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港聞 A11 |
大公報
|
2004-08-11 |
民調淪為選戰工具 |
立法會選舉期間的民意調查,幾乎都是「一面倒」由「泛民主派」支持進行的,其社會影響力越來越為某種政治勢力所操控。一些民調結果明顯是選擇性地公佈,再加上負責人的背景、政治傾向,令選民更難相信其客觀與公正性。 在近年的多次選舉中,不少市民對「民意調查」奉為圭臬,相信無誤。但,眼所見是否真相之全部? 港大鍾庭耀在近年選舉中包辦了投票日的票站調查,一直有人說,經電子傳媒報道票站調查走勢,其「現場感」會對選民投票意向造成一定影響。台灣的《選舉罷免法》更明確規定,投票前十日不得公佈民意調查,以免影響選情,因此各民調都爭相在「冷靜期」前公佈。這都證明,民意調查在「選舉工程」中佔有一個不可低估的位置。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民意調查真的是攻不破的科學堡壘,能客觀絕對如實反映選民意向的話,為何會有那麼多機構爭相發表自己的民調?同一機構做的民調,不同時間為何又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還是,民調是否可以被製造出來,充當權力集團為達到某種目的的工具?民調又是否成了選舉大戰役中的一個「子戰場」? 背後都由「思匯」贊助 立法會提名期在七月二十二日展開,八月四日結束,為期兩個星期,是今屆選舉最關鍵的時刻,因為各區候選人如何組合名單,將會影響選舉最終結果。在提名期首日,就已有一個由鍾庭耀負責的港大民意調查高調地發表,詳列各區參選人的「估計得票率」 (調查 在七月初至七月中進行,所有人當時仍未 報名參選);提名期結束後,又有一個由浸會大學過渡期研究計劃負責人戴高禮進行的民調。兩個民調巧合之處,是背後都由「思匯政策研究所」贊助進行。 製造悲情分化異己 「思匯政策研究所」的行政總監,是「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前香港民權黨主席陸恭蕙,其研究總管則是前民權黨首席研究員何麗莎。 提名期首日公佈的民調,其中一個被廣泛報道的觀點,是自由黨有機會實現「零的突破」 (地區直 選),民調結果顯示,田北俊的支持度達到百分之十六點二,僅次於同是新界東的民主黨鄭家富百分之十七點三,這個結果令一些人感到意外,因為雖然田北俊擁有全港知名度,但畢竟是直選新丁,選舉仍未正式開始便有如此高的支持度不免令人感到意外,加上鍾庭耀同時即發表評論,指「泛民主派」組成「鑽石名單」不智,亦無形中為「民主派」製造了悲情,暗示「民主派」要取得好成績仍要努力。 該民調的另一焦點,是九龍東的陳婉嫻將以百分之三十三點一的高票當選,比第二位的民主黨李華明 (百分之二十點三) 尚多出超過一成選票;反而同是民建聯的馬力在港島就只有百分之三點八支持,蔡素玉亦只有百分之五點五支持。究竟這個剛好在提名期首日就公佈的民調,其中有什麼含意?有沒有企圖造成分化對手或者打擊異己的效果?又或者對提名期結束時的大局有什麼影響?這都是一些不便明言的「陰謀論」,唯事實上,自從民調結果推出,提名期內的確出現很多大小「波瀾」,哪一個區誰分拆名單誰忽然空降,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當中的戲劇性發展,很難令人相信與民調結果無關。 選擇性公佈欠公正 提名期結束後,各地區直選名單已塵埃落定,當時公佈的民調,焦點就落在不同政黨的支持度上,民調指「四十五條關注組」是最多人滿意的政團,支持度達到百分之七十七之多,其次是民協、職工盟及民主黨,最令人不滿的是民建聯,只有百分之二十二支持。只要想想是誰在背後擺佈民調,這個結果就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思匯政策研究所」週一再發表最新民調,「思匯」的 網站公佈的民調結果,明顯看出是選擇性地公佈調查結果,縱使我們可以假設有關調查是公正地進行,但在選擇性地公佈結果下,實際造成的效果,仍是誤導性的,倘若加上負責人的背景、政治傾向,對於這些民調,我們更難相信其客觀與公正性。 一面倒暗助「民主派」 從外國選舉經驗得知,民調由於其背後操控力量,很難做到完全中立及客觀,不同政治背景的機構進行的民調,令人花多眼亂,結果是多數選民認為所有民調皆不可信。民調作為一個兵家爭奪的戰場,亦是不爭的事實。唯有香港的情況有點不同,選舉開始至今,可以看到民調幾乎都是一面倒由泛「民主派」支持進行的,其結果與實際發揮的影響力,更越來越易為某種政治立場所操控。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2006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 ---------- |
香港新聞 A14 |
文匯報
|
2004-08-11 |
李柱銘又打悲情牌 |
「明星政客」雲集的港島區,選戰高潮迭起,雖然多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該區6個席位中,有5個大抵已「塵埃落定」,將由馬力、范徐麗泰、余若薇、何秀蘭、楊森取得,但未到最後一刻,仍不知「鹿死誰手」,尤其是新增的第6席,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為爭一席,有候選人務實工作,有人卻訴諸以宣傳技倆,吸引市民的注意。 自憐高齡 耍勢危牌 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與思匯政策研究所早前進行的民調顯示,民主黨名單支持率僅為23%,扣除讓首位的楊森入選的16.7%,餘下的6.3%能否一併把李柱銘送入立法會,則為未知之數。身為「選戰老江湖」的李柱銘立即趁勢大打「悲情牌」、「勢危牌」,聲言「咁大個仔都未試過咁危急」,又形容是次是與民建聯蔡素玉的「殊死之戰」雲。他甚至連自己的年齡也拿來做文章,聲稱自己已66歲,今次不贏,下一次也不知有冇得做(議員)。 李柱銘選情是否真的告急?有政壇中人分析,港島區的戰情確實「膠著」,但民調結果素來不能反映全局,反而因為支持率的「高低立見」,容易成為候選人「悲情」選舉策略的有力根據。尤其是李柱銘幾乎每次參選都玩此招,已成慣例。 不過,他的「告急論」連其同路人、「民主派」的何秀蘭亦立刻反駁:「民意調查不可盡信,還有很多變數。」 面對勁敵 虛實難定 李柱銘既宣稱有「墮馬」危機,「明星大狀」也配合無間,打出「勢危的悲情牌」,呼籲選民把手中選票投給民主黨。但民調結果卻顯示余若薇名單在港島的支持度由五月的48%下降至40%,只是下降的支持率卻非直接「過數」給民主黨。 不過,今年港島選情較為「虛實難定」,在於民建聯和民主黨都同時面對被分薄票源的「危機」。其中民主黨則面對「勁敵」余若薇超強的吸票力,余何名單的支持率有40%,兩席「落袋」相當「穩陣」,但剩下的票卻不一定「益」民主黨,以致李柱銘要玩悲情牌。 本報記者 遲宗平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5009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 ---------- |
文匯論壇 A18 |
文匯報
|
文滿林 2004-08-11 |
勿被某些「民調」所騙 |
每有議會選舉,都例必有一些自稱所謂民意調查中心之類的組織進行民意調查及公佈有關數字結果。而今次9‧12立法會選舉更不例外。而且會比過去歷次選舉所做的民意調查更加繁密和「設計」周詳。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結束才幾日,就有「民意」調查結果出來,可謂「快過打針」。 多數民調不公正為己所用 但觀乎有關的公佈數字,似乎令人有種啼笑皆非之感,究有多少人為的「造馬」水份在內,看來只有那個什麼民意網及什麼政策研究所的人才知曉。 對於香港的所謂「民調」,一向來予人的印象並不公平公正公允,也不科學,多是滲入一種為己所需所用而已。尤其是一些帶有政治背景的所謂民調組織所作出的民意調查,十之八九都是一種假象、一種心戰和政治形勢需要,從而產生一種分化、誤導和瓦解作用。因此,對於這些帶有政治背景的民調組織所作出的民調結果,作為報刊或大器傳媒,最好不宜過分為其作出報道,以免「中」其奸計,受其所騙和影響,不單影響參選人、助選人,也會直接影響廣大選民的投票取向。尤其是中間的游離票。 玩數字遊戲圖左右選民意向 觀乎過去多屆的議會選舉的有關民調組織,尤其是鍾某人把持的那個所謂民調中心,他們必然會在整個選舉期間前的一段日子,根據他們的需要,及選情形勢的變化而作出不同「設計」和調查數字。時多時少,時升時降,時好時壞,以便擾亂人們的分析和視野。這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心戰作用。 舉個例說,今次這個民網所公佈的香港選區的所謂最新民意調查,馬力及蔡素玉的民建聯所得的支持率只有7%。排在余若薇、范太、楊森、李柱銘之後。其相差的比例竟達十多至三十多個百分點。心水清的人一看便知是一種分化和消解作用。 打擊民建聯早有前科 以港島區有61萬登記選民來說,若只有7%的支持率,約莫只有42,000人投票支持民建聯。假若以55%選民投票率計算,支持民建聯的只有二萬多選票。鍾某人把持的這個民網所調查得來的對民建聯支持率的數字,若不是刻意「踩低」的話,就是一種一味靠估的所謂調查。筆者可以跟鍾某人打賭一次,若今次港島選區支持民建聯的選民超過六萬以上就是筆者贏,若低於六萬以下,就算筆者輸。賭什麼都可以。不知鍾某敢不敢打賭。 這種刻意「踩低」民建聯支持率的所謂民調,其實早有前科。記得在2000年第二屆立法會選舉時,期間因發生程介南事件,對民建聯究有多少影響,一時間眾說紛紜。然鍾某人把持的港大民調研究中心卻乘機大做文章,跟著進行一次民調,公佈的結果是選民對民建聯的支持率跌近11%。從當年的投票率來說,民建聯只能有一個席位當選。但選舉的結果,投向民建聯的選民的比例比原先的估計還要多。所謂跌近11%的調查數字,根本就是子虛烏有,憑空想像。 鍾某的目的當然顯而易見,就是利用這種民調數字,來進行分化和瓦解民建聯的參選人、助選人及投票的市民。若民建聯的參選人及助選人一旦相信這種民調結果,有很大程度會影響他們競選工作和鬥志,甚至「放軟手腳」等輸。而對廣大選民來說,既然如此,不如放棄投票,或者投向對方。如此這般,這種「民調」就起到一種極大破壞的影響作用。多年的艱苦努力,在臨門一腳往往由此而斷送。因此,作為民建聯的參選人、助選人以及廣大選民,要有清晰和清醒的頭腦,切勿被這種民調所騙,勿「中」其奸計。 當然,對那些所謂民調如此,對選舉期間所出現的一些不利民建聯的謠言惑眾或攻擊也應如此。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5013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 ---------- |
每日雜誌 A16 |
星島日報
|
齊秀峰 2004-08-11 |
架勢堂 |
「馬丁李」選情有機無危 |
港大民意研究計畫公佈選舉民調,七一效應降溫,加上地區選舉工程發力,民建聯在多區(港島除外)支持度上升,民主黨亦有進帳,但地區工作較薄弱的四十五條關注組支持率略有回落,九月選情漸有眉目。 新界西張學明勢佳 熟悉民調人士估計,在立法會選舉這種大選區選舉中,事前做的民調估計較準,所以鍾庭耀這個民調頗有參考價值;按過去的經驗,選前民調誤差最大的是新界鄉郊地區,因為新界人是一車車送去投票,而原居民沒有多大興趣答問卷,所以民調往往低估他們的選票;第二大誤差是傳統左派的支持票,他們也不愛回應民調,但誤差度遠不如原居民票那麼高。基於這兩大誤差,在新界西夥拍譚耀宗參選的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可看高一線,按民調他是邊緣人物,實際的勝望較高。 這個民調甚有參考價值,最有趣的香港島區的結果,余若薇、何秀蘭名單支持下降至四 成(五月調查是 四成七五),馬力、蔡素玉名單支持率跌至百分之 七(上次是百分之九點三 ),而范太名單急升至三成,楊森、李柱銘名單亦升到二成三,泛民主派和非民主派陣營各有損益,證明不是宏觀政治因素發揮作用,而民建聯更是各區名單皆 升(九龍東是陳鑑林名單跌,陳婉嫻 名單升),單獨港島區馬力的名單下跌。 如今人人都想說自己選情告急,扮做哀兵,望發動支持者盡量出來投票,特別是馬丁‧李,先是講到「咁大個仔未試過咁危急」,昨日無線播出的訪問,他甚至說自己六十六歲,若然選輸,可能就此告別立法會咁誇張。 投蔡素玉難度高 大話最怕計數,港島區有六席,得票百分之十六點七可以穩得一票,余若薇、范太和楊森作為名單首位當選,各名單扣減第一位得票後,何秀蘭得餘下來的百分之廿三選票,肯定過關,李柱銘得名單餘下的百分之六點三選票,和只得票百分七選票的馬力名單叮噹馬頭,如無意外兩人可以同時當選,若說馬丁‧李有危機,他的對手應是蔡素玉,但馬力名單根本不到百分之十六點七的基本票數,扣除馬力當選票後,一票也無得留下來給蔡素玉,馬丁‧李和蔡素玉暫時是百分六點八對零,馬丁何危之有? 范太余若薇吸票機 有人話民建聯有很多隱形鐵票,也有人說很多游離票未決定,但隱形票頂多等如民建聯得票的一、兩成,假設馬力名單得票由百分之七增到百分之九,也未到第一個席位的扣減基數,蔡素玉要和馬丁‧李爭位,他們的名單得票要由百分之七上升到百分之廿二,要冒出幾倍的鐵票去支持他們,實在是天方夜譚。 民調顯示港島區還有三成四的游離票,不要以為這些人全會去投票,這些所謂未決定的選民,投票意欲不高,大部分最終不會去投票,所以候選名單如果相差一、兩個百分點,游離票可能會左右大局,如果差十多個百分點,睇怕都幾難翻身。 其實港島區的選情已經露底,並無太多隱藏選票,民主黨和民建聯「跌飛」,只是被友好參選者吸走,范太吸走了民建聯的票,余若薇吸走了民主黨的票,兩人都是吸票機,比較一下上屆的投票結果,可見端倪 (見附 表),今屆范太加馬力名單,有百分之三十七支持,比上屆民建聯名單的百分之廿七點八得票增長三成多,余若薇加民主黨名單,有百分之六十三支持,比上屆的百分之四十五點三得票多四成,考慮到余若薇民望強勢,這也是合理賽果了。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3028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雷一鳴 2004-08-11 |
春蠶吐絲 |
民調會僵化選舉 |
選舉期間,甚麼人會喜歡見到民調結果的數據?嚴格來說,是沒有太多人會喜歡的。所以,這段時間搞「民調」,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亦因為這樣,除非是有政治目的或個人興趣(利益),否則,應該是沒有人會熱衷從事的。 所謂「吃力不討好」,意思即是對候選人、政黨也好,對廣大的選民亦好,大家只會指摘民調數據影響選舉,而係不會多謝你所付出的辛勞。尤其是候選人,最怕亦最討厭民調「搞亂檔」。點解?原因是與候選人私下的選舉策略有關。候選人一般來說,最不喜歡的,就是被人赤裸裸透露了自己真正的實力(或是「薄力」)。 例如擁有高支持度的,最怕就是讓選民有一個「贏硬」的印象,因為這樣會令到所有的支持者都「鬆懈」了,到時不會著力去投下「決定性」的一票。這一種鬆懈,最終就算唔輸,亦會令到票數「肉酸」,做不成那一直被認為是所謂票王或票後。 到時,就變成「失色的當選」,威望受到極大質疑。又例如對於那些支持度不高的人,民調數據的公佈,就等於宣判了她/他的「政治死刑」,就算再多努力都好,都很難改變這一種被公認為「輸硬」的印象。 選舉永遠是最現實的,絕大部分的選民(尤其是暫時未有決定的「游離票」),是永遠不會投票給明知道已經「輸硬」的候選人的,原因這是涉及自己的所謂「眼光尊嚴」的問題。從心理上來說,是從來沒有人希望會在每一次選舉後,都告訴別人「自己的選擇落敗」。 相反,必定希望有機會自誇是「有眼光」的人。基於選民傾向選擇「熱門」的心理,而民調數據就是提供及助長了這種「熱風」,令選舉結果一早就注成定局,難出現有令人驚喜的局面。 評論員:雷一鳴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2018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5 ---------- |
港聞 A23 |
東方日報
|
2004-08-11 |
選情告急曾鈺成訓身谷票 |
立法會五個選區中,九龍西表面上戰況平靜,四位現任議員可順利連任。然而,參選人涂謹申透露,上星期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他的選舉名單的得票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八,有機會奪取兩席,民建聯曾鈺成有可能落敗。曾鈺成則認為,不同機構做的民調有不同的結果,只能加緊拉票。 九龍西設四席,民主黨涂謹申、民協馮檢基、職工盟劉千石和民建聯曾鈺成競選連任。其他參選者包括柳玉成的三人名單,以及廖成利。 塗今次競選目標是民主派全取四席,把曾鈺成的一席也搶過來。他昨透露,該黨在上周抽樣訪問六百名選民,結果他和陳家偉等四人組成的民主黨名單得票率為百分之三十八,馮檢基得票百分之二十一,劉千石得票逾百分之二十,曾鈺成名單得票百分之十五。 塗指出,九龍西參選人只要得票百分之二十五便可當選,換言之,他順利出線後,陳家偉持百分之十三剩餘票,跟曾鈺成的得票相差僅兩個百分點。塗期望投票率愈高,民主派參選人得票愈多,曾鈺成出局的機會愈大。 各人晨操晚練搞騷造勢 曾鈺成說,不同機構做的民調結果有別,有的評估他輸,有的評估他贏。他一方面安慰助選人員不要被民調影響士氣,另一方面加緊拉票。他雖是民建聯前主席,也無餘力去其他選區幫黨友助選。 九龍西各路參選人除了「晨操晚練」,在居民上、下班繁牝間派宣傳單張外,還會在未來數周多搞親民騷和巡迴造勢活動。 劉千石揚言不會出席選舉論壇,並打算本月底去內地探望母親。馮檢基估計劉此舉會令他的支持度稍降,但不致於令他落選,涂謹申則建議劉盡量出席論壇,讓選民瞭解他的想法。 馮檢基打算出席十八場造勢大會。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2011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6 ---------- |
港聞 A11 |
大公報
|
2004-08-11 |
曾鈺成望高票當選 證民建聯廣獲認同 |
【本報訊】記者鄧曉濤報道: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昨日頂著三十三度高溫前往油麻地街市拉票。他坦承,「今次選戰已不單是保議席的問題,還希望拿多些支持,證明民建聯是真正得到市民的認同!」 「老友,需要你幫手」 曾鈺成昨日聯同鍾港武,先後前往油麻地玉器市場及街市拉票,所到之處都得到商販及市民的歡迎及支持。雖然昨午的氣溫一度飆升至三十三度,但依然無損二人的幹勁,縱使汗流浹背,曾鈺成仍不時展現出親切笑容,向街坊大打友情牌:「老友,需要你幫手」,同時亦不忘向他們介紹「徒弟」鍾港武。而街坊也爭相與他握手、交談,「一定!一定!」「支持你呀!」之聲不絕於耳。 「放心,一定捧住你!」 期間不少玉器檔檔主向曾鈺成反映意見,要求在玉器市場加添冷氣設備,改善環境,二人承諾將會跟進,盡量爭取。在玉器市場擺賣近三十年的福伯表示,民建聯是穩定香港的一股重要力量,他直接了當地說:「什麼都不用說,我一定支持民建聯!」一行人探訪街市時,有水果檔老闆更祝賀曾鈺成的支持率上升,曾鈺成笑指,「冇你的支持就會跌」,老闆即時回應:「放心,一定捧住你!」 面對街坊的熱情支持,曾鈺成表示,民建聯在該區的支持度向來不弱,可謂民建聯的鐵票區,他說,這不單是靠候選人的知名度,更多是因為前油尖旺區議員葉國忠等人在該區切實地為居民做過不少實事,至於在民協盤踞的深水埠區,曾鈺成透露,早前曾往深水埠一帶拉票,市民的反應不錯,為其勝算注入一支強心針。 他認為,以目前的情況看來,現任的四位議員 (九龍西 )應可連任,「如果不行,證明他過去四年的工作做得不足,但四人的問題應該不大」。不過,曾鈺成坦承,對於民建聯而言,「今次選戰已不單是保議席的問題,還希望拿多些支持,證明民建聯是真正得到市民的認同,市民仍支持我們的理念」。 建設性的穩定力量 曾鈺成解釋,在「踢走保皇黨」之聲的充斥下,民建聯的勝出有其意義所在,「民建聯不是盲目支持政府的政黨。在議會中,沒有支持的政黨、有建設的政黨,政府根本做唔到野」。他希望,民建聯能憑藉其固有的理念,贏得廣大支持。 對於民調顯示其支持度攀升百分之二十五的高分,曾鈺成淡然地說:「民調的意義不大,不管民調高低與否,選舉工作仍要落力去做!」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2006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7 ---------- |
論壇 A33 |
明報
|
張炳良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系教授 2004-08-11 |
立會選舉民主派牌局混亂 |
有人形容今年立法會選舉是世紀對決---泛民主派與「親中」陣營的決戰。早一階段,部分泛民主派人士更揚言要取得議會過半議席(在五大地區採取什麼「X-1」以至「X-0」的策略目標,及進軍功能組別),充滿變天的政治豪言。 造成「對決」論的主因,是去年七一大遊行所催生的政治效應,民情固然一面倒地激化及傾向認同泛民主派的普選主張與批董立場,而泛民主派更成為去年11月區議會選舉的大贏家---在地區經營10多年的民建聯副主席竟然輸給「空降」的泛民主派二線人物,這不是民氣使然又是什麼?區議會選舉的特高投票率若能在立法會選舉中重現並推向新高,那麼有什麼結果是不可能的? 選戰部署 本末倒置 正是基於這種「對決」及「變天」的因素考慮,泛民主派尋求協調,以期優化行將來臨的議會勝局,於是出現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就是選戰部署變成過分依賴民調及參選人及名單之間的協調,極端時好像誰若能進入泛民主派的協調、受泛民主派的祝福(但誰是泛民主派,卻變得愈來愈模糊),獲派出線,便能保送入議會似的。 多月來的協調,未有帶來各泛民主派力量的整合及共同政綱的深化與具體化,也未有實質改變若無協調也能出現的參選出線格局。除了梁家傑轉戰九龍東及新界東「鑽石」名單及協調結果外,民主黨與民協繼續在九龍西角力,不同民主派名單也似上屆般在新界西競爭,而協調亦阻止不了不參與協調的其他民主派人士參選,使整個泛民主派牌局異常混亂。 「 親中」 陣營或不退反進 反過來,「親中」陣營的協調就比較成功,這可能由於位處敗局之境,只求守勢而少了瓜分勝果的內部矛盾吧,況且幕後協調者有共主之實(這在目前泛民主派中並不存在)。 投票率推高,新增選民及新投票的中間游離選民中固然較多傾向支持泛民主派的,可是在比例代表制的邏輯下(這與區議會多數票勝出的制度不同),假如「親中」派能分得新增選票的三成(即約相等於其基本盤的比例),即可立於議席不倒退之境,而假如泛民主派內部協調及配票不靈,則完全有可能出現「親中」/「親政府」陣營原議席數目不失、並且分得部分因選舉委員會議席取消而新增的地區議席(如6席中2-3席)的結果。 至於功能選舉方面,泛民主派仍以為靠民意及打直選戰的手法便可奏效,這是漠視功能組別選舉倫理的主觀情結。 九月選舉驚喜或遜預期 如是,結合來說,九月立法會選舉帶來的驚喜可能比不少人的預期少。泛民主派陣營的相對勢力將有所增長,但是這個陣營之組合也會十分分化而缺乏龍頭共主。假若泛民主派有進帳但民主黨議席卻不增反減,則會標誌民主派陣營政黨主導的年代暫告一段落,代之而起的是具高知名度及民意支持的個別「獨立」民主派人物。在組織化程度褪色下,泛民主派難以整合成有機之議會力量(特別是針對政改與法治以外的議題)。 競選議題空洞化 今次選舉,儘管選情激烈及社會興趣濃厚,及萬眾預期去年及今年「七一」的效應將全面發揮出來,可是卻是一次競選議題空洞化的選舉。現在已進入競選階段,但媒體報道多集中於各項民調預測、不同黨派候選人的溫情(以至搞笑)造勢活動、及走位之戰等,唯獨欠奉的是具體社會政策與香港發展策略的大辯論。泛民主派予人印象,是除了普選便再無其他社會改革之議程,只有「入局大過天」的思想(沈旭輝引述張韻琪語,本報8月8日);其他黨派更是蒼白無力。選舉有可能變成雖有入球但兩隊皆不好看的賽事。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4011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8 ---------- |
港聞 A08 |
蘋果日報
|
2004-08-11 |
左派雖抹黑 選民歡迎和解論 民主黨民望升 |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戰幔剛剛拉開,多位親北京商界人士已經親身表態,全力支持挑戰民主派的候選人,新界鄉議局前主席、全國政協前委員陳日新更在報章刊登廣告,猛烈抨擊民主派最近提出與中央溝通是「假溝通,真對抗」,民主黨成員稱,最近進行的內部調查顯示,提出「和解論」後,公眾對民主黨支持度持續上升,故左派欲抹黑民主派並不令人意外。 記者:莫劍弦 有民主黨成員透露,民主黨提出要與中央溝通的「和解論」後,市民對其支持度正持續上升。民主黨出席八一建軍閱兵後曾進行內部民意調查,瞭解市民是否支持民主黨與中央有正常接觸,結果發現民主黨支持不但未有下跌,反而輕微上升至百分之四十四,對民主黨不滿則有下跌。 批評溝通純為選票 該民主黨成員認為,民主黨在不放棄爭取○七、○八年普選的前提下,能夠與中央有正常溝通,有助爭取中產選民支持,左派針對這一點作出攻擊是十分正常。 陳日新昨日在報章刊登廣告,批評民主派表面提出與中央溝通,實際上只是想爭取選票,控制立法會過半議席,「並以此向中央發動更大對抗」,又指民主派以民調煽動市民,反對人大對普選釋法,鼓動市民上街,又指民主派爭取○七、○八年普選、平反六四是「亂港抗中」,更呼籲市民要選「維護一國兩制有利香港繁榮的愛國愛港人士入立法會」。 霍震宇支持譚偉豪 除了陳日新,香港新界工商業總會、新界總商會及工業家蔣震的女兒蔣麗芸,亦公開支持民建聯新界東候選人劉江華。劉昨天與部份工商界代表約見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要求改善營商環境,但對方以他是候選人為由,拒絕接其信件,只派一政務官代收。 劉江華表示,蔣麗芸將會協助他在康樂園及工廠區助選,他否認得到商界支持代表偏離基層,因協助商界搞活經濟與增加基層就業息息相關。 資訊科技界候選人譚偉豪昨天在灣仔一間酒吧舉行小型造勢大會時,霍英東四兒子霍震宇也到場支持。霍震宇表示,他與譚偉豪熟絡,希望對方協助香港的中小型資訊科技公司爭取內地市場。但譚偉豪表示,他與霍震宇並不算特別稔熟,暫未邀請他助選。 著重中小企更重要 民主派新界東「七一連線」候選人鄭家富認為,爭取大商家支持,並不代表可以改善經濟,事實上過去幾年,港府改善營商環境,只是令大商家得益,失業、貧富懸殊情況未改善,他認為著重中小企發展,較爭取大商家支持更重要。 民主黨資訊科技界候選人單仲偕也說,資訊科技界大部份選民是專業人士,他主要工作是要將就業職位留在香港,令業界從業員受惠,而非單找大老闆支持。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6002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9 ---------- |
新聞-政策政情 P11 |
信報財經新聞
|
2004-08-11 |
左派民調:選民不期望民建聯爭取普選 |
去年代表民建聯出選區議會選舉的民建聯兩名成員昨天以獨立身份公佈一項有關選民投票意向的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選擇民主黨或民建聯的被訪者是因為兩黨能「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指望民建聯「爭取普選」的被訪者是零,而基於民主黨「愛國愛黨」而投票的只有三人,佔百分之零點九。去年十一月代表民建聯在觀塘參選區議會的洪錦鉉及徐海山均以高票落敗,他們昨天公佈友儕間自資成立的獨立網站的電話調查結果,他倆均否認網站獲得民建聯或親中團體資助,也沒有替左派陣營進行民調。洪錦鉉表示,將替民建聯九龍東候選人陳鑑林助選,徐海山則協助衛生服務界的無黨派候選人龐愛蘭參選。 根據網站資料顯示,該網站於本月六至九日透過電話成功訪問八百九十名登記選民,調查結果指出,三成八被訪者選擇投民主黨,選擇民建聯的有一成六,排在第三位的是自由黨,支持率百分之八點一,工聯會及四十五條關注組則同獲百分之七支持率。問及投票時最重視的條件,兩成三的被訪者選擇「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其次是「協助政府、改善施政」,選擇「積極爭取普選」的有百分之八點一■ |
文章編號: 20040811391005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0 ---------- |
港聞 A08 |
新報
|
2004-08-11 |
溫和派大放異采 |
雖然我不會完全相信民意調查結果,但昨日民調的發現卻在證實我的話。民主派修正了路線,它的票源正向兩方面流失,一方是較極端的阿牛、長毛、大班之流,但他們只能吸取少數;更大量的潮水,是湧向中間溫和派。 正如我昨天說,民主派原來激進路線,窮巷難行;但舉個好例子,中間溫和派田北俊,在市民反對廿三條首次七一遊行之後,就冷手執個熱煎堆,成功說服中央收回成命。 其具爆炸性的發展,市民可不就明白了,溫和派對社會才真有建樹;而中央此後對溫和派的遊說可能會言聽計從。為了香港的安定繁榮,為了取得中央和香港之間的政治平衡,更應集結對溫和派支持的力量,而最合時、最合適的方法,莫如經由今次選舉具體反映過來。 所以,我們就能推算,自由黨參加地區直選的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勝望極高;而范徐麗泰本身理性高於感性的形象,亦對她非常有利。我們也不能忽略脫離職工盟的劉千石,他原來的支持者看來未致大批倒戈,反之,思想中立的草根階層會樂意投向他。 我因此預料中間溫和派在地方選區會贏取四到五席。但轉過頭來,民建聯今次會否一敗塗地?那又未必。 香港左派傳統上有個鋼鐵陣容,尤其在選舉動員上,極具專業水平。不但工聯會人多勢眾,同時左派於吸納長者,家庭主婦,低知識水平工人的能量,皆屬驚人。其中陳婉嫻曾榮登「票後」,連資深無比的司徒華都甘拜下風,即是見證。他如譚耀宗、劉江華的溫和師奶形象,也會拉來許多鐵票。我預測民建聯(工聯)仍然贏到七至八席。許多讀者感到興趣的,是因封咪人氣急升的鄭大班,「仕途」如何!我看他最終選擇九龍東,是匆忙的失著。九龍東號稱「解放區」,否則陳婉嫻怎會獨領風騷呢?彩虹、坪石、鑽石山、黃大仙、牛頭角、觀塘的居民,多是工人階級,與左派工會關係盤根錯節,對於「大班級人物」,無奈本有「階級矛盾」。所以,該區對大班而言,何異於虎穴龍潭。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3012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1 ---------- |
港聞 A11 |
大公報
|
2004-08-11 |
選民最關注經濟民生 僅不足一成人為爭取普選投票 |
【本報訊】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絕大部分選民決定在九月十二日投票的原因為「改善施政」、「改善經濟及民生」,而只有不足一成的人表示「積極爭取普選」是投票的重視條件。調查並發現,最受支持的兩大政黨民主黨及民建聯合共獲得超過一半的選民支持。 選舉網站 www. 04912. hk昨日公佈一項調查,在八百九十位受訪選民中,百分之三十四點九的選民表示,是為「關注香港未來發展」而投票,響應政黨呼籲的不足百分之一。 在「投票最重視的條件」問題中,百分之二十三點六的受訪者選擇「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百分之二十選擇「協助政府、改善施政」,亦有百分之十二回答為「推動與內地合作、和中央溝通」。而選擇「積極爭取普選」的只有百分之八點二,不足一成。 在所有政黨中,百分之十六點二的選民表示會投票給民建聯,百分之三十八則選擇給民主黨。而選民最希望該兩黨「協助政府、改善施政」、「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 網站負責人、香港策略坊成員徐海山表示,調查顯示多數選民關注香港未來民生、經濟發展,多於對於普選的訴求,候選人應對此予以重視。 www. 04912. hk為新成立的選舉網站,聚焦九月十二日的立法會選舉,該網站成員、城市智庫召集人洪錦鉉表示,網站會持續進行民意調查,瞭解選民投票意向。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2006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2 ---------- |
港聞 A10 |
成報
|
2004-08-11 |
38%選民一面倒支持民主黨 |
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民主黨得到38.2%受訪者支持,成為最受選民歡迎的政黨,拋離第二位的民建聯20個百分點,兩黨的支持率相差一倍之多。另外,選民最大訴求是經濟及民生得到改善。 兩位民建聯成員徐海山(見圖)和洪錦鉉聯同一群青年人,於本月6日至9日,以電話訪問890位登記選民,發現選民投票時最重視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23.6%)和協助政府改善施政(20%),反觀只有8.2%的受訪者視積極爭取普選為最重視的條件。 選民參與投票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關注未來香港發展(34.9%)和要行使公民權利(32.4%),只有17%的受訪者是為表達政治訴求。徐海山表示,他們雖是民建聯成員,亦曾於去年區議會選舉出選,但不是該黨活躍分子,成立網站亦與民建聯無關。 |
文章編號: 20040811029001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3 ---------- |
政情 A26 |
香港經濟日報
|
吳爾文 2004-08-11 |
動向 |
飛天朱寧棄選 不搶友好票 |
港進聯在一輪擾攘之後,終於決定只有「捉鬼博士」曹宏威出戰新界東。看過近日的民調,恐怕港進聯9月後在立法會將變成零席位政黨。 曹宏威今次倉卒出戰,有一說是為了替主席劉漢銓擋箭,免卻要劉主席親自掛帥,另一說是試水溫,測試該黨的支持度。 但本來一早部署在新界東出戰的「飛天朱」朱幼麟(圖),究竟上月底為何突然放棄參選?過去兩個星期去了上海和北京的「飛天朱」,近日終於返港,並大爆內幕。在北京有一間四合院,人面出名廣的飛天朱,在京自然趁機約見京官,除解釋其棄選決定外,更大談港進聯目前的困局。 據朱形容,港澳辦、中聯辦及中央的官員,對其棄選都表示理解及認同。 據吳爾文聽聞,中方對港進聯的困局,的確十分瞭解,雖有無限同情,但愛莫能助。尤其是該黨要求為劉主席找個落腳的立法會功能組別,更令中方十分為難,最後只好決定袖手旁觀。 與兩政黨洽合作 均不成功 剛返港的「飛天朱」就大爆,早在年初,曾與自由黨主席田少商討合組名單參選,後來又與民建聯商量,結果都不成功;最後評估勝算,為免分薄友好票源,只好棄選。 外間一直以為,港進聯幕後有龐大財政來源支持,但朱就爆料,話此是假象,現時該黨的「大水喉」,只有黨員菱電集團名譽董事長胡法光、旭日集團主席楊釗及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楊孫西。 但據吳爾文所知,本港多位富豪早年曾組成一個戰鬥基金,支持與自己理念相同之政團,自由黨固然獲得支持,港進聯也有獲益。但政治是現實的,如果9月後港進聯在立法會沒有一個席位,相信「水源」更貧乏。 email:[email protected]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0016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4 ---------- |
港聞 A06 |
星島日報
|
2004-08-11 |
馬丁何秀蘭爭「告急」 |
排在民主黨主席楊森之後的李柱銘,繼表示選情告急後,更採取「臨別秋波」策略,直言今年已六十六歲,若今次落敗,下屆再來之時已是七十歲,故今屆將是他最後一次參選。民主黨又罕有地以電車廣告宣傳配票重要性,免得選票「滿瀉」的四十五條關注組余若薇浪費選票,不過,排在余若薇之後的何秀蘭卻擔心,「告急」效應,會令她出局。 據民主黨民調顯示,關注組余若薇夥拍何秀蘭的名單得票最高,超過百分之三十,楊森排頭、李柱銘排第二的民主黨名單,則得百分之十五,尚欠十個百分點的選票,李柱銘才可順利入局,消息人士形容,目前距離二人雙雙勝出的目標「仍有排追」。 李柱銘打「 臨別」牌 民主黨消息人士指,選民支持四名民主派候選人齊齊入局,但始終不相信李柱銘會勢危,故該黨稍後將加宣傳,比例代表制下,對排名第二的李柱銘的影響及配票的重要。李柱銘接受無線電視訪問時指,自己的勝算只是「五五波」,他直言:「我現在已經六十六歲了,如果再輸了,明屆再來時都已經七十歲了,所以我相信今次是我最後一次參選了。」 消息人士形容,相比過往的選舉,李柱銘今次的投入感及積極性最高,與助選團緊密聯繫,幾乎對每項競選工作都垂詢關注,早前更主動索取傳媒電話,方便隨時就同區對手、民建聯主席馬力患癌的消息作出回應。民主黨更計畫針對婦女票源多做工夫,甚或不排除要一向低調的李太、楊太也加入打氣行列。 李太或出動吸婦女票 李柱銘因未夠票而勢危,但排在余若薇後面的何秀蘭則指,她們的名單雖然支持率高,卻同樣有可能出局,因選民見其中一隊支持度較欠缺,就把票完全轉投過去,最後令選舉結果完全相反,變成另一隊有人有機會落選。同區參選組別還有獨立的范徐麗泰、曾健成和黃錦輝。記者李璧君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3031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5 ---------- |
港聞 A06 |
星島日報
|
2004-08-11 |
四成選民支持民主黨 |
一個由兩位民建聯成員開設的網站「04912」昨日正式投入運作,在本月六至九日,他們以電話訪問近九百位登記選民,結果發現民主黨在各黨派中最受歡迎,獲得近四成受訪者計畫在選舉日中投票支持,其次是民建聯和首次參加直選的自由黨,分別得到百分之十六點二和百分之八點一的支持度。 民建聯次之 自由黨第三 負責是次民調的徐海山(見圖)強調,有關調查與民建聯沒有關係,該網站只是希望提供更多選舉資訊。而今次調查除了發現立法會三大黨派穩佔首三位支持度外,亦發現由多名大律師組成的四十五條關注組,力壓不少「老牌」政黨,取得百分之七的支持度,相反民協、職工盟和前線,則只有百分之一點六至百分之三點七的支持。 45 條關注組勢勇 此外,調查亦訪問了選民的投票原因,分別是「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和「協助政府、改善施政」,不過有一成七民主黨支持者的投票原因,是因為該黨「積極爭取普選」,而兩成二人投票民建聯因為它與中央有良好溝通。而投票給工聯會的支持者則旗幟鮮明,最多人的投票考慮是因為工聯會「愛國愛港」,四十五條關注組的支持者則以「處事理性、有責任感」為大前提;不過有趣的是,屬於泛民主派的民協,最多支持者的投票原因竟是「愛國愛港」。記者吳艷珊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3031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6 ---------- |
港聞 A08 |
新報
|
2004-08-11 |
從投票率看九龍東的變數 |
由於大班鄭經翰在立法會選舉提名前最後一刻決定出選九龍東,有關舉動不僅對民建聯和泛民主派在該區的選情造成重大的衝擊,也使九龍東成為備受矚目的超級戰區。本文旨在從不同投票率的角度,分析九龍東選區民建聯和泛民主派選情可能出現的一些重要變化。 就背景資料看,本屆九龍東選區共有選民 524, 896人。在一九九八年和二零零零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民建聯在此區分別拿下 109, 296票 (得票率為41. 51% ) 和 108, 589票 (得票率為46. 87% );而民主黨 (派) 的得票數目則分別是 145, 986票 (得票率為55. 44% ) 和 103, 863票 (得票率為44. 83% ) 。此外,該區先後兩次投票率分別54. 41% 和44. 72% 。若比較該區兩次選舉的投票狀況,顯而易見,民建聯的得票數目一直保持平穩,期間只輕微下跌了 709票,但得票率則顯著上升了5 . 36% ,而民主黨 (派) 的得票數目則急跌40, 123票,得票率更大幅減少了10. 61% 。 上述的現象似乎指出,民建聯在九龍東的支持者數目十分穩定,並沒有隨該區投票率的變化而出現異常波動;相反,民主黨 (派) 的支持者則會因投票率的高低而增減。投票率越高,會有越多的選民出來投民主黨 (派 )候選人一票。 根據上述現象,筆者在分析投票率對今屆九龍東民建聯和泛民主派選情的影響時,姑且假設民建聯的得票數目仍維持上兩屆約 110, 000票的水平,然後再按不同的投票率計算民建聯和泛民主派可能在該區取得的議席數目 (見表一) 。 今屆九龍東共有五個議席,出選的名單也剛巧有五張,兩張來自民建聯,分別是陳婉嫻、林文輝名單和陳鑑林、蔡振華名單,而三張來自泛民主派,包括李華明、胡志偉名單、梁家傑名單和鄭經翰、陶君行名單。根據不同機構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發現,泛民主派三張名單的實力較為均衡,而民建聯兩張名單的支持度差異卻極大,當中陳婉嫻名單遙遙領先陳鑑林名單。 表一顯示,若將民建聯的得票數目穩定地設於 110, 000票,投票率越高,其保有兩個議席的能力相應遞減。具體地說,若投票率在65% 或以下,只要陳婉嫻名單和陳鑑林名單能平均分票,又或陳婉嫻名單全面壓縮陳鑑林名單的得票數目至安全水平,民建聯應有足夠的能力保有該區兩個議席。然而,若該區的投票率狂熱地上升至70% 或更高的水平,民建聯要保有兩個議席便會面對頗大的風險。在70% 投票率的情況下,民建聯與泛民主派爭第五席的餘額均在約36, 000票的水平,到時兩個陣營內各自名單實際餘額的高低,便會成為決勝的關鍵。就這一角而言,兩大陣營各自能否就其名單進行有效配票,爭取最大餘額搶奪所剩議席,亦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當然,若民建聯能隨著投票率的節節上升而不斷開拓新的票源,一切又將另當別論。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3012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7 ---------- |
科計-媒體與多媒體 P20 |
信報財經新聞
|
梁麗娟 2004-08-11 |
選舉報道各方矚目 |
今屆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眾多,競爭異常激烈,單看鄭大班唔選又選、空降哪一區的戲劇化發展,已為熾熱的選舉新聞展開序幕;而提名期剛結束,與候選人有關的「黑」材料亦急不及待搶閘登場,有週刊傳出民建聯主席馬力有緋聞,並會辭去主席一職云云;為免愈描愈黑,重蹈當年程介南事件覆轍,當事人決定反被動為主動,自行將所謂「醜聞」引爆,立即開記者會公佈其患病資料,並表明不會退選,但會減少參與公開活動,希望獲得選民諒解;當然仍有傳媒對解釋未感滿意,指他對病情含糊其辭,推測是否有意掩蓋醜聞、分散媒介注意力,或是博選民同情等。傳媒在報道過程刻意作道德判斷,一方面是媒介對政治取態愈來愈不避嫌,另一方面是西方報憂不報喜的新聞傳統,和近年傳媒流行揭人私隱的風氣,都令媒介傾向選擇候選人的負面新聞。
支持反對互相抵銷
民建聯對「醜聞」如此反應迅速,顯然不容此次選舉有差遲,連形象分亦不能失去;雖然外國已有不少研究指出,媒介對選情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大,即使像上一屆爆出程介南以權謀私的醜聞,亦無礙他當選,可見對有一定政治實力的候選人,媒介抹黑與否並不能影響這些候選人的鐵票,因為支持與反對的媒介的影響力是互相抵銷;即使如此,並不等於政黨就可以掉以輕心,它們更須要提高透明度,以增加公眾的信心及認受性。 雖然傳媒只對很少比例的選民,特別是對政治低介入感及瞭解不深的投票者發揮作用,但對較不為公眾熟悉的政壇新面孔或缺乏政黨支持的獨立人士,媒介如何論述就相對重要,因為公眾對他們全無印象;當然,本地媒介的另一功能是引發新聞效應,間接推高整體投票率,令選情變得較難估計。事實上,媒介力量不應高估,但當然亦不容忽視,特別經過去年七一大遊行,及近月來封咪解約等等事件,媒介的政治功能已被中央高度重視,這次傳媒如何處理九一二立法會選舉,自然亦被中方以放大鏡審視。但由於選舉管理委員會對媒介報道有明確指引,媒介最能利用的只是對手互相攻擊的指控。 即使媒介有此取向,但不少候選人已洞悉傳媒的遊戲規則,曉得反守為攻,除了民建聯外,另有醫學界功能組別候選人馬金泉,日前亦將數十張資料傳真到報館,解釋他1999年辭去牙醫學會會長的原因,是基於雙方有勞資糾紛,主要因為有報館記者向他的牙醫朋友,查詢他辭任牙醫學會會長的因由,經朋友提醒,於是主動申報,防範有人對他攻擊。顯然,經過多次媒介審判風波,新一代的候選人均已充分瞭解本地傳媒的取向,盡量避免被媒介有機可乘,隨著拉票活動進入白熱化階段,相信類似攻防行動,會陸續在媒介浮現。 從樂觀的角度看,政黨及候選人熟悉媒介運作,可以較以前更成熟的利用媒介及對媒介議題有更多自主性;但從消極的角度看,候選人耗費精神防範傳媒或刻意將對手抹黑,不過是消極的競選策略,除了滿足公眾的八卦心理,對幫助選民分辨合適人選的作用不大,即使候選人的公眾形象無可指摘,亦不等於證實他是理想政治人才,而且防範傳媒亦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候選人其實應花更多時間面對選民及思考合適的競選策略。
應主動增加客觀分析 在選舉過程,傳媒最重要的功能是改變選民對環境的認知,追求進步的傳媒,應該自覺反省其政治角色,特別在濃烈的政治氣氛,及民意情緒均高漲的時候,純粹八卦的選舉新聞,及測量選舉結果的民調,已不能滿足愈來愈多希望瞭解本地政治形勢更多的選民,媒介應採取更多主動,增加客觀分析及冷靜比較,幫助選民瞭解候選人之間的政綱、政治理念等等不同,以增加選舉的理性基礎。 眾多媒介機構中,似乎只有香港電台最急於檢討自己的政治功能,它在編輯會提出設立報道冷靜期的構思,卻流於矯枉過正,惹來輿論批評為自我審查,雖然英國和很多地方的電台都有類似規定,以確保報道更加公平公正,不影響選情;但除非選舉管理委員會作出規定,全港媒體一起跟從有關指引,否則單靠一個電台自行將激烈選情「降溫」,對大圍環境影響實在不大。 |
文章編號: 20040811391009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8 ---------- |
港聞 A27 |
明報
|
2004-08-11 |
網站調查 四成人投民主黨 |
根據「04912.hk」網站調查發現,有近四成選民會在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投給民建聯及自由黨的候選人分別佔16.2%及8.1%(見表)。選民投票時最重視的條件是「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23.6%),其次是「協助監察政府」(20.0%),只有8.2%的受訪者認為「積極爭取普選」最重要。 調查於8月初以電話形式訪問了890名已登記選民。本身是民建聯成員的網站發言人徐海山及洪錦鉉強調,調查是以網站名義進行,沒有受任何政黨資助。 調查又將「選民會投給的政黨」及「投票時最重視的條件」兩個項目的數據進行「交互分拆」(Crosstabulation),發現選民投票給民主黨及民建聯的主要原因是「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及「協助政府改善施政」,而支持職工盟及前線的選民則較偏重「積極監察政府」。 另外,調查顯示,沒有任何支持民建聯及工聯會的選民認為,支持原因是該黨「積極監察政府」、「具專業知識」及「積極爭取普選」。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4008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19 ---------- |
港聞 A05 |
新報
|
2004-08-11 |
民主黨獲近四成人支持 |
【本報記者報道】一項調查顯示,民主黨仍是最多人支持的黨派,佔百分之卅八點二;其次是民建聯,佔百分之十六點二。另外,候選人能否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協助政府改善施政則成為選民選擇候選人時最重視的條件,而爭取普選為選擇候選人時首要條件的只佔百分之八點二。 網站 04912. hk於八月六日至九日,透過電話成功訪問了八百九十位已登記選民,分析影響選民投票的因素。調查指出,有百分之卅八點二的被訪者選擇投票給民主黨,其次是民建聯,佔百分之十六點二。 整體調查發現,選民在選擇候選人時最重視的條件是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佔百分之二十三點六;其次是協助政府、改善施政,佔百分之二十;而處事理性、有責任感則佔百分之十五點五。負責調查的徐海山指出:「以愛國愛港和爭取普選為選擇候選人的首要條件的人不多,分別是百分之五點七和八點二。」 徐海山指出調查顯示不同政黨的職能均有不同:「選民投票給民主黨及民建聯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候選人可以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協助政府改善施政;職工盟和前線的支持者則偏重候選人能否監察政府;而工聯會和民協的支持者則以愛國愛港為主要條件。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3011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0 ---------- |
2004立法會選舉風雲之務實為本 A15 |
文匯報
|
2004-08-11 |
0.9%選民認同民主黨「愛港」 |
【本報訊】(記者 葉詠儀)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只有0.9%被訪的選民認同,民主黨可以扮演「愛國愛港」角色。至於早前提出與中央政府加強溝通的職工盟劉千石,更在調查中的「愛國愛港」、「協助政府、改善施政」、「推動香港與內地合作發展、和中央溝通良好」、「積極爭取普選」等項目上,均得不到被訪者支持,全部都是零分。 望能改善經濟民生 「怎樣做才能吸引選民投自己一票?」這個問題相信是今屆立法會選舉每位候選人都相當關心的問題。一群關心9月立法會選舉的青年人,自行設立了1個名為04912.hk的選舉網站,及設立一個網上電台,希望向選民提供更全面選舉資料。他們又進行了一項調查,瞭解選民在「912」立法會選舉投票的取向。 敦促民協愛國愛港 網站負責人徐海山昨日在記者會上介紹,網站於本月6日至9日,透過電話成功訪問了890位已登記選民。其中,有23.6%被訪者認為「能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是他們決定「912」立法會選舉投票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因素則以「協助政府、改善施政」居次,第3位為「積極監察政府」。 對於各政黨的要求,調查顯示:被訪者希望民建聯「協助政府、改善施政」、「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工聯會為「愛國愛港」、「推動香港與內地合作發展、和中央溝通良好」。至於近日踏出直選之路的自由黨,選民就希望他們能夠「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和「處事理性、有責任感」。 被訪者又認為,民主黨候選人應當「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協助政府、改善施政」範圍。前線方面,選民就要求他們「積極監察政府、處事理性、有責任感」。至於較為「特別」的發現,就是選民希望民協這個政治組織能夠「愛國愛港」、「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501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1 ---------- |
港聞 A08 |
蘋果日報
|
2004-08-11 |
選民不期望民建聯爭普選 |
【本報訊】一項調查顯示,有三成八受訪者將在九月立法會選舉投票支持民主黨,民建聯則得到一成六受訪者支持,投票給自由黨則有百分之八,45條關注組和工聯會均得到百分之七的受訪者支持。 調查由一個民建聯年輕成員設立的網站負責,本月六日至九日以音頻電話訪問了八百九十名選民。 調查又發現,打算投票給民建聯的市民,沒有一個期望民建聯爭普選。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6002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2 ---------- |
香港新聞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8-11 |
選民投票重改善民生 |
【商報專訊】記者陳倩筠報道:一項有關選民投票準則的調查發現,受訪的兩成四選民認為候選人會否「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是首要考慮投選的因素,另兩成選民則較著重候選人「協助政府改善施政」的能力,而選擇「處事理性、有責任感」為首要投選因素則有一成半。 由青年組織成立的選舉網站www.04912.hk,於本月6至9日期間,透過電話成功訪問890名已登記選民,以瞭解選民投票的準則及決定投票的因素。結果顯示,三成四受訪選民稱,計劃將選票投給民主黨、一成六選票將投予民建聯、工聯會則有7%的選票。 此外,近兩成四受訪選民投票時考慮候選人是否「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兩成受訪者會考慮候選人會否「協助政府、改善施政」、另一成半考慮候選人的「處理理性、有責任感」。至於候選人是否「愛國愛港」則只有半成受訪者關注、而會否「積極爭取普選」亦只有不足一成受訪者支持。 投票不同政黨不同期望 調查又發現,選民投票給不同政黨或政團時,亦會抱有不同期望。當中計劃將選票投給民建聯的受訪者中,兩成三期望該政黨可協助政府改善施政,另兩成三期望該黨可致力改善經濟民生;至於期望該政黨在「推動香港與內地合作發展、和中央溝通良好」有良好成績就有兩成一受訪者。 調查顯示,支持工聯會的選民佔三成七,主要是支持該會「愛國愛港」;三成四就相信該會可以「推動香港與內地合作發展及與中央溝通良好」,亦有兩成二訪者認為該會「處事理性、有責任感」。 至於三成六將選票投給民協的受訪者相信,該黨是「愛國愛港」,亦可改善經濟及民生。 而選擇將選票投給民主黨的受訪者,同樣希望該黨可以致力改善經濟民,協助政府改善施政,同時亦有一成一受訪者期望該黨可與中央政府加強溝通。但認為該黨是「愛國愛港」的,只有不足一成。 另外,受訪選民投票的主要原因,三成五稱是因為「關注香未來發展」、三成二表示,投票是「行使公民權利」、一成七為「表達政治訴求」。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1006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3 ---------- |
政情 A26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8-11 |
立會選戰 |
選民 均盼政黨搞好經濟民生 |
選舉Fun區 由民建聯徐海山和洪錦鉉在8月6至9日,透過「04912.hk」網頁名義,以語音調查方式訪問了890人,結果顯示,最多受訪者表示會投民主黨一票,佔38.2%,其次有16.2%表示會投民建聯;表示會投其他人士或政團和自由黨的,分別有15.5%和8.1%。 調查亦顯示,支持民主黨和民建聯的受訪者,都希望他們能「致力改善經濟及民生」及「協助政府、改善施政」;支持工聯會的,則希望他們「愛國愛港」。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0017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4 ---------- |
龍門陣 B16 |
東方日報
|
何喜華 2004-08-11 |
何出此言 |
爭取單議席單票制 |
選舉臨近,有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市民對選舉基本資料卻一竅不通;例如:不知道本屆立法會共有多少個議席、每個選民的投票數目、區內有多少個議席等。 不少選民也問到:現行的選舉模式是怎樣?可否選出自己意中人?世界各國因應不同歷史及政治背景,發展出不同的選舉模式;現行選舉模式是比例代表制,並循多議席單票制方式進行。所謂比例代表制,是指按候選人得票佔總投票數目的百分比,按比例劃分議席予候選人。 舉例說,若一選區有五個席位,則候選人只要獲得總投票率百分之二十,便可獲得一個席位。由於是次選舉奉行最高餘額法,若候選人得票率不足百分之二十,則以得票較高者勝出,餘下隨候選名單後的人士便以較多餘票者為勝。 比例代表制的好處,是確保少數種族及社群的利益受到兼顧,避免他們在議會中沒有代表造成不公平。然而,這種模式較適用於多種民族的國家,香港是否適合頗值商榷。況且多議席單票制下,候選人需進行配票活動,選民亦難以如單議席單票制般直接選出意中人。 每個選民都有權利表達自己投票意向,把選票投給心目中的候選人,惟現行制度卻未能完全反映民意,政見不為大眾歡迎的政黨亦能藉機進入議會。爭取全面普選之餘,改善投票模式,採用單議席單票制亦應是來屆爭取目標。為協助政黨政治,當局可借鑑新西蘭的經驗,採用「混合議員比例代表制」,讓選民以直選方式選出候選人,更可同時選出政黨,促進各黨良性競爭。 評論員:何喜華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2017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5 ---------- |
香港新聞 A14 |
文匯報
|
2004-08-11 |
民主黨九東有「無間道」? |
【本報訊】(記者 馮寅鬯)電影「無間道」已經成為了香港一個新名詞,也就是俗語所謂的「二五仔」。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政客的行為,就比「無間道更無間道」,一部電影,實不足以形容他們的嘴臉如何醜惡。 據最新一期《東週刊》報道,雖然九龍東民主黨的候選人,視空降到該區搶他們選票的鄭經翰為「神檯貓屎—神憎鬼厭」,但政客之所以為政客,一則面皮夠厚,二則就看私利比任何都重要。報道就指,有口口聲聲支持民主黨團隊的民主黨黨員,眼見大班入會機會大,於是就「跟紅頂白」去幫鄭拉票,希望有朝「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以撈點好處。 因此,有民主黨黨員就「朝早為民主黨打氣,下午幫鄭大班拉票」,令民主黨幾位候選人,甚感「無癮」。 事實上,據《東週刊》的另一篇報道,就指大班空降九龍東,在民主黨名單排第2的胡志偉「受害」最大,因為據調查,大班吸票力,即吸引更多選民出來投票的能量有限,反而搶票的能力就很高,而所搶的,有8成來自「民主派」,胡志偉「注定要出局」。有民主黨人就抱怨,指已宣佈不會參選的司徒華,遲遲不肯公佈自己退選,令胡無法早一點落區宣傳,影響他們的爭位部署。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5009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6 ---------- |
文匯論壇 A18 |
文匯報
|
思 文 2004-08-11 |
民主黨真的轉變路線嗎? |
在9月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前,民主黨所謂「現正朝向中間路線發展」是競選策略。在立法會選舉後,民主黨是真正朝向中間路線發展抑或原地踏步甚或逆轉?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取決於立法會選舉結果。廣大選民應當要求民主黨公開放棄「結束一黨專政」和「還政於民」的政治主張,以檢驗其政治路線是否真正轉變。 我 手頭有兩張傳單。一張是以民主黨新老黨魁李柱銘和楊森的名義,由民主黨於2004年7月20日印刷,高調地「爭取普選」,將「反對人大常委會否決07/08雙普選」,「要求人大常委會重新審視雙普選的訴求」列入該黨主要政治議程,並且再次抨擊《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另一張是以楊森、李柱銘、黎志強等第三屆立法會香港島選區3位民主黨候選人名義,由民主黨於8月2日印刷,醒目地宣告民主黨「走中間路線,定位為理性、務實的在野黨」。仍然爭取07/08雙普選,但是沒有了「反對人大常委會否決07/08雙普選」,「要求人大常委會重新審視雙普選的訴求」的宣示,而且將爭取07/08雙普選的要求,悄悄塞入「與中央關係主張溝通、堅持立場」大字標題之下。 路線調整抑或競選策略? 兩張傳單相隔僅11天,人們不禁要問:民主黨是真的發生政治路線調整抑或僅僅是立法會競選的新策略? 首先來推敲有關文字的表述。第二張傳單說的是「民主黨現正朝向中間路線發展」,用的是現在進行時態。換言之,目前,民主黨尚未將其政治路線轉變至中間路線。這一轉變過程究竟有多長?需要多少時間?傳單沒有交代,也許是一個停滯的過程,也許很快將發生逆轉。香港特別行政區選民必須注意觀察。 其次需要分析民主黨心目中的「中間路線」究竟是什麼貨色?第二張傳單說:「近年我們回應社會轉變,將我們的政策主張移向『中間路線』。民主黨主張維持簡單低稅制,提倡責任福利,反對免費午餐;我們堅持保障弱勢社群權益,同時關注中產人士的需要,我們希望透過政府及市場的角色,改善市民福祉。」原來,民主黨的心目中的「中間路線」僅限於香港的經濟和民生問題,是借助想像力來描繪一幅經濟和民生方面各種矛盾都取得平衡或協調的美好圖畫,而不管在當前香港錯綜複雜的政治經濟條件下如此美好的圖畫能否成為現實? 無法兌現的支票 人是需要理想的,政黨和政治人物亦如是。問題在於,理想如果脫離實際就變成空想或幻想。政黨和政治人物如果只是自己沉迷於空想或幻想,那麼影響的只是其本身;但若民主黨企圖以空想或幻想來誤導選民,則將貽害於社會。所以,香港特別行政區選民小心不要被民主黨的巧言令色所迷惑。過分慷慨的支票往往是無法兌現的支票。 在香港政治問題上,第二張傳單雖然降低了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決定的調門,淡化了07/08雙普選的要求,放出了「以積極及真誠的態度與中央溝通和合作」的氣球。但是,民主黨仍然堅持「平反六四」的立場,意味著民主黨不願意放棄它與支聯會共同堅持的「結束一黨專政」和「還政於民」的政治立場。第二張傳單提出「全面落實『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是重申民主黨關於「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的不同於中央和特區政府的理解。 李柱銘企圖遮蓋本色 誠然,也必須指出,短短11日,由楊森、李柱銘領銜的兩張傳單在表達上的確出現明顯的變化,反映形勢比人強。 第一,它反映香港社會主流民意既有要求變革的一面也有要求穩定的一面,在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央的關係上更是偏重於溝通和協調。 第二,它折射香港社會政治生態不僅在變化而且在顯著地變化,變化的速度不慢。 第三,它透示民主黨的既定政治路線是跟香港政治生態的轉變相脫節的,為爭取9月立法會選舉的選票,民主黨不得不擺出調整立場的姿態。民主黨之前的定位是反對黨,如今修正為「理性、務實的在野黨」,顯然是為了消除廣大選民對於「民主派」控制立法會將癱瘓特區政府的擔憂。曾幾何時李柱銘的風頭一時無兩,一直視香港立法機關地區直選議席如囊中之物。可如今,這位一貫倚洋反中的鬥士卻產生沉重的危機感,不得不一再塗抹「誠意與中央溝通」的油彩來遮蓋其本色。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50125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7 ---------- |
港聞 A12 |
明報
|
2004-08-11 |
范太任紀總名譽會長 |
立法會選舉漸趨白熱化,17萬公務員近日成為候選人的爭奪目標。據悉,包括民建聯、職工盟及勞工界別的候選人,近日分別約會公務員團體推銷政綱。出戰港島區的獨立人士范徐麗泰,更獲擁有1.3萬名會員、紀律部隊員工組織中影響力最大的「政府紀律部隊人員總工會」委任為名譽會長。 17 萬公僕成拉票對像 雖然公務員隊伍需維持政治中立,但根據「立法會選舉活動指引」第19章,「任何政府首長級人員、政務主任、警務人員、新聞主任及署理這些職系的人員,都不應公開支持任何候選人」;工會則不包括在內。 據悉,民建聯上週五派出選舉統籌葉國謙作「說客」,出席擁有4萬會員的公務員總工會理事會會議,介紹民建聯的政綱。勞工界4名候選人王國興、李鳳英、陳國強及鄺志堅,亦分兩次出席會議作自我宣傳。 公務員總工會主席張國標表示,由於不能干預屬會的政治取向,他們絕不會公開呼籲會員支持某些候選人,但歡迎任何候選人與工會交流意見。 出戰港島區的獨立人士范徐麗泰,在選舉前的敏感時刻,獲「政府紀律部隊人員總工會」委任為名譽會長。但范太的競選經理、前工商局長周德熙表示,事件與選舉無關係,只因范太曾任立法局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與紀律部隊工會素有接觸,才答應對方邀請。紀總主席趙士偉亦表示,他們是在機緣巧合下邀請范太擔任此職,與立法會選舉無關。他指出,范太為獨立人士,有豐富從政經驗,相信有助維繫該會會員的權益。但周德熙承認,公務員一直是他們的拉票對象,他亦刻意安排范太在政府大樓「等放工」,務求直接向公務員選民拉票。 職工盟亦透過屬下7個公務員工會,替多名候選人拉票,民主黨為免麻煩,暫時只邀請工會幹事以個人身份替他們拉票。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梁籌庭估計,近年公務員的形象變差,甚至被打成「過街老鼠」,候選人或怕被連累,故今屆沒有找他們協助。明報記者曾錦雯高明珠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4002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8 ---------- |
B04 |
英文虎報
|
Michael Ng 2004-08-11 |
Poll puts economy before full democracy |
Voters in September'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improving the economy than the fight for universal suffrage, a survey conducted by an election website says. In a SAR-wide poll of 890 voters taken by the pro-government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Hong Kong (DAB) site www.04912.hk between August 6-9, just under a quarter of respondents listed improving the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s as their top factor in selecting their ideal candidates on September 12. Another 20 per cent said helping the government improve its governance was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Only 8 per cent said universal suffrage was most important, while being patriotic received only 6 per cent. Just over 38 per cent of respondents will vote for Democratic Party candidates in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ies, compared with 16 per cent support for the rival DAB. The Liberal Party received 8 per cent support, while the Article 45 Concern Group and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got 7 per cent each. Website operator Mountain Hsu said 24 per cent of democrat supporters hoped their candidates would focus on the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s, while 17 per cent said they should strive for universal suffrage. Less than 1 per cent said patriotism was important. Meanwhile, about 24 per cent of DAB supporters wanted candidates to back up the government, while 23 per cent wanted them to focus on livelihood issues. Another 22.5 per cent wanted to see closer co-operation with the mainland and central government. None of these voters expected DAB to strive for universal suffrage. Hsu is helping the election campaign of health service sector candidate Scarlett Pong, while fellow website operator Kin Hung is helping Kowloon East DAB lawmaker Chan Kam-lam. Both Hsu and Hung are DAB members and unsuccessfully contested the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 in Kwun Tong last November. They said the poll was conducted independently without any subsidies from any political party. |
文章編號: 200408114480041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29 ---------- |
大公評論 A18 |
大公報
|
梁安琪 2004-08-11 |
觀棋 「琪」語 |
選民莫惑於政客造勢 |
以現時的模式,錢銀對選舉結果所造成的影響力,絕對大過政綱,因為先要有足夠金錢才可以宣傳,沒有宣傳,是不會吸引到選票的。選舉活動中有個奇怪的用語叫「造勢」,便是用人力物力來虛張聲勢,所謂游離票通常西瓜靠大邊。假民主政客坐大,動不動遊行示威出風頭,群魔亂舞。表面上真是非常「民主」了,但民生、經濟甚至個人自由的準則都全面開倒車。 本屆立法會選舉有三位報名參選人士被取消資格,一位是用以繳交選舉按金的五萬元支票未能兌現,結果被請離場。香港有一小撮人,日日夜夜在喊爭取普選,說到香港若不在○七、○八年進行雙普選便不符合「還政於民」原則云云。但假如以這位無法支付五萬元保證金而喪失參選機會的人士為例,另一方面又看看惡棍大班,因身家豐厚,喜歡到哪區參選便到哪區參選,這些選舉活動是否主要是資產階級特權分子的遊戲呢? 有人霸佔媒體免費宣傳 今天,造就選舉最大的動力並不是什麼民主理念,而是金錢。參選香港的立法會,報名時要交五萬元保證金,選舉經費上限因地區而異由二百萬至二百五十萬不等。部分市民有錯覺,以為政府會資助候選人經費,這是不正確的,候選人要自己負責競選經費。腰纏萬貫者拿出百來二百萬是等閒事,所以大律師公會一眾今屆有多名成員出來參選,一來這個行業服務收費昂貴,有關人等已無經濟負擔之憂;二來守則所限不能賣廣告,所謂「名利」是雙生兒,眼見上一屆余某輕易勝出,之後在同業之中高人一等,兼且頻頻曝光出鏡,霸佔某些傳媒的大氣電波和報紙版位,這就是最好的免費宣傳。適逢本屆立法會增加六個直選議席,有關人等又豈會不來分一杯羹?當然,除了名利的實際得益之外,傾力反二十三條、關注四十五條之一眾,其反中的政治傾向人所共見。且看那緊緊抱著英國護照當寶的上屆法律界功能組別議員吳某,經常到外國去唱衰香港,看在稍有點志氣的市民眼裡難免有點難為情,自鳴「公義」卻又自打嘴巴,口說爭取普選自己卻懶得參加地區直選,可謂講一套做一套,此乃「有力示範」。這些人一提到釋法即狠批為「嚴重傷害法治精神」,明顯不尊重《基本法》。假若未來的立法會變成以法亂法者玩弄勢力、為難政府、抹黑中央的基地,這才真正是嚴重傷害法治精神。 以人力物力虛張聲勢 有熱心人士明明胸懷大志,愛國愛港,擁護《基本法》,渴望為市民服務,只因欠缺經費,所以永遠踏不進現今選舉的大門,只能看著某些權貴政客顛倒是非,無事生非。因此在香港也好,在台灣也好,越是看透假民主政治,越不相信這類選舉。 以現時的模式,錢銀對選舉結果所造成的影響力,絕對大過政綱,因為先要有足夠金錢才可以宣傳,沒有宣傳,是不會吸引到選票的。有數得計,選區如有六十多萬選民,要向每人投寄一份自己的資料,以每份一元的成本計算,便起碼要六十多萬。此外基本所需物資還有街板、橫額、肩帶、助選團制服、各樣傳單和海報、音響器材、幡旗、選舉車、工作人員車資、膳食茶水費……,資源再充裕一點的還可大賣廣告,最低消費百多萬是很保守的了。上述物資對左右選民的投票取向大嗎?答案是頗大的。選舉活動中有個奇怪的用語叫「造勢」,便是用人力物力來虛張聲勢,所謂游離票通常西瓜靠大邊。為此選舉都是兩黨制為主,小政黨、獨立候選人(此處指真正無黨無派的參政人士,不是那些勾結大政黨但又掛個獨立招牌掩人耳目好辦事的假獨立候選人)都難成氣候。正是因為籌款、動員都是要有大勢力才能造出好成績來,選民普遍不會認為單打獨鬥的候選人可以改變到什麼現狀,於是選來選去都是兩大勢力及其友好。假民主政客坐大,動不動遊行示威出風頭,群魔亂舞。台灣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年年選舉,疲於奔命,表面上真是非常「民主」了,但民生、經濟甚至個人自由的準則都全面開倒車。有藝人到大陸登台都被民進黨大嘴巴精神迫害。人們如果真要為自己和下一代未來幸福著想,便不能在政治和社會事務上人云亦云,要用雪亮的眼睛看清楚政客的所作所為,更不可輕信「民主」二字等同於《聖經》! 勿盲目聽口號做應聲蟲 去年的區議會選舉結果是很令人遺憾的,根據《區議會條例》,原本只屬地區諮詢服務工作的議會選舉被煽動扭曲,到頭來使不少市民成為政治犧牲品,好像那位贏了觀龍樓區議員議席的何某,她是有心來做西環地區工作的嗎?一時「前線」,一時「公民起動」,繼而無端變「獨立人士」,看風使舵,毫無義氣,自吹自擂謂再要越區挑戰狙擊「保皇黨」,又不會與人合組名單等等,不知自知之明為何物。怎料民意調查出來,民望低到只得少許幾個百分點,連陪跑都落後幾條街,慌忙之下變身變臉做厚顏「攝石人」,擠在幾名大律師之間來撈選票。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亦是在「七‧一遊行」之後的時間舉行。「五十三萬人上街」的謊言早已被揭穿了,會否再有情緒化的「七‧一效應」?這是直接反映港人對政治的認識。在制度不完善,候選人選擇也不夠多的情況下,不去投票對公眾利益不會造成什麼損失。反之真的想行使選民權利,便應以清晰的頭腦去讀一讀候選人的政綱,而不是盲目聽從口號做一條應聲蟲。事實證明全球一體化是錯誤的概念,不同的國家民族,有其獨特歷史背景和生活,不可能因為有些地方實行普選,就當作普選可適合全世界。有智慧的香港人應該有性格一點,普選與否,非港人首要考慮。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2010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0 ---------- |
手記 評論 A17 |
成報
|
2004-08-11 |
擴大議會培育政治人才 |
今屆的立法會選舉十分熱鬧,參選人數是前所未見的多。有90位參與直選選舉,而功能組別的候選人數目,更高達72人,盛況的確是空前的。會計界4000選民便已有九個候選人參選,其他如金融服務界、醫護界、社福界等,參選人數亦見新高。 值得留意的,是很多參選者都是政壇上的新面孔,而且沒有政黨背景,說明不少有心人是希望打破政黨的壟斷,直接自行參與政治事務的,而這亦顯示有不少香港人是對參與政治事務非常感興趣,這是值得鼓勵的。 今屆功能組別的候選人,不少都是在最後關頭方才報名參選的,在過去數月他們都似未有任何造勢或籌劃活動,在貿貿然下參選,勝算恐怕是不高,這就不禁令人懷疑他們是否志在今屆選舉,抑或是另有別圖。 候選人放眼08選舉 以筆者推算,不少候選人應該是放眼於08年的選舉,今次參選,或許只是作為08年的熱身賽而已,既可以起良好的宣傳果效,兼可取得選民名冊,及寶貴的選舉經驗,對來屆的選舉預備工夫,必然是大有裨益。 那何以又對08年的選舉充滿期待?這又應與08年的政制檢討有著密切關係。刻下,政府正在積極檢討07、08年的政制改革,「政制發展跨界別小組討論」正與社會各界人士商討,主流意見是有需要擴大推選行政長官的選委會人數,而立法會議席,則應由60席增加至最多120席不等。 故此,按估算08年立法會議席應該會有不少增幅,這將會增加候選人的勝算,亦鼓動不少有志之士在今屆去預選,好為未來作準備。 直選靠名氣及政黨 又為何功能組別的候選人要比直選的增幅較多?筆者相信,這是因為功能組別選民人數不多,選舉經費上限遠低於直選,所以選舉的障礙及阻力相對減少,這對於小眾的獨立候選人來說,是較為可取的。相反,地區直選所需的人力、物力,相對上高很多,沒有政黨的支援,又沒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勝算無望的。 最重要的,是地區直選是個虛耗時日甚巨的遊戲,候選人能否當選,與候選人的能力或品格沒有太大關係。當選與否,端視他們能否花費大量時日在區內活動、握手、出席甚麼甚麼活動去增加曝光,搞搞些政治秀,接觸選民、為民請命等等,但這些都跟議會工作拉不上關係。事實上,議員審視法案的能力、勤力或認真程度,一般市民既無從得知,而且更是一概不理,恍似毫不相干。 香港政壇漸娛樂化 此所以香港政壇日益變得娛樂化,政客日益藝人化,而社會就愈見反智。而這又與台灣政壇出奇地同出一轍。 因此,地區直選的最終結果,並非是篩選了一些具備專業才能的能人異士,而是造就了一些可以犧牲自己大量工作時間的候選人,並養活了不少全職政客,他們大都沒有太大的事業包袱,要放棄自身的事業是輕而易舉的。 另外,就是早已事業有成、生活無憂,俗稱「上岸」的人士,而這又以大律師為表表者,皆因他們的工作時薪高達數千元,一個月只需工作十數天,便可以賺取豐厚收入,又可以予以他們大量公餘時間從事政治做秀活動。 相反一些需要定時工作的專業,如事務律師、醫生、工程師、會計師等,要他們走直選之路,犧牲的時間及工作實在太大,縱或有一、兩個特別例子,但總的來說還是難成氣候。君不見立法會內直選議席,俱由全職政客、政黨人士、及大律師所把持嗎? 倉卒普選窒礙人才 但這發展是不健康的,不單令議會更難引入各類不同的專才及專業,亦窒礙了不少有志政壇的專業人士,難以在議會內反映出不同的專業意見。 香港欠缺政治人才,是不爭事實,民主陣營一向宣稱,指是沒有推行普選所致。但從今次立法會選舉觀察所得,香港若要培育更多的政治人才,我們就應要擴大立法會的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席,給予更多新進去參與政事,亦要大大減低他們從政的門檻。我們不單要全職政客,更應要各方各界積極參與政事,議會發展才會變得更理性、更成熟。 倉卒推行普選,除了會令政黨日益坐大,吸引更多全職政客外,對吸納更多專才能人,或培訓未來的政治人物,恐怕是起著反效果呢! (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
文章編號: 20040811029015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1 ---------- |
香港新聞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8-11 |
青年網站論選舉 |
www.04912.hk是一個由自發性的青年組織成立的網站。已於昨日啟動。當中兩名成員徐海山及洪錦鉉,去年均代表民建聯參加區議會選舉,不過兩人表示現時甚少參與政黨的活動。 至於網站的內容,主要是邀請年輕團體包括大學生及不同背景的人士到網站直播節目,就今屆立法會選舉的表達意見,網站同時亦開設討論版,讓青年人各抒己見,當然含色情成分的內容,將被格殺勿論。 對於有指45條關注組亦有成立A45電台些舉是否「打對台」,徐海山坦言,大眾懷疑是自然的事,不過每個人均有不同的角色、身份,www.04912.hk只是希望給予青年多些資訊。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10068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2 ---------- |
香港新聞 A05 |
香港商報
|
2004-08-11 |
鄭耀棠挺鄺志堅王國興 |
【商報專訊】實習記者李仲勤報道:工聯會主席鄭耀棠昨日表示,會按工聯會執行理事會的決議,支持立法會勞工界的候選人鄺志堅和王國興參選。 鄭耀棠昨日出席工聯會一個活動後對記者說,鄺志堅和王國興在工聯會都工作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兩人都是得到工聯會的同意才參加今屆立法會選舉,但他們不是代表工聯會,是代表勞工界。 鄭耀棠表示,今年仍然報名參選的陳國強,仍是工聯會的常務理事。他認為,不是一封信就能退出工聯會。因為工聯會的全名是工會聯合會,不是個人退出,而是要以工會名義退出。由於陳國強代表的工會並沒有退出工聯會,所以現在只能說他不參與工聯會的活動。 被問及陳婉嫻的選舉宣傳物上,工聯會的標誌比民建聯的標誌大,而陳鑑林的選舉宣傳物上,工聯會的標誌和民建聯的標誌則一樣大.鄭耀棠說,這只是出於選舉策略,並不代表什麼。他強調,工聯會與民建聯之間的關係,一向保持良好,互相配合。 鄭耀棠又稱:「我不贊成配票,選民有權自由選擇,配票會歪曲選民的意願。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1006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3 ---------- |
a43 |
東週刊
|
2004-08-11 |
自由黨發威 大班搶票民主黨成輸家 |
上一屆議會,民主黨控制十一個議席成為第一大黨,但這個「虛銜」勢將不保,隨時拱手相讓給自由黨。 民主黨內部選情分析,今屆議席只可穩守七席,連前黨魁李柱銘亦可能輸掉港島區的議席;新界東的黃成智、資訊科技界的單仲偕,亦因強手挑戰,議席也危危乎。 青黃不接,第二梯隊無法接棒上位,民主黨最終將成今屆立法會選舉的輸家。 上周參選立法會報名期截止後,民主黨傾力四出造勢,為九龍東的「新希望」胡志偉全力拉票,退位交棒的司徒華聲嘶力竭地「嗌咪」,希望支持者可以將選票悉數「過戶」給這位第二梯隊核心。民主黨此刻才如此緊張,皆因「大班」鄭經翰殺入這一區參選,令民主黨希望在此增加一席的希望瀕臨幻滅。 「今次選舉,民主黨有三大風險,就係港島李柱銘同新界東黃成智好唔穩,資訊科技界單仲偕亦有暗湧;保守估計,民主黨只可穩贏六個直選及一個功能組別議席。」已退選的羅致光,現時成為民主黨的選舉心戰室特派專員,對選舉發展全程「到實」,他估計,即使民主黨連這三人亦計在內,今屆最多亦只能取十席,比上屆還少一席,「大家識加數都知冇可能贏到十一席。」看議會勢力不斷萎縮,羅致光亦只能歎句,除非有奇出現。 不單新人無運行,民主黨萬料不到的是,連重量級的老將、在港島出戰的前黨魁李柱銘,選情竟亦勢危。「上一屆民主黨已經效地區掃曬一半的樓。」造成現時這種局面,有民主黨內部成員埋怨全因今年要遷就民主派協調工程所致,而大班忽然空降,更直接打亂民主黨的陣腳。 大班搶走八成票 上週三,鄭經翰在選舉截止報名前終於拍板參選九龍東加入戰圈,民主黨表面看來支持,認為可以推高投票率,對民主派選情有利,但內部一項研究卻令黨內心驚膽跳。 根據民主黨這項評估,鄭經翰空降九龍東,所得的選票,其中八成都是從民主派手中掃走的,民建聯只被分薄一成票源,大班與陶君行本身的鐵票,其實只得一成而已。「李華明要帶胡志偉入立法會,最少要取得三成至三成半的選票。」羅致光亦不得不承認,情況相當不明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李華明同胡志偉現階段可以做的就是盡量搶票。」 「有華叔撐,胡志偉本來好大機會贏,而且亦可以證明民主黨第二梯隊絕對上到位,但因為協調問題,華叔遲遲未退,胡志偉、何偉途冇辦法盡早落區宣傳,選舉工程發動得太遲。」該名民主黨成員透露大班加入戰圈,胡志偉的知名度有限,注定要出局,他的犧牲一如新界東協調鑽石名單時,飛走范國威那樣,兩者不同的是,胡志偉還有得玩,范連參選機會也沒有。 明星選舉戰 民主黨面對另一問題是,今年的選戰,各大政黨、團體幾乎打的都是明星牌,地區直選議席雖然增加,但面對各派的明星級人馬挑戰,羅致光承認只能犧牲第二梯隊,「在黨況頭,難有第二梯隊成為明星,係比例代表制,你一日成唔到明星,都好難突圍,地區工作做到幾好,都係區議員的層次。」 民主黨今年排出的陣勢,如意算盤是希望現任的立法會議員可以順利連任,張賢登、胡志偉、陳樹英(飲食界)可以搶位,但現在連李柱銘、黃成智、單仲偕這些「明星」亦告急,要創造這個奇難矣。 民主黨成為輸家,去年中忽然「轉」的自由黨,也萬萬沒有料到竟可以發威霸位,當民主黨議席不斷萎縮下,自由黨卻雄心壯志派出十二人競逐十一個議席,隨時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 自由黨識搶位 自由黨今屆最大的蛻變是,成功利用明星效應以及一定的民意支持,洗脫一貫的商界政黨形象,令田北俊與周梁淑怡亦放膽落區直選。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自由黨黨魁田北俊雖然面對新界東鑽石名單挑戰,但支持度依然穩企第三位。 現時每日幾乎都落區拉票的周梁淑怡,在選情最混亂的新界西,陳偉業、李卓人、梁耀忠長期在此進行地區工作,擁有大部分鐵票,但最新民調顯示,從來沒有落區經驗的周梁淑怡,在此也有百分之十七的支持度,預料這一席亦成她的囊中物。 自由黨成為贏家,成功的地方是直選搶到位,功能組別透過協調保住議席。田北俊退出的商界議席,沒有競爭下,接棒的林健鋒已自動當選,連工業界的梁君彥亦無人挑戰,兩名自由黨政壇新丁,一參選已當選。 民建聯穩守突擊 上週三,民建聯公佈最終參選名單。眾人最關注的是票後陳婉嫻的走向。長期以來一直以工聯會身份在立法會發言的陳婉嫻,最後還是選擇愛將林文輝再加鄧家彪,自組一張名單參選。民建聯另一現任議員陳鑑林,惟有另組名單,陳婉嫻最大希望是帶林文輝入立法會,拒絕配票。陳鑑林無可避免要與林文輝、胡志偉、陶君行爭奪第五個議席。 兩陣入局熱門逐.個.捉. 新一屆立法會將成泛民主派與親中及中間路線兩大陣營的角力場,預測泛民主派有廿四席「穩膽」,親中及中間派則以三十四席佔上風。另兩陣中陶君行、胡經昌等十四次熱人馬爭奪餘下兩席,最終誰能入局暫難預測,但無論如何,相信泛民主派都難取過半數議席。 立法會直選 五大選區參選名單 港島區(6席) ‧民建聯:馬力、蔡素玉★、鍾樹根、楊位款、李元剛、張國鈞 ‧民主黨:楊森★、李柱銘★、黎志強 ‧四十五條、獨立:余若薇★、何秀蘭★ ‧獨立:范徐麗泰★ ‧獨立:曾健成、鍾松輝、鄧徐中 ‧獨立:黃錦輝 九龍東(5席) ‧民建聯:陳婉嫻★、林文輝、鄧家彪 ‧民建聯:陳鑑林★、蔡鎮華、陳德明 ‧民主黨:李華明★、胡志偉、何偉途 ‧四十五條關注組:梁家傑 ‧獨立、前㵟:鄭經翰、陶君行 九龍西(4席) ‧民建聯:曾鈺成★、鍾港武、李慧嵨 ‧民主黨:涂謹申★、陳家偉、林浩揚、馬旗 ‧民協:馮檢基★ ‧民協:廖成利 ‧獨立:劉千石★ ‧獨立:柳玉成、梁雪芳、劉寶坤 新界東(7席) ‧自由黨:田北俊★ ‧民建聯:劉江華★、李國英、莫錦貴、陳國旗、蘇西智、黃碧嬌、陳克勤 ‧7.1連線:鄭家富★(民主黨)、劉慧卿★(前㵟)、湯家驊(四十五條關注組)、黃成智★(民主黨)、蔡耀昌(職工盟)、何淑萍(民主黨)、柯耀林(前㵟) ‧港進聯:曹宏威 ‧四五行動:梁國雄 ‧獨立:黃宏發★ 新界西(8席) ‧自由黨:周梁淑怡★、丁午壽 ‧民建聯:譚耀宗★、張學明、梁志祥、歐陽寶珍、徐帆、陳囪鑌、老廣成、伍景華 ‧民主黨:何俊仁★、張賢登 ‧民主黨:李永達★、陳琬琛 ‧街工:梁耀忠★、尹兆堅 ‧職工盟:李卓人★、葉岳峰 ‧民協:嚴天生、江鳳儀、戴賢招、官東榮 ‧新世紀論壇:呂孝端、蕭成財、陳財喜 ‧獨立:陳偉業★ ‧獨立:查錫我 ‧獨立:伍得良 ‧獨立:程樂蓀 ‧獨立:鄒秉恬 ‧一張選舉名單 ★現任議員 |
文章編號: 200408118420006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4 ---------- |
港聞 A27 |
明報
|
2004-08-11 |
鄭耀棠分析: 馬力患癌或增支持票 |
工聯會會長鄭耀棠昨表示,民建聯主席馬力患癌,該黨難免受打擊,但同時可能激勵支持民建聯的巿民走出來投票。 鄭耀棠說,現時難以評估馬力患病對民建聯的影響有多大,但他贊同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所言,失去議席事小,馬力應以健康為重。 鄭耀棠表示,工聯會與民建聯在立法會選舉中是「互補不足」,他希望工聯會的陳婉嫻、林文輝及民建聯的陳鑑林(同出選九龍東)皆可當選。 指陳國強未退工聯會 勞工界功能組別方面,鄭耀棠表示工聯會推薦的兩名候選人鄺志堅及王國興有一定認受性,工聯會會支持他們。就陳國強聲言退出工聯會以獨立人士身份出戰一事,鄭指陳仍未依正常程序退會,現時陳仍是該會常務理事會理事。但陳國強說,已將退會決定以傳真方法交工聯會處理及辦理手續。該組別連李鳳英共有4名候選人。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40087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5 ---------- |
政情 A26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8-11 |
立會選戰 |
李永達 報選誤填職銜 |
選舉Fun區 立法會選舉截止報名後近一星期,出戰新界西區的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昨日發現,報名參選時誤將其職業大學兼職「導師」,寫成大學兼職「講師」。 李永達解釋,報名表是他秘書填寫的,出此誤會純屬一時大意,而非故意虛報資料,他昨日已到選舉辦事處宣誓,稍後他亦會徵詢法律意見,看看是否需要進一步跟進。 據瞭解,在城市大學任兼職「導師」的李永達,工作是指導學生寫論文,而「講師」是需要授課的,兩者均以時薪計算,薪酬沒甚大分別。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0017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6 ---------- |
政情 A26 |
香港經濟日報
|
2004-08-11 |
立會選戰 |
職工盟 宣傳片揶揄特首 |
選舉Fun區 立法會選舉與「倒董」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但職工盟在選舉宣傳片上,則大玩特首董建華笑話式幽默,拍出本港基層勞工的生活困境。 其中一條片段,一個身穿「職工盟」校服的小男孩,每天早上7點,遞早餐給正要出門上班的老豆,但每次得到的回應,就只有「早晨、早晨、早晨」。晚上11點,小男孩還在等老豆的門,希望可以一起看足球,可惜,老豆還是一句「夜啦」,拒小男孩於門外。廣告最後打出字幕:「想唔想多啲時間陪屋企人?」爭取合理工時,正是職工盟的政綱之一。 另一條片段中,更諷刺董建華,不明民間疾苦,以凸顯勞工權益的信息。片段中,多個場景時空交叉,有勞工絕望地說出「香港的經濟會愈來愈好」,和「留底,是需要勇氣」的話。突然,維港上空一聲雷響,現出一條問題:董建華你體會到嗎? ﹏﹏﹏﹏﹏﹏﹏﹏﹏﹏﹏﹏﹏﹏﹏﹏﹏﹏ 相關文章: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00172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7 ---------- |
本地新聞 A20 |
太陽報
|
2004-08-11 |
民建聯成員設選舉網頁 |
【本報訊】兩名民建聯成員徐海山及洪錦鉉發起04912.hk網頁,討論立法會選舉,但兩人堅稱是個人發起的活動:「背景永遠都洗唔甩,但我地做啲乜唔關民建聯事。」洪去年代表民建聯參選區議會鎩羽而歸,今年為陳鑑林助選;徐今年則為憲生服務界龐愛蘭助選。 |
文章編號: 200408110340093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8 ---------- |
港聞 A11 |
大公報
|
2004-08-11 |
籲社會多些同情心勿太猜忌 鄭耀棠:馬力是累病的 |
【本報訊】立法會選舉在即傳來馬力患病消息,工聯會會長鄭耀棠表示,事件對民建聯是一個打擊,本港社會應「多些 同情心,不要太多猜忌」,這樣對各方都會更好。 檢查當日已覺不妥 鄭耀棠分析了馬力患病原因,他說:「馬力是一個做事很投入的人,工作多太緊張,好像嫻姐一樣。但我和他說過,工作永遠也做不完,如果要做多些,就要多些休息。」 鄭耀棠回憶說,大約在五、六月,他與其他朋友前往廣州一間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發現該院設備好又便宜,因此大力向朋友推薦,當中也包括馬力,但馬力當時並沒有在意。直到八月一日馬力出席完閱兵儀式後,第二日前往廣州處理爛尾樓問題,當時就聽從建議順便前往做檢查。據鄭耀棠瞭解,在檢查當日馬力就已感到不妥,最後結果出來,證實患上結腸癌。「之前見他瘦了,還講笑說是不是選舉太累了,怎知會這樣。」 鄭耀棠表示,事件對民建聯是一個打擊,而馬力作為新黨魁,市民對他的印象並不「牢固」 ,需要借直選將自己介紹出來。可惜患病令他失去這個機會。 鄭耀棠希望事件可令支持、同情民建聯的市民,出來投票支持他。他並說:「我絕對相信,香港需要祥和,不要太多猜忌,多些同情心,這樣對大家都好。」 陳國強退會有手尾 此外,鄭耀棠談及陳國強退出工聯會獨自參選事件,他表示,陳國強只寫信表示自己退出工聯會,但工聯會是以團體會員形式,陳若要退出,就需要他所屬的製衣業工會寫信,表示該會退出工聯會才行。但目前並無收到有關信件。 |
文章編號: 200408110020064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39 ---------- |
港聞 P02 |
都市日報
|
李利國 2004-08-11 |
李永達報錯職業公開道歉 |
9月立法會選舉新界西參選人李永達錯誤填報參選資料,將他原任「大學兼職導師」寫成「大學兼職講師」,李永達昨晚發表聲明,稱事件由秘書填寫資料出錯引致,並向傳媒及公眾道歉。李已即日向選舉事務主任宣誓無意引用錯誤資料。新界西參選人對事件反應不一,民建聯的譚耀宗表示,事件應由選舉事務處公正處理;獨立的陳偉業則稱李無心之失,料不會影響選舉;自由黨的周梁淑怡則不願回應事件;區內其餘對手如民協的嚴天生、新世紀論壇的呂孝端、獨立的查錫我、伍得良等暫沒有回應事件。區內其他參選名單及人士還有職工盟李卓人、街工梁耀忠及民主公義的鄒秉恬。 據瞭解,李永達錯誤填報資料,但選舉提名期已截止,不能更改選舉資料,按照《選舉及舞弊條例》第26條規定,有關行為或被質疑為提供虛假資料。李永達的選舉代理人李正權解釋,李永達昨日已經向選舉事務主任交代事件,並宣誓無意利用錯誤資料,事件屬一時大意,李正權強調,暫沒收到其他對手投訴,但不排除對手會投訴,希望事件不會影響選舉。(都市)
|
文章編號: 200408114410129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0 ---------- |
a06 |
東週刊
|
2004-08-11 |
馬力患癌 曾鈺成內疚 |
五十二歲的馬力,半年前臨危受命,接任民建聯主席,跟又馬不停蹄地投入立法會選舉工作,這位百變書生,沒料到還要承受癌魔的偷襲。他的戰友、一手把他推出前台的前黨魁曾鈺成,深感內疚。 馬 力患癌症消息公佈後,民建聯整個選舉陣營雖然保持鎮定,但前黨魁曾鈺成一個人卻顯得憂心忡忡、而且相當歉疚。 「曾鈺成好內疚,當初搵人做主席,馬力無心理準備接手,叫佢參加直選,一樣無乜準備。兩件事,馬力都係臨危受命。」一名民建聯中人向本刊透露,馬力接任主席後先瘦十磅、參選後又瘦多七磅,由原來的一百六十多磅減至一百四十多磅,壓力與癌症的關連應該由此而來,曾鈺成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去年底,曾鈺成因承擔區選失敗的責任,辭去民建聯主席,馬力匆匆接任,繁重工作與壓力排山倒海而來,他的個人健康也慢慢發生變化,但當時馬力及他的戰友都懵然不察,還以為是工作太忙變相「減肥」。半年前馬力接受本刊訪問時,已略為清減,當時他以為只是糖尿病令自己消瘦,沒料到癌魔正悄悄向他施襲。 中央調派名醫治療 據瞭解,馬力其實早在一年前已有輕微的腹瀉便血情況,近期情況更明顯,但根據醫生初步診斷不算很嚴重。因馬力身繫重任,中央對其健康已高度關注,現正為他物色國內頂級名醫,以及醫療專隊全力為他治療。 民建聯消息透露,根據醫生的診斷,結腸癌最壞的情況是癌細胞破穿腸壁擴散身體其他部位,但馬力現時情況還可動外科手術,問題不大,更樂觀的估計是,最輕微的情況只需電療癌腫瘤的部位,痊癒機會更高。 「馬力勒病情好多係私隱,民建聯不便再多提,但由始至終都冇想過退選問題,因為相信佢好快就會出番來。」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表示,馬力健康出問題,對個人以及民建聯都只是一件短期的事,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週一,本刊致電馬力詢問治療進度時,他已將所有聯絡轉由秘書負責,閉門謝絕滋擾,全力治療疾病。 |
文章編號: 200408118420100 |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Copyright (c)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 41 ---------- |
電子剪報服務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852) 2948 360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wisers.com
Copyright (c) 2004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