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8日新聞公報
|
|
| 特別宣佈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意日誌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
|
| 詳細結果 ( 對台灣獨立的意見
/ 對兩岸統一的信心
)
|
| 詳細結果 ( 對「一國兩制」是否適用於台灣的意見
/ 對台灣重新加入聯合國的意見
)
|
| 詳細結果 ( 前國家領導人的功過
)
|
|
特別宣佈 |
|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自2007年1月起在《香港大學民意網站》(http://hkupop.hku.hk)開設「民意日誌」專頁,以按日形式紀錄每日大事,及提供若干在當天錄得的民意調查數字。民研計劃的目的,是提供準確的資料讓讀者自己判斷民調數字起跌的原因。「民意日誌」在2007年1月17日開始運作,初時只提供數個月來的每日大事和特首民望數字。時至今日,「民意日誌」已經收錄了2006年5月1日起的大事紀要,和2006年1月1日起的多項民調數字,並在不斷擴充之中。
2007年7月,民研計劃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從7月24日起,「民意日誌」中的每日大事紀錄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按日提供給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隨即上載到「民意日誌」,為讀者提供更快更準的資訊。
即日開始,瀏覽人士除了可以透過「民意日誌」查閱大事紀錄外,亦可查閱更多按日民調數字,包括特首民望、特區政府民望和問責司長民望等9個民調項目。在可見未來,「民意日誌」的內容會不斷更新和擴充,以促進民意科學的發展。
此外,民研計劃自2007年8月中開始,已經在新聞公報中羅列一些在兩次調查期間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方便讀者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的變化。 |
|
最新數據 |
|
民研計劃今日如期在《民意網站》公佈市民對台灣問題及對前國家領導人功過評價的最新數字。按照慣例,有關調查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7年中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現先列出最新調查的樣本資料: |
調查日期 |
總樣本數 |
回應比率 |
最高百分比誤差* |
4-7/9/2007 |
1,025 |
66.0% |
+/- 3% |
* 有關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及整體樣本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個別題目如果只涉及調查內若干次樣本,百分比誤差會相應增加。評分誤差則會按照樣本評分的分佈情況另行推算。
|
|
有關市民對台灣問題的最新數字表列如下: |
|
調查日期 |
1-7/9/06 |
6-12/12/06 |
7-12/3/07 |
8-12/6/07 |
4-7/9/07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07 |
1,011 |
1,033 |
1,016 |
1,025 |
-- |
整體回應比率 |
57.5% |
60.4% |
58.8% |
69.5% |
66.0% |
-- |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
+/-3% |
+/-3% |
+/-3% |
+/-3% |
+/-3% |
-- |
最新結果/誤差*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誤差 |
-- |
反對台灣獨立比率 |
81% |
80% |
80% |
79% |
83% |
+/-2% |
+4% |
贊成台灣獨立比率 |
12% |
9% |
13% |
11% |
11% |
+/-2% |
-- |
兩岸統一信心正面比率 |
59% |
53% |
53% |
51% |
54% |
+/-3% |
+3% |
兩岸統一信心負面比率 |
34% |
34% |
36% |
37% |
38% |
+/-3% |
+1% |
反對台灣重新加入聯合國比率 |
58% |
56% |
55% |
64% |
68% |
+/-3% |
+4% |
贊成台灣重新加入聯合國比率 |
27% |
26% |
27% |
19% |
22% |
+/-3% |
+3% |
認為一國兩制適用於台灣的比率 |
53% |
49% |
59% |
52% |
51% |
+/-3% |
-1% |
|
35% |
35% |
29% |
33% |
39% |
+/-3% |
+6%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 |
9月初的調查顯示,83%被訪的香港市民反對台灣獨立,贊成者只佔11%。另一方面,54%對兩岸統一有信心,38%表示沒有信心。此外,68%反對台灣重新加入聯合國,22%則表示贊成。51%認為「一國兩制」適用於台灣地區,認為不適用的佔39%。
至於被訪市民對前國家領導人功過的評價方面,民意研究計劃自1995起便開始進行有關調查,但關於毛澤東、周恩來和蔣介石的調查在2003年已經停止,而對較近期逝世的趙紫陽、楊尚昆和鄧小平的調查則仍然繼續,最新結果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
13-17/3/06 |
1-7/9/06 |
13-16/3/07 |
4-7/9/07 |
最新變化 |
樣本基數 |
1,010 |
1,007 |
1,036 |
1,025 |
-- |
整體回應比率 |
59.4% |
57.5% |
61.2% |
66.0% |
-- |
百分比誤差 (95%置信水平)* |
+/- 3% |
+/- 3% |
+/-3% |
+/-3% |
-- |
最新結果/誤差*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誤差 |
-- |
認為鄧小平對中國發展功多於過的比率 |
75% |
79% |
81% |
82% |
+/-2% |
+1% |
認為鄧小平對中國發展過多於功的比率 |
4% |
3% |
2% |
3% |
+/-1% |
+1% |
認為趙紫陽對中國發展功多於過的比率 |
57% |
59% |
58% |
59% |
+/-3% |
+1% |
認為趙紫陽對中國發展過多於功的比率 |
3% |
4% |
3% |
3% |
+/-1% |
-- |
認為楊尚昆對中國發展功多於過的比率 |
17% |
17% |
17% |
21% |
+/-3% |
+4% |
認為楊尚昆對中國發展過多於功的比率 |
15% |
20% |
18% |
20% |
+/-3% |
+2% |
|
* 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傳媒引用上述數字時,可以註明「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3%」。
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認為鄧小平及趙紫陽對中國發展功多於過的被訪者,分別為數82%及59%。至於楊尚昆,21%認為其功多於過,20%則認為過多於功,43%被訪者表示「不知道」。 |
|
民意日誌 |
|
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調查項目,其中一些項目的上次調查日期為13-16/3/07,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4-7/9/07,因此是次公報中的「民意日誌」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讓讀者作出比較。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就只有以下一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又或參閱「民意日誌」內所有大事紀錄後,再作判斷:
|
|
分析評論
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分析:「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反對台灣獨立和反對台灣重新加入聯合國的比率,過去3個月同步上升4個百分比,後者更加達到1993年6月本調查系列開展以來的歷史高位。台灣朝野以加入聯合國作為競選總統的其中一項策略,似乎得不到香港巿民的支持。不過,台灣境內的局勢發展,亦令更多香港巿民認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數字達到8年來的新高。至於巿民對部分前國家領導人對中國發展的功過評價方面,半年來可謂變化不大,依然是認為鄧小平和趙紫陽功多於過,和認為楊尚昆功過參半。」
就「民意日誌」對有關調查項目的參考作用方面,鍾庭耀特別作出說明:「民研計劃推出『民意日誌』,是希望可以方便讀者自行判斷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如何影響民意。不過,由於本地報章都是以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問題就極少以頭版頭條報導。根據『民意日誌』的紀錄,以涵蓋某日報章頭條和社評25%為基準,過去半年的新聞就只有一則。可見香港媒體和巿民對兩岸問題的關心程度。由此推論,香港巿民對台灣問題的見解,可能亦不外是人云亦云而已。」
民研計劃動向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一般逢星期二下午於《民意網站》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未來七天的發放項目。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調查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9月25日星期二下午一至二時,網站將會發放特首曾蔭權及特區政府的最新民望數字。
民研計劃的一貫做法,是除了就調查方法的查詢作出解釋外,不會再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但歡迎各界人士把問題以電郵方式傳給我們,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作為日後跟進。我們會不斷檢討此等安排,歡迎各界人士提供意見。《民意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專欄文章的文責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研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
為了加強民研計劃的公民教育工作,我們在過去一年,都在我們的定期新聞公報中附加一個關於民意研究的小欄目,與讀者分享和討論民意研究的經驗和心得,今日的專題欄目是「民研計劃簡介」。在未來的日子,我們將會繼續加強我們的公民教育工作,逐步增加《民意網站》的內容。
附加資料:「民研計劃簡介」
台灣問題及前國家領導人功過評價的調查簡介
不管是在殖民地或是「一國兩制」的時代,香港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民研計劃就國家民族進行意見調查,是順理成章的做法。因此,在調查巿民對本土問題意見之餘,民研計劃很早便撥出資源定期進行台灣問題及前國家領導人功過評價的調查,並在2006年9月19日、2007年3月15日及6月22日的新聞公報中簡介了台灣問題調查的發展。今日我們除再次刊登台灣問題調查的簡介外,並加入前國家領導人功過評價的調查簡介,以便讀者能夠更加全面掌握這些相關調查的發展。
(1) 台灣問題調查:
- 民研計劃在成立後兩年,即1993年6月,已經開始定期調查香港巿民對台灣問題的意見。題目包括台灣獨立、台灣加入聯合國、香港巿民對台灣政府的信任程度和對兩岸統一的信心。及至1996年11月,香港回歸在即,「一國兩制」是否適用於台灣地區的問題成為兩岸民眾關注的焦點,民研計劃又把該問題納入長期研究的項目。台灣問題的調查由開始至2000年4月都是每兩個月進行一次,2000年6月之後漸次改為每三個月進行一次,以配合社會的發展。
- 「台灣問題」調查中4個問題的提問方式分別為「你有無信心大陸同台灣終於能夠統一?」、「你贊唔贊成台灣重新加入聯合國?」、「你贊唔贊成台灣獨立?」及「你認為『一國兩制』呢種制度是否適用於台灣地區?」
- 樣本數目方面,由調查開始至2000年4月期間,調查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在2000年6月以後,有關調查的樣本數目就增加至1,000個以上。
(2) 前國家領導人功過評價:
- 民意研究計劃自1995年2月起便開始進行前國家領導人功過評價的調查,被問及的前國家領導人分別有鄧小平、毛澤東、周恩來和蔣介石。調查在2003年7月後暫停,及至2005年3月又重新啟動。除保留了鄧小平外,調查亦納入較近期逝世的趙紫陽和楊尚昆作新的研究題目。有關調查由開始至1997年1月差不多每個月進行一次。自1997年2月以後,調查改為約每四個月進行一次,2000年7月開始改為每六個月進行一次 (除2004年期間沒有進行),以配合社會的發展。
- 「前國家領導人功過評價」調查的提問方式為「你認為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鄧小平/趙紫陽/楊尚昆對中國既發展功多定過多?」
- 樣本數目方面,由調查開始至2000年4月期間,調查的樣本數目都稍為超過500個,在2000年5月以後,有關調查的樣本數目就增加至1,000個以上。
民研計劃所進行的「台灣問題」及「前國家領導人功過評價」調查,所有結果都在《民意網站》向外公佈。
|
|
| 特別宣佈 | 最新數據 | 分析評論
| 民意日誌 | 民研計劃動向 | 附加資料
|
| 詳細結果 ( 對台灣獨立的意見
/ 對兩岸統一的信心
)
|
| 詳細結果 ( 對「一國兩制」是否適用於台灣的意見
/ 對台灣重新加入聯合國的意見
)
|
| 詳細結果 ( 前國家領導人的功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