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報 A04 | 港聞 |
2007-10-19 |
立會重開35議員玩失蹤致「流會」 【記者張智仁報道】立法會前天在夏季休會後首次正式會議就出現「流會」,使會議腰斬,逾三十名議員「大玩失蹤」,包括職工盟的李卓人及民主黨的涂謹申。不少缺席者均辯解要參加同僚的區議會選舉助選活動,事件引起公眾及學者強烈炮轟。由於刻下正討論議員調薪問題,負責處理議員加薪事宜的獨立委員會成員亦批評議員「樹立壞榜樣」,聲言本月底開會時,必會把市民的反應考慮在內,而作出公道決定。 立法會前晚動議辯論會議展覽業發展時,由於出席議員人數只有24人(包括主席范徐麗泰),共有35人缺席(撇除已故民建聯馬力),會議因人數少於30人法定人數而流會。立法會議員現時月薪56,750元,有議員曾提出大幅加薪至逾九萬元,早已引來公眾反對,今次再發生事件,再激起千尺浪。 范徐麗 泰強調自 律承擔後果 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昨日在一個場合上連續第二日以個人身份就事件道歉。她認同議員日後應避免事件重演,但身為主席只負責主持會議,強調任何議員都應自律,向選民負責及承擔後果。 李卓人辯稱,因為有其他個案要處理,亦不打算在辯論發言,故沒有出席會議。劉慧卿解釋,昨晚無出席表決,是因為要到馬鞍山協助區議會選舉事宜。公民黨的張超雄及譚香文因為要出席居民大會及區議會選舉抽籤,先行離開立法會。 民主黨在事件中九位議員只有兩人在場,黨主席何俊仁昨日道歉並承諾要求黨員日後如有事在身,須確保可在15分鐘內回到會場,但他反對把議員表現與薪酬掛。 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則認為,流會是不幸事件,解釋部分黨員因區議會助選而缺席會議。公民黨及前亦解釋成員缺席是因助選等事宜所致。 至於事件中九位議員中有四人缺席的民建聯,黨主席譚耀宗同樣就事件致歉,承認流會對立法會形象有影響,但他亦與民主派「口徑一致」,強調流會不應與加薪混為一談。不過在各大政黨道歉聲下,卻難消公眾對議員表現的反感,有市民怒斥立法會議員「不負責任」,亦有「上班一族」直言:「想人加人工畀你,梗係要做得好先得啦!」 負責操掌立法會議員薪津事宜的獨立委員會成員吳亮星昨晚接受本報查詢時亦批評:「議員應該係典範,樹咁壞榜樣,咁點對得住公共服務工作?」他強調,委員會在本月底開會時,必會留意並尊重事件中市民的反應,以持平態度作出公道的決定。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宋立功表示,議員流會動輒浪費數十萬公帑,而出席會議是議員職責,無可否認應與薪酬掛。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亦認為,議員要求政府尊重,「要自己尊重自己先」,區議會選舉助選活動並不是缺席會議的合理解釋。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29002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 ---------- |
大公報 A11 | 港聞 |
2007-10-19 |
各派精銳部隊參戰 政黨爭霸 區會版圖重劃 一個月後的十一月十八日,特區將迎來九七後第三次區議會選舉,屆時全港約三百萬選民將選出三百六十六個民選席位 (另有三十九人自動當選) 。這場關乎特區未來四年政治格局的選舉,吸引了本港主要政黨參戰,派出最精銳「部隊」爭奪席位。綜觀各方分析,此次民建聯有望成為最大贏家,而民主黨則面對嚴重的被「邊緣化」危機,整個區議會政黨勢力版圖,也將因此重劃。本報記者潘江鯤 民建聯向來重視地區工作,○三年派出二百零六人參選,但在「七一」效應影響下,最終只贏得六十四席,得勝率只有三成。此次捲土重來,共派出一百七十八人參選,誓要奪回議席優勢。 民建聯誓報一箭之仇 一般預計,以民建聯四年來的努力,○三年以些微票數敗退的席位,例如觀龍區的葉國謙、寶達區的洪錦鉉、龍城區的吳寶強等,應可重新奪回,這些席位約有二十個。實際上,近年來在多次區議會補選,民建聯的候選人無不以較大的差距擊敗對手,例如觀塘啟業區的施能熊,此次便是在無人挑戰情況自動當選。因此,民建聯極有可能在現有的八十多個區議會席位中,再增加一成,而若選情有利於民建聯的話,區議員數目突破一百,或創出歷屆新高,也不足為奇。 民主黨席位勢必減少 ○三年民主黨派出一百二十人參選,在「七一」效應下獲得九十五席,得勝率高達七成九。當時的情況是,即使派出毫無地區政績的「靚仔」也能輕易當選。但四年來,成員坐牢的坐牢、退黨的退黨,民主黨至今僅剩七十六名區議員,流失率高達一成。此次派出一百三十三人參選,如果得勝率有六成,也只能獲得七十多個席位。該黨可謂江河日下,不可能抵擋席位減少的趨勢。 公民黨奪反對派「大旗」 公民黨成立至今才一年多,談不上區選往績,但在立法會或在市民的支持度上都大幅拋離民主黨,此次派出四十一人參選,實力不容小覷。 該黨目前只有五名區議員,包括容詠嫦、賴仁彪、譚香文等,可說是立法會各大黨中規模最小。但公民黨所派出的四十一人中,如若有接近一半的得勝率,即可取得二十個議席,較現今的五席多出三倍。 值得注意的是,公民黨將採取特別的策略,即在一、兩個選區中製造「焦點」效應,以聚集市民目光,達到影響全局的作用。例如派出新人曾國豐在大埔挑戰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李國英;黃瑞紅在九龍城挑戰民建聯現任議員蕭婉嫦;陳淑莊到中西區挑戰自由黨的林文傑等。對於公民黨而言,這種做法一方面是練兵,二則有「攏票」效應。 自由黨力保議席不失 ○三年區選,自由黨派出二十七人參選,最終獲得十三席,得勝率為四成八;此次他們大舉派出五十六人參選,但對手皆非弱者,最後得勝率或會大降。但對於自由黨而言,區議會選舉最大意義還在於鍛煉新人以及試票,確保兩名黨內高層能順利在○八年立會地區直選中勝出連任。 因此,本屆區選,自由黨在面對民建聯、公民黨、民主黨等諸多強大對手下,目標不可能太大,能較上屆議席有實質增加已是上佳成績。 社民連搶奪屋票源 社民連組黨只有約一年時間,所走的路線,是爭取低下層市民的支持。該黨派出二十七人參選,當中在觀塘翠屏南、荃灣梨木樹西、離島東涌北及逸東村南四區與公民黨「撞區」,最終能有多少席能獲勝,並不樂觀。社民連最大的支持者集中在屋,但這些支持能否足以「保送」社民連的勝利,還要看整體形勢。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2006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 ---------- |
明報 A02 | 要聞 | 社評 |
2007-10-19 |
立會流會損形象 議員當知須盡責 爭取加薪謀福利 如何說服納稅人 【明報專訊】立法會新會期剛開始便流會,為香港立法會的歷史留下一個污點。有議員缺席而導致流會的各個政黨,昨日為此向市民道歉。有道歉當然好過不道歉,但是,一聲道歉並不能一了百了。倘若尊貴的議員連出席立法會會議都如此勉強,選民應在明年選舉時,以手中的選票來教訓他們。 立法會議員宣誓就任時,都曾信誓旦旦地說盡忠職守,為香港服務;而《基本法》規定,立法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法律;審核及通過財政預算、稅收和公共開支;以及監察政府的工作。立法會甚至有權彈劾行政長官。議員們可謂權大責大。 香港的立法會流會,並非空前;但是今次流會,是由於議員缺席所致,不同於以往因政治分歧而導致流會,可以說,今次是各大政黨的尊貴議員集體不盡責。如此,市民不僅會問,如果一個議員本身不能做到遵紀守法,那,普通市民又怎相信他們所制定的法律,是必須遵守的呢?如果一個議員本身就行為不檢,那,市民又怎相信這樣的議員,能夠發揮監察政府的職責。 究竟這些尊貴的議員,前天為什麼不出席立法會會議? ?民建聯的解釋是,由於辯論的議題沒有爭議,民建聯9名議員中,4人發言後離開立法會。 ?公民黨的解釋是,有兩人要出席區議會競選活動及居民大會,先行離開。 ?自由黨的解釋是,部分議員因為要為區議會選舉助選而離開。 ?民主黨的解釋,亦是因為有部分議員要落區工作而缺席。 ?職工盟議員李卓人則說,因要處理其他個案,也不打算在辯論發言,因此沒有出席會議。 這些尊貴的議員,該為這樣的理由而臉紅。請問那些落區助選的議員,你們在立法會缺席早退,又怎能令市民相信,你們所助選的區議會選舉參選人,能夠為市民盡責,服務好市民? 再請問那些視出席會議與否無關緊要的議員,你們覺得在立法會開會是如此無聊,又何必「佔住茅坑不拉屎」? 所有這些解釋,都只不過是為了一黨之私、一己之利,根本不是什麼非缺席不可的特殊理由。對此,我們只能慨嘆,在這些議員的思維中,根本沒有以市民為本、以市民為念的基本政治倫理。 昔日誓言盡忠職守今天早退缺席流會 立法會昨日討論議員加薪問題,有議員認為今次流會是單一事件,不應該以此決定立法會議員的加薪問題。但是,市民質疑的是,月領逾5萬元薪酬的議員,卻連出席立法會會議都如此勉強,又怎能說服納稅人願意付出更多公帑,給他們加薪?立法會議員首先要撫心自問:你們當議員所為何事?你們是否已經對議員的職責盡心盡力? 民主黨、民建聯、公民黨、自由黨四大政黨的領袖人物,昨日紛紛為今次流會事件道歉。市民固然在意他們是否認錯,但是,更在意議員今後如何改正錯誤。否則,市民難免要問:是否因為要討論給自己加薪,才會有這一番作態的道歉?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表示,希望各政黨日後有過半數議員留到會議最後一刻,以免再流會;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日後會要求成員,即使有要事在身,都確保可以在15分鐘內返回會議廳;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未談到具體的舉措,只是表示希望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 看一看這些所謂亡羊補牢的言論,反映他們沒有把到立法會開會,當成議員必須履行的最基本職責,似乎開會只是一種敷衍了事的差事。尊貴的議員,你們應該比市民更懂得,到立法會開會並非是湊夠人數就可以交差;議員宣誓要盡忠職守,而非到會交差了事。無特殊原因的缺席而導致立法會流會,其性質是癱瘓香港的立法機構,這是香港市民所不能容許的。 10月以來,香港政壇怪現象頻生。首先是投入港島區立法會議員補選的陳方安生,參加爭取普選遊行時,中途離隊去恤髮;另一名參選人葉劉淑儀,兩天之內得到3名局長接見,未見其利先損公正形象;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公然在立法會內,向地鐵主腦周松崗施壓,只因周支持了一名區議員候選人挑戰自由黨的區議員候選人;特首曾蔭權發表文革等於極端民主論;怎料,各大政黨的議員(而且主要是直選產生的議員)更進一步,集體行動,早退、缺席,導致流會,讓立法會新會期剛開始便寫下不光彩的一頁。 短短10多天湧現連番政治事故,市民不禁要問:香港的政治生態為何如此一塌糊塗?港人深切盼望普選早日到來,但是,如果連直選產生的立法會議員都如此不長進,遲到早退,把就職誓言拋諸腦後,這不但難以贏得市民支持,而且是在拖普選的後腿。 【相關新聞刊A6 版】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4000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3 ---------- |
明報 A06 | 政情 |
2007-10-19 |
為區選搶分民生議題湧入立會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區議會選舉臨近,各政黨必定會把民生議題放到議事廳上「搶分」。他預計未來一個月,立法會內陸續會有「搶分」或「炒作」式的辯論。 他認為,各政黨立場有必要變得清晰,因為稍為含糊都會失分,而且都會傾向幫助弱勢社群,即使代表商界利益的自由黨,現階段亦會反對加價,等選舉過後,一切回歸平靜又另作別論。他相信,九巴加價是重要的民生議題,這議題不單會炒作至區議會,更延續至港島區補選。 現時距離區議會選舉只餘約一個月,各政黨為了爭取更多基層市民的選票,紛紛在立法會提出辯論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議案,包括民主黨提出完善副學位課程、自由黨要求暫停徵收外傭稅,以及民建聯提出加快基建工作的議案等。 據悉,民主黨何俊仁和鄭家富將會分別提出增加長者的生果金,以及為長者提供醫療半價優惠的動議,李華明已計劃更提出修訂案,更具體地要求把生果金金額增加至1000 元。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4005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4 ---------- |
文匯報 A22 | 香港新聞 |
2007-10-19 |
承認令市民產生負面印象 稱事件與增薪無關流會惹嘩然 各黨巨頭致歉 【本報訊】(記者 葉詠儀)前日新立法會會議年度的首日會議便發生流會事件,引起社會嘩然。繼主席范徐麗泰率先向公眾道歉後,立法會各大政黨亦向公眾致歉。民建聯、自由黨承認,今次事件將使外界對立法會產生負面印象。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則稱,流會事件不應該與增加議員薪酬福利「掛」。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就事件向市民致歉。他說,因前晚辯論「會議展覽業的發展」的議題沒有爭議性,民建聯9名議員中,4人由於要出席其他會議,故在發言後已離開立法會。 提出修訂動議的黃定光議員指出,原動議與修訂動議只是一劑「清補涼」,不存在任何黨派、政治理念的爭議。他透露,前主席曾鈺成對今次事件相當緊張:「當天晚上,阿曾家中爆屎渠、遍地黃金,家人急call他返家處理,佢分身不暇,當知道流了會之後,立即打電話給我問個究竟!」 立法會議員酬金小組委員會主席劉秀成,就前晚缺席立法會表決導致流會致歉。他表示,缺席是因為要與業界代表開會,討論施政報告問題。他不希望今次事件影響外界對議員爭取調整薪酬的看法,日後若有辯論會盡可能出席。 曾鈺成關心事件 致電問究竟 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稱,流會是不幸事件,自由黨當晚亦有4人因參與區議會助選而缺席表決。其中缺席的楊孝華稱,由於本身負責九龍、港島區區議會選舉,已經提早一天向黨申請缺席。他同意流會事件會產生負面影響,贊成若有需要,各黨派應該協調,使到會議廳內有足夠人數參加會議。 缺席議員7人的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亦就立法會大會流會向公眾致歉。他要求黨員日後若有要事,需確保在15分鐘內返回會議廳。 民主黨9名議員7人缺席 缺席會議的前?劉慧卿認為,流會實屬不幸,但不應將流會與調整議員酬金混為一談,因為議員的工作表現,市民是有目共睹。自己缺席表決,是因為要到馬鞍山協助區議會選舉事宜。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表示,6名公民黨議員中,因其中2人要出席區議會競選活動及居民大會而先行離開,希望各政黨日後有過半數議員,留到會議最後一刻,以免再流會。 ■流會事件缺席議員 ■自由黨:楊孝華、張宇人、方剛 ■民建聯:黃容根、曾鈺成、李國英、張學明 ■公民黨:張超雄、譚香文 ■民主黨:李柱銘(不在港)、單仲偕(不在港)、涂謹申、張文光、楊森、鄭家富、李永達 ■泛聯盟:呂明華、陳智思、劉秀成 ■工聯會:陳婉嫻、鄺志堅 ■職工盟:李卓人 ■街 工:梁耀忠 ■前 ?:劉慧卿 ■社民連:陳偉業、長毛(梁國雄) ■民 協:馮檢基 ■獨立議員:李國寶、劉千石、劉皇發、李鳳英、李國麟、林偉強、郭家麒、鄭經翰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5017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5 ---------- |
信報財經新聞 P07 | 政策政情 |
2007-10-19 |
議員冀流會不影響加薪 立法會議員酬金及工作開支償還款額小組委員會昨天討論議員調整薪酬事宜,多位缺席周三「會議展覽業的發展」動議辯論投票導致立法會兩年多以來首次流會的議員,先後向公眾致歉,並希望事件不會影響議員的加薪問題。 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向市民道歉,對於事件會否影響市民支持立法會議員調整薪酬,范太表示,即使調整薪酬,應屆立法會議員也不會受惠,希望市民不要受個別議員表現不理想而影響。她並強調,要吸引有能力的年輕人在立法會工作,長遠有需要調整薪酬。 當天投票時,九名民主黨議員只有兩人在場,主席何俊仁向公眾致歉,強調日後會要求成員,即使有要事在身,都確保可以在十五分鐘內返回會議廳。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表示,流會是不幸事件,自由黨部分議員因為要出席區議會助選,因此才缺席。周梁淑怡又認為,雖然流會事件影響議會形象,但不希望以這次單一事件決定立法會議員的加薪問題。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也承認,流會將影響外界對立法會的印象。他解釋,由於是次辯論的議題沒有爭議性,民建聯九名議員,四人要出席其他會議,發言後即離開立法會。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就希望,各政黨日後有過半數議員留到會議最後一刻,以免再出現流會。 公民黨六名議員中,張超雄及譚香文當日因為要出席居民大會及區議會選舉的抽籤,先行離開立法會。 因為要到馬鞍山協助區議會選舉事宜而缺席會議的前劉慧卿表示,流會是不幸事件,但不應將流會及調整議員酬金混為一談。她說,議員的工作表現市民有目共睹■ |
|
文章編號: 20071019391003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6 ---------- |
香港商報 B01 | 香港新聞 | 區議會選舉 |
2007-10-19 |
梁美芬出戰黃埔東選區 今屆區議會選舉已截止報名,除政黨推出新人接棒外,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的新人亦大有人在。新人未必等如年輕,經驗豐富一樣可以是新人,其中城大法律學院教授梁美芬今屆決定以獨立人士身份,出戰九龍城黃埔東選區,就可算是佼佼者。 除了教書,梁美芬一直相當活躍,曾經擔任過策發會成員,現任公職包括香港專業人員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以及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會長。談起社會服務,梁美芬顯得興致勃勃:「我以前都係學生代表之一,現時是環保促進會主席,也是一些樓宇的法律顧問……我一直都有向立法會請願!」 學者走入社區做實事 梁美芬不諱言,區議會是眼見政壇太過「鬱悶」,所以決定站起來,希望透過參選為政壇增加新血:「有些政黨(泛民),講民主但程序卻不是民主的,談政改卻搞綑綁;香港一定要理性。」她續指,作為學者,不應該只停留在象牙塔內,必須走入社區做更多實事。 梁美芬在區議會接受提名的首日,獲立法會議員何鍾泰、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陳世強等「老友」到場支持。陳世強謂:「參政是好事,她有獨立思想,又有參選議政的經驗,博士都出來選當然好啦!」 目前,梁美芬的對手是九龍城區議會副主席、民主黨第二梯隊的陳家偉,被問到對對方的觀感,她並沒有特別評論,只說是期望借自己的「身先士卒」,鼓勵更多專業、獨立、理性的人士參政,並將有關聲音帶入議會。 不過,另一邊廂的陳家偉認真「唔客氣」。記者在他的博客看到的文章,將對手批評得體無完膚後,少不免「自憫自憐」一番,他在文章未段謂:「但有時遇到不公平,只有忍,做人輸位也不能輸品。」商報記者葉紹堅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1012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7 ---------- |
大公報 A07 | 教育 |
2007-10-19 |
教聯牽頭擬下月舉行聯席會議民間團體合推國民教育 行政長官曾蔭權上周發表的施政報告用了五個段落闡述如何推行國民教育,回應國家主席胡錦濤早前訪港時的叮囑。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楊耀忠透露,現正聯絡所有推動國民教育的民間團體,暫定於十一月舉行民間國民教育聯席會議,討論如何在民間層面推動國民教育。 本報記者羅秉昆 楊耀忠昨日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說,雖然施政報告用了五個段落講述國民教育,但是內容空泛,沒有提到推動國民教育的方法和資源調配。因此,教聯會前日約見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要求政府在教育界的層面外,也要積極推動國民教育。楊耀忠透露,曾德成當時答允會加強有關方面的工作。 教聯會向曾德成提出了三項建議,第一項是要求政府盡快設立「國民教育基金」,支援民間團體舉辦活動;第二項是要求政府將「升旗隊」升格為制服團體,與童軍、民安隊等團體看齊,參選者可以獲得服裝資助;第三是要求政府加強對民間團體的支援。楊耀忠說,曾德成表示會積極研究上述建議。 相對於政府,過去民間團體推動國民教育更加不遺餘力。楊耀忠表示,教聯會將「牽頭」下月舉行民間國民教育聯席會議,現正聯絡有推動國民教育的民間團體出席,討論在民間層面上如何更好地推動國民教育。他說,由於最近多個團體都忙於區議會選舉,所以暫時未能確定有哪些團體參加。 楊耀忠說,政府不應該抱「驚青」的心態推動國民教育。「根本不用擔心怕人罵『洗腦』,你看看其他國家的人民,有誰不懂唱自己的國歌?有誰聽到自己的國歌高奏時會感到『肉麻』?」 身為天水圍香島中學校長的楊耀忠,在校內也積極推動國民教育,包括在公民教育科中加插相關內容、舉辦與內地交流活動,以及每月早會舉行一次升旗儀式等。他說,在學校層面推動國民教育十分重要。 胡錦濤主席今年六月三十日出席特區政府歡迎晚宴上叮囑:「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2003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8 ---------- |
大公報 A11 | 港聞 |
2007-10-19 |
千山獨行 343獨立參選人破紀錄 報名參加此次區議會選舉的多達九百多人,而以獨立身份參選的亦多達三百四十三人,破了歷屆紀錄。然而,席位只增加五個,候選人卻增加近一成,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而對於獨立參選人而言,此次選舉不僅要面臨人力財力不及政黨候選人的缺陷,更要面臨反對派強攻的壓力,選情不容樂觀。 與往年相比,以此屆選舉的獨立參選人人數最多。一九九四年選舉,在總共七百五十一人參選中,獨立或無背景的候選人只有二百五十三人;一九九九年,總共七百九十多人參選,獨立人士有三百一十名;○三年,總共八百三十多人參選,獨立人士三百二十名;而此次區選獨立參選人卻多達三百四十三人,包括填寫「獨立」、「無黨派」或未寫政黨聯繫的參選人。這未知是否受區議員地位可能提升的影響,令更多無政黨背景人士參選。 缺乏政黨人力財力 獨立參選人有其長處,例如不受政治立場限制,注重地區服務等,但缺陷也十分明顯,例如沒有政黨人力財力支持,孤掌難鳴;而有時他們引以為傲的地區工作成績,反成為了對手屢屢攻擊的目標。甚至有預測稱,現任無黨派的區議員將大批落馬,獨立候選人參選可謂荊棘滿途。 以現任獨立區議員為例,尋求在西貢康景區連任的羅祥國,○三年在極惡劣情況下,仍以十八票之差,險勝反對派的區國標,成功連任。四年之後,他遭遇民主黨林少忠、自由黨黃耀威等對手「四打一」 ,人人都要奪他的現有席位,羅祥國的壓力可想而知。雖然有人認為,這種形勢對他最有利,因為可以分薄主要對手林少忠的票。 同為專業人士、中西區正街的李志恒也遇到與羅祥國相似的困境。○三年的選舉他沒有參加,而在○六年的補選,他以一千一百二十八票擊敗民主黨的黃堅成當選。本身為律師的李志恒,當年之所以獲勝,一個很重要因素是他打出「專業、獨立、實幹、承擔」的口號,成功在選民心中塑造了受歡迎的形象。近兩年來,李志恒專注地區事務,為居民排憂解難,在正街選民中獲得良好口碑。但反對派沒有放棄追擊,民主黨的黃堅成轉戰他區,但另一名有民主黨背景的李國銓,打「民主派」和「中西區民主力量」的旗號,向他挑戰。中西區一直被視為民主黨的老巢,○六年失去議席懷恨在心,極欲重奪,據熟悉該區情況的人士分析,反對派已作出精心安排,打政治牌,用政治議題攻擊現任議員。雖然李志恒並不擔心攻擊,但也不能不預估到可能面對惡劣情況。 紛成反對派強攻點 再如觀塘翠屏南選區的馮美雲,工作經年,累積相當民意支持,即使在○三的惡劣情況,仍能以二千四百一十五票大勝對手近七百票,成為觀塘區票后。馮美雲是獨立候選人,反對派對此早已虎視眈眈,今次便分別遇到公民黨的關志健和社民連的陳寶瑩。關陳兩人均屬反對派陣營,此番「內訌」一同參選,馮美雲亦未必能獲得好處,能否連任還要看選舉工程的好壞。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東區城市花園選區的許清安,遇到公民黨的陳家明挑戰;屯門恆福選區的李桂芳則要與民主黨的朱順雅對戰;沙田利安區的蔡亞仲遇上民主黨的熊基等等。 無政黨背景的獨立參選人,此次遇到的,無疑是一場惡戰。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2007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9 ---------- |
大公報 A11 | 港聞 | 各懷鬼胎 |
2007-10-19 |
反對派內訌七選區互撼 在全數九百多名參加區議會選舉的人士中,約三百人是反對派經協調後推出,人數較○三年多出約一成;當中有七個選區將出現反對派「互撼」的情況。而公民黨、社民連和民主黨「各懷鬼胎」,將令區選「好戲連場」。 在反對派這三百名參選人中,一百三十八人為現任區議員,並以民主黨出選者最多,達一百零七人。而反對派「撞區」 (即有多於一名反對派競逐) 的選區多達七個,其中有四區相撞是公民黨與社民連「互撼」,包括:觀塘翠屏南區,參選者有公民黨關志健、社民連陳寶瑩、無黨派的馮美雲;荃灣梨木樹西區,參選者包括公民黨黃家華、社民連林超倫、獨立的王芝飛;離島東涌北區,有公民黨林有嫺、社民連黃光義、民建聯鄭天樂、自由黨文家裕、獨立的譚文豪;逸東村南區,包括公民黨李樹賢、社民連徐正權、民建聯老廣成等。 反對派一直將「互撼」選區縮減到七區作為是「戰績」,認為是歷次協調最好的成績。但選舉要「協調」,最終又「協調」不果,這本身已證明反對派各黨是「各懷鬼胎」,各有各的盤算。而為爭奪議席,反對派候選人「互踩」現象也勢必十分普遍。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2007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0 ---------- |
明報 A06 | 政情 | 區會選舉 |
2007-10-19 |
九巴動議否決爭議禍延區選自由黨投訴民主黨抹黑 立法會反對九巴加價的議案前日遭否決,卻演變成區議會選舉風波。民主黨葵青安灝區候選人何國良及長安區候選人劉碧堅,前晚在反加價議案遭否決後,隨即在區內「嗌咪」,批評自由黨的棄權票令議案無法通過。 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批評,民主黨在地區「抹黑」自由黨, 「不盡不實、擾亂視聽、誤導市民」,並稱自由黨會向選舉管理委員會投訴。 自由黨將向選管會投訴 事緣立法會前日討論民主黨李永達提出的「反對九巴加價」議案,當中包括「由立法會啟動價格調整機制」的要求,惟自由黨劉健儀提出修訂,改為在啟動調整機制前諮詢立法會意見,結果民主派對劉健儀的修訂案投棄權票,自由黨也對李永達的議案投棄權票,令原議案和修訂案同時遭否決。 前晚何國良和劉碧堅得知原議案遭否決後,即在安灝區內「嗌咪」,批評自由黨投棄權票,令九巴可肆無忌憚加價。安灝區的自由黨候選人譚惠珍,以及和新石籬區候選人黎少棠認為事件涉誤導選民,決定作出投訴,並在昨日落區派單張,指摘民主黨斷章取義。 黎少棠回應本報查詢指出,當時對方高呼「自由黨和九巴利益輸送」,這與事實不符,因為自由黨也是堅決反對九巴加價,民主黨不應令市民以為自由黨支持加價, 「我覺得對方的做法足以影響選舉成績,我們會向選舉事務處作出投訴」。 民主黨候選人否認偏離事實 劉碧堅和何國良均強調,他們只是向市民交代自由黨的棄權票,令反對九巴的議案遭否決,並沒有偏離事實。劉碧堅說: 「我最多講過因為自由黨否決議案,而令九巴有可能肆無忌憚地加價, 我只是說『有可能』。」何國良也說: 「我沒有說自由黨支持加價,或與九巴勾結,我只是講自由黨投棄權票而已。」對於對手作出投訴,何國良不評論,說交民主黨去處理。 李永達回應指出,自由黨不應因為「立法會啟動」這種旁枝,而令議案否決, 「我覺得何國良嗌得對,而且我嫌嗌得太少,應該日日嗌」。問到民主黨為何對劉健儀的修訂投棄權票,李永達解釋,是因為對方不贊同由立法會啟動加價機制。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4004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1 ---------- |
明報 A06 | 政情 |
2007-10-19 |
選舉虛假誤導陳述可囚3 年 根據《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第26 條,任何候選人均不得發布任何關於本人或另一候選人虛假或具誤導性而達關鍵程度的事實陳述,以促使本人當選或阻礙另一候選人當選。任何候選人進行上述行為即屬違法,最高可處罰款20 萬元及監禁3 年。選舉事務處早前發布的資料顯示,在2003 年區議會選舉中,共收到245 宗發布關於候選人虛假或誤導陳述的投訴。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4005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2 ---------- |
文匯報 A22 | 香港新聞 |
2007-10-19 |
區會選舉提名 907份有效 【本報訊】新一屆區議會提名期已經結束,選舉管理委員會舉行「2007年區議會選舉候選人簡介會」,選管會主席彭鍵基(見圖)在會議上指出,選管會共收到918份提名,其中有5份已經自動撤回;經過審查資格後,其中907份為有效提名,其餘6份提名則無效。 民主黨區議會候選人范國威昨晚出席簡介會時曾向彭官投訴,不滿選管會安排候選人申報選舉廣告的辦事處位置偏遠,候選人需要花上近一個小時車程才能辦妥申請。彭官回應時稱,由於法例有所規定,「真是愛莫能助」,加上香港很細,希望對方不要用「山長水遠」形容:「如你有興趣參選,做多少少不是大問題呀!」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5017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3 ---------- |
文匯報 A45 | 紫荊廣場 |
2007-10-19 |
新界社聯支持區選參選人 【本報訊】據本報向新界社團聯會了解,該社聯在今 次區議會選舉將支持部分候選人參選,名單如下: 周轉香、鄭天樂、老廣成、鄧家彪、李桂珍、余麗芬、黃福根、江活潮、余倩雯、袁貴才、葛珮帆、楊文銳、黃戊娣、楊祥利、何秀武、梁國顯、鄭楚光、蔡亞仲、彭長緯、楊倩紅、陳恆鑌、陳金霖、岑卓霖、張浩明、丘增強、林發耿、劉錦榮、王芝飛、文裕明、陳振中、歐陽寶珍、羅競成、潘志成、梁偉文、梁嘉銘、梁子穎、賴芬芳、曹立舸、羅顯懷、楊文達、李國英、譚榮勳、鄭俊平、王秋北、巫偉文、溫官球、林 泉、黃碧嬌、黃容根、邱仕生、趙秀嫻、張文輝、陸頌雄、姚國威、陳惠清、郭 強、馮彩玉、李月民、梁志祥、嚴國強、邱家強、陳兆基、呂 堅、李均榮、蕭浪鳴、余仲良、張木林、鄧貴有、黎偉雄、邱帶娣、廖俊權、李永恆、李偉林、陳潔芳、陳雲生、陳有海、徐 帆、古漢強、蘇炤成、張恒輝、蔡學富、梁健文、蘇愛群、李錦文、龍瑞卿、施拯中、程志紅、李洪森、陳秀雲、陳文華、韓溢翁、楊 江、陳文偉、陶錫源、歐志遠、陳發康、姚 銘、賴 心、劉國勳、溫和達、侯金林、藍偉良、蘇西智、王潤強、黃宏滔、廖超華、溫和輝、柯倩儀、鄧根年、吳仕福、邱戊秀、溫悅球、劉偉章、邱玉麟、戴家柱、葉子弘、區能發、伍炳耀、連楚強、祁麗媚、凌文海、陳國旗、溫悅昌、林仲科、羅祥國。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5021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4 ---------- |
蘋果日報 A08 | 港聞 |
2007-10-19 |
兩區議員被投訴利益輸送
【本報訊】油尖旺區議會發生議員間利益輸送疑雲。有匿名投訴指油尖旺區議員陳健成曾租用區議會主席陳文佑的物業作辦事處,其間更將單位翻新,所有租金及裝修費用合共約10萬元,在區議員津貼中報銷,而之後陳文佑將翻新了的單位出售,賺了近1倍。陳健成表示,租用另一區議員物業並無違規,而業主出售獲利與他無關,又就指投訴是選舉抹黑。他與陳文佑均已報名參加區議會選舉。陳健成承認,在04年3月至05年10月期間曾向陳文佑租用旺角砵蘭街一個約700平方呎的商業大廈單位作議員辦事處,原因是月租只需3,000多元,比其他區內單位平,但單位內地毯有跳蚤,坐廁滲漏,他要自行處理,於是他用了約10,000元鋪了最平的膠地板及換了坐廁及洗手盆,並無豪華裝修,所有租金及裝修單據都提交民政事務總署。一年多後他物色到另一個更合適的單位,於是搬走,陳文佑出售單位的賺或蝕,都與他無關。 民政事務署稱沒違規 本報昨日未能聯絡陳文佑,就投訴作出查詢。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表示,根據區議員開支津貼指引,區議員可申領營運開支津貼,以支付議員辦事處的基本裝修費用;指引並無規限議員不得租用其他議員的物業開設辦事處,因此,陳健成及陳文佑均沒有違反有關指引。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6001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5 ---------- |
蘋果日報 A08 | 專欄專論 | 社評 | By 盧 |
2007-10-19 |
蘋論:擴大問責制只會助長利益輸送
見識過曾特首及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如何親疏有別,偏袒屬意的政黨或候選人後;見識過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先生如何「威嚇」地鐵行政總裁周松崗先生,迫令周先生道歉後,我們認為市民及立法會有必要反對政府進一步擴大政治問責制,有必要反對任命年薪百多萬的副局長及局長政治助理。過去幾十年來香港的政治體制雖然距離民主有一段很大的距離,但基本上政府在施政時仍能保持政治中立,仍能以整體利益而不是政黨或黨派利益為主要考慮。但自從特首曾蔭權上任並公開表明將實行親疏有別的政策,對不同政團實行差別對待後,政治中立的傳統已開始崩壞,黨派利益凌駕整體利益、凌駕確當程序的事件逐漸出現。近期多位問責高官高調會見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葉劉淑儀女士,明顯是在為她造勢,明顯跟以往政府的做法不一樣。若果進一步擴大高官問責制,直接委任更多特首的友好政黨人士加入政府最高層,這類「打茅波」的事件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令香港的政治形勢更一面倒,更不公平。另一方面,一些跟政府友好的政黨同樣不再安份,同樣希望借助跟政府的友好關係,借助政黨的勢力擴大本身的地盤,甚至希望因此而在選舉時攫取特殊優勢。較早前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先生只因地鐵行政總裁周松崗先生提名其他政黨的候選人參加區議會選舉,就大發雷霆,揚言日後要對地鐵「睇緊」,迫得周先生慌忙道歉。雖然田先生事後撤回威脅及向公眾致歉,但整個事件反映即使是資深從政人士也開始不再尊重確當程序,也開始以黨派利益凌駕公眾利益。要是政府能委任更多親政府政黨人士進入政府高層出任副局長或政治助理,向政黨輸送利益的情況肯定更嚴重,更實質,更明目張膽;而未來的公共政策制訂過程也可能成為政黨分贓的過程。
增設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除了大大增加政治利益輸送的風險外,對公務員體系也將有不良影響。公務員體系特別是政務官職系的晉升機制雖然較僵化,較缺乏彈性,但基本上是按能力、按表現、按資歷逐步晉升的,跟政黨、政治人物的關係、聯繫不會影響晉升的過程。一旦增設政治任命的副局長及局長助理,便等同在原來的升遷體制外加開一條捷徑,讓一些跟政黨關係友好的政務主任或中高層政府官員可以「打尖插隊」,可以更快升至「龍頭」或政府最高層。當中、高層公務員發覺跟政黨打好關係,眉來眼去比努力工作更有助升遷,更能令他們「官運亨通」時,他們自然會放棄政治中立的原則,自然會盡量迎合某些政黨的需要。這不是將令市民珍視的中立公務員制度土崩瓦解嗎?政府官員說,增設副局長及政務助理的職位有助培訓政治人才。可是我們認為,培訓政治人才最有效的方法是參與選舉,因為只有經過選舉的洗禮,只有經過沿街拉票洗樓的歷練,政治人物才會明白權力在民的精神,才會明白市民的喜好、想法及語言,才會放下高高在上的心態。相反,讓政黨黨員或其他人士坐「直升機」成為副局長只會增加一批不知民間疾苦的高官,只會令政府變成政壇新丁訓練場,隨時令施政更不暢順。像這樣有害無益的新政策,市民及立法會是應該明確反對的。周一至周六刊出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06001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6 ---------- |
香港經濟日報 A09 | 新聞特寫 | By 孔雪怡、吳慕兒 |
2007-10-19 |
活化中區警署 大戰在冬季 馬會坦言沒把握 區選後料開炮 西九龍文娛發展區,政府起初採納英籍國際建築名家科士打設計巨型天篷,氣勢凌厲,但得不到社會認同。馬會上周表示,已邀瑞士名師Herzog & de Meuron設計、活化中區警署的新大樓。 「過江龍」今次會否又再遭滑鐵盧?馬會中人坦言沒有十足把握。 本報記者昨在中區警署附近向居民查詢,十多名街坊中,反對者過半(13人中有8)。不過,忙於區議會參選的候選人卻對這影響居民的課題,並未緊。 過江龍設計 未反映區內特色 從事室內設計的陳小姐看記者遞過的草圖後稱,「第一我不覺得(設計)特別靚,且為何一定要建那麼高?」 「中環已經有太多高樓,建築的外貌亦未能反映區內特色。設計師是洋人,無體驗過區內文化,只想整一座引人矚目的焦點。那麼主題的建築,為何要由外人做?香港也有很多優秀的設計師和建築師。」 建築師表明 不降低樓宇高度 在這區居住10多年的黎先生質疑,「在前面買了樓的人怎辦?香港有IFC(國際金融中心)和ICC(環球貿易廣場)如此高的建築物,開放頂樓或一層讓人看風景?」 除了居民有意見外,民主黨、公民黨及保育團體的人士也預計,在區議會選舉結束後,人手鬆動才挑戰馬會的計劃。奇怪的是,他們沒考慮以此作為選舉時課題。 負責推動今次計劃的馬會中人,坦言情況「很政治化」;對於傳媒對計劃的質疑,包括樓高、活化計劃的內容等都十分緊張。他們坦言,相信11月18日區選後,攻擊就會出現。 負責設計的建築師赫佐格(Jacques Herzog)和德默隆(Pierre de Meuron)昨在日本獲得藝術獎,馬會安排了他們跟香港傳媒作視像會議。 他們表明增加可用空間,及建設於50樓的瞭望台。因此不會降低樓宇高度,高樓的目的是讓公眾可以抵達頂層的花園,飽覽全港。有信心,把大眾帶往高點,相信大眾最終會接受。 區會候選人:建議從沒諮詢 赫佐格又指,除了高樓之外,他們研究過可否向地底發展,但後來發現中區警署建築群內,部分牆身,在旁邊大廈打樁時受到傷害,出現多處嚴重的裂痕,不適合再打地下工程。 赫佐格表示,馬會兩年前接觸他們,而他們亦多次來港考察,暫時未有建築造價的預算。 民主黨中區區議會候選人阮品強說,會等選舉之後,才向政府反映不滿,因為區議會多年來要求政府解釋中區警署的招標計劃,但政府從沒就馬會的建議,諮詢居民。 其實,自從2004年,保育中區警署的提議,共有何鴻毅基金建議設立藝術館、太古集團及另一家族基金,亦遞交建議。 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和保育中區警署古蹟行動成員阮陳淑儀均認為,政府最少要解釋,為何不接納其他建議。 看來,即使目前反對聲音未成勢,但好戲可能在後頭。 ﹏﹏﹏﹏﹏﹏﹏﹏﹏﹏﹏﹏﹏﹏﹏﹏﹏﹏ 活化中區警署詳情 預算開支︰馬會出資約18億元,其中10億元用以興建地標大樓 完成日期︰2012年7月 樓面用途︰ 54%作商業、6%作文化,其餘是公共空間 主要設施︰2個藝術影院、劇院、表演廳、表演場地、藝廊、零售店及餐廳,頂樓(約50樓)設公眾免費瞭望台 ﹏﹏﹏﹏﹏﹏﹏﹏﹏﹏﹏﹏﹏﹏﹏﹏﹏﹏ 市民心聲 34歲財務顧問張先生︰礙景觀唔鍾意 「唔鍾意!我家住干德道,起50層(建築物)前面,怕會影響景觀。這區以前不是這樣,現在已經好密,不想愈建愈密。」 ---------------------------------- 30歲專業人士黃小姐︰不發展沒蘇豪 「喜歡新設計。古保留了,裏面丟空沒意思。市區要發展,蘇豪不發展都沒有蘇豪啦。」 ---------------------------------- 40歲貿易行業趙先生︰最好新舊共存 「要看效果怎樣。我贊成發展,但古一定要保留,最好就是新舊建築物能和諧共存。」 相關文章: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30007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7 ---------- |
香港經濟日報 A20 | 政情 | By 洪翠蘭 |
2007-10-19 |
議員流會致歉 惟堅持加薪 盼月增4萬 稱不應與缺席混為一談 結束暑期休假復會的立法會,首次會議就因出席人數不足流會,昨日各大政黨均就此向市民致歉。但立法會昨日仍開會,討論議員從現時月薪5.6萬元,大幅加至約9.7萬元,他們認為,不應把流會和加薪混為一談。 各大政黨均認為,今次流會令市民對立法會的印象,大打折扣。被問及會否因此影響議員加薪的決定,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和前召集人劉慧卿均認為,「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而民主黨的主席何俊仁更反問:「能不能將公務員的表現,和其薪酬掛?」 參加立法會補選的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也表示,現時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員,薪酬過低,難以吸引政治人才加入,將促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盡快研究調整議員的薪酬。 指高官薪高5倍 求拉近 立法會議員酬金小組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議員加薪。現時,議員的年薪約為65萬元,劉慧卿在會上表示,香港高官的年薪,是立法會議員的5至6倍,與英國和加拿大等地比較,她們的高官年薪,也只是議會成員的1至2倍。因此,期望政府將議員薪酬與高級公務員看齊。 會上,議員又批評,政府不願將60位立法會議員的醫療保障,納入公務員體系,這與其他國家的做法不同。 委員會主席劉秀成會後表示,不想今次流會事件,影響外界對議員爭取加薪的看法。 24人開會 民主黨僅2人 對於前晚流會,留守議會人數最少的民主黨,只有2人在場,主席何俊仁道歉之餘,表示將要求黨員,以後即使有要事在身,亦要確保在響鐘後15分鐘內返回會議。 公民黨的6個立法會議員,有2名因要出席區議會選舉和居民大會,中途離開大會,黨魁余若薇稱,「希望各政黨日後確保有過半數議員,留到會議最後一刻。」 自由黨周梁淑怡認為事件是「不幸」,該黨部分議員因要為區議會助選,缺席會議。 立法會前晚準備就會議展覽業的動議辯論表決時,發現只得24位議員在場,不足法定的30名人數,被迫宣布流會。擁有9位立法會議員的民主黨,昨晚只有2人在場,民建聯和自由黨,分別有5位和6位。 ﹏﹏﹏﹏﹏﹏﹏﹏﹏﹏﹏﹏﹏﹏﹏﹏﹏﹏ 各大黨對「流會」及加薪回應 民主黨主席 何俊仁 就流會向公眾致歉。他指好難用個別議員的表現,與薪酬調整掛,能否將公務員的表現和薪酬掛呢? ---------------------------------- 民建聯主席 譚耀宗 流會事件對議會形象一定有影響,就事件致歉。但流會和加人工,我想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 自由黨副主席 周梁淑怡 今次是不幸事件,各黨應該向市民交代。流會必會影響議會形象,但不應以今次單一事件,決定議員的加薪問題。 ---------------------------------- 公民黨黨魁 余若薇 希望各政黨以後有過半數議員,可以留到會議最後一刻。 ---------------------------------- 立法會主席 范徐麗泰 對於流會,我自己就覺得不好意思,當然要向市民致歉。議員的行為舉止,要由他自己向選民負責。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30012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8 ---------- |
東方日報 A10 | 港聞 |
2007-10-19 |
箍票唔開會 楊孝華不打自招 立法會再三流會引起公憤,缺席前晚會議議員紛紛致歉,惟獨係自由黨楊孝華就理直氣壯咁話,佢一早通知自由黨,當晚會去區議會選舉簡介會,仲話有相為證添!雖然佢今屆冇再參選區議會,但係佢係專責幫自由黨搞區選,佢去簡介會幫該黨候選人收料,其實同直接落區拉票議員冇乜分別,一樣係為選票而唔開會。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32017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19 ---------- |
東方日報 A27 | 港聞 |
2007-10-19 |
兩區議員涉利益輸送 【本報訊】現行區議員規例只禁止區議員租用直屬親屬物業,但暴露出區議員可租用另一區議員的物業作為辦事處的一大漏洞。油尖旺尖沙咀西選區區議員陳健成在二○○四至○五年的二十個月內,竟遠跨至旺角區,租用其前黨友、油尖旺區議會主席陳文佑擁有的旺角砵蘭街商廈單位作為議員辦事處,被指涉嫌利益輸送,當中涉及六萬五千八百元租金開支。陳文佑否認有利益衝突,做法只是幫助同事。 選民被迫長途跋涉 根據區議會申報開支資料顯示,陳健成過往是陳文佑的員工,兩人同是前民主黨黨員,在○三年區議會選舉,陳健成在尖沙咀西選區當選。但陳健成開設議員辦事處的地點教人奇怪,竟然選擇遠在旺角砵蘭街一幢商業中心十五樓一個單位,要選民長途跋涉往其議員辦事處。 陳健成在二○○四年三月至○五年十月期間,先以三千五百元,後來減至三千二百元的月租承租該單位,向區議會申領總數六萬五千八百元租金開支,而租單顯示款項給予陳文佑。期間陳又申領一萬元裝修費維修單位。後來,陳文佑在○五年十一月以六十六萬八千元出售單位,賺取了三十一萬元利潤。 陳文佑接受電話查詢時,強調沒有利益衝突,當時是幫助同事,以低於市值租金租給陳健成,作為收入。陳健成亦強調自己「冇嫌可避」,當時跟足指引辦事,而且難以應付選區內單位租金動輒過萬元水平,當時認為陳文佑的單位合適便宜便租用。 學者直指不懂避嫌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表示,區議員租用其他區議員的物業作為辦事處,沒有違反營運開支津貼指引,但政府會升檢討指引。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事件反映議員太不懂避嫌,令人有利益輸送印象,強調應盡量避免租用朋友物業,而有關規例只禁止區議員租直屬親屬物業,但至於區議員租用同事物業作為辦事處,則存在灰色地帶,政府應該即時檢討。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32024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0 ---------- |
東方日報 A40 | 龍門陣 | 自由天地 | By 田北俊 周梁淑怡 |
2007-10-19 |
誣衊手法令人痛心 今年立法會復會後的首個動議辯論題目,是關於促請政府否決九巴加價百分之九的申請。這個大家都關注的民生議題,原本大有理性辯論的空間,可是有個別黨派和議員為了自身的政治目的,甚或為了選舉,不惜再次無限上綱,以誤導公眾的手法來誣衊自由黨,實在令人遺憾。 市民大眾對九巴今次百分之九的加價幅度都有很大意見,這原本也應該是整個辯論的眼點。不過,部分議員當天在會上又再老調重彈,主張把調整專營巴士票價機制的啟動權收歸立法會。對此,自由黨是很有保留的,因為這牴觸了當初引入票價「可加可減機制」的原意和精神。當初設立這個措施,就是為了在調整巴士票價水平的過程中,盡量排除政治考慮的因素,以便專業化的考量能成為釐定車資的唯一基準。執行「可加可減機制」時,最重要是能夠適當平衡乘客利益與營運商的利潤需要,而大家都認同最有條件擔當這個角色的就是政府。 當日由自由黨劉健儀議員提出的修正案,明確地反對九巴的加價幅度,也不贊成把票價調整啟動權撥歸立法會,以免民生議題淪為政治工具。她的修正案如果獲得通過,將會是皆大歡喜的結果;但事與願違之餘,其良好意願更被部分人蓄意扭曲,竟說成我們阻撓了這項反對加價議案的通過;有個別黨派的區議會選舉候選人,更隨即在地區上以此借題發揮,大叫大嚷。面對這種不惜以誣衊抹黑來打擊對手的做法,我們深表惋惜之餘,更為此等蓄意擾亂視聽、侮辱市民智慧的行為感到痛心。(待續) 周梁淑怡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32031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1 ---------- |
太陽報 A08 | 港聞 |
2007-10-19 |
陳健成跨區租陳文佑物業 兩區議員涉利益輸送 【本報訊】現行區議員規例只禁止區議員租用直屬親屬物業,但暴露出區議員可租用另一區議員的物業作為辦事處的一大漏洞。油尖旺尖沙咀西選區區議員陳健成在二○○四至○五年的二十個月內,竟遠跨至旺角區,租用其前黨友、油尖旺區議會主席陳文佑擁有的旺角砵蘭街商廈單位作為議員辦事處,被指涉嫌利益輸送,當中涉及六萬五千八百元租金開支。陳文佑否認有利益衝突,做法只是幫助同事。 選民被迫長途跋涉 根據區議會申報開支資料顯示,陳健成過往是陳文佑的員工,兩人同是前民主黨黨員,在○三年區議會選舉,陳健成在尖沙咀西選區當選。但陳健成開設議員辦事處的地點教人奇怪,竟然選擇遠在旺角砵蘭街一幢商業中心十五樓一個單位,要選民長途跋涉往其議員辦事處。 陳健成在二○○四年三月至○五年十月期間,先以三千五百元,後來減至三千二百元的月租承租該單位,向區議會申領總數六萬五千八百元租金開支,而租單顯示款項給予陳文佑。期間陳又申領一萬元裝修費維修單位。後來,陳文佑在○五年十一月以六十六萬八千元出售單位,賺取了三十一萬元利潤。 陳文佑接受電話查詢時,強調沒有利益衝突,當時是幫助同事,以低於市值租金租給陳健成,作為收入。陳健成亦強調自己「冇嫌可避」,當時跟足指引辦事,而且難以應付選區內單位租金動輒過萬元水平,當時認為陳文佑的單位合適便宜便租用。 學者直指不懂避嫌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表示,區議員租用其他區議員的物業作為辦事處,沒有違反營運開支津貼指引,但政府會升檢討指引。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事件反映議員太不懂避嫌,令人有利益輸送印象,強調應盡量避免租用朋友物業,而有關規例只禁止區議員租直屬親屬物業,但至於區議員租用同事物業作為辦事處,則存在灰色地帶,政府應該即時檢討。 |
|
文章編號: 20071019034003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 22 ----------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8)。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