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蘋果日報
A04| 要聞
2008-08-15

關注選舉程度跌6%

【本報訊】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一項立法會選舉調查顯示,市民對選舉關注程度較上次調查下跌;同時市民最關注的候選人議題,仍然以壓抑物價、收窄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為主。負責調查的學者相信,市民關心北京奧運影響了對立法會選舉的關注,候選人要爭取選民支持,仍要靠民生議題。

受訪者關注民生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本月初成功訪問了1,946位登記選民,七成二受訪者表示關注立法會選舉,較6月份調查下跌大約6個百分點,63.6%受訪者表示會投票,七成五受訪選民表明關心民生議題,關心政治議題的只有9.2%。各項議題中,兩成多受訪者選擇「壓抑物價上升」及「保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13.6%則選擇「收窄貧富差距」。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立法會選舉關注度下跌,相信與北京奧運成為市民關注焦點有關。調查又發現,民生事務仍是市民最關心的選舉議題。王表示,候選人如要爭取更多選民支持,不能再單講政治議題,必須要在民生事務多下工夫。

 
文章編號: 20080815006036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信報財經新聞
P09| 政策政情
2008-08-15

中大民調顯示立會投票率降王家英指公民黨可吸5%游離票

  立法會選舉拉票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中大亞太研究所昨天發表的民調顯示,今屆選舉的投票率將比上屆稍為下跌兩至三個百分點。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圖左】認為,投票率稍降未必不利泛民,原因是像公民黨這類新興政黨可吸納到約百分之五的游離票。有政治學者認同,如果只下跌低百分之二至三是可接受的程度,但認為公民黨的往績向來是「高開低收」,在民調中走勢強勁必定與知名度高有關,稍後的選舉宣傳和選舉論壇將影響局勢。

民怨較上屆仍有距離

  中大在八月六日至十三日進行的滾動式調查顯示,市民對立法會選舉的關注度達七成二,亦有八成七表示一定或可能會投票,而選民最關注的首四個議題均是民生議題,其中兩成人希望「壓抑物價上升」和「保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

  調查更發現,除了新界西選區,公民黨名單在其餘選區均站穩首兩位,在港島區和九東更是「一枝獨秀」【表】。

  王家英指出,二〇〇四年立法會選舉香港剛從「七一」走出來,如果今屆不是有「梁展文事件」和「副局長風波」,當初估計投票意欲更低,現在社會民怨相比二〇〇四年仍有一定距離,除非未來幾星期有逆轉性的變化,否則他預估今屆投票率會比上屆稍跌二至三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五十二至五十三。

  歷屆選舉顯示,低投票率一向不利泛民選情,惟王家英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如果最終投票率下跌百分之十,有關說法才成立,若只比上屆低百分之二至三,未必完全不利泛民,原因是像公民黨這類新興政黨,在今屆選舉可吸納到一些未決定投票意向的選民。

  他續稱,今屆選舉各區的游離票數目較二〇〇四年下跌了百分之五,過往游離票多屬高學歷和政治中立人士,而公民黨的支持者亦多為中上層、大專以上程度和政治中立人士,預估該黨成功吸納這批人。

建制派也有過度競爭危機

  至於泛民在各區有過多名單會否不利選情,王家英認為,其實,除了九龍東選區之外,兩個陣營在各區都有相互競爭的情況,四個區末席花落誰家仍說不準,觀乎九西選區,自由黨田北辰與獨立候選人梁美芬難以協調,港島區匯賢智庫葉劉淑儀與民建聯曾鈺成名單,以及新西民建聯譚耀宗與工聯會王國興等,均看不到一定可以成功配票,原因是每條名單的餘額都不是太多,通常要相差很遠才能成功配票,故泛民過度競爭的危機在建制派內也同樣出現。

  問及泛民能否保持關鍵二十一席時,王家英表示,除了九東,每個選區的末席均競爭激烈,加上第一輪調查的樣本數少,難以作出預測。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同,始終目前的政治氣氛沒有二〇〇四年般濃厚,如果最終投票率僅比上屆低百分之二至三,影響不大,是可接受的程度。

公民黨經常「高開低收」

  不過,他指出,根據過往紀錄公民黨都是「高開低收」,與該黨知名度高有關,而且現階段許多候選人的郵遞尚未寄出,大部分選舉論壇又未舉行,餘下約兩成未考慮投那一位候選人的選民,將影響局勢。

  不過,馬嶽相信,民建聯新界東的名單相當穩陣,上一屆劉江華得票約為兩成一,今屆民建聯一定比上屆多,故排名第二的陳克勤料可穩奪議席■

 
文章編號: 20080815391002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星島日報
A24| 政治
2008-08-15

劉千石勢危張超雄首超陳偉業公民黨五選區氣勢盛

九月立法會選舉即將進行,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進行的選舉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倘若今天便是投票日,剔除不會投票的選民後,在三十個分區直選議席中,估計泛民最少可奪得十五席,最多二十一席;建制派穩奪九席,最多可奪十五席。而近來造勢活動密鑼緊鼓的公民黨,在是次民調顯示其政黨效應,其五區候選人皆有不俗的支持,最弱的新西張超雄已超越社民連的陳偉業,預計最多可奪得六席 本報記者

是次民意調查由本月六日至九月三日以持續方式進行,以瞭解選民對二○○八年立法選舉的意見,結果將於每星期一及四公佈。今次民調截至十三日為止,共訪問了近二千名選民,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市民表示非常關注選舉,表示「一定會投票」的佔六成四。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認為,結果顯示現階段選民投票意欲相當高,但認為由於現時不論在政治或經濟方面,均較○四年有所改善,社會怨氣減少,估計投票率會較○四年下跌三至四個百分點,其中泛民最多可奪二十一席

泛民直選最多贏21席

在選情激烈的九龍西選區,初次參選的自由黨重量級候選人田北辰的支持度被毛孟靜梁美芬超越,與泛民老將劉千石齊齊處於危險邊緣,田北辰表示「一向唔係點睇民調」,最近不同的民調數字有出入,不知道根據甚麼進行民調。他指自由黨的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沒有下跌,一直有雙位數字,並強調,「我一路都唔覺得選舉係必勝,我會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立場堅定,唔會因為民調而改變。」但承認梁展文事件對他有影響。支持度只有百分之四的劉千石就表示,一向沒有留意民調,因為他早已講明不告急,民調高低對他沒有影響。

在港島區選情方面,民建聯團隊僅得百分之十,表面看來蔡素玉無機會奪最後一席,但民建聯候選人張國鈞表示,民調只能作參考用,四年前民調結果與實際得票率亦有分別,因此該名單會按計畫繼續展開宣傳攻勢,目前仍未計畫特別為蔡素玉作重點宣傳或作告急。至於民調顯示有機的何秀蘭則說,她將重點宣傳泛民有力爭四席的訊息,她相信港島選民會自行選擇合適人選,她不會作出配票呼籲。

至於新界西選區,公民黨張超雄的支持度首次超越社民連陳偉業及工聯會的王國興。張超雄承認,近期公民黨在新界西推行的「告急政策」收效所致,並對此感到鼓舞。他認為,公民黨對於中產及知識分子社群,具有一定「叫座力」,他將會著力接觸區內的中產社群,希望爭取區內的中產票。社民連陳偉業則對民調數字有所懷疑:「港大(民調)昨日講張超雄支持度都無百分之二,今日中大(民調)公佈的數字,就去到百分之四點二,就算佢地(公民黨)的行動真係有效,都無乜理由可以咁快反映出黎」。

劉慧卿不信民調

另一有形勢危急的新東劉慧卿亦表示,現時民調訊息「亂曬大龍」,非常混亂。她指自九一年參加直選以來,競選工程中從不理會民調結果,亦從不評估個人在選舉中的得票率。她指民調結果可能會引發選民的危機感提高投票率,但亦可能會影響最終結果。

對於公民黨在民調中佔優,王家英分析,數據顯示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游離票」較過往的立法會選舉,下跌五個百分點,他相信主打專業形象的新興政黨正好吸納了這些「游離票」。在關注議題方面,七成半選民表示重視民生議題,包括壓抑通脹、保持香港經濟競爭力、收窄貧富差距等;此外,百分之三十八選民會將候選人過往的公職及從政經驗是考慮的重要因素,其次分別為「高學歷及專業資格」及「能受中央政府接納」,分別佔百分之十五及十一。



 
文章編號: 20080815003007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南華早報
EDT14| EDT| editorial
2008-08-15

New approach needed to campaign coverage

The principle that candidates in elections be treated fairly by the media is one that helps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our city's polls. But the strict and inflexible rules applying particularly to broadcasters' coverage of campaigns do not always serve the interests of keeping the public informed. And in the case of the ongoing campaign for next month's Legislative Council polls, they threaten to turn some election forums into a farce.

A combination of these regulations and the record number of candidates contesting som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is causing broadcasters big problems. The regulations require that equal time on air is given to each candidate in an election. Even if one candidate appears on a programme that is only partly devoted to the election, his or her opponents must be offered an equal opportunity to appear.

Televised election debates are no exception. All candidates must be given the same treatment. As a result, broadcasters say they will have to extend air time from an hour to 90 minutes to accommodate more than a dozen candidates in some constituencies. This compounds a clash with Olympics programming, with some debates having been moved from prime time to late evening while the Games continue.

Such debates provide an important forum for all candidates to explain their policy platforms and familiarise the public with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backgrounds. Established political figures have to share the forum with lesser-known candidates. While this is scrupulously fair, it makes for long, unwieldy debates. There are limits to the flexibility of TV programming - and viewers' attention spans. In any case, voter interest tends to be focused on the better known and more experienced candidates who have a more realistic chance of being elected.

The circumstances are peculiar to Hong Kong. That is not to say that other countries have perfect recipes for fair elections. Democracies elsewhere, for example, regularly fine-tune their systems. But without a stronger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t is difficult for Hong Kong to adopt the solutions tried elsewhere. Political parties lie at the heart of the arrangements in Britain, Australia and Canada. The latter two fund the parties directly in proportion to votes won and the money helps fund campaign costs including party political broadcasts. This is on top of private and corporation donations that must comply with electoral laws. Britain does not fund them but allocates parties free time on TV according to their representation in Parliament.

If elections are dominated by a small number of strong political parties, it is easier to allocate air time between them in a way that is both fair and presents voters with clear choices. Hong Kong's more fragmented political environment, with many different parties, groups, and independent candidates competing, does not lend itself to such an approach. Hopefully, as our city's political system matures and our parties develop, this will become easier in the future. A political party law which enhances their status would help this process.

In the meantime, however, the sensible step would be to change the rules in order to give broadcasters more editorial flexibility, allowing them to make sensible decision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ir programmes. The result would be more-focused and lively election coverage that better informs the public. There is no reason why this cannot be done objectively and fairly.



 
文章編號: 20080815027013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文匯報
A15| 香港新聞
2008-08-15

74.8%受訪者表關注 最重視「壓抑物價」立會選舉爭勝 民生最關鍵

 【本報訊】(記者 鍾立)全城投入奧運熱潮之際,有調查發現,逾7成港人同樣關注9月7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63.6%選民更表示屆時一定會投票。而各候選人的民生政策將成為致勝關鍵,近75%選民最關注民生議題,在各項政策議題中,尤以「壓抑物價上升」、「保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及「收窄貧富差距」最重要。另外,值得關注是距離選舉日不足一個月,但5個直選地區中的游離票仍逾兩成以上,其中選情最激烈的九龍西,更有26.9%選民「未決定」支持哪一張參選名單,候選人未來3周的競選工程隨時把結果改寫。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於本月6至13日,以電話訪問1,946名登記選民,瞭解選民對08立法會選舉的意見。調查顯示,72.2%選民表示非常關注或頗為關注選舉,不太關注或完全不關注的有26.9%。

關注政治議題者僅9.2%

 在關注的議題上,74.8%關注民生議題,而關注政治議題的只有9.2%,可見民生議題成為選舉焦點,候選人如要爭取更多選民支持,必須要在民生事務上多下工夫了。

 在目前熱門的政策議題中,20.6%受訪者最關注「壓抑物價上升」,其次為「保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及「收窄貧富差距」,分別佔20.5%及13.6%。改善低收入貧困問題、提高教育質素、解決醫療融資問題,以及支持2012年雙普選,也分別佔逾6%。

63.6%表示屆時一定投票

 在選民投票前衡量候選人的主要考慮條件方面,最重視候選人「從政同擔任公職經驗」及「個人背景,如屬專業人士或擁有高等學歷等」,分別佔38%及14.9%,10.8%則關注候選人能受中央政府接納。反而「政黨支持」只有6.4%,反映選民的政黨認同並不強烈。

 另外,市民對現任立法會議員評價不高,58.4%指頗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頗為滿意或非常滿意的只有33%。調查亦指,現階段選民對是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意慾相當高,63.6%表示屆時一定會投票,可能會的也有23.7%,至於表示不會投票和還沒有決定的,則分別有9%及3.7%。

 負責調查的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指出,根據往屆數據比較,選前調查的投票意慾通常是一種傾向,未必與實際投票率相關。同時,現時社會民怨比04年低,除非未來數周爆出「燃燒性」議題,否則投票率可能會比上屆的逾5成半,減少3至4個百分點。相關調查會持續進行至9月3日。



 
文章編號: 20080815005007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南華早報
EDT9| EDT| By Eva Wu
2008-08-15

Suffrage a low priority for voters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voters, 74.8 per cent, will scrutinise candidates' economic policies, and only  6.5 per cent will focus on universal-suffrage issues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next month, 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by Chinese University.

Of the 1,946 registered voters interviewed since last week, nearly three-quarters said livelihood issues would be their main focus, while only 9.2 per cent were concerned with political issues.

And only 6.2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said they considered candidates' support for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12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when casting votes.

That was outnumbered by the 11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who said a candidate's acceptability to Beijing would also occupy their minds.

Timothy Wong Ka-ying, assistant director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noted that 10.8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thought a candidate's acceptability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as important.

Hongkongers' confidence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improved over the past years since the handover, Dr Wong said. The result may be related to better relations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in the past.

He said it was a point that was worthy of candidates' attention.

Some 21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said they would view candidates' stances on measures relating to infla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city's competitiveness a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when deciding whom to vote for next month.

Asked which attributes would be seen as most important in candidates, 38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saw candidates' experience in politics and public posts as important, while 14 per cent thought candidates should be professionals and highly educated.

A total of 58.4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said they were dissatisfi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lawmakers, and 63.6 per cent said they would definitely vote in next month's Legco election, while 23.7 per cent said they might do so.

Dr Wong predicted that the turnout this year would fall to between 52 and 53 per cent, down from the 55.64 per cent turnout recorded in the 2004 election.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815027006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香港經濟日報
A31| 政情| By 周穎雯、鄧詠筠
2008-08-15

64%選民稱會投票 遜上屆 民調料泛民奪港島4席 蔡素玉或墮馬

  尚餘少於一個月便是立法會選舉投票日,依據一項調查顯示,超過6成市民有投票意慾,較04年下跌了3至4個百分點,學者指是少了「七一效應」。

  雖然投票意慾下降,但未減泛民主派在各區的實力,依據調查,泛民主派在爭持激烈的港島,有機會取4席,包括公民黨陳淑莊及余若薇,民主黨甘乃威,以及何秀蘭。在九龍西選區,公民黨毛孟靜和無黨派梁美芬有機會勝出,反而劉千石會「墮馬」。

  負責調查的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指,公民黨於調查的走勢「幾靚」,而公民黨及獨立候選人,料可吸納高學歷及中間溫和人士的選票,令今屆選舉的中間游離票較上屆少約5%。

中間游離票 較上屆少5%

  調查於本月6日至13日進行,其訪問1,900多名選民。結果發現,在港島區方面,暫以公民黨陳淑莊名單支持度最高,料能成功取2席,甘乃威及何秀蘭均看高一線;在建制派方面,葉劉淑儀及民建聯曾鈺成名單均只能取一席,意即民建聯蔡素玉有機會「墮馬」。

  另一競爭激烈的選區九龍西,調查發現,現任議員涂謹申、馮檢基可順利連任,劉千石則現危機;餘下3席,將會由公民黨毛孟靜、民建聯李慧瓊及獨立候選人梁美芬瓜分,一直於其他民調形勢不俗的自由黨田北辰,形勢暫不穩。

  名單最多的新界西,民建聯譚耀宗、自由黨周梁淑怡、民主黨何俊仁、李永達、職工盟李卓人、街工梁耀忠;及由社福界轉至新界西的公民黨張超雄,一直被喻為風險極高,但調查卻顯示他有機會當選;而最後一席,成為社民連陳偉業和工聯會王國興之爭。

  新界東方面,5名現任議員︰民建聯劉江華、公民黨湯家驊、民主黨鄭家富、自由黨田北俊及前線劉慧卿料可連任,調查指民主黨黃成智看高一線。王家英又指,新東最後一席,將是3人之爭,即社民連梁國雄、公民黨曾國豐、民建聯陳克勤之爭,爭持極之激烈。

  相較其他4區,九龍東形勢則較為明朗,泛民及建制派將各取2席,公民黨梁家傑、民主黨李華明、工聯會黃國健及民建聯陳鑑林均看高一線。

  但王家英強調,由於現時每區受訪者人數尚少,加上離選舉仍有一段時間,民調初步結果,不足以完全反應真實情況。

通脹問題持續 增投票慾

  另外,調查亦發現,72.2%受訪者均關注9月的立法會選舉,63.6%的人則表示,一定會於9月7日投票。

  調查亦顯示,多達74.8%受訪者,比較關注民生議題,關注政治議題的則只有9.2%。

  王家英預計,奧運熱過後,通脹問題持續,或令市民對政府更為不滿,增加投票意慾,有助帶動選舉氣氛。

  另外,市民傾向選擇有從政及擔任公職經驗的候選人,比率達38%,其次為高學歷或專業人士(14.9%),亦有10.8%受訪者表示,會投票予中央接納的候選人,比率較97年時的約3%大幅提高,相信與市民對中央政府印象改善有關。

相關文章:

趙振國與方剛 零售界激辯

IT界譚偉豪 舌戰莫乃光

法律界何君堯 挑戰吳靄儀



 
文章編號: 20080815030009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 ----------

 

大公報
A19| 港聞
2008-08-15

逾七成選民關注民生

【本報訊】踏入八月,立法會選舉進入最後倒數。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最新民調顯示,今屆立法會選舉受到七成二選民關注,有七成五選民較為關注民生問題,包括通脹、香港競爭力、收窄貧富差距等,而關心政治問題的選民,只有不足一成。

中大亞太研究所於本月六至十三日,以電話訪問一千九百四十六名登記選民。對於九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表示不太關注的選民不足三成,有七成二選民表示非常關注,較六月調查時的七成八略低。負責調查的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認為,近期全民投入奧運熱潮,相對減弱市民對選舉的關注程度,令數字略微下降。至於選民的投票意欲,六成三選民表示屆時一定會投票,表明不會投票的亦有百分之九。

在關注的議題方面,民生問題成為今屆選民關注焦點。

七成五選民表示,較為關注民生議題,選擇關注政治性議題的選民,則只有百分之九。

在各項政策議題中,最多受訪選民關注「壓抑物價上升」和「保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均超過兩成,此外,關注「收窄貧富差距」的選民,亦有接近一成四。



 
文章編號: 20080815002009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 ----------

 

星島日報
A24| 政治| 大棋盤| By 杜良謀
2008-08-15

港府內部不看好立法會選情

立法會選舉將於下月七日舉行投票,各黨派競爭激烈,為最後席位你爭我奪,泛民力守廿一個關鍵議席,並試圖突破現有二十六席,而建制派也希望保持三十四席,甚至再上一層樓。不過,聽聞,港府內部評估,對建制派力守三十四席都不表樂觀,要有進帳就更艱難。

政府施政是否順?,有賴立法會內獲得足夠支持,令政府提出的議案,可以順利獲得通過。在外國,有執政黨,他們都會支持自己政府提出的議案,但香港行政立法分家,特首也無政黨背景,無任何政黨無條件支持政府,話阿爺發功便「埋位」之說,阿爺哪裏有那麼多時間處理,政府還得不時遊說不同的政黨。

無仙棒進帳難

由於無一個政黨在立法會取得過半數,左右大局,要得到支持,港府往往要在立法會內爭取不同黨派的支持,現時所謂的建制派有三十四席,泛民有廿六席,但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到底兩派能否保持現有的議席數目仍是未知之數。

兩派當然都希望能有進帳,但無神仙棒,又談何容易。聽聞,港府內部評估今次的選情,答案是未許樂觀,現時所謂建制派在某些地區可望取兩席之說,並不穩定,民調日日新鮮,根本無保證,每區最後一兩席花落誰家,無法預知。

料遊說比現時更難

在功能組別也不見有任何好景,不少被視為支持政府的候選人都被猛烈抨擊,被標籤為親中,要成功當選不見容易。

有港府中人認為,維持現狀都有預知性,與眾多議員共事多年,都能猜得到各人的投票取向,或是否有機會遊說各人,但改由其他人入局,無論是親中人士或被評為較中性的人士,都不知道他們的真面目,是否選舉時是一套,選舉後又是另一套。

港府屆時要就政策進行遊說,可能比現時更為困難,特別是若建制派獲得議席只有三十一、二席,其中一人要出任立法會主席,便餘下三十或三十一席,偶爾有建制派人要到海外公幹,政府要守住足夠票便難上加難。

杜良謀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80815003007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 ----------

 

明報
A17| 港聞政情| 立會選戰 之功能界別| By 何素文
2008-08-15

工程界惡鬥難分高下 黎廣德搶年輕票源何鍾泰靠人脈往績

今屆有兩個民主派向現任議員「搶灘」的功能界別,分別是工程界,和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在工程界選舉中,以「打破悶局」為口號,希望扭轉業界現況,挑戰已連任3 屆的泛聯盟何鍾泰,另一名參選人則是任職工程顧問的文錫昂。有學者及業界人士分析,黎廣德能吸引年輕票源,而何鍾泰在業內具人脈,獲不少中年或以上的業內人士支持,兩人目前難分高下。明報記者何素文黎廣德倡可持續發展何鍾泰籲推動基建一向活躍於保育和環保界的黎廣德在政界冒起,始於2006 年底選舉委員會選舉中, 以1156 票榮膺「票王」。他在今次選舉中提倡「可持續發展」概念,認為環保、保育未必阻礙發展,景賢裡、天星碼頭等事件引起古物古蹟及城市發展的社會爭拗,但若能讓市民和工程界雙雙得益,就可解決問題。

另一邊廂,何鍾泰認為選民心中有數,自己工作務實,會努力鞏固現有票源。何鍾泰主張繼續推動基建,確保政府公佈的「十大基建」能順利進行,並建議政府應及早規劃工程項目的延續,確保穩定的工程量。

文錫昂盼建表達意見機制

至於文錫昂,過去曾因為工程項目而被黑社會滋擾,但他指摘政府不理會,所以他決定參選,希望為工程界建立一個可表達意見的機制。

學者料何鍾泰較具優勢

過往3 屆均有出戰的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陸宏廣今屆沒有出選,有傳是因為中央從中勸退,以免攤薄同一陣營的何鍾泰的票源。陸宏廣表示,決定不出選是因為「已經有人選,選民有得揀,不要弄到好像上次會計界的情況」。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出,今屆功能界別選舉,同一界別不如以往般出現多名同一陣營的候選人,相信背後有強大力量作協調。他分析,何鍾泰有相當人脈及有功績可尋,較具優勢,但黎廣德亦「追得很貼」,估計他在環保、民主議題上吸引不少年輕選民支持,亦有相當贏面。



 
文章編號: 20080815004023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 ----------

 

am730
M08| 新聞
2008-08-15

六成四選民稱會投票中大民調:泛民或取20席

本地

立法會選舉將於下月舉行,中大一項調查顯示,逾七成受訪選民表示非常關注今屆選舉,另有近六成四表明一定會投票。根據調查的初步數據,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有可能取得20席,但負責調查的學者說,由於多區的末席競爭激烈,現難推測泛民實際可取議席的數目。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本月6日開始,就立法會選舉進行持續性調查,按本月6日至13日的數據顯示,受訪的1,946名登記選民中,72.2%表示非常關注今次的選舉,63.6%表示「一定會」投票,另有23.7%指「可能會」投票,至於表示不會投票及還未決定的則分別有9%及3.7%。調查亦發現,近七成五選民關注民生議題,選擇政治議題只有9.2%,而受訪者普遍關注壓抑物價、保持香港經濟競爭力及收窄貧富懸殊等問題。

至於投票意向方面,假若明日是投票日,調查結果顯示,泛民主派在5個地區直選中,有可能取得20席,其中選情最受關注的港島區,公民黨名單的支持度達27.3%,有力取得兩席。

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說,有關調查的數據非常初步,而且目前除九龍東外,其餘4區的末席競爭激烈,故現階段難推測泛民最終可取得的議席數目。對於有9%選民表明不會投票,較上屆多3至4個百分點,王家英認為,主因是今屆政治議題相對較上屆少,故他估計今屆投票率會較低。

各區參選名單支持度

港島(6席)

■公民黨陳淑莊 27.3%■獨立人士葉劉淑儀 18%■民建聯曾鈺成 10.6%■民主黨甘乃威 9.9%■公民起動何秀蘭 5.6%■獨立人士勞永樂 4.7%■社民連曾健成 1.6%■自由黨林翠蓮 0.3%■獨立人士黎志強 0.3%■未決定/拒答 21.7%

九龍西(5席)

■民主黨涂謹申 16.3%■公民黨毛孟靜 12.8%■民建聯李慧瓊 10.6%■民協馮檢基 10.6%■獨立人士梁美芬 7.5%■自由黨田北辰 6.6%■社民連黃毓民 4.8%

■獨立人士劉千石 4%

■未決定/拒答 26.9%

九龍東(4席)

■公民黨梁家傑 25.8%■工聯會黃國健 15.6%■民主黨李華明 14.8%■民建聯陳鑑林 12.7%■社民連陶君行 3.7%■民主黨胡志偉 2.5%

■未決定/拒答 25%

新界西(8席)

■民建聯譚耀宗 15.5%

■民主黨何俊仁 12%

■職工盟李卓人 9.2%

■街工梁耀忠 9.2%

■民主黨李永達 8.2%■自由黨周梁淑怡 6.8%■公民黨張超雄 4.2%■社民連陳偉業 3.8%■工聯會王國興 3.8%

■民主黨張賢登 2%

■民協蔣志偉 0.8%

■獨立人士阮偉忠 0.2%■未決定/拒答 24.5%

新界東(7席)

■民建聯劉江華 18.7%■公民黨湯家驊 18.1%■民主黨鄭家富 12.8%■自由黨田北俊 12.4%■民主黨黃成智 5.3%

■前線劉慧卿 5.1%

■社民連梁國雄 3.4%■獨立人士龐愛蘭 2.3%■獨立人士李子榮 0.4%■未決定/拒答 21.5%註:有9名候選人的支持度同是0%,包括港島蕭敏華(獨立);九龍西莊永燦(獨立)、林依麗(獨立)、柳玉成(獨立)、龍緯汶(南方民主同盟)、譚凱邦(環保觸覺);新界西鄒秉恬(獨立)、梁雪芳(藍英同盟);及新界西蕭思江(港人民權民生黨)。

資料來源: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

 
文章編號: 20080815892001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 ----------

 

文匯報
A14| 香港新聞
2008-08-15

祠堂拜會鄉親爭取支持 強調民建聯為最可靠朋友發叔帶張學明入村拉票

 【本報訊】(記者 徐海煒)「民建聯是鄉議局在立法會上最有力、最可靠的朋友!」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聯同多名鄉事委員會主席等近百人,齊於屏山鄧氏宗祠為張學明助選。發叔強調,是次立法會選舉與新界鄉事族群的前景息息相關,如果張學明於是次選舉中失利,「鄉議局會走向衰亡」,而整個新界鄉村社會也會因此而逐步瓦解,所有鄉民、村民享有的政治、民生等傳統權利都會被人剝削,故他呼籲各鄉親支持張學明,「要好似奧運比賽,分秒必爭,一票都不能少。」

  劉皇發昨日率領一眾鄉事會主席及鄉議局成員,為代表鄉議局與民建聯合組名單出選的張學明,前往落鄉首站的屏山鄉助選拉票。劉皇發、張學明聯同鄉議局的助選團及60多名工作人員首先在屏山鄧氏宗祠拜會鄧氏父老、鄉民及當區區議員,得到他們的積極支持,在場百多名人士齊聲高呼「張學明必勝,民建聯必勝」。隨後,劉皇發又陪同張學明到村內派傳單,爭取鄉親的支持。

同心協力「認真打好呢場仗」

 劉皇發強調,民建聯和鄉議局都是愛國愛港愛鄉的團體,也是鄉議局在立法會上最有力、最可靠的朋友。有民建聯這類的友好政黨支持,他相信新界鄉民的權益必會得到最佳的保障,而鄉議局大會決定夥拍民建聯,張學明以鄉議局副主席的身份,代表鄉議局出選,亦是一明智、理智的決定。

 他又說,張學明在新界大埔土生土長,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原居民,絕對體現愛國愛鄉的情懷,而在立法會4年中,他一直有良好的表現,亦能夠為新界人爭取和維護合理的權益,相信他如能連任,必定會以新界鄉民權益為依歸。他又重申,新界族群不可沒落,一定要放下成見,以大局為重,同心協力,「認真打好呢場仗」,全力支持張學明贏得議席。

發揮奧運精神 全力爭取勝利

 多名鄉事會委員會主席及議員亦在鄧氏宗祠前即場表態,全力支持張學明出選。18鄉鄉事委員會主席程振明特意借用奧運口號,以「同一鄉事,同一夢想」表明全力支持張學明出選。屏山鄉事委員會議員鄧慶業亦以京奧為喻,指張學明助選團所在的屏山鄧氏宗祠如同北京「鳥巢」,而張學明和助選人員則如同中國隊,希望把奧運精神發揮到選舉之中,全力爭取勝利。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鄧胤楚亦表態指,屏山鄉事會全力支持張學明出選,希望其成功連任,繼續為鄉村謀求福利。



 
文章編號: 20080815005006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 ----------

 

新報
A08| 政情
2008-08-15

新界西張學明勢危中大民調顯示張超雄有機勝出

中大亞太研究所昨日公佈8月的立法會選舉意見調查結果,相較其他同類型調查,新界西選情出現較大變化,民建聯譚耀宗團隊支持度只得15.5%,排名單第二的張學明有機會出局,公民黨的張超雄的支持度為4.2%,有機會奪得新界西一席。中大亞太研究所在8月6日至13日期間,向1,946位登記選民進行電話民意調查,被訪者被問到「假如明天就是立法會地區選舉,你會投以下哪一張參選名單?

」調查顯示,現任新界西直選議員的陳偉業與勞工界議員王國興支持度相同,新界西最後一席將會是兩人之爭。

港島區方面,陳淑莊名單高踞榜首,支持度達27.3%,比第二位的葉劉淑儀名單領先9.3%,陳淑莊與余若薇會雙雙入局,而何秀蘭則有機會奪得港島最後一席,重返議會。

競爭激烈的九龍西,梁美芬得到7.5%的支持,根據調查,她將力壓田北辰,成為第五席得主。在新界東,民主黨的黃成智選情看漲,在調查中,他支持度比擔任議員多年的劉慧卿還要高,現任議員梁國雄將要落車。

陳淑莊名單港島居首

有機會在新界西落選的張學明,他昨日早上向記者表示候選人通常都不看民調,而下午張則透過競選經理回覆表示,之前的民調結果比較樂觀,但他們團隊一直認為民建聯第二席的形勢較危險,但團隊知道民調成績不好也不會特別緊張。他們相信選民在選舉前兩個星期才會下最後決定,他們會爭取時間,多到鄉郊拉票。

首次有調查顯示,張超雄有機會奪得議席。張超雄昨日回應時指這調查結果對他而言是一大鼓舞,但他們也會抱著「急起直追」的心態競選。但張超雄也認為不可輕視民建聯的力量,因為到臨尾時,院舍內的老人家就會被「一車車,車出來投票」,這些都是民調不能反映出來的。

今屆選民較關注民生

負責調查的王家英總結表示,今屆選民的投票意欲頗高,但有58%受訪者對現任立法會議員表現不大滿意,選民會較側重民生問題。而壓抑物價上升、保持香港經濟競爭力,以及收窄貧富差距是受訪者首三項關注的議題。新報記者綜合報道



 
文章編號: 20080815033004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 ----------

 

香港商報
B02| 香港新聞| 簡訊
2008-08-15

調查:72%選民關注選舉

中大亞太研究中心昨日公佈調查結果,72%選民表示關注下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較上屆的同類調查為低,亦較6月份的同類調查下跌約6%。

 
文章編號: 20080815001014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 ----------

 

大公報
A20| 港聞
2008-08-15

籲鄉親全力支持民建聯 發叔陪張學明落鄉拉票

【本報訊】記者何麗華報道: 「切肉不離皮!我希望大家放下成見,以大局為重,重新打好這場仗!」民建聯與鄉議局近日因立法會區議會界別議席被傳不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昨日表示,目前新界西的選情非常緊張,如果民建聯譚耀宗、張學明團隊選舉失利,不只令鄉議局走向衰亡,更會影響鄉事族群的利益。他呼籲大家團結一致,全力支持譚耀宗、張學明團隊。

穿上紅色義工團背心、手持譚耀宗和張學明團隊宣傳單張的「發叔」劉皇發,昨日陪同身為民建聯成員的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到元朗鄉郊地區拉票。他讚揚張學明過去四年在立法會表現出色,為新界人爭取權益。他指出,張學明夥拍譚耀宗參選,是理性和明智的選擇; 「有民建聯的支持,新界鄉民的利益能得到更有效保障」。

讚張學明表現出色

發叔認真地說,今屆立法會選舉,新界西的選情非常緊張,譚耀宗、張學明團隊正分秒必爭拉票,一票也不能少。早前發叔表明希望改循鄉議局出選,讓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有機會循區議會界別入局,引來部分鄉事派不滿。

發叔昨日表示,最初的確有小部分鄉紳對事件十分關注,但經過他親自解釋,事情已得到解決。因此,他公開呼籲: 「切肉不離皮!我希望大家放下成見,以大局為重,重新打好這場仗!」張學明昨日表示,民建聯過往、現在和長遠來說,都是良好的合作夥伴,在議會上共同關注民生和社會事務。

他希望鄉親們可團結一致,讓他繼續在立法會為大家服務。張學明與鄉事領導及助選團由昨日起,一連兩個星期到十八鄉各點拉票。

落十八鄉拉票兩周

此外,日前有傳聞稱部分鄉事票會流向社民連新界西候選人陳偉業,昨日陪同張學明拉票的鄉事領導均表示,只有兩三位鄉親協助陳偉業,絕大部分人支持譚耀宗、張學明團隊。

除譚耀宗和張學明名單外,參加立法會新界西直選的名單還包括:工聯會王國興團隊、自由黨周梁淑怡團隊、民協蔣志偉團隊、民主黨何俊仁團隊、民主黨李永達團隊、民主黨張賢登團隊、街工梁耀忠團隊、公民黨張超雄團隊、職工盟李卓人團隊、藍英同盟梁雪芳團隊、社民連陳偉業、獨立的阮偉忠與鄒秉恬。



 
文章編號: 20080815002009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5 ----------

 

明報
A16| 港聞政情
2008-08-15

中大民調:投票率料降至53%

距離9 月7 日立法會選舉投票日不足1 個月,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最新民意調查顯示,今年選民的投票意欲較上一屆低,表示一定會投票的選民佔63.6%,比2004 年的71.6%下跌8 個百分點;而選擇不會投票的佔9%,亦比上屆多2.2 個百分點。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估計,由於今屆沒有7.1 效應,特首曾蔭權民望亦較當時董建華高,今屆投票率可能會比上屆55.64%低,估計會跌至約52%至53%。

中大亞太研究所於8 月6 日至13 日訪問了1946 名登記選民,受訪選民被問及會否於9 月投票時,63.6%人表示一定會投票,回答「可能會」的有23.7%,若與上屆數據比較,顯示投票意欲有所下跌(見表)。

但選前調查的投票意欲通常只是一種傾向,未必與實際投票率相關,事實上2004 年選前有71.6%受訪選民表示一定會投票,實際投票率為55.64%。

物價議題最受選民關注

調查又顯示,72.2%人表示非常關注或頗關注9 月選舉,26.9%不太關注或完全不關注。

調查並列舉了11 項熱門的政策議題,要求受訪者衡量在選擇候選人時哪一項最為重要,結果顯示,最多人選擇的是「壓抑物價上升」(20.6%),其次為「保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力」(20.5% ) 及「收窄貧富差距」(13.6%),支持2012 年雙普選只佔6.2%。

王家英表示,通脹問題未解決,令市民普遍注意民生問題,由於有9%選民表明不會投票,較上屆增加逾兩個百分點,他預計今屆投票率會較低。他說,今次投票意欲跌幅輕微,難言對哪個陣營不利,反而陣營之間競爭激烈,如何協調或競爭對最後一席起關鍵作用。



 
文章編號: 20080815004000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6 ----------

 

明報
A30| 觀點| By 張志剛
2008-08-15

醫學與會計界選舉分析

 在5 個具相當競爭性的功能組別選舉中,建制派在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別中佔有相當大的優勢。而泛民佔優的界別則是醫學界別。

醫學界有4 人出選,但可簡單劃分為郭家麒陣營和反郭家麒陣營。而反郭家麒陣營卻一分為三。

「反郭」力量本來已無優勢,再來三分天下,要一舉擊敗郭家麒就更添難度。

醫學界屬既有山頭組織比併醫學界別選舉,基本上是專業界內既有山頭組織的力量比併。郭家麒的優勢,是以香港醫學會為地盤。醫學會前會長蔡堅是郭家麒的競選經理,現任主席謝鴻興跟郭素有私交。醫學會有7000 名會員,是醫學界內最大的專業團體。憑藉這些關係,郭家麒佔了一定便宜。

郭家麒最強的對手是何柏良。何不但得到港大醫學院的一些大老支持,也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該協會有成員4000 多名,對選情舉足輕重。關鍵是該會成員跟醫學會有高度重疊,成敗視乎這些重疊成員是靠向哪一個組織。如果何柏良成功鞏固那4000 多票,醫學會的票源就會被挖走,所以理論上何柏良是有力一戰。但問題是為替公立醫生力爭超時工作津貼的梁家騮突然參選,梁是激進派,告醫管局一役令他聲名大噪,他突然殺出,會分走何柏良不少選票。而西醫公會的楊超發也不受勸退,堅持參選,又再分走何柏良部分選票。郭家麒本來要面對何柏良非常嚴峻的挑戰,但何又同時受到左右夾擊,這令郭所受的壓力大減。

會計界政治訴求vs. 專業發展至於會計界,上屆大熱倒灶的陳茂波捲土重來,和譚香文再決高下,兩人形勢都稍有不同。對譚香文有利的是其知名度比四年前增進不少,加上有陳方安生助選,這都是有利因素。而陳茂波今次線路相近的對手大幅減少,周光暉、梁永安、陳普芬全部棄選,3 人上次得票近兩成,如果陳茂波可以取得他們八成的票源流向,已經可以穩奪會計界議席。

龔耀輝再度參戰,主打年輕專業牌,但他跟陳茂波的賣點不同,反而跟譚香文都力爭年輕會計師票,鷸蚌之爭,反而便宜了形勢已經佔優的陳茂波。至於其餘兩名對手,黃宏泰上次只得百餘票,嚴定偉初次參選,兩人應無力威脅。

譚香文上次突擊成功,是功能界別內,政治訴求壓倒專業發展的例子。但CEPA 經過4 年的發展,已經證明對香港專業界別的助力甚大。不同專業界別受惠不同,而會計是得益頗深的專業。隨著大陸經濟不斷擴張和優化,對會計的人才需求甚殷。立法會議席是香港政治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擴張該專業的地盤及提升其地位作用甚大。而今次會計界別的選舉結果,大概可以看到政治訴求和專業發展,兩者孰先孰後,孰輕孰重的取向。

作者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文章編號: 20080815004011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7 ----------

 

明報
D07| 時代| 法政隨筆| By 羅沛然
2008-08-15

被遺忘的選民

(星期五見報)

終於有在囚人士站出

來,要求司法覆核《立法會條例》第31 條規定

正因服刑而受監禁人士

喪失登記為選民的資格的條文,是否不合理限制該人的政治權利。這課題曾在立法會討論,但最後不了了之,現趁選舉臨近,循司法途徑,憑外地成功案例,重上議事日程。

事實上,另有一群數以百計的人,雖然是合資格和已登記選民,卻無法行使政治權利投票。他們的政治權利可能被更不合理的限制,他們就是被還押等候審訊的人士。

《立法會條例》第31 及第53 條只規限正因服刑而受監禁人士及未服被判處監禁刑罰的人士喪失登記為選民或在選舉投票的資格。被還押等候審訊的人士不是被判處監禁刑罰人士,也不是正因服刑而受監禁,沒有依法喪失資格,但他們在投票方面得到的待遇卻和已定罪的人士一樣,這表面上已有商榷之處。

終審法院剛在七月裁決「楊仲明案」,首席法官指出,如公共機構對被控人士採取的行動客觀的隱含他是有罪的觀點,則被控人士所享有的無罪推定即被違反。包致金常任法官的不同意見書亦指,若政府對待某人,猶如他已被定罪,或者他已被定罪與否無足輕重,則無罪推定即被違反。包常任法官更發人深省的點明,把基本權利視作無關痛癢比公然剝奪基本權利較為狡詐(insidious),也因而更為危險。

政府在投票日不通融和方便被還押等候審訊的人士投票,須有充分和合度的解釋,說明無罪推定沒有被違反,政治權利沒有被不合理的限制。部門間相互諉過或者訴說資源缺乏都不是恰當理由,也不要藉討論如有關人士該投哪個選區的票等等細節轉移視線。

正打著民主自由、公民權利旗號爭逐選票的候選人們也該注意和重視這群被遺忘的選民。



 
文章編號: 20080815004031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8 ----------

 

文匯報
A14| 香港新聞| 主席之言
2008-08-15

圖多取3千鄉事票 陳偉業被指不自量力

 在新界西參選的社會民主連線成員陳偉業曾揚言,會趁民建聯和鄉議局「鷸蚌相爭」而「漁人得利」,可較上屆選舉多取2,000至3,000張鄉事票。不過,元朗18鄉鄉事委員會主席程振明笑言,陳實在「不自量力」:「佢地嚟嚟去去都係得那3、4個人……影響力最多唔超過10條友。」

 程振明在陪同民建聯新界西參選人張學明「落村」拉票前,主動談起陳偉業要取得數千張鄉事票的言論,強調鄉議局一定會支持民建聯的團隊,「唔會有其他嘅聲音」:「陳偉業嘅講法,同鄉議局毫無關係,只係個別人嘅諗法。」

程振明:他的影響力不超過10人

 他承認,確有個別鄉村人支持陳偉業,而他不知道這些人支持陳偉業的動機是甚麼,不過,他坦言:「佢地嚟嚟去去都係得那3、4個人。」被問到這些人對鄉事票的影響力,他笑說:「佢地影響力最多唔超過10條友。」

 參與新界西選舉的,還包括工聯會王國興團隊,自由黨周梁淑怡團隊,民協蔣志偉團隊,民主黨何俊仁團隊、李永達團隊及張賢登團隊,街工梁耀忠團隊,公民黨張超雄團隊,職工盟李卓人團隊,藍英同盟梁雪芳團隊,報稱獨立的阮偉忠與鄒秉恬。 ■本報記者 徐海煒



 
文章編號: 20080815005007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9 ----------

 

文匯報
A15| 香港新聞| 暫領風騷
2008-08-15

公民黨屢告急 與民調走勢矛盾

 立法會選舉進入最後一個月倒數,首次參與直選的公民黨的民調走勢不俗,與該黨不時聲稱「選情存在隱憂」、「背水一戰」,甚至「選情告急」,形成很大矛盾,令外界質疑該黨「胡亂告急」。

 根據中大亞太研究所於本月6至13日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公民黨在港島及九龍東的選情獨佔鰲頭。陳淑莊、余若薇名單以27.3%支持度,穩佔港島區首位,比排名第2的葉劉淑儀名單高9.3個百分點。而九龍東的梁家傑名單亦以25.8%支持度「稱霸」,比列其後的工聯會黃國健、陳婉嫻名單高出10.2個百分點。

競爭激烈 結果難料

 九龍西及新界東方面,初次參選的毛孟靜名單以12.8%在九龍西排第2,僅低於「反對派中堅」的民主黨涂謹申名單3.5個百分點。湯家驊名單在新東獲18.1%支持度,與民建聯劉江華名單18.7%叮噹馬頭。

 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家英表示,現階段5區游離票比率平均逾兩成,但已比上屆選舉平均低5%,由於游離票向來多屬高學歷及政治中立者,故估計相關票源較有可能流向公民黨及個別的獨立候選人。不過他強調,由於各區競爭激烈,加上選民在各區的投票意向結果只能作資料性參考,現時難以推測結果。 ■本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80815005007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0 ----------

 

文匯報
A22| 香港新聞
2008-08-15

楊森重提公民黨穩奪兩席

 【本報訊】(實習記者 張文豪)立法會港島區選舉候選人楊森早前多番指公民黨穩奪2席,故要求支持反對派者「集中票源」將他送進立法會,旋即被公民黨候選人陳淑莊批評。楊森昨日終於決定自動收回「公民黨一票,民主黨一票」的配票方案,從此不提,以免友好政黨「不舒服」。不過,他不忘向記者重提,公民黨奪2席的機會「穩如泰山」,而自己的票源分散疏離,連任尚存危機,隨時令反對派失去21席的關鍵少數,故再呼籲選民「集中票源」。

 楊森繼上次「跳海拉票」後,昨日「拉埋」民主黨元老李柱銘,聯同港島區參選名單的甘乃威等到南區赤柱正灘「落水」,呼籲他們的支持者集中選票,讓楊森可爭取到連任的機會。

 參與港島區選舉者還包括:民建聯的曾鈺成團隊,匯賢智庫的葉劉淑儀團隊,自由黨林翠蓮名單,社民連曾健成,公民起動何秀蘭,報稱獨立的勞永樂、黎志強、蕭敏華。



 
文章編號: 20080815005011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1 ----------

 

蘋果日報
A04| 要聞
2008-08-15

2008立法會選舉 泛民圍剿陳克勤指斥無建樹

【本報訊】戰況尚算平穩的立法會新界東選區昨天舉行首場地區選舉論壇,曾在行政長官辦公室出任特別助理的民建聯陳克勤成為泛民主派候選人圍剿對象,有機會與之力爭最後一席的對手均批評他在任政府期間沒有建樹,「乜都做唔到」;民建聯在全民退休保障問題立場矛盾也備受質疑。陳克勤自稱預料成攻擊目標,力指在任期間有反映基層意見。

西貢將軍澳長者醫療關注聯盟昨天舉行新界候選人論壇,多個選舉團隊都派出第二梯隊應戰。多名有力與陳克勤爭取新東最後一席的泛民成員包括民主黨黃成智、民主黨鄭家富團隊的任啟邦及公民黨新星曾國豐都將矛盾指向陳克勤及民建聯,尤其質疑陳在政府任職時沒有為市民爭取權益。

黃成智直指陳雖在政府體制內,「但佢乜都做唔到,有無搞錯?」任啟邦則斥責指:「陳克勤話佢會聽唔同意見,但過去幾年佢去咗邊?有無聽我地意見?我真係睇唔到。」

民建聯立場受質疑

獲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力撐的曾國豐言論較溫和,指民建聯一直有代表參與政府的扶貧委員會,但未有為市民爭取權益。預料穩奪一席的社民連梁國雄也加入批陳之列,指經常在政府總部飯堂用膳,卻從未遇上陳克勤,暗諷他沒有到處收集民意。昨天只曾短暫在台上發言的陳克勤會後回應稱,早預料會成為圍攻對象,強調「喺特首辦時我有反映市民意見o架」。民建聯是否支持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也受到懷疑。有候選人指民建聯港島區參選團隊拒絕承諾支持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但民建聯新東團隊昨天卻表態支持,質疑他們為參選而拋出空頭支票。陳克勤只稱有關計劃由該黨提出,自然會支持,但重申計劃非解決長者燃眉之急的最佳方法。本報贊助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最新滾動調查仍然顯示,民建聯團隊在新東支持度最高,陳克勤奪下最後一席的機會較大。

新界東選情變化

名單:劉江華*(候選人數目:7人、政治聯繫:民建聯)9/8-13/8支持度:20.10%與8/8-12/8比較:↑1百分點名單:湯家驊*(候選人數目:3人、政治聯繫:公民黨)9/8-13/8支持度:13.70%與8/8-12/8比較:沒有變化名單:鄭家富*(候選人數目:7人、政治聯繫:民主黨)9/8-13/8支持度:12.20%與8/8-12/8比較:↓0.7百分點名單:田北俊*(候選人數目:3人、政治聯繫:自由黨)9/8-13/8支持度:8.90%與8/8-12/8比較:↓0.1百分點名單:劉慧卿*(候選人數目:2人、政治聯繫:前線)9/8-13/8支持度:6.90%與8/8-12/8比較:↑0.8百分點名單:梁國雄*(候選人數目:1人、政治聯繫:社民連)9/8-13/8支持度:5.50%與8/8-12/8比較:↓0.2百分點名單:黃成智(候選人數目:2人、政治聯繫:民主黨)9/8-13/8支持度:3.20%與8/8-12/8比較:↓0.1百分點名單:龐愛蘭(候選人數目:1人、政治聯繫:獨立)9/8-13/8支持度:0.70%與8/8-12/8比較:↓0.2百分點註:1.除劉江華團隊可奪兩席,其他有*名單只有一席2.穩奪一席須14.3%,另有兩張名單支持度不足0.5%未有列出資料來源: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文章編號: 20080815006036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2 ----------

 

南華早報
EDT9| EDT
2008-08-15

In Brief

Union wants former housing chief to stop new job

A Beijing-loyalist trade union has demanded that former housing director Leung Chin-man stop working in his job with property developer New World China Land, amid increasing concerns that his joining the private sector 30 months after retiring would involve a conflict of interest.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Legco hopeful Wong Kwok-hing demanded that the firm freeze Mr Leung's contract while the government investigated why he was allowed to work in a field which had direct links to his role before retirement.

HK population hits 6.98m

Hong Kong's population increased by 0.9 per cent to 6,985,200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according to the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The number of births recorded between the middle of last year and the middle of this year was 75,200, and the number of deaths during the period was 41,100, resulting in a natural population increase of 34,100.

Election assault man sentenced

A man was sentenced to 100 hours of community service yesterday for hitting the head of a passer-by who called Anson Chan Fang On-sang's voters conscienceless during last year's Legco by-election campaign. Wong Sang-kam, 61, who helped Mrs Chan's campaign, was convicted of assault occasioning actual bodily harm. The prosecution said Wong hit the victim's head with a microphone three to four times, causing bruising to his eyes.

Personal health fund backed

Mandatory health insurance, voluntary private insurance and a personal health care fund would be preferred by many better-off residents, the Institute of Financial Planners said. It proposes a 3 to 5 per cent contribution to a personal health fund split between employers and workers, similar to the Mandatory Provident Fund. Copyright (c) 2008.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80815027006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3 ----------

 

大公報
A19| 港聞
2008-08-15

漠視業界利益 吳靄儀被質疑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有多個功能界別競爭激烈,法律界兩位候選人昨日在一個電視選舉論壇上唇槍舌劍,轉軑參選的吳靄儀被對手何君堯質疑漠視業界利益。

有就讀法律系的準畢業生關注,如何協助本地律師打入內地市場?吳靄儀竟稱,這是律師公會的責任,作為議員不負責這些事情。

論壇上,何君堯說: 「法律界別需要新人接棒,不可以再虛度四年的光陰,自己有二十年的執業經驗,瞭解行業的運作和訴求……」針對應否就普選取消功能界別的問題,何君堯表示,支持普選,逐步廢除功能界別,但必須充分諮詢業界,而人大亦已訂出方案,所以要按現實循序漸進實行。

另一邊廂,吳靄儀打正鞏固法律界專業地位等口號式政綱。不過,現場有律師代表直斥吳靄儀只顧做「民主烈士」,沒有處理訂立律師最低合理收費基準的事宜,令現時律師的收入大不如前。吳靄儀稱,贊成取消定額收費,但律師公會本身都有意見衝突。

就開放律師在內地市場,吳靄儀說,CEPA 下,律師在內地開設事務所問題不大,但如何競爭就要看律師本身能力。至於如何與中央溝通,她說,這是國家司法部和律師公會「對口」工作,立法會議員不應該介入。



 
文章編號: 20080815002009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4 ----------

 

大公報
A20| 港聞
2008-08-15

陳茂波斥譚香文誤導選民

【本報訊】在近日的會計界選舉論壇上,現任議員譚香文向另一候選人陳茂波作出指摘,聲稱陳茂波任會計師公會會長時,沒有替她寄發會員通訊,是「封殺」和不公平之舉。一直未有作出回應的陳茂波昨日終於打破沉默,公佈事件的來龍去脈,並斥責譚香文顛倒是非,誤導選民。

譚香文的指摘在於,陳茂波當年任會計師公會會長時,對她實施「封殺」,沒有為她向所有會員寄發議員通訊。但譚香文未有講出事件真實情況。陳茂波指出,在他上任之前,譚香文與會計師公會已鬧得極不愉快;他上任後,為修補關係,便主動接觸譚香文,就寄發通訊一事達成協議,並寄出一期議員通訊。

陳成波說,當時協議上清楚講明,寄發議員通訊的同時,會隨附一張「免責聲明」,即表示有關通訊僅代表譚香文個人,並不代表公會,若會員有意見,可以選擇今後拒收。但譚香文對此卻裝作不知,更在一次會面中,大發脾氣,甚至「拍檯大罵」,對他作出種種指摘。

「封殺」指控顛倒是非

他說: 「我當時覺得好委屈,明明是事先說好的,已達成協議的,卻又不遵守,反過來罵我;並在選舉論壇上再提,這明明不是事實,這只會是誤導公會會員。」事後譚香文向會計師公會作出投訴,指摘陳茂波態度有問題。而作為公會會長的陳茂波收到投訴後,為了避嫌,理應避席,其後交由理事會作出決定。而自交由理事會後,陳茂波便未接觸該事件,但譚香文反過來指摘陳茂波「縮骨」,不敢面對事件。

陳茂波表示,理事會共有兩位政府官員和四位業外人士,負責監察公會的處事程序和理據,一直以來都深得會員認同。譚香文未能獲得理事會的支持,最終又要上法庭解決。陳茂波說: 「理事會負責監察公會的處事程序和理據,為何譚小姐仍無法說服理事會協助她寄發通訊,而弄致要司法覆核?」

龔耀輝言論不盡不實

對於另一名候選人龔耀輝,陳茂波指出,龔曾是理事會理事,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但卻在選舉論壇上,說話不盡不實,並說我不應該避嫌退席。」陳茂波強調,他在整件事的處理上完全是按公會章程來做,絕無私人考慮;但譚香文等人的不斷誤導選民,顛倒是非,他實在需要擺出事實,以正視聽。

另外,譚香文昨晚發出一份新聞稿,否認有「拍檯」,並指是陳茂波事後「拂袖而去」。她稱,當年陳茂波並沒有事先告知她要遵守的協議內容;她還說,公會為議員寄通訊是「義務」而不用「說服」。

參與此次會計界立法會選舉的還包括黃宏泰、嚴定偉等。



 
文章編號: 20080815002009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5 ----------

 

文匯報
A20| 香港新聞
2008-08-15

陳茂波責譚香文 惡人先告狀

 【本報訊】(記者 陳辰)今屆立法會選舉「火藥味」最重的要數會計界。在日前該界別的選舉論壇上,4名參加的候選人爭論激烈,譚香文就香港會計師公會一度拒為她寄發通訊一事,聲言陳茂波當時拍檯大罵她。陳茂波發表聲明,指譚「顛倒是非,亂扣帽子」,強調自己才是被拍檯大罵者,且譚香文不遵守協議在先,才令公會拒為其寄通訊。

 陳茂波在聲明中披露事件始末,指自己於05年12月中旬上任公會會長前,譚香文與公會已就寄發通訊一事鬧得極不愉快。陳茂波在上任後主動接觸譚香文,並就寄發通訊一事與她達成協議,公會亦於2月替她寄發一期的議員通訊。但譚香文卻未有遵守協議,更在一次會面中,首先拍檯大罵他,其後又向公會投訴他。

斥譚不遵守協議在先

 他坦言譚香文應反省問題所在:「公會理事會有2名政府官員和4名業外人士,負責監察公會的處事程序和理據,為何譚小姐仍無法說服理事會協助她寄發通訊,而弄至要司法覆核?」

 另外,針對另一參選者龔耀輝稱,陳在處理有關事件時退席避嫌是「冇承擔」,陳茂波坦言,自己身為會長和被投訴者,沒有可能處理與自己有關的投訴,正如法官不可以審理自己是被告的案件,故以後公會理事會討論與譚香文相關的事情時,他都避嫌退席,「以示Whiter Than White」,確保外界不會質疑公會理事會處事的公正和獨立性,而作為當時理事會成員的龔耀輝,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在論壇上的說話卻不盡不實,他對此表示失望。



 
文章編號: 200808150050100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6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8)。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