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EDT
EDT16
南華早報網上版

2004-09-06

editorial
Quality now needed in election campaign

There are only six days to go before the most important, most democratic, election since Hong Kong returned to China.

The contest is likely to be close and the competition fierce. It is therefore disappointing that the campaign has been dominated by attempts to smear and jeer opponents rather than debate the real issues. Happily,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voters have not forgotten what is at stake.

A survey b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leased yesterday shows 58 per cent of the electorate expressing an intention to vote in th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The turnout will almost certainly be lower, but the figure is still impressive.

More interesting still is that one in four voters have still not decided who to back, according to the rolling poll. Many votes, it would appear, are still up for grabs. So there is every incentive for the 88 candidates in these five constituencies to work hard to ensure that their campaign counts. There is not much time left.

Unfortunately, the quality of the debate has not improved as the election nears. Recent forums have descended into shouting matches and squabbles. Electioneering has often taken the form of cheap publicity stunts. Attacks on the credibility of some candidates have grabbed too much attention. The emphasis on style rather than substance has been dispiriting. But there is still time for the candidates to put this right. What has been lacking is intelligent and informed discussion of the many important issues that will determine our city's future. Such a debate would help some of those undecided voters make up their minds.

What vision does each party have for Hong Kong's future political system? Where do they stand on the tough decisions to be made as the city faces up to a difficult period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What is their position on developing closer ties with the mainland, or preserving Hong Kong's core values?

Clear and coherent policies would help voters decide - and show that our political parties are growing in maturity. But they will need to go beyond the bland, rather vague and often inconsistent assertions to be found in the various party platforms.

Voters should at least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ndidates. They mainly fall into two opposing camps, so this should not be difficult. Many people will follow their instincts to vote either for a pro-democracy list or a pro-Beijing one.

But the major parties should be offering more than that. Each continues to pin their hopes on broad populist appeal, with little apparent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All claim to support democracy (although the democrats want it quicker). They each assure us they would take good care of the economy.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claim to represent the workers. But both are also reaching out to the middle class. The Liberal Party, traditional supporter of the business sector, is hoping to appeal to everyone.

The two July 1 demonstrations, and the high turnout for the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s held in between, have demonstrated a growing interest in politics among Hong Kong people. We can expect this development to be in evidence again when people go to the polls on Sunday.

Certainly, the political temperature has cooled in recent weeks. The democrats have adopted a more conciliatory tone since their olive branch to Beijing. Mainland officials have - wisely - refrained from speaking publicly on election issues. The economy is recovering and Chief Executive Tung Chee-hwa has been careful not to introduce any controversial policies.

But none of this makes the votes to be cast less important. It is the best opportunity we get to make our voices heard.

The result of the election appears to be hanging in the balance. In the little time that is left, candidates should strive to give the voters what they deserve - a quality campaign that focuses on the issues.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40906027002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 ----------

EDT
EDT3
南華早報網上版
JIMMY CHEUNG
2004-09-06

Hopefuls drum up support, but apathy still rules

On the last big day of campaigning ahead of Sunday's Legco poll, the pro-democracy camp yesterday urged voters to turn out in record numbers as a university poll showed widespread apathy about the election.

Thousands of supporters of both pro-democracy and pro-government candidates flocked to rallies around the city, with hopefuls sparing no effort to impress voters.

In a rare show of unity, 43 pro-democracy candidates staged a rally at Chater Garden in their bid to encourage voter turnout to a record high of over 60 per cent, a level they believe would help them win more seats. In the 2000 election, voter turnout was 43.6 per cent, plummeting from the post-handover high of 53 per cent in 1998.

Addressing the 500-strong crowd at Chater Garden, Power for Democracy convenor Joseph Cheng Yu-shek urged voters to turn out in large numbers to send a clear message to Beijing on the strong wish for universal suffrage.

Give the pro-democracy candidates a chance. Give yourself a chance. Give Hong Kong a chance, he said.

Candidates denounced the Liberal Party and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for siding with the Tung Chee-hwa administration to suppress growing aspirations for democracy.

Democratic Party campaign chief Law Chi-kwong said the party would unveil special vote-canvassing tactics in the final week. But we can't disclose the details at this stage. Otherwise, it would lose impact, he said.

A survey b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Public Opinion Programme of more than 1,200 respondents last week found that 58.6 per cent said they would vote on Sunday.

Those who have yet to decide how they would vote, ranged from 23 to 30 per cent in the five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About 30 per cent of the respondents could not correctly name any candidate in their constituency.

Unlike the democrats' united front, pro-government candidates sought to grab public and media attention with a range of electioneering gimmicks across the city yesterday.

Hit by a rent claim fiasco, Chan Yuen-han's team in Kowloon West and fellow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andidates running in the labour sector staged a drive-around campaign in the district to counter what they called smear tactics.

The pro-Beijing Federation of Fujian Associations also staged a rally at Victoria Park, in support of the DAB and other pro-government candidates.

Copyright (c) 2004.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章編號: 20040906027004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 ----------

要聞
A02
星島日報

2004-09-06

頭條
《英文虎報》揭露涉三大黨及思匯等 美組織積極資助港政團

當美國國會醞釀在立法會選舉後提出制裁香港法案之際,原來三個受美國政府直接或間接撥款資助的組織,涉及長時間資助香港多個政黨及團體。據英文《虎報》 (《 TheStandard》)報道,接受這三個美國組織協助主辦活動的本地政黨,包括民主黨、自由黨和民建聯等政黨;而思匯、新力量網絡及人權監察更獲得撥款。

英文《虎報》日前報道,自從美國前

總統列根年代開始,美國政府已成立了五個資助組織,以私人名義向海外推廣民主。曾協助香港多個政黨及團體的 Natio nalDemocrati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美國全國國際事務民主學會,簡稱 NDI) ,其負責人 Christine Chung表示,香港情況值得注視的,亦需要更強的政黨。她承認曾為多個本港黨派,在地區辦事處及招募義工提供協助,但拒絕透露協助過那個黨及涉及的金錢。

負責人否認受美政府支配

報道指, NDI與受美國政府資助的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全美推動民主,簡稱 NED) 有很大聯繫, NED的網頁中提及去年為 NDI提供約一百四十萬港元,以資助 NDI為香港政黨提供技術性協助及培訓,以及因應香港「政治權利逐漸被削」情況,支持一些民主派組織作出抗衡。不過, NED負責人LouisaCoan Greve否認,組織工作受美國政府支配。

職工盟獲資助辦中心

據《虎報》報道,除政團外,部分本地民間團體亦有接受美國團體資助 (詳見 表),另一美政府資助團體 TheAmerican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borSolidarity,與職工盟亦有緊密聯繫, NED去年更資助該美國勞工團體約二百萬元,與本地團體合作改善一個元朗工人訓練中心。

三年前聯繫民主黨

由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任主席的新力量網絡,去年亦收受了 NDI五萬元資助,就管治問題進行研究和舉行論壇。

本地三大政黨接受本報查詢時都承認,有參與過 NDI舉辦的工作坊。民主黨中常委陳竟明表示,早在三年前 NDI已與他們接觸,他們只是參加過一些有關演講技巧、諮詢技巧等免費工作坊。民建聯政策委員會主席蘇錦樑表示,知道 NDI與美國民主黨有關,過去參加過他們舉辦有關傳媒應對的講座,而與美國共和黨有關的 InternationalRepublican Institute亦曾向他們瞭解過政治立場。自由黨總幹事史文鴻表示, NDI曾支付港大民意網站,為該黨做民調。

前線劉慧卿不回應

《虎報》報道,前線亦有參與 NDI舉辦的選舉及籌款工作坊,但本報昨兩次傳呼前線召集人劉慧卿都沒有回覆。

報道指 NDI將在秋季於港大舉辦政黨發展會議,但各大黨均表示未收到邀請, NDI除了與本地團體合作外,自己亦會就香港問題推出報告,例如早前剛出版有關香港選舉進情報告,當中指香港不能實踐一人一票是不民主的。

文章編號: 20040906003020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 ----------

港聞
A09
明報
明報記者
2004-09-06

政情點線面
九東兩負面新聞名單反抹黑

選戰踏入最後一星期,出現最多負面新聞的九龍東選區,日內將分別舉行左派與民主黨的「反抹黑」造勢大會。被指「以公帑益工聯會」的陳婉嫻,最新支持度跌至16% ,她今晚會出席「千人撐姐大會」;早前受黨友何偉途涉嫖妓被捕影響的民主黨李華明,雖然民調顯示其支持度從谷底回升,但他四出派「民主黨勢危、李華明告急」新單張,並在本週五舉行造勢大會作最後衝刺。

陳婉嫻與李華明的支持度原本在九龍東排首兩位,但先後受負面新聞影響,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新民調顯示,陳婉嫻支持度跌至16%,是該民調進行以來最低位,李華明支持度則有10%,排第4位。

陳婉嫻助選團昨起在區內派發新印製紫色「一生何求」單張,內容頗為感性:「朋友說我一生都獻給了勞工事業,不單沒有機會組織家庭,賠上了健康,最後連個人聲譽也受到影響,為我感到不值。不過,只要有你的支持,有我的工聯會支持,我會覺得這個社會,還是有情有義的。」

在該名單排第2的林文輝表示,負面新聞對名單支持度確有影響,故要努力追回下跌了的5%支持度。他表示,今晚在黃大仙舉行的「撐姐大會」預料有逾千人出席,大批陳婉嫻的好友會為她平反。民主黨李華明名單亦發起告急活動,昨日到何偉途的根據地順利村、順天村等「四順」拉票。李華明派發新印製「無懼風雨,永不言棄」告急單張,與街坊握手時不斷搖頭無奈地說:「我們這陣子很多風風雨雨呢。」有街坊表示會全力支持他。

九龍東候選人尚有鄭經翰名單、梁家傑名單及陳鑑林名單,據港大於8月30日至9月3日進行最新調查,3人支持度分別為12%、11%及5%,43%屬游離票。

文章編號: 20040906004002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 ----------

新聞-政策政情
P05
信報財經新聞

2004-09-06

立法會選舉
民主派五百人造勢冀六成投票率爭普選

  距離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只有一星期,為免近期負面新聞拉低投票率,民主派昨天舉行造勢大會,約五百名支持者出席。民主動力召集人鄭宇碩表示,希望推高投票率超過六成,向中央和特區政府表達市民爭取○七和○八年雙普選的訴求。

  民主派的「全城創紀錄、投票愛民主」造勢大會昨天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負責協調民主派人士參選的鄭宇碩致詞時引用英國著名小說家狄更斯的名言指今日是最好的時刻,亦是最壞的時刻,因為人大就政改釋法後,令爭取普選出現很大困難,民主發展相當漫長、曲折和艱辛,但會場上看到戰友聚首誓師,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鄭宇碩又以黃河譬喻民主運動,他說:「民主運動就好似中國母親黃河,遇到種種阻力,崇山峻嶺,將河水化成激流,一旦進入平川大地,河水就可孕育大地。我們現在處身激流中,呼籲市民給候選人一個機會,給民主一個機會,給自己一個機會,給香港一個機會!」

李柱銘帶頭喊民建聯下台

  以無黨派身份出戰九龍西的職工盟劉千石表示,候選人之間雖有競爭,但想深一層大家都是為民主,現在有千百對眼睛看著大家,包括香港人、北京、台灣和歐美。他說,選舉勝負不重要,但要有好的選舉文化和品質,在過程中為香港民主打拚,團結為要。

  民主黨港島區候選人楊森在發言時批評,民建聯盲目支持中央,難以擔當橋樑角色,是無用、被動、消極和單向的;排在名單第二的李柱銘表示,首次感到自己會輸,又抨擊立法會太多人支持行政長官董建華,結果出現很多不濟政策。他隨後帶領台下支持者高喊民建聯、自由黨、工聯會和早餐派下台的口號。

  民主黨九龍東候選人李華明表示,他的名單是選舉開始後第一隊被抹黑的,但他們仍無懼風雨,永不言棄,九龍東亦是各選區中擁有最強保皇黨,好像「井崗山的紅旗片片」,他呼籲大家一起將它綠化。排在民主黨參選名單第三的何偉途,現仍因為涉嫌嫖妓被拘留在東莞。

  約五百名來自五個地方選區和多個功能組別候選人的支持者均出席造勢大會,他們揮動吹氣棒和印有候選人肖像的旗幟,在台下不時歡呼與拍掌,回應台上候選人的發言,並且一起高喊口號。多名民主派候選人雖然在大會上不斷強調團結,而四十多位民主派候選人亦暫時放下選舉工作而聚首一堂,但民主黨副主席、新界西候選人何俊仁卻因為出席地區拉票活動而缺席造勢大會。

關注組推「百日工作大綱」

  另外,四十五條關注組四名候選人吳靄儀、余若薇、梁家傑、湯家驊與前線何秀蘭昨天舉行聯合記者會,邀請多名專業人士發言支持他們提出的「百日工作大綱」,他們呼籲選民多著重候選人的政綱,不要只關注負面新聞及人身攻擊。新界東「7.1連線」候選人湯家驊對其他候選人迴避政綱討論感到失望,批評民建聯與自由黨拒絕交代反對訂立《公平競爭法》的理據。

  多名專業人士支持四名關注組候選人的政綱,包括:港大建築系副教授許焯權及社聯社會服務業務總監蔡海偉支持九龍東候選人梁家傑將都市規劃與人口政策掛鉤;前大律師公會主席李誌喜及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張達明支持法律界候選人吳靄儀提出年輕律師培訓計劃;以及教育學院講師葉健源支持港島區候選人余若薇提倡小班教學等■

文章編號: 20040906391002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只說不做
A08
文匯報

2004-09-06

鑑林父女兵 親情感動街坊

 在投票日前最後一個週日,九龍東民建聯候選人陳鑑林由早到晚無間斷地與區內居民見面,瞭解他們的訴求之餘,也與選民載歌載舞,將陳鑑林活力的一面表露無遺。同時,寶貝女兒阿欣及姪女也跟他同台演出,父女更以口琴和歌一曲《問我》,而他太太亦在台後默默支持。真切親情打動在場數百名居民,不少居民讚賞地說,「陳生是好好先生,當然有個溫馨的家。」

展現自己不同形象

 陳鑑林透露,雖然競選工作進入最後階段,他的心情較之前輕鬆,因為自己的工作已大致完成,加上個多月來的工作成效顯著,由最初有居民不認識他,到現在支持率及知名度大增,有選民更主動地與他握手和鼓勵他,現在可說是信心十足。

 他坦言,自己早期的競選策略以宣傳政綱、政治理念、突顯過去的工作表現,不過到了最後階段,他表示將會轉變策略,重點宣傳軟件,將各方面自己不同的形象展示在選民眼前。他解釋,由於「硬件」不能讓選民完全瞭解候選人的真性情,未必能取得選民的信任,而軟件宣傳,卻令選民知道他是真正值得付託的人。故今周起,陳鑑林將每天作一場競選活動,重點展露各方面的他。直至選舉前一天,他便會好好休息,以最好狀態迎接選舉日。

盼與嫻姐一齊努力

 雖然港大的民意調查顯示,另一位候選人陳婉嫻的支持率下降,身為嫻姐的好友兼老戰友,陳鑑林希望嫻姐的負面消息可以盡快消散,大家一起為選舉努力。他又強調,現已經到了最後關鍵時刻,不能猶豫或思前顧後,只能向著目標直衝。 本報記者 林賽香

文章編號: 20040906005002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6 ----------

港聞
A08
蘋果日報

2004-09-06

九龍東遊離票急升 大班 嫻姐 打「自己人」主意

【本報訊】距離立法會投票日只剩下一星期,九龍東選區爭持激烈並接連爆出候選人負面新聞,有調查顯示該區的游離票近日急升五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四十三;民主派鄭經翰及工聯會陳婉嫻分別向「自己人」埋手,希望自己當選外,可為排在名單第二位的候選人力爭該區最後一席。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新民調顯示,陳婉嫻名單的支持度雖繼續下跌,但仍是九龍東最多人支持的名單,以百分之十六的支持度,領先排第二、得百分之十二受訪者支持的鄭經翰。九龍東的游離票也急升五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四十三。調查於八月三十日至九月三日進行,以電話隨機訪問四百一十八名市民,其餘四區的形勢變化不大。

民主派最近進行的民調結果也顯示,陳婉嫻支持度仍高踞首位,但梁家傑的支持度已超越兩成,追貼陳婉嫻;鄭經翰則有約兩成人支持;李華明有一成多;陳鑑林支持度仍未達雙位數。

嫻姐開反抹黑大會

鄭經翰方面有感梁家傑已有足夠當選的支持度,希望爭取部份可能投梁家傑的游離票轉投自己,力保名單排第二位的陶君行取得最後一席入局;另方面,陳婉嫻前日也推出最新單張,表明她的參選名單會力爭兩席,顯示雖然同屬民建聯的另一位選人陳鑑林選情告急,陳婉嫻也無意與他進行配票。

陳婉嫻近日被指以公帑「明益」工聯會,支持度明顯下跌,陳的助選團發聲明,指在支持者強烈要求下,會於今晚舉行反抹黑大會,工聯會勞工界功能組別兩位候選人均會出席,以示支持。

文章編號: 20040906006002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7 ----------

港聞
A14
星島日報

2004-09-06

千人挺民建聯蔡素玉 民主派誓師冀谷高投票率

四十多位民主派直選及功能組別候選人摒棄門戶之見,在選前一周舉行造勢大會,務求將投票率「谷高」超過六成,並希望當中六成選民支持民主派。另一方面,福建社團聯會為民建聯港島候選人蔡素玉發動千人造勢大會,務求她與馬力雙雙勝出。

負責籌辦今次造勢大會的民主動力召集人鄭宇碩,昨在會上激動地表示民主派會「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他表示,今次造勢大會每條直選名單要分攤三千元競選經費。港大最新民意調查亦顯示,五成九受訪者表示肯定會投票。

陳偉業:有被歧視感覺

昨天四十多名民主派候選人連同助選團及旁觀市民,約有三百多人參與造勢大會。不過在會場派發的聯署單張上,卻發現劉千石及陳偉業並不在聯署名單中,但兩人均有上台發言。陳偉業對此感到勞氣,並有被歧視感覺。負責聯署單張的鄭經翰表示,聯絡民主派聯署時劉千石不在港,而陳偉業則是遲了回覆故亦未能及時加上名字。

昨天大會上多區民主派候選人均以自由黨及民建聯為攻擊對象,更各施各法表演,包括:新界西候選人怒劈貼上「保皇黨」字眼的西瓜;新界東候選人以「飛拖鞋」方式踢走失業貧窮。

蔡素玉籲集中票源

另外,福建社團聯會昨在維園足球場,為民建聯港島候選人蔡素玉舉行造勢大會,約一千名團員及市民參加。

蔡素玉會後表示,近日感到該

黨港島名單的勢頭正不斷上升,又形容現時與民主黨李柱銘爭奪港島第六席是「五五波」之分。她並強調,餘下一周會集中帶出兩大訊息:一是民建聯取得兩席,可使立法會達致「均衡參與」;二是呼籲大家集中票源,「曾投民建聯的繼續投民建聯,未投過的則考慮穩定對香港的重要」。問及這是否意味呼籲不要投范徐麗泰,她則說,只是呼籲大家集中票源而已。

港島區還有獨立曾健成及黃錦輝名單。九龍東還有民主黨李華明、民建聯陳鑑林、獨立梁家傑及工聯會陳婉嫻名單。新界西還有民主黨李永達及何俊仁、街工梁耀忠、民建聯譚耀宗、職工盟李卓人、民協嚴天生、新論壇呂孝端、自由黨周梁淑怡、獨立查錫我、鄒秉恬及伍得良共十二張名單。

文章編號: 20040906003025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8 ----------

蘋果論壇
E13
蘋果日報

2004-09-06

2012有望雙普選

香港站在政制發展的十字路口上。《基本法》規定的十年過渡期,將會隨著二○○七年行政長官選舉而結束。香港政府曾答應,於去年十二月公佈時間表,諮詢公眾對政制改革的意見;然而,中央政府於四月二十六日頒布決定,令部份辯論尚未正式展開,已再無商討的餘地。

泛民主派陣營就九月選舉採取一致立場,要求在○七及○八年普選。去年進行的多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香港人希望在○七、○八年雙普選。據港大的民意調查顯示,仍支持在○七年普選行政長官的百分率已下跌至五成半,而仍支持在○八年普選立法會議員的百分率也下跌至六成六。儘管大部份港人仍然支持在○七、○八雙普選,但大部份觀察家都同意,北京駁回人大常委員四月的決定,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在九月立法會選舉後,泛民主派陣營會否採取較為軟化的立場,仍是未知之數,但要完全達到一致意見,也不容易。在政府就政制改革召開的首次官方座談會上,立法會議員兼前㵟召集人劉慧卿,就有幾名著名商人表示支持在二○一二年普選一事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儘管無法在○七、○八年普選,現在大家也有一個新希望。」「若這成為共識,現時的不愉快氣氛將轉趨寬鬆。」民主黨主席楊森曾公開表示,民主黨不會放棄爭取○七、○八普選。

與此同時,普選行政長官和全體立法會議員,似乎已不再是香港政府考慮的問題。有政府官員表示,邁向更大民主的下一步工作,將在政府的諮詢工作完畢後,由專責小組發表第三號報告書,將諮詢期間蒐集所得意見,結集為另一份報告,並將之作為另一輪諮詢工作的基礎。除此以外,官員並未作出任何實質承諾,只向評審小組表示,有望在過程中收窄分歧。政務司司長表示,他希望在進行另一輪諮詢後,可在來年或○六年展開立法工作,並在○六或○七年提交補充法案。他不願給予確實的時間表,但表示二○一二年十分「有意思」,因為屆時將是自一九九七年以來首次同時進行行政長官選舉和立法會選舉。

《基本法》曾予人寄望,經過十年過渡期後,有望推行普選。然而,這從來不是一個明確的承諾。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發展的適當步伐及結果,始終要由港人及北京中央政府決定。民意結果及參與遊行示威的人數,某程度上顯示,對當局未能明確表明在○七年後於何時推行普選,香港人已逐漸失去耐性。

自從中國對外開放(主要在經濟方面),香港已經不像過往般,擁有充當內地窗戶的優勢。然而,香港始終是美中關係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香港營商的美商超過一千一百家,投資額超過三百八十億美元。國際社會的其他成員,對中國與香港特區政府的關係也十分關注。國際社會會以內地對香港民主化的態度,衡量中國是否願意履行本身的國際責任。

內地官員一再表示沒有違反《基本法》內就普選作出的承諾。然而,民主的步伐並不明確。儘管最近的政制發展令港人愈趨不滿,但有跡象顯示,內地官員與香港的民主派人士有機會和解。如何步向民主,很大程度視乎中央政府,是否願意與香港的民主派人士展開有意義的討論。香港爭取民主的人士,似乎已較為願意採取較溫和的言辭,以及較折衷的方案。甚至有初步跡象顯示,內地官員也願意採取折衷的做法。即將進行的立法會選舉,可顯示出香港的民主派人士是否能保持團結,繼續向中央政府施壓。若然如此,中國官員將更有需要答允就進一步改革訂定時間表,以及回答這個問題:「○七及○八年不能推行普選的話,在二○一二年可以了吧?」

……………………………………………………

本文摘譯自美國「全國民主研究所」八月三十一日發表的報告"The Promise of Democratization in Hong Kong:The September 12,2004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A Pre-election Report)",報告可於www.ndi.org找到

文章編號: 20040906006030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9 ----------

要聞˙政情
A20
香港經濟日報
孔雪怡、吳志賡
2004-09-06

立會選戰
九東內訌加劇 鄭經翰擺明「撬票」 陳鑑林拉工聯會票

  立法會選戰巳進入最後埋身搏鬥階段,競爭最為激烈的九龍東選區,民主派與親中陣營都出現「內訌」。近日號召泛民主派團結的鄭經翰,擺明車馬向「45條關注組」梁家傑、民主黨李華明「撬票」,以爭奪第五個議席。

  同是爭取親中鐵票的民建聯陳鑑林及工聯會陳婉嫻,各自箍緊鐵票,而據港大民調,陳鑑林能否成功連任,端視陳婉嫻票源會否流失,令同一名單的林文輝入局之夢落空。但民建聯預計陳鑑林較林文輝的勝算高。

葉國謙全力保陳

  民建聯消息人士透露,根據黨內調查,陳鑑林在九龍東的支持者,一直穩步上升,黨內評估認為他有一定勝算。

  據悉,左派陣營對陳鑑林及陳婉嫻巳有配票的默契,消息人士透露,民建聯的鐵票及團體票,全會傾巢力挺陳鑑林。民建聯選舉統籌葉國謙亦表示,民建聯會盡量「保陳鑑林」,向工聯會拉票。

  其助選團亦指,現時形勢頗好,所以選舉團隊會按原定計劃,在本周的衝刺期,每天在區內屋苑,舉行主銷溫情的宣傳活動,如音樂會,綜合騷等,穩固票源,併力爭年輕票源。

鄭「打牌論」 要梁家傑鬆章

  至於民主派的互相「撬票」行動,亦顯示「戰場無父子」的強烈火藥味。鄭經翰昨以「打麻雀論」來比喻選情,他認為梁家傑勝算甚高,應放鬆一些,讓一些票流向他的名單,以團結,為民主派在該區爭取四個議席,讓排在名單第二的陶君行出線。他說:「梁家傑應該『鬆章出來』,他只需食『雞糊』(剛夠票勝出),但梁家傑要『做大牌』(高票當選)、『做滿糊』。」

  鄭經翰更於上週刊登報章廣告,直指「梁家傑和李華明有必勝把握」,指為要把民建聯的林文輝和陳鑑林「擠掉」,必須投票給他。

李華明派「黑色告急票」

  受到何偉途事件拖累的民主黨李華明,近日派出黑色「李華明告急」單張,強調「民主黨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又指他有可能落選。他又指,「會叫街坊不要分票」,著支持者全投票給民主黨。

  對於兩位民主派友好都覬覦自己的票源,梁家傑昨日只表示,沒有特別應對方法,只會「更加勤力拉票」。

  民主黨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估計,以民主黨的民調顯示,陳鑑林的支持度,已經高至15%,結合民建聯的隱性票源,預計他最高可得票19%。

  他又指,九龍東的形勢本來最為緊張,但何偉途的負面新聞,間接為民主派「配了票」,令鄭經翰、梁家傑名單,都平衡「吸」了民主黨李華明的票,令大家都分到約兩成的支持,相信最後這3張名單,都可以各取1席。

系列名: 搶閘篇——九龍東系列一

﹏﹏﹏﹏﹏﹏﹏﹏﹏﹏﹏﹏﹏﹏﹏﹏﹏﹏

相關文章:
民主派劈西瓜 喻「打爛保皇黨」
民建聯籲愛國愛港者 集中票源
「45條」發表上任百日政綱


文章編號: 20040906030011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0 ----------

政情
A22
香港經濟日報
賴美玲
2004-09-06

立會選戰 直選全攻略之單打獨鬥篇
各有皇牌 直選4星勝券在握 政黨呈衰落 明星顯魅力

  踏上直選路途,政黨被視為最大的選舉機器,沒有政黨,哪有數百人在造勢大會高呼你的名字?但今次選舉,無黨派的明星級獨立候選人,卻光芒四射;中大亞太研究中心研究統籌員王家英形容,這是「政黨衰落」的跡象,在這個政黨稍沉的縫隙中,具有魅力的獨立候選人,大可乘風而上。

  港島的范徐麗泰、九龍東的梁家傑和鄭經翰、九龍西劉千石,四人都是獨立身份參選,根據民調卻支持度高企,很大機會「跑出」,他們究竟如何在沒有政黨相助下,凸顯個人魅力,進行龐大的選舉工程?

--------------------

梁家傑 專業理性 添加溫情

  「45條關注組」成員梁家傑,首次參選從政,要隻身到民建聯、民主黨壁壘分明的九龍東;沒有大黨支持,他要自掏腰包,落手落腳拉票,再加上百多名大學生義工、一點「師奶殺手」的名氣,梁家傑暫時支持度排第二,料穩奪一席。

  「關注組」並非政黨,沒有首領,但在選舉中也互相幫助,替對方做選舉智囊,在港島出戰的余若薇,由於相信已穩取一席,常到九龍東替梁家傑拉票。

  梁家傑的選舉班底,主要是逾百慕名而來的大學生義工,核心是港大法律系的師弟;有學生甚至是為交功課,而接觸梁家傑,後來則加入了助選團。

  至於選舉經費,全是梁家傑自掏腰包,但認真的他,一日未埋數,就未能透露自己會用多少錢。一些宣傳策略,梁家傑亦要親自操刀。他說:「有一次駕車經過這裏,見到大型廣告板招租,一經查詢,才3萬元,那便作出了決定。」就是這樣,一副「專業理性」的模樣,豎立在黃大仙中心當眼處。

主打中產 力攻婦女

  沒有政黨的人山人海,梁家傑一對十歲的孖仔,也是他的撒手鐧,他把孩子畫的全家幅,放到宣傳網站上,主打溫情牌,補足他平時理性、尊業衍生的「cool」。另外,梁家傑被冠以「師奶殺手」之名,連人大常委副秘書長喬曉陽亦有聽聞,相信梁家傑除了攻打中產市場,亦可力吸婦女票。

--------------------

鄭經翰 政壇異軍 全靠把聲

  「把聲音留住……」這不是歌曲,也不是電影,是九龍東獨立候選人鄭經翰及前線陶君行的宣傳海報;由封咪、解約、到參選,鄭經翰把人氣谷至巔峰。

  鄭經翰主持電台節目十年,被稱為「名嘴」,自然擅於打傳媒戰,即使不靠政黨,其名氣亦足以令他走進立法會。「鄭經翰是一個異數!」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指出,香港的政治人物,要靠傳媒成名,較為困難。

轉危為機 做秀造勢

  雖然與前線的陶君行同一名單出戰,但鄭經翰的選舉機器,主力卻非前線這個政黨組織,而是一班資深的專業公關,鄭的前拍檔林旭華,公關出身,為他拉票;助選經理胡雪麗亦是重量級公關。他們以市場策略出發,代替傳統的宣傳包裝。

  鄭經翰早前到民建聯「票倉」秀茂坪拉票,被幾十名阿伯圍攻,罵他「走狗」、「漢奸」,但他轉危為機,沒有避開,藉此顯示自己「不退縮」,引來二百名市民圍觀,媒體廣泛報道,過程更被攝下,以紀錄片形式於網上播放,其宣傳效果,遠勝政黨的造勢大會。

--------------------

范太 班底鼎盛 猛人支持

  卸任立法會主席的范徐麗泰,首次參加直選,雖然備受中方祝福,卻與民建聯劃清界線,強調不協調、不配票,反能凸顯其不偏不倚的形象,最新支持度列港島區前矛。范太雖然沒有政黨做選舉機器,但班底卻強大得足以選特首,有力同時搶走親中及民主陣營的票源。

經費充足 達180萬

  論人手,范太雖然沒有地區政績,但卻招募到足夠義工,助她參選,可見其魅力,她的誓師大會上,500多人為她打氣,氣勢足與大黨媲美;論金錢,范太的選舉經費達180萬,接近200萬的選舉上限。

  談幕後陣容,范太的班底,被政界中人形容為足以選特首。前工務局長周德熙仗義做其競選經理,商界名人如馬會董事榮智健、霍英東集團董事總經理霍震寰、信和主席黃志祥等,更紛紛簽名表態支持。

  雖然背後沒有一個政黨支持,但周德熙定期帶領助選團,進行腦震盪會議,形式與政黨的選舉「大腦」差不多;范太有不少婦女界義工,她們往往能拋出特別意見,例如於七姐誕找七個女義工為范太拉票,頗別開新面,這樣的選舉團隊,或許更較政黨大腦少了一份官僚。

--------------------

劉千石 孤身上路 往績回饋

  劉千石作為職工盟會長,在鼓吹民主派和中方大和解後,由於聯盟內有異議,他今次就選擇孤身上路,以獨立名義出選九龍西。人力物力均缺乏,加上於選舉關鍵期間,他回鄉探親,講明缺席所有選舉論壇,這位隱形候選人,靠甚麼出線?也許,他靠的就是30年來為勞工的鬥士形象、累積的忠實地區助手,及為他站台的名人。

  「共甘苦,創新天」正是劉千石的選舉口號,政綱不離為勞工爭權益,雖然他不以職工盟名義「上陣」,但部分職工盟的區議員及屬會義工,也有替其做助選,但人數不足100人。至於財力,劉千石今次要按了自住的樓,才夠80萬元經費參選。

30年工運 留住選民

  由於肝病的影響,劉千石較少出席拉票,更不會去「洗樓」,上月底回鄉探母一周,更絕跡於各選舉論壇;一直只靠「小型」助選團,操作其宣傳機器,包括宣傳車播著藝人岑建勳的助選聲帶。

  劉千石上週四才返港,重新投入選舉搏殺期,上週六更邀得名導演張堅庭、藝人岑建勳、「律政之花」翁靜晶等協助拉票。

  宣傳愈簡單,反映劉千石「食老本」,以30年的工運努力留住選民。「選舉不是今天才做,我做工運30年了,工人是我的動力。」劉千石如是說。

文章編號: 20040906030012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1 ----------

香港新聞
A03
香港商報

2004-09-06

團體發動千人撐嫻姐

【商報專訊】記者陳倩筠報道:立法會九龍東候選人陳婉嫻近日推出新一批宣傳單張,回應報道指她租用工會辦事處向工會輸送利益事件。一向「硬淨」的嫻姐在單張內感性地向選民表示,因選舉受到抹黑感到無奈……但只要選民支持,這個社會還是有情有義的。據瞭解,為了支持嫻姐,多個民間團體自發性於今晚(6/9)八時在黃大仙睦鄰街籃球場舉行「千人撐嫻姐活動」,以行動來表示支持嫻姐。

嫻姐:社會還是有情有義

陳婉嫻新一批宣傳單張前日開始流入選民手中,鮮明的紫色配上八隻大字:「一生何求.無怨無悔」,旁邊則放上一張嫻姐在立法會發言的相片;而單張的另一旁就寫上印上嫻姐親自闡述是次事件的感受。嫻姐稱:「近日因選舉而受到抹黑,令我感到非常無奈。朋友說我一生都獻給了勞工事業,不單沒有機會組織家庭,賠上了健康,最後連個人聲譽也受到影響,為我感到不值。」

她說:「不過,只要有你的支持,有我背後的工聯會支持,我會覺得這個社會,還是有情有義的。我的心願是勞工的聲音,在立法會中得以延續。我這點心願,希望您能夠成全。」

林文輝:團隊更加團結

與嫻姐排在同一名單的林文輝昨日出席宣傳活動時表示,事件無疑對選情會造成影響;不過,影響亦有正有反,負面當然是港大的民意調查反映支持率下跌,而正面的作用則是令整個團隊更為團結。他指出,事件發生後要求加入義工隊的人數激增,例如一次工作人員會議,預定出席義工的數目只有100人,但最終卻有300多人出席,而選民主動握手表示支持嫻姐的亦大為增加。

為了支持嫻姐,林文輝稱,多個民間團體自發性鐵定在今晚(6/9)八時在黃大仙睦鄰街籃球場舉行「千人撐嫻姐活動」,以行動來表示支持嫻姐。當中包括百貨業、醫護界、保護古蹟界的朋友,預計將有逾千人出席。

對於嫻姐近日停止出席宣傳活動,林文輝解釋嫻姐亦希望與選民見面,但團隊認為她應該好好休息調理情緒,繼續餘下一周的選舉工作,故嫻姐才短暫缺席宣傳活動!事實上,嫻姐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事件影響,她仍然每天行山吸收新鮮空氣,團隊有信心會慢慢追回支持率。

新一屆立會制度應檢討

此外,林文輝認為,事件值得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檢討制度是否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區議會亦規定議員不可租用自己的物業,但立法會卻沒有定出類似的規條,可見立法會的規則還要比區議會的條例寬鬆,因此他相信新一屆立法會應檢討有關條例,使用一個追得上市民要求的標準。

九龍東共有5張參選名單,包括陳婉嫻的3人名單、陳鑑林的3人名單、梁家傑名單、李華明的3人名單及鄭經翰的2人名單。

文章編號: 20040906001001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2 ----------

港聞
A08
明報

2004-09-06

港島配票名存實亡

港島區民主黨楊森名單與余若薇名單原先協議「1+1=4」配票策略,即一票投楊森、一票投余若薇,但選舉最後一周,民主黨卻大打告急牌,提出「全投李柱銘」的口號,令原先配票策略名存實亡。對此余若薇回應說:「我不會評論其他人的拉票手法,但我會繼續講『1+1=4』。」

民主黨楊森、李柱銘和黎志強昨日舉行花車巡遊,派發「比例代表制下李柱銘岌岌可危」的告急單張,並引用港大民調,講解李柱銘沒有足夠剩餘票,有「墮馬」危機,大呼「全家總動員,請全投4號(楊森名單)」。

另一候選人范徐麗泰則作首次花車巡遊拉票,全程由競選經理周德熙及會計界卸任議員李家祥陪同。范太重申自己「不懂亦不會」與其他候選人配票,她預料各政黨將「發力谷票」,自己支持度將進一步下跌。參選港島的還有獨立曾健成名單和黃錦輝。

文章編號: 20040906004002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3 ----------

港聞
A22
東方日報

2004-09-06

民主黨查塗小組爛尾

民主黨調查九龍西立法會候選人涂謹申收租醜聞的三人小組仍未能正式「埋班」,不過小組成員之一的資深大律師李誌喜昨日已表示,既然廉政公署已介入事件,而立法會秘書處又會跟進,兩者已有足夠獨立性,她看不到有需要再作額外調查。而民主黨至今仍未物色到會計師願意協助調查事件。

民主黨宣佈成立三人小組調查至今已逾十日,調查小組成員李誌喜昨日出席四十五條關注組的選舉活動時坦言,對小組的工作進展毫不知情,更未正式展開調查。她表示,民主黨核心曾接觸她,邀她加入調查小組後便未有再進一步向其說明調查的範圍。她也曾向該黨查詢,但所得的回應是「遲啲會通知」。

拒評是否屬政治交代

她直言,現時既然已有人向廉政公署投訴,加上立法會秘書處又會跟進事件,兩者均有足夠獨立性,她不清楚三人調查小組還可調查甚麼。她說:「要睇嚇其實民主黨需要調查乜野,那兩邊(廉政公署及立法會秘書處)都係獨立,我都唔知道有乜要查,可能係沒有需要。」不過,她補充,最終小組是否有需要作出調查,要視乎民主黨列出的調查範圍。她拒絕評論,民主黨設立三人調查小組是否屬政治交代多於實質用途。

羅致光證信託書失蹤

民主黨選舉事務發言人羅致光表示,已接觸多名非民主黨的會計師,但全部婉拒協助民主黨調查事件,故三人小組現時仍是「二缺一」,所以現階段仍未正式與三人小組開會。不過,他指出該黨內部已開始資料搜集工作,例如整理「匯標」的會議紀錄、帳目、年度核數報告等,故可以說調查工作已展開。他又證實,一直被外界質疑其真偽的轉讓「匯標」股權予民主黨的信託書,已不翼而飛。

此外,根據「港大民意網站」滾動調查顯示,涂謹申的支持度已逐步回升至百分之廿一,再度拋離同區支持度排第二位的民建聯曾鈺成,兩者差距達六個百分點。該區其他候選人包括劉千石、柳玉成、民協馮檢基及廖成利。

文章編號: 20040906032009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4 ----------

港聞
A07
新報

2004-09-06

嫻姐支持率續跌

【本報記者報道】港大民意網站與思匯政策研究所昨日發放的立法會選舉滾動調查結果指出,在九龍東選區中,陳婉嫻支持度繼續緩緩微跌,八月底至九月三日最新的支持率是百分之十六,較數日前再跌百分之一,與醜聞事件前比較,累積跌了四個百分點。鄭經翰與梁家傑之間的支持率,則屢有增持,隨著梁家傑最新民調顯示支持率下降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一下,持有一成二支持率的鄭,再度超越梁,名單支持率排在第二位。

而民主黨李華明名單的支持率仍未有大幅回升,最新支持率是百分之十,相對數日前稍為回升至百分之十二,又再下滑了兩個百分點。陳鑑林則維持百分之五的支持率,變化不大。

余若薇支持率再回升

港島方面,余若薇名單支持率再度回升,達百分之廿三,其他候選人變化不大。九龍西方面,曾鈺成最新支持率達百分之十五,較數日前進帳兩個百分點,相反劉千石支持率回跌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與馮檢基一樣。涂謹申支持率則守在百分之廿一。新界東方面,田北俊明顯有兩個百分點進帳,支持率達百分之十四。

文章編號: 20040906033011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5 ----------

香港新聞
A04
香港商報

2004-09-06

新界西 譚耀宗支持度 雄踞榜首 與張學明有望齊晉議會

立法會新界西選區幅員遼闊,不單是五個選區中最大,也是選民最多,達87萬人,議席較上屆增加兩席至八席。在議席增加之下,參選名單也很多,達12張。這區的剛卸任議員,除了港進聯鄧兆棠沒有參選外,全都角逐連任。

粗略分析,新界西的選情是泛民主派與民建聯及愛國力量的對壘。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新民意調查,支持率暫居首位的是民建聯譚耀宗名單,約10%,而數星期來變化不太,最高曾達13.8%。其餘排次位分別有街工梁耀忠名單及職工盟李卓人名單,約7%(詳見附表)。若以民調支持度來看,民主黨李永達及何俊仁、街工梁耀忠、職工盟李卓人、自由黨周梁淑怡,以及譚耀宗,預料可穩入立法會。而在譚耀宗名單排第二的新界社團聯會會長張學明,也有很大機會進入立法會。

合作力量來自四方面

譚耀宗亦坦言,相比上屆,今次的合作力量來自四方面(民建聯、工聯會、新界社團聯會及鄉議局),更為壯大。不過,他不敢輕言絕對取得兩席,因為說支持的人,可能到時不去投票,或者不是選民,故要慎防高票數落敗,所以要努力鞏固上屆最多票的元朗及屯門區,並努力開拓荃灣及葵青區。

他坦言,張學明與對手的相距只有三數個百分點,這些對手包括獨立的陳偉業、梁耀忠名單的尹兆堅、何俊仁名單的張賢登及嚴天生,全為泛民主派。他認為,正因泛民主派多達六組人參選,支持度也尚算均勻,要由上屆拿四席,在今屆拿多二席有點「嘥票」,大家亦會互相用盡機會取票。

事實上,據民意調查,民主派儼如爭奪第八席,支持率持續下滑的陳偉業、與嚴天生、李卓人名單的葉岳峰、以及梁耀忠名單的尹兆堅,支持度十分接近;此外,自由黨周梁淑怡名單狀態十足,平均支持率在8%以上,排在第二位的丁午壽隨時成黑馬跑出。此證明主打溫和路線的自由黨,得到中間派人士支持,並且吸走民主黨及民建聯的部分票源。譚耀宗也不諱言,周太挖走他們的一些票。

第八席喻為終極之戰

而紮根屯門多年的嚴天生近日在區內拉票時,也宣稱參選多次的他,今次最有機會勝出,因有民調佐證。不過,他並未將潛在的泛民主派對手擺上台,反而指第八席是民主派與民建聯「終極之戰」,希望藉此取得一些反民建聯人士的游離票支持。

新界西參選名單多,各方勢力呈拉鋸情況,而游離票也是眾區之冠,有三成多。最後一、兩席花落誰家,隨了一貫的努力,就是看選民認同那一套:要保港和諧,穩定發展民主(民建聯);還是發展民主,要踢走所謂的保皇黨(民主派);或是振興經濟,建設穩定政制(自由黨)。

商報記者鄭玉君

文章編號: 20040906001001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6 ----------

本地新聞
A11
太陽報

2004-09-06

高呼勢危拉選票聲淚俱下博加分 候選人紛打悲情牌

【本報訊】在立法會選舉投票前最後一個週日衝刺,各區候選人紛紛高呼勢危拉票。民建聯助選團為保陳鑑林能成功出線,居然「自己人打自己人」,勸導未決定選投陳鑑林還是陳婉嫻的市民投陳鑑林;香港島候選人蔡素玉在造勢會中,更聲淚俱下地呼籲三千名福建同鄉集中投民建聯,甚至支持度高企的范徐麗泰亦表示選情「不安全」。

參選九龍東的陳鑑林昨日舉行造勢會,有一名長者表示一向支持工聯會和民建聯,但在今次選舉中陳鑑林和陳婉嫻卻分開名單,令他難以選擇。隨即有助選員向他表示,陳婉嫻有很多工會和婦女團體支持,呼籲他投陳鑑林一票。陳鑑林笑言:「總之到時唔好又剔二號又剔五號就得勒,如果唔係會變做廢票㗎!」

馬力週五現身拉票

參選香港島的民建聯團隊昨日發動三千名福建人,舉行福建社團助選誓師大會。蔡素玉在鄉親支持下感動落淚,而馬力將在週五現身拉票。據港大民意調查,蔡素玉暫未夠進身立法會,但另一邊廂的民主黨李柱銘昨卻發出選情「岌岌可危」單張,稱有「墮馬」之危;范徐麗泰也大叫選情「不安全」,稱支持度一直下降,故不接受配票安排。

參選新界東的泛民主派「7.1連線」成員湯家驊形容這場仗「好難打」,又稱個人的負面新聞不應成為巿民焦點,並強調「民主少一票,保皇多一票」。

民主黨參選九龍東的候選人何偉途在東莞嫖妓被勞教,李華明形容事件令選舉工程有如打九號風球,故昨日特別到何偉途的票倉順天村拉票,希望能夠「撈回」何的支持票。對於民主派大叫勢危,新界東獨立候選人黃宏發質疑:「佢地係驚真係會輸,定係驚贏唔到多一席咋?」

文章編號: 20040906034008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7 ----------

社會及專欄
A32
太陽報
評論員柳三禪
2004-09-06

《監察網》 選戰爆大冷

選戰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不少評論都認為大局底定,泛民主派不會取得過半數議席,而民建聯則會保有相當的席位,自由黨在直選中有斬獲。

總體而言,泛民主派在直選中只能取得二十至二十三席左右。這些評估是否符合實際,最後結果出來會否大爆冷門呢?三禪直覺,最後,可能眼鏡跌得通街都是。

為甚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目前多數評論的根據都是來自公開的民意調查,而香港的民意調查歷來慳水慳力,樣本數少,問卷題目設置粗糙,調查員水準低或者不負責,不實數據充斥,因此調查結果可信度低,誤差很大。

有一個事實是可以印證的。港大的民意網站稱,最新的調查顯示,涂謹申和李華明雖然備受醜聞困擾,但是支持度大幅回升,回升幅度大至百分之五,達到兩成一,而排在第二的曾鈺成和劉千石均只有一成三的支持。

涂謹申為甚麼會支持度下跌呢?相信是因為爆出了「呃租金津貼為其供屋」的醜聞,那麼為甚麼又會回升呢?是因為該事件被證實是假的嗎?不是,民主黨的「三人調查小組」實際並沒有工作,也沒有澄清任何不利的消息。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支持民主派的選民對醜聞漠然了。

但其實,多數人都認為涂謹申下降的票應該只會流入其他泛民主派候選人身上。三禪認為,其實沒有那麼多原因,醜聞的影響其實不大,只不過是調查粗糙,所以,數據就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而已。周梁淑怡說,雖然民調說我們有支持,但我們沒有票倉和樁腳。這是頭腦清醒的話。

文章編號: 20040906034012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8 ----------

新聞-政策政情
P04
信報財經新聞

2004-09-06

立法會選舉
香港島第五席之爭兩黨大打告急牌

  香港島向來是民主黨和民建聯兩大陣營盤據要地,六張名單競逐六個議席,根據二千年立法會選舉投票結果,民主黨得票率有近三成五,但同年的補選,余若薇挾著大律師公會前主席身份參選,以五成六得票率勝出,除了民主派傾巢助選外,也反映余若薇有能力吸引新票源,顯示中間溫和派有一定發展空間,今屆范徐麗泰參選料將是另一個例子。

  二○○四年第三屆立法會選舉,余若薇與范徐麗泰雖有能力吸引新票支持,但余若薇的民主派形象,以及范徐麗泰的親北京形象,或多或少搶走民主黨和民建聯的支持者,兩大政黨的參選名單首位民主黨楊森和民建聯馬力料將穩勝;何秀蘭受惠於余若薇的魅力,預料亦可輕取一席;餘下第六席之爭,反而由民主黨前黨魁李柱銘力拚手下敗將民建聯的蔡素玉。

  今屆立法會香港島選區新增一個議席,外界預料將是無黨派范徐麗泰囊中物;無黨派余若薇吸票力強,她的名單第二位何秀蘭料將穩勝;反而民主黨和民建聯這兩大政黨正苦惱如何保住名單第二位的李柱銘和蔡素玉,兩黨近日不約而同打出了告急牌。

  香港島選戰演變為李柱銘和蔡素玉之爭,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建聯的支持度遠低於民主黨,按比例代表制餘票計算,李柱銘料可氣走蔡素玉,可是,民調數據未必反映真實情況。

  負責民調的多個學術機構和兩大黨都指出,民建聯存有很多隱性票,最明顯例子是民建聯上周公佈的民調,若根據二○○○年選舉經驗;加上百分之五至七的隱性票,蔡素玉或以些微票數反敗為勝;同時,排在名單首位的黨魁馬力,預料將於本周返港鼓勵士氣起箍票作用。

  親北京陣營的鐵票效應和配票能力,即使被視為親北京的范徐麗泰三番四次拒絕與民建聯配票,幫助范太的組織或團體未必緊隨其後或不可動搖,誠如民建聯總選舉統籌葉國謙說,將加緊拉回大量流失往范太的組織或團體票,這股支持力量一旦重返民建聯,得票率可能大幅回升。

  葉國謙已明言向范太「樁腳」著手,蔡素玉則打出「全投民建聯,不要轉投其他人」的策略,希望過往投票給民建聯的支持者,繼續全力支持,若取回上屆百分之二十七的得票率,她相信可穩奪兩席。

  蔡素玉相信,全投民建聯不會影響范太勝算,因為預料范太可取上屆選舉其他候選人共百分之十六的得票率,包括藍鴻震,馮兩努和周潔冰,足夠取得當選的門檻得票率。她又希望范太可以吸引新選票支持,唯隱憂是民主派鮮有攻擊范太,讓范太繼續吸引過多選票,使蔡素玉因餘票不足而落敗。

  另一方面,民主黨受負面新聞困擾,游離票由最低的百分之十八,回升至百分之二十四,若游離票最終不投票,投票率無法高達六成,李柱銘勝出有一定難度。民主黨主席楊森和余若薇表示,若有六成投票率,分票又做得好的話,民主派全取四席的機會仍大。

  可是,民主黨的拉票策略已不是做好分票,近期已少見民主黨主動提起「一加一等於四」拉票策略,上週五更開始派出李柱銘告急單張。雖然港大民意網站的滾動式調查結果反映,這個策略或多或少曾經見效,但李柱銘直言,落實這個策略不容易,因為部分支持者會聽從,包括民主黨,唯余若薇的支持者不聽從,他肯定會輸掉議席。

  李柱銘說,不會呼籲過往投票給民主黨的支持者全投民主黨,他說:「若全投民主黨,余若薇也會輸。」他繼續採取「我會輸」的告急策略,但相信即使告急,也不會導致何秀蘭落敗,因為「余若薇的吸票力實在太強」。據悉,民主黨與余若薇名單的支持度仍相差近一成;反而楊森對選民配票的信心較強,他說,選民看過民調結果,便會自動分票給民主派。

  堅持「一加一等於四」的余若薇,對李柱銘告急採取理解態度,她說,尊重和接受其他候選人的拉票方式,但最重要是選民肯投票和平均分票,否則,結果將一面倒。她又擔心游離票最終不投票,現階段若採取其他配票策略,肯定會比較困難,訊息混亂,應該交由選民自行選擇■

文章編號: 20040906391002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 ----------

論壇
C16
明報
鍾劍華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2004-09-06

選 戰風雲
負面宣傳難阻民主訴求

還 有幾天,立法會選舉便到了決定性時刻。剛過去的週末和週日,民主派一連兩天舉行造勢活動。週末的民主音樂會,親建制的報章強調「僅」得千多人參與,以鼓吹民主為口號的報章,則說參與人數「逾」千人。可見對於最基本的事實,也可各自因應其傾向而作出截然不同的詮釋,難怪民調機構的「滾動式」民調,愈做愈令人難以掌握選情。

民主派動員活動中強調「選情告急」,以「救亡」作號召,除了是因為民調結果難令人鼓舞、動員活動參與人數與過去幾次群眾活動的參與人數不能同日而語這些因素外,香港社會內外的形勢,確有令他們應感憂慮又令對立陣營有所盼望的。

七一遊行後,「溝通萬能」、「有誠意就一切好辦」這些論調,令熾熱的政治氣候急速冷卻。一連串的挺港措施、建制派及中方官員的一張張善意笑面,加上民主黨派人物連續被揭發的醜聞事件,在社會內部令情勢此消彼長。

中國運動員在奧運表現突出,在媒介炒起的「後奧運亢奮」,加上刻意地於選舉前數天安排全體金牌運動員旋風訪港,在一時之間對以「還政於民」為旗幟、本土氣息重於國族認同的民主派構成一種不大爽利的社會氣氛。

動員大會 難挽狂瀾

近日有學者的調查顯示,持觀望的選民的比率趨升。投票率如果不能提高,民主派爭取更多議席的願望就更難以實現。情勢如此,一兩個只得一千幾百人參與的動員大會,可以助民主派挽狂瀾於既倒嗎?

選前形勢分析與民調,在現代政治上已變得愈來愈具宗教色彩。在民主制度成熟、社會情勢相對穩定的地方,這些工具的作用不容低估。但香港現時的問題是政治體制與民主訴求極大的落差而造成的結構矛盾,就不能以這些一時的民調和分析來作準了。

社群的政治傾向與價值訴求,不是斷裂的,而是延續而發展的。否則,以後談社會發展、研究趨勢時,「文化的承傳」和「歷史的沉澱」這些概念便毋須再提了。回歸之前,特別在80年代之前,殖民地政府確實沒有給予港人很多民主,但在英式技術官僚的行政管理下,自由的社會氣氛在沒有民主烘托下,讓民主的生活方式在社會奠下根基,進而為制度民主的訴求埋下種子。經歷了六七暴動及後之行政改革、中文運動、回歸爭論、六四事件,加以九七回歸後治港代理人的錯誤政策,以及兩次七一大遊行的洗禮,對制度民主的訴求看來已在港人間生根沉澱。

這一兩年的政治起伏,反映港人正處於矛盾之中而又急於尋求出路。在身份認同上,一方面要尋求與「中國人」這一身份合模,但卻同時要在一國兩制下獲取更大的空間,令「香港人」這一具獨特性的身份繼續承傳。在政治上,大部分港人認識到民主非萬能,甚至對全面普選有保留,但在照單全收京官的笑面及種種優惠之餘,對威權政治卻是又再難甘之如飴的了。個別民主派人物的操守確有令人冒氣之處,但港人對部分政黨那一種依附威權的「食客式政治」更感厭惡,因此,說在當前大好形勢下,「明智」的港人已逐步揚棄民主派這一說法,未免離事實太遠,泛民主派承托著的,正是多年香港社會凝聚下來對制度民主的訴求和對威權的叛逆。

民主訴求已生根

因此,這次選舉的結果有可能不如兩個多月前般對民主派樂觀,但也不致於會如刻下一般對當權派利好。香港的本土意識和一些具普世意義的民主價值,仍將在分區直選及一些具普選性質的功能議席的選舉結果中反映出來。

文章編號: 20040906004020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0 ----------

評論-中港評論
P13
信報財經新聞
鄭赤琰
2004-09-06

政治學視野
立法會選舉的「明星效應」

  今屆立法會大選有不少現象值得討論,首先是「明星效應」及其政治效應。

「明星」這個名詞慣指電影界的演員,但「明星」並非演藝界的專用名詞,通常也會用在一些突出的人物,在近期的香港政治圈子裏,用得愈來愈頻密,指的是那些在媒體曝光最多、躍升最快、知名度高的政界活躍人士。

  社會上稱這些人為「政治明星」倒是貼切的,因為這些政治人士躍起太快,幾乎是在沒有政治或政黨背景下,只趁著一股政治氣流而騰飛起來,正如天上明星那樣,沒法突破日夜交替的規律,也因此把他們當成來去匆匆的人物。在演藝界,明星的光輝不長,政治明星大概在社會眼中也如此。

吸票效應極強

  為什麼說近期香港政界出現了「明星現象」呢?這可以從今屆參選立法會的好幾位平時論政(不多)不參政,沒有顯著甚至沒有公共服務職位,也不參與政黨,可是一旦他們正式登記參選前後,他們的名氣立刻走紅,見報率多而且佔有很大篇幅以及頭條,他們的言論也有如演藝界明星那樣,台詞颱風都很吸引人。在經過多輪的民意調查後,也顯示他們的吸票效應比其他非明星的候選人強。一般民調相當準確,若無意外,他們當選的機會應很高。這些人之中,媒體抬舉得最多的有鄭經翰、梁家傑、余若薇及湯家驊等;其他屬於政黨要員的如自由黨的田北俊與周梁淑怡,因為知名度高而且首次參與普選,間中也有媒體把兩人當成明星級人物。奇怪的倒是民主黨眾多知名度高的領袖如李柱銘、楊森,以及前線的劉慧卿,職工界的劉千石與李卓人,民協的馮檢基等反而少見人稱他們為明星,大概是他們長期在政界活動,沒有突然冒出來的感覺,所以沒有明星的印象。

很好的政治廣告

  當然這種「明星」現象的界定只是一般社會的戲稱或是社會感受,仍未能夠得上學術的界定,但就政治意義來說,鄭梁余湯的突然在政界冒起,對於九月立法會大選確有不少政治意義。首先應指出的,他們為立會普選做了很好的政治廣告,從民調對他們趨之若鶩可見一斑,這種廣告效果並非功能組別的候選人所能望其項背的。這種廣告熱度肯定會促使香港政界感到須循普選途徑參選的壓力,否則頭上沒有光環。連自由黨的田北俊和周梁淑怡終於也不敢不作出普選的選擇,否則會叫這些政壇明星搶盡風頭,自己作為黨的領導也會臉上無光。

敢於批評政府

  其次,正是這些明星在政海推波助浪,喚醒選民對政治的興趣與關心,整體社會的選舉參與也會因而提高。今屆投票率被拉高已可從民調看出端倪,實際情況在大選後可揭曉。何況這些明星的冒起與兩次七.一大遊行有密切關係,他們儼然成為遊行隊伍的民意領袖。市民提高對政治議題的關注,他們的作用實在不小。

  再次是這些政治明星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敢於批評政府,有見地,而且語多尖銳。這是九七回歸前沒有的現象,其原因與有沒有政治舞台以及政府執政得失都有關,這現象對今後香港政治的發展肯定會有一定的意義,尤其會一改過去對政府言聽計從的風氣。這種風氣被政治明星吹起後,當政者的決策民意基礎、政策的素質都將受嚴格監管。

  除了上述三項政治意義外,政治明星也反映了香港一些問題。第一、說明了現有的政黨在吸收人才方面仍未臻全面,否則,政黨本身無論在政治課題或各種專家都齊全,也就不會有太多空間可讓黨外人士去鑽空子。

  第二、政治明星對政治發展不是健全的現象,韋柏(Max Weber)維柏把英雄式的魅力型領袖視為政治社會未臻健全,要健全必須要「體制型」領袖為依歸,而且是要循政法體制去運作。這點必須要做到政法體制完善,體制不完善也就會出現游離在體制外運作的英雄式人物了。

文章編號: 20040906391013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1 ----------

要聞˙政情
A20
香港經濟日報
吳志賡、詹穎頤
2004-09-06

立會選戰
民建聯籲愛國愛港者 集中票源

打鄉情牌

  選舉進入最後階段,同一陣營的候選人開始互相「搶票」!出線機會「五五波」的民建聯蔡素玉,昨日在「福建幫」的造勢大會,呼籲愛國愛港的選民集中票源,投給民建聯。對手范徐麗泰隨即唱反調,指民調並非完全可信,更預計支持度將會下滑,呼籲選民投票給她。

蔡素玉福建話普通話講齊

  由於民建聯主席馬力尚在廣州接受切除癌症後的化療,要到本週五或六才返港,蔡素玉昨繼續獨撐大旗,出席由多個福建社團舉行的造勢大會。蔡素玉在會上多次以福建方言及普通話發言,大打「鄉情牌」,以「箍實」選票。

  蔡素玉在會後強調,民建聯只求在港島區6個議席中,取得2席,令立法會有平衡的聲音,但自己的選情仍是「五五波」,呼籲支持愛國愛港的選民,集中票源投票給民建聯。被問及此舉是否想搶去對手范塗麗泰的選票,蔡則沒有正面回應。

被指必贏 范太強調勿信民調

  獨立候選人范徐麗泰,昨日在港島區花車巡遊前稱,近日有市民向她表示,指她一定會贏,因此不會去投票。范太強調,千萬不要相信民調,以為她已經夠票當選,並呼籲選民投票給她。

  距離9月12日的投票日不足一個星期,各候選人均「踩盡油」作衝刺。泛民主派在近日多個大型活動上,均呼籲市民踴躍投票,力求投票率超過六成,以分薄對手的「鐵票效應」。

  另一邊廂,民建聯昨日在不同選區均有大型活動,九龍東陳鑑林昨晚舉行綜合晚會,邀請年輕人表演花式跳繩及跳霹靂舞,他的女兒更高歌「問我」一曲,陳鑑林在旁以口琴伴奏,大打溫情牌,吸納年輕選民。新界東劉江華則與300多位助選團,手牽手圍繞城門河,象徵團結及呼籲各界人士支持。

﹏﹏﹏﹏﹏﹏﹏﹏﹏﹏﹏﹏﹏﹏﹏﹏﹏﹏

相關文章:
九東內訌加劇 鄭經翰擺明「撬票」 陳鑑林拉工聯會票
民主派劈西瓜 喻「打爛保皇黨」
「45條」發表上任百日政綱


文章編號: 20040906030012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2 ----------

港聞
A11
大公報

2004-09-06

兩大吸票機配票無從

【本報訊】港島是一個以中產階級及私樓為主的選區,政黨要像在九龍東選區般,透過密集的基層工作,在區內建立穩固支持,難度相對較高,故港島區一向是高知名度獨立候選人的「落戶」首選地。今年,有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及四十五條關注組余若薇,她們的得票多少,將左右整個港島選情的大局。

二零零零年,港島區陸恭蕙不再競逐連任,民權黨手握的一成二選票回流出來,重新洗牌,吸引了八張獨立名 單(包括前線何秀蘭及獨立人士馮兩 努),以及由前民政事務局局長藍鴻震領軍的新世紀論壇四人名單空降參選,硬撼民建聯與民主黨。結局是:兩大政黨的票源絲毫不受影響,其他名單只能在其餘三成游離票中你爭我奪。

民建聯范太不配票

今年,有「強力吸票機」之稱的范太與余若薇卻像兩個深水炸彈擲入維港,為港島區的選情邀起重重波瀾。配票,成為兩個政黨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多項民調顯示,范太的支持度一直高踞高水平,其中民建聯的內部調查顯示,截至上週四,范太的支持度是百分之二十一,較穩取一席的百分之十七「基準票」多出四個百分點。剛好,民建聯的支持度稍遜民主黨三個百分點,如獲范太「分」予多出的四個百分點,便可反敗為勝。

不過,據民建聯及范太稱,他們沒有進行配票安排。范太多次表明,民調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自己能否穩勝,未到投票日揭盅一刻,也是未知之數。而且,自己是第一次參選,不知票源來自哪一處,欲「配」無從。

「民主派」配票失敗

「民主派」的配票工程亦告失敗。提名期間,民主黨與余若薇提「 1+1=4」配票策略,呼籲選民家庭一半投民主黨,一半投余若薇。怎料,滾動式民調顯示,余若薇名單的支持度一路拋離民主黨,民主黨惟有改口呼籲選民「2 +1=4」、「 3+1=4」。

配票難為,兩大政黨只好轉為希望對方陣營的「吸票機」,能浪費對手更多選票,從而增加我方勝算。

文章編號: 20040906002006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3 ----------

評論-林行止專欄
P12
信報財經新聞
崔少明
2004-09-06

兩地一檢
「九一一」、「九一二」

  這個星期有兩件大事:週日「九一二」的香港「世紀之戰」;前一天的美國「九一一」事件三週年。

  「九一二」方面,負面新聞化解了「七一」效應,氣氛低沉。開明選民不信任政黨,民主派明星支持率下跌,大勝所需的超高投票率也可能落空。但明星流失的票萬一投向民主派二線名單,令民主派整體出線的機會不減反增,負面新聞也就枉作小人。

  有人預測「長毛」當選,但游離票多,二線名單的支持率差距接近民調誤差,到時民調落後者反勝領先者亦屬正常。長毛競選時一派游擊戰士作風,果真當選,希望他學點實務。

  粗略看,民主派議席會略多於上屆,但不過半。民主、「保皇」兩派之間的專業界議員有機會左右大局。但今屆起,即使「保皇」派也先要滿足選民,政府只是「二奶」。專業界則年輕選民大增,難以控制之餘,政治上也會趨向開明,只剩下幾個愛國團體的「當然」議席會無條件保皇。

  但領教過中央的重手後,民主派已明白可為與不可為,在政治問題上會權衡輕重,「二十三條」立法不會再「曬冷」。而需要維護國家利益時,保皇派和專業界也會站出來,避免予人港人與中央對著幹的錯覺。

防備抹黑 只能檢點

  候選人的負面新聞大增,顯然是有人出手。用超技術手段求勝不道德,但任何獎品豐厚的公開競爭都難免。奧運有人吃藥、偷步、靠裁判偏幫,因為只有三塊獎牌,與第三名差一毫就前功盡廢。立法會選舉在幾萬票裏輸一票,就眼看著對手享有四年的發言權、曝光率、歷史留名、每月十多萬的薪水加津貼。落選者不僅兩手空空,還得償還競選債務。

  美國最民主。上次大選,有人爆布殊從軍時偷雞;這次有人指民主黨候選人克裡藉越戰沽名釣譽。由於爆料者客觀上對遭抹黑者的對手有利,布殊妻子上周被問及丈夫是否與抹黑對手有關。她的答案也許是行貨,但卻是事實:「If you run for office, you'll get criticized. It's always like that.」也就是食得鹹魚抵得渴。

  何況,香港這次的抹黑都有根據,而且除了嫖妓,都涉及公眾利益。可質疑的只是,挖人痛腳要有狗仔隊,並非機會均等。政府這方面資源最多,手握警察、廉署、稅局,想對付誰,必定找得到「證據」。誰敢說自己一生沒有可能受質疑的事?這方面能力僅次於政府的是傳媒和權貴。

  但負面新聞打擊了民主黨,也重創了中央。挑一個參選期間敢嫖妓的人出戰,民主黨要不是沒有人才就是沒有智慧。專長法律的政治明星在黨產、私產上一筆糊塗帳,市民又怎放心讓該黨執政,掌管萬億的政府資產?不過,由於民主派名嘴一一下馬、內地未按承諾讓民主黨一位主腦入境,加上內地對香港候選人嫖妓的懲處遠較同類的涉案港人嚴厲,市民也相信,中央在爆料的背後有角色。而中央也沒有否認。

  人民若心存畏懼,無疑有助於嚇阻挑戰、穩定局面。但在開放的時代,人可以用腳投票、上網轉移資金,一個穩定但無歡笑的局面是否最好的選擇?

  顯然是有人以牙還牙,愛國工會皇后使用議員津貼的方式也受到質疑。事件的性質不若民主派對手嚴重,但解釋未令人信服,事主的政途會否因此而逆轉?

  至於爆醜聞的媒體是否淪為政治工具,很容易判斷:是否言之有據、是否有關公眾利益、是否只針對與該媒體「道不同」的政客。符合前兩個準則的訊息都應該照登,怕被利用而知情不報,也就是對公眾隱瞞。至於第三項標準,做得到的媒體的確百中無一。但《蘋果》的例子說明,精明的媒體會主動報道本身寵兒的醜聞,而利用新聞手法去減輕對後者的傷害。

  上述的三大候選人非議,有三大報刊獲得獨家料。《明報》上月中連日獲「內地知情消息人士」獨家提供嫖妓案判決書;《星島》上月二十三日獨家頭條稱在「接獲投訴」的情形下,揭發民主黨黨產案;九月一日出街的《壹週刊》「調查發現」愛國議員「濫用」津貼。至於是否有人淪為工具,用上述第三項標準自有分曉。

  但政府的表現幾無寸進,無論誰當選,恐怕都應付不了。紅蟲事件顯示官員仍未趕上時代,特首則想把香港由「行政特區」變成「優惠特區」。

布殊僵而不死

  至於「九一一」,對香港無疑很遠,但正如布殊妻子上述的話,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共和黨明知道會招來激烈的抗議,仍然選擇在自由派大本營的紐約舉行黨大會,因為「九一一」是布殊最大的本錢。布殊死抱著反恐,因為他有戰績,而對手克裡沒有。布殊戰績雖然平平,但美國人吃過「九一一」的苦頭後,「國家安全」成為人人的緊箍咒。沒有人敢反對「反恐為綱」,因為承擔不了再來一個的後果。布殊只要祭出堅定不移的統帥形象,國人只好跟著走,雖然明知道以大殺傷力武器為由攻打伊拉克是自欺欺人。

  至於說經濟,國民作為一個整體,出於自保的本能,必傾向保守。美國經濟目前OK,還有兩個月就投票,經濟只要不轉向,選民不會冒險換人,雖然明知道布殊的赤字嚴重。

  克裡上電視時神態游移,講話看稿,很少望鏡頭。布殊指其望之不似統帥,抓住了痛處。《紐約時報》的Todd S. Purdum 說,「To Bush, it's the man, not the plan」(對布殊來說,關鍵不在於政綱而在於誰領導)。

  布殊接受提名後支持率顯著領先,原因是大騷曝光率高,只要做騷時不出錯,民調必升。再過兩周塵埃才能落定。

  在港看到的美國新聞大都來自自由派媒體,容易看淡布殊。美國不錯有近半人討厭布殊,但只要有恐怖活動,他就坐享其成;上周的俄羅斯大慘劇又幫了他一把。國家不錯對半分裂,但相對於三十年前的反戰十分理性,上周的紐約大示威就很平和。

  香港「九一一」那天聽說會上映Michael Moore的「倒布」紀錄片《華氏九一一》。此片在美旺場,因為反布者多;在香港看就相當沉悶。但該片重現了上屆大選以百萬分之一票率差距決定布殊當選的經過,說明了美式民主為何令人嚮往。當事人戈爾身為副總統,必須依法主持參眾兩院聯席會議,接納有關他輸掉選舉的法庭裁決,把自己趕出白宮。中共本月的全會會否放映?

文章編號: 20040906391013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4 ----------

港聞
A11
大公報

2004-09-06

港島區 蔡素玉李柱銘之戰 兩大陣營對決民建聯支持度直迫民主黨

二零零零年立法會選舉時,民建聯團隊蔡素玉在港島區直選奮戰拚搏,在極危急的形勢下反敗為勝,成功晉身立法會。這個由愛國愛港陣營齊心締造的光輝歷史,會否在今年九月十二日再次重演呢?

【本報訊】今年港島區的焦點一直投射在民建聯蔡素玉與民主黨李柱銘的第六席之爭,被視為愛國愛港陣營與反對派的榮耀之戰,勝負之間,意義已超越一個議席的得失或一個戰將的榮辱。

距離投票日不足一星期,蔡素玉承受民建聯主席馬力負病的壓力,獨打「巷戰」,日夜站街嗌咪,拜訪社團,希望以誠意感動每一張選票,而李柱銘則猛打「告急牌」,與余若薇名單互相搶票,激戰可期。蔡素玉的命運,主宰於港島區六十二萬選民的手裡。

二零零零年,港島直選成五區焦點,民建聯在備受程介南事件困擾的嚴峻形勢下,奮力獲得約兩成八選票,與奪三成五選票的民主黨平分四個議席,餘下一個議席則落入取得近一成選票的前線何秀蘭手中。

主席之戰榮耀之戰

今年,港島選民結構大致無變 (只少一點五個百分點),議席增加了一個,候選名單由上屆的十一張減至六張,但競爭之烈卻有增無減。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及四十五條關注組余若薇加入戰陣,打破兩大政黨壟斷區內七成選票的局面,且令整個港島的選情起了微妙變化。各張名單的支持度在過去一個月起起落落,爭持激烈。由於港島候選人包括了范太、民建聯主席馬力、民主黨主席楊森及前主席李柱銘,粒粒巨星,故又被稱為「主席之戰」,既爭議席,亦爭榮耀,瞄頭十足。

首五議席大局已定

民建聯與民主黨都均預料,港島的首五個議席將是范徐麗泰、余若薇與同一張名單的何秀蘭、民建聯馬力,以及民主黨楊森的囊中物,餘下的一席將是兩大黨排第二位的候選人之爭,回到九五年立法局選舉李柱銘與蔡素玉單打獨鬥的局面。而今年,兩黨同樣遇上選票被「吸」走的大難題。民建聯競選總統籌葉國謙曾表示,民建聯的部分票源確實被范太「扯走」了,而民主黨亦打「告急牌」,指許多選票已流向余若薇的名單。

蔡素玉地毯式箍票

蔡素玉表示,與李柱銘仿如天生「宿敵」,再次生死相搏,她絕不怠慢。踏入選戰衝刺階段,她與參選團隊不斷把拉票的街站範圍擴大,在民建聯「票倉」東區地毯式「搜索」

每一張選票,其他三區則日夜站街、嗌咪、派傳單,又發動鄉親、街坊打電話拉票、箍票,希望把民建聯的支持票箍到滴水不漏。蔡素玉說:「與李柱銘比較,我現在仍處於下風,希望一向支持民建聯的選民繼續投票予民建聯,令我反敗為勝。依民調看,范太所得的票,肯定可取得議席,但她的名單只有一個人參選,太多票,只會浪費。」

李柱銘猛打告急牌

李柱銘承認,民主黨被余若薇吸去大量選票,他已無法穩勝蔡素玉,「民主派」的「 1+1=4」配票策略已告失效。「現在分 (配票)又危,不分又危。街坊問我應怎樣投,我也不懂回答。……支持民主黨的會投余若薇,但支持余若薇的,有的很憎民主黨,他們不會投給我們。」

一直以來,李柱銘的勝算略高於蔡素玉,但民主黨在過去兩個星期接二連三傳出負面新聞,先有何偉途在東莞嫖妓被捕,再爆涂謹申涉嫌以權謀私,騙取公帑,民主黨民望拾級而下,或會有利蔡素玉殺出重圍。

有學者分析,民主黨醜聞可能會帶來兩個局面,一是民主黨誠信盡失,選民對政黨失望,投票意慾大降;一是原來支持民主黨的選民會改投余若薇或另一張反對派名單「阿牛」曾健成。兩個結局對李柱銘來說都是惡夢。

阿牛料只得陪跑命

而民建聯的內部調查亦顯示,民主黨在爆發醜聞後的支持度已出現「插水式」下跌,民建聯的民望則逐步攀升。直至上週四,民建聯在港島的支持度已追貼民主黨,相距只有三個百分點。只要愛國愛港陣營團結,蔡素玉奮勇作戰所揮灑的汗水,絕對不會白流。

另外兩張參選名單,獨立人士黃錦輝知名度低,跑出機會甚微,反對派曾健成的民調支持度亦一直徘徊於極低水平的百分之一,同被外界視為陪跑份兒。

文章編號: 20040906002006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5 ----------

新聞-政策政情
P04
信報財經新聞

2004-09-06

受惠余若薇何秀蘭指無個人榮辱

  上屆憑百分之九點八得票率取勝的何秀蘭,今次與余若薇同一名單參選,受惠於余若薇吸票力強,勝算遠較民主黨李柱銘和民建聯蔡素玉為高。

  對於這次參選被指是「掹衫尾」期望取勝,她反駁說,這次選舉關乎支持○七、○八年普選,沒有個人榮辱可言。

  何秀蘭說:「選舉名單的排名,是為了有更多民主派可以晉身議會,若以一張名單參選,對整個民主派陣營都沒有好處,所以,這次選舉沒有個人榮辱可言,(名單排名)是為了整個大局作出最好的安排。」

  雖然民調指她勝算較高,但她說,民調亦會影響選民最後的投票取向,勝負未必就此可以作準,而且選舉沒有絕對的輸贏,最重要這次選舉有多些選民投票,以顯示支持○七、○八年普選佔大多數,也是全港民意的表達。

  何秀蘭於九八年排在劉慧卿名單,首次在新界東出戰直選,在劉慧卿強勁的得票下,憑著餘票稍勝自由黨前主席李鵬飛而當選;這次選舉的結果顯示了比例代表制的威力,可以把寂寂無名之輩送進議會■

文章編號: 20040906391002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6 ----------

新聞-政策政情
P04
信報財經新聞

2004-09-06

兩直選「新丁」料穩勝

  根據民主黨、民建聯和多個學術機構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香港島兩名直選的「新丁」,無黨派范徐麗泰和民建聯主席馬力亦可望能夠順利晉身議會。

  范徐麗泰是唯一的一位循選舉委員會跳到直選的卸任議員,她憑著過去兩屆擔任立法會主席,標榜「不偏不倚」的形象;加上以維護議會中立為由,毋須在爭議性議題上表態,洗脫臨時立法會年代的強悍形象。

  范太雖然多番強調不知道票源,在不足兩個月的拉票期,不同類型的支持者也有,唯相信以女性佔多,她只擔心支持者以為她必勝而不投票。問及嶺南大學的調查發現,她的支持者以年長、大專或以上教育水平,以及無收入和高收入人士佔多,她對此表示認同:「不奇怪,我的思維和經歷都很中產。」

  她說,助選團有不少中產人士,若能高票當選,相信是助選團的功勞,這亦反映政黨在選舉上的問題,她表示:「政黨都用樁腳,靠老友支持,但香港島選民的教育程度較高,反映選民可能有新的傾向。」所以,她不排除把中產組織起來,加上她聲稱能夠得悉商界和基層的聲音。

  另一必勝候選人馬力,在選舉工程尚未正式展開、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後不久,已經因患結腸癌而宣佈休戰,整個選舉由名單內其他候選人支撐,但在比例代表制下,加上是大黨的關係,可說是毋須做任何工夫也會當選。

  民主黨主席楊森亦是選舉制度下另一受惠者,但他這次要肩負協助前主席李柱銘贏得第二席的重任。

  其餘兩位穩坐釣魚船的候選人,是無黨派余若薇和其名單第二位的何秀蘭,多項民意調查顯示,余若薇的支持度是眾多候選人之最,甚至遠遠拋離有份助她在二千年立法會補選贏得議席的民主黨。

  但因各區選戰爭持激烈,余若薇早前頻頻抽身替戰友梁家傑和湯家驊助選,有民主黨人私下說,余若薇少些現身香港島,減少發揮吸票魅力,或許有助李柱銘選情■

文章編號: 20040906391002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7 ----------

新聞-政策政情
P04
信報財經新聞

2004-09-06

曾健成黃錦輝勝算微

  有別於過去兩屆選舉的眾多名單,香港島今屆的名單候選人可謂粒粒皆星,其他參選名單只有兩張加入戰圈,分別是打著基層民主派,人稱「阿牛」的曾健成,以及標榜自己是中產的無黨派黃錦輝,根據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兩人的支持度不足百分之五,要贏得議席的難度甚高。

  一如上屆競選立法會,曾健成繼續打著「倒董」旗幟參選,希望可以爭取比較激進的支持者及基層選票。「阿牛」在選戰中不忘向外宣傳力爭成為民主派的第五席,但民主黨指六成投票率才可保住李柱銘,除非投票率逾六成,否則,曾健成的選戰打得甚為艱難。

  從事保險業的黃錦輝,標榜自己是中產和支持民主,但在選戰中鮮見追打對手,反而著重介紹本身從事的行業,例如提出買醫療保險扣稅的建議,宣傳保險業多於競選,民調顯示他的支持度不足一個百分點,若得票率低於百分之五,選舉按金將被沒收,但一場選戰卻為他在眾星中打響名堂■

文章編號: 20040906391002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8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無言以對
A11
文匯報

2004-09-06

范太花車巡遊作最後衝刺

 【本報訊】(記者 伍敏婷)距離選舉日不足一星期,各區選情進入白熱化階段,港島區獨立候選人范徐麗泰(見圖)昨日在多名助選團簇擁下,乘坐掛滿宣傳口號的花車,到港島各區處宣傳拉票,以作最後衝刺。

 范太表示,這星期將會是成敗的關鍵時刻。她表示,雖然近期多個民意調查都反映她「勝算在握」;但當各政黨的宣傳攻勢開始啟動時,她的支持率有可能下調。

 她坦言自己一向沒有什麼選舉策略,因此星期六當日亦沒有預備特別的宣傳活動。「當日也只是派單張及叫口號吧!我的目標是繼續努力做好宣傳工作,爭取市民的信任。」

文章編號: 20040906005003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29 ----------

香港新聞
A04
香港商報

2004-09-06

譚:遏止反對派禍及民生

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選戰經驗豐富,在今次新界西立法會直選,最重大責任是要力送排第二的張學明入議會,以保持原有的兩席,希望令民建聯可保住往屆的十席,令民主派所得不近半數。他的目標任重道遠。所為者,不想民主派癱瘓政府,日日要同政府講數是也。他說,民主派要搵外國勢力介入香港的做法不應該:「那些香港法案,話要制裁香港,很不智,最終會影響市民的就業。」

市民不想再有爭拗

對於今次選舉會否重蹈去年區議會大敗的覆轍,他指去年區議會選舉,民建聯是輸得不抵,市民將當時的不滿聚焦在民建聯,部分人不理他們的地區工作及政績,總之見到打著民建聯旗號的,就投給其對手。但今年情況大有不同,市民明顯不想有爭拗,希望社會穩定發展;市民在經濟好轉下,心情也好些;特首董建華的民望也上升。他相信,民建聯「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的理念,會有一定支持。

問及不爭取07/08年雙普選,會否成民建聯候選人的負面標籤,因為不少市民在遊行中明確有此要求。譚耀宗回應時指出,遊行有當時背景,但現在經濟有改善,社會穩定,而中央亦作出決定,相信市民會採納現實態度,知道再拗也沒有用。

不過,他強調,香港實行雙普選是必然目標,問題在步伐。他指對07/08普選問題,社會上未達共識,不少商界及專業界人士有憂慮,政黨亦未成熟,中央掌握不到情況。他同意若代表商界利益的自由黨,其參與直選的人有良好成績,議會出現均衡參與情況,中央及商界會放心些,對實施雙普選會有好處。他表示,民建聯是支持雙普選,會致力創造條件,爭取2012年實行。

建好關係確立支持

民意調查結果看,民建聯支持率居首,數周來的上落並不多,穩奪兩席目標在望。在穩打穩紮的狀態中,譚說最不希望見到有負面新聞,若衝著他而來,選情會受影響。他說已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在他口中被形容為「好討厭」的抹黑事件。

至於投票率高低對民建聯候選人的影響,譚耀宗說,對手常稱投票率高會不利民建聯,他指市民積極投票是好事,事實亦增加不少新選民。他認為這情況不是絕對的,最重要是選民將票投給誰。他相信臨近選舉只有一周,選民揀誰早已定了,現時要做的,是與選民建立關係後,再確立支持。例如鄉郊票,所做工夫較上屆深入。

商報記者鄭玉君

文章編號: 20040906001001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0 ----------

港聞
A06
成報

2004-09-06

三人組「無影」李誌喜「無癮」

民主黨涂謹申被爆涉嫌以公帑為黨產供樓,話題近日已見丟淡,涂謹申的民調支持度已由上週四起回升,最新為21%。民主黨今次處理黨員的負面新聞採取主動而迅速的回應,收到不錯的效果,不過,頭威過後卻未見有尾陣。

楊森 何俊仁潑冷水

就涂謹申事件而宣佈成立三人調查小組,找來黨鞭司徒華和資深大律師李誌喜為成員,已被對手抨擊前者「自己人查自己人」,後者政治立場傾向支持民主派,但直至現在都未找到第三名成員--會計師。

成員未齊,調查當然未能展開,成員之一的李誌喜,亦為調查大潑冷水。她表示,民主黨主席楊森致電邀請她幫手出任小組成員之後,事件一直無聲無息,也不知小組有甚麼權責,故此再打過電話給該黨副主席何俊仁跟進,何俊仁的回應竟然是「遲啲先傾!」李誌喜本人大感「無癮」。

李誌喜又表示,廉政公署和立法會都會調查涂謹申事件,她本人又未必取得太多資料,所以沒有甚麼可以再查。

看來「皇帝唔急太監急」,民主黨對事件懶懶閒,難怪民建聯批評為有心拖延,但是政黨抨擊事小,失卻選民大眾信任才是致命傷!天地線

文章編號: 20040906029000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1 ----------

港聞
A06
成報

2004-09-06

選情分析
新西第八席張學明看高一線

【記者許偉賢報道】擁有接近九十萬登記選民的新界西,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可算為「最平淡」的戰場,基本上首七個議席已「名花有主」,只餘下第八席成為爭逐焦點。民主黨張賢登以及民建聯張學明,本為爭奪最後一席的兩位大熱,但隨著民主黨支持度近期下滑,民建聯張學明,在鄉事派總動員支持下,以最高餘額坐上新界西的入會「尾班車」,機會被看高一線。

張賢登 全力箍選票

今屆新界西的參選名單高達12張,而各大黨派的副主席,均以此區為落腳點。民主黨何俊仁及李永達、民建聯譚耀宗、自由黨周梁淑怡、鄉議局張學明以及民協嚴天生,會在此戰場上決一高下,爭八個席位。

當中最特別的參選人要數李永達及周梁淑怡。前者是上屆選舉敗將,圖在今次選舉中重返議會;後者則首度參加立法會地區直選,以空降姿態測試自由黨招牌是否夠響。

由於擁有地區工作往績以及有地區網絡支持,兼在選舉中強調重民生、輕政治,預料何俊仁、李永達及譚耀宗,均會順利入局;直選新丁周太雖然未有太多地區往績,但知名度搭夠,靠明星效應料可再次進身議會,換言之該區四個議席,實已「名花有主」。餘下另外四個議席,形勢亦大致明朗。在新界西有「票王」之稱的街工梁耀忠,以及開宗明義力撐打工仔的職工盟李卓人,料在新西可各佔一席。脫離民主黨孤軍作戰的獨立人士陳偉業,由於在荃灣區建立一定勢力,加上有地區實戰經驗,料亦順利入局。

劉皇發 發動鄉事票

餘下的第八席,變數極大。外間一向認定有關議席為民主黨張賢登與民建聯張學明之爭,但民主黨支持度近期連番下跌,相反以梁耀忠及職工盟李卓人帶隊的兩張名單卻愈戰愈勇,成後起之秀。不過,民建聯在新西支持度穩定,加上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背後發功,大量鄉事票流入民建聯名單,張學明的勝算仍被看高一線。

直選新丁試 腳陣地

張學明未有因民調領先而放鬆選舉工程;張賢登則表示,近期選情較最初「混亂」,但深信在集中火力箍票後,仍有贏取第八席的機會。在各大黨派群起搶灘之餘,新界西亦成新面孔試腳陣地。抗癌鬥士、前廉政公署高級審查主任查錫我、退出民建聯參選的香港餐飲業協會會長伍得良、新世紀論壇呂孝端,以及荃灣區區議員鄒秉恬,無懼面對強勁對手,選擇在新西初試實力,但預料對選情影響不大。

文章編號: 20040906029000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2 ----------

要聞
A02
星島日報

2004-09-06

陸恭蕙指主動「送錢」助研究

NED除了資助本港多個大黨派參加培訓等活動外,亦有向近日不斷發放滾動式民調的思匯政策研究所以及人權監察組織,提供金錢援助,做各種研究工作;不過,這兩個組織強調,研究內容及結果不會受干預。

強調「思匯」研究不受干預

近期幾乎天天見報的思匯政策研究,其行政總監陸恭蕙表示,過去曾經接受 NED及 NDI資助做研究,包括○三年初完成了一項有關部長制的研究、以及製作了一份有關區議會選舉具體資料的小冊子等。

她形容這兩個組織,在香港均十分活躍,甚至會主動聯絡機構提供資助。如該份小冊子,便是 NDI組織在有剩額撥款下,主動向她提供額外資助下出台。

研究費用間接由美國政府而來,但陸恭蕙強調,她並非替資助機構撰寫顧問報告,絕對不會因應資助機構要求,改變任何研究的內容及結果。

支持「人權監察」日常開支

除此以外,這所 NED亦曾提供數十萬港元,予人權監察組織進行研究工作,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表示,當初向 NED申請資助金額,是表明為發展人權而工作,當中包括進行各類與人權有關的研究,甚至連機構的日常運作開支,也會用上這一筆資助。羅表示,他們在申請資助時,一般是不會理會機構的背景。

文章編號: 20040906003020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3 ----------

港聞
A06
新報

2004-09-06

「少一票民主票,保皇黨便多一票」湯家驊承認選情告急

【本報記者報道】首次參選立法會的新界東候選人、「四十五條關注組

成員湯家驊,早前傳出緋聞,加上最近民調顯示,他所屬的「七‧一連線」

支持度下滑,名單中排第三的他勝算不穩。湯家驊昨日出席與另四位民主派候選人發表「首百日政綱」的活動時,形容「這場仗好難打!」,又表示「少一票民主票,保皇黨便多一票!」希望選民支持。

名單設計錯誤

對於有人質疑「七‧一連線」的名單設計存在問題,令宣傳工作難於進行,導致支持率下降。湯家驊表示,現在討論這個問題已經太遲,又表示,宣傳工作難於著重名單中某一位候選人。

而他坦言選情告急,更形容「這場仗好難打!」他說,「如果根據早前的模擬選情,我已經輸了!」他表示現在唯有盡最後努力,並希望選民瞭解目前的形勢是民主黨和保皇黨的對抗,如果少一票民主票,保皇黨便多一票,他呼籲選民投票,「如果大家都不企出來投票,為民主做一點事,香港的前途就會很坎坷!」

對於早前鬧出緋聞,湯家驊不肯估計是否影響到支持度,他只說,他個人的緋聞不是大家要面對的問題,香港真正要面對的問題是經濟及政制發展。對於自己近日明顯減少了露面,湯家驊解釋,純粹是因為個人財政緊絀之故,而不是迴避傳媒,「要慳點用錢,『爆煲』就大件事!」

提出「首百日政綱」

湯家驊聯同另外四位民主派候選人余若薇、何秀蘭、吳靄儀及梁家傑,昨日提出「首百日政綱」,希望在最後階段,讓選民知道當選後首一百日的實際工作大綱。當中港島區候選人余若薇表示,會推動小班教學,與余合組名單的何秀蘭就會著手於醫療融資政策。九龍東候選人梁家傑表示,會著重勞工,以及都市規劃。

文章編號: 20040906033012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4 ----------

港聞
A07
新報

2004-09-06

涂謹申勢危民協搶票

【本報記者報道】今屆九龍西選區,因為涂謹申被指以公帑供樓,而選情增添變數。曾一路領先的涂謹申支持率由最高峰一度急跌一半,不但令塗帶排第二的陳家偉入立法會計劃變得渺茫,更可能連塗本人最多僅能「掹」車邊當選。另一方面,民協乘民主黨跌勢,於上周宣佈配票大計,希望將穩獲基層街坊支持的馮檢基票源,分流到支持率一直微弱的廖成利,令民協獲兩席入局。

配票大計或會雙輸

今屆立法會民主黨不單要和主要對手民建聯爭票,對手還包括今屆與涂謹申分拆名單的劉千石、以及街坊票源穩健的馮檢基。馮上週一起向街坊宣傳民協配票大計。方法是呼籲住深水埠的選民投馮檢基、住九龍城投廖成利、油尖旺則每個家庭分一半給馮、一半給廖票。馮檢基接受記者訪問時,承認配票未必行得通,可能會搞出雙輸局面。

曾失利九八臨立會選舉的馮檢基,否認自覺「贏

梗」才過票給廖成利。馮苦笑稱:「當年我落選。好多街坊事後話,當初以為我贏梗而不投我。」馮檢基否認藉涂謹申有醜聞,幫廖成利搶走塗本人或名單第二位陳家偉的選票,事實上民協希望投票率提高,令四名泛民主派當選。

不過馮檢基推出配票計劃後,雖然支持率「如願」下降近三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十,但廖成利並未受惠,支持率只回升一點至百分之二。

阿石拒絕出席論壇

四名上屆立法會議員馮檢基、曾鈺成、劉千石及涂謹申一向票源穩定,各佔一席成數本來很高。民主黨更希望憑多年形象正面的涂謹申帶陳家偉。然而民主黨於八月接連被「踢爆」兩宗大醜聞,何偉途事件連累黨成為攻擊目標、更甚的是連涂謹申都「出事」。加上民主黨對兩件危機的處理手法遭受民建聯及傳媒猛烈批評,令涂謹申名單支持度一度暴跌一半至百分之十四,近日才止跌回升至百分之二十一

民調指獲一成支持的劉千石,曾公開指政治拍檔涂謹申若「出聲」,劉就會幫塗宣傳。雖然支持率下降,劉仍企硬拒絕出席餘下的選舉論壇,堅持爭取時間與選民溝通對話。至於首次參選的獨立人士柳玉成名單,支持率仍只有約一個百分點,預料對選情影響不大。

雖然民望上升、加上涂謹申事件令遊離票增加,要獨鬥四張泛民主派名單的曾鈺成仍認為事件對扶助鍾港武入立法會機會不大。「就算選民不投涂謹申,選票大有可能給了劉千石。當年他們也是同一張名單參選。」

文章編號: 20040906033011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5 ----------

本地新聞
A11
太陽報

2004-09-06

黃宏發將嫁女盼三喜臨門

【本報訊】正當各大黨均喊「勢危」谷票,新界東地區直選獨立候選人黃宏發則懶理民調走勢,自信地認為可取得約四萬票,足以取得議席。但即使議席未到手,他亦心情興奮,皆因將榮升外父。同時,原來日前是黃宏發與妻子度過三十三週年結婚紀念。他笑言,若能在選舉中勝出,便是「三喜臨門」。

外籍男友追到港提親

黃宏發趁投票日前最後一個週日,在將軍澳景林村發動大型選舉聚會,與助選團造勢宣傳。「發嫂」兼選舉經理在活動中主動向助選團宣佈好消息,其長女黃犖及孻女黃敏回港伴父拉票,長女的外籍男友隨即追到香港,向未來外父、外母提親,並打算在一年後「拉埋天窗」。助選團聞喜訊後,立即連番恭賀,發叔發嫂笑不攏嘴,還拉著身旁的孻女黃敏向助選團說:「佢未有固定男友,邊個有好介紹?」

為了爭取鄉事派支持,黃宏發寫信給村代表拉票,其實,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亦有為他寫信給村代表,但黃沒有寄出,因為他不想鄉議局因選舉變得過於政治化。

該選區其他候選名單為「7.1連線」、田北俊、劉江華、曹宏威和梁國雄。

文章編號: 20040906034008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6 ----------

港聞
A11
大公報

2004-09-06

參選 者言
蔡素玉:挑戰當磨練

民建聯蔡素玉似乎欠缺一點「選舉運」,在上屆立法會選舉遇上「程介南事件」,由本來穩勝變成打危急戰,「命懸一線」。今年,她再碰到上天給她的另一個挑戰---「馬力患癌」,要她在選戰中獨擔大旗上陣,身心承受更大壓力。她對本報記者說:「挑戰當磨練,望再創佳績。」

九五年初撼李柱銘

九五年,當時仍是政壇「新丁」的港進聯蔡素玉得到民建聯全力支持,對撼票王、民主黨主席的李柱銘。面對這顆「民主派」巨星,蔡素玉毫不怯場,在選舉論壇上與李柱銘唇槍舌劍,針鋒相對。雖然蔡素玉未能成功擊退李柱銘,但已聲名鵲起,奠定日後參政的基礎,並於九八年循選舉委員會晉身立法會。

程介南事件顯風度

四年前蔡素玉由港進聯「嫁入」民建聯,夥拍程介南參選香港島。在距離投票日不到半個月的緊張時刻,一篇「爆料」式的「程介南事件」報道,把民建聯團隊推入苦戰的泥沼中。蔡素玉縱使因憂心選戰而數度落淚,但對競選拍檔從未口出怨言,更以堅定語氣向公眾表示「對民建聯的理念,我從未動搖過」,充分表現政治人物的應有風度。

蔡素玉祖籍福建,一向深受福建同鄉的愛戴、擁護。選舉投票日前夕,多項民調指她形勢告急,在香港居住的福建同鄉馬上舉行大型誓師集會,齊表聲援,聲勢一時無倆。

馬力患病領軍獨鬥

今年,蔡素玉參選再遇到突如其來的「阻滯」。為民建聯港島團隊領軍的馬力在上月初證實患上結腸癌,需要到內地接受治療,故在過去一個月,大大小小的選舉論壇均由蔡素玉代表發言,舌辯其他競選對手。面對驟增的壓力,蔡素玉無怨無悔,她表示:「選舉預了有壓力,我不怕辛苦,我一定會堅持到底,與馬力雙雙進入立法會,為香港市民服務。」

文章編號: 20040906002006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7 ----------

港聞
A09
大公報

2004-09-06

簡 訊
范太花車巡遊拉票

●港島區獨立候選人范徐麗泰昨天出動花車巡遊拉票。她向途人介紹政綱及派發單張,並邀得前立法會議員李家祥擔任助選嘉賓,吸引不少人揮手支持。

范太說,昨晨首次清晰聽到有支持者表示「你都夠票啦,所以唔會去投票」的言論。加上日前的民意調查顯示,她的支持率只有一成三,與一成六的安全線仍有距離;而該區的游離票高約三成。對此,她表示仍會輕鬆面對,但確有點擔心。

文章編號: 20040906002006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8 ----------

港聞
A09
大公報

2004-09-06

被惡意抹黑支持率微跌 支持嫻姐大行動今舉行

【本報訊】工聯會立法會九龍東候選人林文輝和鄧家彪,昨天出席大型的巡區宣傳活動。排在陳婉嫻名單第二位的林文輝說,陳婉嫻因被惡意抹黑而影響心情,今晚團隊將舉行「全港撐姐大行動」,預料有一千名市民參加,表達他們對陳婉嫻的關懷。

陳婉嫻心情受影響

林文輝表示,自陳婉嫻被指以公帑租用工聯會辦事處之後,心情受到影響,為免她過於操勞,團隊均希望她能夠多休息。他強調,陳婉嫻身體很好,現時仍繼續行山。

抹黑事件發生後,民意調查顯示陳婉嫻名單的支持率下跌五個百分點。但林文輝有信心,透過他們的發力拉票,團隊可以將票數追回來。他表示,事件加深了團隊和市民對陳婉嫻的支持,近日他們的義工團隊人數擴充了一倍,不少市民更希望親自向陳婉嫻表達對她的支持。

料千人出席表支持

今晚八時,該團隊在黃大仙睦鄰村遊樂場籃球場舉行

「全港撐姐大行動」,召集來自不同區域的陳婉嫻支持者,包括一些從未參與任何政治活動的醫護人員、中產人士、曾由陳婉嫻協助爭取權益的工人團體和專業人士等,預料有千人出席。待陳婉嫻收拾心情後,她將會出席所有的選舉活動,包括由香港電台舉辦的選舉論壇。

林文輝指出,現時立法會議員在租用辦公室的制度上出現漏洞。他認為該制度有待改善:「區議會議員都唔可以租用個人物業,但立法會卻連這個規定也沒有。可不可以租用團體的物業有待市民和有關人士決定,但一定不可以租用自己的物業,否則好像幫自己供樓一樣。」

貢獻勞工事業無悔 近日,團隊印製了一批新的陳婉嫻宣傳單張,題為「一生何

求無怨無悔」。有關單張由嫻姐親自執筆,表示

「近日因選舉而受到抹黑,令我感到非常無奈」。文中提及她的一位朋友說她的一生貢獻給勞工事業,不單沒時間組織家庭和照顧身體,最後連個人聲譽也受到影響。但陳婉嫻認為,只要得到市民和工聯會的支持,以及勞工的聲音得以在立法會延續,就是她的一點心願。

同區的立法會候選人還有民主黨李華明名單、獨立人士梁家傑、民建聯陳鑑林名單和鄭經翰名單。

文章編號: 20040906002005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39 ----------

要聞˙政情
A20
香港經濟日報

2004-09-06

立會選戰
「45條」發表上任百日政綱

選舉造勢

  「45條關注組」昨以發表上任後百日政綱,為選舉造勢,提出會合力監察《基本法》23條立法,爭取政府就顛覆、叛國、分裂國家等罪行分開立法,令立法程序順暢些。

監察23條 爭取分開立法

  被喻為「四大護法」的資深大律師湯家驊、余若薇、梁家傑及大律師吳靄儀,和前線何秀蘭,昨在記者會上表示,若能成功當選,會就各政策範疇督促政府改善施政(見表);並邀請社工、建築、醫學及法律界專業人士,為他們站台,以示集思廣益。

  新界東「七一連線」候選人湯家驊昨日笑言,現在選情告急,有可能落選,並形容現時是「民主(派)與保皇(派)之戰」。

  前大律師公會主席李誌喜表示,政府去年處理23條立法時,把重點放在「是否國愛」上面,令社會分化,希望政府再次推出諮詢文件時,應考慮就23條規定的7項罪行,包括顛覆、叛國、分裂國家等,分開立法,或審視是否透過修訂現有法例便已足夠。

設小組查塗風波 李誌喜難明

  記者會後,李誌喜被問及獲邀加入民主黨的三人小組,調查「涂謹申租務風波」事件,但她指出,由於立法會及廉政公署都已經跟進事件,並會作出調查

  故她坦言:「暫時看不到,為甚麼有需要再設立另一個調查小組。」

  邀請她參與三人調查小組的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至今仍未向她解釋小組的調查範圍,預料要在選舉之後,兩人才有機會詳細討論。

﹏﹏﹏﹏﹏﹏﹏﹏﹏﹏﹏﹏﹏﹏﹏﹏﹏﹏

45條關注組及何秀蘭若當選百日工作大綱

湯家驊(新界東)︰促請成立「公平競爭法諮詢委員會」

梁家傑(九龍東)︰削減東南九龍及西南九龍發展計劃資源;增加老人護理中心及「生果金」

支持勞工集體談判權,但必須先成立政府、勞方、資方參與的「三方談判機制」

吳靄儀(法律界功能組別)︰要求23條立法時,不以一條「國家安全法」的形式,而是審視現有法例,有哪些地方需要依23條修改

余若薇(港島)︰促請全面推行小班教學

何秀蘭(港島)︰研究引入公私營醫院競爭

﹏﹏﹏﹏﹏﹏﹏﹏﹏﹏﹏﹏﹏﹏﹏﹏﹏﹏

相關文章:
九東內訌加劇 鄭經翰擺明「撬票」 陳鑑林拉工聯會票
民主派劈西瓜 喻「打爛保皇黨」
民建聯籲愛國愛港者 集中票源


文章編號: 20040906030012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0 ----------

港聞
A08
蘋果日報

2004-09-06

六成青年要普選

【本報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調查發現,近六成十八歲以下的受訪青年,認為立法會應全面普選。五成人同意投票是重要的,但僅得兩成三認為自己對政府的政策有影響力。受訪青年最重視候選人政綱和工作表現,他們的投票意向最受傳媒和家庭影響。負責調查的機構呼籲學校在正規課程加入選舉教育,增加青少年對立法會的認識。調查在今年五月進行,訪問了五百八十五名十四至十七歲青年。

文章編號: 20040906006002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1 ----------

港聞
A06
蘋果日報

2004-09-06

李永達遭投訴錯報講師職

【本報訊】立法會新界西候選人李永達被指向選舉事務處錯報職業資料,有關投訴已轉交警方葵青警區重案組跟進,暫列選舉投訴處理。當事人李永達及作出投訴的另一名新界西候選人伍景華均表示,警方曾要求協助落口供,但李永達稱不擔心事件會影響選情。

李稱主動披露出錯

伍景華昨表示,他於上月十日從報章獲知李永達向選舉事務處申報職業時,聲稱自己是兼職講師,但其實只是兼職導師。伍認為候選人的職業資料屬重要事項,於是去信選舉事務處要求澄清如何處理,及後葵青區一名選舉主任要求伍以書面作正式投訴,以便當局跟進。在他正式去信投訴後,選舉事務處便將該投訴轉交警方。伍景華稱,上月下旬曾有葵青警區重案組人員要求他協助落口供。

李永達承認,葵青警區重案組人員於上週三要求他協助調查,但他忙於競選事務,無暇往警署落口供,遂自行撰寫一份長達數頁的口供紙在翌日轉交警方。他重申非故意虛報職業資料,只是職員一時大意出錯所致,而今次是他主動向外披露錯報資料,故不擔心事件會影響選情。

葵青重案組正調查

警方發言人昨證實,選舉事務處於上月轉交一宗選舉投訴予警方跟進,現交由葵青警區重案組調查,暫列選舉投訴處理。根據《選舉活動指引》,候選人如明知及故意地在提名表格的重要事項內申報虛假資料,即觸犯《刑事罪行條例》,最高可被判罰款及入獄兩年。

文章編號: 20040906006001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2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只說不做
A08
文匯報

2004-09-06

葉國謙 陳雲生 促民主黨交代「買樓」真相

 【本報訊】(記者 文靖)對於民主黨涂謹申「買樓醜聞」調查小組2名成員先後公開承認自小組成立個多星期內毫無動作,多名社會人士認為這證明了民主黨在調查是次醜聞事件上採拖延手法,意圖矇混過關。他們要求民主黨向公眾公開交代,並要求廉政公署進行深入調查,秉公辦理,還市民一個公道。

「對己寬 對人嚴」令人失望

 民主黨所委託的「3人調查小組」成員之一的李誌喜承認民主黨至今並沒有再與她聯絡,而小組至今無進行實質工作。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及屯門區議員陳雲生指出,從李誌喜的說話中,大家看到民主黨是如何虛偽,民主黨這種「律己寬,對人嚴」真令市民失望。

 葉國謙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民建聯早前在報章刊登「十問」廣告,要求民主黨盡快向市民公開交代事件的真相,因為民主黨自宣佈成立的3人「調查小組」至今「全無下文」,令到市民質疑民主黨是否意圖將事件拖延到選舉之後,而從李誌喜的說話及民主黨的表現看,正好證明市民的疑慮是有道理的。

民主黨護短破壞誠信

 對於民主黨推說未能找到會計師出任調查小組成員,他感到疑惑:「我都瞭解過,要搵會計(師)好簡單。(如果)真係個個都唔理你,而自己(民主黨)又一個會計的朋友都無,搵李家祥(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都得,再唔係『彈』畀會計師公會,叫他們appoint(聘請)一個人都得,完全可以。」

 葉國謙批評民主黨在涂謹申事件上的誠信完全破產,民主黨必須為事件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不要「講一套,做一套。」

 曾到廉署舉報涂謹申事件的屯門區議員陳雲生指出,民主黨在這件事上的護短行為,破壞了其誠信及公信力,希望選民能作出明智的選擇,不要再上當受騙。

 他強調說,民主黨應該將整件事交由社會人士來調查或是廉署調查,避免給人感覺民主黨在「護短」,而且由其他人士進行調查的公信力更高。他說,市民的晴眼是雪亮的,希望民主黨不要拖延,矇混過關。

文章編號: 20040906005002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3 ----------

輕ZONE特區
A20
明報

2004-09-06

查涂謹申「二缺一」羅致光頻食檸檬

民主黨為涂謹申漏報股權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小組,本是救亡之著,誰知這個調查小組不但先遭人批評為「自己人查自己人」,更甚者是小組遲遲仍未開工,原因是找不到會計師入局。

這個調查小組成員包括民主黨黨鞭司徒華和大狀李誌喜,只欠一個會計師便能「埋班」,民主黨心戰室發言人羅致光說,他不知已接觸過多少名會計師,但無一人答應接受,難怪羅笑說:「我已經食咗好多隻檸檬啦!好酸呀!」

小組成員更質疑調查的意義,李誌喜對明記者說,廉署和立法會秘書處也會調查,她不知還有什麼需要去查,民主黨也沒告訴她要查什麼,「如果沒需要(查),就沒需要再繼續,無謂浪費時間。」羅致光回應說:「這是黨內調查,當然有需要。」

涂謹申參選九龍西直選,競選對手包括民建聯曾鈺成名單、民協馮檢基、廖成利、獨立劉千石、柳玉成名單。

文章編號: 20040906004006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4 ----------

港聞
P02
都市日報

2004-09-06

六成七青年不知立會職能

選舉 一項調查發現,大部分受訪青少年對立法會的認識不足。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超過580名14至17歲青少年。調查顯示,六成七受訪者未能正確指出立法會的主要職能,亦有超過五成三受訪者未能答對今屆立法會直選議席數目。

受訪者將於2008年成為合資格選民,但超過三成五受訪者表示,不會在下屆立法會投票中投票。其中,超過一成一表示對選舉無興趣,亦有超過一成表示對選舉沒有認識。

女青年會認為政府應加強對青少年的宣傳及教育,提高他們日後參與立法會選舉的意識。 (都市)

青年人對立會議員期望

你最希望立法會議員最能夠就哪方面幫助青年人﹖(首5項)

就業 59.5%

教育 58.3%

康樂/娛樂 52.8%

社會福利 41.7%

社區設施 41.2%

資料來源: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香港青少年投票取向及考慮因素意見》

文章編號: 20040906441001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5 ----------

論壇
C16
明報
吳康民
2004-09-06

你決定選誰了嗎?

立法會選舉只有6天,你究竟決定了選舉對像沒有?

如果說,在選民中間,有五成已經決定了投票,風雨不改,那麼他們早已決定了選舉對象,不會輕易更變。

如果說,還有兩成是搖擺不定的。所謂「搖擺不定」,即是可能投票,也可能不投票,或者是還沒有決定投給誰,仍會受這幾天傳媒報道或者親友遊說的影響。那麼這一群,正是各政黨最後要爭取的對象。

至於不投票的三成,大概是爭取不到的了。上一屆投票率不足五成,如果這次能提高到七成,那是了不起的躍進。據「香港民主發展網絡」9月1日的調查,會去投票的選民不過52.24%。民主派一向高估投票率,而且堅信高投票率對民主派有利。其實,各黨各派都在登記選民、「催谷」投票做了工夫,為什麼硬說新選民都會投向民主派?

至於我在上面說的搖擺不定的選民,因為他們的投票主意不堅定,投票的變數很大。比如,當天如果傾盆大雨,他們一定不投票。當天如有親友約了去新界旅行兼吃海鮮,他們也會不投票。至於臨時親友的遊說和偕同投票,也會影響他們的投票對象,臨時的「掃樓」對他們的決定影響不大。

傳媒渲染的醜聞對選民有影響,如果東莞當局決定在選舉日之前釋放何偉途回港,肯定會使民主黨失去許多選票。因為何一回港,立即成為傳媒的焦點,何偉途能面對記者們說些什麼呢?承認嫖妓又不是,不承認又不是。一位負面候選人的出現,對民主黨特別是九龍東的民主黨候選人十分不利。可惜至今未聞中方有此意圖,實在是泛愛國派的損失。

文章編號: 20040906004020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6 ----------

影視樂
C01
香港經濟日報
蘇盈
2004-09-06

電視
《打拼未來》 選舉戰 提升印刷服務業

  9.12 立法會選舉將至,各候選人早已左右開弓,為爭取選民支持四出拉票。但原來選舉也會為一些行業帶來龐大商機,我們這陣子收到的立會候選人宣傳單張,就是最佳例子。以新界西選區為例,87 萬 3,000 名選民乘以 12 張候選名單,印刷宣傳品可以達過千萬份,不可謂不驚人。一連兩集《打拼未來》,將會介紹兩個因選舉而生意升的行業,今集先來印刷業。

  香港的印刷公司規模大小可以相差很遠,有些還停留在家庭式經營,有些則已經超出單純印刷的業務,不斷作橫向發展。但無論是山寨廠式抑或專業顧問式服務,都要與時並進,不斷革新。

  張智開的印刷公司屬於中小企,兩夫婦由接定單、印刷、送貨全部一手包辦,但也要轉型求新,從傳統菲林印刷轉用數碼印刷,還製作了一個網頁,理想是做到利用數碼證書在網上過數,只消一封電郵一通電話就可以做生意。

數碼化加快速度

  張智開在今次選舉中最大一宗生意裏,賺了十多萬元。事實上,每次立會選舉活動,政府都會為候選人提供一次免費郵寄的服務,即是政府代付郵費,替每位候選人郵寄一次宣傳單張給選民。立法會選民多,印刷品生意額很大,但壓力也大,因為政府這個郵寄福利是有限期的,錯過期限的話,印刷品分分鐘變成廢紙,所以分秒必爭是這類中小型公司能否分一杯羹的關鍵。

  為加快交易及生產速度,張智開自言已由一個印刷人成了半個 I.T. 人。傳統印刷花在沖曬菲林的時間很長,而且要外判給沖曬公司處理,相當耗時,要臨時就內容作出修改,更加不可能。但利用數碼技術,透過互聯網收到客戶的圖樣後,只消四、五分鐘就可以印出第一張成品,彌補漫長的校對工作所虛耗的時間。但 I.T. 支援也很花費成本,像他們這類家庭式企業,便經常需要朋友幫忙。

一站式全包服務

  同樣是經營印刷公司,何亮同提供的服務則多元化很多,而今屆立法選舉也為他帶來佔全年 6% 的生意。何亮同本來經營 I.T. 公司,其後索性發展成專業印刷及設計公司。他認為知識型經濟的其中一個重要支柱,是專業的表達(presentation),由意念 、設計到推廣都非常重要,所以在經濟低潮時,他在中環租了一個地舖,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宣傳及裝潢策劃建議。

  客戶只需把要求的概念說明,何亮同就從設計、物料使用、生產、成本預算提供一站式服務。以今屆立會選舉為例,這種全包宴式服務,分擔了候選人瑣碎的宣傳配件預備工作,小如掛在候選人身上的彩旗、名片、宣傳單張,大如大型展版、banner,只需一個電話,就能一一預備,為沒有選舉經驗的候選人帶來方便。

﹏﹏﹏﹏﹏﹏﹏﹏﹏﹏﹏﹏﹏﹏﹏﹏﹏﹏

Info

《打拼未來:選舉生意經之印刷革命 》

播映日期:9 月 6 日

播映時間:7︰00 pm

頻道:有線新聞一台( 08台)



文章編號: 20040906030001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7 ----------

每日雜誌
A19
星島日報
李東尼
2004-09-06

港情周記
立會選舉 政府有驚無險

立法會選舉進入埋身肉搏最後階段,種種跡象顯示,今次反對派衝擊三十席的攻勢,將會無功而回,他們可以取得廿五至廿七席,官府的支持者在未來的立法會仍可佔多數。直選戰果未必有意外,倒是功能組別可能有出人意表的賽果。

還有七天,便是立法會選舉之期,經過兩次七一遊行衝擊和中央連番救港措施,支持和反對官府的力量又來一個大對決,誰勝誰負,下週一便有分曉。

愛國愛港陣營高層仍然聲言,反對派有力衝擊三十席,但有料老友相信,這只是一種主事者的審慎評估,現實點看,反對派要想取得三十席或以上,機會比較渺茫,他們應可取得廿五至廿七席,未能超過半數。

港島尾段還有得鬥

直選的局勢日趨明朗,民建聯在五個區每區至少可保一席,在新界西和九龍東取第二席的機會較其他區大。在港島也有一點機會爆冷多取一席,因為港島最後一席是三個排第二位的候選人爭兩個席位,包括四十五條關注組余若薇名單的何秀蘭、民主黨楊森名單的李柱銘,以及民建聯馬力名單的蔡素玉,一般估計蔡素玉會出局,不過若民建聯尾段發力追上民主黨名單,蔡素玉又發動到藏底的福建票支持,便有可能爆冷把李柱銘踢出局(同區參選的曾健成和黃錦輝難望出線)。總的而言,民建聯有望取得七至八個直選議席。

自由黨有機會奪取兩個直選議席,主席田少在新界東的選情應無意外(同在新界東參選的有鄭家富名單、劉江華名單、長毛梁國雄、黃宏發和曹宏威),但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在新界西參選還存在小小變數。

新界西是一個基層地區,周梁缺乏地區根基,但她勝在知名度搭夠,加上出盡全力宣傳,兼且食正部分不想投票給兩大陣營的選民,所以一直被睇好,就好像打牌叫「地胡」那樣,由頭到尾等食胡,如果最後力谷,應可出線。(同區參選的還有譚耀宗名單、梁耀宗名單、李永達名單、陳偉業名單、李卓人名單、呂孝端名單、鄒秉恬、查錫我)。

若民建聯和自由黨皆有理想的直選戰果,加上范太在港島取一席,合共有十至十一席,反對派只有十九至二十席。

社工建築無礙大局

至於功能組別,選情亦極之激烈,旅遊、社會服務、建築測量和金融都是戰情吃緊,但部分界別無論誰人出線,都無損親政府與反政府陣營的平衡。例如社工界,賽前被視為大熱的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有倒灶之危,現在和對手理工大學講師張超雄和社工總工會會長張國柱叮噹馬頭,鹿死誰手難以預料,但三人都算是民主派,誰當選也不會左右立法會的平衡。又例如建築測量界現任議員劉炳章亦選情告急,對手劉秀成已成熱門,但兩人都比較擁護建制,誰當選同樣差不了多少。(建築測量界其他候選人則有陳耀輝、陳佐堅及RogerNissim)。

但旅遊界的情況不一樣,現任自由黨議員楊孝華是擁護建制人士,但他面對著一場硬仗,對手是出位律師謝偉俊和原屬自由黨的旅行社東主葉慶寧。楊孝華過去十多年在選舉中未嘗一敗,他接受媒體訪問亦表示今屆可以高票勝出,但熟悉內情的人士卻認為,今次選舉將是他從政以來最大的挑戰。

旅遊界別暗湧激盪

初時大家見謝偉俊參選旅遊界,多多少少有點以為他又在搞局,謝偉俊一向言行出位,工作又和旅遊沒有直接關係,外界因此對他不太重視,不過謝偉俊慢慢露出底牌,他得到星晨旅遊創辦人林金文和康泰老闆黃士心力挺參選,背後還得到一大批本地旅行社支持,來勢洶洶。

原來過去一年在內地旅客自由行的衝擊下,旅遊業的生態起了很大變化,過去倚重外遊團、要畀面航空公司的歲月一去不返,來自太古集團的楊孝華雖有航空公司關係,對旅遊業界的影響力也打了折扣;本地旅行社急欲找出自己的代言人,謝偉俊剛好食正這一個空間,其實力不容小覷,他和楊孝華肯定有得鬥,若謝偉俊跑出,以他的反建制傾向,肯定成為反對派一員。

四大惡人嚇壞官員

講開謝偉俊,不能不講近日政界流傳的黑色幽默,人們相信今次反對派過半數的機會不大,但「四大惡人」入局的機會卻不低,這四人就是鄭大班、謝偉俊、長毛和詹培忠。

有料老友話,這個次序是按他們當選的機會來排,鄭大班是叫「三飛」,食胡機會極大(同在九龍東參選的有陳婉嫻名單、陳鑑林名單、李華明名單和梁家傑),謝偉俊剛剛講過,絕對是入局黑馬,長毛後上有力,隨時直選入局。怒漢詹已經算是情況略差,在金融服務界中,民建聯的張華峰還是被看高一線,但怒漢詹向人聲稱有幾百票在手,有理無理已經是聲勢懾人(同界參選的還有胡經昌、馮志堅和馮家彬)。

這四大惡人,隨時有兩、三個入局,他們的背景精采絕倫,做事手法出位,極其敵視官府,政府高官肯定有排受。有料老友慨歎,他們入了局也不是壞事,反正他們是市民選出來的,就讓他們大搞一場,看看對整個政府的運作是好是壞。

有料老友話,如果他們今屆「四大惡人」一齊入局,下一屆便可能變成八個,就好像傳媒那樣,一張報紙出位,張張報紙倣傚,到時立法會便「無眼睇」了。

兩大勢力 拉成均勢

總結功能組別的形勢,反對派有可能由上屆的五席,加入旅遊界謝偉俊的一席,變成六席(但要資訊科技界的單仲偕頂得住譚偉豪,不讓譚爆冷出線),加上直選的十九至二十席,總數有廿五至廿六席,上屆有廿三票反政府鐵票,來屆便有廿六票。

若出現這個局面,局勢不致於一面倒,選舉後新加入議會的生力軍,有九個是建制派,八個是反對派。由選舉委員會變成直選的六個新增議席中,建制派取去三席(范太、田少和周梁);以黨為本位計算,民主黨由十一席跌至八席,四十五條關注組由兩人增至四人,民建聯由十席加至十三席,但若扣除工聯會的四席,立刻又打回原形,自由黨由七席增至八或九席,自由黨和四十五條關注組雖然略有優勢,但各方勢力大致有個平衡,若出現這種狀況,在特區政府眼中,已經算是有驚無險了。

文章編號: 20040906003020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8 ----------

港聞
A12
大公報

2004-09-06

曾鈺成旺角歌舞拉票

【本報訊】繼前晚在深水埠麗閣村舉行聯歡會後,民建聯九龍西候選團隊曾鈺成、鍾港武、李慧瓊昨日先後於旺角行人專用區和深水埠富昌村舉行造勢活動,為立法會選舉作最後衝刺。

距離立法會選舉投票日還剩六天,民建聯九龍西候選團隊曾鈺成、鍾港武、李慧瓊昨日亦馬不停蹄,穿梭於旺角和深水埠區,以唱歌聯歡的輕鬆手法,進一步拉近與區內居民的距離,爭取選民支持。下午三時正,三人首先現身旺角行人專用區,與在場逾百支持者和路過的市民載歌載舞;昨日天朗氣清,艷陽高掛,加上是週日假期,不少家長帶同子女一同出席活動,令平日已是摩肩接踵的行人專用區更添熱鬧。

中國奧運金牌運動員代表團將於今日抵港,展開一連串的訪問活動,三人一上台首先合唱一曲《中國人》,緊貼社會脈搏。熟悉的音樂一響起,在場的支持者亦合著拍子,拍手和應,令台上台下的距離瞬間消失於無形,隨之而來有李慧瓊獨唱的《中國夢》。

同區候選人包括民協馮檢基、廖成利分拆的名單、民主黨涂謹申名單、獨立人士劉千石及獨立人士柳玉成名單。

文章編號: 20040906002007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49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無言以對
A11
文匯報

2004-09-06

民建聯提3項要求 「民主派」無言以對 民主黨拒承諾不再訪美

 【本報訊】(記者 戴慶成)在昨日一個立法會選舉論壇上,民建聯新界東候選人劉江華向「民主派」提出3項要求:承諾日後不再訪美和美國官員舉行「秘密會議」;不支持大灑金錢式的福利主義;劉慧卿要表態不支持台獨。但一眾「民主派」候選人卻支吾以對,竟然聲稱論壇時間不多、不會回答這些「無聊問題」,引起現場一片噓聲。

 港台昨日舉行新界東立法會選舉論壇,出席的候選人有以劉江華為首的民建聯名單、港進聯的曹宏威、自由黨的田北俊、以鄭家富為首的「七一連線」,以及獨立人士黃宏發和梁國雄。

「民主派」大耍「自由牌」

 在論壇上,「民主派」繼續大耍「自由牌」,聲稱本港早前發生的封咪事件反映本港自由受到「打壓」,故選民要出來站他們一票,以抗衡這種「不公平現像」。劉江華立刻反駁說,封咪事件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已經充分說明,名嘴鄭經翰封咪是為了參選而鋪路,並非其人身自由受壓迫,故「民主派」此舉是威脅市民。

 接著,劉江華提出以下3大要求,要求眾「民主派」候選人在日後做到:一,民主黨不會再每年去美國見他們的「國家安全顧問」,開秘密會議;二,劉慧卿不會支持台灣獨立;三,「七一連線」名單內的蔡耀昌不再高舉高福利主義政策旗幟,要求政府大灑金錢,欺騙市民。

 面對劉江華義正詞嚴的質問,前線的劉慧卿竟只低頭不語;民主黨的黃成智則不肯正面回應到美國密會美國官員的問題,反而指稱劉江華「都去過美國,見過外國人,但也沒有和別人交代」,然後更聲言,「(劉的問題)這些完全不是問題」。

蔡耀昌反指劉江華「屈得就屈」

 當劉江華再追問時,另一位「民主派」人士蔡耀昌亦辯稱道,「劉江華屈得就屈,我們不需要回應,因為我們一向堅持民主,堅持公義。」

 有見「民主派」人士由始到終都沒有回應這個問題,劉江華其後在自由發言時段中,再次提及這個問題,要求民主黨正面回應。民主黨的鄭家富終避無可避,卻又不甘心地稱:「我不會再花時間去答你這些無聊的問題,我們不覺得去訪問其他國家是朝聖。」然後轉頭問另一位候選人田北俊其他問題。

文章編號: 200409060050030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0 ----------

新聞甜品
A20
明報

2004-09-06

阿牛余若薇賭一餐

立法會選舉尚有6日,泛民主派寄望谷高投票率,爭取更多議席。參選港島的「阿牛」曾健成十分樂觀,認為投票率可過七成;正為民主派在港島取4席而煩惱的大狀余若薇,為此跟阿牛輸賭,若真過七成,她請阿牛吃早餐。

余若薇在民主動力造勢大會公開這次輸賭時,排余若薇名單第二的何秀蘭就即時加碼,說若過七成,會請阿牛吃午餐。阿牛即時對台下的妻子說:「老婆,我13日晚會變得很肥,準備張大些的床給我。」參選港島區的還有民主黨楊森名單、民建聯馬力名單、獨立范徐麗泰、獨立黃錦輝。

文章編號: 20040906004006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1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群情澎湃
A07
文匯報

2004-09-06

蔡素玉:中產一樣看好民建聯

 【本報訊】(記者 曾少妍)民建聯實幹的形象深入民心,向來得到基層市民擁戴,但港島候選人蔡素玉強調,民建聯同樣得到中產人士認同。她呼籲市民要考慮社會的穩定,在立法會選舉中集中票源,支持民建聯在港島力爭兩席,以平衡社會的聲音。

西裝友當街打氣支持

 蔡素玉昨日在造勢大會上透露,民建聯得到不少市民支持,其中不乏中產人士,「好多中產人士都同我講「你要贏呀」、「我地支持你」等鼓勵說話。記得有次我在太古坊宣傳,有個30幾歲、著西裝的男士同我講:「香港要靠你地頂住牛鬼蛇神呀!」」她與在場市民分享得到支持的喜悅:「有次我嘅助選團喺淺水灣拉票,一班打赤膊的年青人,接到我地張宣傳單張都話:『蔡素玉?得!支持佢!』令到我班助選團好開心,仲即刻打電話畀我報喜。」

 除了得到中產支持,蔡素玉承認民建聯有一定的隱性票源;但她強調,不能掉以輕心,團隊會繼續努力,「港島有6席,我地民建聯只係想拿少數,希望藉2席平衡聲音,平衡參與。」她呼籲選民:「希望大家集中票源支持我地,無投開我地嘅,都考慮香港的穩定,支持民建聯。」

民主黨「美國行」害香港

 另外,對於她日前在論壇上,重提民主黨出席美國聽證會一事,蔡素玉表明,「我地重提民主黨到美國一事,係因為大家都關注,而作為從政者都要關心。」她強調,民主黨與美國負責情報工作的人士會面,理應向市民表明他們的談話內容,「如果民建聯同內地安全部面談,都要同港人交代啦,更何況民主黨同外國情報官員會面。」她質疑,美國近日有意修改對香港的政策,亦可能與民主黨「唱衰」香港有關,她促請民主黨盡快交代年初與美國官員會晤的談話內容。

文章編號: 20040906005001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2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爭取權益
A10
文匯報

2004-09-06

梁劉柔芬力推粵省港商協會 協助內地港商與地方政府溝通

 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競逐連任的紡織及製衣界議員、自由黨的梁劉柔芬首遇獨立人士關鑑元的挑戰。有業內人士形容,關在業界代表性不強,相信梁太可「輕易取勝」。不過,梁劉柔芬並沒有鬆懈,在加緊拉票的同時,繼續為業界爭取權益,可說是「忙上加忙」。 本報記者 邱萍菲、梁祖蓮

 梁劉柔芬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過去一直有不少在內地投資的業界廠商向她表示「孤軍作戰」、「勢孤力單」,故她正致力推動成立「廣東省港商協會」,推動珠三角的業界互通訊息、彼此協助,「團結力量,收集業內訊息橫向發佈,並代表業界與廣東省或其他政府部門商討,起到互助作用。」

 能否成事?她笑說,自己所接觸過的業內人士都贊成這個構思,但要落實還要與廣東省有關部門和中聯辦商討,暫時無法估計落成與否,但有業界的支持,她將積極遊說各方,玉成美事。她更希望該協會可以成為「總舵」,再逐步將類似的中介平台推廣至其他省份,建立「分舵」。

 堪稱紡織及製衣界「阿姐」的梁劉柔芬,自宣佈參選的兩個月來,即奔波於深水埠、長沙灣、荔枝角、觀塘、荃灣等工廠區,每一幢廠廈、每一個選民的公司,她都親自造訪,向選民詳細解釋自己的政綱。

指紡織製衣非夕陽行業

 在「洗廠」過程中,梁太對業界的困難瞭解更多,包括人才的需求、實際運作的技術、內地稅制問題等,她一一記錄下。「我經常舉辦座談會,和業界分享,但有些廠商很忙,我也未必能夠全部聯絡上,選舉是一個最好的機會,走了一遍,知得更多……很多業界要求有人幫到他們出到聲,團結起來共同為業界工作,不要讓外人以為紡織及製衣業是『夕陽行業』!」

文章編號: 20040906005002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3 ----------

大公評論
A18
大公報
喬峰
2004-09-06

點擊 名人
選情告急何俊仁自亂陣腳

錯把運動場上的熱身賽當作勝利的成果,沾沾自喜於泛字軍的選情一定順順當當無風浪,誰知道世事如棋來個天翻地覆,剛爆完何偉途事件又爆出涂謹申事件,這些中國人最厭惡的涉及道德醜聞,令泛字軍一夜之間亂了陣腳,選情也為之直線下滑,誰都不知道明天上帝是否會憐憫他們,如果真的遭遇滑鐵盧戰役,真不知到時如何收拾殘局,恐怕就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硬闖屋苑撈選票

何俊仁,民主黨的骨幹,招兵買馬參加新界西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曾幾何時他信心爆棚,認為一定可以再穩坐議事堂一席位置,卻料不到選情每下愈況,形勢不妙,於是只好大張旗鼓進軍每一寸新界西土地,務求能把失去的選票挽回多少算多少。

身為律師的何俊仁,沒有理由不懂得如果人家屋苑不讓進行選舉的宣傳活動,就得老老實實莫涉足人家的範圍。但有誰知道選情變得如此告急,也就只好懂裝不懂,看看能否矇混過關,即使在這些屋苑撈得的選票不多,也可以幫補一下告急的選情。由是何俊仁容許他的助選團,到屯門龍門居這個業主立案法團一再重申不能容許選舉活動的屋苑里拉票,終於引來了業主立案法團的警告,甚至把這些違規的行為拍攝下來準備向選舉委員會投訴。

何俊仁高明就高明在對於這些明知違規的事,自己從來都不會去插手沾上一丁點兒邊,反正有人為他出頭做工夫,自己站在背後指指點點,不但隱蔽而且更安全。他知道要令自己的拳頭更加有力,要先把拳頭縮回來,試探之後再出擊,就可以不致慘敗收場,於是他才讓助選團擅自去闖龍門居,如果闖龍門居成功,便可以如法炮製施於其他有規約的屋苑,如果失敗了,便把拳頭收回來作罷。反正有事發生他不在場,還可以主人的身份看看形勢如何發展,再想想拳頭是伸出去好還是縮回來好。

業主不容違規行為

香港社會,不論哪個行業,都會有一些闖蕩新天地的人

,他們堅忍執著、勤奮努力,卻又膽識過人,他們敢於向社會名流挑戰,敢於同名流較量。這往往是那些名流所懼怕的。就像龍門居的業主立案法團,明知那些助選團的背後有一個大名赫赫的律師何俊仁在撐腰,一樣不容許他們的違規行為得逞。

忽然想起唐詩四句:「自問彭城子,何人授汝顛?酒腸竟似海,詩膽大於天。」這是讚人文才了得的話,但若作如下的更改,並且套於何俊仁身上,似乎也很貼切:「責問何俊仁,何人授汝顛?明知闖禁地,皆因非我身。」平仄自然不曾考究過,但文字就與上述的個案完全吻合。

如果要問身為律師的何俊仁怎麼會知法卻縱容其助選團龍門居拉票,或許那是因為民主黨的選情過於告急之故,急病亂投藥,大家認為是不是可以饒過何俊仁這一遭呢?

文章編號: 20040906002009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4 ----------

隔牆有耳
A23
蘋果日報
李八方
2004-09-06

隔牆有耳
張華峰 傳受中方支持

講開立法會選舉,金融服務界有五個人爭,睇落都幾激烈,唔知係咪因為咁,近日界別內傳出中聯辦又再發功,背後遊說力挺全國政協張華峰。

其實喺幾個月前,已有消息話中聯辦會幫張政協,但其他幾個候選人都有意見,好似本身都係全國政協嘅現任議員胡經昌,聽講直頭去咗投訴,而港進聯嘅馮志堅、前任議員詹培忠及自由黨馮家彬,都同中方有偈傾,冇理由俾人獨霸中方支持嘅招牌,事後中聯辦真係冇介入。

今次又再傳出中聯辦出手,可能真係選情告急,但有該界別人士話,咁搞落去,佢地界別只會愈來愈鬆散。好似搞選舉論壇咁,幾個證券經紀團體各有各搞,所以有局中人話,想經紀界團結都幾難。

文章編號: 20040906006007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5 ----------

要聞
A02
星島日報

2004-09-06

三大黨均稱 不受影響

除了民主派團體外,一向被視為親港府的民建聯及自由黨,都有接受過美國組織 NDI的協助,各大黨均強調,與 NDI接觸時已知道他們的背景,有信心不會受他們影響。

民主黨稱受助不影響理念

民主黨中常委陳竟明說:「我們早已加入民主黨,有自己的理念,除非是 NDI要我們組黨,這才會影響到我們,香港是個國際城市,有不同的交流實屬正常,我以前曾住過華盛頓附近,莫非我就是美國間諜。」

陳竟明表示, NDI通常都是請他們的僱員或學者在香港參加工作坊,甚少邀請他們到美國,他並強調很多時都要「央求黨員」參加,有時 NDI舉辦的工作坊亦未必適合他們。他舉例指,香港立法會選舉用比例代表制,他們無這方面經驗,近來都無與他接觸。

民建聯政策委員會主席蘇錦樑表示,這些只是一般的跨黨派訓練講座,他每次要找十多個黨員參加,例如青年民建聯的黨員。

自由黨:料無政治企圖

自由黨總幹事史文鴻強調, NDI是非黨性組織,他們在內地及全世界都有活動,相信他們只是想提升社會對民主的理解,自由黨與他們接觸不會有任何影響。本報記者

文章編號: 20040906003020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6 ----------

港聞
A06
成報

2004-09-06

新東民主派搶田少票源 自由黨面臨左右夾攻

距離9 . 12立法會選舉進入倒數階段,泛民主派以及親政府陣營都趁昨天是投票前最後一個星期天,總動員舉辦各色各樣的造勢大會,力谷選票,其中泛民主派「大曬冷」動員近五百人在遮打花園集會,目標要推高今屆投票率達至六成;民建聯則化整為零,不用中央統籌造勢,分散五個地區各自舉辦誓師。

昨天是選舉前最後一個星期日,差不多各個地區都有不同派別的造勢大會。其中泛民主派便召集各路人馬,在遮打花園舉行近五百人的誓師活動以示團結,五個地區的民主派候選人,以不同形式方法,如跨欄、劈西瓜及唱歌等,力斥保皇黨的不是,更呼籲市民在下週日前往投票,冀將投票率推至逾六成的歷史新高,再向中央續爭07、08年雙普選。

泛民主派繼續打「告急牌」,新界東的7.1連線名單候選人力數同區候選人自由黨主席田北俊三不是,包括為23條轉軑、容許官商「私相授受」,以及在立法會內反對九成民生議案。在名單內面臨出局危機的黃成智承認,自由黨票源不穩,是主要的「搶票」對象。

民主派 500 人誓師示團結

泛民主派團結一致造勢、展示團隊力量之時,親中陣營的民建聯則各自分區出擊,五個選區各以獨特方式向選民埋手,例如港島區有福建社團造勢大會;新界東的劉江華則進行海陸空式拉票行動;新界西譚耀宗繼續在地區與居民打交道;九龍東和九龍西候選人分別在旺角及黃大仙作最後衝刺,沒有統一造勢活動。

蔡素玉同鄉會千人吶喊

在港島區要與民主黨李柱銘對決第六席的蔡素玉,則獲逾千名福建同鄉雲集維園,聲言會動員逾卅萬鄉親投票予民建聯,確保蔡素玉議席不失。面對逾千同鄉搖旗吶喊,蔡素玉表現激動,承認刻下仍處於「五五波」局勢,但有信心與馬力雙雙晉身新一屆立法會。

民建聯將在最後階段的拉票周內,向選民發出清晰信息,呼籲選民集中親中票源,但蔡素玉沒有回應是否向范太「搶票」。

據知民建聯原定在前天進行大型造勢活動,最終卻取消。有指民建聯避免與民主派打對台才決定取消,以免社會再出現對抗情緒。亦有知情者指出,內部分析意見發現,地區團隊各自按該區特色進行宣傳,效果比中央統籌反而更好。

文章編號: 20040906029000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7 ----------

要聞
A01
香港經濟日報

2004-09-06

社評
做精明選民 察問候選人政綱

  立法會選舉拉票已到了最後一周,選舉氣氛升溫,可惜焦點仍在醜聞或空泛的口號之上,政綱討論乏善足陳。選民有權利,亦有義務善用餘下一周,細閱甚至追問各候選人政綱,為香港未來投下舉足輕重的一票。

  隨著立法會投票日逼近,在各式的論壇上,不是有關醜聞的回應,就是空泛的口號爭拗,故爭論雖熱鬧,甚或火花四濺,但對選民瞭解候選人的具體政策與價值取向,作用相當有限。

空喊口號 難擔議員職

  例如民主派候選人,很多只主力抨擊愛國愛港派支持二十三條立法、反對○七○八年雙普選;不少愛國愛港派亦只集中力陳,若民主派贏取立法會過半議席,將損害本港政治穩定,殃及經濟發展。

  可是,除了上述問題外,香港還面對很多難題,如政府施政失效、財赤高築、失業嚴重等,選民希望知道候選人對跨越這些難關,有甚麼建議,但這些方面的具體政綱卻大多付之闕如。

  更令人失望的是,部分候選人指立法會議員並非執政,故候選人的政綱並不重要。此無疑低貶了立法會的重要性,香港政制雖是行政主導,但立法會手握監督政府施政、與政府協力制定法例的權力,對香港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力。

  尤其在現時政府弱勢下,政府施政更每每要考慮議會的反應,要贏取議會支持,才能較順暢地推行政策、落實管治,推動香港逐步走出目前的政經困局。因此,到底候選人在具體政策領域上有甚麼取向和建議,其實十分重要,單是揮舞民主自由,或繁榮安定,或只是追打政府錯誤的旗幟,遠不足夠。

  選民有需要更掌握候選人的政綱,在這方面,雖然傳媒受到篇幅和時間所限,難以詳述,但現時選民已收到各候選人的宣傳單張,選民有義務看清楚各候選人的政綱究竟如何,對具體問題有否立場與建議,並以此作為投票的重要考慮。

有權投票 有責看政綱

  若選民認為候選人的政綱交代不足,就應要求他們或其助選團回應,例如他們是否贊成政府加大力度節流、是通過削員還是減薪;是否贊成開徵銷售稅;是否贊成增加醫療收費,改善公共醫療收支平衡;是否贊成進一步開放輸入人才等。

  壓力團體亦有其角色,應就其關注範圍,要求候選人交代具體看法與政策,例如海港保護、教育改革、勞工政策等,並羅列不同候選人的回應,讓選民瞭解他們的政策取向與承諾,作出比較,此既可助選民作投票決定,更可以此日後問責議員。

  一個成熟的民主政制,不單要有熱誠、正直、對政治與政策嫻熟的候選人,更需要有理性、負責的選民,在四年一度的投票中,願意花時間細心閱讀和比較各候選人的政綱、考慮他們過去的工作表現與承擔、詢問候選人對具體問題的具體建議,在週日投票時,對能代表自己心聲的候選人投下神聖一票。

文章編號: 20040906030005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8 ----------

港聞
A22
東方日報

2004-09-06

七‧一連線被指欺騙選民

【本報訊】新界東泛民主派的七‧一連線名單被批評欠光明磊落。獨立民主派候選人黃宏發指,七‧一連線分屬多個黨派的候選人為爭選票隨意結盟,甚至候選人所屬的政黨身份也隨時可改變,「蔡耀昌上屆代表前線參選,這次卻代表職工盟」,他們沒有統一的政綱,結盟參選後亦沒有協議未來合併為同一黨派,有欺騙選民之嫌。

由九一年開始參與立法會地區直選的黃宏發感嘆,立會選戰兩派對壘使中間派的獨立候選人「兩邊都不是人」,使本屆立法會選舉成為歷屆直選中最不明朗的一次。

七‧一連線名單候選人蔡耀昌則回應指出,名單中的七名候選人寄給選民的宣傳單張中,清楚說明了七人追求民主的共同理念,同時也說明每個組織各自的政綱,不存在欺騙選民的問題。

劉江華狠批民主黨劉慧卿

蔡耀昌又表示,他既是前線成員,也是職工盟的成員。上屆他代表前線參選是因為職工盟並沒有考慮支持劉千石、李卓人外的其他候選人,而本屆他獲職工盟支持,所以代表職工盟參選。

而七‧一連線另一候選人湯家驊感到選情嚴峻,稱現時談論是否受「鑽石名單」拖累已為時過遲,只寄望選民將選舉視為民主及保皇之戰,少一票民主便會多一票保皇。

新界東民建聯候選人劉江華昨在一論壇上,嘲諷民主黨搞民主要去美國朝聖,又點名指前線劉慧卿支持台獨,職工盟的蔡耀昌倡議高福利主義,直斥泛民主派的組合其實只是在「扮民主派」。鄭家富則說不會花時間去回應這些無聊問題,反指劉江華一直說要和諧,但卻不斷挑釁。

文章編號: 20040906032009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59 ----------

龍門陣
B12
東方日報
劉天賜
2004-09-06

守龍門
千奇百怪話選舉

九龍東選區戰情激烈可冠全港,偽民主黨黨員李華明及胡志偉近期支持度下滑,在緊急關頭先把同名單黨員何偉途「踢出」。這是釜底抽薪之計,迫於無奈要如此「斬」臂保頭矣(棄卒保帥實在太尖酸了)。記得兩周之前,李華明引述何偉途妻之言,怎樣怎樣被「屈」,言下之意,何君觸犯內地「嫖妓」之罪,是「政治迫害」。

本欄早前作出評論,此事不可輕信任何一方,需要待何君「出冊」始作交代!現在李華明「棄」何,留下他與胡志偉自彈自唱,間接意味何偉途受懲一事非「政治迫害」了。老實說一句,李華明名單本來十分穩陣,如今嘛,包尾有份矣!益曬「大班」鄭經翰。鄭君深入民建聯腹地拉票,此條橋甚為「攻心計」也。此日,他遭大批阿伯包圍,粗言辱罵指他「漢奸、走狗、賣國賊、衰過林彬」!批鬥之後,大班若無其事,中正他「苦肉之計」也。這班阿伯,對鄭君無好感,只知道他「與偽民主黨裏應外合」、「竊取商台公共電波為偽民主黨開路、開聲」,而偽民主黨乃逢中必反的反共組織,盲目反共,勾結美國極右勢力支援,這都是阿伯們深惡痛絕的事也。

可惜,他們的文化水平、學識、視野、邏輯等水平不高,不能一針見血指出鄭大班及他支持的偽民主黨對不住香港人的地方(不必對不住中共政權),一腔怒火,化成問候鄭君娘親粗語,這一來,受罵的鄭君得分,阿伯失分,愈罵得兇愈得分了。鄭君參選,為的是名耳,被秀茂坪阿伯大罵,聲名大噪了,將來獲不獲選,尚屬其次,他已成功地成為「被盲毛阿伯辱罵的英雄」了!惟是鄭大班乘機陷民建聯組織「包圍隊」,此事毫無實證,何必訴諸猜想?包圍咪包圍囉,阿伯們在眾目睽睽之下不會打人的,打人也有警察來救嘛。扮演「弱者」,扮演被「阿伯」圍剿的「英雄」,一時諗唔清楚而已。總之,今次九一二立法會選舉,一定多戲睇,千奇百怪,詭計百出。

評論員:劉天賜

文章編號: 20040906032016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60 ----------

港聞
A06
新報

2004-09-06

飛拖鞋踢走失業 劈西瓜砌低保皇 泛民主派 總動員造勢

面對民主派兩次出現醜聞,泛民主派昨在立法會選舉倒數第六天,總動員舉行選舉民主造勢大會,以各種形式為民主派候選人打氣,並彰顯民主派團結,九龍東候選人李華明強調無懼風雨,永不言棄,而涂謹申則為醜聞向眾人道歉,期望大家原諒他的疏忽; 另造勢會不時群情洶湧聲稱要踢走兼「砌低」保皇黨。

這個名為「全城創紀錄‧投票愛民主」、在遮打花園舉行的造勢大會,連同助選團及支持者,共有數百人參加,民主動力召集人鄭宇碩表明,泛民主派希望今屆選舉投票率「60% + 」,超逾六成,希望選民思考今次選舉意義,關乎香港前途,要投票支持民主派人士。

在大會上,各區民主派候選人團體輪流分批上台,以各種形式造勢。新界東以「飛拖鞋」踢破「壟斷」、「失業」、「官商勾結」紙板造勢,鄭家富發言主要針對同區對手自由黨田北俊,鄭稱七一連線要揭破自由黨保皇黨面目,他說田北俊在七一後做了人民英雄,「但點解要等七一市民上街先轉軑,如唔係保皇,根本唔駛改立場」。

鄭家富主攻田北俊

九龍西方面,涂謹申、劉千石及馮檢基等候選人則選擇合唱《民主香港》,馮「力砌」曾鈺成,指民建聯早在去年深水埠區議會時,已投票反對零七及零八年普選,更早於中央持反對立場。涂謹申則就自己租用辦事處一事一再向眾人道歉,並呼籲大家共同繼續奮鬥。

新界西方面,眾民主派候選人則齊「劈爛」西瓜,比喻齊齊打倒民建聯等保皇黨。李永達稱新界西選情予人印象很亂,有人說民主派是勾心鬥角,但現在眾人是聯手「砌低」保皇黨,民主派有信心在此區取得六席。

九龍東方面,眾候選人表現奧運劉翔項目跨爛,最後跨出六成投票率的欄杆。本報記者報道

文章編號: 20040906033012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61 ----------

港聞
A07
新報

2004-09-06

「輸人不輸陣,輸陣就無臉」福建同鄉 撐馬力蔡素玉

民建聯的立法會選 舉候 選人馬力及蔡素玉昨日獲福建社團聯會支持,在維園舉行造勢大會,超過一千名福建鄉親揮舞彩旗,用福建話高叫馬力、蔡素玉「當選、當選、當選」。

福建社團聯會在維園舉行造勢大會,全場掛滿他們支持的馬力及蔡素玉的照片,以及色彩鮮豔的旗幟,過千名福建鄉親參加,他們為顯示團結齊心,大部分人都一家大細到場,而大大小小的福建社團,數目逾八十個。

在場向社團老大敬茶

福建社團聯會執行主席李群華在台上用福州口音呼籲鄉親把他們送入立法會,他高聲呼叫:「輸人不輸陣,輸陣就無臉。我們要齊齊在九月十二日投票,投給一號馬力及蔡素玉。」執委施子清就表示,現時香港有一百萬福建人,大家應支持自己人,而民建聯一向是愛國愛港的政黨,福建人都認同的;台下的群眾就以掌聲回應。

蔡素玉致詞時表示,自從九零年參選以來,不論風雲變幻,始終得到福建社團聯會的支持,她非常感動。縱使今屆選舉形勢嚴峻,無論結果如何,她都會繼續為鄉親服務。蔡素玉又以福建話說:「請鄉親支持」,她更激動得熱淚盈眶。

蔡素玉最後以福建傳統方式,向在場的社團老大敬茶,助選人員就播放福建人喜愛的歌曲「愛拼才會贏」,競選口號更此起彼落,鑼鼓喧天,氣氛激昂,好像過年過節一樣熱鬧。

另一方面,民建聯新界東的候選人劉江華昨日亦舉行千人造勢大會,他們在沙田沙角村起步,沿城門河走到沙田公園,途中得到不少市民支持,加入巡遊。助選人員放彩色汽球上升,將熱烈的氣氛推高至頂點。

劉江華入K 場拉選票

劉江華致詞時表示,他為了今次選舉,走到沙灘、走進卡拉OK房間,接觸青年人,希望得到年輕人的支持。他認為,現時形勢仍然嚴峻,但團隊依然會不受干擾,以忘我精神,爭取選民的選票。他又表示,民建聯會以中國女排在奧運獲得金牌一戰的精神,戰至最後一分鐘。

競選團隊穿過石頭公園、乙明村、過城門河,到達沙田公園,他們沿途高叫「支持民建聯」、「穩定為民主和諧建未來」及「大家要爭氣香港人更爭氣」等口號。雖然眾人在酷熱天氣下,汗流浹背,但他們精神旺盛,口號愈叫愈大聲。

本報記者報道


文章編號: 20040906033011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62 ----------

新聞-政策政情
P05
信報財經新聞

2004-09-06

蔡素玉鞠躬哽咽謝鄉親

  多名親中派立法會候選人昨天亦趁立法會選舉前的一個星期日,舉行造勢大會最後衝刺。

  民建聯港島區名單排行第二的蔡素玉昨天出席香港福建各界社團專門為她而設的動員大會,眼見逾千名鄉親父老的熱心支持,她不禁鞠躬哽咽說:「感謝鄉親的無限愛戴、無私奉獻。」

  蔡素玉事後接受訪問時指出,有信心與排在名單首的民建聯黨魁馬力雙雙晉身立法會。她透露,馬力最快要在投票日前一、兩天才會亮相,現在是「身不由己,醫生大曬」!

  民建聯各區候選人亦在多個地區呼籲街坊「全家總動員,支持民建聯」,夥拍工聯會陳婉嫻的民建聯林文輝昨天出席一個公開場合時表示,不擔心陳婉嫻近日的負面新聞對他們的選情有影響。林文輝說:「市民的眼光是明亮的,是會看到誰是真正長期為他們服務,市民是從長期去考察一個議員。」■

文章編號: 20040906391003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63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