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公報
A27  |  大公評論(香港)  |  點擊名人  |  By 游雨僧
2007-11-01

李柱銘變成反對派負資產

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把奧運政治化,叫外國借北京奧運向中國施壓。這種言論激起社會公憤,無論李柱銘如何硬撐,他的言論對反對派造成很大損害,他自己已變成了民主黨和陳老太的負資產。

區議會選舉臨近,民主黨內對李柱銘罵聲四起,特別是參加區議會選舉的基層骨幹,更覺得李柱銘此時講這些話是倒米。他們覺得自己的前黨魁冒天下之大不韙,等於把一眾參選的黨員擺上。因此民主黨急忙在報上登廣告,聲稱「由始至今都真誠堅定地支持我國申辦奧運」,聲明用了六個「我國」,顯示要與李柱銘作適度切割。但補鑊都補唔番。

民主黨避之則吉

儘管李柱銘詭辯說自己的文章是「叫人不要杯葛奧運」

,但有多少人會信他的詭辯?民主黨基層骨幹心知肚明,港人支持國家搞奧運,而香港作為協辦城市,港人亦與有榮焉,李柱銘叫外國借奧運玩,肯定對民主黨區議會選舉不利。於是民主黨基層怨聲四起,對李柱銘等「大佬」

不客氣地新債舊債一起算:○五年底「大佬」綑綁令一出,政改方案被封殺,民主黨基層失去上位良機;到今年「大佬」又突然對陳老太「黃袍加身」,勸退苦等七年的基層骨幹甘乃威;現在李柱銘又拋出「奧運施壓論」,對本已不妙的民主黨區議會選情雪上加霜。李柱銘令民主黨對他大有顧忌,民主黨基層骨幹對他有咁遠避咁遠。

陳老太急忙「補鑊」

李柱銘是對陳老太「黃袍加身」的操縱者,但他卻缺席陳老太的造勢大會。陳老太說李柱銘缺席造勢大會是由於有事在身,但如果李柱銘出席陳老太的造勢大會,陳老太的選票肯定流失不少。可見,真相是李柱銘已成為陳老太的負資產。

李柱銘變成反對派負資產,反對派中人心裡都涼了一截,嗅到選情不太樂觀的氣味。反對派評估,李柱銘的「奧運施壓論」

,不僅對區議會選舉造成影響,更怕者是進而影響到陳老太在立法會的補選,因中間游離票向來都是最關鍵的一群。陳老太想不到的是,李柱銘把她捧為反對派「共主」

,但如今這個「大佬」卻令市民討厭。除了政治主教陳日君力撐李柱銘,沒有人附和李柱銘。陳老太為掩飾她與李柱銘的關係,矢言李柱銘的「奧運施壓論」不影響選情,同時造勢會收起李柱銘。



 
文章編號: 20071101002017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大公報
A10  |  港聞  |  人物特寫
2007-11-01

郭必錚默默耕耘不貪「醜聞小便宜」

要選零四年香港最大的一宗政治醜聞,民主黨區議員何偉途涉嫌在東莞嫖妓肯定居首。不過,上屆區議會選舉因「七一效應」僅敗給何偉途的民建聯郭必錚坦言,沒有想過憑對手的醜聞賺取「小便宜」。他深信,過去四年在順天區默默地為街坊做事,才是獲取選民支持的最重要元素。

上屆區議會選舉,郭必錚以不夠五百票之差敗給民主黨的何偉途。雖然何偉途受醜聞影響已退出民主黨,但今屆兩人將再次「對撼」,預料將成為觀塘區選舉的焦點。面對飽受醜聞困擾、從來沒有承認錯誤且反稱自己受到政治迫害的對手,郭必錚只輕描淡寫的說:「無試圖獲得任何便宜。」

與民建聯的宗旨一樣,郭必錚深信「實事求是,為你做事」的原則。上屆區議會選舉雖然落敗,但他並無離開過順天區。過去四年,他努力發展卓妍社會服務,凝聚大批婦女街坊,後來更修改會章,歡迎男性街坊入會。此外他於三年前成立社區共融協會,招收不同族裔入會,對促進社區和諧極有幫助。

「我的根就在這裡,你要我離開這區,我會十分不捨得。」郭必錚憶述順天入伙時已開始在該區服務,當時連區議會也未出現。他說,看到順天由不夠巴士線到現在公共交通四通八達,由當時人人都笑他力主在內增設保安員到現在所有公共屋都已設有保安員,自然對該區積累了深厚的感情。

選舉永遠存在變數,郭必錚一點都不敢對選情存有半點樂觀的心態。「對手喜歡和老人家傾偈,我就不斷處理街坊的各項訴求,希望能真正解決他們的困難。」他說,若有幸當選,將會盡快成立議員辦事處,讓街坊隨時可以找到他。此外,他特別關注內的大門鐵閘維修問題,希望將來能夠解決。

順天選區包含整個順天,選民約有一萬三千多人,是選民頗多的一個選區。該區選民結構頗為多元化,既有長者,也有不少年輕夫婦居住。



 
文章編號: 200711010020052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大公報
A01  |  要聞  |  耐人尋味
2007-11-01

獲陳振聰委託為公關公司代表黃仲棋曾是民主黨區議員

自龔如心於今年四月初逝世後,不但風水師陳振聰的身份和行動處處透神秘,就連他委託的公關公司代表黃仲棋的身份同樣亦耐人尋味。本報記者翻查資料,發現黃仲棋不但曾任《東周刊》副總編輯,更曾任民主黨深水區區議員。黃於二○○三年被控冒認房署人員,與攝影記者進入觀塘區區議員郭必錚一名助理的寓所內拍攝,因而喪失區議員資格。

黃仲棋一九九九年代表民主黨出選深水麗閣選區,以一千七百八十二票擊敗對手陳鏡秋和李偉豪,成為該區區議員。事實上,黃仲棋最初為民協成員,後來卻蟬過別枝,轉投民主黨。黃仲棋當年在政壇頗為活躍,除了參加區議會選舉外,並於二○○○年參加立法會選舉,排名在現任立法會議員劉千石和涂謹申兩人之後出選九龍西。結果劉、涂二人雙雙當選,黃仲棋卻大敗而回。

黃仲棋的政壇生涯於二○○三年不得不行人止步。他於二○○二年九月二日,冒認房署職員,託詞檢查喉管偕一名攝影記者進入觀塘區議員郭必錚女助理吳玉玲寓所內拍攝。他於二○○三年五月被裁定一項冒充公職人員罪名成立,被判入獄四個月,緩刑一年半,並須付堂費一萬元。

根據當時的《區議會條例》第二十四條,區議員若入獄超過三個月,就會喪失區議員資格,另獲判緩刑者亦不例外。黃仲棋當年被判入獄,不但失去當區議員資格,就連○三年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和二○○四年九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參選資格亦被褫奪。



 
文章編號: 20071101002000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大公報
A10  |  港聞
2007-11-01

反對派議員醜聞不斷 觀塘區會迎更新契機

隨新興商場相繼落成和市中心重建快將上馬,觀塘區逐漸洗去舊區形象。今屆區選,這邊廂的民建聯派出十三人出戰該區希望收復零三失地;那邊廂反對派三位曾飽受醜聞困擾的現任區議員亦決定角逐連任。觀塘區區會能否像社區發展般煥然一新,將取決於選民的神聖一票。本報記者羅秉昆

回顧上屆區議會選舉,民建聯在觀塘多個選區接連失利,結果只取得六個議席,成績強差人意。今屆區議會選舉,民建聯派出十三人出戰觀塘區。該黨觀塘支部主席陳國華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雖然觀塘的選區分布較分散,人力資源分配緊張,但是該黨的候選人經過長期在地區服務,基本上已取得極佳的「口碑」。他坦言,今屆的目標是「坐八望十」,即是最低限度要爭取比上屆更多的議席。

民建聯「坐八望十」

其實民建聯在觀塘選區已響頭炮,在提名期截止後,已有三位成員自動當選,他們分別是陳國華、柯創盛和施能熊,換句話說,在選舉之前選舉目標已達成三分之一。而觀塘區選民也較重視候選人的工作,對民建聯似乎有利。不過根據過去的選情,愛國愛港陣營與反對派在觀塘區的勢力仍是「五五波」,而新興政黨如公民黨和社民連等又派出多名成員參選,民建聯的選情未許樂觀。

除了民建聯能否收復失地外,反對派有三位曾飽受醜聞困擾的現任區議員角逐連任,也成為觀塘區選舉的另一焦點。三年前涉嫌嫖妓的前民主黨成員何偉途將在順天區角逐連任;因欺騙津貼曾被判監的民主黨成員羅俊毅將在雙順區角逐連任;涉嫌用虛假收據申領津貼後獲判無罪的前民主黨成員蘇家豪將在寶達區角逐連任。陳國華認為,受醜聞困擾的區議員角逐連任,會影響區議員的形象。

何偉途嫖妓未肯退

「有些議員受嫖妓醜聞困擾,會影響他們在女性選民和家庭觀念重的選民的心目中的形象;涉嫌欺騙公款的,有些甚至曾被判監,如果他們再次出來角逐連任,我認為是不合理的。」適逢三位曾經受到醜聞困擾的區議員,其中兩位將會受到民建聯的郭必錚和洪錦鉉的「強勢」挑戰,陳國華預料,該兩個選區將會爆發一場激戰。上屆郭必錚以不足五百票敗給何偉途,而洪錦鉉更以不足一百票敗給蘇家豪。

此外,觀塘仍有不少選區的戰況預計將極為激烈。例如坪石區的陳百里,雖然被視為現任區議員陳鑑林的「接班人」,但受到公民黨余冠威和另外兩位獨立候選人「夾擊」,勝算難料。在雙順選區,除了醜聞議員羅俊毅角逐連任外,匯賢智庫成員、曾經是前公務員的凌劍剛和獨立人士符碧珍也加入戰團,形成「三強鼎立」的有趣局面。



 
文章編號: 20071101002005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明報
A04  |  要聞
2007-11-01

民建聯派單張批李柱銘泛民聯署譴責抹黑

【明報專訊】區議會選舉在即,民建聯近日開始在地區派發兩款以「民建聯」名義發出質疑李柱銘奧運言論的宣傳單張,指民主黨「干預奧運不得人心」。民主黨直斥民建聯「駛橫手」歪曲該黨立場、誤導街坊,泛民24 名立法會議員更發出聯署聲明,強烈譴責有保守勢力為了選舉「恣意抹黑」、文革式批鬥對手。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否認作「文革式」批評,聲稱只是向市民如實反映事情。

近日炒得熾熱的李柱銘奧運言論,成為對手在地區狙擊的武器。民建聯近日製作兩款單張,一張是在10 月26 日製作,題為「干預奧運不得人心民主黨如何交代」,圖文並茂地展示多份大字標題抨擊李柱銘「賣國漢奸」、「惹公憤」等報章;前日(周二)再發出另一題為「事實在前不容抵賴」的單張,列出本港多份報章質疑李氏言論的社評。

不刊候選人名字疑避申報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形容,是次抹黑行動是有組織的「四部曲」,先是扭曲事情,然後親建制派「一呼百應」,利用傳媒在輿論上作攻擊,最後是「逼你認錯」。該黨張文光質疑,民建聯發出只有「民建聯」卻沒有候選人名字的單張,是有意避過法律隙,免除候選人申報競選經費,又可「駛橫手」歪曲民主黨的立場誤導街坊。

譚耀宗:單張與區選無關

譚耀宗強調,他們沒意圖把區議會選舉與單張「拉埋一齊」,否認做法是「文革式」批評,並聲稱該黨沒有既定立場,只是向市民如實反映事情。當被問及單張中所引用的7 份報章中,沒有引用傾向民主派的《蘋果日報》,他說是「遺漏了」。

該黨副主席劉江華指出,單張由黨中央設計後發給各地區支部,讓黨員、成員、區議會候選人在區內派發,但若區選候選人在地區派發,單張會印有「競選廣告」字眼,以防違規。有市民聲稱,日前已在葵青區接獲第一款單張,但上面沒有印上「競選廣告」字眼或任何候選人編號。

另一邊廂,泛民24 名立法會議員昨日發出聯署聲明,強烈譴責保守勢力,為了選舉利用李柱銘在《華爾街日報》撰寫的文章「恣意抹黑、指鹿為馬、製造分化」,他們不希望香港社會倒退至「以亂扣帽子的文革批鬥手法打擊不同政見人士」。聯署獨欠劉千石的名字,泛民成員指未能聯絡他。

 
文章編號: 200711010040023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明報
A10  |  港聞
2007-11-01

劉兆佳評選舉形勢:反對派支持度降

【明報專訊】還有兩個多星期便是區議會選舉,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評估,由於現時市民對政府的施政滿意度提升,加上市民對反對派的支持「下降了很多」,這些變化都會影響到這兩個選舉,但他拒絕就選情作出具體預測。

劉兆佳在接受now 新聞台《精英專訪》時,被問及如何評估區議會選舉及明年的立法會選舉。

他認為,今年區選跟03 年屆相比,最大分別是市民對中央及「一國兩制」的信心大為提升、市民對經濟前景樂觀、市民對政府施政的滿意較前提升,最重要的是「市民對反對派的支持下降了很多」。

他分析,市民現時希望從政者有實際的行政管理經驗,以及能搞好與中央的關係,令本港借助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推動本港發展。他說: 「這些主觀上的政治文化變化,會影響到07、08 年的選舉結果,但具體預測我不便評估。」

指兩太參選反映政治人才不足就兩名前資深政務官陳方安生和葉劉淑儀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劉兆佳指這反映了現時本港在政府以外培訓政治人才的渠道不足,出現政治人才短缺。他認為,在可見的將來,公務員仍然是政治人才的來源。



 
文章編號: 20071101004002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明報
A06  |  港聞  |  聞風筆動  |  By 李先知
2007-11-01

奧運風波成選舉工具李柱銘謀轉危為機

危機處理從來都是香港政治人物的必修課,尤其是今明兩年都是選舉年。今年先有眼前的區議會選舉及下月的立法會港島補選,明年則有立法會的換屆選舉。際此重要時刻,攻擊、抹黑已是必然會出現的東西,如何將負面輿論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局面,將會是政黨中人必須掌握的技巧。政壇耳語謂,連日來,因一番有關奧運言論而備受批評的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正試圖從批評聲中來一次絕地反擊,把爭論定性為「對抗文革式抹黑攻擊」,並希望藉此激發出一種悲情,為泛民陣營添加賣點。

日前,李柱銘訪美回港後,於《華爾街日報》撰文要求美國總統布殊利用2008 年北京舉辦奧運的機會,促使中國改善民主人權。文章見報後,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和前主席曾鈺成高調批評李柱銘「引入外部勢力干預中國內政」,一些報章更直指他是漢奸。支持與反對李柱銘的兩方隨即爆發激烈爭論,至今未止。

包括民主黨內部一些核心人物在內的不少政圈中人都評估,李柱銘今次的言論會損害泛民中人的選情,因為他的談話激發了一些民族情緒。正因如此,當泛民支持的陳方安生日前舉行造勢大會時,李柱銘也刻意避席,以免不必要地影響陳太選情。此外,有民主黨第二、第三梯隊的區選候選人私下慨言,對於他們而言,今次區議會選舉本來已是一場難打的仗,李柱銘的言論更會令他們雪上加霜。

政壇耳語謂,面對如此局面,李柱銘及其支持者決心來一次絕地反擊,誓要化被動為主動。先是李柱銘的戰友、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公開力撐李柱銘。

到了本周一,《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力挺李柱銘,更形容他所受的攻擊,是對香港言論自由的打擊。此外,李氏亦利用法新社的訪問反擊,直指外界對他的人身攻擊儼如文革式批鬥,旨在影響港島區補選。到昨日,民主派24 名議員更高調聯署反擊,指近來社會對李柱銘的批評屬亂扣帽子。

短短6 日,民主派改變策略,轉守為攻,將戰線由「解釋李柱銘並非杯葛奧運」,轉為「批評左派文革式抹黑扣帽子」,策略明顯來了一次大轉身。

政壇耳語謂,在日前民主黨的內部討論中,李柱銘力主要「食住」被人以「文革式扣帽子」的局面,反擊對方。雖然有人認為從選舉角度考量,這未必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但終於敵不過支持李柱銘的一方。有李柱銘的黨友亦形容,李柱銘如今可謂戰意極之高昂。

然而,有分析認為,民主黨此舉有點像「博一鋪」,能否爭取到市民同情,還是未知之數。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就認為,李柱銘此舉可減低傷害,尤其是當民建聯藉此事來「政治抽水」,不過,若民主黨未能適可而止,也可能會引起反效果。

另一邊廂的親建制陣營也有留意泛民的策略轉移。猶記得風波乍起,正因為曾鈺成和譚耀宗上周五的高調批評,但周日他們已全線收火。據了解,正因為有高人向民建聯提出一個陰謀論,直指李柱銘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目的是要激怒親政府陣營中人,務求要激化原本已歸於平淡的選舉氣氛。

網誌:blog.mingpao.com/LSZ.htm

 
文章編號: 20071101004009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 ----------

 

文匯報
A11  |  香港新聞  |  區選焦點系列之一
2007-11-01

師從馬力為民奔忙 處理街坊個案無數學士黃家維 樂康鬥「阿牛」

 11.18區議會選舉進入倒數階段,各政黨各方力量逐鹿議席的競賽亦早已白熱化。今屆有907名候選人獲得有效提名,扣除41名自動當選者,剩下866名候選人競逐364個選區議席,部分選區更出現7人爭一席的罕見場面。激烈的競爭令各個區選硝煙四起,其中多個焦點選區更引起高度關注。這些選區中,既有初生之犢挑戰明星候選人,亦有捲土重來、再戰江湖者,更不乏專業人士走出幕後,希望通過這次區選走上政壇前台。本報將以系列專題介紹部分焦點選區,了解候選人參選的背後點滴,透過地區人士的點評,分析焦點選區的選情。

是次區議會選舉中,柴灣樂康選區是其中一個備受注目的焦點。首次參選的民建聯黃家維,對上現任區議員、社會民主連線的曾健成。黃家維相信,要做好地區服務,除單靠勇氣及力氣,造福居民還要有心、有策略、有願景。

■本報記者 曾少妍

黃家維年僅26歲,是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學士,曾任東區區議會的增選委員。昔日在「師父」、已故民建聯主席馬力帶領下,他以議員助理身份為柴灣居民奔走流汗,一做3年多,在高威閣設立的議員辦事處至今也運作一年半,成功處理的街坊個案不計其數。他深信,自己可以為社區注入新元素,結合過往在課堂學習的政府政策,及近年在地區的實戰經驗,更有建設性地服務社區。

解樂翠臺噪音苦 爭建隔音屏

樂康區不少屋苑依山而建,黃家維形容,該區斜坡急彎特別多,高速落斜險象環生。而鄰近地鐵站的工廠區,不少違例泊車佔用行人路,每逢買菜及上下課時間,人車爭路,令人抹一把汗。紮根社區的家維,立志為居民建設更安全的安樂窩,「除改善交通安全問題,我期望爭取落實08年興建樂翠臺隔音屏障,解決這個存在了20多年的噪音問題。」

 知識與經驗很重要,家維心裡還有熱誠,眼裡還有更大的抱負、更美好的發展願景,「做區議員從來不是只在細眉細眼的問題上,為居民排難解紛,望得更前更遠,締造更完善的社區,是我參與地區工作的心願。」身為柴灣西發展研究小組研究統籌的他,這些年來不單在具體日常事務上服務街坊,還就區內發展進行研究及資料搜集,聯同政府部門探討各工程的可行性,撰寫建議書。

抱負大望得遠 締造完善社區

雖然師父今年8月去了,家維一度流下男兒淚,卻從不氣餒,反而多了額外的動力,決心打好區選這一仗,繼承馬力服務居民的心願。雖然以「挑戰者」姿態披甲上陣,他卻談笑用兵,笑說不少人認為競逐連任會有優勢,但觀乎現今和諧的社會氣氛,市民怨氣全消,以挑戰政府姿態上陣的市場縮小了,「市民不一定再喜歡衝擊政府,事事抬棺材的公民抗命。」

年青人的衝勁與魄力驚人,正好為社會發展帶來生生不息的動力與新思維,家維對自己滿有信心,正如競選口號:「美好新樂康,家維為您創」。願景終有一天可以成真,他期望樂康居民給予他一個機會,讓他躋身議會大平台,繼續發聲。

■樂康選區候選人

編號 姓名 職業 政治聯繫

1 曾健成 全職議員 社會民主連線

2 黃家維 立法會議員助理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文章編號: 20071101005012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 ----------

 

星島日報
A18  |  每日雜誌  |  雙龍會  |  By 曾鈺成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2007-11-01

風物長宜放眼量

四年前「七一大遊行」之後進行的區議會選舉,多名完全沒有地區工作成績的候選人,打「民主派」的旗幟、喊「踢走保皇黨」的口號,擊敗了長期在選區裏服務的建制派候選人。選舉結果被形容為「出人意表」、「驚心動魄」。四年過去,這個獨特現象的意義和後果,依然很值得研究。上星期我在本欄回顧了該次選舉裏取得驕人成績的「公民起動」在這幾年裏的變化,指出一些由「七一效應」產生的新興政治力量,似乎只是曇花一現,沒有持續發展。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該次「驚心動魄」的區選結果對香港主要政黨發展的影響。

○三年的歷史性區選,民建聯是「大輸家」:派出了二百零六名候選人,只有六十二人當選,成功率約三成。很多評論都說,民建聯「兵敗如山倒」,十年艱苦經營積累的成就「一朝盡喪」;不少人更預言,民建聯將出現大規模的「退黨潮」,給自己的成員所拋棄。

這種估計,並非完全沒有根據。政黨因選舉失利,遭到嚴重打擊,從此江河日下,甚至一蹶不振的例子,並不罕見。加拿大的進步保守黨就是一例,該黨在一九九三年大選前,是國會裏的多數黨,但它在選舉裏慘敗,議席幾乎喪失殆盡,其後一沉不起,苦撐了十年,到二○○三年終於宣布解散。

民主黨贏選舉不見興旺

但是,民建聯卻沒有因為○三年區選的挫敗而墮入沒落、潰散的命運。四年來,零星的退黨情況當然有──與其他政黨一樣,民建聯不時會有成員因各種理由退黨;○三年區選之前也有,區選受挫之後並沒有明顯分別──「退黨潮」從沒有出現過。在○三年競選落敗的一百四十四名民建聯成員中,今年繼續參選的共有五十二人,其中四十六人仍是以民建聯的名義,已退出民建聯的只有六人。至於○三年成功當選的六十二人,沒有一人退出民建聯;當中有五十四人今年繼續參選;決定不再參選的八人中,有六人支持較年輕的民建聯成員在自己的選區「接棒」出選。

民主黨是○三年區選的大贏家。他們派出一百二十名候選人,其中九十五人當選,成功率接近八成。可是,在選舉之後,該黨有二十多名議員先後退黨、轉黨,令該黨的區議員人數下降至七十三名。○三年成功當選的民主黨成員,有八十五人今年競選連任,但其中十八人已退出民主黨,改用「獨立民主派」或其他政黨的身分。

民建聯學會朝遠一點看

從兩個政黨過去四年的發展來看,民建聯並沒有因區選受挫而衰落萎縮;民主黨也沒有因選舉大勝而興旺發達。○四年以來,民建聯迅速發展,成員人數至本年中已突破一萬,比○三年之前增加了四倍多,且新加入的成員包括不少三四十歲的專業人士,成為參加本屆區選的生力軍。而這幾年不斷發生內部矛盾、「出的多、入的少」,給人「江河日下」的印象的,反而是四年前區選的大贏家民主黨。

這是否說明,政黨的發展跟它在選舉裏取得的成績無關呢?當然不是。民建聯在○三年區選受挫後,事實上是經歷了一段相當艱難的日子。民建聯能夠熬得住、有信心撐下去,大概是因為這個政黨過去不少時間都是在逆境中求發展,嘗慣了失敗的滋味,學會了越過眼前的得失朝遠一點看。民建聯在一九九二年第一次到北京訪問時,中央領導人給它的贈言就是:「風物長宜放眼量」。

不論政黨或者個人,如果習慣了戴光環活在雲間,一旦掉到地上要再爬起來,可真難哩!



 
文章編號: 2007110100300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 ----------

 

文匯報
A04  |  重要新聞  |  社評
2007-11-01

反對派議員挺李 實質是搞對抗

反對派的24名立法會議員聯署聲明,指責香港社會對李柱銘的批評是「亂扣帽子的文革式批鬥手法」,是「指鹿為馬」、「恣意抹黑」。我們認為,李柱銘的文章要求外國政府藉北京奧運向中國施壓,不僅用意清楚明白,而且是其反中抗中一貫立場的表現。反對派議員這時候站出來挺李,實質上是與李柱銘捆綁一起,向中央示威,與國家對抗。李柱銘之所以受到社會上強烈的批評,是因為他的所為傷害了香港市民作為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反對派議員企圖以集體捆綁挺李,扭轉不利形勢,拉抬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補選的選情,這種算盤恐怕難以打響。

反對派議員指傳媒曲解了李柱銘的原話,辯稱李文所說的是「促使」而不是「施壓」。然而,綜觀整篇文章,文意彰彰在目,就是要外國政府藉北京奧運的機會去「迫使中國改善人權」。無論是「促使」或是「施壓」,其意思都是引進外國勢力干預中國內政,本質上並無分別。事實上,李柱銘挾洋自重,乞求外部勢力干預香港和中國事務,前科纍纍。他今次撰文要求美國向中國施壓,不過是其基本政治立場的自然流露而已。

北京奧運是中華民族的百年期盼,更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驕傲。李柱銘公然呼籲外國政府藉奧運向中國施壓,令神聖的奧運政治化,置中國人的民族感情於不顧,其言論自然引起社會的強烈反彈和批評。與此同時,李柱銘及所屬陣營同樣也有機會發表他們的言論,不僅其原文可以見諸各大傳媒,而且電視及各種媒體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辯解。難道說李柱銘及反對派有言論自由,市民的批評就是「文革式批鬥」?

社會對於李柱銘的批評,主要是出於義憤,談不上甚麼組織。相反,反對派卻是在有組織地為李柱銘辯護。反對派議員聯署挺李,不就是一次最明顯的有組織行動?然而,反對派議員不顧李柱銘「呼籲外國政府藉北京奧運向中國施壓」的基本事實,反而對市民基於民族感情而作出的正義批評橫加指責。這種昧於良知的行為,豈能得到市民的認同?



 
文章編號: 20071101005007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 ----------

 

文匯報
A11  |  香港新聞
2007-11-01

市民支持度降 反對派區選勢弱

 【本報訊】(記者 鍾立)區議會選戰已進入「直路」階段。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分析,今屆區選與03年的區選有多個主要分別,其中最重要的是市民對反對派的支持度減少,勢必影響今年的區議會選舉及明年立法會選舉的結果。

 劉兆佳在now新聞台的訪問節目上,被問及對今屆區選與上屆的結果會否不同時,他坦言,自己不適宜就此作具體的預測,但他認為兩次選舉在社會觀條件上有多個主要的差異,包括香港市民對中央政府、「一國兩制」及祖國的信心較當年有顯著的提升,而市民對香港經濟前境極為樂觀,對特區政府施政亦較以往滿意,而最重要的是:市民對反對派的支持減少了很多。

 他解釋,和03年比較,香港市民對哪些人適宜當政的想法出現了根本的變化:市民希望從政者有實際的行政管理經驗,希望他們能夠搞好特區與中央的關係,讓香港可借助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推動香港的發展。他相信,「這些主觀上的政治文化變化會影響到07及08年的選舉結果」。



 
文章編號: 20071101005013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 ----------

 

蘋果日報
A23  |  專欄專論  |  隔牆有耳  |  By 李八方
2007-11-01

隔牆有耳:山頂區論壇最矚目

區議會選舉氣氛平平,不過香港電台唔使顧慮收視率問題,照搞選舉論壇,其中最有睇頭要算係由公民黨陳淑莊(Tanya)對自由黨林文傑山頂選區,因為呢個區選情因田少恐嚇周松崗事件炒熱,然而林文傑卻唔多願參加論壇。不過林文傑最近回心轉意,上星期終於答應港台可以「開壇」,同Tanya及獨立候選人梁永安同場辯論,三位候選人下個月12號會錄影。Tanya話上星期三收到通知話論壇搞得成,佢好開心,因為終於有個平台畀候選人陳述政綱。Tanya表演話劇好精采,又係大狀,出席論壇sure win啦,佢卻話好大壓力,要積極備戰。

 
文章編號: 20071101006007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 ----------

 

蘋果日報
A23  |  專欄專論  |  政壇八達通  |  By 單仁
2007-11-01

政壇八達通:政府區選偏袒左派出晒面

本來平淡乏味的區議會選舉,因為馬丁的奧運言論掀起波濤,民建聯伺機製作宣傳單張抹黑馬丁,說是與區選無關都「笑大人個口」。泛民主派對此當然極度勞氣,認為政府在區選中已明顯偏袒親北京陣營;左派優勢處處,又何須再勞師動眾追殺民主黨?想來也真的欺人太甚。

屋宇署暗啞底出招

單仁說政府偏袒左派,當然不是信口雌黃。白鴿黨李華明昨天便爆料,指觀塘月華街僭建事宜上,就可看出政府的親疏有別。話說肥仔明眼見月華街僭建問題越爆越大鑊,早早料到「對手」會藉此機會撈點政治油水,因此他先小人後君子,一早致電屋宇署署長張孝威,叮囑其屬下切忌替任何黨派助選,李華明獲張署長回覆稱會「盡量」達致。豈料話語剛落,月華選區「隱形」民記候選人徐海山協辦居民大會,屋宇署旋即派出高級工程師出席為居民解疑難,顯然有心為左派爭取選票,令肥仔明大為震怒,立即致電張署長大興問罪之師。雖然屋宇署翌日死死地氣派出工程師出席肥仔明舉辦的居民大會,但顯然都是補飛之作,難令泛民順氣。其實,類似情況在其他選區都有發生,政府只肯「騷」左派候選人而當泛民冇到。依單仁愚見,泛民不妨監察政府各頭目的接見名單;只要發現某些官員接見左派陣營,立時去信邀約。單單是煲呔說那句「一視同仁」,就應該令屬下官員不敢不從。高官為免自找煩惱,應該會自行避嫌。

曾德成死攬委任制

政府在區選偏幫左派自然令泛民氣憤,德成局長昨天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時,更明確指出不會在新一屆區議會取消委任制,親政府陣營在地區議會的優勢自然更明顯。局長的歪理是,《基本法》沒有列明區議會要由普選產生,委任議員可與民選議員互相補充。泛民隨即炮轟政府無意撤銷區會委任制,又認為區議會應全數議員經選舉產生。眼見德成局長賴皮堅稱委任議員有存在價值,李卓人也忍不住狂罵:「政府係咪本質上反民主?我好失望。」

 
文章編號: 200711010060077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 ----------

 

成報
A02  |  要聞
2007-11-01

民建聯發傳單 批李窮追猛打

 【記者張智仁報道】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撰文風波」至今已爆發一周,民建聯前日推出傳單,節錄李柱銘撰文原文及報章社評等,強調「事實在前,不容抵賴」,批評李柱銘堅拒道歉及「反指有人刻意誤導公眾」。而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之一李永健表示,擬於本月25日在維園舉行集會聲討李柱銘。被受批評的泛民主派就發表聲明為李柱銘護航。

 民建聯該批傳單以「事實在前.不容抵賴」為題,節錄李柱銘上月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原文、兩個相關民調結果及包括《成報》在內的七份報章社評,批評李柱銘言論已引起輿論抨擊及與民意背馳,但他仍堅拒道歉,「更顛倒是非,反指有人刻意誤導公眾」。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昨日解釋,推出單張是回應希望了解事件的市民要求,但由於臨近區議會選舉,為免違規,才把傳單當作選舉單張派發。該黨副主席劉江華則強調,撰文事件由李柱銘主動提起,民建聯只堅持本港要有言論自由,看到不正確的事就要發聲,直斥泛民發表聲明做法「無聊」。

泛民23議員發聲明護駕

 在連日飽受批評下,泛民主派23位立法會議員(不包括職工盟劉千石及獨立鄭經翰)昨日為李柱銘護駕,聯合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保守勢力為了選舉」利用李柱銘文章「恣意抹黑、指鹿為馬、製造分化」,「以亂扣帽子的文革批鬥手法打擊」對手。聲明又強調李柱銘撰文所用「press」及「engagement」字眼應分別譯為「促使」及「對話」,而非「施壓」及「介入」,以及重申支持奧運。

 
文章編號: 200711010290846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 ----------

 

香港經濟日報
A14  |  採訪手記  |  政情動向  |  By 吳爾文
2007-11-01

一波三折 山頂選區論壇齊腳

  區議會選舉投票距今只有兩個多星期,但氣氛卻未見熱烈。聞說連香港電台製作選舉論壇也困難重重,很多候選人不願參加,幾經辛苦,最近才找來較為矚目的山頂選區候選人,齊齊現身論壇。

  山頂選區除了有錢人多,候選人也矚目,包括自由黨主席田少「愛徒」、競逐連任的林文傑、公民黨新星陳淑莊及前任區議員梁永安。

林文傑先拒絕 終決定出席

  早前地鐵行政總裁周松崗提名陳淑莊,惹來一場田少先施壓後道歉的軒然大波,令傳媒高度關注此選區之戰情。

  吳爾文聽聞,港台舉辦此選區的論壇時一波三折。起初陳淑莊最早答應出席,但林文傑則以自己不在港為由加以推卻;之後梁永安報名並答應出席港台論壇,港台於是認為3個候選人中,既然有2人肯出席,便依計劃拍攝,並把消息告知林文傑。

  林文傑經過約1周考慮後,最近也答應出席論壇,一於來個大比拼。

  根據選舉指引,傳媒都盡量公平對待所有候選人,但大學方面則不受此限制。話說中大崇基書院明日就邀請了立法會港島區候選人葉劉淑儀出席分享會,題目是「多元化社會參政」。

  匯賢智庫方面強調,中大早在3個月前已邀請葉太,故不能視之為競選活動,況且大學生大部分未必是港島選民。至於中大有否計劃邀請其他候選人,則暫未可知。

  email:[email protected]

 
文章編號: 200711010300099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5 ----------

 

香港經濟日報
A31  |  政情
2007-11-01

泛民譴責批李 變文革批鬥

  【本報訊】民主黨李柱銘「奧運施壓論」餘波未了,24名泛民主派議員昨日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事件已成文革式批鬥;民建聯則回應指,事件誰是誰非,市民心中有數,亦不認為批評對方等同文革。

  民主黨何俊仁指,批評李柱銘的人經過部署,事情發展猶如文革批鬥,先歪曲事實,進行鋪天蓋地的攻擊,並向李柱銘亂扣帽子,例如批評李柱銘為漢奸、吳三桂等,目的是要迫使李柱銘認錯。公民黨湯家驊指,泛民表達立場,是不希望助長白色恐怖。

  民建聯副主席劉江華指︰「誰是誰非,市民心中有數。」他認為︰「有人批評不等於是文革。」

  至於曾指李柱銘是吳三桂的工聯會王國興指,市民對事件自有判斷,自己亦會維持原來言論。

  另一方面,民建聯就李柱銘事件製作兩款單張,分別題為「干預奧運,不得人心。民主黨如何交代?」,「事實在前,不容抵賴」,兩款單張分別印有多篇剪報及報章評論。

民建聯製「施壓論」傳單

  另外,11月18日區議會選舉臨近,民建聯就「奧運施壓論」印製傳單派發,民主黨張文光批評,民建聯的傳單沒有帶出事實,只將事件變成選舉工具,達致拉票目的,是不君子行為。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強調︰「有些市民想知多些,所以就印製給市民。只是正值選舉,不列明是選舉單張,可能會引起混亂,當中沒有叫人投民建聯一票。」

  另外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指,基於去年就區議會職能進行檢討後,認為有需要保留委任制度。

﹏﹏﹏﹏﹏﹏﹏﹏﹏﹏﹏﹏﹏﹏﹏﹏﹏﹏

各方評李柱銘「施壓論」風波

泛民Vs親建制

 泛民

 ˙民主黨楊森:不想看見文革風氣在港慢慢生根

 ˙公民黨湯家驊:不可指鹿為馬,不表立場是助長白色恐怖

 ˙職工盟李卓人:香港有人為達政治目的,令香港淪落至這地步

...................

 親建制

 ˙ 工聯會王國興:市民心中有數,自有評論

 ˙民建聯劉江華:誰是誰非,市民心中有數,有人批評他人言論,不是等於文革批鬥

 
文章編號: 20071101030013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6 ----------

 

新報
A02  |  要聞
2007-11-01

落實與陳太首場舌戰

【新報訊】距離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尚有4個星期多,葉劉淑儀已答允出席競選論壇,最快在本月8日於港大陸佑堂內,與陳方安生同台較量。她稱希望今仗打一場「淑女之戰」,未來選戰部署視乎區議會選舉結果,區選後,自己也會調整競選策略。

因兩日內會晤三名局長而被指獲政府偏袒的葉太,下周二再獲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接見,接下的競選工作則主要應付競選論壇,她最快今天答應港大出席於8日舉行的論壇,屆時主要熟讀政策應戰。

被問及與陳太對陣時主攻或防守時,葉太只表示,「我希望維持風度,打淑女之戰」。

質疑民主黨故技重施

04年立法會選舉的港島選戰,民主黨在投票前一日打「告急牌」,葉太質疑重施故技成效,「招數過往已經用過,仲係咪每次用都奏效無人知,今時今日社會,07年同04年唔同,係咪?睇選民係咪感情用事,聽見告急就撲出,抑或理智分析呢?」

葉太表示,稍後會舉行造勢大會,由於區選與補選重疊,真正的拉票和動員待區選過後,視乎雙方陣營的票源分布,再調整策略。至於選舉過後是否要償還人情債,葉太表示,「人還畀我,我又還畀人」。

問及中聯辦是幕後幫手,葉太指這說法不公道,她強調提名名單經親自邀請或透過競選辦公室協助,例如恒基的李兆基是相識多年朋友,林李翹如是中學的班主任等。她指尋找提名支持也曾嘗試「食檸檬」滋味,有些商界人士希望政治中立,不想歸邊,但只屬少數情況。



 
文章編號: 200711010330008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7 ----------

 

信報財經新聞
P08  |  政策政情
2007-11-01

泛民議員聯署斥保守勢力亂扣帽子

  二十三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昨天發出聯署聲明,直指保守勢力連日來恣意抹黑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在《華爾街日報》刊登的文章,是以亂扣帽子的文革批鬥手法打擊不同政見的人士。民建聯則多次強調無意將事件與選舉扯上關係,但民主黨指摘對方印發題為「干預奧運 不得人心 民主黨如何交代?」及「事實在前 不容抵賴」的單張,讓區議會候選人自行在地區派發,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泛民聲明強烈譴責保守勢力為選舉利用李柱銘在報章撰寫的英文文章恣意抹黑、指鹿為馬及製造分化,並重申他們支持奧運不是杯葛奧運,強調不希望香港社會倒退至以亂扣帽子的文革批鬥手法打擊不同政見人士。立法會議員鄭經翰及劉千石並沒有參與聯署,鄭經翰表示會李柱銘,認為對方並非漢奸,但由於聲明內容集中討論文字的翻譯,他認為「無聊」,故沒有參與聯署。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認為,李柱銘文章用字溫和,卻遭四方八面攻擊,是有部署的做法,目的為影響選情,並擔心這種無賴式的攻擊會無日無之;職工盟李卓人則批評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加入混淆視聽的行列,他指奧運本身就是政治化的事情。

  民主黨張文光則表示,民建聯由星期一開始至今,在地區派發扭曲事實、抹黑李柱銘的單張,單張上面雖沒有印候選人名稱,但已達到選舉的目的,認為有違選舉條例。

  民建聯副主席劉江華回應指出,民建聯一直處於被動,直指李柱銘現階段是「方寸大亂,佢係度兜緊」,但認為無論如何也「兜唔出,文章係向中國施壓」的困境。對於近日泛民人士到民建聯總部示威,主席譚耀宗笑言,言論自由只有又惡又大聲的人才可享有,「我地講兩句就話我地扼殺言論自由,都咁大頂帽畀我地」。

  至於單張一事,他說,是想提供更多的資料供市民判斷是非黑白,單張由中央製作再分發給十八地區支部,由地區參選人自行決定如何派發。他並強調,鑑於正值區議會選舉期間,會主動計入選舉經費中。

  另外,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政府在二○○五年十月提出的第五號報告書,當中包括讓所有區議員加入選舉委員會及將立法會的區議會功能界別增至六席,之後政府於十二月提出分階段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席的建議。當時政府表明,假如立法會否決政府的建議方案,將不會單獨實施區議會委任議席的調整安排。

  他又表示,上任以來,未收到政府會在這一屆取消區議會委任制的消息■

 
文章編號: 200711013910034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8 ----------

 

信報財經新聞
P13  |  時事評論  |  民間心戰室  |  By 魯姜
2007-11-01

政治交易宜在暗能肩重任非常人

  田北俊不滿周松崗支持陳淑莊,事件已告一段落,但陳淑莊會否因禍得福?山頂區選民會否鋤強扶弱?月中區議會選舉揭盅時即會分曉,為這事件正式畫上句號。  田少公開對周松崗的強烈不滿(非出聲不可),當然是因為自由黨幫了地鐵得不到回報,甚至認為周松崗吃裏扒外恩將仇報,加上兩者的交情亦只是一般,將來再有同類事件發生向林文傑交代,「喝停」周松崗是合理的自保(保護自己權勢及利益)策略,但無奈輿論一致劣評,為免予公民黨及陳淑莊借此不斷大造文章博取同情,田少遂無法不收回對周松崗的「成命」。

政治交易普遍存在

  周松崗是香港最成功及獲最多好評的CEO之一(不論公私營機構),待人處事的細心與「有計」,可由下列事件看到:為能了解和掌握香港學者對地鐵合併的興趣和影響,周總裁先上Google查考香港有多少學者對相關事務發表過文章意見,再仔細研究他們的研究及評論範圍,始定出自己須與哪幾位學者認識接觸及打交道。

  這種心戰準備工夫,本地的CEO絕少會親力親為,心戰室大員亦絕少會以此科學方法去為老闆謀算,因此在陳淑莊事件上,他扎痛了田少的神經,的確是出於無心,所以在田少公開指摘之前,他早已樂於收回提名公民黨及公開致歉。只想不到田少四十八小時後竟出爾反爾,為免雙方再出洋相,於是唯有從此堅守沉默是金策略!

  類似自由黨與地鐵的政治交易,廣泛普遍存在政治圈中,全世界均如是,不值得大驚小怪。況且香港人很快便會習慣,因為日後即使有人要借此類題目大做文章,傳媒效應只限一天半天,因為公眾已經見怪不怪。

  亦正因為政治交易普遍存在,中介代理人的行業已應運而生,且會大行其道,令上述田少道歉事件發生的機會能大大減少。

  其實不單政黨與商界需要中介人代理人來協助達成雙贏的政治交易,政府與政黨、政府與商界甚至是政府與壓力團體更需要這類中間人來獻計、收風、摸底、私下接觸、斡旋及善後。

  過去香港的公務員以廉潔見稱,因為掌實權者來自英國,以國家及香港利益為重,退休後亦立即回國,從此再不過問香港政事;但隨更多英籍高官退休後,留港終老以及回歸後取代英人掌實權的港官在壯年(六十歲或更早)退休後不甘寂寞,中介代理人的需要便愈來愈大,一如中國內地、台灣及澳門的風氣,令港英政府官員一如昔日與商界普遍「無偈傾」的慣例一掃而空。

中介代理人用處多

  今天的政府高官,四十歲正式上位(掌有實權)、五十歲已經入流(與名流富豪稔熟),六十歲退休時發展個人事業及財富的第二春為時未晚。曾經有人懷疑他們會否在退休前盡早為自己廣結善緣安排出路。但以今天香港地方之小及傳媒之惡搞,退休後兩三年內若有太明顯的自肥行動,一定會引起民眾關注及非議。所以當事人若有心發展第二春,一定要更早準備及倚賴中介代理人協助來置身事外,而為了減少輿論的針對,有時甚至須提早退休或離職以示清白亦不出奇。

  唯有利之所在,才會促成交易,財團規模愈大,政府盈餘愈豐,合作工程愈密,利之所在愈大,交易機會每必愈多;政府官員在位時需要中間人,退休後可以變為中間人,公眾記憶猶新的退休高官成立顧問公司事件是官員不甘寂寞的最好證明。

  可惜光宗耀祖的上一代退休高官,由於食古不化,以為擺明車馬依足規矩去成立公司接生意(一如昔日自己當官時的正路章法),便可名正言順心安理得,不知道這種開誠布公的「創業」手法雖可令股東(參加的高官)感到公平滿意,但卻難為今天的傳媒容忍和公眾接受;加上他們的工作雖貌似專業(提供顧問及建議服務),但其中涉及內幕資訊經驗及人脈關係不少(否則如何與麥肯錫之流競爭),顧客期望及市場價值只以此為依據,加上只此一家,所以必惹妒忌抨擊。

內地新發財的盲公竹

  商界樂見中間人或代理人的存在,除了能對他們頤指氣使(不可能直接給官員面色),更相信以自己的財力和關係,透過中介可比其他對手佔到更多先機,香港的財團近年已紛紛以不同形式「參政」,透過聘用中介專業人士和明暗代表去直接間接影響政府政策及立會決定;而在未來不單會有更多的香港財團富豪加入這個政治遊戲(競爭),特別是中國內地的新發財及東南亞華人企業,更須在香港找到有影響力的「盲公竹」,協助他們打入香港的政治圈、上流社會及權力中心,落地生根,延續在中國這個對外最開放的金融中心佔一席位。

  強如地鐵的公營機構以至利益動輒一百數十億的私人企業,如今要在技術層面與政府及政黨進行政治交易,除了由行政總裁等出面建立個人關係,亦可透過提供專業服務的個人或公司代策代行,這類服務不論在明在暗(視乎客戶需要而定),由於均會按事前協定的收費準則進行,所以只限於顧問及執行的技術部分,價錢再貴也會與市價相差不至太遠,即使涉及游說協商,仍有一定的收費標準(例如時薪加月費),雙方完成交易後即兩不相欠。當事人或公司只要能向客戶表示其專業技術及人脈(由過去案例)及在新工作上提出具體建議,雙方即不難達成合作或僱傭關係。

長期合作互惠互利

  上述的中介服務,在市場上愈來愈多,甚至連外國的公關及政治顧問服務集團,也可分一杯羹,但市場需要的其實並不止此,而更具市場價值的服務亦非這些。

  香港現在逐漸形成的強力政治中間人服務,是能為政府、財團以致政黨(當然是付得起錢的富貴黨)提供出奇制勝的政治排難解紛策略,以及超界別人脈交情關係的游說協商連結服務。所謂出奇制勝,是指能突破範式一石二鳥移形換影,化危為機……等局內人想不到或看不到的目標和手法;至於跨界別或憑面子交情協商的游說,服務提供者可以透過圍內友好夥伴一呼百應的安排,只要外圍結盟力量足夠,自然毋須事事親自出手,要把這兩種服務結合得好,須要提供者先對客戶的運作及需要有深刻認識,復得到客戶的完全信任加上自己有過人的創意及執行力,所以客戶樂於言聽計從。而其服務的回報亦不會以收費計,而可以是任何雙方都能得到最多好處的互利方式,其中包括分成、夥伴、資訊及參與的優先權等,當然還有長期的合作及友誼在內,不會如專業人士那樣利益「鋪鋪清」。

非「親」「近」不能勝任

  什麼人才有資格可擔任及勝任此等吃重的強力政治中介人角色?受歡迎及重用者當非等閒之輩。香港政制發展時日尚淺,今天能肩此重任者只有客戶信任的「近」與「親」:親屬、隨從、友好及最倚重的同僚僱員;隨政治團體及問責官員的增多,獲客戶賞識及有一定人脈關係的精英同步增加,人才供應範圍必會逐步擴大,「有偈傾」的機會增多,強力中間人自必更活躍。

  至於一士諤諤不能參與或不想參與的局中人,最後多會隨影響遞減而被淘汰或在政圈中白走一趟,在任內不可能造出任何政績或有任何個人得益。而在這種大環境及氛圍下中途變卦及改變立場的有識之士亦定必陸續有來,民眾應有心理準備,毋須為此傷悲。  

 
文章編號: 200711013910051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9 ----------

 

開放雜誌
P50  |  By 梁慕嫻
2007-11-01

民主與非民主之戰

● 陳方安生站在泛民一方參選,民主隊伍應開放胸襟,熱烈歡迎,積極支持。她與葉劉淑儀這場選戰是民主派與親共派之戰。

報刊上常看到有人用 「忽然民主」去譏諷,去定性一些人物,特別是對一些有知名度而又曝光率高的人。相對於 「長期」來說, 「忽然」就好像是一種錯誤,應該受貶。那些諷刺別人的,酸溜溜地為自己的 「長期民主」而抱冤,以為長期民主才是正統,才最民主, 「忽然」的話,不能入流。相比之下,地下黨領導的親共派在統一戰線統導之下,對 「忽然愛國」的人物卻能展開雙手,納入懷抱,毫不介意他們的過去,就顯得大度了。

  這讓我想起當年參加所謂 「革命」時的心態。那時,我們看不起那些還未有愛國思想,沒有資格參加 「左仔大會」,我們稱他們為 「矇查查」的落後群眾。對於新加入的 「新左仔」,常用審視的眼光看看他們有多愛國, 「革」到甚麼程度。這就是 「唯我獨革」的心態。

  民主隊伍應該開放胸襟,熱烈歡迎各種各樣追求民主的人們,哪怕是忽然的,暫時的,有限度的,知名的,無名的,均應感謝支持,熱烈擁抱。不過,由於民主價值現正洶湧澎湃,銳不可擋地向著全世界發展,連胡錦濤,溫家寶這些專制政權的統治者也不得不唸起「民主經」表,在民主二字之前加上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兩個招牌符號,於是,有意於政壇而又對民主假心假意的人,自然也得追隨著講講民主人權了。故此,我們需要認真細心地觀察分辨,誰是真民主。

  葉劉淑儀只是戴了民主面具

  葉劉淑儀是真民主嗎?我看未必。不要以為她去外國讀了個學位,就自然地民主起來,她只不過帶上了民主面具,實際上卻講不出多少民主的道理。相信香港人不會這麼快就忘記當年她推銷二十三條立法時,那蔑視民眾,志在必行,藐嘴藐舌,傲慢輕率,亂放厥詞的嘴臉。她的思想與民主理念距離有多遠,相信大家都心裡有數。她早已被五十萬上街抗議的市民,掃將下台了。這樣一個為人民所唾棄的人,如果在外國,只有抱頭鼠竄,閉門思過,銷聲匿跡的份兒,哪還有臉面,有膽量重回公眾面前,還大講甚麼民主?除非他痛改前非,認罪懺悔而得人民的寬恕。葉沒有真心為二十三條立法事件悔過,她說她對當年的立法內容問心無愧,只為推銷手法而不是惡法條文本身向市民道歉。難道五十萬人的大遊行只是為了反對她的推銷手法嗎?她的問心無愧不是向市民說,而是對中共講:她已盡力。是向專制者表忠。她竟連羞恥感也欠奉,遑論甚麼民主不民主了。

  但是香港真是一個畸形的政治環境,因為存在一個地下黨領導的親共派。葉劉淑儀之所以膽敢希望自已鹹魚翻生,捲土重來,完全因為這個地下黨在興風作浪,推波助瀾的緣故。地下黨與香港市民對著幹,違背市民的好惡,意圖把一個犯眾憎的人重新捧上殿堂,實在是混淆是非,善惡,正邪的亂港之舉。香港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有一個地下黨因素,故此,在推動民主進程中,一定要把這個因素估計在內。香港的民主發展不能只是運用正常的經驗,要出奇制勝。

陳方安生當官時已顯良心

  那麼,陳方安生是真民主嗎?我看是的。早在二○○一年當她宣佈離職時,我已寫過一篇短文 「良心」去肯定她。她曾在母語教學改革中,在香港電台備受抨擊時,在民調風波後應否辭退路祥安問題上,以及公安法,人大釋法等等許多事件上,處處本著良心,挺身而出為港人講話,捍衛一國兩制。高官當中沒有人有她的見識,她心內早已具有民主素質。她曾說:做人要忠於自己。七年的政務司司長任內,她沒有做過違背良心的事,她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她又說過:若一旦要讓她做一些違背良心的事,她將會選擇離開。當時我是相當感動的。我相信她要忠於的良心就是她所認同的普世價值和社會公義,她的離職就是為了捍衛這些崇高的理想。試問在香港有哪位高官可以做到為了忠於自己的理念而寧願放棄高官厚祿和更上一層樓的機會而不願出賣自己的良心?這些相信香港人也不曾忘記。

某些民主派人士不尊重初選機制 

  現在,陳方安生又態度誠懇,氣派非凡地提出公務員應學習民主之道,民主派應學習良好管治之道,這一擲地有聲的見解,並且以六十多歲高齡之軀,放下身段,身體力行,走上街頭,學習遊行,學習喊口號,承擔推動民主的責任,所謂何來?她是真心追求民主的。她的虛懷若谷再一次讓我感動了。或許,陳方安生在接受這個民主大潮洗禮期間會犯上這樣那樣的失誤,我認為這都是她經受鍊歷的過程,無損她真誠追求民主的形像。我唯一希望陳方安生要清楚明白的,就是她與中央的關係是由於她有一個良心而中斷的,這是她與那些向專制靠攏的人所不同之處,也是我們最欣賞的地方。在中國和香港現實環境下,一旦真心走上民主之路便必須知道中共中央是不會認同的。因為這是意識形態的差異,是專制與民主的矛盾,不能互信,不能溝通是必然的結果。要等待國內民眾的覺醒,中共有一個戈爾巴喬夫般的人物的出現,民主才會漸露曙光。因此,是否能與中央溝通不是現在的關鍵,我們的出路是群眾,是實力,為將來的民主高潮積蓄力量。民主路是漫長的。

  不要取笑陳方安生是遊行新丁,比較一下,一些參加協商初選機制的民主派,還隆而重之地搞了個論壇,卻在事後反口,沒有誠信,對初選機制沒有尊重,這是甚麼民主?

  那位為區議會選舉提名而大發少爺脾氣的人,是明明白白的違反民主原則去干涉及威嚇提名人。與他當年辭去行政會議成員,反對政府二十三條立法所做的一切比較,也是理念混亂一塌糊塗至無法忍受的地步,這哪有民主的蹤影。

  至於那可笑的 「民主文革論」就更不用提了。曾特首一定是為了努力在民主與專制的夾縫中取得平衡而壓壞了腦殼以至神經錯亂,無法思想甚麼叫做民主了。

  香港親共派和若干傳媒有意無意地把這次港島區補選庸俗化,稱為兩太恩怨之爭,模糊了是非黑白,非常奸險。民主派把這次補選定性為 「民主與非民主」之戰,是明智的。葉陳兩位女士價值取向不同,葉是非民主,陳是真民主,這一場選戰是民主派與親共派爭奪立法會議席之戰,旗幟鮮明地劃分戰線,釐清整個選舉的意義,帶領選民分辨真假善惡。不過,對於這次補選,我比較看重的卻是陳方安生的民主覺醒。一個曾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貴的高官,走下殿堂追求民主了,這本身已經是民主的勝利,證明民主潮流之不可阻擋,大大地鼓舞了人心,輸贏已經不再重要。二○○七年十月二十日

 
文章編號: 200711019711165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0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8)。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