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匯報 A10 | 香港新聞 |
2007-10-31 |
區會選舉民調顯示 政治議題市場窄8成選民關注民生議題 【本報訊】(記者 鍾立)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第一階段「市民對區議會選舉意見調查」結果發現,61.1%受訪者表示關注/非常關注這次區議會選舉,其中80.4%強調他們關注民生性議題多於政治性議題,而在可能投票的受訪選民中,最多人以參選者的地區工作表現為主要考慮。調查機構認為,市民對區選的關注程度只屬一般,而關注的重點則是民生議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是次區選的定位,並沒受到近期政制爭論太大的影響。 亞太研究所於10月23日完成第一階段的電話抽樣調查,共成功訪問了2,167名市民。在對區議員的功能角色定位方面,66.4%的受訪者表示若要找人解決社區問題,他們會選擇找區議員多於立法會議員,表示會選擇找立法會議員多於區議員的只有14.7%。49.6%受訪者會選擇找區議員多於立法會議員去幫他們表達意見。只有13.9%的受訪者表示在監督政府問題上,他們會選擇找區議員多於立法會議員。 區選受關注程度仍一般 調查又發現,61.1%的受訪者表示關注/非常關注這次區議會選舉,表示不關注/非常不關注是次區議會選舉的則有38.2%。 調查機構認為,市民對區議會選舉的關注程度只屬一般,而關注的重點則是民生議題遠多於政治議題,這與前述市民對區議員的非政治性的功能角色定位遙相呼應(表一)。 近6成人稱一定會投票 在投票考慮和傾向方面,82.9%受訪者自稱是登記選民,其中的59.5%表示一定會在這次區議會選舉中投票,表示可能會和未決定的分別有28.7%和3.0%,而表示不會的則只有8.0%。 在表示一定會/可能會/未決定投票的受訪選民中,主要的投票考慮以地區工作表現居首,有72.2%;其次為政綱和政黨背景(表二),而這批選民中有32.7%表示傾向選擇「民主派」候選人,16%表示傾向選擇「親中派」候選人,傾向選擇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的則有39.8%。 調查機構認為,現階段選民對今年區議會選舉的投票意慾頗高,表達一定會或可能會投票的比率高達88%,而他們投票時的主要考慮因素普遍是候選人的地區工作表現,反而候選人的政綱和政黨背景相對次要。也許是這種務實考慮,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反而得到有意投票的選民較多的青睞。 ■市民較關注區議會選舉中何種議題(表一) 議題 百分比 1.政治性議 9.5% 2.民生性議題 80.4% 3.兩者皆不關注 0.6% 4.兩者皆關注 8.6% 5.不知道/很難說 0.9% 註:只問表示關注的受訪者 ■區議會選舉投票時的考慮因素(表二) 項目 百分比 1.地區工作表現 72.2% 2.政綱 45.7% 3.政黨背景 34.8% 4.個人背景 16.6% 5.知名度 2.5% 6.外表 0.5% 7.其他 0.7% 8.不知道/很難說 2.6% 註:1)只問回應會、可能會或未決定投票的選民 2)可選擇超過1個項目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5011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 ---------- |
大公報 A10 | 港聞 | 最新民意 |
2007-10-31 |
六成選民稱一定投票 區議員選舉將近,一項調查顯示,六成市民關注今次區選,對區選的投票意欲亦頗高。而在選民們投票區議員時,考慮最多的因素為該候選人在地區工作的表現。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十月十五日參選提名截止當天晚上開展了一項分兩階段進行的電話民意調查,系統地探討市民對當前一些主要的宏觀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認知,對區議會的功能角色的定位,對這次區議會選舉的關注,以及他們現時的投票考慮和傾向。第一階段調查已於十月二十三日晚完成,共成功訪問了二千一百六十七位十八歲或以上的市民。 在對區議員的功能角色的定位方面,調查集中探討受訪者對解決社區問題、表達意見和監督政府這三項角色上,如何在區議員和立法會議員之間作出選擇。調查顯示,市民較傾向認為區議員的功能角色在於解決社區問題和代市民表達意見,至於監督政府,他們多認為那是立法會議員的工作。 調查還發現,大多市民對區選關注程度只屬一般,只有六成一的受訪者表示關注/非常關注這次區議會選舉。在投票考慮和傾向方面,近八成三的受訪者自稱是登記選民,而他們中有近六成人士表示一定會在這次區議會選舉中投票,表示可能會和未決定的分別有百分之二十八點七和百分之三。受訪選民表示,在投票時首三個最多考慮的因素依次為地區工作表現(72.2%)、政綱(45.7%)和政黨背景(34.8%) 中大亞太研究所表示,現階段選民對今年區議會選舉的投票意欲頗高,表達一定會或可能會投票的比率高達八成八,而他們投票時的主要考慮因素普遍是候選人的地區工作表現,反而候選人的政綱和政黨背景相對次要。也許是這種務實考慮,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反而得到有意投票的選民較多的青睞,然後才是那些具有政黨背景色彩的候選人。 另外,在這次調查中,受訪者被詢問對宏觀環境的滿意度。結果顯示,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滿意/非常滿意現時香港的經濟狀況。近有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滿意/非常滿意現時香港的社會狀況。有近六成二的受訪者表示滿意/非常滿意香港特區政府的表現。另外,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滿意/非常滿意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七成二受訪者表示滿意/非常滿意現時內地的經濟狀況。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2004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 ---------- |
香港經濟日報 A25 | 政情 |
2007-10-31 |
民調:6成人區選將投票 【本報訊】區議會選舉下月舉行,中大調查發現,近6成的受訪者表示,會在選舉中投票,當中32.7%人表示會選擇民主派候選人,16%選擇親中派,而選擇獨立或中間候選人則有39.8%。 中大亞太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家英表示,最多市民傾向選擇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反映今年的區議會選舉市民不會如以往般,重一般的政治標籤,而重候選人的實質成績。 72%首重地區表現 對於近一個月,不少政治人物的言論,都引起連串風波,王家英認為事件對選情影響不大,選民仍會較重民生議題,多於政治議題。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本月15至23日,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了2,167名市民,回覆率為45.1%。民調顯示,本身亦是選民的受訪者中,近6成市民表示一定在區議會選舉中投票,表示可能會和未決定的,分別有28.7%和3%。 高達72.2%市民指,區議會選舉投票時,首要考慮候選人地區工作表現;其次是政綱,佔45.7%;第三才是政黨背景,有34.8%。 特首民望微跌1.5分 另外,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顯示,市民對特首曾蔭權的評分持續下跌,在本月22至25日進行的民意調查,曾蔭權的評分跌至62.9分,較上月中同類調查跌1.5分。 港大民調計劃鍾庭耀分析指,特首的民望,並沒有因為「文革論」風波受到嚴重影響。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30012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 ---------- |
星島日報 A16 | 政治 |
2007-10-31 |
四成市民選獨立中間候選人 中大亞太研究所就區議會選舉進行第一階段民調,發現選民對下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投票意欲甚高,表示一定或可能會投票的比率高達八成八,而近四成被訪者傾向選擇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投票主要考慮地區工作表現,候選人政綱和政黨背景相對次要。 亞太研究所在本月中起開始進行民調,成功訪問約二千名市民,發現有八成自稱登記為選民,當中有近六成表示一定會在區選中投票,可能和未定有約兩成九和百分之三,不投票只有百分之八。撇除不投票的被訪者,表示會、可能會和未決定的選民中,選擇區議員主要考慮依次是地區工作表現佔七成、政綱佔四成五,而政黨背景則佔三成五。 八成關注民生議題 若真正在區選中投票,這些表示會、可能或未決定的選民中,表示會傾向選擇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佔四成,而傾向民主派佔約三成三,選親中派的有一成六,未決定仍有一成二。 對於區議會選舉關注度,有六成一表示關注和非常關注,不關注和非常不關注則有約四成,八成表示關注和非常關注的被訪者中,強調關注民生性議題多於政治性議題。 他們也較傾向認為,區議員的功能角色在於解決社區問題和代表市民表達意見,監督政府則認為是立法會議員工作。六成六被訪者表示,若要找人解決社區問題,會找區議員,找立法會議員只有一成五,而近五成受訪者要找人表達意見也找區議員,約三成找立法會議員。 根據民調的報告摘要認為,選民投票主要考慮地區表現多於政綱和政黨背景,可能是務實考慮,故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得到有意投票的選民較多青睞。本報記者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3003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 ---------- |
星島日報 A18 | 每日雜誌 | 架勢堂 | By 齊秀峰 |
2007-10-31 |
搞選舉不能不看清民情 區議會選舉開始,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今日又截止報名,有關選舉的民調陸續出台,從這些調查,初步會睇到各黨派在選舉中所用的策略,能否擊中選民心目中的議題。 民調指市民滿意施政 最近發表的數據中,以中大亞太研究中心關於區議會選舉的民調,最能具體講出市民近日的想法,據調查指出,市民最近對特首和特區政府的表現,都相當滿意,其中對經濟和社會的滿意度分別接近七成和六成。 昨日港大發布的民調,亦有差不多的結果,負責的民意研究計畫主任鍾庭耀指出,曾蔭權的最新民望似乎沒有因為「文革與民主」的言論而受到嚴重影響,至於特區政府的民望,在過去一個月略為上升,可能是因為《施政報告》的正面效應。 在中大的民調中,問到今次區議會選舉,市民會重視邊類問題,其中八成人都答係民生問題,負責調查的學者王家英,亦指出選民意向是偏向務實。 從整個民調來看,市民對於整個社會發展同選舉,都有自己一套睇法,而且相當成熟,好似講到政府表現,雖然有人日日鬧,但市民自己打分,仍然相當之高,當問到不同議題會找立法會抑或區議會解決,大部分市民都知道涉及監察政府整體的工作就找立法會,地區工作就找區議會。 想齊心協力搞旺個場 有政界中人同齊秀峰傾起調查結果,話從兩大民調的結果顯示,反對派在選舉中的布陣,好有可能擺錯方向,因為民情顯示,市民對現狀大致滿意,對政府評分亦高,大家覺得香港現狀不俗,毋須樣樣都鬧,而係應該齊心協力再搞旺個場,但反對派在兩場選舉中,採取了大力批評的立場,陳四萬除了打普選牌外,亦同時舉想猛打良好管治的牌,猛話近幾年政府管治得唔好,但市民的感覺是,無論甚麼原因都好,現在政府的管治的確有了進步,亦比陳四萬做政務司司長時好。 政界中人進一步提出一個疑問:反對派以狙擊政府作為選舉定位,這是為鬧而鬧,抑或已經脫離了群眾呢?好似李柱銘寫信給《華爾街日報》,叫布殊借奧運機會同中國傾人權狀況,就算比較溫和的市民,至少都會覺得不應該把政治拉上運動,反對派繼續講落去只有講多錯多,但偏偏李柱銘等幾個大佬,連日來郤在這個話題上糾纏不休。 告急牌今次未必奏效 有人話,這幾位民主派大佬縱橫政界多年,素來擅玩告急牌,現在他們跑出來話被人打壓,同樣是打告急牌,認為只要製造到聲浪,肯定對己方有利,但政壇中人認為,今時唔同往日,現在十個香港人,至少九個都想中國好、都想奧運辦得好,所以出了今次撰文風波後,聽聞部分民主派候選人私底下甚有怨言,若然唔信的話,幾個大佬可以問下有幾多個民主黨候選人,肯宣傳單張或街板上,大大隻字寫明贊成他的奧運與人權掛論?齊秀峰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3004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5 ---------- |
星島日報 F05 | 雙語通識版 | 社會與文化 | By 阿豐 |
2007-10-31 |
議會選舉議員職能知多少 立法會VS區議會權責要分清 11月18日及12月2日,分別為新一屆的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日期,前者共有918名的候選人,分區爭奪全港405個直選席位,成為「有史以來最激烈的選舉」。有學者認為,今屆區議會競爭激烈,其中一個原因是陳太、葉太參與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推高選舉氣氛;而更直接的,是政府擬改革區議會,令區議員有更大的發言空間。究竟今天區議會的架構、功能是怎樣的?它與立法會之間的權責又是怎樣分配?早前立法會「流會」以致政黨議員紛紛道歉,立法會議員又應負甚麼責任?文:阿豐圖:星島圖片庫 解構兩會──立法會VS區議會 在香港的政治架構中,合資格選民可以在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中行使投票的公民權利,選出代表自己的議員,與政府進行溝通;不過,對於兩會的職能分別,你又知道多少? 立法會: 1.現時立法會由60人所組成,其中30人由分區直選產生,其餘則經功能團體選舉產生。 2.主要職權包括: ———根據《基本法》規定及法定程序來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就有關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 ———對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 ———根據政府的提案,審核、通過財政預算;並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 ———聽取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並進行辯論; ———接受香港居民申訴並作出處理。 3.通常於每星期三上午在立法會大樓會議廳舉行會議,處理相關事務;而法定開會人數為30人。 4.設有多個不同的委員會,定期聽取政府官員的簡報,並監察政府執行政策及措施。 5.設有申訴制度,接受並處理市民對政府措施或政策不滿而提出的申訴;另外亦會處理市民就政府政策、法例及所關注的其他事項提交的意見書。 區議會: 1.現時全港18區內共有529名區議員,其中400名是經分區直選產生,而委任議員及當然議員分別佔102名及27名。 2.主要職能包括: ———就區內居民的日常事務,如福利、公共設施與服務、公帑運用、公共工程及社區活動等,向政府提出意見; ———運用所得的撥款,改善區內環境、促進康樂及文化活動,以及舉辦社區活動。 3.區議會的主席及副主席會自動成為該區地區管理委員會成員,負責協調區內各個政府部門並向區議會匯報。 4.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5年施政報告宣布增加區議會的權力,負責管理區內的文娛康樂設施,並於屯門、灣仔、黃大仙和西貢4區首先試行。 5.曾蔭權在2007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2008年1月新一屆的區議會,將會參與管理部分地區設施,更會將社區活動及地區工程的整體撥款增至每年合共6億元。 兩會息息相關 立法會及區議會的功能性質有所不同,根據政府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第五號報告書中建議,將來直選的區議員有機會憑功能組別進入立法會,而且全體區議員更有權參與行政長官的選舉。不過,現任立法會議員陳偉業表示,此舉將完全改變區議會的政治生態,令區議會選舉的政治氣氛更為濃厚,擔心會影響議員服務社會的質素。為了加強滲透區議會,各大政黨都為候選黨員大力拉票,更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因參與區議會拉票活動而缺席立法會會議,間接導致10月17日的立法會會議流會。 圖片配對 1.於10月22日正式報名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在200人的提名名單上,沒有任何商界人士支持。 2.區議會的主要職能是為政府的地區事務提供意見,並以諮詢性質為主;另外,區議員亦會參與管理地區設施。 3.今屆區議會選舉競爭激烈,各政黨分別舉行誓師大會,以壯聲勢。 4.在政綱寫上2012雙普選,認為到某階段便應與不同持分者、黨派及政府協商折衷的做法。 5.立法會的職能包括為香港特區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就任何有關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以及審核、通過財政預算案等。 多角度思考 1.你知道立法會和區議會的法定投票年齡是多少嗎?假如你是選民,你會去投票嗎?為甚麼? 2.你會根據甚麼準則去投票?候選人的理念、政績,還是政黨背景? 3.立法會議員為了區議會的拉票活動而缺席會議,間接導致流會,對此你有甚麼意見? 4.你認為專注地區事務工作的區議會議員,應否享有更大的權力,包括有權參與行政長官的選舉?試以當中的利弊作分析。 討論參考網 ‧立法會網頁http://www.legco.gov.hk/chinese/ ‧區議會網頁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 ‧選舉事務處http://www.reo.gov.hk/ ‧選舉管理委員會http://www.eac.gov.hk/ch/about/chairman.htm 答案 圖片配對:1A,2C,3E,4D,5B 尋找議員:立法會———1,3,4,5,6,8,9,10;區議會———1,2,5,7,8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3034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6 ---------- |
信報財經新聞 P10 | 政策政情 |
2007-10-31 |
區選市民首重地區表現 區議會選舉將於下月中舉行,中大亞太研究所一項調查發現,在自稱為登記選民的受訪者中,接近六成表示會投票,兩成八表示可能會投票;三成二人又表示會選擇民主派的候選人;一成六選擇親中派,而選擇獨立或中間候選人的約四成。 是次調查在10月15日區議會選舉提名截止後進行,訪問了超過二千一百六十七名市民,受訪者在區議會投票時考慮的因素,依次為候選人在地區的工作表現、政綱和政黨背景。調查也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滿意經濟狀況、特區政府表現和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 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教授王家英分析指出,選民現階段對區議會選舉的投票意欲頗高,表達一定會或可能會投票的比率高達八成八。他又指出,選民投票時的主要考慮因素普遍是候選人的地區工作表現,反而候選人的政綱和政黨背景相對次要,由於選民務實的考慮,相信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會得到有意投票選民較多的青睞■ |
|
文章編號: 20071031391004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7 ---------- |
大公報 A11 | 港聞 |
2007-10-31 |
港島補選何來尚欠八提名 【本報訊】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提名期今日結束。本土行動成員何來早前已「事先張揚」,於昨日到東區法院大樓遞交收集到的一百二十個提名。不過,由於部分提名人士並無簽名作實,只有九十二個提名被視為有效,未夠一百個提名的最低門檻。何來稱,將聯絡提名人補填資料,並於今日遞交。 何來繼報名參與區議會選舉後,沒有放過其他參選機會,她還參與港島區補選。她昨日遞交提名時說,上星期才開始搜集提名,絕大部分提名均來自普通市民,由店舖負責人到的士司機也有。她聲稱已收集到一百二十個提名,但最後竟然有部分提名未有簽名作實,因此未獲承認其參選資格。 何來表示,能夠搜集到這麼多提名以及籌得參選按金,已令她感到十分滿意:「我覺得我已經勝出了。」她聲言昨日將聯絡部分提名人,填補相關的資料後,今日再遞交提名。雖然首次報名「觸礁」,但她仍表現得洋洋得意。她說,目前仍未預備參選政綱,因為她正籌備中西區區議會選舉。 港島區補選目前已有七人報名競逐,包括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大律師李永健、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獨立人士柳玉成、蕭思江,以及公司董事凌尉雲。「巴士阿叔」陳乙東早前表示已取得足夠提名參加補選,但截至昨日選舉主任仍未接到他的申請。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2006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8 ---------- |
星島日報 A18 | 每日雜誌 | 一家之言 | By 呂大樂 |
2007-10-31 |
港島區補選焦點模糊了 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突然出現好幾位候選人加入角逐,顯然打亂了原來陳方安生對葉劉淑儀的選舉布局。香港作為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這是誰也沒法阻止的事情──雖然我會承認,自己作為選民,倒真的無法理解那些新加入戰圈的候選人,打算在這場選舉中取得一些甚麼成績。當然,身邊不少朋友不斷提醒,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候選人之所以參選並不一定旨在當選。我無意在此對候選人的參選目的多作猜測(這樣做對他們亦有欠公平),但他們的出現的確影響了這次補選的運作,嚴格來說是對誰都沒有太大好處。 候選人增加打亂布局 本來陳方安生跟葉劉淑儀對選,是將民主改革的議題放到最前,要選民作出一次重要的選擇。兩大陣營皆看重這一次補選,因為在他們心目中,選舉結果有重大的象徵意義。事實是否如此,當然有商榷餘地。但重要的是,這樣的想法和部署給補選定下一個主題,而候選人也準備好在這個議題上有所發揮。可是,現在焦點變得有點模糊了。 焦點之所以變得模糊,很大程度上跟媒體的運作有點關係。當初新聞媒介對兩位前任港府高官有意參選感興趣並且反應熱烈,當然是因為新聞價值所在,兼且事態發展具備可塑性,有大量故事、傳聞可以報道。而更適合新聞報道的,是整個選舉過程將以兩個重點人物於投票日前後面對面的「決戰」為高潮,而以投票結果作為故事的終結。 兩太報道重複欠新意 問題是當出現更多候選人的時候,基於平衡和公平的考慮,傳媒便不可能對陳方安生和葉劉淑儀兩位以外的參選人士沒有適當的注意。這個問題對電子新聞媒體的影響尤其明顯。本來以陳方安生和葉劉淑儀為焦點而搞些甚麼論壇、辯論、對質,應有一定瞄頭,可以成為坊間一個話題。但現在要插入其他候選人,則一定會因為不再是由兩位重點人物直接辯論,有一番惡鬥,而大大削弱節目的吸引力。再加上傳媒太早追蹤兩位焦點人物如何決定參選,事情發展至今,已開始顯得重複,欠缺新意。「預支」的傳媒注意也令這次選舉的氣氛難以逐步升溫。如此平淡的政治氣氛較難動員市民投票,但更重要的是,這令兩位候選人都難以得到機會,清楚及詳細的表述政見。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可惜的。 選舉氣氛會否出現轉機,相信還要看區議會選舉的結果———泛民在區議會選舉失利或可幫陳方安生一把。選情告急,泛民失勢,可令新聞報道重新調校焦點和定出新的故事框架,突出矛盾,使選舉拾回它的象徵意義。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3004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9 ---------- |
明報 A08 | 政情 |
2007-10-31 |
區選民調: 獨立中立候選人獲四成支持 【明報專訊】距離區議會選舉不足3 星期,中大一項民調顯示,在受訪的已登記選民中,約九成人表示一定會或可能會在下月18 日的區選投票日投票,當中近四成指會支持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有32.7%表示會選擇民主派候選人,而支持親中派的佔16%。 調查在本月15 至23 日舉行,訪問了2167 名18 歲以上市民,其中逾八成表示自己是登記選民。在受訪的登記選民中,表示一定會或可能會在今次區議會投票分別佔59.5%和28.7%。 八成市民關注民生議題 另外,有61.1%受訪市民表示,非常關注或關注今次區選,當中80.4%強調自己關注民生議題,關注政治議題的只有9.5%。 中大亞太研究所教授王家英認為,市民對區議會選舉的關注程度只屬一般,但選民的投票意欲頗高,他們投票時主要考慮候選人的地區工作表現,候選人的政綱和所屬政黨相對次要,因此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較易得到選民青睞。 王家英表示,選民關注的重點側重民生議題多於政治議題,反映市民對區議員的定位,並沒有受到近期政制爭論的太大影響。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4011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0 ---------- |
大公報 A10 | 港聞 | 候選宣傳 |
2007-10-31 |
「民建聯樂隊」唱住拉票 區議會選舉的宣傳活動一般都不外乎是「嗌咪」、「叫口號」和「派傳單」等,但民建聯的領導層昨日「搞搞新意思」,在街頭以齊齊高歌替該黨的候選人宣傳,實行載歌載舞一番。此舉成功吸引不少街坊駐足觀看,效果甚佳。 民建聯三位中常委成員,包括主席譚耀宗、副主席蘇錦樑和中委王舜義,昨日齊齊前往東涌逸東街市及東涌地鐵站外,為該黨的三位候選人站台宣傳,他們分別是逸東南候選人老廣成、東涌北候選人鄭天樂和東涌南候選人周轉香。譚耀宗率先抵達,並與街坊握手和傾偈。現場所見,譚主席的確魅力非凡,甫一到場即吸引不少居民主動上前和他握手及談話。稍後抵達的蘇錦樑更帶來了兩件「秘密武器」─結他和手鼓,實行就地演唱。 三大高層領銜演出 臨時樂隊由蘇錦樑擔任主音和結他手的角色,譚主席則負責以手鼓打拍子,加上王舜義、當區候選人及幾位義工而組成。這支「民建聯樂隊」先後表演了四首樂曲,其中當然少不得民建聯的會歌《真誠為香港》,另外還有回歸十周年的主題曲《始終有你》、郭富城的《強》和英文歌《De-votedtoyou》。 奇招一出果然奏效,成功吸引不少居民的目光,甚至有街坊駐足細聽。蘇錦樑表示,自小已很喜歡玩樂器,彈琴、打鼓、吹笛、結他等樣樣皆能,今次特別「搞搞新意思」,看看街坊反應如何。但他說,民建聯內懂得玩樂器的成員不是太多,否則若能組織一支更專業的樂隊,相信宣傳效果會更好。 街坊受落駐足欣賞 離島區內的東涌在今屆區選的變動很大,共增加了兩個新議席。上屆的東涌新市鎮選區被分拆成東涌南區和東涌北區,而上屆的逸東選區亦被分拆成逸東南區及逸東北區。這些新增議席的競爭異常劇烈,例如東涌北區便出現五位候選人爭一個議席的局面,各大黨派如民建聯、自由黨、公民黨和社民連均同時派出候選人角逐該區。另外,一些長期服務該區的現任議員如老廣成及周轉香等,今屆亦遇到新晉對手挑戰。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2005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1 ---------- |
文匯報 A10 | 香港新聞 | 名師高徒 |
2007-10-31 |
李碧儀紮根灣仔 變修頓區「活字典」 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的灣仔社區幹事李碧儀,多年來追隨范太服務街坊,今年她將小試牛刀,以獨立身份出戰灣仔修頓區議會選舉。細說與地區的不解緣,原來緣於03年得知范太聘請助理,她不計較工資僅有7千元,也不怕04年立法會選戰的辛苦,第一時間抓緊學習及服務街坊的良機。戰戰兢兢的嘗試,轉眼化為服務街坊的興趣及熱誠,一做4個年頭。 實幹貼民情 得范太真傳 多年來在灣仔區默默實幹,李碧儀恍如修頓區的「活字典」,一語道出區內實況,「修頓長者較多,公公婆婆會較關注衛生及僭建等民生問題,區內的中產人士則關注社會議題,例如區內綠化建設等。」有云名師出高徒,談起她的良師益友,李碧儀笑說:「范太要求好高,這對我來說不是一份壓力,反而是幫我看得更前,凡事多想一步的推動力。」 雖然范太需要保持中立,未能親自為「徒弟」拉票,但這位年輕女將毫不失望,反而流露出范太那種親力親為的神采,「選舉及服務市民畢竟是靠自己努力的!」她強調,范太時刻教導她要用心做好地區工作外,又提醒她再忙也要休息,點滴的關心早已無形地為她打氣了。況且,得到前灣仔區議會主席林貝聿嘉為自己站台,她讚嘆自己已經很幸福。 為社區服務 細心顯優勢 面對同區公民起動魏基樂及律師黃國康兩位對手,她直接點明個人優勢,除了多年來紮根灣仔了解民情,身為女仔還有天賦強項:「女孩子比較細心,跟街坊容易溝通。」不論是競選工程所用的紫色,以致2號競選號碼,李碧儀也有師傅04年選舉的影子,她期望自己一樣可以「打好這一仗」,以范太為奮鬥的目標,在社區及政壇上發揮光芒。 ■本報記者 曾少妍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5011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2 ---------- |
文匯報 A10 | 香港新聞 | 秘密武器 |
2007-10-31 |
民建聯蘇錦樑 秘魯鼓拉票 距離新一屆區議會選舉的投票日,還有不足3個星期,各選區的候選人都「全副武裝」,出盡法寶,為選舉作最後衝刺。作為全港第一大黨,民建聯的領導自然也全力以赴,黨主席譚耀宗及副主席蘇錦樑專程到屬偏遠地區的東涌,頂風冒雨為兩位候選人鄭天樂和老廣成助選拉票,並在風雨中上演一齣「road show」(街頭表演),拉近與市民的距離。其中,蘇副主席更使出「秘密武器」,拿出一件名為「Cajon」的樂器,借輕快的敲擊音樂,為候選人擂鼓助威。 在以往助選的工作中,能歌善舞的蘇副主席經常都會手抱結他,自彈自唱,以美妙歌聲感動選民。昨日出現在助選現場的蘇副主席手上的一把結他是「始終有你」,但另一隻手上卻多了一個「大箱子」。對此「新玩意」,記者感到好奇非常,蘇副主席二話不說馬上「授業解惑」,一邊教導記者拍動簡易的節奏,一邊解釋這款名為「Cajon」的樂器的由來。 譚耀宗:又打得又坐得 原來,蘇錦樑早前曾在倫敦街頭看見有人表演「Cajon」,令他十分好奇。回港後,他四處打聽,終得知來頭,並在菲律賓訂得手上的這套「Cajon」。根據網上《英文維基百科》的介紹,「Cajon」是一種流行於非洲和秘魯等地方的樂器,更曾被秘魯政府列為國家文化遺產。經過一輪「試玩」,譚Sir也對這個「秘密武器」讚賞有加,笑言:「這個樂器又打得,又坐得,真是好用。」 ■本報記者 徐海煒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5012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3 ---------- |
文匯報 A12 | 香港新聞 |
2007-10-31 |
《華爾街日報》挺李柱銘 被指圖影響選情學者:反對派假扮被迫害 【本報訊】(記者 明言)《華爾街日報》罕有在評論版以頭條方式發表文章,力挺前民主黨主席李柱銘的「奧運施壓論」,更指責香港多份報章及「親中人士」以「文革批鬥模式圍攻李柱銘」,是有組織地針對李柱銘沒有說過的言論。有學者認為,有關評論完全不顧事實,並質疑該報在事件接近尾聲之際發表有關文章,是在為反對派製造被「迫害」的形象,意圖影響選舉選情。 《華爾街日報》日前在評論版以頭條刊載題為《為李柱銘辯護(Defending Martin Lee)》的文章,聲言批評李柱銘的報章,都是「親中報章」,並形容他們的批評是「文革式批鬥」。 宋立功:「文革式批鬥」言過其實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坦言:「香港報章向來對一些政治人物,包括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最近的失言作出大篇幅的報道,過去、現在、未來均如是。」而事件發生至今,香港各大報章均持不同立場,作出各式各樣的評論,甚至有些報章讚許李柱銘的言論,故他完全看不到有組織地以文革方式來大事報道李柱銘的言論,將之形容為「文革式批鬥」,更是言過其實。 自事件發生後,坊間批評的焦點,一直是李柱銘「要求外國借奧運向中國施壓」的言論,根本沒有人批評李柱銘「要求外國杯葛奧運」,惟李柱銘卻以「我何時要求外國杯葛奧運」來「呼冤」,並以此指責有人歪曲他的言論來「影響選情」。宋立功坦言,客觀而言,反對派一直意圖借助製造政治議題,希望在即將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及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中爭取支持,惟從政制發展綠皮書諮詢開始,到反對派在補選中打出「民主與非民主之戰」的口號,仍未能炒熱氣氛,對反對派相當不利。 李彭廣:社會對立情緒加劇 不過,李柱銘的言論在過去一星期經過社會的熱烈討論後,令民主、人權議題被炒熱,反對派開始營造「被迫害」的形象,而在事件接近尾聲之際,《華爾街日報》突然發表該篇評論,宋立功不排除反對派借是次事件希望延續政治爭拗,令市民認為反對派面臨「有組織的文革式批鬥」,以凝聚支持者,有助反對派在兩個選舉中得利。 香港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則認為,李柱銘事件的負面影響,是造成社會對立的情緒加劇,至於民主黨或「泛民」是否要在選舉中負起政治後果,則有待選舉結果揭盅。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05013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4 ---------- |
香港經濟日報 A25 | 政情 |
2007-10-31 |
何來資料不足 今再報名 在保天星碼頭一役為公眾認識的保育人士何來,昨報名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但因部分提名人的資料不齊全,未符合100個提名的要求。她說將整理資料,今早再前往報名。 何來表示,由於早前兼顧區議會選舉,上周五才開展參選立法會的工作,準備不太足夠,「但在幾日之內,找到幾百個市民提名,又可以籌到按金,已經是贏了!」 對於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剛公布的政綱,何來說:「未有機會看過,只是看了outline(大綱),expected(預計之內),沒有甚麼特別,我想像中都是這樣。」 何來補充,仍在撰寫其政綱,將包括保育、文化和教育政策,並盡力支持在2012年落實雙普選,相信不會分薄陳太票源。「我知道中間游離票,即拿不定主意,或兩太都不想選的,其實佔了大多數。」 陳太訪板間房新移民 此外,陳太昨日前往深水,與低收入人士會面,其後到訪上環的板間房,探訪一家5口的新移民家庭。他們向陳太反映,今年的施政報告,對低下階層照顧不足。 陳太回應說,希望官員多點與低下階層接觸,了解他們的需要,更承諾若當選議員的話,會致力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她也批評,施政報告單為富商和打工皇帝減稅,已花了50多億元,難免令人認為政府「利益輸送,私相授受」。 現已報名參選的除了陳太和葉劉淑儀外,還有獨立人士李永健、柳玉成、蕭思江及凌尉雲。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30013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5 ---------- |
新報 A14 | 政情 |
2007-10-31 |
中大調查顯示中間派受青睞 區選游離票多達四成 下月18日舉行區議會選舉,多個黨派傾巢而出派員參選力爭4年議席。中大的調查發現,有意投票的受訪選民中有三成三傾向投票予民主派候選人,一成六傾向投親政府派候選人,游離票多達四成,分析認為,獨立或中間派的候選人較受選民青睞,有政黨背景候選人只屬次選。 選舉事務處確認907名區選候選人的提名有效,當中41人已自動當選,餘下866名候選人競逐364個議席,約2.38人競逐一個議席。中大亞太研究所本月15日區選截止提名當晚進行民調,成功訪問2167名市民,82.9%受訪者自稱是選民,當中表示一定會和可能會投票的分別為59.5%和28.7%,合計有88.2%,未決定的佔3%,不會的佔8%。 80%選民較關注民生 在一定會、可能會及未決定的受訪者中,32.7%表示傾向選擇民主派候選人,16%表示傾向選擇親中派(即親政府派)候選人,39.8%表示傾向選擇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未決定或不清楚的有11.5%。此外,該三類受訪者中,有72.2%投票時主要考慮地區工作表現,45.7%考慮政綱,34.8%考慮政黨背景,16.6%考慮個人背景包括職業和教育程度,2.5%考慮知名度。 在全體受訪者中,61.1%表示非常關注或關注區選,當中有80.4%表示關注民生議題多於政治議題,9.5%表示關注政治議題多於民生議題,兩者皆關注的佔8.6%。 調查又了解市民對本港情況的滿意度。68.9%非常滿意或滿意經濟情況,59.4%非常滿意或滿意社會情況,61.6%非常滿意或滿意特區政府表現,68.5%非常滿意或滿意北京中央政府對港政策,71.9%非常滿意或滿意內地經濟情況。 文革論未損特首民望 中大的分析指出,八成八受訪者選民一定或可能投票,顯示現階段對區選的投票意欲頗高,投票主要考慮地區工作表現,是以獨立或中間派候選人反而得到有意投票選民較多的青睞,然後才是具政黨背景的民主派或親中派候選人。至於受訪者關注民生議題多於政治議題,顯示近期政制爭論對市民沒有太大影響。 另外,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本月22至25日成功訪問1016人,對行政長官曾蔭權的評分為62.9分,較上次減少1.5分,支持率為64%,增加兩個百分點,反對率為18%,增加4個百分點;對特區政府滿意率為56%,增加3%,不滿意率為11%,沒變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表示,曾蔭權的民望似沒有因為文革論而受嚴重影響,就算有所影響,可能已得到補救,特區政府民望略升可能因為施政報告的正面效應。【新報訊】 |
|
文章編號: 20071031033004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6 ---------- |
都市日報 P08 | 港聞 | 投票意向 |
2007-10-31 |
六成人區選會投票 四成人選獨立人士 意向 區議會選舉於11月18日舉行,一項調查指出,在2,167名受訪者中,有59.5%人表示會投票,可能會及未決定的分別有28.7%及3%,顯示現階段選民對區選的投票意欲頗高。受訪者中,39.8%人傾向選擇獨立或中間候選人,32%人會選擇民主派,只有16%人會選親中派。 中大亞太研究所本月15日,區選提名期截止當日進行訪問,發現受訪者在區選投票時考慮的因素,72.2%人考慮候選人地區工作表現,45.7%人考慮政綱,34.8%人考慮政黨背景。 (都市) |
|
文章編號: 20071031441002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7 ----------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8)。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