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 EDT2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Klaudia Lee 2004-08-12 |
Pro-government stalwarts gaining ground, poll shows |
Support for the DAB has increased in four of the fiv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a new poll has found. Most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Betterment of Hong Kong's candidates also saw their popularity increase in the latest rolling survey by the Civic Exchange think-tank and the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ormer radio host Albert Cheng King-hon and his running mate, Andrew To Kwan-hang, also enjoyed a rise in popularity, which put them ahead of barrister Alan Leong Kah-kit in the Kowloon East constituency, according to the poll conducted from Thursday to Monday. A total of 1,811 voters were surveyed in the fiv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over the five days, with the sample sizes ranging from 277 to 448 - or between 56 and 90 a day - in each, to assess who they would support in next month's election. In Hong Kong Island, the DAB list led by Ma Lik and Choy So-yuk enjoyed a 2-percentage-point increase, to 6 per cent, compared to a survey taken from Wednesday to Sunday. Pro-democracy barrister Audrey Eu Yuet-mee and independent Rita Fan Hsu Lai-tai remained the most popular candidates in the constituency, with 25 per cent and 19 per cent support respectively. The popularity of Democrats Yeung Sum and Martin Lee Chu-ming rose 1 percentage point to 16 per cent. In Kowloon East, Mr Cheng's support increased by 1 percentage point, to 8 per cent, exceeding Mr Leong's 7 per cent. Unionist Chan Yuen-han still led the race in Kowloon East, despite her support dropping 3 percentage points to 23 per cent. In contrast, the joint list of the DAB and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headed by Chan Kam-lam, enjoyed a 1-percentage-point increase, to 5 per cent. In Kowloon West, support for the DAB's Tsang Yok-sing rose 2 percentage points, to 17 per cent. Support for Frederick Fung Kin-ke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Democrac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dropped 3 percentage points to 11 per cent, the same as that for independent Lau Chin-shek, whose popularity fell 1 percentage point. Democrat James To Kun-sun, who led the race in the constituency, saw his popularity rise by 1 percentage point, to 20 per cent. The DAB list in New Territories West enjoyed a one-percentage-point increase, to 13 per cent.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1202700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港聞 A07 |
新報
|
2004-08-12 |
馬力結腸癌成功切除 最新選情調查:支持率升2% |
距離立法會選舉尚有一個月,港大民意網站與思匯政策研究所合作 進行有關選舉的調查發現,周 日宣佈患上結腸癌的港島區候選人、民建聯主席馬力的最新支持率為百分之六,較對上一次調查上升兩個百分點,有學者認為這與民建聯忠誠支持者的向心力增加不無關係。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則證實,馬力昨日進行手術,過程順利成功,可望趕及九一二選舉前返港拉票。 葉國謙昨晚證實,馬力已經在廣州進行切除結腸癌手術,過程順利成功,但由於手術需要全身麻醉,故暫需在深切治療部留醫。他們有信心馬力能趕及九一二選舉前返港拉票,至於能否進行洗樓等劇烈活動則要視乎身體狀況。 忠誠支持者增向心力 港大民意網站與思匯政策研究所進行有關立法會選舉的調查顯示,馬力、蔡素玉等最新的支持率為百分之六,較上次調查上升兩個百分點;而早前被指選情告急的民主黨港島區候選人李柱銘與楊森的支持率亦上升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十六,排在首兩位的泛民主派余若薇與何秀蘭、獨立的范徐麗泰的支持率則維持不變。 負責調查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認為,暫未能將馬力公佈病情的消息與支持率上升扯上關係,要一段時間觀察走勢;科大社會部助理教授馬嶽亦認為,兩至三個百分點的上落在統計學上不算是明顯變化。 嶺大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則認為,單日上升兩個百分點的變化已經很大,反映民建聯忠誠支持者感受到選舉的壓力和疾病的危險而增加向心力。 調查又發現,選民對選舉的認知程度緩緩上升,投票意欲亦略有增加,表示肯定會投票的選民有五成八,若連同表示多數會投票的則佔八成半;五區的游離票則由兩成三至三成二不等,當中以九龍東最多,新界東則最少。 本報記者報道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301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EDT EDT11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CHRISTINE LOH 2004-08-12 |
Make a difference with a smart vote |
Candidates and political parties alike are going to have to work a lot harder to get voter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s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A Civic Exchange-Hong Kong University survey released on Monday showed that, with only five weeks to go, too many voters still do not know how many legislators they can return via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While people show a high propensity to vote, 77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did not know the number of legislators they can return. Another 10 per cent, who claimed to know, got it wrong. Those aged between 18 and 29 had the lowest accuracy rate, while 85 per cent of those aged between 18 and 20 said they had no idea at all. With such a large knowledge gap, it will be hard for candidates to tell people how to vote in Hong Kong's complex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where people vote for a list rather than specific candidates. This is especially critical for the pro-democracy camp since under such a system, candidates need a spread of votes among lists to gain the largest number of seats. At the same time, surveys consistently show that people are not very receptive to voting advice.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y identify with a candidate more than with political parties, which is understandable when parties are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in Hong Kong.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59 per cent of voters say they do not think the political parties represent their views. There is a great interest in the performance and ability of individual candidates. SynergyNet's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incumbents' voting records is particularly useful when it is hard to judge the parties' performance. Candidates with star quality can do well without party support, for example, former Legco president Rita Fan Hsu Lai-tai. Those who have been in politics for some time realise that to get things done in Legco, they need to collaborate with others. Thus, alliances form, such as the highly popular Audrey Eu Yuet-mee, who is teaming up on a list with Cyd Ho Sau-lan on Hong Kong Island. While voters say they prefer to support individual candidates over parties, they also kn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is necessary. It is an important sign that 45 per cent of the survey respondents thought that party politics would be beneficial to Hong Kong'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deed, the political field is wide open for the winning of the people's hearts and minds. While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have the largest canvassing machineries and the highest number of candidates, they are less popular than some independents. They need to do much better over the next Legco term, otherwise this election could be the start of their decline. The top guns in the Liberal Party, James Tien Pei-chun and Selina Chow Liang Shuk-yee, who previously held functional seats, are now vying for directly elected seats. With their party's ability to dominate in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the Liberal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ee if they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real political party with wide appeal. The pro-democracy camp needs to win as many geographical seats as possible to get close to a majority in Legco, since they are unlikely to win many functional seats. Hong Kong's 3.2 million voters have to appreciate that they can only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Indeed, 11 of the 30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have already been returned uncontested.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Legco depends on ordinary men and women making strategic choices on September 12 to outsmart an election system designed to confuse them and thwart their will. Christine Loh Kung-wai is head of Civic Exchange, an independent think-tank.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812027004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港聞 A10 |
蘋果日報
|
2004-08-12 |
馬力患癌支持度微升 |
【本報訊】港大民意網站最新調查顯示,民建聯選情未受黨主席馬力的健康問題影響,而鄭經翰的明星效應逐漸顯現,在九龍東支持率超逾梁家傑,同區的民主黨李華明及工聯會陳婉嫻支持率微跌。 民建聯昨日連續在灣仔及中西區舉行兩場義工大會,各有百多名支持者參加,會上宣讀了馬力的聲明,身在廣州的馬力表示自己身處兩個戰場,「一個在港島,一個在這裏(病床)。」他又提到民建聯每次立法會直選都遇上困難,提醒支持者要注意健康,他會隨時通報病情。 投票日前可露面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昨晚透露,馬力昨午動完手術,目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其母親、妻子及民建聯職員均在廣州,他短期內會到廣州探病,又強調不會以馬力病情造勢,相信馬力可在投票日前露面,日後可履行議員職務毋須辭職。 港大民意網站昨日公佈最新民調結果,除了新界東,民建聯四個選區候選名單支持率均上升了一至兩個百分點,顯示馬力患癌消息未對選情構成負面影響。 在選情激烈的九龍東,民調顯示鄭經翰支持率增加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八,梁家傑支持率維持百分之七,陳婉嫻及李華明支持度分別下跌三個及一個百分點,顯示大班參選對梁家傑影響不大,卻可能分薄民主黨及工聯會票源,大班昨日稱要做「吸陳機」,「吸曬陳婉嫻同陳鑑林票。」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6002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港聞 A11 |
明報
|
2004-08-12 |
9‧12 |
馬力手術成功9月初復出 |
在選舉甫開始即證實患結腸癌的民建聯主席馬力,昨晨在廣州由內地一流腫瘤專家團施手術治理,預料休息20多日後便能回港參與不太操勞的競選活動。兩個地區團體昨為民建聯舉行造勢大會,該黨港島區餘下的5 名候選人知悉馬力安好,都展現笑顏,名單中排第二的蔡素玉帶領支持者呼喊「主席一定會很快康復」、「馬力請放心,議席由我創」。 民建聯港島區競選經理孫啟昌形容手術非常成功,並轉述醫生評估,指馬力休息20多日後便可回港參與競選活動,作輕鬆的拉票工作。但孫未透露手術及馬病詳情。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部分常委日內會探望馬力。 馬力名單支持度升2% 另外,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和思匯政策研究所的「滾動民調」顯示,民建聯港島名單在本月5至9日的支持度,較4至8日增加兩個百分點至9%,民主黨名單也由23%微升至24%。大狀余若薇名單和范徐麗泰的支持度均微跌。民主黨港島名單排第二的李柱銘認為,這反映馬力成功爭取同情票,令他感到選情告急。 灣仔區和中西區地區團體昨分別替民建聯舉行造勢晚會,很多人都設計心意卡祝馬力康復。馬力透過職員在晚會上發表公開信,鼓勵民建聯在選舉中奮戰。 他在信中說:「我患病的消息,肯定會讓大家擔心和憂慮,並在選戰中承受比原先更大的壓力。而我自己,一躺到這張上就立刻意識到,我現在是身處兩個戰場:一個在港島,一個在這裏。我必須首先在這裏的戰場上打勝仗,才能及時跟大家一起在港島的選戰中取得勝利。」 內地派一流醫生團醫治 他鼓勵黨友:「民建聯多年來參與立法會直選,都是從重重困難和壓力中衝殺出來,並取得好成績的,這一次也將不會例外。」他呼籲黨友「同心協力,排除干擾,堅守陣地,每人加多把勁,多走兩步」。 孫啟昌稱,因馬力是人大代表身份,內地政府對他患癌很重視,派了一隊全國一流的腫瘤醫生團為他施手術。蔡素玉坦言民建聯處劣勢,但她最近落區感覺到民建聯支持度正上升。 民建聯拉票策略不變 民建聯知情人士指出,該黨為免讓人以為他們借此拉票,引起選民反感,故拉票策略和活動不會有大改變,一切如常。 港大滾動民調在港島訪問339人,誤差率超過6%。港島候選人還有曾健成名單和黃錦輝。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4003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港聞 A09 |
成報
|
2004-08-12 |
李華明,棄胡保梁須中央決定 |
【記者鄧紹基報道】原本在九龍東形勢大好的45條關注組成員梁家傑,因為鄭經翰參選搶票,令選情告急。民主黨九東參選人李華明表示,會盡量避免出現危機,若要民主黨棄胡(志偉)保梁(家傑),則要由黨中央決定。 根據港大剛公佈的調查,九東的游離票多達37%,李華明表示這是從未遇過的情況,從他接觸的街坊所知,這些游離票大部分是投向民主派,只是不知道應投予哪一候選人,現在將盡力催谷這批選民投票,若投票率增加,將有利民主派「坐三望四」。 港大的調查結果指鄭經翰搶去梁家傑的票,但鄭否認他打亂選民投票,有信心梁家傑一定入圍,若對方選情告急,聲言將為他助選,但難以叫支持他的選民轉投梁家傑。 |
文章編號: 2004081202900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政情 A31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8-12 |
立會選戰之選舉重組力量 |
鄭經翰行情漲 超越梁家傑 |
港大民調 據最新調查顯示,民建聯在港島、九龍東、九龍西及新界西四區的支持率亦上升,該黨主席馬力與蔡素玉於港島區的支持率更上升了1.5個百分點至8.4%。 另一戰況激烈的九龍東,前電台節目主持人鄭經翰的支持率亦上升至14.1%,超越了45條關注組成員梁家傑。 民建聯港島支持率 升至8.4%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8月7日至9日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馬力及蔡素玉的支持度上升。這是繼馬力宣佈患癌後的首個選情調查,雖然現時支持度仍不超過10%,但民建聯的隱形鐵票大約有10%,故選情不被看低。料與蔡素玉有一番惡鬥的民主黨李柱銘,與主席楊森同一名單的支持度亦上升1.7個百分點至24.7%。 空降九龍東的鄭經翰,支持度在數天內上升了2.5個百分點,得14.1%,超越了政治新星梁家傑的11.6%。 工聯會陳婉嫻的支持度則跌了2.7個百分點,但仍得40%,高踞榜首;勢危的民建聯陳 鑑林,則微升了1.1個百分點。但九龍東的中間游離票高達31.8%,是5區之冠,因此最後一席鹿死誰手,變數很大。 新界東方面,泛民主派「七‧一連線」的支持度微升了1.1個百分點至51.5%,首次躍破50%,邁向爭奪4席的目標。新界西方面,只有民建聯譚耀宗及張學明的支持度有明顯上升,其他泛民主派候選人均微跌。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0017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政治 A16 |
星島日報
|
2004-08-12 |
馬丁馬力 支持度均微升 |
頻呼選情告急的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及受癌症影響的民建聯主席馬力,二人所屬的名單的最新支持度,都分別輕微上升。而李柱銘昨晚拉票時,其助選團呼籲選民要「三拖一」,才可使在名單排第二的李柱銘,與其餘三名民主派齊齊送入局。 民調:余若薇續領先 港大民意研究計畫於本月五至九日,隨機抽樣訪問了三百多名港島選民,結果發現關注組余若薇拍何秀蘭的名單的支持率繼續領先,有兩成五,其次是獨立范徐麗泰,有一成九,兩者支持度維持不變。 民主黨名單的支持度微升一個百分點,有一成六,民建聯的支持度亦升了兩個百分點,達百分之六。至於未決定投票取向的受訪者,則下跌了三個百分點,有三成一。 李柱銘昨晚於魚湧街頭拉票時,繼續向市民頻呼選情告急,但他直言,不少市民仍不明白在比例代表制下,他排在名單第二位勢危的原因。其助選團成員亦不時叫咪,解釋余若薇有四成支持,不但足夠她和何秀蘭勝出,更有剩餘票浪費,但民主黨名單只有兩成多支持,排在第二位的李柱銘需要「雙倍」票數才可勝出,故李選情危急,呼籲市民一家四口中,三人投民主黨、一人投余若薇,甚或全家都支持民主黨。 李柱銘爭取「 三拖一」 對於港島泛民主派早前達成協議,以「一拖一」(即每兩個人便一人支持余若薇,一人支持民主黨)的配票策略,如今卻成為「三拖一」,李柱銘承認事前未就此與余若薇、何秀蘭商討,但以目前多個民調顯示,余若薇名單遙遙領先,若仍不採取「三比一」配票劃分,他必定落敗。余若薇不評論李柱銘拉票方法,強調大家都想四人齊入局。同區參選組別還有獨立的范徐麗泰及黃錦輝,及基層民主派的曾健成。記者李璧君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3034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政治 A17 |
星島日報
|
2004-08-12 |
大班空降九東李華明團隊變陣 民主黨力谷胡志偉 |
自大班空降九龍東後,民主黨李華明團隊由最初與獨立梁家傑「一團兩隊爭三席」,變陣為力谷排第二的胡志偉,爭取在該區取得第四席。李華明認為,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由於民主派多了梁家傑及鄭經翰兩張名單,選民未決定投票取向,導致九龍東有四成游離票,故他們盡量爭取這四成選民支持民主派,爭取第四席。 民主派三張名單候選人昨日各師各法分別拉票,其中民主黨主力宣傳排第二位的胡志偉,選擇了他的強項---單車拉票作宣傳活動,連橫額及插在單車後的旗幟,亦只有胡志偉的單人照。 民調:嫻姐支持度下跌 港大昨最新的滾動民調顯示,九龍東有四成選民未決定投票取向,較之前增加三個百分點,而工聯會陳婉嫻的支持度則下跌三個百分點,但支持度仍屬最高,其餘名單則變動不大。 李華明指出,過往選舉中,九龍東在五區中,是最少選民未決定投票取向,因為他們只有民主黨及民建聯兩個選擇。他認為今屆是由於民主派多了梁家傑及鄭經翰兩張名單,以致多了選民未能作決定,故推斷這些游離票傾向投票給民主派。 大班擔保梁家傑勝出 面對大班公然搶票,李華明表示不介意他怎樣做,並強調:「我不會『抄』他,亦不會攻擊他。」不過他坦言大班參選是始料不及,更歎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佢要落來,我可以做乜?」 鄭經翰又否認梁家傑支持度下跌是由於他搶去票源,指他主要票源來自屋,而梁家傑則來自中產。大班更聲稱,擔保梁家傑勝出,若梁家傑危急他會幫梁助選。李華明亦認為,至今看不到梁家傑會落選。被問及若梁家傑勢危,民主黨會否「棄胡保梁」,李華明指若是這樣便很嚴重,需要民主黨中央決定。九龍東還有民建聯陳鑑林名單參選。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3035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港聞 A11 |
明報
|
明報記者 2004-08-12 |
政情點線面 |
九東四成游離票成左派隱憂 |
港大民意調查發現,一向由民主派與左派「平分天下」的九龍東選區出現一個怪現象:表示仍未決定投票意向的「游離票」不斷升,至昨日昇至40%。民主黨團隊候選人李華明分析,這明顯反映選民正「頭痛」考慮投票給哪一張候選名單,特別是在他們、「大狀」梁家傑和「大班」鄭經翰之間作取捨。 鄭經翰上週報名參選時,已聲言不會作任何配票安排,另外兩支團隊亦只能靜觀其(選情)變。過去一周,3張民主派名單的候選人「落區」時,均面對選民同一問題:「我屋企有兩票,究竟如何分配給3個候選人?」不同候選人有不同答案,這些答案反令選民更添迷惘。 「 游離票升反映選民成熟」 鄭經翰否認自己參選是導致「游離票」增加的源頭,「選舉工程開始不足一星期,加上選民經過七一後,思想變得成熟,要深思熟慮才作出投票決定」。 梁家傑認同,九龍東選情已產生變化,不像以往只有兩大政黨民主黨、民建聯爭奪,他認為「游離票」反映選民表現更成熟,不是盲目支持。 嫻姐勤箍票 陳鑑林恐出局 其實,「游離票」這變數一直是工聯會和民建聯的隱憂,令他們摸不清選情。有分析指,今屆主打中間路線的工聯會陳婉嫻團隊,眼見鄭經翰的出現,擔憂會被吸走部分「打工仔」票源,「游離票」的浮動亦令他們擔心不能順利把名單排第二的林文輝「送入局」。 因此陳婉嫻的競選工程會愈箍愈緊,爭取每一張選票,在這此消彼長下,直接影響了另一左派團隊陳鑑林的支持度,最終可能出現林文輝「入局」,陳鑑林「出局」的情。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400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港聞 A12 |
明報
|
2004-08-12 |
周太長洲拉票自言有優勢 |
出選新界西的自由黨周梁淑怡(左)及丁午壽(右)昨到長洲,向商戶逐家拜訪拉票。兩人先要克服炎熱天氣奔波,丁午壽大汗淋漓,不時抹汗。不少長洲商戶見身兼旅遊發展局主席的周太到來,乘機要求周太遊說減船費、加強長洲旅遊賣點,特別是容許太平清醮「搶包山」。周太亦承認向商戶拉票有優勢。 對於港大近期民調顯示,周太名單的支持度14%,暫未能拉丁午壽入議會,她認為民調上落幅度大,現時努力落區拉票,目標是雙雙入局。 周、丁此行順道邀請商舖協助張貼宣傳海報,大部分表示歡迎,但也有商舖東主直言不會支持任何政黨,讓周太「吃了檸檬」。(陳健佳攝)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4003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新聞-政策政情 P06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12 |
立法會選舉 |
黨魁公開病情民建聯得票上升 |
調查顯示,民建聯主席馬力公開患上初期結腸癌後,民建聯在五個地方選區的六張參選名單有四張的得票率都上升,由於各區的游離票仍相當多,暫時難以斷言馬力公開病情對選情的實際影響。
葉國謙:選情仍嚴峻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表示,選舉機器啟動,支持度一定有變化,這類調查有連續性,不代表支持度會升到「巴巴聲」,選舉形勢仍嚴峻。他暗示,民建聯港島選區的支持度有雙位數字。 思匯政策研究所贊助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滾動式選舉民調,昨天公佈本月五日至九日的調查結果,與本月四日至八日的調查結果比較,由馬力帶領的港島區參選名單和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帶領的九龍西名單,得票率各上升兩個百分點,由陳鑑林帶領的九龍東名單和譚耀宗帶領的新界西名單,得票率各上升一個百分點;由劉江華帶領的新界東名單得票率下跌一個百分點,標榜以工聯會名義參選的陳婉嫻九東名單則下跌三個百分點。馬力在本月八日上午公開病情。 馬力在港島區的主要對手民主黨楊森及李柱銘名單的得票率上升一個百分點,四十五條關注組余若薇與前線何秀蘭名單,以及無黨派范徐麗泰名單的得票率不變。整體而言,港島區選民的投票意欲較上次調查上升,有更多選民決定了投票意向。 在九龍東,無黨派鄭經翰名單得票率上升一個百分點,超前同樣是「空降」但較早落區的四十五條關注組梁家傑,民主黨李華明名單的得票率則下跌一個百分點。
學歷高選民受排次影響
與上次調查比較,各區選民對選舉的認知度正緩緩上升,但未決定或不肯透露投票意向的游離票比例仍相當高,有兩成九至四成,實際選情仍有待觀察。 調查顯示,新登記選民較容易受到候選人和候選名單的政治聯繫影響,在二○○○年立法會選舉後登記的選民中,五成在投票時主要考慮個別候選人的素質,三成二以政治派別及名單組合作為主要考慮,舊選民的數字分別為五成六及兩成四。今屆立法會選舉約有十五萬名新登記地區直選選民,佔整體選民數目百分之四點七。 調查又發現,學歷較高的選民較容易受名單的候選人排名次序影響投票意欲,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選民,兩成四會因其支持的候選人位列名單前排而增加投票意欲,一成二會因其支持的候選人位列名單後排而降低投票意欲。中學程度選民的數字分別為一成七及百分之九,小學及以上程度的數字為一成二及百分之五■ |
文章編號: 20040812391003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新聞-政策政情 P06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12 |
鄭經翰否認民主派互相搶票 |
出戰立法會九龍東地區直選的前電台節目主持人鄭經翰表示,九龍東民主派沒有互相搶票,他並沒有分薄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梁家傑的票源,並擔保梁家傑一定勝出。民主黨李華明表示,有信心梁家傑可穩奪一席,但無回應鄭經翰是否搶票。 鄭經翰昨天在電台節目舊拍檔林旭華陪同下,在油塘區派發競選單張。對於香港大學日前的調查結果顯示,他參選令梁家傑的支持下降,鄭經翰說:「我們無互相搶票,梁家傑是中產票,我拿屋票,我支持梁家傑,如果選民跟我說三票中兩票投我,另一票就投梁家傑吧!李華明?他這麼多師奶票,給他就浪費了。」 他聲言,若稍後發現梁家傑未能穩勝,會主動幫梁家傑助選,但不會分票給他。至於調查顯示九龍東遊離票達三成多,鄭經翰認為反映選民成熟,要深思熟慮,但否認他參選打亂選民投票意欲。 李華明昨天與參選名單成員胡志偉和何偉途在黃大仙騎單車拉票。他形容民主派在九龍東是三分天下,他說:「我接觸的街坊只表示,三個之中不知投票給誰,不是要飛起民主黨。」 問及鄭經翰曾促選民全投票給他,是否民主派自己人打自己人,李華明說,鄭經翰一向獨斷獨行,但無回應鄭經翰是否搶票,他說:「鄭經翰怎做,我不理,選舉各出奇謀,我不會砌他,亦不會攻擊他。」 對於鄭經翰被指分薄梁家傑票源,李華明相信梁家傑有其支持者,有信心梁家傑可穩奪一席。被問及若稍後梁家傑的支持度下滑,會否「棄胡保梁」,他重申,梁家傑應不會有危機,若涉及放棄胡志偉,必須由民主黨集體決定。 日前從加拿大返港的林旭華,昨天避談商颱風波,只說有關合約問題已交由律師處理,他現在屬「停職留薪」,也是待業,趁機為鄭經翰助選■ |
文章編號: 2004081239100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勇抗癌魔 A04 |
文匯報
|
2004-08-12 |
民調指立選游離票仍多 |
【本報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及思匯政策研究所公佈立法會5個直選選區候選名單最新的支持率。未決定投票意向的被訪者,仍佔三至四成。 調查在本月5日至9日進行,每區訪問300至400多人。在港島區,余若薇以及范徐麗泰名單的支持率仍是最高,其次是楊森名單。而在調查期間公佈患病消息的馬力,其名單的支持率則由上次調查的4%升至6%。 在九龍東選區領先的陳婉嫻名單的支持率則下降了3個百分點;李華明、鄭經翰、梁家傑,以及陳鑑林的名單支持率則與上一次調查相若。九龍西選區,涂謹申名單的支持率佔兩成;而曾鈺成名單支持率則上升2個百分點;馮檢基的支持率下降了3個百分點;其餘名單與上一次調查相若。新界東、西選區,各候選人名單的支持率也變化不大。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5001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香港新聞 A23 |
文匯報
|
2004-08-12 |
周梁:選民不願再「嘈嘈閉」 盼政治均衡發展 社會需要尋求各方共識 |
【本報訊】(記者 葉詠儀)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毅然放棄「安全」的批發及零售界功能議席,決定接受直選洗禮的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認為,站在政黨發展的角度看,參與直選是自由黨必須要走的路,若今次成功勝出的話,便可以證明到選民希望見到本港政治可以有一個均衡的發展。 身兼旅遊發展局主席的周梁淑怡,昨日就特地和拍檔丁午壽前往旅遊勝地——長洲拉票。她在渡輪上接受訪問時表示:近月落區的拉票活動中,令她感受最深的,就是選民不希望再看到議會內時常「嘈嘈閉」,希望議員能夠真正為社會做事,解決困難。而自由黨的哲學亦是在互相討論情況下去解決問題,理解到現時最大問題是利益不平均問題,需要尋求各方共識。 望各黨理性解決問題 她坦言:「政治就是透過議事過程中去解決問題。永遠企硬,堅持到底的話,只會使事情趨向兩極化,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明白到在傾談之中,雙方都會作出一定讓步,但都是在一個包容情況下去解決問題,可惜目前其他政黨就甚少提出這個理論。」 她又笑言,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早已決定,為了配合香港的民主發展,將會參加地區直選;但當初自己決定跟隨田北俊步伐,一同出來參加地區直選時,卻受到一些壓力:有黨友提出,周太萬一輸掉了的話,對該黨的發展來說「很大件事」,希望她認真想清楚。 不過,她強調,選擇有可能輸掉的地區直選,主要希望向市民證明,自由黨是身體力行去支持本港政制發展,並非只懂空談理論。倘得到選民支持,成功當選的話,證明自由黨本身有「市場」,選民希望本港政治形態趨向多元化,在民主進程上再行出一步。 沒把握不會來參選 雖然有民調指周太處於有利位置,但她就強調,不要盡信民調的結果,「民調成日變,有高又有低,支持不出來投票就慘啦!」她坦言,新界西有12張參選名單,一兩個百分比便足以影響選舉結果,「如果沒有把握,就不會出來參選,咁辛苦又要花這麼多錢,所以不能輕敵,但就希望可以取得兩席,讓排在第二位的丁午壽亦能勝出。」 被問及在同區內民建聯參選名單中,其中一名候選人張學明,本身具有鄉事背景,在拉票時會要求自由黨成員兼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協助時,周梁淑怡認為,「我們站在發哥(劉皇發)的立場來看:手背是肉,手掌也是肉,都明白他的難處,惟有自己努力去做吧。」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5014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本地新聞 A18 |
太陽報
|
2004-08-12 |
周太丁午壽冒雨赴長洲 |
【本報訊】民調顯示在直選中初試啼聲的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及丁午壽,在新界西能穩奪一個議席,但周太卻認為「民調不可盡信」,皆因自由黨的地區「樁腳」較其他政黨少,惟有將勤補拙;她和丁午壽昨日便在大雨中遠赴長洲拉票。 周、丁兩人昨午展開離島拉票之行,他們先到長洲一家酒店向原居民拉票,再探訪碼頭附近商戶,較熱情的商戶更趁機向他們反映經營問題,但有民建聯擁躉拒絕貼他們的競選海報。周太卻較實際:「唔貼海報唔緊要,最緊要到時投票。」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4008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港聞 A24 |
東方日報
|
2004-08-12 |
李華明三人行阻「棄胡保梁」 |
前電台節目主持人鄭經翰出戰九龍東後,採「六親不認」的全攻型拉票策略,強調不與該區其他民主派協調配票。民主黨立法會九龍東參選人李華明昨坦言,「大班(鄭經翰)獨行獨斷,鍾意點做就點做」,他和拍檔胡志偉會繼續與梁家傑緊密合作,力求三人齊齊入局,並會盡力阻止「棄胡保梁」的局面出現。 梁家傑勝算受威脅 李華明昨與競選拍檔胡志偉、何偉途等在黃大仙進行踩單車拉票活動。對於有民調顯示,鄭經翰出戰九龍東,與梁家傑的票源重疊,甚至威脅梁的勝算,李華明則有信心梁可以順利勝出,但強調未來選舉工程,必須全力爭取三成多的游離票,才有機會抵銷工聯會陳婉嫻的四成多支持率,創民主派在此區奪取四席的歷史佳績。 他又承諾,若兩周後的最新民調結果,梁家傑的勝算受到威脅,他們會再研究保梁策略,當中包括建議梁往那些地區掃票及全面協助他張貼海報等。至於會否弄致「棄胡保梁」的危局,李不肯作評估,只強調會盡力阻止這情況出現。 九龍東選區共有五張參選名單,包括工聯會陳婉嫻等、民建聯陳鑑林等、民主黨李華明等、獨立梁家傑等及鄭經翰等。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2010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勇抗癌魔 A04 |
文匯報
|
2004-08-12 |
蔡素玉及街坊支持馬力 |
與民建聯主席馬力拍檔出戰港島議席的蔡素玉,雖然因馬不停蹄的助選工作,令聲音也沙啞了,但她昨晚在出席造勢晚會時,仍然全情投入。她在會上強調,雖然民建聯在港島區正面臨挑戰,但這不會令民建聯退縮,反而激起團隊及支持者的奮鬥心。他們非常願意在未來一個月,全力承擔所有拉票工作,讓馬力全力休養,「我不單會走多兩步,要走多20步都好願意走,我相信馬力可以做一個101分的議員。」 「一齊第6個議席」 一向積極參與選舉工作的蔡素玉,自從馬力得病後,更加全情投入競選工作,愈忙愈有勁力。她充滿信心地表示:「我近日落區,感覺到民建聯的支持度係不斷上升,個勢愈來愈好。我有信心力爭2席!」在一眾支持者拍掌鼓勵下,蔡素玉更興奮地吶喊:「我一齊第6個議席!」全場立刻響起掌聲。 她更即時鼓勵街坊全力支持民建聯,「現在港島選情係最需要票的時刻,選情及輿論都表示港島係第六席之爭,好多民調都話民主黨的票多過民建聯,但係民建聯係可以克服困難,克服兇險阻攔!」 深信馬力很快復原 她又坦誠地分享自己在得知拍檔得病後的感受:「大家都不願意知道主席得病的消息,他過去一年的工作壓力真係好大,但我深信佢一定可以好快復原。」她表明民建聯上上下下對馬力依然信心十足,「常委會開會時,大家都堅持馬力不需要退選。我有信心佢10月議會開鑼時,一定可以做一個101分議員!」 本報記者 曾少妍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500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港聞 A06 |
大公報
|
2004-08-12 |
李華明譏大班「噱頭」 |
【本報訊】前電台節目主持人鄭經翰空降九龍東,使「民主派」陣腳大亂,民主黨李華明昨日出席競選活動時坦言,自己到最後一刻才知對方出選,雙方對配票無甚共識可言。另外對於鄭經翰多次公開表示要盡取選票,李華明認為這只是「噱頭」,對有關做法顯得不以為然。 鄭經翰最近公開呼籲選民「家裡一個投鄭經翰、一個投陶君行」,李華明笑言有關講法屬「噱頭」,「 難道選民叫他們投哪個他們也聽?」並表示自己不會只叫人投票給民主黨,明顯對鄭的「霸道」亦相當不滿。另外對於如何避免被分薄選票,以達所謂「兩團三席」的目標,李華明則似乎未能拿出確切辦法,只表示根據最近發表的民調尚有三成多選民,他聲稱這些游離票是在三張「民主派」作選擇。鄭經翰平空殺出,始終難免在李華明、梁家傑中間搶走部分選票,被問到最後如梁家傑選情告急,胡志偉又未必有足夠選票奪取第二席時,會否出現「棄胡保梁」的情況,李華明不肯正面回應,卻將球「往上推」,指問題重大須由民主黨主席級人馬決定。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2013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港聞 A07 |
新報
|
王家英 2004-08-12 |
長短火 |
選前選後政府面對的挑戰 |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候選人提名上週三已經結束,競選活動也隨即正式全面開始。對於這次選舉,最受外界關注的是泛民主派能否奪取過半數即三十個或以上的議席。由於泛民主派在功能組別選舉中能夠開拓的空間甚少,能保住目前的五個議席已算不錯,故此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泛民主派必須在五區合共三十個地區直選議席中取得接近二十五席,即每區只能喪失一席。 然而,綜合最近公佈的一些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中充其量只能奪取二十至二十二個議席,若在功能組別的選舉中能一如外界所料成功保有五個議席,即泛民主派在這次選舉中最多只能拿到約二十七個議席,較三十席尚少三席。 換言之,泛民主派奪取過半數立法會議席目標的機會,應該頗為渺茫。 現在的問題是,是否泛民主派無法達成議席過半的目標,今後特區政府的管治就可無憂,行政與立法的關係便不成問題呢?筆者的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原因有四 首先,儘管泛民主派取得三十個立法會議席的可能性甚低,但即使他們最終只拿到外界估計的二十五至二十七席,有關數目仍較目前擁有的二十二席為高。過去泛民主派只擁有二十二席也令特區政府的施政備受壓力,在新一屆立法會中,泛民主派的議席既然肯定有增無減,特區政府未來的日子又怎能好過? 其次,從種種象顯示,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很大機會創出歷史新高,在目前的社會氣氛下,泛民主派的得票率也應遠高於上一屆。簡言之,泛民主派即使議席未能過半,但這只是選舉制度使然,由高投票率和泛民主派的高得票所彰顯的主流民意,基本上如同選擇了泛民主派,而且也必然成為泛民主派未來與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談判周旋的重要籌碼和後盾,尤其是在具有高度爭議性的政改問題上,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無可避免地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其三,還須注意的是,在預期有極大機會當選的泛民主派候選人當中,除了一些傳統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之外,更新添了不少魅力十足或辭鋒犀利的專業精英 (如湯家驊、梁家傑和鄭經 翰)。若這些人士一一成功進入立法會,泛民主派的戰鬥力必然大為增強,影響所及,特區政府和問責高官勢將更難招架。 其四,現時第二屆特區政府的任期只餘下不足三年,特首董建華也不可能再連任。根據外國經驗,不再連任的政府隨任期逐步屆滿,管治權威一般而言會因不同政治勢力 (包括有志於角逐大位的政 客)的挑戰而漸漸下降,如果有關政府原來的管治權並不強大,後期的管治將會變得日趨困難。 從這一角度看,未來特區政府極可能面對的一個局面是本已微弱的管治權持續下降,但泛民主派的實力則驟然增強。對特區政府的管治來說,這樣的局面絕對是一個相當可怕的噩夢。 就上述的分析而言,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中央政府,現時必須深入思考籌謀的絕對不應止於如何降低泛民主派過半的機會,而應是如何面對和處理今後泛民主派實力顯著增強而特區政府管治權威持續弱化的必然發展。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3012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港聞 A10 |
蘋果日報
|
2004-08-12 |
民主黨棄保策略未明 |
【本報訊】對於名嘴鄭經翰在最後關頭加入選舉戰團,並表明不會與泛民主派配票,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李華明稱,鄭呼籲選民「老公投我、老婆投陶君行」只屬噱頭,相信選民很清楚應如何選擇,但當被問到若九東另一民主派候選人、大律師梁家傑勢危,民主黨會否放棄排在候選名單第二位的胡志偉,力保梁家傑時,李華明指要留待民主黨中委會決定。 李華明昨日與同一參選名單的胡志偉、何偉途一邊騎單車一邊「嗌咪」,於黃大仙區來回拉票,希望以活力充沛形象示人。胡志偉希望泛民主派可於九龍東合作力取四席,李華明指雖然民建聯陳婉嫻的支持度暫時領先,但仍有相當多游離票,相信最後會歸民主派陣營,可望「攤薄」陳婉嫻的得票,令民主派多取一席。 對於鄭經翰表明不配票,李華明承認只與梁家傑有共識,不會呼籲選民只投本身的名單,但與鄭經翰則沒有共識,承認選舉期間大家會各出奇謀,相信他和梁、鄭會是三分天下局面。 胡志偉神情無奈 由於最新民調顯示鄭經翰參選後,梁家傑支持度下跌,被問到選舉後期若梁家傑勢危,民主黨會否放棄胡志偉力保梁家傑時,李華明面有難色,只表示會盡力協助梁家傑的選舉工作,棄保策略則屬黨中央的決定,胡志偉聞言也露出無奈神情。 大律師梁家傑否認其競選活動「太君子」會「蝕底」,相信選民是明智。另外,他最近花了六萬元買了一輛貨車作選舉用,笑說選舉後會賣出貨車,減少損失。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6002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每日專題 A18 |
太陽報
|
2004-08-12 |
《選戰風雲》 馬力面對兩戰場 |
【本報訊】民建聯主席馬力昨日在廣州一間醫院,順利完成切除結腸癌手術,情況穩定,手術後在深切治療部繼續接受觀察,相信須留院數日才能返港。在民建聯昨晚的造勢大會上,馬力向支持者發表一封公開信,希望支持者奮戰之餘,也要保重身體。 港大民意研究計畫與思匯政策研究所合作的「滾動民意調查」顯示,馬力在公佈病情後,支持度上升兩個百分點。港島區其他候選人余若薇、范徐麗泰則變化不大,楊森的支持度亦上升一個百分點。 民建聯港島區昨日舉行兩場造勢大會,馬力向支持者發表公開信,坦言一直沒有太注意身體,又形容自己面對兩個戰場:「一個在港島,一個在這(病床上)。我必須首先在這的戰場打勝仗,才能及時與大家一起在港島的選戰中取得勝利。」他有信心很快回到選區,並形容民建聯參選多年也是困難重重,但最後定能取得好成績。 據瞭解,馬力週日舉行記者會後,隨即在母親、太太及助手陪同下,前往廣州一間醫院繼續檢查,昨日進行腫瘤切除手術。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表示,馬力的手術過程順利,情況穩定,但需要在深切治療部接受觀察一段時間,未知何時可以返港。據瞭解,馬力的競選拍檔日內會到廣州探病。 委員憂緋聞礙選情 馬力的競選經理孫啟昌昨晚說,馬力患病初期感到腹痛,以為肺部有事,幾經檢查及照腹腔鏡後,才發現結腸有腫瘤,但只屬初期,沒出現擴散。孫指出,由於馬力為人大代表,內地十分重視,遂集合全國最好腫瘤醫生組成專家小組,為他治療。 據悉,馬力患結腸癌後,最先通知前主席曾鈺成及三名副主席葉國謙、譚耀宗及盧志強。在上週六常委會上交代病情之餘,有委員提問有關外界盛傳的桃色醜聞。雖然馬力表示清白,但有委員擔心一旦有傳媒有相片等證據,又會被批評隱瞞事實,造成程介南事件的「翻版」。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401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港聞 A07 |
新報
|
2004-08-12 |
李華明谷票力撐梁家傑 |
【本報記者報道】面對有調查顯示,九龍東候選人梁家傑的支持率下跌,與另一候選人鄭經翰票源重疊有關,可能使泛民主派希望在該區「連下四城」的如意算盤打不響,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李華明認為,由於該區尚有高達三成七人未決定投票意向,他們目前最重要是努力谷票,又會為梁家傑助選,希望達致三隊爭四席的目標。 調查顯示梁支持率跌 對於有調查顯示,梁家傑與鄭經翰的票源重疊,以致梁的支持率下降,李華明表示,每星期都會與梁家傑開會,進行選情調查,又會盡量協助梁家傑做選舉工程,包括貼海報、為選舉論壇作好準備等,且梁家傑本身亦有一定的擁躉,他們不擔心梁的選情會因大班參選而告急,他說:「梁家傑都有分我票,而家係三分天下,我靠老本,梁家傑都有自己擁躉,絕對唔駛擔心!」 李華明一再表示絕對不相信梁家傑的選情會告急,如果選情真的出現危機,他們會建議梁「去邊度掃多票」,至於屆時會否作出「棄胡(志偉)保梁」的決定,李華明強調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決定,需要黨中央開會研究,他們目前只能用盡一切方法,不讓這個情況發生。 儘管大班早前表示不會與民主派配票,又呼籲選民一票投他、一票投陶君行,但李華明強調,目前最重要是盡力爭取高達三成多的游離票,沖淡左派的鐵票,不會理會大班的言論。 他說:「本身一團兩隊爭三席,三隊出係始料不及……有人窒我,我咪自強不息,我唔會抄佢,亦唔會攻擊佢,大家良性競爭囉!」九龍東的候選人尚有工聯會及民建聯的陳婉嫻、林文輝、以及民建聯的陳鑑林等。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3012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A40 |
英文虎報
|
2004-08-12 |
Number crunching |
Probing political opinion polls with the same care given to business may pay dividends Up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on September 12 the media will be reporting poll results nearly daily. Americans face similar tidal waves of survey numbers as their November election approaches. Polling public opinion and voter intentions has become the inseparable accompaniment of contemporary electioneering and governance. However, this welter of numbers usually does more to confuse than clarify what voters do on election day. But the horse race, who is pulling ahead and falling behind, usually dominates election coverage. Yet surveys if properly done and carefully analysed can reveal so much more. Business coverage in the media has done much more with numbers and polls. Various indicators such as quarterly GDP, monthly net new jobs, weekly unemployment claims and so on are not only reported but probed for meaning. Historical trends are compared an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eased out in order to forecast likely directions and determine underlying causes. Though based on the same methods as political opinion polls, survey-derived indicators of consumer and business confidence in the leading markets of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 get fully examined. Unlike politics, business has entire newspapers and radio and television networks dedicated to examining the numerically measured records of decision-makers, firms and economies. Business and investors have learnt not to accept the surface skim of the numbers. They know crunching the numbers in detail, looking back and in more extensive comparison with other indicators and polls gives them an edge in developing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arket forces and fluctuations. Those 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going on with an economy or a business generally do better as investors. The same is true for political polls on issues of the day, whether of schools closing in Hong Kong or US troop levels in Iraq. Polls can give decision-makers guidance on what needs doing and provide compelling evidence of what should not be tried. Most media more often than not do a poor job of reporting, much less analysing, opinion polls. The numerical sophistication taken for granted in business seems to vanish when it comes to politics. But, just as in business, there are basics in understanding political numbers,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opinion polls. First, determine who was surveyed and how. Second, precisely what were they asked and when. Every survey provides a snapshot of attitudes at a given moment and responses to a particular question. Events affect all opinions. The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 changed business perceptions as immediately as it changed political ones. In politics, as in business, timing is of the essence. A series of surveys becomes like the series of still shots that put together provide a movie showing progression of reactions to events. Reading survey trends differs from reading single survey data. Single survey data should be read for comparison of how different groups reacted to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at the same time. In trend data, one looks for whether group responses hold up or change, and if so, how. In trend data, one looks whether trends are changing in specific directions. For example, as a population ages, it usually becomes more concerned with health care and retirement issues. One can expect older populations to worry more about crime, especially violent crime, than younger populations. This does not mean necessarily that older populations suffer more crime but that typically older people feel more vulnerable and have less resources to recover from losses, thus the same loss in monetary terms to a man of 30 will loom far larger to a woman of 70, even if both have the same incomes. Ageing populations in democracies will see much more political pressure put on issues the elderly care about. Older folks tend to vote more than younger ones, further exaggerating their political influence. Hong Kong's population is ageing rapidly while democratising slowly, opening a considerable priority gap between an out of touch government and an increasingly empowered electorate. Governmental priorities will shift rapidly once the elderly electorate is fully enfranchised and its influence fully felt. Survey data can provide patterns that reveal changes that a politician can identify as issues likely to get more significant to a given population changing in a known way. Sinc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priorities affect business, sometimes profoundly, probing political numbers with similar care given to business numbers might just pay off. Michael DeGolyer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department a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
文章編號: 20040812448002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政情 A31 |
香港經濟日報
|
吳志賡 2004-08-12 |
立會選戰之選舉重組力量 |
馬力手術「成功」 20日後戰江湖 |
病榻心聲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透露,患上結腸癌的主席馬力,昨日已在廣州的醫院完成手術,現正在內地休養。馬力昨公開一封做手術前寫下的信,形容自己面對兩個戰場,即疾病及立法會選舉,並揚言有信心重投選舉活動。 葉國謙形容,馬力昨天早上的手術「成功」及「順利」,現時在深切治療部,但由於曾經全身麻醉,相信昨晚尚未清醒。他透露,馬力的太太及母親,已北上倍伴及照顧他,民建聯中常委明天或後日,也派代表到廣州探望。 有信心重投選舉活動 民建聯港島區選舉經理孫啟昌透露,由於馬力是全國人大代表,內地政府對他的病情十分關注,派出了一隊一流的腫瘤科醫生,專門治療馬力。他又引述馬力,指醫生做手術前表示,若手術成功後,相信他在20多天之後,就能回港參與不太粗勞的拉票活動,如跟市民握手、花車巡遊等,但「洗樓」等體力勞動,就不能參與。 民建聯港島西支部昨日在一個宣傳活動中,公開一封馬力在週一時撰寫的信。馬力在信中表示,當他一躺到病床上,就意識到自己身處兩個戰場,一個是立法會選舉的港島選區,及醫院的病床。「我必須首先在這裏的戰場上打勝仗,才能及時跟大家一起在港島的選戰中取得勝利。」民建聯昨日也掛上一幅新的宣傳馬力參選巨大橫額,上面書寫:「請您放心,我們會繼續努力拚搏。」 與馬力同一張名單出選的蔡素玉表示,相信馬力患病,一定與工作壓力有關,而她有信心可以在港島區取得第6席。葉國謙強調,不會以馬力的病情作為選舉的宣傳。他又透露,近日收到不少人對馬力的問候,包括政府官員及民主黨人士。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0017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蘋果論壇 E07 |
蘋果日報
|
黃偉豪 2004-08-12 |
民主派為工商派拉票 |
立法會選舉出現了奇怪現象,在民主運動正逐漸地得到廣泛的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的支持下,工商派在直選的支持亦不斷地增加。當中以自由黨的支持上升最為顯著,隨時有機會在地區直選中連取兩席。相反,泛民主派的支持度的上升,就沒有這麼顯著。 工商派政黨能夠在直選中勝出,為工商派透過民主的選舉參政而殺出一條生路,本身對香港的民主運動是一件好事。因為工商界一向是香港民主化的至大阻力之一,而他們反對民主化的至大原因,就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在直選中勝出。因此,他們今次若得勝,應會減低他們對加快香港民主步伐的戒心。 不過,奇怪的是自由黨的支持上升,似乎並未配合自由黨的成功轉型。在很多人心目中,自由黨仍然是「老細」形象鮮明的富貴黨,甚至中產階級可以產生身份認同的政黨。我們亦很難去相信,在目前經濟環境下,社會上的「老細」階級,以及中、小企數目會突然上升,因而導致自由黨「天然」支持者大幅上升,既然自由黨支持急升並非因政黨轉型,亦非因經濟轉型,我們便有理由去相信,這可能是泛民主派自我整合失敗及選舉策略失誤下,令工商派有機可乘,漁人得利的結果。 泛民主派經常在選舉期間提到要協調,但其實更加需要的是整合。因為泛民主派各政黨除了在盡快在香港實行民主這一點上有共識之外,在很多的重要議題上均存在很多重大的矛盾。當中最明顯的就是要在經濟轉型下,平衡中產階級和低下階層的利益。如何在不影響低下階層目前所享有的各種福利下,包括房屋、教育和醫療,減低飽受香港經濟下滑之苦的中產階級的負擔,已足夠考起很多泛民主派政黨,甚至引起激烈的黨內紛爭,以至分裂。 美國已故的偉大領袖總統羅斯福,便曾在經濟大蕭條期間,透過他的新政(NewDeal),成功整合了當時的工人、黑人和中產階級,成為了團結而強大的政治能量,這些來自不同階層的人士,一直到了今時今日,仍然是民主黨最重要的支持力量。相反,香港的泛民主派,單單要協調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已遇上了不少問題,若他們要整合成為一股完整和單一的政治力量,就更加困難。 因為泛民主派政黨之間仍然存在很多利益的分歧,包括了私人利益及他們所代表的社會及階層利益,在○七○八普選被中央封殺,而政黨又紛紛表態支持二○一二普選,暫時做民主派時,不難想像有一些對民主化有訴求,但對民粹主義更害怕的人士,會轉投在經濟政策上明顯較保守的工商派政黨的懷抱。 自由黨向選民的買點是「中間力量」,明顯是想提醒選民他們是議會內重要的制衡和穩定力量,衝要在立會過半數,隨時可以癱瘓政府的泛民主派而來。其實,眾多分析均顯示泛民主派要過半數甚困難,他們何不立即改變策略,將自己定位為制衡政府和官商勾結的平衡力量,以免再白白為工商派免費拉票呢? …………………………………………………… 作者為民主發展網絡成員、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6036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政情 A31 |
香港經濟日報
|
王惠芳 2004-08-12 |
立會選戰之選舉重組力量 |
民建聯病了 趁選舉排毒救亡 既保愛國旗幟亦拓中間路 猶如走鋼 |
民建聯去年區議會選舉失利之後,銳意革新,以戰立法會選舉。對於該黨形勢,其友好、工聯會會長鄭耀棠一針見血地說:「民建聯病了」。政界人士形容,具有12年歷史的民建聯,被「保皇黨」標籤拖累,積患甚深,惟有透過大型選舉進行排毒,趁機「郁一郁」政黨立場,令黨重展活力。 作為群眾性政黨的民建聯,去年「11‧23」區選一役後,前主席曾鈺成黯然下台。他痛定思痛,毅然在接班人選作破格決定,較年輕的馬力接棒,以一洗民建聯的頹氣。新人事、新作風,確是「治病」的新藥。 年輕馬力接棒 回應民主訴求 經過半年的摸索,民建聯深感既要保住愛國愛港旗鑑的政治資本,又要開拓中間路的龐大市場,如何在既左又中間的弔詭中,殺出血路,立法會選舉是一個絕好契機。 「民建聯腹背受敵,最好是透過選舉去『排毒』,即使是外國的政黨,每逢選舉,在立場上都會『郁一郁』,以保持活力。」該黨一位核心人士坦言。 堅持核心價值 容納多元聲音 在今次選舉部署上,民建聯也做了「排毒療程」。例如,在參選政綱上,他們提出爭取2012年雙普選,回應社會對民主的強烈訴求,據瞭解,這個年份,此取態根本並非北京已拍板的共識。 在開拓中間票源上,據民建聯消息人士形容,近日與該黨保持距離的工聯會副理事長陳婉嫻,是較成功例子,「民建聯最缺乏個性化,太強黨性,便消失了個人性格。政黨的健全發展,其中一個發展方向,是在堅持核心價值下,容許內部聲音多元化。」民建聯各選區在選舉工程上,亦有不同發揮,例如以馬力為首的港島區參選名單,以中產形象為賣點,劉江華在新界東以推銷活力形象。副主席譚耀宗在新界西強調團隊精神。 事實上,排毒猶如走綱,不易為,例如,馬力甫上任後,即宣告「不存在執政聯盟」,與特首董建華站得開一點;繼而在削減大學經費問題上,與民主黨一齊「搞破壞」,反對撥款,令政府行政主導蕩而無存,隨即令民建聯陷入「兩面不是人」的危機。 新生力量推銷專業活力 據悉,馬力此大膽作為,令一直出錢出力支持民建聯的左派商界,一度大為火肝,甚至怒斥:「民建聯『上了位』,唔知阿爺在哪裏!」這批左派商界更一度醞釀對民建聯『閂水喉』,但因為見民建聯巳陷入谷底,不欲落井下石,於是等待馬力能否在今次選舉中出師成功,令左派陣營重現光芒。 但另一邊廂,黨內新生力量卻催促,民建聯若要與時並進,必需要搞專業、要年輕化,「對北京意見,聽了就算,」因為黨以香港本土市場為重。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0017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港聞 A06 |
大公報
|
2004-08-12 |
金融服務界挑戰者激辯 |
【本報訊】立法會功能組別金融服務界四位候選人昨日出席一電視台舉行的選舉論壇,除了推銷政綱為自己拉票之外,亦各自向對手提出質詢。四位候選人唇槍舌劍、針鋒相對,一個小時內絕無冷場。 今屆立法會選舉中,金融服務界共有五名候選人,既有爭取連任的胡經昌、亦有捲土重來的馮志堅、詹培忠,與及新手張華峰及馮家彬,昨日除了胡經昌之外,其他候選人都有出席論壇。 此外,節目主持人在翻過詹培忠的「舊帳」後,他問詹參選是否有「報復」心理,詹培忠坦然否認,同時強調「在那裡跌倒,便在那裡爬起!」 張華峰被問及參選是否背後有人「撐」及是否為拉倒詹培忠,他則表示雖然自己口才不及詹培忠,但「講道理」。至於馮志堅被指與港進聯劃清界線,他則強調與港進聯有聯繫,今次參選亦是靠自己的努力。有自由黨背景的馮家彬,被問及參加政黨會否是包袱時,他則表示已經有共識,在與自由黨有分歧時,會以業界利益為先。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201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港聞 A06 |
大公報
|
2004-08-12 |
灣仔中西區 齊挺民建聯 得悉馬力手術成功全場掌聲如雷 |
【本報訊】民建聯昨日先後在灣仔及中西區舉行盛大造勢動員會,為民建聯港島區候選人加油打氣。當與會者得悉馬力手術成功,有望於短期內再度投入競選活動時,全場即時掀起如雷掌聲。各候選人亦矢言發揮團隊精神,在主席帶領下打這場選舉硬仗。 「灣仔區各界支持民建聯參選立法會聯盟」昨晚舉行動員大會,為民建聯港島區候選人加油打氣。港島區候選人蔡素玉、鍾樹根、楊位款、李元剛及張國鈞均有出席。百多名與會人士祝願民建聯主席馬力早日康復,進入立法會,為市民爭取利益。 動員大會在全場高唱「愛拚才會贏」一曲下揭開序幕。聯盟召集人歐陽成潮先帶來馬力手術成功的消息,並祝願馬力早日康復,又勉勵港島區各候選人為香港繁榮、經濟持續發展、為香港 680萬市民生活改善作出貢獻。 馬力寫信感謝支持 民建聯港島區競選經理兼聯盟顧問孫啟昌代表民建聯向灣仔區各界的支持表示感謝。他並讀出馬力接受手術前於八月九日在醫院起草的一封致選團及支持者的信 馬力在信中承認自己一直沒有太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半年來愈來愈消瘦疲倦,但民建聯及選舉的事與香港的未來,仍佔據了他的全部。他知道自己患病會令大家擔心及憂慮,並在選戰中承受更大的壓力;而他正處於兩個戰場,他要先在醫院的戰場上打勝仗,才能在港島的選戰中取得勝利。 深信可做百分百議員 他在信中又表示,希望一切選舉活動部署都能如期如常進行,民建聯多年來參與立法會選舉都是從困難與壓力中衝殺出來取得好成績的,希望大家集中精神,同心協力,排除干擾,堅守陣地,每人多走兩步,爭取進展,他有信心很快回到選區與大家並肩努力。他又提醒大家「奮戰之餘,切記要保重身體」。 蔡素玉深信馬力可以很快復元,投入工作。她表示,馬力得悉患病後,港島區六名候選人一致認為他並無需要退選,因為健康一定可以恢復,並當選做個 100% 的議員;而在馬力休養期間,其餘五名候選人將會共同承擔所有工作,令馬力能放心休養。她又呼籲區內人士積極支持,使民建聯取得更多議席。 動員大會上,多個區內組織均向民建聯港島區候選人致送心意紀念品,為各人打氣。聯盟代表送上一張簽滿支持者名字的紅心心意卡,祝願馬力「早日 康復,同心建港」,對抗「亂港政客」。區內大廈聯席代表則送上「分化鐵鍊」、「真誠劍」及「香港心」,指社會充斥戾氣,有些人不單不同心協力解決問題,反而借勢「博上位」;希望民建聯能助港人掙脫枷鎖,令香港經濟全面復甦。 葉國謙感到極大鼓舞 那邊廂,民建聯昨晚假西營盤綜合大樓,舉行中西區助選團造勢大會,超過三百人出席。踏入八時,大會在一片熱鬧的腰鼓聲中正式開始,來自中西區各個婦女、長者及居民團體的代表坐滿了偌大的禮堂,並高喊「馬力馬力、誓取議席」及「愛國愛港、銳不可當」等口號,一幅寫上「馬力請您放心我們會繼續努力拚搏」的橫額,醒目地掛在禮堂的正中央位置,充分顯示出民建聯各成員毋懼選戰艱辛、願意一人多走一步。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致辭時表示,看到在場支持民建聯的中西區街坊,有如此高昂鬥志,感到極大鼓舞。當他提到今次的六人參選名單是民建聯的精英、是最佳的陣容,不僅有主席馬力和立法會議員蔡素玉外,更有楊位款和鍾樹根兩位資深地區工作者,以及李元剛和張國鈞兩位新銳力量時,更數度被台下熱烈的掌聲打斷。 蔡素玉不諱言,今次選舉是一場「奪權與反奪權之戰」,強調反對派已明言,一旦成為立法會多數派將會癱瘓政府,屆時社會必出亂象。她呼籲選民理性選擇能夠保衛香港穩定繁榮的候選人。 婦女團體獻心意卡 其後婦女、青年代表輪流上台發言,盡顯民建聯多年實幹已贏得各階層市民的支持。而整個造勢晚會的高潮,是婦女團體的代表們將心意卡貼在寫上「祝馬力早日康復、早日為市民服務」的大卡紙上。現場所見,不少心意卡都寫上「一馬當先」 (民建聯正是一號名單) 、「龍馬精神」等語意相關的字句,其後更聯同六位候選人、葉國謙等圍成一個心形來張大合照,場面溫馨感人。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2012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大公評論(一) A18 |
大公報
|
張志剛黃天沂 2004-08-12 |
港事港心 |
港式阿扁圖入議會 |
鄭經翰這一連串反口覆舌的言論與台灣的陳水扁同出一轍。陳水扁最拿手的就是一時一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並以此登上「總統寶座」。不少人都說香港的政治正在急促台灣化,現在鄭經翰的一言一行,就更加證明了這個趨勢。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已經結束,電台「名嘴」鄭經翰的參選成了選舉的熱門話題之一。不論是早前的「封咪事件」,還是近日商台與鄭經翰的解約風波,鄭經翰都是當中的主角,風頭一時無兩。當然,公眾更加關心的是,鄭經翰到底參不參選,現在已經揭盅。鄭經翰未宣佈參選前,已經爭取到了足夠的媒體曝光率,成功地營造出「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氣氛。 參選意圖昭然若揭 其實,鄭經翰一早就有參選的意圖,只不過鄭經翰一連串的翻雲覆雨,將其真正意圖包裝得像霧像雨又像風的謎團,令到市民摸不清他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今年五月二日,鄭經翰公開表示「除非黐線才會參選」,及後面對傳媒的不斷追問,他依然口風強硬地堅稱:「我不適合當議員」、「傳我參選的消息只是搵笨新聞」、「我要參選,都返加拿大選啦!」;七月二十八日,商台承認與大班解約,鄭經翰才軟化其參選的立場說:「直到目前為止,因為有客觀原因及個人理由,我仍然對參選很抗拒,但亦並不排除這可能性」。過了兩天,鄭經翰旋即又矢口否認參選之事:「我現時仍擁有外國居留權,這一刻我沒有考慮參選。」隨後幾天,鄭經翰不是說會考慮參選新界西,就是參選港島。甚至在八月二日聲稱:「要看明日的輿論是否對我很不利,再考慮是否繼續參選。」直到八月四日,鄭經翰正式報名參選立法會,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參選意圖已昭然若揭。 早盤算利用電台宣傳 鄭經翰這一連串反口覆舌的言論與台灣的陳水扁同出一轍。陳水扁最拿手的就是一時一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並以此登上「總統寶座」。不少人都說香港的政治正在急促台灣化,現在鄭經翰的一言一行,就更加證明了這個趨勢。 不僅如此,「封咪事件」儼然成了他博宣傳的幌子;與商台及俞琤的瓜葛,更是他宣佈參選的先聲。在「封咪事件」中,鄭經翰一開始就「向惡勢力屈服」,在害怕的心理狀下「封咪」;隨後卻公開宣稱所謂的「惡勢力」來自中方,其勇氣實在「可嘉」。這不是自相矛盾,又是所為何事呢?鄭經翰如果堅守商台的宗旨「處變不驚、繼續揚聲」,又何必「封咪」呢?可想而知,鄭經翰不是執著於如何堅守大氣電波的神聖職位,而正正是算計如何利用電台的寶貴時空,為自己參選立法會開疆闢土。 更嚴重的問題是,立法會在五月二十七日召開聽證會,廣邀各「封咪名嘴」到立法會解釋「封咪」真相,但鄭經翰以「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為由拒絕出席立法會聽證會。但到了八月四日,鄭經翰卻在截止提名的前一刻,正式報名參選立法會。短短幾個月,為何鄭經翰的心路歷程有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呢?其背後的原因,值得大家深思。可見,立法會並不是鄭經翰視為畏途的危城,而是夢寐以求的樂土。對鄭經翰來說,所謂的「受到惡勢力的威脅」只不過是一股掩護他們逃遁本應堅守的輿論陣地的煙霧,鄭經翰對立法會議席的趨之若鶩已表露無遺。 置港人利益於何地 電台強調公正持平、不偏不倚地使用大氣電波。鄭經翰在接受某週刊訪問時卻透露,他早在十年前加入商台時,就與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有默契,在電台裡和民主黨「裡應外合」。當節目「名嘴」力竭聲嘶地為香港市民「主持公道」、要當「市民英雄」時,有些「英雄」在背後卻可以講出:「只要付出金錢,就算不做節目也不會有意見。」這對那些在七月一日那天頂三十四度高溫,高呼「還我名嘴」 、「還我言論自由」的香港人來說,是該承認現實是何等的殘酷,還是該為所謂的「言論自由」只不過是「名嘴」手中的玩物而悲哀呢?鄭經翰置個人的誠信於何地、置港人的利益於何地! 在香港,整個「名嘴文化」的遺害就是:「隨便可以打民主和公義的招牌,以自己的判斷代替理性,以高分貝來代替道理,在大環境經濟滑坡時販賣廉價的悲情,進而造成社會的嚴重分化和對立。利用政府的弱勢以施恩示義的手段來鞏固個人的聲望和政治本錢」。 「名嘴文化」就是:「將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消亡殆盡、破壞得蕩然無存」。 挾電台「名嘴」餘威的鄭經翰在九龍東參選立法會,打亂了該區各個黨派的部署,對各個候選人來說,鄭是一大公害。原因無他,不僅民建聯要面對鄭經翰「兩害取其輕,踢走陳鑑林」的惡意狙擊,而且「民主派」亦將面臨流失選票的危機。對於鄭經翰這類候選人,不正是香港人發揮成熟民主精神的絕好機會嗎?如果讓經常大話連篇的麻煩製造者將脫口騷帶到議事堂,絕非港人之福!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2001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港聞 A09 |
成報
|
2004-08-12 |
馬力手術成功廿日復出拉票 |
【記者何家茵報道】民建聯主席馬力週日公佈病情後,即返回廣州接受治療,並於昨日早上接受手術,現時於廣州醫院深切治療部接受觀察,預計休養廿多日可以重新投入競選工作。民建聯港島區競選隊伍昨晚一連進行兩個造勢會,大打溫情牌,矢言要「行多一步」,好讓馬力可以安心養病,康復返港做個「101分議員」。 助選團送心意卡 民建聯港島區選舉經理孫繼昌表示,由於馬力是港區人大代表,內地政府對他的病情十分重視,派出全國最好的腫瘤科醫生團為馬力會診。馬力昨早成功完成手術,又轉述醫生的話,表示若情況滿意,可在廿多日後參與握手、見選民或在車上揮手等輕巧的拉票活動,但孫繼昌指馬力不能太操勞,「洗樓就唔好預佢啦」。 昨晚中西區及灣仔區均有舉行支持民建聯參選港島區的動員大會,其中中西區會場掛上民建聯「馬力請您放心,我們會繼續努力拚搏」的橫額。另外灣仔區助選團更送上一張心形心意卡致意。 在造勢會上,孫繼昌公開讀出馬力於週一(9日)所寫的公開信,表示自己一直不太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並形容自己身處兩個戰場,「一個在港島,一個在病」。他希望一切選舉活動和部署可以如常進行,並表示「民建聯多年來參與立法會選舉,都是從重重困難和壓力中衝殺出來……這一次也將不會例外」。蔡素玉致辭時表示,馬力的病是由工作壓力造成,但深信他可以康復過來,所以他不需要退選。 |
文章編號: 2004081202900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政治 A16 |
星島日報
|
2004-08-12 |
「身處醫院港島兩戰場冀打勝仗」 馬力成功割結腸癌 |
患上結腸癌的民建聯主席馬力,昨在廣州接受手術後情況良好,據主診醫生估計,他可於二十日後重投選舉工作,但不宜過分操勞。馬力在給隊友及助選團的《家書》中表示,現正身處醫院和港島兩個戰場,先要在醫院「打勝仗」,他有信心很快就能重返選區。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昨日在中西區的動員大會上,宣佈馬力昨晨在廣州接受了手術,並指手術「成功」和「順利」,祝願他早日康復。葉國謙指馬力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其家人陪伴在側,而他本人也會親自前往探望 二十天後可拉票 民建聯港島區競選經理孫啟昌指出,由於馬力是人大代表,內地政府對他的病情非常重視,特別成立了全國一流的腫瘤科醫療隊伍為他診治。他透露馬力的癌病屬於初期,施手術後情況良好。 孫啟昌表示,馬力的主診醫生曾在割除手術前就他的健康作出評估,指手術成功的話,大概二十天後便可繼續進行競選活動。不過,他要避免「洗樓」等操勞的工作,但跟選民見面、握手,或「坐在車上揮手」也沒有問題。孫啟昌有信心在九月十二日前,馬力能完全康復,重投選戰。 民建聯成員昨日在動員大會上朗讀馬力手術前撰寫的「家書」,他在信中表示,在病榻中依然堅持,民建聯、立法會選舉和香港的事仍然佔據他的全部。他說:「我現在身處兩個戰場:一個在港島,一個在這裏。我必須首先在這裏的戰場上打勝仗,才能及時跟大家一起在港島的選戰中取得勝利。」他有信心很快就會回到選區(詳見下圖)。 支持者送上巨卡 身為馬力港島區親密戰友的蔡素玉,昨日聯同其餘四名候選人「連趕兩場」,出席灣仔及中西區支持民建聯參選的動員大會,分別得到逾百人及近三百人到場支持,有支持者送上巨型心意卡慰問馬力,並高歌「愛拚才會贏」、「零四祝福你」等歌曲,以示對馬力的關心。蔡素玉說,五人會分擔馬力工作,並有信心對方當選後能做一個「一百零一分的議員」。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3034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政治 A17 |
星島日報
|
2004-08-12 |
謝偉俊「燒」陳南祿 |
出選立法會旅遊界的法律超人謝偉俊,繼續狙擊對手現任楊孝華,昨更「燒」到楊孝華任職的國泰航空公司。謝超人向國泰董事總經理陳南祿致公開信,要求他澄清兩個問題。 謝超人表示,走訪過不少選民後,從他們口中得悉,若不支持國泰經理楊孝華,會令國泰不高興,他要陳南祿澄清,選民是否不支持楊孝華,或公開支持其他候選人,便會與國泰的生意或關係受損,第二他問陳能否公開聲明,國泰干預立法會選舉是一種誤解。不過,昨適逢是國泰公佈業績大會,國泰發言人表示,陳南祿整天在外面開會,無看過有關信件,不作回應。參選該界別還有葉慶寧。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3034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社會及專欄 B24 |
太陽報
|
評論員陸恭蕙 2004-08-12 |
選舉制度與港島(上) |
一個政黨的主席宣佈患上癌症。理性的做法是讓他退出立法會選舉,但基於香港名單制的選舉制度,在提名截止後,名單不能作出任何更改,所以他必須繼續參選。他的患病可能會導致一些預料不到的結果:第一、民主建港聯盟(民建聯)主席馬力於八月八日宣佈患上結腸癌,但他不會退選。他表示由於他的病及早發現,相信康復的機會很高,但他會爭取休息而不會參與競選活動;第二、退選並不是選擇之一,如果他退選,將會影響民建聯整份在香港島地方選區的候選人名單,而香港島一共有五張名單角逐六個議席。 香港以比例代表的名單制去選出地方選區的議席,在名單中的候選人數目可以不同,例如香港島有五張候選人名單: (i)民建聯的名單中有六位候選人;(ii)民主黨的名單中有四位候選人;(iii)獨立候選人余若薇和何秀蘭夥拍在同一張名單;(iv)獨立候選人范徐麗泰單刀赴會;(v)由曾健成所領導的三位獨立候選人在同一張名單內。 根據選舉條例,在提名截止日至選舉日期間,如果名單上的候選人身亡或不合資格(例如:犯罪、得到外國國籍),候選人的名字將在名單上被剔除,而名單上的其他候選人將不受影響。另一方面,候選人不能以疾病為理由退選。換句話說,如果馬力退選,民建聯整份香港島名單亦要退出。(待續) |
文章編號: 20040812034014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花樣 E08 |
星島日報
|
辛翠時 2004-08-12 |
細說新事 |
天妒馬力乎 |
立法會選舉在九月十二日舉行,距今剛好一個月。想不到的是,不遲不早,民建聯主席馬力卻在八月八日宣佈患上結腸癌,令人錯愕。 從電視鏡頭和報章圖片所見,馬力這兩個月來面容枯黃、眼神疲乏,我們看了,還以為他當上民建聯主席之後,面對的工作壓力太大,心力交瘁,精神、體力透支所致。馬力的年紀不大,患上癌症還有治癒的希望,大家都希望他早日康復。但如此一來,馬力已不宜全力投入選戰,對民建聯不無影響。 政治人物的健康狀況,在外國不是甚麼秘密,小布殊的醫療記錄,全部公開,克裡暫時還沒有跟隨,已受傳媒質疑。切尼副總統的心臟病,全世界皆知,從來不是秘密。香港的各大政黨領袖應該傚法外國,每年檢查身體一次,把資料公開。 馬力患癌,若能早日知道,便不會把民建聯推入困難的境地,癌症病人最怕過勞,必須靜心休養,過往商界、出版界知名人士黃瑞良患上癌症,本已奇般脫離險境,行動自如,外貌一如常人,誰知道他休養過後,再入學校讀書,竟然不幸逝世,朋友們引之為鑑。換句話說,為了健康想,馬力雖然按法例已不能退出競選,但他還是應該推掉所有政治活動,回廣州或北京(因為他往廣州驗身)接受治療。這樣一來,民建聯的港島區選舉戰,只能落在其他黨員身上。 假設民建聯在港島奪得一個議席,馬力不能就任,空缺便需補選,大大有利於民主派。假設民建聯贏得兩席,蔡素玉得入議會,馬力一席難保,也打擊民建聯的士氣。馬力如當初不參選的話,資深議員葉國謙與蔡素玉一起參選,拚搏能力更強。已是造物弄人,民建聯氣數不佳,葉國謙徒呼荷荷。古語有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馬力與葉國謙可會相對無言淚雙行?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302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新聞-政策政情 P06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12 |
馬力手術成功料20多天後返港 |
民建聯主席馬力公佈患上結腸癌後第四天,昨晨在廣州一所醫院接受手術,民建聯香港島競選經理孫啟昌說,手術非常成功,他更首次透露馬力的結腸癌屬早期,估計休養二十多天可以返港,重新投入競選活動。 馬力本月八日公開患癌後,一直拒絕透露具體病情。孫啟昌昨晚在灣仔區各界支持民建聯參選立法會香港島動員大會後說,馬力的結腸癌病情屬於早期,沒有擴散象,手術順利且非常成功,估計之後毋須再做其他治療。 他指出,國內醫院成立專家小組診治,小組成員都是國內知名的腫瘤科醫生,他說:「因為馬力是港區人大代表身份,內地政府非常重視。」他又說,民建聯中常委將於日內派代表探訪馬力,若可以的話,希望由主診醫生向外界交代病情和手術情況。 不過,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表示,交代病情一事需徵得馬力的家人同意。目前,馬力的太太和母親均在醫院負責照顧。 雖然馬力仍在病榻,但本週一透過親筆信件交代近況,馬力說自己病了,是完全預料不到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競選活動熱火朝天的時候。他自責說,一直沒有太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因為民建聯的事、選舉的事、香港未來的事,佔據了他的全部。 他說,患病的消息肯定讓大家擔心和憂慮,並在選戰中承受比原先更大的壓力:「而我自己,從一躺到這張床上,就立刻意識到,我現在是身處兩個戰場:一個在港島,一個在這裏。」 排在名單第二的蔡素玉,昨晚在地區團體舉行的動員大會上說,即使法例有退選機制,常委會上週六的決定是不退選,相信馬力可以恢復健康,做個百分之一百的議員。她說,近期感到民建聯的支持一直上升,期望可以擊敗民主黨李柱銘取得香港島第六個議席。 另外,港進聯主席劉漢銓昨天向傳媒表示,不是戀棧權位的人,可以瀟灑而去,但主席一職是由三百多名會員決定,會員大會將於今年底召開,九月立法會選舉後,港進聯將檢討日後發展,相信會加強地區服務■ |
文章編號: 20040812391003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論壇 A31 |
明報
|
邵善波 2004-08-12 |
在香港搞配票,沒門! |
9月立法會選舉進入最後4周的直路前,戰情仍然淡靜,泛民主派失去了爭雙普的目標後,似乎便再沒有什麼政治議題,而社會、經濟議題又不是他們的強項。法律界的候選人、反23條的悍將竟然主動提出再為第23條立法,這認真的舉動在選民看來,卻變得有點搞笑。由於奧運會即將開鑼,看來8月份內,這場選舉也不會引起什麼高潮,議題只會集中在一些人物、醜聞和策略問題上,其中較有趣的,是如何分配選票的問題。 除宣傳作用 配票難有成效 香港目前採用的比例代表制,讓政治上的少數力量受到保護,不會把有一定支持的異見人士完全排拒於立法會之外,令大黨大派無法隻手遮天。由於直選議席增加,各政黨、政團獲得的議席與他們在選舉中取得的支持愈來愈接近,這正是比例代表制的優點。但這個制度也會出一些問題,就是很難控制或預測每個選區最後一兩席的結果,個別選民的決定也難以作為考慮,政黨政團也很難採取什麼策略。目前民主派大談配票,陣前學者爭相獻計,但除了宣傳作用外,他們理應知道在香港搞配票,難有真正成效。 從數學上、道理上來看,倘能有效地把支持自己一方的票源分配到不同的參選名單上,恰到好處的話,即使整體得票比對手少,仍有可能贏取最後一兩席。這些道理說得容易,但要做到準確地分配選票,則是幾不可能的事。 民主派一些朋友近日鼓吹支持民主派的選民,一家人分頭投票,目的是把支持者均分到同區參選的兩條名單去。但這種對支持者的呼籲究竟有多少作用?又有多少人願意響應政黨的指示?這些情都不好掌握。如果不能同時掌握兩條名單的支持度,及有多少選民聽從自己的策略,這種做法反可能導致原本應該當選的議席變成落選。 分拆名單 只因分歧 此外,多個選區,像九龍東、西和新界西等,都有超過兩條屬泛民主派的名單參選,九龍西就有4條,新界西甚至有6條,就算是九龍東只有3條泛民主派的名單,究竟應配票給民主黨的胡志偉,還是45條關注組的梁家傑,抑或按鄭大班的講法,每一票都要搶呢?可見搞配票實在談何容易。這情也反映出這些所謂「民主派」,事實上在包裝和內容上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他們之所以要分別以不同名單參選,就是因為他們有分歧,要選民作出選擇,因此配票是與這現實背道而馳的。 選民抗拒「 指揮」 投票 投票選舉立法會議員,是一種嚴肅的公民責任,也是一種非常個人的行為,這行為可以受到各種競選手法的影響,但選民會抗拒任何欲「指揮」他們投票取向的動作,這類動作可能引來反效果。簡單地呼籲支持者的家庭成員分票,並非這些政黨的真正配票策略。然而,單單討論這些議題,對選舉的某一方也是有利的,傳媒亦樂意奉陪,反正現時沒有更好的議題。 |
文章編號: 20040812004013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港聞 P04 |
都市日報
|
2004-08-12 |
選舉各出絕招 雨中拉票甚狼狽 |
9月立法會選舉揭開戰幔,循直選出戰的人士連日來忙於落區拉票,商台前節目主持人鄭經翰昨日到油塘街市拉票,更找來患難兄弟林旭華協助;同區競選的民主黨李華明亦不甘示弱,成立一支單車隊在區內宣傳;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則遠赴長洲瞭解漁戶販商的經營情況,由於昨日天氣欠佳,部分宣傳活動亦受到影響。 鄭經翰昨日連同林旭華等人到油塘一個街市拉票,他出現之處,頗受區內居民歡迎,有小朋友更尾隨他派單張,林旭華昨日全副裝備為鄭經翰拉票,既有寫上他名字的綵帶,又熟練地呼籲市民支持鄭經翰。 鄭空降九龍東之後,《基本法》45條關注組成員梁家傑日前亦在宣傳活動表示,選情出現危機,民主黨的名單更面臨最大威脅,李華明昨日率領胡志偉、何偉途等在區內宣傳,更成立單車隊在區內穿梭宣傳,胡志偉被問及選情告急時稱,現在不會想那麼多,只會努力去做,盡量拉票。同區還有以陳婉嫻及陳鑑林為首的兩張參選名單。 新界西的周梁淑怡昨在該黨葵青區議員及助選團陪同下,到長洲拉票,他們與小販討論生意情況,該黨稱,正考慮安排周梁淑怡到離島宣傳拉票。昨日天氣不佳,拉票時遇上雷雨,助選人員坦承,拉票時很狠狽。 新界西參選名單最多,獨立的陳偉業計劃週日舉行誓師,泛民主派梁耀忠、李永達則各自在葵青宣傳。該區其他參選者包括民主黨何俊仁、職工盟李卓人、民協嚴天生、民建聯譚耀宗、新論壇呂孝端、獨立的伍得良、查錫我,基層民主社鄒秉恬。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812441001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