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論壇 A28 |
文匯報
|
計佑銘 2004-08-26 |
定要選出清正廉潔利港利民議員 |
距離「九‧一二」立法會選舉的投票日越來越近。隨候選人不斷爆出嫖妓被拘留、涉嫌用高租金騙取公帑之類的醜聞,到底應該選舉什麼樣的人成為立法會議員,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關注。選舉議員,既要講大節,也要講小節。候選人的大節是其思想理念有利於香港的繁榮穩定,小節是有道德誠信,清正廉潔。本人認為,選民應該摒棄那些道德淪喪、以權謀私的小人,選舉那些清正廉潔、利港利民的候選人成為立法會議員,這才是最符合港人利益的選擇。 立法會在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據基本法的規定,立法會作為立法機關,擁有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審核、通過財政預算,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對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等一系列重大的法定權力。因此,立法會由什麼人組成,對特區的施政、經濟振興乃至政制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立法會由什麼人組成影響重大 我們選出的立法會議員,應該對香港的繁榮穩定有利,特別是要有利於推動經濟的發展。因為,香港是個國際化的經濟實體,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永恆的主題。加快發展經濟,是解決香港所有問題的關鍵。目前,由於經濟結構性問題,香港正在逐步喪失它原有的優勢,並面臨來自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挑戰。香港需要根據變化了的形勢,制訂相應的政策,利用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個人遊等中央支持香港的一系列措施,推動香港經濟的發展,這些都需立法會的有效配合。因此,選民應該選擇那些重視維護社會穩定,關心經濟發展的議員。只有這樣的議員,才能夠配合政府作出快速反應,把握經濟發展機遇。 選舉議員,還要關注候選人的道德操守。市民對立法會議員的品德誠信有更高的要求。從政者最忌金錢與美色,如今這兩種醜聞都有出現,不得不引起選民的警惕。 從政者最忌金錢與美色 作奸犯科,最為注重傳統道德的中國人所不齒。何況立法會是特區立法機關,是尊嚴的議事殿堂。嫖妓的候選人操守不良、品格低下,有何資格進入立法會這個大雅之堂。 基本法第七十九條對作為立法會議員的行為操守有嚴格的規定,如其中第六項規定,在特區區內或區外被判犯刑事罪行監禁一月以上,並經出席會議三分二議員通過解除其職務,以及第七項議員「行為不檢或違反誓言」,經出席議員三分之二通過予以譴責,即可由立法會主席宣告其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行為不檢」的候選人,在講究道德情操的選民面前,已經「喪失了資格」。 以權謀私更無資格進立會 違法亂紀、以權謀私的人,更無資格進入立法會。因為立法會議員位高權重,如果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來得到別人不可能得到的東西,那更是「罪加一等」、法理難容。民主黨候選人涂謹申用自己名下租值不過四、五千元的物業,竟然以高達一萬三千八百元的租金,套取納稅人的金錢。五年多來,從政府處支取了租金津貼高達六十萬元!而涂謹申作為立法會議員,沒有向立法會申報持有涉案物業,違反議員申報利益規定。根據《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登記規定》,議員如持有任何公共或私人公司百分之一或以上的股份,都必須申報登記,違反者會被訓誡、譴責及暫停職務,若問題嚴重,可被罷免。選民們想一想,如果這樣的人進入立法會,納稅人的錢怎麼會放得安穩?市民的利益又怎麼能夠得到保障?不讓這樣的人進入立法會,是維護選民自身利益的需要。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1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手記專題 A16 |
成報
|
2004-08-26 |
沉悶的選舉 |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已到倒數時刻,本來應是轟轟烈烈、烽煙四起的,可現實卻是死氣沉沉,泛不起一絲波瀾,即使是在近日連番爆出桃色和金權醜聞,但選舉氣氛仍是疲弱不振。這情況有點反高潮,特別是去年「七一」之後,社會躁動不安,有點野心的人都有沾一點政治渾水的意圖,各方勢力也磨刀霍霍,大要幹一番事業,但今天的氣氛卻大出人們的意料。「民主派」也好、「愛國派」也罷(我認為民主和愛國都不應被壟斷,這從俗,但加上引號,以作專指),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他們已年老力衰,提不出新意思,亦找不到選舉的力點,老面孔老數,不沉悶才怪! 民主黨要感謝特首 每一次選舉,都是「民主派」先發球,「愛國派」接球的,過去幾乎所有選舉的議題都由「民主派」發起,因此,探討選舉氣氛為何沉悶,我們先從「民主派」一方談起。 事實上,上次立法會選舉已為民主黨敲響警鐘,那時的主席李柱銘曾因失言而道歉。不過,後來董建華政府的不斷失誤,幫助民主黨扭轉劣勢,苟延殘喘下來。去年的區議會選舉,民主黨多贏了議席,其主要功勞應歸於董建華。可是,政治果實得來太易,民主黨便沒有改進的動力,其選戰的邏輯是:只要董建華一天當政,特區政府便會犯錯,乘勢而起,不勞而獲。 缺乏切實可行政綱 由於民主黨有這種等的心態,又是議會選舉的既得利益,所以其反應總是慢人一步:反二十三的主力是黃毓民和民陣,沙士發難的是鄭經翰,而普選爭論的主打是法律界精英,民主黨在這些事件中只充當配角,跟在別人身後吶喊,主導不了事件。這次立法會選舉,民主黨原本是意圖打「普選」牌的,但除了口號以外,民主黨提不出任何方案,讓港人相信它的政綱是切實可行的。 其他「民主派」人士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兩年的「七一」捧起了一群政治新星,但單一的政治議題並不能築起政治上的陽關大道。自人大釋法後,政治新星政見單調的缺點日漸顯露,老招常用,新人易老,今天的民主黨人當年哪個不曾是風格清新的政治新星?泛「民主派」原本是要大打「普選」牌,但中央力量過於強大,「普選」牌打不起來,偏偏董建華又不再犯錯,慣了主導選舉議題的「民主派」發現選舉失焦。 「七一」激起青年熱情 「愛國派」的愛國在香港是原罪。因為愛國,一切對中共的不滿都會發洩在「愛國派」身上;因為愛國,董建華的所有錯誤,都殃及被視為保皇黨的「愛國派」。「愛國派」以往靠基層、工會的組織,打親中愛國的旗幟,在港英統治年間,吸引了一批民族情感較為強烈的選民,可是,這類選民年紀日大,隨他們的凋零,「愛國派」的政治勢力也必大受影響。前年的「七一」激起了部分青年人的政治熱情,今年參與「七一」遊行人士更是以年輕人居多,他們多以香港為本位,對「愛國派」的愛國主張毫無興趣,何況,民族感情往往見於民族危難之中,中國日漸強大,港人更能以平常心對待大陸,純粹主張愛國便不再吃香。吸收了去年慘敗的教訓,「愛國派」以哀兵出戰,遠離特區政府,暫時穩住了陣腳,但除了穩定發展等口號外,它們提不出任何引人的議題,情況和「民主派」何其相像。 港人對董已經心死 當然,這不得不提董建華政府對選舉氣氛沉悶的「貢獻」。回歸以來,董先生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雖然很慢,但自去年「七一」以後,倚靠中央的強力介入,董先生算是完成了他的政治初級課程,明白揚長避短的道理。既然常詞不達意,便索性減少公開露面;知道中央關懷可用,便老起面來要政策,不理他人的冷嘲熱諷,一年下來,情況稍有改善。港人對董是哀莫大於心死,既已不抱任何期望,又無法動他,退而求其次,只要他不犯錯,經濟又有所復甦,民間不滿暫時得到了緩解。結果,沒有了特區政府的犯錯,兩大政治團體更是無力可借,只好行禮如儀,選舉的氣氛也大不如前。 平心而論,沉悶的選舉沒有甚麼不好,激烈的選舉容易挑起社會矛盾,事事以政治為準則,致使社會陷入對立和分裂。台灣的情況可為借鑑,連年選舉,全民皆輸,最終的贏家只有興風作浪的政客。今次沉悶的立法會選舉,未嘗不是港人之福。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9014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世紀 D08 |
明報
|
劉進圖 2004-08-26 |
編輯窒手記 |
選舉難祥和 |
日前與一位內地駐港人員碰面,談了幾句關於香港選舉的事,他說希望香港在比較祥和的氣氛下進行選舉,不要影響社會穩定。我相信他講這句話完全是一番善意,他是真誠希望選舉後中港之間以至香港內部的政治氣氛能改善,朝野之間和黨派之間都減少紛爭,增加合作。然而,期望選舉氣氛祥和是不太現實的,難免事與願違。 選舉從來都是氣氛激烈的,因為有競爭,今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競爭尤其厲害,泛民主派爭取「變天」,明星級人馬披甲上陣,親建制派力求維持半數以上席位,也是精銳盡出,這兩股力量短兵相接時,政治溫度是一定會上升的。 其次,媒體在選舉期間總會爆出負面新聞,去年區議會選舉前捲入負面新聞的有民主派的阮品強和梁國雄,民建聯的蔡素玉。如今距立法會選舉還有兩個多星期,已發生了民建聯馬力患癌,民主黨何偉途涉嫌嫖妓、涂謹申涉利益衝突等。不論這些新聞是否源於政敵的揭發,其客觀效果都會觸動選民情緒,令選舉氣氛變得更尖銳。 其三,北京高度關注今次立法會選舉,地方上的幹部會否運用影響力,鼓動選民投票給「愛國愛港」陣營,由此引發乾預選舉的爭議,還有待觀察,假如不幸發生這類事情,對選舉氣氛可能有很大影響。 香港有多次的選舉經驗,市民理智成熟,社會穩定是沒有問題的,但選舉氣氛注定不會祥和,裂痕在所難免,選舉後中港之間和朝野之間都要為如何修補關係而煩惱。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29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國是港事 A32 |
香港經濟日報
|
黃偉豪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民主發展網絡成員 2004-08-26 |
選民抗拒抹黑 醜聞未必奏效 |
只有大約兩星期時間,便到立法會選舉的投票日,可惜,各主要黨派候選人,激烈地為自己的政策主張而辯論的場面,仍然十分欠奉。取代理性政策討論的,是有關候選人的負面新聞,特別是一連串衝民主黨候選人而來的醜聞,先有排在李華明名單第三位的立法會九龍東候選人何偉途,涉嫌在東莞嫖妓被捕的事件;後有涂謹申涉嫌違反立法會議員的利益申報。選舉逼近,更多的醜聞可能會陸續出現。從一個策略性的角度來看,最醜的醜聞和最震撼的事件,通常會被留至選舉前最後一刻才出現,因為這才可以殺對手一個攻其無備,要對手在正式投票前,連找一個還擊,甚至解釋的機會也沒有。 蒐集資料打擊對手 手法過時 在西方,專靠散播醜聞來抹黑對手,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拉票助選的伎倆,被稱之為負面選舉(negative campaign)。它在西方民主國家的收效卻成疑,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用負面選舉策略的政黨或候選人,往往只把精力放在蒐集或製造負面新聞之上,而放棄在政策上下工夫。若負面選舉大行其道,選民只有在全是差的候選人中,選擇一個「無咁差」的消極感覺,進一步更會對政治反感,放棄在投票日去投票,使到抹黑其他人的候選人,最終也自食其果,同樣流失選票。正正由於靠醜聞拉票的結果難料,更往往被視作等同沒有改善現有政策方法的象徵,醜聞已非選舉工程的主流。 社會結構和價值的轉變,也令很多以往專用來抹黑對手的題材,變得平平無奇和「小兒料」,使到負面選舉的幕後黑手,往往得物無所用。以婚外情為例,雖然仍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但在很多離婚率高企,單親家庭成了其中一種主流家庭模式的西方社會,其政治殺傷力已大不如前。以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為例,他的到處留情幾乎全民皆知,但這無阻他入主白宮。而他在第二任內,幾乎被彈劾,主要的指控是他在大陪審團面前講大話,而非他和白宮的見習生有「不尋常」關係。 西方漸重才能 道德僅次要 這社會氣氛下,西方的政治發展亦慢慢將民選的領袖,定位為政府的領袖(head of government),而非國家元首(head of state),前者只是負責政府的政策和管理,道德包袱較少,以才能和表現居先,後者才是維持社會價值,和道德秩序的人物。 回到香港,亦不見得醜聞是有效的選舉策略。由港大民意調查計劃在7月做的調查顯示,有高達73%的受訪者是抗拒抹黑候選人的做法,事實證明如此,在上一屆立法會選舉中,民建聯的程介南雖飽受醜聞困擾,但仍高票勝出兩席,幫助了蔡素玉晉身立法會。 有組織的抹黑行動,更有可能使人懷疑中央正動員國家機器干預香港選舉,一些的抹黑行動,亦會自暴其短收其反效果。如何偉途在未有審訊下被判「收容教育」半年,就使很多人認識到國內制度的黑暗和不健全,一切一切也只會為泛民主派拉更多的票。 既然負面選舉有這麼多反效果,希望中央能在這個鄧小平誕生100週年的大日子裏,緊守「一國兩制」的承諾,給予香港一個公平、公正和公開的立法會選舉。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002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A01 |
英文虎報
|
Matthew Lee and Carrie Chan 2004-08-26 |
Scandals part of smear plot, say Democrats |
A well-planned smear campaign is bearing fruit in the form of back-to-back scandals that may hurt the Democratic Party in next month'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party leaders say. ``There is a well-organised conspiracy under way,'' Democratic legislator Law Chi-kwong said, ``and it is being done systematically.'' Referring to the raid that nabbed Alex Ho on prostitution charges in the mainland and the uncovering of the James To property scandal this week, Law said that a ``smear campaign'' launched by unknown persons was intent on digging up dirt on the Democrats. Party chairman Yeung Sum said on Wednesday that more bad news could be in the offing in the run-up to the polls. ``There are two more weeks to go [before election day]. So far, Democrat candidates in two of five constituencies have been plagued with bad news,'' Yeung said. ``I would not be surprised if there are more [scandalous reports] to come as the election gets close.'' If more scandals emerge, Yeung said, voters would have to consider whether there was an ``organised move'' underway against the Democrats. The Democrats have been aware of attacks for several months, a party source said. ``We have known that some people who specialise in intelligence gathering have been digging for negative information for five or six months,'' the source said, noting that recently someone approached the Legco library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party legislators' declarations of interests. All financial transactions of lawmakers must be declared and records are kept in the library for public inspection. If the allegations are true, the campaign against the Democrats is a taste of what has been an election staple of United States politics for years: digging up scandalous incidents about an opponent's past. In the US, it is called ``opposition research'' and it is a multimillion dollar business for those who come up with information that can harm a candidate's chances. The grim month for the Democrats began on Friday, August 13, when Kowloon East constituency candidate Alex Ho was detained for six months without trial for allegedly soliciting a prostitute in Dongguan. It is still unclear how the police who broke into his hotel room knew he was there and what he was doing. Then, on Monday, incumbent lawmaker and solicitor James To was embroiled in controversy amid charges that he failed to properly declare an interest in a company which purchased a small flat on Lai Chi Kok Road in 1997, and which was subsequently rented out to party members as a district office. The money involved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prostitution is common in Hong Kong and China, but for a party that prides itself on its clean credentials, the taint of financial and sexual wrongdoing has been a huge blow. To rented the office between 1998 and 2001, and two party district councillors have been using the flat as their offices and claimed HK$13,800 a month in expenses from the government for it. To, who stands accused of paying above the market price for rent, said on Tuesday he will invite an independent valuer to assess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lat. He said if the existing rent proves to be higher than the market price, he will return the outstanding amount to Legco. On Monday, To showed two undated documents without any official chops or stamps, claiming he only owned one share in Target Link. But it was subsequently established that he holds 50 out of the 100 shares of the company. Since then he has admitted to failing to declare this level of shareholding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but he did so to the District Council. He maintains that he did not have to declare his interest in Target Link because he was merely a nominee and did not receive a benefit from the company. Continued on Page A-4 Election reports: Pages B-2, B-3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8000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英文 D06 |
明報
|
2004-08-26 |
Party may have been benefited at public's expense |
I 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James To , a Democratic Party legislator , has used his rent allowances to rent a property in which he has an interest as his district office and he has not declared this fact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Secretariat . James To says in his own defence the property was given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a long time ago and he has not intentionally withheld the fact , though there is a procedural error of the transfer . He stresses he has not benefited from it personally . Even if the property in question belongs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rather than any individual , the lease involves a conflict of interest , for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rent for it has apparently been higher than the market rate . The public cannot but suspect James To and his assistants may have misused public money and transferred benefits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 Under the present system , a legislator may rent premises owned by himself or his party but must make a declaration . There may be others who , like James To , have rent property belonging to related people or organisations . The affair is such that the public will have less faith in legislators and political parties . They will naturally call for close supervision that w ould prevent conflicts of interests from arising . The next Legislative Council (Legco ) (to be elected next September ) must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 rules governing its members' use of rent allowances . The property which James To and two district councillors belonging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have rented is held by Target Link , a company in which James To has a 49 % stake . Under Legco's rules governing declaration of interests , James To ought to have disclosed that fact . However , he says that the beneficial interests in Target Link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 that he is a trustee , that in the trust document there is a mistake in relation to the number of shares in the company he holds , and that he has not intentionally refrained from declaring the fact . It bears on his integrity whether what he says is true . The Legco Secretariat must go to the bottom of the matter . For example , it should find out where the rents in respect of the property have gone , whether they are totally at the Democratic Party's disposal and who pays for the company's annual auditing . Even if Target Link is controlled by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neither James To nor the other shareholder of the company has personally benefited ,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lease , for the rents come from the public purse and the landlord and the tenants are Democrats . There is clearly a conflict of interests . The only way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 to prevent any conflict of interests from arising is to adopt a particularly stringent procedure , make sure that the rents are in keeping with the market rate and that there is fair dealing , declare the interest , and subject itself to the public's supervision . Legco supervis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n behalf of the public and holds public officers found to have misused public money liable . Its members should be subjected to equally stringent scrutiny .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James To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 disclosed in the past two days , the rent for the property in question was first set in 1998 . At that time , it was office employees who did so at their discretion with reference to rents in the same neighbourhood . The rent has not been periodically reviewed or adjusted in the light of the fact that market rents ha ve fallen . During a period , James To and two district councillors rented the property with public money . Consequently , Target Link's rent incomes suddenly went up sharply . Having regard to th ose facts , one may say the Democratic Party , James To and their office employees have been negligent , and the lease in question does arouse suspicions that benefits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at the expense of the public purse . It was revealed before last year's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s that legislator Cho y So - yuk (a member o 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 had had her legislator's office and that of her own firm in a property in which she had an interest . She therefore had wrongly paid her own firm's bills with public money . Now James To may have benefited the Democratic Party at the public's expense . Because of the two affairs , the public will regard with grave suspicion legislators who rent their own or their parties' properties with public money . Even if they have made declarations , the public may doubt such leases have resulted from fair dealing . The next Legco ought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ways in which legislators and district councillors use rent allowances . Even if it stops short of banning all transactions that may involv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 it should at least lay down strict procedures and guidelines to prevent public money from being misused . August 25 , 2004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28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B03 |
英文虎報
|
Cannix Yau ANALYSIS 2004-08-26 |
Party could be big loser in scandals |
Two weeks ago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its allies were looking at the tempting prospect of gaining control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in the elections on September 12. But two successive body blows involving prominent candidates Alex Ho and James To, have put a question mark over the party's prospects. With Ho in mainland detention after being charged with soliciting a prostitute and leading light To accused of overcharging Legco for the use of a flat in which he had an interest, the party has stumbled badly. Instead of campaigning for votes, party officials are now scrambling to limit the damage. The question is how badly will the party be affected? Various polls have shown that support for Ho's ticket in Kowloon East has plunged to about 10 per cent from a peak of 17.5 per cent. The impact on To, who is contesting the Kowloon West constituency, remains unclear. Analysts have predicted that To's support will slip slightly but support for the party, once riding high on July 1 sentiment, could fall by as much as 5 per cent. In the final analysis, although the party's two heavyweights, Fred Li and To, look safe, their respective running mates Wu Chi-wai and Chan Ka-wai, who are being groomed by the party to succeed veterans such as Szeto Wah, run a high risk of losing out in the battle. For Beijing, the SAR government led by beleaguered Chief Executive Tung Chee-hwa, and the pro-Beijing camp, the two incidents are good news, putting the democrats on the defensive for a change. But it is still too early for Tung to throw any celebration parties. First of all, the party's embarrassment may not benefit the pro-Beijing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DAB) and the Liberal Party. Instead, public support could shift to other pro-democrat candidates. In Kowloon East, polls show that some support for Fred Li's ticket has shifted to barrister Alan Leong of the Article 45 Concern Group and a ticket headed by celebrity commentator Albert Cheng and Andrew To of The Frontier. In addition, there remain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party's handling of the two incidents will restore public confidence or whether there will be more scandals. For instance, should Ho be released from detention before election day, it could add to the party's embarrassment as he will be required to explain exactly what he was up to in Dongguan. ``If Alex Ho admits guilt, I think the Democratic Party should immediately expel him from the party and make a public apology since it had previously raised the possibility of a conspiracy against the party,'' City University professor Sung Lap-kung said. On James To, Sung welcomed the democrats' internal investigation but said the party should release its findings at least 10 days before the elections to repair the damage before it was too late. Although he agreed that To's election chances would not be greatly affected, Sung said the two incidents could still cost the party some seats. ``If the party loses seats, even to other pro-democracy candidates, it will be a severe blow. As a result, it will become less influential and its morale will also be badly hit. This is still something Beijing would be happy to see,'' he said. However, Sung warned Beijing, the SAR government and the pro-Beijing camp that some people could see the incidents as part of a smear campaign orchestrated by Beijing.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instances in the past where candidates have emerged from scandal unscathed. This was the case with the DAB's Gary Cheng who was embroiled in a conflict-of-interest row before the 2000 Legco election and accused of using his position as a legislator to benefit his public relations company. However, support for Cheng was so strong that he and his running mate Choy So-yuk suffered little damage and went on to help the DAB to win 11 seats. But the scandal eventually brought Cheng down and he was jailed for 18 months for misconduct in public office in December 2001. Just before last November's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s the DAB's Choy was accused of abusing her power by outsourcing the organisation of the free Hong Kong Thrives carnival to her company, Oriental Western Promotions, through a district association of which she is honorary chairwoman. Despite the scandal, Choy, who was cleared of any wrongdoing, secured her seat from her rival, activist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8003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論壇 A29 |
明報
|
鄺錦鈞 2004-08-26 |
民主黨處理醜聞四大失誤 |
民主黨立法會候選人涂謹申被揭發以公帑租用黨產,作為議員辦事處,再加上何偉途在內地涉嫌嫖妓被判勞改半年,令民主黨的道德誠信出現危機,影響選情。立法會選舉投票日愈接近,類似的黑材料可能陸續有來,民主黨最終會否因這些事件而在選舉中受挫,可說莫衷一是。本文試從選舉策略的角度,作一分析。 欠缺對抗醜聞戰略 首先,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選舉機器,民主黨似乎欠缺對抗競選醜聞的戰略。 由上次何偉途涉嫌嫖妓被判勞改開始,已看到民主黨欠缺一整套對付選舉期間爆出醜聞的戰略部署方案。反而,卻表露出為求急於化解事件的影響,而將涉案人士的解釋和政治直覺作為事件的「真相」向公眾辯解,希望將事件轉移為政治抹黑。本來,在掌握通盤資料下公開解說,這手法也無可厚非,但若未能與有關人等包括黨中央深入達成共識而向外發表,只會愈描愈黑,影響自己和黨的聲譽。 未能利用專業化解危機 第二,未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化解危機,顯示選舉部署被今次事件打亂陣腳。 涂謹申是一名業務律師,類似的樓宇買賣正是其專業的業務之一,他應該以淺白的圖文和字眼解釋他與該物業的關係,如託管是否等於業權送贈等,而不是令公眾聽完之後仍不確定他的權益和角色。顯然,塗已深受今次突如其來的翻舊帳打擊其選舉部署,只能胡亂出招還擊。 未有詳細安排 過早開記者會 第三,過早高調召開記者會,弄巧反拙。 其實不少政治組織,都誤以為愈早公開解釋,會愈快將醜聞化解,卻忽略了缺乏瞻前顧後的舖排和周詳的應對設計,很容易被對手的搶白殺個措手不及,偶有措詞不當,更會成為對手的攻擊目標、媒體的炒作題材。涂謹申應該記取江澤民名句「悶聲發大財」,便知其中的政治智慧。 黨友支持不足 第四,出事之後黨友支持不足,予人各自為政之感,影響選情。 在選舉期間,黨員的團結和互相支持,往往能夠帶起選民對黨的好感,從而增加票源,即使黨員真的犯錯,亦要恩威並施。但在涂謹申事件上,卻看不到民主黨的一致團結,反而與塗劃清界線,讓塗孤軍作戰。這不但無益於黨的選情,對塗來說猶如在傷口上灑一把鹽。從這個角度看,民主黨顯然不及民建聯那麼團結。 其實,政團沿用的鞏固地區工作,打好社區網絡,建立人際關係,甚至討好選民,都是選舉策略之一,但缺乏戰略性的危機處理策略,卻很容易將多年基業於一旦。在漫長的選舉工程期間出錯,只要不干犯舞弊或其他可拘控的刑事罪,對選情只會構成短時間影響,而觸犯道德或程序上錯誤的醜聞,只要不是臨近投票日被揭發,也很難構成致命一擊。對涂謹申而言,只要同區沒有一張名單取得44%選票,他仍然有機會摘下一席的。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1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B02 |
英文虎報
|
Emily Tang 2004-08-26 |
Campaign expenses a drain on candidates |
It's not just their time that election hopefuls have to give up _ it's a sizeable chunk of cash as well. Apart from waking up at 5 am to hand out leaflets at the busiest MTR stations until 10 in the evening, candidates also have to finance their campaigns _ paying for everything from leaflets and assistants' salaries to transportation. The election expenses can be crippling. Election guidelines stipulate that a ticket in the New Territories constituencies cannot exceed HK$2.5 million, HK$2 million for Hong Kong Island and HK$1.5 million in the Kowloon constituencies. Under the Financial Assistance Scheme, the government will either pay half of the candidates' declared expenses, or HK$10 for each vote a candidate secures in the election _ the lowest of which will be the amount he or she will get in the end. Some candidates may be tempted to spend even more were it not for this restriction. Party candidates can receive subsidy from their parties while independents may have a hard time seek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ir campaigns. Donations, which then become the prime source of subsidy, may not be enough to cover everything. The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andidate, Lau Chin-shek, who is running as an independent in Kowloon West, said last week he had mortgaged his apartment to cover his campaign expenses. He said he had managed to raise about HK$1 million and, of that amount, donations amounted to only HK$100,000. To help candidates who are short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o boost the voting rate, the government launched the breakthrough ``ten dollar per vote'' assistance scheme. Candidates who receive more than 5 per cent of the valid votes in a constituency will be able to lodge a claim for HK$10 for each vote they gain. An election return and an auditor's report on the election return will be required with the expense claim form which must be submitted to the Chief Electoral Office, and the Director of Accounting Service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ayment. Fifty per cent of the candidates' declared expenses will be reimbursed if the amount returned by the ``ten dollar per vote'' amounts to more than the actual expenses. Nevertheless, since the assistance comes after the election, independents are still beset b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By the same token, if candidates want to claim more from the new assistance scheme, they may need to maximise their election expenses. Election expenses taken into account include fees and allowances on transportation and campaigning agents, advertisements, space rentals and mailing. One of the strategies would be to include the salaries of campaigning assistants, who are usually volunteers, into the expenses.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800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時事 |
壹週刊
|
Nil 2004-08-26 |
封小平秘密組黨培植特首 |
一直被視為拉票機器的保皇黨,今屆立法會選舉形勢告急,泛民主派卻氣勢如虹。就在這時候,一個名「全民黨」的跨界別政治組織正醞釀誕生,上週更事先張揚部分成員名單,搞手更是有「紅頂商人」之稱的亞洲電視前行政總裁封小平。根據本刊收到的消息,中央對未來立法會的變化甚為緊張,必要時更會使出修改《基本法》的「殺手」。「全民黨」的出現,使整個局面,甚至未來特首人選,起了新變化。有關「全民黨」的消息,上週在政圈流傳得沸沸騰騰,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當中成員的背景及神秘行事作風。截至本週二,肯公開承認入黨的,只有前民航處處長樂鞏南。「幾個月前,在一次飯局,有人邀請我入黨,邊個就唔講得。總之,我話你聽,個黨係封小平帶頭搞的,你去問佢啦。我八月十四日開第一次籌備會議,而家已經有核心成員,組成影子籌委會。大家在會上討論黨章、黨規、黨名、主席、委員人選,而家搞緊社團登記註冊。」樂鞏南向本刊道。其實,外間一直盛傳,除了樂鞏南,全民黨還拉攏了不少猛人,包括資深大律師馮華健、港區人大簡福飴、TOM集團首席執行官王兟、修身堂老闆娘張玉珊等。不過,當消息傳出後,部分人士即時否認,王兟更發聲明澄清:「自己兩年多沒與封小平見面」。而張玉珊上週六先透過助手回覆否認傳聞,還說「沒聽過全民黨」。事隔兩天,她卻親自來電,改口說確有參加全民黨會議,還透露當中詳情:「八月十四日在林世榮(恆豐金業主席,盛傳是另一黨員)紅磡辦公室開會。」對於有人否認入黨,樂鞏南甚為不滿,「你話我自己會唔會咁蠢,未同王兟傾過就發放消息?」 迴避記者儘管有人態度閃縮,但全民黨已開始手部署未來大計。樂鞏南直言,該黨其中一個目標,是派人參加下屆立法會選舉,甚至尋找、培養特首接班人。至於是否已有心水特首名單,他則煞有介事地說:「有都唔話你知啦。」記者連日追訪封小平,但他態度閃縮,多次兜路迴避,問他是否組黨,他不承認也不否認,一味只問記者取咭片。事實上,七一之後,面對泛民主派支持度節節上升,一手栽培的保皇黨,如港進聯等沒有表現,中央不得不作準備。一名瞭解中央想法的消息人士透露,北京其實早已對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定下底線,一旦泛民主派在選舉中取得一半(即三十席)或以上席位,造成有能力拒絕法案通過、癱瘓政府的局面時,中央不排除會採取辣招應付。其中之一,是引用《基本法》第五十條解散立法會。當立法會拒絕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經協商仍未取得一致意見,特首便可解散立法會。中央另一「終極」對策,是再次修改《基本法》,大幅削減立法會權力,包括刪減立法會議員修正草案的權力,只許議員通過或否決草案。另一方面,為免再出現今屆立法會選舉左派被「夾擊」危危乎情況,中央作出兩手準備,透過愛國商人和政客,為立法會及行政長官選舉築起平台。如恆隆集團主席陳啟宗發起的香港發展論壇、震雄集團公司董事蔣麗芸牽頭的香港工商界經濟論壇。政圈傳聞,全民黨成立,亦得到港澳辦支持。該黨搞手、亞洲電視前行政總裁封小平,雖向來行事神秘,但與中方關係密切,其父封貫之曾任中共調查部(國安部前身)廣東省負責人、廣東省科學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葉選平當年正是他的上司。現年五十三歲的封小平,於六、七十年代當過紅兵,文革後考進廣東外語學院,其後加入由廣州市副市長梁尚立為董事長的廣州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八五年跟梁尚立來港加入廣州市駐港機構越秀,離開越秀後自立門戶投身地產。 亞視響朵封小平現時共擔任四十四間公司董事,更透過其中的華康發展有限公司,一口氣在加列山道興建十幢豪宅發售。但真正令封小平打響名堂的,是他在九八年入股亞視之後引入有獎節目《百萬富翁》,及從台灣買了暢銷劇集《還珠格格》,令亞視收視大升,超越對手無。至前年,封小平才將手上股權全數轉讓給全國人大陳永棋及鳳凰視主席劉長樂,完全撤出亞視。與封小平曾是親密戰友的劉長樂向本刊說,他從報章才得知全民黨的消息,他沒參與其中,但深信封小平有組織政黨的能力。 封小平檔案年齡:53歲籍貫:河北現職:智庫科技(8153)旗下湖南數字電視技術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物業總值*:1億2千多萬元*全部物業以公司名義持有,包括陽光花園、灣仔會展廣場辦公大樓及豫港大廈,封小平佔部分股權。 @請參考>@ |
文章編號: 20040826112006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EDT EDT13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C. K. LAU 2004-08-26 |
Regulate the legislators |
Two incidents, one about sex and the other about money, have emerged to raise the temperature of an otherwise lacklustre campaign for next month'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Just as public interest is fading in Democratic Party candidate Alex Ho Wai-to's arrest after police said they found him in bed with a prostitute in Dongguan last month, another candidate from the same party, James To Kun-sun, is found to have failed to declare his interest in a flat he partly owns and once used as his office. The Sing Tao Daily reported on Monday that Mr To, a solicitor and legislator for many years, had not declared to Legco his interest in the flat, which is held through a shell company of which he and Stanley Ng Wing-fai, a fellow party member, are directors. The newspaper also claimed that the rent Mr To charged the government for using the flat as the office for himself and two other Democratic Party members between 1998 and this year was way above the market price.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Mr To have since claimed that the flat was bought by Mr To and Mr Ng for the party through a trust arrangement because no bank would lend money to it. Mr To said he had failed to declare his interest because he felt he was not the real owner and did not derive any benefit from the rental arrangement. Mr To said he had engaged a professional surveyor to determine if the rent was too high and would refund the overcharged amounts, if any, to the government. Whatever the final outcome, the image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as one that demands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integrity of its own members, and of senior officials and politicians, has suffered a severe beating. 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whether the party and its candidates have to pay politically for their lapses. While opinions differ over whether the facts disclosed so far suggest any criminal wrongdoing, they definitely point to a serious case of conflict of interests. In agreeing to refund any overcharged rent to the government, Mr To has implicitly admitted that it would be unethical, though not necessarily illegal, if the rent was, indeed, too high. Existing rules do not bar Legco members from renting their own properties to themselves as offices and charging the rental expenses to the government. That is perfectly acceptable, as members could have rented their properties to someone else to earn an income. But there is clearly a problem in that there are no rules preventing members from abusing their interests in their own property to make an indecent profit at the expense of the public purse. To draw an analogy from the business world, listed companies are required to conduct business with affiliated companies at arm's length. The terms of such so-called connected transactions have to be determined by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ssessors. In Mr To's case, the Democratic Party presumably fixed the rent. But what is there to stop the party from conniving with Mr To to set the rent at an artificially high level as a means of boosting its coffers? The answer is nothing. There is thus a possibility of Legco members exploiting this loophole to channel public funds to themselves or their parties. Hong Kong's political parties have a hard time getting financial support. A financial assistance scheme for candidates standing in Legco elections has only been launched this year. But that is no reason for them to be woolly in handling their properties and finances, especially if they have real ambitions to one day form the government. It is time Legco members tightened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mselves and their parties to maintain their credibility in the eyes of the public. C. K. Lau is the Post's executive editor, policy.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7004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EDT EDT13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RAVINA SHAMDASANI 2004-08-26 |
Minority votes count - more than ever |
An all-too-familiar phrase echoes around many members of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Hong Kong when talk of elections and protests arises: I'm not interested in politics. The declaration appears to absolve the speaker of his or her civic duty and is a blunt dismissal of a right that many in other countries - and our own - have died fighting for. It reinforces the potentially dangerous notion that ethnic minorities live in their own insular communities, and are not truly Hong Kong people. More than ever, members of Hong Kong's Indian, Nepalese, Pakistani, and other communities must exercise their right to vote in next month'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The new Legco will make many important decis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 including the right of minorities to be protected from unfair 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race, colour, descent, and national and ethnic origin. Community leaders need to assert to their members that exercising the right to vote is not contingent on an interest in politics. Voting is about an interest in how their hard-earned tax money is spent, what kind of health care they have access to and how their children are educated. It is about ensuring that everyone has equal rights to pursue opportunities. It is about having a stake in one's future and that of the city one calls home. Ethnic minorities can perhaps take a leaf from the activism book of the gay community. It has created a sophisticated research and advocacy plan to remind electoral candidates that gay people's votes count. The Tongzhi coalition of about 20 gay and lesbian groups has set up a website, with profiles of candidates and how they have voted on issues of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gay rights in the past. It has also mounted a campaign to survey every Legco hopeful on his or her stance on gay issues, and then publicly endorse those who are friendliest to the cause, while noting those likely to harm its interests. Hong Kong's ethnic minorities have never been united politically, or formed interest groups, save for a brief period before the handover in the fight for British passport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in the campaign for a law banning racism. Strong ties exist among Filipino domestic helpers, but unfortunately - and, they argue, discriminatorily - they are not eligible to vote in Hong Kong.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attempts,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 minority political party called the Southern Democratic Alliance (SDA), to consolidate the power of ethnic minority votes. Another fledgling party with an ethnic minority agenda, The Rights Party, even fielded three Pakistani candidates in the last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s. The SDA has launched a low-profile campaign to support one candidate in the New Territories West and one in Kowloon West, for example, by translating leaflets into Nepalese. While community leaders may wish to consider strategies for future political mobilisation, individual voters can make a difference today. They should write to the candidates in their district and tell them of their concerns as a member of the Hong Kong public and a minority group, and ask them what they can do to win their vote. The list voting system means that every vote counts, and a few hundred are all it takes for a candidate who is second or third on a list to pass the threshold for election into office. With an estimated 40,000 minority voters in New Territories West and tens of thousands in every other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the minority vote can be a potent force. Lawmakers will either fight for their freedoms, rights and interests, or compromise them. Minorities must make their vote count; they forfeit this right at their peril. Ravina Shamdasani covers equal opportunity, human rights and legal issues for the Post.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700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要聞 A04 |
大公報
|
2004-08-26 |
人大常委籲嚴查賄選 |
【本報訊】新華社北京二十五日消息:出席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在二十五日分組審議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選舉法修正案草案時提出,要增強法律的操作性,加大對賄選的查處和制裁力度,維護各級人大選舉的純潔性,確保選舉公正。 委員們認為,一九九五年修改選舉法後,隨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人大代表選舉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像人大代表參選熱,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但有個別人不按正規途徑和程序參與選舉。從一些媒體報道看,一些地方人大選舉尤其是基層選舉存在拉選票的現象,賄選時有發生,及時修改選舉法,界定這種違法行為,對打擊賄選,推進公平選舉有重要意義。 還有的委員表示,在直選過程中再次引入預選的規定中有的操作性不強。有的委員還對選舉過程中流動票箱帶來的問題提出了看法;有的委員就選民登記過程如何保障流動人口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對於如何進一步完善監督制度,委員們認為,需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與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相適應。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時代 D09 |
明報
|
邵善波 2004-08-26 |
瞻前顧後 |
港美選舉的差異 |
正當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從缺乏議題而轉到鬧醜聞的現象之時,美國的總統大選也因共和黨的攻擊性廣告,引起很大爭議。這事反映出香港與美國的選舉制度存在的差別,值得留意選舉政治發展的人深入探討。 美國大選這次爭議,源自某些團體推出的一些電視廣告,攻擊對手在越戰中的表現。共和黨不承認這些廣告與他們的競選總部有關,但其中參與策劃有關廣告的一名軍人,正是共和黨的競選顧問,並已因該事件而辭職。但同樣的事情卻不會在香港的選舉中發生。 首先,香港的規例不容許在電台或電視台賣政治廣告。再者,選舉經費設有限額,即使容許候選人利用電台或電視台賣廣告,也由於廣告費昂貴,並不划算。此外,香港也不容許第三者,在未經候選人同意下,作出支持或反對某候選人而支出任何宣傳費用;而在獲得同意下進行的活動所涉及的開支,則需算入候選人的競選開支內,不論它們是否由候選人的助選組織策劃和執行。 在不容許在電台或電視台賣政治選舉廣告的同時,香港的電台和電視台會為選舉而組織各種辯論節目。但這種形式上公平的選舉論壇,卻出現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因為不管候選人是什麼人,大家都有同等的發言機會和時間,這使到候選人可以犧牲數萬元的選舉按金去換取免費在電視台和電台自我宣傳的時間。反觀美國,很多支持度甚低的候選人都不會獲邀請參加選舉辯論,令這些人更加不會有機會獲選。上述哪一種制度比較公平,真是見人見智。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29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文匯論壇 A28 |
文匯報
|
■梁 思 2004-08-26 |
民主黨連串醜聞誠信盡失 |
擁有多名法律界人士的民主黨,被指走「法律罅」、利用「灰色地帶」、涉嫌騙取公帑、假公濟私早有前科。曾幾何時,這批「偽君子」滿口仁義道德、「為民請命」,如今捲入頻頻爆出的醜聞之中。選民宜理智投票,選出真正維護香港利益的候選人。 立法會選舉期間,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何偉途在東莞嫖妓被捕的爆炸性醜聞,正被選民大為反感的時候,民主黨再次爆出其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濫用公帑供樓的轟動性醜聞,令政圈及選民嘩然。 嫖妓騙財 政治迫害? 民主黨不斷被捲入各類醜聞,包括越洋拜洋菩薩的政治醜聞、過境嫖妓的道德醜聞以及種種化公為私的經濟醜聞,不時令社會議論紛紛。常言道,醜聞本身未必致命,致命的是事後不斷以謊言掩蓋謊言,最後「爆煲」。對於何偉途嫖妓事件,大家記憶猶新。民主黨初時「惡人先告狀」,硬把事件掛上「政治迫害」說。天眼昭昭,只不過事隔一日,謊言被戮破,一樁不大不小的嫖妓醜事引爆了民主黨「誠信破產」的炸彈。涂謹申呃屋租醜聞,其實更醜過何偉途,涉及金錢利益,負面影響更大,更難於以謊言掩蓋。 正角逐連任立法會議員的涂謹申,被揭以超高租金套取公帑,租用一個他與幾位民主黨黨友於97年共同購買後轉贈予民主黨的物業,作為議員辦事處,時間長達5年多,涉及申報的公帑高達60萬元。塗作為議員在無申報業權下,用「左手交右手」、「自置自租」的手法向議會申領租金,以公帑購買「黨產」、化公為私的行為,有可能已觸犯詐騙獲取財物利益的刑事罪行,甚至是更嚴重的串謀訛騙。 涂謹申問題的嚴重性顯而易見,但他拒認違規,聲稱自己一直不知道其持有匯標公司的一半股份。他身為律師,受的是專業訓練,但向傳媒展示的信託書副本連最基本的簽署日期都沒有,令人質疑文件的可信性有多大,並且他一直不向立法會申報。塗自爆為民主黨「暗手」持有物業,以示個人清白,卻無意間洩露了該黨的一個深層運作,令人懷疑民主黨還有沒有類似的利益輸送機制。據說,民主黨多個支部已涉同類醜聞。 黨利私利 沆瀣一氣 涂謹申為民主黨創會會員,早於91年開始便任立法局議員,是現屆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現時仍為油尖旺區議員,他曾任包括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等多項公職,擁有多年從政經驗,一向表現「正氣」,過去不少官員或議員涉及以權謀私或誠信等問題,他在傳媒面前均是「大義凜然」、「不遺餘力」作出批評,包括指摘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的誠信品格,他亦曾動議要求騙取理工大學房屋津貼的油尖旺區議會主席仇振輝辭職。今次醜事發生在涂謹申自己身上,黨利私利沆瀣一氣,回想他過往言行,可說十分諷刺。涂謹申不能當初有口話人,今時無口話己。記得梁錦松一時忘了申報,要被人轟下台;如今涂謹申亦應自動下台,請辭公職,不做候選人,以示公平,否則不就是知法犯法、立法犯法嗎?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的黨魁們似乎考慮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一方面報稱對此「黨產」不知情,另一方面突改一向反對「自己查自己」的立場,現在提出要成立所謂三人調查小組,由民主黨「自己人查自己人」,拖時間、掩蓋子。民主黨這種臨急「斬纜」行為,是為了防止這把醜聞大火燒到楊森、李柱銘等中央黨魁身上,並試圖以「棄塗保黨」策略挽回民主黨聲譽。 假公濟私 早有前科 但是,民主黨頻捲醜聞之中,道德誠信蕩然無存。擁有多名律師成員的民主黨,被指走「法律罅」、利用「灰色地帶」,涉嫌濫用公帑、謀取私利早有前科。其中最令市民震驚的,莫過於2000年立法會選舉期間,被《東方日報》首先揭發的「唯景事件」,民主黨12名立法會議員涉用申領津貼的灰色地帶,僱用「唯景」空殼公司為他們提供「顧問服務」,向立法會申領「顧問費」,騙取公帑高達600萬元。前民主黨主席李柱銘亦被指濫用公帑,以每月4萬元高薪聘用黨友楊森的妹妹擔任助理,該女士的學歷只是大專程度,所得薪酬卻是一眾議員助理最高薪的第四位。難怪事件曝光後,市民和輿論嘩然。 舊賬新賬 何日清算? 民主黨的醜事舊賬遠不止這些。某些問題如「唯景事件」過去確曾曝過光,問題在於:一是民主黨對這些「舊賬」從來沒有好好認過,二是許多「舊賬」並未查清,亦未交代,還是欠賬,沒有清賬。發生於民主黨的一件件「舊賬」絕非偶然,它們都關乎民主黨的誠信,一旦將這些「舊賬」聯繫起來,再加上「新賬」,民主黨的誠信掃地。正因為如此,民主黨最怕有人翻他們的「舊賬」,更害怕「新賬」、「舊賬」一起算。 無論是現在的「公帑自租自屋事件」60萬,還是過去的「唯景顧問費事件」600萬,都涉嫌利益輸送、化公為私的欺騙行為,立法會、廉署、警方都必須徹查清楚,並向公眾交代調查結果,以維護社會的廉潔和法治的尊嚴,不要予市民有一種「縱容包庇」的感覺。 愛港為港 理智投票 立法會選舉期間確屬敏感,任何政黨和政治人物都不欲沾上醜聞,但立法會議員之道德、操守和誠信,於此選舉期間,市民倍加關注,對於政黨而言亦然。民主黨在選舉前夕被揭露出連串醜聞,引起社會公憤和強烈抨擊,廣大市民紛紛要求民主黨公開作出如實交代,理所當然。事實就是事實,醜聞就是醜聞,無法抵賴。民主黨及「民主派」竟把上述醜聞指為選舉時期遭人「抹黑」,他們指鹿為馬,混淆視聽,也太視香港選民為白癡了!選舉當前,選民相信政黨及候選人深具誠信、奉公守法、廉潔自律,才投以信任一票;如今像民主黨一夥不擇手段假公濟私,醜聞頻傳,誠信破產,選民又要憑藉甚麼來投其一票?全港市民必須以理智投票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1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B02 |
英文虎報
|
Emily Tang 2004-08-26 |
Stars unite to kick-off Selina Chow's Legco bid |
A celebrity football team of entertainers turned out on Wednesday to kick-start the election campaign of Liberal Party vice-chairwoman Selina Chow. Among them were master showman Michael Hui, singer-actor Kenny Bee, Cheung Kwok-keung and the multi-talented Natalis Chan who is as well known for his hairstyles as for his acting. Chow, of course, is no stranger to show business, having started out as a weather girl before climbing the ranks to become director of Asia Television and then moving into politics. Her friendship with the four celebrities dates back 30 years. Deserting her conservative business suit, Chow got into the spirit of the campaign by donning a bright yellow T-shirt and sneakers as she joined the footballers on the field together with election partner Kenneth Ting. The sweltering heat did not deter the 60 or more volunteers on the sidelines from enthusiastically cheering and waving their ``thundersticks'' as the election candidates and the celebrity players scored ``goals''. ``The campaign has been tiring and hard but we are happy,'' said Chow. ``We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something we did not get to do in the confines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Despite her long involvement and experience in politics, Chow is making her election debut in a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having been the wholesale and retail sector representative in Legco since 1995. Her ``old friends'', however, were confident she would be returned on September 12. ``I am here today not because of the Liberal Party but because I fully support Chow,'' said Chan, whose hair was dyed blond for the occasion. ``It is outdated to elect someone who just keeps arguing. If I were living in Kowloon East, I would vote for Chan Yuen-han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but absolutely not for Albert Cheng.'' He refused to say for whom he intended to vote in his own constituency.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800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梁安琪 2004-08-26 |
觀棋 「琪」語 |
民主黨又出反面教材 |
身為區議員的何偉途在工餘時間尋歡,對一個已婚男性而言,道德上已不可接受,以一個候選人來說,此等所作所為更極之噁心。涂謹申休想在細節上狡辯,他是一名事務律師,專做文件的,樓宇租售過程,手續怎可能不清楚?否則這名律師亦早應該收檔。一名操守不誠實兼賊喊捉賊的立法會議員,他還有何資格去監察政府?一個企圖瞞天過海以權謀私騙取公帑津貼者,自己一身都是利益衝突,又有什麼資格去就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 民主黨立法會候選人何偉途、涂謹申爆出醜聞,正好印證了本欄上期的主題。這個政黨的而且確是香港政治的反面教材。筆者一直認為何偉途嫖妓事件雖然轟動,但對九龍區選情沒多大實質影響,那是因為鄭經翰在這區參選,已令民主黨連取兩席無望。看過日前播出的九龍東候選人論壇之後,更加堅持這個觀點。 九龍東「民主派」早成弱勢 過去十多年以來,九龍東所謂「民主派」的龍頭大哥是司徒華,他是支聯會主席,份屬前輩。那李華明算什麼呢?文不成武不就,極其量號稱「師奶殺手」 而已。司徒華今屆終於因為年紀太大不再參選,由李華明登上名單第一位負責帶隊。本身條件已經不夠,第二梯隊人士更無叫座力。如果好像以前一樣,選戰只是和民建聯兩分天下式的對壘,那事情便簡單得多,就算換走司徒華,或許勉強都可保住兩席,直至鄭經翰突然由裡應外合變成明刀明槍落區參選,則無論何偉途有否被揭發嫖妓,因為同一票源之選票不斷被吸走,民主黨這份名單亦很難多取一席。 在該次選舉論壇所見,鄭某不放過任何一個大肆攻擊對手的機會,「保皇黨」前、「保皇黨」後,氣燄逼人。政治是要講包裝的,鄭某扮足反對派,七情上面,不知底蘊者被其騙倒不足為奇。相比之下,本來應是「反對派表表者」的民主黨此區代表卻一無氣勢二無口才,在論壇上一比便給比了下去。那些喜歡投「民主派」的選民,比較之下,便自然會傾向較偏激的一方。 誠信徹底破產 嫖妓醜聞發生,並不影響民主黨在九龍東所得席數,所影響的反而是其他地區的得票率。民選政治一向講形象,有關人等一向自鳴「正義」,又自稱較能吸引知識分子選民。太舊的不再提了,踏入選舉期之後,一連串被揭發騙津貼、欠供議員助理強積金,更見其貪小便宜、有法不守的真面目。該黨平時說對政治多麼認識,可是在競選期間,有候選人不去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拉票的光陰,竟然北上卡拉OK尋歡,赤條條的在酒店房內被捉個正。這等人有幾尊重選舉?倘若真正是知識分子,對這個政黨的操守會有多鄙視?執筆時所見民主黨支持度最新數字全面下跌,再傳來一單身為律師的涂謹申租用自己物業做辦事處又不申報。啊!當日是哪夥人因梁錦松買車不申報而把他批鬥至離職下台的?「七‧一」有「五十三萬人上街」的謊言破產了,民主黨的政治誠信也徹徹底底的破產了! 敗類候選人豈能進議會? 涂謹申之物業與公帑利益衝突,以一個公職人員而言,嚴重性絕對比何偉途嫖妓大得多。既然塗某是律師,也就從法律觀點來評論一下。《基本法》被稱為是香港的「小憲法」,是香港至高無上的法律,遵守《基本法》是每個香港人的責任。 在最近捲入醜聞漩渦的兩名民主黨員,論到法定地位,兩人除了是本屆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何本身是區議員,而塗則身兼立法會議員及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在《基本法》裡是找不到「區議會」三個字的,只在第五節「區域組織」之中,條文第九十七條介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由此可見,區議員的功能是絕非政治性的,而是以地區服務為主,越中立的人做區議員越好。因此,去年區議會選舉被搞成那麼政治化,何等令人痛心。 身為區議員的何偉途在工餘時間尋歡,對一個已婚男性而言,道德上已不可接受,以一個候選人來說,此等所作所為更極之噁心,但重點是此乃他個人私生活不檢點,並無影響區內工作,相信也沒有街坊在凌晨時分需要見區議員。但涂謹申事件便有天淵之別了,他是立法會議員,《基本法》第七十三條清楚列出立法會的十大職權,責任極之重大,也規定了要監察政府,尤其第六項指出要「就任何有關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現時事實證明涂謹申不申報物業,交租收租是左手交右手,但這些「租金」是由議員津貼支付的!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塗某休想在細節上狡辯,他是一名事務律師,專做文件的,樓宇租售過程,手續怎可能不清楚?否則這名律師亦早應該收檔。一名操守不誠實兼賊喊捉賊的立法會議員,他還有何資格去監察政府?一個企圖瞞天過海以權謀私騙取公帑津貼者,自己一身都是利益衝突,又有什麼資格去就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這簡直是議會敗類。 「風度」不適用於政壇 諷刺的是在九龍東選舉論壇之中,李華明用「誠信」來攻擊陳婉嫻。從當晚節目而言,她與陳鑑林是大大錯失爭取游離票的機會,亦似乎不懂得選舉論壇是要掌握對手弱點以算賬的遊戲規則,這方面「民主派」似乎較有研究。本來同區對手發生了一件震撼全城的嫖妓醜聞,理應是質詢的好材料,可是雙陳卻是客客氣氣,提也不提,有謂不想影響何氏家人云云,如此禮讓,觀眾和選民都會失望的。 這些論壇的設計某程度上是有擂台比武的意味。議會政治其實是對一些善於玩弄說話技巧的人有數。陳水扁被喻為是「選舉動物」,就因為他是最會辯駁,他以往在議會辯論的時候都十分激動,推倒桌子、拍案離場等等是常見動作,當然這都不值得鼓勵,但要玩政治便不可客氣,否則自己便會很吃虧。陳婉嫻在論壇上被挑戰誠信,這就是用嫖妓事件來回應及採取攻勢的最好時機了。然而雙陳反應一個只是微笑為主,另一個則整晚板臉,是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對方弱勢反而可咄咄逼人。可見玩政治者絕不能手軟,更不能心軟,風度是不適用於論壇的。 政治水平屬初中生階段 記得二千年的立法會選舉,民主黨流失了十七萬選票,前主席李柱銘口出怨言,怪選民不出來投票。上一屆該黨尚且沒有發生如此多的不利消息。今屆的如意算盤本是選民登記增加,藉「七‧一」效應來作政治本錢,希望可以繼去年區議會選舉一樣,只靠泡沫口號便能贏取多個議席。然而事實證明真理和實力才會帶來最後的勝利,紙是包不住火的,一個千瘡百孔、內腐蟲生的政黨真面目始終還是會露出來的。 冷靜的看,香港的政治水平莫說成熟,其實只屬於初中生階段。就以今屆立法會為例,功能組別有多個議席無人競逐,原任議員自動當選;而直選方面來來去去原班人馬,新參選的除了是某幾名身份特殊的「有勢力人士」,其他都不見是政壇活躍分子,小政黨、真正獨立年輕的生力軍更鳳毛麟角,就算加入了大政黨也不見得有出頭機會。就以「民主派」 新界東為例,鄭家富、劉慧卿為友保票保位,表面叫做「連線」,兩人霸住了名單第一、二位圖保證勝出,犧牲其他手足例如黃成智面不改容。可憐其他一向有心參選的該區民主黨員好像范國威、周偉東,年復一年苦無上位機會,除了含恨便只有退黨。 根據《基本法》第六十八條,立法會循序漸進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要真正達至這個目標,維護公眾利益,香港政壇必要去蕪存菁,重新學習才有前途。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7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港聞 A06 |
蘋果日報
|
2004-08-26 |
美報章:英美應關注港選舉 |
【本報訊】下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兩大陣營戰情升溫,有外國傳媒指民主黨候選人接連被揭出醜聞,反映北京非常關注這次選舉,英、美兩國應監察,並向中國表明要讓香港選舉公平及不受干預地進行。 《華盛頓郵報》昨發表評論香港立法會選舉的社論,指在發生何偉途涉嫌嫖妓事件後,選舉形勢愈來愈緊張,不少人揣測中國參與抹黑民主派候選人。 該社論指出,調查顯示逾七成港人要求增加民主,這可能是北京努力透過公平方法或「茅招」操縱選舉的原因。 社論又認為,英、美兩國曾承諾關注香港回歸後情況,理應向中國表明要讓香港選舉公平及不受干預地進行。 北京的「乒乓拉票」 《紐約時報》昨日一篇評論文章認為中國讓奧運健兒在選舉前夕訪港,是希望激發港人民族意識為親中陣營拉票,並指中國繼三十年前藉「乒乓外交」與美國建交後,再以乒乓球干預選舉。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600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莫木 2004-08-26 |
盼理性文明選舉得以建立 |
九月十二日本港將進行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的參選人和選民人數均是歷史新高,勢必出現競爭激烈之緊張選情。立法會選舉乃事關香港前途與港人福祉的一件大事,希望每個愛國愛港的市民必須正確對待,確保新一屆立法會是一個以愛國愛港為主體的立法會,能夠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 唱衰香港頻出醜態 說實話,本人一家三口上屆三張立法會議員選票全部投給「民主派」。時至今日,誰是誰非已一清二楚。「民主派」的一貫表現是「好事不 做,壞事做盡」,唯恐香港不亂,製造事端,抬棺材上街,發動「七‧一遊行」,威脅政府,對抗中央,鬧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寧。不妨列舉「泛民主派」長期以來為所欲為之醜態,其中醜態表現之一:李柱銘長期拿公帑多次跑到外國,甘當漢奸走狗,告洋狀唱衰香港,對抗中央。李大狀更洋洋得意自我安慰說:「不怕別人罵我為漢奸。」李柱銘是如此極端仇視香港繁榮昌盛。香港回歸前,為了搞亂香港,他曾公開一再苦求「彭定康總督不要給一個仙香港特區政府」。如果李柱銘陰謀得逞,香港必然大變樣,既不繁榮又不穩定,香港六百八十萬港人絕不可能安居樂業,大批失業人士及領綜援老人也無法生活下去,其陰謀毒辣不堪。其醜態表現之二:李卓人長期以來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不學無術,不務正業,胡作非為。正如香港工商界有識之士一針見血,落地有聲指出:「如果李卓人管香港大權,香港起碼要衰十年」。醜態表現之三:香港有名睡街「幹將」潑婦罵街劉慧卿長期拿港人血汗錢不務正業,無事生非,膽大包天對抗中央,跑到台灣公開反對祖國統一,支持台灣「獨立」,罪惡纍纍,已喪失香港立法會議員起碼條件,絕不可能容忍。 「民主派」有墮馬之危 近日,香港出現了令人興奮的變化。公器不能私用,廣播界黑暗時代終結。期望「泛民主派」惡勢力消失,理性文明選舉得以建立。「泛民主派」心知肚明,形勢對他們極為不利,港島區參選人李柱銘在無奈的情況下,近期在尖沙咀文化中心舉行誓師大會上,「告急」發言,說今屆選舉首次有點「自身難保」感覺,所以無法幫其他候選人拉票。在別的場合,李柱銘也表示「咁大個仔都未試過咁危急」,有「墮 馬」危險。真的危危乎,「泛民主派」異口同聲表憂慮,「幹將」羅致光也透露「民主派」面臨困局。看來李柱銘、黃成智和單仲偕都有落敗危險。公道自在人心,廣大愛國愛港選民絕不會把賣國漢奸和反中亂港分子選進香港立法會。聰明的選民務必擦亮眼睛,認清利害得失,運用手中選票作出正確的選擇,維護港人福祉和香港繁榮穩定。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7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EDT EDT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AMBROSE LEUNG 2004-08-26 |
Ride out for justice and human rights, parties are urged |
A pro-democracy group yesterday urged political parties to concentrate on social justice, human rights and bread-and-butter issues, rather than smearing each other ahead of next month's elections. Civil Human Rights Front also announced its people's agenda - a guide to help voters decide who to select when they go to the polls. Group convenor Rose Wu Lo-sai said political parties lacked comprehensive platforms to address housing problems, labour rights, social security and political reform. Most of the candidates have neglected these issues. An election is not solely about political parties getting more votes than others, but whether it can lead to a legislature which can reflect the community's demands, she said. The group's platform, which will be put to public consultation later, also asks for the abolition of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nd a referendum on whether Hong Kong people want universal suffrage by 2007. Another pro-democracy group, the Democratic Development Network, is organising a mass rally and concert in Chater Road, Central, on Sunday to increase awareness about the need for quicker democratisation. Thousands are expected to take part in the off-beat concert, which will be attended by social activists, a number of radio talk-show hosts and the leader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Hong Kong, Bishop Joseph Zen Ze-kiun. The election campaign intensified yesterday. Leaders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symbolically acknowledged they were facing an uphill battle after a week of controversy by riding bicycles up a hill in Wong Tai Sin. Chairman Yeung Sum said he had not been on a bike for 30 years but that neither he nor the party was about to crash. But, you know, the uphill ride is difficult, Mr Yeung said. The atmosphere in the Liberal Party was more cheerful, with pop singers including Sam Hui Koon-kit and Kenny B gracing a canvassing function in New Territories West. They were supporting the attempt by the party's vice-chairwoman, 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 to win a Legco geographical seat.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7005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朝氣洋溢 A13 |
文匯報
|
2004-08-26 |
「2部族」成立 助陳鑑林突圍 發揮年青人後援功力 民建聯添青春氣息 |
【本報訊】(記者 遲宗平)借鏡於台灣選舉中,青年人發揮的「後援」功力,民建聯九龍東陳鑑林名單昨日宣佈成立「2部族」,超過30名青年人加入選舉青年後援會,一洗過往民建聯「保守」、「老氣沉沉」之風,希望以與眾不同的青年聲音和力量,支持九龍2號陳鑑林在「民主派」重重堵擊下,突圍而出。 「2部族」取名具心思 取名「2部族」,先入為主收到「趣怪」的效果,原來定名時,的確經過一番巧思。部族首領洪錦鉉介紹:「陳鑑林是九龍東2號候選人,故有『2』字行頭,而2的諧音為『異』,即差異,代表部族的與眾不同;今次選舉號稱為一場奪權與反奪權的正義之戰,2即義,我們皆是義氣仔女!助鑑林打贏這場世紀選戰。」 他承認,成立「2部族」的靈感來自今年台灣大選青年選舉後援會模式,希望令社會更明白,年青人對政治不冷感,令選舉更貼近青年人需求,令選舉不僅是老年、中年、壯年之事,也是年青人一展所長之處。 民建聯絕非「悶蛋」「老餅」 身為族長的民建聯第一代青年工作掌門人陳德明自然更加落力支持,強調聽取年青人聲音、重視青年工作是一個政黨走向成熟必須要做的,而歷來民建聯都從事大量青年工作,包括青年往內地見習、青年培訓等,但過往很少宣傳。這次「2部族」的成立只是其中一項青年工作的成果,民建聯絕非眾人以為的「老餅」、「悶蛋」。 要彰顯青年人的獨特,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活力只是其中之一。洪錦鉉稱,今屆九龍東候選人中,未有人用直播網上電台與網民直接對話的模式,是由他們率先引入,效果不俗。至於跨區跑步,可以在炎熱天氣下吸引那麼多人參加,也很難得。 以朝氣活力助陳鑑林拉票 他指出,由陳鑑林決定參選以來,便有一批年青人常伴左右,義無反顧助陳一臂之力,無論跑步、網站設立及在不同層面幫手拉票、站台,這批人已形成一股「氣候」,昨日正式成立「團體」,正是宣告青年力量在選舉中的不可忽視。 他又表示,在助選過程中,陳鑑林從善如流,對青年人提出的建議都會接納,他們亦一手一腳策劃一連串具「青青氣息」的活力。 「2部族」成立後的頭炮重點活動,是在本月28日(星期六)舉行的「04不同派對」。屆時,將有一批族中人在台上表演,初步構思是把大學迎新營的融洽氣氛帶入選舉,為候選人加油。他透露,派對當天將有類似奧運競技遊戲,如射擊、乒乓球等。也有青年人表演魔術,亦有樂隊表演,陳鑑林的子女更會粉墨登場,用電子琴彈奏一曲「爭氣」(暫定),為爸爸打氣。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時代 D09 |
明報
|
馬家輝 2004-08-26 |
慾望蜘蛛 |
廢話 |
網上輾轉流傳足 球評述員的球評廢 話,看過的人都說笑 爆嘴,亦已有專欄人 予以抄錄於報上,公 慾望蜘蛛 諸同好,共襄笑舉, 一樂也。 馬家輝廢話 其實,濁世滔滔,廢話奇多,何止於足球評述?政治評論亦正如此,每天在咪前紙上、鏡前台上,皆可看見好些學者專家或時事評論員說出一些「聽起來好似有,諗落去卻根本冇乜」的逗趣言辭,其格式與結構,跟球評廢話同出一轍,都是兜圈子說空話,純屬感性娛樂,非關理性思維,姑且模倣摘錄一二如下,聊作溽暑之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時也會偷;熟讀評論廢話經典,你也可以做個超級時事評論員: (1)投票率是高是低,視乎香港人是否想投票,如果答案係肯定的話,投票率想低都幾難; (2)泛民主派響上次選舉裏面獲得超過七成半選票,顯示民主力量受到香港人的廣泛支持,更清楚顯示了好多人都把票投了給泛民主派; (3)如果保皇黨響今次選舉入面無法保住現有議席,那麼,他們在立法會內就肯定力量較弱,難以保持原有的政治聲勢; (4)競選呢樣,有兩個可能性,一係當選,一係落選! (5)呢次選舉,如果XXX能夠找到一個強而有力的競選口號,就好有機會當選,否則,就要視乎他的對手會唔會當選! (6)呢次選舉,如果A政黨能夠提出一個滿足到所有選民的政綱,咁就一定surewin,我敢寫包單! (7)呢次選舉,只能說XXX唔夠運,如果唔係對手到咁多票,佢就肯定可以出線! (8)傳出醜聞,可能會影響泛民主派的聲望,減少了他們的得票率,但係泛民主派一定更加搏命拉票,咁又可能會提升番得票率,,所以我成日話,幸福唔係必然,悲劇亦唔係必然! (9)根據票數分析顯示,XXX八成二選票,好明顯,呢區選民唔係咁支持佢對手,民心向背,值得思考; (10)呢個政黨有三樣唔好,第一,經常轉;第二,變變去;第三,改完又改呀!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3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港聞 A09 |
大公報
|
2004-08-26 |
選舉花絮 |
「姐仔」投訴選舉損生計 |
今屆選舉首個投訴被選舉間接影響業者生計的組織,竟是為「性工作者」爭取權益的團體「紫籐」。 「紫籐」發言 人林依玲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每逢選舉期間,警方都特別加強掃蕩「性工作者」,令她們難以謀生。「講起選舉我就慘,就折墮啦!好多姐仔被差人拉,上門騷擾或者企門口趕客!」 她說,臨近選舉,這種情況特別嚴重。「一樓一鳳唔犯法,就用無牌按摩告,但係差佬又走去打飛機。」她投訴,不但拉人情況多了,而且以往拉人後都會容許她們打電話,現在連打電話都不准。「都唔知社會壓力邊度,但最近真係好多CASE (個 案),連企街拉客都拉。」 她又說,本來這是輕微的刑事罪,如果沒有案底,一般都可以保釋,但現在連保釋都不可以;而本來罪不至坐牢,但「姐仔」在等候判刑的十多日已等於坐牢一樣,浪費了很多時間。 她要求政府檢討針對「姐仔」的法例,制訂職業歧視條例保障「性工作者」,及「禁止差人放蛇打飛機」。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新聞-政策政情 P06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26 |
立法會選舉 |
司徒華指民主黨調查涂謹申欠公信力 |
負責調查民主黨立法會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辦事處風波的黨鞭司徒華表示,仍未知悉三人調查小組的職權範圍,他認為,由民主黨自己調查不大好,有欠公信力。民主黨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表示,調查涉及黨內部問題,聘用退休大法官做獨立調查費用太昂貴,既然司徒華不再參選立法會,應是合適人選。 司徒華昨天出席商業電台節目時表示,涂謹申事件的問題在於租值,他說:「你租一些同自己有關係的地方來用,這問題不大,主要看租值是否公道,我知教協會計張文光的租值是幾平的。」 他表示,張文光前天下午三時許致電給他,請他參加三人調查小組,簡單傾談後便答允,但認為由民主黨調查不大好。他說:「我覺得由我們去調查不是最好的,因為應該有人報了廉署,同時立法會亦都會調查,這可能更加君真,而且公信力大好多。至於叫我看黨內的申報制度如何及勸他們將利益申報,現在還不知道其他兩人是誰,亦都無正式告訴我這個小組職權範圍是什麼。但我自己做事是這樣,假如需要我做的事,而我又做得來的話,我就會去做。」
楊森質疑有組織抹黑行動
民主黨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表示,如果廉政公署就事件接觸他們,民主黨會充分合作,對於民主黨調查涂謹申事件三人小組被質疑是「自己人查自己」,羅致光強調,選擇司徒華是考慮到調查涉及黨內部問題,聘用退休大法官做獨立調查費用太昂貴,既然司徒華不再參選立法會,應是合適人選。 羅致光認為,涂謹申被指以高於市值租金租用所屬政黨物業作為辦事處,感覺上是一宗有組織性的抹黑事件,不相信普通市民可以掌握這麼詳細的資料,民主黨有心理準備陸續有來。 民主黨主席楊森昨天在黃大仙為九龍東候選人胡志偉拉票前表示,未來兩周選舉進入高峰期,估計再有負面新聞,現在五個選區中,兩個選區已經出現,他不肯回應是否有組織抹黑行為。他說:「香港是言論自由地方,由社會和選民看為何臨近選舉,才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由選民判斷。」 他重申,事件不涉及誠信問題,雖然事件有值得檢討地方,但要檢討的範圍和嚴重性是否這麼大;若繼續出現類似負面新聞,不排除選民會反彈,質疑事情為何這麼巧合。
前民主黨司庫承認處理不善
民主黨前司庫馮煒光昨天在電台節目中承認,多年來無將涂謹申等人轉贈予民主黨的荔枝角物業在核數報告中列出。他表示,匯標公司曾經兩次開會,他均未能出席,記不起有否處理過涂謹申將物業託管的文件,印象中亦無在資產報告中提及,他承認處理不夠穩妥。 他說:「我清楚記得有這件事,但你問我哪份文件我百分百看過,我都要細心回想一下,但是件事肯定有發生過。我亦記得我跟中央講過已經處理了,件事已完結,你問我的失誤,作為黨的財務最終負責人,是我失誤,最正確的處理是叫法律顧問看看那些文件,每年應提醒核數師應列在報告中。」 民主黨前九龍西支部會員、現已退黨的陳松光表示,當時涂謹申和吳永輝提議買入物業作為辦事處,他科款五萬元,他的認知是可以是股權或者捐獻,後來他取回所有籌集的款項,由於事件處理得慢,黨內曾有怨言。他說與涂謹申相識十年,不相信他會騙財。 新界西候選人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表示,涂謹申事件表面看來是不小心,但仍有許多不清晰地方,既然廉署和民主黨都會調查,公眾應給予涂謹申一些時間。她說,事件涉及政黨使用公帑準則,其他政黨都很關心,希望完成調查後能清楚交代■ |
文章編號: 20040826391005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社會要聞 A22 |
香港經濟日報
|
孔雪怡 2004-08-26 |
立會選戰之租務炸彈 |
羅致光誤導傳媒 黨促減發言 |
特稿 黨內評估 「涂謹申租務風波」過去三天的事態發展,民主黨的選舉心戰室昨日經過評估後,認為事件已經由涂謹申及九龍西支部的誠信問題,惡化至整個政黨都受拖累;其中主因是發言人羅致光的講法,令人覺得該黨仍有很多帳目問題,故已要求他減少發言。 「令人以為 民主黨混亂帳目多」 有民主黨核心人士透露,心戰室昨日評估認為,涂謹申的租務問題,如果繼續如此發展下去,與何偉途涉嫌嫖妓事件比較,對民主黨的選情,恐怕影響更大。 心戰室會議認為,在整個危機理過程中,作為黨發言人的羅致光,錯誤引導傳媒,令人有印象,以為民主黨還有很多帳目混亂的問題。這位民主黨核心人士透露:「就我們所知,只有九龍西支部有組織公司,或購有物業,其他支部都十分嚴謹,沒有帳目不清。」 黨信塗無心之失 暫不憂惹官非 民主黨初步的態度,基本上仍相信涂謹申,只是無心之失,認為漏報公司股權,在法理上,後果不是十分嚴重;至於是否以「超高租金」租用「匯標」的物業,黨內認為,「租金不會十分不合理」。 而由於涂謹申沒有金錢利益,所以暫時不擔心他會惹上官非,也未考慮到事件的嚴重程度,會類似2000年的民建聯候選人程介南,選舉後要辭去立法會議員職務。 民主黨主席楊森昨日表示,事件不涉誠信問題,他又指,「黨內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否如一些抹黑新聞所說的嚴重,公眾會判斷。」 現時港大民意調查的民主黨支持度,未有明顯變化,因為涂謹申租務事件,見報日為8月23日,民調未反映事件曝光之後的民情(見附表)。但昨日的心戰會議評估,連串的選舉醜聞,對選情影響重大;其中令民主黨不能投入拉票,已經初步成功,所以必須要糾正。 該黨核心人士說,「抹黑者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你們把人手調離選舉工程,轉至處理危機。」所以民主黨會改變危機處理策略,希望把注意力集中推動選舉工程。 他指,「與其天天召開記者會,交代醜聞,不如親身落區,親自向街坊解釋。」甚至,連每週例行的心戰室記者會也會取消,專心為選舉宣傳。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0015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港聞 A08 |
大公報
|
2004-08-26 |
後援團全力支持競選活動搞新意 陳鑑林與青年網上談心 |
【本報訊】過去十分重視青少年政策的民建聯九龍東候選人陳鑑林,此次選舉得到許多青年選民的支持。一批充滿活力的青少年成立了一支「青年後援團」,全力支持陳鑑林團隊競選。昨日,該批年輕人在網上電台節目中,與陳鑑林談心,分享選舉以來的苦與樂。 每逢星期三,立法會議員陳鑑林的網上辦公室都會邀請嘉賓訪談,而昨晚被邀請的是一批年輕人–––陳鑑林競選「青年後援團」。該批年輕人有的剛畢業,有的是大學生,也有中學生,他們不約而同走在一起,都抱同一個信念,支持陳鑑林參選,支持他繼續為香港繁榮穩定努力。 該批年輕人自稱是「九龍東2 部族」,據他們解釋,陳鑑林被編為二號候選人,所以稱「2 部族」,而「2 」字又與正義的「義」同音,與「叫雞黨」、「私利黨」有明顯區別,是代表正義的候選人。他們表示,能成為陳鑑林的助選團感到十分高興。 在網上電台上,後援團與陳鑑林圍坐一起,氣氛溫馨,大談選舉以來的苦與樂。當談及被不明真像的選民怒言相對時,他們都有一番體會。有人認為,選舉必然會有支持與反對的人,但即使反對,也不應訴諸粗言穢語或阻止他人,這才是民主的真正意義。 另一名大學生說:「講民建聯是親中的,但親中有何問題,難道香港人不是流中國人的血嗎?」他表示,許多選民被人誤導,被聲稱追求「民主」的政黨誤導,仇視其他候選人,但這並不健康,選民應看到誰才是真正為穩定香港而服務。 陳鑑林向後援團成員表示,選舉總會遇到不同待遇,但這亦有助拓寬他們的視野,用更獨立的思想思考問題,不會被人牽鼻子走。他感謝後援團的幫助,並強調會用心聽取他們的意見。 網上訪談為期一小時,但後援團沒有滿足於此次創新的競選工作,反而正研究更有創意的活動,會於本週六自編自演一場充滿新意的競選活動。 在九龍東參選的還包括陳婉嫻團隊、李華明團隊、鄭經翰團隊,以及梁家傑等。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2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政情 A29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8-26 |
立會選戰 |
李國寶函董不滿何志平 |
功能組別 平機會風波 已自動當選的立法會銀行議員李國寶昨日透露,已去信特首董建華,表示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處理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主席胡紅玉離任一事,感到不滿,但董認為,信件內容觸及不少敏感的課題,建議他於9月12日立法會選舉後,才正式公開信件。 不滿何處理胡紅玉離任 作為東亞銀行(0023)主席兼行政總裁的李國寶,在自動當選後曾表示,由於接獲業界不少意見,反映不滿何志平處理平機會事件的手段,有意在兩周內,發表公開信,向政府表達意見。但他昨日說,早前與董商談此事時,董向他提出一個寶貴意見,就是選舉前形勢較為敏感,若李國寶現時提出太多意見,將被誤以為他屬於任何一個派別。李國寶強調,自己是獨立人士,不想引起混淆,因此他同意董的建議,計劃在選舉大局已定後,才發表不滿何志平的公開信。 至於在選舉前夕,民主黨接連爆出醜聞,李國寶以他昨晚剛由吉隆坡返港為由,拒絕評論。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0020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社會及專欄 B24 |
太陽報
|
評論員梁安琪 2004-08-26 |
敗類怎能監察政府 |
涂謹申爆出利益衝突醜聞,令人對民主黨人之誠信及質素進一步失望。塗某本身是事務律師,又是雙料議員,分別是立法會和油尖旺區議會議員,有三份收入,應該不錯了,可見貪圖津貼,非有甚麼迫不得已的理由,完全是誠信與操守之低劣。 此次事件使社會震驚,除了因為塗一向以專業人士身份擺出大義凜然形象之外,他更是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的主席,帶領委員執行以下五項職權:(一)監察及研究與保安、公安、公眾安全、貪污、國籍及入境事務有關的政府政策及公眾關注的事項。(二)就上述政策事宜交換及發表意見。(三)在上述政策範圍內的重要立法或財政建議正式提交立法會或財務委員會前,先行聽取有關的簡介,並提出對於該等建議的意見。(四)按事務委員會認為需要的程度,監察及研究由事務委員會委員或內務委員會建議其處理的上述政策事宜。(五)按照《議事規則》的規定向立法會或內務委員會提交報告。 列出以上職權,是讓公眾清楚知道涂謹申不是一名普通的區議員、立法會議員,他是以主席身份把守立法會有關監察的重要大門,公義平等應由此門入去。如今事實出來,這位把關者一身都是利益衝突,甚至連最簡單基本的物業申報亦沒有做,在證據確鑿之情況下,塗承認事件中有疏忽。然而與本身事業前途息息相關的事情都可以這樣「疏忽」,香港市民的權益交到這些「疏忽」人士手上,損失又如何慘重?由這樣的敗類來監察政府,是個悲劇!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4014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政治 A16 |
星島日報
|
2004-08-26 |
週日音樂會 邀梁文道等名嘴演出 民網否認為民主派造勢 |
立法會投票日逼近,泛民主派的香港民主發展網絡將於本週日,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嘉年華會和音樂會,邀請多位泛民主派助選人及「名嘴」唱歌表演,如司徒華、梁文道和林旭華等,民網主席朱耀明否認該音樂會是為泛民主派的候選人造勢,只希望可以藉此活動催谷投票率上升,並不算競選活動,不會計入選舉經費。不過,有學者認為其效果用作振奮泛民主派是不爭的事實。 本報記者 有份舉辦今次活動的民網成員蔡子強被問到,若民建聯、 自由黨的支持者亦以音樂會的形式,宣揚民建聯、自由黨的價值,並不計算入選舉經費,是否亦可以接受。他認為並無問題,亦不會令到選舉經費上限名存實亡 不會計入選舉經費 該名為「自由夢音樂會」的活動將於本週日下午舉行,預計有五千至一萬人參加,民網成員之一的城市大學公共及行學系副教授成名表示,日前訪問了千多名市民,近六成均不滿政府過去兩年在維護自由方面的表現,四成六相信如果盡快全面普選立法會,便可有助維護自由,故此民網今次舉行音樂會,希望激發市民一同支持民主、自由。 朱耀明昨天在記者會上承認,民網的泛民主派色彩強烈,但是今次並非泛民主派的造勢大會,未有邀請任何候選人上台表演;音樂會的目標是激發市民支持民主自由,並且催谷投票率,不會呼籲市民投票給泛民主派,或者高喊「支持泛民主派」等口號。 李彭廣指明顯為拉票 雖然民網堅持今次並非造勢活動,但是嶺南大學政治學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認為,該音樂會明顯是為泛民主派「拉台」 (拉票) ,背後有一定的選舉目的:「不用問也知,在這段期間,任何黨派舉行此類活動、音樂會,可以營造選舉效果,是不爭的事實。」 李彭廣指出,如果該音樂會並非競選活動,便毋須計算入候選人的競選經費中,但是泛民主派如此安排是否踩入「灰色地帶」,則需要選管會及政府決定,作法律上的解釋。 音樂會召集人朱牧華堅持,泛民主派沒有利用「灰色地帶」節省競選經費,民主自由是整個香港的目標價值,就算司徒華擔任嘉賓,也並非以民主黨的身份參加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302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港聞 A06 |
成報
|
2004-08-26 |
選舉字典 |
修例禁止投票站拍照 |
立法會早前通過修訂《選舉管理委員會(選舉程序)(立法會)規例》,在投票站內拍照和違反選舉保密的犯法行為,最高監禁刑期由三個月增至六個月,罰款則維持為5000元不變。為進一步防範票站拍攝,9月12日起,投票間將不再設有布簾,改為在投票間兩米範圍的地上畫上黃線,當有人在投票間投票時,任何人士都不可進入黃線內,確保投票保密之餘,票站職員亦可在遠處監視拍照。 雖然目前很多手提電話都具拍攝功能,但為免影響選民投票意欲,選民在投票站內若不聽從投票主任指示而使用手提電話,最高刑罰維持入獄三個月及罰款5000元。但投票站職員會提醒進入票站的選民關掉手機。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9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張志剛、黃天沂 2004-08-26 |
港事 港心 |
政治人物誠信大過天 |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原本因為缺少選舉議題,氣氛顯得較為平淡。豈料民主黨卻醜聞不斷,引起輿論一片嘩然。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早前因嫖妓而身陷囹圄的何偉途後,民主黨又一立法會候選人涂謹申被揭發以公帑交貴租,向民主黨輸送利益。面對接二連三的醜聞,民主黨一片愁雲慘霧,而苦心經營的「清譽」也毀於一旦! 民主黨持雙重標準 民主黨常常以「道德審判者」的角色自居,並以此與政府周旋,及向其他政黨施以壓力。這與人們所說的「公眾對議員、官員有更高的要求」 原是同出一轍。只是,如果將這種要求變成寬於律己、嚴以待人,則不免讓人覺得民主黨擁有雙重標準。當日梁錦松因買車事件令誠信受損,雖力言此乃「無心之失」,也難避免下台的厄運;而一句「厚顏無」更促成了楊永強黯然辭職。那麼,因涉及嫖妓的何偉途,以及騙取公帑的涂謹申究竟是「無心之失」,還是「厚顏無」呢?我們不應該有雙重標準吧! 記得當日何偉途事件一曝光,民主黨漏夜開記者招待會,主動交代事件的經過,以期達至「自 我引爆」的效果,情形猶如民建聯主席馬力早前主動公佈癌症病情一樣。但是,民主黨一開始就引述何偉途太太的一面之辭,矢口咬定東莞公安「插贓嫁禍、屈打成招」,企圖以此為何偉途開脫罪名,並順勢將矛頭指向內地執法部門。民主黨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成了一些外國媒體慣常攻訐內地政府的借口。例如英國《每日電訊報》 就引述民主黨聲稱內地政府設置「性圈套」 (fake sex stingoperaton) 拘捕何偉途;而英國《衛 報》則指內地公安「設置政治桃色陷阱,企圖影響選舉結果」。如果將嫖妓事件描繪成國際大新聞,並說成是「內地政府打壓民主黨候選人的手段」,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理屈詞窮,越辯越糊塗 隨內地公安陸續公佈何犯事證據後,事件的發展顯然對民主黨越來越不利。為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民主黨隨即重整應變策略,力求對事件作低調處理。例如,民主黨及何太口風轉軟,稱不再糾纏於是否屈打成招的問題上,希望何偉途可以保外就醫,及早回港向公眾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 其實,何偉途事件的核心問題在於何涉及嫖妓,後來的拘留行動只是次要的技術問題,因為公眾最關心的是立法會候選人有沒有行為不檢。如果一味質疑「六個月的拘留期是否過長」;或者指責內地公安「未經法庭審判就自行拉人」;甚至要求改革內地勞教制度,都是混淆視聽的做法,而公眾也並不能從中得到一個道德判斷的機會。這個道理很簡單,假如內地公安當局在拘捕何偉途後,即日遞解返港,同樣是一宗大醜聞,並不會因為其拘留時間的長短而減輕醜聞的色彩。 同樣道理,涂謹申在辦事處事件上明顯理屈詞窮,越辯越糊塗。其中最不能令人信服的是,他日前在記者會上出示了一張信託文件副本,錯漏百出,連最基本的日期也欠奉。涂謹申作為資深法律界人士,應該有更高的判斷能力。但他竟然對自己在過去六年間並沒有向立法會申報個人利益而不自知,卻在今年向區議會申報有關資料,豈不讓人懷疑其真正動機!涂謹申的行為明顯違反立法會《議事規則》:議員必須申報的利益,包括「持公司或團體超過該公司或團體已發行股本1 % 」。民主黨一貫在道德操守方面「要求極高」,如果民主黨可以「秉承」這一作風,那麼涂謹申就應該在這件事上用誠意打動民心,用行動證明一切,不能只是幾句輕描淡寫的道歉而圖輕易過關。 選民多了一項重要指標 政治人物最忌諱的是失信於民或行為不檢,他們往往因此葬送了政治前途,這種例子屢見不鮮。這次,何偉途和涂謹申雙雙分別因女人和錢財惹禍上身,讓人想到香港實行民主政治歷史尚短,但是隨普選步伐的臨近,這類的政治醜聞事件一定有增無減。對於那些有心參政的人士來說,如果沒有清白的品格,醜聞隨時都可能被揭發出來。反過來說,民主政治的成熟,實在有賴於這些寶貴的經驗教訓。 無論如何,民主黨在選舉期間連續出現的兩宗醜聞,已令其聲譽受到重創,支持度大跌。雖然如此,距離九月十二日的選舉日還有逾半個月的時間,當選民在決定投票給誰的時候,多了一項重要的衡量指標:政治人物的真實面目並不在於是否背負「民主」兩個字。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8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港聞 A06 |
蘋果日報
|
2004-08-26 |
涂謹申事件 前司庫自認疏忽 司徒華:自己查自己不妥 |
【本報訊】民主黨委任三人小組調查該黨議員涂謹申涉嫌騙取公帑供樓事件未能令公眾釋疑,小組成員之一司徒華亦承認「自己人查自己人」並非最理想安排,由廉政公署及立法會調查會「更君真」及有更大公信力。民主黨前司庫馮煒光則出面承擔責任,表示當年知悉轉贈物業後沒有確定辦妥法律程序,有疏忽之處。 記者:羅偉光 民主黨黨鞭司徒華昨日透露,前日下午接獲張文光電話邀請他調查涂謹申事件,由於他另有約會,故雙方「傾唔到半分鐘就算」,他只知小組另有兩名法律界及會計界人士,未知小組職權,翌日才知調查範圍包括事件有否違規及申報利益機制,他說:「我調查唔係最好,廉署、立法會都有人調查,就更君真,公信力更大。」 雖然司徒華認為「自己人查自己人」不恰當,但他說不會退出小組,「應該由我做事都會做。」他又希望民主黨的調查結果,可與其他機構的調查起相輔相成效果。司徒華認為事件關鍵是租金水平是否合理,「如果唔公道就要退回。」 楊森強調信任塗 民主黨前司庫馮煒光昨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強調,清楚記得當年獲通知九龍西支部會轉贈一物業予黨中央,亦看過有關信託文件,但因事忙而沒有親自跟進,他說當時沒有委託法律顧問及核數師處理是他疏忽,「我冇好穩妥咁處理呢件事。」 民主黨選舉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昨日強調,三人調查小組有一名黨內人士,並非意圖左右調查,只是希望有認識黨務的人士協助加快調查工作,不過他預期未必可在選舉日前完成調查,但會視乎所得資料,盡量向公眾交代。 身兼油尖旺區議會議員的涂謹申稱,今日會在區議會會議上講解事件,他說昨日獲另外兩名候選人鄭經翰及何秀蘭到愛民助陣拉票,希望可挽回形勢。民主黨主席楊森昨出席一拉票活動時表示,預計未來兩周負面消息會陸續有來,選舉心戰室會第一時間向市民澄清;他強調信任涂謹申,成立三人調查小組是向市民交代。 曾鈺成:論壇必提 九龍西另一候選人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指「公帑供樓」事件對涂謹申選情影響不大,因為即使沒有爆出醜聞,涂謹申名單也難贏取兩席,事件對民建聯也未必有利,因為不投票予民主黨的選民可能改投民協或劉千石,他又說定會在競選論壇提出此事。 另外,與涂謹申議員辦事處同樓的街坊陳先生不滿涂謹申身為業主,卻沒有爭取改善大廈環境,年前大廈更有「鳳樓」營業。中國福音事工促進會總幹事鄔小鶴牧師昨則向教友發出電郵,指涂謹申與稅務局前局長黃河生一樣,只是處事上缺乏智慧,因疏忽而造成誠信問題。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600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港聞 A31 |
東方日報
|
2004-08-26 |
廉署將搜民主黨辦事處 |
【本報訊】民主黨未正式調查涂謹申的收租醜聞,卻先對事件下定論。該黨主席楊森及選舉事務發言人羅致光均異口同聲認為,該黨接二連三被揭發醜聞是抹黑。而三人調查小組成員之一的民主黨黨鞭司徒華更認為,塗的事件並不嚴重至涉及誠信問題,租用自己地方並無問題,關鍵是在於租金是否合理,最緊要是經一事,長一智。 不過,廉政公署日前接獲舉報後,已交由專責涉及立法會議員貪污案的執行處C組接手調查。消息透露,廉署會向立法會秘書處及民政事務總署索取資料作進一步調查,稍後將分別前往民主黨九龍西支部、涉事黨員的辦事處及寓所搜查。 司徒華:何塗醜聞並不嚴重 民主黨前日決定成立三人小組調查涂謹申的收租醜聞,小組成員之一的黨鞭司徒華認為租用自己地方並無問題,最緊要是租金水平合理。他稱,租用任何地方也要付租,所以業主是誰並不重要,關鍵在於評估租金是否合理和公道。 他在電台節目上更稱,何偉途嫖妓及涂謹申收租醜聞並不嚴重,最緊要是經一事,長一智。 黨主席楊森昨日亦強調,相信塗的事件不存在誠信問題,至於成立三人小組目的,只為向公眾交代。 他又一再重申,預計在立法會投票前的兩個多星期內,會陸續有民主黨的負面新聞出現,不排除是有組織性的針對抹黑行為,因為在五個地區直選中,已有兩區出現負面新聞,如果未來三區都同樣發生,相信市民便會質疑,為何臨近選舉,有那麼多民主黨負面新聞。 至於被追問利用公帑為民主黨供產是否存在誠信問題,楊森則迴避說:「交由三人小組調查」。對於接連有民主黨候選人遭揭發醜聞,楊只輕描淡寫地承認該黨有需要作出檢討,但事件是否那麼嚴重,他則認為有待商榷。 涂謹申是九龍西候選人,同區候選人有曾鈺成名單、馮檢基、廖成利及柳玉成名單。 司徒華說涂謹申事件關鍵在於租金是否合理,而非業主是誰。(黃仲民攝)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2013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何喜華 2004-08-26 |
何出此言 |
選舉辯論 空洞無物 |
選舉臨近期間,對候選人不利的指控相繼爆發,一有任何風吹草動,足以對選情產生變化;繼早前有候選人「碰巧」在競選提名期屆滿後數天,才知悉患上癌症,公佈患病仍會堅決參選,日前又有另一候選人「碰巧」被指嫖妓,被判處勞動教養半年。類似大大小小涉及的政治醜聞屢有所聞,在中外各級選舉屢見不鮮,不少讓人懷疑究竟是否涉及政治圖謀,左右選民投票意向。然而,社會上下未有充分掌握機會,借競選前夕深化討論。 傳媒作為監察社會的第四部門,在過程中應發揮尋找真相天職,不作任何政黨或候選人的宣傳機器,然而,個別傳媒只懂利用偏頗字眼及譁眾取寵式報道,此等扒糞式報道,無助選民更好地掌握各候選人的背景,作出明智選擇。 選舉前夕,各候選人理應發表政綱,就社會政策及公共事務各項議題表達其政治理念及立場。例如究竟候選人如何看本港未來經濟發展?對社會福利改革有何看法?是否支持設立最低工資、最長工時?是否支持設立全民老年退休金?對教育及提升人力資源有何意見?凡此種種,均能反映候選人的立場及思辯能力,取態是否切合大眾利益,選民自有公論。 奈何在拉票的過程中,莫論是泛民主派或保皇黨等,均僅眼於全民普選的立場;獨立候選人亦僅強調其獨立公正形象,功能組別人士亦只強調如何捍界別利益,其他涉及就民生議題等社會政策的討論,卻又乏善可陳。絕大部分討論空洞無物,過程中亦難以藉之互相砥礪,提升選民及候選人素質;這才是社會的最大損失。 評論員:何喜華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2017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EDT EDT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CARRIE CHAN 2004-08-26 |
Rival steers clear of a confrontation |
There were fewer sparks than expected at an election forum for the financial services seat yesterday, with incumbent Henry Wu King-cheong refusing to confront his outspoken rival Chim Pui-chung. Mr Wu declined an opportunity to ask Mr Chim a question and also refused to single out which of his opponents he preferred, saying he wanted to avoid finger-pointing and show the sector was united. The five candidates went head-to-head at the forum organised by the Hong Kong Securities and Finance Industry Staff Union at Chater Garden in Central. Although he had backed away from a confrontation with Mr Chim - who defeated him in the 1995 and 1998 elections - Mr Wu found himself accused of making no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nd failing to tackle problems of unfair competition between brokers and banks in the provis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The fact that banks are monitored by the Monetary Authority and brokers by the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 was determined by 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not by Legco, he said. Critics have said it is unfair that brokers are monitored by the commission, while banks' financial services are not. Fung Chi-kin, a candidate who held the seat for two years from 1998 after Mr Chim was arrested and later jailed for conspiring to forge documents, was also challenged about why he did not try to curb the commission's powers during his term. He said this was probably because his ability to debate issues had not matured enough. Mr Chim said all registered brokers should get to vote in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election. The former legislator, who spent a year in jail after his conviction in 1999, was named by two contestants as the least-preferred candidate as he was the angry man from Chiuchow who might create a mess. Quizzed by Mr Chim, securities dealer Christopher Cheung Wah-fung said he was running not to challenge the government but to use reasoning to win arguments. Fung Ka-pun, co-chairman of E2 Capital, was treated relatively leniently and only came under fire over his ties to the pro-government Liberal Party.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700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每日專題 A12 |
太陽報
|
2004-08-26 |
《選戰風雲》 民建聯普選鬧分歧 |
【本報訊】直選及功能組別利益升有矛盾,令民建聯內兩派議員對普選有不同立場。該黨兩名在功能組別自動當選的議員,表明個人不認同爭取二○一二年立法會議員全部由地區直選產生的政綱,認為有需要保留功能組別。副主席葉國謙強調,參選政綱在普選立場上已非常清晰,表示會向對方瞭解。 民建聯黨中央早前宣佈普選參選政綱時表明,於十二月會員大會上正式將立場納入黨綱。再度連任漁農界議員的黃容根率先為業界發聲,對二○一二年普選有保留:「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遲少少普選都冇問題,若社會動盪,普選係咪解決到問題?為選舉而制衡主權國,我就寧願遲普選,所以我政綱都冇加入普選。」 黃容根強調,這只是其個人意見,但坦言參與直選的黨員未有周全考慮:「我唔反對民建聯提出創造四個條件達致普選,但亦唔可以太理想化,可能直選同事唔瞭解行業利益,只為自己及選票。」他續說:「我唔相信二○一二年係普選最好時機,亦唔應該造成既定事實,中央唔係咁易被人壓到。」黃容根表明,若日後立法會就二○一二年普選立法會投票,他會以業界利益作理由,向黨申請豁免投票。 葉國謙:要瞭解情況 首次參選進出口界的黃定光說,尊重黨提出二○一二年普選的方向,認為是符合香港及國家利益,但不認同普選等如所有立法會議員均由地區直選產生。他提出另類普選方案,建議立法會議員,可以由功能組別普選出來,即候選人來自相關業界,選民則來自全港市民,相信這安排可兼顧社會各階層。黃定光強調,這只是個人意見,並未諮詢業界:「我希望遊說到民建聯,或民建聯遊說到我;依家仲探討緊方向,大家都要聽意見。」 對於兩名自動當選議員與黨唱反調,副主席葉國謙說:「要先瞭解,但我參選政綱已出曬,亦上網,代表民建聯參選候選人,政綱就係呢個;有不同意見,可能唔理解。」他強調,參選政綱已清楚表明,普選立法會即全部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不再保留功能組別。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4012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EDT EDT1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2004-08-26 |
editorial |
Birthday a time to reflect on Deng's wishes for HK |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te the degree of nervousness that existed in Hong Kong in the early 1980s as London and Beijing began negotiations over the fate of the colony. Fears of capital flight and a talent drain ahead of the handover to mainland rule were commonly raised, along with visions of Hong Kong's freewheeling, free-port status coming to an abrupt end in 1997. In this contex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ormula was not only surprising (Sir John Bembridge, Hong Kong's financial secretary at the time, remarked that for a communist system to accept a highly successful capitalist enclave is very odd, actually), it was a brilliant move that made Hong Kong's smooth transition from crown colony t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possible, by guaranteeing the city's separate identity for 50 years. The formula is undeniably the greatest legacy left to Hong Kong by Deng Xiaoping, whose birthday centenary is being marked here through a photo exhibition and commemorative stamp. The anniversary should raise awareness of Deng as the architect of not only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dea, but also the catalyst behind the past 25 years of mainland economic reform. The fact that the events dovetail with a closely watched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and a debate over the pace of democratic reforms here will inevitably raise questions about how Deng viewed these matters. It has to be said that Deng believed in Hong Kong leading the mainland towards change in both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pheres, and that he saw gradual and steady advancement towards universal suffrage as a goal for Hong Kong. However, those who favour rapid progress will find almost as much encouragement in Deng's utterances as those who believe that change should not come too rapidly. While he held up direct elections as an ultimate end, even for the mainland, Deng came out strongly against the British implementing universal suffrage before they depart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timing and arrangements for moving towards democracy here were left ambiguous, and probably deliberately so. What Deng was unwavering about was the guarantee that Hong Kong's legal,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s would continue unchanged after the handover. His insight was, that, as one newspaper phrased it, the jig would be up if any of these were altered. Through broad statements like the horses will still run and Hong Kong people ruling Hong Kong, he also conveye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handover: nothing would change as far as the lifestyle people had enjoyed and Beijing would stay out of Hong Kong's day-to-day affairs. Deng might have left some of the details to be filled in by his successors and the Hong Kong people themselves, but his framework has largely withstood the test of time.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7003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時事 |
壹週刊
|
齊百通 2004-08-26 |
煲呔掛族譜賀祭祖 |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早前帶老婆同個仔北上祭祖,煲呔明明係廣東人,今次就應阿爺邀請遠赴山東祭祖尋根,仲拜埋曾子(即係孔子學生曾參),徹底清洗身上港英餘氣,連官邸都掛埋曾氏族譜,做個龍的傳人。作為第三屆特首大熱煲呔,感覺就好似俾阿爺抱住咁溫暖。祭完祖後,煲呔又「順道」飛埋去北京,仲走去人民大會堂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飲下午茶,飲到天黑先走。雖然喬副秘指雙方太座都有出席,純屬「私人聚會」,但難免令人聯想煲呔係上京接旨。今次煲呔祭祖,令齊百通想起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九五年獲安排返安徽祭祖,情況一模一樣,不過陳太下場係點,大家好清楚。家左派圈中流傳,第三屆特首大熱排位依次為唐唐(唐英年)、煲呔同沙皇李,煲呔搏係要搏,但前車可鑑! 葉劉老董後會無期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前陣子從美返港放假,被人撞到買化妝品,頭髮又電直,歎兩個月,又係時候返史丹福大學做番學生妹。據知,「掃把頭」已上週四離港,一年後先返。據齊百通所知,掃把頭返港期間,同舊老闆老董並無聯絡。以老董婆媽性格,理應會搵掃把頭婆媽一番,但據知老董今勻就唔敢搵葉劉。有高人同齊百通講,IQ同EQ都咁高掃把頭,對於呢位舊老闆有幾多斤兩,心中有數,而當日葉劉一走了之,老董已心知二人重聚無期啦。之不過高人又同齊百通講,老董時升都搵擁有高尚情操「零智松」傾偈,高尚一番,唔通真係物以類聚? 靚仔署長擁千萬物業今年五月政府新一輪高官調動名單中,有「AO靚仔」之稱楊立門,接替何鑄明任工業貿易署署長。四十四歲的楊署長,八二年港大文學院畢業後便加入政府做AO,去年以工商及科技局常務秘書長身份,出席CEPA研討會,有份參與磋商過程。其間更被稱讚普通話說得好,可媲美中央電視台記者,冇令特區政府失禮。楊署長手四個分別以私人及公司名義買入的物業,位於半山、跑馬地、青龍頭及沙田。雖然部分係樓市高峰時買入,賬面蝕一截,但署長已向銀行贖回按揭,若出售所有單位,可以袋成千幾萬。差不多同期擔任政府新職的,還有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曹德江。該署成立於回歸日,乃土木工程署與拓展署合併後的新部門,隸屬鼕鼕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同時亦向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與房屋及規劃地政局負責。五十九歲的曹署長買樓較保守,自八十年代起置業,都是賣一個買一個。但曹署長眼光都唔錯,買賣大坑徑及沙田兩個物業均有斬獲,賺差不多三百萬,目前則持有市值四百萬的又一居單位作安樂窩。 馬丁:「我好危險。」立會選舉拉票進入白熱化階段,候選人紛紛親自落區接觸選民。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早前到齊百通樓下拉票,當然要。只見馬丁不停與選民握手之餘,還向選民說自己有危機。「我今年排在名單第二位,會好危險,無你一票,我可能入唔到局(立法會),所以好希望你可以投我一票。」馬丁向來是政治明星,在過去立法會選舉中多次成為票王,估唔到今次咁無信心。不過也難怪,退下黨魁之職後,選舉排名要讓給主席楊森,在評估形勢後,他又確實有危機,咁坦白搏選民同情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睇佢同其他同區候選人余若薇、范徐麗泰、馬力、黃錦輝及曾健成,肯定有排鬥。 陳太表妹接替俞琤商颱風波高潮迭起,俞琤辭去盈科天馬動力行政總裁一職後,已重掌商台,坐上副主席之位。傳聞佢會商台四十五週年台慶後,出手整肅內部,逐步建立自己馬房。俞琤走後,盈科天馬動力行政總裁一職,由零售市務董事總經理徐錦雯兼任。齊百通所知,徐錦雯正係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表妹,徐錦雯媽媽就係「復康之母」方心淑。徐錦雯哥哥徐錦祉,來頭亦唔小,係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總經理,人稱徐總。徐總因為工作關係,同港澳辦官員非常稔熟,香港高官去親北京面聖,多數都住港澳中心,由徐總親自接待。陳太當年北上面聖,阿爺要佢好好支持老董,亦住港澳中心。 小強睇中畢架山一號將快卸任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去向眾說紛紜,有傳董特首有意留番個「義務顧問」位俾佢,而小強似乎真係無諗住返大馬。齊百通收到風,小強早前睇中長實九龍塘畢架山一號一個四房單位。住緊港島南灣嘉麟閣小強,早於畢架山一號開盤預售時,已開始睇樓,時佢都仲未辭職。直至七月辭職後,佢都仲有意思買樓,八月初又睇多一次,長實更派專人帶佢睇樓,詳盡介紹單位每一角落,身份依然尊貴。 證監會新位大熱前排煲呔、任總、郭炳江、袁天凡等人跑馬地Amigo同查史美倫開豪門派對,齊百通四出打聽,發現呢位獲前總理朱鎔基邀請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鐵娘子」,原來已經返香港成年,班大粒佬又點會「鈍」到一年後先賀人回歸呢,原來另有內情。據悉,證監會而家積極研究,主席個位之外,開多一個「執行主席」新位。據齊百通所知,呢個「執行主席」主力搞政治工作,例如遊說立法會,而查史美倫正係呢個新位大熱頭馬。但據聞財爺唐英年對開新位一事有些少意見,一來開位要修改法例;二來證監會主席沈聯濤就快約滿,證監會大可搵個識埋搞政治,唔使開多個位。之不過老董對於開位一事好有興趣,據聞仲想插隻手落去件事度。有高人話,老董同查史美倫家公、愛國商人查濟民甚有交情,查史美倫其實已經半隻腳返證監會啦。 回應誠哥「無腦」論上星期和黃公佈中期業績,上半年盈利有逾一倍增長,「skin head」誠哥自然飲得杯落。不過本刊早前提過誠哥紅顏知己周凱旋有意收購商台及《信報》,於是席間一眾行家追問他是否有意發展「傳媒王國」?對於收購《信報》,他只說沒下屬向他提此事。但關於收購商台,誠哥就說傳出消息者沒用腦筋思考,因為法例叉許一間公司同時擁有兩家電台云云。不過齊百通問過律師,原來只要以個人名義,並非以旗下集團或子公司名義購入便沒問題了。換言之,周凱旋若以個人名義買商台,亦未嘗不可。 @請參考>@ |
文章編號: 20040826112004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商報論壇 A10 |
香港商報
|
2004-08-26 |
涂謹申事件應依法追究 |
距立法會「9‧12」選舉還有20天時間,民主黨連續爆出醜聞:繼參選人何偉途在東莞嫖妓被拘留後,該政黨的「台柱」涂謹申又被揭發辦事處「自買自租」,且隱瞞利益不申報,有違規及詐取公帑之嫌。事件傳出後,政圈人士及市民無不嘩然。 有政壇人士昨日指出,從政者最忌金錢與美色,如今民主黨成員兩樣犯齊,個人是誠信破產,政黨是「黨格」掃地,這個政黨今後還想有人相信,怕也難了。 事實是,涂謹申涉嫌瞞報及詐款的事件,性質遠比何偉途的醜聞不知嚴重多少倍。何偉途嫖妓還可以說是個人操守不良、品格低下;但涂謹申的行為卻涉及權力和公帑,涉及社會公平公義和公眾利益,絕不是任何「疏忽大意」等「理由」可以解釋得過去的。 香港是法治社會,任何人,不管是官員、議員都必須遵守法律,不能有任何特殊。作為立法會議員,位高權重,俸優祿厚,如果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來得到別人不可能得到的東西,那就是「罪加一等」、法理難容的。 而涂謹申醜聞迄今為止被揭露出來的種種事實,已經顯示出事件的內情絕不簡單,是有人在知法犯法、明知故犯。在97年成立「匯標」公司,以公司名義購下荔枝角道一層物業,以高於市值一倍半的租金租予自己和另兩名民主黨區議員作辦事處使用,然後向政府申領租金津貼,5年來領取了60多萬公帑。而為防被「踢爆」,涂謹申其後把股權「轉贈」給民主黨,但信託文件上連日期也沒有填上。在事件被揭發後,還企圖隱瞞。直到昨日被傳媒進一步揭露,他才不得不承認,當日只是將「匯標」一半股份的一股「送」了給民主黨,他迄今還持有49%的「匯標」股份,而自始至終都沒有向立法會申報。 必須指出,「自買自租」、多收租金、不作申報,三「罪」俱發,已是事實俱在、不容狡辯。為確保立法會尊嚴和市民利益,涂謹申事件必須被依法追究;其參選、當選資格已被質疑,而不管當選或不當選,都必須追究其任議員期間涉嫌違規違法的行為,以維護社會公義和法治的公正。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1010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9 ---------- |
港聞 A07 |
明報
|
2004-08-26 |
學者倡參差餉估值定議辦租金 |
【明報專訊】民主黨涂謹申被指租用自己名下物業,惹來立法會應否禁止議員自租單位、申領津貼的爭議。其實,議員中亦不乏自租辦公室的個案,例如民主黨張文光向教協租用辦事處、民建聯譚耀宗向所屬政黨租用辦事處、自由黨田北俊在自己的辦公室闢出單位作辦事處,學者指政府可參考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監察租金水平。 立法會《議事規則》及議員申領開支指引中,並沒有規定議員不准自租個人或所屬政黨、公司的物業,並向立法會申領開支。不過,議員較普遍的做法是使用政府提供的辦事處,但議員中亦有自租地方的個案。 身兼亞洲金融集團主席的立法會保險界候任議員陳智思,安排多名議員助理在其集團物業辦公,不過他說,由於助理使用的地方不多,釐定租金又比較麻煩,因此他6年來都沒有申領開支。但他認為,議員租用自己的物業有權申領開支,但在釐定租金時須交由獨立的第三者估價。 部分議員自租辦公室 身兼教協會長的民主黨張文光由91年至今,一直在教協位於旺角的會址租用辦事處,月租8000元,包括水電差餉等雜費,他解釋,租用有關辦事處是方便兼顧會務工作,而他指有關租金與同一地方的旅行社相若,價錢合理,另外他更可額外使用教協的會議室。 民建聯新界西候選人譚耀宗,則以月租1萬元租用民建聯總部2個房間作為議員辦事處,但譚強調,總部並非上述單位的業主,而是把其中一層租下來後,再以「二房東」的身份分租給他。整層總部的月租連管理費為5.4萬元。 譚耀宗表示1萬元租金是他與民建聯總部協議而定,而租金已包括所有雜費,又可享用會議室等設施,租金「大致上合理」,故毋須找測量師再次估價。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說,譚辦事處的租金已「非常超值」,不存在「以公帑協助政黨供樓」的情。 前和職工盟均表示沒有議員租用該黨物業作議員辦事處。 中大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認為,政府應檢討議員租用議員辦事處的規定,最適當的做法是與公務員申領房津的規則看齊,即禁止租用自己或直系親屬的物業。 至於如何避免租金水平高於市值,科大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認為,政府可自行聘請測量師,或參考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監察議員辦事處的租金水平。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02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0 ---------- |
隔牆有耳 A21 |
蘋果日報
|
李八方 2004-08-26 |
隔牆有耳 |
選舉前 姓名有「途」字音小心 |
自從呢排接二連三爆出何偉途同涂謹申事件,有心水清人就話,今次選舉,個名有個「途」字音都要小心中招。家涂謹申出事,民主黨又搵黨鞭司徒華做三人調查小組主席,而華叔個名亦係有個「徒」字,到底係咁定係咁邪,八方都唔知道,莫非真係要個民主黨「煎釀三徒」先至高興? 選舉前「途」字音人多是非,既然講到似層層,即管睇有冇民主派候選人個名有呢個音,第一個諗起前陶君行,個名有個「陶」字,應該係高危一族,不過好彩佢排大班條隊,大班殺氣大,可能壓得住。 咁當然,呢兩日電台所講「煎釀三徒」,又同八方版本有出入啦,因為有位姓陶阿哥最近都成為城中熱話。 點都好啦,9.12立法會選舉投票前,各路人馬都要醒定,信邪。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6007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1 ---------- |
每日雜誌 A18 |
星島日報
|
齊秀峰 2004-08-26 |
架勢堂 |
陽光政黨不夠陽光 |
過去幾年,香港政治日趨開放,議員政客往往拿道德主義的大旗,狙擊政府高官和支持政府的政黨,一時間政壇陽光猛照,好像除了反對派是聖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變成與政府同流合污的小人,今次一宗涂謹申事件,就如一面照妖鏡,照出聖人也不過是凡人。 有幾種理論,聽落都似曾相識,最精警的是「不貪小財論」,本週一阿塗的新聞爆出當日,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曾替涂謹申辯護說:「他做咁耐議員,律師也唔得閒做,走出來投身立法會事務,怎會貪幾千元?他不是這樣的人,做律師也不止這個數。」他認為傳媒有權質疑,但不可過界及無事生非,否則他「不會客氣」,亦不會容忍。 阿塗阿松何其相似 傳媒聽到何律師的高論,當然有少少驚,因為不知道這種語帶恐嚇的「不客氣」是指甚麼,幸好最後證明阿塗確實是違反了立法會的申報規定,否則記者只能「草」避禍。 何俊仁見到阿塗的醜聞很氣憤,心情絕對可以諒解,但他的道理卻不敢恭維;當日阿松爆出偷步買車事件,也有人說阿松放棄二千萬年薪入政府,不會貪二三十萬稅金,民主黨自然不信,猶記得阿塗曾批評梁錦松有充分機會下,均未有申報利益,明顯心存僥倖,誠信品格受人質疑,要求撤換財政司司長,說至少有五個人以上可以取代阿松。以阿塗之道還施阿塗之身,是否也有五個以上的人,適合做九龍西的議員呢? 待人以嚴雙重標準 另一個理論是「好人論」,阿塗的舊黨友陳松光昨日說,認識阿塗十幾年,不相信他會騙財。阿塗在本週一的記者會上透露,他曾對牧師說,「你信我吧!我四點鐘會開記者會,我對得住上帝、對得住人、對得住市民,請你去看。」這種好人論不值一駁,很多人都說董特首好人,如果以此理由叫民主黨少點倒董,不知他們有何反應?至於「你信我吧」的名句,當日葉太推廿三條立法時也曾叫人信她,叫人放長雙眼去睇,不還是給阿塗罵得體無完膚? 最後一個是「效率論」,民主黨想委任一個三人小組自己查自己,解釋是省錢和可以快點有結論,當日特區政府查仙股事件、查沙士事件也有類似說法,不也是給民主黨罵個狗血淋頭! 民主黨處理阿塗事件,和它過去狙擊政府時堅持的準則,絕對是雙重標準,可見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陽光政黨也不夠陽光。 做好準備棄車保帥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本來對人對事應抱持寬恕之心,否則便如聖經中向妓女掟石之人群,他們自己亦充滿罪惡,何必苛求他人;不過話得說回來,香港的政治道德水平已被推到半天高,過去一力推波助瀾的政黨,只能以身作則,否則便貽笑大方。民主黨一直將阿塗事件看成一宗選舉醜聞,只想如何做危機處理,想將之拖到選舉之後,他們不明這其實是個政黨危機,要自己抓緊機會解決,最簡單之法,是將他們過去在高官爆醜聞時要逼他們吃的「套餐」,主動加在自己身上,包括建議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公開聆訊,對自己愈嚴愈好,做好棄車保帥的準備。齊秀峰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3018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2 ---------- |
B01 |
英文虎報
|
Colum Murphy 2004-08-26 |
Right to discriminate |
Small businesses to be given three-year exemption from proposed anti-race law Small companies ``will be allowed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ethnic minorities for three years under an exemption clause in the proposed anti-discrimination law. According to a top official, the proposed legislation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to be presented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fter next month's elections, contains several exception clauses which critics say could render it meaningless. Speaking yesterday to representatives from human rights organisations, Deputy Secretary for Home Affairs Stephen Fisher detailed several scenarios under which the law would not apply. The proposed legislation would make discrimination on racial grounds unlawful. Chief among the exception clauses is an exemption for small businesses from compliance for three years. A small business is defined as an employer with fewer than six employees. Other exceptions include landlords renting small dwellings, certain voluntary bodies and clubs, some professional occupations and charities. It is also proposed that the bill should not render unlawful any act carried out under immigration legisl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exception on small companies, Fisher said: ``Unlike international firms who already have anti-racial discrimination codes of conduct in place, small-sized firms may not know the rules'', adding that the measure was in response to concerns raised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ssociations. ``What this is actually saying is that small companies are allowed to discriminate for three years,'' said Annie Lin of the Society for Community Organisation (SOCO). ``Small companies have already had time to practice in the form of existing guidelines,'' she added, referring to the employment code of practice issued by the Commission for Racial Equality in 1998. Fisher said the exception clause was consistent with provisions in the three existing anti-discrimination ordinances, namely the Sex Discrimination Ordinance, the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Ordinance and the Family Status Discrimination Ordinance. In addition, if there were other legislative provisions already in place then those would apply, he said. For example, an employer paying a domestic helper less than the minimum wage would be liable for prosecution under the applicable labour laws, and the anti-racial discrimination law would not apply. ``And the Race Relations Committee will continue to tap the wrist of those that abuse,'' added Principal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Home Affairs John Dean. But human rights activists are not convinced, pointing out that many of Hong Kong's ethnic minorities are employed by small companies, and that racial discrimination is widespread. In a survey conducted last year by City University, more than 50 per cent of Nepalese, Pakistanis and Indians in Hong Kong said they have been victims of discrimination at work. Civil Human Rights Front convenor and director of Hong Kong Christian Institute, Rose Wu, said the exception period granted to small companies was too long. ``We should not let people suffer for three years,'' she said. SOCO's Lin i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for Hong Kong's 200,000 or more domestic helpers. ``Under the current proposal, many of them will have no recourse to the law,'' she said. In addition to the concerns raised over the exception clauses, her organisation is also protesting that the proposed legislation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will not apply to immigrants from the mainland. ``The government's position is that we're the same race as mainlanders, so there is no discrimination,'' she said.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8003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3 ---------- |
新聞-政策政情 P06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26 |
吳靄儀鄺家賢互指忽略業界 |
立法會法律界候選人吳靄儀與鄺家賢昨天在有線電視舉辦的選舉論壇上,互相指責對方忽略業界利益。鄺家賢批評吳靄儀未能解決律師保費大增問題,吳靄儀質疑鄺家賢臨近選舉才忽然關心業界。 鄺家賢指出,律師專業彌償基金早於○一年「爆煲」,吳靄儀遲遲未能提出解決方法,還在立法會通過大幅提高保費,令業界叫苦連天。吳靄儀反駁,若當年她否決加保費的建議,全港數千名律師都買不到保險,後果不堪設想,她又指鄺家賢最初對保費問題認識貧乏,曾向她索取資料作為參考。 鄺家賢聲稱是從其他途徑獲取有關資料。吳靄儀肯定地說:「是我給你的。」 鄺家賢的助選團質疑吳靄儀返內地都有困難,如何協助業界拓展內地市場?吳靄儀表示:「我沒有回鄉證,都無影響CEPA的簽訂,就是最好的答案。」論壇主持港區人大代表李鵬飛質問鄺家賢對民主的立場,鄺家賢說,人大釋法沒有削弱香港的高度自治,人大常委會已否決○七○八普選,但全國人大有權推翻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反建議李鵬飛向人大提案。 法律界另一候選人湯棋淯不出席論壇。李鵬飛批評有人不肯面對選民,不肯面對其他候選人質詢,相信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
文章編號: 2004082639100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4 ---------- |
新聞-政策政情 P06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26 |
李國寶:選舉後函政府談平機會 |
立法會候任銀行界代表李國寶早前表示會就平機會風波給特首一封公開批評信。他昨天透露,日前曾跟特首董建華會面一句半鐘,他接受董建華建議,待立法會選舉過後再約見董建華遞交信件,因為現正值選舉前的敏感時刻,「無謂人家話我李國寶幫邊檔,我是獨立議員。」 他強調,那封信「實會出」,中英文版均已經寫好,亦簽了名,只是有幾個中文詞彙需要略為修改。問及相繼有民主黨立法會候選人被揭發負面新聞,會否影響今屆投票率?李國寶說:「我完全唔知,我唔想畀人話我幫邊檔。我無乜點睇,昨晚才從吉隆坡返來。」■ |
文章編號: 20040826391005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5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8-26 |
曾鈺成促民主黨交代真相 |
【本報訊】(記者 曾少妍)民主黨涂謹申涉嫌以高租金呃騙公帑事件成為城中熱話,同屬立法會九龍西候選人的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坦言,身為競選對手,不宜評論事件,並表明「事件的嚴重程度應該由選民作評估。」但他相信醜聞對民主黨造成困擾,民建聯亦會要求民主黨向選民清楚交待真相。 曾鈺成(見圖)昨晚出席選舉活動時,被問及對涂謹申涉嫌呃騙公帑事件的意見,他坦言:「佢係『論盡』了一點,但我會做番自己的事。」 對於民主黨辯稱事件純粹疏忽引致,曾鈺成強調自己作為競選對手,不宜作出評論,他重申民建聯向來是宣傳自己的理念,不會對事件作出負面攻擊,但會要求民主黨作出合理交代。他表明民建聯在日後的選舉論壇上,會給予民主黨機會,向公眾交待事件是涉及誠信問題,還是疏忽問題。 不相信有人針對民主黨 他亦承認近日的民意調查顯示,民主黨在九龍西選區的支持度下跌,而游離票卻相應提高,但他指出難以推測民建聯的支持度會否因而提升,但他強調,民建聯一定會繼續大力爭取游離票。對於選舉前接二連三的有醜聞曝光,曾鈺成不相信有人針對民主黨,更笑說:「參選以來我都提心吊膽,大家都要醒醒定定啦!作為傳媒的責任,都係將事實揭露。」但他坦言,「唔希望再見到有政治醜聞發生。」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6 ---------- |
港聞 A02 |
新報
|
2004-08-26 |
估計會再被爆負面新聞 民主黨:遭有組織抹黑 |
【本報記者報道】雖然有批評指,民主黨成立三人小組包括黨鞭司徒華,去調查九龍西民主黨候選人涂謹申申報及物業等問題,有自己人查自己人之嫌,但民主黨發言人羅致光極力否認,並直指今次事件是「有組織性的抹黑」。 黨主席楊森亦指,隨未來兩星期選情進入高峰期,估計會再有負面新聞出現,但相信選民會自行判斷。 羅致光表示,由於涂謹申涉嫌以公帑租用黨產事件的相關資料,並非一般人可以取得,然後再向傳媒發放,故他相信,今次事件是「有組織性的抹黑」,至於是黨內或黨外的人所為,他便不知道。雖然他不排除在選舉前會陸續有抹黑的行為出現,但民主黨已做好心理準備,亦不會因而更改選舉策略。 選民會自行判斷 楊森亦表示,由於未來兩星期的選情會進入高峰期,估計會再有民主黨的負面新聞出現,但他認為,選民會自行判斷,他說:「五個區已經有兩個區出現,會唔會其他三個區都有?我估計都仲有,如果再有話,選民都會睇到,點解臨近選舉先一而再、再而三係咁?我諗市民自己會落一個判斷,我好被動!」 雖然楊自言,民主黨接連爆出負面新聞,亦有值得檢討的地方,但就質疑要檢討的程度及嚴重性有多大,又力撐涂謹申的事件不涉及誠信問題,無論對他個人及所處理的事都有信心。儘管有人批評民主黨成立的三人小組有自己人查自己人之嫌,但羅致光強調,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組織,有必要進行黨內調查,而民主黨亦正積極尋找兩名法律及會計界的黨外人士加入小組,以增加公信力。 馮煒光承認失職 另外,民主黨前司庫馮煒光承認,多年來無將涂謹申等人轉贈予民主黨的荔枝角道物業在核數報告中列出,亦記不起是否有處理過涂謹申將物業託管的文件,自認處理不夠穩妥。 而前民主黨成員陳松光則透露,當初與黨友夾錢購買荔枝角道一個單位,有投資炒樓成分;購買物業一年後仍弄不清楚公司名或涂謹申以什麼形式幫民主黨信託,曾引起黨內有怨言。不過,與涂謹申相識超過十年的他並不認為塗會「呃錢或欺詐」。 會計師李家祥表示,公司法規定若以有限公司註冊,核數報告必須列出所有資產,否則便可能涉及刑事罪行,而任何人因為核數報告的帳目利益受損,亦可以循民事訴訟起訴公司或公司董事。九龍西參選名單尚包括由獨立人士柳玉成組成的名單、民協的馮檢基及廖成利兩張名單、獨立候選人劉千石及民建聯曾鈺成的參選名單。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301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7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雷一鳴 2004-08-26 |
春蠶吐絲 |
醜聞的質量控制 |
到底以一張名單,還是以分拆名單參選的形式會較能抵禦及應付醜聞?答案當然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這完全視乎醜聞本身的嚴重程度而定。例如一些關係到政治誠信、傷風敗德、刑事罪行等等證據確鑿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不論以任何形式參選都是「無得救」的。但是,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以單一名單參選所會出現的醜聞的「質與量」,必定是比較「少而粗疏」的,而且可應付的「迎擊面」亦是大的。所以採這種參選形式的「安全係數」,一定是比較大的。此話何解呢? 先談「量」的問題,就以香港目前所謂的民主派、親中派的陣營壁壘分明選舉情況來作例,所謂一張名單,意思其實就是民主派之間,一早已將派內各大山頭之間的利益衝突「釋除」,並且在「同坐一隻船」保大家安全的大前提之下,在選舉正式進行期間便不會因為出現「民主派內訌」而互揭醜聞的情況。只有真正選舉對手而沒有「同類」揭出醜聞,醜聞出現的數量自然亦大大減少。此謂「量少」也。 至於醜聞的「質」者,是指其「殺傷力」的問題。而「殺傷力」,當然又涉及誰有本事掌握「大醜聞項目」及「具體證據」的問題。這當然必定是「內鬼」的掌握程度會遠遠超於「敵人」那種隔山打牛、一味靠嚇、靠猜的空洞虛招。而且,公眾亦會因為知識壁壘分明的兩者必然涉及「利益衝突」的關係,於是便會很自然將醜聞視為一種「陰謀論」,再加上敵營掌握的資料一定比己營的少,所以其殺傷力一定遠遠不及「自己人所做」的大。 當民主派若已歸在同一名單後,民主派爆民主派醜聞的機會就等於零。否則,爆的數量,一定殺傷力必然大。「安全係數」者,就是當陣營壁壘分明時,醜聞的破壞力便會幾乎「失效」,因對鐵票選民基本沒有影響。 評論員:雷一鳴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2018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8 ---------- |
政情 A29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8-26 |
立會選戰 |
吳靄儀鄺家賢 互指不顧業界 |
功能組別 論壇舌戰 立法會法律界功能組別選舉的兩位候選人,昨日出席有線電視的選舉論壇,雙方都互指對方沒有為法律界利益做事。 獨立候選人鄺家賢指,身為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的現任議員吳靄儀,沒有為成立法律界的賠償基金找出解決方案。她說罷即遭到吳靄儀炮轟。 吳靄儀說:「我在2001年已開始跟進此事,相反,你(鄺家賢)於今年5月才問我拿資料,證明妳一直都無參與討論。你的資料是我給你的!」鄺家賢即時反駁說,其資料是自己蒐集的。 湯棋淯沒出席 一名鄺家賢助選團成員批評,吳靄儀連回鄉證也沒有,難以帶領法律界進軍內地。吳靄儀笑指:「我無回鄉證,也無阻CEPA發展。我一直致力讓香港發展為區域的法律仲裁中心,未來仍會繼續做。」而吳靄儀的助選團則指,鄺家賢身為律師會成員,但卻不知道《基本法》23條立法的最終版本。鄺家賢回應指,「『護法』不能只靠幾個政治明星」。 今屆法律界選舉共有三位候選人,昨日只有吳靄儀和鄺家賢出席論壇,而另一名前民建聯成員的候選人湯棋淯則沒有出席。出戰港島的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余若薇亦有到場,為吳靄儀打氣,但沒發言。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002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9 ---------- |
港聞 A06 |
成報
|
2004-08-26 |
民主黨拒公開所有辦事處物業 |
【記者曹寶利報道】民主黨選舉心戰室特派員羅致光表示,涂謹申未有向立法會申報租用名下物業事件曝光後,曾考慮要求所有94位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員申報所有議員辦公室物業,是否屬黨的名下,但考慮到複雜性,可能涉及與民主黨的友好組織,最終否決有關建議。 羅致光昨在電台節目表示,有些物業是透過黨的友好組織、與黨直接或間接的衛星組織,購買、租用或分租單位,「不同安排都有不同程度的利益」,故此沒有信心可交代全面的物業資料。 區 議員動議 要求 塗 解釋 在新界西參選的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透露,民主黨新界西支部曾在97年前,數位議員集資在屯門新墟購買一個單位作議員辦事處,但由於位置欠理想,購入後短時間內便賣出,所得的款項歸入民主黨中,此後他再沒有聽聞其他新界西黨員購買物業。 另外,涂謹申身兼油尖旺區議員,該區民建聯區議員劉志榮及陳少棠將於今天會議上提出臨時動議,要求涂謹申,以及事件的另外兩名區議員葉樹安及黎自立就事件作出解釋。民主黨成立三人調查小組,被指自己人查自己人,羅致光表示,民主黨沒有資源聘用退休法官進行調查,選擇司徒華是考慮到他不再參選,道德水平相當高,可協助處理較複雜的黨內關係問題。廉署已收到有關涂謹申的投訴,暫未與民主黨接觸。 合資 者已取回五萬元 另外,有份合資購買該單位的民主黨九龍西支部前成員陳松光表示,當時是涂謹申及吳永輝提議購下物業給黨作辦事處之用,他個人斥資五萬元,但他其後已取回出資的五萬元。 陳松光解釋,由於買樓事件處理緩慢,「件事搞一年之後,但唔等於太遲而造成欺詐成分。」陳松光又說,已認識涂謹申十年,不相信他會呃錢。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900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0 ---------- |
港聞 A06 |
成報
|
2004-08-26 |
選情分析 |
被責無建樹楊孝華腹背受敵 |
【記者鄧紹基報道】已擔任旅遊界代表13年的楊孝華,今年選舉遇上勁敵,「出位」律師謝偉俊挾旅行社業內重量級人馬和中小旅行社支持,以外行人作出挑戰,曾替楊孝華助選的旅行社老闆葉慶寧,則退出自由黨掉轉槍頭與楊比試,楊孝華面對兩人夾擊,加上業界的不滿,今年爭取連任遇上重重障礙。 謝偉俊 獲重量級人馬支持 旅行社代表一直不滿楊孝華的表現,指他沒有為業界爭取權益,有資深旅行社老闆表示,業界普遍有求變的聲音,認為只要有真正的旅行社代表挑戰楊孝華,便不會把選票投給楊孝華。 旅遊界的選民範圍包括旅行社、酒店及航空公司,有效選票共有964張,全部都是公司票,當中七百多票來自旅行社,酒店及航空公司則約有一百張。楊孝華過去十多年在選舉中雖未逢敵手,但在00年選舉,楊孝華卻並非取得壓倒性優勢,楊孝華、旅遊業議會執行總幹事董耀中及業界資深人士白嘉民分別取得274、197和137票。 葉慶寧掉轉 槍頭搶中 間票 曾參加直選的謝偉俊,今次在旅遊界重量級人馬林金文及黃士心等人支持下角逐轉戰旅遊界,他與旅遊業的淵源始於91年,他參與營救在菲律賓被判終身監禁的導遊區永祥及黃銓明,並參與業界工作。謝偉俊宣佈參選時,已直斥楊孝華「霸茅廁不辦公」,其敢言的作風,獲得不少中小旅行社的認同,但也有選民對其出位的作風不表認同。 楊孝華在業界多年,加上身為黨友李漢城在酒店業界服務,相信近一百票的酒店票可穩拿,部分航空公司也是楊的鐵票;但在旅行社方面,則要跟兩位候選人拗手瓜。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9000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1 ---------- |
EDT EDT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AMBROSE LEUNG 2004-08-26 |
Democrats cry foul over 'dirty tricks' campaign |
The scandal-plagued Democratic Party yesterday said it was the victim of an organised smear campaign and warned that its rivals would continue to spread negative information ahead of polling day on September 12. The remarks by party leaders came as members of Yau Tsim Mong District Council deliberated over whether to question Democrat James To Kun-sun over an alleged misuse of public funds in renting an office and failing to declare his interest in the company which owns the property. Party strategist Law Chi-kwong yesterday said the scandal surrounding Mr To, and the earlier arrest of Kowloon East candidate Alex Ho Wai-to on the mainland for consorting with a prostitute, were part of a smear campaign against the Democrats. My feeling is that it is a part of an organised smear campaign, Dr Law said. Party chairman Yeung Sum said he was confident that voters would see the truth. We are prepared for similar negative information to be spread over the next two weeks as we approach polling day. Voters will judge the meaning of such organised tricks for themselves, Dr Yeung said. He declined to speculate who was behind the smear campaign. Mr To, the party's candidate in Kowloon West and a district councillor, was revealed on Monday to have rented a Shamshuipo property owned by a company in which he had a 50 per cent interest as the Democrats' offices. Besides failing to declare his interest in Target Link Ltd to the Legco Secretariat as required, Mr To was also accused of renting the property above market value. The total monthly rent of the flat was $13,800, which was shared between Mr To and fellow party members Ip Shu-on and Albert Lai Chi-lap - both district councillors - between 2000 to mid-2001. The rent was reimbursed by Legco. While maintaining he had received no benefits, Mr To admitted he should have declared his interest in Target Link but believed he had transferred his shares to the party as a trustee. The party has agreed to repay the difference to the secretariat if the rent was substantively above market value. The party yesterday said it had yet to finalise who would represent the legal and accounting sectors in its three-member inquiry panel on the incident, which includes party whip Szeto Wah. Mr Szeto last night rejected criticism that his investigation of a fellow party member involved a conflict of interest.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has received a complaint on the matter. Lawmakers will decide whether to pursue the issue after Legco resumes in October.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7005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2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喬峰 2004-08-26 |
點擊 名人 |
形象樸實黃容根 |
不會花心思把自己弄得花花綠綠,不曾以花巧言語追求他人的認同,他只是平平靜靜、認認真真地對待眼前的一事一物,一份令人接受的樸與真摯展現在毫無掩飾的情意之中。與大海為伴的人,總是感受大海賜予的豪氣,總是有一腔豁達無比的胸懷,容得下萬頃浩瀚的波濤,容得下三山五嶽。 大海賜予真知灼見 黃容根,大海的兒子,五十開外的壯年人,真真正正的香港兒子,信佛,拿的是華南師範大學行政學院現代管理文憑,民主建港聯盟的一分子。或許是經常與大海作伴的緣故,形象樸實,言辭真摯,一眼望去令人覺得十分舒服親切,幾乎要馬上對他產生無限信任感。而他也不曾令人們失望,以真誠和樸素的心思,以無華和平實的語言,告訴我們很多或許是大海賜予他的真知灼見。雖然他可以從功能組別漁農界勝出,但他一樣懷憂患的心思為香港祝禱,眼見「泛民主派」肆無忌憚地攻訐真正的愛港者,那種高傲的氣焰令他憂心。他指出,如果新一屆議會由所謂的「民主派」把持的話,香港全體市民便需要為此承擔後果。他又坦言:「唔係只係董建華一人承擔,唔係只係愛國團體承擔,而係所有人一齊承擔。」不過,他相信大多數市民是理性的,是有分析能力的,今屆的立法會他們會理智地選出真心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真心建設香港的議員。 民建聯真心為香港 高爾基說:「形形色色的生活瑣事猶如路上的污泥,又像醜惡的癩蛤蟆,擋他的去路。」去年民建聯在區議會選舉中的結果不理想,令他痛心疾首,令他一而再地疾呼,今年民建聯要加倍努力,全力以赴,因為歷史賦予了民建聯光榮而艱巨的使命。他相信,民建聯為香港繁榮的真心,與內地有良好溝通關係的長處,市民是樂於見到他們擔當起這樣的橋樑角色的。 走筆至此,忽然想起唐初政治家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其中有這樣的話:「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乎明哲乎!」香港現在正處一個關鍵時期,新一屆立法會是否能夠選出真正代表香港的人物,正像上述所言,惟有源必深而後才能令流之遠,惟有根必固而後才能得木之長。如果立法會真的被所謂「泛民主派」所把持,處處挾所謂「民意」而令政府施政寸步難行,又從何而言及令木之長、令源之遠呢? 香港從一個邊陲不起眼的小漁村,歷經一百多年的變化而成為一個國際名都會;黃容根從一個普通的漁家人,歷經奮鬥而成為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他為香港好的心思是不容懷疑的。聽他發自肺腑的言語,我們能不為之動容?能不為之贊同?這正是今日香港所需要的一種心聲和一股動力。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7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3 ---------- |
港聞 A08 |
大公報
|
2004-08-26 |
本港經濟復甦期盼人人受惠 劉江華籲三大機構 帶頭加薪 向中銀長實豐遞信 |
【本報訊】記者徐紹輝報道:民建聯新界東候選人劉江華有一個希望:「在本港經濟復甦的同時,能夠人人受惠,人人有薪加。」民建聯三名新界東候選人昨日向中銀、長江實業及豐銀行提出呼籲,希望三大機構能夠帶頭加薪,以鼓勵其他有盈利的機構能夠仿傚。 劉江華與李國英、陳克勤昨日分別到中銀、長實和豐位於中環的總部,向有關機構遞交一封代表全港打工仔心聲的「呼籲信」,要求機構帶頭增加人工。 劉江華指出,三間機構中期業績理想,而闊別本港達六十八個月的通脹亦已重臨,物價上升,人工未有增加,對市民而言是雪上加霜。昨日他們特別呼籲上述機構,能在業績盈利甚佳情況下,參考通脹重臨的因素,直接向員工增加人工,從而鼓勵市民的消費意欲,亦可鼓勵其他有盈利的機構仿傚。 距離「九一二」投票日不足一個月,劉江華說,多個民調顯示民建聯支持率約百分之十二,希望繼續努力爭取百分之十四得票率。他表示,今屆選舉工程的特點是,貼近民情,反映民意。拉近選民與選舉的距離,提出與市民有切身關係的議題,希望爭取市民的認同與支持。 他透露,即將有一份全新的選舉刊物給予新界東的選民,並會詳細講述民建聯的政綱,主要圍繞車費、就業和食物健康等問題。政綱內不會出現任何偏激或刺激的文字,集中反映民建聯真實、務實的風格,一切只為香港好。 「民主派」候選人今屆在新界東組成「七一連線」,揚言在七席中奪取六席。對此,劉江華表示,在競選刊物中,會讓選民反思是否希望「一派獨大」、「政治失衡」,讓激進派癱瘓政府,挑戰中央,造成社會不安。 新界東其他候選名單包括鄭家富為首的「七一連線」、田北俊、梁國雄、曹宏威以及黃宏發。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2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4 ---------- |
港聞 A06 |
蘋果日報
|
2004-08-26 |
九龍東拉票競爭激烈 |
【本報訊】立法會九龍東多位候選人昨日繼續進行拉票活動,工聯會候選人陳婉嫻在衙前圍村舉行選舉倒數十八天打手印儀式,並呼籲青年人積極投票,她的民建聯黨友陳鑑林則與九龍東新世代面談。雖然陳鑑林形勢危急,陳婉嫻表示她和陳鑑林票源不同,不需配票。 另一組出現危機的候選人、排在民主黨李華明名單第二位的胡志偉,為抗衡競選拍檔何偉途的負面新聞影響,昨日在黨主席楊森及副主席何俊仁、李永達陪同下造勢,以騎單車衝刺儀式象徵力爭出線立法會。 名嘴鄭經翰昨晚首次「洗樓」及進行家訪,地點是黃大仙上,他表示,希望力爭排在其名單第二位的陶君行當選。同區候選人尚有《基本法》45條關注組大律師梁家傑。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6001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5 ---------- |
港聞 A08 |
大公報
|
2004-08-26 |
陳婉嫻:汲取涂謹申事件教訓 從政者需「沖涼」保清白 |
【本報訊】實習記者於浣君報道:潮流興「淨白」,連選舉從政都要先「沖涼」,「淨白」自身。民主黨候選人一而再被揭出醜聞,對此九龍東候選人陳婉嫻表示,所有有意從政的人士都應該先「沖涼」,保持自身清白。 對於民主黨候選人涂謹申涉嫌騙公帑、以權謀私的行為,陳婉嫻認為,從表面看,他的申報確實出現問題,報漏了一些很重要的資料,但事件仍在發展中,需繼續觀察事件的進展。她表示,所有從政者在處理任何事情時都應特別小心,幸而立法會有申報機制,社會上亦有很多選民作監察,警惕議員的行為。她坦言,身為政治人物,早就有心理準備接受任何挑戰,平時亦不覺得會被人針對,但一到選舉,這些事情就特別多。她希望所有人可以從涂謹申一事中汲取教訓,注意自己的行為,並且要時時「沖涼」。 她勸籲所有有意從政的人士,於從政前都應該先「沖涼」,前後左右地檢查自己有沒有問題,確保自己自身清白。作為新人更需要別人的提醒和監察,以及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接受任何挑戰,因為社會對政治人物有一定的要求。 民主黨近日的醜聞為今屆的選情帶來變數。但陳婉嫻表示,她從來都不會寄望因他人犯錯而有所得益,只會做好自己的本份。 陳婉嫻和林文輝聯同助選團昨日由衙前圍村前往黃大仙大成街市向市民派發傳單,爭取拉票,沿途受到不少市民揮手支持,亦有街方趁機向她表達意見。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2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6 ---------- |
香港新聞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8-26 |
曾鈺成帶病拉票不欺場 |
距離立法會選舉還有不足20天,各選舉團隊的拉票活動都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剛有民主黨成員爆出選舉醜聞的九龍西選區,排在4號名單的民建聯,並沒有因對手的民調下滑而鬆懈,繼續到各屋舉行晚會,拉近與市民的距離。 天氣影響患感冒 民建聯曾鈺成昨晚聯同九龍西名單另外兩位年輕候選人,到何文田愛民進行拉票活動,一如其他晚會,都離不開3位候選人向居民自我介紹,播放由6位青年義工主持的選舉短片,以及九龍西候選人的「特別強項」唱歌。 不過受日前悶熱的天氣影響,曾鈺成自言有點感冒,他還借意取笑之前多番因選舉工作繁重而病倒的鍾港武為「潺仔」,怎料卻輪到自己病倒。他表示,並無大礙,只是擔心壓軸的唱歌環節「冇聲出」。 到正式表演時,3位候選人先領唱一首《勝利雙手創》、再唱《點指民主咁簡單》,曾鈺成盡力獻唱,雖然聲線明顯不及阿武的雄亮,但一樣與台上的街坊會代表,及台下的街坊同樂,但唱到第三首會歌《真誠為香港》時,曾自知力有不逮,惟有將咪交到後面街坊手上,自己就落力打拍子,不過在場居民亦不介意。商報記者黃穎慈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1009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7 ---------- |
時代 D09 |
明報
|
徐詠璇 2004-08-26 |
香港心事 |
信阿塗 |
涂謹申,政壇打滾多年,從二、三線到今天獨當一面。老實人,不花弗,卡拉OK不敢去,依舊熊貓眼一對。 我信不信他?當然信。雖然我跟他不熟,但絕對相信他不是以權謀私之輩。你告訴我他去嫖妓,死也不會信。 阿塗高呼「對得住上帝」,我絕對相信。我信他為人民服務。但我也得提醒阿塗,單是信他,沒用。我可以信他,可以繼續投票給他,但他要能夠公開清清楚楚解釋公帑置業事件,令廣大市民信服,令自己法律上安全。 傳媒本來大多偏幫泛民主派(除了幾份報章),但這趟記者也不敢太明顯。何偉途事件有一點影響,因為第一天力指是「政治迫害」,但很快便不對勁,許多報道於是都不敢再為民主黨下太重注,怕很快要打倒昨日之我。更何傳媒應該「中立」,於是不能太偏心。《蘋果》頭版「涂謹申拒認呃公帑」,有點兒大義滅親,相信阿塗也傷心難過,不過他只要拿當日程介南事件第一天報道相比,便知大家已很客氣。 抹黑,是選舉期的必然事,所以政治人物要乾淨過乾淨。有「民主黨核心人士」對報界指國安部人員到立法會圖書館長駐蒐集「黑材料」、「選戰對手明顯不再是某政黨或候選人,而是一個『國家』」---其實十分不智。這和左派指民主黨背後黑手是美國有什麼分別? 栽了觔斗便是栽了。分明是阿塗處理得不好,賴什麼? 聽說兩份週刊幾張大報,各有黑材料在手,選舉前一個星期會陸續出場。市民不僅要學投票、學民主程序,還要經歷選舉文化的殘酷洗禮。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3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8 ---------- |
港聞 A09 |
大公報
|
2004-08-26 |
紡織界爭論輸入外勞 |
【本報訊】實習記者馬心鳴報道:立法會選舉功能組別的紡織及製衣界候選人昨日出席「選舉論譠」。劉柔芬認為輸入外勞只會令本港的失業率增加,所以內地廠房回流香港亦難以引入外地勞工。 另一位候選人關鑑元指出,大部分業界人士希望能夠將內地廠房遷回香港,但由於大部分的行內員工亦已退休,故希望政府能輸入內地勞工,幫助這些行業回歸香港。 不過,劉柔芬認為孕育更多行業才能推動製衣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輸入外勞只會令本港的失業率增加,所以難以引入外地勞工。 昨日論壇辯論未算激烈。劉柔芬質疑關鑑元對業界沒有提供具體的改善措施,只重於一些政制的民生問題上。更有台下觀眾向關鑑元提問,為何他不去參加直選,而參加功能組別的選舉。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9 ---------- |
港聞 A06 |
成報
|
2004-08-26 |
李國寶允選舉後遞信特首 |
聲言要發出公開信、質疑政府處理平等機會委員會事件不公平的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表示,已接納行政長官董建華的建議,認為事件具敏感性,故此延至9月12日立法會選舉過後,才提交信件,避免被指偏幫某政黨。 李國寶表示,已草擬好信件,並曾與董建華就有關事件會面約一個半小時,董指李國寶所提出的問題十分敏感,希望他考慮是否應在選舉前提出。李國寶對此表示認同,他說:「後來諗係……我諗無謂畀人話我李國寶幫邊個黨或唔幫邊個黨,我不嬲係independent(獨立)人,諗住9月12日再約董生畀封信佢。」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9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0 ---------- |
娛樂 D02 |
星島日報
|
黃芷櫻 2004-08-26 |
許冠文變波牛 力撐周梁淑怡 |
許冠文和陳百祥(阿叻)等,昨日現身支持好友周梁淑怡參選立法會,並即場以踢足球方式支持。許冠文透露與周太認識多時,覺得她是位勤力、有能力與有誠信的人,更笑謂周太在開會時並會扮打瞌睡。問到許冠文會否投鄭經翰一票?他說:「今日要先諗清楚。」再問要想清楚甚麼時,他卻沒有回答,更表示兩人現已沒見面。至於坦言對從政沒興趣的阿叻,表示現在的選民並非要當選議員進立法會罵政府,而是反映改善香港人的生活,阿叻更表示家住九龍西區,故並不會投九龍東的鄭經翰一票。另外,阿叻表示並沒有留意李麗珍近日的緋聞,更謂兩人並不稔熟。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3016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1 ---------- |
EDT EDT1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ANTHONY LAWRANCE 2004-08-26 |
Starting at the beginning |
On Monday, Taiwanese legislators agreed to amend the island's constitution to change their election system and halve their headcount. It was the smartest, bravest decision they have ever made, one that will usher in a new era in Taiwan'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course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Observers might argue that neither Taiwan's official name nor its territorial claim was changed, so there is nothing to fret about. But that would miss the point. The passing of this vote cemented a new-found consensus in Taiwanese politics; that it is time to craft a workable constitution, and the way to start is at the beginning - by establishing a legitimate body of representatives to do it. These sheep voted for their abattoir's new design, of course, because opinion polls showed that 70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wanted them to. The figure is significant, as it suggests that people who were born on the island before 1949 - the so-called benshengren - are shedding their fear of the future. Polls conducted by the 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have previously shown reluctance among the public to tamper with the cross-strait status quo so as not to upset Beijing. Waishengren, or people who came over from the mainland after the civil war, have always been immovable on the subject. They comprise about 30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These polls were considered uncontroversial because they never asked precisely what was meant by the status quo. That was partly because the previous Kuomintang-led government which crafted them was terrified by what the answer might be. But it also recognised that the benshengren were not ready for the question, either. Three things have happened in the past year to change everything. The first was President Chen Shui-bian's decision to stake his re-election on constitutional reform. The second was the opposition alliance's realisation that its stated commitment to eventual reunification - a key plank of the status quo - had become a millstone. The third was Beijing's belligerence, which led many middle class to believe that no matter how civil they are to their mainland brethren, it is not go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once the 2008 Olympics are over. The net result is that the definition of the status quo - the truth that dare not speak its name - is being brought into question. Does maintaining it, for instance, mean that Taiwan must remain committed to the ideal of reunification? Anyone suggesting this in Taiwan now will find their political career over before it began. Or does it mean simply not tampering with the constitution? Oops, too late. But surely it means not changing the official name? Premier Yu Shyi-kun used the term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15 times in a speech to diplomatic allies last week. So what does that leave? The decision to downsize the legislature to 113 seats was made to conform with the reality that Taiwan no longer needs so many to govern so few. The next logical step is for surveys to ask if it is time to get real about the territory, too. The flag is a no-brainer. Now that Taiwan is a multi-party democracy, is it still appropriate for one of its political parties to be represented in the flag? (The blue star is the KMT's) These questions could be put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a referendum after having been approved by a new, streamlined legislature - one that convenes six months before the next Olympics. Then again, they might never have to be asked. The people of Taiwan are not stupid, nor are they suicidal. All they need is a bit of respect. Anthony Lawrance is the Post's special projects editor.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7003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2 ---------- |
港聞 A07 |
明報
|
2004-08-26 |
否認前言不對後語 羅致光:絕不「棄塗保黨」 |
民主黨羅致光前日召開記者會,宣佈就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涉漏報公司股份一事成立3人調查小組,但翌日輿論反應負面,有質疑「自己人查自己人」,亦有報章指羅前言不對後語、棄塗保黨,羅致光昨解釋,他在記者會一直說只知道民主黨入股匯標有限公司,但對具體執行情並不知情,並非前日才改口不知情。 稱未掌握所有事情 但羅致光承認自己給人感覺前後不一致,有需要調校。「過往兩天我學習了一點東西,我發覺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公佈時……我發覺第二天開始多點資料,我再說時,可能給人的感覺,好似東西不是很一致,事實上我自己在這件事上,還未完全掌握所有事實。」 他和民主黨主席楊森昨日強調,絕不會「棄塗保黨」,楊森堅信,此事不涉及塗的個人誠信問題。 「 屋企有事」 屬內部調查 去年正當特首委任當時的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楊永強調查SARS事件,以及討論由平機會或政府調查「余仲賢事件」時,民主黨均質疑是「自己人查自己人」,但羅致光強調今次是內部調查,情不同。 他說:「屋企有事要調查,駛唔駛獨立調查委員會做?」 而3人調查小組成員、「黨鞭」司徒華昨傍晚接受商台訪問時表示,廉政公署和立法會秘書處等有公信力的機構可能一起調查,相輔相成,小組的調查結果可供民主黨內部參考。 司徒華坦言,自己對塗事件不太瞭解,只是前日下午3時,突然收到民主黨傳呼,詢問他是否願意出任調查小組成員。他認為,此事關鍵在於涂謹申辦事處的租金公道與否,他相信塗不是存心欺騙,只是疏忽。 楊森表示,在事件中,他對涂謹申有絕對信任,但為了向公眾交代事件始末,遂成立調查小組,「黨外找兩個人(找法律界和會計界獨立人士),不想『自己人查自己人』……在3人小組中,外人多過黨員,公信力較強。」 楊森不排除再爆醜聞 談及近日民主黨內接連爆出醜聞,是否有組織抹黑,楊森回應說相信未來兩周進入選舉高峰期,可能會再有負面新聞傳出,「五區已有兩區出現(負面新聞),若其他三區都出現,不排除選民會有反彈,質疑為何那麼巧合。」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02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3 ---------- |
港聞 A16 |
明報
|
2004-08-26 |
葉澍:機局上市年底諮詢 |
【明報專訊】經濟發展及勞工局長葉澍表示,政府計劃今年底就機管局上市計劃公開諮詢,若一切順利,可望在新一屆立法會在明年暑假會期結束前,通過有關法例,令機管局明年可正式上市。 盼新立會通過上市條例 葉澍昨日跟傳媒茶敘時表示,從較早前的諮詢所得,立法會及業界都十分關注機場一旦上市,會令部分現有機場員工飯碗不保或薪酬被調低;業界則關注將來機場的監管架構,如何避免上市後的機場為求盈利而大幅加費。他強調,政府在研究機場上市時,必會關注上述問題。 廣州新白雲機場開幕後,外界普遍關注香港面對周邊地區機場愈來愈大的競爭,但葉澍認為,白雲機場跟本港的機場「仍有一段距離」,例如香港的國際航點已達140個,但白雲機場只飛20個。 商調低機場收費 增競爭力 不過,他指政府會繼續擴大香港的國際航空網絡,今年內便會跟中東國家約旦及沙特阿拉伯簽署航空協議,稍後新開發的航點則有拉脫維亞等。同時,當局已跟機場管理局討論,希望可盡量調低機場的收費,以吸引航空公司飛來香港機場。 談到旅遊方面,葉澍表示,政府將於今年年底就興建郵輪碼頭一事,公開邀請有興趣的財團或人士,提交意向書。在收到意向書後,政府將會開會討論各方提交的建議,研究在規劃、環保、營運方面,哪個可行性較高。對於早前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曾言,可在紅磡區興建郵輪碼頭,葉沒有正面評論,更回應一句:「不管是姓李,姓郭,姓黃的,總之有人興建便可。」 「 迪士尼樂園開始成形」 他又提到,「如無意外」香港迪士尼樂園可望在明年10月正式開幕,並可望在9月,於樂園內的城堡舉行平頂儀式,屆時傳媒或可率先入內參觀,但一切須視乎工程的進度。 他又提到,早前曾到過迪士尼樂園的地盤參觀,看到樂園已開始成形,部分機動遊戲亦正在興建。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05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4 ---------- |
港聞 A06 |
成報
|
2004-08-26 |
楊森:「抹黑」將陸續有來 |
【記者鄧紹基報道】經過何偉途及涂謹申事件後,民主黨主席楊森估計,在選舉前仍會繼續出現類似醜聞式的事件,但指選民屆時可能質疑為何出現連串對民主黨的抹黑事件,不排除選民出現反彈。 楊森表示,五大選區中,已有兩區出現問題,未來兩星期選情將推向高峰,其餘三個選區也可能出現類似事件,民主黨將盡快作出回應,但選民可能有所懷疑,「不排除選民會反彈,點解會再出現咁事件?點解會咁蹺?市民都會有個判決係咪有組織手法。」他又強調,對涂謹申是信任的,事件不涉及誠信問題,但為澄清公眾的疑慮,故此組成三人小組調查事件。 正副 主席 踩單車挺胡志偉 另外,為力保九龍東的胡志偉送入立法會,楊森連同兩位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和李永達,昨天與胡志偉在區內踏單車宣傳。楊森自言已30年沒有踏單車,而李永達也說與單車闊別20年,兩人上車時驚險萬分,何俊仁雖曾在天水圍踏單車拉票,但看來技術有待磨練。經常以單車宣傳的胡志偉表現最理想,可惜在最後衝線時,卻受到驚嚇,即時翻車。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發放截至本月23日的民調,當天是「涂謹申事件」遭報章揭發,民主黨九龍西涂謹申及九龍東李華明名單的支持度沒有明顯變化,部分選區的支持度止跌回升,新界西李永達名單升一個百分點,至9%;港島區楊森名單升兩個百分點,至19%。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900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5 ---------- |
港聞 A17 |
明報
|
2004-08-26 |
李國寶轟何志平公開信 董籲待選舉後發表 |
自動當選連任立法會金融界代表的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早前表示會向傳媒發出公開信,「力數」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處理平機會事件失當,但他昨日透露,在特首董建華的遊說下,決定延遲至立法會選舉後才進行此計劃。 李國寶昨日表示,董給了他「寶貴的意見」,他說:「董生說現時立法會選舉是敏感時刻,若我現時提出太多意見,會被誤以為自己屬於任何一個派別,我是獨立人士,不想引起混淆。」 他又說:「董生好好人,已跟我相約在9月12日之後會面,亦會接我封信。」 李國寶前表示,計劃發信「力數」何志平,源於近日多名律師、名人以及業界均反映,何志平在處理平機會事件中對該會前主席胡紅玉不公平,要求政府跟進及解釋。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0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6 ---------- |
新聞甜品 A20 |
明報
|
2004-08-26 |
許冠文爆周太最鍾意開會 |
在新界西參選立法會的自由黨周梁淑怡及丁午壽,昨日邀請演藝人許冠文、陳百祥、張國強及鍾鎮濤助選。4名藝人均在很久前已認識周太。許冠文70年代主演的《雙星報喜》便由周太監製,這位「冷面笑匠」形容周太是「大管家婆」,並指周太有幹勁,很適合做議員,「她不會打瞌睡,最鍾意開會」。 講起周太,原來「阿叻」陳百祥第一次參加電視演出,正是周太當助理編導。 本身是九龍西選民的「阿叻」似乎在4人中最熟選舉,他還主動大談選情,不過是談鄰區九龍東。「如果我是九龍東選民,我一定不會投給大班(鄭經翰),我會投給陳婉嫻。」他指大班只懂謾罵,並公開挑戰大班:「若我與大班辯論,我實贏。」 新界西其他參選人包括民主黨李永達、何俊仁名單,民建聯譚耀宗、民協嚴天生、職工盟李卓人、街工梁耀忠、新論壇呂孝端、獨立查錫我、鄒秉恬及伍得良。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07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7 ---------- |
港聞 A15 |
大公報
|
2004-08-26 |
政府關注故障促交報告 |
【本報訊】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表示,非常關注香港國際機場接二連三出現故障,並要求機管局提交報告,確保香港作為世界級機場能順利運作暢順。 葉澍昨日表示,香港國際機場作為世界級機場,在近月相繼發生故障,表現叫人難以接受,他與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已與機管局主席馮國經及行政總裁彭定中會晤,表達關注,並要求機場管理局在短期內提交報告,全面檢討機場的每一個運作環節,大至保安、後備支援系統,小至維修工作、航班顯示儀器等。 「我們要確保機場是世界級,可順暢運作,不可每個月也出現事故,這是大家也不想見到的。所以,我們需要作一個全面的檢討,不是冷氣有問題,查冷氣,無電,去查電。」 葉澍稱,機場發生問題相信與負荷量無關,他指出,機場的最高容客量是八千七百萬人次一年,而在過去十二個月,機場的總客量為三千六百萬人次,與超出負荷量的界線尚有一段距離。此外,葉澍稱,會在今年底就機場上市問題進行諮詢,然後提交草案予立法會審議,最樂觀估計可在明年七月立法會休會前完成立法工作。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6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8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各師各法 A12 |
文匯報
|
2004-08-26 |
金融服務界候選人舌戰 |
【本報訊】證券及期貨職工會昨日舉行立法會金融服務界候選人公開論壇,參與的有約200位證券從業員,5位候選人繼續唇槍舌劍。其中政壇新丁張華峰發言明顯比以往淡定,重申其最大本錢,就是自己從事30多年證券業的經驗,且到目前為止仍「身在其位」,更一向只會講真說話。 張華峰表現更淡定 他繼續提出成立類似律師公會的自我監管機構「證券業公會」,改變「由不瞭解市場需要的證監會,制定不顧及市場運作守則」的局面,其理念得到在場證券從業員的認同。他又承諾,當選後會繼續向中央爭取早日批准中小證券行參股內地證券行,股權比例可提高至51%的控股權。 詹培忠自稱贏「成條街」 「潮州怒漢」詹培忠就繼續「牙擦」,稱自己已經贏「成條街」,所以他刻意不抨擊其他候選人。他重申,一旦當選,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爭取恢復最低佣金制,讓業界從業員的生活有所保障。 馮志堅則繼續提出其「改造證監會」的構想,他不斷罵證監會,台下的反應隨之熱烈起來。他承諾倘自己當選,會致力爭取在08年立法會增設兩個功能界別議席。 至於爭取連任的胡經昌,繼續被各候選人及台下從業員圍攻。但胡經昌再次解釋,過去4年已經盡力工作,並強調撤銷佣金制和銀行業在不同監管下競爭的「2大最痛問題」,均為政府的既定政策,「無論任何人在任均難以扭轉」。 另一位參選新丁馮家彬,則再次強調其政黨後盾。 論壇到最後,要各位候選人表態「最不想哪人當選」,詹培忠及胡經昌棄權,張華峰及馮家彬認為詹培忠最不應當選,理由是詹的過激言論及對女性的看法,會影響業界形象;而馮志堅則認為胡經昌不應當選,因過去4年的成績令人失望。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5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9 ---------- |
港聞 A06 |
星島日報
|
2004-08-26 |
社評 |
搞好政黨 才有優質民主 |
隨立法會選舉逼近,候選人的負面新聞不斷,繼民主黨候選人何偉途嫖妓被揭發後,又到涂謹申被投訴以超高租值租用自己物業申領公帑,對於這些不利選情的消息,民主黨認為不排除是有人抹黑。不過,對於真正關心香港政制和民主發展的人,個別政黨參選的一時勝敗,只是眼前榮辱,更值得重視的,是政治人物和政黨質素,只有良好的人才素質和架構,才是走向開放政治的基石。 立法會候選人有多起負面新聞,先有何偉途嫖妓,繼而有黃成智被揭拖欠強積金,更轟動的是一人物涂謹申捲入貴租領公帑的指責。面對種種不利消息,民主黨發言人羅致光昨日稱感覺上這是有組織的抹黑事件。 物腐蟲生才是關鍵 面對連番挫折,羅致光抱怨有人抹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基於選舉臨近,有人因為各種原因揭出醜聞,背後動機和原因很難深究,最重要的是,物先腐而後蟲生,政治人物只要對自己有合理的道德和行為要求,就如民主黨元老司徒華所說,半夜敲門也不驚。 面對何偉途的嫖妓案和涂謹申的不利消息,民主黨都是初時力挺,繼而轉趨低調甚至改口,結果惹來更多質疑。試想想,民主黨和涂謹申如果能夠清楚向公眾解釋自己如何清白,所謂抹黑者只會自暴其醜。但今次揭發的貴租黑帳,民主黨至今也說不清業權誰屬的基本事實,甚至愈解說愈多疑點。至於九龍西支部整個安排已經運作多年,黨中央竟還未能掌握情況,對於很多簡單問題,羅致光都表示自己不清楚。假如說有一天民主黨黨魁在普選中勝出,黨員成為問責局長,情況會發展到怎麼樣?這又是否香港之福? 在本港民主化進程中,政黨政治是大勢所趨。如果政黨內部缺乏良好的管理和監察機制,甚至對一些有問題的利益輸送予以護短和默許,如何確保不會出現官商勾結或黑金政治? 諉過抹黑令人痛心 現時有部分亞洲國家在選舉制度上比香港開放,但是在民生和繁榮上遠比香港落後,原因就是執政黨和官員紀律鬆弛,政客當權後巧取豪奪,本港要發展民主,便絕對不能重蹈這些國家的覆轍。 過去本港能夠繁榮發展,而且普 羅市民也能分享成果,原因是有一支廉潔的公務員隊伍作為施政骨幹。發展政制時,先要有優秀的政治人物和政治團體,再配合一套如公務員制度般嚴謹的措施,防止濫權和貪污腐化,才能夠令市民放心。 今年立會選情激烈,民主派亦以不同名義參選,相對於政黨素質和民主發展這大問題,某個候選人或某個政團得票多少,只是大問題中的小問題。連串負面事件對於民主黨,是一次正視問題根源、深刻反省的機會,而不應只是借一句「抹黑」或拖延捱過選舉了事。其他政黨也可趁事件響起的警號,改善內部管理,大家提高政黨質素,為本港推行優質民主創造條件。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302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0 ---------- |
要聞 A04 |
星島日報
|
2004-08-26 |
民主黨稱被有組織「抹黑」 |
前天才公佈成立三人小組調查涂謹申「自租物業」事件的民主黨,昨天又改變口風,聲稱民主黨候選人受到有組織性的「抹黑」。對於何偉途嫖妓、涂謹申貴租事件,民主黨發言人羅致光表示,他感覺上是有組織性的抹黑事件,相信陸續有來。對於有政界人士向廉署舉報涂謹申「以權謀私」,羅致光透露,廉署暫時仍未接觸他們,但民主黨會充分合作。 楊森:或反增選民支持 羅致光認為,事件感覺上是有組織的抹黑行為,「感覺上好似有組織咁,我亦不太相信普通市民有這麼詳細的調查後的結果,再傳真給報館……我們無從知道背後發生甚麼事。而民主黨亦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這些抹黑行動,所謂人們稱呼為醜聞的東西,會陸續在未來幾星期選舉之前,有足夠心理準備會陸續發生。」 對於近日不斷爆出衝民主黨而來的負面新聞,民主黨主席楊森昨日表示,現在五個直選分區,已經有兩個分區出現與他們有關的負面新聞,如果其他的三區在未來兩個星期也分別爆發負面新聞,選民自然便會判斷得到,是否有組織企圖影響選情。屆時,不排除選民會有所反彈,因此變得更加支持民主黨。 嫻姐「 沖涼論」 籲政客小心 工聯會的陳婉嫻就不認同民主黨被抹黑之說,並指別人的監察是正常的,參政者要「準備人家針對你」,也要反省自己行為是否合乎公眾要求。她以「沖涼」作為比喻,提醒候選人要背景清白、小心謹慎:「要衝好涼先參政,也要有批人看你有沒有問題、作出監察。」她指出,立法會現時有申報機制,過往也有很多例子警惕從政者要小心,包括去屆程介南的風波,大家應該吸取教訓。本報記者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302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1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各師各法 A12 |
文匯報
|
2004-08-26 |
許冠文陳百祥支持周梁 預祝旗開得勝 在立會實踐九大工作目標 |
【本報訊】(記者 梁祖蓮)距離選舉還有兩個多星期,各候選人都積極拉票作最後衝刺。自由黨新界西候選人周梁淑怡、丁午壽昨日請來重量級藝人許冠文、「阿叻」陳百祥、「阿B」鍾鎮濤及張國強等,以別開生面的「射龍門」方式,把9個足球射入龍門,寓意周太和丁午壽在立法會實踐9大工作目標,並祝願她「旗開得勝」。 別開生面射龍門 為了支持周太和「丁丁」,各藝人都穿上自由黨的藍色戰衣,而兩位主角則以黃色的戰衣示人。在眾星拱照下,「丁丁」打頭陣,輕輕一腳把足球踢入龍門,象徵「打開傾偈之門」。 隨後,「阿叻」、張國強、方剛、自由黨成員威廉、許冠文、自由黨的「傑仔」、「阿B」分別大腳一揮,7球全入,象徵自由黨在「改善營商環境」、「促進勞資同心」、「反對銷售稅」、「促進家庭和諧」、「爭取婦女權益」、「培養青年領袖」、「發展新西旅遊」方面全面落實。 至於周太,則作「壓軸演出」。她輕輕一踢,足球便射入龍門。她見狀旋即翩翩起舞,舉起拇指,象徵自由黨完成各工作目標後,「社會共享成果」。 「兩文三語」拉票 周太表示,9個口號代表「丁丁」和她對市民的承諾,呼籲選民在912投票支持9號候選人。「阿叻」呼籲:「新界西梗係投9號!」許冠文則以普通話呼籲:「9號!」阿B」用英語說:「Number Nine!」張國強取個好意頭說:「長長久久,9號呀!」眾人齊聲道:「全靠你一票,請投9號!」眾人在一輪歡呼聲下到葵芳地鐵站繼續拉票。 對於這幾位藝人來到打氣,周太笑稱:「這幾個都是好好朋友,4位同我識成30年,好細個就識了。大家很瞭解,瞭解我的做事方式。他們認同自由黨的信念和做事方式。」 張國強亦坦言,雖然「明星足球隊」沒有到場,但隊中各成員都會支持周太。 周太自嘲面皮厚 周太形容現時信心十足,會盡力落區拉票。她說:「辛苦得好開心!」雖然體力透支,但卻可以讓她接觸市民,聽到他們的心聲。她望身旁的「丁丁」笑說:「我面皮厚好多!」她表示,以前覺得市民的問題屬學術性,但是落區後,卻親身聽到市民的心聲,令她明白到自由黨絕對可以回應市民的訴求,向政府或有關方面尋求解決方法。 她又承認,是次放棄功能界別參加直選是有點冒險,但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證明自由黨認真支持民主進程,並身體力行參與。她表示,自由黨肯定創富的重要性,並會協助有需要人士創富。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4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2 ---------- |
香港新聞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8-26 |
曾鈺成:塗誠信受質疑 |
【商報專訊】記者黃穎慈報道:九龍西直選候選人、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認為,涂謹申近日涉嫌租用名下物業作辦事處的事件,須在論壇上提出質詢,向選民交代事件是否涉及誠信問題;他不排除「醜聞」增加支持民建聯的游離票,但就不肯估計會有多少民主黨選票流入民建聯。 曾鈺成昨晚連同鍾港武及李慧出席愛民拉票活動,對於涂謹申的醜聞指自己疏忽導致出現有關事件,藉以脫離操守及法律問題,他表明自己不適合批評事件性質,但認為事件涉及公眾關注的問題,建議在選舉論壇上提出質詢,讓當事人有機會向公眾交代事件是否純屬疏忽,以及有否涉及誠信問題。 對於民調顯示,涂謹申受醜聞影響支持度一直下滑,曾鈺成認為,初時民主黨預測票數的百分率高企時,一度以取兩個議席為目標,但他直言現在他們要取兩個議席存在困難,能否取得一席的機會就視乎選民對事件的看法。 不會攻擊對手取選票 但民主黨流失的選票,曾鈺成認為較大機會流向其他泛民主派候選人,他自言較少藉攻擊對手取得選票,只會正面宣傳自己的理念贏取選民支持,不過亦相信有部分因事件而增加的游離選票會支持民建聯。 問到若涂謹申因事件影響即使成功當選亦不能履行職務,會否希望由民建聯的第二梯隊鍾港武「補上」,他表示要由選民決定,但亦坦言,「我就當然希望啦!」對於有報道指將會繼續傳出選舉醜聞,曾鈺成表示,每次選舉都必定提心吊膽,一參選就要「醒醒定定」,當然亦不希望發生在自己黨的候選人身上。 陳婉嫻:參政者要小心 另外,立法會選舉九龍東選區候選人陳婉嫻,昨日就涂謹申漏報公司股份事件表示,每個從政者參政時都要很小心,必須事先檢討是否已經符合市民所要求的條件,像先「沖涼」一樣,特別是近幾年已出現過的例子,對從政的人都已起警惕的作用,對自己要訂下高標準。她坦言,從傳媒方面獲得的消息,涂謹申表面上在申報資料上是出現問題,保留部分很重要的資料,至於詳細的情況,她要進一步觀察 她認為,涂謹申的漏報事件不會對她的選舉工作帶來影響,她參選從來不會寄望他人犯錯而獲益,是否受到市民支持仍然是要看自己是否有真正服務市民。 對於同一名單內的年青成員鄧家彪,陳婉嫻表示認識他已有一段時間,參選前亦已經替他「沖涼」,她表示,作為參政前輩,她是有責任提醒後晉。 另外,陳婉嫻表示,她參選時強調工聯會代表的身份,是要顯示「企硬」勞工階層利益,與所屬政黨民建聯同區另一名單的候選人陳鑑林較重跨階層利益的想法不同,她重申沒有需要與陳鑑林名單商討配票,一切應由選民決定。 周梁:實屬不幸 此外,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昨日出席自己選區的拉票活動時表示,雖然有市民要求漏報利益的涂謹申下台,但她指事件應在調查清楚後,才討論如何處理。不過,她指事件不但市民關心,政黨也關注如何適當地運用公帑。她個人覺得塗在事件上看似不小心,實屬不幸,相信對選情或多或少有影響。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1009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3 ---------- |
隔牆有耳 A21 |
蘋果日報
|
李八方 2004-08-26 |
隔牆有耳 |
香港民主之父揚威全球 |
美國《新聞週刊》破天荒將我阿董列為封面人物,重尊稱佢為民主之父,大力推崇話係全靠佢,七年來搞到香港咁,令到港人民主訴求高漲,因此對香港人有功。 雖然做到《時代週刊》、《新聞週刊》封面人物,未必係善男信女,例如拉登同埋鄧小平,之不過有美國佬睇起,始終係一種榮耀。陳方安生俾美國刊物抬捧過多次,好多土共嫉妒眼紅,今次唔使發火,輪到阿董威番一次,重做埋封面,可見人西方傳媒都幾客觀公正。 吹暗雞召集投票 阿董又確係香港民主之父。兩任特首期間,爆發過五十萬人大遊行共兩次之多,二十三條立法又難產,特別係大力刺激港人要求○七、○八普選意願,香港人日益醒覺,前途應該正自己手,冇呢七年來由禽流感至沙士一課課政府教育,香港人會繼續安於做殖民地時代順民。 講到民主,選舉戰愈來愈血腥,老左土共經已陷入不擇手段精神狀態,為阻撓民主派過半數,唔理好醜,抹黑絕不留手,一係無中生有,一係小題大做,但求全線打沉民主派,有時候連自己人詩姑亦睇唔過眼,制止土共將何偉途事件推到極端,聲稱何偉途仍有資格參選,可見呢一類所謂醜聞,充滿泡沫水份。 現時又輪到涂謹申遭到狂插,總之就捕風捉影兼無限上綱,搞到唔知係真定假。 不過咁亦好,呢次係挑戰香港人理性歷史時機,係真定假,選民自己判斷,咁妖異氣氛之中,左諗右諗亦無謂,總之就唔理好醜,一於用選票將港奸掃走。 若然今年九月十二日立法會投票率超高,咁就真係要多謝民主之父,冇佢吹暗雞,你話人人點會咁同仇敵愾呀?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6006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4 ---------- |
港聞 A06 |
蘋果日報
|
2004-08-26 |
TVB論壇禁叫口號被指無準則 |
【本報訊】無電視舉辦的選舉論壇限制候選人不可出言倒董或高叫「踢走保皇黨」,港島區候選人曾健成候選名單排第二位的鄧徐中批評,無沒有提出具體指引,只稱一旦判斷候選人違規即會進行刪剪,此舉局限了候選人的言論自由和選舉策略運用。無新聞及資訊助理總監張志剛解釋,選舉論壇「唔係示威場合」,不希望出現謾罵、攻擊情況。 不排除刪剪言論 立法會地區直選候選人將出席無舉辦的選舉論壇,張志剛昨與部份候選人開會。據港島區候選人鄧徐中引述張志剛於會上說,論壇不可出現口號式言論,例如「踢走保皇黨」及「董建華下台」等,如有口號式言論即會刪剪才播出。 鄧徐中即時表示不滿,指有關口號是他們的參選政綱一部份,他質疑無拿不出何為「口號」的準則和指引,限制了候選人的言論自由和影響了策略部署。港島區其餘參選人包括民建聯馬力、民主黨楊森、獨立參選的余若薇、范徐麗泰及黃錦輝的名單。張志剛解釋,此規定是想藉論壇讓選民認識候選人政綱,不盼出現謾罵攻擊,但他承認沒有具體指引,必要時會刪剪候選人言論。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6001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5 ---------- |
世事 C13 |
香港經濟日報
|
活力先生 2004-08-26 |
關人馬事 |
誰是第三區代表? |
選舉期近,「特別新聞」頻頻出現。 「柴共先鋒」,一個個中招。封咪事件後,才子又上週刊封面。 江湖公論,呢單報道欠多少操守。 才子風流,俾同行「朋友」擺上,無得怨,心甘命抵,衰就算。 但週刊為乜玩埋人老婆同兩個仔?第一,係咪要搞到才子家散才安樂?第二,才子老婆及兒子犯乜錯,要「陪葬」? 週刊老闆及 Fit 者,皆有家庭有下代,佢有無滾大家唔知,但咁對待才子家人,未免欠缺點點江湖道義! 至於民主黨方面,九龍東西相繼領。 計計日子,喂,可能陸續有。 即係,一週一個,剛剛到九月十二日。 故此,江湖陰謀佬個個問︰「誰是第三區代表?幾十歲人,要起你底,必定有料。」 選舉遊戲展開,實力愈接近,戰役愈bloody,當然,有資源者可以買更多「照妖鏡」! 結果點?應該係扯低投票率。 咁,邊個得益呢?請學習思考。 有人替民主派哀鳴。但,呢劑喊都無謂,大佬,家大家玩緊乜遊戲先? 搞政治,長路漫漫。爭取民主,尤其一個無乜民主客觀環境,要爭取,條路更漫長更艱苦,可能更血漬斑斑。 羅馬不是一朝建成,好,想達目標,就先由製造小氣候開始啦。 俾人踢曬唔正路出,再由零出發,加上世界大氣候,咁,他日根基應穩如泰山!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002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6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劉天賜 2004-08-26 |
守龍門 |
失誠信事大 |
究竟「嫖妓」這罪名失德,還是「不誠信」的罪名失德呢? 「嫖妓」引起社會上的好奇反應甚大,無他,涉及犯罪者的性心理、性行為、性私隱等等因素,激發起公眾對這事、對這人的「偷窺慾」。尤其嫖者稍具名聲,所謂「公眾人士」,或者是從政或公眾服務的「公眾人物」,大家便添偷窺慾。從這個角度來看,大眾並不是「專挑別人瘡疤」心理變態的人,而是在保護一己利益而出發的。主動獻身出來服務社會的人,其實在上任公眾事務崗位後,擁有「無形的權力」,這種身份,無論是立法會議員、區議會議員,其他諮詢委員會成員,以至街坊會理事等,群眾皆對他們有「特別」的,過於其他人的品格要求,誠信要求。換一句話說,作為普通人,公眾對一個普通人不會要求過高,儘管鄰舍阿叔犯了「國內嫖妓」之罪受刑罰,只不過是一兩聲恥笑而已。區議員、立法會參選人、警員等服務群眾者,同犯一條罪便加碼譴責便是這個原因了。不能怪群眾「偷窺」公眾人士的私隱及瘡疤,公眾人士被人「偷窺」的合理性是較為大的了。 嫖妓這一種行為,某些人視之如平常稀鬆!沒有妻室的光棍更覺「奉旨」,有家室的,亦會感到太太原諒,又何來失去光彩?對!比起失去誠信的失德,嫖妓實在是太渺小的罪名也。誠信也者,不欺騙公眾,做事作風坦白,不隱藏利益與弊病。一位公眾服務的人,無論怎樣方式瞞騙公眾,或者誤導公眾,都犯下最大的過失。大家記,瞞騙、誤導、謊稱、佯言都沒有「以為可相信的」、「唔覺意的」、「一時誤解的」藉口。例如,日後何某回港將被捕事實表白,發現是觸犯內地法律,則偽民主黨當日指摘內地「屈打成招」之說,便是失去誠信,姑勿論是「引述」別人所言,或只是道聽途說,一律要承擔瞞騙、誤導的責任。如內地真的與偽民主黨「不妥」,便會在「選舉如火如荼」期間釋放何某,看看偽民主黨怎招架。 評論員:劉天賜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2018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7 ---------- |
港聞 A02 |
新報
|
2004-08-26 |
明星為周梁打氣 |
曾在電視台工作的自由黨立法會新界西選舉候選人周梁淑怡,昨日到葵湧拉票,演藝界人士許冠文、陳百祥、鍾鎮濤及張國強等到場為周梁淑怡打氣。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301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8 ---------- |
本地新聞 A12 |
太陽報
|
2004-08-26 |
四紅星為周梁淑怡造勢 |
【本報訊】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和丁午壽在進入選舉期後,支持度排在新界西第二位,緊次於民建聯譚耀宗候選團隊。兩人由功能組別改走直選,可說許勝不許敗。曾在電視圈打滾多年的周梁淑怡昨日請來明星好友許冠文、陳百祥、鍾鎮濤和張國強落區造勢,活動變成明星出巡,拉票效果成疑。 警籲「唔好咁高調」 周梁淑怡昨日表示,其選舉名單編號為「9」號,於是找來明星足球隊以射龍門宣傳參選九大工作目標。許冠文、陳百祥、鍾鎮濤和張國強均表示,認識周梁淑怡二十多年,今次為老友獻出「第一次」,首次參與拉票活動,亦贊同自由黨的理念。 明星習慣被歌、影迷簇擁,但拉票卻與表演不同,他們重在記者面前出力讚周太有能力、有熱誠和興趣做議員,但向街坊派傳單,卻明顯不是他們的強項。一路巡區時,四位明星似「落區見識」多過助選,但仍吸引市民圍觀,加上一班助選團拿旗幟場面墟。協助維持秩序的警員更開聲要求巡行隊伍「唔好咁高調」,助選團即收起旗幟。曾參選臨時立法會選舉的許冠文稱,盼議員真心為市民,以本港利益為前提,勿搞山頭主義和對抗。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400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9 ---------- |
本地新聞 A04 |
太陽報
|
2004-08-26 |
無註冊公司負責印刷李華明宣傳刊物 |
【本報訊】民主黨醜聞一浪接一浪,最新醜聞牽涉到九龍東候選人李華明。他被揭發自年初始,聘用一間名為「K-One」的公司,印製議員工作報告刊物及宣傳街板,先後兩次向立法會秘書處申領共五萬多元。但經本報查證後,發現「K-One」竟然是一間沒有公司註冊的「幻影公司」,其街舖更說沒有經營印刷業務。另一民主黨核心張文光,則被指曾以萬多元租用所屬教協會址僅二百多呎辦事處。 李華明聘用的製作公司位於旺角太子道西龍珠商場三樓三○七室,本報記者昨日到上址視察,發現該店舖招牌確實寫上「K-One」,但被多張招紙遮蓋,舖位約有二十平方呎,陳設十分簡陋,在門前擺放一個玻璃飾櫃,放多款平價電腦遊戲帶及遊戲攻略影印本出售,但沒有標示印刷服務,亦沒有任何印刷機器及紙張堆積。 地舖掛名無商業登記 記者向店內兩名女店員查詢,有否提供印刷宣傳單張服務,其中一名女店員態度冷淡說:「我唔做呢!」記者再三詢問後,另一名女店員怒目而視道:「邊個介紹你?有冇叫你搵邊個?」記者回答是朋友介紹,該名女店員猶豫一會後,即堅決表示:「我呢度開十幾年,一直冇做印刷或者影印生意。」本報前往公司註冊處查詢「K-One」的商業登記,卻沒有任何紀錄。 本報嘗試循李華明申領實報實銷開支單據上的手機號碼查詢,該公司負責人陳先生表示,他只是掛名在上述地址做生意,強調這種經營情況很普遍,他說:「依家做印刷都係去曬大陸做啦!掛單係人間舖度做生意好正常!唔通搵啖飯食都咁難?」李華明的助理則表示,「K-One」是該黨一些相熟朋友開設,但不清楚該公司有否商業登記,或是否有限公司。 李華明的助理又透露:「以前有班人專幫支聯會和民主黨背後做印刷、街板等支援,K-One的陳先生是其中一分子,其後陳先生才自立門戶成立K-One。」 張文光被轟虛報開支 民主黨另一黨員、角逐教育界功能組別的張文光,亦被市民質疑他九九年開始以每月一萬四千元租用其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址二百多呎地方,及至○二年八月將租金減至九千八百元,又沒有掛上議員辦事處的招牌,懷疑他向立法會虛報開支。張文光解釋,該辦事處現時租金已降至每月八千元,包括水、電、差餉及管理費,平均呎價只是二十六元,低於市價水平。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4008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0 ---------- |
娛樂名人 |
壹週刊
|
Nil 2004-08-26 |
跟班 林旭華 |
記者約林旭華訪問,當事人報稱要考慮;於是轉膊找鄭經翰,鄭二話不說:「你再打電話給他吧,他馬上會應承。」果然,正如多年來的《茶杯》生涯,總由大班一錘定音。早上七時,樂富地鐵站。林旭華從紅磡家中趕來拉票,照樣有香港小姐般的競選綵帶掛上身。街坊問:「你又參選呀?我支持你。」林尷尬答道:「不是,我何德何能,幫兄弟,大班在那邊。」前後一個月格局都會如此——鄭經翰日日在九龍東落區,林旭華如影隨形做先行部隊放哨,無償勞動。一口氣灌下半樽蒸餾水的他說,五十幾歲人,從未試過每天日曬雨淋一早一晚派街(派傳單)六小時,身水身汗。大班瀟灑封咪,再次成為人民英雄;熱鬧背後,誰在意那不起眼的拍檔因此臨老險成失業大軍?一旦鄭當選,林又可以做什麼?自詡資深傳媒人,同時自嘲做生意無次成功兼無份工打得長的林旭華,十年來的跟班(跟隨大班)事業,可能便是最大成就,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九‧一二後,無論如何都畫上句號。「總不成叫我去當議員助理——立法會規定助理的薪酬不能太高,對一個做了三十年,有家庭負擔的男人,不可能。」說時,不無感慨。 老闆話……多年前到商台訪問鄭經翰,林旭華對我說:「老闆真係幾睇我,連水杯都買埋俾我。」原來,林旭華不只叫鄭經翰做大班,還會叫他老闆——雖然,那時的老闆實際是何佐芝。這次,我特意帶林旭華到茶餐廳單對單,遠離鄭的選舉總部,但訪問進行了大半,還是巧遇下來午飯的鄭老闆一行人。鄭經翰開口便說:「,我想林旭華咁講——不是我教他講,是你(指林旭華)也同意才好講,講姓何這家人待員工何等涼薄,我當初被斬……」林旭華唯唯諾諾應付過去,但半小時前,就是還可以自由發言時,對於商台的何生,以至對俞琤,林旭華都頗溫和,跟鄭截然不同。「我對俞琤沒有怨恨。七月廿五日,俞琤單獨約見我,很在意說想聽我自己怎講。我話,由一開始就同大班做節目,去年起的五年合約更是兩個人組合形式一齊簽的,他不做,要走便一齊走。「雖然俞琤再三挽留我,提出搞個《六十分鐘時事雜誌》給我唱獨腳戲,聽得我好興奮,但都無辦法,只能衷心希望他們以後做得好。「現在我的情況是:本來八月九日放完假便再開咪,但商台通知我,直至九月十二日(立法會選舉)前都不用我返工,人工照出,其他之後再算,但我已提出解約。」 十年來,不明白的人會覺得我像跟班,咁我又的確傍住傍住…… 夥計說……共同進退,但為什麼總是大班吹雞,而林旭華跟從?這條問題又由鄭經翰搶答:「不是,今次我給他兩個選擇:一係,我去參選,他留在商台——無理由人家加你人工都走,而且可以和我『裡應外合』嘛;一係,加入埋我張參選名單,一齊參選。但結果林旭華揀了第三個——他自己的選擇。」其實,林旭華早已告訴我:「我選擇離開,而幫他助選。幫朋友不用理由,但參選是政治,不適合我。如果大班當選,我的顧問公司或者會幫他做些專題研究,正職就不會了。《風波裡的茶杯》一合作十年,我都想趁機換一個生活方式。「十年來,不明白的人會覺得我像跟班,咁我又的確傍住傍住……但畢竟我身為影視協會理事,又創辦兒童癌病基金,好應該有番自己的事業。數碼電視即將來臨,不愁沒機會。」 憤怒青年人貴自立,七十年代的傳理系學生如林旭華,怎會不熱血過?祖籍潮州,三歲來港,林旭華在元朗長大,父親經營農場。七三年,林旭華畢業在即,因為留長髮,熱心採訪火紅一代的中文運動、保釣運動,被浸會系內老師看不順眼,留難他遲交功課,長毛林旭華一氣之下,文憑也放棄了,退學,傳為佳話。跑到《虎報》當記者,上司最初答應照支他與大學生看齊的一千一百元月薪,出糧之日卻反口為一千元,林旭華二話不說轉投《明報晚報》,一千零五十元。他說:「那五十元換回我的尊嚴。」輾轉加入佳藝電視,七八年,佳視因政治因素被政府勒令關門,林旭華被同事選為代表,帶頭上街靜坐,結果與其他五名代表一同被捕落案,時稱「六君子」。多得佳視老闆何佐芝(後來商台老闆)請來余叔韶打官司,免留案底——難怪林旭華總說與何生緣分深厚,未能附和大班罵這位故主。曾經熱血的林旭華,只因歲月磨人,才變成鄭經翰口中慢打鑼的林伯。 Peter Lam林旭華有份創辦《電影雙週刊》,也是多年電影金像獎籌委。直到今天,《雙週刊》仍定期送書給他,公文袋面寫「Peter Lam」。拿公文袋,林旭華說:「我這個Peter Lam對香港電影也有貢獻,只不過不及那個Peter Lam(林建岳)有咁多資金。」八三年,林旭華代表金像獎找星島集團贊助,當時在星島打工的鄭經翰玉成了好事,出來效果卻毀譽參半,行內流傳他倆侵吞了過百萬元。有鑊齊齊,由此成了患難知己。「那時我叫他Albert——叫大班是後來的事。Albert問我們一班朋友有什麼諗頭,我話好多人愛到旺角買過期《Playboy》睇,如果做中文版應有銷路。他立刻飛去美國買下版權,讓大家一齊搞——這就是書生和創業家的分別。」林旭華又試過拉攏大班和朋友在銅鑼灣合資影視店,蝕了二千萬,還欠下百幾萬尾數與鄭經翰一同做擔保。「結果都要由他一個人埋單,大班在錢銀上很疏爽。」難怪林旭華說,只要對方要做什麼,其實不用開聲,自己已經會去做——助選拉票,小事一宗,根本沒考慮過酬勞。 我抵鬧副手做久了,習慣相聲唱雙簧,林旭華也試過主動出擊,點知就出事。在節目批評謝偉俊,這次是林點火的,而鄭踩多幾腳,結果連同商台齊齊被謝偉俊告。一輪官司下來,商台脫罪,兩人卻得上訴下去。「因為我和大班合併請一個大狀(李柱銘)來打。事後聽朋友說,分開打可能更易解決,但我們覺得這樣好似各自保護自己咁,根本無諗過。正如商台甩了身便不贊成我們上訴一樣——是老闆夥計和做兄弟的分別。」二○○一年,謝偉俊敗訴,但林和鄭仍得支付四百萬元律師費。「我一早清楚同大班講,我莫財。他說不用擔心,他先墊住,結果,都是他睇曬數。」所以,一直有聽眾奇怪林旭華任鄭經翰在節目鬧自己。林旭華總答:「先不要怪大班鬧我,要諗佢鬧得有無道理呢?有無趣呢?別人不會明白我們的交情。」或者說,難怪林旭華從不能口響。至少直播的時間控制上總要靠林旭華吧?「不是,大班經驗比我還好,只是講得投入不能分心。」他連絲毫也不敢居功。 我有Say林旭華已婚,育有一子一女,妻兒都在加拿大生活過,一兄一妹更一早移居彼邦。本來最有迫切理由的林旭華還是選擇留下,一家四口住紅磡長實樓盤,但不排除遇不平事會繼續跟李家唱反調。兒子現讀浸會傳理系,林旭華是這行中少數栽培下一代繼承父業的爸爸(至少記者我肯定不會)。他說:「朋友都笑我無份工做得長,我說其實我對本行最忠誠,沒一天離開過。雖然挫折不少,但希望有一天我都有獨特見解,有自己事業。」 Cocu專訪的最後一條問題,通常,是記者自以為有點過人之處才留作壓軸,我今次是:作為傳理系出身,行內經驗又肯定比鄭經翰深厚的林旭華,無理由次次總扮演附和、被嘲笑、慢打鑼的角色——其實,莫非有很多獨到見解他一早想到了,只不過考慮到個人魅力不及大班,說話不夠氣勢,甚至驚得罪人捱斬,才甘於背地裡出謀劃策,教有錢拍檔出口威,自己樂做其幕後玩家king maker?莫非這才是兩人一直秤不離鉈的真正原因?林旭華聽得大樂,不停說:「你未免太高估我,太高估我了……」上一代荷蘭國家足球隊被譽為最具希望,其中有個通天老倌叫高古(Cocu),通天老倌的意思就像林旭華,任何位置也能踢得幾腳,但週身刀的結果,是長期做超級後備;那一代的荷蘭沒拿過什麼大錦標,高古也沒做過一次好戲。我們高估了高古,是否也真高估了林旭華?無論如何,這條最後問題令他笑得很開懷,有點不能自已。 @請參考>@ |
文章編號: 20040826112002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1 ---------- |
商報論壇 A10 |
香港商報
|
2004-08-26 |
以公帑租用黨產須監管 |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被揭發用議員津貼租用自己有份的物業作地區辦事處,沒有向立法會秘書處申報,他辯稱物業已轉贈民主黨,自己在事件中沒有個人得益。就算是黨產而非私產,仍然涉及利益衝突,因為該物業過去幾年的租金表面看來高於市場租值,難免令公眾質疑涂謹申及其辦事處職員濫用公帑,向民主黨輸送利益。 現行制度容許議員向自己或自己所屬政黨租用物業,只要申報便可以;像涂謹申這樣向關連人士租用物業的,可能不止一個。經過這次事件,公眾對議員和政黨的信任會減少,很自然會要求加強監管,避免出現利益衝突。 涂謹申和兩名民主黨區議員曾先後租用的物業,由匯標有限公司擁有,涂謹申實際上仍擁有匯標的49%股權,按議員申報利益規定應該披露,但他表示匯標的實質權益早已捐給民主黨,他擔任信託人,只不過做信託文件時搞錯了匯標的股份數目,並非故意不作申報。此說是否屬實,關乎議員的誠信,立法會秘書處應該設法查核。 從涂謹申及民主黨過去兩天披露的資料來看,1998年首次為物業制訂租金水平時,只是由辦事處職員參考同區例子後酌情決定,而且有一段時期是涂謹申和兩名區議員同時申領公帑租用該物業,令匯標實得租金突然大幅增加。綜合這些因素來看,民主黨、涂謹申以及他們的辦事處職員確有疏忽,整個租務安排有利用公帑向民主黨輸送利益之嫌。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1010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2 ---------- |
科技-傳訊專頁 P25 |
信報財經新聞
|
莫乃光 2004-08-26 |
可圈可點 |
選舉論壇可有網上版! |
8月24日傍晚,雷暴警告生效,室外傾盆大雨,室內正在舉行由兩個資訊科技界別專業學會所主辦的立法會候選人選舉論壇。 隨著「九一二」日漸接近,這些辯論也一次比一次激烈,幸好數位候選人都很理性,反而台下發問者卻有點忘形,令筆者感到有些唏噓,正是「本是同行(業)人,相煎何太急?」但這就是政治。 眼看這情景,離開容易,留下是難的。筆者就捨難取易,半小時後就走了;走到了藝術中心,因為早已約了另一群行家看進念二十面體的《開咪封咪》的演出,總算找回一個歡笑的晚上。
話劇對業界認識透澈 《開咪封咪》的宣傳說,投票之前必看,筆者實在認同;選議員時,大家知道立法會的職能是什麼?《基本法》第七十三條說,是包括依法制訂、修改和廢除法律,審核、通過政府提交的財政預算,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等。觀眾都可以在開心歡笑歌聲之中,得以溫故知新。 劇名叫《開咪封咪》,宣傳標語說「天地有冷氣,夏天棉被」,內容當然與傳媒有關。劇中一段把工商科技局對電台、電視、印刷傳媒、電訊的發牌和監管機制,風趣地介紹出來之餘,更把業內的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來,例如電訊商多為地產商控制;電台及電視發牌限制多、數目少,小眾內容沒有落腳之處,落後於如台北等地;傳媒運作保守,什麼都說沒有市場,結果全無多元化;沒有公平競爭法,基建和傳媒都為大財團壟斷,消費者沒有選擇;流動內容傳送未來將取代電視和電腦,帶來全新局面。 唉,這真比那些候選人所談的更直截了當,與其搞選舉論壇,可能資訊科技界選民去看看《開咪封咪》,說不定獲益更多,也可以快樂地思考一下社會面對的問題。談到小眾內容,業內人士有否留意,近期藝術發展局的藝術文化網上頻道的計劃邀請? 事緣藝術發展局與香港寬頻達成協議,推出這藝文網計劃,由香港寬頻提供播送平台(寬頻及電視)、製作部分節目、人力及技術支援等,而藝術發展局將與香港寬頻共同釐定藝文網定位、內容方向及發展策略。香港寬頻將讓所有寬頻用戶經網上免費收看節目,而該公司的用戶亦可在其電視頻道觀看這些節目。
網上電視難在製作 但什麼才是藝術?藝術發展局將委任專業機構作執行機構,管理藝文網,但又有何保障創作自由的機制?要求節目以廣東話為主,這又是否與推動自由創意、多元並存這些目標,自相矛盾? 無論如何,計劃應該是個很好的新嘗試,網上電視內容,比較網上電台,主要困難在於製作;只有聲音的網上電台,有些在完全缺乏外間資源情況下,竟然能達到十多位主持,每天數小時直播節目製作之勢。 下次資訊科技選舉辯論,或選後的定期業界論壇,如能「身體力行」地在網上理性舉行,應該是件好事,引導我們這些「專業人士」上網收聽,以ICQ提問,卻恐怕有點挑戰。 |
文章編號: 2004082639101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3 ---------- |
副刊-專欄 P29 |
信報財經新聞
|
徐詠璇 2004-08-26 |
琉璃火 |
功能組別拜票記 |
每逢選舉,民眾大曬。 功能組別,自有非常的一套競選邏輯,譬如拜票,幾乎是大部分功能組別候選人都要做的事。 功能組別是小圈子,小圈子當然另有一套遊戲規則,由於選民人數少,界別集中,所以候選人不必站在街上,反而是拿著電話名單,逐一親身致電拜票,如果託人代為致電,還嫌不夠尊重呢。 這,又是左、中、右派,民主不民主、愛國不愛國,都不敢怠慢的。除了第九組文化界古靈精怪、人數眾多不能一一致電之外,其他界別也都有同樣故事︰ 某界別,有候選人A、B……。 朋友收到候選人A非常溫柔的電話︰「請你一定投我一票啊!我的政綱是……。」 朋友立即回應︰「當然啦!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你放心吧!我一定投你一票!你還是省下時間,打給其他人吧!」 A欣然道謝,收線。 朋友啐一聲,他對A君絕無好感,認為他(她)頗白癡,若選上立法會簡直侮辱行內智慧。 候選人B也來電了,這位是現屆立法會議員,正式的說法是競逐連任。 B平日硬繃繃頗高傲的,對界內人大抵還客氣一點,對其他人便瞧不起。 B君打電話給我朋友,也是溫柔的、友善的、低聲下氣的,請他投一票。 朋友可兇了︰「××,告訴你,你其實做得不好,當了議員幾年無什麼建樹! 「不過兩者取其輕!另外一位更差!我唯有投你一票。 「你不必多講,過主啦!」 朋友這個功能組別選民,也真過足癮。這一票果然是無比力量。 看官,你寧願做A,人家客氣但不投你票? 抑或做B,被人數落但得到一票? |
文章編號: 20040826391014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4 ---------- |
副刊-專欄 P29 |
信報財經新聞
|
劉健威 2004-08-26 |
此時此刻 |
從政機會成本 |
俗語道︰吃得鹹魚抵得渴。但搞政治的人,不一定懂得這道理。 聽何偉途妻子講述探監的情形真可憐|何偉途被捕後很受驚嚇,說回港後什麼都不選了。 這樣子的人,如何是從政材料? 是不懂政治,尤其是中國人的政治|時常還帶血腥味。 相對來說,台灣人勇悍多了|國民黨統治時期,民進黨人進牢、受虐打當作拿張政治畢業證書。看到今天的香港人,他們笑死。 政治,往往是香港人的盲點|他們最不認識,卻又最易栽倒的東西| 張子強是個精明、強悍的大盜,但因為不認識政治,結果「玩完」|計劃綁架十大富豪,是少有的「志氣」,但他不明白,這樣做的話,他玩的已不是一個治安遊戲,而是進入了政治層面,成功的話,誰還敢來香港投資?這是中央政府絕對不能容忍的。但他欠缺政治意識,結果自投羅網|在什麼地方被捕都不至於死,他卻偏偏躲在大陸,怨誰? 崩牙駒也犯了同樣錯誤,不知道「玩大了」就進入政治層面,來對付他的,可能不止警察,還有國安部。 就是從事傳媒,有時也無可避免涉身政治,承擔極大人身風險。六七左派暴動,傳媒中人林彬、金庸、萬人傑、嚴以敬都被列入暗殺名單,但他們都企硬,沒有封筆封咪,林彬更因而喪生了。很想知道今天從政者對機會成本的看法|且問鄭大班︰你曾說過,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是底線,受到威嚇便「封咪」;哪要是你進入了立法會,「有勢力的人」又找你談話,你是否也會在立法會「封咪」? |
文章編號: 20040826391014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5 ---------- |
港聞 P02 |
都市日報
|
2004-08-26 |
市民信任誰能維護自由 |
若需要維護自由,你最信任: 立法會直選議員 37.83% 政府 13.67% 立法會非直選議員 12.55% 傳媒 11.89% 不知道 24.06% 資料來源:民網《香港自由與選舉民意調查》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100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6 ---------- |
A04 |
英文虎報
|
2004-08-26 |
Democrats say smear attacks well organised |
From Page A-1 As the man at the centre of the storm, it has fallen on Yeung to try to sort things out. He has played down the party's defence of Ho and backed off charges that the candidate was set up by police. With regards to To, the party has launched its own inquiry. ``I trust To, but that's not enough, that's why we need an independent committee to do the job,'' Yeung said on Wednesday after canvassing with Wu Chi-wai, incumbent lawmaker Albert Ho and vice-chairman Lee Wing-tat in Wong Tai Sin. Yeung refused to say whether the party has conducted any internal investigation on any other property issue. He said the party may need to be reviewed, but this had to come after a probe by a three-member committee headed by party whip Szeto Wah. Complaints about To have been made to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 by Tuen Mun district councillor Chan Wan-sang, a member of the pro-Beijing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and Wong Siu-yee of the Hong Kong Progressive Alliance. Meanwhile, Alex Ho remains on the ticket headed by incumbent lawmaker Fred Li and Wu Chi-wai while he serves out his time in a mainland detention centre. The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 has ruled that Ho's candidacy remains valid even if he is in detention, but if he serves the full sentence, he will not be in Hong Kong at the time of the election. Albert Ho, who is also a solicitor, said his office did not handle To's property transaction, and none of the party members had bought any property as office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 in which he is running. ``Any one of us during the election should be prepared for negative issues, given that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out there digging up negative information,'' Albert Ho said. ``There is no way to hide if one is at fault. ``Whether it's smears or revelations [of truth] depends on the issues,'' he added.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800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7 ---------- |
港聞 A12 |
大公報
|
2004-08-26 |
羅致光稱民主黨無錢請人調查 |
【本報訊】民主黨以自己人查自己人的方式成立調查小組調查涂謹申事件,原來是企圖以快刀斬亂麻手法,在兩、三星期內把事情了結。 該黨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昨日在電台節目聲稱,用自己人查自己人方法,一是可望盡快在數星期來找出事情真相;二是該黨無錢聘任外界人士協助。但節目主持舉出沙士事件為例反駁有關說法,指去年醫管局委任馬會主席夏佳理負責調查,就是免費,不涉及金錢。 在商台昨日「風波裡的茶杯」節目中,羅致光表示,自己人查自己人是欠缺公信力,但在立法會選舉期間,人力物力都要花在選舉上,只能抽調人手去調查事件,他們想快點找出事件的來龍去脈,卻又沒錢邀請外界人士協助。不過,節目主持則質疑他的理據,主持人舉出去年醫管局調查沙士事件,接手調查的馬會主席夏佳理,就是免費的。 羅致光又表示,民主黨對黨員的資產,以及黨內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的租務及物業問題,黨中央知道甚少,他自己雖曾擔任民主黨的秘書長,但有多少黨內成員有類似買樓出租的做法,他也答不出來。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5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8 ---------- |
港聞 A12 |
大公報
|
2004-08-26 |
民主黨自打嘴巴 |
【本報訊】民主黨由黨內成員成立三人小組調查涂謹申事件,此舉令人質疑,該黨過去曾批評沙士專家委員會、調查平機會委員會等是「自己人查自己人」,但此次卻採取雙重標準,其公信力已蕩然無存。今年五月,民政事務局委任一個三人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平機會解聘余仲賢事件,當中主席由前香港公開大學校長譚尚渭擔任,成員包括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及香港區主席胡定旭、資深會計師黎葉寶萍。雖然當中沒有政府官員,但民主黨對此強烈批評,稱民政事務局局長調派兩名政務官員協助調查,是「下屬查上司」,沒有公信力。 去年,政府成立沙士專家調查委員會,當中包括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以及一批國際知名專家在內。但結果委員會名單一公佈,即被民主黨強烈批評,指這是「楊永強查楊永強」、「自己人查自己人」,沒有公信力等等。該黨主席楊森更指,沙士專家委員會報告不會被接受,明言一定要立法會成立調查委員會,「才能公正被市民接受」。 再往前推,民主黨在前財政司長梁錦松買車事件中,亦曾「鍥而不捨」,窮追猛打,誓要追問梁錦松「利益衝突」的底細。 民主黨平時「大義凜然」,一副「神聖不可侵犯」之態,但涂謹申事件曝光後,該黨為維護自己利益,採取雙重標準,其誠信和公信力已是蕩然無存。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4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9 ---------- |
港聞 A12 |
大公報
|
2004-08-26 |
李柱銘及楊森難逃責任 涂謹申涉蓄意騙黨產 |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涉嫌以公帑供樓,以權謀私的醜聞越鬧越大,而且揭出更大秘密,就是涂謹申涉嫌蓄意騙黨產,事件並涉及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及現任主席楊森。本報記者李易明 本報記者翻查九七年有關紀錄,發現九七年五月二日,涂謹申及民主黨九龍西支部主席吳永輝成為匯標有限公司董事,當時的股份是兩股,相信兩人各持一股。五月三日,他們以匯標名義簽署臨時買賣合約,購入荔枝角單位,並於五月十二日正式簽署買賣合約。 轉讓文件沒有日期 五月十五日,涂謹申、吳永輝更改匯標股份,由兩股變成一百股,涂謹申增持四十九股,吳永輝也獲相同股份。當年為這份股份更改書籤名的,就是吳永輝。 涂謹申在本週一申辯時,一再辯稱曾簽下文件,將匯標一股交予民主黨,因此一直以為該物業屬民主黨所有。而從買賣樓宇期間匯標公司的股權變化,突顯事件充斥耐人尋味的欺騙行為。 涂謹申向大眾出示的轉讓文件是沒有填上日期的,據法律界人士指出,倘若這轉讓文件是在五月十五日前簽署的,則涂謹申明顯地是透過擴大股權來間接偷竊應屬民主黨的資產,因為擴大後的四十九股股權都是屬於塗名下的。 法律界人士又稱,即使轉讓文件是在五月十五日後簽署的,涂謹申也難洗脫欺騙黨產的罪名。正如當日陪同涂謹申一同出席記者會的民主黨發言人羅致光說,「民主黨在一九九七年五月十五日的中委會上,已通過由九龍西支部購買物業的計劃,我們一直認知該物業是由民主黨擁有」,涂謹申也曾說,該物業的樓宇按揭供款一直由民主黨負責,他並說該物業是民主黨的。 經手人為黨內人士 問題在於,涂謹申把一個本該屬於民主黨的物業,強佔其中的百分之四十九股權,僅將五十分之一轉讓予民主黨,如此行徑,與欺詐行為無異。 更奇怪的是,民主黨中委會既已決定購買黨產,又替塗等供款,但該黨的財務核數報告中,卻根本沒有這項物業的任何資料。最離譜的是,為匯標核數的「蒲 錦文‧易永發會計師事務所」,也是民主黨的「御用」核數師。與此同時,那層樓的買賣合約是經民主黨何俊仁律師事務所做的,所有「經手人」都是他們「圍 內人」。特別是箇中關鍵人物均是今日民主黨的高層核心人物,他們這些交易與當時民主黨的主席李柱銘、副主席楊森有多大關係呢?如果沒有當日高層包庇,涂謹申等當日又如何可以矇混過關? 由於上述情況,涉及刑事的欺詐行為,民主黨當年一眾高層,有必要明確作出交代。 外牆廣告收益不屬於塗 除上述疑點重重的問題外,涂謹申連續幾天的辯解,前言不對後語,在專業行為上出現嚴重問題。首先,涂謹申說,那層樓可以收一萬三千八百元租,是因為外牆廣告位可以收幾千元。但根據法律,大廈公契會明確指出外牆的業權誰屬,如果該大廈是有業主立案法團的,則外牆廣告位的收益屬業主立案法團所有;如果大廈不設業主立案法團,則整幢大廈的所有業主共同擁有外牆業權。換言之,涂謹申根本不可能肯定外牆業權屬於他,更不能把外牆廣告位計算在房租內。 涉嫌擅改物業用途 退一萬步說,即使這個廣告位可租幾千元,這筆錢也不是給涂謹申或屋主,應給全幢大廈業主攤分。以這個角度來說,這些年在廣告位上「賺取」的金錢,涂謹申要分給其他業主。否則,維修外牆時,大家都要付錢,但到收錢時,卻是涂謹申一人獨佔?天底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 第二個疑點是,當電台主持質疑這幢又舊、又細的唐樓,為何值租一萬三千八時,他「寸」主持人,說「你要知道,這層樓在一樓,可以做商業用途,是很開揚的單位。」 鄰近單位售四十八萬 事實又是怎樣?根據涂謹申提供的入伙紙,白紙黑字寫明一樓有三個單位,只作住宅用途。涂謹申把住宅用途的樓宇用作商業用途,這已不是講大話這麼簡單,而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在涉嫌以權謀私,騙取公帑事件中,還有一個關鍵人物:民主黨西九龍支部主席吳永輝。吳永輝本身是城市規劃顧問,現正循建築測量及城市規劃界出戰立法會。試問,一個城市規劃師,又怎會不知道那層樓的實際租值是多少?他任由職員收取一萬三千八百元租金,難道不怕別人懷疑,他們早有騙公帑中飽私囊的打算? 還有一些資料可供讀者分析,就是本報獲悉,與涂謹申荔枝角一樓C 室同一層的A 室單位,已於七月二十一日簽署買賣合約,售價僅為四十八萬五千元。 涂謹申事件情節嚴重 爆出這次醜聞,涂謹申企圖以「還錢」來「甩身」,他說,若找專業人士估值後,發現有收到過高租金,會將款項退還給政府。但是,正如電台聽眾所言,當年梁錦松把應課稅的款項以兩倍捐給公益金,亦逃不掉民主黨,尤其是涂謹申的追打,最終的結果是黯然下台。今次涂謹申事件比梁錦松嚴重得多,涂謹申還會天真到以為「還錢」就可以平民憤嗎?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4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0 ---------- |
CITY CITY3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FELIX LO 2004-08-26 |
Shipwreck coal worries Ma Wan fish farmers |
Fish farmers in Ma Wan are considering seeking compensation from a mainland shipping company after a Shenzhen-registered bulk carrier carrying thousands of tonnes of coal ran aground off Lantau on Monday. The chairman of Ma Wan Fisheries Rights Association, Lai Tak-chuen, said the water in fish farms had darkened since Tuesday afternoon after the grounding of the 200-metre Pengyang, loaded with 4,800 tonnes of coal. Three of its cabins were damaged when the ship crashed into a rock 10 metres below it, about 200 metres southeast of Ma Wan. It then beached 300 metres into the Kap Shui Mun channel off Yam O. The water used to be clearer. But now it's getting darker and darker. So if our fish get killed, we'll claim damages from the shipping company, he said. The fish being raised here by the 80 fish-farm households are mostly higher-priced species such as the Green Grouper and Giant Grouper. Such fish could be sold wholesale for $100 each, association president Fok Hei said.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was unable to give the exact number of fish affected. The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has taken seawater samples for testing, but results had yet to be released, Mr Lai said. The fisheries representative in Legco, Wong Yung-kan, yesterday demanded the Marine Department expedite the clean-up process and said he would fight for any compensation from the Shenzhen-Guangdong Shipping Company. Of course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should not be held responsible if any compensation had to be paid. Of course the shipping company should pay, Mr Wong said. Yesterday, the Marine Department placed a 1,400-metre oil boom in Kap Shui Mun in an attempt to reduce pollutants reaching the fish farms. Denying any leakage had occurred, senior marine officer Tsang Cheuk-yin said it would take about four to five days to retrieve all 4,800 tonnes of coal from inside the carrier, and up to 10 days for the carrier to be towed away. We have been in contact with the shipping company as well as officials of the Guangzhou Salvage Bureau. Arrangements are being made to send tow ships from the mainland. And we'll offer the best assistance possible, he said. Two sea cleaners, one patrol control boat and three patrol launches were yesterday despatched by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to aid the salvage process. Mr Wong urged the Marine Department to first encircle the carrier with an oil boom to contain any oil leaks. Mr Tsang said he had no idea what caused the accident, adding that ships much bigger than the Pengyang and requiring more clearance had travelled through Ma Wan Channel without incident. Investigations by the department are under way.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7006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1 ---------- |
要聞 A03 |
成報
|
2004-08-26 |
社評 |
民主黨面臨誠信危機 |
在傳媒的窮追不捨下,民主黨立法會候選人涂謹申出租物業事件愈描愈黑。事件不但反映他個人行為和操守的問題,更揭示了民主黨內部管理混亂的糊塗帳。民主黨處理今次事件的手法,總體上予人遮遮掩掩、不夠光明磊落的觀感。該黨必須進一步採取果斷措施,才有可能挽回公眾對該黨的信心危機。 對於涉嫌以高價租給黨友作議員辦事處的物業,到底業權誰屬?涂謹申和民主黨至今仍然未釋公眾的疑團。民主黨前司庫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雖然知悉當年集資購買物業一事,但由於個人沒有進行積極跟進,造成文件檔案含混不清,竟連該黨的核數報告亦沒有物業的紀錄。民主黨作為立法會內大黨,事件所反映的到底是個別黨員問題,還是黨內普遍存在的體制問題?昨日提出的最新解釋,到底又是否反映事實的全部真相? 上述種種疑問,反映民主黨在處理今次事件上,一直含糊其詞,予人遮遮掩掩的感覺。直至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下,才被迫披露零散的資料,令人懷疑背後是否仍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民主黨的議員一向對官員窮追猛打,監督政府運作不遺餘力,贏得不少市民的掌聲;但現時面對公眾問責的要求,卻始終欠缺承擔的勇氣和風度,如此表現,實在已令該黨形象大打折扣。 猶記得上屆立法會選舉期間,民建聯發生了程介南事件。最初該黨亦是一力維護,堅決否認程介南曾經犯錯,結果在傳媒窮追猛打下,事件還是無法掩飾過去。雖然程介南仍然當選,終被迫辭去議員一職,經此一役,該黨的誠信已受到沉重打擊。其實無論是哪一派別的政黨,均難以避免個別成員可能出現嚴重犯錯。民主黨亦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假如事件乃是涂謹申個人行為和操守問題,便應以堅決和嚴厲的態度加以處分,而非如目前般,把全黨的信譽都押注上去。 若從危機處理的角度,民主黨應付今次事件實處處陷於被動,並沒有通盤的考慮和回應的策略,「心戰室」可說是交了白卷。立法會選舉日子已愈來愈迫近,民主黨要避免事件進一步失控,就必須採取更加果斷的措施,以免全黨候選人均受連累。 首先,民主黨應該從善如流,邀請公眾人士進行獨立調查,以洗脫「自己查自己」的嫌疑。其次,民主黨應悉數公開全黨各級議員的物業業權狀況,以彰顯黨員的清白,避免外界作進一步猜測。最後,除了涂謹申對個人行為道歉外,民主黨亦應進一步以全黨名義,向全港市民公開作出道歉,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如此才有可能重新取得公眾對該黨的信任。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901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2 ---------- |
港聞 A11 |
大公報
|
關昭 2004-08-26 |
民主黨誠信跌至「新低」 |
「何偉途嫖妓」和「涂謹申瞞報」兩大醜聞,已經令「九‧一二」選前的民主黨誠信陷入了「歷史新低點」。 對一個政黨來說,誠信受 到質疑,毋寧說已經「死了半邊」。特別是民主黨,一向不務實事,經濟、民生方面沒有多少具體政績可言;民主云云、公義也者,靠的就是「誠信」二字,如今連這個「吃飯傢伙」也砸鍋了,以後還怎樣混下去? 民主黨這次令其支持者失望、憤怒,還不僅在於「嫖」和「瞞」,最「致命」的是講大話,在犯了錯之後還繼續堆砌借口、胡編亂造,令選民感到智慧受侮辱。而這種「死不認錯」的做法,其實更反映了民主黨的智慧「零蛋」。 首先,何偉途事件,東莞治安當局既已作出扣留的決定,不「十拿九穩」,至少也是人證物證俱在的了。而且,何偉途還扣在當地,但這個李華明,竟會蠢到第一時間作出「反彈」,反指公安栽贓,「送個女人入房」。到何太也不再否認,李華明也就「報應在眼前」了。 當然,同在一張選票、同坐一條船,何偉途「衰」,李華明也就好不到哪裡,想方設法減低負面效應是可以理解的;但辯護也要講點根據,不能生安白造,李華明的狡辯只會令事情更糟,醜聞更醜。 接踵而來的涂謹申事件,民主黨顯然沒有吸收教訓,繼續以講大話來企圖遮瞞。涂謹申頭一天說「匯標」公司只有兩股,他佔一股,已經送給「黨」; 豈料傳媒去查冊,「匯標」原來有一百股,涂謹申佔五十股,送一股即是還有四十九股,而且沒有依例向立法會申報。如此睜開眼講大話,簡直當選民係傻瓜。 還不止此,這個涂謹申,接下來還說已經找人查租務資料,如果他的物業單位確是多收了租金、多領了津貼,就會退回給政府。這不又明擺是毫無誠意的狡辯嗎?荔枝角一個四百呎、三十年樓齡的舊樓單位,租金一萬三千八,還有什麼需要「查資料」的?電視台、報刊已查詢過多家物業代理,證實塗的單位市值租金只為四千至五千元,如此還要「查證」什麼? 個人也好、政黨也好,犯了錯,就要馬上向選民交代,認錯、道歉。民建聯的程介南,當日犯錯,接受法律制裁;曾鈺成在「七一」遊行、區選敗績之後主動承擔請辭。如今涂謹申、何偉途犯錯已事實俱在,兩人如何自處?民主黨如何自處?選民看不到有半點誠意的交代!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4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3 ---------- |
新聞甜品 A20 |
明報
|
2004-08-26 |
音樂會籲投票 |
香港人愛唱卡拉OK。下週日(29日)在遮打花園舉行的自由夢音樂會,市民將可坐在遮打行人專用區,享受黃昏,大唱Be-yond的《海闊天空》;夏韶聲的《永不放棄》;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以及懷舊英文歌《It'salongwalktoFreedom》等。 這次音樂會搞手朱耀明牧師說,這些歌的共同主題,都是自由、民主及勇氣。朱牧直言搞這次音樂會,是希望選民在9.12選舉踴躍投票。為免被指特別為民主派人士拉票,音樂會將嚴禁所有候選人上台,但在台下做觀眾則無任歡迎。音樂會嘉賓有前《風波裡的茶杯》代主持蔡子強、主持梁文道、林旭華。問朱耀明為何找來一班「前商台人」唱歌表演?他說5、6月時希望能與商台合作現場直播,於是找梁文道,豈料商台巨變,但這班「前主持」仍繼續支持音樂會。嘉賓還包括專欄作者毛孟靜。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07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4 ---------- |
港聞 A16 |
明報
|
2004-08-26 |
民陣推民間政綱 |
民間人權陣線昨邀請約10個團體共同發表民間政綱。召集人胡露茜批評,現時的選舉焦點放在民主派與保皇黨兩大陣營的對壘、支持度的升跌及黑材料的報道,候選人關於人權政綱亦過分狹窄。她希望透過發表政綱重新喚醒候選人關注市民的訴求。 由約10個團體發表的民間政綱重點包括: 勞工權益:爭取設立集體談判權、最低工資及最高工時等; 生活保障:增加綜援金額、爭取發展廉租屋、制訂公屋租金上限等; 人權:立法反年齡歧視、性傾向歧視、種族歧視、修訂壓制集會權的《公安條例》等。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4005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5 ---------- |
港聞 A06 |
成報
|
2004-08-26 |
民陣訂民間政綱監察選舉 |
今屆立法會選舉政黨多以政治議題掛帥,民間人權陣線特別就勞工權利、基本生活保障、人權及普選及全民公決四方面,訂下16條《民間政綱》,提醒候選人,選民最希望選出的是代表社會公共整體利益的議員。民陣召集人胡露茜 (圖左 三)指出,今屆立法會選舉,大部分焦點集中於「泛民主派及保皇黨」之爭、候選人的支持率及哪個候選人被抹黑的議題上,忽略關乎民生的討論。民陣所訂的《民間政綱》,包括制定最低工資、停止削減綜援、維護性工作者平等工作權等。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900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6 ---------- |
港聞 A09 |
大公報
|
2004-08-26 |
選情分析 |
單仲偕被指漠視業界利益譚偉豪倡IT業作泛珠旗艦 |
【本報訊】資訊科技界候選人譚偉豪和現任議員單仲偕鬥得難分難解,角逐連任的單仲偕坦承譚偉豪是其「參選該界別以來最強的對手」。業界人士分析,譚偉豪和單仲偕都無必勝的優勢,兩人實力相當,勝出的機會都是「五五波」,另一候選人梁敏儀則被視為「陪跑分子」。 實力相當獲勝五五波 今屆資訊科技界選民有四千五百多人,其中兩百票為公司票,其餘全屬僱員身份為主的個人選票。據悉,「快譯通」創辦人譚偉豪雖然獲得不少商家的支持,但單仲偕仍能取得大多數的個人票支持。但譚偉豪可能深明此理,近日來不斷以家訪、街頭拉票等直選的攻勢以爭取選民的支持。以譚偉豪凌厲的宣傳攻勢,以及其真正為業界服務的決心,他相信最終可以擊敗單仲偕。 譚偉豪以推動香港成為泛珠三角資訊科技旗艦、與年輕人開拓新局面為主要的政綱。他亦表示會推動本地就業,但近年在新加坡設立開發中心,令業界質疑其促進就業的誠意,他解釋說:「公司的總部和科研部門仍在香港,將部分業務遷至海外是要本港企業更加國際化。」 質疑單仲偕政黨取向 其「大老闆」身份亦令不少業界選民存疑,擔心他當選後未能為業界大多數的「打工仔」謀福利,但他就承諾不單會從老闆角度為業界服務,亦希望從業界角度出發,帶領業界成為東南亞的翹楚。他連番批評單仲偕「從來都沒有真正為業界出過聲」,漠視業界權益,在協助業界改善經營環境等方面力度不足,過去四年只熱衷於政治議題,跟隨民主黨尾巴走。 自稱選情告急的單仲偕直言:「譚偉豪是其參選資訊科技界以來實力最強的對手」,他認為目前難以評估自己的勝算,但作出「最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去迎接選舉。他否認對業界的貢獻不多,並舉例說已成功遊說政府接納監管電訊業的草案修訂。對於被人質疑「若業界立場與民主黨立場有矛盾時,其取態會偏向民主黨」,他辯稱是遭到抹黑。據悉,單曾在業界人士面前提及絕對會以黨的利益為依歸。 梁敏儀:真正「IT人」 梁敏儀承認自己籌備參選的時間較短,知名度不足,但會急起直追。她聲言,自七六年大學畢業後,在資訊科技界打滾接近三十年,是真正的「I T 人」,真正明白業內人士正面對的困難和需要。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3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7 ---------- |
手記專題 A16 |
成報
|
2004-08-26 |
《自由夢音樂會》免費招待選民港版「胡士托」名嘴唱歌 |
音樂同自由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原來係有關連,呢個禮拜日(29日)中環遮打道舉行《8.29自由夢音樂會》,就會以全新方式向觀眾展示民主同自由關係。呢個香港版「胡士托」免費音樂會,除會大唱宣揚自由博愛中外流行曲之外,幾位商台冇得開咪名嘴亦會擔任表演嘉賓,粉墨登場唱歌同演講。 陳日君司徒華任表演嘉賓 主辦音樂會民主發展網絡主席朱耀明話,音樂會唔係助選或者拉票活動,所以當日唔會有任何候選人上台參加演出,亦唔會有指導性叫觀眾投邊個票,但佢希望所有人都會投票,當日亦會派發由民網學者自製有關選舉單張。 為配合音樂會橙色主題顏色,朱牧噚日出席記者會亦特登一件花綠綠橙色恤衫,佢仲親自打鼓,同一班表演嘉賓一齊合唱聞名於世民權運動頌歌《We Shall Overcome》。大會亦特別印製一張漫畫化宣傳海報,屆時商台前節目主持林旭華將會唱《晴朗的天空》、商台前顧問梁文道唱著名反戰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音樂會主持毛孟靜則會唱Beyond名曲《海闊天空》。另外,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同司徒華亦會當表演嘉賓,但朱牧就賣關子唔肯講兩位老人家會表演咩。 音樂會當日傍晚6點至8點舉行,估計會有5000至10000人入場,民網希望呢個香港首個以自由為主題黃昏露天音樂會,將來每年都會舉行一次。 |
文章編號: 20040826029013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8 ---------- |
每日雜誌 A18 |
星島日報
|
盧駿 2004-08-26 |
維港會 |
被邀捱義氣 華叔30秒答應 |
民主黨前日下午三時半召開記者會,宣佈 成立三人調查小組,徹查涂謹申事件。成員之一的黨鞭司徒華昨在電台節目中透露,原來他前日下午約三時多,收到羅致光急call,希望他成為調查小組一員。由於他一向宗旨是有能力做便做,故傾談不到半分鐘便答應,但事後未有人再聯絡,他亦不知道小組的職權範圍。 廉署調查「均真」 對於外間質疑民主黨「自己人查自己」,華叔坦言這做法不是最好,他表示,由廉署及立法會調查,「會均真,公信力大好多」,但他指各調查可同時進行,民主黨也要看別人的調查,相輔相成。 論到涂謹申犯規問題,執教鞭多年的華叔便表示,犯規有大規與小規之分,處理學生不守秩序亦有不同處罰,如上堂多嘴、打交、踢人入黑社會,各情形都不同,若不是有心做壞事,即使一時疏忽,問題亦不大。他又認為,租用與自己有關的地方問題不大,問題在於租值是否合理。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3018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9 ---------- |
政治 A16 |
星島日報
|
2004-08-26 |
涂謹申支持度暫未變 |
港大民意網昨日公佈的立法會選舉滾動調查,顯示本月十九至廿三日的民調結果。廿三日正是涂謹申以公帑租用自己物業事件曝光的首天,但民調顯示民主黨在各區的支持率並無顯著變動。當事人涂謹申在九龍西的支持度維持在一成八的水平,依然是全區之冠,反而對手民建聯曾鈺成名單的支持度,就微跌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十二,其他同區候選人則不變。 曾鈺成微跌一點 民主黨於選舉期間接二連三傳出醜聞,民建聯九龍西候選人曾鈺成昨日表示,肯定會對其他候選人有利。針對九龍西選情,他指事件必定會影響涂謹申隊伍的支持度,增加游離票的數目。不過,他強調民建聯一向少做負面攻擊,也不會因此而沾沾自喜。 曾鈺成形容對手涂謹申「今次論盡」,對於民主黨指事件僅屬疏忽,他就說自己不便作出判斷,但希望事件不會「陸續有來」。他指事件涉及公眾關注的問題,因此將來在論壇上可能會拿出來討論,順道給予對方交代的機會。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3025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0 ---------- |
政治 A16 |
星島日報
|
2004-08-26 |
嫻姐挺新人鄧家彪 |
今屆立法會最年輕的候選人鄧家彪,昨日得到陳婉嫻和林文輝兩位前輩撐場,特地在衙前圍村的祠堂門前為他舉行「打手印」儀式。被視為主角的鄧家彪表示,手印一方面代表他們團隊所屬的「五號」,一方面從掌紋反映每個人也是獨一無二,應該擁有自己的發言權和發展空間。經過打手印儀式後,他笑言自己開始「一個人上路」,原來是指他的個人街板和宣傳單張正式推出。 年紀輕輕、只得廿四歲的鄧家彪,早前以「不近女色」為由拒絕留電話號碼給記者,惹來不少批評。他昨日就在宣傳單張上刊登了自己的 icq號碼,還寫明九月三日晚上八時至十時「 icq見」,承諾會「跟大家傾偈」,看來是要一洗先前不合作的形象。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3025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1 ---------- |
港聞 A09 |
大公報
|
2004-08-26 |
選情 八卦鏡 |
民生訴求政治化 弱勢社群成籌碼 |
說是「民間政綱」、說是保障市民及弱勢群體的權益,但民間人權陣線的政綱,兜兜轉轉還是回到「普選」 、「全民公決」、「平反六四」的老路上。不知道昨日一同出席記者會的弱勢社群代表,可有被利用來壯大聲勢的感覺? 拉來十個民間組織 「民陣」昨日舉行記者會,陣式看來頗為龐大,十二個發言人中,除了「民陣」召集人胡露茜外,分別來自十個組織,如果從名稱來看,「捍衛基層住屋聯盟」、「綜援聯盟」、「深水社區協會」、「居港權家長會」,大概都是民間組織;再加上少數族群「紫籐」與「性權會」,記者會予人的印象,確是爭取基層市民及弱勢社群的權益。 事實上,記者會有充分時間讓他們發言,講述對勞工權利、基本生活保障、家庭團聚等方面的意見,儘管看來完全「平民百姓」的發言人,所說的話似乎顯得與「民陣」精心準備、詳盡無比的政綱新聞稿有點格格不入。 流於小市民式控訴 大會派發的資料,在集體談判權、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反外判、增加綜援金額、保障基層住屋權、消除性別歧視、保障家庭團聚權、維護性工作者工作權等方面都提出了清晰訴求。但是,基層代表們發表意見時,大部分都流於小市民式的控訴,例如「小政府大市場是騙人的,最大玩家是壟斷財團」、「33隻藍籌包括全港最富有的家族」、「市民應有正式權利、唔好推向有錢佬身上」、「董建華言而無信,欺騙市民」、「政府應檢討姐仔法例,禁止差人放蛇打飛機」等。究竟「民陣」 的政綱是否真由這些小市民所寫?聽者難免有這個疑問,無法將兩者一起聯想。 「戲肉」重談民陣老調 記者會兜轉了大半小時,終極「戲肉」還是開放公眾頻道、普選、人權等「民陣」老調。開放公眾頻道當然源自「商台怒炒鄭經翰」事件,如果這個訴求由一個名為「基督徒學會」的組織說出來,已經令人有點摸不頭腦的話;有關成立人權委員會的意見,由「深水社區協會」提出,就更令人茫然了。相比起來,由人權監察的羅沃啟來表達對集會權及平機會事件,反而顯得正常一點。 一個原以民生訴求為調子的記者會,至此已逐漸轉換到政治議題上,及至「民陣」召集人胡露茜在記者會之末,忽然要求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實現○七 /○八年普選,還提出要以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投」來決定是否在○七 /○八年實施雙普選,記者會的真正目的及所謂「民間政綱」 的定調,已經相當明顯。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3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2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8-26 |
楊森否認事件涉誠信 |
【本報訊】(記者 鍾立)「買樓醜聞」疑點重重,但面對外界質疑,民主黨不僅以還未成立的三人小組需要調查為藉口拒絕回應,還硬將事件與選舉對手「抹黑」聯繫起來,試圖轉移視線。 民主黨主席楊森(見圖)昨日出席助選活動時,被問及涂謹申買樓醜聞種種疑點,表示不再作出任何回應。他說,在過去兩日以來,民主黨已經講了很多東西,提供了很多資料,加上已經成立了三人小組,為了「維持小組的獨立性」,現在不便再回應問題。 但當記者問及,「近日涂謹申事件涉不涉及誠信問題﹖」時,楊森卻在沒有經過小組調查前就很決斷地回應說﹕「係!唔涉及誠信問題,現時民主黨的道德操守都是很高。」 另一方面,楊森又聲稱,他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在未來的兩個星期,相信還會有「抹黑」事情發生。有記者問﹕民主黨員若自己「其身正」,外界如何可以「抹黑」﹖楊森對此拒絕回應,只再一次重申,「未來兩個星期,選情會進入一個高峰期,估計會再有負面新聞出現。」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3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8-26 |
信報 社評 |
醜聞若真 何來抹黑 |
【本報訊】繼何偉途嫖妓事件後,民主黨再爆出涂謹申涉嫌隱瞞申報利益、用高租金騙取公帑。該黨面對這接二連三的負面新聞,不但未能好好作出檢討,反將之歸咎於「有組織性抹黑行動」,希望透過將問題政治化,轉移事件的焦點。但亦有意見指出,關鍵從來都在於「醜聞本身的是否真確」,即使有所謂的「幕後黑手」,事情的效果也在於「監察政黨和政治人物」,提醒民意代表自己也同時被公眾監察。 《信報》昨日的社評指出,每逢有政黨選舉,都必然有所謂「抹黑政治人物」的現象,但對市民來說,政黨中人醜聞的真確性才是最重要,「有幕後黑手又如何?關鍵問題,是醜聞本身的事實是否真確,如果一切屬實,民主黨只能坦白承認」。社評同時指出,不論醜聞揭發者的目的為何,「透過媒體把醜聞曝光,本身也是監察政黨和政治人物的最佳方法」。 《信報》社評還提醒:「民意代表過去慣於對政府官員窮追猛打,但他們不能忘記,自己也是被公眾監察的一分子,嫖妓案和租樓風波產生的『震懾』作用,對約束政黨是一次極佳的教訓。」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4 ---------- |
港聞 A09 |
大公報
|
2004-08-26 |
曾鈺成與選民唱K造勢 民建聯愛民晚會政綱獲熱烈掌聲支持 |
【本報訊】民建聯九龍西候選團隊昨日以卡拉OK形式,在愛民與市民歡唱聚會,為選舉造勢。強調以穩定和諧建設香港的曾鈺成、鍾港武、李慧甫登場,即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與歡呼,嘹亮的民建聯會歌伴隨選民的支持之聲此起彼落,整夜在愛民上空迴蕩。 距離立法會選舉不足二十日,各候選人不敢怠慢,各出奇謀進行拉票。 年輕一代入場支持 曾鈺成、鍾港武、李慧昨晚移師愛民,以歌會友,與過百名市民高唱會歌,高叫口號,藉此造勢拉票。晚會原定在晚上八時開始,但未夠七點已有支持民建聯的市民陸續入場,除了多年來一直支持民建聯的長者外,還有不少是年輕一代的支持者。 八時正,當三位候選人登上舞台,全場立時報以熱烈的歡呼聲,隨後曾鈺成逐一介紹「徒弟」鍾港武與李慧,還高聲問街坊:「這兩位年輕人值不值得支持?」街坊們亦高聲回應:「值得!」 支持之聲此起彼落 曾鈺成強調,三人的參選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想香港好,想國家富強,「作為中國人,想為國家與香港付出些微的貢獻,以努力建設穩定和諧的社會」。話語剛落,全場掌聲雷動,「支持」之聲此起彼落。 曾鈺成接說:「我們三人可能有不同經歷,但理念一致,大家要不要穩定?要不要和諧?」街坊們振臂高呼:「要!」「有穩定和諧的社會,大家一起建設香港好不好?」「好!」 台上台下同聲高歌 連串的對答更將市民已燃起的熱情推至沸點,在激昂的士氣下,曾鈺成、鍾港武,李慧帶領助選員團搖動起鮮黃色的旗幟,同時在台上高歌「勝利雙手創」、民建聯戰歌「點止民主咁簡單」及會歌「真誠為香港」,台下市民亦一同和唱,伴以「支持曾鈺成,齊心就事成」、「支持鍾港武,明天會更好」,「支持李慧,再創新里程」,「民建聯真誠為香港」等多個激昂的口號與歡呼聲,盡顯街坊對民建聯的支持。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3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5 ---------- |
社會要聞 A22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8-26 |
立會選戰之租務炸彈 |
信託書正本離奇失蹤 |
證據消失 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涂謹申97年將匯標的一股以信託書轉交民主黨,但信託書正本懷疑不見了;另一名有份簽署的民主黨員吳永輝表示,截至昨晚10時,民主黨內部仍在尋找信託書。 副本曾發傳媒 黨內大搜查 據瞭解,涂謹申週一拿了信託書正本往政府總部的民主黨辦公室影印,並派發給傳媒,但記者從未看過正本。前晚,有傳媒收到「信託書不見了」的消息,向民主黨查詢,才牽起中央總部及九龍西支部的搜查大行動。 該黨選舉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不知道信託書是否已失蹤,但自己從沒見過信託書正本,他相信只有涂謹申及吳永輝看過。 吳永輝稱非由他保管 與涂謹申簽署信託書的吳永輝就透露,「民主黨內部現時的確在搜尋信託書的下落,但截至現時(昨晚十時),仍未有消息。」他又指出,在「以前」簽署信託書時看過正本,但之後不是他保管,直至現時也沒看過正本。至截稿前,涂謹申仍未回覆本報。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001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6 ---------- |
政情 A29 |
香港經濟日報
|
詹穎頤 2004-08-26 |
立會選戰 |
民網音樂會 唱好選舉 |
催谷投票 為催谷多些市民去投票,香港民主發展網絡將於本週日,舉行「自由夢音樂會」,希望利用音樂,讓市民與表演者一起,唱出自由。 音樂會請來剛離開商業電台的牛棚書院院長梁文道、電台節目主持人林旭華和毛孟靜、天主教港區主教陳日君,和民主黨黨鞭司徒華等,當表演嘉賓,唱出「海闊天空」和「晴朗的天空」等歌曲,預計有5,000至1萬名市民參與。 召集人朱牧華表示,音樂會絕不是要為任何黨派助選或拉票,亦沒有邀請候選人參加,不過若候選人「不請自來」,也會歡迎。 另外,早前因「商颱風波」而黯然離去的梁文道,昨日在記者會中透露:「本來民網找我時,我還想叫商台一起合作。」此言一出,坐在另一旁的毛孟靜大笑,並說:「恍如隔世吧!」而梁文道也只有苦笑道:「是恍如隔世!」 「政府無做的事 我們做」 他發言時亦不忘批評政府,表示慶祝民主自由形式的音樂會很過癮,「總好過政府請藝人賣廣告,但他們自己都未必有時間去投票的。2000年時,有記者訪問那些(賣廣告的)藝人,有些連自己是屬哪選區的也不知道。政府無做到的事,我們做!」 會後,梁文道表示,與商台已沒有聯絡,現在繼續在鳳凰衛視做節目,和回到牛棚書院搞講座和做研究。 至於梁文道可有幫九龍東候選人鄭經翰助選?梁文道表示,他只是私下給鄭經翰意見,以及分析形勢。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002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7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8-26 |
羅致光認調查組公信力不足 |
【本報訊】民主黨成立以黨鞭司徒華為首的三人調查小姐徹查涂謹申事件招來外界多番批評。民主黨在輿論壓力下,最終承認調查小組的公信力的確不足,但又聲稱事件並不能和政府的調查小組相提並論。 民主黨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自己原本想先做個內部調查,摸清楚情況後,才由獨立小組再進行調查,但這個提議在心戰室會議上遭到與會成員反對,認為這樣做不夠公信力。 但在另一方面,民主黨又認為如果完全由黨外具公信力的人士調查,時間會拖得較長,因此他們認為由其黨鞭司徒華出馬,加上司徒華熟悉民主黨,可以協助小組對黨內各種複雜的情況提供一些意見,故決定成立包括司徒華在內的三人調查小組。 不過,對有人質疑司徒華身為民主黨人「自己查自己」如何可以取信公眾?羅致光就無法回應。 對於外界指民主黨「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當政府成立調查小組時狂轟政府自己人查自己人,現在民主黨有事也是自己查,羅致光以民主黨並不是政府,現時全黨的人力財力都集中火力用在選舉上,不可能像政府一樣,能撥款聘請專人全職調查事件為由作推托。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8 ---------- |
港聞 A08 |
大公報
|
2004-08-26 |
鄧家彪落區聽年輕人心聲 |
【本報訊】近年吹起一股「政治潮」,令不少年輕人開始關注甚至參與政治,二十四歲的鄧家彪以「年輕人不需要代言人」為理念,出選今屆立法會九龍東地區直選,希望為年輕人提供平台,表達自己的意見。 鄧家彪在工聯會的大力支持下,與陳婉嫻和林文輝同一名單出選九龍東,三人昨日於衙前村祠堂舉行打手印儀式,以此帶出鄧家彪個人的政綱,並代表他自己正式上路,開始單獨落區與選民接觸,聽取年輕人的聲音,瞭解他們的需要。 他表示,每個人的手印、指模皆不同,正好代表社會上每個人所學、所信、所經歷的事情都不同,個人的觀點和主張都有差異,單靠他人不可以完全反映出年輕人的需要,因此年輕人不應只依賴他人代表自己,這個年代是一個不需要代言人的年代,年輕人要放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走出自己的路。 他提出開放青年發展空間,在每區建立青年發展坊,讓有才藝或使命的青年有空間發展自己;推動多元教育模式,如寄宿教育、另類教育、家庭教育,不讓現行過份單一的教育制度扼殺青年發展的可能性。 陳婉嫻和林文輝昨日專程到場支持鄧家彪,陳婉嫻表示,第一次見他的時候,被他的一句「社會需要有年輕人聲音,我們不需要代言人」而感動,因此決定夥拍鄧家彪希望以此帶出年輕人的問題。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2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9 ---------- |
港聞 A31 |
東方日報
|
2004-08-26 |
馮煒光替民主黨攬上身 |
民主黨就涂謹申收租醜聞的辯解又有新版本,該黨前司庫馮煒光昨日將該黨核心對塗「送贈」物業予黨一事懵然不知的責任全攬上身,直認自己在事件上有疏忽及失誤。至於有否看過涂謹申及吳永輝的信託書,馮則稱「唔係好完全記得」。 此外,對於涂謹申稱在醜聞爆出後才知悉他佔持有相關物業的公司股份的實數,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李家祥指,有限公司每年要有列明股份數目的核數報告,且必須有董事簽署,故董事不可能不知情。 民主黨選舉事務發言人羅致光於週一稱,在九七年的中委會上通過由九龍西支部置物業的計畫,他們一直認知物業是屬民主黨;週二又稱是在醜聞曝光後,才得悉有信託文件、「匯標」的轉股事件,又稱當時負責跟進的司庫馮煒光沒跟進事件。 每年核數報告列明股份 主角馮煒光昨日於電台節目上承認有疏忽,他憶述當年是知悉九龍西支部有黨友將物業「送贈」給黨,支部更邀其出席兩次會議,但他卻沒出席,也沒有跟進事情。他直認自己有失誤,他說:「當時我應該叫法律顧問睇每個文件,每年提醒核數師,有咁資產,我無做呢兩步,處理得唔夠好,唔完善。」 至於有否看過塗及吳所簽的信託書,馮煒光則稱:「我睇太多文件,我唔係好完全記得,但當職員提醒我,我就清楚記得有件咁事。」不過,他堅稱塗及吳當年確實有將股份轉予民主黨,又稱自己曾向中央匯報。其言論與羅致光指黨中央一直不知情有出入。 而本報翻查「匯標」九七年至○三年的核數報告,每年都清楚寫明該公司有一百股,作為董事的涂謹申及吳永輝在九七及九八年的核數報告中更親自簽署確認,故塗理應不會在醜聞曝光後才知悉公司股份數目。 即將卸任的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李家祥亦指出,增加公司股份需經一定程序,作為公司董事沒理由不知情,加上作為有限公司,核數師每年會審核帳目,當中會列出公司股份,公司董事必須簽署,故沒理由不知情。 涉事單位無匙惹人猜疑 另外,今次涂謹申涉收租醜聞的荔枝角道單位,目前正處空置,但無論持有該單位的匯標公司董事吳永輝、陳家偉及民主黨九龍西支部副主席林子健均聲稱沒有該單位的鎖匙,亦不清楚誰是「匙人」,更惹人對事件存疑,而身兼九龍西支部主席的吳永輝則強調,相信支部應該有一些職員有鎖匙。 對於本報要求往收租醜聞的單位拍照,吳強調他過去曾有該單位的鎖匙,現在則沒有了,但支部應該有職員持有,並可向支部反映有傳媒要求往單位拍照。 有地產經紀表示,民主黨收租醜聞單位所處的那棟唐樓,一樓全層連民主黨的共有三個單位,而在民主黨單位毗鄰的一個空置單位,實用面積雖然不足四百多呎,但若單位加建露台後,面積可增至接近八百呎,即僭建之後增加面積一倍,整個客廳都是加建而成,這單位比亦有僭建物的民主黨單位大少許,月租約五千元。 馮煒光承認處理荔枝角道物業上有失誤及疏忽。(資料圖片) 李家祥認為涂謹申沒可能不知道自己持股多少。(資料圖片)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2014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0 ---------- |
重要新聞 A02 |
文匯報
|
2004-08-26 |
民主黨前司庫攬罪上身 承認塗轉贈物業無列核數報告 |
【本報訊】民主黨立法會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涉嫌漏報利益及以高租金呃公帑的事件,引起外界對民主黨財務問題的關注。民主黨前司庫馮偉光承認,多年來都沒有將涂謹申等人轉贈予民主黨的荔枝角道物業在核數報告中列出。有會計師指出,民主黨這樣做違反公司法,甚至有可能涉及刑事責任。 民主黨前任司庫馮偉光表示,自己清楚記得97至98年期間,曾有同事知會他說九龍西支部黨友送物業給黨,但事出巧合,兩次有關物業轉送的會議自己都未能出席,只通知同事按法律程序做,然後通知核數師便可。由於黨內文件太多,自己不記得當時是否有看過涂謹申的信託文件。馮偉光懊悔地說:「如果有,可能信託書就不會出現無日期的情況。作為黨的財務處理的最終負責人,我係有錯誤。」 馮偉光漏兩步驟認疏忽 馮偉光指出,民主黨五大支部加黨央總共有六盤帳目,五大支部的帳目獨立處理,每年年終時才將支部的財務綜合入總帳,自己負責看管總帳,然後交由核數師核對。馮偉光回憶在任時的情況說,自己應該與法律顧問看清楚每一份文件,以及提醒核數師九龍西有一個物業,但自己一直沒有做這兩個步驟,的確存在疏忽。 節目中,馮偉光多番為自己的疏忽表示歉意,但前言不對後語。節目主持人曾發問,民主黨向會計師提交資產報告時,有沒有提到該物業?馮偉光回答說:「印象中應該無,因為無份度。」 瞞資產違公司法或涉刑責 但及後主持人指資產報告無這個物業有可能涉及違規時,馮偉光又說:「應該不涉及虛報,因為我收到份信託文件,擺檔案度。我係知道呢件事,我應該每次資產報告時通知返核數師,話有個物業以信託形式擺度,但我無做到呢樣。」 資深會計師李家祥說,公司法規定,以有限公司註冊的公司核數報告必須列出所有資產,否則可能涉及刑事罪行。而任何人因為核數報告的帳目利益受損,可以循民事訴訟,起訴公司或公司董事。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1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徐家傑 2004-08-26 |
369集 |
上帝之貓 |
新舊約聖經有一條規矩,是不可指神的名來起誓,套用現代語言,就好比上帝是一家跨國大企業的老闆,信徒係職員,教眾若自稱持有上帝發的公司信用卡來消費,大家請不要相信,因為上帝公司從來不發「公司卡」,前設是在基督教的字典裏,世上根本連一個完人也沒有,只有神才十全十美,假如信徒指上帝發誓,就等於拿偽造的「公司卡」招搖撞騙,而人常被軟弱的本性出賣,結果多半簽下爛帳,違反諾言,連累了上帝公司的名聲,故聖經開宗明義,基督徒要是「碌爆卡」,大家請不要怪責上帝老總,亦不應質疑祂的權威,因上帝早已指明,人都靠不住,要信就信祂,否則人人都是神人,哪在人世間「神」便沒有地位。 可信徒「碌卡行騙」的事例,在人間仍不斷發生,比如民主黨資深政客涂謹申在沒有申報下,以高於市值的公帑,租用一個擁有一半業權的自置物業作議員辦事處,最後還誇言「對得住上帝」,就等於拿偽造的「上帝公司卡」招搖撞騙。涂謹申明顯是涉及刑事詐騙罪行,假如依章申報,就怕立法會秘書處不批准,哪不報就等於行騙? 這跟政府規定公務員不能以房屋津貼租用自置物業的原則一樣,高官申報失準,有的是有意,也有無辜的,因技術性犯規而被逮祭旗的,就是悽慘。 至於「尊貴的」塗議員,以疏忽來證明自己「對得住上帝」,就荒謬得像嫖妓的何偉途向妻子起誓沒偷吃一樣,撇開塗的專業律師卡士不說,他既不是立會新豬,物業亦非遍天下,申報的規定也清清楚楚,而他對待這長期生財資產的態度,應不會像買棵菜般馬虎吧。 故此他所指「上帝」,也許不是神,倒是一直放縱民主黨在「唯景」醜聞中欺騙公帑的彭定康,蓄養如塗一群的「肥貓」,可惜今天這「上帝」已不復在朝,肥貓便有難了。 評論員:徐家傑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2017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2 ---------- |
港聞 A08 |
大公報
|
2004-08-26 |
醜聞鬧大楊森卸責 |
【本報訊】民主黨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涉嫌欺騙公帑的醜聞,近日鬧得沸沸揚揚,黨主席楊森不但沒有反躬自省、執行黨紀,昨日更將矛頭指向「有組織的抹黑行動」;當大家欲進一步瞭解事件時,楊森則表示「沒有補充」,一切要待三人小組的調查結果。 民主黨領導層昨日空巢而出,除了楊森外,副主席何俊仁和李永達,亦出動力撐同樣受「何偉途事件」醜聞困擾的九龍東候選人胡志偉。被問到涂謹申事件對選情的影響時,楊森承認民主黨「有地方值得檢討」的同時,卻反問這些錯誤的「程度和嚴重性是否咁大?」 楊森又謂,民主黨在立法會五大選區內已有兩區 (九龍東和九龍西 )爆出醜聞,已有心理準備這兩星期內將再有負面新聞,楊氏雖不敢直指這些負面消息為「有組織的抹黑」,但卻聲稱如果傳聞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其他選區出現,不排除「選民會有反彈情緒」,會反問「點解咁巧」,卸責的態度令人嘆為觀止。 事實上,涂謹申事件這幾天內續有新消息,昨日傳媒便報道前民主黨成員陳松光指,當年購入荔枝角的辦事處時,是屬「炒樓投資」性質,與涂謹申當初聲稱的「物業轉贈民主黨」明顯有別,記者就此求證楊森,豈料對方即時祭出三人調查小組作「擋箭牌」,待小組跟進事件並完成報告後,才向外發佈消息。 不過,楊森承認除黨鞭司徒華以外,仍未確定小組另外兩名「獨立人士」組員的人選,甚至連調查方法等細節亦欠奉,難免令人質疑其有拖延時間、為事件降溫之嫌。 在昨日胡志偉的宣傳活動上,雖然排首位的李華明沒有到場,但現場所見,出席各人在街上喊咪時卻屢屢提及自己是「李華明和胡志偉的團隊」,但卻沒提及名單的第三位候選人、目前仍因涉嫌嫖妓問題被內地當局拘留的何偉途,未知是疏忽抑或出於對選情的考量?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0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3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易敏 2004-08-26 |
道亦有度 |
民主黨須還信於民 |
立法會民主黨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涉嫌用公帑以高於市價的租金,租用自己有份的物業,事件曝光後,愈揭愈臭,箇中牽涉到涂謹申將物業贈予民主黨的問題,牽涉到涂謹申違反立法會議員利益申報的問題。不過,所有這些問題,民主黨黨中央竟然毫不知情,這真是太說不過去了! 是民主黨黨中央忙於搞政治抗爭、遊行上街而真的無時間無人手處理這些正常事務?還是事後推得一乾二淨,以「不知道」為藉口,企圖置身事外?香港市民想知,支持民主黨的人想知,不支持民主黨的人想知,選民更想知! 如果真的連一個物業單位都管理不好,連自己的一個黨員都管理不好,還好意思有抱負、有希望、有野心去治國平天下?還好意思整天振臂高呼甚麼「還政於民」?此時此刻,能夠做到「還信於民」已經好了! 人無信不立,信譽、信用、誠信,猶如一隻寶鼎,沒有這三隻鼎足,如何自立?一個黨沒有公信,如何立足社會? 民主黨近日連番有醜聞傳出,先是何偉途北上召妓被判勞教,後有涂謹申收租事件。民主黨黨中央都不予正視,不去查根究柢為甚麼有黨員如此墮落,反而「陰謀論」去諉過於「有人抹黑」。 甚麼是「陰謀」?甚麼是「抹黑」?如果何偉途沒有在東莞召妓被補、涂謹申沒有在深水用公帑以高於市價租金去租自己屋,民主黨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是被「陰謀論」所害,是被「抹黑」。可是兩宗事件,當事人何偉途、涂謹申自己都承認了,民主黨還不正視現實,像鴕鳥般埋首在沙堆中,哀嗚:「陰謀陰謀,抹黑抹黑」,真可憐! 評論員:易敏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2018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4 ---------- |
港聞 A02 |
新報
|
2004-08-26 |
吩咐秘書以舊簽名影印充正本 王國興涉嫌偽造文件 |
【本報記者報道】參選今屆立法會勞工功能界別的工聯會成員王國興,被指他在出任北角和富中心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期間,未有親自簽署文件,並吩咐其秘書剪下他過往的簽名貼在文件上,以文件的影印本充當正本文件,有偽造文件之嫌。王國興指出,當日他因事未能趕返家簽署文件,於是指示管理公司的職員把自的簽署影印本,拼貼在文件上,他願就事件致以衷心的歉意。 據瞭解,王國興在今年六月中辭去和富中心業主立案法團主席一職後,法團方面曾翻查以往的文件,竟發現在今年三月底至四月初期間,王國興於其中兩份法團的會議議程,都沒有親自簽署。其中首份議程是他只在文件的傳真版本上簽署,然後把傳真版本再影印一次,充當成正本文件。 不排除向廉署投訴 至於另一份文件,就由其秘書利用他過去的簽署,以剪貼的方式代簽。據悉,有現任和富中心業主立案法團成員質疑,王國興的有關舉動等如偽造文件,有違反操守,法團除已就事件在本月初報警外,並不排除會向廉署投訴。 王國興昨日以書面回應時表示,涉及的文件其實是法團的開會通知,根本毋須主席簽署。但他解釋,當日自己因事未能趕及返回家簽署有關文件,為避免拖延開會時間,於是他心急地指示管理公司的職員,把自己過往的簽署影印本,以剪貼方式拼在開會通知上。但他承認,以剪貼「代簽」方式處理開會通知,確不大妥當,他願就事件對業主所引起的困擾,致以衷心的歉意。但他強調,有關的開會通知為真確文件,而簽名的影印本實為其過去的親筆簽名,照理不涉及偽造問題。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3010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5 ---------- |
港聞 A02 |
新報
|
2004-08-26 |
嫻姐出動「血手印」 |
九龍東立法會候選人工聯會的陳婉嫻、林文輝及鄧家彪昨日到新蒲崗衙前圍村拉票,這條村是全港少有的位於市區的古老村莊,而圍村居民雖然人數不多,但圍村人勝在團結齊心,是歷來選舉必爭的票源。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3010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6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各師各法 A12 |
文匯報
|
2004-08-26 |
朱幼麟力挺劉皇發 |
【本報訊】(記者 梁祖蓮)今屆區議會是劉皇發、鄺國全和歐志遠3人之爭。港進聯朱幼麟日前去信區議員,呼籲區議員投票支持1號候選人劉皇發。朱幼麟指,自95年晉身立法會以來,一直認為政府對區議會的諮詢不足,很多議題如土地規劃等,區議會都沒有被政府諮詢,只是被知會。 他表示,自己與多年的老朋友劉皇發交流時,大家都認為政府應賦予區議會更大的權力,區議會長遠而言發展成為類似其他國家的市議會組織,區議會主席應擔任一個類似市長的角色。 由於劉皇發與他有共同的信念,他深信劉皇發絕對有能力令他的理想變成事實。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5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7 ---------- |
港聞 AA04 |
大公報
|
全國政協常委、中華廠商會會長楊孫西 2004-08-26 |
鄧小平偉大構想澤被香港 |
今年八月二十二日,是一代偉人鄧小平誕辰一百週年紀念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當我們今天重溫鄧小平關於「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的內涵,以及愛國者標準等問題的談話時,顯然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筆者曾於香港回歸前被國務院港澳辦及新華社香港分社委任為港事顧問;後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是籌委會內「第一任行政長官小組」和「經濟小組」成員。親自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進程,撫今追昔更深切感受到鄧小平的精闢論斷,至今仍然是正確認識和處理香港問題的指導方針。 應該看到,鄧小平提出的以「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解決香港問題,完全是從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是充分照顧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的,旨在保障中國人民和幾百萬港人的安寧生活,體現了一代偉人為國為民的偉大胸襟。須知,香港在英國統治下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社會的組成比較複雜,形成多元化、多種信仰共存的特殊環境。香港回歸後各種利益的人士照樣可以在港正常地工作生活,但治理香港必須以愛國者、代表廣大港人利益的人士為主體。事實證明,愛國者治港保障了香港的平穩過渡,保證了第一屆香港特區政府和立法機構的順利成立,確保了廣大的愛國愛港民眾真正享有民主治港的權利。 世人公認,鄧小平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鄧小平在談話中非常明確地提出了愛國者治港的主張,這是鄧小平「一國兩制」思想的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可以說,如何更清晰、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認識這一方針,事關幾百萬港人的福祉,亦關係到能否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早在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鄧小平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時,在關於香港問題的談話中就對愛國者定義有著清晰的表述。他說,「什麼叫愛國者?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 顯而易見,鄧小平所指的「愛國」與「愛港」是統一的。毋庸諱言,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當然必須以愛國愛港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這應是社會的共識。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在即,各選區已公佈參加的候選人名單。立法會由什麼人組成,對特區政府今後的施政、經濟發展和政制改革,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筆者在此籲請每個選民積極參加是次立法會選舉,以鄧小平提出的愛國愛港者標準來衡量立法會候選人,真正選賢薦能,治理好香港,這應是對澤被香港的一代偉人鄧小平的最好紀念。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33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8 ---------- |
港聞 A08 |
新報
|
2004-08-26 |
民主網絡週日辦音樂會 |
【本報記者報道】一項調查發現,大部分受訪者憂慮本港自由空間收窄,半數訪者更相信全面普選立法會議員,有助維護本港的自由。為激發市民對民主的訴求,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於週日假中環遮打行人專用區舉行「自由夢音樂會2004」,透過這次免費音樂會,用音樂形式激勵心靈,鼓勵市民為民主而歌,藉此呼籲市民在九月十二日投票,因積極參與選舉正是民主政體的重要基礎。 民主發展網絡日前以電話訪問一千零六十八位市民,瞭解他們對香港自由空間的看法,負責調查的城大公共及行政學系副教授成名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有過半數被訪者認為,相對於回歸前,近兩年香港的自由受到較大的挑戰。近六成訪者不滿特區政府在過去兩年在維護香港自由方面的表現,而四成半訪者相信全面普選立法會議員,有助維護香港的自由。 唱出對自由香港熱愛 民網主席朱耀明牧師昨日表示,參與當日音樂會的還有民主黨黨鞭司徒華、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及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等,預料有五千至一萬人入場參加音樂會,而這次音樂會的經費乃來自民網早前街頭募捐。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3015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9 ---------- |
娛樂 C03 |
新報
|
2004-08-26 |
阿叻避談李麗珍 |
【本報記者祖兒報道】陳百祥、許冠文和鍾鎮濤昨日出席周梁淑怡的選舉拉票活動,問到阿叻有否留意李麗珍新聞,阿叻就表示自己會選擇性地看娛樂新聞,所以並沒有留意,而自己和李麗珍並不熟落,所以並不知道她發生甚麼事,亦不會致電給她。 另外,阿B 現正忙於湊女,他表示,女兒很愛笑十分可愛,問到他會否擺滿月酒?他表示未想過,或會考慮擺百日宴,問到會否順便擺喜宴?她就表示要看老人家意思。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3006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0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朝氣洋溢 A13 |
文匯報
|
2004-08-26 |
陳女談拉票 淚灑直播室 |
昨夜,陳鑑林與2部族班年青人來場網上對話,近期出鏡頻繁的陳仔、陳女也都現身支持爸爸。三人除加入2部族,身先士卒做助選團外,囡囡陳永恩提及在外拉票的感受時,更一度感觸落淚。 網上電台一開咪,先聞陳鑑林大仔俊傑彈奏電子琴為節目營造溫馨氣氛,俊傑更全晚保持沉默,實行以音樂「撐起」爸爸。二仔俊彥則大談助選體會,只是初時尷尷尬尬,不敢以爸爸直呼,反而屢提「陳生」:「陳生好勤力為市民服務,我佢身上都學到好多。之前我幫街坊量血壓,都係陳生教我)!」他更不忘呼籲:「佢一定要當選,大家請支持2號陳鑑林。」隨後在場眾人忍俊不禁,出聲道:「叫爸爸啦!」 陳子談助選表現靦腆 到講到年青人面對的困難時,俊彥先笑說:「爸爸唔畀壓力我,我今年中五畢業,會考成績中規中矩,同爸爸話想去外國進修,學好英文,佢二話不說,全力支持,這給我很大動力!」 大學剛畢業的永恩一提起幫爸爸助選,淚灑直播室。她表示,之前幫爸爸貼選舉廣告時,與一眾公公婆婆談天說地,發現他們都很支持民建聯穩定香港的理念,亦不計個人辛苦,都要做助選團,令她非常感動,想起時,才會一時感觸落淚,情緒久久不能平復。 有仔女全情投入支持,陳鑑林自是「飲得杯落」,生長於香港的憂患年代,他也經歷過就業徬徨之苦,對當前年青人面對的困難自是感同身受,並以自身經驗教導仔女如何面對當時局勢。「我都試過畢業等於失業的滋味,知道年青人追求的理想,所以我經常都話年青人要提高知識,裝備自己,而社會則要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機會和專業培訓。」囡囡一畢業便找到工作,還借工餘時間為父奔波,身為父親的自是「老懷安慰」。 本報記者 遲宗平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5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1 ---------- |
本地新聞 A04 |
太陽報
|
2004-08-26 |
涂謹申騙租津涉刑事 黨內核數並無信託物業 |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民主黨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自租名下物業騙租津醜聞,昨再揭出糊塗帳,雖涂謹申與民主黨的聲稱事件中的物業屬信託性質,但翻查民主黨九八年至○三年的核數報告,都沒有列出持有該資產的紀錄;而涂謹申透過匯標公司持有該物業,有關的核數報告也無註明物業是民主黨信託性質。這些新發現資料,令外界進一步質疑信託物業的真實性,以及有關核數報告的資料存在隱瞞成分。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資深會計師李家祥表示,公司法規定,以有限公司註冊,核數報告必須列出所有資產,否則可能涉及刑事罪行;而任何人因為核數報告的帳目利益受損,可循民事訴訟,起訴公司或公司董事。 一直為涂謹申騙租醜聞解畫的民主黨心戰室特派專員羅致光昨日態度曖昧,他表示,如要確立事件為刑事性質,需確定涉事者的意圖,及是否有多收取租金。被追問如查出物業租金過高,事件是否涉及刑事,羅坦承:「可能,你可以這樣說。」 前司庫認報漏「攬上身」 曾經手事件的民主黨前司庫馮煒光接受訪問則「攬上身」表示,他在一九九七/九八年間獲知九龍西支部有成員會贈送物業給民主黨,但兩次無暇出席有關會議。他自稱曾於民主黨中委會提及此事,並稱自己會處理,但其後知道九龍西支部已處理,便沒再跟進:「我依家靜心諗番,無做呢兩步,處理唔夠穩妥。」馮並承認作為黨司庫,竟不知黨內有何資產屬失誤。 至於塗所稱簽下的物業信託書,馮則以「我睇太多文件」為由,只重申:「我記得有呢件事,但要百分百肯定睇過份文件的話,我要細心諗番。」馮又「認錯」:「我們收了信託文件,應該放入File(檔案),亦應該在每次核數報告,提醒核數師有個信託形式的物業,但我無做呢樣。」 本報更發現,替民主黨、唯景及今次醜聞持有物業的匯標公司簽署核數報告的,為同一核數師蒲錦文,其事務所亦正是唯景的登記地址。民主黨四年前透過唯景空殼公司,涉申領龐大顧問費。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4008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2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朝氣洋溢 A13 |
文匯報
|
2004-08-26 |
金童玉女暢論陳鑑林 |
【本報訊】(記者 遲宗平)聆聽青年聲音,每個政黨都必須重視。九龍東候選人陳鑑林、陳德明昨晚便與2部族的「後生仔」真情對話,暢談當前青年關心的議題。 以為青年人都對政治冷感,但2部族族員打破了此一僵化印象。陳鑑林名單的「金童玉女」助選員阿雄和美森對於只談政治、民主,而不重視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其他政黨候選人甚感不滿,他們認為香港社會已過份「嘈吵」。 族員阿雄讚陳實幹 阿雄講到一個親身經歷:「寶達是新屋,之前經常有爆竊事件,陳生就會帶房署人員上來視察,瞭解問題所在,但民主黨就淨係識得在樓下嗌大聲公,叫人小心門窗。實際做事與只講口號有基本的分別。」 美森則說,民建聯求穩定發展的政綱甚得她心,而且陳鑑林本身做人低調,不會謾罵或擺出高姿態,君子、理智的形象,也是她願意走出前台,擔任助選團的重要原因。 君子理智形象獲推崇 這一對金童玉女坦言,他們甘冒「被人指責為保皇黨」的壓力,挺身而出「力撐」民建聯,誓保陳鑑林,主因是香港正值多事之秋,更需要年青人的聲音。 他們又稱,民主不單是「民主派」所說的以偏概全的理念,青年人都追求民主,但民主形式應是適合香港的。 阿雄說:「我有些朋友7‧1去了遊行,但他們回來對我說很後悔,覺得被民主黨呃,因為他們聽了民主黨叫的口號後,發現與自己追求的民主理念並不相同,但卻被夾硬逼住傾向了某個立場。」 其他族員亦紛紛指出,有人批評民建聯只懂地區工作的「小恩小惠」,但選舉本就應該由基層需要出發,由社會民生需求手:「連小恩小惠都做不到,還談甚麼其他話題呢?」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5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3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朝氣洋溢 A13 |
文匯報
|
2004-08-26 |
曾鈺成愛民造勢反應熱烈 |
民建聯立法會九龍西候選人曾鈺成、鍾港武及李慧,昨晚與百多名何文田愛民街坊歡聚數小時。向來親民的曾鈺成,昨晚一踏上舞台,便熱情地向街坊問好,贏得街坊們熱烈的掌聲。 他更幽默地分享,「有小朋友頭先指我話,呢個係掌門人!」但他卻表明自己與兩位拍檔不分彼此,同心參與競選工作,笑稱:「其實我三個都係掌門人!」 長期投身區議會工作的李慧,就笑言該區不少街坊見證她的成長,「好多街坊都有參加我婚禮,睇住我大肚,仲教我生BB,我個女現在都兩歲了!」難怪她與小朋友玩遊戲時,就像大姐姐般投入。 街坊多表全力支持 斯斯文文的鍾港武,原來充滿播音天份,他與街坊高歌之時,多次在前奏音樂的襯托下,呼籲街坊支持民建聯,時間拿捏得恰到好處,仿如職業播音員一樣。 他們除了與眾街坊互助委員會主席同唱《勝利雙手創》,及民建聯戰歌《點止民主咁簡單》,更與小朋友大玩集體遊戲。不少出席的街坊,均表示會全力支持民建聯。 本報記者 曾少妍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4 ---------- |
社會及專欄 B24 |
太陽報
|
法律界謝連忠 2004-08-26 |
塗退選是唯一出路 |
民主黨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涉以公帑供樓風波愈鬧愈大,由於事件涉及一位現任議員的操守、誠信,甚至可能犯法的行為,比何偉途被指嫖妓一事,更為嚴重,何塗二人事件,對民主黨是次立法會選情造成莫大的衝擊,甚至令民主黨今後的政治前途蒙上極大的陰影。 塗聲稱物業已經贈送給民主黨,兼且有信託文件佐證,但連電台聽眾也質疑文件的可信性:沒有日期、沒有證人見證簽名,更沒有打釐印。尤其是打釐印,由於涉及股權的利益轉移關係,信託文件必須付釐印費,法例亦規定,沒繳付釐印費的文件,不可以作庭上證據之用。 涂謹申是律師,應該完全知道這點,固然,知道不等於會依此行事。因此,信託關係即使是真確,事件也顯出塗及民主黨中人辦事「馬虎」、草率和「求其」。 從政治上的角度來看,涂謹申的事件,對民主黨已造成根本性的破壞,一如民主黨多年前臭罵梁錦松偷步買車,涉及的是誠信操守。無巧不成話,民主黨為求給予公眾一個全面的解釋,決定成立一個由黨鞭司徒華及兩位黨外專業人士組成的調查小組。小組的調查結論若是保住塗,則難以取信於人,繼而進一步衝擊民主黨。因此,要不至於愈踩愈深,就只可以壯士斷臂,即塗立即退選,今後只擔任黨務,用時間和日子重建個人和民主黨的誠信。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4013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5 ---------- |
社會及專欄 B24 |
太陽報
|
法律學者梁美芬 2004-08-26 |
議員應有高尚品德 |
正值立法會選舉的高峰期,多名候選人都發生不大不小的事情。其中民建聯主席馬力因患結腸癌而需馬上接受治療,不能參與選舉活動,結果蔡素玉要獨力在港島區苦戰。 民主黨則連續發生不光彩的事情,首先是何偉途在內地涉嫌嫖娼,被處罰行政拘留六個月,接是涂謹申沒有申報以議員身份租賃自己房產利益的醜聞。涂謹申事件是梁錦松事件及程介南事件的翻版。前者導致梁錦松在千夫所指之下辭職,後者則被判入獄十八個月。梁錦松事件之所以鬧得這麼大,是因為他是財政司司長,再加上民怨四起,董生又不懂處理民眾情緒,使之與二十三條立法連在一起,成為一場政治風暴,當時泛民主派的人士釘阿松不放。筆者也認為阿松應該上上《行政法》課,學習利益衝突的問題,那末可能避免了這場政治風暴。而程介南更因為以立法會議員身份索取資料賺取利益,被判以權謀私而坐牢。 何偉途在國內犯事,性質與涂謹申不同。涂謹申牽涉的亦是沒有申報利益及其租用的辦公室所花租金高於市值的問題。若屬實,則牽涉到實質利益,與梁錦松事件非常類似,相信塗這次很難自圓其說。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4014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6 ---------- |
體育新聞 A28 |
太陽報
|
2004-08-26 |
網球雙妹震驚世界 孫甜甜凱旋回京母親親調佳餚慰勞 |
河南人一向喜歡吃一些味道較濃的食物,惟昨日凱旋返京,今屆奧運女雙網球金牌得主之一的孫甜甜,據其母石秀鳳透露她最愛吃的,卻是既不「酸」且不「甜」的雞蛋湯。 昨日由河南抵達北京首都機場迎接孫甜甜的,除了其母石秀鳳之外,家裏的舅舅、表弟表妹一行十數人亦來歡迎這位新鮮熱辣的奧運金牌得主。 與孫甜甜長得如餅印一樣的石女士說:「甜甜拿到金牌後,回到酒店已第一時間打電話回家,我們當時都非常激動。我對她說:『媽媽很想你!你辛苦了,你太偉大了!』可是因為當時實在太多人想跟她講話,我跟其他的都只說了幾秒鐘,而那個電話卻差不多談了半個小時!你們可以想到當時有多少人在家裏支持她們。」 孫甜甜與李婷稍後會先留在北京,出席國家體委就今屆奧運作出的總結會議後,便會作全國的巡迴探訪活動,初步估計她們會在九月六日,隨隊來港與球迷見面,然後才回鄉稍作休息。 提起愛女經常要往外東征西討,吃的總沒家裏邊好,孫母早準備在她回家時為女兒煮幾道好菜。她說:「甜甜比較喜歡吃清淡一點的菜式,好像雞蛋湯、炒蝦仁之類,我想最濃的,也不過是京醬肉絲吧。」 其實,孫甜甜現在還哪裏會計較吃甚麼?因為值得她高興的事實在太多了,相信單是喝白開水,也會覺得甘甜美味。在國際網聯最新公佈的雙打排名中,該名新鮮出爐的奧運金牌得主,就微升兩級至第二十四位,成為中國歷來排名最高的女雙球手;其拍檔李婷則由第二十九位升至第二十六位。 網聯民調同稱意外 中國雙姝今次奪得奧運金牌,除了令她倆一炮而紅外,亦讓世人見證到中國網球的迅速發展。國際網聯最近的網上調查顯示,有五十二個巴仙的球迷認為,中國組合孫甜甜及李婷奪得女雙金牌,是奧運網賽最出人意表的賽果。認為大病初癒的比利時名將希蓮稱霸女單更加意外,就有二十三個巴仙。至於認為智利的馬素成為男單冠軍,以及智利組合奪得男雙金牌,在是次選舉則分獲十九及六個巴仙的選票。可沘甜甜及李婷經已震驚世界,令球迷留下深刻印象。本報特派記者謝挺北京報道 |
文章編號: 20040826034018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7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朝氣洋溢 A13 |
文匯報
|
2004-08-26 |
劉江華承認難言穩勝 |
【本報訊】新界東民建聯「薪火團隊」排頭位的劉江華強調,他們距離穩勝尚差一線。他呼籲支持民建聯的選民,在9.12應該出來投票,支持他們進入立法會。 新界東今屆有7個席位,「泛民主派」的「七一連線」,出選時聲稱要囊括6席。不過,根據民意調查顯示,首次在新界東參加直選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目前民調支持度高達18%,如無意外應可以穩取一席。而民建聯劉江華為首的名單,目前民調支持度約11%至12%,距離穩取一席所需的14.3%,尚差一線。 計劃與青少年打波 劉江華等候選人近期更加「搏命做」,繼早前往清水灣沙灘拔河後,昨日又往中環三大機構遞信,往紅磡火車站派發新版宣傳單張;週日,他們更計劃前往將軍澳與青少年一起打波、並到塱原濕地關注環境保育問題。 另外,新界東民建聯候選人又在最新一份單張中給市民寫信,其中強調:「有人揚言在新界七席中奪取六席,大家希望一派獨大嗎?希望政治失衡嗎?希望激進派癱瘓政府,挑戰中央,造成社會不安嗎?」他們希望透過這單張,呼籲市民投下理性的一票。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5006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8 ---------- |
港聞 A22 |
大公報
|
2004-08-26 |
鄧小平和香煙的故事 |
鄧小平與中外朋友會見談話時,話題經常是從抽煙開始的。鄧公的諸多歷史鏡頭,多是煙不離手,而且煙癮很大。鄧小平曾半開玩笑地說:像我這樣的人,沒有其他嗜好,只是抽抽香煙。而且年紀這麼大了,何必再戒除呢?如果因抽煙而縮短壽命,也只好認了。不過,一九八九年,八十五歲高齡的鄧公還是果斷告別了他鍾愛的「熊貓」牌香煙。 本報記者 茅 傑 煙的風趣 一九八○年八月,鄧小平會見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喬治.布什。當布什首先轉達對鄧公夫人卓琳的問候時,鄧小平說:「謝謝,她身體不如我好。」 隨即,布什問,她也同你一樣吸煙嗎?鄧小平回答:「她根本不抽煙,所以她身體不好。」說得在場的人都笑了。 玩笑歸玩笑。在日常生活中,鄧公和家人都深知「吸煙危害健康」。為此,家人特地為鄧小平作出了種種限制性安排。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邁克.華萊士曾介紹他的「重大發現」:一九八六年九月二日,鄧小平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華萊士的電視採訪時,一如往常地掏出香煙。華萊士也要一根,可仔細一看覺得這煙不對勁:「哈哈,過濾嘴比煙還要長。」 華萊士的這個發現使鄧小平大為得意:「這是專門對付我的。我抽煙的壞習慣改不了啦。」 鄧公戒煙 其實,鄧小平知道抽煙對健康有害,於是也就愉快地接受了家庭「強加」給自己的限制。 一九八九年以後,鄧小平辭去了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從這以後,出於健康的考慮,他開始戒煙。對於一個有長期「煙史」的人來說,戒煙無疑是一件需要堅韌不拔毅力才能做到的事,但鄧小平戒煙終於取得了成功。 剛開始的時候,煙癮上來了,鄧小平似乎覺得心裡發慌,又似乎覺得若有所失。為了不使戒煙半途而廢,他就吃魚皮花生,以求轉移注意力。一天、兩天、兩個月……他終於把煙戒掉了。 以煙會友 查良鏞是「鄧小平單獨接見的第一位港澳同胞」。「文革」時期,鄧小平遭到「四人幫」的迫害,查良鏞在香港寫了很多社評支持他。一九八一年,鄧小平復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後,決定在北京單獨接見查良鏞。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查良鏞總是特別高興提起這段往事。他回憶說,鄧小平在接見我時,問我:「你抽不抽煙?」我說抽,他便拿出一包熊貓牌香煙遞給我,我從中拿了一支,他隨即劃燃火柴給我點上。接見完我要走時,鄧小平又把那包熊貓牌香煙遞給我,說:「這煙很不錯,你拿回去抽吧!」我沒有客氣,就把那包煙帶回來了。 會場禁煙 一九八八年四月八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進行首次選舉,主席台上的主席團成員們率先離座投票。 鄧小平把選票投進票箱,然後回到席位。接著,他習慣地點燃了一支香煙。這時,坐在台下的人大代表、著名戲曲演員「紅線女」看見了,便對身邊的代表說:「世界無煙日剛過,全中國全世界都大力宣傳吸煙危害健康,小平同志為什麼煙癮這麼大,開大會還吸煙呢?」商量後,大家決定向鄧小平提出意見。 不一會兒,主持大會的宋平手裡出現了一張小字條,上面寫著一行字:「請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煙。」宋平看過字條後會意地遞給鄧小平。 鄧小平看了看,笑著趕快把正在吸著的煙熄滅了。 此後,鄧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沒有吸煙。 第二天,「鄧小平尊重大會代表暫停吸煙」的新聞被國內外傳媒競相報道。負責人代會攝影的記者楊紹明對香港同行說,「這張紙條花絮的意義不在戒煙,而在於民主氣氛的反映。試想,若在過去,即使有代表見到領導人在台上吸煙不對(大會堂規定開會不能吸煙),也未必敢提意見,所以這是第一個難得;第二個難得,是條子交到鄧小平手裡也不容易。若在以往,工作人員就未必敢這樣做。因此我認為這圖片的意義在於民主氣氛的展現。」 香煙外交 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九日,中美建交不足一個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正在美國訪問。當天的《紐約時報》有篇報道,標題叫做:「卡特總統向鄧小平保證,他可以隨便一口口猛噴熊貓牌香煙而不用擔心觸犯美國法律。」 報道描述:中國副總理鄧小平在抵達華盛頓後不久同美國總統舉行的第一輪會談中,卡特取出特備的熊貓牌香煙招待中國客人。 鄧小平說:「你不吸煙,我也免了吧。」 卡特說:「不必,我雖然不吸煙,但我並不反對吸煙,因為美國有一億多吸煙者,我不能沒有他們的支持。」 鄧小平問:「美國國會有沒有通過一條在會談中禁止吸煙的法律?」 卡特回答:「沒有,只要我任總統,他們就不會通過這樣的法律,你知道我父親就是種植煙草的農場主。」 鄧小平笑道:「好,我支持你父親。」接著,他點燃香煙…… 卡特用熊貓牌香煙招待鄧小平,而在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訪華的時候,周恩來同樣是用熊貓牌香煙來招待他的。在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的一個宴會席間,周總理把熊貓牌香煙推給尼克松夫人,問:「你喜歡嗎?」尼克松夫人說:「我不吸煙。」周恩來總理指著熊貓圖像說:「你喜歡這個嗎?你們把兩頭麝香牛送給中國人民,北京動物園將送兩隻熊貓給美國人民。」尼克松夫人顧不得尼克松正跟別人談話,驚喜地對他尖叫道:「我的天啊!Dick!Dick!你聽總理講什麼?熊貓!熊貓!他要送熊貓給我們。動物園會被擠垮的!」 尊重不吸煙者 鄧小平煙癮雖大,但在外交場合,絕對是克制的。據陪同鄧小平訪美的工作人員撰文回憶,即使卡特已告訴他可以隨時吸煙,但鄧小平在記者招待會上從始至終也沒吸一支。有幾次他已伸手拿過煙盒,看了看又放下了。最後,索性將煙盒和煙灰缸一同推到翻譯面前,翻譯會意地笑了笑,用一束山茶花將煙盒蓋住。 在會見外賓時,鄧公非常注意來訪客人是否對煙氣有不適應感。一次會見挪威首相曼德廷斯時,得知這位客人不大習慣煙氣,會見期間就忍住不吸。 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總是自己從家裡帶來香煙,點上一支再同外賓交談。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時,當工作人員把香煙遞給他時,他卻斷然地說:「煙,今天不吸了。」身邊的人問:「今天為什麼不吸了?」鄧小平說:「李光耀總理聞不得煙味兒。」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2031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9 ---------- |
新聞-政策政情 P06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26 |
特稿 |
李國麟:不能打破護協神話 |
立法會生服務界功能組別議席在過去十多年來,一直被香港護理員協會的代表囊括,雖然失去護協支持的現任議員麥國風堅持角逐,獲得護協支持出選的護協主席李國麟被看高一線,他也聲言,不能打破護協的神話。 今屆生服務界的登記選民約三萬五千人,估計逾七成為護士,其餘來自藥劑師、化驗師、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視光師等二十六個專職醫療類別。 護協是護士界最大組織,會員約二萬一千人,其中大部分為登記選民,所以護協的取向一直是左右大局的重要因素。自一九八八年開始,護協都能成功協調一名候選人參選,所以獲推薦的候選人例必無驚無險奪得議席,計有周美德、何敏嘉及麥國風。然而,今屆護協雖然只是推薦李國麟,但尋求護協支持失敗的麥國風,仍以個人身份競逐連任。 身兼公開大學護理學系主任的李國麟,仍然深信護協的優勢對勝算有極大幫助,他說:「我絕對不想打破這個神話,尤其我是主席,怎向會員交代?我不敢講護協的支持是護身符,正正因為有護協的支持,我更要盡力點。」 他說,與麥國風對壘並非「自己人打自己人」,因為護協從來只是支持他參選。他說:「希望選民清晰看到護協只支持一個人,他們覺得我合適才支持我,不支持其他人即是他們不合適,護協已經比較過。」 不過,李國麟承認,麥國風加入戰團有分薄票源情況,但普通科護士出身的他,對自己仍有一定信心,因為在兩萬多張護士票中,七成是普通科護士,只有三成與麥國風一樣是精神科護士,而龐愛蘭和華員會護士分會主席邵桂鳳不會漁人得利,因為他與她倆的票源不同。 麥國風表示,將與李國麟互相爭奪護協票源,但對選戰完全有信心,他說:「我有很多游離票,更有很多專職醫療票,他就沒有,我們互相扯護協票,但他扯不到我的票。」麥國風亦認為,藥劑師龐愛蘭和邵桂鳳的票源狹窄,她倆將不會從中得益。 以唯一全職醫護人員候選人為賣點的邵桂鳳認為,李國麟和麥國風鷸蚌相爭,對她頗為有利,但難以估計勝算,只表示華員會護士分會約有二千票。她不相信護協成員一定跟從護協的取向投票,她說:「我都是護協會員,你不能不入會,因為有便宜東西賣,又有旅行團優惠,有很多著數。」 現從事資產管理的龐愛蘭認為,護士已壟斷議席長達三屆,現在是時候改變,她說:「好似一盤家族生意,家族有三個仔,但三個都不懂做生意,是否應找一個猛人打理,讓生意可延續幾代?」 曾連任八屆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的龐愛蘭表示,雖然選民之中藥劑師只佔千多人,但各醫療專業都面對類似問題,例如醫權過大,所以二十六個醫療專業都是其拉票對像■ |
文章編號: 20040826391005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0 ---------- |
新聞-政策政情 P06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26 |
新界西支部曾置業不涉公帑 |
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昨天表示,民主黨新界西支部於九七年曾合資購置物業作辦事處,未幾因地點不適合而出售。當年有份合資置業的民主黨黃偉賢表示,該單位原意為九七年「落車」議員有地方辦公而購置,九八年再「上車」後便立即賣掉,沒有涉及申請議員租金津貼作供樓之用。 何俊仁昨天出席民主黨支持九龍東胡志偉參選的活動時指出,當年購入的單位位於屯門新墟,其後很快便將有關單位售予一間教會,新西支部現無任何物業,所有議員辦事處均是租用的。 民主黨新西支部成員、前立法會議員黃偉賢接受查詢時指出,九七年「落車」後,由他、何俊仁、陳偉業三名立法會議員帶頭,與其他新西成員成立空殼公司,合資購入屯門新墟一個單位,作為新西支部辦事處,九八年後他們重返立法會,陳偉業堅持把單位出售,新西支部把單位出售後,各人取回合資的款項。 黃偉賢坦言,忘記樓價及合資金額等細節,後來出售單位是蝕是賺也記不清,他說:「以九八年個市看,似乎賺的機會都好細。」 他憶述,已故民主黨新界西立法會議員吳明欽曾反對用議員租金津貼為辦事處供款,因為擔心支部成員因財失義,以及造成間接得益者■ |
文章編號: 20040826391005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1 ---------- |
副刊-文化 P30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26 |
自由之歌 |
音樂一向是推動自由、民主等等政治理念的有力媒介,由六十年代美國的胡士托音樂節,到九十年代的非洲難民營,人們都在用音樂來表達對民主自由的渴求。今天的香港市民追求民主自由也一樣,除了上街,還有更輕鬆歡愉的表達手法。「以歌為口號」是《自由夢音樂會》的理念,主辦者民主發展網絡表示,這是香港第一個以歌頌自由、分享自由、珍惜自由為主題的露天音樂會。 一群青年音樂愛好者在露天的中環大道上唱以自由為題材的舊曲、新歌,由《We Shall Over Come》到羅大佑、Beyond 以至近年的《自由的夢》。而觀眾除了聽之外,更可以和表演者一同參與,無分台上台下,主辦者稱之 Parti-concert。為了令到氣氛更加熱烈,到時會有多種鼓樂,由西方的爵士鼓、非洲鼓到中國的山西大鼓,務求激發大家對民主自由的熱情。 除了有年輕的歌者外,更有多名平時以傳媒工作者身份出現的表演嘉賓,林旭華、蔡子強、梁文道、毛孟靜等人會粉墨登場,和大家分享他們心中的自由之歌。 時間:8月29日下午6至8時 地點:遮打道立法會側行人專用區 |
文章編號: 20040826391014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2 ---------- |
來函 P29 |
都市日報
|
8Sarah 2004-08-26 |
讀者來信 |
論香港書寫文化 |
本人回應8月20日「小心選擇讀物」一文,表示香港有許多有口語的讀物。小弟極之贊同,可惜香港已經是文化沙漠,英文水平下降(合格率高只是帳面數而已);中文亦是平平。閣下認為時下年輕人文化上常有別字、懶音等,其實香港人用白字有很多原因,政府用別字應該歸咎於港英政府。 現今特區政府欲求扭轉頹勢,於是來一招:「正讀正寫」,可惜領導層沒有發現港人的中文水準已到病入膏肓之境;政府官員亦受前朝影響:文字、文法上錯誤的地方更是融入生活中不易察覺。非典型肺炎爆發後,政府派發宣傳單張呼籲民眾用「」液洗手,小弟翻閱數本字典,這個「」字原來另有含意,「鹼」才是正字,可能衛生署對「肥皂」毫不知情罷。 近日廉署為912選舉所製作的宣傳海報上,那句:「貪污舞弊.水洗都唔清」,真是教小弟痛心疾首!倘若閣下是會考評分老師,學生用這樣的白話作文,閣下會給與他甚麼評價﹖ 高官說:「問責官員需要『磨合期』」。「磨合期」到底是名詞、動詞還是形容詞﹖尋遍字典、辭典也找不到。還有在政府的宣傳單張經常有「數重點」的情況,我們中華文化與西方不同,文法上是可以連貫,毋須用這種幼稚的表達手法,而使用「(a)(b)(c)(d)」一樣使人氣結,現在的小學生即使不懂用「甲、乙、丙、丁」也懂得用「一、二、三、四」!政府宣傳單張豈可弄得如此「中英並重」! 中文是國家語言,九七後更是法定語文,若果國家語言也如此不濟,試問怎去代表港人屹立於國際﹖(須知道許多元首級會議,董特首與國家領導人同列席上),由此可見香港的國際地位不遜於任何一個國家。)寫到這裡,忽然想起周總理以毛筆簽署,其智慧、文學修養以及文筆蒼勁,實在令人敬佩。另外,回應讀者真正的香港人,他表示白話字可屬俚語,但俚語只適用於言語上,不是用來寫;這點中國比其他國家優越,至少我們沒有文化斷層,看看埃及、羅馬等地怎樣。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1011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3 ---------- |
香港新聞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8-26 |
民建聯九龍東成立「2部族」熱誠青年為陳鑑林助選 |
【商報專訊】記者陳倩筠報道:青年一代常被定性為「政治冷感」、對社會漠不關心。不過民建聯成立的九龍東後援會「2部族」一群只有20多30歲的青年卻認為在近年政治環境促使下,香港人應多關心政治,不應只「企埋一邊」,反而更須親身參與體會其中。 20歲的阿雄並非民建聯的成員,亦未有計劃入黨,但卻是九龍東後援會2部族成員之一。他認為,民建聯雖然予人保守的感覺,只協助政府推行政策,不過同時卻會聽取市民的意見並如實反應。阿雄指出,近年香港政治環境混亂,好多人只是「企埋一邊」批評,卻未瞭解實況。事實上香港人需要多些關心政治,親身參與,故他選擇置身其中體會整個立法會的發展。 阿雄體會實際行動 阿雄相信,民建聯相對較實事求是,不像其他政黨般「淨係得把口講」。他舉例,家住的地區早年新入伙時經常發生盜竊問題,屬民主派的區議員只「出力」地用大聲公呼籲住戶小心門戶,阿雄說看到他們「嗌破喉嚨」也感到辛苦。相反民建聯的區議員的行動更實際,特地找來房屋署職員瞭解門戶容易被撬開的原因來防盜。兩者都有出力,但效果卻有顯著區別。 有指民建聯是「保皇黨」、「親中派」,同樣是2部族成員的美森即表示,大家身上流的正是中華民族的血、海外華僑、台灣同胞都希望中國富強,即使民主黨成員亦不能否認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既然如此,「親中愛國有什麼不好?愛國亦並非壞事。」 對於年輕人一同參與政事,美森認為絕對是好事,單是讓年輕人投入政治已是很好的結果。阿雄承認香港青年常受朋輩影響,被朋友講兩句可能就會動搖,長輩亦會認為年輕人做事只會亂衝,故他相信是次是好機會證明予「大人」看,他們能做出好成績。 名稱代表為正義而戰 阿雄指出,參與是次後援會最感動莫過於看到一班青年齊心。他指出,平日約朋友打波都好難找齊人,但上次與陳鑑林跨區長跑由牛頭角下跑到黃大仙,路程雖遠,但每位族員均堅持到最後一刻,實在很開心。美森又補充,最難得跨區長跑還包括10多名女孩子,「你要知道女仔怕曬又怕熱。」 2部族領隊洪錦鉉表示,部族主要協助是次九龍東立法會選舉部分活動,例如於每週三「開咪」的網上直播室及本週六舉行的04不同派對等。2部族的名稱,除因為候選人陳鑑林競選編號為2號外,亦取其同音字「差異」與「義氣」,即代表這團隊與其他黨派不同及是次為正義而戰。 九龍東共有5張候選名單,除民建聯陳鑑林的3人名單外,還有陳婉嫻的名單、鄭經翰的名單、梁家傑名單及李華明名單。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1009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4 ---------- |
A34 |
英文虎報
|
2004-08-26 |
Wanted dead or alive |
Branded a terrorist leader by Israel, Zakaria Zbeida fears being killed every minute of the day, writes Molly Moore `I still have hope there will be a time when the Palestinian people stop being oppressed' Israeli F-16 fighter jets roared lower and lower in the summer sky over the Jenin Refugee Camp in the West Bank, and Zakaria Zbeida broke out in nervous tics. ``Every minute, I fear death,'' the 28-year-old Zbeida said. Zbeida, pictured right, is the Jenin commander of the al-Aqsa Martyrs Brigades, the militant wing of Palestinian leader Yasser Arafat's Fatah movement, and a man wanted dead or alive by Israel as a terrorist leader. While Zbeida spends most of his waking hours in hiding, he has not shied away from becoming the self-appointed sheriff and unofficial mayor of this refugee camp of 15,000 people. The role is a shift for a militant accustomed to fighting Israel. Pinned down by Israeli forces, Zbeida has turned to exercising local power by punishing accused criminals, mediating in family disputes and serving as chief broker between residents and the sluggish Palestinian bureaucracy, according to the accounts of numerous residents and officials. ``Due to the absence of law,'' Zbeida said, ``we are the law.'' Last month, Zbeida and his fighters torched two Palestinian Authority government buildings because officials refused to meet their demands for protecting and finding jobs for al-Aqsa fighters, according to witnesses. A few weeks earlier, one of Zbeida's men reportedly shot an alleged rapist in the leg as punishment. Last year, his men kidnapped and flogged the governor in a public square, accusing him of corruption. ``In Jenin, the Israelis have destroyed all 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 institutions,'' Zbeida said in one of three lengthy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hideouts in the refugee camp over a three-month period. ``The only group that remains is the resistance.'' Zbeida is unrepentant not only about attacks on security officials and Jewish settlers in the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but also about those that have killed civilians in Israel. Two weeks ago, he claimed responsibility for a bombing at a busy crossing between the West Bank and Jerusalem that killed a Palestinian and wounded a dozen other Palestinians and six Israeli border patrol officers. The bomb was apparently meant to be smuggled into Israel when it detonated. Zbeida is described as ``extensively involved in terrorist activities'' by the Intelligence and Terrorism Information Centre, an organisation of retired Israeli security officials that conducts research for the Israeli military. Although he has acknowledged authorship of violent actions carried out by his group, Zbeida declined to discuss how he chose targets that killed civilians. Since the Palestinian uprising, or intifada, against Israel began nearly four years ago, Israeli security forces have honed their intelligence and tactical skills and have decimated the leadership and ranks of Zbeida's guerrilla army with arrests and assassinations. The barrier Israel has built near the northern area of the West Bank has all but halted the stream of suicide bombers from Jenin. In the first two years of the intifada, before construction of the barrier began, 16 suicide bombers from Jenin carried out 14 attacks against Israelis, nearly one-fifth of the 75 suicide bombings recorded from late 2000 to the end of 2002. No bomber from Jenin has carried out an attack inside Israel since last October, according to the Israeli military. ``The martyrdom operations are still part of the struggle,'' Zbeida insisted, using the Palestinian term for suicide bombings, adding, however, they are ``a tiny part''. More and more, according to Zbeida, the struggle is shifting inward. Just after midnight on June 10, a bullet from an Israeli sniper came so close to hitting Zbeida that he felt the rush of air next to his shoulder. ``We didn't know the soldiers were there,'' Zbeida recounted. ``They were undercover. The sniper was on the hill.'' Zbeida's skin is the colour of roasted pecans. Eighteen months ago, he was helping build a bomb when it exploded in his face, leaving his cheeks, nose and forehead permanently blackened. Red veins snake across the whites of his eyes _ he suffers from a detached retina and he has difficulty seeing in the harsh glare of the desert's daylight hours. Last winter, three bullets slammed into Zbeida's shoulder as he fled an Israeli raid on one of his hideouts. In March, undercover Israeli border patrol officers ambushed his car in Jenin. Zbeida was not in the vehicle, but five of his lieutenants were killed. Zbeida is near the top of Israel's list of most hunted Palestinian militants. His most heinous crime, according to Israeli sources, was organising the November 28, 2002, election-day attack in which two gunmen opened fire on a polling station. Six Israelis and both gunmen were killed. The attack came two days after Zbeida took command of the Jenin cell of al-Aqsa from Alaa Sabagh. One of Zbeida's childhood friends, Sabagh was killed in an Israeli missile strike on his hideout. Since then, Zbeida's cell has carried out no suicide bombings inside Israel, according to Israeli military records. The three suicide attacks launched from Jenin during that period were claimed by Islamic Jihad. The Intelligence and Terrorism Information Centre said Zbeida's fighters had concentrated on the ``shooting and planting of explosive devices in the Jenin area'', targeting Jewish settlers and Israeli security forces. Zbeida seldom ventures outside the warrens of chalky white buildings stacked against a hillside on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city of Jenin. The camp is his refuge and his prison. ``I carry a gun 24 hours a day,'' he said. He keeps a stainless steel Smith & Wesson pistol tucked inside the belt of his worn jeans. Often he carries a battered M-16 assault rifle. Zbeida, who has a ninth-grade education,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neration of boys who came of age in the refugee camps during an earlier Palestinian uprising against Israel that began in 1987. He grew up with five brothers and two sisters and a strong-willed mother. His father died of cancer in 1993. At 13, Zbeida was shot in the knee by Israeli soldiers during a demonstration in which Palestinians were throwing rocks at them. He spent five of his teenage years in Israeli jails for throwing rocks and Molotov cocktails at soldiers. After he was released in 1994 under agreements reached in the Oslo peace accords, Zbeida, who learned Hebrew in prison, worked as an interpreter for an Israeli Jew who sponsored a community theatre group housed on the top floor of his mother's house. He also supported himself by stealing cars, and later took a job as a policeman for 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 When the current Palestinian uprising began, Zbeida quit the police force and joined the Jenin cell of the al-Aqsa Martyrs Brigades, then headed by a first cousin. The organisation was created by Arafat's Fatah movement to compete with increasingly popular rivals such as Islamic Jihad and the 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 known as Hamas. In the spring of 2002, Israeli forces attacked the Jenin refugee camp in response to suicide bombings in Israel. Zbeida's mother and brother were shot dead by Israeli soldiers. His mother was standing in the window of her home and his brother had joined gunmen defending the camp, family members said. Two more brothers have been jailed by Israel. Now, after nearly two years of dodging Israeli aircraft and snipers, Zbeida said: ``I've adapted to being a militant.'' His family, however, has not. ``I am afraid all the time, his uncle, Jameel Zbeida, the 48-year-old patriarch of the extended family, said. ``There's not ever a bullet fired that I don't think is directed at Zakaria.'' Zbeida's 21-year-old wife, Alaa, and one-year-old son, Mohammad, move from house to house and see him sporadically. She is pregnant with the couple's second child, his uncle said. ``Some weeks Zakaria sees his son every day, sometimes a month goes by and he can't see him,'' the uncle said. ``Sometimes the only time his wife can see him is passing in the street.'' Still, Zbeida said he has no regrets about his chosen path or about the suicide bombings that have killed hundreds of Israeli civilians in bars, restaurants and on buses. ``They killed my mother,'' he said. ``She was a civilian. How can they expect their civilians not to be targeted?'' He conceded, however, that he could not be a suicide bomber. ``You become a suicide bomber when you are no longer looking for a remedy. I still have hope there will be a time when the Palestinian people stop being oppressed,'' Zbeida said. ``When I had a son last year I became more determined to resist. I have to grab back his rights for him to live in peace. If the situation remains the same, he's going to have the same kind of life I'm living. I would like him to live in peace and security and freedom in a Palestinian state.'' He glanced about nervously as an Israeli drone, a 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whined overhead. ``I do have one regret,'' Zbeida said. ``I'm sorry I couldn't provide a better life for my child.'' When it comes to local politics, Zbeida's precarious daily routine has not deterred him from working alongside Palestinian authorities _ or from confronting them. Ask Qaddoura Moussa, the new governor of Jenin District. On July 29, four days after Arafat appointed him governor, Moussa sat at his desk and delivered a frank endorsement of Zbeida. ``He is part of this government,'' Moussa said. ``He will never act individually without co-ordinating with us.'' Two days later, Zbeida and about six gunmen broke into Moussa's office. They removed the photograph of the smiling Arafat from the wall for safe keeping, splashed fuel over the governor's desk, chairs and floor, then set the office ablaze as a cameraman from al-Jazeera, the Arabic language satellite network, followed them. The next morning, Moussa described Zbeida's behaviour as ``barbaric''. But he said rather than pressing charges, he preferred to ``negotiate'' with him. Zbeida said the governor had not delivered promised jobs to his fighters and accused Palestinian security services of tipping the Israelis off about where to find wanted Palestinians. Last year, Zbeida and his men kidnapped Moussa's predecessor, handcuffed him, then beat him as a crowd watched in a public square. His crime, according to Zbeida: ``He stole the people's money.'' The ex-governor fled for neighbouring Jordan, Palestinian officials said. In recent weeks, Zbeida has joined other al-Aqsa leaders in the West Bank and Gaza Strip in calling on 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 to end corruption. They also urged Arafat to relinquish some of his powers. ``Zakaria is a public hero,'' said unemployed taxi driver Hisham Haija, 40, who grew up a few houses from the Zbeida family.The Washington Post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8001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5 ---------- |
隔牆有耳 A21 |
蘋果日報
|
李八方 2004-08-26 |
隔牆有耳 |
大班 想搞遊行反抹黑 |
民主派議員7.1之後形勢大好,對手當然要出招打擊,搞到你冇啖好食,五個選區有兩個已中招。不過民主黨又的確唔生性,俾人捉住痛腳。當然對手做得咁明顯,選民唔蠢,到時一定識得點投。 重有,呢個世界有一樣,叫做物極必反,八方早前同鄭大班傾開,佢話要再睇多一陣,假如重陸續有來,就唔排除號召今次參選民主派人士全部站出來,搞個「反抹黑大遊行」,實行全面反擊。 白鴿黨前主席馬丁就以平常心看待呢件事,反正民主派在明,對手在暗,要防亦防無可防,一於當佢死,繼續拉票。八方看來,惟今之計,「相信自己,相信選民」都不失為中上之策。 又阿叻噚日幫周梁拉票,無端端叫出一句「如果住九東,就一定會投陳婉嫻唔投大班」,大班梗係話之佢,但係嫻姐真係唔知好嬲定好笑,因為咁已經可以計入佢選舉經費,阿叻若事前冇嫻姐批准就幫拖,亦分分鐘犯規。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6007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6 ---------- |
香港新聞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8-26 |
陳鑑林獲三兒女支持 |
陳鑑林3 名兒女昨晚亦有出席父親的網上電台節目 (圖) ,二女詠欣更感動落淚。詠欣指,與一班公公婆婆在辦事處為爸爸在選舉單張貼上地址時,公公婆婆指一定要選出穩定社會的人才可讓他晉身議會,這位適當人選便是陳鑑林,可能在旁人耳中並非什麼一回事,但看到父親不辭勞苦競選連任的女兒即激動萬分,流下感動的淚珠。而細仔俊彥在整個網上節目亦「怕醜」地稱呼爸爸為「陳先生」,最後在2 部族族員的鼓勵下,終於放膽親暱地叫了爸爸一聲。至於極有音樂天份的大仔俊傑就一直以電子琴伴奏,為整個電台節目加上色彩。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1009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7 ---------- |
香港新聞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8-26 |
劉江華冀3機構帶頭加薪 |
【商報專訊】實習記者黃達權報道:香港經濟增長強勁,但一般打工仔未能受惠,僱主普遍不予加薪,民建聯立法會新界東候選人劉江華團隊一行7人,昨日到中銀、長江實業、匯豐控股三間大型上市機構遞交請願信,希望3大機構帶頭加薪,以鼓勵其他有盈利的機構能夠仿傚,令打工仔能受惠。 劉江華率團隊包括李國英、莫錦貴、陳國旗、蘇西智、黃碧嬌、陳克勤一行7人,昨午手持橫額及寫上「業績佳、通脹來、人工加」的請願信,交給中銀、長江實業及匯豐控股3大上市大機構的代表人,劉江華表示希望3大機構能夠帶頭加薪,直接向員工加人工,從而鼓勵市民的消費意欲,刺激經濟力度,亦鼓勵有盈利各行各業盡量加人工,使社會經濟能更快復甦。 遞請願信直接反映 隨香港的通縮期已過,劉江華認為通脹未必是好事,過去一年,物價上升了7%至69%不等,但人工不加反減,全港300多萬打工仔的入息下跌了5%,市民雪上加霜。他呼籲有盈利、有加人工能力的公司及機構可以瞭解小市民的困難,給打工仔直接加人工。 劉江華在遞交請願信後表示,這個行動是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反影市民的心聲,希望可以更加拉近與市民的距離。他又表示,民意調查的結果有高有低,但會盡力縮短與其他候選人的距離。 |
文章編號: 20040826001009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8 ---------- |
B03 |
英文虎報
|
Teddy Ng 2004-08-26 |
It's my fault, says former treasurer |
The former treasurer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Fung Wai-kwong, has taken the rap for the flat fiasco that landed Kowloon West candidate James To in hot water earlier this week. The controversy began on Monday and has left To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 looking either inept or complicit in a shady deal in the midst of the election campaign. Speaking on Commercial Radio's Teacup in a Storm on Wednesday, Fung admitted negligence in handling the party's accounts but denied this amounted to mismanagement. As party treasurer from October 1994 to December 2000 Fung handled the transaction in which To handed to the party the 500 square-foot flat on Lai Chi Kok Road that he bought in 1997, via a shell company _ Target Link Ltd. The Sham Shui Po flat was subsequently rented out to party members as well as To for a district office. On Tuesday, party spokesman Law Chi-kwong said the party's leadership did not even know it owned the flat. Fung told the phone-in programme that a party colleague told him in 1997 or 1998 that he wanted to transfer the property to the party, but that he did not attend a meeting that was called to discuss the transfer as he had other urgent matters to attend to. ``Looking back, I think I should have taken legal advice on every document that was signed and reminded our auditors that we might have property that was not listed in their report,'' he said. He said that as treasurer, he only read the summaries prepared by the party's five branches and central committee. He also admitted that he did not go into detail while looking at these summaries. ``I don't think I could have checked the accounts of all branches. This is also not the usual practice in private firms as chief finance officers do not have to check every single item,'' he said. ``This is not a case of mismanagement.'' Fung also denied suggestions that the party had issued guidelines to its members to charge higher rents so as to increase the party's income. ``Most of the party's income after 1997 came from donations,'' he said. Two Yau Tsim Mong district councillors, David Lau and Chan Siu-tong, are to move a motion during today's party meeting, asking To to explain the incident. Eric Li, an accountant, said that under company law, the party was required as a limited company to list all its assets in its audit report. ``The party has to list all its assets and income. This is very important,'' he said. ``A company that does not make a full declaration only raises doubts as to whether its accounts are honest.'' Party spokesman Law, meanwhile, defended the party's decision to set up a three-member inquiry panel which includes veteran democrat Szeto Wah. He said the panel, which will also include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legal and accounting sectors, would also give the party advice on how to better manage its affairs. He said the party did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appoint court judg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Law said the party hoped to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a full and frank explan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pleaded for patience. |
文章編號: 20040826448003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9 ----------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