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A18  |  文匯論壇  |  香江透視  |  By 周八駿
2007-10-30

香港政治的縮影

 在香港政治發展問題上,既存在意識形態的分歧也存在政治利益的對立。香港居民即使信奉不同於國家主體的政治觀念,未必會對國家主體政治體制和國家執政黨採取對立的政治態度。關鍵在於香港政制問題不能受外部政治勢力干預。即將到來的兩個選舉,將是香港社會政治成熟度的一個縮影。 未來一個多月,香港將進行兩項選舉——2007年11月18日第三屆區議會選舉和12月2日第三屆立法會香港島選區一個議席補選。兩項接踵而至的選舉,牽動香港所有政治力量,是當前香港政治的縮影。

 4年前,2003年11月23日第二屆區議會選舉是當時香港政治的縮影,結果顯而易見地折射2003年七一以來香港政治處於轉折點和分水嶺的形勢。約10個月後,2004年9月12日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又反映香港政治形勢的最新演變,即兩大政治派別在政治鬥爭中的位置發生明顯轉變。

本港政治生態已發生變化

 與4年前比,第三屆區議會選舉的議題既有一脈相承之處,即:在政治上,圍繞香港政制發展問題,「民主派」繼續提出激進的主張而愛國愛港陣營繼續維護《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原則,主張從香港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又有新的變化,即:關於經濟、民生,尤其地區和社區建設等非政治議題在選民心目中的份量明顯提升。換言之,4年前香港社會沉浸在2003年七一遊行所反映的偏頗情緒之中,而今香港社會已呈現比較平和的心態。

 與4年前比,香港各政治團體對待第三屆區議會選舉的動機和策略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不僅繼續利用選舉來伸張各自政治主張,而且視選舉為各自培養政治人才的重要途徑。

 立法會一個議席的補選,同立法會換屆選舉,本來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然而,2007年12月2日的補選,由於主要競爭對手是兩位香港政壇的重量級人物,意義便大不同於如果由兩位知名度較低、或者其中一位知名度較低人士來競爭。在兩位主要競爭對手的背後,分別是香港兩大政治派別。競選在香港島選區展開,卻引起全香港社會關注;而且,牽動中央對香港政治形勢的高度關切,也牽動對香港和中國有所企圖的外部政治勢力的密切關注。

 兩位主要競爭對手都曾是港英政府的高級政務官,如今不同的政治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折射香港回歸祖國過程的曲折。兩位主要競爭對手還曾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要官員,在2003年七一前後圍繞當時香港政治的重大議題分別站在不同的立場,如今競爭立法會議席,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2003年七一遊行以來香港政治的確出現轉折點和分水嶺。

立法會補選折射本港政局的轉變

 香港社會政治化不斷深化。兩位前高級公務員的競選陣營分別包括若干退休高級公務員,這是否象徵香港社會政治化已不可阻擋地浸透以政治中立為標榜的公務員隊伍?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務員如何繼續保持政治中立?這是特區政府、中央政府和香港社會不能不面對的問題。這也是2007年12月2日立法會一個議員補選不同於2004年9月12日立法會換屆選舉的一個重要之處。

 還有另一個不相同的重要之處。由於今日香港社會比較平衡地關注香港經濟、民生和政治議題,不同於3年前為政治問題所深深困擾;也由於兩位主要競爭對手都具有不同凡響的政治抱負。所以,即使是一對一的競選,所爭取的任期僅僅約8個月,然而,兩位主要競選對手對政綱和競選班底的重視,較之3年前以政治團體為競爭對象的換屆選舉有過之而無不及。

葉太競選政綱展現包容性

 然而,不能不指出,陳方安生女士即使以獨立人士自詡,但其競選策略和班底卻明顯靠向「民主派」。她先是把補選界定為「民主與非民主之戰」,(2007年9月1日《信報》第四頁)緊接又稱她與葉劉淑儀女士之爭是「候選人的character integrity(人格誠信),多於real issue(實質選舉)」(2007年9月17日《信報》第十一頁)。相比較,葉劉淑儀女士即便得到愛國愛港陣營的支持,卻仍然在競選班底的組成和競選政綱的內容上展現包容和團結。她在2007年10月23日發表的競選政綱中提出關於爭取2012年雙普選的方案,是盡可能照顧在香港政制問題上各利益相關方(亦稱各持份者)的重要關切,謀求政治妥協。

 在香港政治發展問題上,既存在意識形態的分歧也存在政治利益的對立,錯綜複雜以致難以取得突破。必須把意識形態差異與政治利益對立區隔開來,才能爭取香港民主政制向前發展。香港居民即使信奉不同於國家主體的政治觀念,未必會對國家主體政治體制和國家執政黨採取對立的政治態度。關鍵在於香港政制問題不能受外部政治勢力干預。因而,即將到來的兩個選舉,也將是香港社會政治成熟度的一個縮影。



 
文章編號: 20071030005011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大公報
A10  |  港聞  |  人物特寫
2007-10-30

毋懼何俊仁名氣李錦文倡「一人一職」

樂翠選區是屯門區內較為矚目的選區之一,由民建聯的李錦文硬撼尋求連任的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身為民建聯中央委員的李錦文,曾參加過九九年的區議會選舉,並成功當選;至零三年時,因重劃選區分界的關係,他原來的選區被一分為二,因此當屆並沒有再參選。可是,他那顆熱衷於服務社區的心,並沒有因此而停下來,仍然無條件地繼續服務居民。

對李錦文這位資深的地區服務者而言,他認為要服務社區,就必須心無旁騖、毫無保留地全情投入,不能一身兼二職。故此,他認為何俊仁一方面身為樂翠區現任議員,另一方面又擔任立法會議員、民主黨主席等多種公職,時間上根本難以兼顧所有事務。而很多樂翠區的街坊亦曾向他反映,表示難以見到該區議員一面,遇上問題也不知向誰求助。

李錦文表示,區議員經常需要接觸居民、處理地區事務,若身兼太多公職,以致出現難以兼顧的情況,將令居民的權益受直接損害。故此,他希望透過在該區參選,帶出「一人一職,居民得益」的訊息,並還居民以一位全職區議員。

李錦文坦言,面對知名度和曝光率較高的立法會議員,自己的勝算究竟有多大,實在難以估計;但他認為,憑藉過往在區內的服務成績,有信心能夠取得勝利。他表示,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只要能夠令居民明白到「一人一職」

的重要性,就已經算是達到目標。他承諾,若自己有幸當選,必定會做一個全職區議員,一心一意服務街坊。

李錦文今屆的參選政綱主要集中在交通及民生方面,例如爭取輕鐵減價、開辦更多對外巴士線、改善屯門營商環境、增加區內就業機會等。而他的對手何俊仁,亦以增加老人生果金及成功爭取十二年免費教育作招徠。



 
文章編號: 20071030002005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大公報
A10  |  港聞  |  人物特寫
2007-10-30

少談政治邱嘉強一心為民

加入民建聯兩年的邱嘉強形容自己是「政治冷感」,只希望做好地區工作。今次決定參選,是因為對現任區議員的不滿,並非出於政治野心。他笑說,參選只是希望居民得到一位致力服務社區的議員,即使最終落選,可以為居民服務亦會感到高興。

今年五十二歲的邱嘉強加入民建聯只有兩年,他坦言,對上兩屆區議會選舉,自己都是投給對手──民主黨黃偉賢。不過他表示,幾年來愈來愈認識到對手只會空喊口號、製造爭拗,地區政績乏善可陳,便慢慢對民主黨死心。適逢他活躍於籌辦社區活動,認識北朗選區的區議員陳兆基,二人意氣相投,最終邱加入了民建聯

他表示,自己多年來都為南屏街坊服務,與當地居民稔熟。今次出選,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街坊認為南屏區需要一個真正為居民做事的區議員,所以推舉他參選

面對當過立法局議員,而且在南屏區多次連任的對手黃偉賢,無論是「明星效應」和競選經驗,邱嘉強都跟他差天共地。邱嘉強表示,大部分市民只希望安居樂業,不希望有無謂政治爭拗,自己服務地區已十多年,即使今次選舉落敗,以後亦會繼續留守南屏區,服務街坊。

除邱嘉強外,元朗南屏區候選人還有當區區議員,民主黨的黃偉賢。



 
文章編號: 20071030002006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大公報
A11  |  港聞
2007-10-30

鄭耀棠指李柱銘愚蠢

【本報訊】反對派立法會議員李柱銘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呼籲外國勢力趁機杯葛北京奧運,繼續受到社會各界強烈譴責。工聯會會長鄭耀棠批評,李柱銘混淆「內部勢力」和「外部勢力」愚蠢至極,而公開支持李柱銘的陳日君發表的所謂「有組織」言論,更是無證據的無理指責。

不滿陳日君無理指責

鄭耀棠指出,工聯會近期收到許多市民意見,指出李柱銘藉機出賣國家利益、背叛民族,都是明顯的「漢奸」行為;加之李多年來所作所為,因而被市民譴責為「漢奸」,李柱銘需要思考自己的行為,向全港人民公開道歉。

他說,李在文章中所謂的「外部勢力」言論,犯了「原則性」錯誤,是極為愚蠢和無知。「我相信任何一個香港市民都不會白癡到如此地步。中國是一個主權國家,怎麼會是香港的外部?」他指出,無論是李柱銘本身還是反對派,至今都在迴避這個問題,必須向市民做出解釋。

鄭耀棠表示,香港回歸以來的民主發展有目共睹,因此相信今次個別事件不會對香港的民主進程和近期的區議會選舉,造成太大阻礙:「他(李柱銘)沒有那麼大能力,民主發展是要根據進程逐漸完成的。」



 
文章編號: 20071030002006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大公報
C10  |  社團新訊
2007-10-30

深水街坊聯會敬老聯歡

【本報訊】深水區街坊會聯合會慶祝二○○七年街坊節暨敬老聯歡大會,日前在旺角倫敦大酒樓舉行。應邀出席的主禮嘉賓有:深水民政事務專員陳穎韶,中聯辦九龍工作部部長余汝文,深水警區指揮官余敏生,廉政公署西九龍辦事處首席主任曲廖秀芳,社福署深水區福利專員余廖美儀,食環署深水區高級總監何樑成,康文署深水區經理文健等。以及大會主席李漢雄,籌委會主席廖子強,副主席權威、譚立仁、溫國雄、洲、梁世、伍義林等該會首長。當晚筵開九十九席,取其長長久久之寓意。現場所見,許多應邀與會的長者耆英,歡聚一堂,興高采烈。

李漢雄首先代表大會致詞。他對前來參加聯歡大會的主禮嘉賓和所有與會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說,轉眼間街坊福利會已成立超過半個世紀。回想當初的艱難歲月,有賴一群熱心公益的人士,決意為貧苦大眾謀利益,希望憑團結群體的力量,把大家距離拉近,並抱互助互愛,敬老護小,救急扶危的精神服務社群。至今全港的街坊會超過六十餘間,成績有目共睹。他還透露自己的祖輩也是街坊運動的創始人,所以令他對街坊會更有親切感。他還介紹了深水區街坊節自八四年開辦以來,竭誠為街坊服務,在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和鼓勵下,舉辦了很多有益市民身心健康的活動。他對於該會會長鄭錦鐘獲特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之榮譽,表示衷心的祝賀。最後,李漢雄呼籲大家踴躍參加區議會選舉,投愛港愛國候選人一票。

陳穎韶和余汝文也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們對街坊會所起的作用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肯定了街坊會為社區和諧,為市民救急扶危,為民間和政府之間的溝通所出的貢獻。希望街坊會能更加積極與政府合作,充分利用資源,為廣大市民作出更好的服務,團結大家共同為祖國和香港做出更大的貢獻。他們還向在場的長者致以誠摯的祝福。

廖子強最後代表大會致謝詞。他再一次向為社會和家庭無私奉獻的長者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問候。他說,這晚千多人聚首,濟濟一堂,用鐵一般的事實,見證了街坊會之合群進取,堅定不移,屹立超越了大半個世紀。他接說,街坊會參與工作的每一位,均懷服務社區之抱負,以造福坊眾為使命,其所獲得之成果,坊間稱譽,政府也讚揚。鄭錦鐘等人榮獲特區政府的榮譽稱號,以此可見一斑。他表示今後將再接再厲,不負使命,為街坊做更好的服務。

大會有熱心贊助者送出豐富的禮品。聯歡會在歡欣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文章編號: 20071030002031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明報
A30  |  觀點  |  By 余若薇
2007-10-30

普選毅行者需共同目標

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中,不少候選人均表示支持民主普選,有些有政黨背景,有些自稱獨立、理性或溫和民主派的候選人,選民面對一眾「民主派」候選人,花多眼亂,難辨真偽。

民主的光譜中,應該容得下方向一致但各有表達方式的人,惟正值爭取民主普選的關鍵階段,如果站在民主光譜不同位置的人依然各自修行,甚或互相攻訐、鷸蚌相爭,缺乏一個共同目標,只會消磨爭取雙普選的意志,市民無所適從,分薄支持及票源;抗衡雙普選的龐大力量便可得逞。

民主普選支持者需要的共同目標,不單只是普選年份,還要一個具體選舉模式。現在,爭取2102 年雙普選的目標一致而明確,至於選舉方式,由於比較技術性,市民未必一下子理解。民主派政黨、團體或人士必須由百花齊放、各自提出一套方案的狀,轉入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的階段,才能凝聚更多民主普選支持者。

倘符4 原則接受任何普選模式

公民黨去年成立以來,一直本最大包容的立場,只要符合4 個基本原則,包括《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盡早普選、不設特權等,公民黨願意接受任何普選特首和立法會的模式。

經過多番磋商,今年年初,公民黨與其他共23 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達至2012 年雙普選的共識方案,向市民推介。經過這數月香港大學9 次民調,市民對23 位議員的共識方案的支持度維持在五成左右。

有些自稱支持民主的人士也說「原則上支持2012 雙普選」,市民有必要細看其建議細節及背後的支持者,慎防魔鬼在細節。最新例子是葉劉淑儀提議的普選模式,要求特首候選人在提名委員會4 個界別各取得不少於10%提名,包括商界在內,等於提高了提名門檻。

今年3 月,梁家傑參選特首,取得所需的100 個提名,但無商界敢提名他,如果將來所有候選人都要具備商界提名,那些沒被當權者認可的人士極有可能由於得不到商界提名,而不得其門而入。類似的排斥態度,在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亦表露無遺。比較陳方安生和葉劉淑儀各得的商界提名,便明白葉太為何建議,特首候選人非要商界提名不可。此外,地鐵行政總裁周松崗提名公民黨成員陳淑莊在一個小小的山頂選區角逐區議員,竟然引來商界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要脅以後對地鐵事宜「睇緊」,周要為此向田道歉,還要被學者批抨為「政治敏感度不足」。愈來愈多人自稱「民主派」或「原則上支持2012 雙普選」,市民實在不容易分辨誰是有條件地支持雙普選、誰是掛羊頭賣狗肉、誰骨子裏想延續「商人治港」。民主派團體和人士更加需要包容和團結,推動共同的主張,協調最有利整體民主派發展的選舉部署,使到普選路上的毅行者縱使未見終點,但有清晰的奮鬥目標和方向。



 
文章編號: 20071030004024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文匯報
A13  |  香港新聞
2007-10-30

鄭耀棠: 有人喜做漢奸難制止

 【本報訊】(記者 鍾立)針對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及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先後發表的「漢奸論」,工聯會會長鄭耀棠坦言:「有人鍾意做漢奸,真係制止唔到。」不過,他強調,如果有人出賣國家利益、背叛民族感情,「我作為正直的中國人是一定會譴責他的。」

 鄭耀棠昨日在回應李柱銘撰文要求美國總統布什趁奧運向中國施壓改善人權狀況時強調,中國的人權狀況每年也有改善,「美國都唔係好好多」,而李柱銘因此被批評為漢奸,這評論並非來自政界,而是很多市民不值其行為的「最直接的評價」。

無理指責中央駐港機構應澄清

 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表示要「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李柱銘竟聲言其中的「外部勢力」是指中央政府和中聯辦,鄭耀棠批評這完全是無理的指責,香港特區的主權屬於中國,而中央駐港機構根本不可能是李柱銘口中所指的外部勢力:「李柱銘這樣說,唔係當市民白癡就係誤導。」

 他希望,民主黨就李柱銘相關言論作出澄清:「他們作了回應,但好像沒有回應中聯辦是外部勢力(這一部分)。」

 鄭耀棠又相信,李柱銘的言論不會影響香港的民主進程,因為香港的民主發展正按照《基本法》規定在不斷進步;對即將舉行的區議會選舉也不會有大影響,「不要講到一兩個人有咁大能量」。



 
文章編號: 20071030005008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 ----------

 

東方日報
A28  |  龍門陣  |  思入風雲  |  By 張志剛
2007-10-30

思入風云:雪上加霜

李柱銘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引來連串爭拗,被當事人扯到跟區選和補選有關。其實李柱銘這樣高調外訪和撰文,其一舉一動,很自然與政治和選舉拉上關係,因為他本人就是政治中人,其言行就很自然被政治化,要避也避不了。

泛民在區議會選舉,本來就已經處於劣勢。最主要的原因,是今次的選舉成績,很自然拿來跟○三年那一次作比較,那時泛民政治能量擴張到極點!

但時移勢易,泛民自否決政改之後走勢迅速滑落,以現時行情看來,是近十年的最低潮,以現時的水平來和○三年比較,是浪底和浪頂的分別,自然失色許多。

上次打正泛民的旗號獲選的區議員,大約有二百之數,佔了民選區議員的一半,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公民黨加入戰團,其斬獲應該填補不了民主黨的損失,社民連大概可以吃掉以前一二三民主聯盟的席位,但總的來算,恐怕不會多過一百八十席。而事實上,由○三年至今的十一次區議會補選的成績來看,親建制的陣營是佔盡優勢,取得其中九席,泛民只得兩席,而親建制取得那九席,其中有六席是原來由泛民及其友好所佔有,另外三席則是承襲友好人士失去的議席;而泛民只能從民建聯手中搶得一個議席。區議會選區劃得細小,很難用民調來預測,但用最相關的補選來作指標,泛民可以說是陷於非常劣勢。李柱銘今次多手一寫,又遇奧運當炒的熱潮,選情就更是雪上加霜。

 
文章編號: 20071030032032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 ----------

 

東方日報
A28  |  龍門陣  |  龍吟虎嘯  |  By 柳扶風
2007-10-30

龍吟虎嘯:轉移視線 無濟於事

李柱銘除了以混淆視聽、偷換概念為自己的漢奸行徑開脫辯護外,還試圖轉移視線,把社會輿論、各界人士對他漢奸行徑的批判說成是為了「打選戰」,說是「有組織」的針對他。李柱銘也太把自己「當根了」,也太低估香港輿情對他這種漢奸行為的義憤了。為了「打選戰」?若香港近期沒有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李柱銘的漢奸行為就不會引起公憤和批判了嗎?當然不是。不管香港有沒有選戰,李柱銘的漢奸言行都必將引起輿論大規模的聲討。對此,李柱銘是難逃成為公敵的,這和選舉沒有關係。

李柱銘說香港有一股勢力有組織的針對他。是的,針對漢奸行徑,香港是有一股勢力,這就是愛國愛港勢力,這就是捍國家利益、民族尊嚴的正氣勢力。這股勢力也並非針對李柱銘一人,只不過李柱銘叫囂最狂,聲稱要「日日做漢奸」、「永遠當漢奸」,那就成了「首惡必辦」者,非遭輿情嚴譴猛批不可。正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對漢奸行為的批判也根本用不甚麼「有組織」。大家都是聞「奸」而怒,拍案而起。對此,正是李柱銘甚感驚懼而又不敢正視的。於是,他就胡扯甚麼「有組織」來自欺欺人。

從「打選戰」到「有組織」,這等拙劣的說詞說明了李柱銘的心虛,也展示出他企圖轉移視線、把水攪渾,想「博大霧」逃之夭夭的狡詐。其實,誰人不知,李柱銘的洋奴漢奸心態和言行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來他在這方面可說是惡行纍纍。他在民眾口中有「李漢奸」之稱也並非始於今日,他以漢奸自詡而洋洋自得更是早有記載。這方面他比汪精「慷慨豪爽」得多。汪當漢奸從來愁眉苦臉,李當漢奸還要聲大夾惡。

 
文章編號: 20071030032032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8)。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