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港聞
A06
蘋果日報

2004-09-17

各票站 得票率 楊森遠勝餘若薇 部份高出一半 顯示配票失敗

【本報訊】根據政府剛公佈的全港點票站得票數字,在泛民主派配票失敗的港島區,民主黨楊森名單在所有票站的得票都遠高於余若薇名單,在民建聯支持者較多的北角等東區票站,情況尤其明顯。學者又指出,綜觀全港得票分佈形勢,泛民主派勝出的地區及得票率明顯較多,只是在比例代表制下,高票未必換得議席。

港島九龍「江山一片綠」

港大地理系根據選舉事務處前晚公佈的各候選名單在所有點票站的得票數字,製成泛民主派、自由黨和親北京陣營在全港的得票分佈,代表泛民主派的綠色佔去大部份版圖,在港島及九龍都可謂「江山一片綠」,很多區域得票率都超過五成。

港大地理系地理資訊系統顧問麥淑嫻博士指出,根據此結果,可見若在單議席單票等投票制度下,民主派可取得更多議席,但在比例代表制下,即使贏得高票也可能輸掉議席。至於最令民主派耿耿於懷的港島選區,該系製作的地圖顯示,楊森名單得票全面壓倒余若薇名單,大部份更高出一半,顯示原本的「1+1 = 4」配票策略完全失效。

進一步分析顯示,只有在薄扶林等南區和部份中西區票站,兩者得票差距相對較小,但在北角等被譽為左派票倉的地區,楊森名單力壓余若薇名單的情況尤其突出,未知與有說民建聯在投票日中段得知余若薇名單告急,曾動員選民投給李柱銘名單是否有關。根據當局的數字,民建聯在港島只有五個票站的選票較對手多。

另外,今屆立法會直選有效選票為一百七十六萬九千多張,廢票有一萬四千二百多張,較上屆增加二千七百多張,其中以新界東及新界西的廢票最多,但當中有多少是白票則未有公佈。

文章編號: 20040917006001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 ----------

香港新聞
A25
文匯報

2004-09-17

馬嶽:投票率高亦利民建聯

 【本報訊】(記者 聶曉輝)港大政治學會昨日就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作一次回顧。科大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指出:「投票率高、有新增選民,不一定對民建聯有害,好像新界西的譚耀宗及民建聯在港島區的得票都上升了,證明他們能有效地增加票源。」作為民主黨「腦袋」的羅致光亦認同他的說法,但重申要視乎哪一區:「在民建聯而言,選民增加對九龍東不利,因上屆已佔47%;九龍西則最有利,因為向來都只是20%左右,只要每4個新增選民裏有一個投民建聯都升。」

功能界別仍顯7‧1效應

 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就認為,應以升幅及比例來計算:「民建聯得票由去屆39萬上升至45萬,但百分比卻由29.4%跌至25.7%。」他續說:「今日社會太過聚焦於議席多寡了,其實民主派比去屆是多了30萬票,只是議席沒有增加而已。」他又認為,7‧1效應在功能界別顯示出來,因在廿三條一事上遭人非議的勞永樂及劉炳章都落敗了。

 港大法律系副院長戴耀庭指這次選舉有一定行政失當的地方,但在法律上要有「關鍵性」欠妥之處才能推翻結果,但現在「關鍵性」仍未確實顯示出來,要推翻實在有一定難度。

羅致光:「民主派」須重組

 「民主黨如不作翻天覆地的改革是難以繼續工作的」,羅致光昨日在論壇上還作出這樣的定論。他指,今次選舉比去屆變數大,民主派的「光譜」已比以前大,亦最令特區政府頭痛。不過,他認為政治問題變化多,民主黨在港島區只得3席實在是「成事不足」,故民主派須re-engeering(重組)。

文章編號: 20040917005014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 ----------

論壇
A34
明報
馬嶽
2004-09-17

為民主黨說句公道話

一直覺得民主派在港島失掉第4席,「不幸」的成分很重,沒什麼可說,但看到近日愈來愈多人(包括民主派中的頭面人物)將所有責任推在民主黨身上,去到要求楊森辭職的地步,覺得有需要說句公道話。

我覺得有港島區選民將「配票」失敗責任推在民主黨身上,並不公平。所謂「配票」,是指政黨或候選人指示選民,用某種特定方法,將選票按某個方程式分到不同候選人或名單上。民主派配票能力不如民建聯,是不爭的事實。民主派的情況就像當年台灣的民進黨和新黨,面對對手國民黨有廣泛而堅實的地區網絡,加上行政資源和廣泛有系統的買票,民進黨和新黨不可能像國民黨般準確配票到不同候選人身上,於是只有透過傳媒或選舉宣傳呼籲,用責任分區、出生月或身份證號碼之類來將選票均分到不同候選人身上。

沒人提過何秀蘭會輸

然而香港民主派和台灣民進黨配票不同之處有二:一、香港選民對政黨的忠誠度遠不及台灣;二、民進黨的配票是在同一政黨的不同候選人間進行配票,民進黨支持者通常對黨內誰選上沒有太大所謂,但香港民主派卻有不同政團,支持甲政團的支持者不一定會跟政團的號召而改投別政團。

民主派在港島區的故事,正顯示民主派支持者忠誠度不夠。提出「1+1=4」策略後,到選舉最後一周,不少民調仍顯示余若薇比民主黨名單多約10個百分點,或支持度成六四之比,顯示不少民主派支持者沒有跟指示配票。港大民調很早便顯示,大部分香港的選民不接受由政黨指示配票,而且相信不少中間選民只會投給余若薇而不會支持民主黨。事實上,如果李柱銘不是一早「告急」,兩名單的差距可能更懸殊。以九一二選舉民主派得20萬票推算,民主黨佔四成只是8萬票,如果投票率低,真的很可能輸給民建聯的7.4萬票。

關鍵是:在選舉最後一周以至選舉當日,傳媒、學者(包括我)、民主派中人、很多港島區選民,都真誠地相信余若薇名單會比民主黨名單多票,李柱銘有機會(雖然可能只是些微機會)輸給蔡素玉,而沒有人提過何秀蘭會輸。在選舉後期,余若薇仍然經常過區助選,協助營造了她夠票的形象,大班也過海幫李柱銘助選,所以傳媒(包括某銷量最高報紙選舉日的頭版)和港島區選民,由頭至尾信息都很一致:余若薇名單太多票,李柱銘可能輸給蔡素玉。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覺得香港選民配票意識未成熟,沒有信心「1+1=4」可以成功,落後便「告急」是很自然反應。

有資助民調的機構負責人說,據他們的民調,臨近選舉民主黨支持度已接近余若薇,因此民主黨不需告急,但這位負責人也沒有在選舉前警告再告急何秀蘭會輸,而且從事過選舉工程的人都知道,民調不能盡信,有關民調到了選舉後期由於樣本較少,傳媒已減少報道,而且結果和各政黨的樣本大很多的民調有一段差距;事實上,該民調到最後也只做到長毛有5%支持度而已。選舉中人沒可能因應最後一天的某民調,完全改變兩星期以來的宣傳策略。

最無辜的是李柱銘

回頭一想:最無辜的其實是李柱銘。他如果排名單頭位肯定當選,有輸也是輸楊森;他如果和楊森分開名單也一定當選,有輸也是輸楊森。真正願意「沒有個人榮辱」排第二冒落選風險的其實是李柱銘,結果反而因為拿得太多票被人指摘。

有人要求楊森為了何秀蘭落選而辭職,令我啞然失笑。環顧世界,黨魁因為選舉失利辭職的例子甚多,但我從來沒有見過有黨魁因為自己政黨選票拿得太多而辭職的,也沒有看過有黨魁要為其他政黨的人選不上而辭職的。各位靜心一想,如果選舉結果是余若薇吸走太多票令李柱銘落選,大家是否會要求余若薇辭職?民主黨可不可以說因為大班拿走太多選票,令胡志偉落選,要求大班辭職?

民主黨真應該慶幸沒有多拿2000多票,連黎志強也勝選,不然可能有人會要求楊森切腹謝罪了。

文章編號: 20040917004012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 ----------

香港新聞
A11
文匯報

2004-09-17

劉秀成欲做 「和事佬」 在立法會發揮中間作用 協調左右聲音

 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新丁議員劉秀成還是難脫學者本色,一談起將來理想便滔滔不絕、不吐不快、傾囊而出。初登議會殿堂,劉教授表示有志集結議會中獨立專業議員的力量,更會爭取做早餐派的「召集人」,以便發揮關鍵的中間作用,協調左右聲音。

本報記者 何子成 邱萍菲

 劉秀成接受本報訪問時笑稱:「直情要加入早餐派啦,議會係要有人幫,以1對59咁好冇意思。但最重要的還要大家都是專業出身,又沒有政黨包袱,這樣才能互相幫助。」很理想化,甚至有點過份樂觀,但在湍急的政治漩渦中,學者參政的實力,實在需要時間去觀察和證明。

朋友遍及立法會

 立法會論政,離學術殿堂本很遙遠。退了休的劉秀成勇闖政治風暴圈,在於看不慣議會為5%的政治議題「火花四濺」、爭論不休,打算做個「和事佬」。

 「我不是勢單力孤,我與楊森、馬力、田少都係好朋友啊,我的確想59人都支持我!」朋友遍及立法會,的確大有機會做「中間人」,但他亦深知,單憑一人之力,根本難以「撼動大局」,希望可以集結議會中的獨立專業人士的力量,製造協同效應。

 早餐派素來是立法會的獨立中間力量,劉秀成初聞「早餐派」,有點心動,且石禮謙、何鍾泰等「早餐友」都是他的「老友記」,彼此的專業亦是「關係密切」,3人若能聚合,再加上陳智思等人,的確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甚至可以發揮一些學者論及的「關鍵小組」的作用。

 劉秀成「心鬱鬱」,亦想加入早餐派,但又強調凡事沒有一定:「我地都可以食午餐或晚餐啦!我唔理咩黨,最緊要都是為香港好,當然沒有政黨背景的人更好。我們不是來議會嗌交,支持穩定和繁榮很重要的。」

沒政治背景 沒包袱

 怕不怕被當成親政府派?他挑眉一問:「不是吧?我支持政府,但不是盲目支持。如果政府做對了,例如董生說要把香港建設成國際大都會,一個很好的概念,為甚麼不支持?我是睇事不睇人。你話今次選舉做得差,要調查嚇,我都一定支持㗎!叫人做『保皇黨』,係因為盲目,但世界唔係咁㗎!」

 為自己分門別派,他笑著說:「我沒有政治背景,退咗休乜包袱都冇,立法會左中右人才都有,我想我們是『中』(忠)的。哈哈。」

劉秀成簡歷

 前港大建築學系教授;城規會副主席、環保建築專業議會主席、香港科技園董事、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建造業訓練局委員及前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1984年:十大傑出青年

1991年:香港傑出建築師

1999年:藝術家年獎

2000年:獲頒銀紫荊勛章

2001年:以澳洲國際學校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大獎

2002年:以教育學院賽馬會小學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大獎

文章編號: 20040917005005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 ----------

娛樂
D19
星島日報
偉明
2004-09-17

選舉直播,亞視慘敗

編輯先生:

本人真的對亞視極度失望,奧運做得如何威水,實質是因為無線計算錯誤偶有失手,這當是你好彩,但對立法會選舉的直擊,無線明顯要收復前失,在深夜全程直擊點票過程,有專家詳細分析,有港大做搶閘點票預測,準確度超高,老早就計到相近的結果,加上當局慢吞吞的正式點票,相對照下氣氛立時變得緊張,看到預測時的落後,就希望正式點票時追番上來,加上不停有當事人訪問,好像知到長毛有機就即時訪問他,知何秀蘭可能落敗又可立刻捉著她訪問。

相反,我不停轉去亞視,以為又會有點驚喜,結果是全程播埋啲陳年垃圾劇集,事後才知他們是每隔1小時才轉播數分鐘,唉,如此港人貼身的話題性選舉,卻如斯掉以輕心,再一次印證奧運的勝利不過是亞視「狗屎撞棍」而已。偉明上

文章編號: 20040917003027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 ----------

每日雜誌
A22
星島日報
盧駿
2004-09-17

維港會
徒弟失議席 華叔無表情

一名港大學生指民主黨由第一大黨「跌落第三名」時,華叔未等對方問完,已馬上「落閘」:「你應該去隔離個論壇(指有多名學者出席的「立法會選舉回顧」),依度係講『大學之道』,唔係『選舉之道』。」

民 主黨在立會選舉後成為眾矢之的,黨主席楊森受盡千夫所指,身為該黨黨鞭的司徒華昨日出席港大的「大學之道」講座時,拒絕回答有關選舉的問題。

當一名學生指民主黨由第一大黨「跌落第三名」時,華叔未等對方問完,已馬上「落閘」:「你應該去隔離個論壇(指有多名學者出席的「立法會選舉回顧」),依度係講『大學之道』,唔係『選舉之道』。」

記者追問他對選舉結果的看法,華叔一味說「唔講」、「唔知」、「唔識」。對於愛徒胡志偉未能接棒進入立法會,他稱「無乜失望」,而被問及港島區的賽果是否令人遺憾時,他就話「好多野都會遺憾」。面對記者的苦苦糾纏,華叔指自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更說「黨鞭只係得個名」。至於來屆會否再任黨鞭,他說「到時先算」,但就話按理應該由現任議員做。

楊森胡官同病相憐

楊森為告急風波一身蟻,本報做了個網上調查,結果至昨晚為止,有四成幾人認為他應辭去黨主席職位(見圖),超過支持他留任的人,情況同被公務員在內聯網狂嗌下台的選管會主席胡國興差不多。不過,網上投票並非一人一票,又無約束力,楊主席大可以「睬你我就傻」回應。

文章編號: 20040917003029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6 ----------

港聞
A13
成報

2004-09-17

選舉混亂屬行政失當

【記者何家茵、鄭秀韻報道】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戴耀廷表示,今屆立法會選舉出現的多處點票混亂屬行政失當,但暫未有證據顯示增加了選舉的不公平或不公正。他認為混亂源於公務員做事「唔夠心機」的文化,他希望申訴專員公署可以在未來一至兩日內,主動調查事件。

戴耀廷指出,從選票設計、票站職員培訓等方面反映出今次混亂屬行政失當,由選管會主席胡國興,至票站內的職員,在處理今次選舉事務時都未盡細心,「就咁打開個箱放一千張票入去就 無問題,但佢地有無逐張票放入票箱去測試(投 票箱)是否夠位?」他指有這種心態和缺乏有經驗的職員,是導致選舉出現問題的原因。

公務員被指漫不經心

另外,再有票站工作人員投訴9 月12日當日選管會就開啟票箱的指示不清,令票站職員無所適從。在新界東一個投票站當票站主任的黃先生對無線電視說,投票日他的票站獲分配三個票箱,至中午發現票箱不夠用要求補給,但新票箱未運到前,曾收到分區選舉主任多次指示,指選管會主席胡國興指令可開箱整理選票,「打咗幾次電話嚟講呢個問題,一時話可以開,一時又話唔好開,跟住話開,但要搵如警方、監察投票代理人做見證人,差唔多一個鐘頭嚟一次電話。」

文章編號: 20040917029002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7 ----------

蘋果論壇
E09
蘋果日報
林本利
2004-09-17

民主黨浪費六萬票

立法會選戰結束,六十個議席名花有主,民建聯成為今次選舉的大贏家,共取得十二席,相反民主黨卻失去兩個議席,只得九席,由第一大黨跌至排在民建聯和自由黨之後。

今次選舉創出百分之五十五的投票率,其中尤以港島選區的戰況最為激烈。經過超過十小時的點票和重新點票工作,泛民主派共取得近六成的選票,但卻只能獲分配六個議席中的三個。民建聯的蔡素玉以八百票之微壓倒何秀蘭取得議席,這完全違反港島區選民的意願。

雖然說造成今次選舉結果,與比例代表的選舉制度有關,但很明顯泛民主派各自為政,缺乏協調,互不信任,以致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實在傷透選民的心。民主黨作為泛民主派的核心,太過著重本身的利益而不顧大局,應為此承擔一定責任。

前年七一之後,港人從反對為二十三條匆匆立法,到爭取普選,各方民主勢力聯合起來,希望透過協調參選立法會名單,可以取得過半數立法會議席,從而改變政府施政作風和加速民主步伐。筆者作為港島區的選民,自然關心協調結果,希望透過策略性投票,能夠選更多泛民主派人士,以及維護中產利益的議員進入立法會。

最初的協調工作目標,是希望能夠在每個選區取得「X減一」個議席。今次港島區的立法會直選議席共有六個,換言之泛民主派的目標是要取得五席。最先傳出的是五名泛民主派人士,包括李柱銘、楊森、余若薇、梁家傑及何秀蘭會合組鑽石名單,期望能夠取得七成多選票,可以獲分配五個議席。

從來泛民主派知道最多只可以取得約六成的選票,便將目標降為四席。根據民調,五名有意出選的泛民主派人士,以民主黨楊森所獲的支持比率最低;但由於他是民主黨主席,長期在港島區出選,沒有打算轉區。於是一直有傳言梁家傑要空降九龍東,而他亦願意以大局為重,按照協調結果出選。最後向外公佈的協調方案,卻是何秀蘭轉戰九龍西;但協調方案公佈後不久又有改變,再次回到原先方案,何秀蘭留在港島區出選,梁家傑空降九龍東。協調工作出現多番反覆,早已令選民感到混亂。

根據民調,泛民主派可以取得六成選票,故此四名候選人,不論是一同出選,抑或是分開兩張、三張或者四張名單,理應可以穩奪四席,最後民主黨主席和前主席與另外兩名候選人分開兩張名單出選。民主黨起初向選民建議「一加一等於四」方案,但不知道甚麼原因,後來又說排在名單第二位的李柱銘選情告急,到處呼籲選民要保住他。

但結果又如何呢?楊森及李柱銘以十三萬多選票當選,只要再多取兩千多選票,就連排在第三位的黎志強也可以當選。十三萬多選票,較民建聯多出近六萬票,卻只能同樣取得兩席,白白浪費大量選票,亦令何秀蘭只差八百多票而喪失議席,令大家失去一位肯拼肯幹的議員。

民主黨作為一個大黨,選舉結果又與現任和前任主席的榮辱有關,又怎可以說沒有資源搞好配票工作,不能掌握選民投票取向。投票結果是兩張泛民主派的名單,分別取得十三萬多和七萬多選票,比率是二對一,相差十分懸殊,又有誰會相信民主黨不能掌握戰況,故此投票日晚上仍到處張揚李柱銘告急。根據報章報道,投票日晚上八時左右,已傳出李柱銘有足夠票數當選,需要力保何秀蘭,但民主黨卻無動於衷,只顧繼續為自己拉票。

今次立法會選舉,民主黨不但失了議席,更因誇大「告急」情況而失去港島區選民的心,令他們對選舉結果感到失望和沮喪。加上涂謹申和何偉途事件,令支持者質疑民主黨成員的誠信和私德。民主黨主席及成員若不好好反思和改進,相信選票只會繼續流失至其他政黨和獨立人士。

……………………………………………………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

文章編號: 20040917006033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8 ----------

要聞
A06
香港經濟日報
鮑永健
2004-09-17

立會新局
民主新星現 楊森做中間派

  民主黨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不單議席減少,更累及友好前線的何秀蘭墮馬,受盡批評。而面對於今屆湧現的民主新星,例如獨立的鄭經翰和「長毛」梁國雄等,民主黨顯然失色不少,作為黨主席的楊森,淡淡然地向本報表示:「民主黨會看開一些、看闊一些;每個人入政壇初時,都會有蜜月期,過了後就會平淡了。」

  近日因何秀蘭墮馬承受一定壓力的楊森,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對於何秀蘭落選,我很痛心,所以我當日在票站都忍不住哭了。」但問及民主黨可如何補償何秀蘭?楊森沒有直接回應,只一再重複,看不到泛民主派的合作,會出現問題。

  但他也補充:「任何選舉都一定有恩怨。就算你(何秀蘭)看得開,助選團都看不開;就算黨主席看得開,地區黨員都看不開。但泛民主派未來仍要繼續全力合作和協調。」

「完全不懂即時配票」

  被批評對何秀蘭「見死不救」,楊森強調,民主黨多年來,都沒有在票站外做民調,所以完全不懂得即時配票,「告急後又不懂得停」,民主黨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最早知道何秀蘭不夠票,但由於消息是透過記者引述民建聯得知,所以羅致光不相信。楊說:「直至晚上10時,我才得知(何不夠票)。」汲取教訓,他說,08年的選舉,民主黨將會做票站民調

  新立法會內,多名民主派明星,將走激進路線,楊森同意,民意在這些明星牽動下,可能在個別議題上,迫使民主黨調校立場。他指出,相對於民主黨,四十五條關注組較為「右」,職工盟及獨立的鄭經翰則較為「左」,但相信民主黨可在這個政治光譜中間,找到平衡。

  但他強調,「我們會繼續堅守立場,例如平反六四、爭取07、08年普選,而政策上就要理性務實,照顧基層和肯定中產的利益。這條批評政府、與中央溝通的路線,是獲市民肯定的。」

  對於民主黨「第二梯隊」今次選舉中,全軍盡墨,楊森認為,這是由於新人的全港知名度不足:「胡志偉在黃大仙是票王,但到了觀塘,就要由頭來過;張賢登在天水圍很高知名度,但到了葵湧,就無人認識他。」他指,黨將研究具體方案,提升「第二梯隊」黨員的知名度。

  回顧選戰前有負面新聞影響選情,他表示,黨內將會作出整頓,在公帤運用、填報申領津貼、個人紀律方面,都會加強審查,以免個人負面消息影響全黨選情。

--------------------

楊森:

  「對於民主派出現其他明星,我們民主黨會看開一些、看闊一些。每個人入政壇初時,都會有蜜月期,過了後就會平淡了。」

  「何(鴻燊)先生說選舉結果令他很安樂?哈哈,無人想要他不安樂。如果他不安樂,對香港市民都無好處。」

﹏﹏﹏﹏﹏﹏﹏﹏﹏﹏﹏﹏﹏﹏﹏﹏﹏﹏

相關文章:
立會選戰謝幕 「估特首」開始 「天下大亂梁振英 太平盛世唐英年」
田北俊鴻圖 部署自由黨執政
民主派勢弱 葉國謙籲京主導破冰
激進議員醞釀結盟 搞群眾運動 張超雄長毛等6人 夥團體裏應外合
呂明華:議員組工黨 不足懼


文章編號: 20040917030023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9 ----------

隔牆有耳
A23
蘋果日報
李八方
2004-09-17

隔牆有耳
左派 下午凶鈴搶票

今次選舉,好多民調都預測欠準,有人話係游離票嘅作用,有人就話,係左派隱形之手用咗魔法,變咗啲票出嚟畀陳鑑林同蔡素玉。

好明顯,左派嘅配票能力好得人驚,八方有啲住喺九東嘅朋友話,由下晝兩點半起,就不斷有電話打畀佢,話陳婉嫻已經夠票,請轉投陳鑑林;重有人言之鑿鑿,話投票取向一切由坐鎮工聯會嘅鄭耀棠負責指揮,結果嫻姐由票後變包尾,只得52,520票,陳鑑林就反而後來居上,拿沖55,188票,你話共產黨係咪厲害?簡直係化腐朽為神奇!不過,嫻姐都唔使嬲嘅,讓賽半日得票已有咁多,好威嗜。

文章編號: 20040917006006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0 ----------

商報論壇
A07
香港商報

2004-09-17

民建聯做真正第一大黨

民建聯在此次選舉地區直選中奪得九席,加上功能組別三席,即共獲得十二個議席,成了來屆立法會中的「第一大黨」。

這個「第一」,得來不易。去年「七一遊行」之後,民建聯被貼上「保皇」標籤,處於不利位置,區議會選舉痛失大量議席,原主席曾鈺成引咎請辭,本屆立會選情「民調」一直被看淡,新任主席馬力在選戰關鍵時刻又患上惡疾,情況的確令人憂慮。然而,九月十二日的選舉結果,民建聯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直選議席有增無減,令對手民主黨恨得牙癢癢。

勝果的取得,民建聯上上下下都應記一功;他們面對困難和逆境沒有灰心氣餒,而是振奮精神、沉著應戰,事前作出了周詳的部署,投票當日及時、準確掌握戰況作出調整,大量義工群眾落力助選,顯示了政黨紮實的群眾基礎和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對民建聯這方面的工作,泛「民主派」只能甘拜下風。

然而,對勝果的取得,民建聯領導層必須看到,除了政黨本身的努力外,來自中央一系列穩港政策取得的重大成果效應,以及廣大愛國愛港市民的熱切支持,才是四十五萬張選票的最有力源泉;特別是後者,廣大愛國愛港市民長期忠心耿耿、不離不棄,順境時支持、逆境時更義無反顧的大力支持,是民建聯歷經風雨也能屹立不倒而且取得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成功取得更多議席、被冠以立會「第一大黨」美名的時候,民建聯領導層必須清醒看到成績來自何處,切不能沾沾自喜、擺好居功。「第一大黨」,「第一」的不是十二位議員,不是曾鈺成、馬力,而是團結穩定建港的正確方向和廣大可愛的愛國愛港群眾。民建聯如果離開了這兩者,不可能「第一」;相反,只要繼續堅持立場,依靠群眾,民建聯的前景和道路就是美好和寬廣的。

面對特區未來發展,總結以往經驗,民建聯有三方面的工作亟須檢討和加強,那就是:民主建港、關注民生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以及政黨的自身建設和人才培養。

摘自9 月16日《大公報》社評

文章編號: 20040917001004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1 ----------

評論-中港評論.國際評論
P16
信報財經新聞
 毛孟靜
2004-09-17

雙聲道
民主黨挺下去

  選舉過後,聽街坊奔走相告,見電郵網站都是一片鬼哭神號,主題不離「選了李柱銘卻捧出個蔡素玉」,足證比例代表制用諸香港的荒謬,亦同時帶出對民主黨的一沉百踩:「民主黨收工啦!」

  比例代表制原意是避免一黨獨大,明益弱勢政治社群。但在香港,非我族類參政看來票源不夠,爭取同志、傷殘各式權益的勢力,在這個人口密集的社會也只會是個別議題,仍留在小眾層次。在政治取態壁壘分明的特區,唯一明益的政治弱勢社群,是民建聯。

  儘管連「長毛」梁國雄也說,比例代表制讓他這種另類聲音有出線機會。但這句話不對。如果他這次勝出,是因為排在七.一連線名單,譬如說,在湯家驊之後,他的餘票甚至可以再多帶隨後的黃成智入局,那就肯定是這個選舉制度帶來的好處。他卻是單人匹馬參選,姿勢形同單議席單票制。事實是,在現有的制度下,「長毛」的餘票,都給浪費了。

  怪「長毛」?當然不會,選票只能跟著規則計算。他沒加入七.一連線名單,自然因為他嫌人人亦嫌他。你激進一點我溫和一點,即使彼此大方向差不多,對普選、六四、倒董以至台獨的立場,總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這卻是正常而健康的,民主鼓勵多元聲音,不然天下人人歸入一黨就是,也不必談什麼政黨政治了。

盛名之下謗亦隨之

  民主黨本是帶領香港走入現代公民社會必備的政黨政治中,最有力的政黨,這次固然輸了給選舉制度,也得歸咎選舉策略。但就因為失了個別議席,在立法會中由最大黨變成最小黨,就叫民主黨「返屋企啦」,對這個老牌大黨多年來的多番努力就此一筆勾銷—毋忘余若薇的冒起,民主黨亦功不可沒—並不公平。

  就因為民主黨大,容易成眾矢之的,就給批評得連自信也沒有了。事實是,即使在選民之間,事前也沒有人說得清民主黨的受支持度究竟有多強。選前,去問眾多港島區選民:李柱銘相對蔡素玉?答案是李柱銘。再問:李柱銘相對何秀蘭?答案仍然是李柱銘。這副陣勢,卻不見在民調中反映出來。也即是說,就算在投票日有定時的票站調查數字出籠,民主黨核心層會仍然信心不足,仍然會認為李柱銘告急。

比例代表制的殺傷力

  結果出來,李柱銘吸票力之厲害,令多少人跌碎一地眼鏡,對那些曾說他「老了、吃老本、霸頭位,可以退休了」的人,形同摑了一巴掌。何秀蘭因差了一點點票而落敗,既可怪李柱銘搶票,何嘗不可以怪「阿牛」搶票。但曾健成名單擺明是政治弱勢團隊,叫他根本不必參選,不要分薄民主派大哥大姐票源,不符合民主理念中的公平參與原則。卻是,理念歸理念,在比例代表制下實踐起來,「阿牛」沒得弱勢的益,卻肯定沖淡了何秀蘭得的支持。這種話,不管事前事後說,都覺粗暴而殘酷,有違原則,有傷感情,但不能不說。

  或說,李柱銘的個人魅力,跟民主黨掛不上鉤,推論下去,這個黨仍然是不行了。這種話,站不住腳。李柱銘曾長年是民主黨黨魁,李柱銘等於民主黨,眼下黨主席楊森顯然仍活在他的光芒陰影中。而在新界西,李永達、何俊仁等仍順利勝出。

泛民主派須同氣連枝

  在立法會,民主黨或成小黨,但民主派整體聲音仍然壯大。而在民主派中,民主黨仍然是最多人,最有組織,具最強動員力的招牌。不可能期望整個民主派桃園結義,但在大是大非上,還望同氣連枝。

  民主黨日後最需要注意的,是不應再在民生尤其是經濟政策上,擺出「即使不能討好所有人,還望討好最多人」的姿態。是就是,非就非,這方面,可向鄭經翰甚至梁國雄學習。

  許多人真正不忿氣的,是七.一大遊行的「民主潮流,浩浩蕩蕩」場面,沒反映在投票結果中。但到底有「大班」、「長毛」、「大狀」等別號兼另類民主派人物入局。若有「阿牛」加入,原會更「盞」。但制度如是,要扳倒不合理制度,還望齊心。要扳倒民主黨,除了令敵對陣營樂不可支,對民主大業,絕無好處。民主黨要挺下去。

文章編號: 20040917391006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2 ----------

商報論壇
A07
香港商報

2004-09-17

調查選舉問題首重現有機制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昨日就選舉安排方面出現的問題作出解釋,並承諾會對有關問題展開全面調查和深入檢討。然而,有人不接納胡官的解釋和承諾,要求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選舉安排的連串失誤。我們認為,選舉安排問題是由選管會還是由獨立委員會調查並不重要,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保證調查能夠公正、有效地進行,以便吸取教訓,改進安排,確保今後的選舉可以繼續公開、公平、公正而又順利地舉行。

從現有情況看,選舉安排方面所出現的失誤,基本上屬於技術層面,包括新票箱設計得太小,對票箱的數量需求估計不足,由之引起的打開投票箱理好放亂的選票以增加容量,臨時用紙皮箱代替正規票箱,以及點票時出現「手民之誤」等等。儘管選管會當時的處理手法受到不少非議,但並沒有上升到違法方面的質疑。選管會作為專責調查選舉投訴和全面檢討選舉安排的法定機構,多年來建立了相當高的公信力,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調查選舉安排方面出現的問題,應該把選管會這一有效的法定機制列為首選。除非選管會在這次選舉中出現偏幫之類的誠信問題和違規行為,否則,實不應該一開始就廢了選管會的「武功」,將其排斥於調查之外。

當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由於選舉安排的失誤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選管會的調查和檢討,不宜像過往那樣「按部就班」地在選舉後3個月才向特首提交報告,而應抓緊時間,盡量爭取在近幾周內完成並向社會公佈。

應該看到,儘管投票及點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議論,但普遍性的輿論並沒有因為選舉安排的技術性問題而質疑整個選舉的公開、公平及誠實。這既顯示了本港選舉制度在社會上有很高的認受性和公信力,同時也反映香港選民是理智及實事求是的。事實上,選管會和相關的政府部門為今次立法會選舉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參與投票站及點票工作的一萬五千多位各階層公務員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他們在處理選舉事務上一貫顯示的政治中立形象,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選舉安排方面的一些技術性失誤,對他們的工作甚至誠信也予以否定。

摘自9 月16日《文匯報》社評

文章編號: 20040917001004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3 ----------

港聞
A08
蘋果日報

2004-09-17

再多六票站被揭秘密封箱

【本報訊】繼小西灣票站後,再有多個票站被揭發秘密封箱事件,九龍東的竹園及順天、新界東的將軍澳及聯和墟、九龍西的白田和新界西的元朗都發生同樣情況。45條關注組已去信特首,要求展開公開聆訊,調查票站各項投訴。

本報昨日再接獲多宗9.12立法會選舉日票站安排投訴,九龍東竹園票站監察點票代理人鄧先生說,當晚十時半投票結束後,票站主任竟關上大門,拒絕他和其他監票代理人進入,歷時三十五分鐘,違反選舉指引。鄧先生曾向廉政公署投訴,廉署以事件不在其部門權限之內,拒絕受理。

李誌喜促公開聆訊

同類事故也發生在九龍及新界多個票站,單是候任立法會議員陳偉業的辦事處已接獲五宗投訴。選舉事務處稱,小西灣票站趕人封箱事件仍在調查中,而全港究竟有多少票站出現同類情況,該處則不知道。

45條關注組成員李誌喜大律師昨日去信特首,要求以公開聆訊形式,調查各項選舉投訴,否則難以令人信服選舉如特首董建華所說的公開和公平。她指出,一些票站在投票當日一度封閉,拒絕選民入內投票,這已嚴重剝奪了選民權利。部份票站職員在沒有選舉代理人在場下打開票箱,沒有人可以保證沒有額外選票被放置其中;這些違例行為犧牲了選舉程序的尊嚴。她又指,公眾對選舉管理委員會已失去信心,調查工作不應由選管會主席胡國興負責。

文章編號: 20040917006002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4 ----------

商報論壇
A07
香港商報
韋基舜
2004-09-17

民主派選戰錯估形勢

2004年立法會選舉,經過一番擾攘後,塵埃落定。還在進行點票時,民主派已投訴選舉委員會工作失當,其中包括點票時間長、沒有按時公佈點票進度。

查實,今屆投票人數破上屆紀錄,而點票時間則較上屆快兩小時,所有指責只是借題發揮而已。

其之所以出現指責,問題在於民主派的港島區選情嚴峻。事前,民主派表示有高度信心可以取得港島區六席中的四席,尤其是大學的票站調查,在投票結束後,亦有此推論。但在星期一凌晨三時半所宣佈的數字,與民主派事前的預測大有不同。

這由於民主派倣效外國配票,將黨內的「鐵票」分配給不同候選人,以求達到預定結果。及至投票前夕最後調查,竟然說李柱銘選情「告急」,選票名單上,黨主席楊森排第一,李柱銘排第二。而事前很多人估計余若薇為「票後」,既然李柱銘告急,便拿余若薇的選票來拯救李柱銘,實行「棄何保李」。但在是日下午,從票站投票後之調查,發現「楊李」名單票數爆棚,反之「余何」名單告急,及至晚上,形勢更為惡劣。

為此,民主派立刻舉行記者招待會,一方面指責選舉委員會措施不當,另方面企圖推翻選舉結果。民主派首先提出檢查領出的選票及投入票箱的票數有沒有超額,領出少投入多。

到了週一早上六時,點票已有結果,發覺「余何」名單票數較「馬蔡」名單少800票,他們竟要求重新點票。民主派這一著,是為要求選舉作廢伏下棋子。

但是選舉委員會棋高一著,當港島區再點票時,首先宣佈有選舉結果之九龍區、新界區及功能組別之當選名單。這三個區、組當選者,不論是泛民主派或親中政黨,已喜不自禁,互相祝賀,又怎理會港島區選情,當選做議員的「勝利者」早已接受選舉結果,當然不理會港區民主派幾個頭頭提出選舉作廢的要求。

在外國,黨對黨員的控制與本港有很大分別,他們能清楚地計算出配票後的結果。但泛民主派東施效顰,弄巧反拙,鑄成大錯,何秀蘭成為泛民主派犯錯之犧牲品。

香港立法會選舉始於1991年。為此,港英政府與外國勢力極力栽培民主派,組織一個以選舉為中心的政黨。

至於親中政黨,在回歸前後才有由勞工界伸延出來的民建聯,及愛港愛國人士組成之港進聯。

北京從不干預特區的運作,所謂井水、河水兩不相犯。大多數香港居民渴求的只是安定繁榮,並不熱衷於政治。港英離開前,聯同以美國為首的勢力,以人力、物力支持、栽培一些政客,盡量希望使到「一國兩制」不能實現。這些「軍師」在港英時代有無上權威,做什麼也不會錯;但回歸後,屢次獻計也害死民主派。由於今年為大選年,便在去年7月1日搞一個數十萬人大遊行,顯示實力。這遊行並非做給中國政府看,而是讓外國主子看看他們在香港有潛力,便可以獲得更多外來資源。可是這麼一來,如此囂張行動,卻犯了大錯。

我國「三十六計」中,有「暗渡陳倉」計。如果去年不搞「七一大遊行」,今年立法會選舉,泛民主派或許不會丟失議席。最不智乃「軍師」及所謂學者在事前錯誤估計,以為越多人投票對泛民主派越有利。

這論調,完全輕視對手。根本上,民主派自1991年組織至今,票源相當固定,對於新增加的票源來自何方?沒有詳細分析,一廂情願認為「七一大遊行」會開拓更大票源。

其實,今次所增加的選民,大多數是昔日對政治冷感的香港居民。由於出現「七一大遊行」,很多人感覺到與特區政府抗爭,只會做成社會更不安,影響市民的生計,於是紛紛登記為選民,參加投票,不支持泛民主派與特區政府抗爭。

今屆立法會選舉已經結束,只要關心香港安定繁榮的居民,能夠團結一致,不支持與特區政府抗爭的人,不支持衝擊特區政府的人,四年後多選出一些實事求是的議員,香港居民應可安居樂業。

文章編號: 20040917001003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5 ----------

蘋果論壇
E09
蘋果日報
陳文敏
2004-09-17

泛民主派何去何從?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終於塵埃落定,泛民主派最終取得二十五席,雖然議席比上一屆多了三席,但距離原先接近半數的三十席仍有一段距離。民主黨更成為今次選舉的最大輸家,失掉多年來立法會內第一大黨的地位,甚至比自由黨的議席還要少而得退居第三位。今後四年,民主黨將何去何從?泛民主派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

泛民主派其實是一個非常籠統的統稱,甚至可以說是烏合之眾,他們當中,似乎唯一的共識是爭取○七/○八或二○一一/一二全面普選,以及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爭取過半數議席。然而,這兩項共識並未能令泛民主派中各人衷誠合作。當初協調工作便顯得各為其主,大家均從黨派利益著眼,就如蔡子強指出,協調出來的名單幾乎是所有想參選的人均在名單中。在協調的過程中,更有政黨互相批評,協調表面風光,但當中矛盾重重。

七一連線的策略便浪費了大量選票,何秀蘭的落敗,策略調動失宜是主要原因,原先1+1=4的部署從未落實。選舉前後,泛民主派更完全是無章無法,進退失據,今天這個告急,明天那個告急,整個選舉過程中看不到清晰的民主理念或政綱,亦欠缺周詳的策略調配。選舉似乎定位於簡單的保皇與民主兩極化之上,但當參選者來自不同政黨背景時,這種兩極化的策略便難以奏效。

選舉當天,民建聯下午四時已知李柱銘遙遙領先,民主黨卻要晚上八時才知曉形勢。選舉行軍,乃分秒必爭,民主黨說沒有資源做票站調查,但只要事先部署得宜,找幾百名義工接受短暫培訓進行票站調查絕非難事。民主黨並非今天才首次參選,這樣的理由實難令人信服。更可能的理由是去年十一月區選的勝利令泛民主派低估對手的力量和高估自己的實力,以致在多個環節中掉以輕心,亦因此辜負了不少選民的期望。

一個現代化的政黨,在組織管理、政綱、財務、資源運用方面均須管理得宜,要能運籌帷幄。民主黨的選舉模式,基本上多年來沒甚改變,在政綱、分析、反應等方面更顯得遲緩落後、組織鬆散、政策紊亂。民主黨如要在政壇上繼續爭一席位,便得大肆改革,不要再用資源或受抹黑為藉口,痛定思痛,好好反思怎樣才能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政黨。

新一屆立法會馬上開展,泛民主派當中包含左中右的力量,有激進的民主戰士,有溫和的中間派,有積極爭取基層利益者,也有較傾向中產階級的專業人士,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議員,在具體民生甚至政治議題上能否充份合作是令人擔憂的。一些較激進的候選人高票當選,亦反映了民間存在一股強烈的反政府取向,議會內溫和派與激進派的衝突勢將加劇。從協調的經驗而言,泛民主派明顯地是一盤散沙,選舉結果只會加強他們之間的互不信任,今後各自為政,各自發展的局面恐怕在所難免。

在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亦沒有永遠的敵人。立法會中各大黨派以致不少獨立議員,其實均沒有甚麼具體的政治或治港理念,他們之間相同的地方恐怕比分歧的地方還要多,親政府與泛民主這種二分法恐怕已有點不合時宜。在個別議題上跨陣營的合作絕對有可能,甚至比泛民主派之間的協調更有可能。未來四年,立法會內投票的變數將會變得更難預計,能否有政黨脫穎而出,便得看各黨派領導人領導的胸襟識見了。

……………………………………………………

作者為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和「《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關注組文章逢星期五刊出

文章編號: 20040917006033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6 ----------

文匯論壇
A18
文匯報
■高敬德 
2004-09-17

繁榮安定是市民共同心聲

立法會選舉結果顯示,愛國愛港、理性務實的候選人受到了香港市民的普遍支持。保持香港社會穩定和諧、促進經濟繁榮、生活安定是社會的主流意識。我們希望所有入選的議員,嚴格遵守基本法,促進經濟和改善民生。

 新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已順利完成,從選舉結果顯示,愛國愛港、理性務實的候選人受到了香港市民的普遍支持,香港市民已厭棄搞分裂、玩對抗、譁眾取寵、口號式的政黨,而保持香港社會穩定和諧、促進經濟繁榮、生活安定是社會的主流意識,也是市民的共同心聲和願望。

 這次立法會選舉是在香港社會歷經一年多的政制爭拗的情況下舉行的,令人欣慰的是,選舉投票率創新高,表明了港人日益成熟和理性,公民意識逐漸增強,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的熱情高漲,為香港按《基本法》的規定循序漸進發展民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次選舉中,香港中華文化總會近百家團體、幾萬會員積極參與,既盡了公民的責任,並以實際行動支持愛國愛港的候選人,今後本會將繼續積極參與香港的政治和社會事務,為香港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竭盡綿力。

 立法會選舉已塵埃落定,我們希望所有入選的議員,不論是連任還是新丁,不論派別,都應摒棄成見,嚴格遵守《基本法》,認真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加強與中央政府的溝通,利用CEPA的商機,締造香港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所有議員都要真正為香港市民服務,為680多萬市民的福祉著想,為維護香港的長期穩定繁榮作出貢獻。

文章編號: 20040917005009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7 ----------

評論-中港評論.國際評論
P16
信報財經新聞
范中游
2004-09-17

政局觀微
選民支持民主與反董

  今屆的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泛民主派只能取得二十五個議席(與筆者七月時的估計相同,只是少了兩個地區選舉議席,換上兩個功能組別議席),特區政府與特首放下心頭大石,特首面對鏡頭更直率說「良好與令人舒適」,他的危機感又解除了,民主派在地區直選選戰沒有進賬,維持十八席,增加的只是功能組別幾席,親政府票仍是佔大多數,而中間派要取得六、七票才能成功結「關鍵少數聯盟」,否則也是像上屆一樣,難有作為。

  多年以來親政府議員的「贏」,主要是透過目前遊戲規則的設限和不平衡而取得較多議席,並非根據界別真正需求和民意取向達到真正的「均衡參與」,所以選舉結果,對於市民來說是不滿意的,選舉機制未能反映人民需要,中央和特區政府若未能針對性的改進,還是遲早出事。

  今次的立法會選舉,全港三百二十多萬的登記選民當中,在票站不夠票箱、需要排隊的不順暢情況下,仍有一百七十八萬四千多位市民投了票,投票率達百分之五十五點六三,是香港選舉史上最高的一次。

大狀組合佔據新票源

  全港市民都有平均權利投出一票的地區選舉,泛民主派取得近六成七的選票,但只取得十八個議席,主要是在比例代表制下,給民建聯成功配票賺取餘額,多取兩席。而令市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港島區的李柱銘在告急之下,令市民選票大幅轉向,最後令跟在余若薇名單第二位的何秀蘭飲恨。

  按照得票率,泛民主派比對上一屆只增長百分之一,親政府團隊只下降百分之一,分別好像不大。不過,再仔細分辨各黨派的實際得票,會發現一個現象,無論民主黨、職工盟、民協、街工、前線以及他們的對手民建聯、工聯會等老牌政黨與政治團體,本屆的得票的實質進賬不大,只在一千至一萬票之間。

  上屆至今,登記選民增額約為十五萬人,但是從投票人數來看,比對上屆的一百三十三萬人投票,多了四十五萬人,亦即是說,除了新增選民之外,多了三十萬上屆沒有投票的人出來投票,但各老牌政治團體與政黨得票都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新增出來選票去了哪裏?數字顯示,以四名大律師(四大護法)組合的「四十五條關注組」合共取得十八萬六千多票,佔投票率百分之十點五,另外,以倒董為主的「四五行動和阿牛」,合共取得六萬多票,再加上鄭經翰(大班)和其他的民主派人士,合共取得十四多萬。另外,自由黨取了近十二萬票,而以中間派形象如范徐麗泰等的候選人,又取得六萬多票。

  這些選票說明什麼?多了出來的四十五萬選民主要為什麼出來投票?四十五條關注組幾名毫無選舉經驗的大律師,空降三區拿近二十萬票說明,支持者多是為了反二十三條、爭取○七、○八雙普選(七一)效應(大狀的政綱),而七一和反董效應(長毛、阿牛、鄭大班等)亦成功拿了十幾萬新增票。甚至自由黨由上屆的兩萬五票,增至今屆的十一萬八千票,與田北俊去年「最後辭行政會議、令政府擱置二十三條」做法有關。選民投票的政策取向很清楚—泛民主派的共同政綱是爭取○七、○八普選,他們對於民主進程有清晰要求,透過選票去表達,一百七十八萬選票,對於這些議員是有約束壓力。

  精於競選工程的的民主黨、民建聯和兩大工會團體,多年來的長期地區工作,只能維持各自的鐵票,顯示選民對於他們已開始厭倦,若可以的話,選民會把選票給其他更清新面孔的人,而大律師、立場激烈(其實長毛很有文化,一點也不激)的倒董人士就成功佔據這些市場。若有選擇,選民還是最明智的,老牌政黨若無法培養一些專業的人才參政,下一屆恐怕要給選民拋棄。

功能組別暗起變化

  舉一個選民理智的例子,被譽為「香港民主之父」的民主黨港島區候選人李柱銘,由於排在民主黨現主席之後,所以大打告急牌,最後民主黨超額令他當選,意外地保送蔡素玉再入局。選民為什麼最後會轉向投票去救李柱銘?因為他們雖然未必再那麼支持民主黨,但仍不想這位有象徵意義的「民主之父」輸,他們投下那一票,雖然沒想到令何秀蘭出局,卻是清晰地不想輸掉這個民主象徵。據非正式的數據,港島有許多法律界人士,雖然界內不喜歡李柱銘,但是他們依然動員去投票救李氏,法律界候選人吳靄儀即使只顧去協助其他三位大狀,但他們依然支持吳靄儀(吳氏取得的得票數更高於上屆)。選民想什麼,很清晰!

  功能組別方面,也默默地起了變化,會計界與醫學界給泛民主派攻陷(大概事前他們也沒想到會贏)。會計界是爆個大冷門,譚香文的選舉策略只得一句,請支持我這個民主派候選人,她在業內籍籍無名卻勝出了。雖然這個界別有九位候選人,但是選票分佈顯示,業內選民求變、求民主的聲音強大。醫學界勞永樂和衛生服務界的麥國風大概都是輸在沙士一役,業內人士認為他們沒有真正幫到他們或者替他們出聲,就此出局。旅遊界與批發零售界兩位高票輸的挑戰者,都顯示業界已對於現任(或者欽定繼任者)不滿,他們要求有改變,要淘汰舊人或不滿欽點人選。

文章編號: 20040917391006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8 ----------

花樣
E08
星島日報
張專
2004-09-17

南腔北調
沉默的權力(一)

此時此刻,塵埃終於落定。選舉中心會場上,看候選人忙著上台,歡呼,握手,正應了《紅樓夢》裏說的,「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台」,當然這絕沒有諷刺他們的意思,我倒是覺得,他們拼盡力氣為香港唱了一齣好戲,作為觀眾,我們應該為他們鼓掌。

撇開角色扮演個人成敗不談,立法會選舉的最大新聞,總是投票率高低。報紙上頭版頭條報道說,今年的投票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三,而且一百七十萬的投票人數更成為歷史新高。真實的情況是,有相當多的人對這個數字不滿意,比預期低了很多。普遍認為,投票率高低,直接反映了香港的民主程度。候選人上街拉票,也大聲呼籲珍惜手中神聖的一票,不要放棄自己的權利。

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百分之五十三的投票率,按照前面的說法,就有將近一半的人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在這個問題上我有些不同看法。我倒是覺得,這百分之四十七的人,其實也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沉默的權利。

我是從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裏,瞭解了話語權和沉默的複雜關係。簡單地說,在一個話語成為權力的社會裏,沉默的總是大多數。造成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這大多數根本就沒有話語權,他們只能被動地選擇沉默,顯然這是一個專制的社會。另一種,這大多數有話語權卻放棄了,主動地選擇了沉默。如果我沒看錯,香港應該是屬於後者。香港人可以說話卻選擇了不說,這個問題,三言兩語還真是說不清楚。

([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40917003007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 ----------

要聞
A06
香港經濟日報
邱誠武
2004-09-17

立會新局
立會選戰謝幕 「估特首」開始 「天下大亂梁振英 太平盛世唐英年」

  立法會選舉結束,謝票聲中仍未落下,為第三屆特首造勢的動作,已浮了出來。今次選舉結果,究竟對早已展開的第三屆特首角逐戰,有何影響?

  首次參加直選就獲勝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前日已擺明車馬,支持其好友、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認為他是第三屆特首的好人選。

「唐班子」在立會成形

  不單如此,田北俊還在兩方面為唐英年鋪路︰(一)他主張董建華在任內,完成最具風險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換言之,不好把這個炸彈留給下任才拆(但他昨日知悉特首表示23條立法未有時間表之立場後,已改口說第三屆特首立法也可);(二)田北俊表示要獲黨的代表性,以替下任特首在立法會掌握支持票。儘管田沒有點明為唐作嫁衣裳,但其作用不言而喻。

  在新一屆立法會中,自由黨取得10個席位,當中更新添有兩個直選議席,在立法會實力進一步加強。該黨之中,多位議員都是唐英年的好友,包括兩位來自商會的「新丁」——代表香港總商會的林健鋒和代表工業總會的梁君彥。「唐班子」在立法會的成形,正是董建華當特首前所沒有的。

  唐英年自去年當了財爺後,作為第三屆特首候選人的行情在漲。不過,近期流傳在政圈中的耳語,則稍多了一些保留,例如有些人認為特區政府過去7年的積弱,發揮不出行政主導,乃因董建華「老好人」,不想得罪人,不夠「硬淨」。他們視唐英年同為「好好先生」型。

  立法會選舉之前,政治圈中有一個分析,認為特區未來兩三年的日子,如果政局社會亂哄哄,需有一位強硬特首把持,則對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或貿易發展局主席吳光正等有利;若大局穩妥,浪靜風平,則「唐財爺」易佔上風。因此,政圈流傳:「天下大亂梁振英,太平盛世唐英年」。

  梁振英一直在中方陣營,是栽培對象,回歸前,已當上特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即使董建華任特首,梁也儼如一位「大後備」——特首萬一出事,可隨時補上,他操守和能力上,外界都相信不大會出醜聞或有問題。

  然而,有政圈人士指出梁的弱點,是在政府體制和立法會內,沒有班底;他跟公務員的關係並不圓順。

范太有問鼎特首本錢

  儘管梁振英受中方信任,但在本港左派圈子內,亦有反彈。有意見認為,與其選梁振英,不如取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事實上,范太單槍匹馬在選舉中空降港島區,以65,661高票勝出,為她打下堅固的民意代表基礎。若非支持民建聯的愛國陣營,為救蔡素玉而撬范太的票,她可能得票更多。如此結果,將加添她問鼎特首的本錢。

  有趣的是,在投票前,范太在香港大學一個論壇上,公開指梁振英不是特首適當人選,明顯把二人彼此界線劃清。

  政圈中人有預計,在兩派爭持不下的情況下,范太可能是妥協的特首人選。

  這個特首「估領袖」的遊戲,隨著立法選舉結束,未來日子將時不時冒出來。因為對北京而言,立法會江山保住,沒讓泛民主派超越半數後,下一階段最重要的課題,一是尋找特首人選;二是為2007/08年的選舉作安排。(系列之四)

系列名︰後選舉政局系列

﹏﹏﹏﹏﹏﹏﹏﹏﹏﹏﹏﹏﹏﹏﹏﹏﹏﹏

相關文章:
田北俊鴻圖 部署自由黨執政
民主派勢弱 葉國謙籲京主導破冰
民主新星現 楊森做中間派
激進議員醞釀結盟 搞群眾運動 張超雄長毛等6人 夥團體裏應外合
呂明華:議員組工黨 不足懼


文章編號: 20040917030023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0 ----------

港聞
A16
星島日報

2004-09-17

票站職員轟胡官不公

今屆立法會選舉票站出現混亂,選民投訴票箱不足引致白等、或放棄之聲不絕,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早前曾向公眾道歉,並指會向問題票站職員瞭解實況,即惹來在當日兼任票站臨時職員的大批公務員不滿,要求胡官交代事件,還他們一個公道。

在公務員非正式的網上聊天室,昨日出現七百多個留言,批評胡官近日就選舉票站出現混亂,作出回應的言論,令人失望,並認為他不應該只向公眾道歉,但忘卻票站人員的辛勞。

不少留言者指出,當日在票站發現問題,例如票箱不足時,已第一時間向上頭反映,但對方反應緩慢,才令風波鬧大,事實根本與前線人員無關。

文章編號: 20040917003037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1 ----------

花樣
E08
星島日報
辛翠時
2004-09-17

細說新事
立法會皆大歡喜

民主派在立法會選舉之中,看似失利,其實未必盡然,按辛翠時的統計,民建聯是立法會第一大黨,擁有十二議席,再加上同路人的工聯會鄺志堅、中總黃宜弘、體育文化界霍震霆,則親政府派穩得十五席,特首董建華可舒一口氣。

民主派雖然失去黃成智、何秀蘭,但新血湯家驊、梁家傑是著名大律師,以後面對國際傳媒,更多兩位能言善道、英語流利的代表性人物,民建聯完全無人可及。此外鄭經翰、張超雄、郭家麒、梁國雄四位新人,與民建聯、自由黨的新人張學明、李國英、黃定光、林健鋒、方剛、梁君彥等比較起來,民主派在議會的辯論才能更勝一籌。

民主派的議員數目,雖只有二十四席,無法阻止爭議性的法案通過,但他們的法律陣容堅強,審核任何法例,都是民主派的強項,特區政府沒有民主派議員幫忙的話,將寸步難行。民建聯和自由黨以至早餐派的議員有兩大缺點,民建聯對法例的認識和英語程度遠不及民主派,自由黨的議員因私人商務繁忙,沒有很多時間詳細審閱文件。一位高官曾對辛翠時說:「政府草擬的條例,不是充分完善的,需要立法會議員的Input,把條文修正得更好,以過往的經驗看,我們在公開會議上經常與民主派硬碰硬,唇槍舌劍;但在委員會內,與民主派議員有更良好的活動,因為他們學有專長,而且很勤力!」

從這方面看,民主派在來屆立法會換血,是一件好事。民建聯成為最大黨,可向中央交代,以後對直選不再恐懼。自由黨直選得兩席,功能組別選舉只有一位(馮家彬)失利,亦是贏家。民主派根本無大損失,實力更強!既然如此,以後爭取雙普選,曙光漸露。

文章編號: 20040917003006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2 ----------

時代萬象
D07
明報
徐詠璇
2004-09-17

香港心事
皆大歡喜

這個說慘敗,那個說慘勝,楊森李柱銘贏了席位輸了good-will,有「蝦女人」之嫌,不然便是「計錯數」。但聲言要楊森辭職,也太嚴重了,九成是敵方分化之計!

其實,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2004的立法會選舉結果,絕對是好事,皆大歡喜!

首先,自由黨居然有十人當選,田北俊與周梁淑怡更直選報捷,一雪前恥,萬分雀躍。他們現在非常相信直選、信任人民力量,且誓言會更聆聽民意,要轉化為跨階層政黨,他們自己也對普選增加信心。

再看民建聯,輕易帶幾個新人入局,馬力病了也可以贏,證明市民支持。北京看看他們,便知道民主不可怕、直選不可怕!連董建華也說對結果「很舒服」,即是放心。

自由黨和民建聯都經過民主洗禮,嘗到勝利的快樂滿足,成了民主信徒。忽然多了這麼多同盟軍,民主黨小小挫折屈辱,又何足道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能夠曲線地令其他黨派也熱中直選,意義還不更大?

再說,泛民主派今天應該很高興。總共五個大狀,其他律師無數,議政水平當不簡單。長毛、大班,都順利入議會,非常矚目,官員的噩夢亦已開始,你不用監察,他們已高度戒備。

只有兩點美中不足的:第一,本來北京是預算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北上的了,但現在有了長毛,怎辦?第二,金融服務界選擇了詹培忠,詹培忠的公眾形象絕對不算好,就算他「大膽敢言」,也似乎不是屬正義凜然。有說選上了詹培忠令選舉蒙羞,這個,大抵只有金融服務界的朋友才可以回應了。



文章編號: 20040917004025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3 ----------

香港新聞
A25
文匯報

2004-09-17

票站主任:報數系統或出錯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4個功能界別出現投票人和選票數目不符,昨日再有票站主任致電電台節目解釋,可能是報數系統出錯所致。也有票站主任認為,政府節省資源是導致票數出誤的主因。

 任職新界東一票站副主任的王先生昨日致電《千禧年代》指出,投票當日票站主任需要每個小時向總部報告投票人數,總機以電話錄音接聽,票站主任只需要像報煤氣表那樣,按錄音要求按下所報的數字便可。不過,王先生由早上11點半開始打電話,直到夜晚才能順暢地報到數。王先生表示,每個票站都有三個人負責點數,故報上去的數字十分可靠,可能是電腦系統出問題,數字才會出現錯誤。

 另外,王先生說,他所管的票站估計約有3500個選民投票,但票站卻能分配到三個白色票箱,結果每個票箱只能裝500多張票,票箱嚴重不足。他認為,上次區議會選舉到現在,已經有足夠的時間讓當局作出調整,不應該再有這種情況存在。

省資源導致錯漏百出

 新界西票站主任區生表示,導致整個選舉錯漏百出的原因在於政府財赤,為節省開支,票站人員要一個人做兩個人的工作,由上次11月的區選後,很多有經驗的票站人員都不願意再做,因此,今年的票站人員很多都沒有足夠經驗,選舉常識不足。他說:「例如拿紙盒當票箱是無可能的事,要代理離開票站也是不可行的,這些都可能是因為工作人員沒有經驗。」

文章編號: 20040917005014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4 ----------

隔牆有耳
A23
蘋果日報
李八方
2004-09-17

隔牆有耳
贏輸也謝票

常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喺立法會選舉中,被沒收選舉按金嘅阿牛雖敗猶榮,噚日喺車上謝票,感謝各港島區選民支持。

而鄭大班就繼續親自喺九東派謝票傳單,好多投咗佢一票嘅選民都要求佢簽名留念,真係有擁躉。大班日內會返大陸一行,但係非常低調,佢話,吳光正同田少入行會非常正路,大家不妨信住一陣。

又八方聽聞,今次何秀蘭滑鐵盧,輸咗個馬鼻畀蔡素玉,除咗民主黨兩位新舊主席覺得過意唔去,好多港島選民都為佢不值,覺得輸得唔抵,最唔開心就係俾蔡素玉贏沖,下次何捲土重來,肯定還她一個公道。

文章編號: 20040917006007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5 ----------

行政人員
A47
香港經濟日報
李志強 管理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2004-09-17

人與事
選舉管理 7 宗罪

  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投票過程和票站的管理出現前所未有的混亂情況,平白成了公共行政的反面教材。綜合而言,錯失可歸納為 7 方面:

  (1) 設計弄巧反拙 —— 為了方便選民辨別,選票面積加大並加入候選人的彩照和政黨標誌,而票箱設計卻較以往為細,如意算盤是打開票箱,千張選票已整齊疊好即可點算,有關官員早前更表示對設計引以為傲。可惜弄巧成拙,票箱容量有限,所以很快便不敷應用。結果,牽一髮動全身,不少票站大排人龍或暫停投票。

  (2) 欠缺宣傳教育 —— 選舉宣傳沒有教育選民對摺「大」選票和配套「小」票箱的安排。就連政務司長曾蔭權投票入箱時,亦「老鼠拉龜」,更遑論普羅市民了。

  (3) 質量把關失守 —— 投票用的原子印章質量參差,漏墨弄污選票。不同票站人員提醒選民摺選票的方法和執行寬緊不一,票箱容量便沒有保證。

  (4) 事前訓練不足 —— 有報道指部分票站工作人員見到票箱看似爆滿,不理票箱有多少選票而照樣封箱。還有工作人員情急下把選票用鐵尺「篤」入票箱,並沒有顧及選票會被弄破、弄皺或弄花投票的蓋印,可能導致廢票;這反映訓練明顯不足。

  (5) 票站監管不力 —— 選舉結果公佈後,竟然有 4 個功能組別出現發出和收回的選票數目有所差異,日後或會引起當事人向法庭提出呈請;這亦反映票站的監管力有不逮。

  (6) 人員知法犯法 —— 票站在沒有候選人的監票代理人在場下,出現各種違法的行為。最過分的是用紙皮箱充當票箱,還有工作人員打開票箱讓選民加快投票、擠壓整理選票或轉移選票,令選舉的公正性打了折扣。

  (7) 官員死不認錯 —— 選舉當日下午被傳媒追問,官員仍力撐沒有使用「紙皮票箱」,叫人十分失望。後來在證據確鑿下,官員才面對現實,就票箱設計和票站混亂向市民致歉,但仍歸咎主要是選民出錯所致,誠意存疑。

文章編號: 20040917030004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6 ----------

寫意
C14
香港經濟日報
梁立人
2004-09-17

笑傲人生
選委會過分自信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在立法會選舉之前仍然官威十足,還記得他在電子傳媒中,信心十足,大刺刺地說:「……這等如市民遇上劫案又不報警,卻打去電台(大意)。」又謂有關選舉的投訴只有一宗,在芸芸眾多選民之中根本不算甚麼。

  俗話有云:「話不可說盡,福不可享盡。」胡官言猶在耳,選舉當日的投訴便即時升至一千六百多宗,而且都是正式向選委會而不是打去電台的「非正式投訴」。這下子胡官再也無言以對,事實上他也沒有機會說,因為選舉當日的大混亂,被傳媒形容為「前所未有」,而在場人士不滿的噓聲,也差點掩蓋了他的聲音。

  其實,胡官對此事已一反當初的氣焰,即場道歉,我們也毋須咄咄逼人,雖說本屆立法會的混亂是前所未有,但不要忘記本屆投票率為五十五點六三巴仙,選民投票人數為一百七十八萬四千一百三十一人,較上屆多出十多個巴仙,人數約多出二十萬左右。

  既然投票人數多了,票站擠迫,票箱不敷應用,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只消反應快捷,增加供應以應付選民,也就不是大問題,這只怪當局在選前沒有好好估計選民人數,也沒有好好演練有關過程。但是在下絕對不能接受的,是有部分選票因為票站提供的印章油墨過濃,致使選民於覆蓋選票時,讓油墨染污緊貼的對摺紙張之上,造成部分選票變廢票。

  須知道這是在台灣選舉時發生過的弊端,是陳水扁陣營涉嫌以此製造廢票的手段之一,這種事怎可以發生在香港?難道這就是某些人到台灣學回來的民主選舉方式?



文章編號: 20040917030022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7 ----------

要聞
A04
香港經濟日報
孔雪怡
2004-09-17

立會新局
激進議員醞釀結盟 搞群眾運動 張超雄長毛等6人 夥團體裏應外合

  立法會選舉結束才數天,新當選的代表基層利益、較激進的議員已醞釀新的組合,並準備聯同社會上的民間關注團體,「裏應外合」爭取基層利益。新組合當中,包括政府最感頭痛、綽號「社福界長毛」的張超雄、「長毛」梁國雄、獨立人士鄭經翰,還有過去一直為勞工階層說話的的職工盟劉千石、李卓人和街工梁耀忠。

  從社會福利界功能組別獲選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昨日接受本訪問時表示,新的立法會文化,不再是由民主黨或民建聯等當「大佬」,因為新增的議員,懂得結合群眾運動爭取,反而政黨也將感到壓力。他的這種做法,與45條關注組相若,不過後者是引入法律專業團體;張超雄是引入弱勢社群跟學者。

  張超雄說,在議會內將與李卓人、劉千石、梁耀忠組成同盟;鄭經翰、「長毛」梁國雄、也將是合作夥伴,他相信以這種與民間團體「裏應外合」的爭取方式,說服力會更大。但他指,現時的「聯盟只是十分初步,而且鬆散。」

民間再大迴響 民主黨恐添壓

  張超雄一向予人「陰聲細氣」的印象,但在社福界,早已認識他的「麻煩造者」本色,而他亦與民間團體合作抗爭,社福署官員都認他「難纏」。他說:「我選舉時已經說,不走『上行路線』,單單與領導層開會了事;下層的聲音,應該與管理層同等重要。」張超雄指,在選舉前幾年,已經與民間組織合作,在議會內也將繼續這種關係,他強調,自己只是這些運動的參與者。

  對於立法會的新形勢,他分析說,民主黨近年轉走中產路線,與民間團體的訴求有所不同。在今次選舉中,民主黨應看到,中產市場極難爭取,他們部份傾向自由黨,部分支持「長毛」、鄭經翰及45條關注組;如果民間再有大型迴響,相信民主黨會感有很大壓力。」

十一搞反削綜援行動

  還未宣誓上任,張超雄已經表示,將參與由數十個民間團體組成的「關注援檢討聯盟」,在10月1日舉行的反對削減老人及傷殘綜援行動,其後也有學者發表有關貧窮線的學術究研,向政府「施壓」。他指,類似的行動,陸續有來。

  他估計:「只要不是涉及大規模的財富再分配,加上有群眾運動,相信不難獲得其他政黨的支持。」他指出,連自由黨對老弱傷殘的立場,也相對「有得傾」。

  由於他一向與民間團體及學術界研究貧窮界問題,所以隨著反削綜援運動,他們將配合發表貧窮研究,並要求設訂貧窮線。

  其他更大的問題,例如與社聯、梁耀忠、李卓人、劉千石等合作,在立法會內提出設訂貧窮線、全民退休保障等。

有數據支持 政府難不理

  代表勞工的李卓人及梁耀忠多年來向政府爭取全民退休保障,但不得要領,今次他為何會有把握?「今次提這些問題,肯定不是一、兩個人的要求,我們包括社聯近100個團體,一起討論了兩年,其中包括保險界、精算師、學者等,甚至還會提出具體數據支持的模式。」他說:「這種遊說,較具說服力,政府很難完全不理你。」

﹏﹏﹏﹏﹏﹏﹏﹏﹏﹏﹏﹏﹏﹏﹏﹏﹏﹏

相關文章:
呂明華:議員組工黨 不足懼
立會選戰謝幕 「估特首」開始 「天下大亂梁振英 太平盛世唐英年」
田北俊鴻圖 部署自由黨執政
民主派勢弱 葉國謙籲京主導破冰
民主新星現 楊森做中間派


文章編號: 20040917030023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8 ----------

港聞
A11
新報

2004-09-17

選管會被投訴指示不清

【本報記者報道】繼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要求票站主任提交報告,交代投票日混亂情況後,再有新界東票站的工作人員,投訴當日選管會就開啟票箱的指示不清,令他們無所適從。

負責新界東票站工作的黃先生在接受無線電視訪問時表示,他的票站獲分配三個票箱,到中午發現票箱不夠用,要求補給,在新票箱未到之前,曾收到分區選舉主任多次指示,一時指胡國興指令可以開箱整理選票,一時又說不可以。

最後,他與其他工作人員為免違例,決定不開票箱,由中午等至傍晚七時,新一批票箱才運到,但這些新票箱是沒有鎖的。於是他們找來投票監察人在場見證他們貼上封條。黃先生巳三次擔任選票站的工作人員,他表示,日後考慮不會再擔任

湯家驊質疑胡官解釋

本身是大律師的候任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質疑選舉管理委員會授權票站人員打開票箱。湯家驊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選管會的口頭指引,不可作為合法指引,也不能凌駕於選舉條例,有關條例清楚寫明票箱要鎖上直至點票。湯家驊認為,選管會主席胡國興的解釋並不可使人信服,他解釋即使有第三者,包括警員,但沒有候選人代理人在場,仍然違反公開公平原則。

另外,在立法會選舉中落選的會計界陳茂波、社會福利界的張國柱亦正式去信選舉管理委員會,要求提供總投票人數作為參考。他們認為,選管會主席胡國興並沒有解釋,投票人數與派出選票的差別。

文章編號: 20040917033014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9 ----------

社會及專欄
A31
太陽報
柳扶風
2004-09-17

香港政情
《香港政情》 一國存身爭民主,兩制穩定有繁榮 

今次立法會選舉,泛民主派奪得二十五席,和許多人選前的估計大致相仿,柳某在本報監察網專欄曾撰文表示,泛民主派若奪得二十五至二十八席,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雙贏局面,對北京尤其重要,可以暫時消除對香港政局的不安全感,香港政局也可以達致一個新的暫時而脆弱的平衡。若無重大事件發生,若特區政府不是做得太蠢,便不會產生「癱瘓政府」的危局。能夠如此,對特區政府和北京而言,已經算是抽到了「中上籤」。

有了這個「中上籤」,特區政府和北京就可以用「空間換時間」,利用目前的相對平衡和安全係數,爭取在二○○七、二○○八年之前把香港經濟「進一步搞上去」,便可大大紓緩二○一二年時的政改壓力,為北京的「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爭取更多的時間。此為一贏。

北京選舉綱領:三個選出

對泛民主派而言,二十五席的進帳,比上一屆的二十二席多了三席。上一屆,泛民主派是二十二席對「保皇派」的三十八席;這一屆是二十五席對三十五席,總體格局來看,是泛民主派「長」、「保皇派」消。對此,泛民主派難道還不應當「偷著樂」嗎?李柱銘和楊森因何秀蘭落選而掉下幾滴悔恨之淚,那是因為民主派心太貪之故,也是他們相互傾軋拆台之結果。不過,這是小插曲,選民對泛民主派不薄,他們的得票率是百分之六十二;「保皇派」是百分之三十七;泛民主派也算是抽中了「中上籤」。

有了這個「中上籤」,泛民主派就可以用「時間換空間」,用他們的二十五席在立法會拳打腳踢,東突西蕩,利用這幾年的時間加速拓展「早日普選」的空間。此也一贏。

一贏對一贏,謂之雙贏。這樣的雙贏對雙方都得來不易,尤其是選前處於劣勢甚至有些狼狽的親中政黨—民建聯,他們不僅在去年區議會選舉大敗的背景下反敗為勝,而且更加獲得在立法會內上升為第一大黨的驚喜!這不但要歸功於民建聯選舉團隊的落力打拚,競選策略的漸入佳境,更要歸功於北京、中聯辦和相關係統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宣傳能力。

中共一貫極為重視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任何一級的黨支部、黨委會都要設組織部門、宣傳部門或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組織工作有著無孔不入的滲透能力和發動能力;宣傳工作有著推陳出新、抓住議題的鼓動能力、引導能力。這次選舉宣傳中,北京和中聯辦提出的一個「高屋建瓴」的主導綱領,就十分值得注意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條宣傳綱領就是:號召選民「選出能貫徹一國兩制的候選人;選出能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候選人;選出能代表香港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候選人」。

泛民主派理論水平甚低

這個類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三個「選出」,使北京的選舉宣傳和他們支持的親中候選人佔據了政治和道德的制高點,居高臨下,俯瞰選情,換言之,泛民主派的候選人,第一不能貫徹一國兩制;第二不能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第三不能代表香港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這就把競選對手踩在了腳下。

當然,怎樣才是貫徹一國兩制,怎樣才能維護香港的穩定繁榮;怎樣才是代表香港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可以說見仁見智,可以自我標榜,也可以互相攻訐。民主派也完全可以接過上述議題和口號,大做自己的文章。但民主派「派」中無人,完全沒有理論指導,沒有論述能力,沒有宣傳謀略。他們雜亂無章忙於內鬥,顛三倒四,各說各話。只會叫嚷毫無現實意義的「爭取○七、○八雙普選」,叫嚷「踢走保皇黨」,叫嚷「董建華下台」,這些叫嚷根本不能成為爭取民心的競選宣傳,更無法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優質的立法會候選人的位置上。泛民主派的理論素養普遍甚低,這是他們的致命傷。

反觀北京,不愧是搞理論、搞宣傳的老手,他們提出的「三個選出」,抓住了香港現實生存和未來發展的要害,提綱挈領,以一貫之。所謂貫徹一國兩制,這是中國的國策,也是香港回歸之後五十年的憲政地位。有了這樣的國策和憲政地位,香港才能爭民主、有選舉。只有看清和尊重這個現實及政治前提的政治人物,才能在香港的舞台上有發展的天地。

所謂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是以貫徹一國兩制為基礎的。北京認定干擾破壞一國兩制的人,特別是「反中亂港」將矛頭指向「一國」的人,必是損害香港穩定繁榮的勢力。這樣的人選進議會,香港永無寧日,繁榮難保。

所謂代表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也是以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為依歸,只有安頓在一國兩制中才能體現出來。可以說,「三個選出」不僅是北京今次選舉的宣傳綱領,也是香港工作的指導思想。

文章編號: 20040917034014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0 ----------

社會及專欄
A48
太陽報
評論員柳三禪
2004-09-17

監察網
《監察網》 投票率其實僅三成五

官方公佈,剛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投票率是百分之五十五點六三,達一百七十八萬四千餘人,比起二○○○年和九八年都要高。對此,左中右和官方,包括港府和北京,都說香港人的民主意識提高了,對政治參與的熱情增加了。

無疑,以縱向的比較,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但是,若作橫向的深入分析,就會發現香港大多數人還是沉默的,或者說對政治不感興趣。為甚麼這樣說呢?難道胡官又做了「烏龍野」,計錯數?不是,這是一個計算方式問題,就是說以甚麼作為基數去計百分比。

現時,港府計算投票率的基數是已登記的選民,即三百二十餘萬人,以已投票的一百七十八萬人去除,便可得來百分之五十五多一些的投票率。但是,香港有多少人口呢?有七百萬人,合資格的選民有多少?有四百九十萬人,就是說,有一百七十萬人沒有履行自己的公民責任,去登記成為選民。這些沒有去登記成為選民的人,差不多等於這次投票的人數。那麼,再加上登記成為選民而沒有去投票的一百四十多萬人,即共有三百一十多萬人有資格投票而沒有投票。也就是說,若以合資格選民作為基數,有六成五人沒有投票,只有三成五人去投票。

當然,這樣的計算方法,並不是否定官方的計算法,而是要清醒地認識香港人對投票的參與度。

事實上,投票率過高不一定是好事,往往社會出現嚴重分化,激烈對立對抗的時候,投票率會扯高。因為那是投出「生命的一票」,如台灣。但願香港不要走到那一步。

文章編號: 20040917034015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1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