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後的政治生態
 

 

信報財經新聞 2004-01-03

 

台灣選後的政治生態
江素惠

 
 民進黨自選戰以來,以台灣正名、一邊一國、公投、制憲的議題來突顯民進黨的本土優先與本土意識,爭取台灣省籍人士的認同。畢竟在台灣,本省籍人士佔百分之八十以上,台灣意識也就成了社會主流,民進黨的這一連串的政治訴求就在煽動「去中國化」後的台灣意識。
 
 為了爭取中間不支持台獨選民的票源,民進黨的文宣策略大躍進,過去民進黨反對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國歌,現民進黨的競選電視文宣竟以國歌為音樂背景,出現陳水扁及民進黨活動的畫面。過去蔣經國勤政愛民,屢屢下鄉與民同樂,親民的形象深入民間,現民進黨的文宣影片中,出現陳水扁抱著孩童的照片,完全模彷蔣經國的一頁,也引來了不倫不類的批評。畢竟為了選戰,可以讓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今是而昨非,顯示了民進黨的權謀,一切為選戰。
 
 民進黨提出的公投案,不斷地宣傳是防台灣安全的自主性,是台灣意識的提升,且已深入民間,因之泛藍的競選策略不得不向左靠攏,繼泛藍陣營競選總幹事王金平提出,不排除台獨的選項之後,連戰也提出了「一邊一國」說,當然連戰的「一邊一國」不同於陳水扁的「一邊一國」,連戰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簡化為「一邊一國」沒什麼問題。一邊一國說使得泛藍與泛綠的政策宣示之差距縮小了,縱不計連戰提「一邊一國」後在泛藍陣營是否引起衝擊,但就選戰的政治生態上,的確有深入探討的必要。
 
 台灣這次的總統選舉,民進黨的炒作議題,不但是選舉的訴求,更是創造台灣人的訴求。在民進黨文宣不斷地宣導下深入民心,也改變了一些台灣人的政治觀點,從而成為台灣觀點。台灣主體意識成為社會主流的價值後,台灣的認同也就起了根本的變化,在這個變化下,國民黨深入基層之後,體驗至深,才會拋出今後不再是「九二共識」或「一國中國」的文宣策略,這是一個極為基本的變化,也是極為嚴重的變化,變化於無形,變化於民進黨炒弄的結果。
 
 「一中原則」付之東流
 
 泛藍競選團隊重用立法院院長王金平,他是高雄縣人,長達二十多年的立法院生涯,以歷史高票連任立法院院長,他的政治歷練穩健成熟,國民黨借重他,乃在於他的人脈資源,他擔任競選總部任要職後就提出,連宋應到南部駐紮一段時間,並提出令泛藍陣營震撼的「台獨也不排除是台灣未來的選項」。王金平的政見不能僅視為其個人之政治色彩,而應體會為他更能掌握台灣中南部選民的思想脈動,但問題是泛藍不再提「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台獨排除論」,加之兩岸「一邊一國」論,讓台灣的泛藍陣營政治議題重新洗牌。務實也好,投選民所好也好,識時務者為俊傑,泛藍的改變選戰策略也將為日後執政定調。 換言之,在此情勢下,若泛藍可在選舉中勝出,泛藍的兩岸政策將不得不有重大調整,這是對選民的承諾,也是在情勢比人強下不得不修正,才能掌握台灣主流民意,獲得執政的最大優勢。在下屆總統大選,不管是哪一政黨勝出,都將不再出現「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政策,這些政策已猶如大江東去不復返,縱使北京一再強調「一中原則」,台灣朝野已難跟上這個主調,這就是這次選戰對兩岸政策最重要之影響,也是對兩岸關係最大的挑戰。
 
 過去國親強調「一個中國」原則,要「一中各表」,都被民進黨打成「聯共賣台」,弄得國親兩黨有口莫辯,泛綠陣營的一貫伎倆是挑撥族群衝突,他們拋給泛藍的紅帽子,讓泛藍十分被動,而終究不敢與「一個中國」沾邊,在選戰中將不再提「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政策,這樣的避忌,也造就了台獨意識的昇華。
 
 台灣的政治生態在這次選舉因民進黨的族群洗禮而起了根本性的變化,台灣的本土意識如此容易被抬升,主要亦是過往北京對台政策失誤所致。過往北京對台政策過於強硬,強調「一個中國」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台灣人對於這樣的說詞無法接受,加之北京在國際間對台的打壓,在反彈的情緒下,讓台灣人離心離德,民進黨一煽惑,就煽起了潛藏的台獨意識。當然大部分的台灣人主張維持現狀,但主張獨立的人卻在明顯的增加,這是民進黨執政後的最大「政績」及造就的成果。
 
 政治生態全面改變
 
 過去北京的打壓,逢「中華民國」之名必反,不讓中華民國之名進入國際社會,現民進黨也不要「中華民國」之名,要台灣正名,維持中華民國乃權宜過渡之計,連泛藍也不再提「一個中國」,風水輪流轉,現全力捍中華民國之名的卻是北京的政權了!
 
 北京過往對台政策的強硬還包括兩岸直航議題的探討定位於國內航線,讓民進黨有理拒絕之。此外北京口口聲聲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但「一國兩制」卻未能對台起號召示範作用,也讓台灣有了排拒之正當性,北京必需盱衡台灣的情勢,政治生態的改變,「一中原則」已遠去的最新情況下,若對台統戰也能務實地指出「一國兩制」並非兩岸統一的唯一選項時,對台才有號召力。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台灣的政治生態在劇變,不再有「一中原則」下的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北京即將要面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