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信報財經新聞
P10  |  政策政情
2007-11-20

區選戰果影響補選陳太陣營指不利

  泛民主派在這屆區議會選舉為回歸十年來最慘敗的一仗,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以及民協主席馮檢基更相繼提出呈辭。據本報瞭解,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及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昨天就區選對補選的影響作出評估,陳太陣營認為,結果對陳太存在不利因素。  本報的統計結果也顯示【表】,泛民在港島區(四大選區)所得總票數只得四萬六千多票,親政府陣營則獲五萬四千多票,打破泛民與左派在歷屆立法會選舉中的「六四定律」。

  學者認為,泛民在區選失利,對依靠民主黨作為地區「樁腳」的陳方安生將有一定影響;但有學者相信,區選的選情,將對補選產生「鐘擺效應」,有助泛民支持的候選人陳方安生打告急牌。縱觀泛民各黨派區選結果,「旗艦」民主黨僅得五十九席,較現任的七十一席縮減十二席;民協則由選前的二十六席劇減至十七席,兩黨主席均提出請辭,但民主黨何俊仁已接受中常委的要求留任。

  相對泛民,民建聯獲取一百一十五個席位,已多過泛民合共取得議席的總和,在港島區的總得票為四萬五千八百一十一票,令他們在該區摘下十八席,遙遙領先民主黨、自由黨及公民黨。主席譚耀宗指出,民建聯過去集中精力打區選,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投入立法會港島區的補選工作,民建聯全港十八區的支部都會分工合作,積極配合前葉劉拉票。事實上,在民建聯的總部已經擺放葉劉「新的一葉」的宣傳單張,供市民取閱。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有鑒於區議會選舉的結果,他們會更審慎努力面對個多星期後的立法會補選,不會低估對方的支持度。他更表示,目前陳方安生在民意調查中領先可能只是假象,未必真正領先,而且一如區選,對方陣營能夠組織動員支持者出來投票。

  根據港大的民調顯示,陳太的支持度由本月十五至十七日的百分之五十,升至十六至十八日的百分之五十二;葉劉的支持度則維持在百分之三十一,兩人支持度差距拉闊至二十一個百分點。

  陳方安生昨晚接受本報查詢時也表示,民調只能作參考,不能盡信。她指出,在外國選舉中,也有不少例子是動員支持者在民調中表示支持對手,製造選舉假象,因此,她一向不會低估對手的動員能力。

馬嶽:告急牌未必有效

  陳太又表示,泛民在港島區所得總票數只得四萬六千多票,親政府陣營則獲五萬四千多票,雙方距離幾近八千票,對她的選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此,她更希望港島區的選民能夠踴躍投票。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區選結果對補選有一定影響,但最終要視乎候選人如何處理未來的選舉工程。馬嶽認為,陳太本身沒有地區「樁腳」,也沒有自己的競選機器,主要靠民主黨,該黨在區選失利,對選情有一定影響,即使陳太往後打告急牌,也未必奏效,泛民應認真想出更好的對策。

蔡子強:將產生「鐘擺效應」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表示,由於泛民及傳統左派都並非在各個選區都有派人參戰,因此兩大陣營在區選中的得票,對補選的指標作用有限。他認為,今次區選的選情,反而會對補選產生「鐘擺效應」,就如民建聯於上屆區選大敗後,在二○○四年立法會選舉擺出「哀兵」姿態,反而取得不少議席,今次泛民落敗,可能更有助陳太打告急牌。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也認為,泛民在區選失利反對陳太有利,並預期陳太最終可擊敗葉劉,兩者的得票差距會頗高,因為泛民已經「衰到貼地」,情況就如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二○○三年輸掉議席後,必須痛定思痛,重新振作,泛民只要稍事休息,然後空群而出殺入港島,重點打悲情牌,以誠意打動港島選民,希望他們給予民主一次機會。

宋立功:民建聯宜低調

  宋立功相信,港島區的選民會很公道,即使泛民是「爭唔落手」,但為了民主,他們最終也會出來投票支持陳太。

  至於葉劉方面,宋立功認為,民建聯不應挾區選大勝的氣勢高調幫葉劉拉票,因為這樣反而會令選民同情弱小,對泛民有利,民建聯接下來應沉著應戰■

 
文章編號: 20071120391004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 ----------

 

蘋果日報
A04  |  要聞
2007-11-20

民建聯追擊乘勝撐葉太 區選大執位陳太受拖累

【本報訊】民建聯區議會選舉大勝後,未來兩星期會將全副精神轉移至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工程,積極研究如何為候選人之一保安局前局長葉劉淑儀助選,希望乘勝追擊,打敗獲泛民主派支持的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由於民建聯在港島區得票大增,支持陳太的泛民陣營選票卻大幅萎縮,令原本選情看好的陳太,也因區選大執位而現危機。記者:許偉賢

根據本報統計區選各派黨候選人得票,力挺葉太出選立法會的民建聯在港島四區獲得逾4.8萬票,連同自由黨的選票支持便超逾5.6萬,多於支持陳太的泛民陣營得票的總和5萬票(見表)。此數字尚未計算沒有打正保皇黨旗號參選的隱形左派候選人。

民主黨支部軍心不穩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昨天表明,稍後會總動員為葉太助選,包括要求港島區四個支部外的餘下14個支部,調配人手至港島區助選。自由黨主席田北俊也稱未來會「即刻關注」補選事宜,稍後會與黨內第二梯隊研究如何為葉太助選,反映兩大政黨將傾全力為葉太助選。

其實,泛民陣營也早已部署區選過後總動員為陳太拉票,例如民主黨要求全數候選人全面投入陳太選舉工程,可惜該黨區選嚴重失利,除了打擊士氣,部份支部更出現軍心不穩,能否按照原來部署支持陳太尚是未知之數。由於陳太的地區活動全面依靠泛民陣營拉線及安排,泛民候選人的心靈重創無疑令陳太選情添暗湧。

區選結果更顯示,左派在港島區得票增加,有民主派人士預料,今年區選大部份新增選民都是左派支持者。由於他們的投票意向通常未必能從民意調查反映出來,擔心現有補選民調未能反映實況,以上選民的支持度更足以左右陳太選情。

不過,部份民主黨港島區成員對陳太選情仍感樂觀,並分析指,該黨在中西區力保不失,六名現任議員成功連任;南區更增加一席,民主黨在港島區大體上仍可保住地區實力,相信港島支部稍事休息後,很快能投入陳太助選陣營。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昨稱,區選結果反映左派動員和組織能力驚人,認為即使目前不少民調顯示陳太支持度較葉太高,泛民仍不能掉以輕心。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卻認為,立法會補選在選區範圍、選民數目和成份都跟區議會不同,相信區選結果對立法會補選的影響不會太大。

陳太支持度稍見回落

陳太昨日透過競選辦發言人回應表示,不覺得泛民的區選結果對補選選情有影響,強調她會全力以赴,不會掉以輕心。葉太則透過發言人表示不會回應區選結果。根據本報有份贊助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最新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民意調查顯示,陳太的支持度稍稍回落,由本月16至18日的52%跌至17至19日的49%;葉太支持度則由原來的31%上升至34%,兩人最新差距為15個百分點。

滾動民調(17-19/11/2007)假如聽日係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你會投以下邊一位候選人?

1.柳玉成不足1%2.李永健不足1%3.蕭思江不足1%4.葉劉淑儀34%5.蔣志偉不足1%6.凌尉雲不足1%7.陳方安生49%8.何來1%全部都唔選5%未決定/唔知/難講10%受訪人數:684

港島區各大陣營取得選票

《中西區》民建聯:9,183自由黨:679民主黨:8,853公民黨:795其他泛民陣營*:203《灣仔》民建聯:2,613自由黨:871民主黨:947公民黨:1,287其他泛民陣營*:604《東區》民建聯:33,127自由黨:1,669民主黨:13,065公民黨:7,989其他泛民陣營*:3,190《南區》民建聯:3,438自由黨:3,244民主黨:10425公民黨:2,752其他泛民陣營*:---《總數》民建聯:48,361自由黨:6,463民主黨:33,290公民黨:12,823其他泛民陣營*:3,997以所有當選和落選的候選人得票計算*包括前線、社民連

 
文章編號: 20071120006000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2 ----------

 

星島日報
A08  |  要聞  |  區議會 選舉2007啟示篇
2007-11-20

區議會選戰剛落幕政黨再聚焦港島區補選

區議會選舉正式落幕,港島區立法會補選亦會在兩個星期後投票。不論是區選大贏家的民建聯或受重挫的泛民陣營,已準備就緒分別為陳太及葉太啟動選舉工程。據悉民建聯已發出內部指引,要求所有區議員取消休假全力為葉太爭取票源。公民黨湯家驊則期望,區選結果對泛民陣營不利,或能刺激更多民主派人士在補選中投票,支持陳太。

本報記者

被認為是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前哨戰的區議會選舉,由民建聯大獲全勝。本報統計區議會港島區投票數目,泛民候選人共取得六萬四千三百多張選票,建制派陣營則取得五萬八千三百多張,但有八萬一千八百多名選民投票予獨立人士,當中不少傾向建制派,顯示兩太選情緊湊。

民建聯區議員停休假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稱,會配合葉太要求啟動選舉工程,包括動員區議員及區內網絡等為葉太拉票。據悉民建聯昨日向黨員發放電郵,要求所有區議員停止休假,集中力量全力為葉太爭取票源及助選。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待收拾區選心情後,所有港島區內外的區議員均會重新歸隊,以便動員人力替陳太進行最後的選舉工程;他指現時尚未就具體的部署開會商討,但區議員們已有準備為陳太拉票。他指是次區議會民主黨大敗,對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有一定影響,但同時亦警惕民主派不要低估對手。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認為,立法會與區議會的性質及選民要求亦不同,區選成績不會為下月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帶來啟示,但她承認動員選民投票對民主派來說相當重要。公民黨湯家驊則指,區選結果對泛民陣營不利,或能刺激更多民主派人士投票。

另外,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最新的滾動式民調結果顯示,陳方安生的支持度下降三個百分點,支持度為四成九;葉劉淑儀則微升三個百分點,有三成四支持。與日前比較,兩者差距收窄至十五個百分點。其他候選人只有何來得百分一支持,蔣志偉、凌蔚雲、李永健及蕭思江的支持則不足百分之一。另外,時事評論員徐家傑昨日發出公開信,指陳太在九五年位列百官之首時,以十成按揭優惠購樓,懷疑她觸犯《防止賄賂條例》,事件當年不了了之,要求她解釋詳情。(詳見《每日雜誌版》)



 
文章編號: 20071120003001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3 ----------

 

香港經濟日報
A28  |  社會要聞  |  07區選戰後新局 親中大勝
2007-11-20

民建聯齊班師 為葉太助選 泛民響警號 催谷陳太選票

  區議會選舉剛落幕,更為矚目的兩太大戰如箭在弦。被喻為民主之戰的港島立法會補選,泛民主派和親中陣營都調校戰略,剛慘敗的泛民,著前政務司司長陳太要小心葉太的「組織票」,民建聯則準備總動員為葉太拉票。

  泛民主派在區選大敗,對陳太12月2日港島補選戰情,是正面抑或負面影響?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將有助陳太催票。

學者:增陳太危機意識

  他分析指,民主派在區選中慘敗,將增加陳太及民主派選民的危機意識,對陳太有催票效果。他又認為,即使民建聯在區選中大獲全勝,地方議席亦未能轉化成地區資源。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則認為,民建聯在是次選舉中大勝,將增加建制派人士的助選士氣,但民主派亦可借區選失利,為陳太「谷票」,因此現階段難以估計,區選對兩太選情的影響。

  本週日,港島立法會補選將進行第二場電視直播的選舉論壇,兩太近日積極備戰。

  據悉,陳太將繼續以民主對決強化與葉太的分別,而葉太則汲取上次出席論壇的經驗,避免被問及23條問題時再露不悅之色。

「民調話贏 不要當真」

  在區選中失利的泛民主派,將按原定計劃加強地區動員支持陳太。民主黨李永達表示,泛民主派經過區選敗陣後,會多向陳太灌輸「危機意識」,特別是要留意坊間的民意調查結果:「民調話你贏,不要當真的是贏了;話你輸,就要當真的會輸。」

  該黨張文光補充,從民主黨區選調查看:「即使贏一成,也是輸;而叮噹馬頭的亦輸,所以民調要大幅拋離對手,局面才穩陣。」

  李永達指,若單看民主黨在港島區的表現,雖然議席有所減少,但相比起九龍區,表現算是較為理想;其中民主黨在中西區派出了6人參選,全數當選,因此陳太在港島區,仍有一定實力的地區樁腳。

民建聯樁腳全力撐葉太

  在區選中吐氣揚眉成為「大贏家」的民建聯,被問到區選獲勝,會否有利葉劉淑儀出戰立法會補選,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現階段完成區選,會即刻投入立法會補選工作。」

  譚耀宗指出,區選大勝對民建聯有鼓勵作用,亦希望可繼續做好補選工作。

  他表示,民建聯實際助選方法,將視乎葉太的要求,但民建聯已作好準備,在全港18區動員為葉太拉票:「民建聯的4個港島地區支部,和其他14區的支部,會分工合作為葉太助選。」

  對於葉太將得民建聯「地區樁腳」的全力支持,有泛民主派人士認為,此舉只會令葉太「親中形象」更趨鮮明,對其選情,未必有助。

  參選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還包括柳玉成、李永健、蕭思江、蔣志偉、凌尉雲及何來。

相關文章:

民建聯大捷 有利立會選情

民協失8席 馮檢基提請辭

泛民失勢 料無緣當區會主席

田北俊認大意失荊州



 
文章編號: 20071120030008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4 ----------

 

文匯報
A13  |  香港新聞
2007-11-20

官員見葉太李永健 反對派又指偏袒林瑞麟:對候選人一視同仁

 【本報訊】(記者 鍾立、實習記者 許雅爾)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李永健昨日與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會面,並將於下週五與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會面。不過,多名反對派議員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卻針對另一名候選人葉劉淑儀,質疑多名問責高官與她會面是「刻意偏袒」。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回應時重申,特區政府對待所有參加補選的候選人是一視同仁,而官員在會面中只是聽取候選人對個別政策範疇的意見,與選舉無關。

 在昨日政制事務委員會上,多名反對派議員無視有問責官員與李永健會面的事實,質疑政府「厚待」葉太。

 民主黨的張文光聲言:「葉太就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中的那隻鴨,先知政府的『水溫』,政府有為葉太助選之嫌。」他又稱,政府原本以預計候選人不多之由,決定會面所有參加補選的候選人,但最終有8名人士成為候選人,有決策失誤之嫌。

張文光稱政府決策失誤

 前?議員劉慧卿則指稱,以前無論是區選或立法會選舉,政府都不會會見候選人,她質疑此次政府接受會面是偏袒葉太。職工盟議員李卓人則批評,問責官員在上班時間會面葉太,是利用公眾資源去協助葉太助選。

 林瑞麟重申,問責官員可參與政治活動,但需要符合選管會和問責官員的守則,此次與葉太和其他候選人會面並非拉票活動,只是聽取不同人士就個別政策範疇的意見。局長平時也會見不同的團體,瞭解對個別範疇的政策意見。

李永健冀擴大古物委會

 另外,李永健與林鄭月娥會面了15分鐘。他稱,自己向林鄭月娥表達對文物保育的意見,並建議政府應及早對私人物業被指為文物有所防備,並希望古物委員會可以擴大。

 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還有陳方安生、何來、蔣志偉、凌尉雲、蕭思江及柳玉成。



 
文章編號: 20071120005004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5 ----------

 

信報財經新聞
P14  |  時事評論  |  香港脈搏  |  By 余錦賢
2007-11-20

從區選預覽補選

  區選泛民大敗,事後孔明自可解說有跡可尋,其中一例就是陳太本擬於上週五進行第二場辯論的特訓,卻不得不臨時取消,反映出泛民果然選情告急,無暇兼顧其他工作,以致特訓要「順延」至這幾天,時間之緊迫,差堪等於「即叫即蒸」。  觀乎民建聯以至整個愛國陣營(包括部分「獨立候選人」)在今次區選的組織動員能力,亦不能不令人重新估計陳太的勝算。雖然港大民調顯示,陳太與葉劉的支持度差距愈拉愈闊,昨天更高達二十一個百分點,原則上陳太已可宣佈當選。不過,一來這次滾動調查略嫌有欠科學化,再者泛民也擔心這樣一來更難在愛國陣營臨投票前大舉動員時打得到「告急牌」。不過,最重要的問題還是,愛國陣營的驚人組織動員能力,已在這次區選充分反映出來。事實上,單計民建聯在港島區區選的四萬五千八百多張得票,已比民主黨和公民黨在同區合計的為多,若再加上自由黨及匯賢智庫的得票,更多出八千票(按比例多六分一,假設立會港島區補選有三十萬選民投票,即是葉劉會比陳太多五萬票),而這仍未計算自動當選的愛國陣營區議員的「吸票能量」(詳見今天本報政策政情版的報道)。當然,區選不能與補選等量齊觀,但是,不認不認還須認,「動員力」始終是泛民弱項。更何況,一如民建聯的區選策略,葉劉也一於「冷處理」補選,連街板和橫額都不多掛,一意暗渡「陳倉」。

  本來,陳太大可以其政治能量「炒熱」選情。記得梁家傑參選特首時,就是採用「盛事行銷」(event marketing)的策略,突破曾蔭權主導新聞編採方向的先天優勢,務求做到事無大小都要令傳媒重視。相反,陳太不知是不屑為之,還是胸有丘壑,相對顯得低調,以致好像沒有什麼「好蹻」。

  此路不通,還看辯論!這方面,陳太也有別於傑哥。辯論特訓時傑哥恍如「魔術泥膠」,任人搓圓㩒扁,盡吸各路意見;陳太則似「記憶金屬」,任人扭曲打圈,故我還復依然。如此「擇善固執」,議政時雖未必是壞事,辯論時卻可能會壞事!



 
文章編號: 20071120391005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6 ----------

 

都市日報
P02  |  港聞  |  By 影響
2007-11-20

泛民區選大敗 或利陳太補選

區選過後,焦點便轉移至個多星期後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屆時將再掀起本港左右兩派的另一場爭奪戰。有學者認為,泛民雖然在區選大敗,反而會產生「鐘擺效應」,對泛民候選人陳方安生或有利。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及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均認為,今次區選結果,對立法會補選會產生「鐘擺效應」,對由泛民推舉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有利。蔡說,以往泛民經常以選情告急來爭取支持,但選民已麻木,今次泛民真正大敗,反會起「吹票」效應。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指,不能低估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支持度,陳太在民調中領先可能是假象,因對手的動員能力高。公民黨黨魁余若薇指,區選成績不會為補選帶來大啟示,因兩者要求不同。民建聯會調派人手協助葉太。其他候選人有李永健、蔣志偉、柳玉成、何來、凌尉雲及蕭思江。 (都市)



 
文章編號: 20071120441001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7 ----------

 

大公報
A02  |  要聞
2007-11-20

區議會投票人數創歷來新高林瑞麟:港公民意識提高

【本報訊】記者賀晨報道: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昨日說,今屆區議會投票人數創歷來新高,顯示本港的公民意識有所提高。另外,林瑞麟再次強調,早前三位局長會見立法會港島補選候選人葉劉淑儀,不是拉票活動,與選舉無關。

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昨日開會,多位反對派議員在會議上質詢政府早前會見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葉劉淑儀的目的和公平性,其中民主黨、公民黨多位議員在會上輪番「發難」,指政府三位政治局官員十月初會見葉劉淑儀是「專登」的,有「為葉太撐台」的政治陰謀。

見葉太是聽政改意見

林瑞麟在回應時強調,政府問責官員會見葉太,只是按照慣常做法,聽取社會人士或團體對政府施政的意見和看法,「不是拉票活動,與選舉無關!」林瑞麟表示,自己會見葉太正值政改綠皮書諮詢期,自己是按照會見其他社會團體的原則,聽取她對政改綠皮書的看法。而葉劉淑儀所在的匯賢智庫一向都對教育、科技研究深入,其他兩位局長傾聽智庫在此兩方面的相關意見,「十分恰當。」

林瑞麟說,會面前政府已評估過,由於參與此次立法會補選的人數不是太多,即使會見全部候選人也不會對官員工作造成太大負擔,因此最終應允葉劉淑儀的會面要求。林瑞麟表示,若其他候選人提出同樣的要求,政府一定會秉持「一視同仁」、「公平合理」的原則,會見其他候選人。

市民更關注區內事務

對於此次區議會選舉,林瑞麟說,雖然此次投票率比上次為低,但投票人數創歷來新高,顯示市民更關注區內事務,公民意識亦有所提高了。被問及民建聯在選舉中大勝,是否有助政府將來與區議會合作,他表示,香港市民認為哪一個黨派或候選人值得支持,是市民自己的判斷。政府則注重提升區議會職能,明年開始會讓各區議會參與管理社區會堂和康體設施,改善區內的服務。不論哪一個黨派或人士當選,政府都會盡最大的努力,改善地區服務。



 
文章編號: 20071120002000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8 ----------

 

星島日報
A06  |  要聞  |  特稿
2007-11-20

陳太效應失敗民主派擬打游擊

挾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參加港島區立法會補選之勢,泛民精密計算,希望一戰能激起市民對政改綠皮書、雙普選、區議會選舉及明年立法會選舉的聲勢,不過,算盤打不響,陳太效應失敗,泛民在區選損兵折將,要依賴區議會資源發展地區的泛民,頓時資源銳減。有學者認為,民主派要有回復八十年代沒有資源打游擊的心理準備。

泛民主派一度估計,邀請陳太「出山」參選,可以振奮泛民渙散的心態,並令市民聚焦在雙普選和區議會選舉等議題,提升泛民在區選中的號召力。不過,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陳太效應不但未能「炒熱」雙普選、政制綠皮書和區議會選舉,更把市民的注意力分散到立法會補選上,令到區議會算盤打不響,但他坦言,沒有陳太,泛民在港島補選更難與建制派抗衡。

輸在低估對手動員力

由於民主黨和民協都依賴區議會資源發展地區工作,如今減少「水喉」,民主派資源匱乏,亦直接影響他們在地區上的發展。馬嶽認為,民主派要回復八九十年代打陣地游擊戰的戰略。

泛民大敗,有民主派核心人士分析,輸在低估對手的動員能力及資源,即使泛民在選舉中落敗,票數仍與當選的建制派十分貼近。民主黨新界東支部主席陳竟明認為,區議會選舉講求對選民貼身照顧,要求地區服務一流,對手就能掌握地區的需要,也可以投入豐富資源。

他直言,民建聯在○三年大敗後,已做足「把脈」工作,也能建立地區人脈關係,加上選舉日又有資源做票站調查,方便他們發現哪些地區勢危,或有機會成功挑戰現任議員,便調動人手拉票。有民建聯核心人士也承認,過去民建聯不斷協助新移民和少數族裔人士,令他們成為新增票源及忠實支持者,自願協助民建聯的候選人參選。



 
文章編號: 200711200030014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9 ----------

 

新報
A05  |  港聞  |  社評  |  By 池平
2007-11-20

區選戰局見端倪 兩太對決形勢轉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結果既意料之中,亦出人意表。

意料之中者,乃「七一效應」庶煙消雲散,四年前與董建華政府榮辱與共、卻慘變「有辱無榮」的民建聯,今番因特區政府施政有所改進,經濟環境大為改善,市民怨氣大幅減少,戰績提升,自不待言。

出人意表者,四年「臥薪嘗膽」、生聚教訓的民建聯,不僅收復失地,且更超額大勝,議席激增八成半;而其「宿敵」民主黨,竟一敗塗地,損失近四成席位,輸得意外地難看。

雖雲區議會選舉,選民看重的是候選人地區實績,比較關注民生議題;然而,「民主」的招牌,在香港過往歷次各級選舉中,總能發揮相當效用,今次「民主」的光環黯然褪色,不啻帶出一點啟示。

一是長遠而言,政黨的發展,絕不能再單以政治理念為護身符,漂亮口號作續命丹了,乘「六四」事件壯大、憑「23條」風波中興的民主黨,今次頹然慘敗,確到了「不見棺材不流淚」的關鍵地步,是痛定思痛,重新審視民意、民情,重回務實、理性;抑或在滑坡路上執迷不悔,一蹶不振,端視該黨高層如何看清形勢了。

二是目前而言,「泛民」以爭取2012雙普選作為首要政治議題,市民反應冷淡,這從今次區選中已表露無遺。

區選過後,政壇焦點迅即落在十多天後舉行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之上,「兩太」誰勝孰負,從區選結果中,能否看出一些端倪呢?

泛民主派在立會補選中,依然「政治掛帥」,仍以爭取普選議題,闢成主戰場。可是,就區選所見,2012雙普選的議題,市民並不熱衷。蓋香港政制,將朝普選邁進,已殆無疑問,差別只在早幾年抑晚幾年而已,這議題委實難以「炒熱」。

雖然選舉立法會議員,政治議題的比重,會高於區選,但在今次港島區補選中,作為「泛民」主帥的陳太,帶著「忽然民主」的懸念,於政治層面,相信也佔不了多大優勢。

至於「兩太」背後的實力,從區議會選舉結果,卻反映出「此消彼長」之勢。

眾所周知,陳太是由 「泛民」公投推出的代表人物,葉太則獲「建制派」的全力支持。在過往的選舉中,「泛民」與「建制派」各自得票率,具六比四「黃金定律」之說,有可尋。可此一「黃金定律」,在今屆區選已被徹底打破。

雖則在港大民意中心的滾動調查中,陳太一直處於領先,近日且呈拋開對手之勢,但經過區選一役,誰敢說葉太沒有反勝之機呢?「兩太」世紀之戰,已變得愈來愈微妙,預料也只會愈來愈緊湊,兩人稍後在論壇上的表現優劣,兩大陣營於決戰前夕的策略調整,都足以影響鹿死誰手,且待拭目而觀。



 
文章編號: 20071120033002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0 ----------

 

am730
M01  |  要聞  |  頭條
2007-11-20

泛民慘敗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落幕,兩大政治勢力的地區議席重新洗牌,親政府陣營在區選以「狂風掃落葉」之勢取勝,有149人當選,其中親政府第一大黨民建聯更攫取115個議席,全面收復失地,成為最大贏家。至於泛民主派雖然在今屆區選中協調參選,但只能取得106個議席,包括民主黨在內的多名泛民資深區議員及第二梯隊亦告敗陣,泛民議席驟減,首當其衝影響明年的立法會選舉。有學者形容泛民形勢嚴峻,若不設法救亡,勢影響立法會選情。

泛民主派在區選成功協調294人參選,但只取得106個議席,勝出率只有約35%,相對於親政府陣營的149個議席,大幅被拋離,而泛民三成現任區議員尋求連任亦告失敗,重創泛民的地區勢力。

何俊仁為敗選請辭獲挽留作為民主派老大哥的民主黨,更是今屆區選的大輸家,該黨派出115人參選,僅取得59席,較上屆劇減36席,而尋求連任的68人,更有23人遭滑鐵盧。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承認選舉失敗,並為選舉失利提出請辭,但獲中委會挽留,而民主黨選委會主席李永達則承擔責任,請辭獲接納。

何俊仁形容,民主黨敗選是因為民建聯的動員及部署嚴密,而票倉之一的九龍西更輸得最慘,民主黨會吸取經驗,並於下月中舉行反思會,為選舉進行詳細檢討及反思,同時會分配資源予部分落敗的黨友,繼續服務社會,期望他日東山再起。

另外,一直紮根深水埠的民協亦在選舉中慘敗,由原來的25席減至17席,主席馮檢基決定引咎請辭。他坦言難解何以會被選民離棄,「我失望之餘,亦唔明點解個世界會變得咁緊要!」他希望泛民好好反思,吸取今次的教訓,「唔見棺材唔流眼淚,棺材已經擺喺度,你點處理?希望一棍撲醒,撲到唔醒就玩完。」至於首次參加區議會選舉的公民黨,亦無法達到預期取得14個議席的目標,只能贏取8席。

民建聯區議員遍佈全港18區親政府陣營方面,上屆區選受七一效應致全軍覆沒,但今屆形勢完全逆轉,未計一些無表明政治背景的「隱形」當選人,親政府陣營至少取得149個議席,其中民建聯全面報捷,派出177人出戰,115人當選,勝出率高達65%,較上屆多進帳53席,除了成功攻陷泛民一些根據地外,並首次在全港18區「插旗」,每區均有民建聯成員進駐區議會。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指成績超出預期,是因目前社會的大環境轉變,市民重視穩定和諧,著重經濟及民生問題,不希望見到終日與政府吵吵鬧鬧,而民建聯在區選取得佳績,對明年立法會選舉亦有促進作用。他又說,該黨會立即投入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未來兩周會調派人手,協助其中一名候選人葉劉淑儀拉票。至於自由黨在區選中則取得14席,成績一般。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形容,今次區選是泛民過去十多年來最大的慘敗,其中民主黨在九龍西及九龍東更失去不少議席,目前形勢非常嚴峻,泛民必須設法救亡,若不再醒覺,將影響明年立法會選舉,屆時政治版圖可能會有翻天覆地大變化。但他認為,泛民在區選受挫,可能會令他們在立法會補選中更團結,有利陳方安生,「有啲人可能會覺得(區選)對泛民懲罰太大,反而可能有鐘擺效應,有利陳太。」

學者:泛民整合首要內部團結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則說,泛民能否藉今次區選慘敗的契機加以整合,首要因素是必須內部團結,但這要取決於資源分配,以及是否有一個具領導才能和獲泛民各派公認的「共主」領軍,他認為,泛民短期內並不容易解決這個困局。

至於大獲全勝的民建聯可否成為執政黨,李彭廣指要視乎中央的取態,但他認為若出現一黨獨大局面,對本港現狀尤其商界可能造成很大衝擊,故香港即使出現執政黨,也應是很長遠的事。參加立法會補選的候選人,還包括李永健、蔣志偉、柳玉成、何來、凌尉雲及蕭思江。(相關新聞見P.02)



 
文章編號: 200711208920001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1 ----------

 

新報
A02  |  2007年區議會選舉
2007-11-20

陳太民調支持度 或是假像

【新報訊】區議會選舉「變天」,民建聯成為大贏家,取得115個議席,力壓集各黨派結合的泛民106個議席,而民建聯在港島多個選區得票總數,亦是「一哥」,得票近5萬票(見表),連同自由黨港島票數,已達5.5萬票,反觀民主黨及公民黨港島票數只有4.6萬。昨日承認區選失敗的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昨指出,泛民候選人的民調所得的支持度,可能是假象。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表明,會派出177名區選候選人,為葉劉淑儀助選。譚稱更稱,除了港島四個支持,還會動用全港九新界其餘14個,即全部支持葉太,但前提是視乎葉太想大家怎樣幫忙。譚耀宗又表示,相信今次區選的成績,對葉太角逐立法會補選議席,可起鼓勵作用。

而自由黨今屆成績一般,其黨魁田北俊稱會盡快協助葉太,由第二階隊包括落選的候選人,亦會落區為葉太助選。

何俊仁則指出,未來兩周會更落力為陳太助選。他指不可低估對方及支持度,泛民候選人所獲的民調支持度, 可能是假象。他稱陳太及葉太的投票支持率很接近,陳太未必一定會勝出,故希望更多泛民支持者,在12月2日出來投票。問到陳太因素在今次區選效應,何稱影響「冇話正面定負面」。

學者:顯示不了補選走勢

港大民意計劃滾動民調顯示,陳方安生的投票支持率再度升至上52%,葉劉淑儀的投票支持率則有31%。不過,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在港島多個選區中,由於民主黨及公民黨參選的選區不多,故區選成績顯示不了港島立法會選票走勢。



 
文章編號: 200711200330005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2 ----------

 

信報財經新聞
P14  |  時事評論  |  大陸與港  |  By 劉迺強
2007-11-20

兩太雙贏的出路

  區議會選舉結束了。這個選舉,過程一開始便完全偏離了反對派的劇本,因而結果自然就不是他們所期望的。到了選舉後期,反對派埋怨建制派故意不搞氣氛,意圖降低投票率,這一說法已被曾鈺成徹底批駁了;他們藉此搞「狼來了」式的「民主告急」,也同樣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註一】。反對派於選後,當會有他們的檢討,一是為何輸、二是如何打兩周後的立法會補選。 一環毀一環

  反對派之輸,很簡單,不是「民主告急」,而是他們這幾年來的言行,尤其是他們近月來的一連串醜態,使到市民清楚的認識到,這些人都不是他們自己聲稱的「民主派」,甚至是民主派的反面,反對派的「民主」破產。眾人皆知已破了產的窮鬼,竟然還把自己裝扮為富豪,招搖過市,豈不可笑、可憐?我們不妨檢視一下個多月來收到的泛民區議會候選人的文宣材料,縱使是競選連任的,都鮮有紮實政績,有的就索性從頭到尾都空喊「民主」,聰明點的,就堆砌一大堆人云亦云的全港性議題來討好選民,活像他們是在選立法會。這些反對派中能當選的,只是對手的建制派候選人更嫩弱無章法而已。

  反對派本來的如意算盤,是通過陳太參選,把區議會選舉變為「公投」,回復四年前的政治選舉,大勝之後以選舉結果作為「公投」結果,影響政改,再挾勢大勝立法會補選。這「三連扣」如能用上,那真是勢不可擋,到最後就是「陳風掃落葉」,陳太大勝,同時成為眾望所歸的泛民共主。只可惜反對派和陳太一開始就底氣不足,這絕招就是用不上來。連同文余錦賢稱之為靠「滾」的港大滾動民意調查也顯示,不論兩太走勢如何,教育水平愈高的,愈多人支持葉劉淑儀。他們都看透了這是什麼一回事。

  「三連扣」一環扣一環,用得好,一環助一環,愈戰愈勇,愈戰愈強;現在不行了,那就一環毀一環,兵敗如山倒。所以已傳出反對派內部的「大話精」(spin doctor)正思考,如何通過包裝區議會選舉結果,作期望管理和損失管理,盡量降低對陳太的選情和對反對派的傷害。

  但是世界上最好的化妝師,都不可能起死回生,事實已經擺在面前:  一、泛民的道德高地已經徹底剷平;  二、以「大佬文化」、黑箱作業硬推出來的「三連扣」如意算盤已經徹底失敗,反而暴露了反對派其實不是民主派;  三、港島區只有民主黨才有樁腳,但這些弟兄們本來就不服這從外而內、從上而下的不民主決策,現在更加怨氣沖天,陳太的選舉工程除了核心幹部之外,已經無人力資源可用;  四、其他泛民除了公民黨之外,早就不服陳太,現在更加眾叛親離;  五、陳太經過個多月的折騰,已經疲態畢露,再加上壓力日增,心情不好,狀態欠佳。

  另一方面,葉太的支持力量民建聯作為區議會選舉大贏家,一洗四年之恥,氣勢如虹,乘勝追擊,極可能會反過來出現「妙葉趕輕陳」的局面。無論如何,陳太一定要勝葉太足足二十個百分點,才能稱之為真勝,不然的話,在政治層面上,陳太輸固然是輸,贏不到二十點,也是輸。從這個角度看,如無意外,陳太基本上無勝算可言。陳太於敗勢中還要努力打一場必敗的仗,壓力可知!與之相比,贏固是贏,輸了也贏的葉太是何等輕鬆!

  黃毓民兄說得好,香港的民主派是溫室裏長出來的。泛民從來沒有嘗過什麼逆境,更沒有打過逆境硬仗。這場仗是反對派推出陳太搞起來的,不可能不硬著頭皮打下去,但是多年來的觀察,他們除了扮弱者、告急、怨天尤人、罵中聯辦干預、罵自己友不捆綁之外,再沒有什麼創意新招—當然,還有民調。

  民調作為政治工具,首先要有權威的可信性。鍾庭耀做的政改民調,問題竟然可以多番更改,而作同一比較的,早已見笑方家;而靠「滾」民調,兩太的支持度無緣無故的扯近,又無緣無故的拉開,假得不可置信。余錦賢踢爆了,這完全是在抽樣上做手腳的結果。鍾庭耀的民調如此彆腳,還有什麼權威性和可信性可言?這裡我要善意的指出:不管怎樣擺佈,民調是張兩面刃。兩太的支持度拉近,可能令雙方都放鬆,投票率低,傳統智慧認為民建聯的鐵票會有利;拉開了,也可能使葉太支持者緊張,要出來投票。兩者的結果,都未必一定對反對派有利,少來這個吧。

  個把月下來,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兩太之戰既不是「民主與非民主決戰」,甚至連什麼「良心、誠信」都沾不上邊,純粹是兩個女人的較量。也很清楚,一方面,陳太極力不想當反對派;而另一方面,葉太也不想被歸邊為「愛國愛港」。更清楚的是,這兩個女人都絕對不想在眾目睽睽之下,作一場泥漿摔交表演。既然如此,我們一眾連門票都沒有付的閒人,又何必逼迫她們作粗鄙的演出呢?

勿因人廢言

  現在葉太穩坐釣漁船,大可瀟灑地以高姿態的打一場有自己的性格,高格調的仗;就算輸了,明年毫不費力隨便拿到三、五萬票以上,穩步進入下一屆立法會。反而是陳太在內外壓力之下,開始顯得沉不住氣,逐步向反對派的立場靠攏,並且開始對葉太惡言挑釁。事實上,在結果基本已知的情況之下,陳太犯得著非要打一場泥漿摔交不可嗎?「退一步,海闊天空」。陳太倒不如放棄做醜陋的小政客,拒絕做一些自己不大想做的事情,說一些人家要她說的違心之言,做回她自己,打一場有自己風格的仗。

  要是這樣的話,兩太之戰,便絕對不再是低水平的泥漿摔交,將轉而提升為一場高質素、高水平的淑女較量。美妙的是,這樣一來,陳太便與葉太同樣處於贏了固然贏,輸了也同樣贏的必勝位置,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雙贏之局。更美妙的是,這樣的一場高質素、高水平的淑女較量,將會大大提升香港的選舉文化,客觀的結果是促進了民主選舉的良性發展;兩太之戰將會記載在中國和香港的民主發展史上,為後來者所倣傚和稱道。這對葉太和陳太來說,才應該是值得去打好的一場民主選舉示範戰。

  兩太要作泥漿摔交,還是淑女較量,只存乎一念之間。不管周邊如何喧嘩鼓噪,兩個主角完全是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要打一場怎樣的仗的;只需要一個善意的中間人,或者誰有勇氣打電話給對方便可開始。請不要因為這建議由我提出而因人廢言,任何客觀的人都會看得到,事已至此,這樣為陳太的政治生涯打個句號,或者未必是最燦爛圓滿,但起碼是最漂亮利落。

  時間只有兩周,我們可拭目以待。

  註一 「民主何來告急?」,http://tsangyoksing.blogspot.com/ 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註二 http://hkupop.hku.hk/

 
文章編號: 200711203910056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3 ----------

 

香港商報
B09  |  維港穿梭  |  蓮筆生花  |  By 蓮芬
2007-11-20

贏得真精采好戲陸續來

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深刻反思﹐重新部署競選策略的民建聯﹐Δ薪嘗膽四年﹐終在今屆區議會選舉大翻身﹐贏得115個議席﹐遍及全港十八區。民建聯同人當然意氣風發﹐興奮不已。然而﹐擁護民建聯的愛國愛港市民同為他們的成果而歡呼喝采。雖然﹐有人認為今時今日的大氣候有利民建聯﹐事關經濟好了﹐市民追求以經濟民生為主﹐求穩定發展的理想正好與民建聯的政綱理念相吻合。選民變得理智和務實﹐投民建聯候選人﹑投愛國愛港候選人一票。選舉結果是公平﹑公正的﹐是理所當然的。其實﹐民建聯的議員以及有心為坊眾服務的人﹐在過去的確做了大量工作﹐為地區服務不遺餘力。因此﹐坊眾支持他們而選他們。

一時的失敗不應氣餒﹐民建聯在四年前的區議會選舉慘敗﹐黨主席曾鈺成為此而引咎辭職。身患癌症的馬力走馬上任﹐不幸敵不過病魔被奪去寶貴生命。譚耀宗繼任黨主席﹐旋即帶領民建聯手足沉著應戰﹐在選舉中創下歷史佳績。相信居功至偉的舵手曾鈺成最是開心﹐泉下有知的馬力必大感安慰。四年前葉國謙副主席在區選以六十餘票之差被踢出議會﹐今年區選﹐葉國謙竟高票奪回區議會議席﹐料有利其重返立法會。一時之間﹐葉國謙選情成佳話﹐他成了全港焦點人物﹐人氣急升。

其實﹐民建聯大勝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其中一成員鐘港武競選兩屆不成功﹐再接再厲﹐今屆終高票當選圓議員夢。

今屆區選不但民建聯是大贏家﹐愛國愛港的候選人也是大贏家。九龍社團聯會勝數甚高﹐與民建聯兩兄弟叮噹馬頭大勝﹐振奮人心。相信香港多數人也喜聞樂見今次的選戰結果。事關支持政府依基本法施政的議員眾多﹐有助於以後區議會有效運作﹐眾多以民為本﹑以民福祉為己任的區議員﹐今後必為改善社區環境﹑文娛康樂設施而努力﹐必有助社區穩定和諧﹐有助政府正常運作。慶幸有更多專業人士﹑各界精英進入區議會﹐期盼他們更上一層樓﹐向立法會殿堂進軍。

接踵而來的是十二月二日港島立法會補選。焦點人物陳太和葉劉兩太在週日區議會選舉日不忘亮相。多次民調樣稱陳太暫領先。不過﹐從週日選舉泛民派大敗的選情中分析﹐務實理智的選民居多﹐他們的選擇應更具智慧眼光。港島愛國愛港人士陣容強大﹐各大愛國社團﹑宗親同鄉會等發動組織投愛國愛港的候選人一票是必然的。

明年一月下旬﹐十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な六席﹐進行選舉。欲報名參選者要取得十名選舉委員的提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立法機構﹐不少有志之士欲為人民服務而參選正在拉票中。香港的選舉文化越來越緊湊精采。千餘名選舉委員定會縝密精選﹐選出愛國賢能之士當代表。



 
文章編號: 200711200010643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4 ----------

 

星島日報
A15  |  每日雜誌  |  給總編輯的信  |  By 徐家傑
2007-11-20

徹查陳太獲「十成按揭」

致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先生的公開信:

本人一九九五年曾以納稅人身份,向當時的律政司馬富善發公開信,要求政府徹查當時的布政司陳方安生購樓時獲得「十成按揭」優惠,是否觸犯「防止賄賂條例」,因為根據規定,高官在接受有關優惠時,應向上級報告及須取得批准。馬富善後來覆函,僅指已接獲本人的公開信,陳太曾否違規的疑團至今尚未解開。

陳太現正角逐港島區立法會議員的補選議席,有鑑於公眾對公職人員的誠信要求極高,而「十成按揭」事件發生時,陳太位列百官之首,當局實有義務消除市民對公職人員是否有濫用職權的疑慮,雖然事發在十四年前,由於指控涉及嚴重的刑事罪行,按法例政府仍可追究,期望黃司長能重新調查,以澄清下列各項疑點:

1)陳太於一九九三年以七百八十萬元,購入三十年樓齡的港島半山司徒拔道玫瑰新村E十一樓2室豪宅單位,賣家則為香港富商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女婿杜惠愷,同期玫瑰新村七樓相同大小及坐向的物業成交價是九百七十三萬元,比陳太的單位高近二百萬元,究竟陳太是否涉及利益輸送?

2)據陳氏夫婦事後解釋,業主要求他們一併購買公司(發財有限公司)及由公司持有的單位,陳太與夫婿便在一九九三年收購「發財」,但外界無法從公共記錄得知陳氏夫婦購入該單位或買進「發財」的價格,不過,有限公司的股份轉讓必須向稅務局登記買進和賣出的金額及繳交印花稅,記錄現在仍儲存於稅務局的檔案內,本人以納稅人的身份,嚴正要求司長徹查交易價格是否真實?交易是否違規?

93年按揭不得高於七成

3)九三年香港樓市太熾熱,銀行監管機構-金融管理局-向銀行頒布樓宇按揭(抵押貸款)不得高於七成的指引,對於五百萬元以上的豪宅,貸款比例更低於七成,恆生此前更宣佈,取消公務員的樓宇抵押貸款優惠,把貸款抵押的比例由九成降至七成。

根據「防止賄賂條例」,政府僱員可向私人機構索取貸款,但只適用於「非政府僱員亦可按照同等條件享用該等利益」的情況,港府亦就「防賄條例」發出指引,要求公務員行事應盡量恰當,不能做出容易引起公眾猜疑的行為。陳太向恆生取得「十成按揭」不單表面非常不當,更可能觸犯法例,亦屬於嚴重違反公眾利益的失當行為。

醜聞雖塵封經年,但陳太既以候選人身份重踏政治舞台,市民便有權獲悉真相,懇請司長能大公無私,善用公檢的利器,掃除貪污濫權行為,若前朝公檢人員因任何理由不作追究,司長卻坐視不理,便等同包庇,亦有違職守!

納稅人徐家傑上



 
文章編號: 200711200030038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5 ----------

 

明報
D05  |  副刊時代  |  法政隨筆  |  By 李柱銘
2007-11-20

葉太與NDI

(星期二見報)區議會選舉剛剛完結,很快就會進行立法會港島區議席補選,雖說候選人共有八名,但傳媒還是將焦點放在陳太和葉太的一舉一動。

早前,有報道指葉劉淑儀跟國際事務全國民主協會(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Affairs,簡稱NDI)會面,而最有趣的是,曾眾口一辭稱NDI 為干預香港的「外部勢力」的左派人士,對葉太見NDI 一事,回應相當開放。據報,工聯會王國興議員指,在自由社會,與任何背景人士見面都沒所謂,而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更承認,民建聯和NDI 一直有溝通,他認為只要知道對方底細,當有問題出現,懂得停就可以了。

左派對葉太的寬容,有人認為是雙重標準。筆者在此不打算討論左派的前言不對後語,反而歡迎左派對於會見外國組織,抱開放態度,期望他們能夠繼續如此。

據悉,NDI 今次與各個黨派及許多候選人會面,是由於他們在觀察香港選舉,稍後就會撰寫報告。筆者相信左派亦不希望報告只反映民主派的聲音,因此,我非常認同任何黨派皆毋須顧慮NDI 的所謂「底細」,與其觀察團見面,那NDI 日後公佈的香港選舉報告,就會更準確全面。

有些人對會見外國組織及參與外訪感到顧慮,乃是基於擔心會招來批評,遭指摘勾結「外部勢力」,但既然左派也對此抱開放態度,那為何要故步自封呢?

筆者覺得所有黨派和政界人士,不但有權,亦有需要,多與外國組織溝通,以及往外國訪問交流。事實上,特區政府高官們經常都會到不同國家訪問,而民建聯亦偶有舉辦外訪活動。大家的目的都是讓外界對香港有更多、更全面的認識,而這亦正正是民主派人士與我往外訪的原因。



 
文章編號: 200711200040217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6 ----------

 

文匯報
A13  |  香港新聞
2007-11-20

何來 柳玉成 區選慘敗

 【本報訊】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的其中兩位候選人何來及柳玉成,分別參加了今次區議會選舉,結果以很低得票落敗。

 何來在觀龍選區得315票,遠遠落後當選的葉國謙的2,702票;柳玉成參選南昌南選區,只得285票,而對手黃鑑權得票有1,339票。



 
文章編號: 200711200050049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7 ----------

 

信報財經新聞
P54  |  副刊專欄  |  頭文字Y  |  By 游清源
2007-11-20

兩太兩儀兩極

  挑葉太還是選陳太,代表你挑選的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  陳太說,世上有兩個香港,一個是「富香港」,一個是「窮香港」,藉此顯示香港的貧富懸殊,令我以為香港的富人都住在額菲爾士峰巔,香港的窮人都住在大峽谷深淵。

  陳太更將一切對立起來,說今次補選是真誠對包裝、民主改革對維護建制、普羅利益對既得利益,叫人不得不覺得,葉太是「對面的女孩」。

  葉太卻在高歌「是他也是你和我」,彼此彼此,一於以模糊化策略,企圖教人同意,她與陳太都在爭取真民主,她和陳太都是好媽咪,她和陳太都有大本事,而她和陳太最大的不同處,就在於能與中央溝通,溝通溝到水乳交融,而這正正是回歸十年香港最最需要緊緊握住的節骨眼兒。

  葉太更將一切都搽上一層凡士林,令所有真相都顯得「鬆郁矇」,其中包括廿三條。她表面上已為廿三條道歉,骨子裏只為推銷技巧欠佳講「鎖你」。她本以為從此可以輕裝上路,打後的發展也彷彿風景這邊獨好,到頭來卻竟然栽在港大陸佑堂的一名小子手上(葉太不妨如此自我解嘲:絕世高手通常都會被無名小卒殺個措手不及)。

  還是陳太說得較好,至少她能說出「兩個香港」。不過,實情卻非「富香港」和「窮香港」,而是「最美好的香港」和「最糟糕的香港」。陳太代表的是殖民地時期最後的一個黃金泡沫,葉太代表的是特區時期最初的一桶黃色炸藥。陳太令港人想起GOD老好日子,葉太令人想起DOG狗臉歲月。陳太「腳頭好」,葉太「八字差」。

  總之兩太的同台獻技讓我想起狄更斯的《雙城記》,「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當然,以二人的級數,「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不過,請記住,只有曾蔭權才有資格說,二十年來從未如此好景過!顯然,他,才是最好的!



 
文章編號: 200711203910132

本文章之版權由有關出版商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佈本文章。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文件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 18 ----------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查詢請電: (852) 2948 3888 電郵速遞: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wisers.com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2007)。版權所有,翻印必究。