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華早報
EDT12| EDT| Observer| By Chris Yeung
2008-08-20

Lack of policy leaves a battle of personalities

Elections in many places are about the right to choose - both in terms of personality and policy. In Hong Kong,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 have been largely seen as a contest of personalities, not policies.

With the Legco election campaign already in full swing, people could be forgiven for not being able to tell apart the candidates, based on what they stand for.

True, the four major parties - the Democratic Party, the Civic Party,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and the Liberal Party - are still divided on key electoral issues. These include the future of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and how the chief executive can be elected through universal suffrage.

Following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s green light to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17 for the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and 2020 for the whole of Legco, the question of a timetable has become elusive in the 2008 poll.

The attempt by the pan-democratic camp to rally against so-called "fake democracy" has not succeeded. As the government's proposals for the chief executive and Legco elections for 2012 will not be made available until after the new Legco session begins in October, moves by the pan-democrats to play the democracy card are akin to shadow boxing.

Similarly, the government's strategy of deferring public discussion on several important, highly sensitive issues until after October means it is difficult for candidates to target them in their campaigns.

Those issues include a minimum wage, health-care-financing reform, the old-age allowance and the fate of RTHK.

The government's mindset of avoiding contentious policy issues during the election period stems from officials' deep-rooted negative view of political parties.

Faced with electoral politics, they worry that parties would be tempted into populist moves. And, after political parties have taken a stance on policy issues, the room for compromise will become limited when the government puts forward specific proposals for approval in Legco.

With this government's fear of debate on controversial policy issues, political parties have an easy way out by campaigning on high-sounding principles without having to take a definite stance.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Basic Law restrictions on the power of legislators over matters such as policy formul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constrained their role.

The strain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legislature have taken its toll on both sides. Opinion polls show public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overnment and Legco has grown.

People are frustrated by the protracted political stalemate, and drought of ideas and solutions for resolving a litany of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ssues.

Many agree it is unrealistic to expect political parties to provide the solutions, knowing that the September 7 poll is not about electing a government. Voters hope to choose representatives in Legco who they trust to monitor the government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olicy formulation.

With key political and policy issues marginalised, it is not surprising the Leung Chin-man case has emerged as a godsend for the democrats to show why the powers that be need to be subject to checks and balances by the people through their representatives. As Hong Kong moves closer to universal suffrage, people face a dilemma over the role of political parties. Although they expect them to come up with sound policies and ideas, they are reticent about letting them run the government.

As long as the structural constraints and mindset towards political parties remain, voters will find what candidates say on cases such as the Leung controversy more relevant when deciding who would do the best job of monitoring the government.

Chris Yeung is the Post's editor-at-large. [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820027014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太陽報
A23| 太陽虹| 天下為公| By 陳文
2008-08-20

民調謬誤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地區選情之激烈,是歷屆之冠,各候選人支持度的變化,成為城中的焦點。而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民調亦五花八門,目不暇給,同一候選人,其支持度卻出現極大差異,給人一種花多眼亂的感覺。

民意調查其實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學術界人士應對民調要求極高,民調不但要科學性地抽樣進行,而成功訪問的人數亦應達至一定的數量,民調的結果才應被使用,否則民調的濫用,不但令學術機構聲譽受損,更會干預選舉的進行。

然而,近日就選舉展開的民意調查,具代表性及可信性的可以說是極為稀少。大部分民調只交代訪問的人數,卻沒有交代成功訪問人數,故讀者難以評估該等民意調查是否可信。此外,不少民意調查就各區候選人支持度進行調查時,樣本數目均極為不足。部分選民眾多、候選名單達十個以上的選區,調查機構卻只成功訪問了二百多個選民,其準確度存在很大偏差,而代表性亦極為有限。

不少民意調查,對於學術機構而言,應該並不合乎基本的要求,故此,其結果不應被使用。但可惜的是,現時民調已到了濫竽充數的地步,部分民調,包括以大學名義所作的調查,均極為粗濫,而所作的調查,亦極不專業。

基於民調質素的良莠不齊,不少候選人及傳媒會利用合乎需要的民調結果,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製造輿論。平時以民主公義打扮人士,當利用民調造勢時,其醜陋的政客猙獰面目表露無遺。政治的無情及污穢可見一斑。

不專業的民意調查,再加上某些漠視傳媒道德的傳媒機構推波助瀾,錯誤的訊息以及扭曲的民意,必然會四處散播,選舉自然會更加混亂。選民只能自求多福,不要被失實的民調操縱,以免選舉變成被民調及某些傳媒操控的政治鬧劇。

 
文章編號: 20080820034049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明報
A16| 港聞政情| 最新民調
2008-08-20

民建聯直選支持度5 區齊升自由黨全線報跌田北俊:疑受累梁展文事件

《明報》有份贊助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立法會選舉民調最新數據顯示,民建聯5 區直選候選人的支持度近期全線上升,特別是港島區曾鈺成名單和新界東劉江華名單都錄得超過5 個百分點的顯著升幅,反觀自由黨的支持度全線下跌,公民黨及民主黨則在窄幅上落。有學者分析,民建聯支持度上升,與他們的選舉工程做得好有關。

社民連4 區錄增長

港大民研計劃在8 月10 至18 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了3269 名登記選民,比較在8 月1 日至9 日的民調數據,民建聯5 區候選人的支持度分別錄得1.7 至5.9 個百分點增幅;在4 區出選的自由黨則錄得0.6 至3 個百分點的跌幅;社民連除了「長毛」梁國雄錄得0.5 個百分點跌幅外,其他候選人支持度都上升(見表)。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相信,支持度上升是由於各區的選舉工程陸續展開,市民對候選人印象加深所致。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亦認為,這跟該黨候選人落區基層工夫較強、動員能力較好有關。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亦認為與民建聯的選舉工程部署有關。

民主黨楊森認為,建制派過去在各區都取得近三成的選票,對民建聯支持度上升並不意外。

自稱親中派挺民建聯者大增從數據分析,最明顯的現象是自稱親中派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民建聯名單的數字大增,例如在港島區,自稱親中派又支持曾鈺成的受訪者,由上次的42.6%,急增至52.4%;在九龍西,自稱親中派又支持民建聯李慧瓊的人士,由48.6%增至59.2%。

至於自由黨支持度下跌,宋立功相信與梁展文事件有關,因為田北俊是新世界中國的董事。自由黨田北辰表示,自由黨支持度下跌,可能是因為梁展文事件令市民對商界有懷疑,因而將官商勾結的質疑加諸自由黨身上。

各區游離票增加2 至7 百分點今次調查又發現,同期5 區游離票比上次調查增加,分別錄得2 至7 個百分點升幅,蔡子強認為這是由於選舉開始白熱化,市民要重新思考如何投票。宋立功認為市民近日聚焦於奧運的歡樂氣氛之中,因此游離票會增加。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對此感擔心,她說近期落區時,發現有市民見泛民有機會在港島取4 席,便考慮如何「配票」,她指這種做法極危險,因為她並非穩取第二席。楊森則估計,今次選舉名單眾多,很多選民覺得「花多眼亂」,估計到最後階段選民才會作決定。



 
文章編號: 20080820004024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南華早報
EDT8| EDT| Legco 2008| By Albert Wong
2008-08-20

Heated debate on trades-based seats

The testy issue of whether pan-democrat candidates should take part in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elections arose again in a Hong Kong Island forum yesterday.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candidate Tsang Kin-shing said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Civic Party were effectively blocking progress in abolishing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by taking part in polls for such seats.

He also questioned Civic Act-up candidate Cyd Ho Sau-lan's support of an appointed district councillor for chairmanship of the council.

Independent candidate Lo Wing-lok, a former league member, also supported a complete boycott of small-circle elections.

The issue has developed into a full-blown row in recent forums involving league chairman Wong Yuk-man and his Civic Party rival in Kowloon West, Claudia Mo Man-ching.

However, yesterday's debate between Hong Kong Island candidates was comparatively good natured.

When asked by the Civic Party's Tanya Chan how else he proposed to abolish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if Beijing-loyalist candidates were allowed to return uncontested, Dr Lo replied: I find those 10-odd uncontested lawmakers just despicable. But the truth is, if [the Civic Party's] Alan Leong Kah-kit had not taken part in that small-circle election [for the chief executive last year], then we could all have taken to the streets, unified, and shown the world Hong Kong's shameful fake election.

Explaining her support for former appointed district councillor Wu Chor-nam's bid for chairmanship of 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 Council, Ms Ho said that only through reasonable discussion could people be encouraged to embrace the democratic process.

Mr Wu stood unsuccessfully as an independent in last year's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s.

The forum was organised by four student unions and an internet-based community television group.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82002700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南華早報
EDT8| EDT| By Joyce Ng
2008-08-20

Pan-democrat to test three-term veteran's infrastructure plans

Our series on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continues with Joyce Ng looking at the engineering sector

The engineering sector sees a candidate from the pan-democrat camp take on three-term incumbent Raymond Ho Chung-tai for the first time.

Dr Ho, who has represented the sector since 1998, beat independent candidate John Luk Wang-kwong in the past two elections. He lists 10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s his platform priorities.

We are suffering a high unemployment rate and a serious brain drain, he said. New infrastructure works are the first thing to talk about. We shouldn't politicise matters.

The 69-year-old lawmaker dismissed suggestions that it was time he made way for younger candidates.

What the sector needs now is a representative most seasoned in large-scale projects and council matters, with good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r Ho, a Hong Kong deputy to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aid he did not object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give Hong Kong universal suffrage for the chief executive in 2017 and for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in 2012.

It's already been decided, but there is something we can do - to broaden the electors' base in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as soon as possible, he said.

A former chairman of 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s, Dr Ho is backed by a host of senior industry figures.

His main rival, Civic Party vice-chairman Albert Lai Kwong-tak, decided to run after topping the votes in the Election Committee sub-sector election in 2006.

Mr Lai, 50, criticised Dr Ho for failing to protect engineers' interests, saying he had only posed a few questions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last year.

Although he talks of his good relations with China, so far we see no engineers formally practising on the mainland, Mr Lai added.

Mr Lai defended his political affiliation, saying: Experience tells us that only parties are strong enough to promote professionals' interests. It is the parties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lobby, rather than independents.

Mr Lai's platform emphasises cleaning the air, developing secondary city centre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and more public consultation on infrastructure plans.

While heritage has often been seen to be at stake in recent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Dr Ho said the two we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although conservation is a subjective thing.

Dr Ho said he agreed with moving Queen's Pier to a new location: Its pier func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original site. Mr Lai, on the other hand, insisted on respect for history: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 has pointed to the importance of restoring heritage to original locations.

The other candidate, 52-year-old engineering consultant Raymond Man Sek-ong, who is running as an independent, said he had no personal political or professional platform, but could act as a secretary for engineers voting according to internal polls within the industry.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820027006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香港經濟日報
A28| 政情| 立會選戰| By 何曉勤、鄧詠筠
2008-08-20

候選人拍短片 網上攻選民 名導助葉太胡志偉 政黨食腦突圍

  今年選舉,候選人愛用網上工具作宣傳,除網誌、facebook,拍攝短片亦成新興宣傳手法。繼港島候選人葉劉淑儀找來著名導演張婉婷拍短片,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胡志偉亦獲得新晉導演黃精甫拍攝短片,以突出新一代氣味。

  胡志偉得到曾拍攝《江湖》、《阿嫂》等電影,曾奪得金像獎新晉導演獎黃精甫,以「字成一家」的個人名義,義務為他拍攝3段短片。

黃精甫Vs張婉婷 數分鐘較量

  「字成一家」的成員Fiona認為,現時年輕人、上班一族都長時間用電腦,故網上途徑,更能接觸選民,「由於他本身知名度較低,故在短片中,要突出他是民主黨的新一代。」要突出新一代的信息,黃精甫就用了兩個元素:找來民主前輩、曾在九龍東出選的司徒華,帶出交棒感覺;以及胡志偉兒子帶出年輕、「新一代撐新一代」。

  在港島參選的葉劉淑儀,就找來名導演張婉婷,為團隊拍宣傳片。張婉婷的作品《秋天的童話》至今仍為人所樂道;透過此大師級導演,在數分鐘的短片內,以軟性手法帶出了葉太對不同議題,包括她對創意產業、貧富懸殊問題的意見。

  葉太認為,除了派單張等傳統策略,善用網上工具同樣重要,在網上發佈短片更是不可或缺,以介紹團隊和帶出理念。

  有人找來名牌導演操刀拍攝,但民建聯新界西團隊的宣傳短片,就只有幾位義工拍攝。而用甚麼手法帶出信息,亦好考功夫,民建聯的短片意念,就是靈機一觸產生的。

義工拍片 譚耀宗扮演女傭

  短片內容由一眾候選人模仿電視廣告,分別由主席譚耀宗扮演「得成女傭」,指出民建聯才是最好的選擇;及模仿二手煙廣告,指吃東西鯁死的人絕無僅有,但在選舉中後悔投錯票的人就有很多。

  其團隊的陳恆鑌指,拍攝當日八號風球,他們未能落區宣傳,惟有開會商討選舉策略,看到電視廣告便立時想到,可以參照深入民心的廣告,來帶出選舉信息。陳恆鑌認為,將短片放上網站,供選民觀看的功效大,因短片可較其他方式的宣傳,包含更多元素。

  另邊廂,競逐工程界議席的公民黨黎廣德,亦透過網上短片,以顯示關注投身業界十年的工程師,亦捱著薪酬低、工時長苦況。

  身兼形象策略顧問、黎廣德的競選經理熊子弦指:「我希望段片故事性較強,看的人會有興趣繼續看下去,如果一開始就『人人搬屋』(口號式宣傳),好快就會收檔。」熊子弦指,選擇拍短片放上「YouTube」,是既低成本,又可廣為流傳,短片推出後亦引起業界討論,效果不錯。

  雖然候選人都認為,宣傳短片是一個有效的競選工具,但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短片未必有重要效益,因為短片能吸引的,都是對該候選人已有好感,或熱衷的選民,故短片未必能輕易改變選民的取態,而現時選舉短片的點擊率亦不多。

相關文章:

馮檢基田北辰 激辯最低工資



 
文章編號: 20080820030010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時事評論| By 王岸然
2008-08-20

選舉之後請問如何?

  這一段時間,大家最關注的當然是奧運,有這麼一種說法,政府將選舉的日期安排得與奧運這麼近,是要沖淡泛民的得票率。記得上一屆是九月十八日,差了數天,若然特首的政府化妝師就只會想著這些事情,提供這類無聊的小計謀,就難怪特首的民望如斯境況了。

  香港人對政府的熱情,可以在幾天之內熱起來,對政治人物的瞭解,也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奧運前出事的梁展文事件,港人也沒有輕輕放過,政客抓緊時間做文章之時,輿情就迫使政府要解決問題,這都與奧運無關。

  正如筆者上星期的分析,這個港人玩到第四次的比例代表制遊戲,無論政客及市民皆玩得很熟,若按現在的比例不變,不論投票率的高低,建制派或泛民得的位置分別還是不大,筆者估計今年多了選民因對政治無奈而不參加投票,但總投票率還是會過五成,兩派所得的總議席上落還是不會很大。

民主罪人

  亦所以,今次選舉的得失,全然是派內分餅之下的勝負結果。就是泛民也深明此理,公開論壇之上再也不是建制派與泛民之爭,而是向最有可能分票的對手開火,不管是否同路人。上星期日港台所辦的論壇,最為人事後樂道的不再是泛民如何爭民主,而是毛孟靜與黃毓民的對罵,引起其他候選人乘興紛紛抽水的事件。

  排名三四位勝算甚高的毛孟靜突然質問黃毓民參與功能組別選舉就是否一定是「民主罪人」,這對排名六七位苦無機會突圍的黃毓民是難得的機遇,他直斥爭民主普選的公民黨去參加小圈子選舉及功能組別選舉,知否「個醜字點寫」,他更進一步指罵公民黨與陳方安生及黎智英合組民主派的惡勢力,想包攬議席,趕絕社民連云云。

  這個「民主惡勢力」的說法,筆者去年在本欄開始使用,漸成標籤說法,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之中,《蘋果日報》利用累積了多年的民粹本錢為公民黨助選,老闆黎智英想當泛民的造皇者之心,已是路人皆見。筆者留意到上述「民主惡勢力」的指控,各報刊皆有報道,獨被間接指控的《蘋果日報》故意刪去不報,電子媒體的選舉論壇深入民心,為關心政治者所必看。民主第一大報要過濾給予讀者訊息的行為,會驚醒讀者,想為他們洗腦的「惡勢力」的確存在。

  還說為何毛孟靜在大好形勢挑起這個意識形態的話題。這要回到年半之前公民黨的梁家傑起而參加特首小圈子選舉的事件,當時社民連踩場衝擊之時,拉起的橫額,上書的正是「民主罪人梁家傑」,這個民主罪人的指控,公民黨人耿耿於懷,眼看公民黨選舉形勢一片大好,港島兩席不是問題,新東坐一望二(逼走長毛),新西張超雄迎頭趕上(逼走陳偉業),梁家傑穩如泰山,就連毛小姐自己也遙遙領先(淘汰黃毓民),正是存在證明合理,成功證明正確;毛小姐一時意氣風發,要提早幫成功在望的公民黨翻案,想暗寸正在領導一支可能成為五○部隊的黃毓民,你的「民主罪人」之說何來?罪人可以這樣風光地成功的嗎?事實在證明是你錯了。

互推責任

  公民黨的罪,又何止於參加功能組別?事實上,香港的民主派政黨從無以不參加小圈子遊戲為賣點,因為港人根本沒有這樣高的情操,未有參加的小政團可能只是沒有機會吧,一般人是這樣想的。公民黨最大的「原罪」,是叫港人放下六四的包袱,至今尚未公開道歉,亦不肯把平反六四的訴求寫入政綱,亦無高調參加支聯會的活動,這是非常一貫的。往後的論壇,筆者非常希望有人質問公民黨這件事。湯家驊與李柱銘私下談話還可狡辯為不代表黨,關信基一直是黨主席,他叫人放下六四包袱只是個人意見嗎?

  更深層的問題是,這次競選泛民政客能帶給港人的,只是各候選人向大家自吹是比其他人更好的選擇,卻說不出某一泛民在哪一方面與其他人究竟有何不同之處,社民連標榜是社會政策的左派,但過去兩年給選民的印象,是一個追逐社會議題爭曝光的大壓力團體,紮實的基層工作成績是欠缺的。窮人與打工仔在港肯定是欠缺代言人,觀乎民協、街工及職工盟都能緊守自己的陣地,浮誇的所謂左派無功而回時,只是說明選民知道真偽的分別而已。

  泛民口口聲聲說要力保立會二十一席的關鍵少數,本身就是沒有說服力的說法。少數的目的若只是否決民主發展小步的提案,二○○五年已經表演了一次,之後泛民還是與港人一同坐待民主,互推責任。弱者說強者沒有強力領導民眾,強者說你也不想犧牲做個辭職者,用補選作爭議的變相公投,大家都怕蝕底地和稀泥下去,人人同一說詞,必然為港人力爭民主(但要不損自己尊貴身份為先)。

  建議已在死位的泛民政客作出石破天驚的承諾,請發下毒誓,若黨選後發覺爭不到二○一二年普選之時,一定辭職明志以作抗議,頭也不回,讓港人可藉補選作變相公投,發揮人民力量。敢這樣,你就是與別不同,翻盤有望了。



 
文章編號: 20080820391014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 ----------

 

文匯報
A12| 香港新聞
2008-08-20

九西選舉論壇民主黨挨批 馬丁04年亂告急累盟友阿塗「匯標醜聞」死不認錯

 【本報訊】(記者 明言)今屆立法會選舉5大地方選區中,九龍西一直被視為競爭最激烈。在昨晚的該區選舉論壇上,參選的民主黨成員涂謹申,被批評在「匯標醜聞」中涉以公帑買樓,卻死不認錯,「最硬淨就是臉皮」;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則點名大翻民主黨的舊帳,指該黨前主席李柱銘04年「亂告急」,連累其他反對派小政黨的候選人「連保證金都被沒收」,又狠批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親疏有別,「只為公民黨助選,趕絕社民連」,更藉機批評兩黨的港島區候選人並無實績:「(民主黨)甘乃威做過咩!(公民黨)陳淑莊又做過咩!(但)依家陳淑莊訓喺度都贏到!」

 出席是次九龍西選舉論壇的有民建聯李慧地團隊,自由黨田北辰團隊,西九動力的梁美芬團隊,民主黨涂謹申團隊,公民黨毛孟靜團隊,民協馮檢基團隊,社民連黃毓民團隊,南方民主同盟龍緯汶團隊,報稱獨立的柳玉成團隊、譚凱邦、莊永燦與林依麗,而角逐連任的職工盟前會長劉千石未有出席。

鍾港武批塗面皮最硬淨

 歷時2小時的選舉論壇火花四濺,「火頭」四處。在候選人互問環節,李慧地名單的鍾港武,首先質疑民主黨競逐連任的涂謹申,在「匯標醜聞」中涉以公帑為民主黨供樓,有「利益輸送」之嫌,並點名要求排在涂謹申名單第2位的林浩揚,以民主黨新一代的身份表達對塗所作所為的看法。

 不過,林並未有回應,涂謹申即搶白,聲稱有關事件的跨部門小組已表明該事件屬「無心之失」,反批評民建聯「歪曲事實」。鍾港武在回應時批評,涂謹申在這問題上究竟是「心虛還是心中有鬼」︰「(涂謹申)最硬淨就是面皮,得唔到市民支持,民主黨新一代不要好似大佬咁。」

 當黃毓民被嘉賓主持李鵬飛批評他沒有兌現承諾「狙擊」港島區候選人葉劉淑儀時,黃毓民即激動地稱:「港島區補選期間,(社民連)已經搞掂了她(葉太),但陳太(方安生)無義氣,現時只幫公民黨,不肯來幫社民連!」

黃毓民彈甘乃威陳淑莊

 他又大翻民主黨的舊帳,又批評「新仇」公民黨:「(上屆立法會選舉)多得民主黨李柱銘亂告急,才使到阿牛(社民連港島區候選人曾健成)在上屆立法會選舉時只得5000票,保證金都被沒收。其實阿牛在區內為居民做了很多事情,甘乃威做過咩!陳淑莊又做過咩!依家陳淑莊訓喺度都贏到!」

 公民黨湯家驊要求「翻閹」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參加法律界功能界別選舉,亦是論壇的另一個焦點所在。毛孟靜再次與湯家驊劃清界線,聲言該黨執委從未談論與通過有關事宜,「這只是黨員私下去說,不關我事。」她更聲稱,要盡取反對派選票。



 
文章編號: 20080820005006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 ----------

 

文匯報
A13| 香港新聞| 各懷鬼胎
2008-08-20

爭議參選功能界別 反對派互轟

 今年立法會選舉,反對派為互爭相近票源而水火不容。港島各反對派候選人在選舉論壇上互相開火,獨立候選人勞永樂及社民連曾健成,齊齊批評公民黨和民主黨「講一套,做一套」,一邊聲稱爭取民主,一邊卻參與他們口中的「小圈子選舉」—功能界別選舉。有學生也質疑,「若你叫人不做賊,自己又怎會去做賊呢?」

 社區電視(Community TV)昨日在港大主辦港島立法會選舉論壇,約數十名年輕人參與。與會青年似乎關心政治多於教育問題,其中論及功能界別的爭議時,更惹起反對派候選人混戰。前民主黨成員黎志強指,若要扭轉法案因功能界別議員不支持而未能通過的局面,年輕人應動源家人投票給反對派的功能界別候選人。民主黨團隊徐遠華也聲稱,只要有普選便能解決所有問題。

 不過,勞永樂聞言即批評道:「『民主派』不應呼籲人投功能界別的票,應該杯葛功能界別,(功能界別選舉)才能快點消失,香港快點有全面民主。」「阿牛」曾健成更不客氣地說:「講就容易,落區做就很錫身,你看公民黨會否發動群眾運動?民主黨則繼續參加小圈子遊戲,張文光參加第7屆功能界別了,有沒有放棄過?」他又直斥公民起動的何秀蘭不知是哪一派的民主,上屆當選區議員後卻支持區內委任議員當主席,「我們哪有可能得到民主呢?講一套,做一套!」

陳淑莊急冒 黎志強酸溜溜

 港大李同學坦言,公民黨及民主黨一邊罵功能界別,一邊卻參與其中,並非「真正民主派」,「若你叫人不做賊,自己又怎會去做賊呢?」公民黨陳淑莊辯稱,若反對派完全不參與,便會讓「建制派」自動當選雲。

 會上,有人憤世嫉俗,也有人感懷身世,黎志強眼見陳淑莊火速上位,不禁慨嘆她的經驗比自己淺,「命水」卻比自己好,「我們做了20年區議員,現在也擔心選不到,你做了8個月區議員卻贏梗,你入了立法會究竟有什麼鴻圖大志呢?」

 昨日共有8張名單的代表出席論壇。其他參與者包括民建聯曾鈺成團隊的張國鈞、自由黨林翠蓮。匯賢智庫葉劉淑儀團隊因已安排集訓活動未能出席,獨立候選人蕭敏華因大會未能聯絡上而缺席。

■本報記者 明言



 
文章編號: 20080820005007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 ----------

 

南華早報
EDT8| EDT| By Ambrose Leung
2008-08-20

Undecided voters on rise as early favourites see their support slide

The number of undecided voters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has gone up, a study of polling data shows.

With three weeks to go until ballots are cast, the popularity ratings for several candidates previously considered to be in a strong position, have fallen, leading to speculation that campaign forums are changing people's minds.

The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ooked at data collected from its daily tracking polls for August 10 to Monday. Of the 3,269 respondents, 84 per cent said they intended to vote on September 7.

The breakdown for the fiv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shows the number undecided rose to 21 per cent in Kowloon East, up from 14 per cent in polls conducted earlier in the month.

In New Territories West, there was a rise of six percentage points to 22 per cent.

The rises on Hong Kong Island, Kowloon West and New Territories East were 2, 4 and 3 percentage points respectively, with floating vote figures amounting to 22, 23 and 19 per cent.

Programme director Robert Chung Ting-yiu and Ma Ngok, a political scientist at Chinese University, said the growing block of floating voters would have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races for the marginal seats.

The study also showed some early favourites were slipping in their standing, suggesting that the race was still fluid.

"The change in ratings for some candidates who have been doing well in the early stage was probably due to the start of election campaigns, which has led voters to change their intentions after watching the on-going election forums," Dr Ma said.

Candidates who have apparently benefited in the latest polls include Wong Yuk-man of the 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who is competing in the Kowloon West constituency.

Mr Wong saw his rating rise from 8 per cent to 9 per cent - putting him ahead for the first time.

"I guess the series of forums I took part in recently helped raise awareness that I am running and am a credible candidate," Mr Wong said.

Choy So-yuk, who is running second on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list on the Island, saw her team's rating increase from 16 per cent to 21 per cent.

One of the candidates who saw their standing slip the most was former lawmaker Cyd Ho Sau-lan of Civic Act-up, who is running on Hong Kong Island. She fell from 8 per cent to 4 per cent.

Pan-democrat unionist Lee Cheuk-yan saw his ratings decline from 13 per cent to 9 per cent. The sampling error margins for Mr Wong, Ms Choy, Ms Ho and Mr Lee were 3, 4, 2 and 2 percentage points respectively.

The most popular political groups in the pan-democrat and Beijing-loyalist camps are the Civic Party and the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714 voters conducted by the 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



 
文章編號: 20080820027013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 ----------

 

大公報
A25| 大公評論| 點擊名人| By 游雨僧
2008-08-20

「公道湯」不公道

出曬名「吹水唔抹嘴」的公

民黨湯家驊,被傳媒贈予「大話湯」、「四罷湯」等「雅號」。

他最近又亂吸廿四,聲稱參選人電視辯論平等時間分配的規定應該更改,並建議按參選人支持度的高低來決定出鏡時間的多寡。

若按湯家驊的建議行事,肯定會令知名度不高的候選人曝光機會大減,而一向靠譁眾取寵博取知名度的湯家驊,就可以多出鏡吸引選票。

「公道湯」標榜「公平競爭」,他的選舉團隊以「公道湯」吸引選民的注意。公民黨立法會選舉新界東統籌經理李文清聲稱, 「公道湯」的「湯」字除了令人聯想到湯家驊外,喝湯亦令人有家的感覺,是日常生活中少不免的,而日常生活中亦有需要追求的事,包括公道。但是, 「公道湯」企圖通過所謂的支持度來趕絕知名度不高的候選人,就完全違反了公平競爭精神。選舉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 「公道湯」對這最基本的原則都缺乏尊重,令人匪夷所思。

言行相悖十分虛偽

「公道湯」的另一個「不公道動作」,就是在幫黨友毛孟靜助選時,指九西選區「品流複雜」,更批評該區其他候選人只懂「捉老鼠、賺錢、鬧人和奉承中央」,未必可以勝任議員,云云。「公道湯」雖然沒有點名,但極易對號入座,如此含沙射影,對其他候選人又是否公道呢?

在人大作出普選時間表決定後,湯家驊揚言要與中央及特區政府「反檯」,要發動「罷工、罷市、罷課、罷會」,被輿論抨擊為聳人聽聞,極不理性,搞對抗,是唯恐天下不亂,湯家驊因此也增加了一個「四罷湯」的「雅號」。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不點名批評: 「四罷的人,心態不好,有對抗心態,與他們一向標榜理性溝通的形象,並不相稱。」湯家驊月前找李柱銘出選立會法律界功能組別議席,毛孟靜斷然否認有其事,卻即時遭黃毓民揭穿,指李柱銘親口對他說真有其事,搞到毛孟靜口窒窒,最終勉強以湯家驊不代表公民黨這個「理由」來「撐飯蓋」。湯家驊以取消功能組別、爭取普選招選票,但卻要求李柱銘出選法律界功能組別,又是典型的自相矛盾。

湯家驊標榜「公平競爭」,卻主張參選人電視辯論不平等分配時間;標榜「爭取普選」,卻找李柱銘出選立會法律界功能組別議席;標榜理性溝通形象,卻聲稱要發動「罷工、罷市、罷課、罷會」。如此言行相悖,說明湯家驊十分虛偽。



 
文章編號: 20080820002009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 ----------

 

明報
A17| 港聞政情| 區議會| By 羅翠欣
2008-08-20

葉國謙有信心林偉強堅持到底

今屆立法會區議會界別選舉激烈之處,在於報名前鄉議局與民建聯鬧紛爭,最終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讓路」予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放棄在這界別角逐連任,但鄉議局副主席林偉強則以獨立身份參選,仍然出現建制派「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局面。葉國謙認為,早前紛爭不會影響勝算,並說「好有信心」贏取議席,相反林偉強深明對手有政黨「撐腰」,只能爭取選票直至最後一秒。

明報記者羅翠欣

關係友好葉國謙約區議員拉票決意重返立法會的葉國謙與部分區議會保持友好關係,故有「先天」優勢可以集體約會區議員拉票。上周,葉國謙便約了10 多名南區區議員拉票,聽取他們對其選舉工程的意見。會面開始,葉國謙便主動重提當年出任《基本法》23 條立法草案委員會主席一事, 「上屆『23 條』時,沒透過大家去感覺市民的想法及脈搏,希望今屆可以做到更好」。

葉國謙當年因「23 條」而在區議會選舉敗陣,也無法在2004 年連任立法會。4 年後的今日,葉國謙不覺「23條」是其選舉的包袱,更形容那次失敗經驗,讓他明白日後再次審議草案時,要好好諮詢區議員。

葉國謙:不覺23 條是包袱葉國謙分析,400 多名選民中,有119 人屬民建聯,相反民主黨和自由黨分別只得57 人和18 人。即使有報道指自由黨會全力為林偉強助選,葉國謙也不擔心,更說:「單計票數都好明顯……林偉強是自由黨的什麼人?自由黨區議員都未必一定會支持他。」葉國謙又形容,界別內的鄉事票不多,因為27 名當然議員都登記為鄉議局選民,不是區議會界別選民。

林偉強:少鄉議局十多票「吃虧」林偉強不願評估自己的勝算,亦沒正面回應劉皇發有否為他拉票,只表示希望得到每個人、包括劉皇發的襄助。他強調,自區議會於1980 年成立以來,便出任區議員,更於1985 年開始一直出任離島區議會主席,希望透過多年服務議會經驗,爭取支持。他又承認,沒有了鄉議局十多票的支持,確實有點「吃虧」。



 
文章編號: 20080820004024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 ----------

 

星島日報
A18| 政治
2008-08-20

史蔡勞何相爭港島五席底定末席混戰

港島區立法會選舉戰況激烈,但也是「亂中有序」,在今屆泛民政治明星李柱銘、陳方安生的退選下,外界普遍預計泛民與建制派很大機會各取三席,平分秋色。當中五個議席大局底定(見表)。唯一變數,可能是民建聯曾鈺成與葉劉淑儀名單「鷸蚌相爭」,重蹈去年李柱銘和余若薇的覆轍,令到蔡素玉及史泰祖「雙雙出局」,泛民的勞永樂或何秀蘭有機會以些微票數「執死雞」奪取第四席。 記者:蔡傳威

泛民與建制派○四年在港島的得票約為六四之比,去年被視為兩陣大戰的補選,陳方安生與葉劉淑儀對撼,差距已收窄至約五成五對四成三。隨著泛民陣營的政治明星退選,葉太又夥拍溫和民主派的史泰祖出選,政界中人估計,葉太有機會奪取部分陳方安生的票源,尤其是公務員的支持,令到兩大陣營的得票差距收窄。不過,即使如此,建制派的總得票仍不可能追上泛民。

葉太有機奪陳太票

在○四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同樣排第二的民建聯蔡素玉僅以百分之四點四、近一萬六千票的餘額而險勝;可是,最新的民調顯示,港島區參選名單中,勞永樂及何秀蘭都有逾百分之五的支持。換言之,即使民建聯能取得上屆的票數七萬四千多票,排第二的蔡素玉亦可能墮馬,有必要爭取更多的票源;可是,蔡素玉的隱憂,是要面對支持者重疊的葉劉淑儀名單的競爭。

公民黨堵截中間票

與民建聯同屬建制派的葉劉淑儀,基本的票源,相信會是已退選的范徐麗泰的六萬五千多的基本票,葉太要爭奪兩席,必須保住這些基本票之餘,額外爭取起碼一萬的選票,來源不外乎是新票、上屆投泛民的游離票、或投民建聯的選民。葉太至今似乎仍是重點爭取前兩者,據悉往後更會重點推銷史泰祖,以爭取中間或溫和泛民的中產選民;公民黨最論壇上不斷「打擊」史泰祖,正是要「堵截」中間派選民流向葉太名單。

除了中間派選民外,葉太在民建聯的支持者中,一向頗具聲望,究竟她能否「搶佔」民建聯部分「鐵票」,同時民建聯又能否「搶奪」范太的票源,成為最後一席「花落誰家」的最大變數。一位泛民人士坦言,若民建聯與葉太的得票「打成均勢」,蔡素玉與史太祖的確可能「雙輸」,若兩張名單得票「大細邊」,則建制派可穩奪三席。泛民估計建制派最終為保三席會進行配票,不過,民建聯及葉太已一再否定這種可能性。

泛民互鬥余甘憂倒灶

可是,另一邊廂,泛民主派的六張名單亦處於「互鬥」狀況。由於公民黨的余若薇及民主黨的甘乃威都擔心會「大熱倒灶」,兩黨絕不會「放軟手腳」,冒險「放生」何秀蘭或勞永樂。民主黨中人便坦言,擔心支持者以為甘乃威必勝,會令到泛民支持者「自動配票」,轉投何秀蘭,令甘乃威「倒灶」;公民黨亦在參選單張中表達這訊息,因此兩黨必會「谷盡」自己的票源,甚至打群眾心理戰互相「搶票」,在公民黨的最新單張中,就表明要盡取十萬票。在這樣的情況下,毫無地區樁腳的何秀蘭及勞永樂,最終能否民調一樣取得百分之五以上的票數,目前亦難以定論。

再加上其他實力較弱的泛民及建制派候選人包括社民連的曾健成、自由黨林翠蓮、黎志強、蕭敏華的「分票」,最後一席更成「混戰」局面。



 
文章編號: 20080820003004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 ----------

 

星島日報
A19| 每日雜誌| 維港會
2008-08-20

公民黨擺明「反配票」

立法會選舉雖然缺乏議題,但卻大打選民心理戰,公民黨港島區參選名單,昨天就寄出新一份選舉單張,擺明對抗民主黨提出的配票策略,指公民黨需要十萬票才有把握當選,仲叫選民不要忘記四年前的配票失敗教訓。公民黨「全力搶票」,相信區內其他泛民候選人都好驚,尤其是何秀蘭,唯一賣點就是叫選民配票,但現在公民黨卻叫人「堅定你的心支持公民黨」,何秀蘭相信都「無米落鑊」。

陳淑莊除鞋「騷」腳趾

陳淑莊皮膚好眾所周知,但她一定想不到要在選舉論壇回答有關護膚心得的問題。昨日港島選舉論壇,曾健成的助選團問她為何皮膚那麼「白淨」,是否未有盡全力上街拉票,Tanya隨即申冤及當場脫鞋(見圖),以證明她的腳趾已經與小腿曬得不同顏色,認真搞笑。

事後,Tanya指當機立斷脫鞋是以為沒有攝影記者在場,但原來大會已將整個辯論情況拍攝下來,更會上載到互聯網。對於「曬極唔黑」,Tanya不禁要稱讚自己天生麗質,又要多謝媽媽的遺傳。Tanya更教授在場女記者護膚心得,就是不要抽煙和不要遲睡,不過,她亦擔心近日常要進行拉票活動,只有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皮膚會變差。

港島其他候選人包括匯賢智庫葉劉淑儀、自由黨林翠蓮、社民連曾健成、民建聯曾鈺成、獨立蕭敏華、勞永樂、獨立黎志強、公民起動何秀蘭及民主黨甘乃威。



 
文章編號: 20080820003005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 ----------

 

蘋果日報
A08| 港聞
2008-08-20

港島區民建聯支持度超前惹猜測 2008立法會選舉左派寧保蔡素玉棄史泰祖

【本報訊】民建聯由創黨主席曾鈺成領軍的立法會港島區參選名單近日支持度上升,香港大學最新調查顯示,其名單支持度首次超越前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競選團隊,令排在曾鈺成之後的蔡素玉有望踢走葉太的拍檔史泰祖,奪取港島最後一席。有學者及泛民中人均認為,按親北京陣營過去的配票能力,左派陣營會調動支持者撐民建聯名單,保蔡素玉、棄史泰祖。記者:許偉賢、莫劍弦

本報贊助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本月14至18日,向364位港島區選民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曾鈺成名單的支持度過去數天一直有穩定增長,最新支持度為15.8%;雖然仍然較公民黨陳淑莊名單的21.5%支持度有距離,卻能首度超前葉太名單。早前走勢凌厲的葉太團隊近期支持度減退,由最高峰的20.4%跌至最新的15.4%,低於曾鈺成名單,也令蔡素玉重燃連任立法會的希望。

對於支持度首次高於葉太競選團隊,蔡素玉只以平常心看待,強調「?家唔理得咁多(民調),只會盡力拉票。」支持度稍跌的葉太昨重申,民調結果只有參考作用,現階段會盡力做好選舉工程。

有為史泰祖拉票的醫學界人士稱,曾有親北京陣營人士向他們透露,親北京陣營較希望民建聯能取得兩席;一旦要全力助選,首選是蔡素玉而非史泰祖,呼籲史泰祖對入會別抱太大期望。

泛民中人也同意,曾鈺成名單支持度上升,可能反映左派陣營開始動員保住蔡素玉,放棄史泰祖。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表示,左派陣營內,特別是一些基層人士對放棄蔡素玉、保史泰祖很有意見,現時曾鈺成名單支持度上升,反映左派陣營正操作棄保工作,全力撐蔡素玉爭取親建制派的第三席。

泛民陣營有暗湧

港島區建制派候選人選情向好,泛民陣營卻出現暗湧。一向被吹捧能穩奪兩席的公民黨支持度雖然最高,但最新調查較13至17日急跌3.4個百分點至21.5%,較月初最高峰時的26.5%暴跌5個百分點。若跌勢持續,名單排名第二的余若薇隨時大熱倒灶。余若薇接受查詢時稱,不少泛民支持者認為她「夠票」,所以轉為支持其他候選人。她承認,泛民候選人互相拉散選票,公民黨隨時只會贏到一席,重申公民黨必須取得10萬票,才能爭奪兩席,稍後會以力爭10萬票為宣傳重點。

立法會港島區最新選情變化

陳淑莊*、余若薇*、容詠嫦(公民黨)14/8至18/8支持度:21.5%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3.4曾鈺成*、蔡素玉*、鍾樹根、張國鈞、陳學鋒、郭偉強(民建聯)14/8至18/8支持度:16.9%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1.1葉劉淑儀*、史泰祖、黃健興、陳岳鵬(獨立)14/8至18/8支持度:15.4%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2.8甘乃威*、楊森、徐遠華(民主黨)14/8至18/8支持度:9.1%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1.3勞永樂(獨立)14/8至18/8支持度:4.6%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0.6何秀蘭(公民起動)14/8至18/8支持度:2.8%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無變化曾健成(社民連)14/8至18/8支持度:1.3%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0.1蕭敏華(獨立)14/8至18/8支持度:0.6%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無變化不會投票14/8至18/8支持度:0.8%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0.1不會支持任何政黨或候選人14/8至18/8支持度:2.0%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0.1唔知/難講14/8至18/8支持度:25.0%與13/8至17/8比較(百分點):↓1.4* 預計成功取得議席者註:自由黨林翠蓮名單及獨立人士黎志強支持度不足0.5%資料來源: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文章編號: 20080820006001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5 ----------

 

信報財經新聞
P10| 政策政情
2008-08-20

譚耀宗:民調不穩選情告急

  今屆立法會選舉新界西選區有十四張名單爭取八個議席,競爭激烈,民建聯新界西候選名單譚耀宗【圖中】和張學明【圖右二】昨天公開告急,譚耀宗強調,其團隊在民調中浮浮沉沉不穩定,呼籲新登記選民、年輕人以及婦女要出來投票支持民建聯;排名單第二的張學明則表示,開始感到選情危急,但由於自己是鄉議局副主席,相信可以取得所有新界鄉紳的支持。

  譚耀宗以及張學明四年前,在鄉議局和工聯會全力支持下,以大約十一萬五千票奪得兩個議席,今年卻要面對不少不利因素。首先,早前民建聯與鄉議局關係因區議會功能組別鬧不和,以致不少鄉紳轉投自由黨的周梁淑怡;加上工聯會王國興加入戰團,工聯會在新西的數萬選票一定會流向王國興,譚耀宗以及張學明一定失去工聯會的選票,對選情帶來負面影響。

  譚耀宗直指選情告急,一票都不能少,會盡力動員選民出來投票,對於近日坊間有不少調查,他認為,其團隊在民調中浮浮沉沉不穩定,呼籲新登記選民、年輕人以及婦女選民投票支持民建聯;張學明也表示,開始感到有危機,由於當區有十四張名單,民建聯要贏兩席確實很難,會全力爭取鄉紳票,由於自己身兼鄉議局副主席,相信會獲鄉紳全力支持。

  為了開拓票源,他們專程拍攝新一輯宣傳短片,模擬時下熱門的廣告片段,包括速遞廣告、飲食廣告以及家傭廣告等。新界西其他候選團隊包括公民黨張超雄、職工盟李卓人、民主黨何俊仁、民協蔣志偉、獨立阮偉忠、社民連陳偉業、獨立鄒秉恬、民主黨張賢登、藍英同盟梁雪芳、街工梁耀忠以及民主黨李永達。

  另一方面,繼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胡志偉於RoadShow播放廣告片被拒後,民主黨甘乃威及楊森名單于港島天星碼頭樓梯展示廣告亦被拒。甘乃威稱,早前透過中介公司聯絡天星小輪,並已由代表與天星簽妥合約報價單,但天星最後關頭透過廣告公司,以「不希望有政治廣告」為由拒絕。

  甘乃威強烈譴責天星的決定,質疑近期刻意阻礙民主黨宣傳的行為,包括胡志偉被拒於RoadShow播放宣傳片,以及九龍東另一民主黨名單李華明的橫額被內地扣查,已使選舉變得不公平,擔心香港言論自由空間不斷收窄。他們不排除追究損失,亦不會放棄發佈廣告,今天會在中環都爹利街樓梯發佈廣告■

 
文章編號: 20080820391013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6 ----------

 

大公報
K08| 港聞
2008-08-20

西九選舉論壇變「搶咪大會」

【本報訊】距離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只有約三星期,競爭烈的九龍西,各候選人開始在選舉論壇上你吵我鬧,令選擂台淪為「搶咪大會」。在昨晚一個論壇上,出席的十二名單的候選人互相搶白,其中公民黨的毛孟靜問完對手問後,竟立即叫對方「收聲」,醜態百出。

隨著投票日臨近,多個電子傳媒開始舉辦地區直選論壇Now 新聞台昨日在大角咀奧海城商場,舉行九龍西地區直論壇,除劉千石「例牌」不現身外,其餘十二個候選團隊有派出代表出席。其中自由黨代表田北辰成為圍攻對象,各方對手追問對最低工資立法等議題立場,亦有候選人認他有商界背景,不會關心基層市民利益。田北辰表示,處理最低工資問題要小心,如果訂定的水平高於中小企所接受的能力,將會導致大量市民失業。

昨晚的論壇以開放形式舉行,其中一個環節是由候選人自由選擇發問對象,就社會議題質詢對方。但不少候選人只顧發表己見,沒有給予對方足夠時間回應。其中毛孟靜問田北辰關於母語教學的問題後,立即喝罵對方: 「你收聲!現在是我的時間」,令人莫名其妙,這與公民黨口裡聲稱的「公道」背道而馳。

此外,最近湯家驊叫李柱銘「翻閹」參選法律界一事,鬧得滿城風雨。毛孟靜昨晚被問到有關問題時,立即與同屬公民黨的湯家驊劃清界線: 「唔關我事!」她再次聲稱,只是湯家驊與李柱銘的私下談話,與公民黨無關。

至於日前怒斥有「民主惡勢力」壟斷民主的社民連代表黃毓民,昨晚繼續向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發炮,批評對方「無義氣,只幫公民黨助選,自己又唔選,趕絕社民連。」他說,自己之所以參選,是為了踢走四年來沒有為市民做事的劉千石

九龍西的參選名單包括民建聯李慧瓊團隊,自由黨田北辰團隊,獨士人士梁美芬名單,民協馮檢基名單,社民連黃毓民名單,民主黨涂謹申名單,公民黨毛孟靜名單,南方民主同盟龍緯汶名單,報稱獨立的劉千石、譚凱邦、莊永燦、柳玉成與林依麗。



 
文章編號: 20080820002028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7 ----------

 

大公報
K08| 港聞
2008-08-20

港大舉辦首場港島區選舉論壇 反對派互相質疑普選立場

【本報訊】為了讓大學生更加認識今屆立法會選舉,港大學生會聯同其屬會社會科學學會,昨日起為不同地方選區舉辦論壇,供各候選人解釋自己的政綱及爭取年輕人支持。

昨日在港大黃麗松講堂舉行了首場選舉論壇,對像為港島區候選人,除了葉劉淑儀名單因事未克出席,以及獨立候選人蕭敏華無法取得聯絡外,其餘八張名單均派員參加。出席論壇的港大學生大多集中提問有關教育政策和政制發展的問題;但台上各反對派候選人則「鬼打鬼」,互相質疑對方對全面落實直選的誠意。

出席昨日論壇的候選人包括自由黨林翠蓮、公民起動何秀蘭、民主黨徐遠華、社民連曾健成、民建聯張國鈞、獨立人士勞永樂、公民黨陳淑莊和獨立人士黎志強。不少候選人均針對昨日出席的觀眾多是年輕一輩的大學生,特別推介自己在年輕人和教育方面的政綱。張國鈞表示,香港正面對亞洲不少地方的激烈競爭,例如上海就對香港的發展構成很大壓力。他認為,香港必須擴展大學教育,令更多人能大學畢業,以發展知識型經濟。他建議實行大學教育產業化,以吸引東南亞的學生入讀本港大學,提升本港大學在亞太區的地位。此外,對於年輕人的置業問題,他也十分關注。林翠蓮表示,支持實行學券制,令本港學生可以前往自己喜歡的國家或地區讀書,將選擇權還給學生們。

在隨後的互相提問環節,勞永樂質疑民建聯對特首曾蔭權近期的施政失誤監察不足;張國鈞回應說,民建聯是實事求是的團體,不會盲目保皇,政府施政有何不妥,他們定必如實指出;但卻不會學反對派那樣,只懂一味批評、沒有實質建議。另一方面,多位反對派候選人亦「互相質疑」。其中表明支持「全面直選」的公民黨,卻有多位黨員參選功能組別,被勞永樂和曾健成質疑該黨的立場搖擺, 「講一套做一套」。

此外,張國鈞批評反對派經常提出反對委任制,但甘乃威和何秀蘭當年支持胡楚南當選中西區主席,以換取甘被選為副主席,是「言行不一致」的表現;曾健成亦加入批評「有些人」表裡不一, 「不知是哪一派的民主」。何秀蘭則辯稱,胡楚南曾答應她下屆將轉為直選,才予以支持,但張國鈞即時踢爆胡已被委任了兩屆,下屆必須參加直選才能連任,質疑何秀蘭支持另有目的。何秀蘭聞言一時語塞,唯有以不應「趕盡殺絕」來自我解窘。



 
文章編號: 20080820002028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8 ----------

 

星島日報
A18| 政治
2008-08-20

阿牛向何秀蘭發「攻」

立法會選舉烽煙四起,戰情激烈的港島區論壇,在各政黨領軍人物缺場下,社民連曾健成竟與民建聯張國鈞「聯手」,向有機會問鼎一席位的公民起動何秀蘭發「攻」,重提當年她支持委任議員胡楚南任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何秀蘭反駁,不支持委任制,當時是得胡楚南承諾將來參加直選才支持。

社區電視與四所大學舉辦立法會直選論壇,可惜未吸引政黨領軍人物參加,民建聯曾鈺成與民主黨甘乃威團隊分別派出張國鈞與徐遠華出席辯論,而主持人又解釋葉劉淑儀團隊要「集訓」缺席。在發問環節,張國鈞抽籤後問曾健成,質疑民主黨和何秀蘭○四年支持委任議員胡楚南出任副主席是言行不一。

曾健成隨即「入位」,指稱應向何秀蘭和徐遠華發問,強調他一向反對委任制、小圈子選舉:「有些人實而不華地支持委任議員當主席,我不知道這是哪一派的民主!」

數據反駁指控

何秀蘭即指是願意溝通的民主派:「如果委任議員不再接受委任,我願意支持他,胡楚南也有兌現承諾。」張國鈞總結時指出,胡楚南於○七年參加直選是因為委員區議員只能被委任兩次,旁邊的曾健成、公民黨陳淑莊、獨立人士勞永樂與黎志強均點頭稱是。

自由黨林翠蓮則再次攻擊何秀蘭,指她在任觀龍區議員時表現差劣才棄選,何秀蘭以數據反擊:「四年以來,我處理了七百二十個市民個案,又與明愛合作訪問了二千六百個家庭,做了市區重建對社會影響的評估,我亦改變了房協申請調遷的程序,我只是沒有舉辦文娛康樂活動。」其他候選人名單見表。記者郭鵬慶



 
文章編號: 20080820003005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9 ----------

 

明報
A17| 港聞政情
2008-08-20

天星碼頭拒甘乃威廣告

繼有居屋不准印有候選人廣告的士進入屋苑範圍後,天星小輪最近亦以「不希望有政治廣告」為由,拒絕民主黨港島區參選人甘乃威租用中環天星碼頭的樓梯廣告位,甘乃威認為是有意阻礙民主黨選舉宣傳。天星小輪迴覆表示,該公司的碼頭一向不接受涉及政治活動和政治色彩的廣告,強調決定並非針對個別政黨。

甘乃威參選名單表示,較早前透過中介人公司,希望在中環天星碼頭的樓梯位置,展示戶外宣傳廣告,介紹該黨「永不放棄」的精神,以示拾級而上服務港人的往績。甘乃威參選名單代表與廣告公司談妥合約報價單,客戶亦明確寫上「民主黨」字眼,待天星確認廣告內容便可付款。在最後關頭天星小輪透過廣告公司,表示「不希望有政治廣告」而拒絕刊登的申請。

天星小輪總經理梁德興接受查詢時表示,該公司政策是任何涉及政治活動和政治色彩的碼頭廣告,一律不予接受,強調有關做法一視同仁,絕非針對個別政黨。



 
文章編號: 20080820004024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0 ----------

 

文匯報
A12| 香港新聞
2008-08-20

黎廣德被批政黨大於業界

 【本報訊】(實習記者 張文豪)反對派在今屆立法會選舉搶攻功能界別,令選情份外激烈。在選舉論壇上,工程界候選人何鍾泰和文錫昂均質疑公民黨候選人黎廣德「政黨大於一切」,未能以業界利益為先,亦欠缺獨立思維。他們又擔心黎廣德提出的所謂「十大新價值工程」,可能會破壞工程界原有生態。論壇主持人便質疑若黎廣德當選,可能搞到業界「冇飯食」。經驗老到的三屆工程界議員何鍾泰則坦言,為確保十大基建能盡快上馬,自己才角逐連任。

 工程界候選人何鍾泰、黎廣德和文錫昂昨日出席功能界別選舉論壇,討論業界的過往得失和將來願景。對於身為公民黨副主席的黎廣德稱「會將工程界的訴求轉化做公民黨的議題,以公民黨議員的力量,增加工程界的影響力」,文錫昂即提出質疑,這樣會牽涉太多層面,太多政黨利益,欠缺獨立意向,未能以業界為先。

何鍾泰:為十大工程上馬逐連任

 何鍾泰則重申,自己「獨立敢言,不跟政黨走」,沒有政黨包袱,反有業界支持,力量十足,絕不單打獨鬥。他又表示,角逐連任,背負業界的巨大期望。他會運用豐富的議會經驗、與中央和特區政府的良好關係及業界的支持,把握得來不易的機遇,確保政府十大基建能夠盡快上馬,改善業界的利益。

 何鍾泰以十大基建作賣點,黎廣德亦推出他的十大新價值工程,以十大對十大。惟主持人質疑黎廣德好高騖遠,一時間作出太多改革更新,而其背景又非建制派,一旦當選,可能連業界的基本生存空間也喪失,「搞到業界冇飯食」,甚至會破壞工程界原有的生態。黎廣德則否認,認為自己是其是,非其非,擇善為之,並伺機批評何鍾泰為「十分鐘議員」,以往在立法會提問不多,質詢少。

 文錫昂則希望「多機制,少人際」,工程界議員能根據業界內部投票機制的結果,在立法會上表達所有工程師的意見。



 
文章編號: 2008082000500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1 ----------

 

香港經濟日報
A28| 政情
2008-08-20

馮檢基田北辰 激辯最低工資

  九龍西昨日舉行立法會選舉論壇,民協馮檢基質疑自由黨田北辰,支持最低工資的決心不夠堅定;田北辰則回應指,若最低工資定於每月6,000元水平,將有多達45%中小企未能經營下去,加劇失業。

李慧瓊稱檢討聯匯 遏通脹

  公民黨毛孟靜則重提「九鐵兵變」事件,指當年有3,000人聯署「倒田」,質問為何市民要信任田北辰。田北辰反駁指,不少員工是在被迫或不知情下簽署文件,自己提倡問責文化,才惹管理層不滿。

  民建聯李慧瓊被問及是否曾經要求取消聯繫匯率時,她強調製度運行至今逾20年,且是導致通脹的因素之一,但她只是提出可否進行檢討。社民連黃毓民指民建聯副主席蘇錦樑持加拿大護照愧對港人。李慧瓊回應指蘇錦樑公開加籍已足夠。

  嘉賓主持李鵬飛質疑梁美芬先後加入匯點及民建聯,再以獨立人士參選,梁美芬稱現時明白獨立的可貴,說會憑良心。

  其他參選名單包括南方民主同盟龍緯紋、民主黨涂謹申、獨立莊永燦、劉千石、柳玉成及譚凱邦。

相關文章:

候選人拍短片 網上攻選民 名導助葉太胡志偉 政黨食腦突圍



 
文章編號: 20080820030010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2 ----------

 

新報
A12| 政情
2008-08-20

九西論壇如「惡鬥罵街」候選人搶咪鬥大聲叫對方收聲

在昨日九龍西電視直選論壇上,在12張名單候選人互相質詢環節上,部分人竟出現「搶咪」、「鬥大聲」及詛咒式「惡鬥罵街」情況,各人互不相讓之餘,更有候選人叫對手收聲場面,令人慘不忍睹。最激烈的鬥罵要數毛孟靜與田北辰之間,及黃毓民與李慧瓊的「惡鬥」。毛質疑田北辰在母語教學立場,是今日打倒昨日的自己,田堅持當年推出的母語教學對香港有利。黃則批評民建聯副局長及政助中,三人入局,當中卻有兩人持外國護照,實屬無恥,李慧瓊則指民建聯是尊重成員有不同的國籍。在候選人互相質詢環節,主辦論壇的NOW電視台規定提問者要讓被問者回答時間。但「搶咪」之作始於梁美芬提問田北辰,梁指田作為語常會主席,過去支持母語一刀切,禍延下一代。田一開始回答時,梁便「搶咪」(在自己咪上發聲)繼續說話,完全蓋過田的聲音。梁又質問毛,公民黨支持全面雙普選,為何派人選功能界別選舉,毛回應稱公民黨在議會內要盡量搶位,才有籌碼跟政府周旋及爭取普選。

黃毓民狂質李慧瓊

當民建聯團隊鍾港武狙擊涂謹申匯標事件後,黃毓民轉而「追打」民建聯,問到民建聯聲稱愛國愛港,但副主席是加拿大人,三位副局長政助中,兩人是外國人,這是愧對港人及中國人,黃叫鍾收聲,並指民建聯是政府一部分,又是惡霸。此時,李慧瓊提出給予民建聯時間回答,黃以鍾也沒給塗時間回應作出拒絕。黃更稱,「你夠我大聲咩,你後生,我俾面你,唔郁你,但你囂張跋扈,做乜俾你答」。李慧瓊解釋,民建聯有1萬會員,當中許多人有不同國籍,蘇錦樑沒有隱瞞。

之後,混戰中,林依麗向黃毓民提問,「人選你又選,阿爺有叫你選咩?」,黃回應稱「使乜阿爺叫……我在電台被俞琤掃出來,唔選去邊呀,我而家靠老婆養」。莊永燦亦針對田北俊是新世界發展非執董,問及田北辰對調查梁展文獲政府批准受聘於新世界的立場,田稱自己是支持盡快查過水落石出。田北辰更透露,兄長田北俊當初連新世界中國聘請了梁,都不知道,「我都叫佢唔好做咁多間公司非執董,佢蒙查查」。莊追問田縱橫2000是否有新鴻基投資,田稱他們有少許股份,因1998年經歷金融風暴,邀請他們加入的。

後來,毛孟靜問田北辰,但甫開口即說「你把聲好得人驚,官商勾結令人心怯」。田即反駁,但被毛指「呢個是我的時間,你收聲」,田唯有指「毛女士,得罪你,唔好意思」。毛問田有關母語教育十年浩劫,連田的女兒也不在香港接受教育,田在解釋時,毛又叫「答不到,收聲」。毛指九鐵當年發生政變,3,000員工支持田的對手,田這樣的管理經驗,怎叫選民信任他,田反駁指毛沒看報紙,當時自己收到不少員工電郵,員工稱感到委屈,亦不知管理層是針對他,田稱當時在九鐵是推動問責文化及透明度。

唯獨劉千石無出席

另外,主持人李鵬飛問黃毓民,為何不在港島狙擊葉劉淑儀,黃指去年補選,已當面數臭過葉太,加上社民連有曾健成出選,故自己選在九西參選,因為要掃走劉千石,「我唔掃走劉千石,呢世都唔安樂」。九西共有13張名單出選,唯劉千石沒有出席。

另一方面,自由黨對最低工資立法保留,備受不同名單圍攻,田北辰稱曾進行民調,發現若最低工資訂立在6,000元,會有45%中小企會減少人手,他稱感到「好震驚」。田稱如最低工資的水平,不影響就業,他便絕對支持最低工資立法,他強調最重要是關注低收入人士,自由黨提出的是「苦口良藥」。新報記者綜合報道



 
文章編號: 20080820033005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3 ----------

 

新報
A12| 政情
2008-08-20

民建聯新界西聯隊率先告急

【新報訊】民建聯新界西聯隊在今屆立法會選舉內首次高呼選情告急,要求選民動員身邊親朋友好投票支持。排在名單首位的譚耀宗表示,很多民調都顯示民建聯團隊支持度浮浮沉沉,「唔係話有啲人話好穩陣啦,實拿兩席啦。」近期政府失誤頻頻,本身是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昨被問及會否影響民建聯各個團隊選情時,譚也劃清界線稱「民建聯並非政府聯盟」!民建聯新界西名單與工聯會的王國興名單內,共有三名現任議員。譚耀宗稱,他們希望能兩個團隊合共奪得14.5萬票。這得票會比上屆兩個團隊合組的團隊所拿的11.5萬票多出3.5萬票。所以譚耀宗表示民建聯未來會主力開拓新登記選民、上屆沒投票的選民、少數族裔、婦女及年輕人票源。

譚耀宗:民建聯非政府聯盟

排在名單第二位的張學明謂,他們的團隊一開始參選那刻已覺得危急,因為新西內有14隊團隊參選,他們要脫穎而出得兩席,需要選票的百分比又會高一些。他自己會日以繼夜落鄉拉票,他有信心在今屆全奪上屆投票支持他們的鄉事票。對於能否得到更多鄉郊票支持,張學明表示,「可以向好方面發展」,鄉郊支持者會比往屆多。

被問及最近政府的施政失誤會否影響身為「聯盟」的民建聯選情,譚耀宗強調民建聯並非政府聯盟,對政府施政一直抱著「是其是,非其非」的態度,「政府有好多野都係做得唔好、要改善。我地只能夠提醒佢,促進佢施政符合市民期望、要求。」譚耀宗、張學明昨日連同名單其他成員陳恆鑌、梁嘉銘及老廣成出席他們團隊宣傳短片的首映禮,一度扮演牛仔的譚耀宗在短片內再度粉墨登場。新界西其他名單還包括張超雄、李卓人、何俊仁、蔣志偉、阮偉忠、陳偉業、鄒秉恬、張賢登、梁雪芳、周梁淑怡、梁耀忠及李永達。



 
文章編號: 20080820033005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4 ----------

 

信報財經新聞
P40| 文化| By 劉建華
2008-08-20

從自動當選到「反對功能組別」表態

  記得當年第一次撰文投稿報章,目的就是提出反對文化界參加功能組別,接後幾屆每逢選舉,我都會寫篇文章重申利害,今年沒有文化藝術界別的人出來參選功能組別──沒錯,我確實不視霍震霆能代表我或文化界──使我想到,是否文化界是因為西九發展等未來上位機會或利益,而乖乖自我收編?抑或,香港政治的反對文化真有了轉變,讓我們文化界更堅定的反對功能組別,擴至反對參與功能組別的小圈子選舉

既得利益團體鐵票

  我提出為何今屆沒有文化界人士出來角逐時的負面疑惑,本沒有特別針對個別人,或頂多是李世莊早前在〈尋找立法會文化界候選人〉﹙《信報》七月七日﹚一文中羅列的一些可能人選。然而,如上一屆有民主黨背景下參選的林漢堅,過去幾年作為西九龍文娛區的博物館小組成員,這屆卻放棄參選,會否正好反映疑惑的內裏政治不容小窺?但與其推敲不同人各自有否特別原因為何不參選,我覺得在這情勢下,探討我們文化界能幹什麼,我們要幹什麼,更為必要。而第一件我覺得需要做的是,來一次文化界正正式式反對功能組別的聯署,好讓以為文化界無人參選「文化、演藝、體育及出版界別」的人知道,我們眾多的業界﹙無論是否選民﹚其實都是反對功能組別,反對參選功能組別,並且要立此存照。否則,這次無人出來跟霍生角逐,文化界抗議功能組別或功能組別候選人的聲音,必然會比過去﹙無自動當選而﹚出現的白票抗議更隱形。

  事實上,我心裏還確是想過,若說服不了他人,有閒錢的話,我或也會去選,目的,只為重申單一的議題,就是反對功能組別,希望文化界能夠集中力量就此一重要的香港民主政制議題發一次聲﹙我說若我有閒錢,是因我相信我會輸,這卻不是因為文化界對此沒有強烈的聲音和意志,而是因為這界別實在有太多既得利益者和團體的鐵票,而這正是反映功能組別對於文化藝術等本屬為更多市民基本權益卻無從參與的不合理、不公義處!﹚。但我這種參選抗議的想法,大概還是受香港那些泛民政黨影響太深,跳不出框框,也使我自己感意外,竟沒有好好從梁家傑參選特首的鬧劇汲取教訓。在這方面,香港好彩還有的,絕不是公民黨,而是社民連。

  過去的香港泛民政黨,都總是口頭說反對功能組別議席,卻以爭位的現實口實出發,最終往往還是去參加選功能組別選舉。有泛民去爭功能組別,這對於政治光譜的開寬或是正面的,雖然在功能組別的分組點票要成為多數,是屈就的幻想,也不能說那些是有長遠目光的政黨,寧爭不過是功能組別廢除前的朝夕而放棄大原則,壞起來更有可能反加固了功能組別值得永久保留的認受性藉口。

  全仗近日﹙全面只參加地區直選的﹚社民連的西九候選人黃毓民先在一次選舉論壇質疑公民黨湯家驊邀李柱銘重參功能組別,令大家對這參選功能組別否的「敵我╱內部」矛盾重新注視,用以分疏不同的泛民與反對派。公民黨毛孟靜在港台的論壇卻竟還以其黨﹙掛泛民標籤而參選功能組別﹚的短處挑戰黃毓民的原則,那當然是理虧沒好下場。但記得在審議西九時,民主黨的單仲偕同樣主張未來的西九管理局的立法會代表,該包括其所代表的科技資訊界別,那又是何等錯誤的文化與政治思維?

一人一票全民文化

  前陣子去了聽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社民連的長毛﹚上庭作他自己的結案陳詞,法官在其陳詞前提醒其選擇不作供,陳詞不能包含作供成分內容,後來法官卻竟追問些不利梁國雄當日內容,被梁國雄反過來提醒那涉及作供內容不能採用。我想說的,不是這個誰更有「專業」知識的問題,而是梁國雄陳詞到最後,引用了莎士比亞和蕭伯納的兩個文學典故,這些固然都不是什麼有效的法律條文或普通法案例的徵引,卻正正是文化精髓的活學活用。對於立法會要進行眾多有關文化事務的立法或撥款等的審議,我寧希望見到每一位議員也以同樣具有文化涵養的腦袋,來為影響全香港市民的這些文化決策作決定,而非也不見有公開諮詢過我們文化業界的一位功能組別議員。我實在誠心的希望所有議員也會關心文化,而文化界也更多關心整個社會。

  反對功能組別,就是我們面前一個重要和需要我們發聲的訴求。慶幸,香港的鳥籠政治,逼出了像社民連線這樣「旗幟鮮明的反對派」,總算有了點發展。文化界是否同樣邁出了這一步,就看我建議的聯署,會不會得到大家的響應了。



 
文章編號: 20080820391006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5 ----------

 

信報財經新聞
P10| 政策政情
2008-08-20

吳靄儀指惹誤會何君堯稱是鼓勵三權合作論法界候選人理解迥異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早前訪港時提出「三權合作論」,除大律師公會公開表示關注外,在政圈中亦掀起風波。事實上,事件對香港具有潛在的深遠影響,本報就如何理解習近平提出的「三權合作論」,訪問了立法會法律界兩名候選人。

  本身為大律師的現任議員吳靄儀【左圖】認為,香港與內地的司法制度有很大分別,兩地對司法獨立的理解很不同,三權合作論會引起誤會,並使到港人特別是法律界不舒服;一直表示「三權可以合作」的律師會副會長何君堯【右圖】則形容,三權如人體的五臟六腑,各司其職,但當中又存在互相合作,他認為以合理思維去理解,有關言論只是鼓勵說話,並無干預司法獨立之意。

吳靄儀:律政司司長鬚澄清  吳靄儀接受本報訪問時則指出,內地和香港對司法獨立有很不同的理解,而且《基本法》第五十七條說明特區政府是特區的行政機關。她認為,習近平的發言提到行政、立法、司法「互相支持、精誠合作」,將立法和司法說成是特區管治團隊的一部分,跟港人的理解有很大出入,覺得很不舒服及很不妥當。

  她並強調,司法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保障《基本法》得到遵守,防止行政和立法濫權,三權絕不是合作的關係。即使是行政和立法之間,也只是時間上配合。她說,如果談到司法要合作,即要司法支持行政機關,那麼一旦有司法覆核案件須審理,就要司法和行政互相支持,以免使行政機關不方便。

  對於習近平的言論,吳靄儀相信只屬無心,但她始終擔心,一般市民會理解是司法不要阻著行政,這會使須到法庭尋求公道的市民很擔心。她指出,行政機關掌握很大權力,例如財政、管理警隊,甚至有不少酌情權以至任免權,因此須要受到監察,而司法機關的功能之一,就是透過裁決,監察政府有否濫權或超出權限。

  吳靄儀認為,無論議員或學者,都有責任去向公眾解釋司法獨立,作為議員應不停提高市民的警惕,並減低市民行使訴諸法庭權力的限制。她又認為,對於習近平的言論,則是由律政司司長澄清最為有效,「律政司司長一有時間就要回應」,而且在選舉期間,是合適的時候去回應這重要議題。

  她又表示,主權移交以來,有意無意的影射以至正面攻擊司法機關的言論,對法庭和市民都構成壓力,「司法機關能抗拒壓力,專業地解釋法律和審案,不等於沒有壓力」。她亦留意到,司法機關裁決愈來愈多需要解釋。

  而對於過去十一年來司法覆核的案件愈來愈多,吳靄儀認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的說法,覆核增加是世界趨勢,同時亦是香港的政治制度使然。此外,她相信另一原因,是過去沒有成文的憲法,相比起《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基本法》對生活各方面的規定都具體得多,但憲制與政治並不能分開,涉及憲制的案件,法官雖能把持得住專業地審判,但社會一定會討論其政治後果。

  何君堯昨天透過電話接受本報查詢時則表示,以合理的思維去理解,習近平提出的三權合作,並非要司法機構俯首聽命於行政機構,以確保某單案件得出某個程序或某個結果。他認為有關言論只是鼓勵說話:「如果中央要自毀長城,如此明目張膽去摧毀香港的法治,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精神去制訂基本法呢?用合理的思維去理解,中央是否要用咁劣的手法去做呢?我們應該合理一點去理解習副主席的說話,就是鼓勵的說話。」何君堯:合作就是各司其職  何君堯續指出,三權可以合作,被問及三權可以如何合作,他表示,可以用很多個層面去理解。他指出,司法機構當中有不少人是公務員,這一層面可以合作;另一個合作層面是,政府每年的開支達二千七百多億元,但投放於法律生態圈包括司法部門、律政署及法援的資源,只有二十七億元,在這方面行政機關應發揮合作精神,投放更多資源在法律工作上。

  之後,他又繼續解釋,所謂的合作論,其實最終是指各司其職,因做好本分就是合作,就能互相監察與制衡,他又打比喻:「兩個人握手,拖住時可能會向外傾側,但最後你拖住我,我拉住你,就可回復平衡。」  被問及三權分立本身已有各司其職之意,以及「握手比喻」與他提出「各司其職等同合作」有何關係時,何君堯又提出另一個比喻:「你問我如何理解習副主席的言論,我覺得合作就是各司其職,做好本分,就好像人的五臟六腑,各司其職,但每個器官都是互相合作。」  對於近年香港司法覆核數量不斷增加,何君堯則指出,司法覆核並非挑戰政策的優劣,而是挑戰政府在處理政策過程中的公平與公正。他表示,回歸後司法覆核數量增加,是社會進步及民智開發的現象■

 
文章編號: 20080820391013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6 ----------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時事評論| 香港脈搏| By 余錦賢
2008-08-20

泛民內亂 毓民心戰

  今屆立會選戰,與其說是兩大陣營之爭,毋寧說是保皇鬥保皇、泛民鬥泛民,分別是保皇陣營有「西環」暗中操盤(策動配票、部署棄保,或者至少是在各不相讓時「居中調停」),以致即使有內鬥,表面上都會顯得較為溫良恭儉讓;相反,隨著泛民陣營將協調機制統統拋諸腦後,加上各個泛民候選人心知肚明不大可能從保皇陣營中搶到很多選票,泛民內鬥現象就顯得從未如此熾熱過。

  筆者早前指出,五大直選區每區至少都有三個泛民候選人互爭一個立會議席(大多是末席),一旦一直未分高下,以至沒有一個能夠脫穎而出,隨時都會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喝」的三輸局面,甚或將寶貴議席拱手送給保皇候選人。於是,大家就見到近日的選舉論壇頻頻出現泛民候選人「互插」的場面。其中,最具啟發性的自選動作,肯定是黃毓民掀起的罵戰。

  環顧九西十三張參選名單(編號順序及排首位者為莊永燦、李慧瓊、龍湋汶、涂謹申、毛孟靜、林依麗、梁美芬、黃毓民、田北辰、馮檢基、劉千石、柳玉成、譚凱邦),毓民一早認定「票在泛民當中尋」,是以除循例指斥民建聯假愛國偽愛港,便集中火力攻擊毛孟靜和劉千石。

  很多人都以為,由於劉千石至今未嘗出席選舉論壇,以致毓民未能好好發功。卻其實,倡議「大和解」的劉千石疑似陷於「豬八戒照鏡」的尷尬境界,且有「自廢武功」的勢態,並非毓民主要的攻擊對象。而毓民眼中的頭號借力打力對象,則是毛孟靜。理由很簡單,一來毛孟靜行情看漲,必須敗之而後快;二來可借公民黨這面「靚爆中產」的「民主柔鏡」,對照出黃毓民果然是「旗幟鮮明的反對派」。

  觀乎毓民首先披露湯家驊企圖遊說李柱銘參選法律界功能界別,指斥公民黨陷「民主之父」於不義;繼而質疑公民黨一方面主張廢除功能組別,另一方面卻派很多人參選這個不民主的選舉,似有雙重標準之嫌;再來就是追問包括毛孟靜在內的公民黨立會候選人,為何沒有把爭取二○一二年雙普選寫入競選政綱,是否已放棄這個過半數港人支持的方案;還有,大膽點名批評公民黨與陳方安生、黎智英「包辦民主、壟斷民主」,是企圖趕絕他以至社民連的「民主惡勢力」。這些動作,相信足以吸納到一批為數不少的「民主原教旨主義者」。

  事實上,中大亞太研究所前天發表的第二輪調查結果顯示,黃毓民的支持度升幅冠絕全港,在短短四日急升接近一倍,至百分之八點二,與梁美芬並列第五,只差第四位的李慧瓊零點四個巴仙。由於調查的時間跨度尚未覆蓋八月十七日晚由無線轉播的港台九西直選論壇,且尚有兩成八受訪者未表態,所以毓民的支持度肯定還會上升(睇相佬呃你十年八年,中大明天就會公佈第三輪調查結果)。



 
文章編號: 20080820391015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7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8)。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