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選舉專版 A08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堅持生活方式 不棄弱勢社群 |
【本報訊】時勢造英雄,「長毛」梁國雄由被視為憤世嫉俗到為小市民衝擊權貴的代表,在街頭鬥爭數十年,終在本年立法會選舉取得逾六萬票當選,成為候任議員首天,長毛照舊上街示威,如常到快餐店及酒吧與友人「吹水」。學者指長毛高票當選反映市民對政府不滿有增無減,象徵社會分化嚴重,「選民希望長毛將小市民憤怒聲音帶入議會。」 記者:羅偉光 林社炳 近年三度參選的長毛愈戰愈勇,選舉結束後於週一凌晨三時抵達點票中心,由於他是當選大熱,故步入點票中心後,即被逾百記者重重包圍寸步難行,有人更高喊他「梁議員」,平日負責攔截他的保安人員需保護他免受記者衝撞,未正式當選已有議員風範。 等候公佈結果時長毛走到戶外吸煙與友人聊天,直至昨晨九時許選舉主任宣佈他當選時,長毛以招牌手勢振臂高喊「董建華」,台下支持者即喊出「下台」回應,他又高呼「人民萬歲」、「民主萬歲」等口號,他說:「我當選反映咗建華七年之亂嘅危機好深重,我提供嘅改變方法有人支持。」 不會以當選議員為榮 剛成為候任議員的長毛表明不會改變作風,「希望你地(記者)以後叫番我做長毛,唔使叫我做長毛議員或者梁議員。」 他坦言不會以當選議員為榮,他最關切的不是權力、地位,而是弱勢社群與一班不離不棄的戰友,「喺呢度我要向亡友吳恭劭致敬,佢係二千年患重病,每日都由元朗跑入新界東助選,當時我得五個人助選,佢由頭到尾都冇怨過一句。」 吳恭劭○一年與長毛獲釋出獄後病逝,長毛昨日說:「我唔會忘記佢,我唔會忘記好多平凡人,好多默默無聞,但係創造我地嘅繁榮,為我地嘅進步付出代價嘅人!」他又高度讚揚劉山青,形容劉是首位為中國民主發展付出十年青春的香港人。 經過連日拉票,長毛昨日非常疲倦、心神恍惚,下午到中環六四吧一心小休片刻,但滿場朋友紛紛請他飲酒慶祝,他來者不拒,傍晚他到電台訪問後又要到電視台,沒有片刻休息,成為候任議員大半日後,長毛似乎意識到議員職務繁重,「我都係買番部電腦方便啲。」 考慮宣誓擁護《基本法》 至於日後工作路向,長毛稱可能會聘用助理協助,日後每月議員薪酬五萬多元,他說只會取用一萬二千元,餘款會資助兄弟進行街頭活動,他又說未決定是否與董建華會面,「傾啲實質野就見,泛泛而談就無謂勒。」 參選時長毛揚言不會宣誓擁護《基本法》,曾考慮拒絕宣誓,但由於選民希望他盡快進入議會,故目前會重新考慮是否宣誓,新華社昨日報道立法會選舉時指出,《基本法》規定立法會議員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指出,四年前「長毛」只取得一萬八千多票,今年卻獲逾六萬票,顯示市民對政府不滿愈來愈高,當中尤以年輕人最認同「長毛」,他說「長毛」多年內均是建制外邊緣分子,現時高票當選反映選民很想有一把強烈的聲音在議會內批評政府,而形象激烈的「長毛」支持者愈多,亦意味社會愈分化,「選民希望長毛將小市民憤怒聲音帶入議會。」 「長毛」當選首天行程 九月十二日 11:30pm 選舉結束離開沙田票站 11:55pm 返抵啟業村寓所 九月十三日 3:00am 支持者通知告捷,趕到九龍灣會展點票中心 9:00am 點票完畢,當局宣佈「長毛」取得60,925票當選 11:30am 離開點票中心前往政府總部示威,抗議投票安排混亂 12:45pm 抵達政府總部抗議,首次獲邀入內並獲官員接見約半小時 1:30pm 與同行示威人士在快餐店午飯 4:00pm 在快餐店接受外國傳媒訪問 6:00pm 到中環六四吧小休,朋友紛紛請他飲酒祝賀當選 7:00pm 抵達電台接受訪問 8:30pm 到民陣開會 10:00pm 接受網上電視訪問 11:00pm 接受網上電台訪問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1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港聞 A09 |
明報
|
2004-09-14 |
投票期間開票箱 人權監察:損保密公正 |
對於今屆立法會選舉由投票至點票過程都相當混亂,香港人權監察認為不可接受,並質疑票站職員在投票期間,打開票箱的行為不符合法例及國際做法,有違選舉保密及公平原則,促請當局要好好檢討。該組織要求下次選舉期間,容許國際觀察員進入票站觀察選舉,以提高選舉的公正與認受性。 促派國際觀察員監場 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形容,今屆立法會選舉「怪事」特別多,如票箱不足、部分票站需要暫停開放、有票站職員則在投票期間打開票箱或以鐵尺整理選票等,情況猶如新機場開幕時「倒瀉籮蟹」般,確實令人震驚。他說:「香港一直自稱是一個很有效率的地方,但竟然發生這樣的事,令我們很尷尬,亦令香港在國際上很羞家!」 指太古城票站欠私隱 十多名人權監察成員與外國選舉觀察員,日前分別到十多個票站觀察投票安排,發現其中一個位於太古城票站「相當透明」,兩旁的扶手電梯能夠居高臨下,透過玻璃幕牆看到整個投票過程,再加上今年無布簾遮掩,可謂無投票私隱保障可言。至於「連串怪事」會否影響選舉的公正性,羅沃啟認為要視乎候選人票數的差距。 羅沃啟促請政府好好檢討選舉行政的工作,並應容許國際專業觀察員進入票站,作選舉觀察及文化交流,互相學習之餘,亦可提高選舉的公正與認受性。亞洲改革及民主聯盟總幹事徐淑真則認為,政府應準備足夠的票箱,並做好投票保密工夫。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2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港聞 A10 |
明報
|
2004-09-14 |
另番面貌 |
3 黨說成敗談未來 民主黨「阿一」不保否認輸家 |
泛民主派乘著「七一」及政改浪潮,在新一屆立會奪得25議席,但當光輝背後的代價,是回歸後兩屆立法會第一大黨民主黨變成第三,拱手將首兩名讓予另兩大黨民建聯和自由黨,連一向引以為傲的地區直選,民主黨也比民建聯少奪兩席,改寫了立法會的勢力分佈。 馬力:繼續監察政府 去年民建聯經歷區議會選舉大敗,主席馬力稱今屆立法會選舉是大考驗,幸得市民不離不棄投信任票,令民建聯更上一層樓,取得12席,成為第一大黨。馬力稱不敢忘記困難時刻,會繼續努力,擔任監察政府的角色。 民建聯能夠從去年區議會大翻身,馬力歸功於他們長期紮實的地區工作,加上政綱「建設民主香港」獲得認同,所以得到選民支持。他稱沒有特別配票,但幕後軍師葉國謙承認,九龍東方面,陳婉嫻將團體及工聯會選票「過戶」給陳鑑林。 增6 萬選票 今屆投票率創新高達55.63%,前主席曾鈺成表示,民建聯的整體支持率也相應提高,共取得逾45.4萬票,較2000年逾39.1萬票增加約6萬選票。他指有言論指高投票率會沖淡民建聯的鐵票,但總結果顯示,民建聯也取得新票源支持。 但曾鈺成承認,今年增加新的競爭對手,例如自由黨、范徐麗泰,而新增的參選人如鄭經翰,將九龍東整體的投票率提高,民主派的選票也有進帳。 新面 孔當選 副主席葉國謙指民建聯今屆當選的黨員中,有5人是新面孔,包括主席馬力、新界西張學明、新界東李國英、進出口界黃定光及勞工界王國興,而新勢力中有不少專業人士,例如律師出身的李國英、商人黃定光等。 他又以麻將論比喻是次賽果。去年區議會選舉,他在港島觀龍選區敗於何秀蘭手上,他比喻為「出沖」,是次蔡素玉在立法會反擊殺退何秀蘭,兼整體取得佳績,則是「自摸三番」。 楊森:不為一戰太掛齒 民主黨議席由上屆的12席跌至今屆9席,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位置,跌至第三。主席楊森不承認是輸家,強調民主黨「不會為一個戰役太掛齒」,但他們承認在配票方面不及民建聯,要盡快學習。 下月退修營檢討 民主黨下月10日會舉行退修營,檢討今次選舉及探討日後發展,包括如何培養第二梯隊,增加他們的知名度。問到民主黨將來在泛民主派的定位,會否仍以大黨自居?楊森笑說:「民主黨已經不是大黨,排隊都排到第三了。」 儘管民主黨選戰表現未太理想,但他們在選戰結束4小時後召開的記者會上,一開始即強調投票率破紀錄,泛民主派有25席及得到六成以上選票,令他們應到欣慰。楊森說:「泛民主派基本上得到六成以上選票,再次證明這是一個公決結果,大部分人支持雙普選候選人。」民主黨將與泛民主派召開圓桌會議,商討日後在議會的合作。 記者追問民主黨是否輸家,楊森回應說:「輸家或贏家由市民決定,民主黨所得票數較上屆增加。是否輸贏,不會為一個戰役而太掛齒……市民期望我們不只是掛齒於一兩席。」他又補充,民主黨的支持度已回復至1998年那一屆高峰時期。 配票不及民 建聯 他承認,民主黨的配票不及民建聯,要盡快學習:「如果這個學不到,日後比例代表制戰役會愈來愈難。」副主席何俊仁則說:「民建聯信息發放得很好,動員能力很強,選民很聽話。」 田北俊:爭取令打工仔加薪 首次參與地區直選報捷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昨日說,未來4年該黨將發揮平衡力量,爭取中間大多數,將自由黨由工商黨變成跨階層黨派。本身為大老闆的田北俊並誓言協助政府改善經濟,令打工仔有加薪機會。 立會第二大黨 自由黨未來一屆將成為立法會第二大黨,由原來8名議員增至新一屆10名,田北俊還透露,正與鄉議局代表林偉強、地產及建造界代表石禮謙商討加入該黨事宜,一旦成事,自由黨會更人強馬壯。 他又相信會跟民主黨及民建聯「合作得很好」,尤其在經濟民生議題上。政治方面呢?他說:「我們有少少分歧,但(普選)只是時間表分別,但亦不是太大,只是07、08或是2012(年)之分別。」 自由黨未來重點工作將大打「民生牌」,田北俊稱,「經濟開始復甦,但普羅大眾工資仍不是太理想,就業機會不是太高,我們會致力改善營商環境,協助政府改善民生經濟,令打工仔有機會加薪。」至於自由黨未來路向,他指自由黨本為工商界理念政黨,他希望將自由黨轉化成一個跨階層政黨,「跨中產、跨中小企的政黨」。他說自由黨黨員已多了約一倍,由400人增至700人,黨員多為年輕專業人士。 盼轉化成跨階層 政黨 田說,2007年區議會選舉將是該黨擴張地區力量的機會,之後便會再考慮在2008年立會選舉派人到5大區直選。他承諾會在新界兩區設辦事處,並親自落區,讓地區選民建立信心,於2008年再投自由黨一票。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2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港聞 A14 |
明報
|
2004-09-14 |
外地看立選外國輿論:雙普選難早落實 |
經歷兩次「七一大遊行」後,外國傳媒一直留意香港政制發展,昨日選舉結果出爐後,外國輿論普遍提及,泛民主派在新一屆立法會的議席雖然增多,但未能過半數,爭取盡早推行「雙普選」一事仍受制於北京政府,因此民主派在是次選舉中難言勝利。 美國《紐約時報》昨日以「民主力量小勝」為題,報道本港立法會選舉情況,當中提及泛民主派所得議席,雖較2000年立會選舉時多,但未能取得過半數,這雖然有力阻撓董建華政府推行的政策,但未能完全窒礙政府的運作。 《華盛頓郵報》形容,泛民主派在選舉中未能取得充足的議價能力,遊說北京准許香港早日落實普選,因此泛民主派在這場選戰中未算勝利。 外國報道「 Long Hair」 當選 今次選舉有多個票站出現大混亂,亦成為國際輿論焦點。英國廣播公司(BBC)及《衛報》報道,有多個票站因為票箱爆滿而一度暫停運作,下午已開始有人大排長龍。多份外國報章亦詳細敘述票站主任為解決「爆箱」問題而遭遇的尷尬情況,如有票站主任在投票箱爆滿時使用自製卡紙投票箱代替,引起選民不滿;亦有人在未獲候選人代表見證下,自行打開票箱取出選票加以整理,有選舉不公之嫌。 李柱銘表示失望被引述 國際知名度較高的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的選情,引起國際關注。他的勝出造成何秀蘭失掉議席的消息更被廣泛報道,李柱銘對結果表示失望的感受,亦被多份報章引述。此外,走激進路線的「四五行動」成員梁國雄勝出消息亦引起注意,外國報章多直譯「長毛」的綽號為「LongHair」,並分析立法會引入激進派議員後的影響。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B01 |
英文虎報
|
Michael Ng and Dennis Chong 2004-09-14 |
Honourable Long Hair |
Leung's pledge to stay a radical is tested at first post-election protest by official who invites him in Upgraded from rabble-rouser to honourable lawmaker at public request,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said he would not change his radical style but will use part of his new salary to set up a trust fund to promote further democracy. The rising political star lives in a public housing estate, has been jailed four times for acts of civil disobedience, and is well known for his street demonstrations and Che Guevara T-shirt. He said he will continue to protest on issues at Legislative Council meetings, even at the risk of being sanctioned or being removed. Leung, 48, said there is a need for rapid and all-out change in the way Hong Kong is governed. ``If you think this is radical, then I am honoured to be a part of it [the change],'' he said. Leung won with a higher-than-expected 60,925 vote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East constituency, the second time he has entered the Legco election battlefield. In the last election in 2000, he won 18,235 votes. ``My success means that the governance crisis that [Chief Executive] Tung Chee-hwa has fac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has intensified,'' he said. Leung caused some controversy when he said during his election campaign that he would not swear to uphold the Basic Law, Hong Kong's mini-constitution, because it did not meet the wishes of the people. But he said on Monday that he would re-consider his decision so as to prevent unnecessary disputes. But he insisted that lawmakers do not need to follow every provision blindly. ``All laws can be amended,'' he said. Leung, at the centre of media attention since his victory, has a tough slog ahead of him if he is to follow through on his election pledges. Among other issues, he has promised to push for a minimum wage, universal suffrage, Tung's resignation and, perhaps his most controversial aim, to convince the mainland government to de-legitimise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of 1989. When asked if he intended to become a disruptive force in Legco, Leung said: ``Even though I want to be, can I? You will just have to wait and see. ``I am the target of many people. If two thirds of the members want me to go, I can be impeached. ``In the past, I shouted and scuffled because the police tried to control us. If [president] Rita Fan imposes unreasonable restrictions on me in the legislature, I will certainly oppose and resist those decisions.'' In an apparent attempt to show he was still the same old ``Long Hair'', Leung staged a protest outside the SAR Government Headquarters in Central against the vote-counting arrangements by the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 This time, the reception for Leung was markedly different. Instead of being greeted with a police cordon, he was invited to meet Permanent Secretary for Constitutional Affairs Clement Mak _ treatment which Leung said made him feel strange. Leung said he would like to pay tribute to fellow April Fifth Action Group activist Ng Kung-siu, who died in 2001. ``When I was canvassing during the 2000 election he was already very ill, but he still insisted on travelling from his home in Yuen Long to New Territories East to assist in my campaign. ``He never once complained about having to help me,'' Leung said. As a public housing resident, Leung may now be asked to pay the market rent for his flat as he will be receiving a salary of HK$55,220 a month. Leung said he would set aside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his salary for a trust fund to support movements that strive to further democracy and interests of the grass-roots level residents. Leung said he was elected into office by people who did not accept favours like free lychees and cheap seafood meals _ a reference to allegations made against at least one candidate during the election. ``I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ose who elected me,'' he said. ``I feel it is my responsibility to do something for all those elderly people, housewives, unemployed workers and youngsters whom I met during my campaign and who offered me support.'' The Democratic Party's Wong Sing-chi, who lost his seat in New Territories East, said he was impressed by Leung's performance. ``I think Leung could be a good legislator,'' Wong said.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8003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本地新聞 A04 |
太陽報
|
2004-09-14 |
馬力:最艱難時刻已過 希臘神話民建聯12席大贏家 |
【本報訊】經過去年區議會的慘敗經驗後,在中央支持下,親政府陣營在今屆立法會選舉配票成功,民建聯有如希臘足球隊在歐洲國家杯創造神話般,在選舉中以穩守突擊扭轉劣勢成大贏家,以逾四十五萬票取十二席,較上屆增兩席,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民建聯主席馬力承認最困難的時候經已過去,但他否認有配票,又強調與政府的關係不會「一刀切」,今後會繼續積極監察政府運作。 民建聯在選舉結束後,昨午二時在黨總部舉行記者會,除王國興及陳婉嫻外,其他十位當選議員均露面,包括新面孔馬力、李國英、張學明和黃定光。大病初癒的馬力形容該黨最困難時候已過,再三叮囑傳媒:「唔好用第一大黨稱呼我地,民建聯喺議會入面淨係得十二席!」至於是否已走出兩年七一遊行的陰霾,只回應:「未來會繼續面對好多困難,我地唔敢忘記!」 葉國謙:食沖自摸三番 負責選舉工程的副主席葉國謙亦對今次成績感滿意,臉掛笑容形容今次是「食沖鋪自摸三番」,認為選舉結果可減少中央對普選的憂慮,由於該黨與中央較多溝通,可為爭取二○一二年普選創造條件。今次民建聯總得票較上屆立法會選舉激增六萬多票,升達一成六,馬力認為是政綱提倡穩定、和諧社會有關,前主席曾鈺成直言,選舉結果反映所增選民認同該黨的主張。 據瞭解,港澳辦主任廖暉和中聯辦主任高祀仁親力親為統籌今次選舉,親政府陣營在選舉日有自己的票站調查,就最新選情進行配票。香港島方面,當日中午時分,已知范徐麗泰穩操勝券,到傍晚六時,蔡素玉距離勝出還欠數千票,與何秀蘭爭奪最後一席,於是蔡素玉不惜到范太的票倉呼籲選民投票給她,結果成功險勝。 棄曹保李逼走黃宏發 新界東方面,在當日四時許,親政府陣營知道港進聯曹宏威無望,而民建聯劉江華第二位候選人李國英有望取得第二席,隨即採取「棄曹保李」策略,並策動街坊票及鄉里票,力阻獨立民主派黃宏發連任,結果劉江華取得九萬五千多票,成功摒黃宏發出局。 消息說,在投票前三周,出選新界東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原擬推出一款宣傳去年七一有五十萬人上街及二十三條立法的海報,最後臨時抽起,並棄守幾個區的拉票活動,據說是因田少可以勝出,還撥票給劉江華。 相關新聞: 票後大不如前聲稱檢討 素玉兩戰皆辛苦 更多資訊請瀏覽orisun.com《太陽報電子報》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4006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要聞 A01 |
文匯報
|
2004-09-14 |
陳佐洱:選舉方式歷來最民主 |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廖雅猛、林國強13日電】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今天在北京評論立法會選舉結果時表示,此次選舉以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方式選舉產生了60位議員,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政策在香港的又一次重要實踐,也體現了香港同胞主人翁的精神。 冀議員維護穩定發展 陳佐洱今天在出席本報活動時屢屢被問及對立法會選舉的評價,選舉結果是不是符合預期?「四五」行動成員當選對立法會運作有何影響?中央又是否考慮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訪京?陳佐洱對這些問題時都只是微笑不語。 在陳佐洱的公開表態中,他對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提出希望,並指「維護穩定、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香港社會的主流民意。 新議員應忠於基本法 陳佐洱說,當前香港經濟出現良好的復甦勢頭,維護穩定、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主流民意,希望新一屆的全體議員,都忠於基本法規定的議員誓詞,認真履行基本法賦予的職責,本著對國家、對特區高度負責、勇於承擔的精神,為繁榮香港、穩定香港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另外,中聯辦副主任郭莉表示,祝賀特區政府第三屆立法會選舉順利結束。她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能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多做努力。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0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要聞 A01 |
文匯報
|
2004-09-14 |
蕭蔚云:新議員應按基本法辦事 強調行政立法應配合 不和諧聲音增多於港無益 |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林國強13日電】前基本法起草委員蕭蔚雲今日在北京就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次立法會選舉會對行政和立法的關係產生一定的影響,行政和立法相互配合會對香港的發展有好處。他又認為,每一名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都應按照基本法辦事,否則對港無益。 蕭蔚雲表示,這次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中支持政府的較多,當然會對香港的行政和立法的關係有影響。如果立法和行政是對立的話,這樣對香港是沒有好處的。 港須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蕭蔚雲說,香港的行政和立法應當互相配合,我們最初起草基本法也是這個意思,立法要配合行政為主導,如果能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來辦事,這對香港市民、香港特區都有好處。倘若整天都是不和諧的聲音,則對香港沒有好處,正如中國有句俗話說:「家和萬事興」,這樣才對香港和國家都有益。香港必須改善行政和立法之間的關係,否則港府難以有效推行政策。 投票高不代表社會成熟 談到香港選民的投票問題,蕭蔚雲認為,投票率從1998年的53%,到這次的55%,選民增加了,反映港人關心選舉的熱情提高了;至於這是否說明香港普選要加快,他不以為然,認為這不足以證明香港社會已夠成熟,可以加快民主步伐。 蕭蔚雲進一步闡釋,基本法確實列明香港最終達致普選的目標,但香港何時才能普選,這要看香港的客觀環境。因為基本法規定了一要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二要按循序漸進的原則,五成多的投票率很難說明香港社會的成熟程度。 議員應貫徹行政主導 當有記者問到鄭經翰及梁國雄等當選會對新一屆立法會的生態有何影響時,蕭蔚雲表示,自己不願評論「張三」、「李四」誰入立法會的個別問題,但從基本法和整體形勢來說,立法會議員應當貫徹行政主導,如果他們都能按照基本法來做,這對香港是有利的。 蕭蔚雲強調,每一個當選的立法會議員都應按照基本法辦事,都應當遵守基本法,這樣才能為香港的政治、經濟、民生等各方面帶來好處。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要聞 A01 |
文匯報
|
2004-09-14 |
張同新:中央對香港信心加強 |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林國強、廖雅猛13日電】此間香港問題專家分析,這次香港立法會選舉將進一步加強中央對香港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信心。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認為,這次選舉為香港最終推行「雙普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不應訂下時間表,而是要循序漸進向前發展。 張同新今日就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分析表示,這次選舉高投票率和高透明度證明港人參與政治的積極性顯著提高,並在香港的民主進程上開創了一個非常好的局面。另外,這次選舉將使中央對在香港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信心進一步加強。 普選欲速則不達 張同新同時指出,他相信這次選舉將為香港民主發展按照基本法規定最終走向「雙普選」積累一些寶貴的經驗。如果按照現時情況發展下去,香港實行「雙普選」可能會比預期要來得快一些,但「欲速則不達」,民主進程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向前發展,而不應為雙普選訂下時間表。 對於一些以前曾公開焚燒基本法的人新當選為立法會議員,張同新表示,他相信這些當選人今後會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來行事的。作為立法會議員,如果有人不珍惜港人給他的權力,一定要為反對而反對,那恐怕亦不會有什麼結果,也阻擋不了香港民主政治的正常發展。 不容當選人違基本法 張同新最後補充道,如果有人當選後不遵守基本法,甚至做出不愛國的言行,那麼他個人要負責任。任何人違反基本法,注定要受到香港人民的唾棄,也是基本法所不容許的,希望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能本著「愛國愛港」的這種精神,來行使立法會議員應有的責任和權力。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政黨執位 A02 |
文匯報
|
2004-09-14 |
大贏家民建聯成第一大黨 178萬人投票創新高 民主黨失兩議席 |
【本報訊】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前晚結束。點票結果顯示,創下歷來最高的投票率,共178萬多人參與,投票率達55.6%。議會內的政黨出現大「執位」,民建聯躍居為會內最大的政黨,共獲12席;直選初哥自由黨成績亦相當突出,奪得10席;惟民主黨慘敗,失去近四分之一議席,由去屆最大政黨淪落至第三。上屆議員中,有四十人留任,二人重返,十八人為新面孔。 按分區投票率計,過去投票率稍低的港島區,今屆由於候選人打出「告急牌」,激發區內選民熱烈參與,使港島區成為投票率最高的地區,達57.63%。新界東的投票率則為56.42%、九龍東56.41%、九龍西54.7%、新界西投票率最低,但也有53.48%。 民建聯得票增16% 新一屆議會的政黨分佈亦出現巨大的變化,民建聯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總共得到45.4萬多票,較上屆上升16%,佔全港得票率的25.7%,得票總數較2000年多獲6萬票,取得的議會內12個議席,遠超出該黨起初所預期的10席,亦高於上屆的9個議席。議席增多,使民建聯由上屆的第二大政黨,晉陞為新議會內最大的政黨。 本屆地區直選議席,由去屆的24席增加至30席,向來不沾手地區直選的自由黨首次參與地區選舉便有佳績。主席田北俊和副主席周梁淑怡成功在直選中出線,功能界別的成績又能保持優勢,令今屆自由黨議席由8個增加至10個,為議會內第二大政黨。 反之,民主黨今屆落得慘淡收場,喪失2個議席。包括功能界別的2個席位在內,民主黨僅獲9個議席,斷送議會大黨的地位。而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中共取得18席,功能組別取得7席,合共25席,未能達致奪取半數議席的目標,更遑論選前所聲言的「不惜癱瘓行政系統」的狂言。 民主黨跌至第三政黨 此外,新組成的議會出現近三分之一新面孔,包括參加直選的民建聯主席馬力、張學明、李國英,「泛民主派」的鄭經翰、梁家傑、梁國雄,及13名功能界別議員:鄉議局林偉強,會計界譚香文,醫學界郭家麒,衛生服務界李國麟,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劉秀成,勞工界鄺志堅和王國興,社會福利界張超雄,商界(一)林健鋒,工業界(一)梁君彥,金融服務界詹培忠,進出口界黃定光,批發及零售界方剛。李永達及詹培忠憑著今屆選舉,重返議會。而出局的議員包括「泛民主派」的何秀蘭、黃成智及黃宏發,此外還有獨立人士勞永樂、胡經昌及劉炳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財經新聞 B02 |
太陽報
|
2004-09-14 |
政治穩定利樓市交投 |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地產業界普遍認為,今次選舉結果有利穩定局面,對樓市及投資者信心皆有利。部分市場人士更認為,年底前的成交量可望較選舉前上升20至30%。 中原:樓價看漲8%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認為,立法會選舉結果與市民所預計的不同,泛民主派未能取得大多數議席;因而減少港府日後施政的阻力,對維持政治及社會穩定都有幫助;而地產投資者亦樂於在穩定的環境下入市。 不過,整體來說,他認為政治氣候對樓市的影響力已減少,如以往的政治爭拗,對市民的入市意欲都未有構成太大的影響。事實上,近兩周樓市交投持續上升,已反映買家未有因立法會選情而卻步。他認為,隨著民建聯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將有利樓市平穩發展,料年底前成交有望較選舉前升20至30%,而整體樓價則漲5至8%。 另外,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民建聯取得較多議席,預計可穩定社會,有助提升樓市的氣氛,買家的入市信心亦相應增加,預期交投將持續向上。至於萊坊國際董事總經理霍志禮亦認為,借鑑以往選舉後的一季內,樓巿表現主要取決於經濟表現,故是次選舉結果料對整體樓巿影響不大。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400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財經新聞 B02 |
太陽報
|
2004-09-14 |
選舉落定港股即飆 |
【梁梓農‧報道】本港立法會選舉結果令親中陣營的民建聯成為第一大黨,令民建聯、自由黨及民主黨三黨勢均力敵,紓緩市場擔心民主派獨大令港府施政受掣肘及打擊投資氣氛的憂慮,加上市場預計美國本月加息後年內再加機會細,帶動本港股市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反彈,在下年選舉結果落實後升幅更擴大,恆指收報13,139點,升135點,成交約102億元。 國企指數因受兩大保險股表現欠佳,收市僅微升6點,至4,293點,市場人士指出,本港股市後市料會向好,但觀望氣氛仍濃厚,13,200點仍具阻力。 大市早段開高後反覆回落,上午收市約升104點,但午後在立法會選舉結果落實後,民建聯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民主黨淪為第三大黨,席位較自由黨為少,市場人士認為立法會三黨派權力勢均力敵,未來政局料保持現狀,紓緩民主派獨大影響政府施政及中港關係的憂慮,令恆指尾段升幅擴大。 匯控升見123.5元 長實(0001)升0.75元,至68.75元,升1.1%,成交金額約3.6億元,新地(0016)升1元,至75元,升1.4 %,成交約3.1億元。銀行股匯控(0005)升1元,至123.5元,成交約9.7億元,恆生(0011)亦升1元,至105元。市場人士亦指出,上週五美國公佈的八月份生產物價指數意外下滑,表明通脹壓力正在減輕,紓緩投資者對加息憂慮,息口敏感的銀行及地產股在利好氣氛下受追捧。 匯盈加怡證券董事謝明光指出,大市未顯著受選舉結果拖累,因民主黨並沒有佔大比數,三大政黨三分天下,穩定的政局有利外資流入本港市場。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彭偉新指出,港股在中長線會較佳,因已消除政治不明朗因素,將會吸引部分較早前因選舉臨近而流出本港的資金重回本港。 港股或受制13200 興旺證券聯席董事姚浩然表示,選情結果對港股影響不大,選情結果屬中性,未來港股走勢主要是觀看美股及油價走勢,港股後市料仍為上落市,恆指最多升至13,200點水位。受市場憧憬十.一黃金周帶動消費刺激,景福(0280)勁升11.3%,至0.69元,謝瑞麟(0417)勁升16.9%,至0.52元。國企股個別發展,馬鋼(0323)跌2.6%,至2.775元,中鋁(2600)跌2.6%,至3.8元。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4003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選舉專版 A20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泛民主派到底犯了甚麼錯? |
二○○四年立法會選舉,泛民主派的選票總數雖然佔多數,但直選議席佔奪不足三分二的十八席,加上七席泛民主派看不上眼的功能組別,才勉強湊夠二十五席。泛民主派事前揚言淘汰民建聯的陳鑑林、蔡素玉,不僅願望落空,還賠上了何秀蘭和黃成智。泛民主派到底犯了甚麼錯? 第一自然是配票錯亂、名單分散而過多。泛民主派的一個「泛」字,使之各成山頭,階層利益互異,報名時缺乏全局考慮,例如新界東選區,雖有「鄭家富鑽石名單」,但去年十二月區議會選舉早有預兆,「長毛」梁國雄必有強大的叫座力,反之黃宏發勢弱,則梁國雄應與黃宏發合組一隊,梁的大量剩票流向黃宏發,就不必浪費了大量選票。 港島區的楊森隊,如果由李柱銘領銜,就不必時時傳出所謂「李柱銘告急」的流言,致使港島的大量中產票在楊李和余若薇之間困惑無從,最後敗在「狼來了」的狼奔豕突的亂局中。即使楊森是黨主席,論明星效應永遠是李柱銘強,民主黨罔顧現實利益而不知變通,致使何秀蘭成為犧牲品。港島是中產重地,反而讓一個自忖必輸、充滿自由行農村大嫂氣質的蔡素玉撿了便宜,這是李柱銘等人頭巾氣之累。 反之親中派應戰沉穩,九龍東陳婉嫻與陳鑑林兩組,本也嫌兵行險著,但人力資源充足,配票成功,投票日監察票站統計,一個夠了票,馬上轉為另一個拉票。親中左派有強大的組織力,傚法毛澤東的「小米加步槍」動用「旅遊巴士加飯盒」的人海戰術,貧民稠密的九龍西由曾鈺成高票當選,民協的馮檢基和廖成利卻毫不聯票,民主黨在這區只有弱勢的一隊,又由經醜聞打擊的涂謹申掛頭牌,自招敗局,別無可怨。 「比例代表制」本來廣為適用於歐洲,為了顧及不同語言的族裔均衡參與,例如比利時,有法蘭西和法勒芒(Flemish)兩大族裔;意大利的高艾迪希(Alto-Adige)是德語地區,為了避免少數族裔不滿而分裂,才使用比例代表制。香港是華人社會,即使要效顰歐洲的比例代表制,也應該以華人、印巴裔、英語僑民來劃分,選一些「南丫島鬼佬」和「尖沙嘴阿差」進立法會,體現「亞洲國際城市」的夢想。語言、宗教、文化單一的香港採用比例代表制,純粹是為了親中的議員搭得上車而設,在主世界眼中,可視為笑談,不過七年來特區的笑談也遠不止此一宗,多這一件,實也無所謂。 「比例代表制」已經對泛民主派不利,還要派系林立,票出多組,協調無力。雙重桎梏,又如何能奢言佔取三十席。反而功能組別還有泛民主派的發展空間,我早已說過○八立法會不必全直選,只要增加功能組別,上下各一半,增加的功能組別只要不是福州同鄉或維園老人愛國互助社之類,就未必對泛民主派不利。由今年的選情看來,以泛民主派的競選策略之不成熟。中方即使答應○八立法會全直選,泛民主派照樣會失利,「人大常委釋法」其實也未必沒有扶了一把。 願賭服輸,李柱銘先生的臉孔不必拉得太長。這畢竟是在中共眼皮底管轄範圍內的另一場合法選舉。中方自然會傾盡全力打壓民主派。民主派的候選人北上大陸嫖妓、利益申報疏忽,如果是事實,則要服從結果。在極權統治之下,也容許「民主選舉」的遊戲,頭一兩次這種「選舉」,因為論權術,加上民智尚未全開的選民質素,民主人士的失利是必然的。 民國初年,袁世凱明明想做皇帝,為了掩天下耳目,也導演了一場總統選舉的戲劇。本來按照法定程序,應該先制訂中華民國憲法,再以憲法為據選總統,但最終的「解釋權」在袁世凱手上,他偏偏要國會先選總統、後定憲法,示意各省都督聯名通電,派軍隊包圍國會。國會裏投了兩輪票,袁世凱都得不到法定的四分三多數。時已過午,「議員」們飢渴交加,要求回家吃飯,但軍隊把守前後門,大叫:「今天不選出袁大總統,各位就休想出去」,人人只好草草再投票,終於讓袁世凱「當選」。 袁世凱做了總統,就任意寫「憲法」,以國會中的國民黨與討袁軍有關為名,下令解散國會,獨力公佈由一人炮製的《中華民國約法》,成為可以世襲的「終身大總統」。 泛民主派如果真的取得三十席,中國高層權鬥激烈宣佈因特區「行政主導」無效,「違反基本法」,強行解散立法會,也不是沒有可能。反之讓中方嘗到「民主」的甜頭,以退為進,反而避過一場風暴,阿Q一點看也不儘是壞事。在中國的宮廷歷史上,「民主精神」的氣氛還不太濃烈,袁世凱的幽靈反而不靈,這就是中國的「國情」。一部中華民國史,由袁世凱到李登輝,民主要經歷八十年「成熟」,二○○四年立法會選舉,在百年中國,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了,沒有流血、沒有出動軍隊,亦可作如是觀。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4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選戰分析 A04 |
文匯報
|
2004-09-14 |
投票率高必輸?民建聯破怪圈 曾鈺成詳析六萬新增票 承諾更務實為市民服務 |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泛民主派」催谷投票率、希望「獨佔」新增票源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響。在地區直選總投票率高達55%的情況下,「泛民主派」搶灘不成,不少熱門候選人更「墮馬」,反觀民建聯卻成功在直選中獲得9席,支持度增16%,成為大贏家。曾鈺成形容,民建聯的支持度有絕大增長,「有一種說法是投票人一多,民建聯會輸,因為鐵票就係咁多,但係新增選民當中起碼有6萬多人投畀民建聯。」 民建聯在今次立法會選舉派出28人參與直選,3人參加功能界別選舉,結果有12人取得立法會議席。民建聯在全港得票率達25.7%,比2000年得票高出63000多票,支持度約增16%,其中在新界東增幅達43%、新界西為13%,九龍西為47%,選情險峻的港島也新增2.8%,只有九龍東微跌0.8%。 支持度較上屆急增16% 曾鈺成又以九龍西選區為例,「九龍西我地係比較弱,但係九龍西無其他票源相近的候選人,可以試出民建聯的支持者有增長,雖然有人話係小小增長,但係按得票率而言,已經升4%。」 新丁競選影響戰況 曾鈺成又指出,九龍東有不少新候選人也加入戰團,例如「泛民主派」的鄭經翰及45條關注組的梁家傑,同樣影響戰況。他坦言:「九龍東最有趣的地方係有新候選人物,唔單止影響民建聯得票率,民主黨同樣受影響,九龍東得票最多已經唔係所謂「民主派」旗艦的民主黨。他強調民建聯明白不能堅守原有鐵票,面對新對手,民建聯的工作必定要做得更好。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4 |
自由黨擁十席升上第二 |
【本報記者報道】自由黨派出黨魁田北俊及副主席周梁淑怡,角逐立法會地區議席順利勝出,連同該黨在功能組別奪得的八個立法會議席,合共取得十個席位,令該黨晉身成新一屆立法會的第二大政黨。 田北俊表示,未來會致力改善營商環境,長遠將由工商理念的政黨發展成跨階層政黨。被問到會否競選特首,田北俊表示現時言之尚早,又指現時應先把自由黨的黨務做好,做個稱職的黨主席;至於會否加入行政會議,田北俊說要由行政長官董建華決定。 田少:選特首言之尚早 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昨日帶領奪得立法會議席的黨員,以及直選落敗的丁午壽會見記者,而成功循區議會界別進入立法會的劉皇發則因事缺席。田北俊對自己及周梁淑怡循直選勝出,表示感謝選民支持,又說自由黨會繼續擔當平衡力量、走中間大多數路線。 他說,未來四年會盡力做好議會工作,不會辜負直選及功能組別的選民,又承諾今後會落區體察民情,以及在新界東及新界西開設多個地區辦事處,加強地區工作,積極培養新人參加下屆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自由黨黨員己由去年七月三百多人,升至今年的七百多人,未來會積極發展地區工作。 田北俊指出,目前市面經濟環境雖然復甦,但仍有很多基層打工仔待遇不理想,就業機會不多,自由黨會致力協助政府改善營商環境,向當局提出良好政策,使打工仔可以享受經濟復甦的成果。 「改善營商環境拓就業」 他又說,對於自己在新界東獲六萬八千多選票勝出,周梁淑怡在新界西則獲得五萬多選票,強調由於二人沒有地區工作經驗,實全無「鐵票」可言,作為直選「新丁」對此成績感十分滿意。 田北俊稱,自由黨一直希望在立法會選舉中取得兩個直選議席,以及八個功能組別的議席,雖然排在新界西名單第二位的丁午壽,以及循功能組別金融服務界角逐議席的馮家彬同告失敗,但整體參選結果可說是自由黨意料之內。 對於選舉點票出現混亂,田北俊表示遺憾及不滿,認為政府應該解釋及為事件負責。他說,政府應檢討所使用的票箱及設施。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09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梁 立人 2004-09-14 |
人微 言重 |
為何選舉投訴噪音多 |
立法會選舉結束,各候選人全力以赴,除了與助選團隊四出上街及「洗樓」拉票等指定動作外,彼此各出奇謀。選舉前當局已經收到七百多宗投訴,其中逾二百宗涉及大聲公滋擾。選委會主席胡國興表示,對投訴噪音之多亦「嚇人一跳」。 立法會選舉是每四年才舉行一次,候選人爭相在區內「嗌咪」,期間不免製造一些聲浪,本來,香港是一個充滿噪音的城市,即使沒有選舉,也不見得特別清靜,從街道上的汽車聲,卡拉OK的音樂聲,大球場的演唱會,或酒巴裡傳出的觀看球賽瘋狂叫喊,極少有被人投訴的例子,這些四年一度的噪音,平時頗有修養的香港人是應該可以包容的,為什麼他們突然間像受到刺激一樣,對這些聲音特別敏感呢? 民主黨互相包庇欺瞞市民 原因是,製造這些噪音的人,少有他們喜歡的對象,如果這些人是田亮,是郭晶晶,相信聲音再大三倍也沒問題,但若是裡一套,外一套,表裡不一,神憎鬼厭的政棍,則當然橫豎不順眼。 比如說,民主黨立法會九龍西候選人涂謹申就是一例,他平時一本正經,義正詞嚴,對任何人的缺點必追究到底,如當年梁錦松一時疏忽在稅前買車,就被他鎖定打擊到底,結果是逼得梁錦松走投無路,惟有引咎辭職。但這個「民主派」正義的化身,原來自己的所為比梁錦松更不堪入目,他以自己名下的物業騙取政府租金的事件令公眾嘩然,廉署至今已收到最少兩宗有關舉報,民主黨自知紙包不住火,否認曾經有過塗捐贈物業的協議,涂謹申因而被指有「欺上瞞下」之嫌。 其實「欺上瞞下」這四字實在太言重了,因為涂謹申瞞下或許會有,欺上決不可能,因為民主黨之上層皆挑通眼眉之人,要欺他們談何容易。 民主黨打擊非我族類 之所以他們對涂謹申的所為不予譴責,那並非被其所欺,而是互相包庇,因為大家是同黨,只能黨同伐異,豈有互揭瘡疤的道理。 對一般人來說,法律在民主黨手裡,就好像是一把雞毛帚,對自己只拿來拍灰塵,但若別人犯了錯,那就非轉過頭來痛打不可,如果有人企圖批評民主黨,他們必定義正詞嚴地大叫:「你是保皇黨麼?你是在反對民主啊!」因為,站在他們的立場來說,民主黨是不會錯的,即使錯了,也是為爭取民主而犧牲,因為他們不爭取民主,就不會有人留意他們,抓他們的小辮子,相反,批評他們的人,即使出於善意也是反民主,因為無論如何,揭了民主黨的瘡疤,就會令民主黨受到打擊,而民主黨等如民主,那不就是在反對民主嗎? 當年梁錦松在加稅前買車,民主黨人咬定他想逃稅,原因其實並不在逃不逃稅的問題,而在於他不是「民主派」,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圖操控立法會發白日夢 世界上有很多道理,但在「民主派」眼中,只有對自己有利的才算是真理,所以他們對選民說,民主黨代表了民主,熱愛民主的人就得支持民主黨,其實那是天大的騙局,因為,所有騙子都喜歡給自己取個好名字,比如說,明朝禍國殃民的大宦官就叫作魏忠賢,既忠又賢,可惜他的姓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實質只是偽〔魏〕忠賢,「民主派」雖然自我標榜為民主,但和魏忠賢是同等貨色,所以,人們也在他們面前冠以偽字。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偽君子,以為憑民主兩個字就可以騙得香港人的信任,操控立法會,奪取香港的治權,簡直是在作白日夢。 今年投訴噪音特別多,說明市民對「民主派」的反感已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了,那些自我吹噓說自己代表了主流民意的人,也不妨拿塊鏡子照照自己,若有自知之明,日後拉票時最好帶定雨傘,免得樓上傾下一盆糞水,弄污了掛在身上的民主兩個字。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6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要聞 A06 |
香港經濟日報
|
詹穎頤 2004-09-14 |
立會新局 |
選票數不符 3功能界求翻案 胡國興:可做得更好 選舉仍公平 |
昨晨的選舉點票過程中,爆出不少受爭議之處,其中多名功能組別候選人已向選舉管理委員會作出投訴,另有候選人考慮向法庭作出選舉呈請,挑戰今次選舉的有效性。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表示,雖然今次立法會選舉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相信不會影響選舉的公平、公正。 梁愛詩續指,選舉事務處將會檢討票箱不足等問題,希望汲取經驗,下屆可以做得更好。 出現選舉結果爭議的功能界別,包括會計界、社會福利界、衛生服務界及教育界。社會福利界中,共有8,457人投票,但昨晨的點算結果卻有8,538張票。怎會收回的選票較發出的選票,還多出63張?以64票之微落敗的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國柱引述,選舉主任向他解釋,投票人數與選票數目有出入,可能是因為各票站,以電話通報數目時出錯。 張國柱:應盡快提合理解釋 對於點票結果出現差異,張國柱要求選舉委員會盡快提供合理解釋,否則不排除會向律政司提出呈請。 另一位落選的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亦表示,選委會需要澄清事件,因為關乎到公平公正的問題,但她坦言,由於是以大比數落敗,結果不會對自己有影響。 會計界中,取得3,356票的「大熱」獨立候選人陳茂波,以37票之差,敗於泛民主派候選人譚香文。他即時已透過律師,向選舉管理委員會投訴,指各票站共發出12,269張會計界選票,卻收回共12,323張選票,即多出54張。 陳茂波要求,重新進行選舉,因為收回票數與發出票數的差異,可能已嚴重影響今次的選票結果,使人質疑整個選舉程序是否存在漏洞,或會否出現舞弊的情況。 根據《立法會選舉活動指引》第六章6.1條,「有任何關乎該項選舉,或該項選舉的投票或點票上出現具關鍵性的欠妥之處」,候選人都可就選舉結果提出呈請。 指引又規定,呈請需「由10名或以上有權在有關選區或功能組別投票的選民提出,或由一名聲稱曾是有關選區或功能界別的候選人提出。」選舉呈請須於選舉後兩個月內,提交原訟法庭,並在公開法庭上,由一位法官進行審訊。 選管會主席胡國興昨日說,整個點票時間約需13小時,較上屆快1小時。他承認,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但整個選舉仍是在公平、公開及誠實情況下進行。 衛生服務界和教育界亦出現問題,而且相差的票數,更多達數百張。在教育界以4.4萬多票,成功連任的民主黨張文光就說,由於對選舉結果沒有影響,故此他不打算追究。 ﹏﹏﹏﹏﹏﹏﹏﹏﹏﹏﹏﹏﹏﹏﹏﹏﹏﹏ 多個功能組別要求「翻案」 社福界 收回的選票,較發出的選票多出63張。 張國柱(見圖)得票3,199,以64票落敗於對手張超雄(3,263票);他不排除向律政司提出呈請。 -------------------- 會計界 收回的選票,較發出的選票多出54張。 只以37票之差落選的陳茂波(見圖),表示會提出上訴。譚香文以3,393票擊敗8名對手。 -------------------- 衛生服務界 落敗的龐愛蘭(見圖)表示,相差的票數超過200票,她希望選管會檢討,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李國麟以9,127票勝出,龐愛蘭獲3,027票。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21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要聞 A07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特稿 |
各據山頭群雄無首 |
民主黨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失卻第一大黨地位,同時,在泛民主派的陣營中,也由原來的領導位置,跌進一個「兩面不是人」的局面,備受溫和派四十五條關注組、激進派「長毛」梁國雄及鄭經翰兩面夾攻。與此同時,泛民主派陣營也因為各據山頭,而出現群雄無首的地步。 學者張炳良及陳健民均說,民主黨在議會中失卻大黨的地位,同時,也難以成為泛民主派領袖的角色,更會在立法會中,陷入一個尷尬位置。一方面有以激進路線見稱、代表基層聲音的長毛及大班,論激進程度,民主黨不能與他們相比;另一邊廂,則有專業及溫和的四十五條關注組一批大狀,他們屬於新崛起的政治勢力,與中央一直保持溝通渠道,能夠討好喜歡中間聲音的人士。 長毛大狀形成夾擊 如此一來,民主黨在兩方夾攻的情形下,變得左右為難,定位更加模糊不清,甚至被逼歸邊,須要選擇走向激進還是溫和的道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邵善波認為,屆時民主黨不但難以成為泛民主派的發言人,更會在不少問題上,顯得被動,尤其會被激進派的長毛、大班等對抗派人士製造「麻煩」議題,逼令民主黨歸邊。邵善波更認為,新入局的鄭經翰或有機會成為泛民主派的「阿頭」。他認為鄭經翰一方面以高票姿態入局,另一方面,他懂得如何掌握民間情緒,這可成為他變身為盟主的武器。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5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要聞 A07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馬力:民建聯已渡艱難期 |
民建聯成為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大贏家,分別取得九個直選議席、三個功能組別議席,取代民主黨的第一大黨位置。首次領軍出戰的黨主席馬力形容,民建聯過去一年面對很大考驗,現時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該黨前主席曾鈺成指出,今屆民建聯的得票較上次高出六萬多票,反映新選民中有不少民建聯支持者。 逐步走出七一陰霾 一直以取得十席為目標的民建聯,最終奪去十二個議席,當中一直勢危的蔡素玉、與被視為冷馬的李國英雙雙跑出,令民建聯成功壓倒民主黨,坐上議會第一大黨的寶座。這次表現較預期為佳,馬力認為他們已脫離最艱難的日子,逐步走出七一的陰霾。但他強調,不要用「第一大黨」來稱呼民建聯,並說:「我們不會忘記困難的時候。」 被問及是否與政府「保持距離」,有助他們「翻身」時,他沒有正面回應,只說民建聯會繼續扮演監察政府的角色。至於會否加入行政會議,馬力說:「你問錯人喇!問董生啦!」 民建聯今次共得約四十五萬張選票,較上屆多出六萬多張,但得票率卻由近三成跌至兩成五,其中港島、九龍東、新界西的得票率均下跌,九東的跌幅更達一成。曾鈺成說,先前大家一直認為高投票率對民建聯不利,事實卻證明該黨爭取到很多新增選票。 對手失策有機可乘 擔任這次競選總軍師的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分析,民主派策略出錯在先,才令民建聯有機可乘。有指范徐麗泰「放軟手腳」才令蔡素玉出線,葉國謙斷然否認,但承認蔡素玉險勝也有賴運氣。 民建聯這次增加了五位新面孔上場,除王國興因事未能到場外,其餘十一位順利當選的黨員均有出席記者會。記者唐希文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要聞 A04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以顧客之道對待選民 |
首次參加地區直選的田北俊昨天順利當選後,不時流露出勝利者的自信和笑容,然而經過數星期的選舉工程洗禮,那副官仔骨骨的臉孔也不禁流露流出絲絲疲態,說起話時連聲咳嗽,但他坦言:「最艱難的工作,現在才剛剛開始。」 「最艱難工作,現才開始」 跟田少做訪問,他一開口便連聲咳嗽,他說: 「在街上與太多人傾偈了。」田北俊在投票日由早到晚忙於拉票,至投票結束後稍為休息,便與黨友深宵到九龍灣的新聞中心等候結果,怎知一等再等仍無直選結果,直至清晨七時左右,田見黨友方剛和楊孝華等都已在功能組別當選,心中有數,便拉大隊回家,睡至中午,才召開記者會,為黨的成績作總結。 未來視「長毛」為同事 為選舉拉票固然辛苦,但他指出,最艱難的其實才剛剛開始,因為未來四年要努力鞏固地區票源,並與周梁淑怡做好榜樣,等○八年立法會選舉時,選民再次支持他們二人,甚至自由黨未來其他可能參加直選的人才。身為大老闆的田北俊以做生意來比喻:「就好似做生意咁,一兩間店舖做得好,顧客有信心,自然就會去其他分店幫襯。」 田北俊透露,未來會在新界東按區議會的劃分, 設立至少四個議員辦事處,但是日理萬機的他預先表明,不會像某些議員那樣,限定某一個時間守候在辦事處裏等候市民會見,市民如有需要,仍可透過地區工作人員約見他,而他也會積極透過地區支援的工作人員,解決市民的地區問題。 拉票期間處處受「長毛」梁國雄狙擊的田北俊,未來將與對方成為同事,不過田北俊並不擔心會繼續受纏繞,笑言:「議會內有議事規則,限定時間發言,他再惡都只是得一張口,我們可有十張口呢!」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4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要聞 A04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田北俊力挺唐英年當特首 未來大計發展跨階層政黨 |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束,首次參加地區直選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一出師便報捷當選,令到外界紛紛預言田成功邁向「特首之路」。不過,這位直選新紅人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表明從沒想過做特首,甚至力捧被視為其對手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參選特首,他說:「我做與唐英年做都無分別,反正都是工商界,佢做得咁好,佢做好過!」他又表示,自由黨未來會致力發展成跨階層的政黨,繼續朝直選方向走。 記者: 駱綺芬 吳艷珊 剛經過直選洗禮後的田北俊,臉上尤其增添幾分自信,與記者侃侃而談自由黨的未來大計,但一說起參選特首的話題時,他也不禁一時語塞,「……怎說好呢?未想過這件事。我最想做到的,是作為工商界理念的政黨,做到跨階層的政黨,這個跨層的政黨,要無論誰做特首,都要得到我們的支持。或者倒過來說,我們不理誰做特首,都想幫他做得好香港。」 邀林偉強石禮謙加盟 田北俊更直接說出其心目中的未來特首人選:「我當然希望(人選)是工商界,唐英年咁樣!你問我,我也不必兜圈子。我做與唐英年做都無分別,反正都是工商界,佢做得咁好,佢做好過!」莫非田北俊有部署,待唐英年做完特首後他才參選?田北俊隨即笑言:「不是吧!我年紀大過他呢!」 自由黨今屆在立法會攻下十個議席,較上屆八席為多,其中兩席更是新嘗試,由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分別在地區直選奪取,成為大贏家之一,僅屈居於民建聯的十二席之後。不過,自由黨早前已經透露,會力邀兩位自動當選的鄉議局議員林偉強和地產及建造界議員石禮謙加盟,若果成功,就與民建聯雙雙成為最大黨。 田北俊坦言,希望可在十月六日立法會復會前完成洽談,但除上述二人之外,自由黨不會刻意再向其他獨立議員「招兵買馬」,他坦言:「今屆好多新人,好多都唔識,最好先合作一個階段。」至於自由黨能否成為第一大黨,田北俊則說並不介意,因為每個政黨取得的議席都只是約十至十二席,與半數的三十席相差甚遠,誰都難以說得上是執政黨。 全面直選須循序漸進 以往專攻功能組別的自由黨,今屆初次嘗試地區直選便有好成績,田北俊表明,未來會繼續朝這方向前進,但他認為,立法會毋須急於全面直選,因為在某些功能組別的範疇需要專業人士幫忙,審議香港未來可能會引入的一系列法例,例如資訊科技、銀行和工業界等,未必是一般非業界的議員可以掌握,故他贊成循序漸進逐步,將某些功能組別改為直選議席,例如選民眾多儼如小型普選的教育界和社福界,現時毋須訂定全面直選的時間表。不過,自由黨仍會堅持二○一二年直選特首,田北俊解釋:「特首只得一個嘛!」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4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中國 A20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民主派未坐大中央放心 |
立法會選舉揭曉,泛民主派大熱倒灶,選前形勢告急的親政府陣營反成了大贏家。那些總是事後孔明的分析家們,紛紛將之歸咎於比例代表制或者醜聞困擾。不過,如果人們細心留意中央政府在過去一年間的精心部署,就會明白在香港發生的這一切,均在北大人的掌握之中。 去年「七一」港人大遊行,震驚了北京決策層,讓他們看到董建華政府面臨癱瘓的風險。為了阻止泛民主派在立法會坐大,中央重組駐港機構,並成立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主導的對港工作領導小組。經過情報收集工作後,中央針對香港問題的癥結所在,決定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 愛國愛港 壓民主派風頭 中央首先發動「愛國愛港者治港」的輿論攻勢,並由國家領導人出面接見香港專業團體,宣示中央維護香港穩定繁榮的決心。在全國人大釋法,徹底粉碎香港「雙普選」奢望之後,中央派遣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喬曉陽到港作出解釋,以理服人。接著,護送佛指舍利到港的統戰部部長劉延東,主動向泛民主派釋出緩和雙方緊張關係的訊息。 中央又在「八一」建軍節和「十一」國慶節上下功夫,招待市民參觀駐港部隊,通過升國旗禮、檢閱儀仗隊及各種軍民交流的機會,潛移默化地向港人灌輸「國家」觀念。 在選舉前夕,中央再趁熱打鐵,派出中國奧運代表團訪港,吸引大批崇拜者,激發港人的民族自豪感,拉近港人與祖國的距離。 頻送大禮 緩解經濟困境 為了紓緩香港的經濟困境,中央又頻頻送大禮,繼「緊貿」安排之後,推出內地居民香港「自由行」及民企自由行,內地南部九省又與香港締結「九加二」聯盟,進一步推動香港與泛珠三角的經濟融合。在中央鼎力支持之下,香港消費市場轉旺,就業率提高,股市和樓市顯著回升。 政治上示好而經濟上輸益,令港人在體會中央善意的同時,也認識到香港的前途以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密不可分。愈來愈多的港人理解並接受了北京方面傳來的訊息:在與中央維持和諧關係的前提下,發展香港民主。 港人的悟性和理智,在這次選舉中表露無遺,北京也許能因此吃下一劑安心丸:至少香港還不會是台灣!紀曉華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1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要聞 A03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頭條 |
立會三黨 分庭抗禮 民建聯自由黨超前民主黨跌至第三 |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束,一個新的政治版圖誕生,泛民主派雖然達標取得二十五席,但民主黨卻成大輸家,議席減少至九席,由第一大黨跌至第三位;而民建聯憑著十二席,晉陞至第一大黨,成為大贏家;緊隨其後的則是擁有十席的自由黨。這新的政治版圖,將令民建聯及自由黨這執政聯盟在行政會議內發揮更重要角色。特首董建華表示,期待與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緊密合作。而行政會議亦會於今日的例會上討論最新政治形勢。 今屆立法會分別由地區直選與功能組別各三十席組成,因取消選舉委員會而令直選新增的六個議席。這六個新增直選議席本來被視為民主派的天下,泛民主派選前曾一度希望藉此仗,能取得接近、甚至過半數議席;不過,儘管投票率創下超過五成五的新高,泛民主派未有如想像中受惠,結果直選卻只比上屆增加一席,只取得十八席,其餘五席由民建聯、自由黨和前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瓜分。 新增六席五席歸建制派 港島所增一席由范太奪得,馬力則擯走原來港島區直選議員何秀蘭;九東新增一席則由鄭經翰取得,梁家傑則取代退休的司徒華;新西新增兩席由李永達和周梁淑怡奪得,民建聯張學明取代原來港進聯的鄧兆棠;至於新東新增兩席,則由田北俊和民建聯的李國英奪得,湯家驊和「長毛」梁國雄取代原來的黃宏發及黃成智。 泛民主派在直選中失利,反而功能組別成績超群,會計界譚香文及醫療界的郭家麒爆冷勝出,使民主派控制的功能組別議席由五席增至七席 (見 A10 版),整體議席才能達到預期下限的二十五席,較上屆增加三席。 民主黨折將減兩議席 而泛民主派的「老大哥」民主黨,首次在直選選戰中出現「負增長」,直選議席減少一席,總議席更由十一席減至九席,直選總得票亦流失少了四千多票,失去第一大黨位置,跌至排第三。去年區議會大敗的民建聯則成功重整旗鼓,直選總得票增加六萬多票,議席數目亦由十席增至十二席,包括新界東爆冷勝出的李國英、新界西的張學明及首次參選的黨主席馬力。此消彼長下,該黨成功取代民主黨,晉身議會第一大政黨。 至於自由黨及四十五條關注組亦成贏家,自由黨正、副主席田北俊及周梁淑怡亦首次直選便報捷,使該黨議席增至十席。而隨著湯家驊及梁家傑的成功入局,關注組成員在議會內亦倍增至四席。 新立會料湧「政治小集團」 雖然泛民主派只能取得二十五席的下限,而且在分組點票下,親政府派仍控制功能組別,令到民主派提出的私人法案無法通過。不過,不少官員都擔心新立會勢力分佈進一步「化整為零」,甚至出現一些三、四席的「政治小集團」,例如鄭經翰、「長毛」梁國雄等組成的激進民主派、詹培忠可能集結的「小聯盟」等,這些關鍵小數票可能左右大局,使政府「箍票」更為困難。 董建華昨表示,他與政府期待與新一屆議員緊密合作,並會在今日開始與各議員聯繫,盡快安排與他們見面。被問新一屆議會中,仍以親政府議員佔多,當局會否考慮重提備受爭議的廿三條立法,董建華則沒有正面回應。至於他早前曾表示,選舉後將改組行政會議,他昨指,會開始考慮有關問 題,會盡快有結論。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4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要聞 A02 |
明報
|
2004-09-14 |
何秀蘭落選馬丁沮喪泛淚 |
兩個男人含淚說對不起一個女人,女人則強笑著說不想他們內疚難過。這一刻,成為昨日立法會選舉中最觸動人心的一幕。 李柱銘及楊森均將何秀蘭「出局」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昨日一直垂頭的李柱銘,以「最勇敢夥伴」來形容曾在區選中挑戰葉國謙的何秀蘭,今次令這名勇敢夥伴以815票之差敗給蔡素玉,李柱銘說未來4年也會鬱鬱不歡。 「我,李柱銘,因為告急,不能打倒蔡素玉,反而令一個勇敢夥伴,失了她的席位。我寧願輸得轟轟烈烈,而不是如此勝利。我可以說,這4年我也不會感到開心,我保到自己的位,但我不高興,我未試過贏一個選舉贏得那麼不開心的。」李柱銘含淚說。「Cyd(何之洋名)不會認為我不對的,她不是這樣的人,但這樣令我更難過。對不起,阿Cyd。」 民主黨主席楊森更在近百記者面前流下男兒淚。「我發夢也想不到,分票情況是嚴重的傾斜到我們身上,這是我們始料所不及,作為民主黨主席,我不開心,我絕對不覺得開心。」 楊森說:「我想跟全港市民說,我是有歉意的,我們叫馬丁告急是否熾熱了一些呢?我們承認十分不開心,亦很痛心,因為我們是不想……我們是不想……何秀蘭……我想向香港市民致歉。」說到此楊已忍不住嗚咽。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港聞 A04 |
明報
|
2004-09-14 |
社評 |
立會選情告一段落 民主進程還看明天 |
立法會選舉出現了戲劇性的結果,儘管投票率創下新高,而過去經驗顯示高投票率對民主派較有利,但由於名單協調不當及配票策略失誤,加上醜聞影響選情,民主黨的議席比上一屆減少,由第一大黨跌至第三;而泛民主派在30席普選中亦只能取得18席,比選前預期的20席少;但在功能組別選舉卻有意外收穫,除保住原有的5 個議席,還搶佔了醫學和會計兩個專業界別,令議席總數達到25席,比上一屆多了3 席。更值得注意的是,泛民主派候選人在普選中合共取得 110萬張選票,佔 178萬選票總數的62 %,顯示多數市民認同早日實現全面普選的民主訴求,這一點應為政府及各黨派人士所尊重。 須為2012全面普選創造條件 親建制陣營方面,民建聯和自由黨都取得佳績,分別取得12席和11席,成為立法會內的第一及第二大黨。民建聯的的選舉策略相當有效,成功勸退了新界區一些沒有當選機會的候選人,統合了新東和新西兩區的非民主派選票,因而兩區都取得第2 席;九龍東的配票也很成功,顯示出強大的組織和動員能力;加上港島區蔡素玉險勝何秀蘭,結果合共取得9 個直選議席。自由黨方面,正副黨魁田北俊、周梁淑怡順利當選,打開了工商界人士參與普選的門路,令自由黨擺脫純功能組別政黨身份,朝跨階層政黨目標邁進。 民建聯和自由黨表現比上一屆進步,客觀上令泛民主派無法控制議會,消除了特區政府和中央對香港政局失控的憂慮,也加強了發展政黨政治和民主選舉的理據。特區的主要官員和行政會議皆屬政治任命,民建聯和自由黨既然有一定的民眾支持,理念亦和董建華領導的政府相近,自然會要求在管治團隊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若能成事,無形中將會推進政黨政治的發展。民建聯和自由黨在選舉中均承諾爭取於2012 年實現全面普選(或創 造條件實現普選),兩黨如不食言,應該運用其於建制內的影響力,遊說中央政府為香港落實全面普選制訂合理時間表。 朝野陣營均左右雙翼齊飛 今次選舉結果的另一特色,是「左」和「右」兩股勢力同時冒起,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苗頭。 所謂「左」的勢力,是指以鄭經翰、梁國雄(長毛)為代表的激進民主勢力,他們尖銳批評中央和特區政府,積極為基層勞工爭取福利,可能會為民主派與中央和解增加困難,牽制民主黨走中產溫和路線。他們高票當選,既反映了部分民眾對建制極度不滿,也說明了在比例代表制下,政治光譜必然被拉闊,較極端的政治人物也能入局。 至於「右」的勢力,是指以梁家傑、湯家驊等資深大律師為代表的溫和民主勢力,他們代表較理性及持平的聲音,關注基層之餘亦能兼顧中產階層的意見,頗能吸引不滿傳統民主派政黨的民眾支持,亦會強化立法會議政及審議法案的功能。這股力量若能與功能組別中的民主派新人結合,將會成為民主陣營中代表中產和專業人士的翼鋒,對議會政治可起引導作用。親建制陣營也有類似的「左」「右」齊飛趨勢,陳婉嫻堅持以工聯會旗幟參選,在選舉中多次與民建聯的政綱劃開界線,是不想失去「左」翼選民;田北俊和周梁淑怡毫無基層味道,也不掩飾自己的工商背景,是要吸引「右」翼民眾。 政府應爭取溫和民主派 未來4 年的立法會是由泛民主派、民建聯和自由黨3 股力量主導,民主派和建制派兩邊都出現了「左」和「右」雙翼並起的變化,面對這樣的局面,特區政府應該怎樣做?假如特區政府以為建制派掌握過半數議席,形勢相當安全,不需要對民主派作任何讓步或行政吸納,繼續像過去7 年那樣採取孤立和封鎖政策,就會十分不智,只會把民主派議員推向恆常反對政府的極端,加劇行政立法衝突。 特區政府應該積極與民主派改善關係,尤其要爭取中間及「右」翼的民主勢力,因為這些人背後反映的是香港的主流民意,除了民主步伐和涉及中央的敏感政治議題,他們和建制派的溫和力量沒有基本不同,很容易達成跨黨派的共識,令特區政府處於不得不從的被動位置,23條立法撤回、追究SARS責任等,都是記憶猶新的例子。 中央政府也應該維持與民主派和解的方針,切勿因為民主派沒有取得過半數議席便改變初衷;香港的政治制度始終要向前發展,民主派所得到的支持仍是相當龐大,打壓和封殺只會加劇社會的分化和對抗,對香港政局毫無好處。就算北京不能夠一下子和所有民主派人士恢復友好關係,最低限度要爭取已表明願意溝通對話的民主派議員,安排他們訪問內地,為特區營造祥和的政治氣氛。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港聞 A06 |
明報
|
吳明林 2004-09-14 |
為何秀蘭喝彩為香港人神傷 |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共有178萬人投票,無論以絕對數字抑或以百分率計,都超越1998年。 178萬人,和平理性地投下一票,投票期間幾乎沒有任何暴力事件,這在全世界範圍來說,都是一個驕人的紀錄。如果說,香港人還未夠成熟,還不夠資格實行一人一票的選舉,這又如何說得過去? 而且,像這樣和平而又秩序井然的選舉,今次已不是第一次。單說立法會,自91年以來,經歷5次類似的地區直選。一次又一次,香港人的驕傲,是值得的。 178萬人投票,清晰地說明:香港人支持普選,而且,絕對夠成熟實行普選。如果中央繼續以不成理由的理由,打壓07、08普選,至低限度要提供更具信服力的理由。 退一步說,即使否決了07、08普選,中央也要說明,香港什麼時候才可以實行普選。中央必須定下一個時間表,循序漸進也要有目標、有時間表,不能永遠用循序漸進作為打壓普選的藉口。 178萬人和平而有秩序地投票,已經清晰地表達了港人的訴求。 但中央會考慮港人的訴求嗎?董建華先生會轉達港人的訴求嗎? 想到這裏,不禁令人黯然神傷。 未來4年,香港還要花費多少精力於循環不斷的內耗?既不能前進,退又無可再退,香港難免向下沉。 任何選舉必有勝負,候選人必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落選。 在眾多落選者當中,何秀蘭以800票之差,敗於蔡素玉。我觀察何秀蘭落選後的表現,一句話:敗得瀟灑,敗得光彩。 她的精句:選舉只是一個段落,議席只是服務的渠道。今後,她仍然會循其他渠道服務市民,為構建公民社會而努力。 的確,人生漫漫長路,有曲折自是理所當然。 我祝願她繼續努力,目標雖遠,終有成功的一天,我更為她灑脫的表現而喝彩。好! 論表現,選管會完全不及格。所以,胡國興在九龍灣展貿中心,發覺記者噓聲四起,應該感到慚愧。 在投票過程中,票箱不足、個別票站大排長龍、有票站關閉40分鐘、監票人被拒諸門外等等,勉強還可以用「小瑕疵」來強辯,但最大的問題出在預見不足,以及反應太慢。 有票站主任中午已經發現票箱不足,並且求援,但新的票箱遲遲未能運到,以致出現有人要開啟票箱,把選票重新整理這樣的大笑話。 點票過程出現的笑話更多。選管會如何解釋何以接近黎明才能公佈最終的投票人數?今次是第一次辦選舉嗎? 勞工界別的選票竟然混有衛生服務界的選票,有兩個界別出現票多於人---即收回的選票多於發出的選票,這些烏龍,又何止笑話! 負責選舉的官員,愧對港人!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1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港聞 A09 |
明報
|
2004-09-14 |
點票混亂 |
特首促胡官交混亂報告 |
原先預計今屆立法會選舉改用原站點票安排,可望最早在昨凌晨2 時公佈首個直選結果,但最終延至近7 時半才有公佈,整個點票工作歷時近13小時,至中午12時才完結。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表示,延遲公佈是因為有候選人要求重點選票,另外,他又為新票箱的設計向市民致歉;特首已責成胡盡快就連串混亂事件提交報告。 點票歷時13 小時 律政司長梁愛詩表示,雖然今次選舉有不順利及安排不當的地方,但仍算公平公正,相信不會引起連串法律訴訟。但剛當選的法律界代表吳靄儀批評,參選多年也未見過投票及點票有這麼多的混亂情況,「每一次香港選舉都是國際矚目,那麼多問題發生,簡直是國際醜聞」。 胡國興在昨午12時點票工作完成後,向記者交代點票過程。他並不認同今屆出現的混亂情況是歷屆之冠,只承認票箱設計為市民帶來不便,為此向市民致歉。至於有關選舉的投訴數字,亦罕有地未能即時完成統計,最快今天才有公佈。選舉事務處截至昨晚8時前,公佈的投訴數字共1300宗,涉及選舉廣告、拉票,不滿選舉安排及投訴票站工作人員等。 候選人呆等斥消息封閉 點票工作由前晚10時半開始,不斷有功能組別的選票運往中央點票中心。而地區直選的候選人則呆坐新聞中心內,留意著電視螢光幕顯示的最新點算結果。在凌晨4時至6時期間,點算結果在兩個小時內並沒有任何更新,候選人及助選團開始鼓譟,最後民主派召開記者會,批評票站消息封閉,有被「蒙在鼓裏」的感覺。 其後,胡國興出來「解畫」,指需時核對全港近500個票站傳送過來的投票結果,一度被在場人士喝倒采。他亦在投票結束後近8小時後,才宣佈全港投票率為55.6%。 胡在點票過程完結後向記者交代,是次點票工作較上屆安排快了1小時。當中港島地區直選和功能組別會計界分別要求重新點票一次及兩次。胡國興估計,若撇除重新點票的時間,點票工作其實可早於早上9時完成。 胡國興表示會檢討是次投票及點票安排,並會於3個月內提交報告給特首。至於下屆會否沿用有關的票箱設計,胡國興表示,有關設計和投放選票的方法有待檢討,日後才再決定。 點票過程中的混亂情況 由昨凌晨4 時至6 時半,沒有任何投票結果更新的消息 在新聞中心內劃給候選人及助選團休息、等候的地方不足,令大批人士塞在房內 功能組別社會福利界和衛生服務界中,發現已點算的選票數目較票站報稱的投票人數為多 有些功能界別的選票混入在其他組別中,如部分勞工界選票混 在法律界點票箱內、衛生服務界的選票出現在勞工界的點票箱 早上6 時30分,民主黨不滿選舉結果遲遲未及更新,又接觸不到 選舉事務處負責人或選管會主席胡國興,召開記者會提出不滿 早上7 時,陸續有票站職員自發地將已點算的地區直選選票運往點票中心,出現長龍,有人等候超過1 小時 編輯:廖婉薇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鼎足三立 A05 |
文匯報
|
2004-09-14 |
陳偉業怨配票策略混亂 |
【本報訊】在新界西成功爭取連任的陳偉業在知道結果後激動地形容,打勝了一場很艱難的仗。他又不禁口出怨言:從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成績來看,泛民主派的配票策略的確十分混亂。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培育新進 A07 |
文匯報
|
2004-09-14 |
民建聯成功培育第二梯隊 李國英張學明雙雙入局顯成績 |
【本報訊】民建聯今屆除了派出多位現任議員出戰,還安排不少新晉做「樁腳」,意在培育新一批的政治人才。幾經努力,民建聯的策略終於成功,不但令6位現任議員成功連任,還成功培育第二梯隊的張學明、李國英雙雙入局;相反,「民主派」則只顧爭取最多議席,後繼乏力。 李國英喜出望外 今屆出選新界東排在劉江華名單第二的李國英,已是第二次參加立法會選舉,今次在劉江華的帶領下當選,他實在喜出望外。李說:「好開心!真的好開心!」他回想說:「其實一開始,由於選情嚴峻,我地就拚著「力保一席」的心態打這場仗,努力做好競選工作,爭取市民的認同。爭取兩席,完全都沒有想過!」這次成功入局,對他來說是「意外的收穫」! 李國英99年第一次參加區議會選舉,成功當上大埔區區議員,去年更成功連任。地區人士指出,李國英不但是大埔區區議員,為當區居民爭取權益,還不時跨區服務市民,例如在沙田、馬鞍山一帶為市民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 全心全意為市民的李國英說:「就算今屆落選,我一樣會致力服務社區。」 地區工作獲認同 今次「薪火團隊」以9萬5千多票高票當選,他感到非常滿意,因為去屆只取得6萬7千多票,今屆的得票差不多增加了50%,實在是意想不到。而他感到最開心的是民建聯整體成績報捷,議席由上屆的10席增加至12席,這結果令人鼓舞,證明民建聯的地區工作得到市民的認同,所走的「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的路向正確,同時證明他們的地區工作還有拓展的空間。今次他以新面孔進入立法會,會本著「是其是,非其非」的原則監察政府,把市民的聲音帶入議會。 首次進入議會,李國英表示,會依舊重視地區工作,積極改善市民的生活。 民建聯總部稍後會召開大會,商討如何在議會分工合作,務求人盡其才,知人善任,在議會內發揮最大的效用。 開拓婦青新票源 談到致勝之道,李國英承認,「薪火團隊」新穎的宣傳方法奏效,為他們鞏固原有票源之餘,更開拓婦女、青年等新票源。 而在兩個月的選舉工作中,令他體會最深的是助選團對他們的不離不棄,日夜不停地拉票,就是這份團隊精神令他奮勇向前,取得今日的勝利。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3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管理不善 A11 |
文匯報
|
2004-09-14 |
社福界 會計界 投訴選票數不符 |
【本報訊】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已塵埃落定,但餘波未了。在功能組別方面,衛生服務界、社福界及會計界均有候選人投訴選民投票人數與點算出的選票總數不符。對於發生這樣嚴重的失誤,有落選的候選人甚為不滿,考慮用呈請方式解決問題。 在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結果公佈後,功能組別中落選的龐愛蘭表示,衛生服務界與社會福利界都同樣出現發出選票數與點算出來的選票總數不符的問題,並會考慮用呈請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據悉,衛生服務界共發出21833張選票,但收回選票卻有22035張選票,多出了202張選票。 社福界方面,張超雄以獨立人士身份成功擊敗有工會及社聯支持的對手,僅以64票之差擊敗張國柱初晉議會,但兩名對手卻對點票有所不滿。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以3,263票成功當選,張國柱及方敏生則得到3,199及1,903票,另有173張無效票,合共點算出8,538票。但據票站顯示的投票人數則只有8,475人,即多了63票。張國柱投訴點票程序混亂,不排除提出選舉呈辭,並促請選舉委員會盡快澄清:「相差了60多票,選舉事務處必須澄清,因為參與功能組別的總人數,與現場點的票數不符。我覺得勝負係次要,最重要是公平。」方敏生亦表希望選舉事務處對失誤盡快作出交代。 張超雄亦希望事件可以弄個明白,但不排除是票站上報投票人數時出錯,又指應以點算出來的票作準。 會計界別方面,落敗的陳茂波指根據選舉主任提供的資料,會計界共發出12,269張選票,可是點票時卻有12,323張,這個異常的情況,使人質疑整個選舉程序是否有漏洞,故他已透過律師向選委會投訴。 選票無分類點算難 此外,對於接獲有關功能組別票箱不合理的投訴,選舉主任終於承認港島區曾經有11張直選的選票,錯投功能組別票箱。其實發生票數不附的失誤是歸咎於功能組別票箱沒有將選票分門別類,引起混淆。今屆選舉所有功能組別的選票全部集中於一個票箱,這為點票增添極大的麻煩,嚴重阻礙點票效率及準確度。勞工界的李鳳英指出,勞工界的選票曾與衛生服務界的選票混雜在一起,而導致一度發生票數不附的情況。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4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管理不善 A11 |
文匯報
|
2004-09-14 |
功能界投票率高當選新人多 |
【本報訊】2004年立法會選舉已經塵埃落定,60個議席名花有主。相對於成為大眾焦點的地區直選,公眾對於功能界別選舉顯得有些「冷落」。事實上,功能界別的投票氣氛十分熾熱,平均投票率高達70.14%,遠高於地區直選的55.63%。而且,功能組別當選議員的新面孔也較多,在30個功能界別議席中,有12席是由新人當選,而有「潮州怒漢」之稱的詹培忠亦成功擊敗4位對手,重返立法會。 在今屆功能界別選舉的30個議席中,有11個議席在沒有競選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他們分別是鄉議局的林偉強,漁農界的黃容根,保險界的陳智思,航運交通界的劉健儀,地產及建造界的石禮謙,商界(一)的林健鋒,商界(二)的黃宜弘,工業界(一)的梁君彥,工業界(二)的呂明華,金融界的李國寶,以及進出口界的黃定光。其餘19個議席則出現60人競逐的激烈情況。其中,最激烈的是9人爭奪一個席位的會計界。 區議會組別投票率達99.57% 是次功能界別選舉有三個特點,投票率高、當選的新人多、獨立人士多。在投票率方面,功能界別的平均投票率高達70.14%。當中,投票率最高的界別是區議會,達到99.57%;投票率最低的則是飲食界,只有52.29%。在當選的30個功能界別議員中,有12人是新人,分別是鄉議局林偉強,會計界譚香文,醫學界郭家麒,衛生服務界李國麟,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劉秀成,勞工界鄺志堅和王國興,社會福利界張超雄,商界(一)林健鋒,工業界(一)梁君彥,進出口界黃定光,批發及零售界方剛。此外,還有重返立法會的金融服務界詹培忠。在本屆功能界別議員中,以獨立人士居多,共有14人。至於今屆功能界別的第一大黨則仍是自由黨,共有8個議席;民建聯和工聯會則共取得4個議席。 另外,是次功能界別選舉共有三個界別的選舉結果引來爭議,會計界、社會福利界和衛生服務界均出現收回選票比發出選票更多的情況。其中,會計界獲最高票數的首兩位候選人只相差37票,社會福利界獲最高票數的首兩位候選人亦只相差64票。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4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文匯論壇 A18 |
文匯報
|
■吳士樑 2004-09-14 |
新一屆立法會面臨重任 |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結果昨已公佈,民建聯獲得空前勝利,在新一屆議會中共有12個席位,成為最大政黨,而自由黨和民主黨分別獲得10席和9席。這次投票率達55.6%,創下歷史新高。選舉過程表明了廣大選民政治意識不斷提高,投入感和參與感增強。廣大市民希望這次選舉結果,能給未來四年香港的管治帶來一個新的局面,而新一屆的立法會議員,要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又處理好立法與行政機關的關係,任重而道遠。 過去七年來,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獲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要延續這些,則需要政府和立法會作進一步的努力。 確實落實「一國兩制」與基本法 「一國兩制」是確保香港繼續繁榮穩定的大基石,基本法是特區的「小憲法」,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是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他們是否履行好由基本法規定和要求的立法會職能的首要標準。 作為特區政權組成部分,新一屆立法會工作繁多,責任重大,將要決定07/08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兩個選舉產生辦法如何修改、數百億元財政赤字如何化解、銷售稅是否開徵、23條如何立法,等等。毋庸置疑,第三屆立法會能否處理好立法與行政機關的關係,將影響香港未來的政治經濟發展。鑒於上屆立法會的行政立法關係失調,市民希望見到新一屆立法會能有建設性的配合和制約。 處理好立法與行政機關關係 選入新一屆立法會的議員,對特區政府施政應一分為二,肯定成績,批評失誤。議員既不能不管施政背景成效,只要所謂的監督、制約,一味反對,不講配合;亦不能對政府未依法或未完全依法的施政,不作監督,或配合有餘,制約不足。「行政主導」的原則下,配合和制約是互相補充的。配合乃是兩者的統一方面,是主要的;制約則是兩者的矛盾方面,是次要的。即使是制約,也不是站在對抗的立場。立法會議員施行的配合與制約,要有利於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有助於香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並關懷弱勢社群。 香港回歸七年來的繁榮穩定來之不易,必須保持下去。回歸後,中央政府對香港關懷備至,香港經濟因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獲得明顯動力,經濟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失業率穩步下降,廣大市民深受其惠。顯而易見,香港面臨的當務之急,是經濟轉型而不是政治普選。議員在新一屆立法會的所作所為,都應該從大局出發,要符合香港整體利益以及長遠福祉。 多提供利港利民的建設性意見 市民期望議員能夠為特區政府提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協同政府帶領港人充分掌握和有效利用背靠內地的巨大商機,憑借「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努力爭取中央的最大支持,推動香港經濟與內地展開各種緊密合作,實現香港經濟順利轉型,改善就業,令港人安居樂業。 同時,市民還希望那些過往傾向政治爭拗、忽略經濟民生的政黨及其議員,改弦易轍,真正以經濟民生問題為重。廣大選民不希望再看到這次被選上的議員中的有些人繼續挾民意自重,說一套做一套,亂舞「民主」大旗,企圖把第三屆立法會同樣變成一個搞政治對抗的陣地。過去四年的立法會情況說明,立法會已成為「民主派」挑戰基本法、立法毀法、揪鬥公務員、搗亂香港經濟、破壞現有社會秩序的舞台。新一屆立法會不應再是一個高度政治化、對抗化的立法會,否則,特區政府提出施政主張,哪怕是明顯有利社會民生的施政,也會被百般阻撓以至無法實行。 民主進程需理性推動 隨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年初提出釋法,釋疑止爭,並明確作出07/08年不實行「雙普選」的決定,大部分市民開始意識到中央有關政制的立場,對普選的看法已趨向務實及溫和,亦逐漸厭倦「民主派」不斷的抗爭。市民認為,民主進程需要理性地推動。在「一國兩制」下,立法會在香港特區政治體制中具有重要地位,立法會議員應該具備與中央政府保持良好溝通和良好關係的條件,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的任何發展離不開中央的支持,立法會議員必須對中央政府、對「一國」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在新一屆立法會組成後,特區政府將要提交一個有關政制發展的方案,這個方案需要得到立法會三分之二的同意。這會是新一屆立法會開始工作的一大難題,但與其推行急劇政改而不可為,不如積極出謀劃策,致力達成共識,使政府的政制改革朝著務實而進取的方向發展。 新一屆立法會的眾多事項中,最突出的仍是基本法第23條能否順利立法,此事將直接影響到中央和特區政府的關係,雖然預料中央仍將顯出誠意,給予香港立法會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港人自行立法,但相信中央不會在原則問題上退讓。 只有政制穩定經濟才能發展 法治是香港的重要基石,完成第23條的立法,令香港的法例更明確清晰,能消除市民的擔心和顧慮,更能增強港人和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國家安全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維護,特區的高度自治更能全面實現。第三屆立法會任期內,必須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 香港雖然具備天時地利的優勢,但只有政制穩定,香港經濟才能迅速發展。第三屆立法會對今後四年香港社會能否和諧共處,經濟能否得以振興,重拾輝煌,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9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9.12立法會選舉 顧此失彼 A03 |
成報
|
2004-09-14 |
社評 |
配票策略失敗 民意才是關鍵 |
備受矚目的立法會選舉終於塵埃落定,其中尤以地區直選的戰果最出人意表,泛民主派未能得到預期中的理想成績,因而亦無法達到取得過半數議席的目標。民主派因此歸咎配票策略的失敗,但事實上,今次選舉過程配票出現問題,並非個別黨派獨有。而且各黨派所得議席的數目,大致亦與得票比率相符,整體選舉結果足以反映選民的抉擇。民主黨在今次選舉中表現欠佳,應該痛定思痛,檢討整體工作成效,只把問題推諉在策略失誤或選舉制度上,並非明智的做法。 毫無疑問,目前香港所推行的比例代表制,比較有利於小黨派新人角逐,而不利於由政治明星牽頭的大型名單。政見相近的黨派必須有效協調,給予選民適當的指示,才能充分發揮每一票的作用。但環顧目前香港的政黨組織,動員能力均十分有限,更遑論要動員數以萬計的選民,守紀律地按政黨的部署進行配票。由此造成選舉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選舉結果亦有可能出乎意料。 然而,泛民主派存在配票的困難,親中陣營又何嘗不是。以民建聯為例,雖然一般相信其基層組織能力較民主黨為佳,但在不同候選人間如何分配選票,同樣煞費思量。其中九龍東選區所出現戲劇性的局面,便最能說明一切。 事實上,有個別選區的候選人,或因配票失誤而意外落馬,但各黨派所得議席的數目,仍大致與得票比率相符。各黨派既應該尊重選舉的遊戲規則,亦應該尊重選民的抉擇。民主黨昨日在總結選舉結果時,把焦點盡放在配票失敗的問題上,就實在有以偏概全之嫌,畢竟決定選舉結果的,還有更廣泛的民意因素。 綜觀今次選舉各大黨派的成績,泛民主派雖未達到預期的理想目標,但議席數目仍由22個增至25個,在議會內的影響力有增無減。其中民主黨的議席則由11席下跌至九席,選票既有流失到激進民主派去,但更多則是轉往溫和民主派與中間派去,反映選民的傾向和訴求已趨於多元化,並非像以往般只能在非此即彼的兩極之間作選擇。 至於民建聯方面,則似乎已從去年區議會的慘敗中痛定思痛,重新振作起來,不但有效穩住了原有的支持者,而且還能開拓出新的票源,令該黨意外地成為地區直選和立法會第一大黨。 在今次選舉中進步最大的,則要算是自由黨。該黨兩位正副主席均屬地區直選的初哥,但均能以超乎理想的高票數當選,為該黨在進軍直選的路途上,邁出了成功的一大步。自由黨敢於面對時代的挑戰,為工商界參政開創新的範例,對香港政治生態的良性發展,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提下,逐步推動民主化的進程,將具有不容忽視的深遠影響。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0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9.12立法會選舉 鬥士入會 A04 |
成報
|
2004-09-14 |
大班佩服對手配票扭乾坤 |
【記者何家茵、許偉賢報道】「大班」鄭經翰首次空降參選,獲得逾七萬名選民支持,以九龍東「票王」的姿態晉身立法會,與同區另一位當選者梁家傑齊齊成為議會新丁。至於三名現任議員包括民主黨李華明、民建聯陳鑑林及工聯會陳婉嫻,均在九龍東成功角逐連任,惟在配票效應下,有「票後」之稱的陳婉嫻得票最少,低票當選。以73424票成為九龍東「票王」鄭經翰當選後表示,對於未能帶領在名單排行第二的陶君行入會,感到非常失望,認為是受到對手有組織配票的影響,令局面扭轉。他形容,陳鑑林得票較陳婉嫻為多的賽果是匪夷所思,又揶揄陳鑑林是「魔術票王」。 揶揄陳鑑林「魔術票王」 他說:「所以唔好叫我做『票王』,票王係陳鑑林,因為佢識變啲票出嚟,係『魔術票王』。」對於有外界批評鄭經翰只是「得把聲」,鄭本身則認為反對他的人屬少數,「入得會個個都係得把聲,我就係帶呢啲聲音入議會。」 被喻為「票後」之一的工聯會理事長陳婉嫻,在今屆九龍東立法會選舉五張名單中,得票最低,陳婉嫻不同意與陳鑑林分拆名單致影響選情,強調個人以打工仔權益為先,與民建聯意見或有分歧,因此應分開參選,但堅稱兩張名單吸納不同對象,未必有爭票情況出現。 嫻姐未否定退出民建聯 她承認對拍檔林文輝未能入會感到「唔舒服」,但未有正面回應,工聯會總動員支持陳鑑林的做法是否正確,只稱「尊重各個選民同團體嘅決定」,又否認涉及辦事處的負面新聞令選票流失,指自己已依規章辦事。 被問到會否考慮退出民建聯,陳婉嫻沒有否定,稱「呢個遲啲要處理」,換言之極有機會在立法會復會後,正式與民建聯一刀兩斷。賽前不被看好而跑出的陳鑑林,重申從沒進行任何配票,但承認在五張名單中氣勢最弱,幸好最終能得到工聯會的大力支持。他認為工聯會側重弱勢無可厚非,相信不會因此與陳婉嫻產生矛盾。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港聞 A11 |
大公報
|
2004-09-14 |
梁愛詩:小瑕疵無礙選舉公正 |
【本報訊】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表示,雖然本屆立法會選舉有不完善的地方,候選人也可根據法例提出選舉呈請,但相信這些小瑕疵不會影響選舉的公平、公正;而整個過程,也在公開和公平的情況下完成。 梁愛詩指出,每次選舉都有未盡完善之處,但相信不會影響選舉的公平和公正。根據現行法例,個別人士如有需要,可以作出選舉呈請,讓法庭依法處理。不過,她認為,市民在提出呈請前,應考慮這些小瑕疵是否影響了選舉的公平公正,才作出決定。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3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9.12立法會選舉 眾矢之的 A05 |
成報
|
2004-09-14 |
三組別票數不符 候選人促交代 |
【記者葉志賢報道】立法會選舉爭拗餘波未了,目前最少有三個功能組別,因為選票數目不符,而有候選人要求選舉管理委員會交代原因。其中會計界的候選人,除要求當局宣佈該界別選舉結果無效,更揚言不排除申請司法覆核,令到最終或要重新投票。而另外兩個「出事」的界別,則為社會福利界和憲生服務界。 會計界是功能組別中競爭最熾熱的,九名候選人競逐一個議席;以37票之微落敗的陳茂波昨日指出,根據選舉主任提供的資料,該界別發出12269張選票,惟點票就有12323張選票,即收回的選票較發出的多出54張,由於他與對手僅相差37票,故此這些選票起著關鍵作用。 陳茂波認為,出現這個異常情況,令人質疑選舉程序是否存在漏洞或舞弊情況,他要求政府宣佈該界別的選舉結果無效。他的競選經理容詠嫦補充說,因選舉結果將會刊憲,所以要求當局盡快回應,倘回覆仍未能解釋疑團,不排除循法律行動包括司法覆核解決,最終可能要重新投票。 最終可能要重新投票 同樣出現選票數目不符的社會福利界,以64票之差落敗的候選人張國柱質疑點票結果;他指共有8475名選民投票,但選票卻多了63張,即共有8538張,雖多次向選舉主任查詢,亦無法取得合理解釋。張國柱將去信選舉事務處要求交代。社福界另一候選人方敏生,亦促請當局清楚交代。 憲生服務界的候選人龐愛蘭,亦不滿該界別發出了21833張選票,點票後選票總數卻為22035張,即增加了202張,她已去選管會要求解釋。 此外,勞工界議員李鳳英亦指,點票時不知何故混雜了憲生服務界的票箱,工作人員見狀便停止點票。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1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要聞 A02 |
香港經濟日報
|
王惠芳 2004-09-14 |
頭條 |
民主派僅25席 董舒口氣 港府高度關注 激進派結盟 |
立會新局 泛民主派在新一屆立法會奪取25席,雖然較預期為少,但親政府陣營與泛民主派之力量對比,已從上屆的38票對22票,拉近為35票對22票,再加多位「出位」及激進人士入局,港府內部評估,施政效率會被拖慢,但不致於會癱瘓。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雖出現直選史上最高紀錄的55.6%投票率,但泛民主派卻未能受惠於七一效應,在多個直選區上失利;反而功能組別選民「換馬」心態強烈,令泛民主派有意外收穫,在新一屆議會中共奪25議席。 港府內部評估,雖然泛民主派未致癱瘓政府,但民主派與親政府議席的接近,加上新增多位「出位」議員:「示威常客」梁國雄、「言論出位」的鄭經翰,以及「潮州怒漢」詹培忠、郭家麒及張超雄等,預料將加重政府的遊說工作,政府效率自然會拖慢。但他們也認為,現在的選舉結果,已較預期好。 隨著泛民主派與親政府陣營的力量對比的拉近,政界人士估計,此將令立法會內一些關鍵少數力量,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早餐派,或鄉事等。 據悉,董建華及高層官員昨午待選舉點票完結後,召開特別會議,對新一屆立法會組成進行最新評估。 郭家麒張超雄等5人 成焦點 港府初步評估,泛民主派取得25議席,雖然未能控制議會過半數,但不少激進「新丁」,卻令港府內部大感頭痛;尤其兩位局長將首當其衝。金融服務界候任議員詹培忠、會計界的譚香文,將令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最為苦惱;令一「受害」高官,將是接替楊永強的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因為社會福利界候任議員張超雄,以及醫學界候任議員郭家麒,將令新局長受到不少壓力。 但最為港府高度關注的是,被喻為三大惡人的鄭經翰、「長毛」梁國雄、詹培忠、以及郭家麒、張超雄等人,會否結盟成新勢力,抑或各自組合新聯盟,均是官場及商界所關注。有官員私下形容,鄭經翰雖「惡」,但並非難以合作,但對「長毛」的立場,則感到難以捉摸。 此外,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昨午回應戰果時,指今次選舉是按《基本法》規定,以有史以來最民主的方式選出;他又指出,希望新一屆的全體議員,忠於《基本法》規定的議員誓詞,認真履行《基本法》賦予的職責。基本法原草委蕭蔚雲亦表示,每個立法會議員都應遵守誓言,支持「一國兩制」,以維護《基本法》。 行政長官董建華昨日黃昏亦召開記者會,指今天便盡快與新議員見面,聽取他們對特區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的意見。他又形容新一屆議會令他感到「very comfortable」(十分安心),但當記者追問,此是否意味新一屆的立法會不會癱瘓政府施政時,董建華卻沒有回應;只轉而透露,會考慮改組行政會議(見另文),並會盡快公佈。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07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港聞 A10 |
大公報
|
關昭 2004-09-14 |
「長毛」一定會宣誓效忠 |
「長毛」梁國雄當選,是本屆立法會選舉的「異數」,是部分市民厭倦政黨之爭下「漁人得利」的結果。 但無論如何,一頭散髮的「長毛」既已當選,也當尊重選民的抉擇,希望他從此「生生性性」,做一個稱職的立法會議員。 不過,所謂「江山易改、品性難移」,看「長毛」在當選後的一些表現,看來要「長毛」「改性」,恐怕比「改姓」還難。 「長毛」在當選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示威請願。他跑到政府總部去抗議,指責選舉工作不公,出現很多漏洞,要政府交代解釋,還要求炒掉「胡官」……。 當然,「長毛」大概因為已有「身份」,行為比較「檢點」,沒有把棺材、花圈抬進政府總部去。但對選舉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紕漏,胡國興已承認工作做得不足,承諾週三會向特首提交檢討報告,作出交代。如此「長毛」又要抗議、又要「炒魷」,以此作為他當選議員後的「第一課」,就未免有「做騷」譁眾取寵之嫌。 而更有甚者,這個「長毛」議員,竟公然聲稱考慮就任時不宣誓效忠基本法。 特區立法會議員就任時,宣誓效忠什麼,不是什麼個人的選擇,而是嚴肅的法律規定。基本法第一百○四條白紙黑字寫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請「長毛」注意:這裡說的是「必須依法宣誓」。 而宣誓的對象,很清楚一是基本法,二是特區。這裡面就是「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精神,基本法就是「一國」的代表和象徵。 「長毛」揚言要宣誓效忠中國人民和香港人民。基本法沒有這樣的規定,而且,中國人民和香港人民又如何「效忠」?答案就是通過擁護基本法,擁護「一國兩制」來效忠。「長毛」如果堅持不擁護基本法,那看來他的宣誓就任就會成問題;而不宣誓就任又怎能成為立法會議員? 不過,「長毛」只是頭髮長些,絕非「傻仔」,他的所謂不宣誓效忠,不過是說說而已。他會不當這個議員嗎?大家就等著看「長毛」如何宣誓效忠基本法好了。不過「長毛」要明白,這個宣誓可不能「食生菜」,宣了誓再違反,根據基本法第七十九條,可以被「炒魷」。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港聞 A08 |
大公報
|
2004-09-14 |
選戰特稿 |
度過漫長「點票」夜 民建聯支持者鬆一口氣 |
新界西是全港五個選區中幅員最大、選民人數亦最多的一區。該區愛國愛港人士與「民主派」的力量可謂不相伯仲,故有分析認為新界西的「第八席」會是民建聯張學明與民主黨張賢登之爭。結果,譚耀宗與張學明名單取得超過十一萬票,遠遠拋離多名「民主派」候選人,但對民建聯的支持者而言,前晚卻度過了漫長的「點票」夜。 等候結果坐立不安 立法會選舉投票當日,張學明一度因鄉郊投票率偏低而舉行緊急「救亡會議」,當時多個鄉事委員會主席都顯得神色凝重,會後即時回到所屬鄉村呼籲村民出來投票,選情顯得非常嚴峻。晚上十時半截止投票後,部分張學明支持者陸續抵達位於九龍灣展貿中心的中央點票中心等候結果,不論助選團或義工都顯示焦急,不停在中心外踱步無法安靜坐下來。 選舉結束後,多個票站調查結果都顯示張學明與多位「民主派」名單排第二位的候選人相當接近,情況並不樂觀。民建聯的支持者變得更加憂心忡忡,擔心張學明不能「入局」,愛國愛港力量在新界西會痛失一席。直至凌晨二時,點票中心公佈官方數字,譚耀宗名單雖然「一馬當先」以一萬八千多票領先其他對手。支持者與譚耀宗本人也未有即時放下「心頭大石」,隨後每小時的公佈數字都顯示民建聯名單領先,他們才稍稍露出歡顏。 早上九時完成點票 凌晨三時半,譚耀宗以七萬三千多票遙遙領先其他對手,譚耀宗和張學明才開始接受傳媒訪問談當選感受。譚耀宗與張學明都說今次的選舉工程十分辛苦,一來選區幅員廣闊,加上天氣炎熱,整個過程苦多於樂。譚耀宗又稱,民建聯在新界東及西都取得兩個議席,對日後開展新界區的地區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凌晨三時半,譚耀宗以七萬三千多票「帶頭」,但未到公佈總數一刻也不敢當自己已「勝出」,譚耀宗與一眾支持者更加留意中心公佈的數字,偏偏直至六時也有新數字「更新」。 譚耀宗與張學明也十分焦急,直至早上九時完成所有點票工作,譚耀宗最後以十一萬票高票當選。八名候選人一齊上台聽取票數,並接受台下支持者的歡呼,他們才真正鬆一口氣。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9 ---------- |
要聞 A03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9-14 |
立會新局 |
楊森坦言 民主派三分天下 |
民主黨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之後,成為「大輸家」,議席由11個下降至9個,失去議會內第一大黨的身份;而該黨全力摧谷的第二梯隊候選人,全軍皆墨;黨的總得票率,更下降十多個百分點(見表)。黨主席楊森昨日否認,選舉策略有失誤。 間接認 民主黨失領導地位 對於有指民主黨在新議會內,也可能失去作為泛民主派領導的角色,該黨主席楊森昨日也坦言:「有評論說,現在3黨(自由黨、民主黨和民建聯)主導的角色,已經過去了,即使是民主派,也是三分天下,民主黨左邊(激進的)有一班人,右邊(保守的)也有一班人。」換言之,他是間接承認,該黨的領導地位不再。 民主派合作 強調沒問題 但他強調,有信心民主派之間的合作,沒有問題:「很老實說,我們這班人全都是從社會運動,走過來的,激進與保守都好,都是我們曾走過的路,自問與他們的合作,不會很大問題,特別在民主、人權等,但在經濟及社會政策議題上,會求同存異。」 民主黨一直自詡為「得到最大民意支持的政黨」,但在今次選舉中,直選議席數目卻被民建聯超前,後者共奪得9席,民主黨卻只有7席。 楊森昨日總結選舉結果之後表示:「輸贏不是以一場戰役計算,我們也不會為一、兩個議席太過掛齒。」 認同民建聯配票成功 在選舉策略上,楊森也坦言,民建聯的配票工程成功:「他們的配票是我們做不到的,要學習而且要學得很快,否則在比例比表制選舉之中,下一屆也很難有所作為。」他解釋:「民建聯的組織性強,有本事令到所有在聯絡名單之內的人,都收到配票資訊,又令他們全部去投票,我們沒有這樣的動員能力。」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1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0 ---------- |
要聞 A03 |
香港經濟日報
|
吳志賡、詹穎頤 2004-09-14 |
立會新局 |
民建聯爆冷成第一大黨 |
民建聯於去年區議會慘敗,但在今年立法會選舉卻戰績彪炳,直選奪9個議席,把只取7個直選議席的民主黨比下去,而結合功能議席,民建聯共贏得12席,爆冷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見表)。 自由黨遊說兩議員加入 圖追和 不過,自由黨正遊說地產及建造界候任議員石禮謙,以及候任鄉議局議員林偉強入黨,令該黨有可能後來追上,追和民建聯。 民建聯一眾當選人雖然為等待賽果徹夜未眠,但昨日記者會上,均笑容滿面,負責選舉大腦的副主席葉國謙更難掩興奮之情,不斷為抱病在身的主席馬力回應問題。 馬力則謙稱:「不要用第一大黨來稱呼我們。」對於民建聯是否已捱過「七一」效應的艱苦期,馬力回應:「我們不敢忘記困難的時候。」 受累票源近 3區得票率跌 雖然戰果報捷,但民建聯在九龍東、香港島及新界西3個選區的得票率,均較上屆下跌4至16個百分點。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辯解,該黨的得票總數,較上屆增加約6萬票,而得票率下跌,是由於同區有票源相近的人參選,例如范徐麗泰及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令票源分薄。他又指出,在九龍東空降的鄭經翰,搶走了民建聯的票源,令該區得票率大跌16個百分點。 可有興趣當特首 田少稱不知 首次直選即告捷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被問及可有興趣當特首時,他只笑言:「不知道。」說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做好黨主席。至於會否重返行會?田北俊指:「只要有支持政府的黨,在行政會議內代表自由黨,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他和周梁淑怡雙雙入局,亦令自由黨對直選前景雄心壯志,田北俊表示:「在未來幾年做得好,一個很大的目的,是2008年在新界東和新界西爭取連任,亦帶多些人進入議會,至於其他的區,亦容易說服選民支持我們。」該黨亦努力招兵買馬,呼籲政見相同的獨立區議員加入自由黨。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11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1 ---------- |
港聞 A02 |
大公報
|
2004-09-14 |
特首將晤新議員聽意見 期緊密合作並促進行政立法關係 |
【本報訊】行政長官董建華昨日表示,很高興看到香港特區新一屆立法會的順利產生,他會由今日開始,與新一屆議員聯繫,盡快安排與他們見面,就如何促進行政與立法的關係、以及特區政府未來施政的重點,聽取他們的意見。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星期日進行投票,選舉結果昨日揭曉,六十位議員全部選出。政府表示,特區第三屆立法會經已順利組成。董建華昨日下午就此次選舉在政府總部會見傳媒,並發表談話。 董建華說,很高興看到香港特區新一屆立法會的順利產生,他代表特區政府向每一位當選的議員表示衷心祝賀。他和所有同事以及整個特區政府,期待與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緊密合作,為香港市民服務。他說,各位議員前日最後衝刺,是很辛苦的,所以他會由今日開始,與新一屆議員盡快安排見面,聽取他們的意見。他期望就香港市民關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方面種種問題,與新一屆立法會議員開始傾談,也希望這種對話能經常地進行。 董建華表示,香港的經濟復甦,社會和諧,新一屆立法會又順利產生,所有這些相信都是市民樂意見到的,也是政府衷心希望的。政府會珍惜這種局面,而且一定會加倍努力,與各位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人士,一齊攜手合作,促進香港繁榮和穩定。 被問及會否考慮在行政會議吸納更多市民及其他代表的聲音時,董建華表示會考慮行政會議的組成及盡快有結論。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2 ---------- |
要聞 A06 |
香港經濟日報
|
譚以和 2004-09-14 |
立會新局 |
選舉10大混亂 香港失色 |
回歸後的第二屆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塵埃落定,但投票及點票等行政工作混亂,卻備受批評;不單在票箱數目、票站安排等頻頻生亂,導致選民大排長龍;即使在投票結束後,點票進度緩慢、而電腦系統故障也使公眾無法掌握候選戰形勢,十大混亂問題(見表),被監察團體形容為「令香港蒙羞。」 面對選舉10大混亂,選舉管理委員會責無旁貸,稍後須向特首提交檢討報告。 選舉當天發生的亂事,大部分與票箱不敷應用有關。選管會解釋,事緣今屆選票面積大如A3紙,錯估投票箱容納的選票數目,結果多個票站的票箱在下午後開始短缺。 職員叫文盲婦 隨便蓋印 各票站選舉主任即「各出奇謀」處理,柴灣明德小學票站以螺絲批擠壓選票;多個票站改用紙皮箱充當票箱;將軍澳寶覺小學票站在候選人不知情下,擅自打開票箱將選票接細;上環郵政總局甚至乾脆暫時關閉票站45分鐘。 除了票箱問題外,港島英華女校因票站太小,但容納兩個櫃位登記,結果票站一度擠滿300、400名輪候投票的選民。曾有文盲婦女往大埔公立學校票站,說希望投給某候選人,職員卻不認識這候選人,還著這名婦女隨便在選票蓋印。 地區直選原定昨早5時便有結果,但至清晨6時半仍未完成。民主黨遂在點票中心召開記者會,指摘點票緩慢,並不能聯絡上有關官員。 功能界別的點票結果,也遲遲未公佈,至昨早上8時多,點票中心的大螢幕展示點票初步結果,吸引眾記者及工作人員圍觀,但只見多個界別的候選人,得票數目均為「零」,顯示仍未開始點票工作,結果引起在場人士連串噓聲。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歡迎特區政府承諾,調查立法會選舉投票期間出現的問題,期望政府能作出可信和具透明度的解釋。 香港人權監察則批評,選舉安排的種種混亂不能接受,也使香港在國際上蒙羞,暫停票站及票箱曾被打開,除妨礙選民投票外,也影響選舉的保密性。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21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3 ---------- |
港聞 A06 |
明報
|
2004-09-14 |
勢力版圖 |
三派比票倉民主派佔優 |
立法會首次分開 501個點票站點票,市民首次可知道居住的地區屬哪派支持者陣營。香港大學整合及分析全港 178萬張立法會地區直選選票,勾劃出三大黨派的票源分佈情況,點出各派別「票倉」所在。整體而言,泛民主派支持者的覆蓋範圍廣泛,而純親政府陣營只有數個。是次泛民主派仍不能大勝,學者認為與配票不均有關。 過往由於中央點票,所以市民不會得悉每個細區不同政黨的得票率。港大地理系受本報委託,昨日蒐集全港近500個點票站的數據,並以地理信息系統作地域上分析3派在不同區的勢力情況。 民主派囊括港島中產區 以爭持最激烈的港島區為例,泛民主派及親政府派各佔3席,但其實泛民主派陣營佔區內多數,其中小西灣、海怡半島、太古城、碧瑤灣、薄扶林這些「中產區」更是民主派的「票倉區」。 至於港島區親政府陣營的支持者,多集中在華富村、鴨舌洲村、黃竹坑村、石澳及赤柱。 親政府陣營稱霸新界西 另一競爭激烈的九龍東選區,泛民主派佔3席,親政府佔2席,根據版圖顯示,其實泛民主派在九東大部分地區佔有優勢,而牛池灣更是票源所在;至於親政府陣營的票源,主要集中在藍田啟田村及油塘。 從「版圖」中可見,親政府陣營在新界西的優勢較為明顯,其中大澳、新田及流浮山更是鐵票區。不過,泛民主派在這區亦有一定鐵票,其中東湧、愉景灣及坪洲皆不乏支持者。 自由黨新界打出新天下 自由黨正副主席田北俊、周梁淑怡首次下海參加直選,亦為該黨在新界爭取了兩塊「版圖」,其中周梁淑怡在元朗屏山開發了一個票源區。新界東雖然是泛民主派天下,其中沙田、馬鞍山、大埔、將軍澳、西貢均是他們的票區,而親政府陣營集中在沙頭角及船灣,田北俊便是在這一帶開發了打鼓嶺鐵票區。 民主派未大勝輸在配票 負責勾劃立法會選舉政治勢力分佈圖的港大地理信息系統顧問麥淑嫻表示,從勢力版圖看,泛民主派不單佔據香港大部分面積,而他們支持度亦往往超過五成,反觀親政府派佔地區較少,而支持度亦不及泛民主派。她認為民主派支持者眾,但卻未能在選舉中大勝,可能與配票不均有關。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1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培育新進 A07 |
文匯報
|
2004-09-14 |
港大民調錯誤百出 |
【本報訊】每次選舉,各類民意調查可謂宛如雪花般乍現於選民眼前,令人眼花繚亂,今次亦不例外。然而,昨日的選舉結果卻顯示,很多在調查結果中,預測能勝出的候選人都紛紛大熱倒灶,其準確性實在令人有所懷疑。 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港島區。在該區,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調查一向顯示,該區最後一個議席將由李柱銘或何秀蘭與民建聯蔡素玉爭奪,而蔡素玉必輸無疑。因此,很多傳媒在選舉結果公佈前,都先後訪問蔡素玉的落選心情,一度令蔡素玉也以為自己會落選。誰知結果一出,卻是蔡素玉以800多票擊敗何秀蘭,令人「大跌眼鏡」。 三人爭奪戰 第四者勝出 同一情況亦出現於新界東。在早前的多個調查顯示,該區最後一個議席將由黃成智、黃宏發和「長毛」梁國雄3人爭奪,但結果卻是民建聯的李國英爆冷跑出,而「長毛」也以6萬多的高票當選,票數與田北俊不相伯仲。 又如九龍西,民調一直指民建聯曾鈺成在各選舉名單中敬排末席,形勢危急。故「泛民主派」人士野心勃勃,早前經常揚言要在該區全取4席,令民建聯全軍覆沒。諷刺的是,選舉結果是曾鈺成以27%支持率當選,得票率為該區之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2004立法會選舉專頁 / 港聞 P06 |
都市日報
|
2004-09-14 |
董建華暗示改組行會 吸納議會力量 |
新一屆立法會誕生,議會勢力重組。雖然民主派在新一屆立法會中擁有25席,還沒有達足以左右政局的過半數議席,但是議會操作卻很容易出現漏洞,親政府派與反對派勢力拉近,政府推行政策時必須投入更多政策遊說工作。行政長官董建華昨日暗示,會在行政會議改組時均衡政治力量,有政治學者則稱,政府必須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董建華昨日主動表示,現正考慮改組行政會議,他回應怎樣避免反對派癱瘓政府時稱,會在改組過程中,考慮這個問題。政府早在去年7.1遊行後已籌組改組行會,一直因為政治勢力未清晰無法推行,現在董建華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完畢後馬上重提此事,明顯為吸納新議會力量放風。 按目前議會兩大黨之勢,董建華必會再邀民建聯、自由黨入閣,至於民主派人士會否入閣則成為未來焦點。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宋立功認為,新局勢或令行政立法關係緊張。宋立功指在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中,不單是激進的人士會罵政府,有法律修為,有批判能力的人,亦可透過討論向政府施加壓力。他認為,如果政府管治仍然未能改善,將面對泛民主派的猛烈批評,政府仍然會手忙腳亂,令行政立法關係更形緊張。 港大社會科學院長鄧特抗亦認為港人對立法會議員的期望提高,特別是在某些政治事情上,需要向北京或特區政府爭取時,期望議員可以發揮更大的功效,這或令議會辯論時火藥味更濃。 鄧特抗估計,未來4年,議會局勢不會有太大變動,但政府要順利推行政策,必須要取得更多走中間路線的獨立議員支持。 不過,港大政治公共行政助理教授郭儀芬認為泛民主派不足以左右大局。她指無論是政府或議員提出的議案,泛民主派都難以影響政府,特別是功能組別中,泛民主派只能算是增多一個議席,根本不成氣候。 郭儀芬又認為,未來自由黨在議會中的取態反而成為關鍵,自由黨正副主席現循直選入局,不得不多考慮選民的意見。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1001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9.12立法會選舉 A02 |
成報
|
2004-09-14 |
頭條 |
泛民主派不過半 施政可望較順暢 民建聯做立會一哥 |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立法會60個議席名花有主,民建聯取得高達12席,比上屆議會多出兩席,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內第一大黨,成為大贏家;而首度派員參加地區直選的自由黨合共取得10個議席,成為第二大黨;相反,今屆在立法會內坐擁最多議席的民主黨只奪取九席,比目前減少兩席,成為今次選舉大輸家。由於泛民主派在議會內只取得合共25席,未能取得過半數,議會仍由親政府陣營作為主導,政府未來四年的施政可望較前暢順。 今屆立法會選舉經過連夜通宵點票後,昨日中午得出所有結果。60個議席中,近三分一是新入局的新面孔,有九名現任議員角逐連任失敗,下屆消失於議會,另有兩名則是成功捲土重來的議員。 各政黨中,港進聯唯一候選人新界東的曹宏威,由於角逐失敗,在新一屆議會已沒有任何代表。 港進聯再無任何代表 連續兩年有數以十萬計市民於7月1日上街後,民建聯原本保守預測今屆選舉中只能維持十個議席,但在泛民主派互相搶票下,民建聯坐享漁人之利,最終以超標兩席完成任務。 在五個地區選區中,除九龍西外,民建聯在餘下四區各奪兩席,再加上三位循功能組別勝出的議員,令民建聯在來屆議會中,坐擁高達12個議席,一躍成為立法會內第一大黨。 自由黨多民主黨一席 該黨在今屆選舉中共取得逾45萬票,較四年前多出逾六萬票。雖然民建聯取得的議席數目亦有所增長,但對比2000立法會選舉約29.68%支持度,最新的25.7%明顯跌了3.98%,當中尤以選情較為嚴峻的九龍東跌幅最明顯,達10.69%,港島區跌幅亦達6.77%。不過,九龍西與新界東兩區,支持度則有增無減,分別為3.59%及0.39%。 今次選舉為民建聯帶來兩大突破,包括有律師級人馬,新界東勝出的李國英坐鎮立法會,主力條例審議,另外該黨首度有工商界代表,即進出口界的黃定光,另有三位新面孔上場。 首次領軍競選兼成功殺入立法會的民建聯主席馬力表示,民建聯能在去年區議會敗仗後翻身,引證市民普遍支持穩定及和諧社會。他未有正面回應最困難的時刻是否已過,但承認已走出「七一」陰霾,強調會努力面對各種挑戰,「我地唔敢忘記最困難嘅時候」。他強調該黨沒有採用任何配票策略,相信是透過地區工作,爭取市民支持。 馬力稱走出七一陰霾 前主席曾鈺成解釋,民建聯在九龍東失票較多,源於同區多了幾張新面孔參選;而九龍西支持度激增,則因同區沒有票源相近的候選人。 港大社會科學院院長鄧特抗表示,選舉結果顯示在三大黨以外有另類聲音,包括鄭經翰(大班)、梁國雄(長毛)等進入新一屆立法會,預料將會爆發更多火花,「香港人覺得,可能政治上有些事情,向北京或政府爭取時,要有一些這樣的(激進)議員在(立法會)內,才能發揮更大功效,令議會辯論、討論時火藥味更濃。」 他相信未來四年政府要順利推行政策,一定要取得更多採取中間路線的獨立議員支持。 立法會三大政黨 新勢力 民建聯 今屆地區得票(得票率) 454,827票(25.7%) 2000年地區得票(得票率) 391,718票(29.68%) 今屆總議席 12席 2000年總議席 10席 自由黨 今屆地區得票(得票率) 118,997票(6.67%) 2000年地區得票(得票率) 沒有 今屆總議席 10席 2000年總議席 8席 民主黨 今屆地區得票(得票率) 457,995票(25.7%) 2000年地區得票(得票率) 462,423票(34.7%) 今屆總議席 9席 2000年總議席 11席 選舉之最 年紀最大 區議會劉皇發(68歲) 年紀最小 保險界陳智思(39歲) 男女比例 50男、10女 最高票當選 新界東「7.1連線」鄭家富名單(168,833票) 教育界張文光(44,517票) 最低票當選 新界西陳偉業(36,278票) 區議會劉皇發(267票) 最高得票率當選 新界東鄭家富名單(39.17%) 教育界張文光(82.9%) 最低得票率當選 新界西陳偉業(7.83%) 勞工界王國興(28.0%) 贏得最險 會計界譚香文(3393票)贏對手37票 最多人當選名單 新界東「7.1連線」鄭家富、劉慧卿、湯家驊 曾有案底 金融服務界詹培忠、新界東梁國雄 最大政黨 民建聯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輕ZONE特區 A22 |
明報
|
譚蕙芸 2004-09-14 |
直踩27小時不言苦 選舉主任未嘗投票樂 |
選民投票,15分鐘已完成,但選舉主任黃漢豪連續工作27小時,早上視察票站、下午落區視察、凌晨通宵點票,馬不停蹄,最後高聲宣佈「長毛」梁國雄當選。57歲、瘦削矮小的他,沒抱怨半句,最多呷一口「絲襪奶茶」醒醒神。今次,是他退休前的告別演出,卻是風雨不斷的一屆,在票箱告急的一刻,他臨危不亂:「Things would neverbe perfect (世事無 完美),人生有多少這些經驗?我唯一可做的是笑一笑。」或許真正可惜的,是全力維護選舉公平公正的主任,卻沒機會投票。 記者不識趣,選舉日「攔途截劫」新界東選舉主任黃漢豪訪問,他友善答應,跟隨半天後,記者開始後悔,因為太辛苦了! 「 狂灌」 醒神奶茶18杯 選舉主任「工時無限」。多次肩負重任的黃漢豪說,他的最高紀錄,是由早上7時工作至翌日下午5時,能堅持34小時的秘訣是「狂灌」18杯奶茶。「選舉鐵人」笑說:「我們老人家可以捱嚇,後生仔就不要試啦!」家中賢妻早已習慣,選舉日等於「望夫日」。 談到這份工作,黃的雙目放光:「我好鍾意做選舉!能令它順利舉行,很有滿足感。」他說,香港選舉是亞洲最廉潔的,希望力保它的聲譽。 98 年暴雨「 救人又救票」 多次選舉中,最難忘是1998年暴雨下的立法會選舉,他負責的北區票站水浸,民居又水浸,一邊撤走災民,一邊遷移票站,實行「救人又救票」。 2000年立法會選舉,分區直選採取中央點票,他記得自己的選區有千多張廢票,由他逐一攤開給候選人檢查,弄得大家眼花腳軟,但礙於法律規定,累極也要繼續睇。 今次,老臣子還有新挑戰,中午時分,十多個票站缺乏票箱,他一邊安排區內「吉箱互借」,同時通報選舉事務處,安排票箱分兩批送到區內。壓力巨大下,難得他會苦中作樂,趕路開會,記者追不來,他便笑說,自己天生走得快:「我(體重)好輕,行路好似風咁快。」 票箱告急「 難得的經驗」 工作出岔子,他沒有光火,溫文爾雅地跟同事說:「Thisisanex-perienceforme(這是難得的經驗)。」港大歷史系畢業的他,30年前加入政府,先後在教育統籌局、公務員事務局、房屋署、懲教署、市政局、民政事務處工作。加入政府,是為了一點風骨:「我自己不喜歡做商界,入政府可有點原則。」 記者想八卦知道選舉主任的一票投給誰,他卻說:「沒有機會投票呀!」因他居於港島,選舉日則要「留守北區」,分身不暇,多次擔任選舉主任都缺席投票,唯有寄望3年後退休,才能專心享受投票樂。 沒有選舉的日子,黃漢豪是北區民政事務專員,時常和街坊、上水村民接觸:「有人說民政處工作『濕碎』,或許有些部門會坐在冷氣房車構思政策,但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聽聽不同人的意見。」前日,他便驅車到沙頭角和西貢,上山下鄉視察票站,沒有半點高官架子。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5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9.12立法會選舉 眾矢之的 A05 |
成報
|
2004-09-14 |
功能組別八新丁 |
郭家麒 醫學界 43歲的郭家麒,除是私人執業外科醫生外,亦是醫療政策評議會主席,原擬空降九龍西夥拍民主黨涂謹申參選,惟因拒絕加入該黨而轉戰功能組別醫學界,與角逐連任的勞永樂對壘。他於上屆選舉首與勞永樂碰頭,但終被擊敗,今次則反敗為勝。沙士疫後,他建議設立傳染病醫院,又主張成立中央補償基金取代現行勞工保險,並建議政府以稅務優惠鼓勵市民購買醫療保險。他早前要求憲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就未有採取措施阻止沙士而辭職。 劉秀成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 60歲的劉秀成,在香港大學任教31年,是該校前建築系系主任。剛退休的他馬上參選立法會,擊敗徒弟陳耀輝及競逐連任的劉炳章入局。劉秀成亦是前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無政黨背景的他,當選後亦不會加入任何政黨,但承諾成立專業聯盟搜集業界意見。其政治及民主取態比較保守,主張爭取2012年普選,認為是最務實及可行的目標。他現任多個公職,包括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委員,並獲委任為城規會副主席,今年並獲委為太平紳士。 方剛 批發及零售界 61歲的方剛,1962年畢業於華仁書院,負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取得紡織學士及工商管理碩士,是連鎖時裝店Toppy及Jesscia的創辦人。方剛生於上海的紡織世家,其父方肇周於1952年在港成立肇豐紡織公司,與林百欣家族及田北俊家族同屬紡織界名人,他並加入以田北俊為首的自由黨。方剛的兄長方鏗是生產力促進局前主席。 紡織製衣業出身的方剛,於2002年獲委為旅遊發展局成員,他現時是優質旅遊服務委員會主席,將優質旅遊服務由商店及餐廳擴展至的士業界,並強烈反對開徵銷售稅。 張超雄 社會福利界 47歲的張超雄出生於澳門,畢業於浸會大學社工系,擁有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社工碩士及博士銜頭,留美期間曾任當地華人社區機構總幹事,其後回流香港,現任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社工出身的張超雄專門研究社會保障,並關注如單親家庭、長者及就業等問題,為弱勢社群及基層勞工爭取權益,經常毫不留情批評社福政策。張超雄近年參政活躍,加入民主動力及民主倒董力量,又反對委任區議員,成立區議員監察小組,積極爭取07/08年雙普選,更批評人大釋法是「特區政府道德及理智破產」。 李國麟 憲生服務界 45歲的李國麟,1983年於瑪麗醫院護士學校畢業,後來到英國進修護理學碩士,2002年取得嶺南大學首位社會科學哲學博士,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於瑪嘉烈、威爾斯親王及聯合醫院任職護士,在聯合醫院護士學校任教護理課程,現為公開大學護理課程助理教授。李國麟從事護理服務逾二十年,現為香港護理員協會主席,獲護協全力支持參選,並由前憲生服務界議員何敏嘉擔任軍師為其助選。李認為首要推動政府訂立明確的醫療政策,如公私營醫療包辦範疇的分別、醫療融資及解決人力資源分配問題。 鄺志堅 勞工界 46歲的鄺志堅,於英國倫敦大學取得法學學士及碩士銜頭後,在本港、英國及澳洲獲得大律師資格,曾任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出身法律界的鄺志堅,是工聯會的法律顧問,參選前可謂全無勞工事務經驗,過去對政府施政亦極少表態,外界對其認識甚少。工聯會於上屆支持副理事長梁富華及陳國強參選,但今屆卻屬意換上新人參選。工聯會隨後派鄺志堅及社會政策委員會副主任王國興參選,兩人挾工聯會之名當選,擊敗角逐連任的陳國強。 王國興 勞工界 55歲的王國興,是工聯會社會政策委員會副主任,獲工聯會支持循勞工界功能組別參選。現任東區區議會副主席的王國興,處理的事務相當廣泛,由北角流鶯氾濫,到協助在深圳被殺港人王亮的母親為子伸冤,以至保護古跡文物皆觸及,但他處理勞工事務則較少,甚至選舉期間缺席部分選舉論壇,對勞工政策亦不作回應。本身是民建聯中委的王國興,參選期間被踢爆涉嫌偽造北角和富中心業主立案法團文件,無向法團申報利益,被指有明益黨友之嫌。 譚香文 會計界 47歲的譚香文,早年負笈英國留學,考獲會計及稅務專業試,在英國蜆殼公司任職。居英16年之後,於八年前回港,並於著名會計師樓任職,現為一間稅務公司的資深稅務顧問及行政總裁。 她去年參選黃大仙區議會晉身成為區議員,首度涉政,但她過去只曾處理區內的瑣碎民生問題,沒有任何重大政績。她曾於今年聯同「基本法45條關注組」,呼籲市民7.1上街遊行,並反對政府就基本法23條立法,又堅持爭取盡快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1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立會選舉 A06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陳鑑林高票當選 喜出望外 陳婉嫻目標爭工人權益 |
【商報專訊】記者陳倩筠報道: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九龍東5張參選名單各有一人出線。首次參選立法會的獨立人士鄭經翰以73424選票當選,而一直被民調指為出選機會微的民建聯陳鑑林,亦以18.79%的支持率穩奪一個議席,較該黨預計取得14%的安全線高。工聯會的陳婉嫻、獨立參選人梁家傑及民主黨的李華明亦各奪一個議席。 九龍東選區的選情緊張程度絕不亞於新界西,各張名單的候選人都提早展開拉票活動,但在幾張名單中,以陳鑑林的一張最不為一些選戰「觀察家」所看好。陳鑑林並未因此而氣餒,反而是眾多候選人中最落力拉票的一個,惟各方仍錯判大局已定,認為難有轉機。但前日(12/9選舉日)港大票站調查公佈其支持率足以取得一席,相信是其熱誠打動選民多留意他的政綱所致,助選團為此興奮莫名。當他步入會場時助選團特別為他吶喊助威「陳鑑林、陳鑑林」,聲勢一時無兩。陳鑑林近月繃緊的面容終於放下,微笑不斷接受助選團鼓勵。 陳:從無進行配票 點票結果公佈後,陳鑑林承認,今屆得票的數目較預期高,相信是選戰工作成功所致,其中選舉班子及支持者非常盡力做好選戰工作,在部署及安排上執行得很好,故對是次參選成績很滿意。有指是次他能成功出選是因為與陳婉嫻配票成功,不過他強調,從無進行配票的工作。 此外,陳鑑林指出,今屆與陳婉嫻分拆名單出選有一定難度,因兩人需要推銷相似的政黨立場,但卻要各自發揮不同的地方,計算後兩人合共的得票與去年相若,因此稍後會檢討如何增加新的票源,同時亦要檢討兩隊人選舉的協調及其中一團隊的得票脫離最初的預期等問題。 嫻姐失望未能帶林入局 去屆以「票後」當選的工聯會陳婉嫻坦言,未能帶同名單排第二的林文輝「入局」有點失望,但她尊重選民的決定。陳婉嫻強調,今次選舉她代表工聯會出選,為「打工仔」爭取權益;由於過去4年一直與林文輝拍檔處理勞資糾紛、推動本土經濟及創造就業機會等工作,所以很期望林文輝可同時進入議會,與她一同分擔工作。她又說,雖然林文輝今屆未能當選,但相信雙方會繼續合作;至於下屆會否再度合組名單出選,則留待4年後決定,她亦不排除林屆時可能會以獨立票參選。 陳婉嫻重申,由於認為與陳鑑林的票源不相同,所以今次決定分開參選,亦是為了讓選民有明確的選擇,但與此同時,她亦很關心會影響多少選票,「政黨一定從選票角度出發,而勞工的工作者,必須服務基層市民」。她昨日拒絕回應是否會脫離民建聯,她亦相信早前揭發的負面新聞對選票影響不大,因為整件事她是在立法會條例規定下進行,自己亦迅速向選民解釋事件。 梁喜形於色滿場飛 高票取得選民支持的「空降議員」鄭經翰對於當選感到高興,但對於未能為泛民主派爭取第四席,把排在名單第二位的陶君行帶入立法會,鄭經翰承認失敗,並感到很遺憾。他認為是對手民建聯配票成功,但指同樣分薄票源,以致上屆「票後」陳婉嫻得票大減。 而另一空降到九東出選的梁家傑昨晨在中央票站「滿場飛」,盡顯他順利當選的喜悅。接受訪問時他首先感謝選民對他的支持,他指出,選舉期間很多選民根本不認識他,並向他提出很多問題以瞭解其背景。他續稱,區內雖然較多年紀大和低收入人士,但結果顯示他們並非只為「兩餐」而不關心政治,令他參選九龍東更具意義。 民主黨的候選人李華明承認,今次民主黨得票受到何偉途事件影響非常大,因此流失不少女性的票源。 九龍東共有293702張有效選票,其中陳鑑林取得55188張選票,得票率為19.2%;陳婉嫻就取得52520張選票,得票率為17.9%;鄭經翰就最高票數當選,取得73424張選票,得票率近25%;李華明及梁家傑分別取得56409及56161張選票。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每日雜誌 A16 |
星島日報
|
盧駿 2004-09-14 |
維港會 |
港島大戰 玉蘭對決 《星島》號外搶閘跑出立 |
法會選舉,各報都部署派發號外,今屆立會選舉最精采的對決,當然是港島區最後一席花落誰家,由原先蔡素玉對李柱銘,變成蔡素玉對何秀蘭,最後仲由蔡素玉勝出! 今次「玉蘭對決」,曲折之處媲美五年前布殊決戰戈爾,當選管會在早上公佈結果後,《星島》立即搶閘出號外,結果成功跑出,成為最快公佈結果的號外報道 無線速報露先機 據負責今次號外的同事透露,《星島》可以跑出,原來有小小竅門,話說無線昨日特別與港大做了一個點票速報,在約一半的票站收集點票結果,這個數字不但可靠,還比官方公佈得更快,本報同事一直監察著這個數據變化,約在六時半左右,見到無線停止登出新數字,計一計總票數,大約等如點了九成幾選票,期間蔡素玉一直穩定地領先,所以估計何秀蘭應該「墮馬」,於是一早寫定篇稿,待官方網站公佈結果,便立即印刷,當號外第一時間送到中區時,好多市民仲未知結果。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2004立法會選舉專頁 P03 |
都市日報
|
2004-09-14 |
功能界別新人多 4人連任失敗 |
立法會選舉結束,功能界別及地區直選都有意外賽果,功能界別更有4名原任議員競逐連任失敗,其中,衛生服務界的麥國風獲悉結果時神情錯愕。 今屆功能組別選舉,有多位議會新鮮人入局,港大前教授劉秀成挑戰劉炳章成功,晉身立法會代表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致力提倡美化環境的劉秀成坦言,會將政綱的理念帶入議會;挑戰原醫學會會長勞永樂的郭家麒勝出後,馬上出示「醫療改革」的條幅,顯示自己在議會內推行醫療改革的決心;其他新鮮人還包括由工聯會支持的兩名勞工界候選人鄺志堅及王國興。 除5名擊敗競選連任對手的議會新人外,另有兩個組別因為原任議員退選,新人在競選中勝出躋身議事堂,即社會福利界的張超雄,以及會計界的譚香文。換言之,新一屆議會功能界別有7名新面孔加入。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100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港聞 A15 |
明報
|
2004-09-14 |
漫漫長夜 |
苦等點票候選人鼓譟 |
立法會投票站曲終人散,點票中心展開另一場緊張 追逐戰。候選人拖著疲憊的身軀,到九龍灣展貿中心 等候點票結果。 長毛備足球書相伴 昨日凌晨零時,候選人陸續到點票中心等候結果。第一個到達會場是李華明,傳媒立即展開追逐採訪。其後每名候選人從會場正門走入點票中心,經過傳媒重重包圍。「長毛」梁國雄到場時傳媒反應最熱烈,有傳媒視他已當選,大叫「梁議員,講幾句。」支持者不斷歡呼、揮手,氣氛高漲。但長毛一臉倦容,帶備一本足球書倍伴度過漫漫長夜。 何秀蘭勸傳媒冷靜 何秀蘭到場再掀高潮,因港大發佈民意調查指她有可能敗給蔡素玉。傳媒蜂擁上前訪問,她倒過來冷靜地勸大家多等數小時。她說到場前回家洗了澡,吃過公仔麵,原本想「歎咖啡」,但最終還是提早到場。 黃成智大方周 太左閃右避 候選人心情各異,有落選危機的民主黨黃成智,落落大方與傳媒傾談未來去向。相比之下,黨魁楊森、何俊仁則一臉凝重,沒有與記者傾談。自由黨周梁淑怡也左閃右避,趁長毛被「圍攻」,立即衝入預訂的休息室。 大會原本預計於凌晨3時有結果,但凌晨4時,仍未有半點消息,而大會原半小時公佈一次的初步點票結果,也突然暫停。 候選人及助選團已十分疲累,有人食杯麵、喝咖啡提神。至凌晨6時半,楊森、鄭經翰等泛民主派成員顯得不耐煩,臨時召開記者會,批評點票程序有問題,要求官方處理。不消一分鐘,大會便叫港島區候選人入房商量。氣氛立即緊張,不知發生什麼事,候選人會面後表示要重新點票,但沒有交代詳情,令傳媒生疑。 結果公佈 傳媒「 搶人」 約7時許,大會的電腦螢光幕突然顯示醫學界郭家麒的票數超越勞永樂,隨後有會計界、衛生服務界的票數。但大會沒有解釋是否最後結果,令現場人士起哄。 千呼萬喚,7時46分才公佈第一項九龍西選區結果。勝出的涂謹申、曾鈺成等立即被傳媒簇擁訪問,場面混亂,電視台、電台又爭相「搶人」接受訪問。各選區、功能組別的結果陸續公佈,直至中午12時,最後一項、萬眾期待的港島區結果公佈,60名議員正式誕生,立法會新一幕又再開始。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3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要聞 A02 |
明報
|
明報記者 2004-09-14 |
頭條 |
親政府對民主派力量33:25 民建聯得13席成最大黨 |
立會新局 178萬選民終於作出了他們的選擇。不過創紀錄的高投票率並未如泛民主派所料為他們帶來大勝的局面,相反民主黨更損兵折將,失去了兩個議席的同時,也失掉了坐了多年的第一大黨位置,如今退居第三,可說是今次選舉中,除了「一鋪清袋」的港進聯以外的最大輸家。民建聯及自由黨則肯定是大贏家,因為他們分別增添了兩個議席,其中民建聯加上盟友工聯會更以佔13席之多,躍升為新一屆議會中的最大政黨。 民主黨退居第三 很多人都在問:究竟未來4 年手握立法大權的60名立法會新貴,與上一屆有何不同?綜合多方面的公開資料,新一屆議會有著如下的幾項特點: 親政府(或稱親建制)與泛民主派的力量對比改變了。在上一屆議會中,與北京或特區政府關係良好,起碼可以協調磋商的議員,包括了民建聯及工聯會、自由黨、港進聯、勞聯、早餐派、鄉事派等,合共大約有38人之多。遭政府視為反對黨的則只有22人。 在新一屆議會裏,港進聯連一人也沒有「入局」,早餐派則由7 人減至4 人。總的來說,親政府議員與泛民主派的比例已變成33與25之比。餘下取態未清楚者只有來自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的劉秀成及金融服務界的詹培忠。 正因如此,雖然泛民主派在地區選舉中取得的議席較預期差,但總的來說,在議會的議席還是多了3 個,令兩派對壘的形勢更為吃緊。 企硬分子入局施政綁手綁腳 街頭戰士「長毛」梁國雄和以狠批政府聞名的鄭經翰均以高票當選入局,標誌著新議會中,專注及強調基層利益的激進力量正在冒升中。關注基層利益的議員還有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陳偉業等。 他們在議會中的人數雖然只是幾人,但他們在政治上採取不與建制妥協的策略,以及在經濟上大力爭取勞工權益,例如爭取商界大力反對的最低工資及最高工時等,可能會倒過來牽制民主黨和45條關注組等同路人早階段試圖走向理性中間的定位。 此外,這股不惜與中央對著幹,甚至視《基本法》為「惡法」的力量,亦會令北京與民主派和解一事變得更加困難。在兩大勢力如此「吃緊」 的情況下,新一屆議會將要處理重大問題如《基本法》23條立法、政制檢討、面對財赤等艱巨問題,當局在這一形勢下,難免會綁手綁腳。 專業人士學者增加 綜觀新當選的60名議員,除了多了幾名激進派的代表人物外,無疑也多了理性專業的聲音。換屆選舉共換了20人,本已有不少專業人士的立法會,有法律背景的議員也由8 人進一步增加至11人,當中4 人是資深大律師,1 人是大律師,6 人是律師,就連以往專業人士不多的民建聯及工聯會,亦有兩名律師新血李國英及鄺志堅加入議會。 除專業人士外,也有多名大學教授或講師加入議會,包括剛卸下港大建築系教席的建築、測量等界代表劉秀成,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公開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李國麟等。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0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社會及專欄 A32 |
太陽報
|
評論員柳三禪 2004-09-14 |
《監察網》 曹宏威的貢獻 |
在立法會選舉投票揭盅前,三禪說了會有滿地眼鏡,果不其然。最大的冷門是,左仔民建聯竟是直選第一贏家,並且進身立法會第一大黨。這對民主派來說,是噩耗,但對北京和港府也不見得是百分之一百的幸事。因為,以民建聯的歷史包袱和代表基層的特質,很難發展為執政黨。 另外的冷門是長毛入局。長毛打亂了民主派的鑽石名單,打低了黃成智,這是民主派的正人君子想不到的,也是北京和董生想不到的。 董建華政府未來如何在議事殿堂共處,是一個新課題。不過,對北京來說,這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可以告訴香港市民,普選確要循序漸進,長毛這等人,連民主派也不正眼看的人,也能當立法會議員,誰能說他若普選爭行政長官就不會當選? 何秀蘭在區議會選舉贏了葉國謙,但想不到栽在了蔡素玉手上。怨誰呢?何秀蘭口況不說,心況必定在罵李柱銘。事實上,就是李柱銘的告急,使余若薇名單的票過多流向楊森、李柱銘名單。如果李柱銘少拿一千票,也都能贏。那麼,這要怨誰呢?只能怨那些不準確的民調。事實上鍾庭耀的票站調查也是不準,說何秀蘭有望,使何秀蘭空歡喜一場。 在新界東,民主派都在後悔搞甚麼鑽石名單,但如果在港島搞鑽石名單,何秀蘭就不會輸了。 新界東犧牲了黃成智,其實是長毛搞的鬼,沒有長毛搞局,黃成智不會輸。另外,這也是曹宏威的功勞,曹宏威搶低了黃宏發的票,使到劉江華名單上多一席。所以說,這次民建聯運好。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401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要聞 A03 |
香港經濟日報
|
吳志賡、賴美玲 2004-09-14 |
立會新局 |
馬丁告急過火 民建聯借勢煽火 |
港島區前線何秀蘭所以意外「墮馬」,據民建聯選舉軍師葉國謙分析,關鍵是民主黨李柱銘的「告急牌」玩得太過火,尤其利用滾動民調以製造危害形勢,但最後自己被民調「玩死」。 葉國謙:做工夫 令對方得票不均 葉國謙分析,民主派要在港島全取4席,關鍵是得票一定要平均,民建聯要殺出血路,一定要令對方得票不平均。「我們借用他們的『告急牌』,做了一點工夫,令某一個票源大量增加,這是他們自己造出來的,我們只是借勢,煽下火。」 事實上,民主黨楊森及45條關注組余若薇兩張名單,總得票高達20.4萬,本有機會奪4席,但因分票不均,則正中民建聯下懷。 民建聯今次反擊戰成功,全賴看透今次選舉最大特色:利用民調! 葉國謙指:「今次的選舉特點,是將民調變成選舉工具,去打擊對手或壯大自己,民調並不是一種知識,而是有特定用途。」 利用民調 絕地反擊 早在選舉前約兩周,葉國謙極罕有地公開民建聯的內部民調,指蔡素玉的支持度,跟民主黨只相差數個百分點。蔡素玉在拉票時,不停強調最後一席要與李柱銘競爭。在投票當日,主席馬力在傍晚時分,主動對傳媒說選情與民主黨「咬得很緊」,強調民建聯可「反敗為勝」。葉國謙昨日承認,其實當時民主黨的支持度已大幅拋離了蔡素玉。 葉國謙更提出一個重要的心理戰術:「在選舉時每個人都只會想自己怎去取得議席,沒有人會說自己夠票的……而在比例代表制中,我們經常研究,怎樣用最少的選票,取得最多的議席。」 無政治議題 鑽石名單失效 至於新界東,7人鑽石名單一開始就被喻為愚蠢策略,即使加入45條關注組成員湯家驊這政治新星,最終得票率僅達四成,排第四的黃成智就這樣出局了。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指出,在沒有強烈政治議題下,鑽石名單未能發揮功效。 另外,鑽石名單不能集中民主派的票源,反而讓部分激進派,或傾向中產和專業的選民,分別把選票流到四五行動梁國雄和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身上,亦是黃成智落敗因素。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1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股票投資 B07 |
蘋果日報
|
曾淵滄 2004-09-14 |
曾淵滄專欄 |
民企自由行尚未炒完 |
這一次立法會選舉,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應該是投票前各種各樣的民意調查,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錯得可怕。為甚麼錯?因為到了真正投票時,支持者會以為那些票王票後的票已經夠了,於是紛紛改投同一陣營的「告急」者,結果「告急」者高票當選而票王票後險勝,更無法帶自己的下一位候選人入立法會。 看來,民意調查已經變成票房毒藥,當人人都知道民意調查是票房毒藥之後,將來的選舉民意調查,相信會有不少人心中支持A,卻會告訴來調查的人他支持B,讓自己心中支持的A變成告急對象,讓B成為民調的票王票後,這是新的陰謀論。 立法會選舉結果,傳媒一般只留意泛民主派可以得到多少席位,但我認為經常為基層爭利益、鼓吹免費午餐的人進入立法會數量,對港府的施政方針影響更大,在政治立場上,陳婉嫻與李卓人是對立的,但在爭取基層利益上,兩人立場沒多大分別,我擔心的是免費午餐派會不會增加,如果增加,港府會被迫增加開支,增加福利,公務員也可能加薪,那才是香港的災難。 基本上,昨日的港股表現與立法會選舉並沒有任何關係,股市依然正常的運行,過去10天的好消息太多,應該還未完全消化,特別是民企自由行的消息因為距離立法會選舉太近而沒有得到充份的報道,對股市的推動還留有餘地。 民企自由行不但對收租股有利,也對地產代理有利,昨日美聯(1200)開始發力向上,看來有創歷史高價的可能。 明天思捷(330)公佈業績,昨日股價已經大幅炒起,思捷是很難分析的股,PE這麼高,大股東又時不時賣掉一些股,這兩個因素應該對股價不利,但思捷股價卻升完再升,不斷地創新高,今年2月中才破30元大關,昨日已破另一大關40元,收市雖升勢放緩,但也很接近40元。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19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B02 |
英文虎報
|
Matthew Lee 2004-09-14 |
DAB played up rivals' fears for key wins |
Pro-Beijing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DAB) members were celebrating after outmanoeuvring their Democratic Party archrivals to become the biggest party in the new Legislative Council. Most of the newly elected DAB legislators showed up to meet the press on Monday after snatching 12 seats _ nine directly elected and three through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The Democratic Party could only manage to win nine seats _ seven in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and two in the functional ones. The DAB won 454,827 votes, which translates into 25.7 per cent of the total votes cast, slightly more than they received in the 1998 Legco election but four percentage points less than in the 2000 election. Former chairman Tsang Yok-sing said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newly registered voters would not be as detrimental to the DAB as the pro-democracy camp had suggested. ``At least 60,000 new voters voted for us,'' Tsang said. Of the five directly elected constituencies, Hong Kong Island was the battleground for the most intense fight between the two rival camps. Choy So-yuk, fighting for the sixth and last seat in the island constituency against pro-democracy rival Cyd Ho, won because the party's election strategy was well executed, according to DAB vice-chairman and campaign mastermind Ip Kwok-him. Ip, who did not run in the election after losing his district council seat to Ho in November, would not say whether Choy's victory over Ho in the Legco election amounted to sweet revenge for his earlier loss. ``Pre-election opinion poll results were a vital tool for dir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lection campaign strategy,'' Ip said on Monday. ``It was our strategy to keep the [pro-democracy camp] off balance.''. Ip said that, contrary to opinion poll results that showed a tight race between Choy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s Martin Lee, DAB strategists knew all along that the real battle was between Choy and Ho. As such, the DAB played along with the pro-democracy camp's fears of losing Lee. Ip admitted that the DAB knew by 4.30pm on Sunday that Lee had a lot more votes than Choy. However, vote canvassers kept telling the public that the DAB was lagging behind a little, with the aim of boosting the numbers for both Choy and Lee in the hope that Ho would be squeezed out. And their hope came true. Ho lost to Choy by around 800 votes. ``It is fair to say that in an election, anyone will try to win the most seats with the least support,'' Ip said. ``We could not have guessed the final outcome, but we couldn't be the only ones to have accurate opinion poll results,'' Ip said. Choy refused to comment on her own election campaign strategy. ``Whether the strategy of vote allocation worked should be left for the academics to study,'' she said. ``In the next four years, I will focus on issues like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 In the New Territories East and West constituencies, the DAB's Lau Kong-wah and Tam Yiu-chung secured enough votes to put their running mates Li Kwok-ying and Cheung Hok-ming into Legco. With Kowloon West also not worrying the party too much, Ip said the DAB's main focus was on the Kowloon East and island battles. ``We changed our plan from running for three seats to two seats once `Taipan' [former radio talk-show host Albert Cheng] came on the scene, and thanks to DAB founding member Chan Yuen-han, two seats were secured in the [Kowloon East] constituency,'' Ip said. Ip said that despite Chan playing down her DAB links in her campaigning, she would not have been allowed to run without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go-ahead. Tsang admitted Cheng's Kowloon East entry took his party by surprise. ``The new candidates affected us and also the Democratic Party. It was something that we had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that meant we had to do a better job,'' he said. Party chairman Ma Lik, who is recovering from colon cancer after being treated on the mainland, assured the public that he is healthy enough to lead the party and thanked voters for supporting the DAB's quest for ``stability and harmony''. ``We have the trust of the public, but don't call us the majority party,'' he said. ``There is no simple explanation for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 government. However, we will continue to monitor its work.'' Regarding the new faces, Ip said Li Kwok-ying, a solicitor, can provide legal expertise with bills and Wong Ting-kwong from the import and export sector can strengthen the industry's links with the mainland.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8003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港聞 A08 |
明報
|
2004-09-14 |
新聞背後 |
民建聯借李攻何 |
在港島選舉,原本告急的民主黨李柱銘以高票當選,民建聯蔡素玉卻險勝看來「穩陣」的何秀蘭,令民建聯在港島奪走兩席。這戲劇性結果絕非偶然,民建聯巧借李柱銘告急牌暗攻何秀蘭,民主派蒙在鼓裏,結果告急牌「過分成功」,令何秀蘭落敗。 民主黨沒資源做票站調查 這場絕地反擊的舵手之一,正是曾於去年區議會選舉敗給何秀蘭的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 民主黨主席楊森不願評論自己是否被民建聯「玩」,但承認由於他們沒資源做票站調查,投票當日,不能每小時都知道最新選情,故沒辦法估計「告急牌」應何時收手。 事實上,民主黨在選舉中段,從民調看到何偉途和涂謹申事件令港島民主黨團隊支持度下降,加上余若薇名單一直較民主黨名單多出約10個百分點,故內部評估認為,若繼續宣傳原先「1+1=4」(即一半選民投給民主黨,一半投給余若薇,盼令兩名單共取4席)的配票策略,李柱銘便有很大機會落馬。 據悉,民主黨港島區團隊在選舉前一周,曾開口要求余若薇名單不要到南區拉票,結果獲支持度一直高企的余若薇答應。但民主黨不放心,臨近選舉數天,李柱銘猛打告急牌,9.12前夕更公開預言自己會敗給蔡素玉,結果9.12有報章頭版報道李柱銘與蔡素玉的世紀之戰,「有你無我」的局面,深深印在選民心中,令民主派支持者紛紛投向民主黨。 其實,民建聯內部民調顯示,民主派「1+1=4」的配票本有機會成功,但醜聞頻出後,民主黨轉用告急策略,反令民建聯有機可乘。 葉國謙昨在記者會上透露,民建聯取勝關鍵,在於令對手不能平均配票,所以借用了李柱銘的告急牌。 馬力傍晚放風 聲東擊西 葉承認投票當日,李柱銘沿用告急策略,民建聯主席馬力於下午4時更主動放風,指李蔡二人的選情「拉得很緊」,結果李柱銘於6時後著力宣傳告急信息,誰不知民建聯在4時的內部民調已知李柱銘遠遠拋離蔡素玉,放風目的只為助李一把去打擊何秀蘭。 到晚上8時多,蔡素玉才透露自己正跟何秀蘭爭最後一席,泛民主派知悉時為時已晚,無力扭轉何秀蘭劣勢。 有知情人士稱,早於本月3日葉國謙在吹風會中稱民建聯有「隱形票」,有力反勝民主黨取兩席,其實是「出口術」,替李柱銘的「告急」造勢,聲東擊西。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2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要聞 A07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失議席 楊森歸咎配票差 力撐民主勢力壯大 |
民主黨在今屆立法會選舉失勢,淪為第三大黨。民主黨主席楊森昨日總結戰績,拒絕正面談論該黨的成敗輸贏,僅表示:「不會掛齒於一次戰役或計較一兩席的增減。」對於李柱銘告急導致何秀蘭落敗,副主席李永達說:「我們不是神。」楊森只承認,該黨與泛民主派的選舉配票做得不理想,又認為可能是選民自行配票及民調失準造成這結果。 民主黨在立法會選戰中落敗,黨魁楊森昨日總結戰績。徹夜未眠的楊森昨日在記者會上甫開腔,即聲稱今屆選舉投票率創新高,泛民主派得票率超過六成,取得二十五席,較上屆增多三席,整體民主力量壯大,值得「欣慰」。他說,從選舉得出的「公投」結果,反映大部分市民支持雙普選,希望中央政府正視結果為港人對民主的熱愛,不是對中央的挑戰,民主派希望繼續與中央政府溝通,並監察港府,改善施政。 「 不計較一兩席增減」 不過,在其他民主派新星得以上場之際,楊森絕口不提民主黨本身取得的議席減少、慘變「輸家」的定局,他指「不會掛齒於一次戰役或計較一兩席的增減」,一切以大局為重,今趟付出代價也是值得。對於該黨的成敗,他避而不答,稱「交由選民自己評價」。 他唯一承認,是該黨與泛民主派的選舉配票協調工夫未如理想,可以做得更好。楊森說:「我承認選舉工程不夠民建聯好,配票亦做得不夠民建聯好……他們的配票是我們做不到的,要承認這點,如果不是,沒有進步的,他們透過組織,用組織結合這些票。」 戰友出局「 我們不是神」 對於民主黨在港島過分「告急」,成功「保」李柱銘,卻令「戰友」何秀蘭出局,李永達無奈地說:「我們不是神。」楊森也指當時「沒人可叫停」,「不會覺得對不起(何秀蘭或選民)。」而選民自行配票,或票站民調失準,亦易令選情變化。楊森又不肯評論「七‧一連線」的鑽石名單是否失敗,而落敗的黨員黃成智去向,須再開會研究。 失望第二梯隊未上位 民主黨對於第二梯隊上位美夢「落空」,「不失望就假的」,故該黨內部下月會舉行一個路向營,便檢討今次選舉成果及探討日後發展,並研究怎樣深化及培養第二梯隊,例如提高知名度及豐富政策事務經驗。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立會選舉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薪火團隊 新東意外奪2席 民建聯獲首位專業背景議員 |
【商報專訊】記者黃慧琪報道:民建聯在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取得不俗成績,其中在新界東「薪火團隊」更意外奪取2席,不單讓一度宣告選情嚴峻的劉江華繼續入局,亦成功帶同律師出身的李國英進入議會,令民建聯突破性地獲得首位專業人士背景的立法會議員。其餘5席則一如所料,落入自由黨的田北俊、泛民主派的鄭家富、劉慧卿、湯家驊,以及「後勁凌厲」的梁國雄手中。 民建聯團結爭勝 由於選舉尾段有民調顯示,「長毛」梁國雄有力「突圍」進入議會,令新界東的選情再度引起關注。 宣佈結果一刻,至選舉前仍未達到取一席支持度的民建聯,最終獲得高達95434票數,足額完成「薪火團隊」的2個目標:即除超越去屆66000多票外,亦意外地奪得2個議席,令在場已精疲力盡的助選團隨即雀躍得高叫「團結、團結」的口號。 新界東的投票率達五成六,在77萬選民當中,有逾43萬人投票,是全港第二高投票選區。結果,一度揚言要奪取6席的「七一連線」名單,取得16萬8千多票,得票率三成九,最終只能將3名候選人送入議會,而田北俊及梁國雄則分別憑68000多票及近60000票取得議席,得票率分別是一成六及一成四。至於「薪火團隊」則取得95400多票,得票二成二,名單中排首位的劉江華順利「入局」,排第2的李國英亦成功擊敗「七一連線」排第4的競逐連任的黃成智進入議會。 民建聯新增支持者眾 對於民建聯能取得2席,劉江華坦言,「有少少意外,沒有想到,感謝選民的支持!」他提到,從得票數字看,他們今屆新增了支持者,相信這些選民是認同民建聯的理念,希望是求穩定、求發展,對社會有建設,亦證明在經濟環境漸漸復甦之下,民建聯的「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理念,是符合及反映到很多市民的心聲。 他指出,今屆得票多了30000多張,雖然未能知道成功開拓了哪類票源,對「薪火團隊」來說有一個期許。問到「七一連線」的「鑽石名單」是否失效,他未有正面回應,只說他們的確對「薪火團隊」帶來很大的威脅,所以大家最初感到非常艱巨、面對很大的挑戰,他說直至現在他們仍是強大的隊伍。 李國英:地區工作獲認同 首次晉身立法會的李國英表示,之前從未預料能夠當選,更沒有想過當選之後會怎樣;由選舉開始,他們一直覺得形勢嚴峻,大家只希望做好地區工作力保一席。他認為,今次勝出反映民建聯的地區工作受到市民認同,他又說進入議會後,首要工作是向劉江華好好學習,包括在會上的說話技巧。 田北俊:助改善營商環境 直選「初哥」自由黨的田北俊,昨早未有在展貿中心等候結果公佈。但當他凌晨抵達中央票站時,民調初步顯示他將可順利當選,曾表示未來4年最重要做好地區工作,不致令選民失望,更讓自己在08年立法會選舉得以連任。他又說,過去數星期在街頭接觸很多市民,發覺大眾最關心的是經濟問題,希望自由黨能夠協助政府改善營商環境。他稱,當選後首要工作是盡快於北區、大埔、沙田及西貢開設4個辦事處。 田北俊亦稱,不擔心梁國雄進入議會後,會影響立法會的運作,認為議會有訂立議會規則讓議員有所適從。問到他會否擔心長毛在議會上作弄他,他回應說,議會中大家是同事,絕對尊重每一位立法會議員的意見,包括當選後的梁國雄議員。他又多謝幫他助選,與他合作以及給予他們寶貴經驗的地區人士,令他們在地區工作上可以急起直追,不致仍然步伐緩慢。 在新界東奪得議席的湯家驊表示,「七一連線」最終只令3名候選人當選,而排在第4的黃成智「墮馬」,他感到可惜,認為黃的落選是因為梁國雄及田北俊的支持度很高。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新聞-政策政情 P07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4 |
楊森拒評不夠民建聯「玩」 |
立法會港島區選情在選舉日急轉直下,原本穩操勝券的何秀蘭以八百多票之微敗給民建聯名單第二名的蔡素玉。對於民建聯「明針對李柱銘,暗追擊何秀蘭」的告急策略奏效,民主黨主席楊森不肯評論是否不夠民建聯「玩」,強調民建聯的配票動員力較泛民主派優勝。 楊森夥拍前主席李柱銘取得十三萬一千多票,得票率達百分之三十七點二,較余若薇與何秀蘭的七萬三千八百四十四票多出近倍。楊森及李柱銘昨天早上在點票中心均以「發夢都估不到」形容民主黨的大幅得票令何秀蘭以輕微票數落敗,兩人更忍不住流下男兒淚,楊森兩度向市民及何秀蘭致歉,李柱銘說,寧願輸的是自己,坦承要為配票失敗負全責。
變臉否認對不起何秀蘭
不過,楊森在下午出席記者會時卻「變臉」,否認民主黨有「對不起」市民及何秀蘭的地方,重申民主黨並非不思進取,只是配票組織力技不如親中派。他指出,無黨派范徐麗泰的支持度在各大民調均遙遙領先民建聯的隊伍,但范太的得票最後少於民建聯;同樣,工聯會陳婉嫻在民調中支持度達三成,但得票卻少於民建聯陳鑑林,由票後淪為「包尾」。 楊森坦言,泛民主派無法做到親中派的配票效果。 他表示:「他們透過龐大的組織去做,支持者又順從於分配,這是他們成功過我們的地方,我們要學習,而且要盡快學,否則在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制度下,我們會好難打。」 民建聯的內部調查顯示,早在選舉日前數天已得悉李柱銘的支持度持續增加,但選舉當日卻刻意營造最後一席由李柱銘與蔡素玉之爭,迫令民主黨打告急戰術,而民建聯實際的對手其實是何秀蘭。楊森被問及是否因為過度「告急」而犧牲了何秀蘭,以及選舉策略比不上民建聯,他均以「不評論」回應。
李永達:我們不是神
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補充說,選情在最後的日子主要取決於大多數的游離票,民主黨難以準確估計選情的真正變化。他舉例,曾高票落敗的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在上屆的形勢原本大好,但在選舉日前三天才與陳偉業倒轉,根本始料不及,他說為何秀蘭落敗感到非常難過,日後會檢討避免有關情況。李永達則以「我們不是神」回應無法預知選舉名單的實際得票百分比。 何秀蘭昨天在點票中心被問及是否「配票玩得不好才輸」時表示,所有制度也不是百分百的公平,今次是第一次由不同民主派組織協調配票,亦是港島區市民第一次配票,情況難免有所閃失,她希望民主派能汲取經驗■ |
文章編號: 20040914391013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港聞 A08 |
明報
|
2004-09-14 |
新聞分析 |
民主派配票無章 |
泛民主派今屆力爭半數議席,最終失諸交臂,只得25席,更損失了何秀蘭和民主黨黃成智兩名上任議員。究其原因,除了因為醜聞影響民主黨外,最大問題在於配票:在破紀錄投票率下,泛民主派沒有資源做有系統的配票,親政府陣營卻通過各種方式,成功將選票配到適當候選人手中。 蔡子強斥等於沒協調 早於本年初,泛民主派已著手協調參選名單,讓「大狀」梁家傑、湯家驊等政治明星「插入」各區參選。但協調了半年,結果未如人意,最終出來的名單,便曾遭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批評為「等於沒協調」,因為幾乎所有想參選的人都在名單中。 七一連線令民 建聯收漁人利 名單定出後,泛民主派協調者「功成身退」,各名單的競選策略都「閣下自理」。像新東的「七一連線」鑽石名單在未如理想的競選工程及宣傳攻勢下,輕易被愈戰愈勇的「長毛」梁國雄搶去大量選票,更令原本難望當選的民建聯李國英坐收漁人之利。 九龍東「空降」了鄭經翰和梁家傑,但他們和民主黨在配票問題上各不相讓,各自發揮,結果民主派只取3席。香港島則因為民主黨打「告急牌」,令何秀蘭落馬。 親政府陣營卻在劣勢中闖出一片天,也是全靠配票得當。工聯會陳婉嫻一直在九龍東民調中領先,但在競選當日,陳婉嫻的助選團在傍晚時分已開始「隱形」,事後「票後」的得票率反而屈居陳鑑林之後。 同樣情況也在港島出現,在民調中遠勝民建聯近10個百分點的范徐麗泰,在投票日前轉趨低調,結果她的得票竟比民建聯馬力名單少,最終她跟馬力、蔡素玉齊齊入局。 告急戰混淆選民 事前積極參與民主派協調的人士看罷選戰,不無感嘆,民主派的確在協調及配票策略上毫無章法,像李柱銘般打了近1個月「告急戰」;新界東的「七一連線」先替蔡耀昌告急,然後是黃成智告急,到最後竟然連「湯家驊告急」的口號也叫了出口。混亂不已的選民,如何配合這樣的配票策略?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2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選舉專版 A02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劉江華謝票笑開眉 |
【本報訊】民建聯成為立法會選舉大贏家,黨內各區候選人獲悉結果後不久,便返回地區向選民謝票。 協助政黨奪得新界東選區兩席的民建聯成員劉江華表示,能夠獲得選民的認同並得到支持是很大的鼓舞,並會安排在今晚舉行祝捷晚會。 否認以告急博取選票 劉江華及其選舉團隊昨午四時在大埔火車站向選民謝票,但新晉立法會的李國英遲到近半小時,部份支持者趨前主動與他握手道賀。 劉江華認為,該區支持民建聯的選票較上屆多近三萬票是得來不易,選民投他一票是對其地區工作表現的認同。 劉江華又否認前日以「難保一席、選情告急」的選舉策略博取選票,他強調只是根據民調「實話實說」。但據劉身邊人透露,他習慣選舉前一星期不再聽取民調,以免影響心情。 劉江華又表示,有不同背景的人士進入議會,會令立法會更為生動。部份議員會以出位的手法表達政見,但劉強調,議會有議會的議事規則,在議會中工作,既要有姿勢亦需講求實際。 另外,以八百多票險勝對手何秀蘭的蔡素玉昨午亦在區內謝票,她不時向選民揮手示意,狀甚風騷。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港聞 A06 |
新報
|
2004-09-14 |
社評 |
立法會三足鼎立 改善民主最重要 |
立法會選舉,有人誇張是親政府政黨和「對抗派」決戰,選前有部分候選人以「打倒保皇黨」拉票,但倒不了對方自己反而鎩羽。敗陣後,有人歸咎七‧一效應消退,但很明顯,有選民並不喜歡這種沒有政綱,只有霸氣的政客。 親中親政府的民建聯,在今屆立法會中,奪得地區直選九席,連同功能組別三席,一躍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但所謂「大黨」,並未能左右大局,立法會內還是三足鼎立,親政府抑或反政府的政黨,必須取得自由黨及其他獨立議員的支持,才有足夠票數通過法例。 投票支持民建聯的選民,超過四十五萬人,就算比對手人數少,亦是不少數目,他們的聲音不能忽視。一個社會有不同政見、不同聲音是很自然,必須兼容並包,倘若一味鼓吹對抗,對社會並無益處,例如民建聯在民調「包尾」的候選人,拿到高票當選,有人揶揄是「魔術票」,但有選民支持,合法就可以。 今次選舉在點票上出現混亂,但若「抹黑」是作弊則誇大失實,就拿社會福利界(功能組別)多了六十張選票,可能引發訴訟來說:這界別三位候選人,包括現時當選者,均是「泛民主派」人士,若然其中一人是親政府政黨成員,「陰謀論」自然愈吹愈烈,現時多了選票還未找到原因,恐怕是忙中有錯,選舉委員會在實行票站點票上,未能做到快速、準確,有人指摘:本港是國際都市,但在選舉上還要用人手點票等緩慢方法,和國際都市形象不符合。不過用太先進電腦等設備,未知選民是否接納得來。 新一屆立法會要面對政治議題不少,包括《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準備重新立法、政制改革等;但議員首要工夫,還是在改善經濟、增加就業上做工作。今次立法會選舉時,民意調查機構訪問不少選民,他們均希望議會首要做的,是改善民生。在財政赤字高企,未來外圍經濟又有跡象放緩,香港在就業市場上,仍是僧多粥少,而經濟強勁復甦的同時,市民未能受惠多少好處,打工一族待遇未見增加,政府和立法會必須通力合作,解決這些問題。 此外,議員在申報利益方面,特別是用公帑租用自己物業作辦事處,在釐定租金高低時,有不少灰色地帶,新一屆的立法會,應該制訂守則堵塞漏洞。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09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政黨執位 A02 |
文匯報
|
2004-09-14 |
何秀蘭落馬 李柱銘卸膊 |
【本報訊】余若薇的名單在多個選前的民意調查一直佔先,看似能穩取兩席,「保送」何秀蘭入會。可是,李柱銘一句「選情告急」,即時「吸」去余何名單不少票,令「配票」徹底失敗,何秀蘭下馬!李柱銘選後先是「沉痛」表示「不幸誤殺同道」;但晚上出席電台節目時,則歸咎於民調誤導、自己知道「做錯事」太晚。 玩告急勁吸余何選票 何秀蘭說昨日到達點票中心時仍滿懷自信,豈料卻突然發現選情告急,最後敗於民建聯蔡素玉手下,雖然何曾要求重點票數,但最後仍未能改寫命運。當選舉主任宣佈重點的票數時,站在台上的何秀蘭和余若薇互相對望,雖強裝笑顏,卻難掩失望與無奈。 走到台下,何秀蘭仍然強忍淚水,面對大批傳媒的追訪,她坦言配票策略出錯,彼此不協調。 選前不斷指選情告急的民主黨以超過13萬張選票當選,楊森及李柱銘在得悉結果之後,一直木無表情。面對記者,楊森和李柱銘都表現得「欲哭無淚」。李柱銘聲稱,從來未試過當選之後是那麼的不開心:「我李柱銘因為告急,不能夠打低蔡素玉,反而令一個那麼勇敢的夥伴,失了她的席位,我情願輸得轟轟烈烈,不是這樣贏的。我可以話,這4年我都不會感覺到開心的。」 李何對話矛盾大暴露 不過,何秀蘭和李柱銘在商台節目《政事有心人》中對話時,卻暴露出何李之間其實有不少矛盾。 何秀蘭在節目中說,余何名單一直都很落力呼籲選民配票,自己一開始就提議「1+1=4」的配票方法,民主黨怕「同志」的票流到余何名單,否決這個方案。自己亦曾經提議和李柱銘一齊「行孖咇」,但也被李柱銘拒絕。 當被主持問及何時知道何秀蘭選情告急時,李柱銘承認,民主黨下午5點鐘知道,但他又稱自己是到晚上10點才知道,立即叫選民投余何名單,不過當時聯絡不到何秀蘭。聽到這一說法,何秀蘭立即接著說:「我8點鐘已經知道自己選情告急,8點幾已經有一大批傳媒跟著我。」不滿之情,不言而喻。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9.12立法會選舉 鬥士入會 A04 |
成報
|
2004-09-14 |
信民調 反送蔡素玉入會 |
立法會昨日的賽果,民主派成績遜於預期,不僅沒有奪取立法會過半數議席,而且所得議席總數亦較選前預測的22至26席少,令特區政府以致北京中央,都大大舒了口氣,至少日後施政仍未致於被手握足可改變大局的政黨擺佈,保得住特區政府行政主導地位這個大原則。 中方暗運功 民建聯反勝 選前被看差一線,但結果卻反敗為勝的民建聯,原先在香港島及九龍東都形勢告急,及後在埋門一腳,順利將陳鑑林及蔡素玉送入會。雖然民建聯聲稱沒有進行配票,但中方陣營背後的動員,以及民主黨戰術出錯的客觀因素,都令民建聯有機問鼎立會新一哥地位。 據瞭解,民主黨李柱銘選前頻頻打出「告急牌」,為民建聯締造了乘勢而上的機會,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間接承認,敵方陣營若成功運用配票策略,絕對有機會全取四席,但事實上對方卻「盲目」相信民調,最終更用上了「告急牌」,「畀沖好多機會我地」。 陳婉嫻讓票 陳鑑林跑出 民建聯過去一段日子,主要著眼於蔡素玉及李柱銘之爭,結果各界紛紛以為李柱銘「告急」,將選票全撥歸李柱銘身上,反而令余若薇、何秀蘭名單選票急跌,再加上民建聯友好兼獨立人士范徐麗泰,在尾段刻意放軟手腳,未有全力拉票,結果令民建聯選票增加,成功將何秀蘭打敗。 在九龍東方面,葉國謙承認,有賴工聯會陳婉嫻從大局出發,願將部分團體及工聯會選票轉移至陳鑑林旗下,才令雙陳同時勝出,大讚陳婉嫻願為全局著想,又強調民建聯與陳婉嫻沒有隙縫,「佢喺民建聯創會黨員,民建聯有咁嘅成就,佢無功都有勞」。 記者曹寶利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1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要聞 A11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立會大換班添21新面孔 詹培忠又重來發叔黯然出局 |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六十位立法會議員大換班,有超過三分一,共廿一張新面孔進入立法會,其中功能組別有十三位新議員入局,當中獨立的詹培忠和鄉議局林偉強都是重返立法會;而直選則有八位新議員入局,民主黨李永達也是重返立法會。歷任立法會超過十九年的獨立議員黃宏發在新東失利,要步下立法會的政治舞台,而民主黨黃成智也成為鑽石名單的犧牲品。 入局 冷馬譚香文夠勤力 以「爆冷」勝出會計界功能組別的民主派譚香文,「意外」地為泛民主派爭取多一席位,她認為,全憑自己勤力拉票,才能成功擊敗其餘八名對手。 賽前外界看好陳茂波,最終能反敗為勝,她認為主因是自己夠「勤力」,「很多人不估計我有勝算,艱苦環境下激勵我的鬥志,我親自打了一二千個telephonecall(電話),又sende-mail(寄出電郵)給我的選民!每一個下午在中環灣仔叫咪! 上任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李家祥曾經口出狂言,指「不認識譚香文」又說「隨便找一個人都可以贏她」,譚香文笑言,反而給予她更多推動力,證明「勤力必定有回報。」 「我已經有二十至三十個小時沒有睡覺!」譚香文表示,前日除了為自己拉票外,又到九龍東為李華明團體助選,連續多個小時未有休息,感到身心疲累,但對於最終能為泛民主派多取一席位,將未來跟泛民主派有更多緊密聯繫。 湯家驊為港爭民主 在鑽石名單中順利當選的新界東候選人湯家驊坦言,今屆立法會將會出現不少新面孔,他希望像他這一類政黨新星,可以為議會帶來新景象。 他向所有選民承諾,為香港爭取民主,他可以與各方面進行溝通,不過被問到會否放下大律師的工作,擔起全職議員時,則表示未有細想這個問題,但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現時的工作,不要辜負選民對他的期望。 張學明得力鄉事派 本身是鄉事會成員的張學明,與民建聯的譚耀宗組成名單出選新界西,結果順利晉身立法會。他表示要感謝市民及團隊的幫助,更表明雖然自己是鄉事會成員,但將會與民建聯組成好拍檔,共同關注民生問題。 譚耀宗坦言,今次的結果著實得來不易,而且亦屬意料之外,他說,在上屆選舉中,來自鄉事會的票數只有二萬二千多張,但今屆卻大幅上升至三萬票,亦是這個原因令張學明順利進入立法會。 李國英民建聯師爺 新界東的民建聯劉江華名單,爆出冷門結果,排第二從未有議會經驗的李國英,亦意外地晉身立法會。民建聯選舉統籌兼副主席葉國謙在選舉後的記者會上,特別介紹這位新面孔,表示憑藉他任律師的專業,日後遇有立法問題就要「靠曬佢」。 在選舉過程之中一直被傳媒「走漏眼」的李國英亦自言,今次成功是一大突破,由於自己沒有議會經驗,相信要適應立法會文化要下一番苦工,「在說話技巧和議題討論方面都要多學習。」他表示,希望實際為市民做事。 潮州怒漢「不報復」 循金融服務界功能組別重返立法會的詹培忠表示,感謝該界別的選民給予的信任及支持,承諾為業界爭取應得的利益,會將業界聲音向董特首表達。曾入獄的他承諾:「我絕對會做得好一點,有做錯的地方,我承諾會改過,希望我在立法會時,帶給大家清新,有內涵的議員!」外界擔心他會對政府採取「報復行動」,他說:「一個英明政府,絕對不會怕任何人,更加跟不同意見人士溝通!」 他笑說:「證監會雖然不是政府架構,但也是香港合法機構,不應該驚任何人!應該不要欺壓任何人,最重要是依法施政和溝通!」 他又想擔任溝通大使,成為民主派跟親中派別兩方的溝通橋樑:「民主並非一定要抗中和反抗,大家可以互相溝通,我認為特區政府一定要幫民主派溝通,達致香港可以包含各界意見!」 郭家麒致力醫療改革 以「五五波」姿態參選醫學界功能組別的郭家麒,擊敗了角逐連任的勞永樂,順利進入立法會。他認為,今次是有史以來最多醫學界投票表達自己的意願,他要多謝所有醫學界的支持。 他指出,在上任後,他將會專注進行醫療改革工作,而且亦希望改善醫療界資源不足的情況,以及新一代醫生就業的問題。他指出,本來一直希望參加地區直選,但最終卻選擇循功能組別出選,他謙稱自己能順利晉身立法會是幸運使然,但他希望憑著自己醫療界的多年經驗,可以為業界服務。 出局 黃宏發輸不是完結 由八五年已經擔任立法會議員的黃宏發,昨天黯然走下立法會政 治舞台。他在選舉日之前仍堅持:「我覺得今次選情是最不穩定的一次,但我不相信自己會輸。」面對選情嚴峻,他還說:「我就是我,不會狂砌對手,不會做不正規動作。」然而,前日立法會一戰,他在新界東各黨派一片「告急」聲中敗北而回,他感慨地說:「人生甚麼也總有第一次。」 黃宏發並沒有到九龍灣的點票中心,他前日得知民調結果,他仍說:「相信自己不會輸。」然而,他的面上帶有黯然之色,忍不住吐出心底話: 「人有好多條路要行,我無為計畫過輸後要做甚麼,也沒有想過輸,但凡事也有第一次。」他說:「即使是輸,也不代表是一個生涯的完結,不代表是劃上句號,可能是另一個生涯的開始。」黃宏發一向予人感覺「我就是我」,今次的宣傳口號,除了要「除三害」外,便是堅持自己是「代表理性」,他的選舉海報更是滿天字海,代表他認真看待政策一面。當問及他的票源,他總說「從來都不知道」。 黃成智受累負面新聞 在鑽石名單中排名第四的黃成智最終未能連任,但他坦言自己心 情平靜。他說︰「選舉總是有贏有輸,輸了並不代表一切!」不過,分析今次落敗的原因,他認為是近期的負面新聞影響,拖低了投票率所致。他更說︰「每次選舉都已經預備會輸,我又不是沒有輸過,九五、九八年我都已經輸了。」他強調,經過了今次的失敗,他會好好檢討,以求下次捲土重來。 丁午壽嘗直選滋味 本來循功能組別出選的丁午壽可以說是穩操勝券,不過,今屆他卻決定測試自己的實力,首次在新界西參加立法會直選,可惜最終他亦只能將同一名單的周梁淑怡送入立法會,而自己則黯然淡出。 由於在選前一直呼聲不高,所以在得知最終的賽果時,他亦未有表現特別失落,反而為自己經歷了一次直選感到欣慰。 麥國風心情最複雜 希望能夠連任立法會衛生服務界別的麥國風,當知道自己出勝機會不高時,只再三強調心情複雜,內心交戰。他不但不肯面對現實,反而不斷強調與另一位候選人李國麟是叮噹馬頭。不過,當被追問在落敗後將有何打算時,他只說自己會盡量將壓力減到最低,更老大不情願地說,即使最終 落敗,他還是會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繼續服務社會、服務市民、服務大眾。 何秀蘭配票教訓大 在選舉前一直狀態大勇的余若薇及何秀蘭名單,最終只有排在首位的余若薇入局。雖然何秀蘭一直強調個人的得失並不重要,但從她落寞神情,已經知道就連她自己亦不能接受這個現實。 她說,今次選舉是泛民主派首次配票,就算自己失去了這個議席,亦讓市民學懂了如何配票。落敗的她更拋下一句說︰「 (失去 )這個議席是值 得的!」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7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每日雜誌 A16 |
星島日報
|
齊秀峰 2004-09-14 |
架勢堂 |
超額完成中央開香檳 |
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確令不少人跌碎眼鏡,反對派在直選遇上滑鐵盧,只取得十八席,僅比上屆多得一席,特別是今屆直選新增六個議席,反對派一加一減之下只多取一席,其餘五席竟然盡落建制派之手 (詳見附 表)。 以大數論,反對派得六成選票,取得十八席即是六成席位,其實合乎比例,不過對手民建聯卻大獲全勝,它得到二成半選票,卻取得九席,即是取得三成席位,正如政壇高人所言,民建聯用盡了所有得票,搶對手議席搶到最盡,要再去想,也想不到它可以在哪個區多拿任何一個席位,或多或少反映選舉工程的完善調度。 民建聯運都贏埋 反對派今屆「塘水滾塘魚」,大多在自己人手上搶位,如尾段突然在九龍東參選的鄭大班,只是用「魔術票」(鄭自己用語)奪去司徒華退休留給徒弟胡志偉的位置,李柱銘在港島區大打告急牌,結果雖然保住自己一席,卻因為多搶了一萬三千多票,害死何秀蘭。 齊秀峰通宵看點票,特別留意無線電視和港大合作做的點票速報,他們派人去票站報數,齊秀峰看到凌晨兩點多,已驚覺港島最後一席的選情有異。事前票站調查說何秀蘭應可出線,無線的點票速報卻一直打出蔡素玉名單得票領先何秀蘭三千至四千票,顯示蔡素玉有機當選! 不急告急另有盤算 結果真是如此,經常福大命大的蔡素玉,今次絕對有運,若馬丁少搶何秀蘭八百多票,何秀蘭便可入局,換一個角度,如果馬丁再搶多一千九百票,也可以把他自己名單排第三位的黎志強推入局,就是這個不多不少的狀況,把蔡素玉送入立法會。 出現這種局面,馬丁明顯有責任,最後一兩天的民調顯示,雖然余若薇名單仍然略為領先,但馬丁名單的支持已追近,選情肯定不急,他還不客氣地大力告急,發動友好傳媒幫他大做文章,只為多搶選票,對他來說,最理想的結果是自己名單得票超過晚輩余若薇。 而他、楊森、余若薇和何秀蘭四人齊齊入局,這樣既照顧自己面子,反對派又可以取得最多議席,怎料最後卻過度挖走余若薇名單的選票,把何秀蘭踢出局,這又非馬丁意料所及。 就是因為人人心中有一個私家議題,反對派的協調工夫完全白做,令他們得不到應得的議席,齊秀峰早說反對派在新界東的鑽石名單有問題,猶記得當日某黨魁問起怎看「七一連線」可得多少議席,齊秀峰覺得「七一連線」所謂坐四望五之說,完全是「吹水」,須知一張名單要坐四望五,得票要超過六成,街外還有客源相近的長毛和黃宏發在參選,「七一連線」要拿六成選票,即是反對派合共要拿七成以上選票,有無咁誇張呀? 「七一連線」只組成一張名單參選,其實各有私心,有人不想自己單獨參選,把日走下坡的叫座力露底,有人不想太辛苦搞選舉工程,結果便變成一張名單,排第四的黃成智能否當選,頭三位者又是否這樣關心呢? 中央計法廿四席 在外國或在台灣,如果政黨遇上如此重大的選舉挫敗,黨魁或主責選舉的核心要員會即時請辭,但香港的政黨領袖卻對結果仍感欣慰 (妙就妙在和董伯伯有同樣評價 ),或者評一評對方有「老大哥」配票自己學不來,對配票失誤的根源輕輕帶過,有人說中央在今次選舉盡顯功架,但她的對手又是不是比想像「弱雞」呢? 最後要補一筆,反對派說有廿五人當選,但中央只算廿四人,因為護理界的李國麟和中聯辦可以對話,所以未歸入反對派之列,事前中央做足準備,認為反對派議席如在廿七席或以下可列為理想情況,怎料埋單竟然只有廿四席,連運氣都贏埋,中央大員肯定值得開香檳了。齊秀峰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要聞 A06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馬丁自責濫告急送素玉入局 何秀蘭雖敗不餒下屆或捲土重來 |
立法會港島區選舉結果可謂出人意表,泛民主派原主張的「 1+1=4」配票策略,隨著民主黨李柱銘連番「告急」拉票,形成「自己人搶自己人票」局面,以致余若薇名單第二位的何秀蘭落敗,變相將席位拱手送給民建聯蔡素玉。李柱銘雖成為該區票王,但不停自責,更一度哽咽,形容「寧願輸得轟轟烈烈,未來四年都不會感到開心!」 民調中一直墮後的民主黨楊森團隊,最終竟以十三萬一千七百八十八票成為該區票王,比所需選票多出一萬三千七百五十六票。而余若薇名單,則以八百一十五票之微,令排第二位的何秀蘭,敗給選情一直不被看好的蔡素玉(見表)。 情願輸得轟轟烈烈 雖然與楊森雙雙當選,但李柱銘卻因為連番告急致何秀蘭落敗感內疚,得悉結果後更哽咽地說:「我李柱銘因為告急,不能夠打低蔡素玉,反而令一個這樣勇敢的夥伴失去席位,我情願輸得轟轟烈烈,不是這樣贏!」 而民主黨主席楊森亦流著男兒淚,向市民致歉:「我是不想何秀蘭……我想同香港的選民致歉。」他承認,在選舉日尾段不斷「叫馬丁告急」策略失當,令他感到痛心,更多番強調「自己唔想」,何秀蘭會落敗實始料不及。 至於被「自己人搶票」而倒灶的何秀蘭,則表示從沒怪責任何人:「我無意思要令任何人,為一個議席難過……選舉只是一個四年段落,議席亦只是一個工作的渠道!」她稱無意提出呈請或推翻結果,今次當是磨練,不排除下屆捲土重來。 兩度點票秀蘭僅敗 其實,在選舉初期,民主黨已一直採取哀兵策略,指最後一席是李柱銘與蔡素玉之爭。雖然兩張泛民主派團隊曾主張「1+1=4」的配票策略;但到選舉中期,李柱銘已告急;後期更不理原有配票策略,要求所有選民全數動員投給民主黨,最後將蔡素玉送入局。 港島區是最後一個公佈結果的選區。昨晨七時,首輪點票已完畢,當時何秀蘭以八百二十一票之微敗給蔡素玉,但民主黨發現點票過程混亂,要求重新點票。楊森及李柱銘指,在小西灣票站中,票站人員曾將所有警察及選舉代理人趕出票站,在沒有人監視下封箱。另外在太古票站中,有十一張地區直選選票落入功能票箱中,發出的選票與收回不符。經近十四小時馬拉松式點票後,及至昨午十二時許,才正式公佈結果。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5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論壇 A35 |
明報
|
陳健民 2004-09-14 |
民主派應考慮2012普選 |
母親仰病在床,出院幾天,姊弟們都勸她不要投票,免勞累身體。她卻說一票也不能少,堅持早上先去盡公民義務。 香港有超過170萬人在週日和我母親一樣投下他們的意願,結果打破了98年53%的投票率,亦破了投票人數紀錄。即使人們選擇的候選人不同,對民主化的態度亦有緩急之別,但對用普選方式選舉政治領袖可說已身體力行,為全面民主奠下基礎。特別是港島區為保李柱銘連任,大量市民在票站外輪候投票,可見中產階級對民主的關切。如果我們將地區直選投給泛民主派的選票加起來,為數約110萬,佔有效選票的62%,幾乎重返98年市民對民主派的高支持率。 民主派重返98 年支持率 雖然選民在醜聞影響下已表現不錯的熱情,但民主派在地區直選成績差強人意,只能取得18個議席,比選前學者預測的最差成績還要少一席。最令人遺憾的,是李柱銘的「告急牌」吸票太多,令何秀蘭反敗給蔡素玉。此役可見民主派間缺乏默契,更無紀律可言,令配票錯亂。相反九龍東陳鑑林可以出線,全憑鐵票從陳婉嫻名單中轉移,令大班帶領陶君行出線的大計告吹。 民主派另一挫折,是「七一連線」在新界東毫無鑽石效應,民主黨黃成智黯然出局。七一連線在這次競選中,並無充分發輝湯家驊的明星效應,我就碰到有選民因厭惡連線中一些人物,因而不願意投票給湯大狀,可見一加一可以少於二的道理。當然七一連線作為民主派整合的嘗試,其意義超越一兩席的勝負。 民主黨、前線、45條成員能接受共同政綱和候選人排名次序,實在難能可貴。可惜是競選為醜聞牽動,社會政策議題闕如,無法突顯連線的意義。 民主派配票失敗,雖獲超過六成選民的支持,卻未能取得應有的議席數目。相反,在功能團體選舉沒有比例代表制的複雜性下,反而有進帳。法律、社福、資訊科技、教育、醫學、會計、衛生服務界,均落入民主人士手中,令民主派陣營在未來一屆的總數上升至25人,比上一屆略多3席。但在經歷七一遊行和港人政治覺醒以後,這樣的成績可謂令人失望。 據此形勢,泛民主派日後應如何推動民主? 首先民主派須透過這次選舉認清當前局面。從一端看,長毛能高票當選,顯示我們的政治體制急需改革。20多年前當司徒華、劉千石等在維園舉行集會時,身為「革馬盟」成員的長毛只能在場外孤獨地派發單張,鼓吹革命。這些年來,長毛從社會運動的邊沿,一直抗爭至進入建制當中,顯示市民對政府施政、商人治港極度不滿。更深一層的,是感到政府以至政黨已經僵化,必須用最強烈的聲音,震破一切民情的障礙。 從另一端看,強調「穩定為香港」、與政府溝通合作的民建聯劉江華不單能自保,更「爭氣」帶領第二梯隊的李國英進入議會,可見社會上亦有相當的保守力量,與改革力量並肩發展。無論從這次選舉結果和有關雙普選的民調均顯示,香港約多於六成人傾向較快的民主改革,少於四成傾向緩慢。民主派當然可以依仗多數人的意願,繼續爭取07、08雙普選,但可預計會引發來自中央以至特區相當數量的市民的反彈。再加上今天七一遊行人數下降與民主派在地區直選的失利,民運的勢頭已遭遇一定挫折,民主派應先行鞏固基礎,謀定而後動。 其實這次大選對民主發展亦有不少正面的信息。民主人士在醫療、會計界當選,進一步強化民運中的專業理性力量,不單有助鞏固中產主流對民主的支持,亦有助中央審慎面對特區的民主訴求。自由黨正副主席順利在直選勝出,亦有助商界認識草根市民並非一定與商人對立,問題是他們如何將自己與市民的利益統一起來,然後有技巧地與市民溝通。受到這次勝利的鼓舞,自由黨在未來會更積極走向普選方向,即使步伐不會很快,亦將減少商界對香港民主化的障礙。 2012 中央不能再封殺 在政制發展問題上,這次大選亦迫使自由黨承諾爭取2012年普選特首。即使言辭閃爍,民建聯基本上亦同意以2012年為目標。香港的「半民主政制」千瘡百孔,不及早實行特首普選,管治問題將難以疏解。但礙於各方認識不同、準備不一,民主派亦應切實考慮,在議會中聯合各派就普選時間表尋求共識。假如各派能承諾以2012年為目標爭取普選特首,再通過特首向人大常委提請政改建議,中央決不能再以特區缺乏共識為由封殺港人普選願望。 果能如此,民主派在這次大選未能大勝,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1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論壇 A35 |
明報
|
吳志森 2004-09-14 |
把寶押在六成投票率策略錯誤 |
第 3屆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近180萬,投票率高達55.63%,創歷史新高。泛民主派事前預期投票率將升至六成,從協調參選名單到具體的選舉工程,整個選舉策略都押在高投票率之上。無論是選前醜聞影響了投票意欲,還是港人的民主訴求已經見頂,投票率離六成還差一截,結果令泛民主派出現損兵折將的結局。 泛民主派新界東的鑽石名單是建基於高投票率的假設之上,結果引來劣評如潮,但新界東的泛民主派候選人仍然信心爆棚,不肯改變,最後輸了民主黨黃成智的議席,而造就了名不見經傳的民建聯李國英當選,一來一回,對民主黨造成了不輕的打擊。 兩次七一大遊行,泛民主派氣勢如虹,一直形勢大好。但泛民主派山頭林立,割據稱雄,以為六成投票率就可萬事大吉,對配票更是嗤之以鼻。相反,對手民建聯的組織動員能力都比泛民主派高,因為危機感重,配票工作做得異常細密。原九龍東票後陳婉嫻得票,竟比民調包尾選情告急的陳鑑林還要低,可見左派選民忠心耿耿,配票能力之強,差不多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缺乏組織能力的泛民主派難以望其項背。 香港島的情況也反映泛民主派缺乏全局觀念。李柱銘一開始大打告急牌,把選戰說成是與民建聯蔡素玉爭最後一席的殊死戰,策略成功,但得票高達13萬多,遠遠超過保第2席李柱銘入局所需,搶走了余若薇大量選票,令排第2的何秀蘭以些微票數落選。泛民主派全無配票策略,浪費了支持者的選票,損失了一位高質素議員,令人遺憾。 新一屆立法會,泛民主派未能過半,親政府議員仍能控制大局,但批評政府甚烈的梁國雄、鄭經翰高票當選,反映選民求變之意甚堅。若特區官員以為穩握半壁江山而沾沾自喜,將會自吃苦果。【[email protected]】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10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鼎足三立 A05 |
文匯報
|
2004-09-14 |
民主黨承認配票失敗 |
【本報訊】經過今屆立法會選舉後,號稱立法會「第一大黨」的民主黨,手上擁有的席位減少四分之一,由上屆11席減少到9席。選民已經給民主黨派了一份不及格的成績表,顯示他們政績實在是令人不滿。但民主黨在總結時,一方面承認配票失敗,另一方面「賴」比例代表制不合理,導致他們「得票與議席不相稱」;然後,該黨又把「泛民主派」總得票率,撥入民主黨成績表內,向自己面上「貼金」。 歸咎比例代表制「不合理」 民主黨在是次直選取得的議席較上屆少3席,面對「支持度」下跌,該黨前主席李柱銘和主席楊森竟將議席減少歸咎於比例代表制;歸咎於配票工作不及民建聯「高明」。楊森說,今次選舉未能取得預期理想的席位,主要是配票工作「不高明」,「其實我地啲票唔少,但在配票時唔及民建聯,佢配得相當之叻,你睇嚇馬力在多個民調中,支持度都是低於范太,現時投票結果就可以取得兩席,這點我地要學,如果唔係,始終都是敗給對手」。 被問及在新一屆立法會之中,民主黨議席繼續減少,楊森稱,一、兩個議席「何足掛齒」,最主要是「泛民主派」日後如何達到更有效發揮合作關係。在「泛民主派」還未明確表達將會有何種形式的合作安排,楊森便「拍心口」表示,將會扮演好與其他「泛民主派」合作的角色。 楊森「拍心口」稱與人合作 另外,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早前曾誇下海口,誓言「泛民主派」在新界西要取得7個議席,但結果他們只取得5個議席。 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不願直接承認事實,只稱「泛民主派」在立法會選戰中的配票策略未能取得預期效果,更指配票不理想因為對手有幕後人士協助:「不像對手咁,有組織及權威人士指導點樣配票!」 何俊仁還坦言,「泛民主派」在是次選舉中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競爭。他承認當初的如意算盤未能打響,令泛民主派每組名單的第二梯隊都未能成功進入立法會。他強調,要汲取經驗並研究往後的選舉策略,民主黨將會在下月10日舉行檢討營,研究如何培訓具明星級的第二梯隊黨員。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2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要聞 A06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社評 |
立會聲音多元化是好事 |
投票人數和比率都創下歷年新高的立法會選舉,基本上塵埃落定,撇除個別政黨力量的消長,今次選舉結果,令到議會增加不少新面孔,議席分佈亦更平均,開創出議會聲音更多元化的新局面。 在這新局下,民建聯以十二席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自由黨以十席居次,民主黨則以九席屈居第三。若計及泛民主派和一些獨立人士所取得的議席,立法會的利益群體分佈頗為均衡,避免了一黨獨大局面。 在直選議席方面,民主黨較為失利,少了一席,但泛民主派則多了一席,估計民主黨不少選票是流失往其他民主派候選人手中。自由黨首次從直選中取得兩席,而民建聯則是大贏家,增加了三席,原因之一是民建聯選舉工程做得比民主派好。 投票制度利新秀進場 在選舉前,民主派為了減少「自相殘殺」的情況,進行了大規模的協調。不過,選舉結果顯示其協調及配票效果欠佳,既有鄭經翰臨時擇區參選擾亂了陣腳,又有李柱銘過分告急累及何秀蘭下馬。民主黨領袖在得悉結果後,曾坦言配票安排太複雜,令選民難以明白,言下直指比例代表制不及單議席單票制易明,是導致失利原因之一。 比起簡單多數制,比例代表制確是較為複雜,但仍然獲得歐洲不少民主國家採用,原因是可以關顧少數社群的利益。單議席單票制下,候選人只需得到簡單多數選民支持便可贏得議席,這種「勝者全取」的安排,容易導致大黨每個選區輕微勝出,但就取得大部分議席,由於這個制度所贏議席比例很易遠高於得票比例,有利壟斷權力,被視為傾向建制或大黨。 積極推動人權的美國密歇根大學哲學系教授科恩(CarlCohen),在其著作《民主概論》中,指出兩種制度各有優劣,比例代表制可使比較大的少數黨能有代表進入議會。這正是今次選舉出現的結果,如果奉行簡單多數制,「長毛」梁國雄、自由黨兩位候選人和四十五條關注組部分成員就未必能透過直接選舉晉身立法會。 新組合反映民心求變 這些人能夠透過直選躋身議會,反映了人心求變,希望議會內出現新思維,就算是泛民主派,也有與民主黨不同的聲音。比例代表制給予這些人打破建制大黨壟斷的機會,促進政黨發展,強化新陳代謝,提升活力。 泛民主派在選舉前,曾經定下很高目標,並且預期投票率愈高勝算愈大。不過,今次投票率雖然未達他們所預期的六成,但也創下百分之五十五點六的新高,另一大黨民建聯一樣可以做大贏家,打破民主派塑造的神話。民主黨要避免逐步轉弱而受淘汰,不能只把問題簡化為投票制度不利,而是正視選民選擇,作出調整回應 現時立法會內的勢力分佈均衡,印證了選前民調顯示市民希望議會能夠兼顧施政和監察,議員組合比上一屆多元化,可視為可喜現象,這股更新力量如何改善施政,推動本港社會和政制發展,就要各政黨和議員日後繼續努力了。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5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培育新進 A07 |
文匯報
|
2004-09-14 |
今屆選舉之最 |
最多議席政黨——民建聯 民建聯在今次選舉中共贏得12個議席,其中包括9個地區直選議席和3個功能組別議席,一躍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成績驕人。 另一政黨自由黨則憑著地區直選的2個議席,以及功能組別的8個席位,在立法會上奪得10個議席,成為老二。 至於在上屆立法會擁有最多議席的民主黨,則在今次選舉中倒退,由上屆的12席減至9席,淪為老三。 最無驚喜選區——九龍西 九龍西選區作為本屆唯一沒有增加議席的選區,除了議席不變,連競選對手亦是上屆的舊面孔,是今屆選舉中最「悶局」的一區。 結果現任議員民建聯曾鈺成、民協馮檢基、民主黨涂謹申及獨立的劉千石(見圖)都順利當選,攜手晉身立法會。 得票最少直選候選人——鄒秉恬 新界西選區的鄒秉恬以1725票的0.37%得票率落敗,這是所有參加直選的候選人當中得票最低的;至於最高的名單,則是同區以鄭家富和劉慧卿為首的鑽石名單,共獲得16萬8千多張票的39%得票率。 競爭最烈選區——港島區 由於民調一直顯示民建聯和泛民主派在該區都有能力取得最後一席,兩派的支持者紛紛出來投票,令該區的投票率為五個選區中最高,有57.63%;至於投票率最低的選區,則為新界西,只有53.48%。 最多人投票的一屆選舉 今次選舉是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的第3屆立法會選舉,其中參加地區直選投票的選民有178萬4千多人,投票率為55.63%;參加功能界別選舉投票選民有13萬4千9百多人,投票率達70.14%。二者的投票人數和投票率均創香港選舉史上的新高。 最遲公佈結果選區——港島區 今屆立法會選舉競爭激烈,很多選區都要經過幾重點算才公佈結果。其中最遲公佈的是港島區,要在昨午12時10分才公佈;功能界別方面,由於區議會組別候選人的實力相差太大,大會在昨早8點10分就公佈,該組別的劉皇發(見圖)以267票高票擊敗對手民主黨鄺國志,成功當選。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3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培育新進 A07 |
文匯報
|
2004-09-14 |
自由黨育新進 為來屆鋪路 |
【本報訊】自由黨今屆派出12人參選,結果10人當選,榮登立會第2大黨,成為今次選舉的另一贏家,首次接受直選洗禮的主席田北俊及副主席周梁淑怡更雙雙報捷。初嘗直選甜頭後,田北俊坦言,該黨未來幾年致力開展地區工作,培育新進,為08年的直選鋪路。 今次立法會選舉中,田北俊、周梁淑怡在直選中分別以6萬及5萬多票當選,穩奪2個議席,加上在功能界別中的8個議席,令自由黨圓10席美夢。經過一晚的勞累,田北俊和周梁淑怡昨日下午換上整齊的服裝,以燦爛的笑容會見記者。 田北俊:與各黨合作 對於今次的勝利,田北俊感謝直選選民和功能界別選民的大力支持。他說:「這次直選,令我感受到市民真的很希望我們可以幫助政府做得好一點。」他表示,自由黨未來4年的首要工作是搞好經濟,改善營商環境,使僱員享受經濟復甦的成果,得以加薪及增加就業機會;在政治上,自由黨會積極扮演平衡和中間派的角色,在議會內與各黨合作,務求在政制發展上尋求共識。 由功能界別轉戰直選成功,加強了該黨朝向直選道路進發的信心。田北俊說,該黨未來幾年會致力在新界東和新界西開設地區辦事處,由當區區議員聆聽市民的聲音,就市民關注的事項進行民調,並發表報告,讓市民知悉自由黨的地區工作。而周梁淑怡和他亦會落區體察民情,穩固支持者的票源。 他又表示,該黨過去一年的會員增加了一倍,該黨會讓這批新進在區內實習,累積實踐經驗,為下屆的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作好準備。 雖然自由黨代表工商界利益,田北俊坦言,該黨未來會向跨階層發展,希望得到中小企及中產的支持。自由黨又會扮演中介角色,協助政府向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以求把有限的資源適當分配。 暫無意競選下屆特首 至於他會否重返行政會議,田北俊表示,這是特首董建華的決定。他指出,周梁淑怡已為行會成員,今次直選有助他們瞭解民生問題,把市民聲音帶入行會。 田北俊又直言,暫時無意競選第3屆特首,只會專注做黨主席一職。問及自由黨是否繼續「招兵買馬」,擴大自由黨的勢力,他表示,該黨正遊說志同道合的獨立林偉強和石禮謙入黨,但暫時無意向其他獨立人士招手。 對於有指田北俊最後放緩腳步,有心「相讓」民建聯,令民建聯在新界東奪得兩席,他否認說:「自由黨沒有鐵票,何來邊個讓邊個?」 開肉檔才能代表基層? 田北俊在競選期間,一直受長毛攻擊,指其不解民困,未能代表基層。田少昨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公屋收千五元租又好,千九元又好,唔通我真係要住埋公屋,先可以代表市民咩?沙田的街市我都去過曬,佢地生意做得好辛苦,我是知道的,唔通要我開個豬肉檔,咁先可以代表基層?」 他認為,最重要是瞭解小商戶的運作模式以及市民的需要,令基層市民覺得他也是基層的一分子。 對於主持問到以後會不會背背餐牌、搭搭巴士,瞭解一下叉燒飯多少錢,菠蘿油多少錢以顯示自己瞭解基層,田少笑著說:「這又何需要呢?」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3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港聞 A12 |
大公報
|
2004-09-14 |
馬力蔡素玉團結應戰雙雙入局 李柱銘怕輸踢走何秀蘭 |
愛國愛港陣營為本港選舉史寫下輝煌一頁,民建聯在第三屆立法會地區直選全面報捷。當中被視為「世紀之戰」的港島選區,民主黨李柱銘為求自保,狂搶「盟友」余若薇名單的支持票,令蔡素玉以八百多票擊敗何秀蘭,馬力與蔡素玉雙雙入局。可以說,不顧一切踢走何秀蘭的,是李柱銘。 蔡素玉在極其嚴峻的形勢下反敗為勝,奪得港島區第六個議席,其意義已不是一個議席的得失或一位戰將的榮辱,更是愛國愛港陣營在港島區能繼續與「民主派」分庭抗禮,在六個議席中平分秋色,亦是理性、建設的理念獲得社會廣泛認同的切實寫照。 蔡素玉即場謝票,感謝廣大市民及鄉親踴躍支持,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投下神聖一票。她並多謝義工朋友們在個多月來不離不棄的鼎力幫助。 猛打告急牌搶選票 經過六小時的重新點票,港島之戰在昨日下午十二時揭盅,成為整個立法會選舉的「壓軸」戲肉,全場焦點所在。此區有效票為三十五萬四千餘張,是投票率最高直選地區,達百分之五十七。六個議席分別由民建聯主席馬力與蔡素玉、范徐麗泰、民主黨主席楊森與李柱銘,以及余若薇奪得。何秀蘭成為李柱銘「告急牌」下的犧牲品,臨門脫腳,連任失敗。 蔡素玉氣走何秀蘭,可說一報去年區議會選舉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在觀龍選區落敗之仇。 民建聯箍票見成效 馬力名單獲票七萬四千多票,較上一屆多出二千票,但得票率為兩成一,下降約五個百分點。民建聯內部認為,民聯建沒有被范太大量吸走選票,反映箍票策略奏效,亦是這次得以險勝的關鍵。 民主黨為保在港島的兩個議席,不惜向「盟友」「撬票」,在投票日猛打「告急牌」,令余若薇名單的支持票向民主黨傾倒,何秀蘭「穩坐釣魚船」的大好形勢在半日間土崩瓦解,得票率由民調最高峰時的百分之四十滑落一半至百分之二十。楊森與李柱銘的選票則「出乎意料」地高達三成七,不單雙雙重返立法會,甚至排在李柱銘之後的黎志強也有力與蔡素玉及何秀蘭「壓線影相」,爭奪最後一個議席。 蔡素玉力壓何秀蘭 中午十二時,選舉主任公佈眾人得票數字,讀到最後一張名單余若薇「得票七萬三千八百四十四」,較馬力名單少八百一十五票,民建聯支持者馬上雷動呼歡,為蔡素玉以零點二個百分點的得票率力壓何秀蘭而雀躍拍掌,身穿黃色戰衣的助選團輪流上台獻花。 馬力在點票站表示,多謝市民在這個困難時候,走出來支持民建聯。「在這次選舉中,民建聯提出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的目標,我們相信,市民支持我們的口號,認同我們的理念,所以,我們首先感謝市民的支持。」 由奮戰李柱銘變成與何秀蘭生死相搏,並最終獲勝,蔡素玉一直戰戰兢兢。她說,多謝鄉親、社團和義工朋友們,在過去這麼長的時間,為民建聯的選戰努力工作。「廣大市民對民建聯的信任,民建聯深深體會,我和馬力會在議會內加倍努力,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港聞 A07 |
大公報
|
2004-09-14 |
轉軑稱重新考慮是否宣誓長毛慣說大話陋習難改 |
【本報訊】「四五行動」成員「長毛」梁國雄一向以來作風誇張,為求出位往往語不驚人誓不休,想不到這位新鮮出爐的「尊貴議員」,還是改不了這種慣說大話的習性。 或許連自己也沒想到能以「黑馬」姿態跑出,「長毛」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曾大言不慚地表示,正考慮拒絕在宣誓時表示擁護《基本法》,而改以「效忠中國人民、效忠香港人民」作為誓言云云。詎料言猶在耳,「長毛」即為大家示範了「轉軑」的技巧。 「長毛」提出的理由倒也「冠冕堂皇」。他聲稱,確實曾想過拒絕宣誓擁護《基本法》,不過當知道不少選民都希望他盡快進入議會,他稱會重新考慮是否宣誓。 這下可好了,原來「選民意願」在「長毛」議員心目中,佔著如此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但讀者們不妨看看同一位「長毛」,昨日接受一個網站訪問時之所言。當被問到是否知道新界東選民希望他進入議會後能做些什麼時,竟答曰:「我點知?呢啲野要落區做民調才知道嘛,應該由你地自己落去問嚇新界東居民,究竟要啲乜野!」 這位從建制外搞抗爭起家的「運動家」,究竟有否想過進入議事堂代表什麼?記者問他有沒有想過提出的第一個議案關於什麼,得到的答案同樣令人失望,「給我多點時間,現在還未知道議會是啥回事。」 議政不行,幹回示威遊行的老本行就得心應手得多了,「長毛」當選後不久,即到政府總部示威抗議「選舉安排混亂」,再次成功吸引媒體注意。「長毛」更揚言,視立法會為一個抗爭的「平台」,更說什麼「可以直接向中央領導人示威,因為我是立法會議員嘛!」做議員,卻硬是不務正業幹些與議政沾不上邊的事,除了給市民帶來些「感官刺激」外,於香港又有何益?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1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要聞 A03 |
香港經濟日報
|
賴美玲 2004-09-14 |
立會新局 |
范太自由黨 奪新興中產票 七一高投票率 未帶挈民主派 |
連續兩年的「七一」,有數十萬市民上街,他們對民主的訴求,可有轉化為選票?但泛民主派卻未能乘著今次55.6%破紀錄高投票率,在議席上取得突破進帳,只由17席增至18席;據學者分析,新增的40多萬選民,部分中產票源寧選擇走中間路線的參選人,令自由黨及無黨派的范徐麗泰在無地區基礎下也可當選。 嶺大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指出,以往的民意調查已顯示泛民主派能吸取大部分中產票,但對於一些身於建制中、以及精英出身的中產人士,就會選擇身份較尊貴的新興中間力量,如自由黨田北俊及范徐麗泰。 新增逾40萬選民 捧中間路線 在這個後七一的年代,市民想要一個怎樣的立法會代表?今年投票人數較上屆選舉增加40多萬,新增票源大部分為七一後崛起的年輕民主支持者,但不是全部也支持泛民主派。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解釋,民主黨於九龍東及九龍西的醜聞,令年輕支持者卻步,亦解釋了泛民主派未能因七一效應要大幅增長年輕票源。 依據各黨派的實質票數增長,泛民主派瓜分了約一半新增票源;其餘則被自由黨及范徐麗泰等直選新力量取得。 反政府氣氛退減 民主派難吸新票 雖然泛民主派取得新增票源,但在策略上就未能好好發揮,泛民主派的總得票率近六成二,票數增長29萬多,但只多取一席達18席;民建聯得票兩成半,實質票數只增6萬,也能多取一席,最終獲9席;自由黨田北俊、周梁淑怡及范徐麗泰,雖共佔一成票,卻取得3席。 陳健民指出:「中央一早否決07、08年普選,在選舉前夕,令致泛民主派不能利用與中央對抗的政治議題,推高支持率。」 他認為,加上奧運的歌舞昇平,整個社會的反政府、反保皇氣氛,已不像去年區選般高漲,在沒有重大政治議題下,泛民主派難以發揮吸納新票源。 另外,民建聯今次戰果亦令人大感意外,雖然讓黨新增票源較少,得票率亦較上屆減少4.7%,但議席不減反增,直選議席由8席增至9席,除九龍西之外,每個選區取2席,議席數目比民主黨還要理想。 陳健民解釋,民建聯所以「打不死」,是立法會的比例代表制的保障,加上民建聯仍可靠鐵票維生。 集中鄉事票 民建聯勝利關鍵 民建聯今次的最大突破,是成功於新界東取兩席。有傳聞指田北俊在中聯辦協調下,暗地配票給民建聯;但事實上,民建聯勝利關鍵,是精心部署地集中鄉事票源及成功於基層動員龐大義工隊。 民建聯團隊特意加入沙田鄉事主席莫錦貴,紮根新界東的鄉議局副主席兼民建聯成員張學明,過檔新界西參選,新界東鄉事票,劉江華就袋袋平安。雖然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同時出信呼籲鄉事支持自由黨及民建聯,但結果顯示,民建聯於鄉事重地的得票,遠遠拋離自由黨。民建聯爆冷取兩席,實是精心策劃。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1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港聞 A07 |
大公報
|
2004-09-14 |
劉江華與李國英以九萬五千票勝出 民建聯破七一連線奪兩席 |
【本報訊】民建聯在今屆立法會地區直選中取得九席的佳績,其中新界東更在「七一連線」這張所謂「鑽石名單」的虎視眈眈下,以劉江華為首的名單最終以九萬五千多票的驕人成績,成功為愛國愛港力量奪得立法會兩個席位。同樣具意義的是,作為劉江華名單第二位的李國英的職業是一名律師,意味著法律專業界進入議事堂,並非「民主派」壟斷的專利。本報記者陸智豪 早在昨日凌晨四時,最後點票結果還未確定下來時,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的中央點票中心內,一大班「薪火團隊」的支持者們,便在助選人員的專區內為劉江華等候選人吶喊助威,「劉江華,爭氣」的口號聲此起彼落,響徹全場。 最終,在選舉工程中一度宣稱告急的劉江華「薪火團隊」不負眾望,以九萬五千多票的第二高票奪取兩席,實際上粉碎了「鑽石名單」的「坐四望五」美夢。對此,劉江華坦言感到「少少意外」。 劉江華指出,民建聯在新界東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必須感謝支持民建聯「穩定為民生」理念的選民;他並強調,社會上有更多人希望經濟得到發展,民生得到改善。民建聯今屆在新界東增加逾三萬張選票,是選民對其團隊的一種期望,他們今後會更努力於地區服務,不負選民殷切寄望。 「鑽石名單」全程威脅大 被問到今次獲得佳績是否與「告急牌」 打得響有關,劉江華表示,較早前民意調查顯示其團隊距離穩奪一席還有幾個百分點的距離,「鑽石名單」一開始對其威脅也相當大,令他覺得選戰十分艱巨,所幸最後有更多人起來支持其團隊。「鑽石名單」的「威力」是否虛有其表?劉江華相當有風度地表示,這主要應由該名單的成員自己作評論,但他本人倒是認為名單是很有威脅的。 民建聯地區工作獲認同 直選新人李國英亦承認,選情非常嚴峻,一直以來抱持的心態,是盡力做好地區工作,力保劉江華入局,故自己能夠勝出是比預期中理想;同時結果亦反映了民建聯在地區的工作非常出色,獲得選民的認同。本身為律師的李國英又表示,民建聯在今次選舉中,有更多新人和專業人士進入立法會,是一項不小的突破。 今次在新界東勝出的還包括:自由黨主席田北俊、「七一連線」的鄭家富、劉慧卿、湯家驊以及「四五行動」的梁國雄,其中同樣是首次參加直選的田北俊表示,今次是選民給自由黨一個做好地區工作的機會,希望在未來四年在區內開設更多辦事處,他並會親自落區聽取市民意見。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1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國是港事 A32 |
香港經濟日報
|
王家英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 2004-09-14 |
立會定局 |
泛民主派似輸未輸 港府施政挑戰 |
眾所矚目的立法會選舉已於日前落幕,投票人數和投票率一如選前外界預期,創了立法會地區直選的歷史新高,分別達178萬餘票和五成五,反映出選民對這次選舉的重視與投入。至於選舉結果,在直選部分,泛民主派只取得18席,與原先一般估計的19至20席少了1至2席,稍令外界有點意外。但就選票分佈結構而言,有關結果仍頗為合理。粗略計算,泛民主派的得票率約為六成,而親政府陣營則有約四成,以六成得票率分得30個直選議席的18席,可謂完全符合選票分佈結構的比率。 如果說泛民主派必須對地區直選有所遺憾或警惕的話,有關的遺憾或警惕應主要來自三方面: 泛民主派 亂配票失策 (一)民主黨配票能力遠較民建聯為差。以港島區為例,余若薇名單排第二位的何秀蘭以不足一千票之微,敗給馬力名單排第二位的蔡素玉,而選前各方民調顯示,支持度相對落後的楊森和李柱銘名單,卻意外地取得超乎二席所需的票數雙雙當選,這無疑是楊森名單強打選情告急牌下,泛民主派支持選民胡亂配票的結果。 (二)自由黨的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兩張名單,分別投入新界東和新界西,以及范徐麗泰投入港島區,不僅沒有衝擊到同屬親政府陣營的民建聯,反而搶佔了中間票源,對這片原由泛民主派享有優勢的天地,造成明顯的擠壓。 (三)民建聯在各選區的票源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基層市民集中的新界西和新界東,增幅尤為明顯。這說明深耕基層的努力,並沒有因去年「七一」逆境而白費。 無論如何,就壓縮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當選空間的效果而言,包括中央政府在內的親政府陣營的努力,以及策略明顯相當成功。在這過程中,親政府陣營正面和負面選舉策略的交替運用,一方面緩和了政治氣氛,另一方面使泛民主派的選情備受連番醜聞事件困擾,可記一功,而民建聯與自由黨,以及其他獨立候選人如范徐麗泰等,在爭取基層與中間票源上的分工,也應是親政府陣營成功的重要關鍵。 儘管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部分的表現未如預期,但在功能組別卻頗有收穫,除了張文光、吳靄儀、單仲偕分別在教育界、法律界和資訊科技界成功連任外,郭家麒、張超雄和李國麟和譚香文也各自在醫學界、社福界和衛生服務界和會計界成功當選,使得泛民主派在立法會的議席總數,仍達25席。這樣的結果雖與泛民主派原來訴求的30席過半目標相距甚遠,但對未來影響,仍不容低估,原因如下: 新面孔魅力足 詞鋒利 (一)過去泛民主派在立法會只擁有22席,也已令特區政府的施政備受壓力,在新一屆立法會中民主派的議席,既然增至25席,特區政府未來的管治所面對的困境,肯定仍將有增無減。更何況,一些在功能界別成功當選的人士,如金融服務界的詹培忠,也相當獨立自主,使得今後特區政府的政策遊說工作,將會變得更為艱巨。 (二)如上所述,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人數和投票率,均創出歷史新高,而泛民主派的得票率也達六成。故此,雖然泛民主派所取得的議席,離過半數頗遠,但這只是半民主化的選舉制度使然。由高投票率和泛民主派的高得票所彰顯的主流民意,基本上仍如同選擇了泛民主派,包括民主派所高舉的民主訴求,而這必然會成為泛民主派未來與特區政府,以及中央政府談判周旋的重要籌碼和後盾,尤其是在具有高度爭議性的政改問題上,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無可避免地仍會面臨相當大的壓力。 (三)在當選的泛民主派候選人當中,除了一些傳統的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之外,更新添了不少魅力十足、學有專精、詞鋒犀利,甚至是被外界視為激進的政治領袖,包括大律師湯家驊和梁家傑、「名嘴」鄭經翰和四五行動成員梁國雄。顯而易見,泛民主派在新一屆立法會中的戰鬥力,必大為增強,而這對特區政府和問責高官來說,恐怕仍將會是揮之不去的噩夢。 (四)現時第二屆特區政府的任期,餘下不足三年,而按《基本法》只能連任一次,特首董建華也不可能再尋求連任。根據外國經驗,不再連任的政府,隨著任期逐步屆滿,其管治權威一般而言,會因日漸淪為看守政府,以及各種政治勢力(包括有志於角逐大位的政客)的挑戰而漸漸下降,如果有關政府原來的管治權威並不強大,其後期的管治將會變得更為困難。從這一角度看,未來特區政府極可能面對的一個局面是:其本已微弱的管治權持續下降,但泛民主派的實力則進一步增強。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而言,並不樂觀。 綜合上述的種種分析,泛民主派在立法會選舉中只取得較預期為少的25個議席,也許使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政治壓力暫時得到紓緩,但新一屆立法會畢竟變得更為獨立自主,故此能否與泛民主派達成必須的和解,改善關係,維持特區政府的有效管治,避免後董建華時代的提早來臨,仍將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今後必須克服的重大挑戰。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17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要聞 A10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陳鑑林封「魔術票王」 |
在民調中遙遙領先的工聯會九龍東陳婉嫻,與一直 「包尾」的民建聯陳鑑林角色易轉,成為該區得票最低的名單。取代陳婉嫻「票後」位置而成為「票王」的鄭經翰,亦指結果匪夷所思,指陳婉嫻「包尾」是不可接受的結果。他更笑言自己不是票王,諷刺陳鑑林才是真正的「魔術票王」,「只有佢可以變啲票出來」。 一直希望其愛將林文輝進入議會的陳婉嫻,最終願望成空,坦言有不舒服的感覺。對於自己的得票遠低於陳鑑林,更是五張名單中最低,陳婉嫻只不斷強調,會尊重選民的決定,她表示票源與陳鑑林不相同,但承認在選舉尾段,部分工聯會的助選團,為陳鑑林助選有關係。 當再次被問及會否退出民建聯時,陳婉嫻指,很明白政黨從選舉出發,她是代表勞工階層,一早知投票方向有不同,但至於退黨問題,她表示需時間考慮,遲些才處理。她強調自己是代表工聯會,但還是民建聯成員,希望讓選民知道這點。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6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9 ---------- |
國是港事 A33 |
香港經濟日報
|
馮煒光 民主黨前中央委員 2004-09-14 |
立會定局 |
立法會更均衡 民主向前邁進 |
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是香港自1991年有地方直接選舉以來,最激烈但也是最混亂的一次選舉。票站內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在以往是不可能發生的,但今日卻一一出現,令人對今次選舉的公信力產生懷疑。 然而,當選戰的硝煙逐漸散去,今次選舉對未來的政治生態,又有甚麼啟示呢?我的觀察是有三點,是值得大家留意的。 增議席 親中派也有好處 第一是增加直選議席,不一定對民主派有利。今次立法會選舉,按《基本法》新增了六個直選議席,本來選前大家都會認為,泛民主派會取得三席,而親中陣營通過范太取得一席、另外兩席則由自由黨的田北俊及周梁淑怡所瓜分,民建聯由於七一效應,可能只會是在各選區只保得一席。然而選舉結果卻出人意表。民建聯成了大贏家。民建聯不單沒有受兩次七一效應影響而處於劣勢,反而因策略及配票運用得宜,而在新界西、新界東及九龍東取得兩席,其中還包括了張學明及李國英兩位新人。至於因去年七一而給香港人印象極差的陳鑑林,亦能在該選區得票第四位而成功連任,而陳的得票數(55,188票)甚至較被譽為左派的票後陳婉嫻(52,520票)為高。 反觀民主派在今次新增六席中,其實只在九龍東取得一席。雖說鄭大班和梁家傑都以新人身份,各在九龍東各取得一席,但其中一席其實是補司徒華退休所留下來的一席。至於民建聯在港島選區,則連運氣也贏了。選前因為民調的結果顯示李柱銘的名單票數不夠,而余若薇又被譽為吸票機器而致有剩餘票,這個信息令民主派支持者,傾全力支持李柱銘,最後令何秀蘭不幸下馬。由此可見,在比例代表制下增加直選議席,左派及親中陣營,不見得沒有好處。 從基層到富豪 包容更廣 第二個觀察是,新一屆立法會內的參與較為均衡。通過直選產生的議員,有來自較激進的基層如長毛、有腰纏萬貫的如田北俊,亦有出身基層但生活條件十分富裕,而又聲大夾惡的鄭大班。從這個角度看,現時的直選制度不單是泛民主派的專利,也不是只對民建聯有較大好處,而是真的做到先前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所冀求的均衡參與。筆者希望這些人士,成功通過直選入局,能令香港的民主光譜更廣闊,也令香港的保守派及中央政府,更放心讓香港增加更多直選,甚至盡快實行普選。 自1991年香港政府開放立法會直選開始,直選在很長時間內,予人一種只對民主派有利的感覺,但那是單議席單票制的直選,然而在比例代表制,以及直選議席不斷增多的前提下,將來的分區直選議員,可能只需接近10%票便可奪得一個議席(今屆新界西便有兩位議員得票不夠10%)。因此,只要有一定的賣點,便有可能像長毛、大班或田少一樣可以通過直選殺入立法會。比例代表制的弊端當然很多,但從包容性方面來說,未嘗不是讓政治光譜更廣闊的一個選舉制度。 民主黨乏新血 恐無以為繼 第三是民建聯較民主黨更成功地提攜新人,民建聯在新西的張學明及新東的李國英,在選前較為低調,但卻憑策略及配票得宜,成功打入立法會。反觀民主黨雖然擁有不少有質素的第二梯隊人物,但由於黨內的一線明星實在太多,再加上泛民主派的選舉新星等不斷湧現,民主黨的第二梯隊根本難以打入立法會。對於一個政黨來說,不能持續有新血,並以這些新血來令更多選民有投票意慾,這是十分嚴重的問題。民主黨宜早早謀劃,否則當民主黨的一線明星日暮西山,而其他不時湧現的政治新星,又不願意加入民主黨時,可能會出現香港的民主事業遍地開花,但香港的民主黨卻無以為繼的局面。 展望未來,今次選舉雖然非常混亂,但投票人數及投票率仍然創了新高。再加上左派的旗艦政黨民建聯,在劣勢中取得佳績,立法會直選又有一個均衡參與,也是香港開埠首次有億萬富豪憑直選入局,也是首次有因藐視立法會而坐牢的人憑直選入局,因此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儘管民主派不能大勝,但香港的民主卻已經走了一大步!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17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0 ---------- |
隔牆有耳 A19 |
蘋果日報
|
李八方 2004-09-14 |
隔牆有耳 |
馬丁要去法國散心 |
今次選舉對啲老將嚟講,特別係馬丁,實在係從未試過咁辛苦,加上泛民主派香港島配票失敗,何秀蘭以八百多票飲恨,馬丁更是內心不安,真係寧願自己輸咗好過,但係選舉就係咁,邊個可以預知賽果,經此一役,馬丁睇嚟需要一段時間收拾心情。 早前有消息話,馬丁已經約咗班老友包括李鵬飛同埋傳媒中人林行止夫婦,喺選舉後大約係十八號,飛去法國酒莊試酒。馬丁日前同八方講,贏輸都好,的確要去外地抖抖,不過,佢本人就酒量麻麻,飲紅酒未必啱佢,好彩啲酒莊大部份都有個靚廚房,咁人地試紅酒,佢咪試美食囉,一於冇蝕底。 馬丁選舉日狀態一直好fit,十點半截止投票後佢重做訪問唔想走,後嚟旁邊嘅人都覺得佢夠曬皮要抖嚇,所以第一時間要送佢返屋企訓覺,等到快有結果先再叫醒佢去九龍灣展貿中心等正式宣佈,而由於知道阿Cyd會輸,馬丁喺九展成個人都冇曬心機,贏咗都笑唔出,可見呢個選舉制度如何殺死人。 陸恭蕙話輸得唔抵 馬丁告急叫曬啲擁躉出嚟投佢張名單,搞到益咗對手蔡素玉,肯定係馬丁始料不及,佢亦諗唔到自己咁大號召力,竟然一叫就叫咗十三萬票出嚟,可見佢作為民主之父嘅icon對香港人嚟講何等重要,一定唔可以俾佢輸。 當然民主派喺港島區塤唔到四個議席令好多選民好傷心,覺得佢地好失敗同冇協調,白鴿黨有排解釋啦,因為好多港島居民本來都自己分好票,一個投畀余若薇,一個就投畀楊森,響應佢地原來1+1=4嘅口號。 一直睇住選情嘅立法會前議員陸恭蕙都認為今次泛民主派輸得好唔抵,因為港島區佢唔選之後,本來只得三席,即係楊森、馬丁同埋何秀蘭,後嚟程介南出事唔選,余若薇補上,取得四個席,今次因協調不足累事,實在損失重大,要好好反省。 陸恭蕙最唔明馬丁點解咁驚,因為民調話佢掂,而喺選舉當日,佢喺六、七點已經聽到何秀蘭會輸,但係馬丁就話佢十點先收到消息,已經改口叫人分開投,但惟時已晚,而羅致光竟然喺八點收到料冇話畀馬丁知,總之泛民主派太客氣,結果出事,亦只有客氣收場,四年後何秀蘭捲土重來,應該知道點做啦。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3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1 ---------- |
要聞 A05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9-14 |
立會新局 |
笑看敗選 何秀蘭重返民間 |
「我沒有意思,要任何人為一個議席而難過!」在港島選區尋求連任失敗的何秀蘭,昨午得知重點後仍落敗的賽果後,仍然笑容滿臉,反過來要安慰為她落淚的兩個男人:民主黨主席楊森及前主席李柱銘。 楊森李柱銘落淚 何反予安慰 不過,在場人士都看得出,她與同一名單出選但當選的余若薇,齊齊笑容滿臉的背後,其實是抑制淚水的方式,但何秀蘭仍說:「他們(李柱銘及楊森)兩個男人哭,我們兩個女人不哭!」 配票有閃失 盼各方諒解 余若薇、何秀蘭的團隊,起初在民調中一直領先,但民主黨與民建聯不斷發出告急宣傳,令何秀蘭以815票之差,輸給民建聯的蔡素玉。 對於今次「倒灶」,何秀蘭大方地說:「今次是第一次,不同組織、黨派在地區內協調、配票,市民都是第一次,第一次有一些閃失,我相信大家各方面都要諒解。」 昨晚談起她的「硬淨」,何秀蘭向本報說:「一個人要懂得輸。」由選舉日至昨日傍晚,她自言40小時未有睡眠,「還未有時間休息」,因為仍要前往電台擔任節目嘉賓。 被問及4年之後會否再爭取重返立法會,何秀蘭說:「我會嘗試開拓其他空間,希望可以繼續議會內外的分工。」她又說:「到時到候有點轉變,也不是壞事。」 開拓網上言談空間,是她其中一個計劃,「去年的《基本法》23條網站,到現時還繼續更新,因為23條及07/08政改也快將成為重要議題,到時這些網頁也會很有用。」另外,她也跟青年網上論政團體「網˙政˙廿一」商討合作計劃。她笑指:「現在又返回民間組織,可以更自由。」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2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2 ---------- |
要聞 A02 |
新報
|
2004-09-14 |
頭條 |
配票失敗 僅奪25席 未過半數 民主派 滑鐵盧 |
在創歷史新高的投票率下 ,泛民主派面對配票協調失利 ,在立法會地區直選中損兵折將 ,只能取得十八席 ,連同功能界別,在新一屆立法會只能取得廿五席,未能取得關鍵過半數。相反民建聯及自由黨同時刷出新成績,兩黨穩佔廿三席,加上立會仍有十二名無黨派議員,民主派主導立法會希望破滅,在這場被視為民主派與保皇黨對決的選戰中,前民主黨主席李柱銘直言對結果感到不滿意,因民主派在直選議席沒有特別增加。 負責協調民主派參選的民主動力召集人鄭宇碩也表 明,民主黨在港島告急引來很多支持,令何秀蘭落敗,「當然處理得唔好,呢一席唔應該輸」。 欠協調何秀蘭出局 民主派配票效應失效,但民建聯則配票得宜,刷出新成績,直選成績總票數雖低於民主黨三千多票,但卻可取得九個議席 (民主黨只能取七個直選議席) ,連同三個功能界別議席,取下十二席佳績,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內第一大黨,一掃去年區議會慘敗的頹風,在九龍西及新界西均盡領風騷,成為區內票王,力壓民主派 在昨日公佈的點票結果中,泛民主派在港島及新界東的配票及協調明顯失利,直接影響民主派的整張成績單。在港島方面,基於李柱銘選前兩周開始大打告急牌,令「 1+1=4」的配票策略,徹底失敗,李柱銘反過來從余若薇名單挖走大比數的選票。楊森李柱銘名單得票十三萬一千多票,是余若薇何秀蘭名單得票的近一倍。 七一連線成績欠佳 最後,何秀蘭以八百一十五票之差,敗在民建聯的蔡素玉手上。相反,楊森李柱銘名單卻有一萬三千多餘票,未獲充分利用。 在新界東方面,民主派打出「七一連線」不同黨派的七子,於同一名單的策略參選,結果卻未如理想,不要說爭取五人入局,連排第四的黃成智亦被擯出局。本身屬民主黨的黃成智表明失望,但則堅持不感到被犧牲。而順利入局的劉慧卿則承認,在比例代表制下,一個政黨分拆名單參選,相信會較「著數」,她承認今次嘗試是兵行險著。 至於民建聯的配票策略卻顯得較為有效,以港島區為例,民建聯最後在此區打出「范太已夠票」策略,得票雖未追及上屆兩成七比例,但亦回升至兩成一,較余若薇何秀蘭還要多。在九龍東方面,原本民調處於低位的陳鑑林,在最後關頭上,民建聯與工聯會配票成功,據知,數天前,左派已發動「棄文輝保鑑林」配票,組織票全流向陳鑑林處,最後令陳成功入局。 得票六成只多三席 民主黨主席楊森指出,泛民主派其實得票達六成之多,今屆只取得廿五席,沒有預期中的廿六至廿七席,只較上屆多出三席。他指民主派沒資源,像別人做票站調查,動員能力亦有限,即使配票,也不及民建聯好。就民主黨失去最大黨地位,在局內須與其他民主派結合,楊稱相信廿五位民主派議員合作沒問題。 本報記者報道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1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3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4 |
林文輝落選陳婉嫻難過 |
【本報記者報道】今屆與陳鑑林分拆名單,打正工聯會旗號參選的陳婉嫻,從上屆直選票後,到今屆得票卻只能在九龍東選區內,以最後一席晉身入局。 陳婉嫻昨表明,未能助林文輝入局感到不舒服,她稱稍後會處理脫離民建聯的問題。 「稍後處理脫黨」 在昨日投票結束後,民建聯隨即召開高層會議,檢討選舉結果,據說,陳婉嫻對結果顯得不開心。最後政府公佈結果,陳婉嫻票數反不及民調一直處於低位、同屬民建聯的陳鑑林,差了二千多票,事前被看好有機會入局的林文輝未能入局。 雖然陳鑑林堅稱與陳婉嫻沒配票,但據本報獲悉,民建聯及工聯會最後的配票策略,已擺出「保鑑林棄文輝」姿態。 陳婉嫻在獲選後稱,問到配票一事,陳稱尊重有關團體決定,雖然對結果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尊重選民決定。 問到何時退出民建聯,陳婉嫻稱作為勞工工作者,與跨階層發展的民建聯,始終要分開,但她說不會今日作出決定,但稍後日子會作出決定。至於未來競選拍檔,陳婉嫻稱下屆拍檔仍會是林文輝。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09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4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4 |
得票逾45萬奪12議席超越民主黨 民建聯晉身第一大黨 |
經歷過區議會慘敗後,民建聯在今屆立法會可謂大洗底,不單保住預計的十席,還有兩席的進帳,取代了民主黨成為今屆立法會的第一大黨,鞏固議會中的力量。該黨在今屆選舉中共取得四分一選民支持,得票率更比上屆多出六萬票,推翻了高投票對民建聯不利的理論。民建聯主席馬力表示,對於今次取得佳績,感謝市民在困難時期不離不棄,支持他們的政治信念,投他們信任的一票。 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指出,成為第一大黨主要因為他們長時間紮實的地區工作;民建聯的穩定、和諧、建設的理念符合市民的期望和訴求;另外,亦因為得到義工、職員和助選團日以繼夜辛苦的幫忙所致。民建聯另一副主席葉國謙更指出,今屆共有五個新面孔,包括張學明、馬力、王國興、李國英和黃定光。他亦指出:「今屆有一新突破,民建聯第一次有律師加入,對立法會通過法例作出貢獻。」 馬力:困難期獲支持 今屆民建聯共得到四十五萬四千八百二十七票,較上屆多出六萬三千一百零九票,而得票率佔百分之二十五點七。馬力表示,今屆共有二十八人參與直選,三人參與功能組別,現在有十二人當選,比預期中的十席還要多。他又承認:「民建聯在這幾年是困難時期,感謝市民不離不棄支持我們『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的政治理念,投給我們信任的一票。」 雖然九龍東的陳鑑林一直都否認有和陳婉嫻配票,強調民建聯和工聯會的資源差不多,並指出陳婉嫻得票少是基於民調失準,而引起的錯覺。 作為統籌人的葉國謙亦間接承認,民建聯在今屆選舉中有進行配票,在九東和新西亦有選舉策略。他指出:「民建聯一直都希望可以在九龍東取得三席,但由於大班的加入和何偉途事件的影響,而放棄了第三席。而明顯地,嫻姐的團體和工聯會的票已流向陳鑑林,而嫻姐在選舉中亦拿到很多游離票,睇到嫻姐的功力。」 蔡素玉險勝全憑妙策 另外,作為民建聯唯一九龍西名單的曾鈺成,曾在民主派「踢走保皇黨、踢走曾鈺成」的壓力下,反而能高票當選,成為九龍西的票王,為民建聯打了一支強心針。 港島蔡素玉的險勝,葉國謙亦暗示有一巧妙策略,並指出今次勝出,猶如「打麻雀食自摸三番」。他解釋,今次蔡素玉的成功,是基於策略上的運用,藉著對方配票的失敗,爭取機會:「因為民主派的成功要令每一個候選人的得票平均,才可得四席,我們借用了告急牌,令某一票源增加,造成不平均就可勝利。」本報記者報道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09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5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4 |
五大狀入局增理性聲音 |
【本報記者報道】今屆立法會選舉共有五個議員為資深大律師。除民主黨的李柱銘外,另外四名大狀都是以獨立身份參選的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他們希望能為新議會帶來更多理性聲音。以功能組別法律界參選的吳靄儀,以二千五百九十七票,五倍拋離第二位的鄺家賢順利當選。吳表示了解法律界及法律系學生近年的艱難。對於今次選舉,她認為混亂的情況是數屆之最,希望當局檢討。 而民調一直顯示會與名單第二位何秀蘭雙雙入局的余若薇,雖然繼續連任,但何卻以八百票之差,被民建聯的蔡素玉搶去何的議席。 余若薇認為這並不代表民主黨名單協調不足。余強調兩張名單早已提出一加一等如四的選舉策略。今次是一次民主選舉,自問已盡最大努力。 穩奪九龍東議席的梁家傑,指有限資源下獲街坊支持,深覺難能可貴。他覺得九龍東的選民不儘是只顧兩餐,他們也很關心政制改革和廿三條立法問題。競選舉期間很多不認識他的選民,向他提出很多有深度的問題,顯示香港社區夠成熟推行普選。 梁家傑謝街坊支持 他又認為,議會不是多了「大狀」就多了爭執,因為大狀正是講溝通講道理的人。 在新界東「鑽石名單」中奪得一議席的湯家驊稱,七一連線的支持度,只能令三名候選人進入立法會,對於第四位的黃成智未能連任感到可惜。對於「長毛」一個人吸走六萬多票,湯表示之前無估計到;但認為梁國雄當選,都算是該選區有四位民主派人士進入立法會。湯認為從投票結果看來,特別是較年輕一輩,較為喜歡一些敢言的議員,連溫和理性的候選人亦不及他們,反映特區政府施政很有問題。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09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6 ---------- |
9.12立法會選舉 顧此失彼 A03 |
成報
|
2004-09-14 |
告急牌效應 民主黨認錯 救了李柱銘 犧牲何秀蘭 |
泛民主派在港島區力爭四席希望,被民主黨的告急牌推倒。選舉前形勢不樂觀的民主黨,在李柱銘宣佈選情告急下,支持者不理早前「1+1=4」配票策略,把選票投向民主黨,結果民主黨選票「滿瀉」,以13萬票、三成七的高得票率取得兩席,楊森和李柱銘順利連任,但排在余若薇之後的何秀蘭,則以815票飲恨,敗於民建聯蔡素玉,告別六年的議會生涯。李柱銘因變相推何秀蘭落馬而表現內疚。 余若薇名單在民調中支持度一直高企,與民主黨相距約四、五個百分點,選前一般估計,余若薇、何秀蘭和楊森的勝算甚高,排名第二的李柱銘要跟蔡素玉爭奪港島區第六席。李柱銘在臨近投票日宣佈告急,呼籲選民救亡,結果民主黨取得十三萬多張票,得票率37.2%,較兩席所需的33.2%多出四個百分點,令排名第三的黎志強有力問鼎議席,相反,余若薇名單得票73844張,得票率20.85%,僅及民主黨的一半稍多,何秀蘭以0.23個百分點負於蔡素玉。 何秀蘭敗亦笑容滿面 何秀蘭在獲悉結果後依然笑容滿面,表示無意令任何人為一個議席而難過,又揶揄蔡素玉「如果唔係贏得清脆玲瓏,我都覺得輸沖。」 她指今次選舉是不同黨派首次在地區進行配票,市民也是首次接觸配票,可能有些閃失,相信各方面要諒解,但若能汲取經驗,將令配票較為暢順,「我覺得呢個議席,四年係無問題,係值得嘅。」她沒有明言四年後會否捲土重來,只稱「四年後如果找到其他更有效的空間,我係樂意同其他黨派,分工努力,議會內外,況應外合。」 輸蔡素玉0.23個百分點 李柱銘和楊森在等候宣佈結果時一直木無表情,沒有得勝者的歡顏,接受傳媒訪問時,更忍不住掉下男兒淚。淚盈於睫的李柱銘讚賞何秀蘭是一位勇敢的夥伴,沉重地說:「今次結果,就係因為我李柱銘告急,唔能夠打低蔡素玉,反而令一個咁勇敢嘅夥伴冇沖佢席位,我情願輸得轟轟烈烈,而唔係咁樣贏。我可以話,依家呢四年,我都唔會感覺到開心,我保到自己個位,但我唔高興,我未試過贏一個選舉贏得咁唔開心嘅。」 余若薇接受選舉結果 楊森承認「發夢都估唔到最尾,分票情況,出現好嚴重傾斜,變沖塤沖13萬票,呢個係我地非始料所及,作為民主黨主席、港島區其中一個候選人,我好衷心講,我係唔開心,我絕對唔覺得開心。」他質疑是否李柱銘告急較熾熱而影響結果,當表示自己感到痛心和向市民致歉時,兩行淚便忍不住流下來。站在其身旁的何秀蘭輕拍其膊頭以示鼓勵。 何的競選拍檔余若薇卻說:「我唔會喊,我接受呢個民主選舉,我當然接受佢嘅結果,所以我絕對唔會為何秀蘭而喊,今日最失策係兩個大男人喊沖,兩個女人就無喊。」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7 ---------- |
港聞 A06 |
新報
|
2004-09-14 |
學者:泛民主派欠策略 |
【本報記者報道】有學者和時事評論員認為,選舉結果對於泛民主派是一個打擊,顯示他們的選舉策略有問題,及未能拓展新票源。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選舉結果和預期差不多,但投票率就略低於預期,相信是與近期的候選人負面消息及選舉安排混亂有關。他又認為,民主黨派的配票策略,不能奏效之餘,民建聯的動員能力,亦扭轉了選情。 民建聯選舉技巧改善 他表示,配票對香港市民而言,是一項很新的東西,除了政黨本身要適應,選民更加要適應。民建聯和一些親中政府陣營,其選舉技巧較以前好了很多。 中大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認為,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取得的議席較預期少,證明他們的配票策略失敗。他指,他們沒有一個有系統組織及公信力的系統配票,所以令配票的呼籲變得情緒性。直至李柱銘落選的憂慮出來時,就造成配票過火,最終令何秀蘭高票敗選。 他表示,相比之下,民建聯的配票動員能力較強,如九龍東,民調一直大落後的陳鑑林,最後當選的票數較陳婉嫻還要高,配票成功令他們可以多取一個議席。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回顧今次選舉形勢時表示,民建聯在配票分票方面做得比民主黨好,相信北京高興泛民主派只取得約二十個議席的結果,但對於激進的梁國雄獲勝,蔡子強相信,全體立法議員好難會獲邀上京。科大社會科學系教授馬嶽表示,民主派在九龍西和港島兩個選區,配票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又認為,七一的效應已經開始微弱。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1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8 ---------- |
風月廊 E03 |
新報
|
西文 2004-09-14 |
何秀蘭輸得冤枉 |
立法會選舉終於在風風雨雨中落幕,在各地區 直選的激烈競爭中,最後的選舉結果大致上都與預期相若,較令人意外的,就是港島區的何秀蘭僅以八百多票輸給蔡素玉,失去議席,對於這個戰果,泛民主派中人肯定是耿耿於懷,當中民主黨的新舊黨魁李柱銘及楊森,失落之情更溢於言表;然而,西文就認為,失望的除了泛民主派人士之外,其實有份投票支持他們的選民也絕不好過,尤其是傾巢而出投楊森及李柱銘名單一票者。 何秀蘭今次之輸,其實真的是輸得十分冤枉,因為若非李柱銘在選前不斷高呼選情告急,呼籲選民投他們一票,他們的選戰名單就不會獲得高達十三萬票之多;這些選票,原本應有不少是給余若薇及何秀蘭的名單的,只不過選前民調一直顯示余若薇名單民望一直領前,令到不少支持民主派的選民,到了投票站一刻才轉改投給以為選情告急的楊森、李柱銘名單,但料不到李柱銘的「一呼百應」效應是強得如此厲害,結果得票「滿瀉」,反而累及何秀蘭。 事實上,楊森、李柱銘名單的得票,只要撥少許給余若薇、何秀蘭的名單,何秀蘭早已可以擊敗蔡素玉。 西文與不少有份投票的選民談及此事,當中支持泛民主派者,事後都是十分激氣甚至氣憤,不少投給楊森、李柱銘的,都表示「嘥了他們的一票」,因為若非以為李柱銘告急,他們就會將票投給余若薇與何秀蘭的名單,不少選民更指出,選舉當日的某大報章,以頭版頭條大字標題指出李柱銘與蔡素玉是「有你冇我」,其威力實在是太大了,假若這份一向支持民主派的報章當日不以此作頭條新聞,根本楊森、李柱銘、余若薇及何秀蘭都可順利入局,相反蔡素玉就會落敗。 今次事件,反映出泛民主派的策略部署是失敗的,他們對選戰形勢的掌握並不準確,今後實有好好檢討和改善的必要;不過,在另一角度看,則反映出李柱銘的號召力,原來仍然是深藏不露。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1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9 ---------- |
本地新聞 A02 |
太陽報
|
2004-09-14 |
李柱銘亂棍打死何秀蘭 |
【本報訊】泛民主派協調不成功,導致在各選區互搶票源。民主黨港島區名單排第二的李柱銘在選舉前最後階段,更採用選情告急策略,結果將同區角逐連任的泛民主派候選人、前線的何秀蘭「踢出」立法會。民主派配票失敗,成員各說各話,民主黨九龍東李華明控訴遭同區泛民主派左右夾擊,職工盟李卓人則歸咎於民主派開拓票源不力。 泛民主派今次在香港島分拆名單出線,在民意調查中,民主黨楊森和前主席李柱銘合組的名單,支持度一直落後於四十五條關注組余若薇和前線何秀蘭合組的名單,民主黨在選舉前高喊選情告急,擺明與余若薇名單搶票。有看法認為,李柱銘實質是「假告急,真貪心」,一方面想保住民主黨在泛民主派中的「盟主」地位,連帶排在該黨名單第三位的黎志強也帶入會,另方面,也可消滅政壇新星余若薇成為新票後的風頭,把民主黨是泛民主派第一大黨的地位比下去。 重新點票無力翻身 民主黨的告急策略,令何秀蘭以八百多票之差輸給民建聯的蔡素玉,連任失敗,即使重新點票後,仍然翻身無望。香港島選舉結果在昨日中午正式宣佈,兩張名單候選人齊見記者,民主黨主席楊森承認告急策略令配票出現傾斜,願向選民致歉;他還顯得一臉歉意,愈說愈激動:「發夢都估唔到,配票情況到最後出現嚴重嘅傾斜,去衝我同李柱銘那條票度,變衝我地拿沖十三萬票,余若薇和何秀蘭那條名單,只係拿到七萬幾票,呢個係我地非始料所及……雖然我同李柱銘成功連任,我絕對唔開心。」最後楊森還顯得語帶哽咽說不下去。李柱銘則稱讚被他「踢」出會的何秀蘭是個最勇敢的夥伴,更冠冕堂皇表示「情願輸得轟轟烈烈而唔係咁贏」。 何秀蘭強顏談得失 何秀蘭則強顏歡笑說:「我冇意思要令任何人,為一個議席去難過。」她又形容,選舉只是一個段落,個人議席得失不重要,若可換來市民將來懂得掌握配票,就算失去議席都是值得;更何況人生並非只是選舉,今次轉變未嘗不是件好事,不排除四年後捲土重來。何的拍檔余若薇則表示,不能因此埋怨任何人:「民主選舉就是要接受選舉結果,我絕對唔會為何秀蘭而喊!」余表示會在議會內外與何繼續合作。 何秀蘭的從政生涯算是一帆風順,九八年首次夥拍前線召集人劉慧卿參選新界東,順利進入立法會。二○○○年立法會選舉時,單人匹馬空降香港島勝出。去年區議會選舉,更在中西區觀龍選區中,擊敗扎根十二年的民建聯葉國謙,春風得意,可惜連任失敗。 相關新聞: 劉千石食老本少三萬票 黃成智變三失中年 更多資訊請瀏覽orisun.com《太陽報電子報》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4006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0 ---------- |
新聞-政策政情 P06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4 |
田北俊:不放棄任何執政機會 |
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表示,在立法會內將繼續遊說無黨派石禮謙及林偉強入黨,在地區層面積極參與○七年區議會選舉,亦會支持理念相近的工商界人士角逐第三屆行政長官。至於是否包括他本人,他說:「我們當然不會排除任何執政的機會。」 自由黨在今屆選舉達到目標,保住原有的八個功能界別議席和新增兩個直選議席,首次參加直選的田北俊及副主席周梁淑怡雙雙勝出。田北俊昨天在選舉總結記者會表示,將信守承諾在新界東及新界西開設多地區辦事處,加強地區工作及吸納人才,希望在○八年在五個地方選區都有力贏取一個議席,他並加上一項新目標,積極參與○七年的區議會選舉。周梁淑怡透露,已有多名無黨派區議員答應加入自由黨。
遊說石禮謙林偉強加盟
田北俊表示,仍有信心可成功遊說石禮謙及林偉強加盟,相信在新一屆會期前有結果,但暫無計劃遊說剛勝出的無黨派議員加盟,因為這樣他們較難向選民交代。他認為,只要理念相近,不入黨也能合作。 他其後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若有理念相近的工商界人士參選行政長官,自由黨一定支持,但該黨在立法會只有十票,距離執政仍相當遠。至於他本人會否參選,他說:「作為一個政黨的主席,我們當然不會排除任何執政的機會。」他透露,晚上宴請該黨各名候選人、助選團及友好慶功,問及是否包括第三屆行政長官熱門人選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他說:「這是私人約會,不告訴你。」
六萬八千票已非常滿足
田北俊表示,首次參加直選,又是代表工商界,取得六萬八千票已非常滿足。對於民調指他的支持度應高於這個數目,他重申,自由黨無「票倉」,無「鐵票」,在真正投票時跌票是意料中事,因此希望加強地區工作建設「票倉」。他稍後會詳細分析自己在各個票站的得票,看看哪類選民較支持他,他估計其票源是跨階層的,並特別多謝住在公屋的支持者。 對於經常狙擊他的四五行動梁國雄取得約六萬票,他亦感到驚訝,顯示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很多市民不滿行政長官董建華施政,覺得真的存在「官商勾結」,他會正視這些問題。 他認為,民主黨黃成智的議會表現應比梁國雄好,但後者的選舉策略較成功,希望梁國雄做議員後多做實事,「不可能出面就抬棺材抗議,入到來就做議員,叫人食蕉!」對於梁國雄堅持穿汗衣到立法會開會,他認為只要符合議事規則便無所謂,「這是他的形象,如果不是這樣,反而會覺得奇怪。」■ |
文章編號: 20040914391004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1 ---------- |
商報論壇 A09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文匯精萃 |
立會議員應促進穩定繁榮 |
立法會選舉的高投票率,既顯示社會的公民意識增強,也表明選民對立法會議員有更高要求。人們希望新當選的議員以廣大市民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為重,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全面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致力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身體力行推動經濟振興和民生改善。 幾乎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大部分選民參加投票,是要履行公民責任。事實上,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下,香港的經濟強勁復甦,市場重新興旺,社會氣氛趨於祥和,市民的怨氣減少,對前景的信心增加,因而更增添了當家作主的歸屬感和履行公民義務的責任感,參與民主選舉的意識也明顯增強。政府對今次選舉也予大力推動。這些都是投票率高的重要原因。 立法會選舉已經塵埃落定。面對高投票率所顯示的民意,新當選議員應該嚴肅思考立法會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切莫辜負選民的期望。 香港特區的立法會及其選舉,本身就是「一國兩制」的產物。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維護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乃立法會議員的天職。參與特區管治的立法會議員,最重要的是能把握「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精髓,這樣才能更好地為香港特區的市民服務。議員必須明白,香港屬單一制國家中一個自治地方的憲制地位,香港的高度自治並非完全自治。新一屆的立法會必須自覺遵守基本法,承認中央對香港政制發展的主導權,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地發展香港的民主政制;同時,還要改變過往不符合基本法要求的做法,落實行政主導,處理好行政、立法關係,以積極負責任態度,監督並配合政府依法施政。 保持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繁榮,令市民安居樂業,這是香港最大的民意訴求。當前的香港經濟,既有難得的上升勢頭和寶貴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周圍國家、地區競爭力快速提高的激烈挑戰。選民把議員送進立法會,是希望他們肩負起民意代表的責任,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身體力行,為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新一屆立法會應該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切實配合政府抓住機遇,振興經濟,再創輝煌。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2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2 ---------- |
新聞-政策政情 P07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4 |
鄭經翰譏陳鑑林「魔術票王」 |
選情競爭激烈的九龍東開票結果出人意表,鄭經翰以七萬三千多票成為該區票王,蓋過上屆的票後工聯會的陳婉嫻;反而陳婉嫻在工聯會成功配票下,把許多選票過給民建聯的陳鑑林,令陳婉嫻在各張名單中敬陪末座。 在民意調查中一直排於中間的電台前節目主持人「大班」鄭經翰,發揮極強的吸票能力,以一萬七千多票將排第二位的李華明名單遠遠拋離。首次參選空降九龍東的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梁家傑排第三,陳鑑林、陳婉嫻居四、五位。 鄭經翰對順利當選表示高興,但遺憾不能把排在他名單第二位的前線陶君行帶入立法會是失敗,主要原因是工聯會及民建聯配票成功。他說:「我不是票王,票王是陳鑑林,因為只有他才變到票出來,他是魔術票王,九龍東票後陳婉嫻竟然是『包尾大班』,這是大家都不可接受的結果。」不過,他強調,泛民主派在九龍東的得票較前兩屆都多,顯示支持度有進步。 歷屆都以高票當選的陳婉嫻表示,會尊重選民的決定。她說,票源與陳鑑林基本不相同,但承認選舉尾段部分工聯會的助選團協助陳鑑林助選,她說:「尊重團體的決定,但其實市民一早有他們的投票方向。」至於會否退出民建聯,她表示,遲些再處理,但不少選民希望她在工聯會和民建聯的身份能分得更清晰。 陳鑑林表示,今次得票較預期高,顯示選戰工作相當成功,但強調沒有與工聯會配票,他說:「無人知選票從哪裏來,那些選票又無顏色。」不過,他指出,在選舉後會檢討如何增加新票源。 備受排名單第三的何偉途醜聞困擾的民主黨李華明滿意得票,他說:「我們遇到風風雨雨,得票都很好,心情都如釋重負,算是有個交代。」他強調,陳婉嫻名單加上陳鑑林名單的得票與上屆相若,但民主黨名單加上其他泛民主派名單得票卻大增逾五成,顯示九龍東的民主派票源可繼續發展。 由資深大律師踏上從政之路的梁家傑表示,在有限資源下贏得選民支持感到難能可貴,選舉結果顯示,九龍東選民並非「只顧兩餐」而不關心政治,表現相當成熟,亦證明香港具普選條件,希望中央和特區政府正視民意■ |
文章編號: 20040914391013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3 ---------- |
副刊-專欄 P29 |
信報財經新聞
|
徐詠璇 2004-09-14 |
琉璃火 |
不怨天不尤人 |
今年的點票慢了,宣佈結果遲了,大家都煩躁了。電視台更要命,拖呀拖的,拚命找話題,訪問與被訪者廢話連篇。 終於等到結果出來了,事後也容易做孔明。 長毛當選,好玩。大班當選,刺激。詹培忠也當選,冇命! 只能說,選民的抉擇。這是比七月一日上街更科學化的表心意,無從扭曲。 涂謹申當選,被問是否協調失敗,他說:「大家都知道,泛民主派面對的是政權,有事時被人十日八日的連續攻擊,不簡單的誇大……。」 阿塗此言差矣!我雖然非常同情他,但他說不能「賴」。他說的這番話,正正就是親中派一直抱怨的:傳媒抹黑、醜化中立與所謂親中者,由程介南、梁錦松、葉劉淑儀,誰不被釘死?他們的錯失不也被無限誇大?你說北京撐他們,他們不是說外國勢力撐你? 你說左派有鐵票,那邊不是說你們也有鐵票? 李柱銘一直說「告急」,但有親中報章老總一早便說:「這樣的民調,你信?」究竟告急是策略抑或是事實,也難深究。 泛民主派沒有取得過半數議席,對他們說是失望,但不宜太怨天尤人。這裏面,一來是主力的民主黨本身實力有限,比方說,有多少個聲望可跟陳婉嫻相比?新面孔有多少個有智慧(何偉途便是一個例子)? 二來是協調出問題。新界東,寧願七個排一張名單,於是鄭家富、劉慧卿、湯家驊齊齊當選,萬無一失。黃成智輸給長毛,沒法,黃成智也不見得很有表現。何秀蘭輸了是可惜,但畢竟她工夫也不夠紮實。還是李卓人誠實,肯認自己以後要多做地區工作。 選舉,尤其是民主普選,好處是公平,不能怨天尤人。現在明顯是社會上有不同聲音—或者說是分化—只能聳聳肩,好處是平衡,更大好處是有戲看了! |
文章編號: 20040914391011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4 ---------- |
2004立法會選舉專頁 P03 |
都市日報
|
2004-09-14 |
蔡素玉815票險勝何秀蘭 楊森哭了 |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在投票日前高調宣傳選情告急的民主黨名單,獲13.1萬多票,不但排第二位的前主席李柱銘確定獲一席,餘額更幾乎挑戰第三席次,但與余若薇合組名單出戰的何秀蘭卻以815票之差,敗在民建聯蔡素玉手下。戰果公佈後,民主黨要求選管會重新點票,待結果確定後,楊森激動落淚,李柱銘更坦言:「未來4年也不會開心」。 投票結束之後,港島區陸續開票,民建聯與余若薇名單的票數一直很接近,但在前晚零時傳出的票站調查卻顯示,何秀蘭贏面很大,何與民主黨都十分高興,不過,昨晨6時左右,港島區選舉主任召集候選人及團體公佈戰果時,卻首次披露蔡素玉以821票輕微領先,消息對民主黨及余若薇等造成極大震撼,李柱銘及余若薇再三追問區內廢票及有效總票數等,並要求當局重新點票。 何秀蘭亦稱,有關票數約為總票數的百分之零點二,相差極微,她支持民主黨要求重點選票,談到當時心情時,何秀蘭坦言,沒有最後結果,暫不願評論事件。不過,昨午11時許,重新點票結果公佈,蔡素玉仍以815票領先。 李柱銘昨日在獲知結果後解釋,選前民調顯示蔡素玉有優勢,故發出告急訊息,至前晚10時,即選舉完結前半小時,他才知道選票一面倒傾斜在民主黨名單,反令余若薇名單告急,但當時已難扭轉選舉情況。 李激動地說:「我李柱銘因為告急,唔能夠打低蔡素玉,反而令我一個咁勇敢嘅夥伴(何秀蘭)失沖佢嘅席位,我情願輸得光光榮榮,唔係咁樣贏嘅,我可以話,嚟緊呢4年,我都唔會感覺開心,我保到自己個位,但我唔高興,我未試個贏一個選舉贏得咁唔開心。」,他又稱,何秀蘭不會怪他,但這樣反令他更難過。 楊森:想同香港市民致歉 楊森談到配票失敗時更一度下淚:「因為我係唔想…係唔想何秀蘭輸,我想同香港市民致歉。」說時,何秀蘭鼓勵地拍拍他以示安慰。何秀蘭明言:「無意思要令任何人為一個議席去難過。」她並指,自己即使不在議會之中,亦可以實行在競選時的政綱。她表示,今次是泛民主派首次合作及進行協調,若有閃失,希望各方諒解,而且今次經驗可以讓以後協調工作更暢順,即使四年沒有議席亦沒有問題。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100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5 ---------- |
要聞 A02 |
新報
|
2004-09-14 |
何秀蘭落選兩男人落淚 |
【本報記者報道】在李柱銘兩周前打出告急牌下,揚言「余若薇夠票」下,已徹底顯示「 1+1=4」的配票策略,已變為互相搶票情況,最後李柱銘超額挖走余若薇何秀蘭票源,令何意外落敗,對此結局,楊森及李柱銘昨一同落淚,對何落選感內疚,而何則指累到不懂哭,並指未來會發展另一工作空間。 楊森痛心哽咽致歉 在昨日票站調查公佈後,當時顯示何秀蘭雖沒十足勝算把握,但蔡素玉落選機會似較大,到政府於凌晨初布公佈結果時,何已落後於蔡八百多票,最後,楊森要求重點選票,港島結果最後在中午時公佈,何以八百一十五票之差敗於蔡手下,而楊森李柱銘卻有剩餘票達一萬三千多張。 面對如此結果,楊森指大家四人當初協議分票,但「發夢都估唔到,因嗌李柱銘告急有咁嘅結局」,他說自己與李柱銘入局,何落敗,作為民主黨主席,自己很痛心,此時從凌晨開始,已等候結果將近十二小時的楊森已哽咽起來,「我唔想……何秀蘭輸,我要向市民致歉」。何顯得已接受結果,輕輕拍一拍楊森的背部。 李柱銘寧輸得轟烈 而李柱銘則直接要為何落選負責,並感到內疚。他說「我李柱銘因為告急,唔能夠打低蔡素玉,反而令一位勇敢夥伴失去議席,我情願輸得轟轟烈烈,亦都唔想咁樣贏,呢四年我唔會覺得開心」。李更含淚說出「未試過贏一個選舉咁唔開心,阿 Cyd唔會因此認為我唔啱,呢個令我更難過」。李說因預了蔡最後會從范太手中取得票源,自己如不告急,定會落選,但到最後看到票站調查才知悉何的形勢,當時已改為呼籲選民同支持兩隊,但已是太遲。 面對兩位男士落淚,何秀蘭沒埋怨李柱銘,並指民主派首次協調配票,出現閃失,望各方諒解。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1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6 ---------- |
要聞 A01 |
文匯報
|
2004-09-14 |
特首今起晤新科議員 透露正考慮行會名單 |
【本報訊】新一屆議會誕生後,特首董建華將於今天起陸續接見新議員,期待與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緊密合作,促進行政與立法機關的關係。董建華又透露,現正考慮行政會議的組成名單。 昨日,董建華在政府大樓會見傳媒時表示,為促進行政與立法的合作,以及特區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他從今天起將接見所有新屆議員,聽取他們的意見,期望就香港市民關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方面的種種問題,和他們開始傾談,開始對話,也希望這種對話能經常地進行。他又讚揚新一屆立法會能夠順利產生,是市民樂意見到的。 早前他曾表示,在立法會選舉之後,會考慮行政會議的組成。對此他說,正考慮這個問題,稍後會有結論,並向外公佈。他強調,目前未有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時間表。 對於是次選舉所出現的問題,董建華解釋,選舉管理委員會為了要提升選舉的效率,就選舉的投票作出一些新的安排。因為部分安排是新設計的,運作上或有不夠完備的地方。 事後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亦承諾會深入及全面檢討、調查這些問題,並會根據法例,在選舉後3個月內提交報告。不過他相信,今次選舉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進行的。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7 ---------- |
鼎足三立 A05 |
文匯報
|
2004-09-14 |
長毛「一日三變」不定性 |
【本報訊】「長毛」梁國雄甫當選,立即被傳媒問到會不會效忠基本法的問題。他對這個嚴肅的問題,先是含糊回應,說是沒有考慮;幾個鐘頭後又改口稱會慎重考慮。 「長毛」是出名的「街頭鬥士」,以往有大鬧立法會、火燒基本法的「出位」紀錄。因此,當票站調查顯示他將會當選,傳媒馬上向他提出今後會不會效忠基本法的問題。他說,即使當選亦不會改變一貫作風,將會繼續示威;至於宣誓效忠,「我只是想效忠中國人民、香港人民已經足夠」。 不過,到宣佈當選後,「長毛」又改口表示,作為立法會議員要宣誓擁護基本法,曾經想過拒絕宣誓,但「由於知道選民希望他盡快進入議會,所以會重新考慮是否宣誓。」 到昨午,他又恢復「本色」,與劉山青等三人到政府總部抗議,要求選管會主席胡國興及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對投票日出現的混亂負責。 不過已成為「尊貴」的立法會議員的長毛,態度已有明顯的改變,當記者問及林瑞麟應否為投票日混亂而下台時,他說要給予林瑞麟一個公道,應讓他公開解釋才下定論。在離開時他與記者閒談中更坦承,像他們以往的突襲式抗議,其實是有些不禮貌,因為官員未必有時間見面。 有人笑說,看「長毛」一日三變,不知道他今後會怎樣變,但願他做了議員後越變越「規矩」。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2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8 ---------- |
鼎足三立 A05 |
文匯報
|
2004-09-14 |
涂謹申避談會否呈辭 |
【本報訊】受醜聞困擾,最終以「低票」當選的民主黨涂謹申,昨日面對會否辭去議員一職的提問時,多番迴避問題,只說會努力做好議員工作。雖然在醜聞一事脫不了刻意隱瞞的嫌疑,但涂謹申對此一再迴避。只說:「我相信調查工作會還我一個公道!」他承認事件對他的選情存在一定影響。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2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9 ---------- |
選舉專版 A02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民建聯首成最大黨 雖擁12議席 仍受民主派牽制 |
【本報訊】去年區議會選舉一役損兵折將的民建聯,在立法會選舉收復失地,贏取十二個議席,創黨十二年來首度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該黨副主席葉國謙稱,民建聯大勝可減低北京對香港民主發展的憂慮,並說日後會「全力爭取二○一二民主發展進程」。學者指民建聯雖然取得較多議席,但在泛民主派及自由黨牽制下,未必有太多空間與政府討價還價,只能以民生議題壓制民主黨。 記者:倪清江 羅偉光 民建聯報捷後昨午在黨總部舉行記者會總結選情,黨主席馬力等十名候任議員在場,身兼工聯會成員的陳婉嫻及王國興沒有露面。馬力認為今次選舉成績較初時預期的十席理想,「感謝市民對我地支持,過去一年對民建聯嚟講,係好大考驗。」正在治療結腸癌的他重申,其身體狀況可以應付未來四年的議員工作。 順水推舟助蔡素玉 這次選舉馬力以帶病之身與蔡素玉力壓民主派,葉國謙坦言全靠運用策略得宜,他指根據港島區的戰況,若民主派兩張名單能夠平均配票便可全取四席,蔡素玉則會出局,因此該黨順水推舟,在投票日營造李柱銘與蔡素玉對決的氣氛,以便推高民主黨名單得票以擠走何秀蘭,「要令到佢地唔好平均,我地借用佢地嘅告急牌,令到其中一隊票源增加。」他透露在投票日四時半左右,透過票站調查已知李柱銘得票拋離蔡素玉,「民主黨無理由唔知。」 葉國謙又「自爆」民建聯一早放棄爭奪九龍東第三席,而陳婉嫻及陳鑑林間有配票,「嫻姐好有功力,工聯會團體票走衝去陳鑑林度。」他「明寸」民主黨主席楊森得票過多,並指比例代表制的精粹在於「用最細嘅力塤到最多嘅席位」。 不消一年挽回劣勢 根據選舉結果,民建聯取得近四十五萬五千票,較○○年多出約六萬票,五大直選區中只有九龍東得票減少,但僅約九百票,得票率則由○○年的百分之二十九點七,下跌至百分之二十五點七。 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說,除了議席增加外,該黨得票數目亦有進步,顯示該黨成功吸引新登記選民,並指高投票率不一定只對民主派有利,以他出戰的九龍西為例,他沒有票源相近的左派候選人競爭,但得票仍增加一萬三千多票,他又說,九龍東因有新人參選影響民建聯及民主黨得票。 去年區議會選舉多名民建聯主將備受壓力,這次選舉結果顯示民建聯不消一年已挽回劣勢成功「翻身」,黨副主席譚耀宗強調,這是該黨長期紮根社區的成果,並顯示建制穩定和諧社會的政綱獲得市民支持,葉國謙則說該黨今後會扮演一個積極監察政府的角色,險勝的蔡素玉稱,會研究如何做好議會工作,未來會專注環保及經濟方面的議題。 料在民生壓民主黨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指出,由於泛民主派仍佔有二十五席,加上自由黨十席,故民建聯會受兩黨牽制,未必有太大能力與政府討價還價,但該黨會全力在民生事務上爭取表現以壓倒民主黨,為未來選舉創造更有利條件。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0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0 ---------- |
選舉專版 A04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楊森承認配票出問題 |
【本報訊】短短一天內,「民主之父」李柱銘的選情由不斷聲稱的瀕危告急,扭轉至「橫掃」逾十三萬票,得票率剛與星級候選人余若薇名單逆轉。李柱銘一夜變成「魔術票王」,但告急得勝卻令民主黨要為配票失利引致何秀蘭高票墮馬向市民道歉。知情人士透露,港島區配票策略本相當成功,但有人一直拒絕配票,才令民主黨被迫打告急牌,造成今天的局面。 歸咎有人拒配票 消息稱,民主黨一直與余若薇名單商議配票方案,「由最初嘅分男女配票,又或者後來嘅1+1 = 4,乜辦法都可拿四席,但係有人一直唔肯配票。」據悉,何秀蘭陣營中,有成員與民主黨有前嫌,不接受配票安排,甚至令早已付印的1+1 = 4宣傳單張也未能派發。 「如果有人肯早啲配票,馬丁就唔使告急。」他暗示何秀蘭也要為落選負責。前天投票日,民主黨楊森、李柱銘早上七時開始拉票,強調排第二的李柱銘告急,呼籲選民「保住馬丁」,免敗給民建聯蔡素玉。在「有你冇我」的情形下,一直以為余若薇、何秀蘭名單已穩奪兩席的選民紛紛「棄何保李」。 當日黃昏,有政黨票站調查已傳出李柱銘穩奪議席、何秀蘭形勢不妙。但至接近晚上十時,李柱銘車隊在北角、太古城「叫咪」時,才慢慢改口呼籲市民好好配票。 二人因配票落敗 民主黨楊森昨承認,港島區何秀蘭及新界東黃成智落選是配票出問題,他承認民建聯配票成功,值得民主黨學習。何秀蘭表示,今次是第一次有不同組織、黨派在地區作協調,出現閃失也要諒解,但強調配票要有互信。據悉除何秀蘭陣營外,部份45條關注組的大律師也對民主黨協調各候選人「落區」的安排有微言,民主派日後的合作或會再現暗湧。 25名當選泛民主派議員 民主黨 楊森、李柱銘、李永達、 何俊仁、鄭家富、李華明、 涂謹申、張文光(教育界)、 單仲偕(資訊科技界) 45條關注組 余若薇、梁家傑、湯家驊、 吳靄儀(法律界) 前㵟 劉慧卿 民協 馮檢基 職工盟 李卓人、劉千石 街工 梁耀忠 四五行動 梁國雄 獨立民主派 鄭經翰、陳偉業、 張超雄(社會福利界)、 郭家麒(醫學界)、 譚香文(會計界)、 李國麟(憲生服務界) 資料來源:選舉事務處、《蘋果》資料室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1 ---------- |
選舉專版 A08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官員禮待未有受寵若驚 |
【本報訊】長毛梁國雄經常到政府總部示威,總被拒諸門外甚至出現衝突場面,但成為「尊貴的議員」後即獲另眼相看,昨日示威時竟破天荒獲官員接見。長毛稱他當選前後,示威抗議都是希望可與政府講道理,雖然這次獲當局禮待,但未有受寵若驚的感覺,他希希望一般市民請願也可以與官員見面。 梁國雄昨日當選後,即與三名友人到政府總部抗議投票日部份投票站票箱不足,投票過程混亂的問題,並要求當局設立獨立委員會調查,又要求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及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負責下台。 今次是梁國雄當選後首次到政府總部抗議,以往長毛抵達政府總部大閘即「行人止步」被拒入內,但昨日保安人員不但沒有留難他,還安排他進入政府總部與政制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麥清雄會面,梁國雄委託對方將請願信轉交特首董建華。 受不同待遇感奇怪 梁國雄會後說,他當選議員後政府對他的態度有變,但他未有受寵若驚的感覺,他希望一般市民請願時也可與官員會面,「我都係同一個人,講同一樣嘅道理,家得到唔同待遇,有啲奇怪。」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1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2 ---------- |
選舉專版 A12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收回選票離奇超額 多個功能組別落選者促交代 |
【本報訊】今次立法會選舉及點票過程混亂,多個功能組別點票結果更惹起爭議,其中以些微票數分出勝負的社會福利界與會計界,均出現票站發出選票數量與實際點出選票不符的情況。目前最少已有兩名落敗參選人表示考慮提出選舉呈請,質疑選舉的合法性。同類事情也發生在剛獲選連任的吳靄儀的法律界別上,她說問題可大可小,嚴重的話,法庭可以宣佈選舉無效。 記者:蔡元貴 參選社會福利界功能組別選舉的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國柱,以六十四票之差輸給張超雄,宣佈結果後,張國柱隨即提出質疑。他說,選舉主任向參選人發放的資料顯示,社福界共有八千四百七十五位選民投票,但點票後卻發現有八千五百三十八張票,多了六十三張。張國柱多番質詢選舉主任,都沒有令他滿意的答案。 張國柱質疑選舉事務處人員出錯,選舉未能在公平及公正情況下進行。他表示會去信要求選舉事務處解釋,並積極考慮提出選舉呈請。另一位落敗的社福界參選人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也指出,選舉必須公平公正,政府需要交代差異原因,但她表示尊重選舉結果。 陳茂波經律師投訴 會計界方面,落敗參選人陳茂波昨日已透過律師向選舉管理委員會投訴。他說,會計界昨日在各票站共發出一萬二千二百六十九張選票,但在點票時卻發發現一萬二千三百二十三張,收回選票比發出多五十四張。由於當選的譚香文僅憑三十七票壓倒陳茂波,他認為五十四張「問題選票」足以影響選舉結果,亦使人質疑選舉程序當中是否有人舞弊,因此要求當局宣佈選舉無效。 憲生服務界的情況更嚴重,落敗參選人龐愛蘭指出,選舉主任提供資料顯示,其組別在各票站共發出二萬一千八百三十三張選票,結果卻點算出二萬二千零三十五張,多了二百零二張。該界別由李國麟以七百多票壓倒競逐連任的麥國風,龐愛蘭表示接受選舉結果,但要求作調查。 當選勞工界功能組別議席的李鳳英則在其界別點票途中發現混雜了憲生福利界的選票,工作人員需重新整理選票再行點算。至於連任成功的法律界議員吳靄儀也表示其界別出現了十張發出與收回選票的差額。更離奇的是,法律界第一次點票始發現,工作人員遺漏了大批選票,混雜在其他功能組別的點票區內。 非妥為選出可重選 吳靄儀說,選票發出數量與收回不符,後果可大可小,如果差額很小,當選者又以大票數勝出,則影響不大。但如果差額很大,當選者又以些微票數勝出,則有問題。落敗的參選人可以向高等法院入稟提交選舉呈請,根據《立法會條例》,法庭可宣佈選舉中當選者並非妥為選出,可能要重選。 本屆立法會選舉點票工作非常緩慢,週日晚投票結束後,至週一早上七時,選舉事務處始公佈最終投票人數及投票率。選管會主席胡國興解釋,由於採用電腦報數系統輸送投票數據,為求準確,必須加倍小心,以確保選舉主任的點票結果與收到的投票數據相符。由於有些數據出現些微偏差,例如是勞工界及社福界票數與數據有些微差額,及電腦程式的問題引致資料發佈時間上有輕微延誤,所以需要更多時間覆核。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2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3 ---------- |
選舉專版 A12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多名選民疑被盜身份投票 |
【本報訊】今屆立法會選舉混亂情況罕見,有選民投票時遭票站人員以「你已經嚟投咗票喎」為由拒絕其投票,惹來假冒身份投票疑雲;亦有參選人目睹應選票竟隨意放在檯面,令人質疑選舉過程兒戲。 歎未能投何秀蘭一票 一名姓葉男子前日在秀茂坪寶達村秀茂坪天主教小學投票站投票時,遭票站人員翻查紀錄,發現他已經投票,葉堅持無投票,疑遭盜用身份證資料,並向警員投訴;警方發言人說有關事件仍在調查中。 本報昨日亦收到同類投訴,梁先生前晚八時許到港島利東社區會堂投票,但職員卻稱他已投票:「佢話名單上我個名已經劃咗,即係投咗票,重話兩個職員做監察,唔會錯嘅!我朝早要返工,有工卡可以做證。」在梁的堅持下,中心主任讓他「再」投票:「我梗係唔肯啦,點知有無人之前冒用我身份證㗎,我報沖警。唔怪得有啲功能組別發現多沖選票啦!」他說本來因候選人何秀蘭選情告急而趕來投票:「唉,搞到佢家衰衝!都唔知係咪有人別有用心!」 讀者黃太的二十一歲女兒到屯門一票站投票時亦遇到類似情況,票站職員承認可能有錯而讓其女兒繼續投票:「真係有無搞錯,咁都得?會唔會有啲人乘機用人地啲票嚟幫某一啲候選人呢?」 剛當選的議員吳靄儀說,日前收到一名調景嶺投票站的市民投訴,前往瞭解後發現票站內有選票放在檯上,旁邊只有一名警員看守:「選票唔係應該喺票箱㗎咩,點可以咁兒戲!」 另外,在新界西一票站任票站人員的張先生透露,前日有逾百名選民來投票時,才發現到錯票站:「我問佢地先知,原來佢地十幾年都嚟呢個站投票,無留意張投票通知書,今年無端端俾政府編去另一個票站,佢地都好嬲咁話唔再去投票!我諗好多人都係因為咁無去投票!」至截稿前,選委會發言人未就有關事件作回應。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2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4 ---------- |
選舉專版 A14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各黨派齊轟 「成個政府要負責」 |
【本報訊】各黨派候選人在選戰中各不相讓,但昨日槍口一致地同聲炮轟選舉混亂。民主黨主席楊森清晨率領泛民主派一批候選人舉行記者會,批評當局遲遲未能公佈點票結果。「長毛」梁國雄手持「選舉混亂 林瑞麟下台」橫額到政府總部抗議。自由黨和民建聯也認為,政府須檢討今次選舉安排。 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說,今屆選舉安排「立立亂」,他整夜守候在點票中心,卻遲遲未有公佈,至早上七時終耐不住,駕車先送太太回家,令他錯失公佈他當選的一刻。對於今次安排失當,他認為「成個政府都要負責」。 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認為,點票程序剛開始時尚可以,但至凌晨三時半突然停止公佈票數,至早上近七時才恢復,其間很多候選人都「唔知發生乜野事」,感到很荒謬和不可思議。候選人陳偉業也說,自八五年他參選以來,從未看過本港的選舉出現這麼多問題,可謂一塌糊塗。 封箱時趕代理人離場 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指同區另一候選人余若薇曾詢問選舉主任,票站發出與收回的選票數目是否相同,但選舉主任竟說不知道,其中小西灣票站更離譜兼離奇,封箱時趕候選人代理及警方離場,「點說服人冇做手腳」。他形容,整個選舉烏龍百出,清晨時分想找胡官解釋又找不到。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則認為,政府必須檢討今次選舉安排。長毛昨午往政府總部請願,抗議種種混亂打擊選舉莊嚴,並指摘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和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互相卸責,兩人應引咎辭職。 美聯社則引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發言人表示,歡迎特區政府調查今次立法會的任何違法及違規的問題。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2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5 ---------- |
選舉專版 A17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配票策略成敗關鍵 |
【本報訊】今屆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五大直選區不乏令人意外的選舉結果。選情最激烈的香港島最出人意表;九龍東左派運用配票策略得出令人嘖嘖稱奇的得票數字;新界東泛民主派「鑽石名單」實驗證實失敗。檢討賽果,民主派機關算盡卻輸在策略,民建聯穩守反而成功突擊。 港島區 13萬選票效果 如同7萬票 【本報訊】中產選民較多的港島區一直是民主派票倉,民主派的支持度在港島區一直超過六成,要在港島區拿四個議席,可說是比只拿三個議席更容易。不過,民主派在配票過程竟出現嚴重偏差,民主黨過度「告急」,把余若薇名單的選票全吸過來,間接令餘名單排第二的何秀蘭以些微之差不敵民建聯蔡素玉,白白浪費了數萬張選票。 民主黨楊森及李柱銘以十三萬票成為該區票王,取得兩個議席,但諷刺地,民建聯馬力名單只有七萬多票,一樣可以取得兩席。 首次參加直選的獨立范徐麗泰的民調支持度,一直較馬力名單高,但范太最終取得的票數比馬力少,范太只得六萬多票。左派成功在兩張名單之間配票,結果以少數的四成選票奪得港島區一半議席,超額完成目標。 九龍東陳婉嫻假反面真撐陳鑑林 【本報訊】九龍東戲劇化結果不亞於港島,該區有五個議席,選前民意調查一直高踞首位遙遙領先的工聯會陳婉嫻身為民建聯成員,但在重大問題的立場上與民建聯劃清界線,又拒與陳鑑林配票。不過,最終陳婉嫻竟只得五萬二千多票,由預期成為該區票後變成得票最低的名單,票王寶座拱手讓予得七萬三千多票的鄭經翰,受拍檔何偉途負面新聞影響的民主黨李華明和大律師梁家傑名單得票穩定,各有五萬六千多票,而在調查中支持度最低的陳鑑林最後「神奇」地獲得五萬五千多票當選。 投票當日上午,陳婉嫻與林文輝仍否認會配票予陳鑑林,但有民主派助選團目睹,當日下午林文輝在觀塘街頭呼籲支持者投票予陳鑑林,選民也收到工聯會呼籲「全投陳鑑林」的單張,工聯會是否與民建聯配票,已呼之欲出。 九龍西曾鈺成一敵五意外變票王 【本報訊】九龍西的投票結果一如所料,四個議席分別由四名現任議員,民主黨涂謹申、民協馮檢基、以獨立身份參選的劉千石及民建聯曾鈺成奪得。由頭到尾被民主派圍攻的曾鈺成,竟然意外地以六萬一千多票,成為該區的票王。 涂謹申的票數與曾鈺成相差千多票,馮檢基與劉千石得票都是四萬多;至於支持度一直低迷的廖成利,得票也衝上一萬三千多;獨立參選者柳玉成得票只有一千多,將會被沒收選舉按金。 曾鈺成不敢自居票王,但聲稱因該區只有他一張愛國愛港名單,選票沒有被分薄,但其餘五張角逐名單的政治立場相近,而民建聯在該區的支持度仍不到三成,有需要繼續加強與居民溝通。選舉前被指以公帑為黨供樓的涂謹申則指,他當選是市民的選擇,日後會做好議會工作。 新界東黃成智工作區 得票率急跌 【本報訊】新界東地區直選共有七個席位,民主派上屆分三張名單參選,共得十三萬多票,今屆加入大律師湯家驊合組一張鑽石名單參選,得票升至十六萬多,獲得三席。民建聯上屆得票六萬多票,本屆升至九萬多。 民建聯劉江華稱,四年來加強地區工作,故可爭取多近三萬票,取得兩席。民主派分析指,沙田和將軍澳的私樓區得票都壓倒民建聯,但輸得最明顯的區份是北區,屬黃成智的工作區,這或顯示黃成智的選舉工程出了問題。 黃宏發得票也急跌兩萬多,有民調顯示選民只記得發叔上次醉酒駕駛一事,感覺他沒有做地區工作,是其致命傷。 田北俊當選是意料中事,民調也顯示梁國雄有機會當選,但出人意表是二人得票相近,只相差不足兩個百分點。 新界西 民主派票源散有利保皇黨 【本報訊】新界西的投票結果最能體現比例代表制的設計原意,民主派以約六成選票奪得該區八個議席中的五個(約等於百分之六十二的議席)。五名候任議員包括四名現任議員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民主黨何俊仁、獨立陳偉業,以及成功重返立法會的民主黨李永達。 由於民主派票源太分散,未能把餘額集中在其中一條名單,為民主派爭取最後一席,無法踢走多一名保皇黨。民建聯譚耀宗名單取得逾十一萬票,把排第二的張學明成功送進立法會,初次參選的自由黨周梁淑怡則取得約五萬票當選。 民主派沒有辦法藉配票協調擯走張學明,也低估了民建聯在新界西吸收鄉郊票的能力。排在民建聯名單首位的譚耀宗承認,他們投票日一度擔心鄉郊居民不出來投票,但晚上看見居民陸續出來投票,才鬆一口氣。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3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6 ---------- |
要聞 A09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外國傳媒指民主派受挫 |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發言人接受傳媒查詢時,指香港有破紀錄的一百七十八萬選民投票,投票率達百分之五十五的新高,表示港人致力推進民主,又歡迎港府承諾調查選舉中發生的違例事件。 外國傳媒在報道這次立法會選舉時,均認為民主派遇到挫折。英國的《泰晤士報》報道,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很高,達到空前水平,民主派雖增加了議席,但未能取得多數議席。 英國《獨立報》以「香港民主派遭選舉挫敗」為題,指民主派只能多獲三個議席,未能在立法會內取得大多數議席。而親中和親香港政府的黨派,則取得比預期好的成績。 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標題是:「香港選舉打擊民主人士」。報道指親民主候選人雖然在直選中取得大多數議席,並在整體議席數目上有所增加,但未能控制立法會。 陳佐洱讚港選舉成功 另外,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見左圖)昨天表示,香港舉行了一次成功的立法會選舉,他指香港主流民意仍是改善民生。 陳佐洱昨天接受本港電子傳媒訪問時說:「按照《基本法》規定,有史以來香港最民主方式,香港產生了六十位議員,這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政策,在香港特區又一次重要的時間!」他又呼籲當選者遵守誓辭:「希望新一屆全體議員,按照《基本法》規定的議員誓辭,認真履行《基本法》賦予的職責!」 而《基本法》草委蕭蔚雲認為,新一屆立法會少於半數議席來自民主派議員,對特區政府施政有好處:「如果立法會支持行政主導的人多一些,對於香港《基本法》的貫徹,與香港的工作也是有好處!」本報記者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6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7 ---------- |
要聞 A08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社福界張國柱或提「呈請」 點票總數竟多過投票 |
繼昨天選舉日票站安排混亂,受到選民詬病之後,隨後的通宵點票亦出現嚴重問題,多個功能界別候選人投訴點算出的選票總數,竟然還比投票的人數多,其中社會福利界候選人張國柱不排除提出選舉呈請,解決這個「忽然多了選票」的離奇現象。 在社會福利界、會計界及衛生服務界均有候選人質疑選舉事務處人員點算出來的選票總數,為何多於同界別的投票選民總人數。 以六十四票之差落敗的社會福利界候選人張國柱(見圖)指出,根據選舉主任提供的資料,在前天投票日,該界別共有八千四百七十五名選民投票,但昨天竟點算出八千五百三十八張選票,多出六十三票。 未能得到明確解釋 張國柱要求選舉管理委員會澄清為何點出票數多於投票的現象,「我以六十四票落敗,但現在多出六十三票,究竟實際情況如何?贏輸並不重要,最重要是整個選舉是否公平地處理。」張國柱表明,若當局的解釋不能令人滿意,他會考慮透過法律程序,提出選舉呈請,以解決問題。 會計界亦出現類似情況,大熱倒灶的陳茂波僅以三十七票之微敗給譚香文,但該界別收回的選票比發出的選票多出五十四票,較兩人票數的差距更大,他質疑選舉程序出錯,甚至出現舞弊情況。他亦曾向選舉主任瞭解原因,但選舉主任表示只負責點票,至於為何出現有關問題,則無從解釋。 陳茂波促宣佈無效 陳茂波稱,因為票數與投票人數不符,當局曾重點選票一次,但仍然多出數十選票,他昨午已向選舉事務處投訴,並要求當局宣佈是次選舉結果無效。 而衛生服務界的落選人龐愛蘭亦指出,點票中心昨天點算後發現多出二百零二張選票。龐愛蘭表示,會接受是次選舉結果,但就認為選舉安排混亂,稍後她會去信選管會,要求調查事件在何處出錯。 此外,勞工界當選議員李鳳英也批評在點票期間,勞工界別的選票中竟混雜衛生服務界的選票,又有勞工界的票箱被放置在其他界別的票箱附近,使點票時間延長了。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6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8 ---------- |
要聞 A06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星島特犒 |
民主黨「一味去盡」累盟友 |
行軍遣將,最重要知己知彼。可是,今次民主派在港島區,卻就在「盲中中」下損失席位。 星期日的選舉正日,候選人拉票拉到暈頭轉向。晚上八時許,幾乎所有記者都從民建聯陣營處收到消息,說港島區選情出現戲劇性變化,民主黨的李柱銘「告急過籠」,反而何秀蘭和蔡素玉爭持激烈。 這時候,在票站附近拉票的李柱銘仍繼續大打「告急」牌、不斷說「自己不夠票」。記者問馬丁為何形勢大好仍要告急時,他還說:「我都不知自己得不得,無理由知道自己落後,也不叫人投我票。」 得票佔優 依然告急 記者就何秀蘭告急的消息向民主黨求證,民主黨中人卻認定是敵方「放流料」、打擊李柱銘、是輸不起的表現。李柱銘則在「蔡素玉有機會勝出」消息不絕於耳時,仍努力拉票「告急」,直至票站關門一刻。另一邊廂,余若薇則繼續配合馬丁的告急策略,未見有積極拉票行動,對自己團隊的吸票能力,仍然胸有成竹。終於,就這樣將何秀蘭拉下馬,令蔡素玉冷手執個熱煎堆。 直至開票揭盅之時,民主派中人才猛然醒覺,泛民主派團隊完全掌握不到當天選情發展,策略上用錯。有民主黨人士說,昨晨點票過半時,看見民主黨得票遠遠拋離余若薇,當時已知不妙,但只能說句:「人算不如天算。」 相反,民建聯在選舉當天,大形勢掌握在指掌之中,調整策略配合應戰。新界西選區的譚耀宗團隊,在選舉天一直替張學明告急,努力在該區馬不停蹄地拉票。直至晚上八時,譚耀宗已知張學明夠票,新東亦大有機會奪得兩席,於是離開新界西,現身新界東助劉江華拉票。顯然,民建聯就深知「知己知彼」的策略。 贏了形勢 輸了議席 學者王家英說,泛民主派在港島區表現是異常失敗,竟然不做票站調查,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范太后期也放軟手腳,讓民建聯去盡,但民主黨卻一味去盡搶票搶到過籠,輸了也是咎由自取!」如果他們早點掌握形勢,籲選民轉投余若薇,以港島民主派得票結構,只取得三席是不合理。記者溫師雁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5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9 ---------- |
投資 B02 |
香港經濟日報
|
石鏡泉 2004-09-14 |
經濟與投資 |
選舉之後 |
自進入了2004立法會選舉期後,筆者便對這個熱門題目噤若寒蟬,這不是筆者受到甚麼威嚇(唉!冇被人嚇,認真冇地位),而是作為傳媒人,是應在一些時刻,自我沉默,假如你相信人民的眼精是雪亮的,又何用你對人民指指點點? 今次的選舉結果有謂是出乎意料。出乎意料是民主黨未能大勝,民建聯未見大敗,功能團體議席更大起變化,長毛也入局,立即使人聯想到他日長毛在立法會的Dressing Code,會不會著西裝、打呔長毛是怎個樣?筆者有建議,長毛可揀件白色麻西裝,將哲古華拉個樣熨在西裝背,內邊仍穿T恤,只要是有領一款便成,領上打條繩,或打條小領巾,如果有人質疑這算不算是呔,大可查字典。呔,最早是找條繩來綁好領口,以免寒風入領,後來才有繩變成領帶而已! 民主派對得失要反省 為甚麼民主黨今次未能大勝?是意料之外,不是,是保皇黨組織得好?亦不一定。假如你今時才謂民建聯能勝多是保皇黨組織力好時,如不是反映講者無知,就是輕敵,保皇黨向來就是組織好啦,你唔知咩! 事實上,今年的七一已顯出端倪。今年七一的組織者可以一直堅持有54萬人上街,硬說較去年多了4萬,以示七一上街的人有增加,但不少調查都說明今年七一上街的人確較去年少。今年七一組織者如以為企硬就會有54萬人,就是不尊重人民。人民眼睛是雪亮的,瞪著眼講「大話」的人,一定會被人民唾棄,話之你是甚麼派。 民主派人士應看到今年七一少了人,就要好好檢討,支持者去了哪兒,是人家不再支持你,還是別的?不要忘記,這批支持你的人,九成九是你的選民。 去年七一即第一次大遊行時,筆者寫過篇文叫「出貨」,「出貨」是見好要收,當時亦講到民主派應把握機會「出貨」,才可有大作為,怎出貨? 任何一個社會,民眾起哄的熱情不可能持久,要持久,就要溫和些,不要嚇怕大部分沉默的人。這批沉默的大多數之所以沉默,是因為他們不激進。日日擺戰鬥格只合烈士及社會運動家,絕大部分市民是溫和以至保守派,這點不用拗,搞過運動的人都可以告訴你,要使一個運動持久發展的是多麼的痛苦,因為有很多種不同的意見要去平衡,但這是民眾運動的必然性,沒法。就算是共產黨,有時也要防走得過前,脫離了群眾。鄧小平在晚年的名句之一是︰「既要防右,也要防左,更主要的是防左。」所謂左,就是冒進,運動走在民眾之前半步可,但如走在民眾之前十多二十步,就是脫離群眾,遲早完。第一次50萬人上街後,民主派已8. 了重貨,怎去帶這50萬人上另一台階,就決定了民主派之後的發展速度,今次選舉結果說明一點,民主派要好好反省。 民建聯重地方工作有收成 說民建聯為了要保黨魁入會,將馬力掛頭牌,其中就涉及可能要棄蔡素玉這本來保馬力這帥,這是荒謬的,因為馬力沒有地區工作成果,能當選也是靠吃蔡素玉的老本。 民主黨為了要保前黨魁入會,於是告急又告急,結果是入了李柱銘失了何秀蘭,你可以說是配票失誤,但另個可能失誤是,為甚麼舊黨魁也一定要入立法會?退一步去告急,便可使到己派實力更強,不是更好嗎? 選民盼望維持現狀 有人亦謂,今次選舉說明選民想維持現狀,不想有太大改變,這個結論或許也不大科學。筆者有幾個問題搞不通,大家不妨提答案︰ 1.週日去投票站投票的人多,投注的人多?馬會已十分識做,將巨額六合彩的開彩日定在今日,如按原先的定在週日,怕外國傳媒看到,也要啞然。 2.我們要立法會議員去改變甚麼?是要拿立法會來做平台,跟中央對著幹,還是要港人管理好自己的香港? 3.各位以為會不會有些立法會議員會有太多的界外利益,而在四年的任期內,產生醜聞? 4.長毛會不會抬棺材入立法會? 對於上述各題,筆者都不答,走著瞧。筆者相信2004年一屆的立法會是精采的,因為長毛的政治水平高,分析能力好,有他在立法會發言,一定會提高立法會的辯論質素。 筆者今次有沒有投票?筆者有兩個投票權,但筆者沒有去投票,因為筆者不覺得有可以代表我的候選人可選。立法會選舉落幕,各位大可等立法會開鑼,看看新人又有怎樣的表現,能否使大家在未來四年生活得更暢意了。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04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0 ---------- |
港聞 A06-07 |
東方日報
|
2004-09-14 |
李柱銘贏得不光彩 |
港島區最後一席原以為是民主黨的李柱銘與民建聯的蔡素玉之爭,豈料排在「吸票機」余若薇名單第二位的何秀蘭爆冷「墮馬」。去年區議會選舉敗給何秀蘭的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承認,曾在幕後耍了一招「聲東擊西」,刻意製造假象拖垮何秀蘭,最後蔡素玉以八百一十五票險勝,而楊森、李柱銘名單則白白浪費了一萬三千多張剩餘票。 民建聯聲東擊西 葉國謙昨日在民建聯的記者會上坦白承認,其實根據民建聯的內部調查,早已發現民主黨楊森、李柱銘的得票已足夠取得兩席,到尾段實際上是「蔡、何之爭」,但故弄玄虛造成是「李、蔡之爭」,加上民主黨不斷告急令人信以為真,最後選票全部傾斜向楊、李名單,出現出人意表的結果。如果民主派支持者投票平衡,蔡素玉絕無機會勝出。 蔡素玉前晚約九時許即投票結束前對外宣佈:港島的最後一席是她與何秀蘭之爭,何秀蘭陣營心知不妙,部分何的支持者對事情的急轉直下,歸咎於李柱銘告急過熱,故大表不滿,李柱銘在選舉新聞中心返回候選人等候區時,曾親身向何道歉,何雖知勢危仍一直保持笑容,但身旁的支持者則破口大罵,情形頗為尷尬。 根據個別票站調查,竟一度傳出排在民主黨名單第三位的黎志強竟有望高票擊倒蔡素玉取得第六席,黎打趣地說:「死喇!真係,我一直都無出席論壇,都無心理準備(做議員)。」 正式宣佈結果後,楊森向傳媒說:「發夢都估唔到最後分票情況,出現嚴重傾斜」,他們取得十三萬票,遠高於余的名單七萬票,更流著淚地說對何的敗北感到痛心,希望能向市民表達歉意,承認最後為李告急過於熱切。 李柱銘雖贏了議席亦愁眉苦臉、哽咽地說:「我情願輸得光光榮榮,唔係咁樣贏,這四年我都唔會開心,我補到個位,但係唔高興,未試過贏一個位咁唔開心。」又相信何不會因此責怪他,故令他更感難過及遺憾,認為他要負全責。 何:續服務社會 何秀蘭回應說:「我無意思要任何人為一個議席而難過,選舉只是一個段落,議席只是工作渠道。」她稱,未來四年會發展另一個空間,即使落敗亦會繼續服務社會,而不在議會也感到很值得,認為是很好的磨練,是為了將來配票「取經」。余若薇說:「接受民主選舉,就要接受選舉結果,所以絕對不會為何秀蘭而喊,最失策兩個大男人喊,而兩個女人無喊。」 相關新聞: 九龍西票王曾鈺成 醫學界勞永樂爆冷慘敗 更多資訊請瀏覽orisun.com 《東方日報電子報》 曾鈺成(右二)在九龍西以最高票當選。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2014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立會選舉 A07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民主黨歸咎配票差 |
【商報專訊】實習記者李仲勤報道:2004立法會選舉結果在昨午塵埃落定。民主黨在今屆選舉只能取得9個議席,對比上屆減少2個議席;而泛民主派也只得25席,距離30席目標甚遠,其癱瘓政府的「美夢」終告破滅。民主黨主席楊森昨日在選舉總結會上,把民主黨的選舉失利歸咎於黨的選舉策略和選舉制度,不肯直接承認失敗。在地區選舉中,泛民主派與民主黨的候選人各自為政,不能取得全面平衡協調,頻頻各自告急,相互搶票,令民主黨打錯如意算盤。 民主黨主席楊森、副主席李永達和何俊仁,昨日下午在民主黨總部召開立法會選舉後的總結會。會上楊森坦言,對於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未能把黨內新血推上立法會感到失望,但這是與泛民主派合作的代價。他認為,民主黨未能在議會中取得更多的議席,是因為「配票」的選舉策略稍遜。 對於有調查顯示,選民普遍反對「配票」,楊森對此表示質疑!他更反駁指選民會自行「配票」,認為配票是比例代表制下的必然策略,他又否認配票會導致投票率下降。李永達補充說,泛民主派的加入會增加其配票的難度,故要加強與其他泛民主派人士的溝通才能達到配票的效果。 楊森自言在不改變爭取普選和故有原則下,加強與中央溝通是民主黨的一個發展路線。不過,楊森斷言,泛民主派在選舉中得到6成的選票,這表示大部分市民支持爭取普選。他表明民主黨會主動加強與其他泛民主派的合作,在未來4年將繼續以反對黨的身份,監察和改善政府施政。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1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港聞 A04 |
新報
|
2004-09-14 |
民主黨僅得九席退居三哥 |
【本報記者報道】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民主黨的成績未如理想,議席由十一席減至九席,一夜之間由第一大黨淪為落後於民建聯及自由黨之後,退居第三位,希望力谷入局的第二梯隊更全軍覆沒,黨主席楊森承認配票策略不及對手民建聯,但不會掛齒於一、兩席的得失,被問及民主黨是否大敗,楊森謂:「敗與勝由市民去評價。」 選前受到多宗負面新聞影響的民主黨,雖然新界西的李永達重新入局,但隨著九龍東的司徒華退休,新界東的黃成智下馬,直選只能取得七席,較上屆少一席,功能界別亦隨著社福界的羅致光不參選,由三席減至兩席,民主黨立會降至九席,由上屆的第一大黨,淪為第三大黨,屈居民建聯及自由黨之下。 楊森:配票不如對手 對於投票率破紀錄逾五成半,但民主黨成績反而大倒退,楊森指不能因此定論民主黨大敗,他謂:「敗與勝由市民去評價。」黨副主席李永達則指,不能單以一、兩個議席評論輸贏,事實上民主派所獲的票數亦上升,以港島為例,楊森、李柱銘便得到十三萬票,較上屆多出數萬。至於圖力谷上位的第二梯隊卒全軍覆沒,楊森謂,本來希望新界西的張賢登、九龍西的陳家偉及九龍東接替司徒華的胡志偉都能入局,可惜未能如願,他相信,經歷了今屆的參選,第二梯隊全港知名度有所提高,四年後參選勝算會大增。 第二梯隊全遭滑鐵盧 李永達亦表示,今屆多了明星級人馬出戰,第二梯隊選情亦因此受影響。 第二梯隊的黃成智上屆在新界東當選,今屆不幸落敗,他認為自己下馬,對民主黨是個打擊,民主黨應想清楚日後培養第二梯隊的工作。 對於有指他的落敗是由於新界東的「七一連線」鑽石名單策略錯誤,黃成智表示並不後悔,更指對手四五行動的「長毛」梁國雄,在選舉工程上做得較出色,直言他如作為選民亦會考慮選長毛。 受負面新聞影響的九龍東李華明,雖能順利連任,但就未能如最初預期帶同排第二的胡志偉入局,李華明承認何偉途嫖娼事件對得票有影響,而該區有兩個名明星級人馬參戰,加上投票率未達預期的六成,都直接左右得票。 黃成智:長毛較出色 另一名受醜聞困擾的九龍西涂謹申,未有正面評論得票較民建聯的曾鈺成少,是否受到負面新聞影響,只強調自己做了十多年議員,是次當選已證明選民信任他的能力。 他又否認自己是「帶罪」入局,各方面的調查已經展開,待進一步公開資料,將會還他一個公道。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09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港聞 A06 |
新報
|
2004-09-14 |
董建華分批會議員 |
【本報記者報道】行政長官董建華將於今日起分批與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會面,討論行政立法關係,以及政治、經濟及民生等問題。他昨日表示,日後會就社會問題,保持與議員對話。此外,董建華表示正考慮改組行政會議。 考慮改組行政會議 董建華就今屆立法會選舉作出回應,他對選舉結果感到欣慰,並祝賀當選的六十名立法會議員。他重申政府會與議員有更緊密的合作,會安排與新一屆議員會面,就怎樣促進行政立法關係,以及特區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聽取議員的意見,亦就社會上種種問題與議員開始對話,並期望這個對話是經常性。 被問及今屆選舉出現混亂,是否有官員失職,而要負責,董建華並沒有正面回應,只是重申今次選舉是公正、公平及公開。他表示,選管會為了要提升選舉效率,他們就投票安排作了新的安排,因為有新的安排,所以有些地方不夠完美。而選管會主席胡國興已承諾會全面檢討及調查這個問題,並會盡快提交報告。 至於新一屆立法會中親政府議員所佔席位較多,會否有利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工作,董建華無正面回應,只強調現時未有確定的立法時間表。董建華又表示,現時是適當時間考慮行政會議的組成問題,他會盡快作出結論,並向外公佈。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09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9.12立法會選舉 A02 |
成報
|
2004-09-14 |
民主黨折將僅保九議席 |
【記者鄧紹基報道】民主黨在今屆立法會選舉只能力保九個議席,較上屆減少兩個,失去第一大黨地位。主席楊森承認選舉工程有不足之處,配票策略不及民建聯,要向對方學習,但未肯認輸,認為是輸家還是贏家,應由市民判斷。 是輸是贏由市民判斷 民主黨黃成智(圓圖)未能連任入局,加上羅致光棄選社會福利界,令民主黨只能保住九個議席,當選者中,除了副主席李永達捲土重來外,並沒有新面孔。 民主黨中委會昨天開會檢討選舉結果,楊森總結時稱,今次選民踴躍投票,投票率創出新高,表現出對民主自由的熱愛,也是藉著這次投票,為普選進行公投,泛民主派得票率達六成,反映市民對普選的強烈訴求。他認為,民主黨在今次選舉中,是輸家還是贏家,應由市民決定。 楊森稱,民主黨希望讓第二梯隊成員上位,包括新西張賢登、九西陳家偉和九東胡志偉,最終未竟全功,感到失望,不過泛民主派在議會中的實力增強,由22席增加至25席,「民主黨不會為一次戰役太過掛齒」,成敗交由市民自行判斷。 第二梯隊全軍覆沒 他表示,泛民主派其他明星級人馬空降直選,民主黨沒有堅持讓第二梯隊人士上位,這樣表現,證明民主黨不是掛齒於一、兩個議席。 他又指要向民建聯學習配票策略,對方的動員能力較強,信息清楚,配票策略較該黨成功,「若學不到比例代表制,(四年後)呢場戰役會更難打。」他列出民建聯配票成功的例子,包括九東的陳鑑林和港島區范徐麗泰。 另外,楊森重申民主黨堅持在不違反普選和平反六四的原則下,願意與中央領導人會面。 有關委任會計師調查涂謹申辦事處事件,民主黨正等候會計師公會的回覆。民主黨10月10日將舉辦路向營,檢討選舉及以後民主黨和深化的發展。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文匯論壇 A18 |
文匯報
|
■文 思 2004-09-14 |
香港政治生態重大轉變的標誌 |
將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結果與9個月前第二屆區議會選舉結果比,將「民主派」對於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的期望和結果比,人們就不能不承認,自2003年七一遊行以來的香港政局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轉變—拒中抗共勢力一度佔上風的現象正在根本逆轉,愛國愛港力量暫時處下風的局面正在根本改變。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政治的一個非常要緊的制高點,愛國愛港力量牢牢地佔據了,為香港政治生態進一步演變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靜態地觀察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立法會地區直選的結果,不免會得出一個判斷:「民主派」所代表的民意大於愛國愛港力量,前者的得票佔投票總數的六成,後者則僅佔四成。 靜態觀察的表面現象 將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和第二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做比較,同樣可能得出「民主派」力量在上升而愛國愛港力量在下降的結論。前者在第三屆立法會地區直選所得議席比第二屆立法會多了一席,在第三屆立法會功能組別所得議席比第二屆立法會多了2席,從而,在第三屆立法會中的全部議席比第二屆立法會增加了3席。後者在第三屆立法會功能組別所得議席比第二屆立法會減少了2席,在第三屆立法會非功能組別所得議席比第二屆立法會少了一席,從而,在第三屆立法會中的全部議席比第二屆立法會少了3席。 主流民意發生重大深刻變化 然而,將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結果與9個月前第二屆區議會選舉結果比,將「民主派」對於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的期望和結果比,人們就不能不承認,自2003年七一遊行以來的香港政局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轉變—拒中抗共勢力一度佔上風的現象正在根本逆轉,愛國愛港力量暫時處下風的局面正在根本改變。 君不見愛國愛港中堅力量—民建聯在第二屆區議會選舉中遭遇何等嚴重的挫折,在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前誰預料她會在地區直選中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民主派」核心力量—民主黨在第二屆區議會選舉中獲得出乎意料的大勝,又有誰預料她在第三屆立法會選舉中承受如此難受的挫折?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後,民建聯一躍成為立法會的第一大黨,民主黨則一下子落到立法會的第三大黨的地位,不如另一個愛國愛港政黨—自由黨。 是的,香港政治形勢依然嚴峻,拒中抗共勢力仍然擁有不可低估的市場,香港相當一部分居民仍然在意識形態上認同「民主派」的政治主張。但是,同一年前比,甚至同三四個月前比,認同「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的香港居民的確越來越多,香港主流民意的確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香港的政治生態的確在朝著全面回歸的方向和目標演變。 國家對香港的關愛是真誠的 這在相當程度上是中央在過去一年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成果。內地若干省市居民個人遊明顯地推動了香港經濟復甦。香港銀行業有條件地經營人民幣業務,為香港金融市場開拓了一個極具發展前景的新的分市場。CEPA的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和大珠三角區域合作,為香港與內地經濟多層次的合作和一體化制訂了宏偉的藍圖並已實施了若干目前條件下可行的安排。 就在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前夕,先是香港與內地關於擴大和深化兩地航空服務業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緊接著雙方又就內地約200萬家企業投資香港便利化達成協定。 誠然,香港與內地任何一項經濟合作都是秉承互惠互利的宗旨,但是必須承認,在香港經濟轉型陷入困境的時候,內地居民個人遊是在個人消費領域對香港經濟的支援和幫助,內地企業自由行是在投資領域對香港經濟的支援和幫助。中央以實際行動一再宣示:國家對香港的關愛是真誠的,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切實感受和明確理解了這一點。 港人對國家強盛感到光榮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香港居民尤其華人居民對於國家日益強盛感覺光榮和自豪的結果。 在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取得了32面金牌的優異成績,五星紅旗一次又一次地升起,國歌一次又一次地高奏,炎黃子孫的熱血一次又一次地沸騰。中國奧運金牌健兒訪問香江所掀起的旋風,有力地促進香港同胞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愛國愛港力量佔據政治制高點 民建聯、自由黨和愛國愛港的獨立人士在競選中殫精竭慮、頑強拚搏,是他們能夠在第三屆立法會選舉中力挽狂瀾,成功挫敗「民主派」圖謀的又一項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 自由黨正副主席毅然決然地放棄穩可當選的功能組別議席而奮身投入地區直選。民建聯全面深入地總結第二屆區議會選舉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精心部署,全力動員,寸土必爭。一分耕耘終於贏得一分收穫。支持他們的選民自覺認識香港特別行政區必須同中央建立和保持良好關係,愛國愛港候選人也以自己的言論和行動贏得了相當多的選民的支持。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政治的一個非常要緊的制高點,愛國愛港力量牢牢地佔據了,為香港政治生態進一步演變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9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余耀榮 2004-09-14 |
新立法會選舉四大特色 |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圓滿結束,整個投票過程能在公正、公平、公開的情況下進行,體現真正的民主選舉,選民較滿意。這次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有下面四個特色:第一、在今年立法會選舉中投票人數較多,共計有一百七十多萬選民參加,較上屆立法會選舉為高,選出新一屆立法會三十個直選議席;功能組別總投票率超過百分之六十,超過十一萬選民投票。綜觀選舉結果,可看到選民投票取向相當謹慎而理性,投票人數增多,這增強了立法會的代表性,也對香港逐步發展民主有著積極意義。 第二、愛國愛港候選人順利取得多數議席。根據選出來的名單分析,愛國愛港陣營總共取得三十五席,結果令人振奮。泛「民主派」妄圖控制立法會的美夢終於失敗了。眾所周知,特區政府許多施政改革措施需要經過立法會認同,甚至要透過立法才能實施。行政與立法既要互相制衡,更要互相配合。如果配合得好,則施政暢順,政局平穩、社會和諧、生活安定;否則,被那些泛「民主派」佔多數議席,則施政受阻、政局僵持、社會出現戾氣,與中央關係惡化,嚴重影響經濟發展。 第三、選民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公民意識增強。選民認為這次立法會選舉是公民的責任,是義不容辭的,因此要挺身而出,積極參選。有的選民認為過去對選舉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不去參與,但是選民看到過去一些議員不夠稱職,把政黨利益凌駕於市民利益之上,不以港人利益和長遠利益為依據,甚至搞分裂,跟特區政府對著幹,如果這些人選上議員結果會搞垮政府。至於近來出現一些候選人違反道德標準、違反法紀事件,選民自有分辨是非、好歹的能力,不能選誰當議員已心中有數,不是盲目參考。這反映了選民的眼光是雪亮的,選前經過深思熟慮,才投下神聖一票。 第四、這次新立法會選舉傳媒能起積極宣傳作用。各種報紙、電台、電視台在選舉前一個多月已大張旗鼓地開展宣傳攻勢,從選舉的意義、要選舉什麼人、選民應怎樣正確對待這次選舉、候選人的政綱、政績等進行報道宣傳,聲勢之浩大、時間之長久,是從來沒有過的,造成社會輿論,使市民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因而選民能積極參與投入選舉。 新一屆立法會已順利地選出來了,希望新議員能自覺遵守和執行基本法,維護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努力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長治久安,使經濟突飛猛進,忠心耿耿為市民服務,這是六百八十萬市民的殷切期望。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5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B08 |
英文虎報
|
Emily Tang 2004-09-14 |
Landmark wins spur Liberals on for 2008 |
After winning an uphill battle to secure two precious seats in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elections, the Liberal Party is already starting to prepare for the 2008 Legco elections by vowing to establish a wider network of district offices. Chairman James Tien, speaking as the party celebrated winning 10 out of the 60 Legco seats up for grabs, said the party will open more district offices to extend their appeal in direct elections. ``We are opening up more district offices. We must do well in both New Territories East and West so that voters will continue to vote for us in 2008,'' he said. ``In New Territories East, for example, we will open offices in four districts, North District, Tai Po, Sha Tin and Sai Kung.'' Long considered as purely the party of business, the party took the groundbreaking step of putting up three candidates in this election and was rewarded with two victories. Tien and vice-chairwoman Selina Chow won in New Territories East and West with 68,560 and 50,437 votes, a huge boost to the party's morale as it begin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garnering support outside of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Tien admitted the party had been giving priority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ectors but will now be striving to represent the wider public. The party's membership has recorded a two-fold increase from about 300 in July last year to more than 700 at present. However, Tien would not say if more party members will be running in the next Legco election. ``The direct election has been an opportunity for the party to have face-to-face meetings with the public,'' Tien said. `We hope to grasp support not just from New Territories East and West but from other constituencies as well.'' Chow said the party will provide training to those recruited to work in district offices. She admitted the party was in for a hard time in the coming four years as it restructured itself to appeal to a broader support base. ``We have no track record of district achievement,'' she said. ``But [the voters] trust us and we are serious. ``It is a commitment, a promise of doing better work in the district,'' she said, referring to the pledge the party had made in its election campaign. The defeat of then-chairman Allen Lee in the 1998 Legco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election had discouraged members from entering the direct-elections arena until this year, when the party managed to position itself between pro-government and pro-democracy camps. Tien forecast the party will be adopting a moderating role in Legco. City University lecturer Sung Lap-kung said moving on to direct elections was the only strategy left for the party if it hoped to survive in the political arena. ``It is reasonable that the party should open up district offices in all the fiv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in order to mobilise enough support in the next Legco election,'' he said. Having a rather loose internal organisation, the party should also work to establish higher solidarity among members, he said.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8004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港聞 A06 |
新報
|
2004-09-14 |
陳佐洱:有史以來最民主選舉 |
【本報記者報道】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結束,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表示,今屆立法會選舉按《基本法》規定,以有史以來最民主的方式選舉產生。另外,新華社報道選舉結果時,亦形容今屆選舉是香港政制發展一個重要里程碑,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選舉。 陳佐洱在北京表示,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按《基本法》規定,以有史以來最民主的方式選舉產生六十位議員,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在香港再一次實踐,也體現香港作為主人翁的精神。 發展經濟主流民意 他說,當前香港經濟出現復甦勢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主流民意,希望新一屆的全體議員忠於《基本法》規定議員誓詞,認真履行《基本法》賦予的職責,本著對國家和特區高度負責及勇於承擔的精神,繁榮和穩定香港,作出自己一些貢獻 另外,新華社在報道本港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時亦形容,這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選舉。報道稱,本屆立法會選舉地區選舉由二十四人增至三十人,佔立法會所有議席的一半。這是香港政制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選舉。 對於今屆的立法會選舉結果,《基本法》原草委、北大法律系教授蕭蔚雲表示,投票率高屬好事,說明香港市民關心選舉,而選舉工作也有成效,有利於香港政制的發展。不過,蕭蔚雲表示,並不能以一次的選舉,便可看到何時實行雙普選,始終要依基本法循序漸進。 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認為,今次選舉為將來香港實行雙普選累積經驗,循序漸進發展,可能較預期快達到目標。他表示,如果有人從這個過程中,為反對而反對,再出現混亂情況,更阻礙雙普選的實現。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1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中國要聞 A36 |
香港經濟日報
|
余木 2004-09-14 |
國情知聞 |
中央暗發功 立會選情京合意 |
對於胡溫政府來說,剛揭曉的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結果,可算放下心頭大石,因為泛民主派挾連續兩年7˙1大遊行的效應,卻不能取得預期成績,難以取得主導立法會的議席。 更令負責香港事務的內地官員省躍的是,民建聯一口氣取得9個直選議席,加上功能組別的3席,使到民建聯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內的第一大黨。 難怪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昨天在北京接受訪問時,心情舒暢地將這次9˙12立法會選舉,譽之為香港最民主的一次選舉。 揭挫民主黨 挺民建聯之謎 不過,不少人心中有疑問,為何連續兩年的7˙1大遊行所顯示香港市民對民主的強烈訴求,泛民主派在今次選舉中卻有如此結局?民建聯在過去4年的政績乏善足陳,為何又能脫穎而出,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績呢?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很多,包括泛民主派的內部矛盾,以至配票失效,民建聯的選舉策略,令到配票成功等,但最重要的是胡溫政府加強對港工作,背後大量發功,才能產生「大挫民主黨,力挺民建聯」之效。 事實上,有熟悉情況人士形容,今次立法會選舉,泛民主派面對的競爭壓力,並非表面上的民建聯、自由黨或其他親中、親政府政團,而是整個國家機器,胡溫政府可算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冀求令到選舉結果有利於香港的管治,有利於一國兩制的落實。 5月京曾開會 磋香港工作 事實上,早在半年前,胡溫政府便為9˙12立法會選舉作出具體部署,例如,大約於4月左右,中央統戰部便與廣東省委統戰部舉行專門會議,研究如何利用粵港關係的密切,調動所有力量,以完成中央下達的一項死命令,確保選舉結果,親中或親政府可取得主導性議席。 廣東省方面接到命令後,一方面透過各級組織,動員所有在省內合資企業、工廠工作的港人返港登記選民,並於9.12選舉前安排交通工具接他們回港投票。儘管這些選民未必一定按旨意投票,但只要大部分投向民建聯,也是上算的,另方面,省委統戰部在這幾個月亦不斷派人來港,遊說諸如同鄉會等友好團體,目的當然也是為選票而來。 為著統籌有關工作,中央更於5月24至26日在北京召開「港澳工作座談會」,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更專門從廣州飛赴北京出席會議,匯報有關工作。 何偉途召妓 料被追蹤多年 何偉途事件的發生,就充分反映整個國家機器對今次立法會選舉的投入程度。何偉途北上工作之餘召妓,相信是不爭的事實,但為何選舉之前才「捉姦在床」,並揭露3年前與之歡好的三陪女郎的名字,從這些不合常理的證據(嫖客竟記得3年前妓女名字)來看,可知這位民主黨「新星」已被有關方面追蹤多年。 既然胡溫政府啟動整個國家機器來應付今次立法會大選,則民建聯獲得不少中資機構派出員工支持,甚至在選前協助「洗樓」和選舉當日「企街」等拉票工作,就不足為奇。 有「大老闆」充分支持和投下大量資源,民建聯取得出乎意料的成績,就絕不意外了。 (有意見可電郵[email protected])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00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重要新聞 A02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民建聯誓言續監察政府 |
【商報專訊】記者古日東報道:民建聯在今屆立法會選舉取得12席的理想成績,民建聯的領導層認為,結果已顯示選民認同民建聯穩定、和諧、建設的參選理念。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更認為,民建聯已打破高投票率不利民建聯的定論,得票數字反映相當一部分新增選民支持民建聯的主張。 經歷最困難考驗 首次參選立法會選舉而成功當選的民建聯主席馬力,昨日聯同該黨其他當選者一同在民建聯總部會見傳媒。馬力坦言,今次參選取得12席的成績,較原先預期的10席目標為好。他形容民建聯過去1年經歷很大的考驗,處於很困難境地,但市民對民建聯不離不棄,仍投信任的一票,所以要感謝市民的支持。他又表示要感謝義工、助選團和各界朋友,支持認同民建聯提出的「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的參選理念。 被問到民建聯最困難的時刻是否已經過去時,馬力回應稱,不敢忘記困難的時候,可作為鞭策繼續努力的動力。今後會繼續面對好多困難,民建聯會努力工作,回報市民支持。 政綱符市民期望 副主席譚耀宗表示,今次取得佳績的原因,主要由於民建聯長期紮實的地區工作,參選政綱提出的穩定、和諧、建設的方向符合市民的期望,以及會員、義工和助選團日以繼夜為民建聯拉票。 副主席葉國謙補充,民建聯總得票45萬4827張,得票率為25.7%,而2000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得票只有39萬1718張,反映民建聯的支持者有所增加,亦較1998年立法會選舉所得的37萬3428票為多。民建聯非常珍惜選民的支持。 新丁可更好服務 他指出,民建聯12名獲選者中,有5名是立法會的新丁,有商界背景的成員(黃定光),亦是首次有律師專業背景的成員(李國英)獲選,對日後議會內的法例研究工作中,可以有更大貢獻。他期望民建聯新的立法會黨團能更好地為市民服務。馬力重申,民建聯會繼續對政府扮演監察者的角色。 葉國謙對今屆的立法會選舉過程提出批評,令後來的點票過程中出現問題,特區政府應加以檢討和總結。他強調,民建聯不能接受投票過程出現中斷情況,亦不能接受原定在凌晨2點多開始有點票結果一直推遲,至早上7點左右才有官員出來解釋。 獲新增選民支持 成功連任的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表示,以得票數計算,民建聯能大幅提升6萬張選票,外界有指由於民建聯的「鐵票」數目固定,投票率越高,結果會對民建聯越不利,但事實起碼說明新增選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支持民建聯。 至於得票率反而較上屆減少,曾鈺成認為,部分選區新出現一些與民建聯相同或接近的候選人參選,因而分薄民建聯的票源。他以自己選區九龍西為例,民建聯在九龍西的實力較弱,但因沒有出現票源相近的候選人,反而可以真實反映民建聯的增長。若新界和港島沒有此種分薄票源的情況出現,民建聯的得票率應有類似的增長。 至於九龍東的情況,曾鈺成指出,九龍東出現個別候選人不單影響民建聯,同時亦對民主黨影響,他指民建聯要警惕此種新的對手。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重要新聞 A01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頭條 |
新一屆立法會60名議員產生 民建聯躍為立會最大黨 |
【商報專訊】記者古日東報道:雖然投票日的安排有少許瑕疵,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大致順利完成,60名議員全部產生。泛民主派在選舉前意圖奪取逾30席的夢想幻滅,民建聯從去年區議會選舉鎩羽恢復過來,一躍成為新一屆立法會第一大黨;同是採取認同國家、反對對抗態度的多名候選人,亦能在直選中勝出,反映選民唾棄對抗形式的政治要求,期望社會重回和諧對話的發展軌跡。 民主黨僅9席列第三在立法會地區直選中,泛民主派共取得18席,功能組別取得7席,合共25席,未能達致半數議席的目標;而民建聯、工聯會和自由黨成績超乎預期,合共取得23席。其中,民建聯和工聯會在直選獲9席、功能組別取得4席,單以民建聯計也有12席,成為最大黨,也較預期目標多出2席;自由黨成為第二大黨,而民主黨僅有9席,較自由黨還少一席,淪為第三大黨(見附表)。 民建聯得票數增16% 民建聯在5個地方選區中,除了九龍西選區外,其餘選區都可以取得兩個議席,這除了民建聯的選舉策略成功之外,亦與投予民建聯神聖一票的選民大幅增加有莫大關係。民建聯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一共獲得454827張有效選票,得票率達25.7%,較上屆2000年立法會選舉的391718張有效選票多出6萬多票,增幅達16%,這對於剛剛在2003年區議會選舉成績欠佳等事件打擊的民建聯,在保住票源之餘更可以取得近二成的票源增長,這絕非簡單之事。 若以得票率計算,民建聯今屆確是由上屆的約三成下跌至約二成半,但這並不真實反映到民建聯的實力起跌,相反更加顯出民建聯的穩定、和諧、建設理念越來越得到選民的認同。 穩定和諧理念獲認同 民建聯今屆在多個選區,都首次遇到政治主張與其相近而又實力相當的參選人加入競逐議席,包括港島選區的范徐麗泰、新界東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和新界西的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等,令到民建聯的得票率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若該3個選區維持只有民建聯參選,粗略估算,該3張名單都歸納在民建聯同一陣營內,民建聯可以再多184658張選票,總得票率為36%,較2000年的立法會選舉亦有7%的增長。 在社會瀰漫一片厭棄激烈對抗、尋求理性對話的社會氣氛下,選前一直高調宣傳要取得30席、威脅要癱瘓特區政府施政的泛民主派,結果只能取得25席,而民建聯、自由黨和工聯會等認同和諧對話陣營合共有23席,再加上其他持類似政治理念的獨立議員,在一些涉及國家與香港基本利益的議題上,絕對可以形成一個過半數的愛國愛港陣營,令泛民主派要在未來議會內呼風喚雨的願望難以如願。 投票率55.63% 創新高 今屆立法會選舉參加投票的地方選區選民為178.4萬人,投票率為55.63%,創歷年新高,其中港島區投票率最高,達57.63%,而最低是新界西的53.48%;功能界別選民為13.49萬人,投票率為70.14%。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選舉專版 A01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頭條 |
民主派 贏了選票輸了議席 |
【本報訊】九月十三日是香港民主運動悲喜交集的一天。打著支持○七、○八年普選旗號的民主派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在選戰中取得接近一百一十萬票,佔總票數超過六成,證明雙普選得到大部份港人支持。但泛民主派在選票優勢下,卻難敵左派候選人的配票戰術,連失何秀蘭、黃成智兩個席位,民主黨李柱銘為何秀蘭的落敗自責、主席楊森更不停飲泣。民主派贏了選票、輸了議席,正是今次立法會選舉在比例代表制下,一幅現實的寫照。 記者:莫劍弦 雷子樂 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高達一百七十八萬四千一百四十人,投票率為百分之五十五點六三,兩者均創歷史新高。以泛民主派在直選及功能組別共二十五人當選計算,投票支持雙普選候選人的選票近一百一十萬票,支持反對雙普選的保皇黨只有六十多萬票。 「港人絕大部份支持雙普選」 民主黨主席楊森昨形容,今次選舉其實已等同對雙普選的全民公決,選民用誠意表達了對民主和人權的執著,投票結果「已經充份反映畀中央政府睇香港人嘅意願,中央應該細心研究,港人係絕大部份支持○七、○八年雙普選。」 選民雖透過選票體現7.1精神、反映對民主的渴求,但地區直選在比例代表制下,只要配票得宜,選民意願未必可以完全反映在議席上。 民主派在港島就因配票失敗,雖然民主黨名單與余若薇名單合共取得逾二十萬票,但因分票不均,前者得票超過十三萬,後者只得七萬三千多票,結果不敵民建聯馬力名單(七萬四千多票)與獨立范徐麗泰(六萬五千多票)的配票戰略,在最後關頭大量親北京選票流向馬力名單,令排在馬力之後的蔡素玉以八百一十五票之微,擊敗排在余若薇名單第二位的何秀蘭。 李柱銘:情願輸得轟轟烈烈 面對民主派配票失敗造成無可挽救的結果,民主黨主席楊森昨向市民表示歉意,「發夢都估唔到,去到最尾分票情況出現嚴重傾斜,去曬我同李柱銘那度。」他表現傷感地說對結果感到不開心,之後更哭著稱:「我喺唔想……哎!我喺唔想何秀蘭……我想同香港市民致歉,我作為主席,好痛心。」在旁的何秀蘭輕拍他以示安慰。 得票「過多」的李柱銘則形容何秀蘭是最勇敢的夥伴,「佢喺觀龍樓一個人挑戰葉國謙;後來預備攻九龍西曾鈺成個位,今次我李柱銘告急而唔能夠打低蔡素玉,我情願輸得轟轟烈烈。」眼泛淚光的他續稱:「家呢四年,我都唔會開心。我可以保到自己個位,但我未試過贏一個選舉贏得咁唔開心。」預計選民會因此「埋怨我,令我難受」。 學者:配票失敗何秀蘭落選 經重新點票後仍以些微票數痛失議席的何秀蘭強笑說:「我冇意思令任何人為一個議席去難過。」她表示選舉只是一個四年的段落,議席也不過是一個工作的渠道。 連續三十二小時不眠不休的進行競選工程,何秀蘭表示回家先要好好睡一覺,今日會進行謝票活動,未來百日會繼續醫療融資檢討百日政綱。 何秀蘭指自己的得票僅比蔡素玉少百分之零點二三,更可惜的是民主派在港島取得較多選票,但在荒謬的比例代表制下,卻要與對手平分六席,實在遺憾。余若薇說會接受選舉結果,「唔會為何秀蘭喊。」她指港島區投票率達百分之五十七點六三,全港最高,證明選民對民主的訴求很大。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馬嶽指出,立法會選舉採用的比例代表制不同區議會的單議席單票制,民主派即使在全港取得六成支持,也難像去年區選般取得大勝,何秀蘭在港島敗於蔡素玉,正正因配票失敗及輸了運氣。 主要政團及獨立候選人 立法會選舉得票及議席 政團 直選得票 佔整體 獲政府 議席 得票 資助額(元) 總數★ 民建聯 / 工聯會 454,826 25.5% 4,548,260 12 民主黨 *429,847 24.1% 4,298,470 9 45條關注組 **186,282 10.4% 1,862,820 4 職工盟及街工 148,218 8.3% 1,482,180 3 自由黨 118,996 6.7% 1,189,960 10 民協 74,671 4.2% 746,710 1 獨立鄭經翰 73,424 4.1% 734,240 1 獨立范徐麗泰 65,661 3.7% 656,610 1 四五行動 60,925 3.4% 609,250 1 「長毛」梁國雄 前線 ***56,277 3.2% 562,770 1 *有56,277票來自「7.1連線」的鄭家富 **有56,277票來自「7.1連線」的湯家驊 ***全部來自「7.1連線」的劉慧卿 ★ 連同功能組別議席 政府以每票10元補助候選人選舉經費,上限為候選人競選開支一半 資料來源:選舉事務處、《蘋果》資料室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要聞 A08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投票率逾55%回歸以來最高 |
前天舉行的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經過十五小時的投票時間,全港三百二十多萬的選民中,共有一百七十八萬四千一百四十人履行了公民責任,破了立法會選舉以來紀錄,把投票率推高至百分之五十五點六三,是回歸以來最高的一次,比上屆二千年選舉的投票率多出一成二,比九八年亦多出百分之二點三。 林瑞麟:立會代表性增強 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昨日凌晨表示,有這麼多選民關心立法會選舉,確實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強立法會的代表性,也對逐步在香港發展民主,有積極意義。 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說,投票率高達五成半,比以往多了幾萬人出來投票,相信與「七一效應」有關,選民將這力量化為投票的行動。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就認為,今次的投票率是合理水平,對比去年區議會選舉已有百分之四十四的投票率,估計這批選民今次也會投票,再加上立法會選舉比區議會選舉更重要,所以部分上次沒有投票的選民,也會出來投票。 在五個直選分區,港島區的投票率最高,有百分之五十七點六三,相反新界西只有百分之五十三點四八選民投票,是最低投票率的選區。李彭廣估計,由於港島區的三大陣營,焦點明確,各黨的動員也比較多,自然影響到投票人數。 「 告急牌」 發揮力量 他又說,週日晚上,兩大陣營同打「告急牌」,令危機意識增加,就有更多人願意出來投票。新界西方面,他認為由於泛民主派拆開多張名單參選,以致聚焦不足,是令該區投票率低的原因。馬嶽則指出,新界西的候選人動員不多,以致投票率較低。 功能組別方面,投票率超過七成,亦是回歸以來最高一次的投票率,當中,以區議會組別的投票率最高,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五七。另外,選舉事務處昨天仍未能公佈整個選舉出的廢票和白票數目。 申訴專員收十宗投訴 申訴專員公署證實收到十宗關於選舉的投訴,但不能透露個案涉及的範疇,署方正留意有關選舉事件,稍後才能決定如何跟進。另外,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選舉事務處截至前晚投票日九時共接獲超過一千三百宗投訴,與上一屆相差無幾。記者江麗明吳雋妍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6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2004立法會選舉專頁 P04 |
都市日報
|
2004-09-14 |
董建華:立法會選舉結果「comfortable」 |
立法會選舉結束,行政長官董建華(圖)昨日表示,對選舉結果感到欣慰,並稱選舉是港人的驕傲。據瞭解,立法會選舉結果公佈後,議會形勢並沒出現一面倒,民主派所獲票數較特區政府估計還低,故董建華與內地官員都鬆了一口氣。 董建華昨日回應立法會選舉結果時,以「comfortable」(令人舒服的)形容是項選舉,被問及是否選舉結果減輕了政府施政難度時,董建華沒有正面回應。 不過,有消息人士指出,民主派在選舉中獲得的席位,屬於政府估計範圍的下游,泛民主派在議會不過半數,與政府關係較佳的民建聯及自由黨又成為議會大黨,令特區政府高層及內地都鬆了一口氣。 他強調,這項選舉結果對過去半年的政治活動發出訊號,料會停止過去半年本港政治軌道的快車,他相信這個結果必會令政黨及團體反思,過去激烈的政治動作對社會有何震盪。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100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2004立法會選舉專頁 P02 |
都市日報
|
2004-09-14 |
陳佐洱:有史以來最民主選舉 |
民主 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形容,今次立法會選舉體現了香港同胞的主人翁精神。他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忠於基本法規定的議員誓詞,認真履行基本法賦予的職責。 陳佐洱昨於北京稱:「剛剛結束的香港特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以有史以來香港最民主的方式,選舉產生了60位議員,這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政策,在香港特區的又一次重要的實踐,也體現了香港同胞的主人翁的精神。」 新華社昨亦報道本港立法會選舉,報道稱立法會通過地區直選產生的議員,由24人增加至30人,佔立法會議席的一半,是香港政制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外國傳媒亦報道香港選舉的消息,《金融時報》報道,香港民主派沒有取得預期的選舉結果。《泰晤士報》亦報道,香港立法會選舉投票率達到空前水平,反對的民主派雖增加議席,但仍未能取得多數議席。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100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港聞 A10 |
新報
|
2004-09-14 |
小直選大實驗 |
九月十二日,香港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直至九月十三日上午十時,筆者執筆時仍未見到正式公佈選舉結果,這要是正規的大普選,那還得了!坊間傳出投票過程問題多 多:(1 )選票蓋印點敞開不保密。據報,有老婆婆要投四號梁耀忠的票,工作人員卻提著她的手將印蓋在一號陳偉業的位 置上(見《蘋果日報》9 月13日);(2 )票箱設計太小,投票困難;票箱數量又不足,有的拆了再 用,有的票站乾脆關門等待;(3 )投票地點狹窄,有的選民輪候一時許仍未能投票,有的地點輪至晚上十時半,仍有近百人排隊……,總之,政府這次主辦「小直選」是「小眉小眼」,「小心眼小辦」,準備不足,效率很差。 相反地,香港市民卻表現出參選的大氣概,識大體,重大局,秩序良好,進展順利,這值得欣慰的。因為在黑色「9 . 11」之後,全球陷於恐怖襲擊的驚嚇之中,世界擾攘不斷,動亂不寧,而香港卻在和平、理性的狀態中進行一場民主選舉,選出了新一屆立法會,可喜可賀。 政制改革靠群眾檢驗 我們稱這次香港立法會選舉為「小直選,大實驗」,主要有兩點涵義: 其一,這次直選雖然只選立會一半議席,但港人絲毫不馬虎,認真對待,積極投票,投票率比上兩屆都高,顯示選民明白事理,投票意欲高漲,政治改革關係到群體的眾人事務,高層大人們的決策、專家的「護法」、學者的高論,都不過是紙上談兵,實際的運作和效益如何,必須通過群眾的實踐來檢驗。這才是體現「民心所向」,或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選舉正是政制改革付諸實踐的一場實驗。 民主選舉就是如此,它不屈從於威權的高壓,也不靠暴力的打鬥,而是通過選票來作出選擇,應該當之無愧地稱之為民主的一課。其二,這次選擇的結果,可用兩句話概括──沒有偏執一極的大贏家,湧現多極取向的新角色。民主黨、泛民主派選前曾誇口取得過半議席,結果顯示,他們的整合七零八落。民主黨的大本營,港島區候選人李柱銘不得不發出「救亡」的呼號,結果弄巧成拙;其他地區泛民主派的所謂連線不過是愚蠢的配票,令選情失色,結果,將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拱手讓給了民建聯。 民主黨致命的弱點是素質差,風頭過甚。港人兩次「七一大遊行」吹脹了民主黨的驕傲心,以為立法會選舉也如「七一」一樣風生水起。其實,港人遊行是對政府施政表達不滿,對立法會選舉,選民不光是看黨派,更看重候選人多年實際表現。民主派只有老老實實再做多一些基層工作,幫助港人排憂解難,認真吸取今次的教訓,不難東山再起。 民建聯這次打的是「哀兵戰略」。這個戰略可說是成功的。因為港人多富於同情弱者。馬力帶病參選、曾鈺成反省區議會挫敗,自稱是「哀兵奮戰」 ,激起了選民的同情心理,且民建聯一些議員長期深入基層服務於廣大社群,為他們爭回不少的優勢。民建聯躍升為立會第一大黨,自有他的道理。值得注意的是,民建聯應更多地反映市民心聲,改正以前偏幫政府,忽視港人民生訴求的一些偏頗思維,則會有更大進步。 這次立法會選舉另一個新氣象,就是眾多的新角色加入了立法會。獨立候選人,大律師梁家傑、湯家驊以及名主持人鄭經翰進入立法會是意料中事,梁國雄進入立法會就讓人感到意外。選民大概覺得以前的立法會太過沉悶,有必要加入一些新元素、新面孔、新主意,來一個「南腔北調」大合唱。 有力駁斥「普選必亂」 自詡中間派的田北俊、范徐麗泰、周梁淑怡第一次參加直選而順利入會,對他們個人以及將來所扮演的角色,當令人刮目相看。 總之,香港這次小直選是個「大實驗」。立法會成為多種角色、多種取向、互補互促的議壇,才有可能不斷走向成熟,成為真正的民主議會。這是好現象,是普選的好處,也是普選的魅力。 通過這次「小直選」,中央對於香港政制改革決策,無疑應該作出辨證的調整 荀子在《解蔽》中說到:「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治則復經,而疑則惑矣。」 就香港的政改而言,其「蔽」安在?蔽在某些當權者存在固執的偏見,他們害怕普選,怕選出他們不認可的人,他們掌控不了,則天下大亂,這不就是「蔽於一曲,暗於大理」?「暗於大理」者,就是不尊重港人有「高度自治」的權力和能耐也。 事實證明,香港這次立會直選,結果並不如一些人事先想像的那麼可怕。對他們來說,反而應該感到可喜。因為民建聯不是明顯地取得了勝利嗎? 這就進一步地說明了,香港選民投票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理性、有分析能力的。這恰好給各界一個事實根據,香港是能夠開放大普選的!這對「普選必亂」是一個有力的駁斥! 通過這次小直選的大試驗,我們相信,香港會更早地迎來大普選。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11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社會及專欄 A02 |
太陽報
|
2004-09-14 |
社評 |
《社論》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
二○○四年立法會選舉寫下香港民主進程新一頁,地區直選總投票人數超過一百七十萬,較九八年(一百四十八萬九千)多逾二十萬人;地區直選投票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五點六,突破了九八年的百分之五十三點二九歷史高點。 今次登記選民人數三百二十萬七千人,遠較九八年的二百七十九萬五千及二○○○年的三百零五萬為多。同時,今屆地區直選議席比以往任何一屆都多。新華社在報道選舉結果時形容,香港回歸前,立法局議員由港英當局委任,本屆立法會地區選舉由二十四人增至三十人,佔立法會所有議席的一半,這是香港政制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選舉。 對於今屆立法會選舉的高投票率,有人說是香港市民爭取民主、支持雙普選的表現。這種說法不但過於泛政治化,而且言過其實。若如上述所言,那為甚麼泛民主派的得票率不見得有所提高,民主黨的成績更由上屆的十一席倒退至九席?相反,被他們視為保皇黨的民建聯卻增加了兩席,並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呢? 其實,大部分選民參加投票,只是要履行公民責任。今日香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濟有了復甦的跡象,市場重新興旺,社會氣氛趨於祥和,所以參與選舉的氣氛才會如此熱烈。 這次選舉爭持最激烈的是香港島選區泛民主派與民建聯之爭,民主黨本來一早就籌劃了精密的配票計畫,但李柱銘被蔡素玉的一輪「吳三桂」罵得失去了方寸,惟恐自己馬失前蹄,丟了老臉。李柱銘一輪告急呼籲,把何秀蘭的票源扯了過來,令蔡素玉坐收漁人之利,卻害得何秀蘭僅以八百多票之微不能連任,這也可說是天意所在,民建聯氣數未盡也! 主流民意是穩定團結 不過,即使何秀蘭能保住一席,泛民主派也難達到他們取得過半數議席的預期目標。反而民建聯、工聯會、自由黨和其他功能組別的親建制陣營,卻在無驚無險中穩佔三十席。今後,民建聯、民主黨、自由黨三大政黨勢將形成三分天下、互相制衡的局面,基於三角形的穩定性,對香港將來的發展反而有一定的好處。 這次選舉有三處較為特別的地方: 一,投票率雖然創歷史新高,但七一遊行的效應並沒有顯著的體現,泛民主派並沒有得益。 二,親建制陣營的第二梯隊成功上位,反而泛民主派第二梯隊的黃成智及胡志偉均告落敗。 三,沒有背景的獨立候選人成功率比有政黨背景的候選人更高。 這些情況表明,七一遊行沒有給選舉帶來太大影響,香港並沒有泛政治化,親建制陣營雖表面處於劣勢,但實質上仍有相當實力,並在默默前進;反而,泛民主派自詡代表主流民意,但實質只是在吃老本。選舉結果證明,泛民主派的取向並不能代表主流民意,主流民意是穩定、團結,繼續走向繁榮。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面對高投票率所顯示的民意,新當選議員應該嚴肅思考立法會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香港特區的立法會是「一國兩制」的產物。若「一國兩制」方針不能貫徹,所有的民主訴求都只是不切實際的空想。所以,新一屆立法會必須遵守《基本法》,承認中央對香港政制發展的主導權,結合中國的國情,循序漸進發展香港的民主政制,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自由黨可擔更重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自由黨成為這次選舉中收穫最大的政黨,他們不但增加了兩個議席,正副主席田北俊和周梁淑怡也由功能組別升格至直選議席,經歷了直選的洗禮。自由黨在立法會選舉的進步,可以說是香港人厭惡政治爭鬥,希望能在爭取民主和與中央政府的溝通中取得平衡的表現。自由黨代表了中產階級以及商界利益,加上前黨員、現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甚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看來,自由黨今後有可能在香港政壇上擔任更重要角色。 詩聖杜甫在《詠懷古跡》中有「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之名句,今日立法會天下三分的局面,自由黨自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望其能善用這難得的機會,縱橫捭闔,上下溝通,穩定香港局勢,於萬古雲霄之中,留下一道歷史的痕跡。 歡迎讀者來信,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4014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新聞-要聞社評 P01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9-14 |
社評 |
現行制度利均衡行政立法難改善 |
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泛民主派無法取得過半議席,令特區政府放下心頭大石,也反映出連續兩年「七.一」大遊行並未改變本地的政治版圖。中央政府對於這次選舉的評價甚高,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形容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方式選舉產生六十位議員,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在香港的再一次實踐」。對於幾名「異見分子」成功當選,中國通訊社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的話,他說:「立法會新成員中有激進派,過去有反對政府的行為,但批評未必是壞事,因為沒有批評反而使人容易犯錯。」如此開明的態度,說明中央完全接受了本屆立法會選舉的結果。 特區政府放心,中央政府安心,除了因為泛民主派議席不過半,也因為目前的選舉制度能夠有效地保持行政主導、分散民主派的實力,以及確保跟中央政府友好的人士能夠穩得具影響力的議席數目;有選舉的成分,但沒有改變政治均衡的力量,相信這是中央政府樂見的。 目前立法會選舉制度的基礎,是比例代表制和佔議會席位一半的功能組別,他們在發揮均衡參與、「打散」民主派的勢力令其無法壟斷議會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相信,除非未來幾年「愛國愛港」人士數目激增並成為議會多數派,否則往後在政制檢討時,比例代表制和如何保留類似功能組別(可以制衡地區普選)的機制,應是兩個重點考慮的議題。 中央政府樂見本屆立法會選舉結果的另一原因,應是民建聯晉身成為議會內第一大黨,其次是自由黨;與中方最疏離的民主黨則跌至第三位。不過,正如我們在昨天的社評所言,北京切勿錯誤解讀這次選舉的結果,民建聯能夠獲得較多席位,完全是拜比例代表制的選舉方式和民建聯成功動員配票所致,故此,直選的議席分配並不能反映出選民的真正意向;本屆選舉泛民主派的得票率仍然維持在六成左右;換句話說,大多數選民都認同泛民主派加快普選的主張,這是中央和特區政府要面對的現實。 泛民主派雖不能過半,但並不代表政府的施政會通行無阻。向來與特區政府為善的民建聯在選舉期間被標籤為「保皇黨」,被指經常「轉軑」支持政府,在二十三條立法爭議上過分賣力,幾乎令他們成為過街老鼠;幾經修正立場和全力救亡,民建聯剛在直選中站穩陣腳,現在捲土重來,難道他們還會繼續做政府的乖乖牌? 自由黨也有相同的經歷,他們雖然並非出自「正統」,但跟中央的關係比民主黨好得多,也跟特區政府的價值理念較為接近,但自由黨向來被視為親工商界,維護資本家利益,沒有參加地區直選的本錢,直至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在二十三條表決前夕「反戈一擊」,辭去行政會議的職位並表態不支持議案,令二十三條立法無疾而終,經此一役,自由黨才成功「洗底」,並且贏得市民支持,也造就了該黨的正副主席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在地區直選中勝出;吸收了這次慘痛教訓,自由黨還會緊跟北京和無條件支持政府嗎? 在議席分佈上,政府毋須擔憂泛民主派可以控制議會、癱瘓政府施政,但傳統上與政府合作無間的自由黨和民建聯都已今非昔比,為了日後的政治前途,相信他們必會重新定位,盡量洗刷「保皇黨」的形象;對政府來說,這意味董建華班子更難組成政治同盟,政府在議會也更難保證獲得足夠支持票,行政立法關係將會比以前更緊張。 在目前的政治形勢下,行政長官即使改組內閣,也未必可以重建執政聯盟,政黨代表加入行政會議,也不再意味該黨必然支持政府施政;從管治的角度看,新一屆立法會只會為政府施政帶來更大阻力,這是中央讚賞選舉結果之餘需要認清的事實? |
文章編號: 20040914391000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港聞 A02 |
大公報
|
2004-09-14 |
台學者觀摩讚選舉平和有規範 港民主發展快過台灣 |
【本報訊】中央社香港十三日消息:到香港觀摩考察立法會選舉的台灣學者專家,形容香港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平和有規範。 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中國事務部主任許淑芬對記者說,這次立法會選舉可以看到香港在很短的時間內,民主成長的幅度和速度其實超過一些民主化的國家,甚至比台灣還快。 她希望,這次選舉結果對香港的政制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歐亞基金會副執行長兼研究部主任董立文也表示,香港這次選舉極為平和,非常規範,也非常守法。 他認為,從選票比例來說,「民主派」仍相當穩定,「民主派」仍獲得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得票率,民建聯也穩固了它的基本盤,從政治結構來說,並不會使香港未來政治上有巨大的變動。他說,這次「民主派」有幾個標誌性人物當選,而這些人都是以反香港特區政府起家的,未來這些人進入立法會後,當然會落實他們的競選諾言,就是反對特區政府。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特區政府的施政可能會比較艱難一點。 董立文上週五與另外十一名學者專家從台灣來港,以個人名義觀摩和考察這次立法會選舉,他們拜會了各參選政黨和學者專家交換意見。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0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選戰分析 A04 |
文匯報
|
2004-09-14 |
社評 |
理性務實者越來越得民心 |
立法會選舉結果全部揭曉。60個議席中,愛國愛港、理性務實、願意與中央保持良好溝通的議員佔大多數,「泛民主派」企圖奪取半數議席以癱瘓政府運作的計劃落空。這清晰地反映出保持和諧、維護穩定繁榮是香港社會的主流民意。這一受到社會普遍正面評價的選舉結果,不僅有利於新一屆立法會與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抓住機遇,振興經濟,改善民生,而且有利於爭取中央的支持,沿著基本法的軌道,循序漸進地穩步發展香港的民主。 今次立法會選舉結果中最引人關注之處,是民建聯成為贏家,共取得12個議席,較目標多2席,晉身立法會第一大黨;而民主黨則變成輸家,只得到9個議席,較預期為少,排在自由黨之後,退居第三。立法會選舉的結果,是當前經濟、政治狀況及社會氣氛的集中反映。民建聯與民主黨參選結果的反差,固然與兩黨自身因素及選舉策略乃至有無醜聞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社會大氣候正向重理性、重和諧、重穩定、重溝通的方面轉變,民主黨所寄望的「七一效應」對選舉的影響正在大幅度減少。 過去一段時期,由於經濟民生處於困境,加上激烈的政治爭拗,香港的戾氣很重,存在緊張對立的社會氣氛。在中央一系列挺港措施和香港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濟強勁復甦,市場轉旺,民生改善,社會氣氛緩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市民要求放棄對抗、加強溝通、營造穩定祥和氣氛的呼聲日益高漲。選舉之前,內部和公開的民調都顯示,民主黨的支持度因堅持對抗立場而大幅下跌。於是,民主黨被迫提出要與中央溝通。然而,民主黨雖然口講溝通,卻在政制發展、兩地合作等重大問題上仍然不放棄對抗,不斷挑起爭論,對於政府的施政也不予配合。理性務實的選民對此當然難以接受。這正是民主黨選舉頹勢不可逆轉的重要原因。相反,包括民建聯在內的愛國愛港候選人,強調理性溝通,務實推動經濟、改善民生。「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這一類的參選理念和訴求,得到越來越多選民的認同。選舉的結果給從政者有益的啟示:尊重主流民意,以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為重,順應「一國兩制」的要求,前路會越走越寬;反之,則越走越窄。 香港的民主發展,工商界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參與者。代表工商界的自由黨在今次選舉的地方直選中取得突破,具有特殊的意義。該黨主席田北俊和副主席周梁淑怡在新界東及新界西的地方選區以較高的得票勝出,顯示地區選民對工商界的接納,必將鼓勵更多的工商界人士參與地區直選。這對於順利推進香港的民主進程,具有積極正面的作用。 不可否認,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組織安排方面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除了票箱設計問題及數量不足外,點票過程也有混亂現象。當局應該認真檢討,向公眾作出交待,並作出改進,確保今後選舉的順利進行。但必須強調的是,今次選舉是在公開、公平、誠實的情況下完成。除非有確鑿的證據,否則,人們不應該隨意以投票及點票方面的技術問題質疑選舉的公正性。 新一屆立法會組成是一個多元化的格局,除作為主體的愛國愛港議員之外,還有激進派人士甚至「街頭鬥士」。但是,不管甚麼人,只要進入香港特區的立法會,都必須忠於基本法,認真履行基本法賦予的職責,全面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本著對廣大市民的整體和長遠利益高度負責的態度,在維護繁榮穩定、振興經濟、改善民生方面多做有益的工作。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要聞 A01 |
文匯報
|
2004-09-14 |
頭條 |
喬曉陽: 港人歸屬感增強 指立選高投票率反映市民當家作主意識提高 |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鍾雪冰13日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今日在此間表示,對於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關心,不擔心!」談及此次選舉的高投票率現象,喬曉陽副秘書長強調,香港居民投票意願高,表明香港居民當家作主的意識增強,對香港的歸屬感增強。同時也表明了當前香港政治、經濟發展環境好,居民安居樂業,樂於參與選舉活動。 喬曉陽在回應本報記者有關是否關注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提問時,面帶微笑地說:「當然,今天上午剛剛看到選舉結果。」喬曉陽表示,自己很關心這次選舉。因為,一方面,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區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另一方面,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標誌著香港民主政制發展按照《基本法》循序漸進的規定進入新階段。 當記者問及對選舉結果有何看法時,喬曉陽指出,不管選舉結果如何,都不會改變《基本法》關於中央與香港特區關係的定位;不管選舉結果如何,都不會改變《基本法》關於行政與立法關係的規定;不管選舉結果如何,都不會改變《基本法》關於香港立法會職權的規定。喬曉陽說,「因此對於選舉結果我並不擔心。」喬曉陽今天上午在此間參加了由本報主辦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大型畫冊首發儀式。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0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港聞 A03 |
明報
|
2004-09-14 |
陳佐洱盼議員忠於基本法 |
【明報駐京記者劉克剛報道】香港立法會選舉的翌日,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佐洱昨午發表評論指出,希望新一屆全體議員都將忠於《基本法》規定的議員誓辭,認真履行《基本法》賦予的職責。「四大護法」之一蕭蔚雲說,是次選舉結果與一般預測大體相似,他強調將來香港政制仍須體現行政主導精神。 「 有史以來最民主選舉」 陳佐洱昨日形容,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是有史以來最民主。他說:「當前,香港經濟出現良好復甦的勢頭,維護穩定、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主流民意。希望新一屆全體議員都將忠於《基本法》規定的議員誓辭,認真履行《基本法》賦予的職責,本著向國家和香港特區高度負責和勇於承擔的精神,繁榮香港,穩定香港,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蕭蔚雲︰應堅持行政主導 原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蕭蔚雲教授表示,此次選舉投票率創下歷史新高,說明港人投票熱情高了,關心立法會選舉和珍惜投票權利。至於一些曾經焚燒《基本法》的人當選,他說不管張三李四進入立法會,都要按照《基本法》議員誓辭來做。 問及民主派增加議席之後會否衝擊行政主導原則,他說,「我不想預測民主派進去以後會怎樣。」但他強調行政立法機關互相配合、體現行政主導精神的這兩大原則應當堅持,這才有利於香港的繁榮穩定。 至於此次選舉會否有利加快香港的民主步伐?蕭說,此次選舉與香港政制發展有關係,但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它始終只是一次選舉。香港的民主步伐還是必須根據《基本法》規定來實行,根據循序漸進、均衡參與原則以及香港實際情況,最終達到普選。 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認為,此次選舉令香港最終實行普選累積了經驗,有助香港的民主進程。但香港如果再出現政治不穩定,為反對而反對,反而會欲速則不達,不利實行普選。 北京高層看好自由黨 其實,針對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北京高層認為「還可以」,尤其是民建聯能夠在不被看好的情形下,大有斬獲,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表現不錯。北京高層還看好自由黨,認為自由黨前途很大。 對於民主黨和泛民主派的表現,北京高層認為在預料之中。北京對民主黨沒有什麼新的看法,在短期內也不會考慮什麼新的溝通行動。對梁國雄和鄭經翰當選,北京方面的看法是「沒有什麼大不了,香港社會就是這樣,民眾自會有自己的判斷」。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9.12立法會選舉 眾矢之的 A05 |
成報
|
2004-09-14 |
票箱不足 點票混亂 胡國興認衰致歉 |
今屆立法會選舉雖創下178.4萬名選民投票、投票率達55.63%的破紀錄,但卻出現了投票箱「告急」的罕有情況,令整個選舉於一片混亂和安排失當中結束。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承認,今次選舉不算盡善盡美,他對引起市民不便致歉,稍後並會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 胡國興總結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時表示,選舉不算做到盡善盡美,比如投票箱的設計便可以做得更好,選管會將進行檢討,冀早日完成報告提交行政長官董建華。 胡國興強調,選舉在公開、公平和誠實之下進行。對於部分票站因票箱不足,要打開票箱整理以便繼續投票,他謂有關過程是在監察投票代理人或警察面前進行,不影響選舉誠信。 投票率55.6%破歷屆紀錄 他指,每個白色票箱(地方票箱)原先料可容納一萬一千多張選票,以320萬選民登記估計,即需要3200個白色票箱,沒料到選票未有「摺實」,或投入票箱之時傾側,加上票箱密封,以致估量時出現錯誤。不過,他前日回應票箱問題時,則形容只屬「小問題」。 此外,政府採用電腦報數系統的投票數據,與選舉主任點票結果(勞工界及社福界)出現偏差,新聞中心資料發佈時間,亦因電腦程式問題而延誤。 由於今次選舉改為即場點票,結果用了12小時半,才完成點算178萬張地區選票和13.5萬張功能選票,連同港島和會計界重新點票,實際只較上屆快了一小時。 梁愛詩:問題僅為小瑕疵 出席另一場合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形容,選舉期間的問題僅為「小瑕疵」,「法律上係有規定,若他們(候選人)不滿的話,有提呈的手續。」而中聯辦副主任郭莉則拒絕評論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只希望新一屆的議員,能為香港繁榮穩定多作努力。 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昨日凌晨總結選舉結果時稱,選舉管理委員會在今年8月,原本準備投票箱的數目為整體選民數目的80%;他承認,應準備為應付100%投票率的票箱,實際準備的選票更要110%,結果仍有不足。對市民造成的不便,他表示歉意;但作為問責局長,他卻迴避會否為事件負責。 間尺燒烤叉壓選票成笑話 神聖的選票,慘遭無情的間尺、燒烤叉按壓,以便投票箱騰出位置放入選票的一幕,成為了國際笑話;香港人權監察及國際選舉觀察人員都批評,今屆立法會選舉安排混亂,部分出錯更屬「聞所未聞」,其中票站人員打開票箱的做法,不僅違法且妨礙選民投票,令人質疑選舉的公平性。 此外,香港人權監察邀請了二十多名國際選舉觀察員,於前日觀察15個票站的情況。觀察員之一的馬來西亞人自由及公平選舉委員沙裡,以往到過不少地方觀察選舉,他謂斯里蘭卡曾出現票箱不足情況,但當地政府關閉票站,直至有足夠票箱才重開票站,並順延票站關閉時間。沙裡謂這樣安排比較好,可避免工作人員打開票箱,損害選票保密。 9.12投票日混亂事件簿 票箱細、選票大;易爆滿、補給遲。 票站工作人員在無監票人及警察在場下開啟 票箱。 票站工作人員以間尺等硬物伸入票箱擠壓選票。 票站變作點票站期間,監票人或選舉經理被拒 門外。 櫃位顏色牌指示不清,選民領取選票易排錯隊。 票站地方淺窄,投票無私隱,花時間排隊輪候。 派出選票與點算選票的數目不同。 未能每小時更新票數,停頓三小時核對資料。 中央點票站電腦故障,公佈選舉結果數據失誤。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1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教育新聞 F03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立會選舉處理疑違法 |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點票結果經已揭曉,整體投票率為55.6%,約一百七十八萬人參與投票。人權監察組織批評,選舉安排混亂,認為不可接受。該組織指,當局未能提供足夠的票箱,部分票站更因而要關閉,亦有票站職員在投票進行期間打開票箱,這些並不符合法例及國際的做法,違反選舉保密和公平的原則,影響選民的投票意欲。組織促請當局作出檢討,加強對工作人員的訓練及準備工作。詳見A1疊 課題研習 1.立法會選舉被指安排混亂,試舉例說明。 2.試列舉一些國家的選舉做法,與本港的立法會選舉作出比較。 3.你認為應如何改善立法會的選舉?改善選舉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13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港聞 A12 |
東方日報
|
2004-09-14 |
點票大混亂從未如此糟糕 |
立法會選舉昨日中午在一片批評和不滿聲中結束,整個點票時間超過十三小時,較上屆只快了一小時完成。期間發生多次匪夷所思的失誤,連公佈總投票率亦要等候八小時,其次宣佈選舉結果時,仍有票箱未點算等,引起各黨派候選人不滿,質疑選舉的公平和公正,批評「從未見過如此糟糕的點票安排」。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在場被噓,要就連串混亂向市民道歉。 本屆立法會選舉首次採取分區點票,在投票結束後隨即將投票站改為點票站點票,並採用電腦報數系統,向中央報數,原先預計只需約四小時點票,凌晨二時至三時便可陸續公佈結果。但官方在凌晨三時半突然停止公佈最新點票數字,連總投票數和投票率也一直停留在前晚九時半的統計數字。 超過13 小時 此舉惹來一片反響,民主派等十多名候選人質疑官方的做法可能影響選舉的公正性。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早上六時四十八分在一片噓聲中現身解釋,指遲遲未能對外公佈點票結果,是需要逐一核對每個票站上報的數字與清點的數字是否準確,才拖延公佈結果的時間。 胡國興指出,共用了十三小時點算一百七十八萬張分區直選選票和十三萬五千張功能組別選票,比上屆選舉用十四小時完成已快了一小時,如不必重點可再快數小時。他又交代投票總數約為一百七十八萬四千多張選票,投票率是百分之五十五點六,但與早前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公佈的百分之五十三投票率有出入。整個點票工作在昨日中午十二時十二分結束。 整個點票過程不斷發現嚴重失誤,如部分票站收回的選票數竟然高出發出的選票數目;少數票箱在選舉結果公佈後仍未開箱點算;有票站主任請退警察、候選人及候選人的代理人後,閉門十五分鐘自行封票箱等。 逾千人逼爆會場爭位坐 此外,位於九龍灣展貿中心的點票中心又發生候選人爭位坐事件,大會只安排了約三百張椅子予所有候選人和他們的支持者,高峰時間有超過千人逼爆會場,險發生混亂,在場維持秩序的民安隊一度需要封閉等候區,不准支持者送花,支持者顯得十分無奈,港島候選人范徐麗泰曾投訴,但無人受理。 胡國興就連串混亂事故向選民致歉,承諾會盡快作檢討,並向董建華提交報告,提出改善建議諮詢公眾。他強調如有候選人對點票結果不滿,可以在兩個月內向高等法院原訴庭提出上訴。香港人權監察及來自海外的選舉監察團批評,選舉安排混亂,如出現票站職員打開票箱整理選票,實是不可接受,損害投票市民的私隱,亦傷害了港人的尊嚴。 相關新聞: 會計界要求重選 票站人員「羈留」斷水斷糧 更多資訊請瀏覽orisun.com 《東方日報電子報》 立法會選舉安排混亂,點票中心因面積太小引發在場人士多次爭執。(黃仲民攝)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2014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A36 |
英文虎報
|
2004-09-14 |
A healthy sign |
Party leaders won in constituencies where universal suffrage prevails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result is being widely interpreted as a damaging setback for Hong Kong's democracy movement, but such a view is puzzling to say the least.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ose who voted continued to support pro-democracy candidates even though the anti-democrat parties performed impressively in clinging on to a large share of their vote despite association with the widely despised administration of Tung Chee-hwa. Not only did democrats win a lot of votes but this election also showed that voters were even more inclined to support the more outspoken democrats such as ex-radio host Albert Cheng and, perhaps more surprisingly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whose shoestring campaign in New Territories East produced almost the same number of votes as the slick, no-expense-spared campaign of Liberal Party leader James Tien. The democrats went into this election suffering the burden of high expectations. In some ways this was a self-inflicted problem because the democrats themselves, at least initially, were rather too confident of the outcome. However, in terms of share of the popular vote in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their confidence was vindicated, as the pan-democracy camp managed to secure almost two thirds of the poll, compared with about 57 per cent in the 2000 election. Anywhere else in the world this would be hailed as a sweeping victory. However, this is well down on results of the 1995 election when the Democratic Party alone secured 67 per cent of the popular vote and other democrats took the total well beyond two thirds of those who had voted. In terms of seats, the democratic camp only managed to secure another couple, meaning that the anti-democratic majority in the chamber remains much as it was. Given the nature of the election system it would have been difficult to secure a democrat majority, but there was hope of at least managing to come close. This has not happened and the democratic camp cannot avoid taking some of the blame. Instead of capitalising on the considerable momentum generated by the mass pro-democracy protests, the democrats ran a lacklustre, defensive battle punctuated by scandals and characterised by poor campaigning. The scandals were almost certainly the result of a dirty tricks campaign by the anti-democrats but the bungled handling of them was very much the fault of the democrats themselves. Instead of coming out fighting, they lay back on the ropes waiting for the next punch and even when they were pummelled, as was the hapless Alex Ho by Beijing's well-orchestrated prostitution scandal, they failed to win a sympathy vote. As a voter in the New Territories East constituency, I never saw any of the democrat candidates during the campaign but saw a great deal of the anti-democrats. Friends in other constituencies have similar missing-in-action stories. It appears that in the two biggest constituencies, the democrats favoured a targeted approach, which meant ignoring many parts of the constituency. Such an approach is hard to understand. With perfect hindsight it is also easy to criticise the democrats for bungling the tactical voting plan designed to win four of the six seats on offer in the Hong Kong Island constituency. It is said that Martin Lee raised too many alarm bells over the possibility that he would lose as votes piled in for the list headed by fellow democrat Audrey Eu. Lee was in uncharted waters asking electors to vote tactically in a system designed to take votes away from the more popular lists. Clearly Lee and his colleagues turned out to be wrong in their assessment of the situation. However, they managed to demonstrate that voters were both intelligent enough and willing enough to vote tactically. Ironically, had they held their nerve and not, at the last moment, asked voters to switch from Eu's list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the tactic of splitting votes between the two lists would have worked and the admirable Cyd Ho would have retained her seat. Voting strategies of this kind are inherently risky but that does not make them useless. As long as the rigged list system prevails, parties will have to consider this strategy. Meanwhile, it is good to see that all the leaders of the main political parties managed to secure a seat in constituencies where universal suffrage prevails. This is a healthy sign for the SAR's election system and may also be reassuring to the nervous old men in Beijing who, probably with reason, fear that universal suffrage will result in the election of the ``wrong'' candidates. Those who foolishly believe that the cause of democracy can be advanced by placat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ith the election of candidates it favours must be living in the kind of world where turkeys go and vote for Christmas. As for the debacles over insufficient ballot boxes, missing ballot boxes and disorganised vote-counting, where does that leave the idea that executive-led government is a paragon of efficiency while an elected government would produce chaos? Ask Stephen Lam, he is supposed to be the Secretary for Constitutional Affairs. Stephen Vines is a journalist and entrepreneur who lives in Hong Kong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8002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要聞 A08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選舉呈請 由法庭裁決 |
根據《立法會選舉指引》,候選人若對選舉有任何質疑,可向原訟法院提出選舉呈請,由法庭裁決該次選舉結果的有效性。過往亦曾有立法會功能組別候選人提出選舉呈請,成功爭取到補選的機會。 刊憲後兩月內提出 《立法會選舉指引》列明:「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可基於選舉的投票或點票上出現具關鍵性的欠妥之處,提出選舉呈請。」 選舉呈請書須於刊登憲報後兩個月內提交原訟法庭。法庭會視乎個案性質,就選舉的有效性作出裁決。 蔣麗芸曾挑戰「 問題票」 在九八年五月的首屆立法會區域巿政局功能界別選舉中,蔣麗芸以一票之微落敗於鄧兆棠,她不滿選舉主任將五張「問題票」定為有效投票,為此向高院提出選舉呈請,質疑選舉主任當日的決定有否違反選舉規例,要求高院法官頒布對手鄧兆棠,並非有效地當選。法院於九月裁定鄧兆棠「不恰當當選」,頒令當局要舉行補選,但最終鄧兆棠仍在補選中勝出。 本報記者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6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EDT EDT16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2004-09-14 |
What now? |
What did you see as the triumphs and disasters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What kind of performance can the Hong Kong public expect from the newly elected council? Share your views: write to us.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7012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立會選舉 A07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蔡子強指醜聞未影響民主派 |
【商報專訊】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立法會選舉結果說,長毛梁國雄在新界東獲勝,從街頭鬥士晉身為立法會議員,這反映前段對何偉途、涂謹申醜聞事件的揭露只是打擊了民主黨,但不影響其他民主派參選人,長毛梁國雄、大班鄭經翰就是這樣贏得了不投民主黨而流到他們參選名單的票。 蔡子強認為,長毛獲勝,是立法會選舉實行比例代表制所產生的後果,這必然會令少數較激進的參選人進入建制之內。他說,多年前已去信特區政府政制事務局,建議取消比例代表制;但政府把他的建議束之高閣。 對於今後立法會與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的關係問題,蔡子強認為議會爭吵將更激烈,特區政府的經濟發展及民生政策較難獲立法會通過。而前段時期民主派一直期望的與中央政府溝通可能有變化,立法會議員難全部獲得中央政府邀請訪京。 鄭宇碩不承認協調失敗 在今年立法會選舉中擔任中間人協調民主派參選的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昨天凌晨在選舉中心表示,投票率比預先估計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低,令民主派拿不到原先預計的議席。他不認為民主派協調失敗。 鄭宇碩把新界東民主派七一連線名單只能取三席,除了認為是投票率低之外,他還指選舉前兩三個星期,民主黨的醜聞影響了七一連線,整個大環境對民主黨不利。另外,他亦讚揚七一連線的對手田北俊、長毛梁國雄表現出乎意外地好,亦吸走了七一連線的部分票源。 對於大班、長毛入局,鄭宇碩認為不會出現台灣式的議會打鬥,因為香港市民不喜歡這樣的政治文化。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港聞 A02 |
大公報
|
2004-09-14 |
陳佐洱:盼新屆議員忠於誓詞 有史以來最民主選舉 |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表示,剛結束的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按基本法規定,以有史以來最民主的方式,選舉產生六十位議員。這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在香港又一次重要實踐,體現了香港民眾的主人翁精神。 【本報記者馬浩亮北京十三日專電】陳佐洱說,當前香港經濟出現復甦的勢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主流民意。希望新一屆全體議員忠於基本法規定議員誓詞,認真履行基本法賦予的職責,本著對國家和特區高度負責及勇於承擔的精神,為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新華社在報道香港特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結果時指出,這是香港政制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選舉。 北京人民網、新浪網等各大網站均在顯著位置登載了香港今次選舉的消息。 新華社的報道說,香港基本法規定: 「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致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根據這一規定,本屆立法會選舉同第二屆選舉最大的區別是,通過地方選區選舉產生的議員由二十四人增至三十人,佔立法會所有議席的一半。這是香港政制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選舉。而香港回歸前,立法局議員由港英當局委任。 報道說,香港基本法還規定,立法會議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EDT EDT16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2004-09-14 |
editorial |
Big step towards full democracy |
The pro-democracy camp is understandably disappointed with its performance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But its failure to get closer to securing half of the seats should not be seen as a serious setback for democratic aspiration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is election marked a big step forward in our journey towards universal suffrage. The new Legco must now ensure that the momentum is maintained. There was no pro-democracy landslide. Far from it. In the end, democrats won 25 of the 60 seats, three more than in 2000. This falls short of their hopes and expectations. The balance of power remains the same. Meanwhile, the iron votes of the pro-Beijing camp came through strongly.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recovering from its dismal showing in last year's district council polls, has become the biggest party in Legco with 12 seats. Government officials on both sides of the border will be breathing a huge sigh of relief. Bu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emocracy camp should not be viewed in terms of the seat-count alone. After all, our system does not award seat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votes won. This election had, with some justification, been billed as a referendum on universal suffrage. If seen in this light, the main figure that matters is the share of the popular vote won by democrats. That stands at 62 per cent. It supports the view tha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want universal suffrage. This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The other figure that matters in highlighting the community's attachment to democracy, and enthusiasm for voting, is the turnout. The campaign was uninspiring, but this did not deter the electorate. The turnout was a record 55.6 per cent, with 1.78 million people casting votes. Elections have become part of the fabric of Hong Kong. Political maturity There were other signs that our political maturity is growing. Several of the pro-government candidates stepped out of their saf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and stood in direct elec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commanded sufficient support to win seats. These candidates have, by their actions, recognised that the future lies with direct polls. And their success will encourage others. Results such as these and the strong performance of the DAB should ease som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concerns about universal suffrage. And that would be a welcome development. There were also signs of change in the 30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seats, which tend to return pro-government lawmakers. They were much more competitive than in the past. The democrats unexpectedly grabbed seven of these sea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geographical and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is becoming a little more blurred. This suggests there is good reason to make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more democratic next time. Lively legislature Voters showed they are becoming more politically aware - and savvy. The merits of individual candidates were clearly assessed. This has created a lively legislature with less dependence on party discipline. It is going to be an interesting four years. Among the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re several mavericks. The big surprise was the emphatic victory won by veteran activist and serial disruptor of Legco meetings Leung Kwok-hung. His success should shake some of our rather tired, long-serving lawmakers out of their complacency. It is a sign t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back candidates who offer something different - however radical it may be. Looking back on the poll, it is clear that there are lessons for the democrats to learn. Scandals and efforts by Beijing to boost national pride must have cost them votes. But the decisive factor was the better tactics and superior organisation of the pro-Beijing camp. The most obvious example was in the Hong Kong Island constituency. Martin Lee Chu-ming is right to feel guilty about making ill-judged pleas for voters to save his Legco career - which needlessly cost fellow democrat Cyd Ho Sau-lan her seat. The Democratic Party should also note that independent candidates outside its ranks fared well. It can no longer regard itself as the only driving force for democracy. But the biggest blunders on polling day were down to the governmen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with ballot boxes were serious - and unacceptable. Some had to be opened during the election. Voting was delayed. And some potential electors appear to have been deterred from casting their votes. This is a blight on our city's reputation, and must b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Similar errors must not be allowed to occur in future elections. These irregularities should not, however, be allowed to detract from what was generally a positive election.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s are entitled to celebrate. But getting a seat is the easy part. Now, they must work for the benefit of Hong Kong. This will mean building on the foundations laid by this election - and making our system more democratic.
Copyright (c) 2000.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700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BIZ BIZ14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NICHOLE CHAN 2004-09-14 |
Property issues propel HSI to six-month high |
The Hong Kong market climbed to a six-month high yesterday, tracking gains from overseas stock markets amid retreating oil prices.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on Sunday did not have much impact on local equities. Brokers said market sentiment remained strong, boosted by robust interest in property counters on reports that Wharf had submitted a bid to the government for a residential site in Aberdeen. The bid might trigger another land auction after two sites in Ho Man Tin and San Po Kong were drawn from the government's reserve list for public auction scheduled on October 12. The Hang Seng Index rose 1.04 per cent or 135.58 points to close at 13,139.57. Some brokers, however, expressed concerns over near-term profit taking. At [the] 13,000 level, the valuation is not very attractive, said Steven Leung Wai-yuen, a sales director at UOB Kay Hian. China-related shares were mixed as investors turned cautious before the opening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meeting of the 16th Central Committee on Thursday. Some investors are expecting clarification from the meeting on recent rumours that Jiang Zemin might step down from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while some are hoping for hints on further measures to slow down grow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yesterday announced that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last month rose 5.3 per cent year on year - the same level as July. On a month-on-month basis, however, it jumped 0.7 per cent, reversing the downward trend of the preceding three months. The H-share index yesterday closed 0.15 per cent or 6.47 points higher at 4,293.94. Boosted by expectations of a sharp rise in net profits, global fashion chain Esprit jumped 5.35 per cent to a record high of $39.40. Analysts expected Esprit to post a more than 40 per cent rise in net profit tomorrow for the year to June while some believed the firm might declare a special dividend given its strong cash level. Yet some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 pricey valuation of the shares, which were now trading at 39 times this year's expected earnings and at 26 times next year's earnings estimate. Property stocks continued to fare well, with landlords outperforming developers. Wheelock gained 5.91 per cent to $11.65, Wharf rose 1.69 per cent to $27 while Swire Pacific added 1.29 per cent to $58.75. The measures relaxing [rules on] mainland private enterprises to set up offices in Hong Kong under Cepa 2 could benefit the office sector in Hong Kong, one fund manager said, adding Cheung Kong was arranging a sales tour next month for mainland companies. Cepa 2 would also benefit the banking field - particularly medium-sized plays such as Dah Sing Banking and ICBC, according to Mr Leung. These banks would be more flexible to offer banking services or credit facilities for these mainland enterprises to set up offices in Hong Kong, Mr Leung added. PICC Property and Casualty, however, lost 2.86 per cent to $2.55 after the mainland insurer confirmed it had cash of 56.8 million yuan and treasuries worth of 356 million yuan with the troubled Hantang Securities which had been taken over by China Cinda Asset Management. China Life Insurance fell 1.04 per cent to $4.775 on rumours it had about 440 million yuan in treasuries with a mainland brokerage that might not be retrieved.
Copyright (c) 2000.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7007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立會選舉 A07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胡國興:投票過程須檢討 |
【商報專訊】實習記者胡靄玲報道: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創歷史新高,有55.63%共178萬名選民投票,但選舉過程卻一而再出現問題,總投票率更在昨日清晨才能公佈。選舉事務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承認,投票過程有地方需要檢討(如票箱設計),但卻強調出現問題與選票大小無關。胡國興昨晚於點票中心的記者會一再延遲,他指原因是需要再次覆核點票結果所致,並非因點票程序出現問題。 投票率55.63% 創新高 胡國興昨日早上7時,在九龍灣展貿中心的點票中心宣佈,今年立法會選舉的總投票率創歷年新高,全港投票率高達55.63%,約有178萬人投票。胡國興表示非常高興。但今年的投票過程接連出現問題,如投票箱不足、運送新投票箱需時過長、有投票站無法疏導投票人士而令部分選民無法投票等,有人質疑若沒有這些問題出現,整體投票率會更高;不過,胡國興認為這些問題無礙選民投票,就算有,受影響的選民亦不多。 至於投票結果公佈的時間,與胡國興最初估計的凌晨5時遲了2小時40分,至投票翌日上午7時40分才公佈第1個選區(九龍西)的得票結果;而胡國興原定在凌晨1時30分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亦延遲至翌日早上7時才舉行。胡國興否認遲遲未有選舉結果是點票程序上出現問題,他再三強調是因為需要將各區報上來的數字覆核清楚後,仍需要等候各候選人對結果沒有異議,才可對外正式公佈,故令結果公佈時間延遲;而覆核程序上來的數字則是今年新加的點票程序。 出錯無關選票大小 對於今年投票過程接二連三出現問題,很多人均歸咎於選票尺寸過大所致,雖然胡國興坦言是次選舉有檢討必要,但他強調與選票設計無關!並認為選票的全新設計非常好,大張的選票可印上各候選人的相片,有助選民認清哪位候選人是他們支持的,避免出錯。 胡國興指出,今屆選舉最需要檢討的事項有二:一是票箱設計,二是運送新票箱到各投票中心的時間。他承認對票箱的容量估計錯誤,因為當初驗證時,每個票箱均可容納1100票,但在正式投票時,因摺疊選票方面出現問題,令票箱未能裝滿而出現票箱不足的情況;而出現票箱不足時,新票箱須多個小時才能運抵投票站,令部分選民等候數小時才可投票,更有選民因此放棄投票;胡國興亦同意票箱運抵時間太長,兩者都有需要作出檢討。 梁:小瑕疵毋礙公正 另外,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表示,雖然本屆立法會選舉有不完善的地方,候選人也可根據法例提出選舉呈請,但相信這些「小瑕疵」不會影響選舉的公平、公正;而整個過程,也在公開和公平的情況下完成。 梁愛詩昨天出席公開場合後向新聞界指出,每次選舉都會有未盡完善之處,但相信不會影響選舉的公平和公正。 根據現行法例,個別人士如有需要,可以作出選舉呈請,讓法庭依法處理。 不過,她認為,市民在提出呈請前,應考慮這些「小瑕疵」是否影響了選舉的公平公正,才作出決定。 選管會將檢討今屆選舉,並根據法例,在選舉後3個月內,向行政長官董建華提交報告書,匯報選舉各項安排的情況。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1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本地新聞 A10 |
太陽報
|
2004-09-14 |
票數多過投票人? |
【本報訊】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完結,是次投票人數超出一百九十萬,他們選出六十位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的議員,投票人數是回歸以來最踴躍的一次,但在選舉過程中,不論票站、票箱以至點票均出現極度混亂及錯誤,令人質疑選舉的公平性受到影響,社會福利界的張國柱及會計界的陳茂波要求選舉管理委員會解釋事件,否則會向法院提出呈請及宣佈選舉結果無效。 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及投票人數較○○年為多,地區選區的投票人數共有一百七十八萬四千多人,人數較九八年時多出二十萬人。功能組別的投票人數也達十三萬五千人,投票率高達七成,是回歸以來最高的投票率。但港府未能就增多的選民參與投票而有一套完善措施,導致錯漏百出,問題選票亦有不少,混亂情況令部分候選人非常不滿。 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國柱以六十四票之微敗給大學講師張超雄,他發現投票人數僅得八千四百多人,但點算所得票數卻有八千五百多票,即多出六十三票。張國柱不滿說:「我地希望選舉委員會要澄清,如果澄清嘅解釋係唔滿意嘅話,我地會考慮用呈請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會計界多出54票 會計界的陳茂波透過律師向選管會投訴,指出會計界收回的票較發出的多出五十四張,由於首、兩名候選人只差三十七票,票數的差異嚴重影響選舉結果。陳茂波質疑程序存在漏洞及舞弊,要求當局宣佈選舉結果無效。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在點票結束後指出,選舉點票工作昨早十一時全部完成,用了十二個半小時來點票,比起○○年整體快了兩小時,如果撇除港島區重新點票一次、以及會計界重點兩次,時間可提前兩小時。 胡國興就票箱設計、數據的偏差及延誤令市民不便公開致歉,但重申選舉仍在公開、公平和誠實的情況下完成。今次投票安排雖不算做到盡善盡美,但並非是問題最多的一屆,選管會將逐項問題檢討,包括票箱設計、放票方法等,並根據法例,在選舉後三個月內向行政長官提交選舉報告書,參選人如不滿意點票結果,可以提出呈請。 選舉混亂好羞家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承認今次選舉應有改善的空間,她說:「法律係有規定嘅,如果(對選舉程序)有不滿嘅話,係有呈請嘅手續,主要係睇呢次選舉那啲唔完善嘅地方,有冇影響選舉結果呢?我相信就冇!」 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認為,今年選舉安排是多年來「少有見到咁混亂」,「國際上好羞家」,對香港的形象造成很大影響,主席夏博義表示到過全球不少地方觀察選舉,都未發現有類似情況。英國外交部次官韋明浩昨晚發表聲明,認為香港立法會選舉的運作非常順利,雖然技術上出現少問題,但不足以影響公平的結果。美國政府昨日就票箱不足問題表示關注,期望港府可盡快徹查事件。 相關新聞: 苦捱24小時票站職員送院 人手處理五步驟易錯漏 民建聯獲262萬資助 更多資訊請瀏覽orisun.com《太陽報電子報》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4006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本地新聞 A01 |
太陽報
|
2004-09-14 |
頭條 |
立法會三分天下 民主黨淪為三奶 |
立法會選舉六十個議席昨日中午全部產生。選前信心滿滿的民主黨遭受挫敗,所得議席不加反減,由上屆第一大黨淪為第三黨。幾經協調的泛民主派合共只得二十五席,未能成為主導新一屆立法會的力量;與親政府的民建聯及自由黨鼎足而三。立法會內八名中立議員成為第四勢力,比例雖少,卻是未來政策通過與否的關鍵票。 新一屆立法會中,六個新增地區直選議席花落誰家成為焦點。泛民主派原本想包攬這些新增議席,結果,只能在九龍東及新界西中各得一席。在香港島及新界東更可說是損兵折將,爭取連任的何秀蘭及黃成智雙雙出局。相比起來,在直選中取得九席,加上三個功能議席的民建聯,以及取得兩個直選議席及八個功能議席的自由黨,才是今次選舉的大贏家。 民主黨「兩邊不是人」 民主黨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可說慘敗,從上一屆十一席驟降至只有九席。第一大黨地位不保之餘,在泛民主派中的一哥地位亦受動搖。有民主黨核心承認,在民主派新勢力—四十五條關注組奪得四席,加上激進派「長毛」梁國雄,以及鄭經翰入局之後,夾在中間的民主黨,未來四年極可能面對「兩邊不是人」局面,舉步維艱。 民主黨主席楊森昨午舉行記者會,承認選舉工程和配票工作不及民建聯,日後在地區直選會愈來愈困難。楊表示,與泛民主派之間,在民主人權事宜上合作沒有問題,但在經濟和社會政策則有分歧,日後要求同存異,發揮力量。民主黨培養接班人的工作亦大受打擊,當選者全是舊人,胡志偉、陳家偉及張賢登的第二梯隊,接班乏力全線落敗;該黨下月十日將舉行研討營,探討培養第二梯隊工作。 民建聯自由黨豐收 泛民主派只取得二十五席,與半數三十席有一段距離。與政府關係密切的政黨也可說大豐收。民建聯得十二席成第一大黨,自由黨亦由八席增至十席。加上工聯會及其他親政府無黨派議員,政府在新一屆議會中,手握二十八張鐵票。由陳智思領導的早餐派四票,以及銀行界李國寶、新入會的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劉秀成、金融服務界的詹培忠、勞聯李鳳英八人,成為第四大獨立勢力,必成為政府拉攏對象。 首次立法會全體會議將在下月六日舉行,屆時將選舉主席。首次參加直選的范徐麗泰成功在香港島中勝出,隨著黃宏發連任失敗,范太的立法會主席地位,極可能在無人挑戰下,自動連任立法會主席一職。 隨著立法會選舉結束,行政會議亦「抖暑」完畢,今早將舉行首次會議,討論立法會新形勢。董建華今日亦會約見所有新一屆議員,希望能促進行政立法關係,並就未來施政重點聽取意見。董期望與立法會合作,促進繁榮穩定,保持經濟復甦及社會和諧。至於改組行政會議,董建華仍未有決定,只說開始考慮,會盡快有結論。 相關新聞: 激進派當選中方憂增社會矛盾 更多資訊請瀏覽orisun.com《太陽報電子報》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4005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各界評論 A06 |
文匯報
|
2004-09-14 |
財經名人滿意選舉結果 |
黃宜弘 65歲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今次立法會選舉,民建聯所得議席較預料為多,證明普遍選民支持一些較溫和及務實的人,反映選民求穩定的心理。我認為,新一屆立法會的首要任務,應加強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問題。但我亦擔心,一些行為較激進的人亦選入立法會,可能會影響香港實行普選的進度,因為中央不放心這些人,可能不願放手給香港進行普選。 溫灼培 30多歲 敦沛金融聯席董事 對結果沒有甚麼滿意或不滿意,因為結果是由市民所決定,但希望新一屆議員可減少爭拗,能夠同心協力為香港做事,搞好經濟,令香港不需整日只靠「老豆」。國家給予香港好處,但香港都要做好自己。當內地停止對香港的幫助時,香港亦能不依靠其他人。新一屆立法會對政府將來施政當然有影響,但影響未必一定是壞事,此亦需視乎各議員上任後的表現。雖然增加不同的聲音可令議會內的意見更平衡,但再「嗌」下去不是好事。 范 統 48歲 富豪國際董事 覺得今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合理,不會有太大驚喜,尤其是民主派入局者並非佔大多數,對經濟發展有利。因為政府要推行政策時,有太多外來勢力牽住走,對整體發展無好處。 黃光耀 40歲 九龍倉助理董事 對於立法會選舉結果滿意。是次有大量新選議員當選,令到每個政黨均有代表入選,未見有一黨獨大情況出現,估計可以均衡參與,對未來政府施政有好處。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3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各界評論 A06 |
文匯報
|
2004-09-14 |
外國傳媒 :「民主派」內訌釀敗績 認為北京應對措施成功 能保持香港有效管治 |
【本報訊】外國傳媒對本港剛舉行的立法會選舉高度關注,紛紛發表評論。綜觀他們的報道和評論,多認為此次選舉的結果反映出北京政府的應對措施成功,保持了對香港的有效管治。此外,他們也指出了一再在選前進行協調的「泛民主派」內部其實勾心鬥角,陷於分裂,且競選策略欠佳。而一向走激進抗爭路線的長毛進入立法會,也引起了海外傳媒對今後本港立法會議事生態是否有變的關注。 以下是各大海外傳媒 有關報道及評論的要點: 英國廣播公司——親中候選人贏得今次選舉,在立法會內保持多數議席。北京在立會選舉前一方面為香港提供各種經濟優惠,一方面舉辦各種愛國運動,但迴避攻擊「泛民主派」的策略似乎奏效。 英國《泰晤士報》——在破紀錄的投票率下,親中陣營贏取多個直選議席,「民主派」只獲得些微進帳。 法新社——多位政治分析員指出,「民主派」因內部分化、競選策略欠佳和缺乏專業知識而糟蹋了在今次立會選舉中大勝的機會,反觀親中候選人則團結一致,並且善用立會的選舉制度。 「長毛」出位作風惹關注 英國《獨立報》——週一網上版《獨立報》仍預期在大批選民湧到票站投下對北京政府不滿的一票後,「民主派的反對派」候選人正向「重要勝利」邁進。 路透社——未來4年,「長毛」梁國雄可以將他的抗議策略和對抗作風帶到立法會。 美國《紐約時報》——週日選舉結果遠非7月以來人們預期的親北京陣營潰敗。北京仍然可主宰香港的立法程序,「民主派」只贏取了阻延、而非否決特首董建華屬意的法案通過的權力。選舉出現連串違規事件:票箱滿瀉,另外票箱據稱亦被提早打開。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雖然「泛民主派」未能贏取半數議席,但北京仍然會推出各種更嚴厲的措施確保香港受到控制。 市民寄語:議員減爭拗 張先生 40多歲 巴士公司職工 對今次的選舉結果感到滿意,因為今次能以直選晉身立法會的黨派比較平均,而且今次各黨派的得票率亦較平均,不會只出現一個大黨。至於日後議員的工作表現,則希望他們能夠冷靜做事,不應繼續爭拗。處事時亦不應只顧政黨的利益,因為這將不利香港。 新一屆立法會經過4年的爭拗後,在決定未來政府的施政時,應該意識到協調才是重要。 汪先生 40多歲 職業不詳 滿意今次選舉結果,因為今次各黨派得票比較平均,立法會內各黨派都有份參與。但自己對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已沒有太大期望。新一屆議員對未來政府有何影響很難說,因為最重要是視乎將來事態如何發展。 黃小姐 30多歲 文員 覺得大部分結果屬意料中事,故對結果亦感到滿意,期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能首先改善民生。民建聯在今次選舉比上屆奪得更多議席,將有助政府改善施政。因為民建聯在親中央之餘,亦會考慮民生議題,畢竟民主不能「醫肚」,民生才能醫肚。 梁小姐 20多歲 文員 覺得今次選舉過程頗混亂,如有票站不夠票箱、有人多次到票站亦未能投票,有候選人代表要求監察封箱過程被拒等,令人質疑今次是選舉結果。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能夠「真正為市民做事」,不要把時間精力全放於爭拗上。 崔先生 30多歲 投資行業 滿意今次選舉結果。起碼可以有更多不同政見人士入會,整體來講,新一屆立法會會有不同派別人士的聲音,將會有新思維及新意念在立法會內出現。 希望新選出立法會議員在未來4年內集中討論及解決特區政府面對的問題,包括政改方案、財赤問題、環境保護這數個方面,各大政黨都是需要注意的。 林先生 30多歲 投資行業 今次選舉結果都算滿意,起碼有咁多人願意參與。對今屆議員真係無好特別期望,但希望政府可治理好香港,搞好香港經濟,社會民生,市民生活好,銀行可以有生意做,商品有人買,經濟先好,就業先好。政府施政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余小姐 27歲 資訊科技界 大致上滿意選舉結果,但對於前線何秀蘭落選感到遺憾。不過,今次選舉安排欠妥善,票箱太細,影響市民投票意慾。希望當選的立法會議員能夠忠實反映市民的意見,不要轉軑。「大班」及「長毛」入局後,立法會上將有更多不同的聲音,而日後的開會時間將會有所延長。 盧太 40多歲 家庭主婦 選舉結果意料中事,但憂慮「長毛」是不是有文化的議員,希望新一任議員可以理智一點,不要「淨係得個嘈字,齋talking」,亦不要只懂批評,沒有給予建設性及「有point」的意見,但今次的選舉結果的確會令民主黨「挫銳氣」。不過,今次部分能夠連任的議員,實質的貢獻不多,都是只為福利、津貼及個人利益。 對於新屆立法會,不敢給予寄望,但其實對港府的施政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部分是衝動派,只是潑婦罵街,「有自己講,無人講」。 文小姐 50歲 廣告行業 今次的選舉結果是意料之中,整體算滿意,希望新任議員可以為市民爭取權益,承諾的一定要做得到。 王小姐 電訊公司職員 對今次選舉結果感到滿意,期望新一屆的立法會議員會是具有正義感、並可為港人爭取民主的人,為社會帶來穩定及經濟進步,達到「人人有工做」及經濟繁榮。展望新一屆立法會,希望新加入議會的反對聲音,可以理性的態度去為市民爭取。 李先生 時裝店東主 可以接受今次的選舉結果。希望增加民主聲音,更多地幫助有訴求的市民,但亦希望當選議員可以「多做事,少空談」。不敢期望新一屆立法會可為香港帶來好的影響,不過,相信新當選的幾位大律師的政治智慧比較高,行事「冇咁偏激」,會比較易令人信服。此外,更多的獨立候選人當選,亦可望反映更多基層市民聲音。 麥小姐 文員 滿意今次選舉結果,期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可「搞好社區,振興香港經濟」。更多不同類型人士當選,可望把更多不同聲音帶進議會,預期新一屆立法會會對香港帶來一些衝擊。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2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選舉專版 A20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新華社轟長毛拒效忠 |
【本報訊】一次選舉,兩種表述。國際傳媒普遍關注泛民主派今次選舉中取得的議席,內地官方新華社特別標榜保皇黨民建聯的選情。對於選舉結果對香港民主發展的影響,有內地學者相信雙普選可望加快,台灣專家則認為香港民主之路仍然很不明朗。 北京新華社昨日特別報道民建聯取得十二個立法會議席,而在一篇選舉結果的報道上,新華社則刻意針對說過不會宣誓效忠基本法的候任議員「長毛」梁國雄。報道稱,香港基本法規定,立法會議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也發表聲明,表示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遵守基本法誓言,以及基本法賦予議員的職責。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表示,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是按基本法規定,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地方選舉。 台專家:大陸發揮作用 人民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認為,立法會的新成員中有激進派,過去有反對政府的行為,但批評未必是壞事,「沒有批評反而是使人容易犯錯,問題是批評,你的立場甚麼,如果把批評變成攻擊,這就不好。」他認為,在人大釋法後,○七、○八年實行雙普選變得沒可能,但立法會新班子如果有理性的協商,相信可加快實行雙普選。 前基本法起草委員蕭蔚雲則形容,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創新高是好事,顯示香港市民的參與性,有利於香港政制的發展:「如果是香港的選舉這樣子進行下去,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一步一步向前發展,我想香港政制發展也會比較正常的,比較順利的。」 訪港考察立法會選舉的台灣歐亞基金會副執行長兼研究部主任董立文讚揚香港這次選舉極為平和,非常規範,也非常守法。但他指出,從北京政府對這次選舉的介入來看,這次民建聯成為第一大黨,票源也穩定了,顯示大陸以經濟手段為主的引導力量已發生效用。這種以經濟上的滿足,換取政治上的麻痺,實與民主的發展背道而馳。到今天為止,未來雙普選的時間表仍不明確。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4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9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希辛 2004-09-14 |
顛倒黑白的「人權報告」 |
總部設在紐約的「美國人權觀察中心」日前發表一份所謂「香港人權狀況」的報告,該報告極盡造謠歪曲之能事,對香港人權狀況進行了顛倒黑白的指控和污衊。再次充分暴露了「人權觀察中心」一貫反對中國、插手香港事務的面目。 首先,該報告選在香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前三天發表,明顯暴露其插手、干預香港選舉的險惡用心。企圖在選舉前夕以所謂爭取「自由、民主」為幌子,為香港「民主派」拉票。以這挑撥香港市民與北京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的關係,混淆視聽,達到干擾和破壞立法會選舉公平、公正、公開順利進行的罪惡目的。 其次,聯繫到「民主派」李柱銘等人經常跑到美國尋求所謂「溝 通與支持」,並與以紐約為基地的「美國人權觀察中心」頭面人物接觸交往,不難看出,該中心在此時此地發表的所謂「報告」是早有預謀、伺機行動的。他們暗通款曲、互相勾結,以所謂「人權問題」破壞香港政制發展的醜惡嘴臉暴露無遺! 選舉前製造恐怖氣氛 第三,人們記得,稍早前美國參議院於今年七月初就通過一項所謂「支持香港自由」決議案,對香港回歸後的自由和民主進行無端指責,這是美國國會中反華勢力赤裸裸地插手香港問題,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卑劣行徑。而這次「人權觀察中心」的報告,與該決議案如出一轍,同樣採取歪曲事實的手段,企圖在立法會選舉前製造恐怖氣氛。可見這些反華政客,一有風吹草動,就要興風作浪,從事破壞。 必須指出,香港回歸祖國後,全港市民享有前所未有的充分自由與民主,而本屆立法會的選舉,也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選舉。因為已有一半議席直選,反映香港選舉進入新的里程碑。香港民主的發展正沿著《基本法》規定的目標前進。同時,中央政府正繼續按照「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支持香港,發展香港,使香港更加繁榮,更加民主,不可辯駁的事實是回歸七年來,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所取得的成績已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與高度評價,香港多次被國際著名機構評定為全球經濟最自由地區,同時也是亞洲最自由城市。由此可見,「人權觀察」的「人權報告」完全是罔顧香港的客觀事實,什麼「香港人權發展狀況有所倒退、令人憂慮」、「北京干預香港政制發展」等均是煽動性的不實之詞,是顛倒黑白的謊言,完全無損於香港的穩定發展。 通過分析,香港市民將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繼續把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建設得更加美好,繼續以實際行動回擊「人權報告」的造謠誹謗!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6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0 ---------- |
選舉專版 A14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投票點票一亂到底 削選舉公信力 損害香港形象 |
【本報訊】香港向以選舉公平、公開自豪,但今屆立法會選舉由投票至點票出現種種混亂,學者直言是「第三世界慣用的舞弊方法」,損害香港國際形象,國際選舉專家甚至形容部份安排不如孟加拉、斯里蘭卡等第三世界國家。向來自信爆棚的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法官終於認錯,並承諾會在三個月內向特首提交檢討報告,但作為問責局長的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昨日凌晨已急忙卸責,說早已提醒選舉管理委員會。 記者:陳沛敏 翁煜雄 本報昨晚以音頻互動電話系統成功訪問二百五十多名市民,近六成人認為今次選舉安排混亂令本港形象受損,其中指林瑞麟最應為此負責的人數佔最多,逾三成七,兩成八人則歸咎於胡國興,另一成二人指票站職員應負責(見上圖)。 選舉安排備受批評 綜觀今屆整個選舉安排,由票箱設計、應變措施、票站管理、人手安排、以至點票程序及效率都受到批評(見表)。前日投票日,多個票站因票箱不足容納選票,出現用紙箱充當票箱、職員亂開票箱,選票亂放,甚至封票站令選民無法投票的現象。 來自孟加拉的全國選舉觀察會議主席加裡木拉昨表示,其國家和他曾到訪的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都不曾發生因票箱不足要打開票箱的情況(見另文)。 投票結束後,點票程序繼續混亂,原本每半小時公佈的票數,在凌晨三時半過後一度停止顯示,要至早上六時半過後才恢復;胡官曾誇下海口預計凌晨二、三時已可得出個別選區的票數結果,但功能組別的選票要凌晨四、五時後才開始點算,連總投票率也要至昨晨六時過後才能作實,整個點票程序花近十三小時,至昨早十一時許才完成,僅較上屆快一個半小時。 胡官解畫被喝倒采 對於選舉安排混亂,主管選舉事務處的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午夜過後的記者會上,被問及作為問責局長是否失職及需負責時,即回應事先曾提醒選舉事務處及選管會要為百分百投票率作準備,現時執行不足,他表示歉意。 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的選舉新聞中心通宵呆等的候選人和助選團對點票緩慢極度不滿,當胡國興清晨時分現身向傳媒「解畫」時,即被他們喝倒采。 胡官在噓聲過後表示,今次選舉有些地方可以改善,例如票箱的設計,須可能為市民帶來不便致歉,並會檢討,依法在三個月內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特首董建華在另一記者會上表示,注意到選舉過程中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強調今次選舉是在公平、公正、公開地進行。林瑞麟昨日則沒有再現身交代。 第三世界舞弊方法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批評,今次立法會選舉備受國際傳媒關注,混亂的情況有損本港形象,而且票站停開及中途打開票箱等,都是「第三世界國家慣常用嘅舞弊方法」,影響本港選舉的公信力,作為監管的選管會及執行的選舉事務處都有責任,尤其是前線人員訓練不足,未有嚴謹堅守處理選票的原則。 英國廣播公司及一些外國通訊社昨亦有簡單報道本港選舉過程中被投訴的問題。 立法會選舉安排失當13宗罪 ● 部份功能組別及直選票站發出與收回票數不符,引發候選人可能呈請推翻結果 ● 點票緩慢,胡國興曾預計凌晨三時起完成部份選區點票,結果總投票率要至早上才公佈 ● 凌晨三時半一度停止公佈點票數字,至早上六時半才恢復 ● 票箱設計出錯,不敷應用,部份票站竟以紙箱充當 ● 票箱爆滿,有票站職員竟私下中途開箱壓平選票,或用硬物「篤」票入箱 ● 半山羅便臣道票站只有兩櫃位,至投票將結束時仍有過百人輪候 ● 票箱添置需時,一度封票站,令部份選民放棄投票 ● 部份票站員工工時長達30小時 ● 選民登記及票站管理混亂,有未投票選民被指已投票,功能組別選民獲派另一組別選票等 ● 小西灣票站封箱時趕候選人代理及警方離開 ● 有票站竟容許入內者使用電話及相機 ● 太古城一票站玻璃幕牆可能洩露選民私隱及投票取向 ● 非拉票區不清晰 資料來源:綜合有關候選人、選民、人權監察及記者採訪所得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1 ---------- |
2004立法會選舉專頁 P02 |
都市日報
|
2004-09-14 |
民主黨失第一大黨地位 將與泛民主派合作 |
今屆立法會選舉創下歷史最高投票率及最多投票人數紀錄,選舉結果顯示,泛民主派共取得25席次,較上屆立法會僅有22席略增,但民主黨在本屆選舉後卻喪失議席,由原來的11席變為9席,不但屈居擁12席的民建聯之後,更由第一大黨淪為第三大黨。該黨主席楊森表示,民主發展必會出現其他民主勢力,該黨不會計較一兩個席位,但有學者認為,傳統民主派包括民主黨在內,應該調整策略,爭取更多市民支持。 行政長官董建華昨日特別回應立法會選舉,形容今屆立法會選舉是公平、公正和公開。他又表示,今日開始會與新一屆議員聯絡,安排會面,討論有關市民關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問題,並希望與議員之間的對話是經常性的。 民主黨昨日亦馬上召開記者會,出席者包括重返議會的李永達。 楊森承認,民主派在本次選舉中,配票策略發揮不佳,效果亦未及民建聯,特別是對方的極強動員能力,是民主黨自愧不如的。 該黨過去10年一直在議會內擁有優勢,並是前立法局及特區立法會的第一大黨,但今屆選舉之後,民主黨取得的議席較上屆減少兩席,楊森指出,民主黨如果只計較一兩個席位,是不思進取。他強調,民主黨是輸家還是贏家,應由市民考慮。 楊森表示,雖然該黨議席減少,但整體民主派獲得的選舉結果卻令人欣慰,該黨日後仍會積極參與泛民主派的工作。楊森形容今次選舉是一次重要的發展,泛民主派在今屆選舉得票率超過六成,反映大部分市民支持雙普選。 他希望中央政府正視香港人的訴求,而不應視為向中央的挑戰。楊森又指,民主黨與中央溝通的方向不變,但仍會繼續爭取平反六四。對於日後的工作,楊森表示,民主派仍會繼續監察政府和改善政府施政,並將於10月開會研究培養黨內第二梯隊接班人事宜,以及與其他泛民主派研究日後合作問題。 (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1000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2 ---------- |
論壇 A35 |
明報
|
2004-09-14 |
張炳良 |
雖未變天但山雨欲來 |
今次立法會選舉有點像霧又像花:既有濃厚的對決味道,但又牽動不了對決應有的選民總動員架勢;既清楚展現了政治求變的訴求,但大局卻又未完全被突破。 立法會選舉承接去年「七一」大遊行的氣勢,故泛民主派曾期盼選舉結果能改寫香港回歸以來政治無奈的歷史,以選票去啟動議會的「變天」,再由議會中的民主力量去成就特區政制的改革。可是,儘管投票率已經創歷史新高,但仍低於泛民主派希望的六成以上。由於立法會直選與功能議席各半的體制局限,泛民主派縱有六成以上選票份額,但在60個議席中只得25席(即四成二),完全不成比例。 功能界別 靜默的革命 比例代表制的邏輯,保證了仍掌握三成左右支持票的「愛國」:左派在地區直選中穩守9席,加上自由黨開拓地區中間票源,初見成效。在兩大陣營各有穩定支持票下,未來地區選戰關鍵在於中間票的取向。 存在較多變數的反是功能選舉。由於民主黨派過往忽視經營被視為小圈子的功能組別,以及功能選舉的內化邏輯仍突出業界利益,不能單以民主訴求爭取選票,故未見泛民主派取得很大的突破。不過「七一」標誌的新興年輕中產專業力量確已冒出頭來,郭家麒及譚香文分別在醫學界及會計界勝出,說明一場靜默革命已經開始。 泛民主派欲以普選為今次選舉的主旋律,以作兩陣(民主與保守)政治對決及總動員的主要訴求,可是中央在4月以人大常委會否決07、08年雙普選把此訴求去議題化,減低了就普選進行全民公決的意義。 儘管如此,創新高的投票率及泛民主派取得的直選票高比例,在在說明爭取普選的潮流勢不可當。中央可拒之一時,但不能長期迴避。現在「親中」政團及自由黨皆在政綱上說要爭取2012年普選,企圖回應民情;但若最後仍落空,他們又要改寫政綱,則將盡失政治公信力。況且,以專業人士為主的功能組別中已存在此消彼長、有利民主訴求的世代更替。所以說:政治求變之勢已成,並不斷強化。 短期而言,大局尚不致劇變,一則泛民主派議席不過半,在《基本法》限制立法會創製權及「一會兩組」投票規定下,難以牽著政府鼻子走;二則未來兩年,董政府只重看守,不至於推出具爭議的政策和法案,這樣泛民主派也總不能動輒去衝擊政府。 今次選舉見證泛民主派內部力量重整,傳統黨派(特別是原屬老大的民主黨)不進反退,新興的溫和中產「右翼」與激進親基層「左翼」並起,把民主派陣營推向更多元化,這樣也會減低其機動性與組織力,因事事仍須協調。對中央及特區政府來說,一個缺乏「共主」的民主派,殺傷力或較低(因而在選戰中民主黨成為醜聞打擊對象,並非偶然);可是,這對民主派的長遠發展,卻是好事(blessingindisguise),因會加速民主黨派整頓轉型及世代換班,注入新朝氣。 加速民主黨派整頓換班 面對一個穩步走向親民主的本土政治生態,中央政府既須反思其對特區政制發展的原有思維,也要考慮怎樣長遠與已佔主流地位且光譜日闊的泛民主派力量互動。 立法會選舉雖未帶來即時變天,但山雨欲來之勢,正在加速。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10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3 ---------- |
社團/新聞 B07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民建聯贏得漂亮 |
各路人馬經過一番苦戰,「九一二」立法會選舉終塵埃落定有結果。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稱之為「是香港最民主的一次選舉」。顯然,中央官員也認同是次選舉的過程和結果。 經去年區議會選舉,部分愛國陣營的參選成績未如理想,人事出現變動,影響之下,一時之間頗令愛國人士陷於低潮。 然而世事無絕對,痛定思痛後,大家不但未氣餒,且沉著應戰,凝聚各方力量,積極地準備打一場漂亮的仗。果然,「九一二」立法會選舉結果,民建聯不但牢不可破地在立法會保持第一大黨的強勢,且在各個選區的表現十分出色,贏得漂亮。成功因素主要是來自四方八面選民的支持,關鍵是民建聯的求穩定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的理念獲得認同,「一切只為香港好」這口號叫得響。 尖沙咀是香港國際城市的縮影,少數族裔多聚居於此。月前的一個下午,我路經尖沙咀最繁盛的街道廣場,遠遠見到一名中等身材中年男子在跳舞,似曾相識。好奇之下,走前一看,十分驚訝,卻原來竟然是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這位任校長10多年、從政亦10多年的曾鈺成,在我印象中的他,謹言慎行,君子也。正所謂「人會變,月會圓」,今日的曾鈺成在整個競選活動中,在公眾場合大唱「獅子山下」激勵人心。為搞氣氛,在一班年輕的助選團安排下,他出席文娛活動與民聯歡同樂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活躍得很。那天正是與少數族裔選民大聯歡。 在九龍西選區,民建聯曾鈺成一拖二名單競選。他不忘培養第二梯隊,鍾港武和李慧瓊皆年輕人,李慧瓊是會計師專業人才,這張牌一打出,形象清新,令人眼前一亮。手法雖好,但重要的是要幹實事。民建聯在為全港經濟、民生、治安等默默去幹、去做,而在地區事務亦然。少數族裔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籍居民聚居在尖沙咀,印度首富夏裡厘拉一家首次上投票站投票,支持曾鈺成。在彌敦道尖沙咀街坊會投票站旁,我見到印巴籍人士向他們各自鄉親派發民建聯宣傳單張。 在土瓜灣,不少海南同鄉在此居住,海南同鄉會理事長韓陽光是民建聯支持者,他積極推薦投4號曾鈺成一票。數月前,海南同鄉會在會長、理監事長同人全力發動下,登記上萬選民,他們都是支持愛國愛港人士代表他們入立法會的。 民建聯發動青年義工助選,據稱組織了文宣隊哩。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從實踐中獲得經驗,事實證明,在統籌、調配、宣傳等,整個愛國愛港陣營而言助選工作成熟多了,今次取得戰果應記一功。 「同聲同氣三分親」同鄉團結,其利斷金,福建同鄉所起的作用,在民建聯港島選區發揮得淋漓盡致,盡顯威力。馬力領航可惜馬失前蹄,驟染惡病,競選期間在外,由蔡素玉獨力拉票。無獨有偶,兩位皆為福建人,旅港福建所有團體自動組織了助選聯盟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們,為他們拉票打氣。另方面,在九龍東選區,臨到上陣那天,仍傳來陳鑑林告急的說法。這位潮州小子,充分學習到中國女排堅毅拚搏精神,女排是一球扣一球,陳鑑林在助選團支持下,也是一票扣一票,毫不鬆懈。眾多潮汕人聚居於觀塘,最後陳鑑林終高票贏出,同鄉力量發揮作用不可小覷呀! 譚耀宗在立法會服務多年,做多過講,務實作風獲一致讚許。張學明是新界人,這兩位全國政協拍住上,大獲新界鄉親支持,一張選票二人當選。民建聯在新界東選區,選前亦屢傳劉江華要人幫拖,殊不知,後勁凌厲,結果是贏了一條街,還把排第二名當律師的李國英也推入立法會。其實民建聯已靜靜在起革命,已拉攏優秀中產階級專業人士和青年朋友加入。顯然民建聯將邁向新的里程。 自由黨踏出直選第一步,正副主席齊如願,今屆立法會選舉,自由黨同樣是贏家。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5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4 ---------- |
社團 B10 |
大公報
|
2004-09-14 |
社團首腦寄望———立法會議員理性辦事 |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香港眾多社會團體鄉親用實際的行動支持、參與立法會選舉投票活動。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余國春表示:立法會選舉的高投票率,體現了市民重視參與社會事務及對香港發展的關注,是好事。而愛國愛港人士的得票率,也顯示市民們希望香港社會穩定發展,有理性及有承擔地維護「一國兩制」方針落實。 余國春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理性地體現選民的意願,凝聚和諧氣氛,與中央多溝通,爭取與內地互利雙贏,讓香港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 福建社團聯會執行主席李群華說:閩籍社團鄉親在積極參與選舉投票活動中,進一步增進了凝聚力。在提高公民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之時,許多人改變了一向政治冷感的態度,積極關注參與社會事務。 香港福建體育會理事長、晉江同鄉會會長蘇千墅坦言:為鄉賢馬力、蔡素玉當選立法會議員高興;而鄉會全體理監事及屬會團體所表現出的團結、熱誠,甘於、樂於奉獻的精神令人高興,令人感自豪和驕傲。 蘇千墅表示,作為香港市民,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能為香港營造和諧環境和氛圍,為市民鄉親多作務實工作,多做有益的實事,促進香港經濟發展,市民可安居樂業。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18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5 ---------- |
港聞 A06 |
新報
|
2004-09-14 |
三大政黨促解釋點票安排 |
【本報記者報道】對於當局在投票箱處理出現問題,及公佈立法會選舉點票結果,由前晚深夜一直至昨早七時後才陸續公佈。三大政黨都不滿點票的安排,要求政府作出解釋。香港人權監察批評,立法會選舉安排混亂,令人震驚,亦令香港在國際間蒙羞。 民建聯、民主黨及自由黨都對於今屆的立法會選舉,票箱處理出現問題,點票混亂,要等到昨早七時後才公佈首個地區直選的結果,期間亦沒有官員解釋出現甚麼問題而表不滿。 要求檢討選舉程序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指出,他們不接受有票站在投票進行期間需要暫停。他認為政府有必要檢討整個選舉程序。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表示,政府應該對今次事件作出解釋及對事件負責。 民主黨的李柱銘亦認為,今次選舉烏龍百出,選舉主任不單無法講出派出及收回的票數是否吻合,亦不滿票站在點票時監票人及警員不在場。他說:「現在不是我是否思疑有人換票,而是如何清楚證明整個過程給市民看,讓他們安心相信整個過程無不正當的事情發生,要政府證明,讓他們安心,否則選舉無公信力。」 另外,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指出,在投票期間除了票箱不足,投票要暫停之外,部分票站職員連基本的規則都不懂,投票未結束就打開票箱;選民的私隱亦未受保障,而選民投票時要關電話的規定,亦無嚴格執行。這些並不符合法例及國際做法,違反選舉保密和公平的原則,影響選民投票意慾,組織促請當局檢討,加強工作人員的訓練及準備工作。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3009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6 ---------- |
A06 |
英文虎報
|
Raymond Wang 2004-09-14 |
Home prices tipped to rise 35pc |
A limited supply of flats for sale and the apparent end of Hong Kong's near six-year bout of deflation are likely to help boost real estate prices by a further 35 per cent by the end of next year, analysts predict. While prices have already jumped 48 per cent since July last year, CLSA said there is plenty upside left given the likely lack of supply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Construction has already halved from the peak in 1999 and is set to fall a further 30 per cent to about 18,000 units by 2007,'' CLSA head of property research John Saunders said. Saunders expects demand to pick up in the fourth quarter following the summer lull as homebuyers continue to bid up values on expectation of a return to inflation. ``We have recently upgraded our price rise assumptions to 35 per cent by the end of next year,'' he said. Centaline Surveyors expects supply to dwindle to 24,833 homes in 2007 _ about 11.3 per cent below the average annual sales of 28,000. The combination of a turnaround in the economy, growing consumer confidence and mainland investment has fuelled Hong Kong's property market in the past eight months, with luxury flat prices surging 20 per cent since January, according to real estate consultancy Knight Frank. The price increases outpaced the overall 14 per cent growth in the mass residential market, it added. ``We expect luxury prices to rise 20-30 per cent on average next year, ahead of an expected 10 per cent increase in the fourth quarter as supply will be only 1,000 to 2,000 units a year in the next few years,'' Knight Frank research manager Benedict Ma said. Ma predicted mass residential prices would rise 10 per cent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this year with a further 15-20 per cent upside for 2005. He said the results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will have a minimal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y market, according to past records. Knight Frank predicts transaction prices for next month's auction of two residential plots in Ho Man Tin and San Po Kong will be 20-30 per cent higher than their minimum prices of HK$5.02 billion and HK$3 billion, respectively. Regal Hotels International director Donald Fan expects the two lots in Ho Man Tin and San Po Kong to fetch in excess of HK$6 billion and HK$3.6 billion, more than 20 per cent above their reserve prices. Fan said the company is interested in taking part in the auction, ``but due to the massive investment involved , we will study the issue carefully''.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800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7 ---------- |
正論 A31 |
東方日報
|
2004-09-14 |
社評 |
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
二○○四年立法會選舉寫下香港民主進程新一頁,地區直選總投票人數超過一百七十萬,較九八年(一百四十八萬九千)多逾二十萬人;地區直選投票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五點六,突破了九八年的百分之五十三點二九歷史高點。 今次登記選民人數三百二十萬七千人,遠較九八年的二百七十九萬五千及二○○○年的三百零五萬為多。同時,今屆地區直選議席比以往任何一屆都多。新華社在報道選舉結果時形容,香港回歸前,立法局議員由港英當局委任,本屆立法會地區選舉由二十四人增至三十人,佔立法會所有議席的一半,這是香港政制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香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選舉。 對於今屆立法會選舉的高投票率,有人說是香港市民爭取民主、支持雙普選的表現。這種說法不但過於泛政治化,而且言過其實。若如上述所言,那為甚麼泛民主派的得票率不見得有所提高,民主黨的成績更由上屆的十一席倒退至九席?相反,被他們視為保皇黨的民建聯卻增加了兩席,並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呢?其實,大部分選民參加投票,只是要履行公民責任。今日香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濟有了復甦的跡象,市場重新興旺,社會氣氛趨於祥和,所以參與選舉的氣氛才會如此熱烈。 這次選舉爭持最激烈的是香港島選區泛民主派與民建聯之爭,民主黨本來一早就籌劃了精密的配票計畫,但李柱銘被蔡素玉的一輪「吳三桂」罵得失去了方寸,惟恐自己馬失前蹄,丟了老臉。李柱銘一輪告急呼籲,把何秀蘭的票源扯了過來,令蔡素玉坐收漁人之利,卻害得何秀蘭僅以八百多票之微不能連任,這也可說是天意所在,民建聯氣數未盡也! 主流民意是穩定團結 不過,即使何秀蘭能保住一席,泛民主派也難達到他們取得過半數議席的預期目標。反而民建聯、工聯會、自由黨和其他功能組別的親建制陣營,卻在無驚無險中穩佔三十席。今後,民建聯、民主黨、自由黨三大政黨勢將形成三分天下、互相制衡的局面,基於三角形的穩定性,對香港將來的發展反而有一定的好處。 這次選舉有三處較為特別的地方: 一,投票率雖然創歷史新高,但七一遊行的效應並沒有顯著的體現,泛民主派並沒有得益。 二,親建制陣營的第二梯隊成功上位,反而泛民主派第二梯隊的黃成智及胡志偉均告落敗。 三,沒有背景的獨立候選人成功率比有政黨背景的候選人更高。 這些情況表明,七一遊行沒有給選舉帶來太大影響,香港並沒有泛政治化,親建制陣營雖表面處於劣勢,但實質上仍有相當實力,並在默默前進;反而,泛民主派自詡代表主流民意,但實質只是在吃老本。選舉結果證明,泛民主派的取向並不能代表主流民意,主流民意是穩定、團結,繼續走向繁榮。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面對高投票率所顯示的民意,新當選議員應該嚴肅思考立法會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香港特區的立法會是「一國兩制」的產物,若「一國兩制」方針不能貫徹,所有的民主訴求都只是不切實際的空想。所以,新一屆立法會必須遵守《基本法》,承認中央對香港政制發展的主導權,結合中國的國情,循序漸進發展香港的民主政制,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自由黨可擔更重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自由黨成為這次選舉中收穫最大的政黨,不但增加了兩個議席,正副主席田北俊和周梁淑怡也由功能組別升格至直選議席,經歷了直選的洗禮。自由黨的進步,可說是香港人厭惡政治爭鬥,希望能在爭取民主和與中央政府的溝通中取得平衡的表現。自由黨代表了中產階級及商界利益,加上前黨員、現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甚有機會更上層樓,看來,自由黨今後有可能在香港政壇上擔任更重要角色。 詩聖杜甫在《詠懷古跡》中有「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之名句,今日立法會天下三分的局面,自由黨自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望其能善用這難得的機會,縱橫捭闔,上下溝通,穩定香港局勢,於萬古雲霄之中,留下一道歷史的痕跡。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2017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8 ---------- |
民意所歸 A10 |
文匯報
|
2004-09-14 |
各界 解讀 :求穩定乃民意主流 盼新一屆立法會能與政府共同管治好香港 |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香港各界人士紛紛發表評論,認為選舉結果顯示愛國愛港、求穩定發展、理性務實是香港社會的主流價值;他們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能夠順應社會和市民的訴求,與政府共同努力搞好香港的管治。 曾憲梓:八號風球未解除 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認為,立法會選舉符合愛國愛港人士的理想,也是大家在一個短時間內共同努力的成果。這個成績除表明民建聯及愛國愛港人士只要在基層、地區做好工作,便會受到市民的歡迎外,也同時印證廣大市民對「泛民主派」的所做所為看得清清楚楚,明白他們只懂破壞及吵吵鬧鬧的本質,進而在這次選舉中把神聖一票投給有建設性的力量,選舉結果亦使廣大愛國人士有一種終於能夠出一口悶氣的感覺。 他指出,愛國人士在困難的政治氣氛下,仍然贏取香港立法會過半數的35席,其中一個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是中央政府「撐港」政策奏效。 曾憲梓強調,愛國愛港力量在打勝這次選戰之餘,絕對不可滋長驕傲自滿情緒。因為,香港管治遠未能高枕無憂,「長毛」梁國雄和名嘴鄭經翰均以超過6萬票當選,意味香港管治問題的「八號烈風信號」仍然未能解除。 曾憲梓又指出,民主黨在這次選舉中表現輸給民建聯,正為該黨作出警示。不過,他也指,民主黨並非慘敗,只是市民厭棄了他們所為,而用選票告訴他們:「不要為反對而反對,也不要逢董必反、逢中必反!」 黃光漢:艱苦拉票都值得 全國政協常委黃光漢表示,「泛民主派」事先張揚要取得立法會過半數議席,結果反而是民建聯等愛國陣營取得勝利,顯示市民絕不希望反對派有力量主宰立法會運作,進而癱瘓特區政府施政。「經過了風雨,經過了波瀾起伏,民建聯乘風破浪,創下佳績,令人鼓舞。」 他認為,整體局勢對今後特區管治及有效運作乃至於行政立法關係創造了一個基礎,特區政府雖仍會在立法會中碰到不少困難,但不會因「泛民主派」的阻撓和衝擊而困頓難行,總體而言,結果令人感到滿意。 黃光漢又稱,今屆福建社團聯會出盡全力幫助民建聯,尤其是港島區選舉,社團「大佬」們空群而出,兩個月來馬不停蹄為馬力和蔡素玉拉票,如今可以順利送兩人攜手進入立法會,他們感到無比振奮。「經過艱苦拉票,素玉險勝,成果得來不易,我們真的很開心!幾辛苦,都值得!」 梁振英:政府施政仍困難 全國政協常委、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認為,愛國愛港立法會議員、候選人過去長時期在基層為市民服務,做了很多實質工作,又掌握社會脈搏和各種問題,對特區政府亦能做到「是其是,非其非」,因此才能在今屆選舉,尤其是地區直選中獲得選民的肯定,成績令人欣喜。 「愛國陣營的得票、議席及整個部署得到選民肯定雖是一個喜訊,卻不代表接下來可以令特區施政順暢無阻,反而新一屆立法會的運作應與上一屆相去不遠,我看不到會有特別的改變。」 他續稱,不能簡單以25席對35席來劃分兩個陣營,對於特區政府而言,非民主派議員在不同政策議題上是否會支持政府,尚是未知之數。 「我們再看功能界別選舉,選民有反建制的傾向,支持一些反對政府、用激烈言辭批評政府的議員,這也是對特區政府的警示,不能輕視。」 「在一些政制發展、特區與中央關係、香港和內地關係等課題上,基本取態可能較易取得共識,但在民生政策議題上,特區政府依然面對重重關卡,施政絕不容易,箍票和遊說工作很多,困難不會有明顯減少。」梁振英強調,新一屆立法會既已產生,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過往陷於低潮的關係如果改善,亦是一個重要課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 陳永棋:行政主導宜改善 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指出,昨天是愛國人士的一個勝利,立法會的投票率是歷史以來最高的,但民建聯面對「泛民主派」的圍攻,依然在直選中取得高票,且成功奪得九席,連早前傳出勢危的蔡素玉和陳鑑林也順利「入會」,正是愛國人士團結一致的結果。 不過,陳永棋也承認,未來立法會仍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包括現行的英式行政主導是否還適用,是否需要加以改革,選行美式行政主導,以免特區政府官員「忙於到立會解畫」,浪費時間和精力,而致施政不順或有所延誤。 余國春:需要有承擔議員 全國政協常委余國春認為,由創歷史新高的投票率可以看到,市民對政治及選舉事務的關注提升,更多選民投票支持愛國愛港陣營,同對表達了市民對早前香港議會「兩極分化」、「民主派」盲目反對的不滿。他指出,「我看著電視直播,見到民建聯多個團隊得票率都很高,曾鈺成更是九龍西票王,這是市民明白香港需要有承擔的議員,要能與中央良性溝通,要能促進內地和香港關係,也要為香港福祉努力。」 楊孫西:市民冀社會和諧 全國政協常委楊孫西直言,「這是場公平的競賽,在選民雪亮的眼睛下進行,雖然過程充滿風風雨雨,到最後選舉安排也出現不妥善之處,需要特區政府加以完善,但論結果,無疑令人振奮。」 他分析,愛國愛港候選人能夠取得比上屆更好的成績,正因港人慢慢瞭解香港需要一個融洽而非爭拗不休的政治環境,一個和諧而非對立的社會。「一些政黨人士長期採取逢中必反,逢政府必反的態度,開始或能爭取選票,但也慢慢不受歡迎,民主黨在選舉中落敗,更應該檢討自己與中央的關係,在未來要如何發展。與中央溝通是大勢所趨,民主黨要減少爭拗,拿出誠意。」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3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9 ---------- |
要聞 A04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9-14 |
社評 |
激進聲音非民意主流 |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泛民主派在直選中雖只得十八席,但計及功能組別,共有廿五席;激進派如長毛梁國雄等更入局,可預見議會內將更激進對抗。但泛民主派佔直選總投票數約六成的大局,其實未變,市民要求的,仍是穩中求進。 選舉前公眾、港府和中央最關心的,是泛民主派會否攻佔立法會六十席中的半數,部分輿論更擔心這將癱瘓政府施政,但此憂慮並未成真。泛民主派在直選中表現不理想,僅得十八席,但連同功能組別中意外得利,取得七席,泛民主派共得廿五席,較上屆廿二席高,顯見社會主流仍是認同民主訴求,此亦令港府施政難度增加。 民意六四開 社會平衡未改 令港府更頭痛的,是激進民主派入局,如直選勝出的梁國雄、鄭經翰,和功能組別跑出的張超雄等,他們都是因責難政府最落力,而受選民青睞,反映社會有激化現象。立法會內將可能因此出現更激進的民主、民生訴求,港府亦可能被斥責不休。 可是,若當選議員因此就認為,激進是社會的最大要求,便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今次立法會選舉,泛民主派在直選中的得票率未足百分之六十二,和○○年的百分之六十,相差無幾。整體而言,泛民主派和非泛民主派的得票比例,仍維持六與四之比,並未因兩次七一遊行,以及今次選舉較○○年多了四十五萬人投票,而出現明顯變化。 這反映社會部分聲音雖更趨激烈,但多元化的平衡並未打破;多了市民出來支持泛民主派,亦相應地多了市民支持愛國愛港陣營,維持原來的均衡。真的有較大變化的,其實是泛民主派內,原有民主黨的選票,一方面遭較激進的梁國雄等搶走不少,另一方面又遇到民主企硬、民生立場溫和、專業,較接近中產的律師如余若薇、梁家傑等分薄,泛民主派出現兩極化現象,中間的民主黨竟成輸家。 民主激進派獲部分選民支持,在議會中當然有其發言空間與存在價值,但他們進入議會,卻可能令其他溫和派別擔心,聲音將被蓋過,要爭取傳媒及公眾重視只能鬥激進,但議員應拿捏清楚上述民意的六四之比,更要明白支持泛民主派的六成公眾中,支持激進民主派的只佔其中一部分,其實大部分市民支持多元化平衡,渴求社會平穩。 激氣非激進 要促施政改善 當未來有議員以激進聲音,試圖主導立法會時,泛民主派也好,其他派別也好,都應出聲將討論主調,拉回大部分市民願見的溫和、專業與理性方向,避免議會成為罵街式政治。 其實目前普遍市民不是激進,而是激氣,對政府施政無方感激氣,痛心香港這個家質素下降。但這股激氣要的是推動政府改進、推進民主發展、建設香港家園,而不是激進地要推倒政府,令港府施政更難、社會矛盾擴大。 市民心聲已通過投票,清晰表達,議員和政府有需要、有責任正確解讀,正面回應。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2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0 ---------- |
管理不善 A11 |
文匯報
|
2004-09-14 |
點票混亂政黨責安排失當 公佈得票中斷四小時欠解釋 胡官坦認非完美但過程公平 |
【本報訊】今屆立法會選舉出現不少問題,除了票箱不足外,點票過程亦混亂,要延至昨早7時後才陸續有結果公佈。其中,由於港島區要重點選票,昨日中午過後才完成。多個政黨均批評政府安排失當,選管會主席胡國興亦承認安排非盡善盡美,但強調整個選舉仍然在公開、公平、誠實的情況下進行。 對於今次選舉票箱及點票安排出現混亂情況,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表明,難以接受選舉投票過程被中斷,又批評官員在投票過程受阻後,未有即時向選民作出交代,直至傍晚才有官員出來公佈。他強調,選舉事務處及選舉委員會必須檢討投票及點票程序。 葉國謙要求選管會檢討 自由黨田北俊亦表示對事件感到失望和遺憾,因為選管會在凌晨3時後直至上午7時,沒有再公佈最新的得票數字,但又不作解釋,令不少候選人感到不滿。他認為,票箱的設計有問題,當局應該對票箱多作試驗才應用,政府有必要作出檢討。他認為不單選管會主席胡國興要為此事負責,整個政府都要為此事負責。 「泛民主派」於昨日亦發表聯合聲明,對選舉委員會點票混亂感到非常不滿,又批評遲遲未有點票結果,亦未能聯絡有關官員。民主黨主席楊森表示,對於未能聯絡任何官員感到很不滿,他又指,他們感到像被蒙在鼓裏,批評點票中心的數字曾一度未有更新,因此擔心選管會安排混亂,損害選民信心。 胡官強調選舉公開公平 胡國興總結今次選舉時承認,工作做得不算盡善盡美:「今次選舉的運作當然有部分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票箱的設計方面,這點我們必須對可能為市民帶來不便而致歉,但是整個選舉仍然是在公開、公平、誠實的情況下進行的。」 胡國興表示,選管會會進行檢討,並且會根據法例,在選舉之後三個月內向行政長官董建華提交報告書,匯報選舉各項安排的情況。他解釋,由於選民人數多,各個點票站又要時間核對票數,所以較預計時間遲了公佈直選的點票結果:「對比2000年立法會選舉用了14小時點完133萬1千多張地方選區選票,整體時間快了2小時。其實,如果撇除香港島選區及會計界別的重新點票工作,時間更可提早1至2小時便可完成。」 當選者感言 勞工界李鳳英: 將會繼續努力關注勞工飯碗問題,爭取勞工的權益。 勞工界王國興: 多謝工會的推薦及支持,使我有機會服務市民及勞工基層。進入議會後會關注改善失業、半失業的問題,特別是維護公務員的權益、待遇等問題,促請政府制訂長遠的公務員政策,以保障公務員及其他市民的權益。 勞工界鄺志堅: 由於現時社會貧富懸殊,希望僱主以長期合約聘用員工,令員工能安心工作,保障自己的職業飯碗。同時,期望能繼續加強與各工會的聯絡,共同促請改善僱員的權益。 工程界何鍾泰: 今次有近3千多名從業員投票,反映出業界人士的重視,希望將來能更好為市民及業界人士服務,同時,也會按照《基本法》規定,逐步發展民主。 資訊科技界單仲偕: 在選舉中,遭到多位候選人挑戰,而且只以「些微之差」險勝對手,贏得相當「驚險」。業界可能不滿我過往工作表現,目前心情相當沉重,對手真是很強。我會努力做好本份,做好協助業界打開內地市場的任務。 教育界張文光: 好高興在這個矛盾重重的日子仍然得到83%的選票,說明我代表的教協、校長和教師的工作和路線得到支持;來屆的主要工作包括維持教育界穩定,阻止殺校、縮班;積極推動小班教學以及維護香港民主發展;未來4年我會同政府合作做好上述3件事。 衛生服務界李國麟: 今次投票率高於50%,是歷年之冠;我的信念是現時醫療系統嚴重失衡,因此當選後希望推行以健康為本的醫療政策,平均分配資源。 會計界譚香文: 當選是因為勤力和採用地區選舉的策略,每個早上都在街頭派傳單,與市民接觸;我想李家祥也給予我推動力,因他覺得我不會勝出;否則我可能真的會輸。 落選者心聲 社會福利界方敏生: 現時界別的怨忿比較強,需要時間修補;我有4年時間,會踏實處理界別內的問題,在議會外繼續為界別服務,與議會內的人合作,但未考慮下屆是否參選。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5004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1 ---------- |
EDT EDT7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2004-09-14 |
Long Hair |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fields a barrage of media questions (main photo); a supporter is on tenterhooks as the count continues (far left); an elated Choy So-yuk thanks her supporters after hearing the result at the DAB headquarters in North Point (left); Margaret Ng Ngoi-yee shows her joy at winning the legal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seat (below left); Cheung Man-kwong celebrates his win by kissing his wife at the central counting centre at Kowloon Bay (below); a reporter takes a snooze in the media centre (bottom left); Chief Executive Tung Chee-hwa is all smiles as he meets the press after the Legco election results are posted; and signs of weariness are beginning to show on Andrew Cheng Kar-foo and Law Chi-kwong (bottom right).Photos: Martin Chan, David Wong, Robert Ng, Oliver Tsang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7012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2 ---------- |
要聞 A09 |
星島日報
|
2004-09-14 |
「長毛」促胡官林瑞麟辭職 選管會認安排失誤向公眾致歉 |
立法會選舉過程出現連番混亂,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公開承認安排有失誤,向公眾致歉,承諾三個月內向特首提交檢討報告。當選議員和學者均指,選舉混亂影響本港國際形象,選管會主席胡國興和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應為事件負責。新任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更要求兩人引咎辭職。 投票結束後,選管會主席胡國興會見記者,對投票過程發生多宗混亂事件作解釋,指投票箱不敷應用,是因為選民的選票摺疊不好,佔用了票箱空間,其後容許票站職員開箱整理,亦有候選者的代理人或警察在場監督。至於部分票站因為票箱不足暫時關閉,他指關閉時間短,應該不會影響投票率。 選管會三月內交報告 不過,胡國興承認,選舉安排有失誤,選管會稍後會檢討,三個月內向行政長官董建華提交檢討報告,他又向選民致歉。按當局的工作安排,投票箱設計和票站設施,是由選舉事務處負責,處方在選舉正式舉行前,亦負責測試票箱和票站的裝票能力,而整個選舉的安排均由選舉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及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指,出現連番混亂事故,選舉管理委員會和選舉事務處責無旁貸,選管會主席胡國興和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最應該為事件負責。 馬嶽斥失誤損港形象 馬嶽批評,投票至點票期間出現種種失誤,有損香港形象:「國際傳媒很關注今次選舉,而今次出現許多不應發生的事,好像總票數不符,這些對於國際傳媒來說,都是第三世界國家慣常使用的選舉舞弊方法。」剛當選立法會議員的「四五行動」成員「長毛」梁國雄,聯同劉山青等四人,昨天中午到政府總部抗議立法會選舉出現混亂。「長毛」指責胡國興和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互相卸責,認為兩人應引咎辭職。 特首承認安排 欠完美 行政長官董建華昨天表示,注意到今次選舉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完美的地方。被問及選管會主席胡國興或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是否涉失職,應否負上責任時,特首沒有正面回應,只重申選管會是希望提升選舉效率,所以提出一些新安排,但承認有些安排不完美,需要作出檢討。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3026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3 ---------- |
金融要聞 A08 |
香港經濟日報
|
吳國輝 2004-09-14 |
透視13000系列 |
狂歡已過 股市大選後多回氣 |
選舉後,港股乘勢隨外圍市場飛揚,一片歌舞昇平現象。環視亞太區的「大選年」,股市卻普遍出現選舉前後先升後跌的表現,猶如狂歡派對後的宿醉。 港股自5月低位回升,好消息盡出,如受惠本港經濟復甦,樓市再度起哄,以及中央不斷推挺港措施的利好,適值立法會選舉之時,恆指已重上近半年高位,累升二成,站在萬三點大關之上,現時雖未見宿醉先兆,但酒精已發揮著興奮作用。 「香港在選舉前的好消息是層出不窮,但已全部反映了嗎?在預期利率不會急升的大前提下,資金仍會流入股市的。下月賣地外,明年不是還有一個迪士尼樂園開幕的好消息嗎?」法興資產管理執行投資總監方君明對後市仍然樂觀,認為大市會慢慢「熱」起來,不會跟其他地方股市一樣。 法興對後市仍樂觀 事實上,今年被視為「大選年」,印尼及美國總統即將競選外,亞太區內各大小選舉已相繼完成,不幸的是,除菲律賓外,選舉後的地方股市均是向下走,跌幅均在5%以上(見表)。 荷銀證券亞洲首席策略員黃耀認為,立法會選舉有結果後,已除去了政治風險的憂慮,本港的長遠基本因素亦良好,但短期仍有被美國拖累的危機。 「美國總統布殊已為這屆選舉準備了四年,為了催谷經濟,出現了歷史上罕有的,由財政盈餘劇降為財政赤字,現時已有數據顯示美經濟放緩,問題是,他當選後,會放緩到甚麼程度。」黃耀擔心,美股前景未許樂觀,港股亦難獨善其身。 事實上,本地金融市場雖然一向存在「政治冷感」的表現,但政經難分下,選舉後的形勢亦為股市去向關鍵之一。 ING證券亞洲區經濟師Tim Condon就認為,選舉中泛民主派未能獲半數議席,「北京無疑是鬆了口氣」。 的確,在放鬆的形勢下,市場已預期如「打補針」,層出不窮的中央挺港措施暫時會略為放緩,港股的興奮也自然回歸平淡。 摩根士丹利早前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整體而言,亞洲地區政府為了吸納選票,紛紛在大選前推出刺激經濟方案,因而帶動亞洲地區股市在選舉前六個月內往往獲得正回報;大選後6個月內,基於不同的選舉結果及新的改革措施,股市表現則較參差。 港股方面,普遍在選舉前6個月表現平穩至強勁,選舉後表現則由平穩至較弱。 系列名: 透視13000系列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07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4 ---------- |
EDT EDT16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2004-09-14 |
Low-quality legislators |
The Legco election convinced me that I was right not to vote. Why should I study the candidates' histories and policy platforms only to have my vote nullified by people who obviously could not care less about what the politicians stand for? It is clear to me that this system cannot guarantee that the people who can do the most good for Hong Kong get elected to Legco. Elected are those who can market themselves or mobilise the most votes. Take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who wore a T-shirt bearing the image of his "hero" Che Guevara on election day. I find it laughable that someone who claims to fight for the people and democracy would choose a trusted aide of Fidel Castro as his idol. Does Mr Leung not know that Guevara was instrumental in guiding the Castro regime on its pro-communist path? Does he not know about the executions of hundreds of political prisoners and opponents that Guevara personally oversaw as the commander of a prison, where he allegedly took a particular interest in interrogation, torture and killing? Besides, what has Mr Leung done that can be remotely called constructive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the well-being of Hong Kong? All that he, and most other so-called pro-democracy candidates, did was to blindly support universal suffrage and oppose the government. None of them has made any proposal to allow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more in the governance of Hong Kong, such as the standard mechanisms of initiatives, referendums, and recalls. The public must begin to see through the candy wrapping of the politicians' call for universal suffrage, which only safeguards their passage into Legco. JOSEPH WONG, City University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7002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5 ---------- |
EDT EDT3 |
南華早報網上版
|
ROBIN KWONG 2004-09-14 |
Voting queen sees her crown slip |
KOWLOON EAST DAB candidate Chan Kam-lam caused an upset by pulling in more votes than fellow party candidate Chan Yuen-han, the woman considered the voting queen of the district. Mr Chan secured 55,188 votes to Ms Chan's 52,520. Former radio host Albert Cheng King-hon led the pack with 73,424 votes ahead of Fred Li Wah-ming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with 56,409 and independent barrister Alan Leong Ka-kit with 56,161. Ms Chan led the DAB list in Kowloon East to a narrow victory over the Democratic Party in the 2000 elections with 108,587 votes. Both Mr Cheng and Mr Li said the results were a clear indication that the DAB had distributed votes by using strategic voting tactics. Look at some of these polling stations in Kwun Tong, Mr Li said as he pointed at the results board. How else could you explain why Chan Yuen-han only got a couple of hundred votes there? Ms Chan admitted that some of her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volunteers had helped Mr Chan in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election. However, she said: I would respect the decision of the voters and respect the decision of the organisation. I still think that my supporters and Chan Kam-lam's supporters are different. We have different sources of votes. Mr Chan denied there had been any strategic voting. You can't tell where the votes came from, he said. Mr Li attributed the average performance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to a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prostitution scandal surrounding fellow candidate Alex Ho Wai-to, and the entry of Mr Cheng and Mr Leong into the contest. I think that Taipan's [Mr Cheng's] strategy worked very well. He has star power and a lot of resources and took a lot of grassroots votes away from us, he said. He added that in hindsight, the democratic candidates should have tried harder to work out arrangements for strategic voting. Despite winning handsomely in his first Legco election, Mr Cheng said the results disappointed him. I wouldn't consider it a victory unless we win two seats, he said before the official count was announced. Mr Leong, who is also a first-time legislator, said the result was a sign that the voters embraced the idea of popular elections. Some people said that Kowloon East voters don't care about political reform, but in the course of my campaigning I have seen that this is not the case, he said. I believe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ill listen to the voices of Hong Kong.
Copyright (c) 2000.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7006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6 ---------- |
投資 B02 |
香港經濟日報
|
林瑞芬 2004-09-14 |
股海導航 |
升市欠成交 港股趨上落 |
本港立法會選舉結束,初步影響屬正面,港股經上周稍為調整之後,昨天再展升勢,恆指升136點,收報13140。 德州儀器發表樂觀盈利預告,刺激亞洲股市造好,而港股則乘勢回升,但成交額略嫌不足,只有101.95億元,顯示好友有所顧忌。 筆者認為,在國內因素未明朗化前,資金投入港股的動力仍嫌不足,大漲條件則未成熟。技術而言,恆指若升破13200,13500阻力料不小;但大跌壓力也不大,12800支持不俗。在9月底季結,前轉趨炒上落為主,未突破13200前,估計在12800至13200炒上落,突破13200則料在13000至13500上落。 內地如加息 國企可收集 立法會選舉結果顯示,泛民主派及親中派平衡勢力,並無增加港府施政的難度,不會觸動到中國政府的敏感神經,有助穩定本港政治環境,政治因素的疑慮暫時消除。然而,今周內地舉行的中共四中全會,宏調經濟的成效或加息問題等等仍會困擾港股。此外,下周(9月21日)美國進行議息,預計加息的機會高。 中共料於四中全會中,檢討宏調成效。不過,中資股短期的走勢可能仍受市場傳聞加息的因素所影響,況且國內股市不斷走低,A股下跌,H股自然被拖累,詳閱B3版《中字股實力談》。國企走勢暫時仍然不見明朗,但據摩根報告指出,若中國一旦加息,局勢反而明朗,加息不代表宏觀力度加重,只是歐美連番加息,國內息率返回正常水平而已。因為,國內利息偏低,籌資成本低廉,加息有助消除此因素,令經濟更易獲得控制,所以,國企大跌,更是把握低吸的時機。 外圍不明朗 短炒本地股 大市資金不足,走勢上落,但股份則作個別發展。在本地政治因素疑慮減除、預期美國加息的幅度溫和,以及對國企股仍有戒心,醒目資金短期傾向追捧本地股份,如地產發展股、收租股及零售股,故其短期升勢明顯較大市為佳。零售股在十˙一黃金周前偷步炒上,詳見副文。另外,地產收租股利福(1212)及會德豐(0020)也被搶上,升5至6%不等,筆者看好的美聯物業(1200)急漲6%至2.725元,上望3元目標不變。 上週六筆者曾預測思捷(0330)會趁業績前推升,短期目標40元,僥倖言中,昨以37.8元高開,最高見40.2元,收報39.4元或升5%,短線可套利。短期另一隻漲勢理想的藍籌首推中遠太平洋(1199),因管理層表示,有計劃將未來五年盈利年均錄得15至20%,被受券商好評及調高目標價,技術而言,短期上試13元,昨收12.6元,中期上望14元,12元止蝕。
|
文章編號: 20040914030004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7 ---------- |
9.12立法會選舉 顧此失彼 A03 |
成報
|
2004-09-14 |
陳佐洱:港最民主一次選舉 |
【本報記者報道】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形容立法會選舉結果,是本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亦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原則的一次重要實踐。行政長官董建華表示,今日起將與全體新一屆議員聯絡,盡快安排與他們見面。 他指選舉後已開始考慮行政會議的改組問題,希望盡快有結論。 董未訂23條立法時間表 對於投票日出現票箱不足、遲未公佈結果的情況,董建華表示關注,承認選舉過程的安排確實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強調今屆選舉仍是公平、公正和具透明度。 被追問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或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事件上有否失職之處,董建華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胡國興已解釋問題之所在,並承諾作深入、全面的檢討及調查,選管會將盡快向他提交報告。 至於會否向新一屆議員重提為基本法23條立法,董建華指現階段未考慮立法時間表的細節。 另外,新華社昨日報道本港立法會選舉時指出,今屆投票人數及投票率創香港選舉史的新高,加上地區直選產生的議員由去屆的24人增加至目前30人,佔立法會所有議席的一半,是本港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選舉,亦是香港政制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報道又引述基本法,重申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是根據香港特區的實際情況及循序漸進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 蕭蔚云:仍要一步步推進 前基本法草委、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蕭蔚雲表示,投票率創新高是一件好事,反映香港市民關心政治及自己的投票權,但他認為不足以證明社會已夠成熟去加快民主步伐,仍要按照基本法的規定一步一步向前推進,才有利於香港政制的順利及正常發展。 |
文章編號: 2004091402901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8 ---------- |
港聞 A11 |
大公報
|
2004-09-14 |
點票比上屆快二小時 港島區及會計界別需重新點票 |
【本報訊】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胡國興表示,本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整體點算時間與上屆相比快了兩個小時。他亦承認今次投票及點算工作不算做到盡善盡美,選管會將會檢討,三個月之內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 一百七十八萬多張地方選區選票、十三萬五千張功能界別選票,經過十二個半小時點算,於昨日早上十一時終於點算清楚。 胡國興在點票結束後說,對比二零零零年立法會選舉用了十四小時點完一百三十三萬一千多張地方選區選票,今次整體時間快了兩個小時。如果撇除香港島選區及會計界別的重新點票,時間更可提早一至兩個小時完成。 胡官向市民道歉 至於時間縮短,胡國興認為主要因為今次個別投票站就地轉變為點票站點算該地區選票,節省了運票時間。另一方面,處理問題選票的程序簡化,也節省了時間。 胡國興認為對於選舉運作中的不足必須向市民致歉,例如票箱設計方面給市民帶來的不便。他說,選管會稍後將進行檢討,並根據法例在選舉之後三個月內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書,匯報選舉各項安排的情況。希望盡力早日完成報告,向特首提交。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2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9 ---------- |
港聞 A08 |
大公報
|
2004-09-14 |
新界西獲十一萬五千多票 譚耀宗張學明攜手入立會 |
【本報訊】特區第三屆立法會的六十名議員順利誕生,五個選區中以新界西所佔議席最多共有八個。民建聯譚耀宗和張學明以十一萬五千多票在八席中取得兩席,在四大愛國愛港團體全力支持下,譚、張名單得票較上屆增加一萬三千多票。反觀,「激進派」和「反對派」因揚言奪取過半數議席便「癱瘓政府」,破壞社會安定行為失去了選民支持,所得票數同告下跌。 譚耀宗及張學明名單在民建聯、工聯會、新界鄉議局和新界社團聯會四大愛國愛港團體支持下出選,並打著「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的旗號爭取市民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政治爭拗,香港市民已厭惡「民主派」的惡意挑撥行為,希望維持香港政治環境的穩定,發展經濟,建設未來,而民建聯的信念,正是全港市民所追求的理想。 選民投票多達46萬 今屆立法會選舉,新界西選區的投票率為百分之五十三點四八,超過四十六萬名選民投票。譚耀宗和張學明名單,在今屆選舉中取得兩成四的得票率,雖然較上屆減少五個百分點,但仍以十一萬五千二百五十六票高票在新界西取得兩個席議,成為新界西得票最多的名單,較得票排第二的民主黨何俊仁名單多五萬二千票。譚耀宗及張學明對當選感到高興,並感謝選民及助選團的全力協助。譚耀宗得知票數後顯得十分激動,更喜極而泣。他說,今次的成績得來不易,是在克服困難後才獲得,因為民建聯在去年區議會選舉中受到挫敗,所以這次參選壓力很大。民建聯會總結經驗,日後加倍努力。 同樣當選,在名單排名第二位的的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表示,今次出來投票的鄉事票達到三萬張,較上屆二萬多張為多。他承諾,進入立法會後,會加強地區服務工作,首要是處理民生問題,並會加強與民建聯合作。 激進言論惹反感 其餘六席中,四名是現任議員成功爭取連任,包括,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民主黨何俊仁,及獨立人士陳偉業,而自由黨副主任周梁淑怡則以五萬零四百三十七票取得一席,至於上屆選舉中落敗的民主黨李永達亦取得六萬多票重返立法會。 「民主派」在選舉期間曾提出一些激進言論,例如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奪取過半議席,「癱瘓政府」阻礙特區有效施政。這些言論明顯激起選民反感,兩名激進「民主派」議員的得票率便大幅下跌,包括得票率由上屆的一成二跌至今屆不足百分之八的陳偉業,票數減少超過七千票。而曾被批評出訪美國乞求「民主」 的李卓人,其得票率同樣跌幅驚人,由上屆一成半急跌至今屆不足一成。從得票率可反映「破壞特區繁榮穩定,企圖阻止政府依法施政」的參選人越來越不受選民歡迎。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2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0 ---------- |
港聞 A02 |
大公報
|
2004-09-14 |
蕭蔚云:投票率增是好現象 選舉按基本法公平進行 張同新:選舉成功 港人高度自治責任感增強 |
【本報北京十三日專電】北京研究香港問題的學者對本次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給予了高度評價。學者認為,投票率增加擴大了香港特區立法會的民意基礎,同時亦表明港人關心政治。特區政府有效的組織工作也值得肯定。 原《基本法》草委、北京大學教授蕭蔚雲表示,今次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從一九九八年的五成三,增至五成五,反映了香港市民對選舉和政治的關心,港人更加重視自己手中的一票,這是一個好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評價說,「這是一次成功的選舉」。他表示,成功表現於兩點,第一點是參加投票的人數空前多,表明香港市民的主人翁意識和高度自治的責任感增強了。 張同新說,第二點,整個進展過程,井然有序,完全透明。一個投票站發生什麼違規現象,及時在選舉中心反映出來,並得到及時處理。這充分表明選舉工作認真負責,尊重民眾意見。 蕭蔚雲亦表示,香港政府對選舉做得還是不錯的,發動了這麼多的選民投票。選舉是按照基本法來公平進行的,反映了實際情況。 對於有當選人過去曾焚燒《基本法》,蕭蔚雲表示,每位立法會議員都應該按《基本法》辦事,遵守《基本法》,對香港的政治及經濟發展才有好處。並且立法會議員必須遵守宣誓誓言。 蕭蔚雲強調,新一屆立法會要按照基本法辦事,維護行政主導,加強行政和立法的配合。香港繼續實行行政主導,不僅對香港有好處,也符合《基本法》 。 張同新表示,新產生的立法會,代表了香港各方面的意見,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激烈政治見解的人士,這代表了香港的現實。這些議員都是香港的精英,有不同意見可多協商。但議員不能用行動跟《基本法》唱對台戲,應按照《基本法》履行職責。 張同新指出,這次選舉也證明,這一年來香港有關愛國愛港和如何發展香港民主進程的大討論,其結果是大家形成了更多共識。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0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1 ---------- |
港聞 A01 |
大公報
|
2004-09-14 |
頭條 |
立會新格局 穩定和諧成主流 民建聯12席成第一大黨 |
【本報訊】記者鄧彥兒報道:立法會選舉終於塵埃落定,順利產生第三屆立法會六十名議員。新一屆立法會中,民建聯以十二席取代民主黨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自由黨以十席居次,民主黨在選舉中只取得九席,只能屈居第三。可以預見,未來立法會將出現新格局,穩定香港的力量將會成為主流。 投票率高逾五成半 今次選舉共有一百七十八萬四千一百四十名選民在地區直選中投票,投票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點六三;功能界別選舉方面則有十三萬四千九百三十五名選民投票,投票率為百分之七十點一四。 過往,民主黨一直以立法會第一大黨自居,在今屆選舉初期亦不斷大言不慚;但在社會氣氛逆轉,市民追求社會穩定,議會有平衡聲音的主流趨勢下,立法會終於確立了新的格局。民建聯與自由黨合共取得二十二席,反映主流聲音將會以穩定香港為重。 民建聯在今屆立法會選舉合共取得十二個議席,其中,九龍西及新界東實質得票都有大幅增長。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表示,選舉結果打破了投票率高對民建聯不利的講法,亦證明新增選票有不少都是支持民建聯的。 民建聯地區直選28人 民建聯共派出二十八人參與地區直選,三人參與功能界別選舉,合共贏得十二個議席。地區直選當選議員包括:(港島)馬力、蔡素玉、(九龍東)陳婉嫻、陳鑑林、(九龍西) 曾鈺成、(新界東)劉江華、李國英、(新界 西)譚耀宗及張學明。功能界別當選議員包括:(漁農界)黃容根、(進出口界)黃定光及(勞工界)王國興。 得票方面,民建聯全港總共取得四十五萬四千八百二十七票,佔總有效票數的百分之二十五點七,與二○○○年選舉比較,實質增長了六萬三千餘票。其中,九龍西得票比上屆增加近二萬票,增長逾四成七;新界東實質增長了二萬八千多票逾四成二;新界西亦有一萬三千多票增長逾一成三。 投票率非勝負關鍵 民建聯新當選議員昨日會見新聞界。曾鈺成表示,民建聯取得的實質票數比上屆有大幅度的增長,由上屆的三十九萬增加至今屆的四十五萬,增加了六萬多票。曾經有一個說法,認為「投票率高,民建聯就會輸,因為民建聯的鐵票就只有那麼多」,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新增的投票選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支持民建聯的,最少有六萬多人是這樣。 他補充說,新界東及新界西都有票源接近的其他候選人與民建聯競逐議席,例如自由黨及范徐麗泰,這是上屆所沒有的,如果沒有這些票源接近的候選人出來參選,可能票源亦會集中給予民建聯。 五區之中,民建聯在九龍東的總得票,是唯一有負增長的一區。分別以陳鑑林及陳婉嫻為首的兩張名單,各取五萬多票,合共取得十萬七千七百零八票,比二○○○年選舉輕微減少八百七十九票。曾鈺成認為,九龍東有新的參選人物,不單影響了民建聯的得票率,亦同時影響了「民主派」的成績。 馬力感謝市民支持 展望未來,新當選立法會議員的民建聯主席馬力感謝市民支持,表示民建聯會繼續扮演積極監察者的角色。他強調,民建聯與政府的關係並不能「一刀切」以一、兩句話概括,選舉結果體現了市民認同民建聯的政綱和訴求,所以民建聯會繼續採取理性態度,在議會內為香港大局投票。他說,民建聯今後會更努力工作,回報市民的支持。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2000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2 ---------- |
社團/新聞 B07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蔡素玉謝僑界大力支持 僑友社賀立會選舉獲勝 |
【商報專訊】記者陳婉媚報道:僑友社昨晚於會所為剛勝出港島區直選的民建聯議員蔡素玉舉行慶祝會,蔡素玉衷心感謝僑界於選舉期間的支持,並期望僑界對該黨工作多提意見。 連日來為直選奔波消瘦的蔡素玉,昨日出席當選後首個慶祝會時,在場數十名社員都上前與她握手或擁抱道賀,場面感人。 蔡素玉代表民建聯感謝僑界於選舉中的拉票活動及支持,形容在勢均力敵的選情下每一票都好重要,僑界的支持對選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僑友社會長王欽賢致辭時稱,僑界於是次立法會選舉中做了大量工作,該會動員數百名社友派發傳單及打電話,為民建聯爭取游離票。而是次拉票動員的成功,不僅顯示了僑界的愛國愛港情懷,也彰顯僑界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他又說,立法會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期望愛國愛港的力量今後繼續為市民福祉作出貢獻。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5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3 ---------- |
社團/新聞 B07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愛國愛港人士選舉取佳績 多位社團首長表滿意冀續為繁榮穩定作貢獻 |
期待已久的912立法會選舉,在打破投票率歷史新高的歡呼聲中結束,所有議席也塵埃落定。原本揚言要取得過半數議席、要「踢走保皇黨」的泛民主派,選舉成績遠遜預期;然而早前較被看淡,但仍堅持以愛國愛港為宗旨的民建聯及自由黨等卻取得不俗成績。事實勝於雄辯,選民的眼光是雪亮的,誰只懂謾罵、誰真心為港,選民自然心中有數。而破紀錄的投票率,亦顯示出香港的民主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曾憲梓:愛國愛港人士大勝利 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形容今次的選舉結果是「愛國愛港人士的大勝利」。他指今次的投票率雖然很高,但是新增的票大多投給愛國愛港的陣營,證明泛民主派早前指高投票率只對他們有利的說法是不對的。對於長毛和大班的勝出,他坦言:「不必擔心,不用懼怕」,因為他們必須依基本法辦事,如他們依然不改以往的「所作所為」,香港廣大市民也會離棄他們。 余國春:顯示大多數港人意向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余國春對愛國愛港陣營取得不俗成績表示高興,表示以愛國愛港陣營治理香港是「大多數選民的意向」。他指愛國愛港陣營以創造良好營商環境及主張和諧氣氛為宗旨,能對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破紀錄的投票率亦顯示了香港市民關心香港事務,並願意履行公民責任。 蔣麗芸:減少無謂爭拗否則香港沉淪 全國政協委員蔣麗芸見到愛國愛港人士獲得市民的認同感到高興,但同時亦認為他們於功能組別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強。對新一屆立法會的期望,她說希望他們能專心幫助香港發展經濟,減少無謂爭拗,否則香港將會沉淪,「會被其他城市比下去!」 黃熾雄:選舉結果大快人心 九龍總商會理事長黃熾雄更稱選舉結果「大快人心」,一些「靠把口」的候選人只得落敗收場。他指來屆立法會將有各種不同聲音,但在大家力求穩定的氣氛下,香港的營商環境有望大為改善。而高投票率亦顯示「一國兩制」獲得了成功落實,也可向外國證明香港擁有高度的民主。 張德熙:對商界更是個好消息 新界總商會會長張德熙亦對選舉結果感到非常滿意,對商界而言更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在愛國愛港議員的倡導下,能為香港營造一個更為穩定的營商環境。高投票率反映基本法所指的「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的倡議獲得明顯進展,香港的民主政制亦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黃宜弘:民建聯成績喜出望外 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宜弘表示,對於是次立法會選舉中民建聯成績比預期理想感到「喜出望外」。他坦言,受到去年區議會選舉結果的影響,個人對是次民建聯的選情持保守態度,但結果卻令他放心,尤以民建聯蔡素玉能取得港島區直選中的第6席感到「很開心」。選舉後,民建聯成為立法會中的第一大黨,黃宜弘認為,特區政府施政今後施政可較暢順,並相信特區政府有誠意與立法會進一步加強溝通,充分合作。 陳偉南:潮閩一家親賀馬蔡雙雙入局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總會創會主席陳偉南稱,選舉結果中民建聯爭取到較多的議席是好事,期望為今後的立法會帶來穩定和諧之局面。陳偉南又說,對陳鑑林及李國英能順利當選感到高興。而蔡素玉也成功與馬力雙雙入局,陳偉南高興說「潮閩一家親」,在此恭喜蔡。他期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能與政府有更好的溝通,有商有量,而不是「逢中必反」,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 蔡衍濤:選舉策略得宜民建聯努力結果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蔡衍濤形容,是次選舉中民建聯的佳績是選舉策略運用得宜與該黨努力的成果,認為有助香港社會和立法會中形成和諧祥和的局面。商報記者羅秉昆、陳婉媚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5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4 ---------- |
立會選舉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9-14 |
民建聯膺新西票王 譚耀宗:得來不易 |
【商報專訊】記者鍾合報道:民建聯及自由黨成功在新界西多達12張參選名單中脫穎而出取得3個議席,民建聯以取得超過10萬選票當選該區「票王」,順利將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及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雙雙帶入議會,而首次參加直選的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亦順利取得一個議席。 在5個地方選區之中,以新界西擁有最多選民及最多議席,但在今屆的立法會選舉中卻只有五成三的投票率,屬全港最低。民建聯憑著一向在該區有甚高支持度,最終在選區中以115256票取得兩個議席,譚耀宗及張學明一同當選。 譚耀宗於當選後激動地表示,能夠取得超過11萬票當選,有賴全組7人團隊努力,「要多謝身邊一班……日以繼夜幫我地手的助選團,同埋多謝選民支持,畀呢個機會我地」,他說,多謝新界西的選民非常認同民建聯參選的理念,因此十分開心與感動。 民建聯奪回流失票 對民建聯在今次選舉中大勝,譚耀宗表示,這個成績是得來不易,要克服很多困難才能夠取得到。他坦言今次選舉的壓力較上屆大,由於經過區會的挫敗,不過經過他們汲取經驗後加倍努力,最終能取回上屆流走的成績,總票數亦多了萬多票。 對於有指鄉事票經已不是他們的鐵票,鄉議局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副會長張學明回應說,於00年上屆立法會出票只有約2萬2千多票,今次有近3萬5票,可見並沒有鄉事票出到到的問題。張學明續稱,作為民選立法會議員,會在當選後會繼續與譚耀宗合作,於新界西在民生問題方面努力。 以獨立候選人參選新界西成功連任的陳偉業形容,今次選舉工作艱巨,原因是他的資料有限,民主派內部協調亦不理想,泛民主派票源重疊,選民抉擇時有困難,所以今次能成功競逐連任感到很難得。他又批評,民主派配票策略混亂,能在新界西保持5個議席,是不幸中之大幸。若民主派未來不可以在協調及策劃組織上更成熟,前景將不太樂觀。 憑著6萬2千多票重返立法會的民主黨李永達表示,能成功當選感到很開心,但相信未來的工作壓力將比現時大,面對的挑戰將會更多。他希望與區內5名民主派當選議員多些合作,為新界西的環境、民生及民主方面多做點工夫,並期望下屆立法會選舉會有更多民主派人士勝出。 「 七一」效 應未增民 主派票 成功連任的李卓人則表示,僅以4萬5千多票當選,反映票源不穩定,因此會檢討自己少做地區工作服務的問題。此外,他指出,「七一」效應未能增加選票數目,而新增選民不是太多支持民主派,因此未來民主派需要重新作出檢討。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100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5 ---------- |
港聞 A03 |
明報
|
2004-09-14 |
京港反應 選舉結果欣慰董今起晤議員 |
特首董建華在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誕生後,形容剛出爐的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令人「非常欣慰及驕傲」 (very comfortable and proudof ),他期待新一屆特區政府與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緊密合作。他將於今日起與新一批議員接觸,並盡快安排會面,希望增加對話。 這屆有多名被指「難搞」、甚至常高呼「倒董」的新議員進入立會,過往被喻為「十點前特首」的九龍東「票王」鄭經翰說,「我會跟董生說,為何他失民心,(是)因為不聽市民意見。」 有記者追問董,他用英文回答問題時,指立法會選舉結果令他「comfortable」,那是否代表新一屆立法會不會癱瘓政府的施政,但他最後沒正面回答這問題。 談如何促進行政立法關係 他續稱,今日開始與新一屆議員聯繫,盡快安排與他們見面,「我希望就如何促進行政與立法的關係,以及特區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聽取他們的意見。我期望就香港市民關心的,在經濟、政治和社會方面種種問題,和他們開始傾談,開始對話,也希望這種對話能經常地進行」。 開始考慮行政會議組成 隨著第三屆立法會產生,董建華說會考慮行政會議的組成。「我會開始考慮,我會盡快有結論,到時我會告訴大家。」行政會議今日將召開暑期休會後的首次會議,預料一眾問責官員及非政府成員會全面檢討剛結束的一次立法會選舉,以及部署如何面對新一屆立法會。據本報記者瞭解所得,政府高層昨日已第一時間評估了選舉結果。 選舉後,有「十點前特首」之稱的鄭經翰,搖身一變成為議員,他說暫時未接到特首董建華邀約見面。他稱沒有特定討論題目,失業問題、貧富懸殊也是老生常談,他較關注政府管治問題。 重返議會的金融服務界代表詹培忠說,希望董建華能擔當橋樑角色,協助民主派議員,與中央直接溝通。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4000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6 ---------- |
選舉專版 A04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45條關注組四大狀全當選 |
【本報訊】45條關注組是今屆立法會選舉最大贏家,四名大狀余若薇、吳靄儀、梁家傑及湯家驊一如所料,均順利高票當選。吳靄儀在法律界功能組別成功連任,其餘三名大狀在地區直選報捷,所得的議席增加一倍至四席,成為泛民主派舉足輕重的力量,為市民在立法會擋住惡法。 重點關注政改 、23條 政府很大機會於新一屆立法會會期重新推出《基本法》23條,以及○七、○八年特首及立法會選舉條例。立法會「新丁」梁家傑表示,當選後首要處理政改及23條立法的議題,他認為,現時選舉制度存在結構性問題,大部份選民只有一票,但有些選民有兩票至三票,這方面需要徹底改善,才可達致公平。 另一新丁湯家驊則表示,立法會多了大律師,有助分擔議案審議的工作。他和梁家傑都指出,即使多位大律師及與中央意見不同的人士進入議會,也不影響日後行政與立法關係,以及與中央溝通。梁家傑則指出,他本身並非「為爭拗而爭拗」的人,只要日後有機會,他都會盡量向中央反映港人意見。 四名大狀選舉前曾承諾,當選後將落實「立法會百日工作政綱」,並齊齊加入政制事務委員會,以爭取○七、○八年雙普選。吳靄儀將主打23條立法,當選後將著手草擬23條立法的白皮書,以確保23條立法能「踏上正途」。 湯家驊則較關心經濟,他將促請政府成立「公平競爭法諮詢委員會」。梁家傑則留意城市規劃及福利,特別是東南九龍及西九龍的發展,以及老人生果金問題。余若薇則負責教育,她將促請政府全面推行小班教學。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7 ---------- |
B07 |
英文虎報
|
Ann Collier ANALYSIS 2004-09-14 |
Beijing unlikely to make concessions |
As the Legco election results were posted early Monday, it seemed that the vibrant pro-democracy sentiment of the past 18 months had faded _ at least at first glance. Pan-democratic candidates walked away with only 25 out of 60 seats, dashing the hopes of campaigners dreaming of a democratic majority and an ironclad message from Hong Kong voters to the government and Beijing in favour of early democracy. After Beijing has been accused of intimidating voters and playing dirty tricks, those tactics _ never proven _ did not seem to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nd it appears that the disciplined strategy of mainland supporters in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DAB) and other pro-mainland groups paid off at the polls, not winning the popular vote but delivering a result Beijing can live with. The DAB ran a tough campaign, had well-managed party lists, especially in Hong Kong Island, and allocated votes wisely to ensure that even with limited support they could maximize their result. Now, with the status quo largely intact, Beijing will have no reason to make major concessions to the democrats. ``This will not give the democrats a strong reason to go after universal suffrage. They don't have a very clear and strong mandate from the people,'' said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istant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 Ma Ngok. Others are not so quick to write off the result. Traditionally known as apolitical and apathetic, Hong Kongers still showed up in record numbers, proving they are energized and opinionated and anxious to take advantage of even the limited democracy on offer under the ``one country-two systems'' political experiment. The election witnessed the largest voter turnout ever in the SAR with 1.7 million people out of 3.2 million eligible voters, or 55.6 per cent of the public, voting. 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democratic camp, despite its tactical errors in a complex proportional voting system, remains Hong Kong's most popular faction, racking up nearly 60 per cent of the popular vote. In any other jurisdiction such a result would be a landslide victory. In other words, as pro-democracy activist and ex-lawmaker Christine Loh insisted, if Hong Kong were a true democracy, over two-thirds of Legco delegates would be democratic-leaning, which in a real parliament would constitute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But with half the 60 seats still allocated to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Hong Kong has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it can call itself democratic. The functionals, mostly trade and commercial interest groups, are sometimes compared to the ``rotten borough'' system in 19th century Britain in which a handful of patrons held power in constituencies with small populations. Even before the elections, 11 pro-Beijing politicians had already been elected in their constituencies because no one opposed them. And so, even without full suffrage, Hong Kong voters are rallying. ``This election shows that Beijing can feel that this issue of universal suffrage must be brought up and confronted in the near future,'' said Won Kau-ying, a City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public social administration.. Another victor in the race, of course, is the Liberal Party. Billing itself as moderate _ despite a clear pro-Beijing stance on most issues _ the liberals have supplanted the Progressive Alliance, which failed to win a single seat, as Beijing's pro-business ally. By winning in geographic constituencies, James Tien and Selina Chow solidified their credentials as political leaders willing to take a risk. There also remains a sizeable protest vote. How else to explain the triumph of ``Long Hair'' Leung Kwok-hung and commentator Albert Cheng? Voters for these rabble rousers seem intent on telling Beijing they want fireworks in the council.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8003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8 ---------- |
B03 |
英文虎報
|
Sylvia Hui 2004-09-14 |
Recount calls after day of confusion |
Complaints on the handling of the election and allegations of unfairness have continued to pour in, with demands for a recount in at least two constituencies. These followed public anger on Sunday at the chaos caused by opened and repacked ballot boxes at several polling stations. Demands for recounts were lodged by candidates in the accountancy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and by the Democratic Party for Hong Kong Island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Candidates in the social welfare constituency also complained of confusion over ballot counts, but have not lodged a recount demand. Christine Fang, who was defeated by Fernando Cheung in the social welfare constituency, urged the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 to explain the alleged mismanagement. Fang's other rival Cheung Kwok-che said that when the ballot boxes were opened, there were 63 more ballots than there were recorded voters. Similar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number of ballots collected and the number of recorded voters were also reported in the educ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Although this did not affect the result, the commission should explain what happened,'' Fang said. A commission spokeswoman said she had no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blem.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er Justice Woo Kwok-hing said he would deal with it, although such discrepancies were ``common'' and he ``did not quite understand what they mean''. ``[Despite the problems] 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the election remains open, fair and honest,'' Woo stressed. Cheung said he would submit a writ for a review of poll results. The Democratic Party demanded a recount for Hong Kong Island when it appeared that Cyd Ho of The Frontier, who was on independent Audrey Eu's ticket, was defeated by Choy So-yuk, DAB chairman Ma Lik's running mate. First results showed that Choy won by a narrow margin of 821 votes. The official recount results were released shortly after noon on Monday, with Choy still the victor by 815 votes. Returned Democratic Party lawmaker Martin Lee said there were irregularities at several Island polling stations. He said the number of ballots collected at Taikoo station appeared to exceed the number issued. And he said at the Shiu Sai Wan Estate station, station staff breached election procedures by asking police officers to leave when the boxes were sealed. Democratic Party chairman Yeung Sum also complained about the slow speed of the counting process. ``There is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progress of the count. The counting started at about 12am, but we still can't get updated information at 6am,'' he said at dawn on Monday. Counting was not completed until 7am. ``We have doubts whether the election has been conducted in a fair manner,'' he said. Justice Woo admitted the election wasn't perfect, but the commission would review the arrangements and ballot box designs and submit a report to the Chief Executive in three months. Woo defended the speed of ballot counting by saying it was one hour quicker that the last Legco election in 2000. He said it would have been up to three hours faster if there had been no need for a recount. Secretary for Justice Elsie Leung said that despite procedural problems, the election was still fair and just. She believed recounts were not likely to lead to a series of complaints and anyone dis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s could lodge petitions. |
文章編號: 20040914448003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9 ---------- |
選舉專版 A06 |
蘋果日報
|
2004-09-14 |
早餐派大萎縮難發揮作用 |
【本報訊】早餐派在今屆立法會選舉受挫,一直被看好的勞永樂在醫學界連任失敗,敗給泛民主派的郭家麒;李家祥在會計界的接班人陳茂波也以數十票之微,敗給泛民主派支持的譚香文;有望成為早餐派新成員的方敏生,在社會福利界選舉則敗給理大講師張超雄;在地產界及建造界自動當選的石禮謙,又可能被自由黨挖角。 陳智思欲吸納「新血」 早餐派在今屆立法會,最終可能只剩下三名成員,難以像以往一樣,在立法會發揮關鍵小數的角色。 今屆立法會早餐派共有七名成員,隨著自由黨及泛民主派在今次功能組別選舉中成功擴充勢力,早餐派的生存空間將會被壓縮。 但早餐派副召集人吳亮星較早前決定退選,另外兩名成員胡經昌及劉炳章又無法在所屬界別連任。成功留在立法會的早餐派成員只剩下石禮謙、保險界陳智思、工程界何鍾泰及工業界呂明華。 陳智思被外界視為早餐派新召集人,接替李家祥的位置。他較早前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之後,首要的任務是為早餐派吸納更多「新血」,從而擴大早餐派的平台,可以把組織由七人增加至十人。 但陳智思的如意算盤打不響,有機會加入早餐派的功能組別候選人都在選舉中落敗,包括陳茂波、方敏生,以及角逐資訊科技界的譚偉豪。 詹培忠加入可能性低 與自由黨關係良好的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的新丁劉秀成,則擬自組專業議政論壇,他與重返立法會的金融服務界詹培忠加入早餐派的可能性不大,早餐派要物色新成員將有一定難度。 |
文章編號: 2004091400600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0 ----------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