望香港和諧,努力邁進,更好、更繁榮。然而多年來,立法會竟成了某些政客阻撓政府施政的大基地。像京奧的開幕式和閉幕式那麼成功,假如任務是落在香港特區,恐怕十個張藝謀、十個張繼鋼、十個陳維亞有再好的方案,也會被立法會一些政客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樣的立法會怎不叫人心寒?如何叫人感興趣和支持?香港好一些有關民生的大問題,議而不決,拿不出什麼紓緩民怨的好辦法;各黨派一議事,鬥爭激烈,誓不兩立,臉紅耳赤,你死我活,像敵人一樣,試問:叫市民怎能對選舉熱感而不冷感?我想這是第三大原因。

照我看,不要對投票率的大幅度下降掉以輕心。

這比某人落選、某人獲選、各黨的排次等問題更為重要,體現了當前市民在某種程度上的心理狀態。我們當然明白,要將立法會變成像奪金牌的中國體操(男女)隊那樣的團體只是美麗的幻想。筆者只是想說,香港立法會那種此消彼長、消磨彼此精力的爭鬥舞台,只會讓市民的投票率變得越來越少,造成越來越多的患上政治冷感症的香港市民。

作者為資深出版人,作家



 
文章編號: 20080912002035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4 ----------

 

星島日報
A14| 政治| 大棋盤| By 杜良謀
2008-09-12

工聯會或「乘勝追擊」進軍新東

今次立法會選舉,外界將焦點放在直選「全軍覆沒」的自由黨和言行激進的社民連,卻忽略了另一個大贏家工聯會。這個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工會組織,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奪取四席,其中兩席是勞工界功能組別,另外兩席是九龍東的黃國健和新界西的王國興;議席數目僅少於公民黨,成為立法會內的「關鍵少數」。

工聯會和民建聯可謂兩個「同根同源」的團體,不過,近年兩個團體在立法會內逐步「分道揚鑣」,尤其在民生議題上,工聯會走較為「激」的路,經常同煲呔唱對台戲,又在議事堂上經常大罵官員。難怪有官員私下苦笑說,早已不會將工聯會視為「建制派」。在今次立法會選戰上,工聯會亦在九東及新西與民建聯「分庭抗禮」,並成功奪取兩個議席。尤其是新西,王國興以「空降」身份得勝,令到工聯會打下一支強心針,甚至打算再接再厲,部署在四年後的立法會選舉中,向其他選區進發。

難免會削弱民建聯

以新界東及香港島為例,今次選舉中最低票當選的劉慧卿及何秀蘭分別只有三萬多票,換言之,工聯會在該兩區只要取得三萬多票,就有機會奪取最後一個議席。以該會目前在全港擁有三十一萬會員,以至新界西的經驗,絕對有機會勝出。當然,若工聯會分拆名單參選,必然會對同區的民建聯名單構成壓力。就以今次新西為例,民建聯的張學明全力爭奪鄉事票,就是因為王國興「分」了原來譚耀宗的工會票,令他要挖鄉事票補充,最終卻又影響了周梁淑怡。

因此,最終工聯會能否「另起爐灶」,相信亦要與民建聯協調。以今年的選舉情況,民建聯在新東的確有剩餘票,但仍未足以多取一個議席;至於港島區,民建聯卻未有足夠實力以一張名單取得兩個席位,若倣傚九東以兩張名單參選,取勝機會的確較高。不過,工聯會的崛起,無可避免會削弱民建聯,當中的厲害得失如何衡量,相信雙方未來都要多番「講數」。

杜良謀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03045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5 ----------

 

明報
A12| 港聞| By 何素文
2008-09-12

設機制拔尖民主黨打人才戰由資深黨員決定哪些舊人退下

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偏低,民主黨失去了15 萬張選票,但仍奪得7 個直選議席,加上教育界一席便有8 席,保住泛民主派「龍頭」地位。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形容,民主黨在地區的根基總算起到作用,在低投票率下產生「抗疫」能力,但為了下屆及再下一屆的立法會選舉作準備,民主黨也要轉打「人才戰」,提拔具學歷及魅力的年輕新人作為「接棒人」,並設立機制決定哪些舊人退下。明報記者何素文何俊仁對今次選舉猶有餘悸: 「今次的局面好好彩,因為(結果)可以好差……只要對方能將部分票配給自由黨周梁淑怡及田北俊,(泛民)就輸兩件。

」但他認為,投票率低對公民黨和自由黨損害大一些,因為民主黨在地區工作與街坊建立了感情。但他指出, 「人比人我們可能部分都輸給他們(公民黨)。」

物色高學歷魅力年輕人

下屆選舉,民主黨要打「人才戰」,盡早物色一些具潛質的年輕一代「接棒」,會考慮他們的學歷及魅力。他拿起競選的卡片,指一名候選人說: 「跟我參選的許智都幾靚仔,又正在修讀法律碩士。」原來何俊仁亦向這些年輕「樁腳」做了一個小考試,就是看他們能否每天都早起拉票, 「一個星期有4日要凌晨4 時起身,不可以遲到,一星期遲到兩天便『沒得玩』」。

要新人上,便要有舊人落,今次楊森排第二位捧起甘乃威的安排,可作借鏡。何俊仁透露,有意邀請資深而又沒有參選的黨員,提供意見及考勤評核,決定哪些舊人退下。但他強調,不能單以年齡作決定。

盼泛民23 人共同進退

對泛民主派來說,首要工作是團結23席,作為政改議價籌碼,何俊仁形容公民黨和社民連選舉時無論如何「嗌交」,現在都要合作, 「希望泛民23 個人能夠有基礎共識,共同進退,才能產生議價能力,如果自己分裂,能力就會抵消」。何俊仁在訪問後,亦很緊張地向記者打聽,公民黨和社民連是否「有偈傾」。

至於政改問題,他形容,若是「翻叮」05 方案,一定不可以接受,但如果看到2017 和2020 年普選方案的方向,以及取消區議會委任制,便可以再考慮。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07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6 ----------

 

明報
A31| 觀點| 精裝君王論| By 蔡子強
2008-09-12

公民黨與民主黨的兩條道路

李柱銘被譽為香港「民主之父」,他確是民主黨的超級政治明星,想當年2004 立法會選舉,他因為要排在該黨港島區參選名單第二位,因而選情告急時,旋即起了強力的「吸票」作用,結果他在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的得票率,分別為37.8%、36.1%、36.9%、37.9%,可說是異常平均,充分彰顯一顆政治明星本來應有的特質——就是具跨越地域、全方位的政治魅力。

政治明星vs.地區山寨王相反,將軍一去,大樹凋零,民主黨如今卻缺乏類似馬丁那般,具全方位吸引力的全港性政治明星,剩下來的都是「地區山寨王」,支持面有相當濃厚的地域色彩,這完全反映在今屆的立法會選舉當中。從表一中可見,甘乃威靠的是中西區和南區(名單中排第三的徐遠華屬南區區議員和政治新星)、李華明靠觀塘、胡志偉靠黃大仙、涂謹申強油尖旺、鄭家富強大埔、黃成智靠北區、李永達靠葵青、何俊仁靠屯門、張賢登靠元朗。民主黨的每一位參選者,都可說是地域色彩濃厚。

反之,另外一個泛民政黨公民黨,其得票率和支持面,在地域層面卻平均得多,這從附表一中完全可以看到,從側面反映出該黨靠的是政治明星和形象效應,地區工作成績並不明顯。

(公民黨候選人得票的地域差異,較為突出的是張超雄在荃灣區,相信這是因為他在名單中伙拍了荃灣區議員陳琬琛參選。)

公民黨的強項和弱點

另外,從表二可以看到,公民黨一眾候選人的強項和弱點都十分一致,他們在豪宅和大型中產屋苑表現最好,在舊式、小規模或單棟私樓次之,在居屋尤其是公屋則最弱。

這個得票模式不難理解,雖然有批評公民黨是「政壇藍血人」,但靠幾位大狀為該黨打造出的專業、精英形象,卻確也是深入民心,很多中上階層其實一向十分「眼角高」,精英心態濃烈,往往不太情願投票給社經地位比自己低的候選人,反而對專業精英趨之若鶩,公民黨的候選人正正最能迎合這種心理,所以不難料到該黨在豪宅區特別受歡迎。

再者,私樓也分兩類,即大型屋苑,以及舊式、小型或單棟私樓。前者由服務周到的大型管理公司管理,坐享規模經濟,住客多數不用操心;後者則不然,屋宇維修和四周居住環境所衍生的問題,往往都要住客自已傷腦筋,以至要找尋外援——如議員和政團的援手,這也是政團一展身手的機會。相反,住在大型屋苑的中產階級,沒多機會欠政團人情,而且教育程度通常較高,選舉時多會按自己政治理念投票,這都是泛民的票源。弱於地區工作的公民黨,因此順理成章,在中產屋苑要較一般私樓為好。

至於較為「實惠」的公屋區,講求紮實的地區工作,只有8 名區議員並散佈在全港五大區的公民黨,自然捉襟見肘。這在居屋區又要好些少。

多議席單票公民黨「輸蝕」相比起公民黨一眾候選人相當一致的得票模式,民主黨的不同候選人,彼此間相互差異比較大,在公屋、居屋、中產屋苑、私樓等不同社區,不同人有不同的重點。但總的來說,民主黨在公屋區的得票都要較公民黨為好,地區工作較為紮實。

本來不同政黨有不同的分工和不同的道路,份屬正常。但問題是在恍如多議席單票制的港式比例代表制之下,每次選舉都兵荒馬亂,公民黨如果太過倚重政治明星效應,選票無疑會比較「浮」,這完全反映在其民調中「高開低收」的情。因為每次到了選舉末段,不同的泛民候選人都爭相「告急」,別人有較完善的地區網絡、人脈,以至電話簿、住戶地址等,較容易「箍票」,他們會知道要往哪裏把選票搬出來,而且集中在一些細區而非整個選區做,會較為「cost effective」;相反,如公民黨今次般,只能向空氣狂呼告急,相信這也是該黨為何在好幾個選區,最後都落得差點敬陪末席的因由。

各自建立各自的地區穩固票源,可能是未來泛民參與這種多議席單票制的遊戲技巧以至「保命法門」,而公民黨又會如何抉擇呢?

(選後分析系列之四)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08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7 ----------

 

蘋果日報
A08| 港聞| 立法會選舉
2008-09-12

劉皇發退出自由黨田北俊獲黨員聯署挽留

【本報訊】自由黨與鄉議局「虛有其表」的合作關係正式告終。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昨天向自由黨發信退黨,聲稱因往後鄉事工作繁忙,為免有負黨員期望,惟有退黨了事。該黨代主席劉健儀稱劉皇發去意已決,因此未作挽留。一班自由黨區議員則發起聯署行動,希望前主席田北俊及副主席周梁淑怡留任,繼續帶領該黨向前發展。記者:許偉賢

選舉問題而與自由黨正式決裂的劉皇發日前已稱考慮退黨,藉此平息風波。他昨天向本報指出,與自由黨的心病非一時三刻可以解決,個人也沒有需要向該黨作出任何交代,直指「始終工商界同傳統居民權益有出入,我未必幫到佢」,勸勉該黨好好檢討選舉策略,痛定思痛再上路。

退黨信沒回應指控

自由黨昨天正式收到劉皇發的退黨信。據悉,劉皇發信內沒有提及選舉引起的恩怨,也沒有就黨員投訴他偏幫民建聯的指控作出回應,只推稱由於鄉議局工作繁忙,日後更要協助籌建新會址,未必兼顧得了自由黨的工作;為免辜負黨員的期望,惟有退黨。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證實該黨經商議後,接納劉皇發的退黨要求。她稱劉皇發屬創黨黨員,對他退黨感到惋惜,但既然對方「去意已決」,也毋須挽留,但重申樂意與鄉議局繼續合作。劉皇發退黨後,自由黨在新一屆立法會只剩下六個議席,與政府議價能力大大減少,但劉健儀強調有關問題並非該黨關注重點,自由黨只會盡力做好議會工作。

周太同獲黨員挽留

一班地區黨員對田北俊與周梁淑怡因選舉失利而辭任正、副主席感到可惜,近日更發起聯署行動,希望兩人回心轉意。發起聯署運動的該黨葵青區前區議員黎少棠昨稱,本週三與不少黨員開會時發現,大部份黨員仍然希望兩位巨頭留任,因此昨天開始聯絡負責地區工作的區議員及黨員,邀請大家聯署力挺兩人留守正、副主席。黎少棠強調,今次選舉失利的因素眾多,不應由田及周太兩人獨力承擔,反而大家應該團結一致,研究如何重新出發,「希望佢兩位可以打消辭職念頭,繼續帶領我進行檢討。」據瞭解,由於劉健儀日內會到美國探親,因此關乎自由黨的人事變動,須在稍後一段時間才有定案。

拆局:倘換主席自由黨難頂各方壓力

鄉議局主席劉皇發退出自由黨,黨正、副主席田北俊及周梁淑怡敗選立法會引發的風波,總算暫時平息。不過田北俊至今仍未進一步交代是否真的脫離政壇,反而有黨員聯署挽留他。有政界人士分析,若田北俊改變想法留任黨主席,該黨日後命運將會大大改寫。有政界中人分析,沒有了田北俊的自由黨,根本難以頂住各方政治壓力,就如周太公開指摘中聯辦、劉皇發、民建聯後,黨代理主席劉健儀低調回應事件,似要為事件降溫,甚至公開否認事涉中聯辦,明顯劉健儀跟田北俊不同,她沒有與商界領袖、中央官員關係,根本難以頂住各方壓力。

最終可能被吞併

自由黨現在要思考如何收拾立法會地區直選全軍覆沒的殘局,避免政黨「港進聯化」,最終被民建聯或其他政治力量吞併,或是逐個功能界別議席被人瓜分。有商界中人分析,若田北俊真的全面退出政壇,自由黨可否保住現有功能組別議席,實在是一個疑問,就算不取消功能組別,自由黨仍難逃瓦解命運,「(該黨創黨主席)李鵬飛講得o架,冇田北俊,自由黨可以摺埋,好多功能界別議席下屆未必要再畀自由黨!」本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19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8 ----------

 

蘋果日報
A18| 論壇| 蘋果批new| By 楊卓華
2008-09-12

蘋果批:選舉馬後炮分析系列(一)拆彈技巧定輸贏

《蘋果批Online》逢星期一、三、五晚上九時開騷Click入http://pie.appledaily.com收看歡迎透過web-cam即時發表意見或致電2990 8648安排親身上場電郵:[email protected]網誌:http://pieatapple.wordpress.com

08選舉戰果好出人意表,所以需要馬後炮地方亦特別多。《蘋果批》今次就先為自由黨同民主黨戰果作出馬後炮分析……主持:楊卓華高明輝

1

Freeman:自由黨大敗其實真係好奇怪,佢地區議員同工作點都多過公民黨,周梁淑怡同田北俊,過去兩年仲入選十大議員……

李兆富:但十大議員係全港計,如果全港五個選區當做一個選區話,佢就會贏。

Freeman:田北俊同周梁呢個選舉好似隱形咁,成個選舉工程,除佢論壇答過幾句之外,就完全冇佢消息咁。

2

除唔夠地區工作同拉票活動之外,睇番轉頭自由黨其實仲背負好多炸彈,佢嚴重高估鄉事票支持;另外,立場又好唔堅定,例如好多選民以為佢會頂住最低工資,點知自由黨班闊少同闊太面對對手圍攻時就怯曬場,俾人逼得兩逼,立場就軟曬……

專欄作家孫柏文:要保護中產利益,要先識得去保護……西九(文化項目)使成二百幾億,幾多納稅人一聽見就??,但佢(自由黨)有出講過咩?

李兆富:自由黨就好似攬住個炸彈自己都唔知,冇嘗試過去拆彈,咁就炸死……

Freeman:其實拆彈即係危機處理,我覺得民主黨做到呢點。民主黨選舉前真係有幾個大危機,包括甘乃威參選引起內部團結問題,但之後佢就成功團結番……佢真係做到死馬當活馬醫,唔係淨係掟個口號出就算。

3

論壇上,民主黨有時都表現得唔夠堅定,好似佢支持領匯上市明明係冇問題,但係俾社民連一批評就覺得有罪咎感,冇堅持到底。個別民主黨人表現就獲得好評,例如成功重返立法會新界東候選人黃成智。

孫柏文:有一樣我真係想讚,我覺得黃成智最有guts地方係,佢日質問(民建聯)陳克勤:你陳克勤支持小朋友(由內地)返香港要強制驗尿,呢個係(涉及)人權問題,我聽到都覺得,呢個真係踩線……咁情況都敢講,我覺得佢呢個moment搶到票,係有膽識,至少有勇。

Freeman:所以你就要鼓勵泛民,只要有心機咪從頭過,黃成智就係好好一個例子。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22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9 ----------

 

南華早報
EDT18| EDT
2008-09-12

Liberals' losses at the polls hurt Hong Kong

I was disappointed by the failure of the Liberal Party in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in Sunday'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The council, clearly, is becoming unbalanced.

All legislators must focus on grass-roots, livelihood issues in order to win seats.

In Hong Kong, those on relatively low incomes are in the majority.

It cannot be denied that low-income groups require more attention and help than others.

However, the voices of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 rich should not be ignored.

A Legislative Council that is biased towards the grass roots will not benefit Hong Kong.

The Liberal Party's failure means that the number of pro-business legislators is reduced.

The business sector has always been crucial to Hong Kong.

I am concerned that the defeat of the Liberal Party in this election will discourage businessmen from taking part in future Legco elections.

Yes, they still have seven lawmakers in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but given their importance to Hong Kong's economy, they deserve more than just seven.

The new council, with most legislators inclined towards labour and against enterprise, may slow our city's economic growth and that would not be good news for working people.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are essentia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ight balance in Legco.

They bring professionals to the chamber, people who care about particular sectors in Hong Kong society.

It may be that some of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are outdated and in need of reform, but it is still a worthwhile system. If we did away with these constituencies it would lead to a further imbalance in Legco.

As a first-time voter, I have not been impressed by most of the candidates and their short-sighted attitudes.

So many of them, in order to win votes, called on the government to give away money in the form of tax returns and subsidies.

It seems that many voters have failed to see this.

If the government keeps squandering money how are we going to get through the difficult economic times that lie ahead?

I feel that Hong Kong voters lack vision and this makes me concerned about what will happen when we have universal suffrage.

There seems to be a lack of education on how a healthy democratic system should function.

Gertrude Cheng, Fo Tan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27005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0 ----------

 

南華早報
EDT2| EDT| By Ambrose Leung
2008-09-12

Tsang's analysis of results challenged

A lawmaker has taken issue with Chief Executive Donald Tsang Yam-kuen's observation of the results of Sunday'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According to Mr Tsang, electors like noisy people as well as new faces in the legislature but,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a successful middle-class person he met, some voters may not have turned out because they thought there were no suitable candidates. His thoughts were disclosed after a lunch with executive councillors, lawmakers, business and social leaders, said The Frontier lawmaker Emily Lau Wai-hing.

Ms Lau said: This is really outrageous because to me, rather than stating the obvious, the main message of the election results was that people were unhappy with the government. Why didn't he analyse the results with his falling popularity?

She said Mr Tsang had reflected on three main messages he gathered from the election, where pan-democrats won 23 seats in the 60-seat legislature despite a low turnout.

She said the first message was Mr Tsang believed that the public liked to see new faces, followed by a desire to see more loud voices in the legislature. Mr Tsang also thought people were concerned with how international changes would affect Hong Kong's economy, she said.

On the 45.5 per cent turnout, 10 percentage points lower than for the 2004 election, Ms Lau said Mr Tsang cited the example of a successful middle-class person he met, who said the reason for not voting was because nobody was good in Kowloon East.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27008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1 ----------

 

南華早報
EDT2| EDT| By Fanny W. Y. Fung and Ambrose Leung
2008-09-12

Heung Yee Kuk chairman quits Liberal Party

Heung Yee Kuk chairman Lau Wong-fat has quit the Liberal Party amid a row over his backing of a candidate for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His departure will leave the embattled Liberal Party with only six seats in the new legislature, which opens next month.

Acting party chairwoman Miriam Lau Kin-yee confirmed she had received Mr Lau's resignation letter yesterday afternoon, saying he was leaving because the kuk was constructing a new office building and he wanted to devote more time to the work of the New Territories advisory body.

Mr Lau,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Liberal Party, canvassed for kuk vice-chairman and DAB member Cheung Hok-ming in New Territories West in Sunday's election, after winning the Heung Yee Kuk seat uncontested.

Former Liberal lawmaker 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 who failed to win re-election in the same constituency, complained to the party about Mr Lau's canvassing for Mr Cheung after she resigned as party vice-chairwoman in the wake of her defeat. The party then asked Mr Lau for an explanation.

Ms Lau said the kuk chief, without mentioning the election, had said in his letter that he would like to continue co-operation with the Liberal Party.

I have written back to him, telling him the Liberal Party was very willing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Heung Yee Kuk, she said, adding that Mr Lau had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party during his membership.

She said the party could no longer follow up Mrs Chow's complaint, but she would pass Mr Lau's letter to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for discussion.

Mr Lau and Mrs Chow could not be reached for comment.

DAB chairman Tam Yiu-chung said: We respect our friendly party's choices, and we should not speak too much about it.

Reiterating that he hoped the incident would not harm the two parties' relationship, Mr Tam said the DAB would no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vite the now-independent Mr Lau to join. We respect him on all matters.

Chinese University political analyst Ivan Choy Chi-keung predicted that Mr Lau's departure would strike a blow to the Liberal Party's morale rather than to its operations, because he had not been a core member.

In the near future hardly anyone will join the party, he said.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27008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2 ----------

 

東方日報
A44| 龍門陣| 滴滴金| By 勞永樂
2008-09-12

幫助外人無好報

在今屆立法會選舉進身成為第一大黨的民建聯,唯一遺憾是港島區的蔡素玉未能連任。主要原因是,曾鈺成名單與民建聯在二○○七年港島區補選全力支持的葉劉淑儀打成均勢,互不相讓,平白浪費大量選票。

葉劉淑儀有今日聲勢,除靠她作為前高官的人脈關係、自己死纏爛打外,最重要還是民建聯去年義助她參加港島區補選。民建聯選民投票選了葉劉一次,便無形中把葉劉等同民建聯的慣性。曾鈺成在是次選舉中特別落力,日日落區見選民,告之民建聯是民建聯,葉劉是葉劉,希望從後者手中取回「恐一借無回頭」的支持。

但葉劉似乎沒有理會恩公焦急,更雄心勃勃欲多奪一席,請來名氣醫生史泰祖出任副手,企圖搶盡中產票。結果證明史是負資產,不但未能增加票源,更由於背景問題備受質疑。若葉劉明知穩得一席後放軟手腳,讓剩餘票回流曾鈺成名單,結果可能是建制派最大勝利,即蔡素玉連任,余若薇落敗。

情況一如二○○○年民主黨幫余大狀上位,完全打亂民主黨內接班工程,要甘乃威苦等八年,方勉強入局,幾乎導致二、三梯隊成員反目,真假兄弟事件頻生,內耗損傷不可謂不嚴重。民主黨民望低迷,公民黨卻落井下石,打出「好在仲有公民黨」口號,欲了結恩公殘生。

涂謹申匯標事件,當可能面對立法會調查,大部分議員想放塗一馬時,對其最嚴苛的卻是大狀黨成員。二○○四年選舉,民主黨讓無直選經驗又無立法會業績的湯家驊排在黃成智之前,結果導致黃出局。今次立法會選舉,局外的黃得票比局內的湯還要高,證明民主黨二○○四年的禮讓徹底錯誤。

政黨擠壓黨友,向跟自己直接競爭人士賣人情,是不成熟表現,相信經過兩屆立法會選舉的得失,已體會對人慷慨,便是對自己殘忍。

勞永樂

 
文章編號: 20080912032046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3 ----------

 

新報
A01| 要聞
2008-09-12

坦言親疏有別 先幫鄉議局

【新報記者綜合報道】宣佈退出自由黨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與該黨關係可謂若即若離,他直言當年入黨只是「畀面」田北俊已故父親田元灝,而他一直與自由黨互不相干,當黨需要幫手時,他亦會看黨份上,盡一點綿力,不過今屆立法會選舉,剛遇上其鄉議局副手張學明參選,毫不諱言親疏有別的「發叔」,自然先幫「自己友」拉票,促成他與自由黨決裂的導火線。在週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中,自由黨的周梁淑怡和以民建聯名單出戰的張學明在新界西選區正面交鋒,在整個選舉過程中,劉皇發積極為張學明在新界鄉郊地區拉票,成功令民建聯的譚耀宗和張學明順利當選,但周梁淑怡則被攆出局,未能連任議員,其後更要請辭行政會議成員和自由黨副主席職位。

選舉落敗後,周梁淑怡即時炮轟「發叔」,指他對不住自由黨、對不住黨友,但「發叔」對此毫無歉意,反而高調回應指:「選舉當然有輸有贏,又不止你一個人輸。」

周梁落選即時炮轟

他更親自道出與自由黨的關係,直認與同屬鄉議局的張學明是「同根」,而與自由黨只是「組合」,並坦言:「忠孝兩難全,我可以幫邊個呀?」他日前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更在廣大觀眾前,宣稱自己並非自由黨員:「我不是自由黨黨員,不要叫自由黨、自由黨,我沒有宣誓。」可見他對自由黨沒有一點留戀,更毫不避忌指:「大不了就退黨。」結果他於昨日宣佈退黨。

其實,「發叔」與自由黨的關係淡薄,早已有可尋,就連該黨的參選造勢大會,也沒有露面,可見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文章編號: 20080912033000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4 ----------

 

新報
A04| 政情
2008-09-12

周太落敗「始料不及」

【新報記者文綺華報道】自由黨在今屆立法會選舉的4個直選團隊「全軍覆沒」,引發起前副主席周梁淑怡投訴黨友兼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選舉當日,集中為民建聯兼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拉票事件。對於民建聯和自由黨在新界東及西選區的一場恩怨,譚耀宗昨表示民建聯的選舉策略「唔係針對周太」,出發點不是拉走自由黨的選票,而是「純粹自救」。對於周太落選是「始料不及」。譚亦表示,如果周太早發現選情有問題,「可以睇有咩區分調節一下,或者驚佢勢危時再幫下佢」。

無意拉走自由黨票

譚耀宗表示,鄉議局於上屆立法會選舉中,已支持民建聯團隊參選,但今屆則因區議會界別,而使葉國謙與鄉議局之間有「過節」。雖然事件已經平息,但譚亦擔心會否因而影響民建聯在新界東西的鄉事票,譚指張學明自己亦十分擔心,故到了200條鄉村「博命」拉票,「呢次出發點唔係拉走自由黨票,而係為求自保」。

譚指找來劉皇發助選,「是一個象徵意義」,劉為張助選也只是做過「三幾次」,目的是為「壯大聲勢」。他稱投票日前幾天印發告急單張,是基於中大民調顯示張學明「不穩陣」。

張學明不穩要自保

譚耀宗指選舉投票日當日,沒有收到自由黨的求救,自己對周梁淑怡落選感到「唔安樂」。他指周太擁有高知名度、又是現任議員,亦不是「無做」,認為她不會有落選的問題。

譚強調當日確是為排在自已名單第二的張學明擔心,因工聯會派出王國興參選,令原本支持民建聯的工聯票都被「收番」。他表示,怕被王國興分票後「不均」,而使王張二人都不能當選,「(結果)得返一席,就死啦」。



 
文章編號: 20080912033001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5 ----------

 

信報財經新聞
P12| 政策政情
2008-09-12

鍾庭耀促當局以守則監管民調

  票站調查在選舉中一直發揮重要作用,但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卻表示,市民在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中,對票站調查的回應率愈來愈低,甚至欺騙調查員,相信與有候選人事前呼籲選民「不答」或「亂答」有關。鍾庭耀認為,候選人的呼籲只顧及眼前的選舉利益,犧牲了長遠公民社會的發展,並促請當局以守則監管民調活動。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二○○四年立法選舉票站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甚高,三十名直選議員中成功推算當中的二十九名勝出者,但今屆的準確性卻大幅下降,以新界西為例,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和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的團隊實際得票只有約二成三,但票站調查卻指可以取得約三成一。鍾庭耀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解釋說,市民對票站調查的回應率愈來愈低,有市民在回應調查員時不時更改答案,甚至出現互相欺詐的情況。

  他認為,鑑於有候選人呼籲選民「不答」或「亂答」,對調查造成一定的傷害,並批評他們只顧及眼前的選舉利益,犧牲了長遠公民社會的發展,而部分不專業的調查機構所做的調查,也會令市民回應民調的意欲下降。

  鍾庭耀表示,當局應該以守則監管民調活動,向專業操守方向發展,但不應立法或禁止調查進行。他又指,目前仍在研究票站調查所得的數據,發現大部分選民對他們有良好的反應,欺騙的回應不多■

 
文章編號: 20080912391004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6 ----------

 

中國日報香港版
HK1| HK & Delta| News Digest
2008-09-12

Changes may be made to exit polling in future

Chung Ting-yiu, director of the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said yesterday that the city should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xit polls during elections, and his research body will consider whether it should conduct such polls in the next Legislative Council (LegCo) election.

Chung told reporters after a radio talk show that the voter response rate in exit polls has been declining over the years and, before the latest LegCo election on Sept 7, some parties asked voters not to answer questions by pollsters or suggested they even lie about how they voted.

Some polling agencies are not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 he added, and there should be official guidelines for conducting exit polls to ensure data accuracy.

 
文章編號: 20080912845005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7 ----------

 

大公報
A11| 港聞
2008-09-12

稱鄉議局工作繁重難兼顧黨務劉皇發退黨自由黨未挽留

【本報訊】在立法會地區直選中全軍盡墨的自由黨,昨日再收到一個壞消息。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昨日正式向自由黨提出退黨,而黨方已接納其要求。對於發叔以鄉議局工作繁重為由退黨,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表示「理解和尊重」。隨選舉失利和劉皇發退黨,自由黨在立法會的議席減至六個。

劉健儀昨晚證實,昨日下午四時收到劉皇發提出退黨的信件,發叔在信中提到鄉議局要重建會址,加上鄉議局的其他工作,令發叔將會十分忙碌,未能應付黨團工作,亦有負自由黨同事的期望,因此要求辭去自由黨黨員一職。劉健儀即時致電自由黨其餘五位立法會議員,經各人商議後,決定接納發叔的退黨要求。

四時收信六時回覆

被問及有否挽留發叔時,劉健儀說,發叔在信中提到鄉議局工作繁重,理由十分充分,她與其餘五名立法會議員對發叔的情況表示「理解和尊重」,因此六時多已回信發叔,表示會尊重其要求,並樂意與鄉議局繼續合作。

劉皇發退出自由黨,可說是自由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中全軍覆沒的餘波。該黨主席田北俊和副主席周梁淑怡大熱倒灶,有分析稱除了是自由黨忽略地區工作外,亦與兩人今屆失去鄉事票支持有關。周梁淑怡日前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更明言不滿身為黨員的劉皇發,為同區出選的鄉議局副主席兼民建聯代表張學明拉票。

周梁淑怡其後去信劉健儀投訴,指劉皇發沒有向黨中央申請豁免,便為自由黨的選舉競爭對手拉票,違反黨規;劉健儀隨即發信劉皇發,要求解釋事件。

助選風波未作解釋

劉皇發前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解釋,與張學明「同根同源」,有責任為對方拉票。他還說,自由黨在選舉期間並沒有警告他為張學明拉票會違反黨規,需要向主席申請,若自由黨覺得他的做法有問題, 「大不了我退出自由黨。」劉健儀昨晚表示,發叔沒有選擇就事件作出解釋,反而收到他退黨的信件。

隨劉皇發退黨,自由黨在新一屆立法會的議席,將會由目前的十個大幅減少至六個,與自由黨本來預期十至十一席的目標差距甚遠。

學者在選舉前普遍預期自由黨將會成為第一大黨,但按照目前情況,自由黨只能成為關鍵少數。



 
文章編號: 20080912002005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8 ----------

 

大公報
A11| 港聞| 特稿
2008-09-12

立會選主席還看自由黨

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政界下一個關注點,莫過於誰可接掌立法會主席這個燙手山芋。雖然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的呼聲甚高,但別忘記反對派也坐擁二十三席,如果反對派再拉攏多七至八位議員支持,隨時可爆冷反奪主席一職。換言之,手握六票的自由黨,將會成為左右大局的最關鍵少數。

民建聯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報捷奪得十席,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加上友好政團工聯會的四席,在立法會角色舉足輕重。隨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卸任,一般估計,民建聯將會派出曾鈺成競逐立法會主席。不過,反對派的二十三位議員豈會讓曾鈺成專美?他們必會推出一個「共主」,與曾鈺成一爭高下。

雖然建制派和獨立議員加起來有三十七席,反對派在牌面上沒有機會爭勝,但不要忘記,投票是不記名進行,假若建制派陣營中有部分人陰裡倒戈,反對派便隨時能夠突圍─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兩年前的財委會主席風波?當時財委會主席選舉投票時,有四名親政府議員「臨時倒戈」,改投前召集人劉慧卿一票,導致民建聯陳鑑林最終落敗,迄今誰是倒戈者,仍是一個謎。誰能保證歷史不會重演?

選舉中淪為大輸家的自由黨,雖然議席已隨劉皇發退黨而再減至六個,但其實也是左右大局的關鍵少數。試想,只要自由黨六票投給反對派推出來的候選主席,反對派就有二十九票,再爭取多兩名獨立議員支持,隨時可支配主席席位。可以理解,自由黨今後將會成為立法會的最關鍵少數,民建聯不會得失它,反對派也不敢得失它。



 
文章編號: 20080912002005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9 ----------

 

星島日報
A14| 政治
2008-09-12

自由黨挫敗無礙走向普選

立法會選舉結束,自由黨直選全軍盡墨,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為政制發展前瞻撰文時,不點名說:「不應該因為個別政黨受挫而偏離我們的長遠目標(邁向普選)」,商界及各商會須探討將來如何能繼續參與香港的政治,在成熟民主社會,商界在政治上皆能繼續扮演有建設性及積極的角色,而比例代表制在政制進一步發展應予保留。

林瑞麟昨日就「二○○八年立法會選舉後政制發展的前瞻」撰文,指出今次選舉創兩項歷史新高,既有超過二百位候選人獲提名,是最激烈一次,也有三百三十七萬人登記為選民。他說,投票率雖然不及上屆百分之五十五高,但仍比二千年投票率高,有四成五投票率。

他主動提及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和周梁淑怡落選,令人質疑商界是否繼續支持普選,而政府立場是按照人大常委決定,在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二○二○年普選立法會。

不點名批評泛民

他說每次選舉都有勝負:「我們不可以,亦不應該因為個別政黨受挫而偏離長遠目標。《基本法》訂下的普選目標,是必定會達至的。」商界應探討繼續參與香港政治,正如英國保守黨及美國共和黨,在政治上皆能扮演有建設性和積極角色。

對於今次競爭較以往各屆激烈,林瑞麟再藉此不點名批評泛民,指○五年他們否決政改方案,令議席無法由六十增至七十,讓更多政黨和獨立候選人較難出。在研究二○一二年進一步民主化方案時,他說,政府會審慎考慮擴大立法會的可能性。他又讚揚比例代表制,令較新政黨社民連和獨立候選人如葉劉淑儀和梁美芬均取得不錯成績,比例代表制容許規模較小的政黨及獨立候選人當選,在政制進一步發展是會保留。本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80912003045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0 ----------

 

明報
A12| 港聞
2008-09-12

特首:市民想選新面孔

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特首曾蔭權昨日在一個午餐例會上為選舉作一些總結,指市民想選出一些新面孔,及要一些說話較大聲的議員。由於今屆投票率較低,曾蔭權問在場嘉賓當日有否投票,即使全場大部分人舉手表示有投票,他也笑說: 「個個都舉手說有投票,都不知應不應該相信。」曾蔭權昨午出席行政立法機構與商界人士每月午餐例會,餐後被邀請上台發言。曾蔭權就今次立法會選舉作總結,指今屆投票率低,在選舉前幾天,曾跟一名居於九龍東的中產人士傾談,該中產人士說不會去投票,又指根本不知道區內有什麼候選人。

在場立法會議員、前劉慧卿批評,曾蔭權竟對今次選舉結果作出如此膚淺的總結, 「難道他沒有留意到自己近日民望下跌,市民對施政不滿,最後市民在30 席地區直選中,選出19 名泛民議員?」另一名出席午餐會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則認為,昨日的場合屬社交性質,可理解曾蔭權的發言較為輕鬆。他稱不必太認真、嚴肅去看待曾蔭權的發言。

另外,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亦在會上表示,政府即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希望在場人士若對施政報告內容感到滿意,也應發聲表達。劉慧卿又反問: 「難道不滿意施政報告內容就不能出聲?」梁振英解釋,他只是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可以「公平對待」政府,即政府做得不好時照樣罵,但做得好的時候也要讚,這樣才能平衡一點。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07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1 ----------

 

南華早報
EDT2| EDT| By Fanny W.Y. Fung
2008-09-12

Professional codes urged for exit polls

Professional codes in the media and the research arena would be the best way to end the controversy over election exit poll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ollster Robert Chung Ting-yiu said yesterday.

Speaking four days after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in which his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s exit poll saw a sharp drop in response rate compared with 2004, the academic said withholding exit-poll data from the media and barring non-academic groups from conducting exit polls would be a backward practice.

Media all over the world, when they do exit polls they grasp the data from the first minute, he said. In Hong Kong ... they have assumed that electronic media running exit polls should not get hold of the data until very late. This is not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his is a great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issue.

While pan-democrats have suggested to the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 that all non-university organisations be prohibited from conducting exit polls, to prevent candidates from obtaining data during voting hours, Dr Chung opposed such a restriction.

I do not agree with the banning of exit polls on any organisation. I think if political groups or candidates want to do their exit polls, that would be fine provided that they adhere to some kind of ethics, like they don't lie to the respondents. He said the media and pollsters should set down professional ethics to follow when carrying out and using exit polls.

With the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 still analysing data collected on Sunday, Dr Chung noted that some respondents might have faked answers in response to political parties' calls to show distrust of pollsters.

He said he might not do exit polls again in future elections if the phenomenon persisted.

If that kind of trust [between pollsters and the public] disappears, then I think it'll be very dangerous to do any kind of research or interpretation using opinion data and I would have reservations in continuing our exit polls.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27007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2 ----------

 

新報
A04| 政情
2008-09-12

體會地區直選樁腳明星俱重要譚耀宗:各黨進帳不大

第四屆立法會選舉已塵埃落定,取得13個議席的民建聯穩守立法會第一大黨地位。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今屆選舉中,一眾政黨都沒有「多賺」,自由黨失去了3個席位,民主黨及公民黨都有「蝕」,立法會內反而是多了一些個別獨立議員,政府要就政策及立法進行遊說,就要「逐個捉」。譚稱從今次選舉結果中,體會到地方選舉要有兩個要素,一是地區樁腳,二是要有明星效應,兩者缺一不可。立法會60個議席重新洗牌,泛民減少至23席,建制派則增長至37席,譚認為民建聯在五大選區得票比例,增長了約3%,新東及新西(包括王國興團隊的3.5萬票)票數都有上升。對港島選區蔡素玉出局,出現「二對四」局面,而非建制派希望的「四對二」夢幻組合,譚稱這可能是選民自行分票的結果,即一票投民建聯,一票投葉劉淑儀。

蔡素玉落選無得怨

外間近日有指葉太在傍晚5至6時許,曾與部分人士開會,希望「煞掣」,以致不會出現「二對四」局面,但一切已來得太遲,難以挽回。譚稱不知道這個說法,他稱葉太經補選後「洗了底」,「愈做愈心雄」,選舉工程暢順,而民建聯與葉太兩方「都以為好掂,有機會各取兩席」。他稱民建聯當日為「力保素玉」,絕對沒有鬆懈過。他強調蔡最終落選,不可怨怪任何人。

他稱泛民跌票達17萬(民建聯得兩成二選票),但能以餘額取得港島最後一席及新東最後一席,確是幸運。在新一屆立法會內,譚耀宗與李國寶及劉皇發同屬最資深的議員,由1985年已擔任立法會議員的譚耀宗,由功能界別轉戰直選,他昨日稱體會到地方選舉最重要的兩個元素,一是地區樁腳很重要,二是明星效應。他解釋從今屆選舉票數分析看,如政黨的候選人在選區內有其政黨的區議員服務,往往得票達30至40%,否則得票往往只有10至20%。他稱前者得票多於後者達五成至一倍

明星方面,譚耀宗指葉劉淑儀及曾鈺成都是明星級,但兩人都有樁腳,否則根本不夠票。他說與自己同一選區的張超雄,其兩位參選拍檔來自梨木樹,故張的得票就來自相關地區,這便是整體沒有樁腳的情況。

談到自由黨田北俊及周梁淑怡的落選,以至怪責於劉皇發的糾紛,譚耀宗稱田北俊等由功能界別轉戰直選,4年前成功,今屆卻落選。譚稱由真正的工商界人士參與直選,確是有難度,「大老闆也不容易找來代言人」。不過,譚稱相信今次投票率低,中產票源未獲鞏固,才出現今次情況。他認為商界資源豐厚,利於吸引人才,商界參政「不是冇得做」,但日後可能要重新定位及探討模式。譚耀宗強調自由黨過去在民生問題,有時會「好勇」,也贊成取消功能界別,大家不應否定自由黨。譚稱政黨發展定會有浮沉,民建聯2003年在區選慘敗後,也吸取經驗耕耘下去。問到曾鈺成若被選為立法會主席,少了一票,譚稱那民建聯其他成員便要分擔更多的工作。

接受政改05方案基礎

立法會重新執位後,特首將於明年初提出2012年政改方案,譚耀宗稱目前形勢較2005年好,現在已有普選時間表,如方案再通過不到,對大家都沒好處。就政府一旦「翻叮」2005年方案,民建聯可接受,譚稱目前也想不到其他方案,該黨會在同意2005方案的基礎上,即增加五個地方選區議席,另增加由區會互選的五個議席,考慮政府的新建議。新報記者文綺華、梁碧珊報道



 
文章編號: 20080912033001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3 ----------

 

新報
A04| 政情| 特稿
2008-09-12

新人入局奉勸「樣樣小心」

今屆立法會選舉,三個政黨都銳意提攜新人,當中以民建聯最成功,在新一屆立法會成功帶領「九龍西票後」、34歲李慧,及排在劉江華名單第二位,年僅32歲的陳克勤入局。陳克勤更是新一屆立法會中,年紀最輕的立法會議員。但陳克勤由參選至當選不久,便開始有被「針對」象,譚耀宗表示會叫陳「小心講野、樣樣小心、檢點」。而負責在九西「擔旗」入局的李慧,譚稱讚她帶新人團隊「幾好,效果唔錯」,競選論壇上淡定,他稱對新人的要求不要太多。民建聯成員達1.2萬人,譚稱經過今次選舉後,會建立一套機制找合適人選接班。 樹大招風或被針對

在各黨派新舊交替下,譚耀宗表示,要新人接班及順利過度,是要有一個過程,民建聯所用的方法包括由新人帶隊,另一個方法是以舊人帶新人。譚耀宗表示過往民建聯亦有帶新人出選,但今屆則是帶一個「比較後生」的新人。譚亦不諱言帶新人初期也有問題出現,有人會提出「點解搵佢唔搵第二個」,但他認為陳的當選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他指上屆李國英當選是「抆抆水水碌出來」,以餘票當選,但陳則是以足票當選。

問到可會樹大招風,兩位新人在議會內被針對,譚稱會叫陳克勤「小心講野、樣樣小心、檢點」。他亦指議會內應講道理及對事不對人,經常「搞針對」亦沒有意思;但若然被針對便應加強警惕性,小心做事。陳克勤曾任特首辦特別助理的背景,在選舉期間不斷被對手提出並攻擊,譚認為這點對陳沒有加分,亦沒有太負面的成份,但則為陳帶來知名度。對於宣傳策略上感覺把資源放在陳身上,譚解釋是因為劉江華希望選舉上以「帶新人」為賣點。問及陳是否重點栽培對象,譚明言「有咁既含意」。

而以新人帶隊出選,則套用於九龍西區上。譚耀宗分析,民建聯在九龍西區,就算是曾鈺成出選,票數都不可以取得兩席,但取得一席應該沒問題,所以於該區派出一個年輕人團隊出選,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他指已擔任兩屆區議員的李慧是專業人士、又年輕,亦有區議會工作經驗,所以要求李帶一隊年輕人出選。譚認為由李自己帶一隊出來,才能體現出她的能力。

兩位新人隨「師父」們入局,譚耀宗表示希望身為會計師的李慧參與政府帳目委員會,亦希望她分擔教育事務的工作。至於陳克勤,他則表示希望陳代替蔡素玉負責環保議題,還有交通及民生的事項。他稱兩新人入局,不會主張他們去競逐委員會主席。新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80912033001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4 ----------

 

新報
A10| 新報評論| 銳眼觀微| By 劉銳紹
2008-09-12

官方應用新思維對待新立會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過後,各路英雄暫時偃兵停鼓,休養生息。不過,我看大家的腦筋不要停下來,好好地想一想怎樣才能令到新一屆立法會可以產生更好的作用吧。尤其是官方,必須用新思維來對待新的立法會。具體而言,有三方面值得思考。其一,新的立法會中,建制派佔34席,泛民主派佔23席,沒有歸邊的議員佔三席。按此形勢,政府日後在政制投票的關鍵時刻,如果能從泛民主派陣營中「撬鬆」四席,令民主派只得19票,那就可以過關了。但我勸官方不要這樣想,即使政府的政制方案可以過關,但如果方案的內容與民意不符,最終仍會鬧出風波。

逐步與整體民主派改善關係

此外,在新一屆立法會任內,適值澳門明年將選出新的特首。據聞,有關方面仍希望澳門特首何厚鏵趁其強勢領導和民望不低的情況下,趕快通過《基本法》23條;澳門既可通過,香港的壓力就大了。如今,香港民主派的勢力進一步削弱,那麼屆時官方的空間更大,大可趁此機會爭取在新一屆立法會期間通過23條。

我看,這也是無必要的。按澳門的情況,通過23條並不困難,但澳門通過了,是否等如香港就必須通過呢?兩地民情對23條的反應不同,而兩地立法會議員審議23條時的理念也截然不同。所以,港府必須審慎行事,倒不如從新的角度想想。

例如,按目前建制派在立法會裏的實力而言,已可以控制大局。中央和港府不妨構思在新的政改方案中再放寬一點,吸引市民認同,也吸引民主派通過。過去提過的一些細節,當時官方認為不能實行,如今可以再拿出來,應該是可以實行的時候了,包括:如果保留功能組別,那麼就改變功能組別的選舉辦法,由公司票、團體票改為個人票,擴大選民基礎;如果新增地區直選議席,或按以前的建議由區議會產生五名立法會議員,乾脆就把這五席進行普選。這些不一定是很好的方法,但關鍵是敢於探索上限,托高上限,集思廣益,絕對不能故步自封。

其二,在23位民主派議員中,包括一些新人。他們與中央和港府過去沒有太多直接的矛盾衝突,「牙齒痕」不太深,所以,內地有關方面適宜把握機會,從這些人士入手,根據他們的專業開展接觸,例如邀請他們到內地與同行交流經驗。這不是從分化的動機出發,而是從易到難,然後逐步擴大和改善與整體民主派的關係。只有這樣逐步解結,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和。

過去,內地經常以「敵、友、我」的角度分析問題,對不少人士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政策,結果浪費了很多機會。其後,你不去主動跟人家交朋友,其他勢力就會乘虛而入,當其他勢力介入時,內地又不多接觸了,以致本來沒有隙縫的人士,也變得愈來愈隔閡了。

別讓有活力新人速變木頭人

因此,現在不妨就構想安排曾蔭權帶領60名新的立法會議員到四川跟進救災事宜。上次內地稱接待能力有限,只能讓部分議員前往,現在的條件相對好些,加上立法會已撥出救災款項,可以因利成便,一方面名正言順地跟進各種事項,一方面搞好與立法會和民主派的關係。港府不妨把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納入唐英年領導的救災小組之內。選舉前,官方擔心這樣做可能幫了民主派,如今選戰已過,不要再有那麼多界線了。

其三,這一次立法會選舉出現不少新人,包括傳統左派的新一代也初試啼聲,民建聯多張候選名單都是人頭湧湧的,旨在讓新人多鍛煉。不過,這些機會不夠。其實,這些新人像民主派的新人一樣,沒有甚麼包袱,除了建制派政黨的標籤外,其他就有如一張白紙,可以塗上新鮮的顏色。

例如,李慧和陳克勤都表示會把新一代青年人的訴求帶入議會裏。我相信這些訴求在某程度上與官方不同,所以,民建聯的領導層、其上級,以至中央,應該讓他們有更廣闊和鬆動的紓展空間。千萬不要按泥塑公仔或機器人那樣要求他們,這樣只會局限他們的思考能力,有活力的新人很快就會變成思想遲鈍的木頭人了。

筆者在左派生活多年,深深理解圈中人的優勢和劣勢。如何徹底思考,興利除弊,此其時也。上述三點,都必須有新思維才能啟動,否則又是空談。

時事評論員[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33004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5 ----------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時事評論| By 邵在德
2008-09-12

願新的「自由黨」早日出現

  大財團一直希望培養自由黨成為民主政治中維護商界利益的政黨,但這個如意算盤已在投票站內徹底粉碎。最近的立法會選舉中,自由黨在直選全軍盡墨,最後只能保留七個功能界別的議席(其中三席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這七個功能界別,五個是由團體選民組成,餘下的兩個,其中鄉議局只有一百五十七名選民。對於任何希望在民主政治中求存的政黨,這個選舉結果等於對他們的前途宣判了死刑。

錯誤定位顧此失彼

  這個所謂代表商界利益的政黨,將會在立法會內有七位功能界別的代表,而他們誓言把所屬界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種先照顧狹隘界別利益的做法,大大不利於建立一套得到港人廣泛認同的政綱。自由黨這種定位無疑等同精神分裂─一方面要照顧界別利益,以鞏固他們在功能界別的權力基礎;另一方面,又需要有一套跨階層的政綱去吸納巿民大眾支持─這個欲兩邊討好,卻又顧此失彼的定位,一直是自由黨的致命弱點。

  工商界人士,包括筆者在內,都十分關注今次選舉結果將帶來的影響。自由黨分崩離析的話,議事堂內可能再沒有政黨為自由經濟的原則發聲。週一清晨,立法會選舉結果逐一揭曉的時候,聽過當選者一個接一個發表的講話內容,令人不禁要問:「香港資本主義的精神去了哪兒?」「香港自由企業的精神又跑到哪裏去?」  今天,香港的選民有以下的共通之處:  ‧絕大部分的選民都支持民主。即使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偏低,但泛民主派仍取得約六成的地區選票;  ‧公眾普遍厭惡任何帶有特權意味的政策或措施,功能界別的選舉制度就是其中的「典範」;  ‧社會上反對大財團的聲音非常強烈,亦難以容忍少數大家族操控香港的經濟命脈,以及這些財團利用影響力鞏固其特權的做法;  ‧這一代的中產選民年青、表達力強,並事事有個人的觀點;他們的世界觀,跟少數財團把持的商界聲音,可謂截然不同。

親自由經濟不是親商界

  如果一個親自由經濟的政黨要在直選中取勝,必須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首先,這個政黨必須承認,功能界別在立法會中再沒有任何存在的空間,地區直選議席才是未來政治的角力場。任何維護功能界別的政黨都不會在直選中取得巿民的信任。代表商界聲音的政黨,必須得到每一位黨內的功能界別議員承諾,同意最終取消所有功能界別,並於該黨的政綱中,承諾在逐步取消功能界別的過度期內,捍界別利益之餘,亦認同每一位立法會議員的職責,必須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

  其次,這個政黨一定要站穩「親經濟」而非「親商界」的立場。政黨必須清楚有力地捍自由巿場的原則,好為普羅大眾(而非只為特權階級)帶來經濟發展的機遇。這一點對香港經濟的競爭力及繁榮是極其重要的。

  第三,這個政黨必須成為一個「現代」的政黨,全面關注公民社會所關心的事項,包括更理想的城巿規劃、更清潔和綠化的環境、文物和社區的保護、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透過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去保存地球的資源,造福下一代。這個政黨必須是一個人文政黨,照顧社會公義的需要之餘,亦不忘持守自由巿場的原則。

  這樣的一個政黨仍未出現。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政黨,我會參加,我估計其他社會人士亦然。

  作者為邵氏父子有限公司董事、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主席,參加了今屆立法會商界(第一)功能界別選舉



 
文章編號: 20080912391005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6 ----------

 

信報財經新聞
P43| 副刊| 醫療| By 林思華
2008-09-12

對立會醫護聲音的期待

  立法會選舉結束,新一屆議員出爐。醫護人員屬功能界別,可以多投一票。和醫療有直接關係的功能界別有兩個,分別是醫學界及生服務界,在議事堂中各佔一席位。那麼在今次選舉中,我們的仁心妙手又選了誰來當自己的代表?對於一些和我們病人息息相關的議題,這些業界代表的想法是怎樣的?

梁家騮:解決公私醫生難處  先說醫學界,這個功能界別包含了兩類人士:一是根據《醫生註冊條例》註冊的醫生(不包括中醫),二是根據《牙醫註冊條例》註冊的牙醫。註冊醫生和牙醫之中,有一萬零六百零六位登記成為醫學界選民,並由四位候選人競逐一個席位。這次選舉醫學界的投票率是66.15%,近七千張選票的分佈如下:梁家騮二千二百一十七票、何良二千一百三十八票,郭家麒一千八百六十九票,楊超發五百八十票。梁家騮以不足一百票險勝次名,成為醫學界代表。

  梁家騮1986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實習後一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外科部服務至今,現為該院高級醫生。話說今屆四位候選人中,兩位是公立醫生,兩位是私家醫生;剛好今次得票率較高的兩位都是公立醫生:梁家騮是公立醫院醫生,何良則是大學副教授。最終梁家騮當選,代表立法會醫學界出現首位來自公立醫院的議員。

  在代表公立醫生利益方面,梁家騮的形象是清?的。梁曾任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2001至2003年)—該協會是政府、醫管局、港大及中大屬下醫生的代表機構,相當於公立醫生的工會。於2002年,因為超時工作的問題,梁家騮代表公立醫院醫生訴諸法律,開始了對醫院管理局的訴訟。及後醫管局終在2006年給予公立醫院醫生「公眾假期」及「七日一休」;這意味醫生若在法定假期及休息日「超時」工作,必須得到補償或補假。至於標準工時的上訴,亦在進行之中。

  根據梁家騮的競選網站,他認為無論公立醫生和私家醫生,都有自己的難處。公立醫生方面,「缺乏發展機會、差人意的聘用條件、工時偏長」,都令醫管局的醫生士氣低落。私家醫生方面,「人力供求失衡、保健組織惡性經營、領匯及私人商舖租金和專業責任保費急升、私家醫院病床不足等」,亦使私人執業的醫生在經營上舉步維艱。

  梁家騮表示,以上問題不是沒有解決方案,只是欠缺坐言起行的決心。梁亦指出,為業界發聲不只是為了業界利益,因為穩定的行醫環境,不單是醫療專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確保大眾市民醫療服務質素的重要因素。即是「醫生好,病人好」吧。醫生的「行醫環境」好,是否代表病人的「受醫環境」好?希望是吧。

  至於醫改中醫療融資的議題,梁家騮認為,根據政府剛提出的醫療融資建議,市民的供款只能減少政府在公營醫療的補貼,但並不足以促使市民選擇私營服務。他又擔心,若政府利用市民的供款購買私營服務,經驗所得,政府必定以壟斷者的角色扭曲市場。醫改對此若果沒有合理的平衡機制,梁家騮強調他本人必定反對。

  接下來我們看看另一個醫療相關的界別生服務界。組成這個功能界別的,除了通常想到的註冊護士外,還有眾多輔助醫療專業,包括根據本港相關法例註冊的脊醫、助產士、藥劑師、醫務化驗師、放射技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視光師、牙齒生員;也包括在港執業的聽力學家、聽力學技術員、足病診療師、牙科手術助理員、牙科技術員、牙科技師、牙科治療師、營養師、配藥員、製模實驗室技術員、視覺矯正師、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義肢矯形師、言語治療師及科學主任(醫務)。

李國麟指政府忽視基層醫療  因為生服務界涵蓋眾多專業,所以選民人數比醫學界多。上述二十多項專業中,有三萬六千九百六十八人登記成為本屆生服務界選民,投票率為47%。該界的一個議席由兩人角逐:註冊護士兼執業律師的德才,挑戰同是註冊護士、尋求連任的副教授李國麟。約一萬七千票中,李國麟以一萬一千三百零九票成功連任。

  李國麟目前任職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護理學系主任、副教授,同時亦是醫管局成員、香港護士管理局成員、香港護理員協會主席、葵湧醫院及瑪嘉烈醫院管治委員會成員。

  來自護理學專業的李國麟,更加看到政府在推廣基層醫療時的某些偏重。醫療改革首段諮詢期間,他曾在報刊撰文。文章指出,目前政府生資源中有85%投放於治療疾病,只有15%用於預防疾病及健康推廣—然而,政府在改革諮詢中似乎無意改變此情況。所以政府只是口說重視基層醫療發展,實際上疾病治療繼續主導香港的生政策。

  李國麟認為更可惜的是,「諮詢文件內的不少建議方案都把基層健康照顧推向『醫療化』,而非預防性、保健及健康教育為本,例如實行家庭醫生的疾病預防模式,令市民誤以為看家庭醫生就能促進健康。」  對於功能組別的議員,大眾亦有所期待。本報主筆練乙錚在這次選舉前曾提出「七不選」,第七項正是「功能組別選舉中,過分強調或專注界別私利、輕忽社會公益者不選」。新任醫學界議員梁家騮在其網站中亦坦言,醫療是一個特別的專業,在爭取權益時,仍須把病人的福祉放在首位及維持專業形象。作為病人,筆者當然贊同。對梁家騮和李國麟在立法會的表現,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文章編號: 20080912391011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7 ----------

 

am730
M26| 健康| 醫ZONE| By 陳國棟
2008-09-12

我對政治的參與

立會選舉塵埃落定,傳媒焦點,投放在民建聯的勝利與自由黨的大敗,更以社民連取得三席為文章,判斷街頭政治力量將進一步衝擊建制議事堂。我對政治敏感,卻向來保持不參與態度,坐山觀虎鬥,明哲保身,求一個心靈的自在。

這次選舉,投票率低,戰情卻是異常激烈。很多人的目光,都是聚焦在社民連身上,因為大家都希望看場好戲。有朋友特意叫我上youtube去看蕭若元先生為社民連站台拉票時講的一段話,果然情理並重,讓人回想起台灣大選時,特別是民進黨候選人站在台上,總能巧妙運用語言魅力來充分表達其政治智謀。

在一次中學同學的聚會上,也激烈談論起這次選舉。當時的話題是,有「長毛」之稱的梁國雄先生是否能夠順利連任。我力排眾議,堅決認為他必然當選。我的堅持,不是因為當年的太平天國軍也被清政府稱為「長毛」,而我對太平天國歷史與「長毛」這個名詞有著一點偏好,而是因為私底下已有不少傳媒朋友向我「通了水」。為了破例表示我對政治的參與,我毅然接受了朋友們的挑戰。現在他們輸了,我會有好幾頓免費午餐可吃。

不得不提醫學界功能組別選舉中,梁家騮醫生的當選。認識梁醫生已經很多年,他是中文大學醫學院舊生中的大師兄,當年曾有幸與他並肩與管理層惡勢力抗爭,見識過他擇善固執的領袖魅力。故期待「流哥」在這四年內為醫學界發聲,解決一些常人都能看得出政府卻看不出的醫療問題。

作者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

 
文章編號: 20080912892004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8 ----------

 

明報
A12| 港聞| 票站分析
2008-09-12

民主黨抓緊地區票源公民黨催票恐無力

公民黨和民主黨同屬泛民主派,但從各票站的得票率可見,民主黨漸走「民協化」路線,靠地區工作抓緊票源;公民黨走的,正如民主黨李柱銘般的「政治明星路線」,令各區得票率平均。學者認為,這樣令民主黨若告急時,可返回根據地催票,相反公民黨只能在「空氣狂呼告急」。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分析公民黨和民主黨在立法會選舉5 區得票,發現公民黨的分區得票率整體分佈均等(見表)。以港島為例,以陳淑莊為首的名單得票率,在港島4 區分別由23.9%至31%,反觀身兼中西區區議員的民主黨甘乃威,中西區得票15.7%,灣仔為9.8%,明顯側重在他多年的地區根據地。新界東民主黨黃成智在紮根的北區,得票率高達25%,但在沙田得票率只有10.8%。同區的公民黨湯家驊在新東各區得票率約為一成。

蔡子強認為,公民黨得票平均就如「超級政治明星」,李柱銘在上屆立法會選舉中,在中西區、灣仔、東區、南區的得票率為36%至38%,充分發揮政治明星跨地域吸票能力。

欠地區工作告急難奏效

蔡認為,由於每次到了選舉末段,泛民候選人都爭相告急,最後均返回自己地頭催票,但欠缺地區工作的公民黨,告急時也不知道往哪裏走。

在九龍西選區,公民黨毛孟靜的得票率在3 個分區約為7%至9.3%,得票平均,毛孟靜在屬於中產屋苑或豪宅的票站,得票均逾一成,如九龍塘、九西沿海的豪宅。毛孟靜稱,日後若真的再參選,必定會找地方紮根,但會否按票站分析般選擇在中產區成立辦事處,則需尚待研究。她解釋,中產一般較少求助於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也不希望予人公民黨為選票才做地區工作的印象。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07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9 ----------

 

文匯報
A14| 香港新聞
2008-09-12

公民黨擁躉亂答 港大票站民調失準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但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所發表的票站調查結果,與實際得票率出現很大差距。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指,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市民對票站調查的回應率越來越低,加上在今屆投票日前,有政黨呼籲市民拒絕回答調查員的提問,甚至欺騙調查員,行為其實只是為了眼前的選舉利益,犧牲了公民社會的長遠發展,也對調查造成一定傷害。

鍾庭耀:票站調查下屆或叫停

 鍾庭耀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後說,以票站調查資料讓傳媒盡早掌握及進行分析、部署,是國際社會慣常的做法,並不會對選舉結果有影響,香港落後之處就是社會不希望,甚至禁止傳媒及早得到有關資料。而今屆推算結果出現大差異,如新界西8席之中只能推算到5席勝出的候選人,民建聯譚耀宗名單內排第三位的梁志祥亦被視為機會均等。鍾庭耀解釋,譚耀宗名單實際得票23%,但選舉日收集到的數據就高達31%:「有些選民是響應了某些政治人提出『亂答』的呼籲,對方一度口塞,答了之後,又再改答另一個答案。」

 今屆回應率亦從過往的6成多,下跌到5成,分析更顯示,拒絕作答的選民主要是反對派支持者,特別是公民黨的支持者,故令推算的公民黨的得票率較低。鍾庭耀指出,今次情況是一個很強的警號,互相欺詐情況相當嚴重。

 他表示,香港應該討論票站調查的發展方向,他們亦會考慮下屆立法會選舉是否繼續這項工作。



 
文章編號: 20080912005013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0 ----------

 

蘋果日報
A08| 港聞| 立法會選舉
2008-09-12

民主黨提調查梁展文促兩保皇黨兌承諾

【本報訊】在選舉期間矢言要在新一屆立法會提出成立專責委員會,徹查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到新世界集團任高職的民主黨,將由李永達致函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提出相關建議,預料內會最快在10月24日的會議進行辯論及表決。李永達力促自由黨及民建聯兌現選舉承諾,支持成立專責委員會跟進。

促特首棄親疏有別

除了李華明外,民主黨七名新當選立法會議員昨天在主席何俊仁帶隊下,到政府總部與特首曾蔭權會面,就施政報告提出建議;席間並向曾蔭權表明會在立法會提出成立專責委員會徹查梁展文事件,以及就高官從商的安排提出意見。代表民主黨提出建議的李永達會後稱,如果單單由政府自行做調查,「公信力就會好低好低」,故此他已向立法會秘書處發信,建議盡快在內會中討論。由於民建聯及自由黨兩黨同在選舉中表明會支持成立專責委員會,李永達有信心建議獲得通過,「我信兩大黨會繼續執行(建議)。」民主黨同時亦向曾蔭權表明2012年政制發展的重要性,力促政府盡快進行公眾諮詢,尋求社會共識,讓特區盡快落實雙普選。何俊仁同時力促政府放棄親疏有別的思維及做法,建議政府廣開言路,「唔好再向保皇派傾斜」。重返議會的黃成智則要求政府盡快將生果金增加至一千元。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19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1 ----------

 

蘋果日報
A08| 港聞| 立法會選舉
2008-09-12

鍾庭耀建議:訂守則監管民調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風波過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仍在分析票站調查數據,雖然當晚顯示結果出現偏差,但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稱,響應網民呼籲瞞騙調查員的選民不多。不過鍾庭耀有感於有不專業的調查機構導致選民回應率低,建議制訂守則監管民調活動。

回應率跌17個百分點

選舉前,為免票站調查淪為左派配票工具,有政黨呼籲選民不回應調查員問題。甚至有網民提議「口投民建聯、票投社民連」等行動,以刻意誤導調查員,擾亂左派配票策略。結果,進行多屆票站調查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當天的回應率比上屆低了17個百分點,當晚公佈的候選人得票結果,也比上屆多了偏差。鍾庭耀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票站調查資料讓傳媒盡早掌握,是國際社會慣常做法,不會對選舉結果有影響。他指出,所有國家及地區都容許傳媒及早掌握選情,以便作分析及部署。「香港應該討論票站調查發展方向,我亦會考慮下屆立法會選舉,係唔係繼續呢項工作。」鍾庭耀表示,市民對票站調查的回應率越來越低,加上今屆有政黨呼籲市民不回答,甚至欺騙調查員,對調查造成一定傷害:「部份唔專業調查機構所做調查,亦會令市民回應民調意欲下降。」

僅少數選民作假答案

鍾庭耀建議,有關方面應該制訂守則監管民調活動,向專業操守方向發展,但不應立法或禁止調查進行。但他補充,港大仍在研究票站調查所得的數據,初步發現,雖然回應率低,大部份選民對港大調查員仍有良好反應,欺騙的回應不多。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19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2 ----------

 

蘋果日報
B13| 投資| 曾淵滄專欄| By 曾淵滄
2008-09-12

曾淵滄專欄:越跌越抵冇人敢買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央政府眼看A股一日日的跌,仍然無動於中,現在更一棍子把H股打沉,向H股股東變相抽股息稅,除非該股是由個人持有。這一來,強積金、各類基金,甚至銀行、經紀行倉內的H股,都要交稅,從此,散戶就會不厭其煩地從經紀行、銀行處提出H股去註冊,唯一得益者是中央證券這類股票註冊公司。有了H股要交股息稅這個藉口,淡友自然大大高興,一踩再踩,昨日恆指再跌611點,跌到19388點收市,最低19220,比去年港股直通車消息公佈前的大奇日還低。股市如此跌法,理應有不錯的反彈機會,但是,很少散戶有膽量逆市購買股票。一般上,越是跌得兇,人人越害怕,不過,我仍覺得跌得不夠兇。我心目中的股災、恐慌性拋售是恆指一日下跌800點,甚至1000點以上。

新地可考慮長線買入

根據我自己發明的「曾氏通道」的圖,恆指已經跌至線性回歸線之下,這條線性回歸線是代表恆指經過對數化之後的長期走勢,高過這條線可以說是股市過於樂觀、低過這條線則股市過於悲觀,剛剛好在線上則該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因此現價是已經低過「合理」價。當然我們也明白,股市永遠是低處未算低,這就是為甚麼很少人有膽量在03年入市,要等到07年才入市。既然股價已低過「合理」價,已經買了的股票就沒有必要賣了,每一名在低價賣股的人,都說他們可以在更低價時買回來,但最後證明,在更低價出現時,他們仍然只是旁觀者,不敢入市,要等到股市再次炒到大熱時才入市。新地(016)在收市後公佈業績,盈利276億,增長30%,在這個淒風苦雨的時刻,算是好消息。現在新地PE只剩10倍,肯定是比合理價低了,手上現金多的長線投資者可以考慮。這一回立法會選舉,自由黨在地區直選全軍盡墨,有人說是自由黨黨員也是鄉議局領袖的劉皇發倒戈,也有人說是自由黨偏離廣大市民的要求,反對最低工資。劉皇發與自由黨之間的恩怨我不清楚,不評。但是,說自由黨不支持最低工資,所以,失去議席肯定是錯誤的分析,實際上,香港領取極低薪水的人並不很多,絕對不超過10%,這類人也早有社民連這類政黨來代表他們,自由黨就算支持最低工資,也一樣爭不到這些人的選票。公民黨就是一個好例子,這次選舉,公民黨極力支持最低工資立法,反而失去中產階層選票,並遭社民連追殺,表現差過上一屆選舉。曾淵滄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39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3 ----------

 

香港經濟日報
A13| 採訪手記| 政情動向| By 吳爾文
2008-09-12

選民投票 煲呔歸納3類別

  談到今次立法會選舉,特首曾蔭權似乎都未有公開評論過。他昨日出席行政會議每月聚餐會,會上邀請其他界別人士出席。煲呔在會上認為市民今次投票,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希望選些新面孔晉身立法會,二是希望選些說話大聲的人,最後就是出於關心本港的發展。

  至於今次選舉投票率低,煲呔曾就此以一個故事說明。他說,在投票前幾日與一位中產人士談及此事,並引述對方稱不會去投票,原因是候選人無個好。有在場人士對此表示不滿,認為煲呔曾根本未有正確理解投票率的問題,就在會上舉出此例子。

  出席昨日聚餐的新任議員,只有公民黨梁家傑、前劉慧卿和會計界陳茂波,但未知是煲呔曾分批邀請,還是其他議員未能抽空出席?

立會新主席 泛民兩女將角逐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未來焦點將會是看看誰人出任新一屆主席。建制派方面,估計已經篤定派民建聯曾鈺成為代表;泛民也不甘示弱,計劃派人參選,其中以前劉慧卿和公民黨吳靄儀呼聲最高。

  泛民找來兩位女將,主要是因為她倆為資深議員能夠壓場。但談到當選機會,似乎則被看低一,因泛民在議會內只有23票未過半數,估計民建聯、自由黨和泛聯盟等議員都會投票支持曾鈺成。

  email:[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3000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4 ----------

 

東方日報
A31| 港聞
2008-09-12

自由黨黨政分家再戰江湖

【東方日報專訊】自由黨經歷立法會選舉重創,高層人事及黨政路向百廢待興。自由黨內部正發起全黨聯署行動,希望盡最後努力,挽留因選舉失利辭去正、副主席職務的田北俊及周梁淑怡,並醞釀架構改組,推舉田升任榮譽主席,以精神領袖形象繼續帶領自由黨,而周梁則擔任總幹事一類角色,統籌黨務,邁向黨政分家之路,希望自由黨浴火重生。然而,整個改組構思能否成事,還須看田北俊及周梁淑怡二人的抉擇。

自由黨兩巨頭田北俊及周梁淑怡在立法會選舉重創後,雙雙辭去正、副主席,令自由黨一時陷入群龍無首亂局。零售及批發界議員方剛昨日表示,田北俊在內地官場及本地政商界的強勁人脈,自由黨內無人能及,雖然田重掌主席職務的機會極微,但他應「升上神」,類似商會榮譽主席一類角色,以「黨魁」的超然地位,繼續帶領自由黨,讓自由黨度過這段「震痛期」。

方剛更稱,自由黨應考慮黨政分家,以便未來全力發展地區事務,四年後才有機會在直選捲土重來,周梁淑怡卸下議員擔子,正合時機統籌黨務。

不入行會洗保皇黨標籤

周梁淑怡已辭掉行政會議成員的職務,相信曾蔭權重組行會時,會一併公佈補替人選。不過,方剛質疑,自由黨不派人入行會,更有利發展,一來可洗掉「保皇黨」標籤,日後在民生或政治議題上,取態可更自由,毋須在議會內為政府護航,「民主派以後要遺憾林瑞麟,咪由得佢遺憾囉」。

環顧商界,名譽會長對商會會務,有時比會長更具權威性,例如曾憲梓在中華總商會仍有話事權,陳永棋對廠商會影響力大等。方剛預期,在本月二十三日自由黨週年大會上,可通過增設新高層架構,但增設榮譽主席需修改黨章,料田北俊及周梁淑怡若答應出任,將在十月中與新主席一併誕生,自由黨高層將以新面貌示人,重新上路。

主席人選林健鋒呼聲高

自由黨能否演變出新架構,仍須視乎田北俊和周梁淑怡的意願。田北俊落選後在記者會上宣佈淡出政壇後,一直「銷聲匿」,可靠消息指,立法會選戰結束後,曾有中聯辦副主任級官員致電田慰問,但傳有北京官員向田問候,則屬以訛傳訛。消息又指,田北俊雖然競逐立法會議員失敗,但無意就此撇下自由黨不顧,尤其在選戰敗陣後,不想給人「放軟手腳懶理」的印象,對黨員的挽留,他仍在考慮之中,最終如何抉擇,對自由黨影響深遠。

至於自由黨新主席人選,據悉,目前以循商界(一)進身立法會的林健鋒呼聲最高,主要原因是林健鋒為人處事面面俱圓,較為各方接受?

 
文章編號: 20080912032062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5 ----------

 

東方日報
A31| 港聞
2008-09-12

恩怨了結劉皇發主動退黨

【東方日報專訊】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與自由黨因今屆立法會選舉種下的恩怨情仇,終於了結。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昨日證實,劉皇發已去信給她,主動提出退黨,而自由黨亦已接納,這段鄉事與自由黨的十五年關係,終在互信破滅中結束。劉皇發退黨,令自由黨在議會內的議席,由七席再減至六席。

一場立法會選戰,導致鄉事與自由黨決裂,劉皇發未與自由黨高層溝通,私下決定在區議會功能議席上「讓路」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早令雙方關係緊張,甚至有傳劉皇發與田北俊鬧翻,到選舉投票日,劉皇發全力為夥拍民建聯參選新界西的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拉票,更觸發雙方隔空對質,周梁淑怡直指劉皇發「對唔住自由黨」,投訴他違反黨紀為其他政黨拉票,劉皇發則反指自由黨「惡人先告狀」,令雙方關係跌至冰點,再難修復。

希望日後有合作機會

劉皇發昨日去信劉健儀,主動提出退黨要求。劉健儀引述劉皇發稱,雖覺退黨有負自由黨,但鄉親認為,劉身兼鄉議局主席,加上未來要處理新會址事務,工作繁重,必須二擇其一,基於鄉情難卻,故他選擇退出自由黨,希望日後有與自由黨合作機會。然而,劉皇發在信中未有交代為民建聯拉票一事。

劉健儀表示,對劉皇發退黨感惋惜和無奈,但尊重劉皇發決定,她已回信劉皇發,指樂意繼續與鄉事合作。

對於劉皇發退黨,張學明回應說,劉皇發在選舉中站定與鄉事「同根同源」的立場,打動鄉民的心,他基於維護新界居民利益,退出自由黨,是「做相當好決定」?

 
文章編號: 20080912032062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6 ----------

 

新報
A01| 要聞| 頭條
2008-09-12

拉票風波決裂告終劉皇發退出自由黨

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立法會選舉為民建聯拉票的風波,最終以「發叔」退黨而告終結。自由黨的代主席劉健儀證實,昨日下午收到劉皇發要求退黨的信件,自由黨經商議後,即時接納其退黨要求,但她對劉皇發的決定感到惋惜。她表示,劉皇發不再是黨員,自由黨已經不能再對他展開紀律調查。劉健儀(圓圖)昨晚表示,她昨午4時許回到自由黨總部時,收到劉皇發的信件,信中指他是鄉議局主席,而鄉議局目前正進行會址重建,而鄉議局亦有多方面的工作,他需要較多時間去處理一些鄉議局方面的事情,因而提出退出自由黨黨員的要求。劉健儀又說:「發叔封信亦強調往後日子會繼續與自由黨合作,而我回覆的信件中亦提及自由黨很樂意與鄉議局合作。」她又指,自由黨接獲黨員對劉皇發的投訴,自由黨遂要求劉皇發解釋,但對方沒有解釋。由於劉皇發不再是自由黨黨員,該黨已無法再跟進對他的投訴,不能再對他展開紀律調查。她重申,自由黨並沒有與劉皇發有磨擦,而她對劉皇發的決定,感到惋惜。

劉健儀對退黨感惋惜

本身是鄉議局主席的劉皇發在立法會選舉日為屬於民建聯參選名單的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拉票,後來被在同一區參選的前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投訴,指他未經申請為其他黨派助選拉票,違反自由黨的黨章,周梁淑怡最終在選舉中落敗。劉健儀前日去信劉皇發,要求他就有關投訴進行解釋。

另外,張學明表示,他尊重劉皇發退出自由黨的決定,又讚揚他為新界人的團結做了一件好事。張學明說:「對於發叔的做法,作為新界人相當尊重,又欣賞發叔站在新界人的立場,同源同根,打動了我們新界人的心,作為新界鄉議局,我們不能評價外面認為是得還是失。」另外新界鄉議局稱,我們考慮新界人的權益以及團結,發叔的決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決定。

張學明尊重發叔做法

根據自由黨的紀錄,劉皇發是該黨的創黨成員,並在1993年6月自由黨以有限公司註冊時,擔任其中一名董事,並且一直有繳交會費。劉健儀證實,劉皇發於今年3月繳交了2009年度的會費。而隨劉皇發退黨後,自由黨籍的立法會議員數目,將再減至六席。新報記者綜合報道

劉皇發退黨信重點:

我是新界鄉議局主席,而鄉議局目前進行會址重建,需要較多時間處理一些鄉議局方面的事情,故申請辭去自由黨黨員的職位。

往後日子會繼續與自由黨合作……

劉健儀回信重點:

自由黨很樂意與鄉議局合作……



 
文章編號: 20080912033000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7 ----------

 

新報
A04| 政情
2008-09-12

泛民擬派人競逐立會主席

【新報訊】第四屆立法會將於下月8日開鑼,當日除了有宣誓儀式外,60位議員並會選出新一屆主席,當中以民建聯推薦的創黨主席曾鈺成的呼聲最高。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昨表示,泛民主派可能會派人競逐立法會主席,以免建制派自動當選。何俊仁昨日表示,泛民會否競逐立法會主席仍有待商討,但按以往做法,泛民應有代表參選,至於人選問題,他指不一定是民主黨成員,他強調,「贏輸唔係重要考慮,最重要係唔能夠俾建制派自動當選。」至於他個人是否有興趣,何俊仁指指這非個人選擇問題。

泛民在今屆選舉力保住23席關鍵少數,但外界關注泛民之間的合作問題。何俊仁表示,立法會選舉已結束,泛民需要團結,他不希望彼此因部分政見不同或摩擦,令團結陣線拉倒,「如果唔團結,23呢個數字等於形同虛設。」

民主黨要求加生果金

另一方面,民主黨7名候任立法會議員昨日與特首曾蔭權會面,就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對抗通脹及改善民生的建議,包括要求將生果金加至1,000元、立法取消外傭稅、以及在鬧市設立空氣質素管制區等。何俊仁在會後說,會上並無談及有關委任行政會議成員問題,但他希望政府委任諮詢架構及法定組織成員時,不要再全面向民建聯及自由黨傾斜,而應廣泛吸納不同界別的人士,以示不會親疏有別及偏私

民主黨亦向特首表明,待立法會復會後,將引用「特權法」,要求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梁展文事件。該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說,民建聯及自由黨在選舉期間,均表態支持就梁展文事件進行調查,故他相信日後表決有關決議案時,會有足夠票數通過設立委員會徹查事件。至於民建聯曾向特首提議,由特首帶領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訪問上海等,涂謹申稱加強與內地溝通,可促使民主普選更快發展,民主黨是絕對歡迎的。



 
文章編號: 20080912033001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8 ----------

 

新報
A10| 新報評論| 天南海北| By 程介南
2008-09-12

分票和配票

在剛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中,泛民陣營中分別各自告急搶票,競選論壇上互相攻擊,說明了甚麼?當晚10點半後不久的點票中心,所有泛民中人都一片愁雲慘霧,對於結果是悲觀非常。不過到了結果陸續公佈,各人才逐漸展開笑容,背後的話語是:真的有幸運之神眷顧!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大家都受了鍾庭耀先生調查結果的誤導,以為今回全盤大輸;另一種是整天的拉票活動,其實都是相當盲目,根本不可預知效果如何,於是只有患得患失。而最後的現實,還算可以鬆一口氣。

我想說的是,這現象說明了究竟所謂泛民的「分票」分得如何?分配分配,泛民說建制派配票,那麼自己也就用「分票」一詞,以示區別。

攻擊和告急,是大家已經用慣了的招式,然而在要分票的前提下,這些招式很可能適得其反。

告急搶去同伴票源

假如泛民A君在論壇上攻擊民建聯,直接效果很可能是為了減少民建聯的得票,但是減少了的建制派支持者,會到哪裏去了呢?首先,雙方都愈來愈有各自的堅定擁躉,攻擊對方是否能夠搶到票,我存疑問。再者,就算搶到了票,那些票究竟是歸了A君,抑或同時也讓同是泛民陣營同區角逐的B君、C君、D君還有E君來分攤?或許前段的經驗提醒了候選人們,後段經常出現的是泛民陣營中人互相攻擊,多於攻擊建制派。這意味要在同類中搶票,才能增加自己的得票,否則就分分鐘為泛民「同僚」作嫁衣裳。但這又有新問題,那些真正希望支持泛民候選人者,又應該怎樣去選擇呢?

今回選舉的特點,是人人告急,真假混成一團。與上述理由相同,同一個泛民陣營的同區競爭候選人,同時告急的話,究竟選民該決定選哪一個呢?那更不用說還是同一個政黨的不同候選人名單如何俊仁、張賢登等。須知凡打告急牌者,自然是為呼喚自己的鐵票出來投票,如果認為可以借告急去號召散票者,應該說選舉知識上頗有問題。

於是出現的結果,就是愈是告急,泛民的鐵票就愈是四分五裂,難怪人們患得患失了。有本事分票和配票,就有本事大概預知結果,一切關鍵在於統籌能力。分票是自己去搶,配票是分工合作,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時事評論員 [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33004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9 ----------

 

太陽報
A31| 太陽虹| 正本清源| By 林思源
2008-09-12

民求變革激進抬頭

以言行激進見稱的社民連,在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一飛沖天,連奪三席,全城議論紛紛。為何選前不被看好的新興政團,竟可在短期內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確實值得深入探討研究。

社民連在今次選舉中積極進取,以主動出擊、挑起爭議為策略。該黨主席黃毓民在競選論壇中盡顯霸氣,詞鋒銳利,敢作敢為作風贏得不少口碑,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長毛」梁國雄一向言論出位,立場堅定,更成為時下很多青少年的偶像,擁躉遍佈各階層;「大舊」陳偉業屬政壇老手,長期扎根基層,仗義執言形象贏得不少鐵票。社民連三子成功當選,實非僥倖。

在今次選戰中,社民連得票逾十五萬張,佔直選總票數一成,所得到的支持和代表性,絕對叉輕視。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激進派抬頭呢?這當然與港府連串施政失誤,面對持續通脹束手無策,造成貧富分化愈演愈烈有關。普羅大眾生活艱難,求助無門,惟有寄望抗爭改變現狀,故社民連食正這條水,扶搖直上。

毛澤東說過:「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港人多數不滿現實,求變心切,社民連的強悍作風,正好成為自己宣洩不滿的代言人,故三闖將高票當選,實乃必然現象。

正如梁山泊英雄最受平民崇拜,不畏權貴好漢最為百姓敬仰。從某學生團體在選舉前針對中四至中七學生模擬投票,結果梁國雄成為全港票王,便可見一斑。

新一屆立法會議席大執位,勢必烽煙四起,飛沙走石,帶來一點新氣象。社民連三子聯手究竟威力如何?是否可如毓民所言「令曾蔭權噩夢成真」?總之好戲連場,還看今朝!

 
文章編號: 20080912034053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0 ----------

 

am730
M04| 新聞
2008-09-12

票站調查回應率低鍾庭耀促訂守則監管

今屆立法會選舉引發一場民調風波,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說,香港應探討票站調查的發展方向,他認為應以守則監管民調活動,但不應立法或禁止調查進行。他又說,選管會應認真檢討票站調查能否為政黨配票、以及是否應計入選舉經費等,以免影響真正學術研究機構。鍾庭耀昨在一個電台節目後說,市民對票站調查的回應率愈來愈低,加上今屆有政黨呼籲市民不要回答,甚至欺騙調查員,對調查造成一定傷害,而部分不專業機構所做的調查,亦令市民回應民調的意欲下降,他正考慮下屆立法會選舉不再進行票站調查。



 
文章編號: 20080912892000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1 ----------

 

am730
M18| 新聞
2008-09-12

泛民擬派人選立會主席

本地

新一屆立法會將於下月8日開鑼,並會選出新主席,當中以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的呼聲最高。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泛民主派可能會派人競逐立法會主席,以免建制派自動當選。

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的任期將於本月底屆滿,民建聯經商討後,決定推薦曾鈺成參選立法會主席。何俊仁昨日表示,泛民會否競逐立法會主席仍有待商討,但按以往做法,泛民應有代表參選,至於人選問題,他指不一定是民主黨成員,他強調,「贏輸唔係重要考慮,最重要係唔能夠俾建制派自動當選。」至於他個人是否有興趣,何俊仁指這非個人選擇問題。

何俊仁冀泛民團結

另一方面,泛民在今屆選舉力保23席關鍵少數,但外界關注泛民之間的合作問題。何俊仁表示,立法會選舉已結束,泛民需要團結,他不希望彼此因部分政見不同或磨擦,令團結陣線拉倒,「如果唔團結,23呢個數字等於形同虛設。」另外,民主黨7名候任立法會議員昨與特首曾蔭權會面,另一議員李華明則缺席。民主黨就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對抗通脹及改善民生的建議,包括要求將生果金加至1,000元、取消外傭稅、以及設立空氣質素管制區等。

何俊仁會後說,會上並無談及有關委任行政會議成員問題,但他希望政府委任諮詢架構及法定組織成員時,不要再向民建聯及自由黨傾斜,而應廣泛吸納不同界別的人士,以示政府不會親疏有別及偏私。

民主黨亦向特首表明,立法會復會後將引用「特權法」,要求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梁展文事件。該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說,民建聯及自由黨在選舉期間,均表態支持就梁展文事件進行調查,故他相信日後表決有關決議案時,會有足夠票數通過設立委員會徹查事件。

另一方面,自由黨原定昨晨與特首會面,但前日突然更改會晤時間,初步改為本月23日會面。



 
文章編號: 20080912892003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2 ----------

 

頭條日報
P12| 港聞
2008-09-12

鍾庭耀票站調查失準擴大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今屆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結果大大失準,如指余若薇勝出機會不高,李華明要與陶君行爭最後一席等,而選民的回應率亦下跌至四成九。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部份不專業的調查機構參與票站調查,導致有政黨呼籲選民跟調查機構不合作,均令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票站調查受一定影響,中心正考慮下屆立法會選舉是否仍做票站調查。



 
文章編號: 20080912904006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3 ----------

 

香港商報
B02| 香港新聞| 選舉之後
2008-09-12

發叔退黨自由黨接納

【商報專訊】記者葉紹堅報道: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以鄉議會會務繁重為理由,昨午去信自由黨要求退黨,即日獲得接納。事件相信已暫告一段落。

強調會續與自由黨合作

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證實,昨午收到劉皇發要求退黨的信件,經商議後接納他退黨。她透露,劉皇發在信中提及的請辭理由,指自己是鄉議局主席,鄉議局正進行會址重建,往後需處理許多鄉事工作:「發叔在信內亦強調,往後會繼續和自由黨合作,我給他的回信亦指,自由黨日後亦很樂意和鄉議局合作。」

對於黨友周梁淑怡投訴劉皇發,在選舉期間沒有替她助選,反而為民建聯候選人張學明拉票,劉皇發最終都沒有親口向自由黨交代,劉健儀坦言,既然劉皇發已不是黨員,已沒有辦法再跟進。不過,劉皇發前晚已向傳媒承認親疏有別,要為同源同根的張學明拉票,況且周梁淑怡根本沒有要求他幫手拉票。

張學明昨晚回應電子傳媒指出:「這種做法,作為新界人相當尊重同欣賞。發叔站在新界人的立場,同源同根,打動了新界人的心。在維護新界人的利益同團結來說,發叔做了一個相當好的決定。」民建聯譚耀宗接受本報稱,對劉皇發退黨感到「好唔安樂」,但尊重友黨友好的決定。他說:「希望一切都早些成為過去,亦希望唔影響和自由黨的合作關係,因為咁樣對雙方都無好處。」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說,任何政黨要在新界發展都不會和鄉議局對抗,直言周梁淑怡在事件中意氣用事,只會影響自由黨今後的發展。他認為,自由黨應該明白選舉失利,地區工作不足才是主因,況且周梁當初亦沒有要求對方拉票,故不應特別怪罪劉皇發。他相信自由黨替換了領導層,鄉議局和自由黨有望和解。

 
文章編號: 2008091200101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4 ----------

 

大公報
K12| 教育| 特稿
2008-09-12

議員霸位學界思變

本報記者呂少群長江後浪推前浪?

○八年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功能組別議員之一、教育界代表仍是張文光,獲三萬八千票,兩名對手何漢權、余綺

華得票(分別為一萬二

千票和二千七百票)合計不足一萬五千票,難怪有傳媒事前稱張文光勝券在握。但細心的教育界選民和讀者發現,張的得票率由二千年的八成四減至今年的六成九,今屆的得票比上屆足足減少六千票,這是否反映學界要求「換人做做看」的呼聲高漲呢?

被張文光評為「努力、認真」的教育界功能組別參選人何漢權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引用教育報章報道,批評張文光對教育問題見風駛舵,例如幼稚園學券制,教協事前與教育局傾妥實施方案,學界初現惡評時不作聲,到民怨沸騰才喊不公。他說,張文光明知○九年前後為中學殺校高峰期,卻一度為教育局護航,直至今年暑假才發起抗議,「論壇上說不發動遊行,在開學前一天的八月三十一日,卻有多名教協理事去請願。」身為教育評議會副主席的何漢權指出,張文光口稱支持取消功能組別,推動雙普選,卻當了教育界議員達十六年,兼且離開教育前線多年, 「在競選論壇上說不出教什麼年級、教什麼科目和班別。」他批評張文光忽視人數少兼選票少但權益受損的教師,即逾百名○一年入職、有大學學位但支取文憑教席薪水的教師,其薪金比同等資歷的學位教席教師少三千元,張文光初則不反對政府方案,在教評會抱不平後,教協才積極地爭取「同工同酬」。

另一參選人余綺華接受電話訪問時批評,張文光和教協不大幫得了教師,例如近年揮之不去的小學超額教師問題: 「為什麼暑假不好好處理,要等到開學了才匆匆安置?

」至於中學殺校問題,余綺華表示,小學五年前縮班潮已見端倪,未見張文光和教協積極跟進,但最後卻用作政治籌碼。她補充,近年來張文光的挑戰者得票不斷上升,由一九九七年的五千票升為○四年的九千多票,今年僅何漢權就有一萬二千票。

數屆立法會選舉以來,張文光的得票率拾級而下,二千年為八成四,○四年為七成九,今年為六成九。

本報記者就此當面詢問張文光,尤其比上屆少了六千票,他反問: 「我不是贏了嗎?」他說,幾個百分點的上落不值得大驚小怪,並稱支持者是肯定他和教協往績。

回應教育界不滿教協今年才抗議中學殺校危機,他最初指是立法會教育界議席參選者胡謅。

其實本報三年來已多番報道學者譚偉明預測四成中學將結束,他才亮出○六年與教統局會談備忘錄,並說○七年並無中學面臨殺校,故此不抗爭,後來又稱「唇亡齒寒」。但適齡學生數年內由八萬減半的數字,翻查政府統計處資料就一清二楚了。

(回顧立法會教育界議席之爭.上)



 
文章編號: 20080912002034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5 ----------

 

大公報
K14| 大公評論| 名人點擊| By 喬小橋
2008-09-12

陳太做香港領袖夢

坐直升機去助選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自然是本屆立法會選舉最豪助選人。不過,陳太豪得有道理。雖然不再競逐連任立法會議員,卻不妨礙她在本屆立法會選舉中,繼續她的「共主」夢。

陳太先是「做」了反對派公民黨「名譽主席」。為公民黨的每一位候選人簽署支持參選紙,又身體力行,跑到公民黨的大小造勢會上撐場。連有關集會的司儀也笑言: 「陳太,你成日都來,我都以為你係公民黨人」。所以,社民連主席黃毓民「恭維」陳太為沒有黨籍的「公民黨名譽主席」。

「做」了公民黨「名譽主席」,除了助選外,自然還要指手劃腳。況且,志在反對派「共主」,絕不會滿足於公民黨「名譽主席」的虛銜。於是,陳太提出配票建議,因為配票才能號令反對派,讓各黨派服從於主持配票人。不過,始料未及的是,配票建議首先遭到來自公民黨的激烈反對。

以為自己是「真理」

黨魁余若薇稱, 「今屆形勢沒有04 年這麼強,加上去年11月港島區補選時都有07/08 年議題,現時連這個議題都沒有了,根本提不出一個很強的議題, 『民主派』很難計算出每張選票名單,04 年初時提出1+1 等於4,最後就0.2%飲恨,配票相當困難。」湯家驊更嘲笑說,按照過去的歷史,配票都是悲劇收場,不是皆大歡喜,以目前情況來看更是不可能的。

藉配票而一圓「共主」夢的路不通,陳太又使出新招。在反對派民主黨元老司徒華、李柱銘等人的陪同下,在銅鑼灣街頭公佈了一個所謂「守護香港精神、捍衛核心價值」宣言,要求立法會候選人聯署。還要選民以此來考量投票給誰人。

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何國良一針見血指出,是次陳太「扮中立」,透過所謂「核心價值」宣言來抹黑政治對手,為「自己友」爭取選票,在道德上不知所謂,破壞香港真正的核心價值。又指,該「宣言」很多字眼都需要詳細研究及討論,但陳方安生以一句「核心價值大家都知」為理由,便無限上綱批評別人雞蛋裡挑骨頭,拒絕與其他人討論,這種行為足以證明她的心態仍停留在擔任殖民管治官員的時代,以為自己想出來的東西就是最好的,自己才是真理。

陳太從來都以為「自己才是真理」。所以,她的一家之言,雖然並無經過所有立法會候選人討論通過,沒有經過香港各行各業、各黨各派的討論通過,卻當成「香港核心價值」而強求別人簽署,否則就是大逆不道。這就是以陳太為核心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僅是強姦立法會候選人的意願,而且是強姦整個香港市民的意願。

由此看來,陳太唔單止做緊反對派「共主」夢,而且仲做緊香港領袖夢。



 
文章編號: 20080912002035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6 ----------

 

星島日報
A16| 政治| 星島專訪
2008-09-12

長期地區扎根 練成刀槍不入 黃成智揭新東「配票」之謎

新一屆立法會在十月正式「開鑼」,泛民奇地在新東取得五席,外間大讚選民的「配票」智慧之餘,民主黨黃成智揭開與黨友鄭家富平均地各取四萬多票之謎。他指致勝之道有賴於精密的宣傳部署及選票計算,但追源溯本仍歸功於長期在地區扎根,成就一身刀槍不入的「肌肉」。展望新世代的發展,他認為現時已要為下屆立法會選舉敲定候選人,再輔以資源讓他們在地區生根,協助下一代接班 長期地區扎根練成刀槍不入

黃成智解釋選前與鄭家富已定出策略,黃成智主攻老巢北區及沙田區,鄭家富則穩守將軍澳及大埔。至選前最後一星期黃成智選情漸現曙光,決定向黨友「借票」以令選情更穩固:「我同阿富講,不如這樣,我搵一些地區會容易考慮配票的選民,寄一份單張給他們,單張上寫:每家留一票給黃成智。」

「每家留一票」建奇功

他在將軍澳及大埔兩區寄出五萬份單張,令選票有七千多的進帳:「我們計算過:兩區五萬張,未寄前大概每區有三千至四千的,寄了就每區翻一番,即兩區夾埋有一萬左右。將軍澳七千、大埔五千票,我自己的區就很清楚啦,沙田就萬五,北區就萬六,加埋就剛好是四萬多票。」

精密的部署及計算成就了漂亮的一仗,過程中有指鄭家富藉捧新人任啟邦為名向黃成智「挖票」,他指明白只是對方團隊的選舉策略,反而對公民黨的宣傳手法有微言:「湯家驊要票就麻煩,因為曾國豐其實不是無實力的,他在大埔有影響力,所以湯家驊一嗌反而會搶走了一些票。」

香港政壇進入新舊交替年代,重返議會的黃成智相信至二○一二時地區直選議席至少增加五至十席,黨內必須盡早預備讓新人接班。他以個人的例子說明,培育下一代必須要讓年輕人在地區扎根而非靠明星效應:「我在北區都有一定的成就,這不是憑中聯辦、鄉事畀票我,係石仔一粒一粒『』出來……不要靠明星、不要靠閃光燈閃下你你就贏,不要靠裙帶關係、扯衫尾,這是很虛浮的,田少、周梁,別人說不畀票你就已經倒下,哪怎樣做?」

不要靠明星閃光燈

黃成智深信地區工作始終是從政者的根基:「政治工作到都是百花齊放,不過到最終想繼續維持在一個崗位中做得好,必須downtotheearth落地做,同市民一起奮鬥過才可以鞏固這個位置。如果不是你可能是高知名度但很難維持。」未來除了培育新人外,他認同民主黨在態度上要與中央有更積極的溝通,如用信件向中方要求有正式的交流:「但希望不要有前設,我希望是一個坦承的交流,我說的你不接受不緊要,中央批評我們亦不介意,但要直接有個互動。」

 
文章編號: 20080912003046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7 ----------

 

明報
A29| 女記者日記
2008-09-12

林依麗狀告煲呔仁龍德成

熱鬧立法會選舉終於告一段落,Emily 終於可以輕鬆番一陣,但原來落選候選人仲有搞作。九龍西得到590 票林依麗(圖),早兩日使1045 元入稟高院控告3 個特區領導,包括煲呔、律政司長黃仁龍同德成局長,申請司法覆核。

申請書未有控告原因

之不過,Emily 睇完成份申請書,都搵唔到林小姐想告佢乜,成份文件只有一個地址。佢助手話林小姐家去美國,但控告內容同選舉就無關。

Emily 真係一頭霧水,於是check 返過去剪報諗住會有線索,但都搵唔到林小姐同3 位高官有咩過節。林依麗過去時常批評男人娶多過一個老婆,話唔尊重一夫一妻制就係唔遵守法律,唔通佢又係因為呢件事而找3 個男人晦氣?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01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8 ----------

 

明報
D06| 世紀| 編輯室手記| By 何家達
2008-09-12

冷靜觀選戰

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新人入局、舊人重返議事廳,又或是政治明星黯然出局都是選舉焦點所在,更是攝影記者鏡頭要捕捉的重要時刻。

九月八日凌晨,候選人、助選團、記者齊集九展,每雙眼睛、每對耳朵都等待選舉結果公佈的一刻。每次的歡呼喝采中,這邊有人笑逐顏開,那邊誰人老淚縱橫,鎂光燈閃個不停,快門聲從沒停頓,每個千鈞一髮的瞬間都可能構成動人的畫面,每個影像的誕生亦可能寫下歷史重要的一頁。

如此迅速變幻的場景,要拍攝具新聞意義的相片實非易事,縱使熾熱的氣氛掀起一幕幕高潮、縱使梁國雄當選後的言論惹來多少人的笑聲、縱使蔡素玉諷刺地因配票失敗而遭拒立法會門外,攝影記者的思維卻思毫不能錯亂失措。腦海一邊不停接收信息而思考畫面構圖,手指一邊操作相機按動快門,只有絕對冷靜的人才可以勝任如此工作。

成王敗寇,場內場外笑聲摻雜安慰話語,喜悅與傷感都是攝影記者拍攝的題材。然而茫茫人海中要拍得一張好相片並不等於將每位候選人都點名式地攝下,亦非單靠攝影技術就保證可以攫取令人滿意的影像。政治新聞圖片離不開人,要拍得有含意的新聞圖片,前提是攝記者對政治人物或新聞要有基本認識。哪個少爺的一敗塗地,哪個名嘴意氣風發,心思慎密的攝影記者才會拍到好的照片。

| 文·何家達|

[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11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9 ----------

 

蘋果日報
E14| 名采論壇| 黃金冒險號| By 陶傑
2008-09-12

大狀黨問題

大律師政黨選舉成績退落,因為遭到「丐幫」狙擊。江湖戰將,遇上中環精英,對方滿嘴街頭三字經,自己是絲巾假髮黑篷的優雅英語,精英政黨不忿,說對方「贏了選舉,輸了品格」。然而,政治有什麼品格不品格?勝選就是品格。美國民主黨本來當然的候選人是希拉莉,半途殺出奧巴馬,兩人對壘,奧巴馬把前第一夫人貶得一文不值,他沒有念及如果沒有克林頓的八年,也沒有他今日的事業。奧巴馬有沒有品格?希拉莉還是要壓下怒氣,掛上一張笑臉,呼籲黨人,為了民主黨的團結,大家都投奧巴馬一票。公民黨長期的特徵,是大律師的嚴謹、知識份子的優雅。但是,時勢變了,香港不講嚴謹,崇尚粗糙;不講優雅,流行粗鄙。當大律師還在閱卷查經,用法庭盤詰的邏輯依據講道理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法庭外的世界,已經摒棄經典,追逐口號,當他們還講究喝下午茶時銀匙小心不要碰瓷杯的寧靜,而不知道窗外正流行「缸瓦船打老虎」群眾誓師的喧囂。當他們認為中環的長篇大論顯現文牘和真理,卻不知道油尖旺的SMS在傳遞符號和印象。就像法國大革命後期,同屬革命先驅的吉倫特黨(Les Girondins),最終無法適應潮流演變,巴黎的底層貧民,討厭知識份子小資產者貼身的長褲(Culotte),而故意穿上吊腳蓬鬆的補釘褲,而自稱為「無長褲漢子」(Les Sans-Culottes);當吉倫特黨還主張君主立憲,無長褲漢子就與最激進的雅各賓派合流,把吉倫特黨清洗掉,大律師的公民黨也面對這樣的困局:到了今天這般田地,社民連的聲勢一定會蓋過公民黨,因為香港人不需要優雅,只想「爽」,選民不求高深,只求傳真。公民黨一定不明白:為甚麼他們已經主張「放下六四」,中國還是恨之刺骨,反之,為甚麼長毛還堅持「結束一黨專政」、地震賑災,他最後一分鐘還沒得去,咦,「與中央有得溝通」,不也是香港選民對民主派的要求嗎?為甚麼長毛還不出局?政治如果真的這樣簡單就好了。這碗飯不是這樣吃的。一碗飯放在桌上,餓了?一把搶過來骨碌碌吞吃了就是。兵荒馬亂的時世,還要叫部長拿來一雙公筷?還要為加不加辣椒油而猶豫?只讀法律條文,不識歷史,不宜從政,因為法律雖然是人寫的,卻很冰冷,而歷史是由人用頭顱和鮮血築成的史詩,流鮮血,鑊氣永遠都那麼熱騰騰。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51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0 ----------

 

成報
A03| 港聞
2008-09-12

認為鄉議局拉票招不滿衝突升級 劉皇發離自由黨獲准

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與自由黨的衝突升級,劉皇發被指身兼自由黨成員身份,被指摘在立法會選舉期間,偏幫鄉議局拉票違反黨規,惹來自由黨炮轟後,劉皇發昨以忙於重建鄉議局新會址為由要求退黨,並已獲批准。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對其決定感到惋惜,相信對黨方日後實質工作不會太大影響。記者馮志諾報道

劉健儀昨晚接受傳媒查詢時表示,她於昨午返回自由黨總部時,已收到劉皇發要求退黨的信函,她曾要求劉皇發解釋,未有協助前副主席周梁淑怡在新界西拉票的原因,但劉皇發未有在信中作出回應,只提出鄉議局將要重建會址,往後工作將會很忙,無法再兼顧黨務,所以作出退黨決定,辭去黨員身份。

望雙方日後維持合作

劉健儀說,劉皇發在信中聲明,未來仍會與自由黨保持合作,故她亦回信指尊重其決定,盼望雙方日後仍維持合作關係。至於劉皇發違反黨規會否仍受到譴責或處分,劉健儀解釋,由於劉皇發已不屬黨員身份,周梁淑怡的投訴,已未能跟進,因此譴責或處分劉皇發已無作用。

本報昨晚聯絡劉皇發要求解釋事件,但截稿前仍未獲回覆。被指獲劉皇發傾力襄助拉票的張學明回應,劉皇發為新界人的團結,做了件好事:「佢係站在新界人的立場,同我同根同源。佢維護我們新界人的權益,打動了新界人的心,他做了一個相當好的決定。」

劉皇發退黨後,自由黨在新一屆立法會的席位,由原先的7席減至6席,但仍能保持第三大黨的位置。對於議會尚未開鑼議席就「縮水」,劉健儀坦言影響不大:「發叔自由黨15年,一向佢做的實質工作唔係太多,我運作仍然照常,少一票都要接受。」

被問及日後若有黨員角逐新界東或新界西直選,若劉皇發不協助拉票,可能會對自由黨候選人的票源有影響,劉健儀則淡然處之:「選舉最快都要4年後,4年後先算啦!」

劉皇發的退黨事件源於本周初,角逐新界西落敗的周梁淑怡接受訪問時,炮轟劉皇發身負自由黨身份,卻未有協助她拉票,反而偏幫張學明的民建聯團隊。劉皇發當時回應,張學明是其副手,兩人「同根同源」,協助他拉票不足為怪,又指「大不了退黨」。他原本於下周才交代事件,豈料事件峰迴路轉,昨午旋即退黨。

 
文章編號: 20080912029003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1 ----------

 

香港經濟日報
C15| 寫意| 寫意——天地良心| By 李純恩
2008-09-12

你急得真難看!

  立法會選舉那天半夜,點票工作還在進行中,記者都在新聞中心,見有候選人出現就圍上前採訪。

  劉慧卿那時成敗未知,但是形勢有點不妙,被記者一圍,竟然氣急敗壞,大罵今天的香港傳媒沒有用,只會報道北京奧運的盛況和金牌運動員訪港,沒有太多篇幅報道立法會選戰,以致信息量不夠,導致今屆投票率大跌。

  投票率大跌竟然是傳媒的責任?如果今年投票率跟去屆一樣,劉慧卿可以保證得到同樣數目的選票?

  看她一臉晦氣的模樣,只會想到有人便秘不怪自己身體不好,而怪地心吸力不夠。

  同一個晚上,工聯會的陳婉嫻已清楚知道自己當選無望,但整晚寬容大方,一面說這是選民的抉擇,一面跑到支持自己的人群裏,跟他們擁抱致謝。

  陳婉嫻說新舊交替是很正常的事,有年輕人頂替前輩,是值得令人高興的事情。

  她不是在對幼稚園作演講,是真心還是假意大家都分得出來。這種落落大方,就叫風度。

  與之相比,平時開口閉口都是「民主」的劉慧卿,其實連民主選舉的遊戲規則都不懂。

  人的修養,在逆境時才真正看得出來,平時再一臉正氣,再尊貴不可侵犯,但一遇逆境,便發急撒賴,如此水平,一顆私心就印上額頭去了。

 
文章編號: 2008091203001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2 ----------

 

東方日報
A10| 政情
2008-09-12

政情:煲呔曾一味卸膊無藥可救

煲呔曾施政連番失誤,對通脹束手無策,搞到社會民怨沖天,唔少選民因而週日立法會選舉當中,投票支持社民連「三激男」等激進反對派,希望佢進身議會鬧醒政府,起監察政府作用;亦有部分人乾脆選擇唔去投票,對政府作出無聲控訴。不過,煲呔曾居然將投票率低現象,解讀為選民不滿各名候選人表現,簡直就係轉移視線,呃到自己呃唔到世人。

煲呔曾尋日出席每月一次行政會議「星期四午宴」,一見到成功連任前劉慧卿,就懶親密咁主動錫佢一啖,但之後佢上台發言總結今屆選舉結果時,就立即反轉豬肚,大踩包括卿姐在內新一屆立法會議員。

煲呔曾首先詢問所有在座嘉賓週日有冇投票,結果大部分都舉手話「有」,但佢即時又話唔信,否則投票率就唔會咁低,暗踩班候任議員缺乏代表性。佢意猶未盡繼續分析,話對今屆選舉結果有三個觀察:第一係有好多新面孔;第二係選民想選出大聲人,擺明係講緊社民連主席黃毓民。不過佢就完全冇提到,毓民係打正「倒曾」旗號而高票當選,選民支持呢類大聲新面孔入局,正正係因為不滿佢施政。

煲呔曾第三項觀察,就係選民好關心全球經濟放緩,仲預告會下月發表施政報告,加快推動基建同關注基層市民就業。煲呔曾咁樣解讀,明顯又係想將自己施政失誤同無能,賴落全球經濟大環境等外圍因素。

卿姐斥目光膚淺

最後佢仲引述一名都唔知係咪真有其人中產選民話,指今屆選舉個個候選人都衰到揀唔落手,於是就決定唔去投票,踩曬全體六十名候任議員。佢仲話呢位選民住九龍東,明寸尋日亦有出席午宴公民黨梁家傑。卿姐聽完佢呢番廢話之後,就慨嘆煲呔曾目光膚淺,同市民完全脫節,呢個政府已經無可救藥!

煲呔曾將自己錯失推曬落其他人身上,今次絕非第一次。早個禮拜煲呔曾民望評分再度急跌,佢就當日政府高層例行「早禱會」上發老脾,責難班問責司局長唔熟悉未能迅速回應佢提問,要求每個局今後要先召開預備會議,做好功課後再出席早禱會,連累大批公務員要清晨加班開工,幫班司局長聽電台睇報紙做背景資料。其實真正懵懵未能迅速回應民意,正係煲呔曾自己。

 
文章編號: 20080912032046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3 ----------

 

太陽報
A31| 太陽虹| 大舊在此| By 陳偉業
2008-09-12

自由黨潰敗原因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令人最感到意外的,便是自由黨在民調高企的情況下,在地區直選所派出的四張名單竟然全軍盡墨。自由黨的潰敗,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不少論者亦就自由黨的失敗提出各種解釋,更有社會人士憂慮,香港工商界從此將會更加抗拒盡快落實雙普選。

自由黨的慘敗,其實與其喪失群眾支持,以及地區工作沒有成效有關。自由黨因為在二○○三年「七一」之後,決定放棄支持二十三條立法,給市民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認為自由黨較其他保皇勢力開明,故此在二○○四年的立法會選舉中,自由黨獲得不少市民支持。然而,在過去四年,自由黨不斷支持只利財團不利市民的政策,例如支持領匯上市,而對於官商勾結的事件,如梁展文風波,又沒有即時表態要求徹查。此等不能是其是、非其非的態度,令市民感到失望,更令市民看清自由黨的真正面目,對自由黨的支持亦不斷減少。

此外,自由黨雖然是其中一個富有的政黨,但其地區工作卻一塌糊塗。筆者在多年前曾向田北俊反映,自由黨所重用的地區人士,不少其實只為自己個別利益工作,而不是為整個黨的發展而奮鬥。由於用人不善,儘管自由黨投放大量資源於地區工作,該等資源亦被白白浪費,不能為自由黨帶來更多地區人士的支持。

自由黨的嚴重挫敗,部分人士認為會令工商界參與直選的意欲大減,甚至會使工商界更抗拒雙普選。

其實,商界基於對直選的不瞭解,才會認為地區直選是難以觸摸的事情,並且對雙普選產生恐懼。如果開明的工商界人士,能夠認真檢討自由黨慘敗的原因,重新部署及組織新的政治力量,有系統及有效率地回應市民的訴求,日後工商界的政治勢力,亦可在地區直選捲土重來,與民建聯平分秋色。

 
文章編號: 20080912034053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4 ----------

 

都市日報
P06| 港聞| 選舉民調
2008-09-12

鍾庭耀促監管民調 下屆或停票站調查

建議 泛民主派在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呼籲選民不要回答所有票站調查,避免有政黨借民調來進行選舉部署。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圖)說,本港應討論票站調查的發展方向,而今次他們所做的調查準確度跟以往相差很遠,若日後社會不信任調查,再做下去也沒意思。

鍾庭耀昨出席電台節目說,今屆票站調查拒答率升,在新界西更有亂答的情況出現,導致民建聯得票被高估。他形容這是警號,若情況持續,下屆將考慮不再做票站調查。他又指,市民對票站調查的回應率越來越低,加上有政黨呼籲市民不回答及欺騙調查員,對調查造成傷害;近年亦多了非專業的調查機構調查,令市民不願作答。

對於盡早發放票站調查資料,他指,這是國際慣常做法,但香港落後之處是社會不希望、甚至禁止傳媒及早得到資料。選管會亦應以守則來監管民調活動,但不應立法或禁止進行。 (都市)

 
文章編號: 20080912441002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5 ----------

 

都市日報
P06| 港聞
2008-09-12

民主黨繼續跟進梁展文案

民主黨將在新一屆立法會全面跟進「梁展文事件」,要求立法會根據權力及特權法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他們又促請特首曾蔭權,不要在委任諮詢組織成員時再「親疏有別」。

特首曾蔭權昨繼續與政團會晤,包括民主黨多名候任立法會議員(圖),聽取他們對施政報告的意見。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會後說,他們在會上要求特首研究就高官退休後加入商界的問題,民主黨將在立法會10月復會後,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梁展文事件。

負責提出成立委員會動議的李永達亦說,若由政府單獨檢討,予人公務員檢討公務員,公信力會減低。他強調,自由黨及民建聯在選舉期間曾承諾,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建議,所以有信心屆時有足夠票數通過動議。他將在立法會首次內會上提出動議的要求。

泛民應團結陣線

另外,民主黨要求特首提出多項改善民生的紓困措施,包括繼續採取措施紓緩通脹、增加長者生果金及醫療券至1,000元、一次過取消外傭稅、停止中學殺校、開放大氣電波、設立樹木保育法,以及限制高污染的汽車進入繁忙區域,如旺角及中環等。政制方面,他們促請當局就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兩個產生辦法,廣泛諮詢公眾。

對於他倡儀特首可委任民主黨非議會的人士加入行政會議,何俊仁說他沒有在會上提及,但希望政府在委任區議員、諮詢架構及法定組織的成員時,不要只向民建聯及自由黨傾斜。

他又說,立法會選舉後,政黨間出現新形勢,泛民取得的23席是很努力爭取回來,面對強勢的建制派需要團結,希望泛民主派不要因彼此政見不同,令團結陣線拉倒。

另外,何俊仁認為,按過往做法,泛民應會派人競逐立法會主席一職。 (都市)

 
文章編號: 20080912441002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6 ----------

 

am730
M48| 小歇| 觀念| By 梁文道
2008-09-12

自由黨其實是功能黨

自由黨之所以淪陷,田北俊與周梁淑怡之所以敗選,其實是一早就能預見的事。首先,這固然是他們一直以來搖擺不定的政治決定甚至投機性格所致。想當年李鵬飛目光長遠,冒險參加直選,雖然失敗,但也是好漢一條,而且立下了不錯的開局之勢。可惜田北俊接任黨主席之後,眼見以李鵬飛聲名之盛猶落得個敗北收場,遂放棄李氏在競選時鋪下的地區網絡,退守功能組別以自保。發展日後的地區選舉,自在沒有刻意經營的情況之下,全憑以小博大下注心理,又怎能僥倖呢?等到廿三條立法之際,靠著倒戈老董得來的一時聲勢,田北俊就以為將來的選戰只要有漫山遍野的廣告加上高知名度就好,何其幼稚?

自由黨之所以不注重地區工作,問題還不在這種患得患失不敢冒險的小商人格調,也不在許多所講的公子貴婦放不下身段,而在更根本的定位抉擇。他們對地區直選的準備和相關接班人的安排不夠投入,是因為他們太過偏重功能組別的小圈子遊戲。對這個工商界背景的政黨而言,功能組別不只是更容易取勝的地盤,還是爭取界別利益最直接的場所。也就是說,一個矢志代表工商界利益和看法的政黨,與功能組別的畸形設計簡直是天造地設的絕配。

問題是,自由黨可以把他們在功能組別裡代表的利益,直接翻譯成地區選民都能理解能接受的語言嗎?不能。因為一邊是少數的利益共同體,另一是跨階層的,意見分歧的大眾,你怎能期望自己的訴求和主張在兩邊都說得呢?世界各地都有親商政黨,其榮榮大者如美國的共和黨就是個好例子。但是他們從來都不及只有一套純粹說給商家聽而不及其餘的主張;相反地,在促進商界利益之餘,他們一定還要有一套完整的社會視野,方能勝得大選。自由黨對香港的整體理念是甚麼呢?人家就算是減免遺產稅之類的親富政策,也能把它改寫或包裝成一套符合部分百姓信念的述。

自由黨行嗎?自由黨往往不願傚法其他地區的親商政黨,妥協精英和大眾間的矛盾,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親商但是最終卻為大眾服務」的全民政黨;它就是那麼赤裸裸的一個工商黨。然後在地區選舉裡頭不倫不類地提一些其實不合黨格的,「紓解」民困的訴求。你說,它會是一個適合直選的政黨嗎?不,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命,它甚至可能是未來幾年內力阻真正直選,想方設法替功能組別借屍還魂的一個功能黨。



 
文章編號: 20080912892009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7 ----------

 

大公報
A04| 要聞| 井水集| By 關昭
2008-09-12

勿上反對派分化的當

某報昨日頭版大字標題: 「曾鈺成兇田北俊,告御狀要執包袱」。

自立法會直選自由黨「全軍覆沒」以來,反對派和個別傳媒,沒有放過任何造謠、挑唆的機會,以期達到抹黑、分化愛國愛港力量的目的,用心十分險惡。

有關報道,完全荒謬。

所謂「告御狀」之說,首先是把矛頭指向北京、指向中央。有關報道說,自由黨經「內部瞭解」,已經知道不是「北京下指示」要「趕絕」他們,而是中聯辦、民建聯等人的「陰謀」,因此「要向中央討回公道」……云云。

這一說法,完全是捏造事實、無中生有。根據基本法,立法會選舉是特區內部事務,中央不會插手,更不會「指示」或支持哪一個政黨去「趕絕」另一個政黨。

事實是,民建聯和自由黨,以及被自由黨指責的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選戰中當然會有所取捨、有所聯合,包括「配票」,但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的政黨在立會爭取到更多的席位,而不是其他。在一場公開的地區直選中,這些做法都是難免的,反對派同樣也會作出類似部署。如果說自由黨的失利是什麼人在幕後部署,則反對派在競選期間的「鬼打鬼」又是誰在幕後部署?

報道說,曾鈺成表示,過去彭定康說如果有人向倫敦打「小報告」就叫佢「執包袱」走人,此次如果有人向中央打小報告,中央也不會理會。而報道標題就把這歪曲為「曾鈺成兇田北俊,告御狀要執包袱」,既挑撥曾、田和民建聯與自由黨的關係,更把矛頭指向北京。

自由黨作為一個代表工商界的政黨,應該在立法會架構中擁有恰當的議席地位;此次地區直選落敗,只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工商界政黨也應該努力做好地區群眾工作;二是地區直選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區政制必須確保各階層、界別均衡參與,以維護繁榮穩定,立法會功能組別的存在正好起到與地區直選「互補」的作用。



 
文章編號: 20080912002001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8 ----------

 

大公報
A11| 港聞
2008-09-12

立會新丁簡介會連開三場

【本報訊】記者宋佩瑜報道: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立法會秘書處將於本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為十七位議會「新丁」舉辦一連三日的簡介會,介紹議事規則、委員會制度、利益申報等事項,讓新一批候任議員瞭解議會的運作,數位新人已踴躍報名,希望盡快熟識議會規則。

立法會秘書處將於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安排新一屆議會新丁到立法會,參觀立法會大樓各項設施、進行模擬宣誓和投票環節,以及讓他們瞭解立法會不同部門工作和議事規則。民建聯兩位新人陳克勤、李慧昨日接受查詢時均表示,將出席「新丁」簡介會,希望充分瞭解議會的運作和規矩。葉劉淑儀由於不在香港,未知會否出席,而梁美芬亦已預留時間出席簡介會。另外,立法會秘書處亦率先於下週四,安排一個簡介會給新的採訪立法會新聞的記者。

立法會主席有待新一屆議員互選產生,回顧即將卸任主席的范徐麗泰於○三年,透過秘書處向所有議員發出有關「出席立法會會議衣飾」的備忘,當中提及「請議員注意《議事規則》第四十二條,有關規定議員在出席立法會會議時衣飾必須保持莊重的條文……諸如T 恤及汗衫的便服是不可接受」,今屆梁國雄「長毛」成功連任,料他會保持我行我素的作風,甚至一如上屆不按議事規則在誓詞中「加料」



 
文章編號: 20080912002005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9 ----------

 

星島日報
E06| 花樣| 細說新事| By 辛翠時
2008-09-12

港島選民六四分

立法會選舉的港島選區,選情最為激烈,結果宣佈前,香港大學票站調查顯示,勝算極高者有民建聯曾鈺成、民主黨甘乃威、獨立葉劉淑儀、公民黨陳淑莊、公民起動何秀蘭等五人;勝算均等者有民建聯蔡素玉、獨立史泰祖、公民黨余若薇、獨立勞永樂等四人,從電視直播新聞所見,各人均神情緊張,余若薇擠不出笑容,陳淑莊得余若薇栽培,勝利在握,但這位新科議員若不能連同余若薇一起當選的話,眼淚快出來了。

宣佈選票結果後,辛翠時把得票比率與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嶺南大學的最後民意調查比較,發覺港大的調查最接近事實,請看下列數字,括弧內為港大八月三十日至九月三日調查估計,誤差率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

陳淑莊、余若薇等82,600票,得票率26.3%(27.5%)。葉劉淑儀、史泰祖等61,073票,得票率19.5%(21.4%)。曾鈺成、蔡素玉等60,417票,得票率19.3%(17.5%)。甘乃威、楊森等39,808票,得票12.7%(13.3%)。何秀蘭30,887票,得票率9.9%(8.6%)。勞永樂20,523票,得票6.6%(7.3%)。

把選票分為泛民與非泛民兩大類別,泛民所得票數為187,975張,非泛民為125,454張,共313,429張,剛好是泛民佔六成,民建聯加葉劉和自由黨及一位獨立人士蕭敏華共佔四成,這六四之比似是港島選民的黃金比率,民主派總是佔了六成,把葉劉與曾鈺成的票相加起來,是121,490票,與去年葉劉大戰陳方安生的所得票數差不多。很明顯,葉劉與曾鈺成互相吸票,於是把額外一席相讓予余若薇,與二○○四年李柱銘、楊森誤搶何秀蘭一席的情況相同。



 
文章編號: 20080912003072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0 ----------

 

明報
A06| 港聞
2008-09-12

劉皇發退黨自由黨不挽留譚耀宗否認踢走自由黨

被投訴偏幫民建聯拉票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昨日正式去信自由黨,要求退黨,但信中並沒有交代被投訴寧幫民建聯張學明、不幫黨友周梁淑怡拉票一事。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確認收到劉的請辭,並稱無奈接受,難作挽留。就周太投訴劉皇發一事,劉健儀說現在也難以跟進,事件可能就此告一段落。

劉皇發是自由黨的創黨黨員,同時出任鄉議局主席多年。但周梁淑怡在今屆立法會新界西地區直選落敗後,便正式向黨投訴劉皇發在選舉期內,只為民建聯張學明拉票,令她流失大量鄉事票,這是導致她落敗的原因之一。

盼日後再與自由黨合作

事件擾攘3 天後,劉皇發昨日正式退出自由黨,令自由黨在立法會內的議員人數再少1 人,至6 人。劉皇發在信中表示,自己作為鄉議局主席,日後要集中精神處理鄉議局事務,包括興建新局址一事,所以辭去自由黨黨員一職,即日生效。

劉又補充,希望鄉議局日後能與自由黨再次有合作。

劉健儀對劉的退出感到可惜,問及會否挽留,她說: 「似乎沒有迴旋的空間。」她已將劉皇發的決定通知黨內其他立法會議員,亦會於月底舉行常委會會議交代。

民建聯稍後示好

事件中另一主角、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否認他們聯同中聯辦、鄉議局踢走自由黨,「我們哪有能力踢走別人呢?」他表示,稍後會與自由黨領導接觸,以示友好,並重申在新界東、西的地區直選中,與自由黨並非競爭對手,並不是「你死我亡」的局面,「區內有7、8 個議席,又不是只得一個,由始至終我們都認為(自由黨)田北俊及周太在選情沒有問題,所以只關心自己團隊的選情」。

他補充,由於早前民建聯與鄉議局就區議會界別議席發生一些爭拗,反而令他們很緊張鄉事派選票,所以今次便加倍努力箍票,這或影響了自由黨。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06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1 ----------

 

明報
A06| 港聞| 新聞背後| By 明報記者
2008-09-12

「懲戒」自由黨誤中田北俊

自由黨田北俊、周梁淑怡在直選中落敗,即時令政圈傳言紛紛,有傳聞指中聯辦不滿自由黨「不聽話」,所以出手懲戒,左派中人則連忙澄清,指民建聯、中聯辦並沒有聯手打壓自由黨,他們也沒想到田北俊會落馬。有分析則指出,本來遭懲戒的,僅是周梁淑怡和堅持出選九龍西的田北辰,田北俊落選卻是意料之外。

劉江華沒配票落敗關鍵

有自由黨中人形容,田北俊之所以落選,是多個原因的結果,包括地區工作不足、錯信民調、找錯簡永輝作拍檔,結果因為簡父簡炳墀這名爭議人物,致拿不到鄉事票。不過,他們認定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民建聯劉江華在最後關頭沒有配票給他們,反而在下午力谷選票給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的龐愛蘭。

今次立法會選舉,自由黨在三大區都遭到立場相近陣營的分票。新界西周梁淑怡在劉皇發支持民建聯,令鄉事票大量流失;九龍西田北辰與梁美芬競爭,被分去一些中產票;新界東田北俊的中產票,也遭龐愛蘭分票。

消息稱,自由黨一早察覺到周太和田北辰勢危,但田北俊對自己選情一直樂觀,直到投票日晚上才發現勢危,想挽救已經太遲,結果他僅以4330 票之差敗給前劉慧卿。有黨內人士形容,中聯辦也有關注過田北俊的選情,但田說沒問題,結果當晚再要求配票已經不可能。

投票日晚疑曾致電高祀仁

有可靠消息表示,田北俊當日黃昏曾經致電中聯辦主任高祀仁,估計他是為田北辰求救,因當時他對自己選情仍有信心。

明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06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2 ----------

 

明報
A06| 港聞
2008-09-12

稱自由黨民建聯同意設委員會民主黨促特首查梁展文助「七無」紓困

【明報專訊】7 名民主黨候任立法會議員昨日與特首曾蔭權會面,就下月15 日特首公佈的施政報告提交該黨意見。該黨要求曾蔭權徹查「梁展文事件」,並指自由黨和民建聯兩大黨於選舉期間,曾表示同意在立法會成立調查委員會,希望兩黨要兌現承諾。

爭取生果金增至千元

除李華明外,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率領6 名候任立法會議員與曾蔭權會面一小時。何俊仁表示,該黨爭取提高長者每月「生果金」至1000 元,加上立法會其他黨派也一致贊成, 「這是難得的共識,政府應認真考慮」。

他又要求施政報告向無綜援、無強積金、無退稅、無生果金、無學童、無電費、無差餉「七無人士」提供生活津貼,助他們對抗通脹。

教育界張文光表示,認為政府要正視書簿費昂貴問題,但指電子書政策對學童健康有影響, 「由小學睇電子書睇到中學畢業,必會影響眼睛」。

他又要求政府關注新入職的學位教師薪金,受惠於公務員加薪,令他們的薪金高於年資較深的學位教師,影響1 萬名教師的工作士氣。

至於立法會主席人選問題,何俊仁指尚待商談,但希望主席一職不會是主動當選。

醫學界提施政報告意見

此外,醫學界人士昨與政務司長唐英年會面,就施政報告提交意見。香港牙醫學會會長梁世民指出,現時約5.7 萬名居於長者院舍的長者,約近三成沒有牙齒,當中一半是領取綜援,該會要求政府關注這批長者的牙齒健康,並指政府態度正面。

香港助產士管理局主席岑素圓、香港護理學院會長呂詠梅則指政府對盡快成立護理專科學院反應正面。



 
文章編號: 20080912004006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3 ----------

 

文匯報
A14| 香港新聞
2008-09-12

稱將忙於處理鄉局重建 要求已獲接納劉皇發退出自由黨

 【本報訊】(記者 明言)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昨日正式遞信,要求退出自由黨,並獲自由黨接納。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證實,昨午收到劉皇發要求退黨的信件,經商議後,已接納其退黨要求。她透露,劉皇發於信中提及,未來將忙於鄉議局重建會址等工作,因此作出退黨決定,她對劉皇發的決定感到惋惜。而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形容,劉皇發此次的決定,是為新界人的團結「做了一個相當好的決定」。

 劉健儀表示,昨日下午4時許回到自己寫字樓時,收到劉皇發要求退黨的信件。劉皇發在信中表示,自己作為鄉議局主席,鄉議局正進行會址重建,及其他鄉議局的工作,鄉情十分重要,他需要多些時間去處理鄉議局方面的工作,因此決定退出自由黨。她又說,發叔於信中亦稱,往後的日子會繼續與自由黨合作。

張學明表尊重欣賞

 自由黨昨日就此開會後,已接納劉皇發的退黨要求。劉健儀認為,自由黨日前接到黨員對劉皇發的投訴,因而要求劉皇發就此作出解釋,但對方並沒有解釋。但她強調,自由黨並沒有與劉皇發摩擦,她對劉皇發的決定感到惋惜。她在回覆給劉皇發的信件中已表示,自由黨很樂意與鄉議局方面繼續合作。

 對於劉皇發決定退出自由黨,張學明指出,作為新界人,相當尊重和欣賞劉皇發站在新界人的立場,「『同源同根』是打動了我們新界人的心。」他又說:「作為新界鄉議局,不能評價對外是得還是失,但以維護新界人的權益和團結來說,發叔做了一個相當好的決定。」

周梁敗選成事件起因

 劉皇發退出自由黨,事件源起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敗選後,公開質疑劉皇發身為黨員,卻為對手助選。劉健儀日前去信劉皇發,要求他解釋在選舉期間,為何無為黨友周梁淑怡助選,反而為民建聯候選人張學明拉票。但劉皇發反駁指出,自己早已表明會支持張學明,亦願意為此負責,考慮退出自由黨。劉皇發當時稱理解周太落敗的心情,但「『忠孝不可兩全』,你問我可以幫邊個,我同張學明是同根同源。」

 原本劉皇發計劃於下週二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但事態變化迅速,時至昨日,劉皇發已正式決定退出自由黨。



 
文章編號: 20080912005013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4 ----------

 

文匯報
A15| 香港新聞
2008-09-12

險勝9票入立會 自信贏在質量「鐵卵」謝偉俊 洗霉氣成新貴

 再老土也要說一句:「政治一天也嫌長。」立法會選舉前,誰料到自由黨滑鐵盧,誰又料到得自由黨撐腰的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竟以9票之微敗給在選戰從未贏過的「法律超人」謝偉俊。就連當事人在勝利的一刻也患得患失自問:「是否真的贏了?會否數錯票?」賽果塵埃落定,謝偉俊總結自己在這場逆境戰,甚至是人生競賽的表現,「在尺碼方面,我是以卵擊石,但在質量方面,我不是一粒普通的卵,而是一粒鐵卵,是一粒舍利子,有得打的!」 ■本報記者 曾少妍

 「舍利子」,在佛學上指個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結晶,也說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見證,十分稀有寶貴。謝偉俊自小信奉天主教,還差一點當上神父,但他以舍利子自喻,笑說今天終於修成正果,或許不無道理。「上一段開心的日子是在新城做電台節目,大概是94年了,上午可在律師行工作,下午坐船到電台,有3個小時播歌,跟聽眾傾偈,那幾年好有滿足感。」很遙遠、很平淡,但與後來的一波三折相比,淡淡然對謝偉俊來說,已是不可多得的福氣。

抑壓興奮情緒 「不要太快開心」

 謝偉俊憶述,近10年來先後捲入與鄭經翰的誹謗案、紅顏知己白韻琴入獄,以致最近被停牌一年,他自嘲一身霉氣。政途一樣屢戰屢敗,2000年初試啼聲參與立法會直選,無人力、無物力,名落孫山是意料中事。其後政壇爆出「程介南事件」,他馬上出擊補選,成績同樣低迷。04年,他調整策略轉戰旅遊界,又以54票之差輸給自由黨楊孝華。這位「超人」不能飛天遁地,不是無所不能,難怪今屆突然爆冷勝出,他心底不自覺抑壓興奮,「不要太快開心,這10多年來逆境比較多,習慣了在終審庭滿有信心,結果卻總是不理想。」

 再難過也一次又一次撐下去,只因謝偉俊從小到大明白幸福非必然。「我在蘇屋長大,一樣在獅子山下爬出來,屋企比小康更小康,父親做過教車師傅,媽媽開過保母車,他們好克己,再慳也讓我們兩兄弟學打網球,這些是有錢人的玩意,我細個已領略不能靠人,要爭取機會,要不斷向上爬。」

 他坦言,投身政圈從不奢望可以拉扯別人衫尾上位,「陳淑莊雖然勤力,但以她在法律界及政界那麼淺的年資,短時間已上到位,當然是她三生有幸,但我不是這麼好彩。」他強調,自己有另一種的幸運,每場逆境總會強化了他這粒「鐵卵」的密度,終於修煉成舍利子一般堅實。



 
文章編號: 20080912005014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5 ----------

 

蘋果日報
A08| 港聞| 立法會選舉
2008-09-12

葉劉無望出掌委員會立會主席之爭泛民挑戰曾鈺成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後,新一屆立法會主席及各委員會主席人選,再次成為政黨焦點。保皇派表明支持民建聯曾鈺成擔任主席,泛民則派人挑戰。至於前任保安局局長、候任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會否爭取擔任保安事務委員會、或其他委員會主席,有泛民議員稱,過去慣例是新議員不會做主席,相信各黨派會維持此共識,所以葉太恐難出任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表示,保皇派支持曾鈺成出選立法會主席,泛民雖然沒有足夠票數反對,但認為最少要推出一個人參選,與曾鈺成進行辯論,以瞭解他的處事原則及尺度。

或派何俊仁出戰

李永達解釋,與現任主席范徐麗泰不同,曾鈺成具有政黨背景,泛民希望知道他執行議事規則的尺度,例如有議員發言攻擊他的黨友時他會如何處理;若泛民沒有人願意出選,民主黨願意派黨主席何俊仁出戰。至於其他委員會,例如財務委員會等主席和副主席人選,有泛民立會議員說,按慣例會由各黨協調,泛民希望大體上人選不會大變,除非之前正、副主席離開了議會。各黨也會按之前共識,不讓新議員出任主席,所以泛民不會支持葉劉淑儀出任保安事務委員會,甚至其他委員會主席,相信民建聯、自由黨也同意這種安排。民建聯黨團已編配黨員的分工,新入會的陳克勤及李慧會主打環保及經濟議題。副主席劉江華昨指,雖然他仍會專責保安事務,暫時未決定會否角逐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稍後會與各黨派商討有關安排。重返立法會的另一位副主席葉國謙則有興趣參選民政事務委員會的主席。被問到會否繼續競逐財務委員會主席,該黨主席譚耀宗只稱要再作討論。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19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6 ----------

 

蘋果日報
A19| 專欄專論| 隔牆有耳| By 李八方
2008-09-12

隔牆有耳:議會風暴之大聲議員

選戰落幕,政壇連場好戲先開始,煲呔噚日行政會議每月一次飯局Thursday Lunch上,首次「開金口」點評選舉結果。佢認為有三個特點,第一係選民愛新面孔,所以今屆咁多新議員,第二係越大聲似乎越多票,最後係今次投票率跌,顯示香港人可能比較關心國際大事,少睇本地選舉新聞,所以冇乜人去投票。

煲呔飯局亂寸人

有份食飯前卿姐批評,煲呔亂指候選人大聲、選民唔投票,又唔提選民不滿政府施政,先至投票畀大聲議員,入立法會鬧醒煲呔。煲呔不知反省,反而歪曲民意,真係離曬大譜!Thursday Lunch主要宴請商界人士,據講煲呔席間又問在座商界中人有冇投票,唔少人舉手話有,點知煲呔卻質疑人吹水,窒人唔知係咪真係有履行公民責任,否則自由黨又點會輸到一僕一碌?煲呔語出驚人,有在場人士稱,部份人聽到煲呔咁講都擰曬頭,唔知佢想搞gag定係自由黨傷口上灑鹽。煲呔同自由黨多牙齒印係公開秘密,該黨沒落煲呔心情不問可知,不過呢個選舉結果,對煲呔都唔係形勢一片大好。保皇黨雖然仍佔大多數,但同時多幾個攻擊力強議員入局,政府招架唔住,民望只會江河日下。據一位近日見過煲呔人士同八方講,雖則中秋佳節當前,煲呔卻顯得有心事重重,唔想多談選舉結果,言談間對通脹肆虐、低下層生活艱難問題好苦惱。立會多基層草根派議員,如果煲呔冇紓解民困良方,市民家不好月難圓,肯定受到大聲議員高分貝批評,四年來長毛聲震議事廳,家陣入埋局毓民聲浪比佢有過之而無不及,煲呔日後出席答問大會時,實俾人省到頭暈。

振英哥明撐暗寸

噚日餐政治飯,仲有一個頗堪細味尾聲。散席時主人家、行會召集人梁振英有個溫馨提示,話特首下月發表施政報告,如果商界中人認為值得支持,就唔好怕羞要公開讚揚。有人話聽出弦外之音,梁振英表面上呼籲大家撐煲呔,其實可能暗寸煲呔支持度低殘,煲呔聽到,成餐飯隨時背脊骨落。所以話呢,聲大夾惡唔一定有道理,學振英哥同《家好月圓》紅姨咁陰陰,仲命呀![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06022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7 ----------

 

南華早報
EDT18| EDT
2008-09-12

Election `debate' just shouting

Many political parties (if one can call them political parties) in Hong Kong keep telling us that we are all mature enough for universal suffrage.

However, the politicians who represent - or wish to represent - us appear not quite as mature when it comes to listening to others' points of view, which is to many an essential part of any democratic system.

A couple of Saturdays ago, I witnessed on television a series of shouting matches between Emily Lau Wai-hing, James Tien Pei-chun and legislator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Those of us who would have liked to hear their points of view were not  able to.

Had the three wanted to listen to the different views expressed, they would not have been able to either, as they were all speaking over each other.

The current debate system encourages them to shout out whatever they think we want to hear, while what should be in place is an understanding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 which should be debated calmly and graciously with carefully thought-out arguments.

Unfortunately, I did not vote on Sunday. I simply did not know what each of them represented and stood for - except for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y were all from the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Hecklers.

Arthur Tam, Causeway Bay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912027005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8 ----------

 

東方日報
A44| 龍門陣| 濟世狂言| By 劉濟昆
2008-09-12

窮人請黃毓民上陣

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可用毛澤東一句話形容:「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被視為卑賤者的黃毓民、長毛等最聰明,被公認為富貴黨的自由黨最愚蠢。毛還有句話:「青年人比老年人強,貧人、賤人、被人們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發明創造,佔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們幹的……」

黃毓民為何高票當選?有人說因他「聲大夾惡」,有人說他「激進民主」,有人說他「唱衰公民黨」……我的看法不同,他的當選,全因廣大窮苦市民怨氣沖天,請他當代言人。香港有一百三十萬窮人,以前為窮人出聲的陳婉嫻、劉千石這回都落選,原因是他們當了議員後,經常為了「大局為重」、「大和解」之壓力而和曾蔭權之流同流合污,無法為窮苦市民再謀利益。民建聯、工聯會本來應是窮人的政團,這些年來也唱不出「願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的歌。

和黃毓民有同樣地位的「名嘴」鄭經翰,上屆入了立法會(他曾指罵為垃圾會),卻被市民公認為「煲呔針」。我看他近年寫的文章,多是為煲呔曾唱頌歌,到底是何原因?畫公仔不必畫出腸。這回有報道說劉千石本來不想參選,是曾蔭權動員他參選的。如報道屬實,也耐人尋味。黃毓民若不會變成「煲呔針」,其社民連真可「橫行霸道」。

二十多年前的工聯會,據說很能為窮人做實事,如果你失業,找上門去,工聯會很快幫你找到新工作,陳婉嫻因此頗得人心。但後來香港工廠大部分北移,工聯會便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的香港經濟都是虛火、泡沫,有錢階級歡天喜地,窮苦市民連生果金增加幾十元都像盼星星盼月亮般的淒涼。

習近平要曾蔭權一夥「通情達理,團結高效」,真是開玩笑,如今誰敢同老曾團結?香港早已不是講道理的社會,行政機構、立法機構也都不講道理,高官議員年年大幅加薪有甚麼道理可言?

劉濟昆

 
文章編號: 20080912032045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9 ----------

 

東方日報
A44| 龍門陣| 菩提明鏡| By 柳三禪
2008-09-12

九龍西藏龍臥虎

建制派這次立法會選舉說得上贏的,恐怕只有九龍西。港島區二對四,比上屆少了一席,新界東少了田北俊,新界西輸了周梁檢回王國興,九龍東二對二照舊,而九龍西新增的一席被梁美芬拿去。

這次九龍西大混戰,劉千石分薄了泛民的票,不然毛孟靜可能上,這是一種說法;但同樣,田北辰也拿去了萬多票,若加在梁美芬身上,可與毛孟靜一拚。不管怎樣說,梁美芬不到二萬票,以最低票後拿了個席位,要拜神謝恩。上屆蔡素玉的福氣,轉到了她身上。

不過,也許未來建制派的議會新星,不是李慧,也不是陳克勤,而是梁美芬。前兩者的學歷、學識,顯然差梁美芬一大截,加上民建聯也是「大佬文化」,輪不到兩個新丁說話。致命傷則是,民建聯聽命中央,上不能批煲呔曾,下不能為基層請命,李慧、陳克勤的舞台十分狹窄。梁美芬則不然,打獨立人士的旗號,天地廣闊許多。

或許,未來立法會的左右主角,都出在九龍西,黃毓民不用多言,許多人只看到其聲大,實際是香港的政治現實給予其「政治高地」。這個高地,有民主普選方面,更主要在於社會民主主義方面,「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基層弱勢社群還不如內地,內地有些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還會為他們出頭,例如溫家寶確實在推行醫療制度改革,是為民眾出頭。而煲呔曾政府從最低工資立法可見其是敷衍基層的,工聯會不能批煲呔曾,於是這塊高地就白送給社民連了。

另一方面,田北俊、周梁出局,其實是給了梁美芬機會,她有個專業行政人員協會,佔了立法會五個席位。

柳三禪

 
文章編號: 20080912032046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0 ----------

 

東方日報
A44| 龍門陣| 笑看天下| By 施友朋
2008-09-12

係又得唔係又得

立法會選舉期間,身兼自由黨黨員的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一直替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角逐連任新界西議員的自由黨前副主席周梁淑怡批評,劉皇發的做法令自由黨失去大量鄉郊選票。劉皇發回應周太的批評,令老朽對十七世紀的法國格言作家拉羅什富科於《道德箴言錄》所說的這句話感受特別深:「假如人們不是相互欺騙,人們就不可能在社會中長久生存。」當然,劉皇發比浮雲曾勇敢,起碼他坦誠,直認「親疏有別」,基於同根之義,自然要拍胸膛,學陳克勤咁「搓ourbreast」再唱首「把根留住」,咁就潮爆啦!

最妙的是記者問劉皇發是否屬自由黨黨員?劉皇發的回應,直情拍得住吾友柏楊生前的幽默:「係又得,唔係又得!」清宣統帝師陳寶琛談詩,有一個術語,叫做「滿」;說「這首詩做得滿」,意思就是這首詩做得好。老朽深感劉皇發答得「滿」,事關「係又得,唔係又得」充滿禪意,「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時近中秋,閣下可有過節的心情,答曰:有又得,唔係有又得!幾鬼玄!「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劉皇發真高人也!老朽說他答得「滿」,這「滿」字追查下去倒也有趣,滿者,紮實之意,寫詩能夠於命意、格律、句法、煉字都發揮到了。題外無剩義,題內無冗語,即謂之滿。觀乎劉皇發的「滿」,浮雲曾大可學,譬如有記者或議員再追問:「特首民望看來止跌無望,閣下是否需要腳痛下台呢?」浮雲曾只要氣定神閒,吹口仙氣:「係又得,唔係又得!」記者、議員肯定畀你吹到啤啤聲。之後你躡起腳尖,揚起口哨,一個天鵝湖的芭蕾舞姿轉身而去,試問多麼像「多情劍客無情劍」?無人估到你究竟係「驚」定係「唔驚」,高招也!

說話要逗人發笑,或人留下深刻印象,句子要如劉皇發的「滿」,那一定要簡潔,所謂「簡練是智慧的靈魂」。若為自由故,黨友皆可拋!

施友朋

 
文章編號: 20080912032046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1 ----------

 

東方日報
A44| 龍門陣| 大道之行| By 宋立功
2008-09-12

府會關係難望改善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輿論轉向關注行政與立法關係是否有望轉佳,或至少有所緩解,未致像回歸以來那樣緊張,尤其是今時今日建制派在議會內佔有三十七席的多數,泛民主派則減退至二十三席,情況似乎有所改變。

現實是特區的政治格局與生態並無實質的改變,行政立法關係不會出現戲劇性的轉變,繃緊的弦未有鬆弛象。市民投票所選的並非執政黨,僅是代議士而已,他們的任務是代表公眾盯緊政府施政,扮演監察者的角色,而非上台執政。

某種意義上講,在《基本法》的規限下,行政主導、立會監察各守本分,問題是,議會內的黨派都是反對黨,執政的是以政務官集團為骨幹的所謂公務員黨,即使民建聯與自由黨的定位,也只能是「是其是,非其非」,不可能與政府長期保持一致。

政府管治能力強,政策具針對性,獲得民意普遍的支持,行政體制健全不出紕漏,高官能言善辯,不必雄辯滔滔,卻至少能應對得體,則議會內各黨派,無論是泛民主派或建制派,皆難有文章可做,畢竟一個成熟理性的公民社會,以中產專業階層所主導的輿論氛圍,是通情達理不走偏鋒的。

剛好相反的是,政府高官胡言亂語,政策脫離社會實際,掌權者閉門造車,不通世情,不知民間疾苦,甚至禮崩樂壞,則民怨沸騰之局面必現,議會內各黨派必群起撻伐政府,這是絕對可以斷言的事。

曾蔭權政府的民望一路下滑,恰恰反映上述較壞的情況。擴大委任制的不得民心,外傭稅的混亂,梁展文事件的官商勾結,以至塌樹殺人事件背後的制度缺漏,均予議會有可乘之機,狠加批判。展望未來四年,行政立法關係難望改善,政府弱勢是關鍵所在。

宋立功

 
文章編號: 20080912032047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2 ----------

 

東方日報
A31| 港聞
2008-09-12

張國柱:曾蔭權衰過老董

【東方日報專訊】候任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批評,曾蔭權重經濟輕民生,將社福服務視作財政包袱,又拒絕聆聽業界意見,「仲衰過董建華」,例如早前推出的一百一十億元紓困措施,就有「燒煙花」救民望之嫌,將公帑胡亂花掉,質疑最後有幾多落到基層手呢?

當選因較對手激進

本身為社總會長的張國柱,上屆選舉以六十四票之差,敗給有「社福界長毛」之稱的張超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被指不夠激進。他接受本報專訪時則強調,自己曾多次領導前線社工罷工及包圍社署反對政府政策,有需要時「絕對激得起」;今次他以近三分之二得票擊敗對手民主黨副主席狄志遠,其中一個原因是選民覺得他比對方「激」。

談及曾蔭權施政,他指當年董建華其實頗關心社福界,不時諮詢他們意見,只是到執行時「有心無力」,「曾蔭權就完全冇聽過我意見,事事放經濟第一位,當社福服務係個包袱,唔理解呢個係重要社會投資。」

張國柱本身是民協創黨成員,被質疑民主立場不夠堅定,有機會就二○一二年政改方案「轉」支持政府。張國柱反駁,他早於七十年代起,與現今一眾「泛民大老」一同參與社運和民運,三十多年來一直堅定不移,公眾及其他泛民不必擔心他會「轉」。

他又表示,今次他是代表社總參選,而不是代表民協,定位會接近職工盟(社總是職工盟屬會)多於民協:「我希望傳媒叫我做社總張國柱,而唔係民協張國柱!?

 
文章編號: 20080912032062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3 ----------

 

太陽報
A06| 港聞
2008-09-12

推田少任榮譽主席周梁做總幹事 自由黨重組黨政分家

自由黨在立法會直選全軍覆沒後,高層人事及黨政發展都呈亂局。自由黨內部正發起全黨聯署行動,盼盡最後努力挽留辭去正、副主席的田北俊及周梁淑怡。黨員亦醞釀改組架構,推舉田出任榮譽主席,以精神領袖形象續領自由黨,周梁淑怡則擔任總幹事角色統籌黨務,藉黨政分家重振自由黨,然而改組一事還看田北俊及周梁淑怡的抉擇。

自由黨兩巨頭田北俊及周梁淑怡在立法會選舉重創後,雙雙辭去正、副主席,令自由黨一時陷入群龍無首亂局。零售及批發界議員方剛昨日表示,田北俊在內地官場及本地政商界的強勁人脈,自由黨內無人能及,雖然田重掌主席職務的機會極微,但他應「升上神」,類似商會榮譽主席一類角色,以「黨魁」的超然地位,繼續帶領自由黨,讓自由黨度過這段「陣痛期」。

不派人入行會有利發展

方剛更稱,自由黨應考慮黨政分家,以便未來全力發展地區事務,四年後才有機會在直選捲土重來,周梁淑怡卸下議員擔子,正合時機統籌黨務。

周梁淑怡已辭掉行政會議成員職務,相信特首曾蔭權重組行會時,會一併公佈補替人選。但方剛質疑,自由黨不派人入行會,更有利發展,一來可洗掉「保皇黨」標籤,日後在民生或政治議題上,取態可更自由,毋須在議會內為政府護航,「民主派以後要遺憾林瑞麟,咪由得佢遺憾囉」。

環顧商界,名譽會長對商會會務,有時比會長更具權威性,例如曾憲梓在中華總商會仍有話事權、陳永棋對廠商會影響力大等。方剛預期,在本月二十三日自由黨週年大會上,可通過增設新高層架構,但增設榮譽主席需修改黨章,料田北俊及周梁淑怡若答應出任,將在十月中與新主席一併誕生,自由黨高層將以新面貌示人,重新上路。

林健鋒接任主席呼聲高

自由黨能否演變出新架構,仍須視乎田北俊和周梁淑怡意願。田北俊落選後在記者會上宣佈淡出政壇後,一直「銷聲匿」,據可靠消息指出,立法會選戰結束後,曾有中聯辦副主任級官員致電田慰問,但傳有北京官員向田問候,則屬以訛傳訛。消息又指,田北俊雖然競逐立法會議員失敗,但無意就此撇下自由黨不顧,尤其在選戰敗陣後,不想給人「放軟手腳懶理」的印象,對黨員的挽留,他仍在考慮之中,最終如何抉擇,對自由黨影響深遠。

至於自由黨新主席人選,據悉,日前以循商界(一)進身立法會的林健鋒呼聲最高,主因是林健鋒為人處事面面俱圓,較為各方接受。

高官有無做好自己份工?

詳情瀏覽on.cc《做好呢份工》專輯

 
文章編號: 20080912034037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4 ----------

 

太陽報
A06| 港聞
2008-09-12

劉皇發退黨

【本報訊】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昨致函自由黨申請退黨獲准,終結鄉事派與自由黨過去十五年密切合作關係,亦令選後自由黨指摘劉皇發只顧為鄉事派拉票的恩恩怨怨畫上句號。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對劉皇發退出自由黨感到惋惜,但稱樂意未來與鄉事派繼續合作。劉皇發退黨後,自由黨在議會席位進一步萎縮,由七席減至只有六席。

張學明:相當好的決定

一場立法會選戰,令鄉事派與自由黨關係決裂,劉皇發被指未與自由黨高層溝通,便私下決定在區議會功能議席上「讓路」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令雙方關係緊張,甚至有傳劉皇發與田北俊鬧翻,到選舉投票日,劉皇發全力為夥拍民建聯參選新界西的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拉票,更觸發雙方隔空對質,周梁淑怡直指劉皇發「對唔住自由黨」,劉皇發則反指自由黨「惡人先告狀」,令雙方關係跌至冰點。

劉健儀引述劉皇發稱,雖覺退黨有負自由黨,但鄉親認為,劉身兼鄉議局主席,加上未來要處理新會址事務,工作繁重,必須二擇其一,基於鄉情難卻,故他選擇退出自由黨,盼日後有與自由黨合作機會。

對於劉皇發退黨,張學明說,劉皇發基於維護新界居民利益退出自由黨,是「做相當好的決定」。

高官有無做好自己份工?

詳情瀏覽on.cc《做好呢份工》專輯

 
文章編號: 20080912034037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5 ----------

 

太陽報
A06| 港聞
2008-09-12

重經濟輕民生拒聽社福界意見 張國柱:曾蔭權衰過董建華

【本報訊】新一屆立法會有多張新臉孔,候任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曾多次擔任抗爭搞手,他昨批評曾蔭權重經濟輕民生,將社福服務視作財政包袱,又拒絕聆聽業界意見,「仲衰過董建華」,他更舉例,早前曾蔭權耗一百一十億元派糖,就有「燒煙花」救民望之嫌,胡亂花掉公帑,他質疑最後有幾多落到基層手呢?

擊敗狄志遠勝在夠激

本身為社總會長的張國柱,上屆選舉以六十四票之差,敗給有「社福界長毛」之稱的張超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被指不夠激進。他接受本報專訪時則強調,自己曾多次領導前線社工罷工及包圍社署反對政府政策,有需要時「絕對激得起」;今次他以近三分二得票擊敗對手民主黨副主席狄志遠,其中一個原因是選民覺得他比對方「激」。

談及曾蔭權施政,他指當年董建華其實頗關心社福界,升諮詢他們意見,只是到執行時「有心無力」,「曾蔭權就完全冇聽過我意見,事事放經濟第一位,當社福服務係個包袱,唔理解呢個係重要社會投資。」

張國柱本身是民協創黨成員,被質疑民主立場不夠堅定,有機會就二○一二年政改方案「轉」支持政府。張國柱反駁,他早於七十年代起,與現今一眾「泛民大佬」一同參與社運和民運,三十多年來一直堅定不移,公眾及其他泛民不必擔心他會「轉」。

張國柱又說,今次他是代表社總參選,不是代表民協,定位會接近職工盟(社總是職工盟屬會)多於民協:「我希望傳媒叫我做社總張國柱,而唔係民協張國柱!」

高官有無做好自己份工?

詳情瀏覽on.cc《做好呢份工》專輯

 
文章編號: 20080912034037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6 ----------

 

太陽報
A31| 社論及專欄| 龍吟大地| By 古呂
2008-09-12

新中道力量蓄勢待發

自由黨在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全軍盡墨,周梁淑怡出面向劉皇發興師問罪,代主席劉健儀也跟上一把口,這就是自由黨現在和未來一個時間的水準,難免使人失望上再加失望。不過,從理論上來說,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有工商黨生存;一個尋求穩定的社會,必然有中道力量走出,即使自由黨不行了,也會有新的中道力量出現。

公開爭論沒有好處

各種調查都說明,田北俊和周梁落敗,主因不在鄉事票,固然劉皇發若從支持譚耀宗和劉江華名單中撥出部分,都可保住周梁和田北俊,但象顯示,自由黨沒有參加建制派的配票工程,所以怨劉皇發是沒有道理的。更為主要的是,田北俊和周梁輕信民調,而實際並不知道自己的票在哪。○四年兩人當選,田北俊更高達六萬多票,倒戈反二十三條立法不能不說是主要原因,但這回他們在最低工資立法和公平競爭法得罪基層,也失去公義,還以為在直選有票,顯然是失算。

周梁受落選的心情影響,對劉皇發發幾個牢騷,是可以理解,代主席劉健儀加一把口則百分之一百幼稚。她代理主席,首要任務是「止蝕」,穩定內部軍心,內部有問題需要解決,有甚麼理由拿出來在大氣電波中嘈吵?唯一的解釋是她要清黨,要將劉皇發清出去,但這樣對自由黨就有好處嗎?

李鵬飛作為自由黨的前主席,不知為何也提出自由黨與民建聯合併的「餿主意」。他這個提議,無非就是葬送自由黨,這是令人費解的,大概只能從他與田北俊的恩怨情仇去找答案。飛哥舉港進聯與民建聯合併的例子,說明自由黨與民建聯合併的理由,但現實是港進聯與民建聯合併,等於叫港進聯百分之一百消失。記得這兩黨合併之初,叫出的口號是「一加一大於二」,民建聯的基層加上港進聯的中產,可打造一個團結廣泛階層的全民黨。事實上,港進聯的人物現在民建聯掛名的似乎只有一個譚惠珠,「一加一」其實是「一吃一」。

為甚麼會這樣?其實很簡單,香港的政治人物,不管左中右,都是中國「佔山為王」的傳統文化奶大的,誰霸了山頭誰就是山大王,加盟合併,那就看誰的山頭大,誰的實力強。港進聯當年在立法會沒有位了,當然就要被吃掉。如今,自由黨還有多個功能組別席位,這便決定自由黨要與民建聯合併,就不夠牙力。更主要的是,民建聯走的是基層路線,自由黨是工商界路線,兩條路線本來就存在先天的階級矛盾,如何合在一起呢?例如,最低工資立法兩者本身就是冤家對頭。所以,飛哥的建議,是政治基礎理論的無厘頭。

激進橫行中道平衡

不過,筆者倒不擔心香港就真的是「惡人谷」當道。首先,黃毓民的社民連也會因勢利導。其實,平衡理論是大千世界的基本原則,當一個勢力過於激進,選民必然期望中道力量去平衡。筆者看了一個廣告,發現一個專業和行政人員的組織,竟有五位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是直選的,還有譚偉豪、陳茂波、林大輝、劉秀成。該組識四、五百會員,是香港各界中堅,這個組織不可小看,當激進橫行,可能就給了他們舞台。

 
文章編號: 20080912034051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7 ----------

 

太陽報
A31| 太陽虹| 熱帶語林| By 林創成
2008-09-12

親大婆疏情婦

自由黨一向予人牆頭草兩邊擺的感覺,原來連黨員身份也可以擺來擺去,真瀟灑,夠自由。

「三人行必有我輸」的自由黨,兵分三路決戰直選全軍盡墨以後,近中國鐵娘子吳儀「裸退」的周梁淑怡終於發難,控訴黨友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身為自由黨成員竟然掉轉槍頭幫競爭對手民建聯的張學明拉票。記者問劉皇發到底是不是自由黨成員,發叔答曰:「係又得,唔係又得。」

咁都得?發叔你係得!

由於劉皇發身份特殊,彷彿伊索寓言見獸認獸、見鳥認鳥的蝙蝠,自由黨可以拿他怎辦?勒令退黨嗎?發叔大可學足《流氓醫生》梁朝偉對白:我都冇牌,你吊銷我乜春牌照呀!

蝙蝠俠劉皇發坦承自己親疏有別,因為同屬鄉議局的張學明是「同根」,與自由黨的關係只是「組合」。換言之,同根是大婆,組合是情婦,大時大節親大婆,忠義難全疏情婦。鑑於鄉議局才是明媒正娶的大婆,自由黨僅屬霧水姻緣的情婦,無名無分,妾身未明,所以係又得,唔係又得,絕對合乎鄉紳邏輯。

這次立法會選舉眾多候選人之中,最禪最廢的競選口號大概是公民黨毛孟靜的「二十多年,我真的在乎」,聽後讓人如聞佛偈,如墮太虛,真的在乎乜傢伙呀,得道高尼?這句禪式口號,若然套用在自由黨身上,卻是貼切不過,二十多年,我真的在乎,我要做大婆,不要做情婦,你給我跟她離婚!

一個男人如果不肯跟大婆離婚,做情婦的,要麼分手,要麼死忍,自由黨最終會怎樣處置一腳踏兩船的劉皇發?一場殘忍的直選已經損兵折將了,正副主席雙雙辭職,要是再跟一名份量不輕的疑似黨員分手,失血未免太多。

自由黨尚在遲疑,劉皇發先下手為強,主動退黨。做情婦就是存在始亂終棄的風險。

 
文章編號: 20080912034053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8 ----------

 

信報財經新聞
P12| 政策政情
2008-09-12

得票率勝范太葉劉成功固守港島中產票源

  除民建聯得票大減外,今屆立法會選舉港島選區另一焦點,是前保安局局長、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右圖左】牽頭的名單,與民建聯名單所得的票數近乎相同,令人疑問雙方有否互相配合,讓其中一張名單爭取第三席。本報翻查點票資料卻發現,葉劉淑儀名單在全個選區基本上都能夠固守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的中產票源。

  選前的民意調查多次顯示,葉劉淑儀名單排名第二的皮膚科醫生、新力量網絡前主席史泰祖亦有機會壓倒泛民主派中第四高票的候選人,為親政府陣營在總共六席的港島選區中,贏得第三席;至選舉結果公佈之時,葉劉淑儀及民建聯兩張名單的得票卻幾乎一樣,只是相差六百五十六票。

  綜合香港島四個區議會,葉劉淑儀名單的所得的實際票數只在東區跟范徐麗泰四年前的票有較大差距,接近七千四百票,即較范徐麗泰少約二成,但在東區以外三區,都只是較范徐麗泰四年前的成績略差。若以得票率計算,葉劉淑儀名單更在四區均較范徐麗泰為高【表一】。

取得高級公務員支持

  本報亦翻查過各個點票站的點票數字,發現葉劉淑儀在多個以中產階層為主的社區,包括中西區的半山城道一帶、灣仔區的禮頓山、東區的太古城、康怡和康山花園、南豐新、藍灣半島,以及南區的海怡半島及置富花園,所得的票數均與范徐麗泰四年前所得的相若,甚至比范徐麗泰略高【表二】。

  另一方面,葉劉淑儀名單在多個選舉論壇上,曾表示立法會毋須設立專責委員會跟進梁展文事件,來自點票站的數據亦顯示,在設有不少高級公務員宿舍的灣仔區渣甸山一帶,曾出任政務官多年,離開政府前為問責制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所得的票數亦比前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於同一票站所得的為高。

公民黨拋離民主黨

  至於泛民主派,公民黨陳淑莊、余若薇名單在差不多大多數票站的得票,均屬泛民名單之中最多。該黨在多個中產區包括鯉景灣、杏花、太古城、康怡花園、渣甸山、藍塘道、半山麥當奴道、山頂等以三至五倍的票數拋離民主黨的甘乃威名單。

  除公民黨外,公民起動何秀蘭全港島的總得票雖不及甘乃威,但與公民黨同樣於多個中產區,包括跑馬地、杏花、炮台山、康怡花園、鯉景灣等,得票較甘乃威為多。民主黨甘乃威只在極少數票站,包括甘乃威本身的區議會選區上環,以及太平山街一帶、利東、華富和黃竹坑,得票屬泛民各名單之冠。

港島是中產票源指標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表示,以葉劉淑儀的公務員背景,以及史泰祖的專業身份,能取得泛民主派支持者以外的中產人士票源,並不奇怪。但他指出,要詳細研究中產區的得票的話,便須進一步參考人口普查中不同地方的住戶平均收入、私人樓宇人口百分比、自置物業人口百分比等數據。

  李彭廣分析,港島區的選民結構,與香港另外四個立法會選區明顯不同,研究中產票源有一定指標作用,再者,葉劉淑儀並非「執政聯盟」的一部分,在梁展文事件中不及民建聯般「當風」。李彭廣認為,若要衡量親政府陣營派出形象較獨立的人士吸納中產票源的策略,葉劉淑儀可算是成功■

 
文章編號: 20080912391003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9 ----------

 

信報財經新聞
P12| 政策政情
2008-09-12

李鵬飛指毫無貢獻劉皇發退出自由黨

  自由黨與鄉議局正式決裂,各走各路。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圖右】在自由黨對他展開紀律調查前,去信自由黨代主席劉健儀要求退出自由黨,獲自由黨接納,令該黨議席減少至六席。劉皇發在信中表示,未來要忙於鄉議局的事務包括要重建會址,因而無暇兼顧自由黨的黨務,所以決定退黨;劉健儀對劉皇發的做法感到惋惜,但希望雙方未來繼續合作。

  自由黨前主席李鵬飛認為,劉皇發退黨不會對自由黨造成太大打擊,自由黨已經沒有了生存的價值,相信在今屆立法會會期內會被民建聯吞併。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劉皇發的退出不會影響自由黨具體的運作,卻營造出「一沉百踩、落井下石」的心理效應,他相信自由黨會進一步萎縮,挖角潮也會隨之降臨。

鄉事繁重無暇兼顧黨務

  自由黨前正副主席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在選舉中落敗後,周梁公開指責劉皇發對不起自由黨,劉皇發對此甚為「勞氣」,在自由黨對他展開紀律調查前,他昨午直接去信代主席劉健儀,要求退出自由黨,並在信中表示,鄉議局事務繁重,包括要重建會址,會花去其大量時間,因而無暇兼顧自由黨的黨務,所以決定退黨。

  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則表示,新界人尊重以及欣賞劉皇發退出自由黨的決定。他不評論劉皇發退出自由黨的得失,卻指劉皇發在維護新界人權益方面作了相當好的決定。

  劉健儀則表示,對劉皇發的決定感到惋惜,自由黨經商討後接納對方退黨。她又指出,由於劉皇發已非黨員,因此黨內不可以向他進行紀律調查,並重申自由黨並沒有與對方發生磨擦,認為雙方日後仍可以繼續合作。劉健儀前日接到黨員對劉皇發的投訴,並去信要求他解釋,但劉皇發並沒有解釋。

李鵬飛:自由黨沒生存價值  自由黨前主席李鵬飛昨晚接受本報查詢時認為「自由黨有他(劉皇發),沒有他,根本沒有分別」,並指出,在他擔任黨主席期間,劉皇發對自由黨「沒有貢獻過一分鐘」,並以「貌合神離」來形容雙方的關係,因此,劉皇發退黨不會對自由黨造成太大打擊。李鵬飛強調,自由黨已經沒有了生存的價值,相信在今屆立法會會期內會被民建聯吞併。

  蔡子強則認為,劉皇發的退出不會影響自由黨具體的運作,卻營造出「一沉百踩、落井下石」的心理效應,而劉皇發退黨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例如自由黨日後可能在部分新界議題上,與泛民主派聯合對付他。蔡子強又預期劉皇發短期內不會加入民建聯,但不排除在過了一段時間的冷河後加入,估計雙方會保持「眉來眼去」。他又指出,自由黨將面臨進一步萎縮的危機,該黨在多個功能組別的議席都有可能被人搶灘,挖角潮也會隨之降臨。

  劉皇發自一九八○年開始擔任新界鄉議局主席,領導新界原居民逾廿載,備受新界人推崇,有「新界土皇帝」之稱。至於他與自由黨的淵源始於自由黨的前身啟聯資源中心,劉皇發與已故立法局議員張鑑泉及前自由黨主席李鵬飛是啟聯的創辦人之一,也順理成章成為一九九三年自由黨的創黨黨員,並一直有交黨費■

 
文章編號: 20080912391003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0 ----------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時事評論| 香島論叢| By 練乙錚
2008-09-12

飛鳥將盡自由黨人何去何從

  昨文談論立會選舉結果帶出的負面訊息,首先提及自由黨失利引發的商界「民主畏縮症」,今天續談該黨及商界要面對的一些選後政治餘波。

  雖說自由黨「不等於」或「不能代表」整個商界,但該黨是次直選失敗、得票全線大幅下降,無疑反映商界在廣大市民心目中的政治地位已然十分低下;讓他們當經濟火車頭推動本地經濟發展也許很適合,但若要讓他們坐到審議政策法案、監督政府行為的位置上,市民有一萬個保留。推而廣之,二○一二年更換特首,由商界或接近商界的人出任,民意阻力將會很大。當年董建華雖然治港無方,但不失「好人」稱號,縱受若干「利益輸送」指控,其主觀出發點還是好的。可是,幾年之間,商界聲譽下降,大不如前,若再來一次「商家治港」,市民反彈,可謂必然。特首雖很大程度是欽點產物,非由民主程序產生,但北京在考慮人選之時,亦必須顧及「有效管治絕不能離開民意」此金科玉律。由是觀之,下屆特首人選當中,無論是大商賈背景的(如唐英年),還是與商界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如梁振英),行情都因而看跌。

  當然,自由黨選戰失利的原因,除了民意對商界趨向負面之外,還由於該黨在當權派中的地位不斷下降。究其原因,有好幾方面。首先,民建聯經過多年努力,成功改變形象,草根色彩淡化,勢力伸展及於商界(其副主席包括商界名人),侵入自由黨地盤,逐漸成為生意人中愛國者或趕浪頭輩首選。其次,「廿三條」一役,自由黨在關鍵時刻由田少帶頭倒戈,北京自然對這批成長於港英時代的商界翹楚或其後人的忠誠度多打一個大問號;這次自由黨在競選最後關頭告急,叫「天」不應,與「廿三條」悍將葉劉的風光,恰成強烈對比。北京不是不要爭取本地商界,但它寄厚望的,斷非喝港英奶水長大那一批,而是近年才開始冒升、與中國市場經濟一起成長的年輕天真一輩;這次選舉,只不過是北京在商界「換馬」的前奏。第三,內地改革開放之初,香港商界參與至為重要,但時至今日,中國大陸早已成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首選,對香港商界的資金倚賴程度已大幅下降,況且香港資本的技術含量一般不高,地產資本則與內地「地頭蟲」有很大矛盾,故總的來說,港商在大陸官場裏,不再像以往風光;此飛鳥盡、良弓藏之故也。三個原因加在一起,自由黨在當權派中的地位下降,十分必然。

  政制改革亦對自由黨不利。立法會產生方法改革的大方向是直選,就算當權派負嵎頑抗,死抱功能組別不放,也必須在各個界別之內大幅開放投票權,達至與全部直選差異不太大的一人兩票局面。在那種情況之下,自由黨能否保持其目前在功能組別中的七席,很成問題。筆者的看法是,既與直選無緣,又在功能組別失去優勢,由現時這批商界人士支的自由黨的命運,只能是泡沫化!

  面對此形勢,自由黨人何去何從?自由黨屬當權派,此乃其經濟政策主張及成員個人利益使然。一個十分重商的政府,代表商界的政黨哪會不支持?今天講營商,哪個港商不要向北進?可是,離開金錢考慮,自由黨人的價值觀念,不見得就和根正苗紅的正統左派愛國政黨人士一致,故在泡沫化過程中,黨員向保皇與泛民兩翼分化,當不能免。在目前比例代表制之下,兩黨獨大的局面雖難以出現,但自由黨分化而使中間萎縮、兩大陣營差距拉開的趨勢,似乎不能避免。(這種兩極化不等於激進化;出現後者的原因,與上述分析無關,而與北京及特區政府的管治路線有關,詳見週二、三、四本欄文章。)  不過,自由黨或商界中人對該黨競選失利乃至可能泡沫化,都不必太過介懷。在民主政體裏,商家從政,既有先天困難,一旦成功亦非好事。在美國,富商參選絕少成功者,從洛克菲勒家族到羅斯.佩勞到邁可.布隆博格(彭博通訊社創辦人)都欲「角力而後臣之」,結果都不成功;若然成功,亦容易引致政經權力過分集中,令社會失去平衡。商界參與政治,比較妥善的做法,是以其財力物力支持一些理念相近的非商界人士參選,以及出資成立各種配套的政治組織如政策研究機構等。站在優化社會人本資源利用的角度看,商家創富能力高,從政本領卻未必比別人強,親自參政,無疑錯配人才;商家的第二、三代參政,多少帶玩票成分,一遇挫折,容易意興闌珊退出政壇,過去投入的資源及培養出的政治經驗馬上作廢,此亦是一種浪費。何苦呢?



 
文章編號: 20080912391005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1 ----------

 

英文虎報
P08| Local
2008-09-12

Democrats vow to battle hard for Legco presidency

Democrats said yesterday they will run against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for the presidency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 a post held for 10 years by Rita Fan Hsu Lai-tai, who stepped down last month.

Following the success of the DAB and the rout of the Liberal Party last Sunday, there was speculation that alliance founding member Jasper Tsang Yok-sing would stand for the post. The DAB said it would make its intentions known next week.

But the Democratic Party's Albert Ho Chun-yan made it clear when he met Chief Executive Donald Tsang Yam-kuen yesterday that the presidency will not be one-man race.

Even though pan-democrats hold only 23 of the chamber's 60 seats, Ho said they will field a candidate. ``Winning or losing does not matter. The point is we will not allow the presidency to go uncontested.''

He added: ``It wasn't easy for the pan-democrats to hold on to 23 seats in the election. Even though we are in the minority, we must remain united.''

Ho and six of his newly elected Legco members met Tsang at government headquarter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on October's policy address.

Ho also told Tsang that his party will press for a formal probe into how former building director Leung Chin-man was allowed to take a senior post with New World Development soon after retirement. DIANA LEE

 
文章編號: 20080912448004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2 ----------

 

am730
M04| 新聞
2008-09-12

劉皇發退出自由黨獲接納

身兼鄉議局主席的自由黨成員劉皇發(圖),因協助黨外人士拉票而鬧出的風波,終以退黨了結。自由黨昨午收到劉皇發的信件,他在信中指鄉議局正進行會址重建,他身為該局主席,往後將會繁忙,亦有負自由黨的期望,因而決定退黨,但希望日後繼續與自由黨合作。

自由黨代理主席劉健儀表示,黨內經商議後,已接納劉皇發退黨。她重申,自由黨與劉皇發並無摩擦,她對其決定感到惋惜,她並在回覆劉皇發的信件中說,自由黨樂意與鄉議局繼續合作。身為自由黨成員的劉皇發,因在選舉期間為民建聯成員兼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拉票,令自由黨前副主席周梁淑怡在新界西流失大量鄉郊票而敗選。張學明昨晚表示,尊重及欣賞劉皇發的決定,並讚揚對方為新界人做了好事。



 
文章編號: 20080912892000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3 ----------

 

am730
M10| 新聞| C觀點| By 施永青
2008-09-12

北京樂見毓民入局

黃毓民在競選期間所顯示出來的戰鬥格,看來並沒有嚇怕所有的選民,反令他可以在區內以第二高票當選。不過,如果全港選民可以一起選一個最想踢他出局的議員,黃毓民一樣有機會當選。因為,社民連代表的只是一部分激進派的立場,不一定能反映全民的利益;他們要走的路線,不可能被大部分香港人所認同。

黃毓民一當選,就表示將來一定會在立法會內,用類似「長毛」的出位手法搞事,還說要看看將來的立法會主席,如何趕完「長毛」出場後,再趕他出場。因此,有人估計,將來政府有法案想立法會通過,一定會比以前更困難。在毓民的帶領下,立法會將上演好戲連場。

有人說,北京看到這種情況一定會覺得很頭痛;我看也未必如是。從今次競選的過程來看,毓民所造成的損害,承受得最重的是公民黨,而不是民建聯。在新界西落選的公民黨張超雄,就公開指責社民連的競選策略過度功利,為求勝出,不惜攻擊自己友,故「贏了席位,輸了品格」。我相信黃毓民不會因為被人批評就改變社民連的立場。今次選舉,社民連所獲得的成績,正好證明黃毓民為社民連所作的定位是成功的。很難期望黃毓民會為了「友黨」的需要,而放棄自己的致勝之道。社民連的這種取態,必然會導致民主派的內訌,這正是北京所樂見的。

民主派能在香港取得這麼大的優勢,是因為他們成功地佔據著道德高位,在傳媒上得到輿論的擁護。這個建在道德高位的堡壘,從右的方面去攻擊它是不會成功。過去建制派在這方面曾多方嘗試,都沒有甚麼成效。現在黃毓民卻先從內部發動攻擊,將來還會跳出來從左的方面發動攻擊。這個建在道德高位的堡壘將岌岌可危,民主派頭上的光環將在不同的環節上逐步蒙污,日漸失去光彩。

過去就很少人敢問民主派,為何一方面反對功能組別選舉,一方面又參與這場小圈子選舉。還不是一樣為了議席,不顧原則?其行徑比黃毓民為了原則據理力爭更為不當。只不過,如果這樣的批評出自民建聯的口,市民會聽不入耳;現在由黃毓民來說,市民就會察覺原來民主派也不是那麼聖潔。

此外,社民連又攻擊民主黨在房委會的成員支持領匯上市,令民主黨好不尷尬。原因是民主派中的確有不少是兩面派,他們一方面反建制,一方面又想在建制中有地位,喜歡接特首委任,加入各式各樣的委員會。有些人至今還把幾十年前做過的公職印在卡片上,靠這樣的人去反建制怎會成功?這類人在委員會內很溫順,會支持政府的議案;但一發覺這些議案在社會上受到非議時,就忘記自己曾投過贊成票,立即加入反對派行列。現在由社民連來揭穿他們的假面目,北京怎不樂見?因此,毓民入立法會後,除了北京之外,還有很多人都會感到頭痛。



 
文章編號: 20080912892002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4 ----------

 

生活區報 (香港經濟日報) - 港島中西南
004| 社區新聞| By 麥耀邦、黃凱瑩
2008-09-12

候任議員為港島爭權益 將地方議題帶入立會跟進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已塵埃落定,港島區6個議席泛民取得歷史性的4席,而建制派只能保住兩席。有新當選的議員指,會把舊區重建、加快興建港鐵南及西港島等地區議題帶入立法會跟進,為港島區居民爭取權益。

  取得港島區6個議席的分別為公民黨陳淑莊及余若薇、民主黨甘乃威、公民起動何秀蘭、民建聯曾鈺成及獨立的葉劉淑儀,其中陳淑莊及甘乃威兩人身兼中西區區議員,何秀蘭亦曾任中西區區議員。

多與中西區有關

  綜合幾位回覆本報查詢的候任議員指,他們希望帶到立法會跟進的地區議題,多數與中西區有關。

  公民起動的何秀蘭稱現時中西區只有兩個公共屋,當中不少租住舊樓的居民一直飽受租金上升之苦,但原區又沒有足夠的公屋單位讓他們「上樓」,不少獲編配到天水圍等偏遠地區居住,令他們承受沉重的交通費。她建議政府應在區內空置的地皮加建公屋,重建西環讓更多舊樓居民可原區上樓。

  以「票後」姿態進入立法會的陳淑莊(公民黨)稱,會在立法會內跟進有關西半山規劃,以及樓宇的高度限制等問題。她表示,中西區有不少舊樓都只有10至12層高,若附近的新建樓宇太高,會對視覺、空氣及生等造成影響。

  同屬公民黨的余若薇則指,兩電費用不同,導致居住在港島的居民要承受較高電費等,是她未來在立法會的重要工作。

  甘乃威(民主黨)則指,希望透過加快立法會的撥款,令籌劃多年的西區及南區鐵路盡快上馬興建,以便利兩區的交通及居民。

葉太冀入經濟事務委員會

  葉劉淑儀則指,她在拉票期間於筲箕灣目睹一個貧窮個案的實況:「有店舖賣三文治加咖啡做早餐,只需要$11,每日要賣多少個早餐才能賺到足夠的生活費用?」她認為這情況顯示了貧苦懸殊、低工資及高工時的苦況,香港已不能單靠金融業來支橕。故此,她希望能加入立法會經濟事務及相關的委員會,推動創新科技及創意產業等,提高香港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尚有一位當選人曾鈺成(民建聯)未有對查詢作任何回覆。

﹏﹏﹏﹏﹏﹏﹏﹏﹏﹏﹏﹏﹏﹏﹏﹏﹏﹏

中西區出產3位「雙料議員」

  在今屆各政黨均銳意扶植第二梯隊「上位」的氣氛下,本身為區議員的陳淑莊(公民黨)及甘乃威(民主黨)亦首度進軍立法會議事廳,成為「雙料議員」,連帶循區議會功能組別競逐成功的葉國謙(民建聯),中西區有3名現任區議員同時走入立法會,創歷史之冠。

  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陳特楚(獨立)表示,對於3名同僚成功當選感到很高興。雖然過往也有不少渠道向政府反映地區意見,而政府亦十分重視,各個局長不時會落區收集民情,但有區議員進入立法會,無論怎說都會有助地區問題的解決。

  陳指,中西區一直受塞車問題困擾,冀新任立法會議員能「追緊」中環灣仔繞道的興建進度,另外接駁區內的海濱長廊、半山一帶的屏風樓、舊區重建及保育等議題,亦一向受區議會關注。

  對於「雙料議員」在兼顧不了兩個議會的情況下,多捨棄區議會工作,陳特楚笑言,一點也不擔心,亦對同僚投下信任一票。

 
文章編號: 20080912915000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5 ----------

 

明報即時新聞
港聞
2008-09-12

今日報章頭條摘要(08:21)

金寶湯回收,股市大跌成為報章主要頭條,《明報》報道,食環署下月起會掃蕩「易拉架」。《明報》說,針對愈來愈多電訊、電視及信用卡公司等肆無忌憚地在街頭豎起「易拉架」招客,食環署下月起將率先在灣仔及銅鑼灣區黑點全面掃蕩,違者可被控以阻街和非法展示招貼或海報罪行,最高可判罰款1 萬元甚至入獄,並留有案底,推銷員工及受益公司均要負上刑責。至於下一個打擊黑點,將是旺角區。港股大瀉,《香港經濟日報》說,美國9.11恐怖襲擊7週年,港股亦遭「巨熊」襲擊。恆生指數連跌第三天,機構投資者洗倉潮持續,昨再跌611點或3.06%,收報19388點,創17個月收巿低位,更創多個紀錄。外圍昨晚早段走勢疲弱,港股後巿未敢樂觀。《文匯報》、《香港商報》和《大公報》都以此作為頭條。《信報財經新聞》則報道,內地與香港政府日前突然簽訂能源合約,令中電控股計劃投資逾一百億元的大鴉洲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項目添上變數。中電常務董事阮蘇少湄昨天表示,中電已經決定放棄大鴉洲的投資計劃,但希望與各有關機構和部門組成工作小組,加快推展內地的LNG接收站項目。《蘋果日報》報道,全球最大罐頭湯生產商金寶湯,首次在港、澳兩地進行大型回收行動。金寶湯過去一星期接獲三名市民投訴,指大罐裝「忌廉蘑菇湯」及「忌廉雞粒蘑菇湯」有問題,開罐後發出濃烈異味,金寶湯昨宣佈立即回收港澳兩地1.4萬箱共33.6萬罐罐頭湯,市民可到各大超市退回罐頭並獲全數退款。《成報》說,食物安全中心呼籲市民停止食用該產品,同時亦會抽取部分產品化驗,以瞭解問題所在。《太陽報》亦以此作為頭條。《新報》的頭條說,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立法會選舉為民建聯拉票的風波,最終以「發叔」退黨而告終結。自由黨的代主席劉健儀證實,昨日下午收到劉皇發要求退黨的信件,自由黨經商議後,即時接納其退黨要求,但她對劉皇發的決定感到惋惜。《星島日報》報道,內地「腎結石娃娃」事件擴大,禍延全國至少七省。甘肅有五十九名嬰兒,疑食用國產「三鹿牌」奶粉患上腎結石,其中一嬰死亡,陝西、江蘇、湖北、河南等六省也陸續出現相似病例。奶粉生產商承認,部分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公司決定全部回收,流入市場問題奶粉料達七百噸,但無交代出事原因。《東方日報》則報道,前市政局主席梁定邦去年十一月險遭綁架一案,案件昨於高院開審。控方首度傳召梁定邦出庭作供,他供稱案發當日早上返回辦公室上班期間,曾被綁匪從電梯內推出電梯,復遭三名綁匪強行推入一個木箱內,更慘被牛皮膠紙五花大綁及被迫戴上氧氣設備,梁一度以為自己「死梗」,惟掙扎期間因咬斷一名綁匪的小截尾指而最終得以脫身。

 
文章編號: 20080912920815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6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8)。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